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当众演讲的能力,决定着你的沟通力、影响力、竞争力、领导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22:32:14

点击下载

作者:若沐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演讲与口才:当众演讲的能力,决定着你的沟通力、影响力、竞争力、领导力

演讲与口才:当众演讲的能力,决定着你的沟通力、影响力、竞争力、领导力试读:

前言

相信,每个人在看到外交家、企业家、政治家等在台上脱口而出、侃侃而谈的样子时,都会露出羡慕的神情。因为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能像他们那样面对着亿万观众依然可以泰然自若地讲话,依然能够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似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正式讲话的场合越来越多,演讲会成为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和一种基本的要求。拥有出色的演讲能力,会让你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机会,无论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不妨想象一下,面对众多的听众,你自信地走上讲台,感受开场后全场的鸦雀无声,听众为你幽默诙谐的演说所发出的呐喊,以及因此带来的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你会有什么感受?毫无疑问,你是自豪的。

出色的演讲能力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局限于此。继续想象一下,你凭借良好的口才,通过与对方机智地谈判,你赢得了一笔数额巨大的业务;你依靠幽默和富有气质的口才魅力,赢得了心爱女孩的芳心,并且与她共同迈进婚姻的殿堂……

可见,拥有良好的演讲口才是一种傲人的资本。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在面对众人的时候都不能侃侃而谈,当他们站起来说话的时候,会感到手足无措,在大众——即使是在熟识的人面前说话时,他们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演讲并不是简单的聊天,它的对象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大群人。大多数人应付某一个人是轻而易举的,但如果是一大群人,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

是不是意味着普通人就无缘于成为优秀的演讲家了呢?当然

不是。

以上这些情况,其实都可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逐步改变的。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你稍加练习,有一天你会发现,让自己说话再也不那么为难了,你会觉得自己以前的害羞和拘束其实很幼稚、很可笑。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演讲口才呢?

本书根据成功演说的实践经验,还原了一场场当众讲话培训的课堂,用精练的语言、睿智的话语、全新的理念,深入浅出地向你吐露了胜人一筹的说话本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打造一个全新的你,让你也可以像演说家一样自信地走到公众面前,抓住每一次出彩的机会!

最后,希望本书在给读者传递演讲口才知识的同时,还能给读者带去良好的阅读体验。相信在读完本书之后,你也能通过演讲提升自身的魅力,并走上成功之路。第一章    做足准备,让魅力演讲成就精彩人生

  很多人觉得自己跟演讲离得很远,因为自己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外交官,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而已。其实,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你都会有当众讲话的机会,这就是演讲。如果你还不善于演讲,那做足充分的准备就十分必要了。本章将告诉你演讲前该做些什么,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演讲口才,赶紧来学习吧!做演讲,你要准备的究竟是什么

演讲准备意味着把一些完美无瑕的辞藻连缀成篇并背诵下来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演讲准备意味着把偶发的、对你并无多大意义的思想汇集起来吗?当然也不是。

演讲准备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结合——一种你个人思想、观点、信念和冲动的结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拥有着这些思想和冲动,它们甚至在你的梦境中蜂拥而至。正是它们,构成了你完整的人生。然而,它们就如海岸上沉睡的卵石一样,沉睡在你的潜意识里。准备就是沉思、回忆、选择对你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并对其润色、加工,让它们浑然一体,成为你自己的完美工艺。也许,这乍听起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实质上,它很简单。你只需片刻的聚精会神即可做到。

迪瓦特·默德的演讲创造了精神的诗篇,那么他是如何进行准备的呢?

当我选择了一个主题时,我会把它写在一个大信封外面,这样的大信封我有许多。在我读书看报时,如果看到了对演讲主题有意义的东西,我就把它塞进相应的大信封里。同时,我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在接受布道时,每当听到了对我有启发意义的言语,我就把它记录下来,也塞进信封里。

也许,它们会待在信封里一年或更长一段时间,而不会受到惊动。当我要做演讲时,我将充分利用平时积累下的知识,凭此,我会拥有充足的材料来论证我的研究成果。于是,任何时候,查阅我的演讲,只要对之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它们将永不过时。选一个好主题,是演讲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练习中,应以何主题进行演讲呢?只要你感兴趣,任何主题都可以。记住,在一篇简短的讲话中,不要试图涵盖太多的话题,以免犯下许多演讲的通病。针对一个主题,最好只从一两个方面阐述,并且力求充分。

请预先确定要演讲的主题,这样,会使你在闲暇时对之进行思考。无论是白天,抑或是黑夜;无论是上班时,还是早晨刮脸时;无论是洗澡时,还是骑车到镇上时;无论是等电梯时,还是等午饭时;无论是候邀时,还是准备晚餐时,都要请它走进你的大脑里。即使当你与朋友聊天时,也不要忘了把它作为你们的一个话题。

要扪心自问关于演讲主题的任何问题,例如,假设你要谈论离婚这一话题,那么,你应问自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离婚?它对经济、社会有何影响?这个问题应如何根治呢?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离婚法规吗?为什么呢?或者我们要制定非统一的离婚法规吗?应禁止离婚吗?离婚规定应更加严格一些,还是应更宽松一些呢?

