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繁荣:国家的衰落与增长在中美两国间的启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22:53:49

点击下载

作者:(美)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理性的繁荣:国家的衰落与增长在中美两国间的启示

理性的繁荣:国家的衰落与增长在中美两国间的启示试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理性的繁荣/(美)肯尼著;谭浩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2

ISBN 978-7-218-09831-9

Ⅰ.①理… Ⅱ.①肯…②谭… Ⅲ.①美国-研究 Ⅳ.①D77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97395号The Upside of Down: Why the Rise of the Rest is Good for the West by Charles KennyCopyright © 2013 by Charles Kenny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copyright © 2015 by 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This translation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Basic Books, a member of Perseus Books Group through Bardon-Chinese Media Agency.All rights reserved.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used or reproduced in any manner whatever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except in the case of brief quotations embodied in critical articles or reviews.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通过Grand China Publishing House(中资出版社)授权广东人民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出版并独家发行。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节录或翻印。LiXing De FanRong理性的繁荣[美]查尔斯·肯尼 著 谭浩 译出版人:曾 莹策  划:中资海派执行策划:黄 河 桂 林责任编辑:肖风华 古海阳 张 静特约编辑:梁桂芳 王利军 易 伊版式设计:王 芳封面设计: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地  址:广州市大沙头四马路10号(邮政编码:510102)电  话:(020)83798714(总编室)传  真:(020)83780199网  址:http://www.gdpph.com印  刷:深圳市福圣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787mm×1092mm 1/16印  张:15字  数:165千版  次:2015年2月第1版 2015年2月第1次印刷定  价:42.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020-83795749)联系调换。售书热线:(020)83795240内容简介美国相对衰弱的背后是绝对富强新兴国的高速增长却隐藏着虚弱的真实●  成为最大经济体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西方认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并不构成威胁的理由是什么?●  为何说人口寿命、教育状况、假期长度、幸福指数、创新能力

以及全面发展综合提升比单纯GDP增长更重要?

西方所谓的衰败只是相对于新崛起的国家。如今,衡量国家地位的方法今非昔比,中国该如何应对?评估国民幸福指数的指示也完全不同了,我们又该怎样调整?

基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知名经济学家查尔斯?肯尼认为,生活在一个更加繁荣的世界,好处比比皆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可以用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更多更好的选择;在工作和生活方面,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其他国家的新发明和产品。

忘掉GDP规模和全球经济排名,快速调整自己在多极化世界中的角色,以获得更多利益,这才是理性繁荣之道。致中国读者信致我的中国朋友:

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具备创新思维而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将给全世界带来怎样巨大的机会?我衷心希望全世界都意识到这一点!

祝中国好运!查尔斯·肯尼作者介绍查尔斯·肯尼(Charles Kenny)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全球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外交政策》杂志特约编辑《商业周刊》专栏作家知名畅销书作家

查尔斯·肯尼是全球发展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后2015年发展议程、科技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良政治理与反腐败。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书籍,探讨的主题包括千禧年发展目标进程、经济增长背后的原因、经济增长和更广泛发展之间的关系、(1)全球健康状况改善的原因、经济增长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数字鸿沟、反腐、马尔萨斯陷阱的终结及通讯技术在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他是《越来越好:为什么全球发展取得了成功,我们如何更好地改善世界》(Getting Better)的作者。肯尼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和世界银行中东和北非地区副总裁一起,协调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方面治理与反腐的工作,并管理一系列通讯和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和技术援助项目。

查尔斯·肯尼出生在一个欧洲人与美国人结合组建的家庭,在英国长大,成年后在美国生活。他和妻子双方的家庭中,有两代人是在跨洲际婚姻的结合中出生。五对夫妇中,只有一对双方都是美国人。

查尔斯·肯尼的哥哥和嫂子在香港工作期间认识,他们的女儿出生在中国。他的岳父是阿根廷人。因此,当查尔斯·肯尼告诉人们非西方国家为欧美国家的人民贡献很大时,他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为佐证。无论求学、谋生、恋爱还是养家,他和他的家人从这个联系日益紧密、机会不断增加的世界获益良多。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登录全球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http://www.cgdev.org/expert/charles-kenny(1)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权威推荐时寒冰 著名财经评论家

