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趣味学习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23:13:06

点击下载

作者:梅昌娅

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考试趣味学习法

考试趣味学习法试读:

前言

青少年学生怎样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和家长非常关注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人能提出了上千种不同的方法,但最根本的一条,则是大家都认可的,那就是要培养学习的趣味和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途径。

学习趣味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而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青少年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可以划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发生、发展的过程一般是有趣、兴趣和志趣等。

学习方法是指通过许许多多人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所以受到大家的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它因个人条件的不同,选取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注意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人们常常能看这种现象,那就是很多同学也很用功,他用的时间甚至是其他同学的二倍到三倍,但是他们最后的成绩却总不尽如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如果学习方法对路,并不一定要花费很多时间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若学习方法不对路,那就只会事倍功半。

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都重视和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曾说过:“一切知识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成功方程式则是“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也是爱因斯坦对其一生治学和科学探索的总结。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方法在成功诸因素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知识盲”,而是“方法盲”。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教育极具重要性。

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作品,包括智力、效率、记忆、阅读、作文、课堂、自学、考试、文科、理科等趣味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不仅是广大学校和父母用于培养青少年学生学习趣味和方法的最佳指导读物,也是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在校大中小学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有关人员学习的最佳实用读物,还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第一章学生提高考试能力理论指导学生考试的功能

近年来,每逢高考、中考前后,社会上和学术界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掀起一股讨论教育考试功能与作用的热潮。从理论上讲,考试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教育考试制度的本体功能和作用被严重扭曲和异化,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本末倒置,本应作为手段和工具的考试却成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核心。一些违背考试规律、不符合考试原则的现象普遍存在。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倡导和实施,关于对高考、中考存废与改革等问题的争论更加激烈。笔者以为,在社会和教育大变革时代,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努力适应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重新审视教育考试的功能,回归教育考试的本质,这既是考试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育考试的功能

教育考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基本制度之一的教育考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不是相互分割的,而是综合起作用的。它对教育、识才、用才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1)评定与选拔功能

评定与选拔功能即教育考试可以评估、鉴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面是否达到规定的水平和标准,同时,通过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是一个大众公认较为公平、公正的途径。(2)诊断与反馈功能

诊断与反馈功能即教育考试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3)提高和预测功能

提高和预测功能即教育考试可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和预测学生潜能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考试可以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考试可以在了解被试者现状的同时,看到被试者未来发展的趋势。(4)导向与激励功能

导向与激励功能即人们都说考试是一根“指挥棒”,考试的要求指向哪里,教师和学生就会朝哪里努力,以期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是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考试获得优异成绩就意味着“教”与“学”取得双丰收。这种“成就欲”能极大地激励考生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

考试功能的表现

考试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的目的。教育与考试的关系本末倒置。考试本应是服务于教育、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如今却成了教学的目的和核心,学校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受到高考、中考等重大考试的冲击和影响。

考试的检测功能变成淘汰功能。教育考试的本体功能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现实中却变成了“考什么、学什么”的淘汰功能。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中考、高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走向。

这一现实影响着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观,也左右着教师和校长的行动:跟着考试“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考多难就教多难。考试引导着教学,教学服从于考试。这种极具选拔性和淘汰性的考试,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以至于把他们的学习引向“应试”的歧途。

考试由教育评价的一部分变成全部。社会上用升学率作为评价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教育系统内部评价也同样注重升学率指标。以考试代替全部教育评价反映了当前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缺失。

它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并以此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标准;偏重智育,忽视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评价;评价的同质化,用划一的标准去界定人才培养规格,评价教育质量,衡量存在差异的学生发展水平。

教育考试的作用

几千年来,考试之所以能延续不衰,是因为它是人类迄今为止创造的测量学生的知识和智能所用的方法中比较客观、公正、准确、高效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教育考试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考试是万万不能的。

现今英、美等发达国家不但没有取消高考制度,而且还在不断强化和完善。英国中小学生在11岁、14岁、16岁3个年龄段都要参加全国统考,而且对全国各学校的考试成绩排名公布。

在美国,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美国大学测评考试”。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内容有数学和语文各3部分,时间为3小时。其成绩往往决定学生的选择范围,成绩拔尖的有希望读名牌大学。

197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提出恢复高考,而且在1978年4月20日的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高瞻远瞩地指出:“考试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当然也不能迷信考试,把它当成检查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

要认真研究、试验、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它完善起来。对于没有考好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努力,不要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当前,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小平同志的这段讲话精神,就能够理性地定位考试的功能,就能够正确地发挥考试的作用。

把考试作为一种“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手段给考试定位。实现一种考试、完善了一种考试,这仅仅是完成了部分任务,更重要的是必须充分发挥考试对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检查作用。检查包含着评价、反馈、督办和指导作用。

发挥以“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考试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要强化,特别是要在诊断、反馈、评价、预测和激励上面强化。

没有评价功能,考试何以“鼓励和帮助他们继续努力”?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考试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地理解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实现考试工作在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实,对教育考试不存在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定位、如何正确而全面地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问题。学生考试的作用