再假设你要谈一谈为何学习演讲。那么,你就应自问以下问题:我演讲的困难是什么?通过演讲我想获得什么?我曾做过公共演讲吗?如果做过,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为什么认为演讲培训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意义重大?我认识一些非常自信、具有令人信服的演讲能力且在商业或政途上大有作为的人吗?我又认识一些不具有这样的能力,因而可能永远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成功的人吗?值得一提的是,谈到这些人时,注意不要使用真名实姓。

在最初几次的演讲中,如果你能思维清晰、言语顺畅达两三分钟之久,那已是难能可贵的了。像你为什么学习演讲这样的演讲话题,应算作相当容易的,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显而易见的。只要你适当用些时间,把你的材料选择组织一下,你就可以把它们记诵下来。毕竟,你是在根据自己的观察、愿望和经历进行演讲啊。

另一方面,假定你已确定了以你的工作为演讲主题,那么,你该如何为之准备呢?现在,你已占有了翔实的材料,怎样对其选择和组织便成了你的首要任务。

在一个3分钟的演讲时限里,不要妄想面面俱到,这是极不现实的,否则,只会让你的演讲流于笼统和形式。你应抓住主题的一个方面,然后对之扩展和深化。比如,对于上面你确定的话题,我们就可以这样进行阐释:你为何选择了你现在的工作呢?这是出于偶然呢,抑或是你深思熟虑的结果?联系你早期的奋斗、挫折、希望和胜利,你可以给我们做一个非常感性的描述,展示真实人生经历的画卷。其实,人们生活之中蕴含的真理如果用一种谦虚而不自大的语气娓娓道来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这是成功的演讲的特质。

对于你的工作这一话题,还可以采用另一个视角:工作中的困难有哪些?对于这些困难,你有何良策?或者,你可以谈一谈你所接触到的人,无论是诚实的,还是不诚实的;谈一谈你遇到的问题;还有关于人性这一世界上最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你的工作使你有了怎样的看法。如果你只谈论工作的技术问题和事务问题,那会极易令人厌倦,这与谈论人性恰恰相反。

总而言之,不要让你的演讲陷入空洞的说教,否则,会使人感到乏味无趣,要让你的演说如一个层次鲜明的蛋糕似的,既有生动的例证,又有理论的总结。因而,一方面你要鉴别所观察到的具体事实,另一方面,你要体会其所蕴藏的真理。同时,你会发现,事例与理论相比,前者更易记诵、更易表达,并且,会使你的演讲增色良多。

下面我们介绍一位这样写作的作者,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名叫费拜斯,他写了一篇关于决策者授予其助手权力的必要性的文章,我们在此节选了一段以飨读者,请注意他采用的例证——对于人物的介绍。

今天的许多大型公司,昔日都曾经是个体商业模式,但最终,它们改变了这一面貌。虽然它们仍保持了个人的极大影响力,但随着工商业规模的极度扩大,即使是最能干的超人,为了有效控制管理公司,也需要在自己的周围聚结一帮有才华的助手。

伍尔·沃斯曾经告诉过我,他的公司在最初的几年里基本上是一个个体商业模式,这使他的健康受到了极大损害,当他数周躺在医院里时,他深刻地领悟到,如果要使自己的生意如自己所希望的那样发展,必须分配管理权力和责任。

贝斯勒海姆钢铁业数年里始终是一个个体模式,查尔斯·斯克沃浦承担着大大小小的所有事务。逐渐地,安哥尼·格瑞斯的生意发展起来,超过了斯克沃浦,成了钢铁业的巨人,而后者还在原地踏步。东方之子柯达在其早期主要由乔治东方之子组成,但其非常明智,在很早的时候便建立了极其有效的组织体系。

摩根虽是一个商业巨人,但他非常乐于挑选最有能力的合作伙伴与其同舟共济。同时,也有一些雄心勃勃的企业领导者,他们喜欢按个体体制运转自己的企业,但是,不管情愿与否,由于大范围的现代操作的压力,他们将被迫向他人授予权力。

在谈论自己的职业时,许多人只讲他们感兴趣的方面,这种错误是绝不应纵容姑息的。作为一个演讲者,你应从听众的喜好出发,满足他们的需要。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推销火灾保险者,你就应向听众们讲授防火知识;如果你是一个银行家,你就应给听众们在财产、投资方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果你是全国妇女组织的领导者,在做地方公众演讲时,就应引用地方活动的典型事例,借此表明她们是全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在准备演讲时,你应认真研究你的听众,从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出发,有时,这决定着演讲的成功与否。在准备演讲时,适当阅读一些文章是非常有益的,这样,可使你了解到其他人的一些想法。但是,只有当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你方可以如此。

谨记,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你可以到公共图书馆,向图书管理员表明你的来意——告诉她你要演讲的主题,坦诚地告诉她你需要她的帮助。如果你未曾涉足研究工作,那么,对于她所给予你的帮助,你往往会大吃一惊——可能正有一本关于你演讲主题的书籍与你的演讲提纲不谋而合,书中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都给出了主要的例证;还有,文学杂志的读者索引会列出自20世纪初以来涉及各种主题的所有文章;再者,《娱乐新闻年鉴》《世界年鉴》《百科全书》等数种参考书籍,都是有益的工具,要取而用之。事前熟知会场,你才能轻松上阵

在演讲之前熟悉会场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将要发表讲话的环境越是了解,你就越能想象在那里讲话的样子,从而,心里就更加踏实。此外,如果你在发言时要使用演示文档或者视频加以说明,更要了解这些设备的连通性能,以免发生意外。所以,每一个经常发表演说的人都知道,演说之前要先熟悉会场,这样不仅能增进对会场的亲切感,还能促进双方情感的交流,更会有效地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

那么,我们在会场具体应该留意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留心举办单位关于会场的概略介绍;其次是留意会场所在地的地理特征、场地视界、场地标语、桌椅安排、设备配置等;最后是要大致了解当天的听众。当你了解并熟悉了会场四周的大概情况后,才好在话题中适当地套用,这样一来,增进了双方的融洽,使话题内容更加生动亲切,从而激起听者更大的聆听兴趣。