查尔斯·肯尼的观点新颖、别致而有震撼力,也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警示:时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务才是评判全球大国的尺度,对国民生活质量不闻不问,只将总产值作为衡量国家地位的指标是20世纪的典型做法。王福重 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理性的繁荣》的作者所谓的美国受惠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是相当合情合理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正是美国主导和带动的技术进步及其扩散,才有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是因为没有国家能替代美国的技术创新地位。但美国并没有衰落,只是不像新兴市场国家那么急功近利地追求增长本身而已。张 捷 经济学者、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网络的崛起带来了管理成本的急剧下降,大国和人口的规模效益就变得重要,现在就是新技术带来的根本性的变化,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变化和世界各国学者对此的思考,《理性的繁荣》就是大家不可忽视的另外一种视角。《外交季刊》(Foreign Affairs)《理性的繁荣》是一部生动的作品。查尔斯·肯尼劝诫西方各国抓紧时间制定利于其未来发展的全球规则,以保护西方世界的未来利益和地位。毕竟,西方世界在未来的相对优势地位将被大大削弱。《波士顿评论》(Boston Review)

在众多讨论美国衰落的作品中,查尔斯·肯尼在新书《理性的繁荣》中难得地表示出一种积极的观点。正如书中所言,这本书不仅提供了一种“应对美国衰落论的方法”,而且提供各种阻止此预言实现的建议。肯尼认为:太过害怕失败是阻碍西方拥抱光明未来的最大障碍。这一观点非常有说服力。《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书中处处体现出一种合乎情理的乐观态度,肯尼认为美国的相对衰落无法避免。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且是利于全人类的……书中肯尼对美国迷失方向的这部分描述得很精彩,他的观点相当鲜明:西方拥有大量资源,足以帮助所有人提高生活品质。《权力的终结》(The End of Power)作者莫伊塞斯·纳伊姆(Moisés Naím)

以美国在全球影响力下降为主题的文章、书籍和辩论很多。查尔斯·肯尼不仅证明美国衰落论论是错误的,还向人们提出了很多有说服力的个人观点,让我们惊喜连连。如果你对美国未来的出路感到迷茫,请阅读这本书。《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肯尼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相反,他用令人信服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一国的成功如何惠及其他国家。肯尼的辩驳以事实为依据,实际上是一篇颂扬全球化变革力量的赞美诗。同时,《理性的繁荣》也在展示随着各个国家日渐富强,每个人都将逐渐变得更富裕、更健康、更聪明。重申一遍,面对西方盛行的一种悲观情绪,肯尼的这本书无异于一剂强效解药。《科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理性的繁荣》对未来经济持乐观态度,这种论调实在令人耳目一新。《政客杂志》(Politico Magazine)编辑苏珊·格拉瑟(Susan Glasser)

查尔斯·肯尼是一个乐观派,同时也是一位能提供大量数据支撑个人观点的经济学家。因此,当他注视着盛半杯水的玻璃杯时,你不必担心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扩展交际圈。我们对“美国正在衰落而其他地区正在崛起”这一现象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肯尼在《理性的繁荣》里尝试改变我们过去的看法,并让我们确信没有必要过分担忧这种现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事务学教授 新美国基金会主席兼CEO安妮·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

只有查尔斯·肯尼能用这种的语调写一本关于衰落的书了,但他证明了巴西、印度、中国、非洲部分国家崛起的同时,美国的相对衰落实际上代表经济的绝对增长,肯尼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而且这是一个以事实为依据的预测,并非痴人说梦。他激发了西方世界的希望和活力。《理性的繁荣》颠覆了我的世界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日食》(Eclipse)作者阿尔温德·萨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

西方出现衰落,其他地区正在崛起,全球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如果想弄明白眼前正在上演的这一幕并抱持理性的乐观态度,那么这本书是一本必备指南。让人钦佩的是,查尔斯·肯尼不仅擅长事实研究,而且能用清晰、轻快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专家推荐衰弱的增长与真实的富强时寒冰著名财经评论家

近年来,有关美国衰落与新兴经济体崛起的话题,一直讨论热烈。在许多人看来,美国衰落,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拱手相让,由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取而代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查尔斯·肯尼却提出了对我们特别具有冲击力的观点: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真的那么重要吗?地理优势已经不再是评判大国地位的标准,实物商品和土地的评判标准也早已过时。时至今日,金融、科技和服务才是评判全球大国的尺度。对国民生活质量不闻不问,只将总产值作为衡量国家地位的指标是20世纪的典型做法。

如果对照新的评判尺度,我们会发现,在金融、科技和服务等方面,美国的优势地位是如此明显,新兴经济体根本无法撼动。在表面衰落的背后,隐藏着的依然是一个富强的大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以牺牲环境、消耗资源甚至以牺牲民众幸福为代价。在这样的高增长背后,隐藏的是虚弱的真实。