对于教育机构,考试作为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尺度,而且对“教”与“学”发挥着指挥调节的功能,对教育的目标和效果有导向性作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教育单位和学生受到中考和高考选拔性考试机制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很难实施;而在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多数学生将成为教育的最终产品输入社会,如何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把高等教育真正引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学生一生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就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关注的课题。

大学的考试本质上就是课程考试。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就是要研究如何通过设计与安排考试,客观地测试出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掌握的程度,检验教师教学的效果,并通过这些测试手段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考试的方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目前的考试方式主要有闭卷、一页开卷、开卷、实验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口试、撰写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各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一种方式,也可以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方式。为了针对课程的特点采取适当的考试形式,有必要对这些考试形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分析。(1)闭卷考试

闭卷考试是目前考试的主要形式。这种考试方式能够比较准确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闭卷考试一般是就所学书本的内容进行的考试,对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与综合能力较难考核,有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死读书之嫌。适合理论性强,要求准确记忆的课程。(2)开卷考试

开卷考试可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开卷考试既可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考核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考试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开卷考试要收到应有的效果,命题质量是关键,特别是应避免闭卷考试内容开卷化,那些学生可以简单地从教材上找到答案的题目不适合用于开卷考试。(3)一页开卷

一页开卷介于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之间。这种考试方式适合理论性强,准确记忆困难,教学目标侧重于掌握课程的理论体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内涵,只需部分记忆的课程。(4)口试

口试是一种能给学生较大发挥空间的考试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反应的敏捷性、灵活性,并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但口试的评分较难把握,工作量大,有些内容也很难采用口试。这种考试方式适合于某些语言类的课程,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5)课程论文、调查报告

课程论文和调查报告是在查阅资料、采集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及文字表达能力。对于这种考试形式,论文的选题很关键,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论文选题。

此外,如何限制不认真的学生敷衍这样的考试,如何杜绝抄袭类似考试题目的文章,是困难的问题。为了避免论文抄袭,教师应采取上网检索、论文答辩等方式。这类考试方式的缺点是考查面窄。(6)实验能力和专业技能测试

并非所有课堂教学的课程都要有卷面考试,对于工科和农科专业中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课程,不是死记硬背可以解决的,应采取能力和技能测试的形式,避免纸上谈兵。

考试方式选择的依据

考试的方式方法,应根据课程的特点来选择。基础理论性课程可采取闭卷、一页开卷、开卷等限时考试的方式进行;应用基础性课程的考试宜分两部分进行;基础理论部分可采取闭卷、一页开卷、开卷等限时考试的方式,应用部分可采取实验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等形式限时或不限时考试。

应用性课程宜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课程设计、课程论文、调查报告等不限时考试方式,或采取实验能力和专业技能测试的形式考试;文科的某些课程,以及理论性不强,属于素质教育类的选修课,可以采取口试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1)形式过于单一

考试形式过于单一,部分课程考试形式难以反映教学目标,目前的考试大多数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推理能力,不易考察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死记硬背。试题的答案大都是唯一的,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部分课程的考试方式与课程的特点不符,也反映了教学目标不清晰。(2)忽略平时的检验

忽视平时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基本一锤定音,学生平时不努力,主要是由于平时没有硬性的学习压力,课程成绩过于依赖期末考试造成的。按目前的课程成绩评定模式,许多课程只要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过关,掌握的知识既不系统,又没有深度,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

考试命题的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考试命题随意性大,没有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简单拼凑几个题就成为试卷。草率的命题造成考试题型单一,考查面窄,综合性、提高性试题少,学生的考试成绩与能力不相称,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还有少部分教师教学投入不足,要求太低,考前划范围指重点,试题过于简单,高成绩的背后体现的未必是高质量的教学。

考试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1)考试对教与学的导向作用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依靠各门课程来实现的。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每一门课都承担着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特定任务,都应该有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与专业的整体培养目标相吻合。

而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同时决定考试的方式方法以及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知识掌握情况的价值尺度。一门课程的开设质量是由四个要素决定的,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大纲是基础,教学过程是核心,考试方式是导向。

从教师的角度,要重视研究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审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严格执行教学大纲,考试环节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采取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考试方式,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考试内容,客观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

要重视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选择最能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考试方式,重视考查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能力、纠正传统考试方式中重知识点的考察、忽视能力考察的弊端,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东西,使课程的成绩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存在,实际上是学生成绩的评价尺度不合理造成的。

从学生的角度,目前为考试而学习是一个普遍现象,需要通过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学习,使考试真正起到督促学习、指导学习、端正学风的作用。(2)以考试管理改革促学风教风建设

考试管理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考前管理、考试命题、试卷批阅等方式的改革改进教风,如何通过课程成绩的评定方式改进学风,有以下几项:

①考前管理问题。每一门课程都有重点内容和相对次要内容之分,多数教师都会在课程结束时提出复习要求。这些要求应该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学的侧重点,提出比较宽泛的要求。要杜绝教师教学投入不足、考试范围划得过窄的问题。

甄别教师是否划重点关键是看所谓的重点内容是否包括了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由班级信息员向学校教学管理机构提交教师划分重点内容的情况,然后由学校教学管理机构责令学院教授委员会对比教学大纲做出是否划重点的结论并反馈信息。若确认属于划重点,应按学校教学管理条例处理。