除了上面那些基本情况外,把握会场状况的另一大要素就是要注意在自己演说之前,专心地聆听别人的讲话,这不仅是一个礼节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别人话题中的妙处巧妙地在自己的话题中加以运用,以弥补自己话题中的不足。比如:“刚才陈校长提到了我校今年共有10个参加全市语文竞赛的名额,下面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这10名参赛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引用他人言论可以很自然地引出话题,传达自己的心意与想法,并将自己的话题加以发挥;同时还可避免与前者话题的不连贯。所以,引用得当有不小的功用。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是在科罗拉多州的利特尔顿来,下周一的安排是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发表演说,那么,要让我提前熟悉演说会场是相当难的,又该怎么办呢?”像这种情况,你可以通过在蒙特利尔工作的朋友来了解会场细节。如果你在那里没有朋友,最理想的情况就是,让请你发表讲话的人送你一份现场的布局图,包括电源插座、座位安排、入口、出口、讲台等要素。如果此人没有布局图可以提供,起码也要让他为你描述一下现场背景。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的是,在演讲当天,一定要提前到达会场。有一位资深培训师曾讲过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足以说明提前到达会场的重要性。

那次,他要去一家单位讲课,因为那边的道路比较熟悉,于是他按提前半小时到的计划开车出发,谁知路上遭遇堵车,到了培训单位的路口又发现了新标志不让左转弯,要到前面300米以外的地方掉头,掉头回来又没有停车位,得把车停到很远的地方走回来。一通折腾后到人家单位已是该上课的时间了。

这是一次小型培训,20多人已经入座。他急忙将电脑连接上投影设备,插电脑的电源时,就听“啪”的一声,电弧一闪,再开电脑,怎么也打不开。平时他都会用U盘备一份讲课的投影文件作为备用,可那一次因为思想放松也没有备份,心想怎么办呢?当时他想起了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的时候一根琴弦突然断了,他就在缺少这根弦的情况下,用其他几根弦完成了演奏。他想,他与小提琴家遇到的情况正好相似,在出现突发状况的情况下,他也要用现有的条件把课完成。他定定心神,马上排除电脑损坏对他的影响,重新调整状态。好在他的讲课经验比较丰富,那一次用提纲讲课,反而因为缺乏辅助条件而调动了自己的潜力,学员对他的讲授很满意。虽然讲课没有失败,但讲完课之后,他觉得非常疲惫,一句话都不愿意再讲了。

用应急的方式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从此以后,他把每次提前到场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小时,哪怕是在休息室或车里等上半天,他也觉得比慌慌张张进场好得多。从容地步入讲台,你的内心才会有安定的感觉,才会平心静气地去讲话。

总而言之,在未演说前先认识一下会场,了解一下方方面面的情况,并注意前者说话的内容,对你自己的演说绝不会没有效用。克服恐惧,自信是演讲的必备技能

你在当众讲话的时候是否也会觉得自己心跳加剧、颤抖、流汗,或者是口干舌燥?这些感觉使你产生强烈的不自在感,往往让你苦不堪言。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我们内心缺乏勇气和自信。

其实,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职业演讲者都坦白地承认,他们从来都没有彻底消除过登台说话的恐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如此恐惧呢?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

1.生物反应

你的心脏在胸膛里狂跳。

你的头脑猛然一热,并由此脸红。

你的手足潮湿而冰冷。

你的双手开始颤抖和震动。

你的汗腺开始激活,虚汗直冒。

做出这样的反应是交感神经作用的结果,当你面临危险的时候,体验到一种害怕的感觉,交感神经系统会使你产生肾上腺素,这种激素给你的暗示是“要么知难而上,要么临阵脱逃”。交感神经被激活之后,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反应。

其实,在讲台上讲话和在丛林中遇到猛兽是一样的,都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危险感,危险会使你的身体和心理主动为你提供保护,恐惧紧张的心理由此衍生。从生理学上讲,人要想永远保持焦虑和紧张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多数焦虑情绪都具有自我适应能力,或者很快消失。

2.思想反应

你不想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你讨厌别人对你评头论足。

你觉得自己像一个傻瓜,把面子都丢尽了。

你的自信建立在他人的肯定之上。

思想反应是伴随着生理反应一起出现的一种认知因素,这种因素迅速贯穿于你的头脑中,并产生一种干扰性的想法。比如说,只要我不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别人就不会知道,而一旦在众人面前说话,自己的根底有多深别人就会看得一清二楚,自己的拙劣就会暴露无遗。别人知道了这些,以后怎么还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呢?所以,不说话是最稳妥的方法。

其实,当你有这样的思想反应之时,你不妨想一想,一个人拥有了这么多顾虑,还怎么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长处?如果自己的长处无法发挥,那么,你的人生成就也就会有所限制,无疑也会影响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其实,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以成败论英雄是最常见的标准,他们不会在乎你在路上摔了多少跤,而是看你最后是不是登上了山顶。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从来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免不了与人打交道,说话是人与人交流最重要的手段。一个不想说话的人,一定会逐渐被社会淘汰,更别说有所成就。所以,你大可不必胆小地躲在自己设定的框框里,你应该采取热诚主动的态度去与人交往。你要知道,你的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3.个人经历

上学的时候,你要在同学面前做报告,本来准备充分的你却在讲台上呆若木鸡,脑子里一片空白。

同学们哄然大笑,一点情面都不给你留,让你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办公室开会的时候,你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当你站起来的时候,却结结巴巴,语不成调,声音还发抖,同事们都看见了,虽然他们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认为你特别没出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不堪回首的经历,这种经历也是让你产生恐惧感的重要原因。