金融的重要性,在当今这个时代无可替代,而美国无疑是全球金融体系的主导者,这种优势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当基于传统地缘理论指导的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它却在石油、金融博弈中一败涂地。以传统标准衡量的大国,在强大的金融博弈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这个案例清晰地说明了一切。

美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国民的幸福指数,都是单纯追求GDP总量的新兴经济体难望其项背的。在查尔斯·肯尼看来,美国的相对衰落,并不掩盖其绝对增长的事实。笔者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为,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美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对于一个锐意进取的新兴国家而言,看到对手的优点去学习、赶上,要比总盯着对手的缺点去嘲讽有意义得多。

难能可贵的是,在查尔斯·肯尼的书中,包含着一种博大的胸怀。他认为,西方不应该担忧所谓的“中国威胁”,而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西方国家应该欢迎非西方国家崛起,因为这不仅能使动乱或战争爆发概率的下降,还使西方国家在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的风险大为减少。西方“每个人都应该为新兴经济体为他们带来的重大机遇而庆幸,特别是生活在新兴国家的人们,他们将拥有更大的优势”。

查尔斯·肯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有着严谨的逻辑:世界各国的发展并非零和游戏,那种认为新兴经济体崛起美国就一定会衰落的观点是错误的。世界各国可以一起发展,共同走向繁荣。

这种观点对那些思维僵化而顽固的西方人而言,所带来的冲击是颠覆性的。查尔斯·肯尼为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查尔斯·肯尼也特别提到了中国和中国的企业。他对美国“终止任何与华为、中兴通讯相关的兼并、收购或合并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理由是:其一,这两家公司都是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其二,增加了美国的就业。以华为为例,它在美国的14个办事处共雇佣了1700名员工,还向美国的公司采购了价值66亿美元的零部件,而华为在美国的销售额仅为13亿美元。这种完全基于事实的观点,比基于情绪化的表述,显然更有说服力。

查尔斯·肯尼认为,不应该为中国的崛起而担忧,将中国视为苏联的后继者和美国的劲敌,在军事、外交和经济方面对其实施强大的大规模遏制政策,只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犯下代价高昂的错误。中国越认同其在全球一体化中的经济大国身份,对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机遇就越有利。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查尔斯·肯尼属于非常客观的经济学家。客观代表着一种高度,一种情怀。查尔斯·肯尼绝非站在一国的狭隘立场上去看问题,而是站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使得他的观点显得新颖、别致而有震撼力。

也正在基于这种全球化的高度,查尔斯·肯尼强烈呼吁,“西方国家应该为大气中所含的大部分温室气体负责,他们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富裕人口,而且还在以不可持续的方式继续消耗地球资源。负起责任将会让西方国家的国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如果西方国家选择推卸这一责任,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更不可能达到这一水平”。

查尔斯·肯尼对中国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警示,他指出,“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决策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但他同时指出,“我们应该通力合作,带着紧迫感和决心去应对这些问题。西方决不可将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经济和社会进步视为威胁。相反,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西方国家应该尽一切努力去培育和支持发展中国家”。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是,自己的问题只有靠我们自己去解决,才能真正做到治本。

近年来,中国出版界引进的外版书籍越来越多,这为国人认识世界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呈现出鱼目混珠的现象,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书也流入中国,也因此,笔者拒绝了许多为新书作序的邀请。笔者认为,评判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关键是看两点:其一,观点是否新颖、独立。其二,论述是否严谨、完整。以此来衡量,《理性的繁荣》无疑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是为序。前言新兴国家的崛起会是西方经济复兴的契机吗?

假如你没法选择出生地点,但可以选择出生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如今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哪个才是降临人世的最佳时机?你的选择一定显而易见,甚至十分明确:就是今天。无论你想要的是健康长寿、学习机会、物质条件还是哪种生活方式,也无论你打算生活在非洲、亚洲、欧洲或美洲,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如今天这样,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当然,今天的世界依然充斥着无数苦难。疾病、贫穷、暴力和冷漠正在危害人类的生命;但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生活依然要美好许多。