考试命题方式问题。目前考试命题方式主要是任课教师自己命题,或课程组指定教师命题。这种命题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但对于教学自我要求过低的教师缺乏制约。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是实行考教分离,但我们必须对考教分离可能带来的问题,如何避免出现这些问题,以及一旦出现这些问题应如何应对有清楚的认识,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后面专门论述。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思路是建立完善的试题审核制度,把好命题的质量关。命题人应在考试前至少一个周提交试题,由教授委员会比照教学大纲进行审核,试题与大纲的教学要求差别较大的,应重新命题。必要时,可聘请校外同行专家进行审题。

②课程成绩评价方式问题。目前课程成绩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平时成绩的判定随意性很大,二是期末考试基本上对总评成绩起“一锤定音”的作用。而当前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习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考试。平时不努力、临考搞突击的不良学风,根源在于课程成绩的评定过于依赖期末考试。

要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学风,应切实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提倡形成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评定成绩的方法,加大作业、课堂讨论、考勤等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广泛实行分阶段测验的考核模式。这种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优良学风,而且由于考查的点多面宽,得到的总评成绩将更加客观。

③试后管理问题。这里所谓的试后管理不是考试档案管理,而是如何通过考试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和措施。目前试卷分析主要是作为教学档案的一部分来要求,对改进教学工作的指导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试卷分析要讲求实效。

考试客观反映教与学的质量(1)适合考教分离的课程

教学内容经典、有公认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课程,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要求相对较低,适合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命题。这种类型的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基础课以及传统专业的部分专业课。(2)不适合教考分离的课程

教师的教学工作需要有创造性的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容变化较快,需不断补充新知识、新内容的课程,多数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课程,这类课程的开设,不仅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必须是一泉活水;第二类是国内没有形成公识,教学内容在探索中的新设课程。这两类课程原则上不适合采用考教分离的方式命题。(3)考教分离的意义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课程的考试命题工作都由教师本人完成。这种命题的组织方式可能滋长少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教师的惰性,教学避难就易,一份讲稿多年不变,教学内容陈旧,考试指重点、划范围,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尽管上述问题只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应该引起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约束教师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教风。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思路是考教分离。

考教分离,能够约束教师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对学生要求过低的行为,有助于督促教师认真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如采用同类院校的试卷,能够提供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校际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能够为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个可参考的依据。(4)考教分离应注意克服的问题

任何一种考试命题方式都有其利弊,应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命题方式。下面对考教分离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克服。

由于教学大纲主要反映的是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学的深度反映得不够清晰,命题人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可能出现试题偏难或偏易两种情况。如果试题偏难,将引起大面积不及格,难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试题偏易,将出现学生轻轻松松得高分的局面,这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风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专业特色靠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特色体现,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特色基本决定了专业特色。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应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补充进教学内容,在教材内容之外开阔学生视野,结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名师真正能够带出高徒。如果考教分离把教师引向为考试而教学的方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受到影响。

对于多人授课的公共课和公共基础课,考教分离可能影响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影响集体备课的效果,影响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而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是建立在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的,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可知,过度竞争会导致整体效率的降低。

而为考试而教学势必导致基础教育中的题海战术在高校重演,忽视了课程内涵的传授,部分学生即使考试得了高分,也会造成许多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考过即忘。

在大学,课程性质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程成绩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教分离只适合采用闭卷考试的部分课程,其他形式的考试采用考教分离不易操作。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高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将教师教学业绩与分配、职称晋升等挂钩,并对不适应教学岗位的教师做出适当的处理,激励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这种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政策性导向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引导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轨道上来。(1)考试成绩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

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理由是:对于多人授课的课程,即使采用同一份试卷,考试成绩除了与教师有关,还与学生所在学院的学习风气、不同专业课程负担的轻重等因素有关。

课程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为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与教师的授课质量有关,还与命题的难度、判卷的标准尺度有关。不同课程之间教学质量的比较,正如同比较数学家华罗庚与文学家巴金谁更优秀一样。

考试只能反映部分教学内容,而不是全部。特别对于专业课,应鼓励教师将与课程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地充实到教学中,鼓励教师传授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发展方向的指导和教书育人。而教师在这方面做出的贡献无法或不能全部通过考试反映出来。(2)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教学管理的一个重点目标是促使教师加大教学的精力投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是改革、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对教师的评价由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学院领导与学院督导组评价三部分组成。这种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是:

部分学生对评价工作不认真,以对教师的主观印象代替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造成少数教师不敢严格管理学生;高年级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普遍比低年级学生的评价低;不同学生、不同学院之间的评价尺度有差异。

理论上讲,同行专家对本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十分了解,但碍于同事情面,评价结果区分度很小,反映不出实际情况,评价流于形式。

学院领导对业务的熟悉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领导从没有听过教师的课,只能凭感觉打分,造成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客观。

为了使教学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应该对教学评价进行适当调整:第一部分由学生代表组成,学生代表可按适当方式产生,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第二部分仍由同行专家;第三部分由校督导组和学院督导组联合组成,多学科性的学院,学院督导组只评价本学科教师。