许多害怕说话的人都会记得一两件公开发言而出丑的例子,当别人对你的语言能力或者是行为举止表现否定态度的时候,你就会产生这种紧张感。因此,在下一次面临同样的局面之时,你也会畏缩不前,越是躲避,恐惧感就越会增加。

这种时候,你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你要明确告诉自己,所有的人都会有恐惧感,即使是职业演说家,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自己要像他们那样很快地克服这种怯场,并进入镇定的状态,这样,才不会让同样的经历在自己身上再一次发生。

4.性格影响

你文雅安静,一说话就会脸红。

你说话前总是考虑再三,即使向别人问路也要思前想后,就是开不了口。

有些性格内向或天生害羞的人当众发言时会感觉不自在,这就是说“恐惧交流”是人天生就具备的。的确如此,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并且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后,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

科学家曾经对一对孪生姐妹进行过观察研究。这对双胞胎姐妹外貌相似,先天遗传素质完全相同,家庭生活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也相同。虽然这对姐妹一直在同一个小学、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然而在遗传、教育和环境如此相同的情况下,姐妹俩的性格却很不相同:姐姐善于说话与交际,自信主动,果断勇敢;而妹妹却相反,缺乏独立自主意识,说话办事总是随同姐姐。有关专家找她们交谈时,也都是姐姐先回答,而妹妹只是表示赞同,不爱说话,或仅仅是稍作补充。

姐妹俩完全不同的性格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父母在她俩中认定一个是姐姐,另一个是妹妹,从小就交代姐姐照管妹妹,对妹妹负责,做好妹妹的榜样,带头执行长辈委派的任务。这样一来,姐姐从小就形成了独立、自主、善交际、较果断的性格,而妹妹却养成了遵从姐姐的习惯。

这说明人的性格是长期在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格实际上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他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

正像如何提高当众说话的能力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沟通交流,都需要人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这是使沟通更为高效的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中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赢得别人的喜欢,获得成功。

总之,在当众说话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种适度的恐惧感,使自己的讲话更好。有时候,即使这种恐惧感一发不可收,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言辞不畅、肌肉痉挛等严重情况,并因此严重影响你的说话能力,你也大可不必绝望。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症状,是很常见的,只要你肯多花时间,努力改变,不断训练自己,你就会发现这种恐惧感很快就会降低到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阻力了。积累人生阅历,是演讲精彩的有效途径

准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是阅读书籍吗?那只能算是一种方法而已,却不是最佳途径。阅读可能有助于演讲,但是,如果演讲者力图把书中“成品”的思想为己所有并迅捷地表达出来,这其中,就好似缺少了一点什么。也许,听众不能中肯地指出演讲缺乏的东西,但是,演讲者将不会获得他们热烈的响应。

下面我们来证明这一点。

不久以前,我为纽约市银行的高级官员讲授公共演讲课程。自然,这一群体成员的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张,他们经常发现在演讲之前去进行精心地准备,或如自己所构想的那样去准备,是很不现实的。在其生活中,他们总是从自己的思想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以往的生活阅历中去看待事物。因此,在那样的习惯中,他们四十年如一日地积累着演讲的材料,而自己却很难认识到这一点,往往是一叶障目。

这群学员通常在周五晚上的五点至七点进行演讲培训。有一次,我们指定一位城镇银行的男士杰克逊先生作一次发言。他四点三十分就到了。他会带给我们一次什么样的演讲呢?走出办公室时,他首先在报摊上买了一本《福布斯》杂志,接着,在去联邦储备银行培训的地铁上阅读了一篇文章,名字是《你只有十年的时间取得成功》。其实,这篇文章并非他的兴趣所在,但为了找一个话题应付这次的演讲,他选择了这样做。

一小时后,他上台发言,不言而喻,他力图把这篇文章令人信服而饶有兴趣地讲述出来。那么,这一结果或者该说这一注定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很明显,他并没有加以消化和吸收这次演讲的内容,他只是试图去复述原文罢了,所以,在演讲中,他缺乏自己真正的东西。他的言谈举止已使这一切暴露无遗。因此,他又怎能幻想着给听众以震撼呢?由于不断地提到自己阅读的这篇文章,提到文章作者的观点如何如何,使得这次演讲已成了《福布斯》杂志的,而不是他——杰克逊先生的。

因此,针对这一情形,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杰克逊先生,我们对那位幕后的文章作者毫无兴趣,他不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也无缘识荆。但我们对你本人及观点却是饶有兴致,请讲出自己的思想,而不要人云亦云。在这次演讲中,你要更多地向我们展示你本人的东西。建议你下周再以此为题进行发言,对这篇文章要反复阅读,弄清自己是否同意文章的观点。如果同意,要用你自己的经历来证明;如果不同意,也要实事求是并讲出理由。但愿这篇文章成为你自主演讲的开端。”

杰克逊先生采纳了这一建议,重新阅读这篇文章之后,发现自己根本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对于下一次的演讲,他不再重蹈覆辙,像上次一样坐在地铁里敷衍了事了。相反,他努力使自己充实丰富起来。开始时,他的头脑就如孩童一般单纯,但如今,就如孩子们的身体一样,不断成长发育,在不知不觉中,好像突然长大了似的,令他大吃一惊。当他看报时,某个想法会瞬间闪现;当他与朋友讨论这个演讲主题时,某个事例也会不期而至。在这神奇的一周里,随着他的不断思索,这一主题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其广度也不断扩展、内容也不断丰富和翔实。

当杰克逊先生再次以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时,他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正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矿藏和财富一样。因为与作者的观点大相径庭,所以,他自始至终都是在演讲而不是复述。意见相左可谓是对演讲者最大的激励。

同一个人,在两周之内,关于同一个主题所做的两次演讲,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多么不可思议啊,而这恰是正确的准备使然!

