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6 21:53:54

点击下载

作者:吴韵汐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海子诗传试读:

序言

你用炙热的诗句,打开过我生锈的枷锁。跪在你诗歌的土地上,我挥洒了最珍藏的一滴眼泪。你的语言打开了所有意象,村庄就是你的大脑。每一颗麦子,都站在了自己的韵脚里。

时光与时光没有什么不同,但过去的那一段,已被镀上了金光。我们都记住了你的名字,海子。

或许,此时你已坐在云端,笑看人间繁杂。有人称你为国王,将王冠戴在你的墓碑上,也有人议论你为懦夫,将非议翻飞在时间的烟尘里。

这些都不重要。一个人读诗时,观照的往往是自己。你用生命写诗,人们自然也要掏出灵魂才能与你对话。彼时,你愿面朝大海,今日,我们带着不同的缘由面向你。

你的诗歌捕捉到了生活的本质,而生活的规则,没有接纳你。

理想的破灭,人们无法理解,甚至被冠以“软弱”。那是因为,他们从来不知,何为“理想”,那不是乌托邦的太阳,而是心底的露珠。

诗歌的年代渐渐陨落。将欲望等同于理想,是今天的流行病。岁月爬上眼角,年华虚度,空留一身疲惫。在诗歌面前,我们都是匆匆的过客。

一页诗落下,没有人拾起。可是我相信,每个人都曾在复活了十个海子的春天,醒在夜里。吴韵汐2014年12月第一章童年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第一节 出生·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爱的果实,生命的延续。在那久远的年代,在那被时光掩盖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叫作查家湾的南方村庄,它沿袭着周而复始的耕种作息,世世代代静止在岁月的洪流间。日升日落,时光更迭,那时没有人知道,有一个惹人怀念的伟大诗人,在这里悄悄开始无限唏嘘的人生。

或许,每个人的心间,都有一座村庄,一片麦田,那是心灵的休憩之地,是归宿,是故里,安放着那叫嚣着的回忆旧事。年轻的心,期盼彼岸,倦鸟的翅膀,向着故乡,而安庆怀宁县高河镇的查家湾,便是海子心间的那一方纯粹净土。1964年3月24日,在查家湾的和煦午后,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声,他来到这阳光普照的人间。

你迎面走来

冰消雪融

你迎面走来

大地微微颤栗

大地微微颤栗

曾经饱经忧患

在这个节日里

你为什么更加惆怅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酒杯

野花是一夜喜筵的新娘

野花是我包容新娘

的彩色屋顶

白雪抱你远去

全凭风声默默流逝

春天啊

春天是我的品质——《春天》

诗人苇岸如是说:“海子含着泥土,来自大地的深处。他是民间的儿子,具有和谐的自然启示的诗人。”是啊,他天生便是褪不去大地本色的诗人。这年春天,他来了,冰雪消融,大地微微颤栗;这年春天,他来了,带来生机,带来活力。

那时,他是懵懵懂懂的婴孩。当山野医生倒抓着他粉红色的身体拍打时,他只是咧着嘴发出更加高亢的哭声,振奋着昏昏欲睡的太阳,也振奋着大汗淋漓的母亲、泪眼婆娑的父亲。在他父母眼中,他便是春日里最盎然的那抹绿意,他们希望,这个粉嫩的身体里,拥有着同春天一样的品质,勤奋而从容,温暖而乐观。

在这小小的村庄,他的父亲査振全是个老实巴交的裁缝,不懂得浪漫物语,只知勤勤恳恳地挥洒着自己的每一滴汗水。他这一辈子兢兢业业,不是面朝黄土的劳作,便是在昏黄的灯光下裁布制衣,日子过得重复而艰难,他却从不抱怨。

当生活的意义只剩下一个饭碗一餐温饱,便找不到工夫去无谓抱怨。他只是一个平凡的男人,虽然也曾读过两年书,但因家境贫寒,只得早早回归麦田。他也是一个裁缝,手艺远近闻名,但在那个普遍匮乏的年代,不挨饿便是庆幸,又有多少个家庭能拿出多余的钱财去做件新衣?

后来,他遇上了操采菊。她是一个烂漫的女子,幼时家境不错,读过五年书,认识的字比大多数男人都多,她关注食物之外的精神世界,她会唱很有味道的黄梅戏,她眼睛里闪烁着的是诗意的蓝色光芒。

大抵又是一个平凡却不俗套的故事,他们结成连理,建成一个小小的家,一个平静的港湾。多年后,海子曾在诗中如是写道:“一碗泥,一碗水,半截木梳插在地上,母亲的姻缘,真是好姻缘。”两颗沉静的心,一段细水长流的情,他们遇见彼此,走得也算和睦,时间向前,日子慢慢咀嚼出丝丝的甜意。

只是,命运有时总爱和老实人开些无可奈何的玩笑,他们那么努力,苦难依旧如影随形。

1957年,在家人的企盼下,査振全年轻的妻子操采菊生下了他们第一个爱情的结晶。那是一个给夫妻二人的生活带来无尽欢乐的可爱女婴,他们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这个粉嫩的小生命。只是生活的重压从来没有放过他们,贫苦困顿间,他们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料,下有嗷嗷待哺的女儿需要呵护,为了操持生计,只有不断劳作,无法分出更多精力放在这个羸弱的小生命身上。

刚刚出生的稚嫩婴儿,最需要的便是无微不至的悉心呵护,但他们给不了,更何况在这基本医疗卫生知识缺乏的大山间。时间长了,女儿更加羸弱,病症不断,着急的夫妻二人多次请来山野医生诊治,打了不少针,也吃了很多药,女儿的病症不但没有好转,还变得越来越严重。

看着女儿每况愈下的身体,查裁缝的眼角湿润了,他恨不得受病痛折磨的那个人是自己,哪怕加注在自己身上的病痛强烈一倍也没有关系。只是上天没有听到他心底的声音,命运没有理会他的祈求,两年后,他稚嫩的女儿失了体温,被上帝召走。

在妻子撕心裂肺的恸哭下,他眼睁睁看着邻居家的老人用筐子将断了气的女儿背到村外山坡掩埋,忘了阻拦,也忘了哭泣。在这个南方村落里,早夭的孩子被称作“花生鬼”,他们来到人世间一瞬,留下无尽痛苦与不幸。根据当地的风俗,为了避免“花生鬼”缠身,早夭的孩童总是被葬得很远。

女儿死了,被远远葬在村外,夫妻二人只感觉往日的欢乐也被一同埋葬,徒留疲惫和苦涩,碎了一地。

命运凉薄,在这个本就困窘的家庭,两颗痛失幼女的心,如同掉入万丈深渊那般暗无天日。他们烧香拜佛,无比虔诚地祈祷上天再次赐予他们一个孩子,赐予他们继续与贫困饥饿纠缠斗争的勇气。

落后的年代,贫瘠闭塞的小村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想要再生一个孩子,为了延续查家香火,也为了救赎。生活如此艰难,他们需要一丝希望,一线曙光。

终于,操采菊再次怀孕了,她的肚子里孕育了第二个小生命。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天,夫妻二人的脸上终于有了笑意,只是这笑意在分娩的那日,化为了更深邃的苦涩——这个更加柔弱的小生命,只跳动了一个昼夜,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看看这苦难的人间,便急匆匆地去了……

又是一个天大的玩笑!看着在床榻间奄奄一息的妻子,査振全绝望不已。那时,村里谣言四起,并没有多少恶意的村民们口耳相传:查裁缝家大抵是被“花生鬼”缠了身,很难再有后代了,唉,造孽啊!

