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常败”的英雄(历史不可戏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23:45:36

点击下载

作者:方北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刘备:“常败”的英雄(历史不可戏说)

刘备:“常败”的英雄(历史不可戏说)试读:

北京增订版自序

刘备字玄德,蜀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曹操眼中唯一能与自己并肩媲美的“天下英雄”。一个从小失去父亲,依靠母亲编制草席,自己贩卖草鞋艰难度日的农村可怜孩子,却怀抱乘坐天子礼仪专车的大美梦。他是白手起家的创业典范,值得后世发奋打拼事业者参照;因为在三国开国皇帝中,他是最没有父兄遗传老本可以坐吃的一位。他也是励志青年的完美样本,值得后世有心改变自己命运者效法;因为他的成功,主要秘诀之一在于超越常人想象的“坚韧”品质。他还称得上是不断反省自己总结失败经验的优秀楷模,值得后世遭遇挫折时一味怨天尤人者对照反思;因为通过认真反省,他才发觉自己确实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设计能力,于是三顾草庐,恭恭敬敬请来比自己年轻二十岁,但却具有超人眼光的忠诚辅佐。他早年很烦读书,酷爱骑马遛狗,完全就是问题少年一个。后来进入社会,发觉知识真的就是力量,于是洗心革面,痛下决心,赶紧补课,认真读书,而且读有用之书,到老孜孜不倦。经过整整六十年一个花甲的艰苦努力,多少次寄人篱下,多少次妻室儿女被对手俘虏,创业雄心依然不减,屡起屡败,但又屡败屡起,终于打拼出一个华丽的蜀汉王朝,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就在他刚刚登上人生的顶峰之际,却又出人意料急剧向下坠落,在史册上又留下愁云惨雾的另一页。本书描绘了他人生的登封造极时期,也记录了他惨淡经营的历程。总之,这是一部穷乡苦儿的天子梦。

本书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读者对象,主要是对历史文化颇感兴趣的广大普通读者。三国之史变化多端,以其为镜更可以知兴替;三国之人竞争激烈,以其为镜更可以明得失。以三国之人贯穿三国之史,融合人镜、史镜于一体,从而鉴古知今,鉴彼知我,是本书写作的动机。精心选取史学的真实素材,放手运用文学的生动笔法,将二者做有机、有趣的结合,则是本书写作的原则。真实严谨,但又不像学术著作那样艰深枯涩;生动灵转,但又不像戏说文字那样虚假无根。摆脱繁琐考证,拒绝随意穿越,追求简洁、流畅、温润、机趣,雅与俗共赏,老中青咸宜。

此书最初在1991年12月由台北群玉堂出版公司出版,获得海峡彼岸读者好评。当时,我在台湾出版了刘备、孙权、曹丕、袁绍、吕布、司马懿的新传系列。之所以选择此六人着笔,一是无人写,他们的白话专传系列还全都是空白。二是值得写,都是重量级人物不说,而且其活动涵盖三国各个时段,出身、个性、身份、行事等更是各具特色。袁绍、吕布,为酝酿阶段拉开三国序幕的割据群雄代表;刘备、孙权、曹丕,为正式阶段的开朝皇帝;而司马懿,则是衰落阶段终结三国竞争的先行者。有老有少,有南有北,有文有武,有优有劣,有高门贵胄,有草根平民,代表性非常广泛。通过他们,可以纵观三国风云的整体进程和千姿百态,行文走笔时也充满愉悦之感。二十年后,重视学术普及的北京大学出版社,邀约本人一并增订六本传记,同时出版,这是一种翰墨机缘,也是本人在史学普及方面的继续努力。

与台北初版相比,北京增订版的新特色,主要有如下五点:第一,近二十年来,本人在三国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又取得不少新成果,都将其改用生动有趣的文字,融入到各传当中,以提高其水准。例如刘备传中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方法的深刻文化背景,他何以会对刘备的来访异常感动,刘备的遗体究竟安葬在何处,曹丕传中“鸡肋”与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等等。第二,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宽广的知识背景和更丰富的文化营养,又特别增加了“三国小百科”的内容设计。小百科分为六个部分,即概况篇、政体篇、军事篇、人物篇、风俗篇、轶闻篇,分别安置在六本传记的正文后面。每一篇当中,又分为若干条,分别介绍三国时期相应的有趣知识。结合传的内容去读小百科,读了小百科再回头去读传,将深度与广度相结合,一定会有更加可喜的收获。第三,将各本传记中古代重要地名所对应的现今地名,全部使用最新而且最权威的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逐一进行补充和更新,从而使读者能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第四,全部六本传记的各章结尾,增加了一对七言古体诗句,提炼本章内容的精华,为全书风格增添文彩。第五,全部六本传记,都配齐了传主的“大事年表”,以醒目的表格方式,将其一生的重大事件,清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在大学从事三国历史文化的教学和研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因为深知学术普及的重要,所以坚持不懈;也因为深知学术普及的不易,所以锐意求新。谢谢你能关注这本小书,如果它能够帮你吸取借鉴而开启智慧,为明天的竞争增加一点点能量,或者能够使你兴趣盎然而会心一笑,为今天的歇息纾解一点点压力,那就非常之欣慰了。方北辰公元2012年暮春3月于成都濯锦江畔双桐荫馆

台北初版自序

在中国,刘先主,刘皇叔,亦即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自然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就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他们对刘备的了解,都是从明朝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由此衍生的种种文学艺术作品中得来的。

不过,《三国演义》乃是小说家言,是小说就允许虚构,就允许夸张,所以人们对它早有“七实三虚”的评价。至于在史实上的谬误,在书中亦随处可见。其中,仅第一回中关于刘备本人者,例如它说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刘备起兵攻黄巾,“年已二十八岁矣”,其实是二十四岁。又言刘备起兵后谒见“幽州太守刘焉”,东汉的州长官称“刺史”或“牧”,州下面的郡,其长官才称“太守”。再说刘焉也从未任过幽州的官职,当时的幽州牧乃是刘虞。又言刘备以讨伐黄巾有功,得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其实“定州”始置于北魏天兴三年(400),“中山府”始置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东汉时根本不可能有这两处地名。而且东汉的地方行政机构,分州、郡、县三级,何来的府?总而言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已经是罗贯中新创造的文学形象,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如果你想读一本关于刘备的传记,它在叙事上有如历史学家的论文那样务实求真,而其笔调又绝对不像历史学家的论文那样古板枯燥。那么,就请你翻开面前这本小书罢。方北辰公元1989年初伏时于濯锦江畔之自得书斋

一 少年春梦

步出今四川省成都市的南门,经过横跨锦江、著称千载的万里桥,西行约二里许,即到了一处名胜古迹之所在。只见红墙之内,幽篁细细,古柏森森,显露出一种在闹市之中罕有的静谧气象。在那匝地浓荫之中,巍然耸立着一座帝王陵冢,高约12米,周围约180米。这座陵冢虽不如明清帝陵之宏大雄伟,却也形势不凡,令人生几分敬畏之心。陵前之寝殿两侧,有近人所书之楹联一副,系八分书体,文云:一抔(音pōu)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联文贬抑曹操,尊崇蜀汉。细心的游人,看了联文已可猜知墓主的身份了。由从寝殿旁侧小门进入陵园,举目一望,一通高大的墓碑,掩映于萋萋芳草之中,碑上赫然大书七字:汉昭烈皇帝之陵。

这位“汉昭烈皇帝”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这座静谧肃穆的墓园,则是刘备与其皇后甘氏、吴氏合葬的惠陵。

欲知刘备如何从东汉末年的割据群雄中崛起,以匹夫开创蜀汉基业,南面称尊,又如何抱恨而死,长眠于玉垒浮云之下和锦江春色之中,且听一一从头说起。

距今一千八百余年前的东汉桓帝年间,天下分为司隶、豫、冀、兖、徐、青、荆、扬、益、凉、并、交、幽十三州。幽州之下,又有涿、广阳、代、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辽东属国等共十一郡。那幽州涿郡的属下,有一个涿县,乃是郡治所在的首县,其故地即在今河北省的涿州市。

当时涿县城东南约二十里,有一偏僻穷困的小村落。村中数十户人家中,以姓刘的居多,所以可以称之为刘家村。

东汉桓帝延熹四年(161)的一个晚上,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从刘家传出来。次日清晨,村北头刘家喜得儿子的消息便全村皆知了。这个新生的婴儿,就是后来的蜀汉开国皇帝刘备。

山村风俗淳厚,乡亲们纷纷来到刘家道喜,免不了一番欢声笑语。可是,贺客散尽之后,刘家却笼罩着一片忧愁的气氛。

添丁进口,本来是大喜之事,可是,眼下的刘家却高兴不起来。是新生儿的身体有问题吗?不是,小家伙正常得很,一双肉嘟嘟的大耳朵特别可爱。那又为什么呢?一个字,穷。说到这里,你会有疑问了,刘备不是皇帝的叔父吗?刘皇叔刘皇叔,那是皇亲国戚呀,难道会愁吃又愁喝吗?

其实,说汉献帝亲自把刘备认作自己的叔父一辈,纯粹是《三国演义》的虚构,那是当不得真的。刘备的先世,出自西汉第四个皇帝汉景帝刘启,史书上确有记载。但是,从汉景帝到刘备出生,时间长达300年之久,中间发生的沧桑变化,那就太大了。汉景帝有一个叫刘胜的儿子,封为中山王,他的墓葬就在河北省满城县,他穿的金缕玉衣,也在博物馆里光彩夺目。刘胜是酒鬼,也是色鬼。儿子120多个,其中一个叫刘贞,封为涿县的陆城亭侯。当时的侯爵,按封地的大小,有县侯、乡侯、亭侯之分。刘贞的亭侯,封地本来就小,还加上运气不好,碰上汉武帝动手削弱诸侯的势力,把侯爵的封号丢掉了。从此,刘贞和他的子孙,都变成平头百姓,在涿县定居下来。才传到第三代,老祖宗就成了掉光羽毛的凤凰,连鸡都不如。又再过十多辈,到了刘备这一代,除了一个完全没有含金量的“刘”字姓氏标签,别的真是什么也没有。刘备的爷爷刘雄,老爸刘弘,倒是在官场混过,然而官都不大。刘雄当到县令,刘弘是地方政府的小办事员,而且都还是过去的事。眼下全家的生计,全靠刘备的妈妈贩卖一些鞋子,编织一些草席,换一点微薄的收入来勉强维持。此时此刻,一个小婴儿又加进来凑热闹,而且还严重影响母亲干活,这刘家还高兴得起来吗?

发愁归发愁,孩子的名字总还要起。刘弘有些文化,确定的大名是一个“备”字,也就是具备的意思。要儿子具备什么东西呢?就是为他取的字“玄德”。“玄德”是潜在的品德,内在的品德。刘备的爷爷刘雄,因为品德出众,被涿郡的太守举荐为孝廉,从此进入官场做到县令。显然,刘家夫妇希望刘备今后也能够像爷爷那样,从培养品德入手,进入仕途,为家门增添光彩。

为何刘备有了名,又还有字,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这不是多事,而是一种文化。在当时,出生要取名,是为了彼此区别;但是取字的目的完全不同,那是为了男性在成年之后进入社交场合时,能够充分展示礼貌修养。怎样展示呢?大体的规矩是,称呼对方,要称字,以示尊重;称呼自己,则要称名,以示谦卑。比如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称之为“诸葛孔明”;而诸葛亮向后主刘禅上奏《出师表》,就用“臣亮言”三个字开头。

儿子有了好名字,刘家妈妈也似乎有了指望,从此起早贪黑,更加勤快地贩鞋子,编席子,虽然十分辛苦,但却辛苦而快乐着。

光阴荏苒,转眼将近十五年过去,刘备已经长成一位英俊少年。这时,刘弘已经去世,刘备与母亲相依为命,勤俭度日。每逢母亲劳作之时,刘备总要在一旁帮忙。到了上市出售鞋席之日,他又要争着搬运产品。刘夫人见儿子如此懂事,大感欣慰。

一日,刘备随母亲到涿县城中集市去卖鞋,适逢涿郡太守出城巡视属县,他便站在道旁观看热闹。东汉时期,按九品分等的官制尚未出现,官员的等级,按月俸的多少分为大将军及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等十七级。而郡太守属于进入前三的二千石这一级,地位颇高。太守出巡,按定制,是由带剑的骑吏四人执棨戟为先导。其后则紧随近百人的仪仗队和鼓乐队。再后,是以三辆兵车为首的警卫队伍,警卫队官员全副武装,挺立于兵车之上,身后的骑兵服饰鲜明,器械精新。警卫队伍的后面,便是郡太守的座车。座车由两匹驾辕的服马,外加一匹处于服马右侧的骈马牵引。座车两侧车轮之上的挡泥板,漆成引人注目的朱红色。车顶上方,高悬着一只皂黑色的大车盖。车盖之下,安然端坐者,即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守座车之后,又有两辆随从车辆,以及若干警卫骑兵。这一行车马长龙,威威风风,浩浩荡荡,花了将近半个时辰方才过完,把路旁的山村少年刘备,直看得目瞪口呆,半天回不过神来。

这时,围观的人群开始散去,刘备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随母亲走向集市。一路上,兴奋未已的人们仍然在不停议论。有的说,郡太守座车上加了皂黑色车盖,显得特别神气。马上有那以见多识广自傲的人反驳道,郡太守的皂黑色车盖算什么!京城洛阳皇上乘的金根车,车盖是用黄色丝罗外加翠绿色的鸟羽做成,名叫“羽葆盖”,挂起来流光溢彩,那才是最最神气的装饰哩!一旁的刘备,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这一天,他真是大开了眼界。

数日之后,刘备与十来个同村少年在家门口嬉戏。这刘家门前竹篱的东南角,有一棵百年大桑树。树大合抱,高五丈有余,数里之外遥望,其枝叶宛如贵人座车的车盖一般。玩得正在兴头上的刘备,不知是要表明自己的志向,还是要向同伴炫耀他的见多识广,竟然指着大桑树高叫道:“我长大了,一定要坐有这样高大的羽葆盖车!”

