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宠物外产科疾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00:59:30

点击下载

作者:王福军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宠物外产科疾病

全国农业高职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宠物外产科疾病试读:

前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2011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与全国40余所院校及畜牧兽医行业内优秀企业共同组织编写了“全国农业高职院校 ‘十二五’ 规划教材”(以下简称规划教材)。本套教材依据高职高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思路,对现行宠物专业高职教材进行改革,将学科体系下多年沿用的教材进行了重组、充实和改造,形成了适应岗位需要、突出职业能力,便于教、学、做一体化的宠物专业系列教材。

本教材分为四大模块:宠物外科疾病模块、宠物产科生理模块、宠物产科疾病模块和宠物外产科实践实训模块。其中宠物外科疾病模块包含13个项目,宠物产科生理模块包含6个项目,宠物产科疾病模块包含6 个项目,宠物外产科实践实训模块包含8 个项目。具体分为四个知识结构,即外科疾病理论、产科学及疾病理论、相应章节的病案分析和实训教学部分。实训部分的内容根据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课设置情况的共同点而组织编写,由于各高校教学大纲制订情况略有不同,所以编写过程中还是以服务宠物诊疗临床实际出发,编写内容基本覆盖宠物临床常见病例和处置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走入项目实际中。

此外,为更好满足“十二五”规划教材指导思想要求,本教材增加了宠物临床病案分析内容,将临床上能够代表某一类或某一系统的常见典型疾病以病例形式讲授,紧扣外产科理论知识,病案数累计达30余例,其中详述动物发病情况、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经过,整体上对疾病诊疗过程进行了讨论。期望以此编写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诊疗整体观念、促进诊疗思维培养、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搭建基础平台。

本教材读者层次为高等职业院校宠物医疗及小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也可作为宠物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本次编写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为指导思想,全面满足宠物医疗行业人才培养需求。为了适应高等人才职业化发展,从理论教学和行业需求出发,编写既能满足人才培养又具有一定参考作用的教科书。

本教材编写人员既有本科院校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教师,也有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教师。其中王福军负责编写项目一、五、十、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二十二和模块四;鲁兆宁负责编写项目二、十二、十三;高明负责编写项目三、六、九、十五、十八、二十一、二十四;龚都强负责编写项目十七、二十三;孙英杰负责编写项目七、十一;滕井胜负责编写项目四;刘本君负责编写项目八;尹柏双负责编写项目二十五。

本教材由高利教授审定,并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意见。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相关兽医外科、产科和临床诊断方面的相关文献,为此谨致以衷心的谢意。

本教材编写时间仓促,尚有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专家批评指正。编者2013年6月

模块一 宠物外科疾病

宠物外科疾病在临床诊疗中占有较大比重,常见于机体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解剖部位划分,疾病可涉及头、颈、躯干、四肢、神经系统和皮肤等部位,同时也涉及外界因素造成的组织损伤、疝、肿瘤和风湿病等外科常见疾病。随着宠物平均寿命的增长,宠物肿瘤、眼病、骨病和齿病等成为外科常见疾病,因此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宠物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一 损伤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损伤的概念、分类及损伤并发症等内容,理解开放性损伤和非开放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知识目标】

学习损伤概念、分类及损伤并发症,对创伤、挫伤、血肿、淋巴外渗、物理损伤和损伤导致的并发症的成因、症状表现、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深入理解。【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各种形式的损伤,能够采取适当的诊疗手段对各种形式的损伤进行处置,对损伤所导致的并发症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预防。

损伤是由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应。损伤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开放性损伤、非开放性损伤、理化损伤等,对损伤并发症的控制也是宠物诊疗过程中常需要关注的。损伤通常可引发动物休克,局部可出现溃疡、窦道,严重可导致机体组织出现坏死和坏疽,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损伤给予足够的关注。

任务一 开放性损伤——创伤

一、创伤的概念

创伤是因锐性外力或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于机体组织或器官,使受伤部皮肤或黏膜出现伤口及深在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机械性损伤。

创伤一般由创缘、创口、创壁、创底、创腔、创围等部分组成。创缘为皮肤或黏膜及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创缘之间的间隙称为创口;创壁由受伤的肌肉、筋膜及位于其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创底是创伤的最深部分,根据创伤的深浅和局部解剖特点,创底可由各种组织构成;创腔是创壁之间的间隙,管状创腔称为创道;创围指围绕创口周围的皮肤或黏膜(见图1-1)。图1-1 创伤各部名称1—创围 2—创缘 3—创面 4—创底 5—创腔

二、创伤的症状

(1)出血 出血量的多少决定于受伤的部位、组织损伤的程度、血管损伤的状况和血液的凝固性等。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内出血和外出血;动脉性出血、静脉性出血和毛细血管性出血等。(2)创口裂开 创口裂开是因受伤组织断离和收缩而引起。创口裂开的程度决定于受伤的部位,创口的方向、长度和深度,以及组织的弹性。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创口裂开比较明显;长而深的创伤比短而浅的创口裂开大;肌腱的横创比纵创裂开宽。(3)疼痛及功能障碍 疼痛是因感觉神经受损伤或炎性刺激而引起。疼痛的程度决定于受伤的部位、组织损伤的性状、动物种属和个体差异。富有感觉神经分布的部位如蹄冠、外生殖器、肛门和骨膜等处发生创伤,则疼痛显著。由于疼痛和受伤部的解剖组织学结构遭到破坏,常出现肢体的功能障碍。

三、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种类

创伤愈合分为第一期愈合、第二期愈合和痂皮下愈合。(1)第一期愈合 创伤第一期愈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愈合形式。其特点是创缘、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临床上炎症反应较轻微。创内无异物、坏死灶及血肿,组织保有生活能力,失活组织较少,没有感染,具备这些条件的创伤可完成第一期愈合。无菌手术创绝大多数可达第一期愈合。新鲜污染创如能及时做清创术处理,也可以期待达到此期愈合。(2)第二期愈合 特征是伤口增生多量的肉芽组织,充填创腔,然后形成瘢痕组织被覆上皮组织而治愈。一般当伤口大,伴有组织缺损,创缘及创壁不整,伤口内有血液凝块、细菌感染、异物、坏死组织以及炎性产物,代谢障碍,致使组织丧失第一期愈合能力时,要通过第二期愈合而治愈。临床上多数创伤病例取此期愈合。(3)痂皮下愈合 特征是表皮损伤,创面浅在并有少量出血,以后血液或渗出的浆液逐渐干燥而结成痂皮,覆盖在伤口的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痂皮下损伤的边缘再生表皮而治愈。若感染细菌时,于痂皮下化脓取第二期愈合。(二)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创伤愈合的速度常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外界条件方面、人为方面和机体方面。创伤诊疗时,应尽力消除妨碍创伤愈合的因素,创造有利于愈合的良好条件。(1)创伤感染 创伤感染化脓是延迟创伤愈合的主要因素,由于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一方面使伤部组织遭受更大的破坏,延长愈合时间;另一方面机体吸收了细菌毒素和有害的炎性产物,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创伤的修复过程。(2)创内存有异物或坏死组织 当创内特别是创伤深部存留异物或坏死组织时,炎性净化过程不能结束,化脓不会停止,创伤就不能愈合,甚至形成化脓性窦道。(3)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 创伤的愈合过程是以炎症为基础的过程,受伤部血液循环不良,既影响炎性净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又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延长创伤愈合时间。(4)受伤部不安静 受伤部经常进行有害的活动,容易引起继发损伤,并破坏新生肉芽组织的健康生长,从而影响创伤的愈合。(5)处理创伤不合理 如止血不彻底,施行清创术过晚和不彻底,引流不畅,不合理的缝合与包扎,频繁地检查创伤和不必要的换绷带,以及不遵守无菌规则,不合理地使用药剂等,都可延长创伤的愈合时间。(6)机体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 A 时,上皮细胞的再生作用迟缓,皮肤出现干燥及粗糙;缺乏维生素B时,能影响神经纤维的再生;缺乏维生素C时,由于细胞间质和胶原纤维的形成障碍,毛细血管的脆弱性增加,致使肉芽组织水肿、易出血;缺乏维生素K时,由于凝血酶原的浓度降低,致使血液凝固缓慢,影响创伤愈合时间。