他更加沉默了,一天天,卖力耕作在宛如波浪起伏的绿色麦地间,用劳动的辛酸与汗水无声控诉着魔鬼的玩笑。一日傍晚,他劳作归来,远远望着自家黑色的屋檐,内心终于获得了一丝宁静。初春的气候正相宜,微风习习,空气清新,他豁然开朗,自己内心的所有愤懑只有自己知道,没人理睬,也没人安慰,那么,为何还要与自己过不去呢?

他想起在床榻上奄奄一息的妻子,想起边偷偷哭泣边收拾婴孩衣服的妻子,心里一阵抽痛。他是男人,应该承担起丈夫的责任,或许,他应该同妻子商量孕育第三个孩子的事情,他不相信命运待他如此残酷。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总要有些信念和坚持,用来应对万千苦难。没过多久,操采菊又怀孕了,这是心有余悸的希望曙光。

怀胎十月间,夫妻二人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稚嫩幼胎,害怕稍有差池便葬送了新的生命。査振全常常怜爱地扶着妻子在麦田里散步,他质朴地希冀着这片厚重的土地可以给孩子坚韧,希冀着自己孩子能够如麦子般顽强茁壮。

如今,孩子出生了,在这底气十足的嘹亮哭声中,他知道这个小生命是多么的鲜活真切,他如同一朵初生的野花,血液里流淌着坚韧的绿色,消释了往日的痛苦,也燃起了查家新的希望。査振全颤抖着双手,向着太阳的方向,虔诚地举起那粉嫩的孩童,禁不住热泪纵横。

海子来了,用底气十足的啼哭,冲开悲伤的封印,走进时光的诗意巷道。査振全这对命途多舛的夫妻,终于在这春日阳光的温暖里,重新拾起破碎的心灵,修补好支离破碎的人生。

多少次,他在梦中无声地哭泣,无语地祭奠;多少次,他在心头轻轻地呼唤,轻轻地祷告……这一次,他心底深沉细腻的父爱完全迸发出来,他觉得花开了,鸟儿放声歌唱,无数绚烂的生命,在查家湾的土地上迎风起舞。这一次,因为海子,他觉得这珍贵的人间是值得热爱的。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珍贵的人间》

暮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季节,那嫩绿的麦田依旧汹涌,招摇在查家湾的土地上。那时没有人知道,查裁缝家萌发的这个新的生命,会长成倜傥的诗人,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用滚烫的诗句托起这个普通的南方村落,托起一个年代的失落与梦想。

虽然海子降生的这年春天,查家依旧在温饱边缘挣扎,他们只能用滚烫的汗滴和夜以继日的劳作,换取胃肠的温饱。但如今,海子降生了,他如同一道光,寥寥数语便道破生命的意义——“幸福”。

多少人苦苦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多少人又在追寻间堂而皇之地贴上理想主义的标签。只是寻觅的终点,也不过如此,生活是一张考卷,无论是选择题,还是判断题,都无法在虚无的浪漫间得到呈现,生命所有的意义,不过“幸福”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已。

生命懵懂地开始了,他的眼睛还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美好与荒芜,但终有一日,贫穷的风会洗去命运脉络间的尘埃,终有一日,他会在这村庄的最深处,释放世世代代的忧伤与渴望。第二节 贫穷·人的世世代代的脸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他好奇的眼睛总是在搜寻麦田里的风吹草动。八月转眼而至,分蘖成穗,灌浆成熟,麦成为田野里金色的诗行,被黑色的眼睛一遍遍展读。

生命带来了希望,而生活依旧艰辛。查振全深知,要使儿子在未来成为一棵大树,就要小心翼翼地为他浇灌营养的汁液。为了这珍贵的汁液,他日夜在剪刀、皮尺与针线之中穿梭,决心为儿子缝补出一片天空。但村庄普遍落后贫穷,几乎没有人家舍得把钱花在缝缝补补之中,“査裁缝”的称号也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终于,和大多数人一样,查振全把眼光投向了黄色的土地。还记得那片土地吗?那丈夫和妻子曾用脚步亲自丈量过的土地,那弥漫在孩子眼里永恒的绿色,此时在查振全面前蠢蠢欲动。勤劳的男人立刻回家背上锄具,夕阳里,他把自己弯成一张细长的弓,贪婪地吮吸着生命的清香,直到月亮勾起一个弯角,他才缓缓地向家里走去。

只要看一眼儿子酣睡时的可爱模样,时光似乎都在他心里凝固,升腾起幸福的云雾。那是做父亲的骄傲,从此不必丈量落入泥土的一滴滴汗水的深度,因为丰收的盛宴就此起步。

秋夜美丽

使我旧情难忘

我坐在微温的地上

陪伴粮食和水

九首过去的旧诗

像九座美丽的秋天下的村庄

使我旧情难忘

大地在耕种

一语不发,住在家乡

像水滴、丰收或失败

住在我心上——《九首诗的村庄》

查振全日夜操劳,操采菊自然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在这个村子里,她比大多数男人都有文化;除了识字之外,她还懂得音乐,黄梅小调是她的拿手好戏,但痛失二女之后,她就不再哼起。如今,哼着黄梅小调哄孩子入睡成为她最温馨的一刻。

操采菊也在为这个家默默付出着,她有一份正式的工作——拣茶厂工人,然而微薄的工资对这个家庭所需如同九牛一毛。孩子嗷嗷待哺,上面还有两个体弱多病的老人,关键是粮食,粮食似乎总不够吃,米缸没多久就会露出可恶的黑底,就像一口永远无法填满的黑井。

劳动之余,夫妻俩常常抱着孩子逗笑,一天,查振全突然说:“你看,孩子的眼睛多像他舅舅。”操采菊的眼睛立即湿润了,陷入了灰白沉重的回忆……

那是1962年,国家推出新的土地政策,按人头进行分地。老人们唤回儿子儿媳,语重心长地要求他们回到土地上,毕竟在农村,泥土才是一切生命的养分。

查振全走得顺利,操采菊和哥哥操乐瑞却走漏了风声,在半途中被人扭送了回去。事后操乐瑞被送去劳动队劳动改造,妹妹则被罚在山间劳动改造。不久,操采菊就听到哥哥重病的消息,还未来得及送去关怀,就传来哥哥去世的噩耗。

长兄如父,操采菊在哭泣中想起那个顽皮、倔强又聪明的哥哥,他常常讲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逗笑妹妹,在母亲不在时,为她穿好冬日厚重的棉衣;她常常赤着脚在田野里奔跑,他则不甘落后地后面追赶着……他的突然离世,像一口沉重的石磨压在她心间,使她充满了莫名的负罪感。