这一伙农村少年,最多不过知道骑骑竹马,爬爬牛背,哪里知道“羽葆盖车”为何物!他们正要请这位见多识广的伙伴解释一番,却不料从刘备家门内跑出一人,匆匆把正要开口的刘备拉了进去。

刘备抬头一看,原来是叔父刘子敬。这刘子敬早年曾随兄长,也就是刘备的父亲刘弘走南闯北,真正算是见过一些世面。刚才他到刘备家看望寡嫂,谈话间,忽然听到侄儿高叫将来要坐羽葆盖车,不禁大吃一惊。须知这羽葆盖车乃皇上御用之物,要乘此车无异于谋反,属于大逆不道之罪,按照刑律当诛三族。三族是哪三族?当时是指父母、同胞兄弟和妻室儿女,全家一个不留!当下刘子敬急忙起身,几步跨出门去,一把将这得意洋洋的侄儿拉进家门,低声严厉申斥道:“你不准再张口乱说,不然我们姓刘的都要被抓去砍头!”

算是大耳朵娃娃有福气,到了鬼门关口,又被叔父拉了回来。而这件事,也白纸黑字,被正史《三国志》记录在案。同样的年龄同样的梦,曹操没有做过,孙权也没有做过。因此,刘备算是他们当中最早作皇帝春梦的人。

对于这件事,有学者认为是后来蜀汉王朝的人士,为了神化其君主刘备,故意编造出来拍马屁的虚假故事。但是我的看法不同,理由有二。首先,编造这种故事来拍政治马屁,从而捞取好处,只有在蜀汉政权存在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然而陈寿完成他的《三国志》,已经是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天下之后的事了。这时,刘备已经死了至少57年,蜀汉王朝也灭亡了至少17年。此时的陈寿,再用假话去给刘备拍马屁,又有什么价值呢?换言之,他根本没有“作案”的动机嘛。更要紧的是,陈寿原本就是蜀汉臣僚,蜀汉灭亡后,被宽大处理,在西晋王朝担任不重要的文职。他的处境不好,受到北方高门权贵的轻视和排挤。如果他再用这种众所周知子虚乌有的传闻,去给旧主刘备脸上贴金,那就正好给别人创造机会,可以对他上纲上线,说他心怀故国,对新王朝不满,那麻烦可就大了。丢官事小,写的书被销毁事大。所以我的结论是,这件事定然不是编造出来的虚假玩意儿。

刘备看见叔父一向和蔼的脸上充满怒容,就知道事情严重,低头站立,默然无语。刘子敬素来喜欢这个侄儿,不愿意让他再这样与村中顽童厮混下去,招惹事端。于是对刘备的母亲说:“嫂嫂,备儿今年将满十五岁,他天资聪明,恐怕还是要想法送他去读书才好。”

刘备的母亲也正有此意,立即应允,并且托付刘子敬去物色一位好老师。

两汉时期的官办学校,以京城长安、洛阳为盛。至于地方郡县两级政府兴办的学校,则远未构成完善的教育系统。因此,私人传经授业,就成为地方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如果当地无人设帐招徒,要想求学就很困难,除非远走他方。也是事有凑巧,刘子敬起心送侄儿求学之际,恰好有一位先生在涿县开馆招生,而且这位先生还是名满天下的大学问家——涿郡涿县人卢植。

卢植,字子干,其人身高八尺二寸。当时的一尺约合今二十四公分,八尺二寸就几乎是两米了。这位巨人声音洪亮,志趣高远。他年少时师从东汉经学泰斗扶风马融,尽得马融真传。这马融乃东汉皇室之外戚,家境富有。他在讲学授业之际,常常要叫一班舞女在讲堂之下歌舞助兴,同时也锻炼学生们的定力。卢植从师听讲数年,未曾转头注视舞女一次,这种专心学业之精神,连他的老师马融亦叹服不已。学成之后,卢植开始进入仕途,官至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凤阳县西南)太守。其后因病,他弃官回到涿县老家疗养,同时设馆授徒。消息传开,涿县人纷纷把子弟送到卢植这位名师门下。

刘子敬打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即来告诉寡嫂。刘备的母亲开始也很高兴,但转念一想,拜师谢师要钱,儿子寄宿老师家,衣食书籍也需要钱,而自己家徒四壁,如何筹措呢?她又愁又急,不知如何是好。

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无钱求学的消息在村内传开之后,即有一个同宗名叫刘元起者,慨然表示愿意资助一切。原来,这刘元起不仅家境宽裕,而且性格豪爽。他早就看出:在同宗的后辈少年之中,只有刘备最为聪颖,将来或许会成大器。因此,他一口答应资助刘备,同时又决定把自己的儿子刘德然也一起送去求学。于是,涿县城中的卢家学馆之内,不久就增加了两名姓刘的新学生。

那时候,童蒙受学大体要经过三个教育阶段。第一阶段是识字,课本大都采用李斯《仓颉篇》、司马相如《凡将篇》、史游《急就篇》等字书。第二阶段则开始学习内容较为浅显的儒家经典著作,主要是《论语》和《孝经》。第三阶段才习《周易》、《诗经》、《春秋经》、《尚书》、《礼》等五经经义。刘备入学之后,先过识字关,每日捧着几本字书,哇啦哇啦念个不停,倒也认真刻苦。可是,待到识字关一过,开始学习《论语》,他的学习热情就日益减退下来。每天背诵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类的圣人遗训,竟然觉得味同嚼蜡。原来,他这时交上了一位无心读书的密友。

这个密友,复姓公孙,名瓒,字伯珪,辽西郡令支县(在今河北省迁安市西)人氏。公孙瓒其人外貌英俊,声音洪亮。他在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义县西)郡太守府中任书记官时,受到太守的青睐,遂招他为女婿,并且派他到卢植门下求学深造。然而公孙瓒却不是一个专心读书之人。他见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世事日非,不愿意做一个雕虫篆刻皓首穷经的腐儒,而想交结英豪,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刘备入学不久,公孙瓒即看出这位学弟志趣不凡,值得与之深交,遂有意接近刘备。刘备通过交谈,对这位暗藏远志的学兄也产生了仰慕之心。于是,二人不久成为金兰之友,寝则同榻,食则共案,其情谊犹如同胞的兄弟。自从结识了公孙瓒,刘备才认清了自己当初打算当一个硕学通儒的志向,是何等迂阔可笑。在此干戈扰攘之时,满口“子曰”、“诗云”的书生,真可谓百无一用,大不能救百姓于水火,小不能免家庭于贫穷。当然,书是要读的,但是读书的目的是要通古今之变,为将来做大事业进行思想准备。主意既定,他在读书时便只观大略,在文字音义训诂方面就不再多下工夫了。

自从走出偏僻闭塞的小乡村,刘备眼前出现了全新的外部世界。结识新朋友,接收新信息,也才得知现实社会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此时的在位天子,是东汉最糟糕的汉灵帝。有多糟糕?只说两点:他把专权的宦官头头中常侍张让、赵忠,当作干爹干妈,经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他又公开卖官,上至朝廷的顶级高官,下至中低级官职,明码标价,一律都卖。为了促销,品德好的,资历老的,还可打五折、三折;贫穷的还可赊账,到任搜刮够后再补交,但钱款要加倍。面对政治黑暗,腐败蔓延,灾荒不断,民怨沸腾,社会很可能发生巨大变动的残酷社会现实,刘备认识到,继续走爷爷的老路,当一个饱学的文弱书生,已经非常不合时宜,究竟该作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呢?

对了,榜样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恩师卢先生啊!说文的,儒家经典融会贯通,那是一个了不得;说武的,能够指挥兵马,驰骋疆场,迅速平定九江郡发生的大叛乱,也是一个了不得。能文能武,文武全才,什么样的场合都能从容应对,不就是自己最好的榜样吗?对,文武两手都要抓,尤其是武的一手,还必须加紧补课。主意打定后,课余的时间,刘同学就不再用来认真啃书本了。用来干什么?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搞军训嘛。《三国志·先主传》上有评语档案可查:“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评语很短,但很全面,总结起来是“一个不太喜欢,四个喜欢”:一个不太喜欢,是不太喜欢读书,厌学;四个喜欢,一是喜欢骑马遛狗,也就是打猎,二是喜欢流行音乐,三是喜欢漂亮衣服,四是喜欢交往社会上那些举止放纵、崇尚侠义的年轻人,而且年轻人还争着追随他,把他看作是龙头大哥。为何要广交社会青少年,充当他们的大哥呢?那是为了培养自己组织和指挥军队的本事。为何要骑马打猎呢?那是为了锻炼自己驰骋疆场的武功。至于喜欢流行音乐和漂亮衣服,那是为了吸引年轻人到自己身边,不然,能够拉起一支队伍从而充当他们的指挥官吗?

总之,新的外部世界,新的师生朋友,新的社会信息,把刘备的大脑彻底清洗了一通。志向变了,所作所为也就变了。一个单纯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有心成为文武双全能够应对社会剧变的非凡人物。在卢家学馆求学的经历,堪称是刘备人生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个关键点。

如是一年有余。一日,朝廷下了诏书,又任命卢植出任南方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的太守。卢植此时病体已经康复,遂解散学馆,束装起程。师生依依惜别之际,少不了有一番祝愿与叮咛。送走恩师,公孙瓒与刘备在涿县城中又停留多日。两人伙同一批豪侠少年,白日里纵马驰骋于郊野,晚上煮酒高论于馆舍,好不快活惬意!两月之后,辽西郡太守来信,召公孙瓒回郡任职。一场痛饮,数行热泪,刘备与义兄在长亭古道又分了手。

师友远去,刘备带着惘然若失的心情回到刘家村。不久,刘备的母亲因病不治,瞑目长逝,这一来他就完全陷入孤独之中。好不容易熬到居丧期满,刘备立即开始呼朋结友。由于他见多识广,家中又无父母约束,所以当地豪侠少年都愿到他家聚会,他自然也就成为这班少年的首领人物。刘家村的人见刘备整日里率领一批毛头小伙子,东游西荡,狂赌豪饮,都大摇其头,不知道从前还本本分分的后生,何以会变成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浪子。说来也怪,村中之人不赏识刘备,却有外乡人看得起他。

有一天,一伙贩马的商人来到刘家村暂住,准备在此收购幽州良马,转至冀州出售。这伙商人来自冀州的中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州市),领头的两人名叫张世平和苏双。张、苏二人家境富足,财逾千金,更兼性格豪放,喜结英雄。他们到刘家村不久,即注意到刘备这个豪侠少年的头领。几次接触之后,张、苏二人认定刘备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物,便赠送了一笔可观的金钱给刘备。钱能聚人,刘备有了金钱作后盾,更加努力结纳各路英豪。

此时的他,已长成堂堂成年男子汉。他的外表和个性,《三国志·先主传》也有简练生动的档案记录可查:“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露于形色。”

外表这么样?三个字“高、长、大”。身高1米8;手臂长,站直了垂下来会超过膝盖;耳朵大,大得拉住耳垂时自己的眼睛都看得到。性格怎么样?也是三个字“少、善、深”。少是少言寡语,善是善于尊重别人,深是内心深沉,喜怒不露于形色。“高、长、大”再加“少、善、深”,这就是做好准备,即将开始自己40年漫长创业生涯的刘备刘玄德。这正是:何人乱世生春梦?竟是乡村苦少年。

要知道刘备如何迈出他创业生涯的开篇第一步,他的开篇第一步又如何遭受严重挫折,请看下文分解。

二 创业开篇

说到三国,其正式阶段是从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开始,到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天下结束,整六十年。但在正式阶段之前,还有一个酝酿阶段,是从公元184年黄巾大起事开始。这时,东汉王朝开始分崩离析,大大小小的割据者粉墨登场。加上酝酿阶段,三国历史持续的时间为九十六年。

刘备创业生涯的开篇第一章,就从酝酿阶段的起点开始。那年24岁的他,又是怎样开始的呢?结果又如何呢?

