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外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03:52:04

点击下载

作者:(明)王拳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大河外科

大河外科试读:

校注说明

《大河外科》成书于永乐年间,撰者王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活于明初,生卒年不详,生平未见记载,无从考证。《大河外科》分上、下两卷,卷前有万历庚戌 (1610)乔壁星《

重刻大河外科引

》和嘉靖丁巳 (1557)王时槐《

刻大河外科序

》。上卷记载了36种外科疾病并附图;下卷附方72首,除上卷各病治法中提到的方剂外,还有一些治疗外科疔肿疮疖的方剂。

该书自明末以来便未见国内流传,亦未见国内其他医药古籍提及。本次考证该书实际有6个版本,但有4个版本 (其中2个为刊本)存于日本。天津图书馆藏刻本目录有本书名但馆中无书。抄本2个,其中宁波天一阁藏抄本尚湮没于古籍堆中,有待整理上架。刊印最早、保存最好、印刷较精的是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的《大河外科》。

本次整理所选底本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本 (番号:子050-0004),即明万历三十八年 (1610)官刻本,曾一度被视为孤本。此为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系足本、序刊本。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刻《回生外科医方》残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大河外科》鹿仓氏影抄本为主校本。①丹波元简《医籍考》谓 “《大河外科》,又曰《回生外科医方》”。考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编号:263051)的明刻《回生外科医方》残本 (具体刊刻时间不详),其主要内容、文字、图示与《大河外科》完全一致,不同之处仅在版式及该书下卷书页天头处额外刻印有《附秘论二十三方》,所以可以认为《回生外科医方》实为《大河外科》更名翻刻扩充本,惜此版本下卷“治膁疮久不愈”以下缺失。②《大河外科》鹿仓氏影抄本,系日本嘉永元年 (1848)影抄明三台余象斗刻本,内盖有 “鹿仓家藏”印章,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编号:LX/6520)。鹿仓氏影抄本为足本,清晰而完整,其封面书名为 “大河外科”,经与上述《回生外科医方》残本比较,其文图内容及版式完全一致,且书中亦写有 “回生外科医方”字样,故鹿仓氏影抄本实为上述《回生外科医方》的完整抄本。校注时以此二版本为主校本,即先以明刊《回生外科医方》残本对底本相应内容进行通校;对于底本中有、该残本中无的内容,则用鹿仓氏影抄本进行通校。

由于本次整理发现了本书内容来源的一些线索,故以内容来源的相关著作之通行本为他校本。①《大河外科》的文字与《医方类聚》(朝鲜·金礼蒙等撰,1477年刊印,盛增秀等重校,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所收录的《疮科通玄论》有关字、句、意相似,系抄录、缩减或化裁,很多地方甚至雷同。且《大河外科》上卷及下卷前半部分文字内容与《疮科通玄论》几乎一致。惜《疮科通玄论》已佚,故将《医方类聚》作为校注的主要参考书籍。②《大河外科》上卷某些疾病的论述及下卷部分方剂,与1569年窦梦麟补辑明代以前外科诸书而著成的《疮疡经验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相应内容也相近,本次校注时亦将此书作为重要参考书籍。

本次全面整理,以保持原貌为原则,据现代要求进行编排、标点、校勘、注释、清晰图形等工作,说明如下:

1.原书为竖排,本次校注按今阅读习惯改为横排,原书方位字 “右”按现版式改为 “上”。

2.原书仅上卷列有目录,下卷无目录,本次校注将下卷各方剂名编入目录。原书目录明显印刷或保存中笔画脱落处,均按原书正文予以更正,不再出注。

3.原书无句读,本次校注按文意标点。

4.原书古字、异体字、俗写字、药名均统一以今规范字代替;繁体字直接采用简化字;通假字则出校说明通假关系。

5.对于明显的笔划残缺、磨损,但仍能确定之字 (如 “紫疥疮第五”之 “紫”字原缺,锁喉疮二十九中 “蟾酥丸”的“丸”原作 “九”等),径改不注。

6.字迹模糊难辨、通过主校本能确定的,校正并出注;不能确定者则按虚阙字处理,用 “□”表示,不出校。

7.原书中疑有错讹而各本相同的字词,仍照录,个别采用理校出注。

8.原书36幅插图的部分区域存在笔墨脱落、模糊不清的问题,本次校注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了补绘、清晰化处理,使之既保持原貌,又清晰美观。