综合考虑以上原因,你会觉得,生在当今的西方世界就如同中大奖。即使过去几年里发生了许多负面事件,例如全球经济衰退、美伊两国关系紧张或朝鲜问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然而,人们对西方国家生活质量或将从巅峰跌落的担忧由来已久。有些人认为,中国或印度会在不久的将来超越欧美,而西方国家将会被抛弃在衰退的末路之上。还有人认为,石油、铜和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温室效应的加剧将会吞噬掉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本书就将围绕人们的这种担忧展开论述。我们认为,只有生活在未来的欧美是比生活在如今欧美更好的选择;而“非西方国家”的崛起正是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

本书涉及许多极具争议性的问题。我相信,本书对历史的回顾,如贸易与移民的影响、恐怖袭击的死亡风险或发展中国家的进步程度,都是基于最优秀的学术文献。当然,这只是一种主观判断,我并不总是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些争论进行全面总结。说到未来,本书力图给出最准确的推测。或许发展中国家将会逐渐陷入低增长的泥沼,而西方国家的年轻人却对此袖手旁观。

为什么我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预测必然会有误差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能够改变未来。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能给全世界带来好处,我希望西方世界能对此事实持开明态度,这种“利于各方”的观点将成为这个世界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力量之一。

我是以一个西方人的身份表达上述言论的。我出生在一个欧洲人与美国人结合组建的家庭,在英国长大,成年后在美国生活,对此我感到十分幸运。我和我妻子的家庭中,有两代人是在国际联姻的结合中出生。五对夫妇中,只有一对双方都是美国人。因此,当我写到全球变化对欧美的影响,或欧美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时,我用的词是“我们”。

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始终对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保持关注,我有时就生活在这些国家。我的兄嫂是在香港工作期间认识的,他们的女儿出生在中国,对此我深感自豪。我的岳父是阿根廷人,我妻子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因此,当我告诉人们非西方国家为欧美国家的人民贡献很大时,我大量的亲身经历可作为佐证。无论求学、谋生、恋爱还是养家,我和我的家人都从这个联系日益紧密、机会不断增加的世界获益良多。

我还希望这个时代能为我的孩子、外甥以及还未出生的侄子们带来更多的幸福。非西方国家的人民越富有、越健康、越民主、越和平,以及受教育的水平越高,他们对世界的贡献就会越大。因此,虽然在可预见的未来,西方国家仍然是全世界最令人向往的乐土,与非西方国家的接触将会让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第1章相对衰退,绝对增长失去一个帝国,找到一个新角色

与发达国家过去的做法相比,发展中国家已经走上了一条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世界正在回归到一个人口数量决定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与此同时“老牌富国”该如何调整才能搭上发展中国家的活力快车,在全球繁荣的时代分得一杯羹呢?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不断变化,西方国家首先必须明白衰退中也蕴含着机会,才能找出合理的应对方法。

欧美向全球灌输其价值观的能力已不复存在,经济影响力也遭到

严重削弱;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生活品质,如人口寿命、学

习状况、假期长度、幸福指数、创新能力、中世纪建筑品质、午

休时长以及全面的发展等,如今的欧美都比以往好太多。中国“狼来了”,美国怎么办?

尽管美国正从2007~200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逐渐复苏,但其境内的非法移民却在陆续返回故乡,以寻求更美好的生活。过去的十年里,美国主导的两次战争都以惨淡收场,在外界却被轻描淡写地描述为“使命并未彻底失败”。若在几年前,美国邮政局想要避免违约(1),只需关闭邮局网点的大部分业务数周就能做到,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罗马共和国的末日荣光。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的欧元区,这个组织同样明显缺乏默契、胡乱拼凑,只能通过一些脆弱的联系来维系生存。90%的法国民众都认为他们的孩子将来会比自己更贫困。总而言之,这对西方来说是一段艰难的时期。

事实上,有关美国这个西方阵营的大哥是否还保有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地位的争论早已甚嚣尘上。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阿尔温德·萨伯拉曼尼安(Arvind Subramanian)在其作品《日食:活在中国经济优势的阴影下》(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一书中曾暗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银行(WBG)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强健,其经济总和约占世界总量的45%。但是,即便是最悲观的中国学者也会认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13亿人口创造出来的总产值要超过3.1亿人口的美国只是几年内的事情。萨伯拉曼尼安总结道:“中国相对美国在经济上的主导优势即将到来,并有着更加广泛的基础,甚至在20年后,其量级将可媲美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和二战后的美国。”

尽管中国可能是经济增长最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但它也仅是其中的崛起者之一。和中国一样,印度的经济规模在21世纪前10年里也实现了2倍以上的增长。或许到21世纪中叶,印度也将轻松超越美国。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越南的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也非常大。萨伯拉曼尼安认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将占据全球GDP的1/3。