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二月的一个深夜,有人匆匆奔入京城洛阳的皇宫,向睡眼惺忪的天子报告了一条惊人的消息——黄巾军从全国三十六方同时起事了!灵帝闻报,睡意顿消,急忙下令召集朝臣入宫计议。

这“黄巾军”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使堂堂天子如此畏之惧之呢?

原来,在东汉末叶的桓、灵二帝时期,宫廷中的宦官结党专政。此辈虽然阳气全无,然而横征暴敛,剥削民脂民膏却凶残得如狼似虎。加之皇帝昏庸荒淫,各级官员贪污腐败,整个政治局势一团漆黑,全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当此之时,有钜鹿郡(治所在今河北柏乡县东)人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以行太平道为名秘密组织信教民众。十余年间,达数十万人,遍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并宣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准备取东汉朝廷而代之。张氏兄弟的徒众有三十六方,每方万余人,皆以黄巾裹头,故名为“黄巾军”。中平元年(184)初春,张角传令各方教徒,在三月五日同时举兵起事,不料事前有人向朝廷告密,张角只好提前在二月举兵。一时间,黄河上下,长江南北,到处都可听见“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呼声,看到头裹黄巾的军队纵横驰骋。面临如此重大的社会变动,东汉皇帝哪里还能睡得着觉呢!

经过紧急商议,东汉朝廷决定动员一切力量讨伐黄巾。首先,派遣名将卢植、皇甫嵩、朱儁率领精锐的正规军,作为进攻的主力。其次,又号召各州郡忠于朝廷的地方豪杰,自己组织武装,协助朝廷的正规军作战。

民间人士自己组织大规模的武装,这在平常的安定时期,乃是朝廷严厉禁止的不轨行为。而今朝廷惶恐无计,只好求助于草莽英雄。却不料禁令一开,就给刘备这类随时准备聚众崛起的豪杰,提供了绝好的表演机会。

朝廷令“州郡各举义兵”的诏书一传到涿郡,刘备心中大喜,立即把义弟关羽和张飞请来,商议具体的行动计划。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西南)人。其人性格豪爽慷慨,更兼武艺超群,确实是一条好汉!他因路见不平,拔刀杀死解县一个众人痛恨的恶霸。为避官府捉拿,遂东越太行,流亡幽州。后来听说涿郡涿县有一位刘备,重义气,爱英雄,他便前去投奔。结果二人一见如故,结为刎颈之交。

这张飞表字益德,与刘备是涿郡同乡。此处要特别敬请诸位注意,他的表字是“益德”,不是“翼德”,《三国志·张飞传》等正规史籍上有明确记载。古人的名和字,总有含义上的某种联系。“益德”者,就是不断增加品德,而增加品德就可以腾飞,正好与“飞”的大名相对应,这是东汉时期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文化观念。但是,《三国演义》却以为,要有羽翼才能飞腾,而且“翼”字又同关羽的“羽”字含义相同,非常般配,竟然就自作主张,将张飞的表字改成“翼德”,从此谬种流传天下,这实在是想当然的误改。他的性情虽然暴烈异常,人却耿直率真。出于对刘备的仰慕,他情愿抛弃安定的家庭生活,前来追随刘备。而刘备和关羽,也很看重张飞。于是,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年长为兄,关羽次之,张飞则为小弟。从此,三人合居通财,形影不离。那一种亲热,那一份情谊,即使是同胞兄弟也会自叹弗如。

在当时,不是同姓家族的平辈男性人士之间,如果结为金兰好友,关系特别深厚,那么就可以直接以兄、弟相称呼,并不需要先有什么焚香结拜的仪式,比如鲁肃与吕蒙即是如此。《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孙吴的将领吕蒙,经过孙权的开导,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发奋读书,而且读实用性很强的史书、兵书等,于是见识谋略大有长进。此后鲁肃再度与他见面,交谈之后非常惊讶,抚拍着吕蒙的背部,说了一段很著名的话:“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回答他时,也称鲁肃为“大兄”和“兄”。同样,此后的刘、关、张三人,情况也肯定是如此。至于《三国演义》中大写特写的刘关张桃园结义,三人焚香盟誓然后结拜为兄弟的故事,正规的史书中并无任何记载,我们就不提不说了。

三人密商的结果,认为风云际会,正在此时,决定立即打出“义军”的旗号,招集人众;同时变卖家产,购置武器军资,尽快拉起一支武装。一时间,刘家村中人呼马叫,旗帜飘舞,好不热闹。刘备身着戎装,来回指挥。关羽和张飞,则带刀跟随前后,十分威风。村中的野老愚妇,不知道这一伙平素飞鹰走马的浪荡少年,何以一下子成了堂堂正正的官军,都在一旁看得发呆。

半个月后,二十四岁的刘备,以“涿县义军首领”的名义,率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赶到涿郡郡太守府衙报到,开始了他四十年的漫长创业生涯。

那时,黄巾军的主要兵力,聚集在涿郡以南约四百里的总部钜鹿郡,属于冀州地界。黄巾军在此举事之后,张角自号“天公将军”,张宝自号“地公将军”,张梁自号“人公将军”,从者云集,声势浩大。东汉朝廷急令钜鹿郡所在的冀州发兵围剿,同时又令邻近的幽、并、青、兖四州出兵增援。刘备的队伍一到涿郡,就接到命令,要他随幽州的援军主力星夜南下,直奔冀州。

进入冀州地界,刘备才得知朝廷委派主持冀州围剿军务的主将,竟然是自己昔日的恩师卢植。原来这卢植才兼文武,黄巾起事的消息一传到洛阳,朝廷公卿就联合保举他为指挥官。于是,东汉灵帝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领一批精锐的中央直属军团,前往冀州进攻黄巾军的总部,冀州和邻近州郡的地方军队,则与之配合作战,均受卢植的直接指挥。卢植一到冀州,凭借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连战皆捷,并且准备在巨鹿郡东部的广宗县(在今河北威县东)一带,对张角所率的黄巾军施行战略包围。刘备得知这一切,心情好不激动。他对关羽、张飞二人说道:“此来若不能建立尺寸之功,有何面目见吾师于疆场!”

关、张二人也十分兴奋,齐声回答:“愿随兄长驰驱,不计生死!”《周易·系辞》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今这三人同心,其能量更不可低估。加之刘备手下的三百人中,多为不怕死的亡命之徒,直把冲锋陷阵看成是春郊行猎一般自在。所以几场战事下来,刘备的队伍连建军功,频受褒奖。卢植得知弟子在麾下效力甚勤,也很高兴,决心在冀州战争结束之后,大力保举刘备一番。

谁知世事多变。六月间,卢植刚刚把张角围在广宗孤城之内,东汉灵帝就派了一个宦官来巡视前线。这宦官姓左名丰,其人贪婪无比。他一到卢植军中,就百般暗示,要卢中郎将给点“好处”来。卢植生性痛恨宦竖小丑,自思也是堂堂八尺男儿,各路联军的总指挥官,岂能“低眉折腰事权阉”?便给左丰来一个置若罔闻。左丰碰了一鼻子灰,大为恼怒,回到洛阳就在皇帝面前下了一包“烂药”,说是广宗城好破得很,只不过因卢中郎将消极懈怠,所以至今无成。昏庸皇帝一听大怒,立即下令撤除卢植的职务,以槛车囚送京都,等候发落。卢植一走不打紧,在仕途上尚未入流的刘备,要想一下子弄个得意的官儿来当当,就希望渺茫得很了。

这年八月,东汉灵帝改派名将皇甫嵩主持冀州军务。十一月,冀州黄巾军起事被彻底平定。皇甫嵩对卢植极为敬重,所以在论功行赏之时,皇甫嵩对卢植的门生刘备,多少还有所关照。结果,刘备被正式任命为冀州安熹县(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南)的县尉,算是大半年来戎马征战的酬劳。

刘备终于开始当官了,然而这是一个小官。

东汉全国十三州,上百个郡,上千个县,人口最多时将近五千万。按照当时的官制,有民万户以上者为大县,万户以下为小县;大县之行政首脑称县令,下置县丞一人、县尉二人辅佐之;小县之行政首脑则称县长,下置县丞、县尉各一人为辅佐。县丞之职责在文,主管文书及仓廪账簿。而县尉之职责在武,主管维持治安,捕拿盗贼,犹如今日之警察局局长一般。这安熹县乃是一个小县,县尉的官阶不过是二百石而已,连后世所谓的“七品县令芝麻官”也算不上。官低俸薄尚不说,更兼安熹百姓贫穷,人口稀少,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巡街走乡,最多抓到几个偷鸡摸狗的小偷,一身上乘的武艺无施展之地,真是闲得心中发慌。好在刘备眼光长远,能够时时安慰两位义弟,要不然依张飞的脾气,早就脱下官服“走他娘的”了。

就是这样一个比“七品县令芝麻官”还低的县尉,刘备也没有能安安稳稳当多久。

刘备任安熹县尉不到一年,东汉朝廷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各州郡长官,对那些因军功而担任地方行政机构的官员,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不称职者要立即淘汰。东汉时在郡太守属下设有专门监督考察本郡各县官员的机构,其负责官员名称叫做“督邮”。而这次清理淘汰县级官员的使命,自然而然就落到各郡政府督邮的身上。

刘备得知消息,心里不禁有几分发虚。自己是参加进攻冀州黄巾才入流为官的,正是这次清理的对象。打从任安熹县尉以来,自己又从未到郡太守衙门去走动孝敬,上面对自己的政绩已经有故意吹毛求疵的征兆,看来很可能要被划归遣散者一类。县尉这官职虽不起眼,到底总是我兄弟三人一刀一枪搏来的,哪能随便抛弃呢!再说真的弃官回老家,日后不是又要从头做起?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暂时设法混过这一关为上策。于是,他挤出俸禄,备办了一份还算丰厚的礼品,静候本郡督邮的到来。

一日傍晚,刘备率队巡乡回城。刚到县尉府衙,就有一个下人告诉他,说是本郡督邮已经到县,下榻于传舍之中。当时所谓的“传舍”,也就是今日的官办招待所。刘备一听,匆匆吃过晚饭,令关羽、张飞带上礼物,径向传舍去谒见那位能够左右自己仕途的督邮大人。

到得传舍,见到守卫在门口的跟班,刘备上前施礼后,恭恭敬敬投上一刺。刺者,当时之名片也。投刺,即是递交名片。说到这里你会有疑问了,那时会有名片这时髦玩意儿吗?嘿嘿,不仅有,而且现今还在安徽马鞍山市孙吴大将朱然的墓中,发现了当时名片的完好实物。名片用平整木片做成,素面,用墨笔以带有楷书意味的隶书书写。分两种,名刺和名谒。两者长度相同,均为当时一尺,即现今的二十四厘米。但名刺窄而薄,名谒宽而厚。另外,名刺的措辞谦恭、简单,不写官职、封爵,应当是用在拜访尊长的私人场合。谒的措辞相当正式,官职爵位一一列举,应当是用在官方的正式场合。刘备前来拜见上司,应当使用名谒。上方的正中,是一个“谒”字,下面直行书写的措辞,应该是“安熹县尉涿郡刘备再拜”了。那跟班随即把刘备的名刺送了进去。不一会,跟班出来,傲然对来客说道:“刘县尉请回,我家老爷身体不适,恕不能聆听指教!”

刘备吃了一碗闭门羹,不禁有些怅然。他想,或许本郡督邮远来疲乏,确实不能见客,那就明日再说。不料张飞耳朵灵,听到传舍内堂,隐隐飘出一阵笑语声,是有人在向督邮大人殷勤劝酒,不禁大怒。他正待发作,却被刘备一把拉住,三人径回县尉府衙去了。

原来,刘备也听到了传舍内堂的笑语声。他顿时明白这位督邮是故意不见自己,而故意不见,说明自己必受淘汰无疑。想到自己兄弟的出生入死,想到自己好不容易备办下的厚礼,刘备心中陡然一股恶气升腾。但是,一看到传舍警卫不少,而自己兄弟三人皆是徒手,他又冷静下来。回到自己府衙后,他和关、张二人密议至夜深,认为既然横竖要丢官,不如索性大闹一场。

次日清晨,刘备先令两个心腹随从,携带全部金银积蓄,在县南三十里等候。然后与关羽、张飞持武器,登骏马,点起所属的一百兵丁,直奔传舍而来。那督邮老爷宿酒未醒,正拥着一名女伎高卧床榻。其部下数十名卫兵亦多在梦乡,只有数人在传舍门前警戒。刘备一行来到大门,飞身下马。只听得刘备高声叫道:“我受郡太守密令,逮捕本郡督邮!”