四、创伤的检查方法

创伤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创伤的性质,决定治疗措施和观察愈合情况。

1.一般检查

从问诊开始,了解创伤发生的时间、致伤物的性状、发病当时的情况和患病动物的表现等。然后检查患病动物的体温、呼吸、脉搏,观察可视黏膜颜色和患病动物的精神状态。检查受伤部位和救治情况,以及四肢的功能障碍等。

2.创伤外部检查

按由外向内的顺序,仔细地对受伤部位进行检查。先视诊创伤的部位、大小、形状、方向、性质,创口裂开的程度,有无出血,创围组织状态和被毛情况,有无创伤感染现象。继则观察创缘及创壁是否整齐、平滑,有无肿胀及血液浸润情况,有无挫灭组织及异物。然后对创围进行柔和而细致的触诊,以确定局部温度的高低、疼痛情况、组织硬度、皮肤弹性及移动性等。

3.创伤内部检查

应遵守无菌规则。首先创围剪毛、消毒。检查创壁时,应注意组织的受伤情况、肿胀情况、出血及污染情况。检查创底时,应注意深部组织受伤状态,有无异物、血凝块及创囊的存在。必要时可用消毒的探针、硬质胶管等,或用戴消毒乳胶手套的手指进行创底检查,摸清创伤深部的具体情况。

对于有分泌物的创伤,应注意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黏稠度、数量和排出情况等。必要时可进行酸碱度测定、脓汁象及血液检查。对于出现肉芽组织的创伤,应注意肉芽组织的数量、颜色和生长情况等。创面可作按压标本的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机体的防卫功能状态,客观地验证治疗方法的正确性。

五、创伤的治疗

(一)创伤治疗的一般原则(1)抗休克 一般是先抗休克,待休克好转后再行清创术,但对大出血、胸壁穿透创及肠脱出,则应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2)防治感染 灾害性创伤一般不可避免地会被细菌等污染,伤后应立即开始使用抗生素,预防化脓性感染,同时进行积极的局部治疗,使污染的伤口变为清洁伤口并进行缝合。(3)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 创伤失血时,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需紧急补充水和电解质,以防引发休克,应根据体内电解质损失情况进行适当补充,纠正失衡状况。(4)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很多,在创伤治疗过程中,注意消除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使肉芽组织生长正常,促进创伤早期治愈。(5)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机体抵抗力能促进伤口愈合,对于严重的创伤,应给予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饲料。(二)创伤治疗的基本方法

1.创围清洁法

清洁创围的目的在于防止创伤感染,促进创伤愈合。清洁创围时,先用数层灭菌纱布块覆盖创面,防止异物落入创内。然后用剪毛剪将创围被毛剪去,剪毛面积以距创缘周围10 cm左右为宜(视动物大小而定)。创围被毛如被血液或分泌物黏着,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及大量生理盐水将其除去。再用70%酒精棉球反复擦拭紧靠创缘的皮肤,直至清洁干净为止。离创缘较远的皮肤,可用肥皂水和消毒液洗刷干净,但应防止洗刷液落入创内。最后用5%碘酊或5%酒精福尔马林溶液以5 min的间隔,两次涂擦创围皮肤。

2.创面清洗法

揭去覆盖创面的纱布块,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持消毒镊子除去创面上的异物、血凝块或脓痂。再用生理盐水或防腐液反复清洗创伤,直至清洁为止。创腔较浅且无明显污物时,可用浸有药液的棉球轻轻地清洗创面;创腔较深或存有污物时,可用洗创器吸取防腐液冲洗创腔,并随时除去附于创面的污物,但应防止过度加压形成的急流冲刷创伤,以免损伤创内组织和扩大感染。清洗创腔后,用灭菌纱布块轻轻地擦拭创面,以便除去创内残存的液体和污物。

3.清创手术

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创内所有的失活组织切除,除去可见的异物、血凝块,消灭创囊、凹壁,扩大创口(或作辅助切口),保证排液畅通,力求使新鲜污染创变为近似手术创伤,争取创伤的第一期愈合。

根据创伤的性质、部位、组织损伤的程度和伤后经过的时间,对每个创伤施行清创手术的内容也不同。一般于手术前均需进行彻底的消毒和麻醉。

修整创缘时,用外科剪除去破碎的创缘皮肤和皮下组织,造成平整的创缘以便缝合;扩创时,沿创口的上角或下角切开组织,扩大创口,消灭创囊、龛壁,充分暴露创底,除去异物和血凝块,以便排液通畅或便于引流。对于创腔深、创底大和创道弯曲不便于从创口排液的创伤,可选择创底最低处且靠近体表的健康部位,尽量于肌间结缔组织处做一至数个适当长度的辅助切口,以利排液;创伤部分切除时,除修整创缘和扩大创口外,还应切除创内所有失活破碎组织,造成新创壁。失活组织一般呈暗紫色,刺激不收缩,切割时不出血,无明显疼痛反应。为彻底切除失活组织,在开张创口后,除去离断的筋膜,分层切除失活组织,直至有鲜血流出的组织为止。随时止血,随时除去异物和血凝块。对暴露的神经和健康的血管应注意保护。清创手术完毕,用防腐液清洗创腔,按需要用药、引流、缝合和包扎。

4.创伤用药

创伤用药的目的在于防止创伤感染,加速炎性净化,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新生。药物的选择和应用决定于创伤的性状、感染的性质、创伤愈合过程的阶段等。如创伤污染严重、外科处理不彻底、不及时和因解剖特点不能施行外科处理时,为了消灭细菌,防止创伤感染,早期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对创伤感染严重的化脓创,为了消灭病原菌和加速炎性净化的目的,应使用抗生素药物和加速炎性净化的药物;对肉芽创应使用保护肉芽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及加速上皮新生的药物。总之,适用于创伤的药物,以既能抑菌,又能抗毒与消炎,且对机体组织细胞损害作用小者为最佳。