以上论述又引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的美国会成为下一个中国吗?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历经了长达一个世纪的饥荒、战争和冲突,致使这个国家从全球经济霸主的顶峰跌落至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时的中国GDP位居全球第一,而此前4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也一直保持着雄踞全球的地位。

然而,当时大不列颠帝国的经济已出现巨幅增长,也正是英国在19世纪60年代迫使这个曾经的大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为自由贸易打开国门,其中包括来自英属印度的鸦片。这个远东巨人接下来苦难的100年由此开启,这是一个充斥着大规模内战、侵略和饥荒的世纪。

公平地说,即使是为美国全球霸主地位即将陨落而深感忧虑的人们,也不会做出如此悲观的预测,认为美国内战会卷土重来;但他们却将中国的复兴视为一种潜在威胁。

国际上,美国被排挤出各国的市场和安全协议;在国内,美国又受到中国这个新兴超级大国的债务制约;底特律“锈迹斑斑”的衰退迹象也正在向全国蔓延。“本次情况与以往不同,”《金融时报》副主编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如此警告道,“虽然美国将来自中国的新挑战当成另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忽略了这则寓言中的一个事实,即男孩的判断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狼确实来了,而中国就是这头狼。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挑战。”

但是西方还有一个更为乐观的选择。想象一个享受着后帝国时代威力的美国:一个退役的巨人轻松地洗了个盐浴,重新焕发活力,带着自信闪亮登场。中国失去大国地位90年后,继承这一地位的英国却又将其拱手让给美国。从此,英国一直遵循着这种发展模式。

美国可以从英国的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在美国遭遇的10次重大危机中,要数1957年那次最为严峻。那年,自认为已是世界第一强国的美国千方百计地想将苏伊士运河据为己有。毕竟,那时的英国刚结束国内的食品配给制度。

但仅在苏伊士运河危机向世界宣告英国的帝国野心走向终结的一年后,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首相就宣布其国民“从未如此富有过”。确如他所言,当时英国人的财富、健康和受教育程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放弃了建立帝国的想法,以及其在非洲、亚洲的殖民地;从那时起,英国就迎来了披头士、迷你宝马和自由性爱。对比沉迷于《王牌大间谍》(Austin Powers)的丑陋美国人,到底哪个国家的国民,其幸福感更高呢?

如今,英国依然在国际事务中不厌其烦地强调自身的重要性。然而,事实是只有英国皇室那过气的荣耀还可以勉强保证英国在国际媒体上露面。英国保留了昔日大国地位的排场,比如联合国安理会席位和一只小型核潜艇舰队。但已卸下“殖民时代全球领导者”重担的英国,让其两洋舰队退役,或者英镑贬值,也根本不会造成重大的影响。英国也可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例如加入欧盟和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它不会有美国那种自降身份之感。还有更好的消息,英国最近从几个过去的敌国引进了新的烹饪方法,它的国民外出就餐时,可以不用老纠结在布丁香肠和葡萄干布丁之间了。

虽然美国、英国和19世纪的中国都面临着同一个事实——没能力扭转或减缓相对的全球性衰落;但与19世纪中国衰落后的遭遇相比,美国目前面临的时期与20世纪英国的衰落更相似;而更重要的是,美国还是一个相对富裕、民主和稳定的国家。实际上,在1960年之前,美国的经济状况一直都远优于英国:它并没有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弄得元气大伤,其全球帝国的经济基础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我们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还能够找到为数不少的高品质餐厅。揭穿衰退论者的四个不光彩谎言

未来几十年里,美国将如何应对新的现实,包括如何与非西方国家互动呢?19世纪的中国崩溃得太快,以至于在接下来完全丧失了主动权。但可以很直接地说,更大规模的国际参与并非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相比之下,总是自觉比欧洲大陆高人一等的英国在经历了一个不利的开局后,开始怀着大卫·哈塞尔霍夫(David Hasselhoff)或帕丽斯·希尔顿(Paris Hilton)般的热情,接受了自己二流大国的角色。人们形成了一种普遍共识,英国再也不可能引领什么国际潮流了;再加上英镑所扮演的“丑小鸭”角色,这个国家开始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全民医保和巨蟒剧团等事情上。比起被迫为英国领导人的帝国野心买单,这对英国国民和非西方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英国已经成为地产开发、环境保护以及维和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世界公民。