现在,我们再援引一个例子,从中我们能够理解演讲前准备与否会产生何种不同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男士,我们称为弗兰先生,他是华盛顿特区公共演讲班的学员。一个下午,他要作一场赞美首都的演讲。在此之前,他仅是匆忙而未加思考地搜集了一些事实材料,而这些材料来源于哪里呢?它们来源于一家报社发行的压缩本小册子。而这些事实听起来干涩,毫无逻辑并且生硬无比。而且,这位同仁对演讲主题也缺乏充分的准备,因而,难以调动起自己的激情。他对自己的演讲只是感到没有多少意义可言,整个过程显得平淡、乏味而又无效。

两个星期以后,发生了一件事情,触动了弗兰:在公共停车场,他的车失窃了。他马上飞奔到警察局,并许诺破案后的酬劳,但这一切好似徒劳无功。警员们承认,处理这样的犯罪行为,对他们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就在一星期前,这些人却在街上闲逛,手里拿着粉笔,还因弗兰先生停车超时十五分钟而给了他一张罚单。这些整日繁忙而无暇抓捕罪犯的“粉笔警察”激怒了弗兰先生。他开始愤愤不平起来,他感到有话要说,这些话不再源于报社印刷的小册子,而是从他那活生生的生活经历中滚烫地流出来的。

这是一个人真实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唤醒了弗兰先生的感情和信念。在对华盛顿溢满赞誉之词的演讲中,他的言语并不顺畅。可现在,他只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直抒胸臆,对于警察的怨言便会喷涌而出,正如处于活跃期的维苏威尔斯火山一样。这样的演讲很少遭到失败,因为它是生活经历和感悟的完美结合。最后的演练:练习,练习,再练习

这最后一点是我们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即使你现在把前几个方面都忘记了,也一定要记住这一点:演讲中的自信的培养方法最首要、最终的、永远灵验的就是——去讲。实际上,培养自信最必要的一点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是所有其他方法的必要条件。“没有它,什么都不用谈。”

罗斯沃尔特告诫说:“初学演讲的人,容易犯‘狂热症’。”“狂热症”是一种极度兴奋的状态,它与羞涩截然不同。当演讲者初次面对众多听众,或初次遇到自己的同性对手,或者是在与别人争吵时,都会很容易感染这种情绪。

因此,这样的演讲者不是缺乏勇气而是需要对情绪加以控制,保持冷静的头脑。而要获得这些,就应进行实际训练。演讲者必须通过习惯和对自控的不断练习,以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断地努力和对意志力不断地锻炼而言,自控实际上是一种习惯。如果演讲者通过每次锻炼都能吸收有益的东西,那么,他将变得日益强大。

你想消除公众恐惧心理吗?那么,先让我们弄清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心理。罗宾逊教授在《思想的来源》一文中写道:“恐惧的产生是因为对所要讲的东西的无知或不确定。”换句话说:这是对自己缺乏信心的结果。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呢?这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实际上能做些什么,不知道是因为缺乏经验而限制了你的能力。当你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后,这种恐惧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正如阴霾的天气出现了太阳一样。

有一点我们是非常肯定的:学习游泳的方法就是亲自下到水里。这本书你已读了很长时间了,那么,为什么不放下它而去开始实际的工作呢?

现在,你应选择一个自己喜欢而且有所了解的主题,组织一个三分钟的演讲。然后,反复地练习。如果有条件的话,去面对一群想听你演讲的人,或在你的朋友们面前,竭尽所能,展示你的才华。第二章    写好演讲稿,演讲就成功了一半

  不是每一个人都学识渊博,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记忆超群。在进行一场演讲之前,准备一篇讲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一篇完美的讲稿,不仅能为讲话提供依据和准绳,更能牢牢抓住听众的心,引起听众的共鸣。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才更吸引听众呢?有哪些技巧呢?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你就能明白了。写好开场白,全世界都会被你吸引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你要说的第一句话,就跟音乐的定调一样,整首曲子的音调,都由它来决定。”由此可见,开场白对于讲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场白是讲话者要传递给听众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信息。好的开场白能够马上抓住听众的心,听众自然就会认真地听下去;而糟糕的开场白则会引起听众的反感,听众的注意力很快就会从讲话者身上移开。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讲话能够受到听众的欢迎。如果能写出一个与众不同、一鸣惊人的开场白,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开场白的表现形式而言,有开门见山式、语出惊人式、制造悬念式、幽默自嘲式、触景生情式、旁征博引式、设问开场式等。每种形式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能引起听众的极大兴趣。

在运用不同表现形式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形式,可以有所变化,也可以融会贯通。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精彩绝伦的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自己的讲话成为听众关注的焦点。

鲁迅先生曾经做过《少读中国书》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今天我的讲题是:少读中国书,做好事之徒。我来学校是搞国学研究工作的,是教授中国文学史课的,理应劝大家埋首古籍,多读中国书。但我在北京,就看到有人主张读经,提倡复古。来这里后,又看到有些人抱着《古文观止》不放,这使我想到,与其多读中国书,不如少读中国书好。

鲁迅先生的开场白看似平淡,但是直接点名了演讲的主题,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知道了主题,必然会想知道“少读中国书”的原因,这就引起了听众的好奇心,促使听众更加认真地去听接下来的演讲。

在写开场白时,不仅要想方设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还要注意一些可能影响讲稿质量的因素。比如,开场白不能太长,太长的开场白会使听众找不到讲话的主题;不要用专业性太强的语言开场,这会让听众产生消极的情绪;不能因听众的身份地位而区别对待,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特意强调对某些人物的尊重,会令听众产生抵触情绪;等等。

写开场白的时候,一定要多用一些心思。只有经过认真衡量和深入思考之后,才可能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效果。