5.创伤缝合法

根据创伤情况可分为初期缝合、延期缝合和肉芽创缝合。

初期缝合是对受伤后数小时的清洁创或经彻底外科处理的新鲜污染创施行缝合,其目的在于保护创伤不受继发感染,有助于止血,消除创口裂开,使两侧创缘和创壁相互接着,为组织再生创造良好条件。适合于初期缝合的创伤条件是:创伤无严重污染,创缘及创壁完整且具有生活力,创内无较大的出血和较大的血凝块,缝合时创缘不致因牵引而过分紧张,且不妨碍局部的血液循环等。临床实践中,常根据创伤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缝合措施。有的施行创伤初期密闭缝合;有的做创伤部分缝合,于创口下角留一排液口,便于创液的排出;有的施行创口上下角的数个疏散结节缝合,以减少创口裂开和弥补皮肤的缺损;有的先用药物治疗3~5天,无创伤感染后,再施行缝合,称此为延期缝合。经初期缝合后的创伤,如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显著,甚至体温升高,说明已出现创伤感染,应及时部分或全部拆线,进行开放疗法。

肉芽创缝合又称为二次缝合,用以加速创伤愈合,减少瘢痕形成。适合于肉芽创,创内应无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呈红色平整颗粒状,肉芽组织上被覆的少量脓汁内无厌氧菌存在。对肉芽创经适当的外科处理后,根据创伤的状况施行接近缝合或密闭缝合。

6.创伤引流法

当创腔深、创道长、创内有坏死组织或创底潴留渗出物等时,给予引流使创内炎性渗出物流出创外。常用引流疗法以纱布条引流最为常用,多用于深在化脓感染创的炎性净化阶段。纱布条引流具有毛细管引流的特性,只要把纱布条适当地导入创底或弯曲的创道,就能将创内的炎性渗出物引流至创外。作为引流物的纱布条,根据创腔的大小和创道的长短,可做成不同的宽度和长度。纱布条越长,则其条幅也应宽些。将细长的纱布条导入创内时,因其易形成圆球而不起引流作用。引流纱布是将适当长、宽的纱布条浸以药液,用长镊子将引流纱布条的两端分别夹住,先将一端疏松地导入创底,另一端游离于创口下角。

临床上除用纱布条做主动引流之外,也常用胶管、塑料管做被动引流。换引流物的时间,决定于炎性渗出的数量、动物全身性反应和引流物是否起引流作用。炎性渗出物多时应常换引流物。当创伤炎性肿胀和炎性渗出物增加,体温升高,表明引流受阻,应及时取出引流物作创内检查,并换引流物。引流物也是创伤内的一种异物,长时间使用会刺激组织细胞,妨碍创伤的愈合。因此,当炎性渗出物很少时,应停止使用引流物。对于炎性渗出物排出通畅的创伤、已形成肉芽组织坚强防卫面的创伤、创内存有大血管和神经干的创伤,以及关节和腱鞘创伤等,均不应使用引流疗法。

7.创伤包扎法

创伤包扎应根据创伤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经外科处理后的新鲜创都要包扎。当创内有大量脓汁、厌氧性及腐败性感染,以及炎性净化后出现良好肉芽组织的创伤,一般可不包扎,采取开放疗法。创伤包扎不仅可以保护创伤免于继发损伤和感染,而且能保持创伤安静、保温,有利于创伤愈合。创伤绷带用3层,即从内向外由吸收层(灭菌纱布块)、接受层(灭菌脱脂棉块)和固定层(卷轴带、三角巾、复绷带或胶绷带等)组成。对创伤作外科处理后,根据创伤的解剖部位和创伤的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的吸收层和接受层放于创部,固定层则根据解剖部位而定。四肢部用卷轴带或三角巾包扎;躯干部用三角巾、复绷带或胶绷带固定。

创伤绷带的交换时间应按具体情况而定。当绷带已被浸湿而不能吸收炎性渗出物时,脓汁流出受阻时,以及需要处置创伤时等,应及时更换绷带,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时间。更换绷带时,应轻柔、仔细、严密地消毒,防止继发损伤和感染。更换绷带包括取下旧绷带、处理创伤和包扎新绷带三个环节。

8.全身性疗法

受伤动物是否需要全身性治疗应按具体情况而定。许多受伤动物因组织损伤轻微、无创伤感染及全身症状等,可不进行全身性治疗。当其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白细胞升高等全身症状时,则应施行必要的全身性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一般,对污染较轻的新鲜创,经彻底的外科处理以后,不需要全身性治疗;对伴有大出血和创伤愈合迟缓的动物,应输入血浆代用品或全血;对严重污染而很难避免创伤感染的新鲜创,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必要的输液、强心措施,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对局部化脓性炎症严重的动物,为了减少炎性渗出和防止酸中毒,可静脉注射10%氯化钙溶液和5%碳酸氢钠溶液,必要时连续使用抗生素以及进行强心、输液、解毒等措施。

任务二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

软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是指由于钝性外力的撞击、挤压、跌倒等而致伤,伤部的皮肤和黏膜保持完整,但有深部组织的损伤。非开放性损伤因无伤口,感染机会较少,但有时伤情较为复杂,不能忽视。常见的有挫伤、血肿和淋巴外渗。

一、挫伤

挫伤是机体在钝性外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组织的非开放性损伤。(一)分类与症状

1.皮下组织挫伤

多由皮下组织的小血管破裂引起。少量的出血常发生局限性的小的出血斑(点状出血),出血量大时,常发生溢血。挫伤部皮肤初期呈黑红色,逐渐变成紫色、黄色后恢复正常。

2.皮下裂伤

发生皮下裂伤时,皮肤仍完整,但皮下组织与皮肤发生剥离,常有血液和渗出液等积聚皮下。当为肋骨骨折,其断端伤及肺部时,在发生裂创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间可形成皮下气肿。

3.皮下深部组织挫伤(1)肌肉的挫伤 常由钝性外力直接作用引起,轻度的肌肉挫伤常发生瘀血或出血,重度的肌肉挫伤常发生肌肉坏死,挫伤部肌肉软化呈泥样,治愈后形成瘢痕,因瘢痕挛缩常引起局部组织的功能障碍。(2)神经的挫伤 神经的挫伤多为末梢性的,末梢神经多为混合神经,损伤后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发生感觉和运动麻痹,肌肉呈渐进性萎缩。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发生挫伤时,因受挫伤的部位不同可发生呼吸麻痹、后躯麻痹、尿失禁等症状。(3)腱的挫伤 腱的挫伤多由过度的运动、腱的剧烈的伸展使一束腱纤维发生断裂或分离腱。(4)滑液囊的挫伤 滑液囊挫伤后常形成滑液囊炎,滑液大量渗出,局部显著肿胀,初期热痛明显,形成慢性炎症后,呈无痛的水样潴留。(5)关节的挫伤(详见关节疾病)。(6)骨的挫伤 多见于骨膜的局限性损伤。局部肿胀、有压痛,易形成骨赘。

