有机宝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19:43:26

点击下载

作者:李耿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有机宝石

有机宝石试读:

内容提要《有机宝石》不但涵盖了养殖珍珠、琥珀、珊瑚、象牙等常见的有机宝石品种,更囊括了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热度不断增加的天然珍珠,以及稀少的“鹤顶红”和犀牛角等品种。对每类品种,详细介绍了其历史和文化、宝石学特征、成因、分类、鉴定、质量评价、优化处理和保养等知识。

本书可作高等教育宝石学、宝石鉴定与加工技术、设计学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供宝石生产、加工、鉴定和商贸人员以及宝石爱好者参考阅读。版权页书名:有机宝石作者:李耿著CIP号:第297210号ISBN:978-7-122-33600-2责任编辑:窦 臻 林 媛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购书咨询:010-64518888售后服务:010-64518899网址:http://www.cip.com.cn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前 言

笔者自2001年起开始研究珍珠等有机宝石,硕士和博士论文都以珍珠为主题进行研究。笔者曾在德国美因茨大学进行有机宝石研究;多年来在瑞士古柏林宝石实验室以及泰国国际宝石和首饰学术年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过多场关于珍珠的中英文学术研究报告。2007年笔者就想在硕士、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一本关于有机宝石方面的教材,希望能够将国内外有机宝石的市场、实验室检测与笔者本人多年来的科研、市场研究等相结合,奉献给莘莘学子、同业人士和广大读者。都说“十年磨一剑”,这本书自准备到成稿,已是11年有余。

为了教材能更详尽地展示有机宝石的特征,笔者曾多次专程赴浙江诸暨、江苏渭塘、广西北海和广东湛江等地的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养殖场、加工工厂和交易市场,云南腾冲的琥珀原石和成品市场,台湾南方澳渔港、台北的玉市和“故宫博物院”,缅甸的宝石市场和佛寺,泰国的宝石、贝壳等博物馆和宝石市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图森的野生动物博物馆等,以及国内外的宝石和化石展,收集一手资料和拍摄典型的样品照片。书中图片除了个别由同行提供外,其他均由笔者选取典型特征样品拍摄,图片不求唯美,但求唯真,尽量真实、准确地传达宝石的特征和第一手信息。

本书力求做到图文并茂,通俗与学术相结合。由于书中部分内容涉及养殖场、加工厂等企业的技术机密和一些未公开的资料,笔者希望能在不涉及这些需要保密的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将各个方面呈现给读者。然而想同时做到这两点,确实很困难。其中的度很难把握,比如珍珠的养殖、优化处理工艺,琥珀的优化处理等,很多文字和图片是写了删、删了又加,非常煎熬。

本书不但适合本科生学习,也适合宝石专业研究生、实验室检测人员等作为工具书,特别是现代大型仪器的测试与分析、优化处理工艺以及鉴定等内容;同时也尽可能做到“看图说话”,以适合没有基础的初学者轻松学习。初学者和普通从业人员可略过现代大型仪器的测试和分析部分进行阅读与学习。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有机宝石品种,如象牙、犀牛角、“鹤顶红”、龟甲和珊瑚等,其贸易受到《华盛顿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的严格限制或被禁止,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携带、经营这些有机宝石品种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本书中,这些有机宝石品种的图片拍摄都是在各国的博物馆、大学、鉴定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以及取得捕捞和经营牌照的公司中完成的。

一本教材的完成总是和很多人的关心与帮助是分不开的。德国宝石协会(German Gemmological Association)实验室的Fabian Schmitz博士慷慨无私地提供了珊瑚的部分拉曼光谱原始测试数据;广州国土检测实验室的王铎博士提供了很多实验室及市场的信息,以及部分琥珀的图片;台北市伊犁宝石鉴定所的罗淑萌所长提供了她珍藏多年的样品供笔者拍照,并提供了各种便利;瑞士SSEF实验室远东首席代表杜雨洁女士等专门安排并陪同笔者一起去我国台湾南方澳渔港,收集珊瑚打捞和贸易的第一手资料;台北市的史羽弘先生提供了蓝珀的样品供笔者拍照,并提供了多米尼加蓝珀矿区的部分图片;南方澳景星珊瑚公司提供了珊瑚实物供拍照,并提供了珊瑚加工的部分图片;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的王芳女士多年来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此外,特别感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的郭颖老师从教材立项到出版一直以来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很多宝石业内人士提供了帮助,受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水平、精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李 耿2018年8月绪 论