9.原书下卷 “治梅疮方”有两处,为方便阅读及方剂名称排序,分别加上 “(一)”“(二)”以示区别;“醉仙散”“秦艽散”所治病证中,用 “又方”作为条目名称,现分别改为“(醉仙散治症)又方”“(秦艽散治症)又方”。

10.校注时给出了一些与本书某些内容来源有关的参考信息,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原文。

11.原书引言末 “引竟”字样、序言末 “大河外科序毕”字样、上卷末 “大河外科上卷终”字样、下卷末 “大河外科下卷终”字样,校注时均予删去。重刻大河外科引

昔佗能视脏,立化脍疽;伯宗徙痈于树,江左解毒为痂,皆神术也。惜其书不传!乃今 “大河外科”,异人所授。一日里人京兆云蛟黄公,持是书寄余。余爱其直指简要,然所列状,皆险怪可骇,患是者百不一二,间有之,按籍而治,随试辄效。独计今海内额外之科,赤子疮痍,蜀复加以旱灾,人人称病。余多方抚之,尚不能俾其全活。嗟嗟,医与政通,政贵因时。譬其人血气尪溃,姜、桂、乌喙之药类若枘凿,惟在参、苓、糜粥渐调而渐苏之耳矣。余有味乎是书,重刻以广其传。万历庚戌岁六月之吉钦差督抚四川军门临城乔壁星撰刻大河外科序

永乐中,大河王拳得异人秘授,精外科方,密传其子孙者六世,效大显。世莫不知有 “大河外科”者,而其书顾益秘,莫有传。

代巡山泉吉公来按闽,间出一帙,槐得而观之,所论著多朴而不文,往往务为蹇涩重复,杂以俚下之语,岂其故为是,欲以晦其指,而终秘其传耶?然公昔年尝患肩痈,曰马刀,治不效,久之得奇方立愈。后数年乃见此书,则向所谓奇方者在焉。槐窃谓,凡遣疾摄形之家,固称多术,要在爱护元气,勿令伐伤,此其大指也。《大河外科》为图三十有六,大抵皆险恶危怪之疾。在庸医且骇悸眙愕,即往往下峻烈猛毒之剂,急攻其内,蕲速效旦夕,故一臂疡肘癣,而辄不救者,则伐元气之过也。而此书附载诸方,多疏解销导,达支而卫本,此其所以为得欤。嗟夫,海隅塞外,异时羽书相闻,良足畏。顾驱除在机,术何如耳?而慎毋毕耗吾民力。此殆亦元气之说,而忠诚忧世,真为社稷计者,将必于《大河》有取哉。书故抄本,督屯宪佥黄君朏一见,谓宜广其传,遂相与请于公付梓云。嘉靖丁巳六月福建按察司佥事庐陵王时槐序上卷 诸疮名发背疮第一