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能瞬间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随着讲话者的思路走进其创设的世界,令整个讲话更加顺畅,现场的氛围更加热烈。用言简意赅的语言,表达最有内涵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他们认为在演讲的时候,说得越多,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知识渊博。于是,很多人写出的讲稿通常是长篇大论。实际上,语言贵在精而不在多。只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反而更能体现讲话者的智慧。

演讲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思想和信息,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听众理解并接受这些思想和信息,就更加需要简洁的语言表达。如果讲稿中出现了过多的空话、套话,既浪费了听众宝贵的时间不说,大家也难以把握讲话的主题和重点,难免会出现厌烦情绪。

当然,语言简洁并不是单纯地把话说得简单一些,而是用简短而有力的语言来替代冗长而空洞的内容。在确保语义准确、完整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提炼和概括,令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讲话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和信息。

1936年10月19日,上海各界举行了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进行了演讲。“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邹韬奋先生的讲话只有一句而已,传递出的却是对鲁迅先生的推崇、赞美,具有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言语虽短,却能切中要害、震撼人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讲话。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时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如果有人怀疑美国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怀疑美国奠基者的梦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依然燃烧,怀疑我们民主的力量,那么今晚这些疑问就都有了答案。学校和教堂门外的长龙便是答案。排队的人数之多,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了投票,他们排队长达三四个小时。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是一生中第一次投票,因为他们认为这一次大选结果必须不同以往,而他们手中的一票可能决定胜负。

奥巴马的发言并不长,但是每句话都蕴含着振聋发聩的力量,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在告诉人们:每一个人都有投票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自己的权利;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能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创造种种奇迹。

能用最少的语言表达出最多的思想和信息,这才是演讲的最高境界,能够反映出讲话者的高超水平。滔滔不绝地讲话是一种能力,能够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讲稿,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对能力的考验。努力试着做到这一点,才能让讲稿更加具有吸引力。善用修辞,让演讲稿“活”起来

修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如今,修辞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门用于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修辞。

中国著名的修辞学专家陈望道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词,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亚里士多德则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虽然中外学者对修辞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修辞和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用恰当的修辞,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效果。

我们知道,演讲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为了使语言的艺术性更强,适当运用一些修辞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要求。

在讲稿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排比、类比、象征、双关、设问、反问、借代、引用等。每种修辞手法各具特色,可以在一段文字中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修辞手法融合使用。

毫不夸张地说,修辞手法具有超乎想象的魔力,能将枯燥变得生动,将抽象变得具体,将虚弱变得刚强,将冷漠变得温暖。总之,巧妙地运用修辞,能使讲稿变得有血有肉、形象立体起来。

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的节目上,俞敏洪先生进行了十分精彩的演讲: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也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远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在这段演讲中,俞敏洪先生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人的两种生活方式进行了对比,深刻体现出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他提出人要“像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激起了听众们的强烈共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在平时的积累中,我们可以多读书,或是观看演讲大师们的演讲,学习一下如何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切实做到熟练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写讲稿时信手拈来、巧妙运用。切忌不懂装懂,随意运用修辞,否则就会贻笑大方,令讲话者颜面尽失。写感人的故事,你就会讲出感人的话

无论是说书讲义的艺人,还是拍摄电影、电视剧的导演,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讲故事,区别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如果能在讲稿中加入精彩的故事,那肯定比枯燥无趣的说理更受听众欢迎,更能引起听众的热烈反馈。当听众能够积极地融入讲话的氛围之中时,听众会更加享受听讲的过程,讲话的目的便更容易达成了。

在讲稿中运用故事,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故事要贴合主题

讲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听众,更好地表现出主题,如果故事和主题没有什么关联,那么就会削弱主题、得不偿失了。

2.故事要新颖有趣

世界上的故事不计其数,很多精彩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尽量挑选新颖有趣的,这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毛泽东就非常善于利用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931年2月,红军准备展开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红军学校工兵连接到的任务是挖防空洞,避免遭到敌机轰炸。这个命令让战士们心中有些不快——每个人都想到前线打仗,不愿和石头、泥土打交道。

得知这种情况,毛泽东去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毛泽东讲了《西游记》里的故事:“白龙马实际上是海里的小白龙,也有一身的本领,可是他情愿变作白马,去当唐僧的坐骑,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路上受尽各种磨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唐僧师徒也都得到封赏。白龙马这种淡泊名利、任劳任怨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要我说,你们也应该学着做红军的一匹骏马,驮着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

战士们听了这个精彩的故事,马上明白了毛泽东的意思,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于是全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挖防空洞的工作之中。

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能鼓舞战士们的士气,可见故事确实具有极大的魅力。在讲稿中巧妙地引用精彩的故事,不仅能让讲话更加生动形象,也能给听众带去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听众对讲话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然,在讲稿中引用故事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故事引用得当,就能为讲稿锦上添花,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故事引用得不好,就会弄巧成拙,使讲稿失去原本的色彩。讲者想要熟练地运用精彩的故事,就要在平时多加积累,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名人逸事,都可以涉猎并掌握。即便无法立即运用,在下一次写讲稿的时候,说不定就能用到了。写过往经历,用共鸣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一次成功的演讲,必然会在讲话者和听众之间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形成共鸣之后,听众才会更认真地听讲,更好地接受讲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更深刻地理解讲话中的深层含义。

那么,怎样才能使讲话引起听众的共鸣呢?