宝石,也称珠宝玉石,一般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和可接受性,具有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岩石和有机材料。在宝石学上,可将宝石分为单晶宝石、玉石和有机宝石,见图0-0-1。图0-0-1 宝石的分类0.1 有机宝石的特点

顾名思义,有机宝石即为有机成因的宝石。有机宝石与无机成因的单晶宝石和玉石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机宝石与动物、植物的活动有关,服从于生物学和生物矿化规律。

有机宝石主要的宝石品种有珍珠、珊瑚、象牙等牙类、琥珀、贝壳、煤精、玳瑁、角类等。目前,虽然部分有机宝石可通过人工干预形成过程,进行养殖,如养殖珍珠和贝壳等,但是在实验室并无法合成这些有机宝石。

有机宝石最重要的鉴定特征一般与其成因密切相关,如珍珠的同心环状生长结构、珊瑚的同心放射状生长结构、贝壳的层状生长结构、象牙的同心环状生长结构、琥珀的流淌纹等。

大部分有机宝石首饰需要注意养护。有机宝石一般具有硬度较低、韧度高等特点,摩氏硬度一般为2.5~4。避免与金属等剐蹭,避免与其他无机宝石、玉石相互摩擦。多数有机宝石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主要是碳酸盐和磷酸盐。碳酸盐易受酸侵蚀,从而破坏有机宝石。万一遇酸,立即用清水冲洗,用软布吸干,在阴凉处阴干。有机质易受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侵蚀,因此应避免与指甲油、洗涤剂和化妆品等接触,也应避免接触汗液等。部分有机宝石因含少量水,会因失水而变色、失去光泽,因此应避免暴晒、防止持续恒温烘烤。

有机宝石的用途广泛。除可用作首饰和装饰等用途外,部分有机宝石还具有药用价值,如珍珠等。在古代,犀牛角和琥珀等都曾被用作名贵的药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有机宝石贸易受到《华盛顿公约》(即《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等的严格限制,在国际间是受到限制或被禁止的,如象牙、珊瑚、犀牛角、“鹤顶红”和龟甲等;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携带和经营这些有机宝石品种,可能会受到法律制裁。0.2 有机宝石的分类

有机宝石可按其成因和成分进行分类。0.2.1 成因分类

有机宝石按成因可分为生物活体产出和生物化石,见图0-2-1。图0-2-1 有机宝石的成因分类

部分有机宝石产自生物活体,如珍珠和贝壳都产自淡水或海水双贝类、腹足类等贝类软体动物;玳瑁来自海龟;象牙、象骨等骨类、“鹤顶红”等鸟头胄和犀牛角等都来自陆生动物。珊瑚的分类略有争议,有观点认为珊瑚是珊瑚虫化石,但由于海洋中活体珊瑚枝可不断继续生长,且为了与硅化珊瑚化石相区别,因此本书把珊瑚分在活体部分。生物活体产出的常见有机宝石见图0-2-2。图0-2-2 生物活体产出的常见有机宝石

化石指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类的有机宝石主要包括琥珀、煤精、彩斑菊石、猛犸象牙等牙类化石、硅化木和珊瑚化石等。见图0-2-3。图0-2-3 化石类的有机宝石0.2.2 成分分类

部分有机宝石由无机质和有机质两部分组成。无机质主要是碳酸盐、磷酸盐、二氧化硅和水,有机质主要是壳角蛋白等。这部分有机宝石主要包括珍珠、钙质珊瑚、牙类、骨类和硅化或钙化的化石类,见图0-2-4。图0-2-4 含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有机宝石

硅化的化石,如珊瑚化石等,由于在形成时受二氧化硅热液的侵蚀,因此有机质的部分可能保存下来的极少,甚至可能被完全破坏。

部分有机宝石的成分主要为有机质,主要为壳角蛋白、酯酸类、酯醇类等,如琥珀、煤精、角质珊瑚、玳瑁、犀牛角等角类和“鹤顶红”等鸟头胄等,见图0-2-5。图0-2-5 有机成分为主的有机宝石1 珍 珠

珍珠的英文为pearl,来自法语perle,最初来自拉丁语perna,意思是翡翠贻贝,一种羊腿形状的贝类。珍珠在波斯语中,原意为“大海之骄子”。

珍珠在国际珠宝界有“宝石皇后”的美誉,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有机宝石品种,也是唯一不需要切割、打磨、抛光就可以直接佩戴的宝石品种。