4.破裂

挫伤的同时常伴有内脏器官破裂和筋膜、肌肉、腱的断裂。肝脏、肾脏、脾脏较皮肤和其他组织脆弱,在强烈的钝性外力作用下更易发生破裂。脏器破裂后形成严重的内出血,易导致休克。

5.皮下挫伤的感染

严重的挫伤若发生感染时,全身及局部症状加重,可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有的部位反复发生挫伤,可导致淋巴外渗、黏液囊炎及患部皮肤肥厚、皮下结缔组织硬化。(二)治疗

治疗原则:制止溢血和渗出,促进炎性产物的吸收,镇痛消炎,防止感染,加速组织的修复能力。受到强力外力的挫伤时要注意全身状态的变化。

1.冷疗和热疗

有热痛时实施冷却疗法,使动物安定,消除急性炎症,缓解疼痛。热痛肿胀特别严重时给予冰袋冷敷。2~3 天后可改用温热疗法、中波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疗法等,以恢复功能。

2.刺激疗法

炎症慢性化时可进行刺激疗法。涂樟脑酒精或5%鱼石脂软膏、复方醋酸铅散,引起一过性充血,促进炎性产物吸收,对消退肿胀有良好的效果。

二、血肿

血肿是由于各种外力作用导致血管破裂,溢出的血液分离周围组织,形成充满血液的腔洞。

1.症状

血肿的临床特点是肿胀迅速增大,呈明显的波动感或饱满有弹性。4~5天后肿胀周围坚实,中央部有波动,局部增温。穿刺时,可排出血液。有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和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2.治疗

治疗重点应从制止溢血、防止感染和排除积血着手。可于患部涂碘酊,装压迫绷带。经4~5天后,可穿刺或切开血肿,排除积血或凝血块,如发现继续出血,可结扎止血,清理创腔后,再缝合创口或采取开放疗法。

三、淋巴外渗

淋巴外渗是在钝性外力作用下,由于淋巴管断裂,致使淋巴液聚积于组织内的一种非开放性损伤。

1.症状

淋巴外渗在临床上发生缓慢,一般于伤后1~4天出现肿胀,并逐渐增大,有明显的界限,呈明显的波动感,皮肤不紧张,炎症反应轻微。穿刺液为橙黄色稍透明的液体,或其内混有少量的血液。时间较久,析出纤维素块,如囊壁有结缔组织增生,则呈明显的坚实感。

2.治疗

首先尽量使动物保持安静,有利于淋巴管断端的闭塞。较小的淋巴外渗可不必切开,于波动明显部位用注射器抽出淋巴液,然后注入95%酒精或酒精福尔马林液,停留片刻后,将其抽出,以期淋巴液凝固堵塞淋巴管断端,而达制止淋巴液流出的目的。应用一次无效时,可行第二次注入。

较大的淋巴外渗,可行切开,排出淋巴液及纤维素,用酒精福尔马林液冲洗,并将浸有上述药液的纱布填塞于腔内,作假缝合。当淋巴管完全闭塞后,可按创伤治疗。

治疗时应当注意,长时间的冷敷能使皮肤发生坏死;温热、刺激剂和按摩疗法,均可导致淋巴液流出和破坏已形成的淋巴栓塞,都不宜采用。

任务三 烧伤与冻伤

一、烧伤

(一)分类与症状

烧伤程度主要决定于烧伤深度和烧伤面积,但也与烧伤部位、动物的年龄和体质等有关。临床上常依烧伤深度和烧伤面积来判断烧伤的预后和制订治疗措施。

1.烧伤深度

烧伤深度是指局部组织被损伤的深浅程度。烧伤深度越深,伤情越重。根据烧伤的深度,有三度、四度和六度分类法。其中以三度分类法为常用。(1)一度烧伤 皮肤表皮层被损伤。伤部被毛烧焦,留有短毛,动脉性充血,毛细血管扩张,有局限性轻微的热、痛、肿,呈浆液性炎症变化。一般7天左右自行愈合,不留瘢痕。(2)二度烧伤 皮肤表皮层及真皮层的一部分(即浅二度烧伤)或大部分(即深二度烧伤)被损伤。伤部被毛烧光或被毛烧焦,留有短毛,拔毛时能连表皮一起拔下(浅二度)或只有被毛易拔掉(深二度)。伤部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血浆大量外渗,积聚在表皮与真皮之间,呈明显的带痛性水肿,并向下沉积。浅二度烧伤一般经2~3周而愈合,不留瘢痕。深二度烧伤,痂皮脱落后,创面残留有散在的未烧坏的皮岛,通过皮岛的生长,经3~5周创面愈合,常遗留轻度的瘢痕。深二度伤面常因发生感染而变成三度伤面。(3)三度烧伤 为皮肤全层或深层组织(筋膜、肌肉和骨)被损伤。此时,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形成焦痂,呈深褐色干性坏死状态,有时出现皱褶。三度烧伤因神经末梢和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创面疼痛反应不明显或缺乏,创面温度下降,伤后1~2周之内,死灭组织开始溃烂、脱落,露出红色的创面,极易感染化脓。小面积的三度烧伤,其创面修复靠创缘上皮细胞向中心生长而愈合。如创面较大时,应进行植皮促使创面愈合。三度烧伤愈合后,遗留瘢痕(见图1-2)图1-2 各度烧伤模式图1—一度烧伤 2—二度烧伤 3—三度烧伤 4—表皮5—真皮 6—皮下脂肪 7—肌肉 8—骨

2.烧伤面积 因为烧伤面积越大,伤情越重,全身反应也越重,所以烧伤面积的确定,不仅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的判定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如何正确治疗也有一定的意义。临床上计算烧伤面积的方法有多种,一般采用烧伤部位占动物体表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二)急救与治疗

1.现场急救

主要任务是灭火和清除动物身体上的致伤物质,保护创面,立刻实施防休克措施。呼吸道烧伤并有严重呼吸困难者,可进行气管切开。有条件者,应注射吗啡止痛。

2.防治休克

中等度以上的烧伤,受伤动物都有发生休克的可能,尤其体质衰弱、幼龄和老龄动物更易发生,应及早防治。伤后要注意保温,肌肉注射氯丙嗪、皮下注射哌替啶、吗啡。为了维护心脏功能,可静脉注射樟脑磺酸钠等药物。为了增高血压,维护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应及时补充液体。补液种类为胶体液、血浆代用品及电解质溶液。有酸中毒倾向时,可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

3.创面处理

首先剪除烧伤部周围的被毛,用温水洗去沾污的泥土,继续用温肥皂水或0.5%氨水洗涤伤部(头部烧伤不可使用氨水),再用生理盐水洗涤、拭干,最后用70%酒精消毒伤部及周围皮肤。眼部宜用2%~3%硼酸溶液冲洗。