评价不仅给教师打分,还要有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评价的组织模式与以往模式的区别,主要是去掉了学院领导的评价,增加了学校督导组的评价,因为教学评价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不应有过多的行政参与。(3)要建立合理的劝导和奖惩机制

考虑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的教师,重点是采取措施令其改进工作。在劝导无效的情况下,采取惩罚措施。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教学评价差的教师,首先要由相关负责人进行谈话,检查教案、课件,检查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属于教学方式方法方面问题的,通过集体听课等方式为教师把脉,必要时配指导教师,帮助其改进工作;属于教学态度方面问题的,令其改进;不能适应教学的,由人事部门酌情处理。

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机制要能够对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肯定,保护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要能够督促、激励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加大对教学的精力投入。

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要特别重视建立良好的大学文化,倡导、鼓励教师的奉献精神。单纯的经济手段对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有效的,但不是万能的,甚至有不可低估的负面作用。一个大学,不能引导教师做每一件事都与经济利益挂钩,教学工作不能蒙上浓厚的功利色彩。

奖惩机制要以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依据,从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和人事方面三管齐下。单纯的物质形式的奖惩可能导致教学工作的功利化。

要褒奖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在教学方面兢兢业业,为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承认他们的贡献,形成人人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目前教学方面的荣誉称号授予面太窄,不利于调动更广泛的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建议在目前评选教学质量奖、师德先进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增设某种荣誉称号,按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选拔,无须评选。教师可连续获得,而不是轮流坐庄。

要实行浮动教学工作量津贴。按评价结果分类,实行浮动教学工作量津贴,切实解决教学的质与量的问题。目前的教学质量津贴数额低,调节力度小,基本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杠杆作用。

要解决能者上、庸者下的问题。教学评价显著好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给予实际性的倾斜。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由人事部门主持,学校专家组和学院专家组联合做出裁决,做出限期整改、转岗或降级聘任,直至终止聘任等决定。

考试方式方法改革和考试管理改革,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学校的硬件条件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在几个方面改进和提高:要有与师资队伍的特点、教学条件的特点、生源的特点以及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前瞻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课教师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式方法、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实践这一目标;学校要有科学、适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创造教师爱岗敬业、管理层相信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影响学生考试的因素

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除了平时学会的课堂知识以外还要处理好考试过程中的四种关系,它们关系到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那么是哪四种关系呢?

审题与解题的关系

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就急于下笔,以至题目的条件和要求都没有吃透。其实,在解题过程中有可能需要三次审题:

第一次是拿到题目时,耐心仔细地审题,把握条件的关键词,包括括号内一些不起眼的条件,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迅速找出解题方向;第二次是在解题受阻时,应再次审题,有没有漏看什么条件,想想有什么隐含条件,再去考虑解题策略;第三次是在解完题后,再次回顾题目,看看所得解答与题目要求是否吻合,是否合理。

会做与得分的关系

要把正确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的表述,但这一点往往被一些同学所忽略,因此在卷面上常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考完后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原因常常在此。

有的同学“以图代证”,只是画一个草图,即得出结论,不会把“图形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而失分。因此我们应重视解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述。

快与准的关系

只有“准”,才可以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阅卷中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应用题列出函数式求最值并不困难,但是不少同学一开始列式时就把二次函数的系数算错,后面尽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又花了不少时间,也基本上得不到分。

其实只要把速度稍稍慢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得出正确结果。所以,适当地放慢一点,就会准一点,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不是全分就是零分,更应强调一个“准”字。

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

拿到试卷后一般按题目顺序作答,在遇到“卡壳”题时,不要打“持久战”,可以先放一下,等后面能做的题做完后再回头考虑。在考试中要做到“看到容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冷静解答,争取得分,发挥出应有水平。培养学生应考能力的方法

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的一种方法。由于目前在评定学习成绩和确定升学上都是将考试的分数作为重要依据,所以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考试。考试分为学识考试和学能考试两种形式。

学识考试,是考查学生所学全部知识的考试。它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测试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目前我国中学毕业考试基本上属这种形式的考试,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否具有中学毕业的资格。

学能考试,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潜力的考试。它注重对考生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分析综合等能力的考查。

除了学识、学能的考试外,考试本身也是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应变能力、承受能力的一种测试。

加强自我控制

考试期间,考生的心理状态变化迅速而且复杂,稍不注意,会导致“一时失误,后悔莫及”,因此注意自己心理的变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是考好试的重要一环。

许多同学,在考试的前几天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书看不下去,玩又没心思,拿起语文,想起物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考前焦虑”。

考前焦虑是影响考试成绩的第一个原因,危害很大。它不仅影响这一次考试成绩,而且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抑制学生的学习创造性,破坏良好的学习习惯,降低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损害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前焦虑部分是由惧怕失败的心理造成的,特别是如果平时不注意心理卫生的锻炼,不够开朗,还会由惧怕一次失败进而到惧怕整个前途的失败;也有一部分是由自卑心理产生的。在潜意识中,认为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考好,因为自己在客观和主观上有很多欠缺无法克服,比如,不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如学习轻松的同学等等。