本章的珍珠指由双壳纲(bivalves)软体动物中的海水贝(saltwater oysters)和淡水蚌(freshwater mussels)中形成的、具有珍珠光泽的分泌物。双壳类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左右两个壳,壳间由一条韧带连接起来。它们的鳃通常呈瓣状,所以又被称为“瓣鳃类”。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壳以及绝大部分的珍珠是由软体动物体中外套膜(mantle)分泌形成的。1.1 应用历史和文化

世界珍珠史一般可分作两个阶段:其一是19世纪之前长达数千年的采撷天然珍珠的阶段,其二是御木本幸吉起始的现代养珠史阶段。

关于天然珍珠,明末清初的学者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因此本书中的天然珍珠也沿用“南珠”“东珠”“西珠”这样的俗称。

以广西合浦、海南岛、北部湾海域所产的天然海水珍珠为代表,史称南珠;以东北的松花江、牡丹江、嫩江等地的天然淡水珍珠为代表,史称北珠,后又称东珠;关于西珠,一说“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也有认为是国外的珍珠都称为“西珠”。见图1-1-1。图1-1-1 南珠、东珠与西珠1.1.1 南珠

南珠为天然海水珍珠。(1)产出地

历史上盛产于海南岛、广西合浦、北部湾海域。这些海域风浪较小,且海水与淡水水流相激,咸、淡适中,水质上好,水温特别适宜珠母贝的繁衍。古时就有白龙、杨梅、青婴、平江、断望、乌泥、珠沙等七大珠池。(2)历史

在古代,随着帝王将相对珍珠的需求不断增大,捕珠业在秦朝开始兴起。海南的采珠业到秦朝时已相当兴盛,西汉汉武帝还在海南岛设置了“珠崖郡”,足见当年采珠的盛况。广西的合浦珍珠也受到历代皇室的重视,岁岁向皇室进贡。在汉代,采珠已经成为一个规模比较大的行业,许多渔人以捕珠为生。合浦就有数千人以采珠为生,史称“珠民”。晋太康三年,为确保皇室的珠宝供应,晋武帝特别下诏,派兵守护廉州珠池,严令百姓不得自行入海采珠。一应采珠事宜,须由官府统一部署。以后历代合浦珠池都为皇室的重点管辖之地。明嘉靖年间在合浦县白龙村建立了珍珠城。正是由于古时集中于合浦白龙城剖贝取珠,珠母贝壳堆成城墙,所以有“白龙珠城”之称。

唐朝李白《古风》中有“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宋代诗人陆游在《成都行》中写到“易求合浦千斛珠,难觅锦江双鲤鱼”,表明到宋代时,我国广西合浦珍珠的产量已经很大了。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采珠鼎盛期。明朝历代皇帝均有采珠令,仅明弘治十二年就采珠28000两。由于年年开采,到嘉靖五年,珠贝少而稚嫩,珠民采不到珠,很多人饥饿而死。

由于历代滥采,南珠资源在清朝后期枯竭。(3)质量

我国古人认为“南珠”是最优质的珍珠,故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目前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珍珠,大多都是合浦出产的。(4)采珠方法

据《天工开物》里记载,古代采南珠,主要使用珍珠耙和采珠女。在船上使用由金属、竹竿等制成的珠耙,在海上捞蚌,但深度有限。更多的时候,是由采珠女采蚌。将绳索绑缚于采珠女身上,采珠女潜入海水中,捕捞蚌,这种采珠活动极为危险,常常是“以人易珠”。见图1-1-2。图1-1-2 《天工开物》中描述的采珠情景1.1.2 东珠

关于“东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欧洲人称中近东波斯湾地区产的天然珍珠为东珠,西方国家将产自亚洲一些东方国家的珍珠也称东珠。其中尤指波斯湾、马纳尔湾、日本等地所产的优质珠。由于波斯湾、马纳尔湾迄今仍是天然珠的主要产地,因此人们又常常把东珠视为天然珠的同义词。

所谓“出东洋者为东珠”,即来自日本的天然珍珠称为东珠。由于波斯湾、马纳尔湾在地理位置上对我国来说并不是在东方,所以在我国人们更习惯于把东珠视为来自日本的天然珍珠。在古代贸易上,日本珍珠出现的时间晚于我国的淡、海水珍珠以及波斯湾的珍珠。当今也有将日本的养殖海水珍珠或淡水珍珠误称为“东珠”。