每个人都乐于和自己喜欢的人进行交流,听自己有好感的人说话。听众面对讲话者时,也会带有这样的心理。所以说,想要吸引听众,讲话者首先要让听众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讲稿中就要加入一些能够和听众拉近距离、联络感情的内容。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些具有相同经历的人通常能够更好地交流和相处。为了和听众拉近距离、联络感情,讲话者应该在寻找与听众相同的经历上下功夫。反映在讲稿上,就是要融入一些听众与讲话者都曾经历过的事情,如打工、求学、挫折甚至是失败,等等。

听到相同的经历,听众更能感同身受,感情上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就对讲话的内容更加认可和期待。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曾发表过这样的一次演讲:

……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一定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某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我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得焦虑;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激愤;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的学子们做什么?

……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远行。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

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的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网络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没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

李培根校长的这段演讲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多地加以修饰,但是依然令同学们潸然泪下。他讲的是同学们一起经历过的种种过往,这种相同的经历引起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特殊的事件,如第一次开车、第一次面试等会让人记忆深刻,类似的事件甚至会在某些人的脑海中留下永恒的印记。将这些事件适当地运用到讲稿中,一定能引起听众的共鸣,进而增加讲稿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类似的特殊事件时,并不是随意说说就行了,真正经历过的人,肯定带有感情的痕迹。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饱含真情实感,这样才具有更大的感染力。耐人寻味的结尾,激发听众的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讲稿结尾的要求应该比开场白更高,用语要更有内涵,内容要更加耐人寻味。这是因为,结尾不仅能呼应前文,更是对整个讲话的提炼和升华。一个好的结尾,能够激发听众的感情,令听众久久不能忘怀,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

有位古人曾说:“文章精神全在结束。”就此而言,想写出一篇完美的讲稿,就必须力争写出一个美妙无比的结尾。讲稿结尾的方式,与开场白一样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总结式、幽默式、号召式、祝福式、高潮式、评论式、决心式、名言式、展望式等。

1883年3月17日,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其结尾震撼人心:……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予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的讲话以评论式的结尾结束,他对马克思的评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遭受的种种不公,更突出了他为革命甘于忍受的伟大精神。通过这个结尾,升华了马克思的光辉形象,令听众为之肃然起。

美妙的结尾能令讲稿熠熠生辉,而失败的结尾则会影响整个讲稿的质量和讲话的效果。因此,在写讲稿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下面几个问题。

1.偏离主题

讲稿的结尾首先应该为主题服务,一旦偏离主题,就会使整个讲稿显得凌乱,让听众难以把握主题。

2.结尾拖沓

讲稿的结尾应该尽量简练,篇幅不能过长,否则会让听众感觉无聊,产生反感。

3.陈词滥调

一旦讲稿的结尾被陈词滥调充斥,听众就会失去新鲜感,完全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第三章    打动人心的开场白,一开口就掌控全场

  相信看过小说和电影、玩过游戏的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开头精彩的作品,你会看进去或玩进去;而一开头就索然无味的作品,你一定是选择放弃。一场演说也是如此:如果开口就味同嚼蜡,那么听众就会毫无兴趣;而如果是精彩、惊奇的开场,听众的热情一下子就会爆发出来。因此,如果你想掌控全场,就从一个打动人心的开场做起吧!精彩演讲始于一鸣惊人的开场

卡耐基曾经请教西北大学的前任校长雷恩·哈罗德·赫克先生——一位具有丰富演讲实践经验的人士,什么才是演讲者最重要的东西。在略加思索之后,他这样回答:“在演讲的开头部分,演讲者就应紧紧抓住听众的心。”这正是赫克先生本人的真实写照,每次演讲前,他都会预先精确地设计好开头和结尾部分。约翰·布兰特、格莱特斯通、韦伯斯特、林肯等人都是这么做的。实际上,每位具有常识和经验的演讲者都是这么做的。

那么,演讲的初学者是否也是这么做的呢?极少如此。演讲的谋划是要耗费大量时间的,它需要思考和坚定的意志力,因为,大脑的活动是一个艰辛的复杂过程。托马斯·爱迪生从乔舒亚·瑞劳兹那里节选了下面这句话,并把它刻在了自己工厂的墙上:世界上没有一条捷径可以让你逃避开思考的艰辛。

演讲的初学者过分相信人的瞬间的灵感,但结果往往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发现:自己前进的道路上布满了泥潭和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陷落进去。

已逝的劳德·诺斯克雷夫,最初只是一个靠微薄的周薪度日的穷人,但经过一番奋斗后,他成了大英帝国中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业巨头。下面这句援引自巴加斯的话被诺斯克雷夫尊奉为其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预见未来意味统治一切。

这句话也应成为你设计演讲时的座右铭。你应预想以怎样的开头才能别致新颖、抓住听众心灵,预想你的演说将会给大家以什么样的印象,而这印象往往是很难改变的。

关于这一方面的问题,自从亚里士多德时代便有许多书籍涉及,它们通常把演讲分为三个部分:开场、正文和结论。直到近年,演讲的开场部分还只是被大家当作随意的玩笑,那时的演讲者既是新闻传播者,同时也是供人娱乐者。也就是说,一百年前,演讲者在社区中的作用就如今天的报纸、杂志、无线电、电视、电话、电影一样。

但是,现在情况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世界的联系已非常密切,各种发明创造也极大地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这远远超过了自伯沙撒王和尼布甲尼撒二世以来的任何时代。例如,我们已拥有了汽车、飞机、网络和电视等工具,这使我们可方便迅捷地到达世界各地或获得任何一个地方的信息。

因此,现在的演讲者必须紧紧跟上今天生活的快节奏,如果在演讲中要先来一段开场告白的话,那就一定不要拖沓,而要像路边的广告牌一样简洁。无论怎样,你应谨记现在的演讲听众已大异于前,他们的想法通常如此:“噢,要进行演讲吗?那可以,请言简意赅,别浪费时间。”开场切中要害,讲听众感兴趣的主题

在开始演讲时,要根据你的听众的兴趣确定要讲的内容,这是演讲开场的最佳方法之一。毫无疑问,这种做法必定会抓住听众的心灵。因为,只有让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最深刻地影响我们自己。

这个道理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却是非同寻常的。例如,我曾听过一场关于“定期健康检查的必要性”的演讲。讲话者是怎样开始自己的演说的呢?他首先讲述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的历史,它是怎样运作的以及它提供何种服务。这简直是荒谬透顶!因为现场的听众对此毫无兴趣,他们只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感兴趣!