由于有自卑心理,兴奋点往往集中在“如果考不好,会让别人看不起”上,思想压了一个又一个沉重的包袱;也有的同学产生考前焦虑是因为精神容易紧张。有这种心理的同学,晚上六点钟看电影,下午四点钟就什么事也干不下去了,俗话叫“收不住心了”。

消除考前焦虑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自信心,自信“自己不那么容易失败”, “我不比别人差多少,同样的人,他行,我也行!”“即使下一分钟考试,这一分钟我依旧泰然自若。”这里我们要强调一点,建立自信心只能依靠自己,在这件事上,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的。

除考前焦虑之外,还有几种情况容易对考生造成心理干扰,需要考生及时自我控制。(1)反馈干扰

反馈干扰指的是考试期间容易发生的心理反应。一门课考完之后,许多同学喜欢对答案。这种反馈对考生的情绪影响极大。有的考生会因考试出现错误产生自责心理造成情绪低落,影响下一科目的考试。这种情况下,就要克制急于知道成绩如何的心理,坚决回避反馈。(2)考场干扰

考试,尤其是大型考试,考场气氛严肃,空气紧张,对考生心理有明显的干扰。许多考生只要一坐进考场,甚至他坐的就是他平时上课的座位,他也会心跳加快,难以平静,影响考试。

这种时候需要考生进行自我控制,把考场想象成自习室;试卷一发下来赶紧读卷子,一般第一眼看到的试题是自己会做的题,就容易较快地平静下来;如果看到的第一题还一时看不出解法,那么只瞟一眼就赶紧看下一道题,从会做的题开始,用一点的胜利,稳定心理带动全面的胜利。(3)家庭干扰

许多中学生的家长对考场心理问题不注意,有的也不了解考场心理的影响,往往比较多的从考试分数着眼。上次分数不高的,则要求这次非考好不可;上次分数高的,则要求这一次可不能落下,落下来太丢人等等。

作为家长固然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的,但是这会给考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特别是当“反馈干扰”出现时,这种干扰就会使考生一蹶不振,全线崩溃。

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制造这种干扰,但是当这种干扰出现的时候,考生应当能够进行自我控制,不要理会那些说法,而按原定计划继续应考。为了预防考试期间这类干扰的出现,考生可在平时向家长说明这些道理。(4)自我干扰

考试中遇到难题会挫伤考生积极性;读卷子时感到难题较多会增加考生心理负担;考场中有人交卷出场也会增加考生的紧张心情,所有这些情绪,在考场中随时都可能产生、滋长。这些由于考生自我意识而产生的干扰也可影响考试。这时候考生应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搞好考前复习

考前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不能协调好各科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语文、英语、政治、数学、物理、化学,门门要考、门门要看,可时间就那么多,一时不免手忙脚乱。应对的办法是根据时间的多少和自己各门功课的好坏,安排一个复习计划。

复习时各人的方法不同。但是,这时再从头到尾地按部就班地复习,时间不允许了。每次考试前,考前复习都是不看课本和参考书,而是写一份考试课程的提要,根据自己的回忆,把重要的概念、公式、难点、学习心得、解题技巧一一写出来,按学科本身的体系排列。

当他可以把这门课的每一部分都能回忆出来写清楚,他就感到考试有把握。然后,把写提要时发现的弱点,提出来看看,重点复习;或者针对这些弱点找来一些习题,量要大,题要难,自我训练一下。这样的考前复习花的时间不多,效果往往比较好。

掌握考试方法

首先,要冷静沉着地读卷,一丝不苟地把全部考试试题看一遍,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发现有不明确或不理解的试题,应立即举手请教老师,让老师讲清楚。

然后,从整体上看一看,全卷共有几种类型的题,如:概念问答题、计算题、判断正误题、选择题、论述题等,每一题可给多少分,这样以便分配考试时间,占分数多的试题可考虑先做。

试题并不要按给定的顺序解答,因此可以从最容易做的题目做起,这样可以增强信心,自己掌握的知识可以完全反映到试卷上。如果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一般三五分钟还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就要放下这道题,先做后面的题。

等其他题做完了,有时间再回头做这一题。碰到难题如果不跳过去,就不仅耗费了有限的考试时间,还可能弄得后面会做的题也没时间去做,而且会挫伤自信心,增加紧张心理,出现思路阻塞,以至使本来会做的题也一时不会做。

最后,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检查时不应用原来的解法,而应当用别的解法来检查;或者把答案代入试题进行验算。

不过,检查中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反复推论,确认是错了,才在试卷上修改原先的做法和答案。因为,第一次做时,往往比较准确,错误率较小。有时候,有的同学在检查时反而改错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如果考试时间已到,还有试题没有做完,可尽可能地把简约解法和答案写上。此外,答卷字迹清晰整齐、卷面干净整洁也是十分重要的。字迹潦草不可辨认,卷面乱七八糟,阅卷老师也无法给你判卷评分。

总之,在考试进行过程中,要从容不迫、沉着冷静,主动而有效地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就可以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提高学生考试能力的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能力,无论是从课堂学习还是考试方法都要求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呢?