往事纷纷扰扰,纠缠不休,每当触到那最柔弱的神经,便会隐隐作痛。操采菊看着第三个孩子,相信他的血脉里有着哥哥的那一份单纯和真挚,她要用温暖的乳汁,晕开过往的不幸,给孩子带来浓郁清香的未来。

该是给孩子起名字的时候了。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查振全就在盘算孩子的名字,那不能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娃的代号,他是査家期盼已久的血脉精华,一定要寓意美满、吉祥如意。

憨厚的查振全没有多少文化,但懂得孩子生辰八字与五行风水的重要性,便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老先生给算了一卦。算命的老人说,孩子五行缺水,那年又是龙年,龙自天来,居海长生。为了讨个吉利,又补足八字,夫妻俩盘算了好久,终于有个合心的名字——海生。

査海生,这个响彻中国诗坛的名字,对于每一个热爱诗歌的人都十分熟悉。它伴随着一个青年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的终结,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三个字曾经被小心翼翼地填在户口本上,也曾自信满满地成为诗章的落款,査海生,居海而生,却过早地榨干了自己生命的汁液,在太阳下成为永恒的悲伤。

孩子一出生便伴随着营养不良,这在那个年代是习以为常的事,农民们不会过分娇惯孩子,一日三餐,能饱腹已是幸运,哪里有营养可言。看着终日劳累的丈夫和弱不禁风的小海生,操采菊顾不上产后的休养,就过早地投入劳动之中。女人,尤其是成为母亲以后的女人,都会焕发出一种异乎寻常的坚强与温存,在小海生眼里,母亲就是这样,在狭小阴暗的房间里忙碌,鬓角的青丝一点点爬上来……

然而母亲的奶水终于枯竭了,查振全把准备卖钱的鸡蛋煮给她吃,仍然无济于事。小海生在床上嗷嗷待哺,夫妻俩急得团团转。好心的邻居建议,红砂糖可以补充一点营养,价格也相对便宜。父亲听罢,穿上那双破烂的草鞋,连夜赶到了十几里外的村镇上,却得知镇里红砂糖供应紧张,他又徒步赶了一夜,来到县供销社门前。

查振全不善言辞,在满嘴普通话的营业员面前愈发窘迫。他勉强地表达着自己的来意,希望购买一点红砂糖给儿子补充营养——营业员没有答应,因为他没有粮票。想到小海生饥饿的模样,焦急的父亲几乎快哭出来。他恨自己嘴太笨,更恨自己这个卑贱的农民身份,他恨不得用自己的血去交换那红色的汁液!

营业员看见眼前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默默离开了,也不禁叹了口气。谁知过了没多久,他又满头大汗地出现在他面前,怀里抱着一个可爱又孱弱的婴孩!终于,营业员被眼前的场景深深打动了,眼前这个男人全部的生命似乎就是这两斤红砂糖,他亲自为他称好两斤红砂糖,嘱咐他要节约食用。

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那两斤红砂糖自然高高在上,是全家的宝贝。夫妻俩在每天晚上,给小海生冲一点甜甜的红砂糖水,算是额外的滋养。每当小海生的嘴触到糖水时,都会高兴地眨巴眨巴眼睛,脸上露出可爱的小酒窝。这是一天中最温暖的时刻,夫妻俩相视而笑,褪去一天的疲惫……

在献给母亲的诗中,《给母亲·雪》是最令人动容的,那是诗人的赤子之心:

妈妈又坐在家乡的矮凳子上想我

那一只凳子仿佛是我积雪的屋顶

妈妈的屋顶

明天早上

霞光万道

我要看到你

妈妈,妈妈

你面朝谷仓

脚踩黄昏

我知道你日渐衰老

贫穷可以滋生痛苦,也可以孕育伟大。在小海生的眼里,父母都是伟大的凡人:父亲从不吝啬任何一份辛劳,尽管换来的回报那么微不足道,他的身体日渐佝偻起来,胸膛却总是那么热气腾腾,散发出一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母亲过早地走出月子,分担着家里的零碎杂活,她的身体处在摇摇欲坠的边缘,却不肯轻易停下休息,累了,就扶着腰看看远方的山岚,把辛酸和苦难一点点磨碎,一点点咽下。年轮,就这样静静滚动着,在年幼的海生心里留下两道深深的辙痕。

他还会记得,父亲亲自为他打造的木头“坐车”,奶奶用瘦小的臂膀抱起他,轻轻放在“坐车”里,嘴里哼着乡间的歌谣,推着他“检阅”刚刚成熟的庄稼。两斤红砂糖省了又省,每晚按时出现在他面前,母亲轻轻用嘴吹着,用舌尖测量温度,再小心送进他嘴中。夜晚,他躺在母亲的温热的怀抱中,伴着黄梅小调酣然入梦。乡村的月亮又大又圆,微风吹过树林,几朵牵牛花在那个夜晚含苞待放,爬山虎悄悄走进了他的窗前,壁虎摇晃着尾巴,一下就逃到了天上……

他仿佛预见到,乡村将是他未来的全部,尽管她此时如此贫瘠,如此穷困。在未来都市文明势如破竹的进军中,他将回忆起那种亘古不变的情绪,萦绕着中国诗人千百个春秋。他转身,将思绪沉浸在故乡的河滩里,指尖划过金黄饱满的谷粒,脑海里飘浮着彩色的屋顶,那土豆似的面庞,那倔强的、绿色的骨头,温暖了中国最后一颗遥远的乡愁之心。第三节 天才·十二只鸟飞过麦田

五岁的黎明

五岁的马

你面朝江水

坐下

四处漂泊

向不谙世事的少女

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

打听你。谈论你

可能是妹妹

也可能是姐姐

可能是婚姻

也可能是友情——《给安庆》

有人说,因为海子,更多的人知道了安庆这座曾经灿烂过的文化小城。这里是安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美学大家朱光潜、邓以蛰、方东美等都与这里有着剪不断的缘分,而新文化运动的传播者陈独秀先生更是来自安庆怀宁。几十年后,这里又孕育了一个土生土长的海子,复活一个时代的诗歌风华。

在这个创造过不朽与神奇的小城,在查家湾麦地的胸怀里,小海生在母亲的故事里学会走路,学会咿咿呀呀地讲话。她的母亲终究和那些大字不识的乡野农妇不同,她懂得阅读的乐趣,也知道文学的魅力,文化是她心间神圣而遗憾的秘密,她要让自己的儿子接受文化教育的洗礼,放下锄镐,走出大山。

文化基因躁动着,在母亲陪伴着的村庄里,海子的启蒙教育就这样早早开始。在难得的闲暇时刻,母亲会把他揽在怀里,讲述一个又一个绚烂美丽的简短故事,她收集着旧书旧报上的每一段文字碎片,用沉静的腔调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别样风华的文字世界。而听故事的小海生,总是无比安静,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母亲的脸,望着那神奇地开合着的双唇,小海生沉浸在那神奇美丽的故事中。

懵懵懂懂,他还不会走路,大抵也不能完全懂得母亲的故事,但他依旧沉醉在母亲温暖的声音里,或许,有一种喜欢,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