说时迟,那时快,关羽和张飞领着兵丁一拥而入,将那督邮老爷赤条条地从床榻之上提出门来。张飞顺手拾起一根裤带,把那可怜虫双手反缚之后,横着丢上马背。刘备见已得手,遂对门前围观的人群说道:“督邮行为不轨,罪在不赦。今奉太守严命,将其缚送至郡。诸位无事,请各还家!”

说毕,他吩咐手下兵丁看守住督邮随身带来的卫队,不准他们扰乱百姓。然后,令关羽和张飞押送督邮前行,自己在后照应。一阵得得蹄声响起,四骑马转眼就消失在红尘之中。

不到一个时辰,刘备已和在县南三十里处等候的两名心腹随从会合。此地是安熹县的南界。滔滔泒水由西向东流去,渡过泒水,就进入汉昌县(在今河北无极县北)县境。刘备一行滚鞍下马,把光身督邮提下马背,拖到岸边的柳树旁,和树身绑在一起。接着,刘备又从怀中取出安熹县尉的印绶,随手挂在督邮的颈上。然后,悠然说道:“督邮大人不是要收我的官印么?如今原璧奉还,请笑纳。”

浑身发抖的督邮哪里还笑得起来,只能不住流泪求饶。此时,张飞走上前去,挥动马鞭就是一顿猛抽。一边抽,一边数数:“一,二,三,四……”

张飞一气抽了百余鞭,直抽得督邮老爷呼天喊地。张飞的马鞭刚一停,关羽刷拉一声,又抽出腰间宝剑,对刘备说道:“兄长,给这位大人一个痛快如何?”

督邮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哀告不已。关羽哈哈一笑,却又还剑入鞘。刘备见天色向午,把手一挥,一行五人转眼飞身上马,涉过泒水向南奔去,只留下那个督邮在岸边大放悲声。

刚才说到刘备的官印,这玩意儿究竟有多大呢?当时,官印由中央专门机构统一按规定制作,横截面是见方一寸,即二点四厘米,习称“方寸印”。现今考古发现的大量三国官印实物,尺寸也完全如此。官印的材质,以及系在印纽上绶带的颜色,也各有不同。顶级高官金印紫绶;次高级官员银印青绶;中级官员铜印墨绶;低级官员如刘备的县尉,是铜印黄绶。官员办公时,将印绶佩带在身上,即可随时取用。皇帝的玉玺,尺寸也是如此,故有“方寸玺”之称。然而现今影视画面上的三国官印,放在桌上几乎有小孩人头那么大,就是在想当然地忽悠你了。

刘备等人渡过盈盈泒水,马不停蹄,兼程南下,一直越出冀州南界,最后亡命于豫州东部的梁国、沛国之间(治所分别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安徽省淮北市西)。这里不仅远离冀州,而且与徐、兖二州邻接,易于犯事者藏身。还有一点,梁、沛一带又是西汉高祖刘邦的龙潜之地,这位已经弄不清楚辈数的老祖宗,或许会给刘备一些庇佑吧。他创业生涯的开篇第一章,就这样以很快遭受挫折而结束。

果然,刘备在此安然躲过了冀州官府的通缉。不久,刘备的故人毌(音同贯)丘毅,受朝廷之命到扬州的丹杨郡招兵,途经豫州,与刘备相遇,刘备等人便随其南下江东。行至徐州之下邳,有强人企图抢劫毌丘毅招兵用的大笔金钱,被刘备、关羽和张飞力战杀退。事后,毌丘毅为了表示感谢,保举刘备任青州下密县县丞。年余,又升任青州高唐县县令。然而刘备总觉得县级官儿当来当去没有什么味道,想到帝王之都去见见大世面。于是,他待囊中稍为丰满之后,就再度弃官,与关羽、张飞西游京都雒阳。现今把从外地到首都北京去寻找机会的人们,称之为“北漂”。其实,到全国的首都去闯荡,去寻找机会,并非是现今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历史上早已有之。比如刘备三人,就是东汉末年的“北漂”青年一族,堪称现今“北漂”青年群体的老祖宗。这正是:开篇受挫寻新路,无奈刘郎变北漂。

要知道刘备在雒阳碰到何人,又有何新的打拼和挫折,请看下文分解。

三 结识曹操

东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大约在春季,29岁的刘备来到京城雒阳。他在这里碰到了谁?又有什么新行动呢?请听一一道来。

在当时,雒阳的“雒”,不是三点水的“洛”,而是带“隹”(音同追)字偏旁的“雒”,而这一名称的得来,又与当时的一种文化上的讲究有关,如果对此没有了解,也就不能深入懂得三国,所以先得说一说。

这种讲究,叫做“五德终始”,源自先秦五行家,是一种解释历代王朝更替的政治文化模式。要点有二:第一,每一个新兴的正统王朝,都与五行当中的某一行相对应;第二,历史上正统王朝的兴替,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来进行,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周而复始。汉朝对应的啥?是火。而水克火,所以东汉光武帝开国定都洛阳,就将洛阳的“洛”,改为同音的“雒”来回避。到了曹丕代汉称帝,又下诏改回带“水”字偏旁的“洛阳”,从此沿用至今。为啥要改?他的诏书说,咱们曹魏对应的不是火而是土,与水不相克了,所以必须给我改回来。

不难看出,这一文化模式与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有点相似。但是在当时,那是正儿八经的政治指导思想。比如,曹丕称帝年号是“黄初”。孙权称王再称帝,年号是“黄武”和“黄龙”。两家年号都带“黄”字。但是,刘备称帝取年号,偏偏就不“黄”,取了一个“章武”。玄机在哪里?就在这种模式当中。原来,五德,也就是五行,又与五色相配合,木为青,火为赤,土为黄,金为白,水为黑,与火对应的汉朝,吉祥色是红色,所以汉高祖刘邦起兵创业,要假托自己是赤帝之子。东汉灭亡,新生的王朝对应土德,吉祥色是黄色,因此魏、吴二国的年号都争着带一个“黄”字,以示自己才是秉承天命革故鼎新的正统。至于刘备创立的蜀汉政权,宣称是汉朝的延续,所以不用带“黄”字的年号,而是取了一个“章武”,即彰显武功以兴复汉室之意也。再往后,舞台和小说中的关公,为啥都是红脸?其实玄机也藏在这里,因为他是汉室忠臣,而汉朝的吉祥色正是红色呀!

好,再回过头来说雒阳。东汉的雒阳(遗址位于现今洛阳市东郊,著名的白马寺东边),真不愧为天子之都,北枕黄河,南凭伊、洛,西据函谷,东依虎牢,生成一个屹立四方之中而控驭天下之势。至于街市之繁华,人口之众盛,城池之雄伟,更是雄踞当时全国之首。又高又厚的城墙,东西六里,南北九里,开有十二座高大的城门。城中的主干街道,据现今考古探测,最宽达51米,与现今北京长安街的下限差不多。城中的主体部分是皇宫,分为南宫、北宫。南宫的南大门是阊阖门,门外的南北大街两旁,是朝廷的各类主要官署。城外东南角的太学,乃全国最高学府,兴盛时有四方学子三万多人,规模一点不比现今的全国重点大学逊色。全城的在册居民,早在西汉时就已超过30万大关,到东汉时更应当超过此数。

这刘、关、张三人,均是初次入京,真正是姓刘的“刘姥姥”进了皇城大观园,少不了要四处游览一番。但是,一番游览下来,刘备的眼福倒是越来越饱,而心情却越来越糟了。这是为何?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在京城没有人脉,缺乏门路,找不到新发展的突破口。北漂北漂,漂到这儿是来找前途的,不是来搞自助游的,你说对吧?二是关于京城的社会政治,所见所闻都极其负面,令人无比沮丧。度过了黄巾军沉重打击这道难关,宦官势力更加嚣张,在位天子汉灵帝也更加荒淫,京城中充满一种大风暴即将到来之前的诡异气氛。他本以为京城的发展机会大,来了却是如此这般的情景,出路何在?前途何在?心中很是迷茫。

一日,天朗气清,三人策马出洛阳城北门,准备登临北邙山。洛阳城北距黄河约三十里,其间有一不甚高峻的山脉横卧平原,东西逶迤百余里,这就是著名的北邙山了。北邙山树木葱茏,北可眺黄河,南可望洛阳,是当时京师人士喜游之地。公卿大臣死后,亦多卜葬于此。

三人缓步登上山巅。向北望去,但见黄河之水,蜿蜒如带,不见首尾。向南远眺,则见帝京雄峙,高阁层楼,匝地摩天。刘备啧啧赞叹之余,不禁陷入沉思。他想,当初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在此开国定都,国势何其兴盛!而今帝室衰微,朝政纷乱,只恐怕这大好皇都,免不了要遭受一场劫难了!思量至此,他脱口长叹一声:“可惜!可惜!”

关羽和张飞不解兄长何以连呼“可惜!”,正欲询问,不防身后竟又传来朗朗叹息之声:“可惜!可惜!”

三人急忙回首,只见身后站立一人,三十来岁,衣着朴素,身材不高,然而目光炯炯,显得十分精神。他正面带微笑,望着被他打扰了的游客。

刘备对此人很感兴趣,对之微笑施礼,问道:“敢问先生可惜何物?”

那人随即还礼,以问作答:“敢问先生你又可惜何物?”“鄙人可惜那值得可惜之物。”刘备回答。“鄙人可惜先生所可惜之物。”那人也回答。

当下双方哈哈大笑,重新施礼,彼此介绍一番。此人是谁?即是日后名闻天下的“乱世英雄”曹操。

曹操,字孟德,乃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氏。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之养子。曹操机警异常,且好权术。二十岁时进入仕途,十余年间升至济南国相。济南国下辖十余县,官员多行不法。曹操到任后,严加整顿,政绩斐然。但是,他在任职期间,对当朝权贵多有触犯,为了避免受祸,曹操辞去负有实际责任的地方行政职务,到京城洛阳任议郎。这议郎一职是个闲官,名义上属于皇宫卫队系统,实际上并无具体任务。曹操经常托病回老家读书打猎。在京城时,也多是交结朋友,游赏山水。他并不是甘于闲散的人物,只不过在静观待变,等候崛起的时机而已。眼下,他又刚刚被委以禁卫军典军校尉的职务,然而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他没有心思端坐在衙门里办公,依旧四处登高望远,游赏山水,排解心忧。今天,他登临北邙山,见刘备一行三人仪形俊伟,相貌不凡,即有些注意。及至刘备“可惜”之叹一出,他已洞悉其心,并且深有同感,遂决定与之结识。于是,便演出了以上这一幕。刘备和年长六岁的曹操,从此结下了三十多年友好与仇恨交织的因缘。

下午,刘备兄弟三人与曹操结伴下山。当晚曹操在家中设宴款待三位新结识的朋友。席间,曹操这才知道刘备还是汉室后裔,便介绍了京城政局的大势和内幕情况,又谈到自己的志向和打算,使初入洛阳的刘备得益不浅。刘备亦抒发了自己胸中的郁闷。两位具有长才远志的人物,都有几许相见恨晚的感觉。

刘、曹北邙结识后不久,东汉政局急剧恶化。早在这之前,已经有凉州金城郡的地方大军阀边章、韩遂发动大规模叛乱,杀死朝廷委派的刺史和郡太守,拥兵十余万,虎视关中,天下震动。紧接在二人北邙结识之后,淫荒过度的东汉灵帝驾崩,时年三十四岁。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是为少帝。少帝之母何太后,是一争强好胜之人,随即临朝听政。这时,何太后之兄何进,官任大将军,他在一批士大夫的支持之下,准备彻底铲除手握大权的宦官势力。然而何进的计划,却得不到妹妹的支持,何进便密召并州牧董卓率精兵入京,以求强行发动进攻。可惜事机不密,董卓尚未入京,何大将军先已被宦官们杀死。随后,何进的支持者袁绍等又发动反攻,诛杀宦官二千有余,连一些未长胡须的无关男人,亦误死于刀剑之下。不久,野心勃勃的董卓率兵进入洛阳。他一到就把皇帝刘辩废为弘农王,改立刘辩九岁之弟刘协为献帝,以树立威风。同时,他又自任相国,专断朝政。董卓的兵士,则在洛阳大肆烧杀抢掠,京城社会秩序终于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春正月,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县东)以东的州郡豪杰英雄,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至此,东汉中期以来政坛上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的权力争夺正式结束,代之出现的是一场逐鹿中原的群雄大战。