审题细心,想好再做

做每一个大题前,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按要求去做,切忌不看要求按经验行事。如只列式不计算的计算了、用方程解答的应用题却用算术法做、选择题要求选序号偏偏选答案。

具体做某一个题时,要牢记:题读三遍,做题关键。必须认真审题细心观察,切实把题意弄懂,特点弄清弄明。要做到想好再做,切忌“张飞”式做题。特别是应用题,更应该多读多思,遇到新问题要善于思考,想办法解决,读题时留下痕迹,促使自己多读题。

精力专注,快速答题

考试测验是有时间限制的,这就要求学生做题时必须精力专注,不能分心而东瞧西看。对于一个题,如果想好会做了,应快速动笔解答,切忌磨磨蹭蹭,耽误时间。“时不待我”,每次考试,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前松后紧,致使做不完或无充裕时间检查,21世纪是速度至上的时代,谁赢得时间,谁就会获得胜利或成功,所以作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使学生有时间观念

处理灵活,学会放弃

试题中有难题是正常的,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个别题不会做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学生做题不要一味求全求美,首先遇到陌生题或难度题,学会静心思考,三思而无果,应学会暂时放一放,先做会做的题,保证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时间允许再研思难题,事实表明,能把会做的都做对也会取得好成绩。

确实不会做的题,教育学生要学会‘弃’,不要因为一个分值不高的题而浪费时间,致使会做的题做不完或没有时间检验导致丢了夫人又折兵,如果这样失去的就多了,是因小失大,这叫不会考试,这样的学生不是聪明学生,这种做法是不可取。聪明的学生会努力提高考试效果,保证在规定时间内把会做的都做对。

提高认识,主动检验

检验是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这一思想必须让学生认可。总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做完题就万事大吉了,不检查,不验算,致使试卷发下来之后,面对错误和不理想成绩而难过。不认真主动检查,不会检验是学生在考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犹如恶性肿瘤,必须下力气坚决割除。

做完试题后必须要立即进行检验,检验要讲求顺序,而非跳跃式检查,要做到从头至尾,一个不落地进行检验。检查重在动眼观动脑思,检查重点看有无不按要求做的,有无丢题落题的现象,有无抄错数和符号,有无列错算式的。验算重在动手做,检查时,凡是计算的,都要再演算一遍,无论是概念题,计算题,还是应用题。

为使学生养成检验好习惯,采用演算本和追查方法,考前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考试过程中,加大巡视力度,督促学生检查,并留下检验痕迹。考后阅卷中,对学生的错题查看验算本,分析错因。凡由于不检查或不认真检验出错的,要进行惩罚,写一篇论说文。

分析反思,写考试感想

每一次考试,总有考好的,总有考差的。我们的目标是考好的人越来越多。为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试卷发下后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试卷,反思自己做题时的表现,把考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深刻教训及做题过程中的技巧,写下来,形成考试日记或考试感想,及时收起来审阅。这样做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有好处,学生会在反思中提高,老师会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思,便于考试能力培养。

自我减压,摆正心态

有一句名言说的好,人只要远离了懒惰,远离了坏习惯,远离了恐惧就会远离贫穷。恐惧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对学生来说,害怕考试的却真不少,无论是什么原因,内心对考试存有恐惧,势必会影响到做题效果,影响到考试成绩。

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减压,使他们对考试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他们知道:考试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的地点做固定数量的题,实际就是特殊的练习,没必要害怕、没必要紧张。培养学生考试记忆能力的方法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要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的内容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及时复习。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种我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复习方法:四程序复习法。所谓“四程序复习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复习过程划分为四个上下之间存在程序关系的四个环节。

尝试回忆

所谓尝试回忆是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回想一遍。有人将它比喻为“反刍”,就像牛或羊一样,把已经进入胃里的食物再返回到口腔里细细加以咀嚼。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检查自己,逼着自己进行思维活动。尝试回忆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可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

在尝试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正确回忆出课堂学习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这就可以证明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是好的。

为了正确地检验自己的预习和课堂学习的效果,在开始尝试回忆时,最好先不要看书或听课笔记,等到想不出来的时候再看书或听课笔记。为了加深记忆,还可以一边想一边把主要的内容写出来,这样尝试回忆的效果会更好。(2)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由于尝试回忆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自己学过的知识,在尚未进入遗忘状态之前,就在头脑里再现了一遍,这当然是有利于保持记忆的。(3)可以提高阅读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

通过尝试回忆,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再过一遍,记住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懂得的,没有记住的正是自己没有掌握的,这说明记忆恰好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

对于那些想不出来的学习内容,自然就会急着去看书或笔记。这样,就激发了看书和整理笔记的积极性,并自觉地将忘记的内容作为复习的重点,使得复习有针对性。(4)可以培养思维的能力

尝试回忆时会反省思维的过程,还要概括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一旦想不出来,还要千方百计地寻找回忆的线索,这无疑是在做“记忆体操”。因此,一个经常尝试回忆的学生,不仅记忆能力会有所提高,而且思维的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认真读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完成了尝试回忆的步骤以后,便要开始认真读书。当然,这时候的读书与预习和课堂学习时的读书是不一样的,它是在预习和课堂学习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读书和思考相结合