一度烧伤创面经清洗后,不必用药,保持干燥即可自行痊愈。

二度烧伤创面可用5%~10%高锰酸钾液连续涂布3~4次,使创面形成痂皮,也可用5%鞣酸或3%甲紫液等涂布,或用紫草膏等油类药剂纱布覆盖创面,隔1~2天换药1次,如无感染可持续应用,直至治愈。用药后,一般行开放疗法,对四肢下部的创面可行绷带包扎。

创面的晚期处理,仍要控制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为了加速坏死组织脱落,特别是干痂脱落,可应用烧伤油膏。对三度烧伤的焦痂,可采用自然脱痂、油剂软化脱痂和手术切痂的方法。焦痂除去后,可用0.1%苯扎溴铵液等清洗,干燥后涂布烧伤油膏。

如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2%春雷霉素液湿敷或2%苯氧乙醇液、烧伤宁、10%甲磺灭脓液,或用枯矾冰片溶液(枯矾0.75~1g,冰片0.25g,水加至100mL)、4%硼酸溶液、食醋湿敷。

三度烧伤面积较大,创面自然愈合时间较长,并由于瘢痕挛缩使机体变为畸形,影响机体功能。因此对其肉芽创面应早期实行皮肤移植手术,以加速创面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和防止瘢痕挛缩。

4.防治败血症

良好的抗休克措施、及时的伤面处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全身性感染的重要措施,应予重视。对中等度以上的患病动物,应在伤后两周内,应用大剂量抗生素,以控制全身性感染。

二、冻伤

冻伤是一定条件下由于低温引起的组织损伤。(一)病因和致病机制

寒冷是冻伤的直接原因。环境潮湿可促进寒冷的致伤力,而加剧冻伤程度,此外,风速、局部血流障碍和抵抗力下降、营养不良可间接引起冻伤。可见温度越低、湿度越高、风速越大、暴露时间越长,发生冷损伤的机会越大,冻伤的损坏程度也就越严重。由于机体远端的血液循环较差,表皮温度低,散热面也较大,所以容易引发冻伤。

冻伤部位常发生在被毛少、皮肤脂肪层薄以及末梢循环较差的部位组织。当低温伤害作用于全身时可导致体温过低,代谢及需求水平下降,机体主要器官功能下降而引起死亡。(二)冻伤分类

目前认为受冻组织的主要损伤是原发性冻融损伤和继发性血循环障碍。根据冷损伤的范围、程度和临床表现,将冻伤分为三度。(1)一度冻伤 以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疼痛性水肿为特征。数日后局部反应消失,其症状表现轻微,常不易被发现。(2)二度冻伤 皮肤和皮下组织呈弥散性水肿,并扩延到周围组织,有时在患部出现水疱,其中充满乳光带血样液体。水疱自溃后,形成愈合迟缓的溃疡。(3)三度冻伤 以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不同深度与距离的组织干性坏死为特征。患部冷厥而缺乏感觉,皮肤先发生坏死,有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均发生坏死,或达骨骼引起全部组织坏死。通常因形成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而出现湿性坏疽。坏死组织沿分界线与肉芽组织离断,愈合变得缓慢,易发生化脓性感染,特别易导致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等厌氧性感染。(三)治疗

重点在于消除寒冷作用,使冻伤组织复温,恢复组织内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并进行预防感染措施。立即将受冻动物从寒冷运至温暖环境,对患部进行清洗,然后用樟脑酒精擦拭或进行复温治疗。

复温治疗时,开始用18~20℃的水进行温水浴,在25 min内不断向其中加热水,使水温逐渐达到38℃,如在水中加入高锰酸钾(1∶500),并对皮肤无破损的伤部进行按摩更为适宜。当冻伤的组织开始变软,组织血液循环开始恢复时,即达到复温。在不便于温水浴复温的部位,可用热敷复温,其温度与温水浴时相同。复温后用肥皂水轻洗患部,用75%酒精涂擦,然后进行保暖绷带包扎和覆盖。

复温时决不可用火烤,火烤将使局部代谢增加,而血管又不能相应地扩张,反而加重局部损害。用雪擦患部也是错误的,因其可加速局部散热与损伤。(1)一度冻伤治疗 必须恢复血管的紧张力,消除瘀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水肿的消退。先用樟脑酒精涂擦患部,然后涂布碘甘油或樟脑油,用棉花纱布软垫保温绷带包裹。也可用按摩疗法和紫外线照射。(2)二度冻伤治疗 主要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增高血管的紧张力、加速瘢痕和上皮组织的形成。为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可用盐酸普鲁卡因封闭疗法;根据患病部位的不同,可选用静脉封闭、四肢环状封闭疗法;为了减少血管内凝集与栓塞,改善微循环,可于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肝素。广泛的冻伤需在早期应用抗生素疗法。局部可用5%甲紫溶液或5%碘酊涂擦露出的皮肤乳头层,并施以酒精绷带或行开放疗法。(3)三度冻伤治疗 主要是预防湿性坏疽。对已发生的湿性坏疽,应加速坏死组织的断离,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的形成,预防全身性感染。为此,在组织坏死时,可行坏死部切开,以利排出组织分解产物,可切除、摘除和截断坏死的组织。早期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或破伤风抗毒素,并实行对症疗法。

任务四 损伤并发症

动物发生外伤,特别是重大外伤时,由于大出血和疼痛,很容易并发休克,和贫血;临床常见的外伤感染、严重组织挫灭产生毒素的吸收、机体抵抗力减弱和营养不良以及治疗不当,往往发生溃疡、瘘管和窦道等晚期并发症,轻者影响患病动物早期恢复健康,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故外科临床必须注意外伤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本节着重叙述早期并发症——休克,和晚期并发症——溃疡、瘘管和窦道。

一、休克

(一)概念

休克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神经、内分泌、循环、代谢等发生严重障碍时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综合征。其中以循环血液量锐减、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不全,是一种组织灌注不良导致组织缺氧和器官损害的综合征。

在外科临床,休克多见于严重的外伤和伴有广泛组织损伤的骨折、神经丛或大神经干受到异常刺激、大出血、大面积烧伤、不麻醉进行较大的手术、胸腹腔手术时粗暴的检查、过度牵张肠系膜等。所以,要求外科工作者对休克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处理,挽救和保护动物生命。(二)症状及诊断

通常在发生休克的初期,主要表现为兴奋状态,这是动物体内调动各种防御力量对机体的直接反应,也称之为休克代偿期。动物表现兴奋不安,血压无变化或稍高,脉搏快而充实,呼吸增加,皮温降低,黏膜发绀,无意识地排尿、排粪。这个过程短则几秒钟即能消失,长则不超过1h,所以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

继兴奋之后,动物出现典型沉郁、食欲废绝、不思饮、反应微弱,或对痛觉、视觉、听觉的刺激全无反应,脉搏细而间歇,呼吸浅表不规则,肌肉张力极度下降,反射微弱或消失,此时黏膜苍白、四肢厥冷、瞳孔散大、血压下降、体温降低、全身或局部颤抖、呆立不动、行走如醉,此时如不抢救,可导致死亡。