董卓刚刚进入洛阳,刘备即感到大难将临,京城不可久留。但是又往何处去呢?回涿县老家么?如今自己年近三十,仍然无所成就,难道又回到刘家村,去和那帮浪荡少年为伍,斗鸡走马混一辈子?就在他彷徨无计之时,曹操却来邀约他了。

比起刘备来,曹操的日子更不好过。在“冠盖满京华”的煌煌帝都,刘备纯粹是一介无名之辈,引不起当权人物的注意。尽管他为何去何从而苦恼,行动却有充分的自由。而曹操则不然。其父曹嵩,是新卸任的太尉。东汉的太尉,与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乃最崇显的官职,故而曹操是不折不扣的公卿子弟。加之他本人新近升任禁卫军将领,是政坛少壮派的翘楚。因此,企图在洛阳长期盘踞的董卓,便以高官厚爵收买曹操为爪牙。然而曹操料定董卓必将成为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覆败不远,不愿与之合作,便暗中打主意逃出洛阳,回老家聚集势力,讨伐董卓。他深知刘备是一个待时而动的豪杰,而且愤恨董卓欺凌汉室,残害黎民。便伺机以言语试探刘备,邀其同回自己家乡举事。彷徨无计的刘备,觉得这也是一条出路,遂慨然应允。

不久,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与改名换姓后的曹操,东出洛阳,直奔距曹操家乡不远的兖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到达之后,曹操筹措到巨额经费,大力招聚人众。在曹操的帮助之下,刘备亦渐渐拉起一支小队伍来。及至关东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之际,刘备就凭着这点本钱,加入了倒董大合唱。

那时,借起兵声讨董卓为名,实际上是想大捞一把的实力人物何其多矣!后来,魏文帝曹丕在他的《自叙》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家家思乱,人人自危。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其中,拥众数万的,即有后将军袁术、勃海太守袁绍等十余人。有兵五千的曹操,其实力都只能算是弱的,那么麾下不过数百人的刘备,就更不起眼了。再加上当时他又还没有现任职务,过去的官职最多才是小小县令,拿不上台面,所以史书上列举当时结盟讨伐董卓的群雄名单时,大多都没有提到刘备的大名。

然而讨董的联军各怀鬼胎,声势虽大,却不经打。开场的荥阳(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一战,曹操投入的数千人马,孤立无援,犹如以卵击石,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杀得全军覆没,曹操带伤脱逃。至于力量本来就小的刘备,运气更不佳,他甚至还没有能和董卓的军队像模像样地打上一仗,就被行军途中偶然碰上的黄巾余众一阵冲杀,搞成了光杆司令,遭遇到他创业以来的第二次挫折。

刘备三人劫后余生,再度陷入茫然不知所归的困境。洛阳当然不能去了。曹操本人自顾不暇,焉能顾人?至于其他兴兵讨伐董卓的军事首领,此时他们已开始发生内讧,再说刘备与他们素无交谊,也不便去投奔。三人想来想去,只有回涿郡涿县再作打算。于是,他们催马向北,越过黄河,回转幽州。

又是天无绝人之路,刘备三人刚一进入幽州州境,就听到一个好消息:刘备的师兄公孙瓒,正以奋武将军的官衔,率军驻守幽州边境,兵马精强,物资充足,声势甚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刘备立时觉得自己的转机来了。

当初,公孙瓒与刘备分手之后,自回辽西。那辽西郡太守赏识他的忠心,便选举他为孝廉。两汉选拔人才,以察孝廉为最常见。其具体办法,是由各郡国的太守或国相,每年按二十万人口举一人的比例举荐。被举出的孝廉都要送入京师,通常是在宫廷禁卫军中充任侍从官员。而这类侍从官员,又可分作郎中、侍郎、中郎数种,总称为郎官。而郎官实际上是储材之所,中央和地方的中级官吏大都从郎官中选授。因此,举孝廉为郎,乃是热心仕途经济者向往不已的金光大道。公孙瓒举孝廉后,到洛阳任了一段时间郎官。不久,出任幽州的辽东属国长史,负责辽东属国(治所在今辽宁义县)的军事防务。其后因连建军功,先升骑都尉,继升中郎将,最后又升任奋武将军,封为蓟侯。这时,他拥有精锐骑兵步卒上万人,屯聚在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东),是幽州境内最强大的军事实力人物。

于是,刘备经过涿县官道时,连刘家村老家也没有去看看,就急匆匆向东北的右北平郡驰去。这正是:再度彷徨无绝路,刘郎北上奔公孙。

要知道刘备在公孙瓒麾下有何作为,又如何差一点遭到刺客暗算,请看下文分解。

四 效力公孙

在右北平郡的首府土垠县城(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东),刘备与分别十余年之久的师兄公孙瓒重逢了。

公孙瓒在他那富丽堂皇的官邸,设下丰盛的酒宴,为远来的刘备一行接风。席间,师兄弟二人畅叙契阔,追怀往事,同窗之情溢于言表。酒酣耳热,公孙瓒发问道:“如今董卓擅权,朝政日非。关东诸军虽皆以讨董为名,其实无不想割据自大。值此神州幅裂,天下多事之秋,贤弟人中俊杰,不知有何打算?”

一提到自己的前程,刘备不禁感慨万千。他长叹一声,缓缓答道:“说来惭愧,小弟自中平元年兴兵讨伐黄巾以来,悠悠八载,一无成就,如今人单势弱,报国无门。尊兄直如大树参天,小弟正欲荫庇其下。”

公孙瓒一听刘备情愿到自己麾下效力,大喜过望。这不单是因为他很记念旧情,希望与师弟时相过从,而且还因为他此时此刻,正和冀州的大军阀袁绍争雄长短,急需得力而可靠的帮手。所以他立即回答道:“贤弟不必忧虑,来日方长。你我同门,情逾手足,自当彼此扶持,祸福与共。今欲屈弟为别部司马,不知能俯允否?”

按照当时制度,将军府内的下属官员,以司马之地位为最高,他综理军府众事,参议行动计划,是将军的副手。如果因军事需要,别领一军在外驻守,则称之为别部司马。总之,作为奋武将军的公孙瓒,别部司马是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最高官职了。刘备心中一热,差一点掉下泪来,忙说道:“尊兄厚爱,小弟敢不奉命。”

接着,关羽和张飞也说了一番表示谢意的话语,宾主尽欢而散。

次日,公孙瓒送来正式的委任状,同时拨给步骑千人,以及一应武器军资。刘备领兵立营于土垠城西,每日与关羽、张飞忙着操练人马,随时准备执行公孙瓒的调遣命令。

旌旗猎猎,战马长嘶。刘备看着眼前的一千健儿,心情异常振奋。他举兵创业八年以来,麾下从来没有会聚过上千人的队伍。乱世之中,实力决定一切。有了这支兵力,就不愁打不开一个新局面。不过,精兵还需良将管带。眼下,八百步卒分由关羽、张飞两位义弟统领,各率四百人,算是兵将配备齐整了。唯独二百骑兵尚无合适之人训练指挥,只好暂时由自己兼管着。而自己尚须照顾全局,所以为骑兵觅一良将是当务之急。也是刘备时来运转了,就在他“听鼓鼙而思良将”之际,竟有一位日后以忠诚果敢而留名青史的将领来归。这位将军不是别人,就是冀州常山国真定县(在今河北正定县南)人赵云。

赵云,字子龙。古人之名与字总有一定的意义联系,赵云之名字,是由《周易·乾卦》中“云从龙”句得来。此人身长八尺,约合今一百九十二厘米,姿颜雄伟,为人稳重,武艺超群,端的是一位英雄。当时,关东讨伐董卓的联军首领袁绍,拥兵自重,据有冀州,自称冀州牧。冀州治下九个郡、国,大都归顺袁绍,唯有西陲的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不然。常山国的国相(相当于郡太守)不仅不服袁绍的节制,而且派了一队兵丁去支持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被选中带领这支队伍前往幽州者,正是赵云。

赵云到达幽州,公孙瓒喜不自胜,大摆酒宴款待。作为陪客的刘备,在酒宴上便结识了赵云。此后,交往愈多,相互之间的情谊亦愈深厚。赵佩服刘的胸襟气度,刘器重赵的人品武艺,彼此深相结托。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十月,公孙瓒率精兵两万,击破黄巾余众于冀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南皮县),获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不可胜算,实力大增。于是,他乘胜南下,大举进攻宿敌袁绍,袁绍统治下的冀州郡县,纷纷倒戈响应公孙瓒。公孙瓒乐观异常,认为黄河下游的冀、兖、青三州之地,不日即将落入自己手中。他立即发布一项委任书,委任自己的部将严纲为冀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命令他们率军进驻三州。

那时,青州(主要地域在今山东省)这一块地盘,还由袁绍委任的青州刺史臧洪坐镇。这臧洪足智多谋,有“海内奇士”之誉。公孙瓒怕田楷斗不过臧洪,决定派师弟刘备协同田楷夺占青州。刘备正想从公孙瓒的卵翼之下走出去闯天下,所以应命而动,马上作好出发的准备。

行前,刘备趁机向师兄提出一个要求:请派赵云为自己统带骑兵。公孙瓒此时兵精将广,加之师弟又是为自己打青州,故而一口答应。于是,刘备麾下又添了一员赳赳虎将。

这年年底,田楷与刘备率军进入青州。作为前部先锋的刘备一军,训练有素,士气高涨,更兼关羽、张飞和赵云三将有万夫不当之勇,所以攻城略地,势如破竹。臧洪抵挡不住,连忙向袁绍求援。可是袁绍此时正在冀州抵御公孙瓒本人的幽州铁骑,哪里顾得上东援青州?臧洪无奈,只得向西撤退。不久,青州终于成为公孙瓒囊中之物。

公孙瓒之所以能迅速取得青州,刘备实有大功焉。然而论功行赏之际,公孙瓒却只给刘备一个“试守平原令”的官职作为奖励。所谓“试守平原令”者,就是试用为平原县(在今山东平原县南)县令也。几年前,刘备即已在距平原县不过七十里的高唐县做过正式县令了,如今反而要“试守”,其师兄不是有点挖苦人么!接到任命,刘备心中一冷,不过他并没有表现于形色。当初自己走投无路,前来投奔师兄,师兄不仅热情接待,而且还给予有力的支援,使我迅速恢复元气,对我的恩惠太大了。如今我在青州的功勋,不过是对师兄恩情的报答而已,即便师兄不给我任何奖赏,我也不能斤斤计较,何况还有这样的奖赏呢?能不能冷静地反思自身,明智地对待得失,是人世间英雄豪杰与凡夫俗子的重要区别之一,而刘备就具备这样的品质。于是,他平静如常,高高兴兴前往平原县赴任,同时一再叮嘱关、张两位义弟,绝对不能随便对外发泄牢骚。

大概公孙瓒本人也觉得此项委任欠妥,所以不久又令刘备以别部司马兼任平原相。所谓“平原相”,就是青州平原国(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南)的国相。说到这里你会问了,这冀州下面怎么会有平原国这个国家呢?其实,这里的“国”,不是独立性国家的意思,而是当时地方行政区划中的专用名词。东汉制度,在全国十三州之下,实行郡县行政制度。皇族亲王的封地,照例是一个郡。如果某郡成为亲王封地,就改称为某国,而该郡的行政长官郡太守,也相应改称为国相,所以经常有“郡国”或“守相”的合称。

与此前刘备担任的平原县令相比,这平原国的国相,重要性就大得多了。从官阶上说,就比县令高两级。郡国的国相和太守,都属于二千石这一级,已经接近高官的级别;而县令属于一千石这一级,两者中间还隔了比(音同闭)二千石这一级。所以从县令变为国相,是名副其实的越级提拔。但是,对于刘备而言,更重要的,还在于管辖范围和人口的扩大上,为什么呢?