夫发背者,风热邪毒灌于筋骨之间,发在经络之内。忧若淫乐,荣卫俱虚。有痰,真气衰残,毒滋攻发。

诗曰:风热兼邪毒,真气已衰残。毒攻经络聚,伤筋见效难。

治法:煎当归连翘散,下解毒丸疏通,然后服乳香黄芪散托其外,疮口上蟾酥丸。量疮大小,四边肿处贴乳香拔毒散。如疮溃,上追毒乌金散去其恶肉,桃花散收敛。发脑疮第二

夫发脑者,伏阳结滞,邪毒上壅。或生玉枕之端,或在风池。形如硬疖,渐次溃烂,遍生痛如刀剜,赤肿无脓。

诗曰:逆则有黄水,顺则有白脓。此病生居人脑后,依方速治莫从容。

凡发脑与发背同法治之。发鬓疮第三

夫发鬓者,风邪积毒手阳明经,客于会合之前,灌在关后。形如米粒,渐次赤肿,遍身热,疮尖有脓血,沉困,头眩,生吐逆。

诗曰:脾邪胃热鬓疮生,内连经络手阳明。早选明医求妙药,吐逆生寒病必成。

治法:先服当归连翘散下解毒丸,先疏利。后服消风散去其风热。疮口上用追毒散贴之。发髭疮第四

夫发髭者,脾胃虚热,心肺邪风上攻禾髎之端,多在承浆之侧。形如羊刺,四边肿硬痛难禁。黄水流时,麻痹憎寒,生吐逆。

诗曰:伏阳攻心肺,虚热注三焦。火速求先术,一齐治本标。

治法:先服当归连翘散。疮口微擦破,上贴针头散、神应膏。如肿热大,调乳香拔毒散贴之。痛者,用乳香黄芪散。紫疥疮第五

夫紫疥者,腹中毒气,经络相传。发于定脉之关,疮生形如紫疥,或疼或痒,遍身不拘何处,顶黑陷心,传至腹中,呕逆。

诗曰:神昏多困倦,恍惚似绳缚。此疾人多有,根连筋骨过。肚中毒气尽,荣卫两相侵。速涤腹中垢,秋灸夏宜针。

治紫疥法与疔相同。火赤疮第六

夫火赤疮者,气血虚残,邪毒攻发。初生赤色,燎浆走胤似脓泡;黄水流时,沾破皮肤如火燎。

诗曰:风气伤肌体,邪热损皮肤。火赤之疮如火燎,凉肌补肚自然枯。

治法:先煎消毒散,去渣,冷用鸡毛扫去疮上。后服当归连翘散,或服乳香黄芪散亦可。红丝疮第七

夫红丝者,心肠积毒,气血相凝,灌于经络之间,发在肌肤之上。红丝贯穿,或疼或痒。血箭行时,晕到心间,人必死。

诗曰:红丝红箭一般形,皆因风热客相乘。若要速医疮得效,当头砭刺显奇能。

治法:先针,当晕刺之,及疮首微刺破出血,上贴针头散。用当归连翘散下一解毒丸,疏其风热,调和荣卫。鱼脊疮第八

夫鱼脊者,脏中精冷,虚热得传经络筋骨之间,发动不知何处。初如疽疖,破时黄水流,生白泡,似鱼脊。

诗曰:此病多因脏腑寒,盖缘真气已衰残。早寻追毒方速效,贯脓烂肉治时难。

治法:先服当归连翘散、乳香黄芪散。疮上贴针头散、追毒乌金散。量疮用药。骨疽疮第九

夫骨疽者,血凝气滞,彻骨酸疼,风毒邪热侵乎荣卫。痒闷,自然肿痛难禁。日久成脓,宜用针破。

诗曰:骨疽骨破一般名,骨髓原来是肾经。邪热外侵寒在内,血凝气滞总酸疼。

治法:温经活血。如不愈者,酒服黄芪丸、乳香黄芪散。如成脓,用针刺破,捻入蟾酥丸、追毒散。溃时量疮用药。冷疳疮第十

夫冷疳者,脏腑虚寒,腠理毒恶,损伤荣卫。外边臁破时,脓水泡如疳,日久将深,骨髓损伤,人必死。

诗曰:血疳风热注皮间,赤晕行时定紫疳,风疳四肢如痒疥,冷疳脓水不会干。

治法:当服消风散、解毒之药。此四症相类,治法各别。血疳疮十一

夫血疳者,脏中虚弱,邪气相侵,发于肌肤。初如紫疥,破时出血,遍身行处,成疮血晕,损伤皮肉,一般相似。

诗曰:邪气相乘真气衰,风毒闭塞不能开。脏中积冷成虚热,疮生遍体步难抬。

治法:先服当归连翘散祛风,久且和血。疮上搽乳香轻粉散。风疳疮十二

夫风疳者,经连脾胃,络足阳明,客于谷道之端,注于承山之侧。初生癣疥,破时黄水浸成疮。风湿相传,毒恶所攻生遍体。

诗曰:寒湿相传病在脾,或时痛痒不须疑。麻木不随皮破裂,不识根源病较迟。

治法:先服黄芪丸,搽如圣膏。鸦啖疮十三

夫鸦啖者,胎中受症,血气虚邪,腠理相侵。发于皮肤之上,初生如钱窍,后烂似鸦啖。日久将深,脏腑损伤,无可治之术。