待休克发生之后,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了解,休克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待病情已发展到明显阶段,再去抢救,为时已晚。若能在休克前期或更早地实行预防或治疗,能大大提高治愈率。但理论上强调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在实际临床要做到很困难,首先从技术上早期诊断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另外在临床中遇到的病例,往往处于休克的中、后期,病情已到相当程度,抢救已十分困难。为此兽医人员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任何疾病,都不是静止不变的,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对重症患病动物要十分细致,不断观察其变化,对有发生休克可能的患病动物要早期预防,确认已发生休克时,积极采取抢救。

临床观察和生理、生化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诊断休克、确定休克程度和作为合理治疗的依据,所有的参数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1)患病动物机体血液循环状况 在临床上除注意结膜和舌的颜色变化之外,要特别注意齿龈和舌边血液灌流情况。通常采用手指压迫齿龈或舌边缘,记载压迫后血流充满时间。在正常情况下血流充满时间小于1s,这种办法只作为测定微循环的大致状态。(2)测定血压 血压测定是诊断休克的重要指标,一般休克动物血压降低。(3)测定体温 除某些特殊情况有体温增高之外,一般休克时低于正常体温。特别是末梢的变化最为明显。(4)呼吸次数 在休克时,呼吸次数增加,用以补偿酸中毒和缺氧。(5)心率 心率是很敏感的参数,心率过快往往提示预后不良。(6)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可以诊断心律不齐、电解质失衡。酸中毒和休克结合能出现大的T波。高钾血症是T波突然向上、基底变狭,P波低平或消失,ST段下降,QRS波幅宽增大,PQ间期延长。(7)观察尿量 肾功能是诊断休克的另一个参数,休克时肾灌注量减少,当大量投给液体,尿量能达正常的2倍。(8)测定有效血容量 血容量的测定对早期休克诊断很有帮助,也是输液的重要指标。(9)测定血清钾、钠、氯、二氧化碳结合力和非蛋白氮等的含量对诊断休克有一定价值。(三)治疗

掌握休克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熟悉各种休克矛盾发展的阶段性,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就能使休克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现将休克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1.消除病因

要根据休克发生不同的原因,给以相应的处置。如为出血性休克,关键是止血。当然在止血的同时也必须迅速地补充血容量。

2.补充血容量

在贫血和失血的病例中,输给全血是需要的,因为全血有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以达到正常血细胞比容水平为度,还不足的血容量,根据需要补给血浆、生理盐水或右旋糖酐等。这样做既可防止携氧能力不足,又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新鲜全血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可补充由于休克带来的凝血因子不足。

3.改善心脏功能

当静脉灌注适当量液体之后,患病动物情况没有好转,中心静脉压反而增高时,应该增添直接影响血管和强心的药物。中心静脉压高、血压低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示,应采用提高心肌收缩力的药物,β受体兴奋剂如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应选药物。多巴胺除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外,还有轻度收缩皮肤和肌肉血管以及扩张肾血管的作用,在抗休克中药效独特。

洋地黄能增强心肌收缩,缓慢心率,在休克的早期很少需要洋地黄支持,在休克的中后期和心肌有损伤时使用。

大剂量的皮质激素,能促进心肌收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有中和内毒素作用,较多用于中毒性休克。

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心率正常,是容量血管(小静脉)过度收缩的结果,用α受体阻断药如氯丙嗪,可解除小动脉和小静脉的收缩,纠正微循环障碍,改善组织缺氧,从而使休克好转,适用于中毒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同时进行血容量的补充。

4.调节代谢障碍

当休克发展到一定阶段,矫正酸中毒变得十分重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反应性;除去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条件。从根本上改变酸中毒主要依靠改善微循环的血流障碍,所以应合理地恢复组织的血液灌注,解除细胞缺氧,恢复氧代谢,使积聚的乳酸迅速转化。

轻度的酸中毒可给予生理盐水,中度的酸中毒则须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乳酸钠等,严重的酸中毒或肝受损伤时,不得使用乳酸钠。

患病动物的补钾问题,要参考血清钾的测定数值,并结合临床表现,如肌无力、心动过速、肠管蠕动弛缓而定。因为血钾的测定只能说明细胞外液的数字,对细胞内液钾的情况的了解必须结合临床。对休克尚未解除而同时又无尿的动物,多数为钾量偏高,不要因补钾造成人工的高钾血症。

外伤性休克常伴有感染,因此在休克前期或早期,一般常给广谱抗生素。如果同应用皮质激素,抗生素要加大用量。

休克动物要加强管理,指定专人护理,使动物保持安静,要注意保温,但也不能过热,保持通风良好,给予充分饮水。输液时使液体保持与体温相同的温度。

二、溃疡

皮肤(或黏膜)上经久不愈合的病理性肉芽创称为溃疡。溃疡与一般创口不同之处是愈合迟缓,上皮和瘢痕组织形成不良。

临床上常见的有下述几种溃疡。

1.单纯性溃疡

溃疡表面被覆蔷薇红色、颗粒均匀的健康肉芽。肉芽表面覆有少量黏稠黄白色的脓性分泌物,干涸后则形成痂皮。溃疡周围皮肤及皮下组织肿胀,缺乏疼痛感。

溃疡周围的上皮形成比较缓慢,新形成的幼嫩上皮呈淡红色或淡紫色。上皮有时也在溃疡面的不同部位上增殖而形成上皮突起,然后与边缘上皮带汇合。与此同时肉芽组织则逐渐成熟并形成瘢痕而治愈。当溃疡内的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的再生能力恢复时,则任何溃疡都能变成单纯性溃疡。

溃疡治疗的关键是保护肉芽,防止其损伤,促进其正常发育和上皮形成,因此,在处理溃疡面时必须细致,防止粗暴。禁止使用对细胞有强烈破坏作用的防腐剂,如碘酊等。为了加速上皮的形成,可使用加2%~4%水杨酸的氧化锌软膏、鱼肝油软膏等。

2.炎症性溃疡

临床上较常见。是长期受到机械性、理化性物质的刺激及生理性分泌物和排泄物的作用,以及脓汁和腐败性液体潴留的结果。溃疡呈明显的炎性浸润。肉芽组织呈鲜红色,有时因脂肪变性而呈微黄色。表面被覆大量脓性分泌物,周围肿胀,触诊疼痛。

治疗时,首先应除去病因,局部禁止使用有刺激性的防腐剂。如有脓汁潴留应切开创囊排净脓汁。溃疡周围可用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封闭。为了防止从溃疡面吸收毒素,也可用浸有20%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的纱布覆于创面。

3.坏疽性溃疡

常见于冻伤、湿性坏疽及不正确的烧烙之后。组织的进行性坏死和快速形成溃疡是坏疽性溃疡的特征。溃疡表面被覆软化污秽无构造的组织分解物,并有腐败性液体浸润。常伴发明显的全身症状。

此溃疡应采取全身和局部并重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全身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中毒和败血症的发生。局部治疗的目的在于早期剪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