刘备走马上任,作相平原。这平原国下辖平原、高唐、般、鬲、祝阿、乐陵、湿阴、安德、厌次九县。在青州下属的六个郡国中,平原国的地域虽不是最广者,然而人口则只有它超过百万,独占鳌头。刘备觉得,拥九县百万之众,倒也可以有一番作为,于是他上马治军,下马治民,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干了起来。数月之间,平原国的政务走上正轨,社会秩序渐渐安定。而刘备手下的军队,也迅速扩充到了五千之众。于是,刘备自行委任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各率步卒二千。又命赵云任骑兵军候,领铁骑五百。余下五百健儿,则在麾下充当卫队。每逢刘备升堂聚众议事,堂前卫队行列整齐,仪容端肃;堂内则有关羽、张飞立侍在刘备两侧,终日不倦;其余众务,统归赵云综理。当初刘家村中的豪侠少年,而今算是打开一个崭新局面来了。

打开局面之后,刘备趁军事行动暂时还不多的间隙,抓紧时机治理民政,一来是想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以便应对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挑战;二来则是想借此提高自己治理政务的能力,为将来长远的发展作铺垫。

新任的刘长官如何治理民政呢?史书的记载是:“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看来他的施政重点有两方面:首先,对外坚决抵御外来武装对境内民众的掠夺和骚扰,对内则发展生产增加财富,平民百姓因为遭受战争而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的,立即动用官方的财力和物力,及时进行施救和赈济。其次,对于本地有才能的人士,则广为接纳,热情对待,同吃同坐,一点没有官架子,展示出礼贤下士的风范,因而深得人心,很多人前来投奔他。不难看出,由于他早年长期艰苦生活在底层,对民众的疾苦深有体会,对草根人才难以得到官方的重视和提拔,同样也是深有体会,才会选择这两项作为民政治理的重点。而他的苦心经营,也确实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天下的事情总有两面。刘备没有想到,自己如此亲民爱民,政绩显著,依然还有人要算计他,差一点使他一命呜呼。这个人是谁呢?

原来,这平原国内,有一个本地的强人叫做刘平。这刘平虽然与刘备同姓,然而史书说他“素轻先主,耻为之下”,意思是说他素来就轻视刘备,因此把现今在刘备之下当子民,视为一种奇耻大辱。既然素来就轻视,可见这刘平不仅早就知道刘备其人,而且对刘备还相当了解。如果对刘备早就有了相当的了解,因而而产生极度的轻视,那么他轻视刘备的原因,最有可能就出在两点:一是刘备的贫寒出身,二是刘备的草莽表现。一个当初靠卖鞋卖席子混口饭吃的穷小子,一个当初骑马遛狗不务正业的社会小混混头目,一个目无法纪鞭打上司督邮遭到官方追捕的逃犯,现今你摇身一变,假装正神,从苦寒的幽州,跑到我们富庶的青州平原国来当父母官了,来表演礼贤下士了。在你手下当子民,难道不是奇耻大辱吗?

耻辱怎么洗刷?这刘平想来想去,竟然想到一个极端的手段。什么极端手段?就是物色刺客,去收刘备的小命。你刘备不是假装礼贤下士么,我就让刺客假装成前来投奔你的人才,当你与刺客同吃同坐的时候,收你小命的机会就到了。

这一天,刘备门前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访客。刘备立即与之见面,一番简短谈话后,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不是凡庸之辈,于是盛情款待,倾心交谈。要知道,古代当刺客的,情况正好与当今相反,并非个个都是谋财害命的坏蛋歹徒,往往还是具有坚定信仰的正派人物,比如《史记》的《刺客列传》中,包括荆轲在内的五位刺客,就是如此。那刘平聘请的刺客,也是一个非凡之辈。他从刘备的言谈举止当中,看出这位刘长官,并非如刘平所言,是卑劣不堪的社会垃圾,反而倒是一位真心在平原国保境安民,而且胸襟才情难得一见的英雄。于是惺惺惜惺惺,断然如实向刘备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意,然后飘然远走高飞。这正是:真心治理平原国,刺客来临得脱身。

但是,刘备虽然没有丢掉性命,不久之后却丢掉了他苦心经营的平原国,要知其中详情,请看下文分解。

五 解救孔融

话说刘备在青州的平原国,做出了显著的政绩,站稳了自己的脚跟。他又开始注意做另外一件大事。什么大事?就是谋求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你会有疑问了,这社会声誉不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吗?刘备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理由是啥?目的又是啥呢?请听我细说端详。

现今常说的要融入主流社会,其实并不是新鲜玩意儿,这一观念早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东汉后期以来,作为社会主流群体的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风气盛行,就是极为重视个人在社会上的声望和名誉。这是清流士大夫与宦官群体作殊死斗争中,一种与对方划清界限的排他性政治手段。有声望名誉者,就能得到主流社会群体,即士大夫阶层的认同,成为现今常说的“圈子里面的人”,从此在政界不受他们的排斥和鄙视。反之,哪怕你当了三公九卿的高官,清流士大夫也不会与你交往,而且坚决拒绝你进入他们的社交沙龙。

提高个人声望名誉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争取得到某位掌握了声望名誉评定权的重量级权威大名士,对你的赏识和赞美。因此,当时热心仕途者,总要想方设法博得大名士的青睐和好评。比如曹操,他虽然是朝廷首席高官太尉的公子,也要在入仕之前广交名士,甚至逼迫掌握话语权的大名士许劭,给他一个“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当时形容这种评价,对人才的政治命运有“嘘枯吹生”之神奇效用,意思类似于起死回生,而后世的“吹嘘”一词,也由此而来。

至于刘备,他和曹操一样,都在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上,留下过相当黯淡的一页。曹操的祖父是大宦官,而刘备则是偏僻农村穷家小户的儿子。曹操早年有一段胡作非为的荒唐日子,而刘备此前的个人经历,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光彩篇章。两人此前都完全游离于社会主流群体,即士大夫阶层之外。弥补自己这方面先天性致命缺陷的办法,曹操是广交名士,甚至逼迫大名士许劭给他好评价;这种做法倒是很符合曹操的个性,但是刘备做不出来,再说也没有这样做的客观条件。对于刘备而言,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今后为人处世,要特别注意严格遵循道义的原则,充分尊重社会主流的公正舆论,才有可能争取到主流社会士大夫集团的认同,从而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明白了以上社会政治大背景,那么对他这时为何有如此考虑,就一点不奇怪了。

不久,刘备就得到一个提高声名的好机会。

青州中部有一个北海国,北海国的国相,是当时海内第一流的大名士孔融。孔融字文举,兖州鲁国鲁县人氏,系至圣先师孔夫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出自名门不说,而且因得圣人基因之遗传,“幼有异才”,兼具美德。年仅四岁时,每与诸位兄长共食梨,他总是只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年龄小,按规矩应当吃小梨。”

此事引起宗族人的惊奇,也给后世留下了“孔融让梨”的美谈。及长,孔融好学不倦。十六岁时,因冒死收留被宦官追捕的党锢名士张俭,他一下子成为名满天下的人物。入仕之后,孔融不避危险,频频纠举宦官们违犯法纪的亲戚,声誉益隆,以致时人对之有如下的评价:“孔文举于时英雄特杰,譬诸物类,犹众星之有北辰,百谷之有黍稷,天下莫不瞩目也。”

董卓入京,胡作非为。孔融在朝,时时以正言谏止之,引起董卓的反感。董卓本想下令杀死孔融以泄愤,后来考虑到此人名声太大,不宜亲自动手,便用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把孔融派到青州北海国去任国相。

原来此时的北海国,乃是黄巾余众活动得最为频繁的地区。董卓想:不要看你孔融清谈干云,声名高涨,叫你一介书生去北海应付那乱哄哄的局面,不出数月就要丧命于黄巾的刀剑之下,看你那时是嘴巴硬,还是脖子硬!

果不其然,孔融刚刚来到北海国的治所剧县(在今山东昌乐县西),脚跟还没有站稳,西面冀州的二十万黄巾军,就像潮水一般涌进了北海国境内。孔融势单力薄,哪里抵抗得住,只好向南撤退到朱虚县(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陆续收容了流亡百姓四万多人,勉勉强强开始履行自己施政理民的职责。不料刚刚才打开一个小局面,南面一股黄巾军又杀到朱虚县。孔融被迫取道东北,又退到都昌县(在今山东昌邑县西)。眼见前面已经是波涛汹涌的渤海,完全无路可退了,他只得横下一条心,率领残部依据都昌县的城池固守。同时,连忙派遣一位智勇双全的勇士,突出重围,直奔西面六百里外,去向平原国的刘备紧急求援。

这位勇士是谁?他就是后来孙吴的名将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乃青州东莱郡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人氏。其人身高七尺七寸,前面说过,当时一尺是现今的二十四厘米,七尺七寸就是一百八十五厘米。身材高大的他,猿臂善射,具有百步穿杨的真本事。但是,他不仅武艺高强,更可贵的是还有高尚的品格,坚守信义,一诺千金。

众所周知,这三国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那么当时的人靠什么竞争呢?两种东西:品格和智慧。品格是根本,智慧只是手段。我们看三国,讲三国,不能只看手段而忘了根本,更不能只讲手段而忘了根本,好像整个三国历史舞台,就只是一批老奸巨猾的家伙,在那里尔虞我诈,损人利己,完全是一幅丑恶不堪的黑暗历史场景。就连本来是具有人性光辉的事件,都要挖空心思吹毛求疵,想当然推测出其中的“恶劣动机”来。其实,你只要冷静看,细心看,全面看,深入看,往往能够从历史的点点滴滴具体表象下面,看到当时人性的光辉,这太史慈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当初太史慈在本郡的郡政府当办事员,因为在郡政府和州政府的政务纷争中,尽职尽力,受到州政府的仇恨,他为了避祸,就跨海避难到了辽东。孔融到任之后,得知他的事情,佩服他的为人,多次派人前往相邻的东莱郡,看望太史慈的老母,并送去不少生活物品。太史慈等风头过了之后,从辽东回来,他老妈说:“你不在的时候,孔长官多次派人来探望,全靠他送来的东西,我才渡过难关。他与我家非亲非故,对我却比亲友还好。现今他却陷入困境,你要赶紧前去为他效力!”

太史慈一听,立即日夜兼程,步行三百里,赶到西南的都昌县。他趁敌人的包围还没有完成,从缝隙当中进入城内,又自告奋勇,前往平原国求救。他骑一匹骏马,左右又各带一匹空马,出城用计麻痹敌人,快速冲出重围,射杀领头追赶的几名骑手后,换马不换人,硬是在两天之内,来到了六百里外刘备的官邸门前。

刘备早就对孔融倾慕不已,只是无缘结识,深以为憾。所以他一听说北海相孔融有专使紧急求见,也不顾夜静更深,立即披衣下床,接见来使。

厅堂之上,明烛高烧。宾主刚刚施礼坐下,风尘仆仆的太史慈就急忙说明来意。刘备一听是求自己发兵以救围城之急,当时沉吟不语。他知道,不久前有大股黄巾军从冀州东去北海,其数在十万以上。如果自己要救孔融,发兵太少不仅无济于事,而且还可能被黄巾军全数歼灭,有去无回。然而发兵太多,自己也有难处,因为此时袁绍在冀州的广川(在今河北棗强县东)一战中,大胜公孙瓒的主力军,生擒公孙瓒委任的冀州刺史严纲。袁绍在冀州方向反攻得手后,势必要东进青州,而平原西距广川不过百余里,正是首当其冲之地。如果发兵过多,届时袁绍兵锋东向,自己的根据地就岌岌可危了。太史慈见刘备沉吟不决,便再度慷慨陈词道:“慈乃一介凡夫,与孔北海无骨肉之亲,亦非乡党之谊,只不过想到他是天下士大夫的楷模,所以决心替他分灾共患。现今孔北海坐守孤城,危在旦夕。他以为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而奋力支持,以生死寄托于君,望君慨然相救!”

刘备一听孔融这么看得起自己,不禁热血上涌。他知道,如再犹豫,连太史慈也会瞧不起自己,更不用说那些清流士大夫了。声名扫地,今后在政界和社交界还能混下去吗?于是,他正色敛容,回答道:“孔北海竟也知道世间有一个刘备么!”