文化的血脉就这样进行了传递。母亲见儿子喜欢听故事,很是欢喜,更是不遗余力地编织一个个如童话般美丽的故事。慢慢地,海生开始懂得故事的内容,他沉沦其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或惊讶得张大嘴巴,或高兴得眉眼弯弯,或感动得泪眼婆娑。从懵懂到懂得,母亲的故事,一直是他精神的乳汁,滋养着他生出血肉。

母亲讲故事的画面,就这样刻在了他的记忆深处。不知不觉间,母亲已成为他情感喷发的原点,成为梦想的原始图腾。后来,他长成了诗人,村庄中的母亲也成了他诗歌中不可或缺的意象化身。

小海生又长大了些,他开始用探究的眼光打量报纸杂志上的一个个方块字。当母亲拿着书刊读给他听时,他便随着母亲的节奏在书页上的字里行间游走,时间久了,竟然识得了不少文字。

看着这样有天分的儿子,操采菊开心不已,在她的意识里,只有识得汉字,才能更好地识得自己。犹记得苏东坡所言:“人生识字忧患始。”她寻来更多有字的书报,读给儿子听,有些书报,不知是因为太过老旧,还是因为她翻阅了太多遍,那泛黄的纸张软得仿佛一碰便碎。

就这样,幼时的查海生,在母亲的膝头上,在软绵的耳语故事间,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启蒙教育,也打开了探索生命的第一眼。

海子两岁了。这一年,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运动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犹如狂风过境般打乱了人们平静的生活,连查家湾这个闭塞的南方小村庄也无法避免。炎炎夏日间,蝉鸣聒噪,村庄不再宁静,大多数人如无头苍蝇般胡乱奔走在暴风雨前夕的土地上,复杂的人性在无限放大,日子开始如履薄冰。

日子沸腾了,不再只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平淡反复,增添了许多新戏码——轰轰烈烈的年代,贫穷的查家湾也揪出了几个所谓的“牛鬼蛇神”,在公社学校的操场上批斗个没完,红卫兵慷慨激昂的“最高指示”说个没完,也背个没完……

思想贫瘠的土地之上,村民们不知道这场运动为何来得如火如荼,大抵也不能理解运动的所有意义。他们只是如同木偶般,背着来不及放下的锄头参加一场又一场的集会,高声呼喊着“万岁,万寿无疆”,照本宣读地背诵着“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生怕声音不够洪亮,态度不够虔诚,而被“造反派”揪成被批斗的“牛鬼蛇神”。

小海生单纯的眼睛还不能解读村子里气氛的变化,但敏感如他,还是在转换的街景和父母的倦容中嗅到了一丝丝的不安定。多少次,他跟着父母混在一片浮躁中高声呼喊,混乱中唯有母亲温热的手掌无比真实。革命的形势愈演愈烈,在喋喋不休的吵闹间,査振全两夫妻机械地参与着繁杂的活动,疲倦而小心翼翼。

看着不同于平常的父母,面对家里压抑的气氛,灵动的小海生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他想要做些什么,让父母紧皱的眉头能够舒展一些。一日夜里,他对母亲说:“妈妈,今天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惊讶的夫妻二人无声对视一眼,便专心听起儿子的故事。只见小海生挺着小小的胸膛笔直地站在父母面前,用稚嫩的童声复述了母亲曾经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看着儿子讲故事时“一本正经”的模样,夫妻二人很是欣慰,笑得合不拢嘴,那不停奔走的疲倦,早就在笑声中一扫而光。

讲完故事,他看着笑语晏晏的父母,羞涩地笑了。表演继续,接下来,他如集会时的红卫兵那般,踱着步子,抬头挺胸地背诵起“语录”,一条条,一段段,他滔滔不绝地背着,字字精准,毫无错漏,惊呆了一旁观看的父母,他们不敢相信,如此幼小的儿子,竟然有如此天才的记忆力!

应该是习惯吧。见惯了同样的神情,同样的语调,天才的他,诵读同样的东西,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正如他看惯了灰色墙上的鲜红标语大字,便学会了写字,常常随手捡起草棍,便在地上划写出歪歪斜斜的方块字。

这一年,小海生只有四岁。査振全喜出望外,透过儿子小小的身体,他仿佛瞥见了孩子的未来,海生是他的骄傲,他知道未来的某一日,这孩子一定会成为一抹亮丽耀眼的风景。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了他的脑海,老实巴交的憨厚裁缝要让小海生代表全家参加“语录”背诵比赛。

红旗飞扬的一天,査振全抱着四岁的儿子,从拥挤的人群中挤过,来到背诵台下的报名点,为儿子报了名。当主持人宣布查裁缝家四岁的查海生要上台背诵时,台上台下立刻哄笑起来,嘲笑查家一定是想奖品想疯了。

一片嘲讽间,査振全依旧神态自若地把小海生举过头顶,放在背诵台上,还骄傲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一直谦逊老实的他,从来没有这么自信过,他相信小海生一定会为他长脸,不是为了奖品,而是为了心底那无法隐藏的骄傲与自豪。

站在背诵台上的海生是那样的瘦小,他穿着父亲特意缝制的卡其制服,如同一棵站在桌上的小小豆芽菜。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是紧张,只是挺直了腰杆,用亮晶晶的眼睛扫过台下拥挤的人群,然后双唇轻启,一字字,一条条,他字正腔圆地背诵着,直背得闹哄哄的观众们收起了嘲笑,惊讶的双眸里写满惊羡,情不自禁地喝彩,鼓起掌来。

如果镜头拉近,给査振全一个特写,那么我们一定会发现,这个不苟言笑的父亲在那一刻笑得是多么的欣慰。他静静地站在台下,远远地看着儿子,嘴唇微微颤抖着,眼角的皱纹挤出灿烂的色彩,或许,这一刻的愉悦和骄傲,足以融化掉往日所有的苦难与不幸。

比赛结束了,小海生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冠军。在一片啧啧称奇的赞叹声中,査振全骄傲地让儿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拎着一篮鸡蛋(冠军奖品)向家的方向走去,夕阳的余晖将父子俩狭长的身影染上了柔和的光晕,寂静的田野上蝴蝶飞舞,百花芬芳。

这是属于查海生的第一份荣耀,也是属于査振全的荣光时刻……査振全依旧在回味着,当儿子嘴里如泉水般涌出一条条“语录”时,台下一浪胜过一浪的惊叹声,还有乡里乡亲拍着自己肩膀夸“你家儿子真是个天才”时的欣羡目光。

他无限唏嘘,查家祖祖辈辈都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着,能够识得方块字的压根就没有几个,如此聪明的儿子,他又如何舍得让他的命运如自己这般埋没在黄土之间!这一刻,査振全暗暗下了决心,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一定要供儿子读书,供他走出大山,走上宽敞的大路。

或许,朴实的查裁缝还不懂得天才的真正意义,也不知道天才承受的寂寞和悲伤。有人说,所谓天才,他们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也被命运扼住喉咙。或许,天才的人生注定了悲剧与不美满,一如海子。

但是天才的名字终究是璀璨的,那大放异彩的一抹颜色,终究不会被历史的诗篇抹去。

月亮下,有十二只鸟,飞过麦田,有的含起一颗麦粒,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第四节 时光·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忘的嘴唇