与半个世纪前相比,即便正处于经济恐慌之中,欧洲依然是绝佳的人类宜居地。当然,欧洲向全球灌输其价值观念的能力已不复存在,其经济影响力也遭到严重削弱;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生活品质,如健康、教育、自由以及公厕的质量,欧洲的现状都要比以往好太多。衰退和坚忍是可以共存的。事实上,在人口寿命、学习状况、假期长度、幸福指数、创新能力、中世纪建筑品质、午休时长以及全面的发展程度方面,欧洲国家经常位于全球榜单的前列。或许欧洲大陆其他地区的重要性有所下降,沦为西欧可有可无的附庸,但那里的人们依旧可以享有美好的生活质量。

美国也能享受同样的“衰退”,而这实际上将是美国跌出绝对产出排行榜后的自我救赎。但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秩序,西方国家首先必须明白衰退中也蕴含着机会,如此才能找出合理的应对方法。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打破悲观主义者对未来的消极论调。

衰落论者对未来悲观预期的背后,隐藏着四条可疑的假设:1. 西方应该对自身的衰退负责;2. 最大即最好;3. 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对西方国家不利;4. 美国堡垒或欧洲堡垒是我们唯一的保证。

于是,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在《旗帜周刊》(The Weekly Standard)上宣称“衰退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选择”。他警告说:“国际社会依然维持着一种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国家都在为自己争取权力;因此,就算我们自愿放弃大部分权力,也不要指望非西方国家会做同样的选择。他们只会去填补那些权力的真空。此时必然会发生权力关系的倒置。”对衰落论者的某些论调深信不疑的不仅是那些右翼学者。以约瑟夫·奈尔(Joseph Nye)为例,他在自由主义堡垒——哈佛大学中慷慨陈词:虽然“非西方国家的崛起”意味着美国将会失去主导地位,但只要美国采取措施,提高税收、压缩开支并改善中等教育,中国未必一定能取代美国,成为领先世界的超级强国。

在这四条假设的阴影下,衰落论者为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开出的处方对整个西方世界来说,无疑都是有害的。尽管他们同时获得了来自左翼和右翼的支持,但这四条假设根本站不住脚。

第一条假设:西方应该对自身的衰退负责。其依据是政府对教育、公路或企业的财政支出太少;赋税过高或过低;年轻人沉迷于电视,并越来越肥胖;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过于高昂。所有他们能想到的因素,都是导致西方衰落的原因。

但还有一些好消息:这次犯错的并不是西方;本书第2章将就此展开论述。近年来,美国经济确实举步维艰,但总的说来还是保持着略高于2%的增长率,而且是在大学入学率跌至冰点、没有四处修建高速公路、仅保留3个电视频道以及肥胖人群和老龄人口数量最少的情况下取得的这一成绩。

20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繁荣期见证了高于当前2倍的增长率,这一情形与欧洲十分相似。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在2011年实现了10%的增长,相当于美国的4倍多。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期,这是因为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巨额投入可被发展中国家利用,使他们赶上我们的富裕水平。世界正在回归到一个人口数量决定经济主导地位的时代。除了工业革命外,人类历史大部分时期都处于这种状态。因此,我们不应将西方的衰落归咎于美国政府、欧共体官员、今天的孩子或那些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们。不管他们有多么令人讨厌,我们也不应该因中国的崛起而对他们横加指责。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人口远多于美国或欧洲。

第二条假设:最大即最好。它一味强调了做大的好处。诚然,尤其对美国来说,“大”是繁荣之本。从全球最强大的军队到奥运会最多的奖牌总数,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就是美国国民心态的一部分。因此,想到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就要拱手让人,的确让美国人很受伤。超强经济地位的丧失似乎意味着更加快速的衰落,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以及全世界都会弃美国而去。

但做大带来的并非总是好处,想一想西方国家越来越突出的肥胖问题。事实上,本书第3章要表明的一个观点就是:做大的好处被过分夸大了。首先,做大并没能阻止美国在2008年进入衰退期。事实上,过去40年,美国在健康状况、财富水平、休闲时间、自由程度、惩治贪腐或治安状况的全球排名上均有所下滑。不仅如此,美国在贸易、金融和军事等领域的规模优势也一去不返。

世界贸易组织(WTO)对贸易政策进行了限制,全球金融体系降低了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人对负担战争成本的忍耐有限,同时全球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与日俱增,这些都对美国的帝国探险活动形成了制约。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例,这两场战争都是以维护世界稳定和公众利益为目的的防御性战争,具有正当性。毫无疑问,但就算是作为当之无愧的全球军事霸主,美国最终还是得把这两个国家交还他们自己管理。更理想的情况是,由于上述限制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其日益壮大的经济可能对西方世界造成的“威胁”也可能会受到制约。