所谓读书和思考相结合,是指不仅要在读书的过程中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读认真读,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内容绝对不马虎,要全面过目,而且还要边读边思考,要多想想在回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内在联系,更要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要重点突出

复习中的读书,要有重点要细读和思考。对于已经记住和理解的部分可以不必再花费很多时间,而把时间集中在回忆不起来和印象模糊的内容上面。在读书的时候,不妨边读边划。(3)重在精读、熟读

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必须做到精读和熟读。至于一些关键的章节和定义、定理和定律等内容,还要在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将其背出来。(4)适当看一些参考书

在复习的过程中,适当看一些参考书还是很有必要的。看参考书当然是在复习好课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是结合课本的内容去读参考书的内容。

整理笔记

在复习过程中的整理笔记,是指要把预习、课堂学习和复习等过程中所记的笔记串联起来进行一定的加工和整理,使其成为一份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复习资料。整理笔记的过程往往是一个知识深化、简化的过程。

所以,它要求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内容精练,最好还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可以使这份经过加工整理后的笔记,成为阶段复习和重要考试前复习的得力助手。

探索和发现

复习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重复课本的内容上面,而应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有所发现。所谓“温故而知新”也就是这个道理。

要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质疑”,也就是提出问题。对于知识,不仅要懂得“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还要懂得“为什么”的问题。解决考试时马虎的方法

同学们有关“马虎”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当时就是马虎了”“我没看清题意”“丢了个小数点”,这样的问题很多。本应拿到的分数,就这样白白丢掉了,困扰大家的“马虎”问题展开论述,为大家找到解决的办法。“马虎”现象面面观(1)漏看条件

本来会做的题,因为漏看条件或问题,造成丢分。(2)计算错误

会做的题,列错条件;列对条件的题,代错数字;代对数字的题,做错简单的运算;更甚之,在稿纸上演算很正确,偏偏在试卷上抄错答案。(3)看错条件

刚看一半条件,就以为是某个以前自己学过的某个知识点,然后也不看后面,就直接往这个知识点去靠;发现可能做过类似的模拟题,心里一阵狂喜,却没有看清题目。(4)推导错误

按照条件推导下去,过程中发现推不下去了,前面的条件也忘得差不多了,结果只能是满头雾水,不知所措。(5)做不下去

做着做着就没有信心了,怀疑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不敢继续往下进行。等看到答案后,发现自己的思路是对的后悔不迭。“马虎”现象的真实面目(1)主观想象“主观想象”是考场上丢分的罪魁祸首,然而却是传统复习中极少被关注的思维错误。大家都有“看错条件”的时候,可是大家是否都仔细想过,“看错条件”的瞬间,你的思维经历了怎样的错误过程?为什么会有这些错误?究竟该怎么避免?

其实,所谓“看错条件”,真实的过程是:考生在读已知信息的时候想当然地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等题目读完,考生头脑中的信心已经不再是出题者想告知的信息了。(2)盲目紧张

会做的题目,在没有看错条件的情况下,考生往往放松警惕,潜意识里假设自己已经稳稳拿到分数,草草计算,只为尽快进入下一题。不会做的题目,为了多实验几个途径,却对每个途径都含糊对待。(3)步骤不全

在考场上会做题的学生因为没有写全解题步骤而丢分,一般不会受到责怪。但是,标准化考试有十分客观的评分规则,如果平时不练习追求精确,考场上就会忽视自己在临场解题思维上已经跳跃过的主要得分点。这种失分虽然极其容易避免,却因为平时不关注学生不精确的做事习惯而使做题的方法没有得到及时纠正。(4)信心不足

入手的时候就怀疑不是最好的办法,或者即使做完题目也不敢确定。这种心态会使得考生鬼使神差的修改答案,而且越改越觉得不像。再做后面的题更是诚惶诚恐,根本没有办法让自己心平气和的去做后面的题。“马虎”现象的纠正方法(1)如何避免主观想象

信息优先级的概念。题目本身的信息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你在读取题目信息过程中联想的东西。不能边看题边想,而应该看完题再想。

懂得答案相对好的概念。高考是标准化考试,正确的答案是比其他的相对好的,而不一定是绝对好的,懂得这一点十分重要。你要做的就是在选项中比较出更好的那一个,而不管它是否是最好、最完美。(2)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平时养成在草稿上清楚、规律的表达所有信息的习惯。如果你在平时心算练习不够,考场上不可盲目用心算,否则得不偿失。如果一定要依靠心算节省考试的时间,那么平时每天就要专门用20分钟练习并有意识地记住一些特殊数字的数量关系。(3)如何避免遗忘条件

时刻把问题问什么记住,永远不能单纯地从已知信息出发,试图去“得到”什么。把解决每道题的过程都当成去缩小一个关键的“距离”,即问题“所问的”和我现在“已有的”还差什么。(4)如何避免过程不全