4.水肿性溃疡

常发生于心脏衰弱的患病动物及局部静脉血液循环被破坏的部位。肉芽苍白脆弱呈淡灰白色,且有明显的水肿。溃疡周围组织水肿,无上皮形成。

治疗主要应消除病因。局部可涂鱼肝油、植物油,或包扎血液绷带、鱼肝油绷带等。禁止使用刺激性较强的防腐剂。应用强心剂调节心脏功能活动并改善患病动物的饲养管理。

5.蕈状溃疡

常发生于四肢末端有活动肌腱通过部位的创伤。其特征是局部出现高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同、凸凹不平的蕈状突起,其外形似散布的真菌故称蕈状溃疡。肉芽常呈紫红色,被覆少量脓性分泌物且容易出血。上皮生长缓慢,周围组织呈炎性浸润。

治疗时,如赘生的蕈状肉芽组织超出于皮肤表面很高,可剪除或切除,或充分搔刮后进行烧烙止血。也可用硝酸银棒、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20%硝酸银溶液烧灼腐蚀。有研究使用盐酸普鲁卡因溶液在溃疡周围封闭,配合紫外线局部照射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有研究使用CO激光聚焦烧灼和气化赘生的肉芽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2治疗效果。

6.褥创及褥创性溃疡

褥创是局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后所引起的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的皮肤坏疽。常见于动物体的突出部位。

褥创后坏死的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水分被蒸发,腐败细菌不易大量繁殖,最后变得干涸皱缩,呈棕黑色。坏死区与健康组织之间因炎性反应带而出现明显的界限。由于皮下组织化脓性溶解,遂沿褥创的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坏死的组织逐渐剥离最后呈现褥创性溃疡。表面被覆少量黏稠黄白色的脓汁。上皮组织和瘢痕的形成都很缓慢。

平时应尽量预防褥创的发生。已形成褥创时,可每日涂擦3%~5%龙胆紫酒精或3%煌绿溶液。夏天应当多晒太阳,用紫外线和红外线照射可大大缩短治愈的时间。

7.神经营养性溃疡

溃疡愈合非常缓慢,可拖延一年至数年。肉芽苍白或发绀,见不到颗粒。溃疡周围轻度肿胀,无疼痛感,不见上皮形成。

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溃疡切除术,术后按新鲜手术创处理。也可使用盐酸普鲁卡因周围封闭,配合使用组织疗法或自家血液疗法。

8.胼胝性溃疡

不合理使用能引起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坏死的药品、不合理的长期使用创伤引流,以及患部经常受到摩擦和活动而缺乏必要的安静(如肛门周围的创伤),均能引起胼胝性溃疡的发生。其特征是肉芽组织血管微细,苍白、平滑、无颗粒,过早地变为厚而致密的纤维性瘢痕组织。不见上皮组织的形成。

条件允许时可切除胼胝,然后按新鲜手术创处理。也可对溃疡面进行搔刮,涂松节油并配合使用组织疗法。

三、窦道和瘘

窦道和瘘都是狭窄不易愈合的病理管道,其表面被覆上皮或肉芽组织。窦道和瘘的区别是前者可发生于机体的任何部位,借助于管道使深在组织(结缔组织、骨或肌肉组织等)的脓窦与体表相通,其管道一般呈盲管状;而后者可借助于管道使体腔与体表相通或使空腔器官互相交通,其管道是两边开口。(一)窦道

窦道常为后天性的,见于臀部、颈部、股部、胫部、肩胛和前臂部等。

1.病因(1)异物 常随同致伤物体一起进入体内,或手术时遗忘于创内的如弹片、砂石、木屑、钉子、被毛、金属丝、结扎线、棉球及纱布等。(2)化脓坏死性炎症 因脓肿、蜂窝织炎、开放性化脓性骨折、腱及韧带坏死、骨坏疽及化脓性骨髓炎等,创伤深部脓汁不能顺利排出,而有大量浓汁潴留的脓窦,或长期不正确的使用引流等都容易形成窦道。

2.症状

从体表的窦道口不断地排出脓汁。当窦道口过小,位置又高,脓汁大量潴留于窦道底部时,常于自动或他动运动时,因肌肉的压迫而使脓汁的排出量增加。窦道口下方的被毛和皮肤上常附有干涸的脓痂。如脓汁长期浸渍可形成皮肤炎症,使被毛脱落。

窦道内脓汁的性状和数量因致病菌的种类和坏死组织的情况不同而异。当深部存在脓窦且有较多的坏死组织,并处于急性炎症过程时,脓汁量大且较为稀薄,并常混有组织碎块和血液。当病程拖长,窦道壁已形成瘢痕,且窦道深部坏死组织很少时,脓汁则少而黏稠。

窦道壁的构造、方向和长度因病程的长短和致病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新发生的窦道,管壁肉芽组织未形成瘢痕,管口常有肉芽组织赘生。陈旧的窦道因肉芽组织瘢痕化而变得狭窄而平滑。一般因子弹和弹片所引起的窦道细长而弯曲。

窦道在急性炎症期,局部炎症症状明显。当化脓坏死过程严重,窦道深部有大量脓汁潴留时,可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陈旧性窦道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

3.诊断

除对窦道口的状态、排脓的特点及脓汁的性状进行细致的检查外,还要对窦道的方向、深度、有无异物等进行探诊。探诊时可用灭菌金属探针、硬质胶管,有时可用消毒过的手指进行。探诊时必须小心细致,如发现异物应进一步确定其存在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异物的性质、大小和形状等。探诊时必须确实保定,防止患病动物躁动。要严防感染的扩散和人为窦道的发生。必要时也可进行X射线诊断。

4.治疗

窦道治疗的主要着眼点是消除病因和病理性管壁,通畅引流以利愈合。(1)对疖、脓肿、蜂窝织炎自溃或切开后形成的窦道,可灌注10%碘仿醚、3%过氧化氢溶液等以减少脓汁的分泌和促进组织再生。(2)当窦道内有异物、结扎线和组织坏死块时,必须用手术方法将其除去。在手术前最好向窦道内注入除红色、黄色以外的防腐液,使窦道管壁着色或向窦道内插入探针以利于手术的进行。(3)当窦道口过小、管道弯曲,由于排脓困难而潴留脓汁时,可扩开窦道口,根据情况造反对孔或作辅助切口,导入引流物以利于脓汁的排出。(4)窦道管壁有不良肉芽或形成瘢痕组织时,可用腐蚀剂腐蚀,或用锐匙刮净,或用手术方法切除窦道。(5)当窦道内无异物或坏死组织块,脓汁很少且窦道壁的肉芽组织比较良好时,可填塞铋碘蜡泥膏。(二)瘘

先天性瘘是胚胎期间畸形发育的结果,如脐瘘、膀胱瘘及直肠—阴道瘘等。此时瘘管壁上常被覆上皮组织。后天性瘘较为多见,是由于腺体器官及空腔器官的创伤或手术之后发生。动物常见的有胃瘘、肠瘘、食管瘘、颊瘘、腮腺瘘及乳腺瘘等。