第三条假设:非西方国家的崛起对西方国家不利。正如早前日本的崛起,西方悲观主义者将非西方国家的发展视为严重威胁。似乎非西方国家越富有,就意味着西方国家越贫穷。中国的工厂每增加一个工人,路易斯安那州就会有一名工人失业。印度的呼叫中心多聘用一名员工,纽约就不得不辞掉一名接线员。西方人害怕非西方国家的崛起还有一个理由——那些国家的富人也和我们一样要消耗大量资源。近来,我们亲眼见证了泡沫的破裂,整个世界陷入衰退。随着环境和经济的崩溃,很多人都预测地球终有资源耗尽的那一天。

本书第4章的观点是,未来比人们预期的要光明得多。只需稍加思考,你就会发现我们对经济形式的担忧即使不是完全错误,也显得过于简单化了。如果全球财富的增加真的意味着西方国家境况恶化,那么美国和欧洲绝对不会允许非西方国家变得更加富有。事实上,海外发展迅速的经济体成为了我们的出口目的地、投资目的地和资金来源,同时也是新想法、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扩大的来源地。这一切都可以改善全世界的生活质量。当然,海外的新兴产业会与西方国家的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竞争,但这同样能创造机会。想想看苹果公司、肯德基和星巴克是如何向中国的年轻人们推销产品的。只要我们帮助他人进行变革管理,全球繁荣对西方国家而言也是一件好事。一个更加和平和国际化的世界将更适合人们旅游、贸易,也更适合人类居住。

那么西方的可持续性又怎样呢?欧美的空气、油田和铜矿足够支撑不断增加的全球人口和日益扩张的财富吗?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拥挤不堪,资源消耗量也越来越大,这种境况会引发因为资源和环境崩溃所导致的战争吗?我认为,人类的未来比我们今天所担忧的更加可控。特别是以地球的矿藏储备为例,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并非矿藏的枯竭,而是如何可持续性地利用丰富的地球资源。如果我们将加拿大的焦油砂和全球已探明的矿物燃料中所含石油全部开采出来,足以将地球烤干。幸运的是,与发达国家过去的做法相比,发展中国家已经走在一条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上。

此外,全球繁荣将增强人类面对资源危机的应对能力。技术进步让我们研发出更多的新能源,更多的低耗能产品。全球财富的增加也让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资源价格上涨。毫无疑问,我们亟待找到应对全球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应急之策,但人类一定有能力走上一条可持续增长的发展之路。

第四条假设:美国堡垒或欧洲堡垒是我们唯一的保证。一个被两场可疑战争拖累,同时深受衰退打击的美国展现出一些向孤立主义的倾向,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世界对美国的领导没有心怀感激,如果中美贸易只是给中国塞去了一堆借条,如果开放边境只是让墨西哥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让恐怖分子和新的灾难威胁到美国人的生活,那么很显然,美国民众的反应肯定会闭关锁国,并希望整个世界从美国眼前消失。

本书第6章想要说明的是当今的西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非西方国家。大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或许延长了其最大经济体的地位。但在今天,切断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投资和人员交往只会两败俱伤,但受伤更重的还是美国自己。

以移民政策为例:关闭边境当然很好,但坐收渔利的人是谁呢?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西方需要输入劳动力。同时,美国从人口输出中得到的好处更加明显:年轻人可以赴海外接受更便宜的教育,成年人可以到国外寻找工作和投资机会,老年人退休生活会更加舒适,可以享受更便宜的医疗服务。

最后,尽管美国不会是气候变化的第一个受害者,也不会是受害程度最深的国家;然而,当夏日的亚特兰大具备了一台烘烤炉的全部特点,或者当威尼斯海岸更名为威尼斯防洪堤时,我们就会清楚地知道为何美国必须向欧洲学习,加入为全球环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队伍中去了。这仅是美国必须与其他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的一大堆全球问题中的一个。“全球漂一族”的黄金时代

衰退论者四个不光彩的虚假谎言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系列灾难性的政策都建立在这一危言耸听的论调之上。那些基于“西方国家可以凭自身力量在衰退面前力挽狂澜”的观点而出台的政策,其效果相当于拎个沙包去抗洪:非但毫无帮助,而且还分散了迎接新世界的精力。西方国家将深受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害的想法呼吁人们采取保护措施,布置一张产业安全防护网,而这只会把我们的经济弄得更糟。对大国地位不保的恐惧煽动国民为了保住所谓的领导地位而增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支出,其中就包括为掩藏美国日渐势衰事实的“面子工程”——国防。