在头脑中真正形成这个观念:不完成100%就不是完成。做题时要边做边总结哪些步骤的表达是得分必需的,然而又是我在思维中一跃而过的。

比如,对于数学集合的范围,以及物理题上必要的公式表。要养成精确表达的习惯,只要没完成100%就不算完。要知道:会和拿到分是两回事!(5)如何提高自信

自信不是抽象的,同学们要对“凭什么”自信,做个清楚的认识。这个过程可以以自己从考试各个科目的整体的优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思维方式这三点来做衡量。

越是临近考试,尤其要勇敢的承认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到最好,而不是关注自己哪里还“不行”。

总之,知识点是无穷的,我们掌握起来总有不完美的时候;依靠知识点打造的自信是脆弱的,只有正确的思维带来的安全感才永远不会崩溃。提高考试做题速度的技巧

考试时做题速度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考场上有很多题都是由于时间来不及导致丢失大量分数。比如没时间做的,因为时间紧做的不全的,或者快速看几眼就做错的,这都是做题速度慢导致的。不仅如此,考试时一旦感觉前面消耗的时间长,整个人会更加紧张,极其影响整个考试。

通过大量学生的反馈,因为在时间不够的问题上,导致整个考试直接丢分的平均有30分左右,间接的影响更广。而纵观整个科目,语文和英语除了作文有一些影响,时间是比较充足的。

但数学、理综、文综部分会有这样问题,文综可能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数学、文理综合部分需要学生消耗更多时间动脑,分析理解判断都需要消耗时间,并且由于思考的角度及出发点不同,同样的试题消耗的时间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同学发现,一旦“想对路了”,做题速度非常的快,一旦某一步卡住了,就算答案呼之欲出也始终写不出来。

那么,如何在考场上将题做得快是学生亟须掌握的要点。然而同学们发现,做题速度一旦加快,准确率却下降了。而准确率上升后,时间往往来不及。做题速度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通过大量做题,但是结果往往还不能尽如人意。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做题速度的大部分原因(1)题目不熟练

造成对题目不熟的原因大概有这么三个:对知识点本身不熟悉、解题思路不熟悉、分析能力不足。(2)能力不足

计算能力不足、写字速度慢、阅读速度慢、接受信息能力不足。(3)性格原因

马虎、粗心都可以归结于急躁,很多同学读题时快速读完却不了解其表达内容,或者是还没读完就开始写答案了,往往要反复回头,浪费时间,或者干脆做错。(4)做题习惯

很多同学拿到题闷头就做,事先考虑都不考虑,发现做错了才回头看。也有的同学看到题目不认识,就犹豫要不要先做,导致不知不觉的浪费时间。

做题速度慢的训练方法(1)做题训练

建议同学们无论是出于冲刺角度还是做题速度训练角度,都用简单题和中等题来训练。并且顺序是从选择题开始,然后是简单、中等的解答题,而后是填空题,最后有时间了才去练习练习所谓的“最后一题”。

在选择题训练上,减少死记硬算,多加入思考的比重。处理选择题上,思维和技巧摆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题目和选项之间的暗示,多比较少计算,多动脑少“动手”。

比如,特殊值的代入、选项的代入,多用直接法、排除法等,少从头到尾死算。选择题是只考虑结果而不考虑中间过程的题型,要始终本着“少算少错,多算多错”的道理,加大理解分析判断等比例做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也能大量缩短考试时间,即达到短期内提升成绩的目的,也达到提高做题速度的目的。

然后是中等题和简单题,我们要总结做题过程的思维和解答步骤,你会发现即使是不同的题型,在解题思路上有太多的相似点。把这些相似点总结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应用到各个题型。

比如,理综的物理,几乎都是按照题目表述的步骤罗列表达式,然后联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数学除了排列组合,其他题只要你能正确的用式子或未知数表达出题意,通过补充题目和所求差距,或寻找问题成立的前提条件,都能够把试题拿下。

做题训练注意的几个问题(1)量大且持续时间长

这里说的不是总量,而是每一次训练的时候题量必须要够,连续做题的时间要长,而不能浅尝辄止。在训练及选题的过程中,最好要同科同类。

每一道题或每一套题都掐好时间,前面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多训练解题思维。当你总结完解题思维后,要尽量缩短做题时间。然后通过做模拟卷的时候,至少缩短规定时间的10~30%左右。当你能够稳固在这个时间段答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太多问题了。(2)能力的训练方法

这里是针对计算、写字慢、阅读有问题的同学。计算能力不足是由于逻辑推导能力不足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短时间内只能通过大量的计算推导来提高。在训练的时候同样多思考式子之间的转换与关联,多观察同样、不同的字母之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转换关系。

至于写字速度慢,先弄清楚自己为什么写的慢,然后逐步加快即可。阅读慢或者记不住的同学,平时多朗诵,多读适中篇幅的一些文章或题目,逐渐加长即可。

平时训练时一个字一个字地念题目,在做题的时候强迫自己规范好草稿。不要东一块、西一块地乱写,把草稿当成作业来写。如果好动的同学平时做题的时候可以强迫自己不断继续坚持做下去,短期内养成“稳当”的特点即可。(3)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