蔚蓝足迹,锦织旖旎,走在葱郁摇曳的童年时光,永不褪色的是可爱男孩天真烂漫的笑脸。一卷清丽春归,一片皓陌透晓,无论艰辛或坎坷,太阳永远向着的是赤子之心,那时的海子,还不是邋里邋遢的落魄诗人,也没有胡子拉碴的下巴。那时的他是个爱干净的孩子,黑色瞳孔里燃烧着热烈的火焰,光洁的皮肤上洒满了温暖的阳光。

他成长着,修炼着,在时光缓慢流淌的平淡乡村,终有一日,他会长成追逐阳光的胡须少年,站在梦想的山巅,笑看喧嚣纷乱的凡尘。

1968年9月,査振全将五周岁的海子送进了村里那所破旧的小学,自此,顶着“天才少年”光环的海子,开始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泥巴搭建的课桌、简陋的椅子、小块的黑板……小海生新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而他的小伙伴们,也在偷偷地打量着这个传说中的“天才少年”。那时,他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个头也是最矮的,瘦小的身躯坐在中间第一排的位置,却依然需要费力地扬着脑袋才能看到黑板。

父亲看到这样的海子,不禁湿了眼眶,一股热流在心间翻涌。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给儿子打造一双有力的翅膀,脱离赤贫,脱离庸俗。

而小海生,确实是有天分的孩子。他天资聪颖,语文的识字量达到了初中水平,学习能力、记忆能力以及领悟能力都是班里的佼佼者,成绩更是名列前茅。每一次,当背着大大书包的小小人儿佩戴着学校奖励的小红花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村子里的邻居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不明白,一辈子碌碌无名的查家,怎么就生出这样一个天才般的少年。

他是努力的,为了能够看清黑板上的字,他常常站着听课。对学习有着浓厚兴趣的海子,就这样站过一堂又一堂的课程,站过一天又一天的时间。后来,老师心疼他瘦小的身体,专门为他的长条子板凳加钉了几块厚木板,他坐下后终于能够看到黑板,但两只脚却只能高高悬空,触不到地面。

不记得是谁说过,天才不可怕,努力的天才才可怕。不知是努力,还是因为天分,每一次考试,他都稳稳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把大红的奖状捧到父母面前。这大抵是査振全夫妻最开心的时刻吧,查家世代务农,庸庸碌碌,用脚反反复复丈量着村里那几条山路,心底早已只剩倦意,而儿子查海生,这个从未让他们失望过的“天才少年”,便是他们心间打破查家命运的希望。

当然,他的才情在少年时代也初现端倪,母亲曾为他打下深厚的阅读功底,他的作文是班里最优秀的,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诵读。他还过目不忘,口诀公式信手拈来,数字题目也难不倒他,当别的同学向他请教题目时,他提笔就能写出答案,费不上多大功夫。

他也是懂事的。不知是否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海子小小年纪便知道心疼终日为了吃食忙碌的父母,常常在学习之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那时,他先后有了两个弟弟,命运总是这么颠覆,曾经被传不能有后代的查家,就这样有了兴旺的人丁。

只是,人丁兴旺了,吃饭的嘴也多了,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査振全的脊梁。他们是穷苦的农民,为了生计,只能让忙碌的日子更加忙碌。早熟的海子将一切看在眼里,自觉承担起长子的责任,照顾弟弟,割草喂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着父母的压力。

他又长了几岁,挺拔了几寸身躯,睿智了几分头脑,闲暇时光里,他开始背着箩筐,帮生产队打些猪草,为自家挣些工分,减轻家里的一些负担。那几年,早起上学的他总是就着热水胡乱吃些前夜冷掉的窝窝头,便奔向学校认真听课;中午放学归来,他先进厨房帮母亲烧水择菜,接着便背上箩筐去后山割草,他挽起裤脚,在蝴蝶的陪伴下,挥舞着镰刀和汗水,收获一笼满满当当的猪草。

在这小小的南方村庄,每一滴汗水都会有收获,哪怕这收获只是微薄的滴滴点点。村里年底清算时,他挣下的工分换回了几十斤粮食,虽然不多,却依旧让父母欣慰,也让他自己心里充斥着大大的成就感。

多年以后,他依旧记得,在割草的间隙,他抬头捕捉到的瓦蓝苍穹。劳动虽然累,但因为收获,一切都值得,更何况,还有这不经意间邂逅的美丽风景。那高远的天空,纯粹得如一碰即碎的玻璃;那阳光下的村庄屋顶,粘上斑斓的色彩,在少年的心里编织成五彩的花环,一直在记忆深处温润着炙热的心脏。

他是有灵性的孩子,受着农村土地的滋养,偶尔带出顽皮的天性。那时,村里普遍贫穷,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每每饿得受不住的时候,他便带领几个小伙伴,组成分队去公家的田地里拔萝卜,而他当然是分队的“总司令”,指挥着小伙伴们分工协作偷到香甜的萝卜。

每每偷到萝卜,几个饿得紧的小伙伴总是聚在一起,一边嬉笑打闹,一边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候看田的老大爷逮到他们,也只是故作凶狠地训斥他们几句,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了了之。他是挨过饿的人,懂得饥饿的滋味,也知道生活的艰辛,便对这群半大的孩子们多了几分宽容,更何况,领头的“总司令”还是村子里有名的“天才少年”!

这便是海子的童年,有小大人般的懂事,也有少年意气的顽皮。谁的童年不多姿多彩,谁的童年不无忧无虑,当生活的棱角刚刚显露出小小的角落,他大口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迫不及待地追赶着一个又一个明天。他的身体,黑黑瘦瘦,但蠢蠢欲动的坚硬骨头,却为这瘦弱的身体积攒出无穷的能量。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最初忧伤的别离

岁月呵

你是穿黑色衣服的人

在野地里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岁月呵,岁月

公元前我们太小

公元后我们太老

没有人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但我还是举手敲门

带来的象形文字

撒落一地

岁月呵,岁月

到家了

我缓缓摘下帽子

靠着爱我的人

合上眼睛

一座古老的铜像坐在墙壁中间

青铜浸透了泪水

岁月呵——《历史》

岁月呵,岁月。他从时光深处走来,踏过童年、少年、青年,一天天长大,也在一天天老去,他的容颜,渐渐褪去稚气,又慢慢惹上苍凉,但唯一不变的,是这散落一地的象形文字。

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太老。青黄不接的年纪,总是让人禁不住回忆起年少时永不凋零的岁月。童年的日子里,他还是远近闻名的游戏王,常常是打仗游戏一方阵营中的“元帅”,带领着自己麾下的男孩子们,在尘土飞扬的战场上斗智斗勇,奋勇杀敌。

那时的他,颇具大将之风,不止精心布局,还制定出科学的战略步骤,总是杀得对方势力连连挫败,不情不愿地交出阵地。当然,有的时候,查元帅也会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时候,这时的他也会闷闷不乐,但也只是那么一瞬,到底是孩子心性,没有恐慌,也不懂寂寞,总能在新的游戏中得到欢乐。

后来的后来,当他抬笔写下“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脑海里浮现的便是这样欢乐的童年吧。打仗游戏结束后,他们一窝蜂跑去池塘边,在温热的水中洗去汗水和灰尘。有时候,他们还会顺带着采几节藕,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着同一份快乐。