所以,为什么忽视这一基本的事实呢?为什么不表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与大家的密切关系呢?作为演讲者你不妨这样来说:“据人寿测算表你是否知晓自己能有多长的寿命呢?如保险业精算师计算的那样,人的待活寿命是现在年龄与80岁之差的三分之二,比如说,你现在35岁,那么与80岁之差就是45岁,你的待活寿命就是45的三分之二,即30年。“这段时间足够吗?当然不够,我们每个人都盼望着自己能多活几年。可是,生命测算表是根据数百万人的寿命情况测算的。“我们也许希望自己是一个例外,而如果你能对自己的健康多加注意,这个愿望也可能会如愿以偿;但是,要达成这个愿望,你首先应进行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接着,如果我们再来详细解释为什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是必要的,那么听众就会对提供服务的机构感兴趣。因此,一开始就不带感情色彩地谈论这些机构是糟糕而致命的。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位学生做了一场关于保护森林资源迫切性的演讲。他以下文作为演说的开头:“作为美国人,我们应以自己的丰富资源而深感自豪。”接下来,他又叙说:“我们在无度地滥伐自己的森林。”非常遗憾,这个开头很是糟糕,因为它过于笼统和模糊了。它就像是一台机械的打印机,没有使听众感到滥伐森林对其生命攸关的影响,而实际上,这对于商业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假如听众中有一位银行家,滥伐森林会影响到社会繁荣,从而就影响到了其银行经营。因此,为什么不以这样的说法作为开场呢:“我演讲的这个主题能影响到在座各位的生意,比如在座的阿波巴先生、索鲁先生。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动摇整个社会的福利和昌盛。”

这是否夸大了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呢?一点也不。这只是遵循了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训谕而已:“要把一幅画放大,然后再把要展示的东西以一种吸引人们注意的方法安排好。”开场这么说,演讲就会没得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场演讲来说,开场白的作用确实很大。当年,威尔逊总统在国会上发表演说,针对德国潜艇战发出最后通牒,只不过用了20个字,却成功地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这段话是:“我有义务向诸位坦白,我国和德国的关系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情况。”

如果把演讲比做飞行,那么开场则是飞机的起飞,所以开场的失败就相当于起飞没有成功——虽然有些不同,但是却一样很危险。虽然每一个演讲者都不希望自己精心准备的演讲被平庸的甚至是非常失败的开场白破坏,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避免这一点。

我们希望在开场的时候就能牢牢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建立和听众之间紧密的、和谐的关系,而不希望相反的情况发生。我们希望听众在听完我们的开场白后说:“看来我应该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也希望这样,那么你需要避免下面这些导致你最终失败的开场白。

1.一开始就道歉

你是否听过有人用下列说法开讲:“两个星期以前领导才告诉我要我代表单位做这个讲话,在这之前我一点都不知道。后来我又要到某某地方出差,原来计划准备这篇讲话的时间也没有了。在回来的途中,我在火车上着了凉,所以我担心今天的发言一定讲不好!其实我这人不太会讲话,但是……”听众对这种方式的开场白会感到厌烦,他们会奇怪,发言人怎么不言归正传或干脆闭嘴。如果讲话人身体不适,就会对讲话质量有所影响,那么以生病为理由取消讲话是相当合理的。为了听众着想,发言也应该取消。

没有人希望一开始就听到不幸的消息,除非你一不小心碰倒了讲台或者按灭了演讲大厅的灯,否则你不需要道歉。

听众不希望听到你的借口或道歉,即使他们没有表现出来。你没有必要浪费听众的时间,要知道,他们原本是怀着很大的热情来听你的演讲的!

道歉是因为你内心的不安。不安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你没有必要在一开始就讲出来。试想一下,当你兴致勃勃地倾听一位演说家的演讲时,他这么说:“很抱歉,我将只能简单地为大家讲几句,因为我的时间很紧。”你感觉到了吗?这明明就是表明了你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家伙。难道听众没有资格站在这里听你说话吗?

又或者很多人会这么说:“很抱歉大家看到的不是原来那个演讲者,而是我。”你认为这对听众有用吗?这无疑是对观众和自己情绪上的蹂躏。

2.对自己的讲话消极否定

大家先听一下这样的开场白:“我希望大家听我的演讲不至于是浪费时间,但是我的确没有准备充分……”

也许这样的表白是想获得听众的原谅,因为你“的确没有准备充分”。但是,这样的表白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开场,这样的开场会使你一无所获。因为你不但在自我否定,也在否定下面的听众。听众会从你的这句表白里读出这样的意思:他们一点都不重要。否则,你为什么不准备呢?

如果你的开场白是这种自我否定式的,那么我在这里引用吉普林的一首诗的第一句话:“继续下去,将会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这就是这种开场白的后果。

3.刻意的幽默

将幽默作为开场白有点像是一个成功率极低的赌注。因为很多喜剧演员如此说:“去死很容易,但是要演好喜剧却很难。”是的,要制造幽默很困难,尤其是当需要这种幽默跟你的演讲有关的时候,用幽默的方式开头无疑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结果常常会使你的演讲冷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