诗曰:血脉相传脏腑虚,胎中邪热未能除。初生疮口如钱窍,后似鸦啖乃破枯。

此症小儿先服解毒丸,如麻大。用鸦啖散、麝香轻粉散搽之。疔肿疮十四

夫疔肿者,血凝气滞,风热相搏,发于经络之间,注在毛窍之内。形如粟粒,或痛或痒,遍身麻木,头眩寒热,时生吐逆,神昏恍惚。

诗曰:荣卫相凝毒气攻,发于毛窍定昏凶。寒热头眩生吐逆,四肢烦乱目如朦。

治法:先服当归连翘散下解毒丸疏其内,后酒服乳香黄芪散、乌金散去其毒肉。桃花散收敛之。青疔疮十五

夫青疔者,肝脏毒气,胆腑邪风,灌于经络之间,发于筋骨之内。离火盛,舌强语涩神昏。坎水虚,寒热烦燥。

诗曰:离火炎炎夏日生,强阳烦燥主心惊。若逢甲乙当为瘥,壬癸方知命不荣。

治法:同前疮服药,贴之。赤疔疮十六

夫赤疔者,心火邪热,必发惊狂。先疏通其内,后治其外。

诗曰:疔容虽赤病根同,从便逢仙无捷功。我有马蹄香绝品,管教俄顷谢天公。白疔疮十七

夫白疔者,大肠虚热,肺腑邪风,外乘皮肉之间,发于毛窍之内。初生白色,燎浆走胤脓泡,咳唾稠粘,鼻口干,咽喉燥热。

诗曰:逢庚当盛两宜砭,肺与皮毛相贯穿。咳唾病连咽隔滞,调和血气始能痊。

凡此症,属肺腑受病。先服乳香黄芪散,外用针头散或蟾酥丸。疼,用追毒乌金散。黑疔疮十八

夫黑疔者,膀胱虚热,肾脏邪风,外攻两耳之端,发在毛窍之内。初生黑色,麻木,硬似石砖。恍惚心惊,沉困神昏贪睡。

诗曰:此症多因肾脏寒,旺冬属水本根源。疮形紫色须先救,神昏呕吐治时难。

治法:亦与前疮同。服当归连翘散,外贴透骨膏。黄疔疮十九

夫黄疔者,脾中受热,胃气邪风,起于唇齿之端,发在人中之侧。初生黄色,四边麻木如疳,手足难抬,烦燥心惊呕逆。

诗曰:戊己原来病在脾,上攻唇口齿灾危。土旺四季难为瘥,甲乙相干病较迟。

治法:与前症同,以透骨膏贴之。冷疔疮二十

夫冷疔者,高梁之变,风湿余毒,太阴久冷,攻于膝下。初生如米,渐成溃烂色如煤。败血来浸,骨肉损坏成大患。经年骨节疼,累岁不生肌。

诗曰:风湿相传足太阴,邪攻荣卫并交侵。寒毒定知生痛痒,阴蚀成疮转不轻。

治法:先服黄芪丸、乳香黄芪散。疮口上用铁粉散、追毒丸去恶肉,用桃花散收敛之。如疼,煎洗毒散洗之。阴蚀疮二十一

夫阴蚀者,脏中虚怯,肾气衰残,风邪入腑,毒恶损伤荣卫。或时痛痒,渐成窍作疳,脓水流,须用神方速效。

诗曰:肾弱衰残邪气伤,阴毒溃烂变成疮。蛇床地骨频涤洗,更用先贤秘效方。漏睛疮二十二

夫漏睛者,肝脏毒气,小肠邪风,外攻肾端,灌于瞳人。初生痒疼,渐成脓水色如疳。日久睛昏,气败肝绝,无方救之。

诗曰:肝伤多眼病,肾损必暗枯。黄连地骨频来洗,补肾宣肝病自无。

治法:先服黄芪丸、消风散,用黄连地骨皮煎汤洗。贴追毒散收敛。臁疮二十三

夫臁疮者,肾脏虚寒,邪毒并攻三里之傍,阴交之侧。下焦久损,渐次溃烂难抬。风湿相合,骨肉损伤。

诗曰:此症多因肾脏寒,终年脓水不曾干。依取神方来洗净,正法推医定有欢。

治法:先用洗毒散洗净疮口,搽麝香轻粉散,神应膏贴之。服当归黄芪丸。瘰疬疮二十四

夫瘰疬者,风脓实血,四症相侵。风瘰者,热盛余毒;脓瘰者,虚寒在肺;实瘰者,脾胃虚热感邪风;血瘰者,血气攻心多赤色。风脓实血,五脏各分别。

诗曰:四般瘰疬一般方,壮热憎寒甚若狂。但得真传如圣饼,更加神应妙难当。

治法:四症皆同。如疮不破,当灸破,上用如圣饼子、神应膏贴之。又服疮药。耳疳疮二十五

夫耳疳者,风邪入脑,肾脏虚寒,上攻两耳之中,浸渍肌肤之上。连年不效,作成脓水扑人腥;与肺相通,腐烂蚀肌生秽气。

诗曰:疳耳根元肾脏虚,风邪传入小肠居。龙麝枯矾轻粉末,攻除神效立消之。

治法:用麝香轻粉吹入耳内。骨槽风疮二十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