只是,这别样的快乐让村里的父母们很是忐忑。池塘每年都有孩子陷在淤泥里溺水身亡,他们担忧着自家顽皮的那一个。每每一帮小伙伴玩得起劲时,便有大声呼喊孩子名字的大人气急败坏地奔来,听到喊叫声,有些胆小的慌慌张张上岸,被父母扭着耳朵回了家,有些胆大的便藏在水里躲避责骂,在换气时还不忘向着河岸做个鬼脸。

每逢这时,大人们便又气又急,只得向在河边洗澡的海子求助。他是孩子王,颇有几分威信,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穿好衣服,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嗓子“别玩了,回家”,那些湿漉漉的脑袋便一个个露出水面,乖乖上岸回家。

当然,査振全夫妇也不会同意儿子玩这样危险的游戏。每每发现顽皮的海子下了池塘,査振全便会狠狠地训斥他一顿,并将他关在房间不让出门,还用墨水在他的双脚上做标记。只是再严厉的打骂,也终究抵不过他那颗好奇的童心……

最后,失了方法的母亲只得编了另一个故事,她告诉海生说,池塘里有一种叫作“水猴子”的怪物,它很喜欢抓住小孩子的脚,把他们拖入深水之中,用淤泥堵塞七窍,直到夺去孩子的性命。这一次,听过母亲很多故事的海子被吓住了,再没有去过池塘探险。

最纯真的时光里,他度过了最无忧无虑的童年光景。那时候天是蓝的,麦田是绿的,日子是绚烂多姿的。岁月流淌,虽然没有牛奶,也没有面包,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行云流水,自由自在。第二章命运不知风起何处,又将吹向何方第一节 压力·沾满谷物与盲目的泥土

连绵起伏的丘陵之间,村庄是宁静的,也是热闹的,有袅袅炊烟,也有不知疲倦的鸡鸣狗吠。在这里,遗留下海子美好的童年,顽皮如他,总是带着小伙伴一起追逐着灿烂的火烧云;懂事如他,总是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有时候,成熟是一颗坚硬的石头,早早便烙在他的心底。

1974年,海子十周岁。这一年,他的第三个弟弟查舜君出生了,而他,也以全村第一名的成绩升入高河中学。新的学校,新的起点,读书于他而言,不是游戏,也不是玩笑,而是一块厚重的糙石,将他日夜打磨。

几何、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初中毕竟是初中,课程比小学繁重了许多,还增添了让人眼花缭乱的新门类科目,“天才少年”的光环渐渐褪去,他在镇上的新学校开始了更加广阔的知识之旅。

在查家湾,初中文凭便是“精英”文凭,他曾经的小伙伴们,都想着混到毕业,拿到那张红色的毕业证书回村子开始世世代代的活计。而海子,依旧用自己的节奏预习、学习、温习,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他懂得父母的期待,也知道学习是他攻克一道道屏障的唯一武器,他只有努力,别无选择。

只是,当学习不再单纯快乐,压力和心事便接踵而至。神经紧绷间,他学会了低着头走路,上课下课的途中,他背着那打着补丁的书包,一边走,一边低头踢着路边的石子,那瘦小单薄的身影,拉扯出孤寂的沉默。他或许在遗憾,那再也找不回的,不只是曾经一起疯跑的小伙伴,还有那肆无忌惮调皮玩耍的童年。

以前的夜里我们静静地坐着

我们双膝如木

我们支起了耳朵

我们听得见平原上的水和诗歌

这是我们自己的平原,夜晚和诗歌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只有我一个双膝如木

只有我一个支起了耳朵

只有我一个听得见平原上的水

诗歌中的水

在这个下雨的夜晚

如今只剩下我一个

为你写着诗歌

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

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

是谁这么说过 海子

要走了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海子小夜曲》

还好,让人欣慰的是,他的成绩依旧稳居榜首。有努力,便有收获。他基础扎实,又聪明好学,上课仔细听讲,下课认真复习,是老师们喜欢的好学生。每每遇到难题时,老师们都很乐意为这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少年答疑解惑,还不厌其烦地举例说明,以便他更好地理解。

高河中学离查家湾有十几公里的路程,十周岁的他成了寄宿生。第一次离家,除了学习,他还要独自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犹记得,母亲送他去学校时那哭湿了的衣襟,他懂得母亲的不舍与牵挂,也知道父亲那双灼热的眼神,他明白,他必须笑着坚持。

当然,能让他日渐敏感沉重的少年心舒展起来的,便是每周回家的时候了。那时,他的两个大点的弟弟上了小学,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一回来,两个弟弟便围上来,搂住他的脖子,缠着他讲些新奇的故事。而他在这个时候,总是将书包一丢,一边笑着给弟弟们讲故事,一边麻利地烧水做饭。

他是个有魔力的孩子,当那些书上的一个个故事,从他的嘴中流出时,便成了最动人的音符,吸引住了天真顽皮的弟弟们。有时候,书上的故事讲完了,他也会自己声情并茂地炮制一番,听得弟弟们大呼过瘾,随后,他编织的小故事便会传遍整个查家湾……

晚上,干活的父母都已归家。他坐在母亲身边,一边搓着秸秆,一边看父亲在油灯下挥舞的针线和母亲编织的竹篮、草鞋。寂静的夜,温馨的家,父亲关切地询问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而他也笑着说起镇上开朗的同学、和蔼的老师,说起苏联的新电影,说起一切开心的东西,他小小年纪,却已学会了报喜不报忧。

听到苏联新电影,弟弟们来了兴致,拉着他问东问西。查裁缝也舒展了眉头,难得放下手中的活计,嚷嚷着带全家去看电影……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他们笑着,闹着,月亮爬上了夜空,星星也展露了笑颜。

第二天,他告别父母兄弟,返回学校,手里拿着母亲早就准备好的腌萝卜丝,这是他一周的菜肴,用来就馒头和稀粥勉强填饱肚子。即便是这样简陋的食物,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在学校里,有家境比他还要差的同学,每天只能吃窝窝和野菜。海子看到后,很是同情,但又害怕伤害他们的自尊,便在每次吃饭的时候,一边邀请他们吃自己的腌萝卜丝,一边“兴致勃勃”地嚼着野菜。

学习之余,有时他也会如小时候那般,带着同学们去河里抓些“野味”改善伙食。夏季的河道总是挤满鱼虾,他又成了威风八面的“司令”,一声号令下,同学们纷纷跳入河中,你追我堵地抓到丰富的“猎物”。上岸后,他们架起火堆,烤出美味的佳肴,大快朵颐。

转眼一年过去,他步入了初中二年级。不知不觉间,中考已近在咫尺,升学的压力变得真实,他害怕自己考不上好的高中,害怕学业就此中断,害怕自己也要如村子里大多数的小伙伴那样,成为碌碌无为的农民……

从小的耳濡目染,他太懂得农民二字的含义,那是烈日炎炎下的汗流浃背,双脚终日泡在稻田间;那是一生辛劳,却只能在温饱的边缘喘息,那是他不想扎根的生活。我的未来在哪里?他叹息着,越发沉默寡言起来。