在我国的文献典籍中,更多地将产自于东北各江河中的珍珠称为“东珠”或“北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本书中也遵循这一提法。(1)产出地

东珠为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我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一带淡水河流和湖泊中,以松花江、嫩江、瑷珲河、镜泊湖等水域所产的质量最佳。再就是牡丹江,牡丹江由于珠多物美,历来就有“珍珠河”的美誉。(2)历史

东珠在宋、金时期曾被称为“北珠”。在清朝以前,北珠一直是历代王朝的专享贡品。在北宋和南宋时的收藏和应用量都很大。北宋时官方与契丹进行过大量的北珠贸易。宋时金攻破宋都,北珠就被作为主要的战利品之一带回金都。金、元、明时期,对北珠的欲求也是日盛一日。有关女真人采珠、献珠的记载更是不绝于史册。金末,为与蒙古议和,金帝将其所藏稀世北珠尽数献予成吉思汗;明末,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向明廷进献北珠。

清代时将满族发祥地所产的“北珠”易名为“东珠”,并有“东珠月孕生辉,宝光圆润”之说。清代将“北珠”改称“东珠”,可能与“东”在我国人心目中具有“主”的地位有关,如“东宫”等的称呼。在清朝,产于“龙兴之地”的东珠不但备受皇室和达官贵人的喜爱,且清人认为“色若淡金者”的东珠比南珠更为贵重,故清廷将东珠作为皇室、王公、勋贵的专用饰品,规定只有王公宗室才可佩戴,一般人连珍藏都不准许;又将东珠列入冠服制度之中。凡帝后的朝冠,必用颗粒大而数量多的上等东珠。文武官员朝冠所用东珠,依等级差别而依次递减。东珠也从装饰物一跃成为等级和皇权的象征。见图1-1-3~图1-1-6。图1-1-3 清代东珠首饰(一)(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1-1-4 清代东珠首饰(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图1-1-5 清代雍正朝珠(藏于台北“故宫”)图1-1-6 清代东珠首饰(藏于台北“故宫”)

清末,东珠资源日益枯竭,黑龙江流域具有千年历史的东珠采捕业最终逐步走向了消亡。(3)质量

东珠(北珠)的大小与品质并不均一。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卷三中记载:“北珠,美者大如弹子,小者若梧子……”东珠优质者颗粒硕大,颜色鹅黄,光泽圆润,晶莹夺目;但也有部分珠质并不很佳,甚至有很多属于无光珠。即因受到清皇室的宠爱,而身价倍增,被视为珍品。以后,随着清皇室的衰微和产量的急剧减少,东珠的地位也随着下降。(4)采珠方法

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卷三中记载,北方的九、十月“坚冰厚已盈尺”,采珠者“凿冰没水而捕之,人以病焉”。

此外,徐梦莘和元朝诗人方回的《桐江续集》卷九《北珠怨》中都描述了宋朝民间流传的获取珍珠的方法,即:天鹅食蚌,蚌体内的珍珠留于天鹅的嗉中,当地人通过海东青捕得天鹅,并从嗉中取得珍珠。但这应该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由于帝国威仪的需要,黑龙江流域的东珠采捕规模日渐庞大,东珠的采撷史到清朝也达到鼎盛。顺治时期,皇室还特别设置了专门机构“珠轩”,即采珠组织,对采珠进行管理。“珠轩”在产地设“珠柜”,专门负责对珍珠进行管理与收购。清朝还曾在吉林的乌拉设衙门设置官员专司捕珠业。每年四至九月,即为采珠季节,从南起松花江上游、长白山阴,北至三姓、瑷珲,东到宁古塔、珲春、牡丹江的广大范围内分头采捕珠蚌。总管便派人沿松花江流域捕蚌。水深时,捕蚌者用大杆插入水底,抱杆而下,取蚌出水后,在采珠官监督下,剥开贝壳验看有否珍珠,往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每得一珠,实非易事”。