此外,“美国堡垒或欧洲堡垒是唯一安全保障”的想法挥霍了西方巨额的财富,并对世界其他国家造成了巨大伤害。更严重的是,如果继续忽视那些渴望成功的青年移民,那么退休将成为美国人真正的噩梦。高尔夫球场将被丛生的杂草覆盖,股票资产也将由于美国公司员工不足而面临资产缩水。“老牌富国”的人民如何才能搭上发展中国家的活力快车,确保其持续发展的态势,在全球繁荣的时代分得一杯羹呢?第7章将为读者一一呈现那些增长强劲的新兴经济体中所蕴含的机会。全球在教育、工作、医疗和退休领域中蕴含的机会将使欧洲、美国以及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都能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生活,同时还能让人们赚到更多的钱。但大多数还是会留在自己的家乡,过着舒适的生活。未来30年将是一个见证“全球漂一族”崛起的年代。在第一国出生,第二国接受教育,第三国工作,第四国创业,最后在第五国退休。我们希望看到大量“全球漂一族”都是来自美国和欧洲。

本书第8章对美国政府提出了建议:现在正是接受全球一体化带来好处的时候。我们制定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应充分释放跨国境流动的资金。在这个“全球漂一族”的时代,最重要的是让人们无论生活在哪里,都能掌握一些立足社会的技能。美国医疗补助计划和佩尔奖学金等项目应该考虑到福利待遇的可移植性,这样政府和个人就可以通过向国外寻求服务来节约开支。

考虑到美国使用蛮力达成目标所带来的毁誉参半的效果,通过扩大国外援助的形式进行国际贿赂或许是一个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替代方法。对于西方国家而言,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并非那些无赖国家,而是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本书第9章的论点是,美国需要通过率先应对来自气候变化、渔业资源持续下降的挑战来切实提高它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地位。对资源使用征税并设置上限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在消除世界范围内最后一批绝对贫困人群和迎接全球医疗健康挑战方面,西方国家还将发挥出更重要和更良好的作用。

第10章就美国应遵循的一些政策展开论述。通过这些政策,美国可以利用更加富裕的世界来确保美国梦不仅只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保证每一个年龄达到21岁的美国公民都能享有体面的医疗保健和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确保每一个孩子,无论他有多么贫穷或多么糟糕的背景,都能获得迈向成功的机会。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对人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要远远大于对那些夕阳产业的资助补贴。

在一个悲观情绪泛滥的时代,传播积极观点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会被斥为过分天真乐观,无法辨别当前的苦难现实和未来的灾难。人类的现实苦难已经够多了,而我们还要承担未来灾难的风险。我们应该反复的承认这一点:全球一半人口的收入水平仅相当于美国贫困人口收入的1/4,甚至更少。资源、医疗、安全和社会交往的缺乏导致这类人中的大部分,以及西方国家的许多人生活在苦不堪言的环境中。不仅如此,未来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危险在等待着我们,例如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全球化进程的退步、不断升高的海平线以及枯萎的植被等。

然而,悲观与恐惧加重了上述风险的程度。建议“拉起吊桥”,实施孤立政策的正是那些对中国崛起怀有忧虑之心的人,他们提出要切断贸易往来和加强军事投入。那些支持弱化全球性组织机构和限制移民的人宁愿选择绝对衰退与相对稳定,也不愿看到相对衰退和绝对增长。那些人拒绝所有的国际条约,宁愿让美国适应全球变暖,也不想通过国际合作来避免这一灾难。

悲观主义可能成为一则自我应验的预言,或许人类的美好未来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沉浸于对失败风险的忧虑之中。对未来保持乐观才是最为可信,也最有利于人类的态度。衰退论者只是沉迷于他们自身以及西方世界所面临的风险中。注 释

1. Arvind Subramanian, 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 (Washington, DC: Peterson Institute, 2011).

2. Gideon Rachman, “Think Again: American Decline: This Time It’s for Real,” Foreign Policy (January–February 2011).

3. Charles Krauthammer, “Decline Is a Choice: The New Liberalism and the End of American Ascendancy,” The Weekly Standard 15, no.5 (October 19, 2009).

4. Joseph Nye,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America’s Decline and Fall,” Project Syndicate, October 6,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the-decline-and-fall-of-america-s-decline-and-fall.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