那时,他迷上了小说。在查家湾的童年,他总是读些零碎的报纸小文,或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短小故事。如今,他长大了,母亲的神话故事不再新奇,他需要新的精神食粮来填饱饥饿不安的灵魂,那偶尔得到的薄薄小说便给了他浩瀚无垠的梦幻世界。

有时是在学校的阅览室里,有时是家境好的同学带来的时髦小说,他爱不释手地翻阅着,跌进另一个世界,那里有斗智斗勇的英雄好汉,有比翼双飞的才子佳人,有凄苦吟唱的白毛女,还有向敌人英勇开枪的杨靖宇……

一个个文字,一个个句子,勾勒出完整的段落起伏。他读着,如痴如醉,每一次拿起书,时光便成了金色的飞贼,倏然而逝。

阅读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海子每读完一本小说,便会高谈阔论一番,然后继续向周围同学借新的小说。实在借不到时,他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传阅,在他的带动下,他们班有一批同学,与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人说,如果一句话就可以说明一个道理,为何要讲一个故事?或许他们不曾体会过文字交织出的温暖情感,便不懂得艺术的神秘魅力。小说对于海子来说,不仅仅是心血来潮的娱乐消遣,而是神秘的心灵寄托,给他短暂抽离现实、逃离时间的纯粹感动。

但他从不在课堂上偷偷看小说。或许懂事的他太了解学习的含义,上课的时候,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课,不交头接耳,更不做小动作。他尊重老师的劳动,也尊重知识的力量,他良好的品德操行受到任课教师的一致赞扬。

因为阅读,他的写作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语文老师夸他的文章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有着一股不同于农村学生的新鲜血液。村庄是单调的,村庄的教育模式也是单调的,而阅读打破了单调,他的文章,充满了各种新奇的元素,以及难能可贵的传奇想象。

十二三岁的年纪,因为小说,海子更喜欢一个人阅读思考。假日的村庄,阳光在树叶上打盹,小狗在门前酣睡,而他总是带着几本书,来到村边的小树林间,伴着鸟语花香,沉醉在书的世界中,直到太阳下山,母亲吆喝着喊他回家吃饭。

闲暇时,他与飞虫蚂蚁为伴,沉寂在恬静的时光里。有一次,他带回家一本古旧的《庄子》,翻出书便靠着柴垛读了起来,忘记了吃饭,也忘记了时间。他的母亲唤了他一次又一次,他都没有听到,母亲以为他去同学家玩去了,便没有在意,直到在傍晚的余晖下看到在柴垛边宛如雕像的儿子,他仍在阅读,轻轻翻动那珍贵的纸张……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 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沾满了

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

庄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兽

骨头一寸一寸

在肚脐上下

像树枝一样长着

也许庄子是我

摸一摸树皮

开始对自己的身子

亲切

亲切又苦恼

月亮触到我

仿佛我是光着身子

光着身子

进出

母亲如门,对我轻轻开着——《思念前生》

王尔德说,伟大的事都发生在脑海里。这一次,海子沉醉了,忘却了时间,忘却了一切,脑海里只回味着智者庄子的足音……

海子也喜欢钓鱼。在明媚的暑假时光,他拿着自制的渔具,在门前的石头缝里挖几条蚯蚓,便在池塘边开始一段静谧安逸的垂钓时光。他钓鱼的技术并不高明,只能在运气好的时候钓上几条小得可怜的鱼,只是他不在乎,或许,他喜欢的钓鱼,只是喜欢的一种现世安稳的情调。

一个人的池塘边,天蓝水绿,水鸟纷飞,美得如同画卷。蛙声鼓噪,黄雀啼鸣,蝉儿也在声声叫着夏天,一切都是这样和谐。在一片美景中,他伸出双手,闭上眼睛,倾听着大自然的绝妙乐章,不知不觉间,升学的压力、杂七杂八的想法,通通消失在这温暖的阳光间……

转眼到了1977年,海子初三了,这一年,国家正式发布了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振奋着青年人的心。一个时代的拐点,也是多少人命运的拐点,海子看着学校中利用课余时间复习备考的年轻老师们,不禁震撼不已。生命无休,追逐知识的脚步不止,他除了勇往直前,别无选择。

有人说,高考是一场关乎命运的鏖战,亿万考生踩着钢索,义无反顾地向这座独木桥挤去,但有的人折戟沉沙,败得惨烈;有的人破釜沉舟,赢得光荣。但是,在十年动乱刚刚过去的时候,高考无疑是青年一代的希望与机遇,他们希望自己能突破重围,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远在查家湾的査振全得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心里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他知道,这是儿子脱离大山的唯一出路,如今大门打开,梦想也就不再遥远。为了让海子安心学习,查父不再允许儿子帮家里赚工分,而要让海子的每一滴汗水都流在读书的路上。

或许,所谓的“知识改变命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但在那时的乡村,它拥有着让人振聋发聩的力量。海子沉默着,踏入了追逐知识的洪流间,忘了有多久,他没有碰过爱不释手的小说;忘了有多久,他没有给弟弟们讲过有趣的故事。他肩上的书包日益沉重,他在如豆的灯光下,做着数不尽的题目,用疲劳打磨着梦想,敲击着思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九月,他考出了漂亮的中考成绩,可以就读市里最好的学校。但是,他们付不起高昂的学费,贫瘠的现实将他拉了回来,懂事的他选择继续就读于自己的母校高河中学。

无论如何,中考的压力得到完全的释放,他拥有了继续冲击高考的机会,他的心情是舒展的、愉悦的。他站在后山坡,眺望着那不知伸向何处的铁轨,不禁心潮澎湃。远方朦胧,投射出点点微光,他想象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心声,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只是,那时的他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无奈。第二节 承载·遮住的贫穷很美

以梦为马,浪迹天涯。有人说,贫穷的人,更能懂得流星的美丽刹那,而我说,会做梦的人,才能在梦想与现实间多出几分虔诚与专注。他是查家湾爱做梦的海子,虽然还不懂得镜月水花的苍茫缥缈,但那望向远方的眉眼,已写满执着。

我在一个北方的寂寞的上午

一个北方的上午

思念着一个人

我是一些诗歌草稿

你是一首诗

我想抱着满山火红的杜鹃花

走入静静的跳伞塔

我清楚地意识到

前面就是一条大河

和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

美丽总是使我沉醉

已经有人

开始照耀我

在那偏僻拥挤的小月台上

你像星星照耀我的路程

星月朗朗

野花的村庄

湖水荡漾

野花!