狂采滥捕使得黑龙江流域的东珠资源迅速萎缩。至雍正朝以后,虽“偶有所获,颗粒甚小,多不堪用”。即便如此,官方的采珠规模仍不断扩大,至乾隆时期,布特哈乌拉已有65个珠轩,每珠轩设打牲兵丁30名。捕捞后,共同挑选,颗粒大者进献朝廷,颗粒小者弃之江河,任何人不得私自留存。朝廷对采到大珠者给予奖赏,往往是按照珠的成色赏以绸缎布匹,或折算成银两。如果采珠者是有罪之人,还可以因此减免刑罚。1.1.3 西珠

关于西珠,有人认为“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也有人认为国外的珍珠都称为“西珠”。本书遵循第二种说法,将国外的珍珠称为“西珠”。“西珠”产地众多,也分为天然淡水珍珠和天然海水珍珠。西珠的应用在很多人物肖像画作中都有体现,博物馆藏的很多装饰物上也都有西珠,以及流通于市场的古董首饰等也有西珠,见图1-1-7~图1-1-17。图1-1-7 佩戴珍珠的伊莎贝拉·勃兰特的肖像(画于1621年)图1-1-8 佩戴珍珠的波兰贵族油画(画于1637年)图1-1-9 佩戴珍珠首饰的女性油画(画于1853年)图1-1-10 佩戴珍珠的女性油画(画于1787年)图1-1-11 博物馆中天然珍珠饰品(一)图1-1-12 博物馆中天然珍珠饰品(二)图1-1-13 博物馆中天然珍珠饰品(三)图1-1-14 博物馆中天然珍珠饰品(四)图1-1-15 博物馆中天然珍珠饰品(五)图1-1-16 珠宝展上的古董珍珠首饰(一)图1-1-17 珠宝展上的古董珍珠首饰(二)(1)马纳尔湾

斯里兰卡和印度之间的马纳尔湾(Gulf of Mannar)也有悠久的产珠历史,曾出产古代最优质的天然海水珍珠。珍珠呈白色或奶白色,在体色上伴有绿、蓝或紫色的晕彩,有强的珍珠光泽。

印度南部的潘迪亚(Pandyas)在公元前就已开始进行珍珠捕捞和贸易。(2)波斯湾

公元前200年就已有波斯湾捕捞珍珠的记载。1628年在波斯湾采到的“亚洲之珠”在世界已发现的天然大海水珍珠中排名第二位。古罗马人最初都是从波斯湾获取珍珠。古罗马的皇帝尼禄(Nero)有一顶缀满珍珠的王冠。另一位古罗马的皇帝卡里古拉(Caligula)的嘴唇边镶有一颗珍珠,他还曾经赐给自己的马一条珍珠项链。

波斯湾所产天然海水珍珠波斯珠品质优良,常为奶油色,伴有绿色晕彩。

古波斯的采珠法流传了几个世纪。由年轻的男性奴隶从船上跳进海里,屏住呼吸达几分钟,或者使用类似鼻夹的小装置,在20~30m深的地方捕捞蚌,然后返回船上,不断重复。捕捞蚌的风险极高。(3)欧洲

欧洲的河流中所出产的珍珠,和南美的珍珠一样,受到欧洲各王室的喜爱。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别喜爱珍珠,她戴的珍珠串长达膝部。据说女王伊丽莎白有3000多件缀饰珍珠的服饰,但有意思的是,这些衣服上的珍珠有相当部分是仿珍珠。(4)南太平洋海域

南太平洋海域的珠母贝体型大,出产优质珍珠。南太平洋海域的天然珍珠在1845年左右出口到欧洲。1881年在澳大利亚西北发现了巨大的银唇贝,贝体中可产出优质、尺寸大的天然南洋珍珠。

天然南洋珍珠的母贝为银唇贝、金唇贝、黑蝶贝等,可以产出白色、金色和黑色等天然珍珠。天然珠母贝和天然南洋珍珠见图1-1-18~图1-1-21。图1-1-18 天然金唇贝贝壳外侧图1-1-19 天然金唇贝贝壳内侧图1-1-20 金色天然南洋珍珠图1-1-21 银白色天然南洋珍珠(5)美洲

1498年,当哥伦布第三次到达美洲时,成功地发现了珍珠。在呈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礼单中,珍珠列于榜首。在之后的几年,其他西班牙征服者抵达西半球时,在委内瑞拉北海岸附近发现了大量含珍珠的贝类,这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珍珠海岸”(Pearl Coast)。之后的150年,这里出产的天然珍珠几乎都被带到了欧洲。

在1900年左右,美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产业也开始起步,主要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