当下刘备下令:遣关羽率精锐步兵二千五百人,赵云率铁甲骑兵五百人,火速驰援北海!刘备自己则和张飞领两千人守平原。太史慈见刘备如此仗义,在自身危难之时犹不吝以精锐主力救人急难,大为感动。再三致谢之后,太史慈便领着关、赵二将直奔北海而去。

七日之后,平原援军抵达都昌城郊。围城黄巾军缺乏严格训练,加之攻城半月不下,不免兵疲意沮。关、赵二员骁将率领三千步骑,如《孙子兵法》所言的“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黄巾军当然抵挡不住,纷纷退散。平原兵出不过一旬,北海之围遂解。

这边的孔融绝处逢生,那边的刘备却遇到了大麻烦。袁绍击退公孙瓒主力后,果然派偏师东侵平原国。刘备苦战数日,寡不敌众,只好且战且走,撤出平原。袁绍军得了平原国,跨过黄河,继续东进。刘备退到平原以东约三百里的齐国(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与青州刺史田楷的军队会合。这时,关羽和赵云得胜回返,也在齐国的首府临菑与刘备相遇。三下合兵一处,终于把东进袁军的势头遏止在临菑城下。

刘备丢掉了平原国,是他的创业生涯中遭受到的第三次大挫折。然而天下的事情都有两面,即《老子》所谓的“祸福相倚”。他虽然实际的利益损失巨大,但是他舍己为人,慷慨解救大名士孔融于危难的慷慨义举,却很快传遍海内。他的社会声望和名誉,猛然增高一大截不说,更为重要的是,士大夫从此承认这个来自偏僻乡村中的织席贩履者,作为他们圈子中的一名成员,使刘备一下子就被主流社会群体认同了。甚至于出身第一流名门大族,又曾经是讨伐董卓联军的结盟首领,素来高傲无比的袁绍,都给了他如下的评价:“刘玄德弘雅有信义。”器量宽宏,为人高雅,讲求信誉和道义,袁绍的这一评价,其效用就相当于许劭对曹操的评价一样,潜在的政治社会作用极其巨大,将使刘备受益无穷。相比之下,平原国的丢失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另一边的孔融得救之后,对太史慈极为看重,说:“你真是我的忘年交啊!”但是,太史慈并未在孔融手下依仗功劳坐享回报,反而很快就潇洒告辞孔融回到老家。听了儿子语气非常平静的报告,老人家同样也只有一句很淡定的回答:“我很欢喜你终于对孔长官有所报答。”不久,太史慈就下江南见老朋友去也,此后成为孙吴的名将,再没有与孔融见面。现今社会中人爱说淡定,什么是淡定,这一对非同凡响的母子,才是真正的淡定妈,淡定儿。刘备救人危难慷慨无私,太史慈母子淡泊功利,这正是:人性光辉随处是,三分不是污泥团。

要知道刘备此后如何从挫折中再度奋起拼搏,柳暗花明又一村,请看下文分解。

六 作牧徐州

刘备会同田楷,在齐国的临菑一线抗击袁绍的东路军,双方激战两年,相持不下。直杀得田畴一片荒芜,闾里悉成丘墟,哪里还看得见《晏子春秋》中形容临菑城“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的热闹情景!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八月,皇帝以董卓已被诛杀,关东各路勤王的兵马不应再相互残杀,便派太仆卿赵岐为专使,代表皇帝去调解关东的众位诸侯,劝息刀兵。次年二月,赵岐抵达幽、冀二州,要求公孙瓒与袁绍相互和解。恶战了三年,分据幽、冀二州的这两大势力也觉得疲乏不堪,需要暂时喘一口气再接着干。于是,在赵岐的主持之下,公孙瓒与袁绍签字议和,双方军队撤离前线,青州的紧张局面亦随之缓解。

青州的刀光剑影暂时消失了,与之相邻的徐州(主要地域在今山东、江苏省)却又热火朝天地打了起来。徐州这一打,使刘备的境遇又出现一大变化,这自然值得细说一番。

在青州的南面有一片濒临东海的地区,南北长而东西短,这就是东汉十三州之一的徐州。徐州西邻兖、豫二州,南面则与扬州隔长江相望。

自从关东各路讨伐董卓的诸侯闹起内讧相互攻杀以来,中原大地便成了一个大战场。曹操在他的《蒿里行》这首五言诗中,描述中原当时的悲惨状况,令人不忍卒读。

他写道: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后世的学者,都认为这不是诗人的夸张,而把它视为史家的实录。

中原鼎沸,侥幸生存者便纷纷外逃避难。于是,赤县神州的大地上,就出现了一股又一股的流民群。当时,徐州东临沧海,距中原的大战场较远,社会秩序较为安定,故而流民大量来归。他们披荆斩棘,垦荒种地。一时间,徐州境内出现了中原四战之地不复得见的“百姓殷盛,谷米丰赡”的景象。

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徐州的长官一直由陶谦充任。他先是任徐州刺史,其后又进号为徐州牧。那么刺史与牧有何区别呢?简而言之,早期的刺史只拥有监察之权,他只负责监察本州所属的郡县官员是否奉公守法;而后期出现的州牧则拥有统军治民之权,他是郡县之上统治一州的最高军政长官。

徐州牧陶谦,字公祖,扬州丹杨郡秣陵县(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人氏。其人忠心汉室,性格刚直慷慨,然而有一个大缺点,即是喜听奉承之语,厌闻逆耳之言。有了这样一个毛病,必然会如诸葛先生在《出师表》中所言的“亲小人,远贤臣”。古往今来,有多少伟人英主都在这一点上伤了事业,毁了声名,区区陶谦何能例外!于是,徐州“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眼见得徐州将由乐土变成乱邦,一些有识之士牢记孔夫子“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的遗训,先后离开徐州,另觅栖身之地。彭城人张昭、严畯,广陵人张纮、吕岱,淮阴人步骘,东城人鲁肃等,都南奔江东,后来成为孙吴政权中的骨干。

果不其然,一场浩劫不久就降临到徐州。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秋,兖州牧曹操发精兵数万东攻徐州,发誓要杀绝陶谦家族,以报父弟之仇。

曹操与陶谦怎么会结下如此深仇大恨呢?

原来,曹操荥阳一战大败之后,并不灰心,立即奔赴扬州的丹杨郡去招募了四千兵马,准备东山再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在兖州的东郡(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南)打下一块地盘。又过了一年左右,也就是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的冬天,曹操在兖州的济北国境内,大败来自青州的黄巾军,“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势力大振,并且自然而然当上了兖州(主要地域在今山东省)的州牧。曹操的事业得到大发展了,他的老父少弟却厄运临头。当初曹操变卖家财起兵声讨董卓之时,其父曹嵩正去职在老家享清福。讨董大战的序幕拉开之后,曹操的老家豫州沛国谯县受到战火的波及,其父曹嵩便携少妾幼子跑到徐州的琅邪郡去避难,这一去就避了三年多。曹操当上兖州牧,立定了脚跟,便想把老父接回兖州来尽孝。这时,曹嵩已经移居邻接徐州的兖州泰山郡费县(今山东费县北),所以曹操就下令要泰山郡太守应劭派兵送曹嵩来兖州治所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东北)。应劭得到上司之令,不敢怠慢,立即发兵二百送曹老太爷到兖州。从费县到兖州治所昌邑约五百里,其间一段道路距徐州境极近。曹嵩一行经过这段路途时,徐州驻军发现这位曹老太爷很有油水,光辎重车就有一百多辆,首尾相接将近一里路长,立时起了杀人越货之心。当下上千人马呼啸而出,冲人兖州地界,径直奔向曹嵩一行。护送曹嵩的兵士见势不妙,四散奔逃。徐州的驻军抢光财物不算,又把曹嵩本人,以及其小妾、少子曹德等一行全部杀死在武水河边,鲜血染红了盈盈河水。

消息迅速传到兖州,把曹操差一点气得昏死过去。这位“乱世英雄”岂肯善罢甘休?他认定这是陶谦指使部下出的手,当即号哭发丧,同时点起数万精兵良将,恶狠狠地杀向徐州。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秋天,曹操率军进入徐州地界。陶谦早就知道对方必定要来报复,所以在徐州西部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西)一带集聚重兵,企图挡住曹操的兵锋。《老子》云:“抗兵相加,哀者胜矣。”曹操身着一身黑色的麻布丧服,帐下黑幡飘舞,部下将士亦都以黑布束臂,全军一片肃杀之气,这正是所谓的“哀兵”。相反,陶谦师出无名,御军无方,军容不整,未战之前先已显出败兆。结果,彭城一战,陶谦大败,单骑逃往徐州的治所郯县(今山东郯城县)。曹操没有抓住陶谦,就拿彭城的无辜百姓出气,于是,“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接着又向东南进兵,一路上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直弄得“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陶谦逃回郯县,收合余众,尚有一万余人。他知道曹操志在自己的脑袋,这点兵力根本抵挡不住对方的进攻。因此,他一面派人到扬州的丹杨郡去招募新兵,一面遣专使到青州去求救。

第二年开春,刘备就和田楷率援军抵达徐州。从此,刘备的创业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青州援军来临,陶谦自然热诚招待,这也无须细说。其间值得注意者,乃是陶谦与刘备之间关系的迅速发展。陶谦以前并不认识刘备,但是,自从刘玄德舍己救孔文举的消息传开之后,他对刘备其人便钦佩莫名,极望相见。这次到青州搬救兵,虽然自己一直站在公孙瓒一边,帮他抗衡袁绍和曹操的联盟,然而到自己危急之时,公孙瓒的下属田楷却不大愿意发兵。其后亏得刘备努力劝说,田楷才勉强前来。这样,陶谦对于刘备,钦佩之外又多了一重感激。他暗想,刘玄德笃于情义,兼有雄才,其部属关羽、张飞、赵云又均是百战勇将,如果能把他长留在徐州,我还怕什么曹操呢!主意打定,他便精心备办了一份厚礼,送给刚刚抵达徐州的刘备。

这一日,陶谦把一切安排停当之后,亲自来到刘备下榻的馆舍。刘备急忙出来迎接。二人携手进入内厅,分宾主之位坐下之后,陶谦诚诚恳恳恳地说道:“府君高义,世人仰慕。此次远来鄙州,解我倒悬之急,衷心感佩,言语难宣!今聊备薄礼,以表区区,尚望府君笑纳。”

刘备连忙答道:“救人急难,乃我辈本分,何况使君与公孙将军有同盟之好,更应竭力相助。今若受使君之馈赠,刘备此后尚有何面目见天下之士大夫呢?”

陶谦微微一笑,说:“府君义举,当与日月争光,陶谦何敢以金宝一类之俗物污之?因思府君方创大业,故聊赠急需之物,以助一臂之力,府君万勿推辞。”

刘备见他情意殷殷,不好再说。陶谦便站了起来,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刘备心中好生奇怪:这陶谦送的是什么礼品,还要到外面去拿?待得一行人来到馆舍门前,早有人备好十余骑骏马。刘备和陶谦飞身上马后,便向郯县城西郊驰去。

趁此二人尚在途中,我们回头把他们谈话时所使用的称呼略加解释。陶谦尊称刘备为“府君”,是因为刘备身任平原相的缘故。汉代的郡守和国相,享有如三公一样开府自辟僚属的权力。开府,即建立专门的办公厅。因此之故,郡守国相也就被称为“府君”。至于刘备何以尊称陶谦为“使君”,则是因为陶谦身任州牧。汉代凡受皇帝委遣的使臣,都可称为“使君”。而州刺史最初是受皇帝之命监察一州官员的使者,当然可用此称谓。后来出现的州牧,也是从刺史演变而来,所以当时人仍沿袭使用“使君”一词。

刘备随陶谦驰往城西,来到一座军营之外。刘备驻马一看,只见成百座营帐整齐排列,数千名健儿束装待命,刀剑闪耀寒光,旌旗迎风飘舞,牙门之外一根高高的旗杆顶端,飘扬着一面大旗,上书斗大一个“刘”字。他正在狐疑之际,陶谦开言道:“府君,此即敝州之薄礼——丹杨劲卒四千以及一应军器物资,不知中意否?”

原来陶谦私下打听到:刘备在齐国与袁绍激战两年后,实力大损,部下的五千人马只剩下了一千多人,而且装备缺乏,武器陈旧。然而即使是这样,刘备仍然率全部人马来援。陶谦很受感动,知道此时刘备最急需的就是补充兵员,于是决定:把新从丹杨招募来的精兵八千拨一半与刘备,以示感谢。

刘备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下子会得到四千精兵和大量军器物资,他立马军门,望着这座转瞬之间已经属于自己所有的庞大军营,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半晌,他才镇定下来,对陶谦说道:“使君厚意,备没齿不忘!”