生下诗人

湖水在怀孕

一对蓓蕾

野花的小手在怀孕

生下诗人叶赛宁——《跳伞塔》

有人说,理想是帆,指引着前沿。那么,站在后山的少年海子,他的理想便是脑海中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载着沉甸甸的诗歌,也载着恢宏的希望,驶向未知的远方,撞击着他深埋在心路上的铁轨。

一条大河,一个广大的北方草原,活在脑海中的远方,总是美丽得让人沉醉。从高河中学高一(2)班窗口眺望外界的海子,不在乎一轮轮疲惫的挑战,他将寂寞与孤独装进行李,于是愉悦就变成了满心的憧憬。

他喜欢庄子,因为庄子习惯沉思,喜欢做梦;他喜欢卡夫卡,因为卡夫卡是思想的囚徒。他的身体依旧瘦小,他的双脚依旧寸步难行,但他的思维,早就乘着想象的翅膀,飘荡在五大洲间,他要如卡夫卡那般,打造一尊王位,做自己世界里的王。

还记得那段岁月吗?曾经的我们,哭过,笑过,吵过,闹过,也被高考狠狠折磨过,但光阴掠过,白云飞走,时间的沙漏早就漏掉了苦涩,只余下怀念。此时此刻,回首望时,高中时光竟是最美好最清澈的风景,如同琥珀般璀璨。

而如果我们继续搜寻属于海子的高中,就会发现虽然课业繁复,但那依然是这个文秀少年心间最灿烂的时光。那时的他,依旧懵懂着,不知道将会面临怎样的人生,但他依旧憧憬着,期盼着,那颗被麦香烘煨的心,童稚而纯挚。

风很美果实很美

小小的风很美

自然界的乳房也美

水很美水啊

无人和你

说话的时刻很美

你家中破旧的门

遮住的贫穷很美

风吹遍草原

马的骨头绿了——《给母亲·风》

他努力着,仿佛已经成为习惯,学习是他走出大山的唯一稻草,他唯有努力。山外青山楼外楼,经过中考的大熔炉提炼,他成长了不少,但在新的集体,他的成绩并不拔尖,但是他时刻不忘警醒自己,时刻保持着学习的能动与自觉。几个月后,他成了班里的第一名,成了老师眼中最具可塑性的学生。

当时的高河中学,高中部是两年制的,这意味着,高一结束他便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庄严的抉择——文理分科。文和理,一条界线,却划开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当时的海子,贪婪地攫取着每一点知识的养分,他每科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样的抉择对他无疑是个难题,事实上,连他的老师们都犯了难。

在老师们眼中,少年海子是一块珍贵的璞玉,打磨好了,以后必定前途无量。只是,不偏科的他,放弃任何一科,都是件可惜的事情,为了这个难得的资优生,为了海子的命运,几个老师聚在一起,严肃地讨论着……

在无数个失眠的夜,海子也在翻来覆去地思索着。站在分叉的路口,他第一次感触到命运的神奇,一颗滚烫的心脏,灼灼地跳动着。他是炙热的,也是谨慎的,界限的两端,少年海子慢慢沉淀着自己的心绪,在感性间做一个让自己和父母都安心的选择。

经过讨论,老师们善意地建议他选择文科。他们认为海子天资聪颖,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对文字的领悟力高出同龄的学生不知多少倍,选择文科一定会有好的未来。另外,更重要的是,他的数学成绩也十分优异,在普遍偏科的文科生里,可谓是绝对的优势,是他在高考时取胜的一大筹码。

这与海子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虽没有老师们那样理性且头头是道的分析,但他渐渐发现,自己对方块字已经痴迷到无可复加的地步,阅读早就融入了他的血液,成了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能想象,如果他的人生中缺了书籍,生活将会如何单调,他觉得,如果舍弃掉文学,自己一定会干瘪枯萎,化身为失了灵魂的稻草。

古老的文明,现代的诗绪,他喜欢的文字,早就变成一朵娇艳的花朵,在百转千回中将他温柔呼唤,他无法拒绝这样的回眸嫣然,答案也就呼之欲出。此时的海子,是固执的,也是专情的,他守着甜蜜的罐头,做着璀璨的梦,那晶莹的泪滴间,闪烁着的是少年明亮的双眸。

一个晶莹的梦,繁华了他壮丽的想象。他以为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也是他自己的抉择,却没想到,这样一个诗意的抉择,竟然会在自己质朴平淡的家中掀起轩然大波。

世世代代在黄土间卖命的査振全,深深爱着聪颖的海子,他希望这个从不让人操心的长子,可以远走高飞,以另一种高贵的姿态活在世间,而不是继续祖辈的悲哀,回归麦地,成为粮食的囚徒。

他听说,学理科的话,以后可以当工程师。他还听说,工程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不仅工资丰厚,还很有职业前途。他是裁缝,知道一技傍身的重要,他相信,工程师的过硬技术,在哪都不会饿肚子,在哪个年代都不会被动荡倾覆。

他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或许不懂得儿子风花雪月的梦想,但却知道生活的艰辛,他只是淳朴地为海子打算,期望着他拥有轻松体面的未来。只是他却没想到儿子所谓的梦想竟然与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一时间,两个同样固执的人,互不退让,家里硝烟弥漫。

素来沉默寡言的查裁缝,狠狠地教训了海子一顿。这是海子第一次见父亲发这么大的脾气,在父亲激动的骂声中,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或许自己太过自私,他发现自己只顾着追逐璀璨的梦想,竟忘了考虑父母的考量;或许自己太过天真,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里忽略了现实的力量……他低下了脑袋,或许,他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未来。

善良的母亲,将父子二人的冲突看在眼里,不禁长吁短叹。她懂得文字的魅力,也拥有过美妙到连自己都沾沾自喜的梦,但是她更懂得现实的磨难,虽然不愿阻拦追逐梦想的海子,但是她还是委婉地劝说儿子听从父亲的意见,换到理科班。

当选择走到梦想与双亲的两难境地,海子是痛苦的,一边是依旧叫嚣着的悸动,一边是父母的殷切期望,他不忍让日渐苍老的双亲伤心,只得忍痛放下梦想,他回到学校,向老师说了换到理科班的要求。

老师看他郁郁寡欢的模样,便细细问了原因。得知一切后,这个认真负责的老师不愿看着自己喜欢的优质少年的梦想断送,便决定亲自去他家里拜访一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说服海子的父母。

醇厚固执的査振全,对知识有着独有的虔诚,对老师也有着笨拙的敬畏。他小心翼翼地接待了远道赶来的老师,仔细地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当他听到文科生日后也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后,终于放宽心,同意让海子选择文科。他或许懂得并不多,但归根到底,却是实实在在地为了海子的未来能过得好。

上苍对海子一向仁慈宽厚,或许它也不想辜负这样勤奋努力的少年。时光静止,悄然无声,当忐忑不安的海子得知了这个好消息,心里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地。他笑了,笑得灿烂真挚。

欢喜间,漫长的暑假来临,海子回了家,依旧如往常那样,帮着父母做着家务农活。走在田垄间的查家湾人,总能在七月毒辣的太阳下,看到黑瘦少年忙碌的身影。他无疑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与麦田如此契合,不只能轻易分辨庄稼的良莠,插秧、施肥也做得得心应手,那不时挥动的双臂,写满了结实与强壮。

有些触动,是命中注定的缘。在滚烫的阳光里,他的双手触摸到麦芒的刹那,心脏也剧烈地跳着,血液逆流,他仿佛听到了大地之神的召唤,他卖力地劳作在田垄之间,任汗水流进眼睛也顾不得擦。他只要想到娇嫩的胚芽会变成金黄的粮食,便能在麦香氤氲的田间笑得满足。他如是写:

发自内心的困扰饱含麦粒的麦地

内心暴烈

麦粒在手上缠绕

麦粒大地的裸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