1.分类及症状(1)排泄性瘘 其特征是经过瘘的管道向外排泄空腔器官的内容物(尿、饲料、食糜及粪等)。除创伤外,也见于食管切开、尿道切开、肠管切开等手术化脓感染之后。(2)分泌性瘘 其特征是经过瘘的管道分泌腺体器官的分泌物(唾液、乳汁等)。常见于腮腺部及乳房创伤之后。当动物采食或挤乳时有大量唾液和乳汁呈滴状或线状从瘘管射出,是腮腺瘘和乳腺瘘的特征。

2.治疗(1)对肠瘘、胃瘘、食管瘘、尿道瘘等排泄性瘘管必须采用手术疗法。用纱布堵塞瘘管口,扩大切开创口,剥离粘连的周围组织,找出通向空腔器官的内口,除去堵塞物,检查内口的状态,根据情况对内口进行修整手术、部分切除术或全部切除术,密闭缝合,修整周围组织,缝合。手术中一定要尽可能防止污染新创面,以争取第一期愈合。(2)对腮腺瘘等分泌性瘘,可向管内灌注20%碘酊、10%硝酸银溶液等。或先向瘘内滴入甘油数滴,然后撒布高锰酸钾粉少许,用棉球轻轻按摩,用其烧灼作用以破坏瘘的管壁。一次不愈合者可重复应用。对腮腺瘘,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先向管内用注射器在高压下灌注溶解的石蜡,然后装着胶绷带。也可先注入5%~10%的甲醛溶液或20%的硝酸银溶液15~20mL,数日后当腮腺已发生坏死时进行腮腺摘除术。

四、坏死与坏疽

坏死是指生物体局部组织或细胞失去活性。坏疽是组织坏死后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而产生的形态学变化。(一)症状与分类(1)凝固性坏死 坏死部组织发生凝固、硬化,表面上覆盖一层灰白至黄色的蛋白凝固物。多见于肌肉的蜡样变性、肾梗塞等。(2)液化性坏死 坏死部组织肿胀、软化,随后发生溶解。多见于热伤、化脓灶等。(3)干性坏疽 坏死组织初期表现苍白,水分渐渐失去后,颜色变成褐色至暗黑色,表面干裂,呈皮革样外观。多见于机械性局部压迫、药品腐蚀等。(4)湿性坏疽 初期局部组织脱毛、浮肿、暗紫色或暗黑色,表面湿润,覆盖有恶臭的分泌物。多见于坏死部腐败菌的感染。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的区别见表1-1。表1-1 干性坏疽与湿性坏疽的区别(二)治疗

首先要除去病因,局部进行剪毛、清洗、消毒,防止湿性坏疽进一步恶化。使用蛋白分解酶除去坏死组织,等待生出健康的肉芽。还可以用硝酸银或烧烙阻止坏死恶化,或者用外科手术摘除坏死组织。

对湿性坏疽应切除其患部(切除尾部、小动物四肢下端),应用解毒剂进行化学疗法。注意保持营养状态。

【病案分析1】犬外伤

(一)病例简介

本地犬,1岁,体重12kg,被车撞伤,背部侧面被碾压,皮肤挫裂,大量失血,但能站立,事发30 min后到医院就诊。(二)临床诊断

病犬体温37℃,呼吸急促,心跳微弱,精神沉郁,结膜苍白,身上有大量血凝块,经棉布简单包扎,有血液浸透。棉布剪开可见该犬背部有长约25 cm的三角形伤口,部分皮肤已经与皮下组织分离,伤口严重污染,不断有血液从伤口渗出。

初步诊断结论:挫裂伤。(三)治疗方法(1)止血 肌肉注射酚磺乙胺(止血敏)10mg/kg 体重。(2)清创 全身麻醉后,伤口周围大范围备皮,用0.1%苯扎溴铵溶液将周围污物彻底清洗干净。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多次交替清洗创缘及创腔。(3)创口闭合 创腔及创缘内的坏死组织用手术剪或手术刀剔除,再次反复冲洗后,创腔内撒入乳酸依沙吖啶溶液(黄药水),缝合创缘,用浸润了黄药水的纱布做引流。(4)消炎补液 静脉注射头孢曲松50mg/kg,每日1 次,连用7 天,静脉注射甲硝唑15mg/kg,连用3 天。创口用红霉素软膏涂于创口表面,每日2次。(5)预后 治疗两天后拆除纱布引流,8 天后拆线,预后良好。(四)病例分析(1)掌握治疗原则 止血、彻底清创同时对其进行补液强心治疗,维持其生命体征,必要时还需进一步检查血常规指标。(2)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必要时进行输血并吸氧,控制麻醉剂使用量。(3)彻底清创,闭合无效腔。(4)进一步全身检查 需待犬生命体征平稳后再检查,如腹腔内是否有积液,膀胱是否完好(可通过B超检查等方法确诊),有无便血和呕血等情况。如果除表面外伤之外,还有其他损伤,应及时进行治疗。内脏有损伤的病例如处理不及时便很难治愈。

【病案分析2】犬耳血肿

(一)病例简介

大型犬,2岁,犬三天前曾与其他犬撕咬,随后整个左耳肿胀,伴耳道内有大量脓性渗出物,肿胀的情况逐渐加重。(二)临床诊断

病犬体温39.2℃,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不时摇头。患犬整个耳廓肿胀明显。触诊耳廓中部有弹性、波动感,触之温热、疼痛感明显,周围硬实。耳廓显著增厚并下垂,按压有波动感和疼痛反应。听力下降。

依据耳廓出现明显肿胀和穿刺可见血色液体,显微镜下观察,血色液体的成分主要是耳静脉血液、淋巴液、组织碎片等,即可作出诊断。(三)治疗

轻微耳血肿病例,可采取穿刺放出血肿液的方法。穿刺时须特别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因感染而复发。穿刺后及时装置耳绷带,同时给患犬佩带伊丽莎白项圈,防止抓挠导致治疗失败。对严重的耳血肿病例,建议采用手术切开缝合法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技术包括切去血肿上的组织、抽出血凝块和纤维蛋白,以及在瘢痕组织形成前缝合软骨组织。

本犬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注射阿托品 0.04 mg/kg 和止血敏0.2 mL/kg。术部剃毛,清洗耳道,然后用干棉球塞住耳道。10 min后注射舒泰5 mg/kg。当患犬进入麻醉状态后,对其行侧卧保定,在耳的凹面做一个直线形切口,显露血肿块及内容物,清除纤维蛋白凝块,冲洗空腔。然后对耳凹面皮肤及下面软骨行穿透性缝合,缝合距离0.75~1.0cm,缝线平行于主要血管,不留空腔,防止液体积聚。对耳凸面可见的耳主动脉分支不得结扎,以防耳廓坏死。保留耳凹面皮肤切口,以便维持引流。最后用轻质绷带包扎耳朵,保持耳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