陶谦送了刘备兵马不说,接着他又上表汉献帝,举荐刘备为豫州刺史。当时,在割据自雄的方镇之中,陶谦对汉室是最尊敬的,经常遣使进贡地方特产,问候起居,所以他的举荐表奏递了上去,很快就得到批准。这样,刘备就从公孙瓒私自委署的平原相,变成了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豫州刺史。

刘备实力增强,又成了名正言顺的汉朝显官,当然不会再回青州去寄人篱下。不久,他就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部将,率领属下近六千人马,进驻豫州的小沛(今江苏沛县),正儿八经地当起豫州刺史来。同来的田楷,见刘备被陶谦拉走,一气之下领兵自还青州。从此,刘备与师兄公孙瓒的关系便一刀两断。

东汉的豫州,下辖颍川、汝南、梁、沛、陈、鲁六个郡国,治所在沛国的谯县,也就是曹操的老家。而刘备现今进驻的小沛,乃是沛国的沛县,即西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沛县与沛国同用一个“沛”字命名,而县比国小,沛县也就习称为“小沛”了。刘备之所以没有进驻谯县,而改驻小沛,倒不是想沾点远祖高皇帝的灵气,而是想酬报陶谦的厚意。这小沛濒临泗水,位于彭城的上游,形势险要。如果把陶谦徐州的治所郯县,与曹操兖州的治所昌邑连成一条直线,那么小沛就正好在这条直线上的中点附近。也就是说,曹操若要再度兴兵进攻徐州,自应先通过小沛。俗话也说:“受人钱财,替人消灾。”刘备受了陶谦那么大的实惠,自然该在前面充当陶谦的屏障。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夏,曹操再次率领自己的主力军东攻徐州,以报父仇而雪家恨。出兵之前,曹操即已得知刘备统精兵扼守郯县西部军事要冲小沛。他想,自己以劳攻逸,屯兵坚城之下,不是明智之举。自己的目标是郯县而非小沛,尽可以置刘备一军于不理。于是,用兵诡诈的曹操,便绕道小沛以北百余里进入东面的徐州。由于这一方向陶谦的防守力量不足,曹军入境后势如破竹,先后攻占了郯县北面的缯国、开阳、即丘、祝其、利城五县,兵锋几乎接近东海之滨。接着,曹操挥兵向南,再向西,准备从东、北两面夹击郯县。就在曹军大幅度迂回包抄郯县之际,陶谦发觉了对方的意图,情知不妙,急忙请刘备从小沛撤回,增援郯县守军。刘备苦心经营的小沛城池战垒,顿时成了毫无作用的“马其诺防线”。

刘备的兵马撤回之后,抢占了郯县以东的沭水一线,仍然充任首当其冲的角色。至于陶谦,则固守于城高池深的郯县城中,拟作困兽之斗。

曹操见刘备急匆匆回防郯东,立脚未稳,觉得机不可失,于是立即下令发起猛攻。成千上万的健儿,旋风一般掠过沭水,杀向敌阵,势不可挡。刘备麾下的数千精兵,战斗力本来不弱。不过,一是撤回时行军急速,体力耗省太大,二是壕堑壁垒均未筑成,毫无凭借,所以一经接触,即呈不支之势。为了保存实力,刘备只好引军向南退去。

曹操拔除了郯县外围的据点,挥军将郯县团团围住,不分昼夜,轮番攻城,大有一口吞下郯县之势。陶谦又惊又急,严令部下兵将各守阵地,不得有失,否则提头来见。眼见得郯县守军就要支持不住,陶谦就要成为阶下之囚,曹操忽然接到十万火急报告,说是吕布已乘虚进占了曹操大后方的老巢兖州。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现在就该轮到曹操又惊又急了。他想来想去,权衡再三,觉得还是保住老巢要紧。当下他立马护城河边,对着郯城咬牙切齿地骂道:“陶谦老贼,我今暂饶你数日性命,下次定要血洗徐州,将你碎尸万段!”

次日凌晨,曹操兵马即撤围西去。

陶谦站在郯城城头,目送着曹军远去。数月来一直高度紧张的心弦突然松弛之后,他那本已被疾疫弄虚弱的身体就垮了。遍请名医诊治,其病情不仅毫无起色,反而日渐沉重。好不容易拖到年底,陶谦自知求生无望,来日不多,便把自己的首席助手麋竺叫到病榻前,吩咐道:“当今天下多事,非刘玄德不能安定此州,我瞑目之后,速奉刘氏为主,切记!”

麋竺流泪点头。数日之后,陶谦即病死徐州,免除了被曹操“碎尸万段”之苦,时年六十三岁。

陶谦一死,麋竺立即率领州政府主要官员赶往小沛,敦请刘备就任徐州牧。刘备内心当然求之不得,但是,考虑到盘踞淮南的大军阀袁术也正在觊觎徐州,他怕因此受到袁术的攻击,便再三谦辞。这时,有两位如泰山北斗的大名士也站出来劝说他。一位就是孔融,孔融说:“那袁术不过是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另一位是下邳人陈登,字元龙。他对刘备说:“袁术虚骄,岂是治乱之主!徐州殷富,户口百万。若使君有意屈尊,当为使君招合步骑十万,上可匡主济民,下可割地守境,何须惧怕袁术!”

刘备见二人说得在理,也觉得自己应该大胆闯一闯,便不再推辞。于是,刘备便继承陶谦,成为徐州新主。这正是:重病陶谦留嘱咐,刘郎意外得徐州。

要知道刘备到了徐州,又遭受了哪些磨难和挫折,请看下文分解。

七 鸠占鹊巢

刘备就任徐州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治所从东海郡的郯县移到下邳国的下邳城(今江苏邳州市)。

迁移治所的原因有如下四条:一是郯县城中州政府的衙门内,还住了不少陶谦的故吏及其家属,自己可以不再任用人家,但是也不能叫人家卷铺盖滚蛋。二是郯县一带地区经过曹操大军的践踏蹂躏,已是一片荒芜凋零,难以供给州政府的一应所需。三是下邳的地理形势,比郯县更为险要。这下邳城位于郯县西南约二百里,正当沂水与泗水之交汇处,二水护绕,易守难攻。溯泗水而上,可通彭城、小沛;顺泗水而下,可入淮水流域,交通便利异常。四是下邳的城池,修造得极其坚固,史称有三重城墙围绕,而最外面的城墙,总长度达到四里,与外围的沂水和泗水相配合,形成固若金汤之势。刘备到达下邳之后,建造府邸,巡查城池,聚集粮草,安抚百姓,搞得十分起劲。这也难怪,自他创业以来,名副其实地拥有一州之地,这还是破天荒第一回。虽然此前已当过豫州刺史,但是刺史终归不如州牧好听,也比州牧低一等。再说豫州的大部还属他人的势力范围,刘备不过据有小沛一隅,担一个虚名而已。三个月后,下邳城各方面都面貌一新,像一个州级治所的样子了。于是刘备大开酒宴,款待僚属,决心在下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

谁也料想不到,刘备这一切却是白辛苦,用俗话来说,叫做“猫搬饭甑替狗干”,用雅语而言,便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四月的一天,刘备正在衙署中与幕僚糜竺等人议事,下人来报:兖州牧吕布紧急求见。刘备等人好生奇怪,这吕布不是夺了曹操兖州的地盘正在得意么?怎么又跑到东边的徐州来了?

吕布,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市西)人氏。九原地处黄河河套北岸,民俗剽悍好武,兼善骑射。吕布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骁勇异常,有“人中吕布”之称。然而其人性情反复无常,这一点也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最初,他受并州刺史丁原的赏拔,成为丁的心腹部属。东汉灵帝死,丁原率兵入洛阳,诛杀宦官,升任执金吾,也就是京都地区警备司令。董卓入京,垂涎于丁原手下那一支精兵,便利诱吕布。吕布用丁原的头颅,换得一个骑都尉的官职,又成为董卓的心腹爪牙。史称董卓“甚爱信之,誓为父子”。其后,官任司徒的并州太原人王允,利用同乡关系接近吕布,要他诛杀董卓,于是吕布又把义父送上西天。经过两三年的折腾,吕布从洛阳出奔袁术,袁术不纳;改投袁绍,袁绍不能容;最后只好跑到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去投奔同乡,时任河内郡太守的张杨,暂且栖身。

兴平元年(194)夏,曹操第二次进攻徐州,包围郯县。就在要得手之际,曹操的下属张邈、陈宫、许汜、王楷等人,在后方发动叛变,把吕布从河内请来当兖州牧。曹操闻讯,从徐州匆匆撤回。经过一年血战,直杀得兖州赤地千里,军人以人肉干作为口粮,曹操才重新夺回兖州。吕布骑着一匹名叫赤兔的宝马,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东奔徐州,企图在这里找一个安身之地。于是,刘备的门前便出现了这位不速之客。

对于吕布其人,刘备此前虽未能谋面,其行事的反复无常却是略知一二的。不过,刘备这时刚刚以笃信重义、扶危救困获得海内人士的称誉,怎么好把这个狼狈不堪的投奔者拒之于门外?再说,吕布现今几乎是孑然一身,收留下他也似乎兴不起什么大浪。经过一番考虑,刘备决定让吕布暂时在下邳住下来。祸根,就这样入土滋长了。

吕布在下邳城中取得栖身之地后,立即设家宴款待刘备,以表谢意。刘备不便推辞,便带关羽、张飞同往。一开宴,吕布对刘备的态度还比较恭敬。几杯酒下肚,言语就随随便便了,甚至称刘备为“贤弟”,俨然以老大哥自居。刘备心中大不愉快,不过在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两侧的关羽和张飞忍不住,几次想给这个向大哥充当大哥的家伙一点颜色瞧瞧,都被刘备暗中阻止。喝得醉眼陶然的吕布,对这一切却毫无察觉。真正是:“共举金觞齐下箸,各人口里味难同。”

转眼之间,又到了第二年即建安元年(196)的夏天。一年来,由于刘备的大肚涵容,吕布在下邳还算过得下去,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不知不觉中,刘备对这位客人的戒备有些放松了。殊不知这一放松,即酿成终身大恨。

这年四月,盘踞淮南的大军阀袁术,愤恨徐州人在陶谦死后不拥戴自己而拥戴刘备,便调集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徐州,要向徐州士民实施严厉报复。这袁术字公路,乃豫州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周口市西南)人氏。汝南袁氏乃海内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族,在东汉一朝,有五人相继出任三公之职,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确如“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一般兴盛。自董卓之乱爆发之后,袁术凭借其家族的强大势力,割据扬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一带,成为骄横一世的淮南王。当初徐州人士要迎刘备为州牧时,刘备最担心的就是袁术作对。如今袁术果然举兵犯境,刘备当然不能等闲视之。经过紧急商议,刘备留张飞率五千人马守下邳,自率关羽、赵云二将,以及精兵万人,赶往徐州南部迎敌。

五月中,刘备的军队抵达下邳以南二百余里的淮水一线,凭水布防。而防务的重点放在盱眙和淮阴(分别在今江苏盱眙县北、淮阳市西南),使这两个东西相距百里的濒水城市形成掎角之势。从西南方向杀来的两万袁术军队,被阻止在淮水以南,前进不得。袁术攻盱眙的刘备,淮阴的关羽立刻出动袭其侧背;袁术转攻淮阴的关羽,盱眙的刘备又马上出城击其尾巴。如是相持将近一月,袁术始终不能越淮水一步。

大约在六月间,忽然有朝廷诏书从京城送到刘备军中,汉献帝升任刘备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当时的军职,最高是大将军,以下依次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所谓“四征”,即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四将军,“四镇”、“四安”和“四平”仿此。可见刘备所任的镇东将军,属于将军这一级中的第七等,乃“四镇”之一。在当时,犹不失为显官。更重要的是,徐州位于洛阳之东,朝廷如今以镇东将军之职安置刘备,这实际上是表示刘备自任徐州牧的举动得到朝廷首肯了。至于封爵之制,东汉亦大体沿袭同姓封王、异姓封侯之法。皇子以一郡为封地,该郡即称为国。侯爵中,功大者食县,次者食乡,下者食亭。刘备封宜城亭侯,即是亭侯这一等,从规矩上来说,凡在此亭区域内的居民,都要将原来上交给朝廷的租税,转交给刘备自己享用。亭侯虽然是侯爵最低一等,但是对于从未过过爵爷瘾的刘备而言,仍然是很有吸引力的。总之,一下子又封侯又拜将,刘备乐不可支,全军上下也群情振奋,当即打了几次胜仗。骄横不可一世的袁术,渐渐有些支持不住了。

为什么东汉朝廷突然会给刘备这般恩典呢?究其原因,竟然是曹操在其间活动的结果。不错,前年夏天,刘备曾经帮着陶谦打曹操,这两位当初在洛阳北邙山上结下交谊的朋友,阔别数年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亲热”得令人心惊胆寒。不过,正如朋友可以变为敌人一样,敌人也可以变为朋友。刘备与袁术交兵,曹操在一旁暗自高兴。因为袁术是曹操的宿敌,而且袁术还一心想在淮南自称皇帝,曹操正准备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豫州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市东)暂住,以便“挟天子以令诸侯”,怎能容许袁术在淮南称孤道寡唱对台戏?于是,他表奏汉献帝,给刘备拜将封侯,以示支持。同时,他暗中加紧准备,伺机对淮南用兵。

要说搞纵横捭阖这一套,当时的割据群雄,谁都会一手两手的,而且不须老师指点传授。这边曹操在笼络刘备,那边袁术又开始利诱吕布,一明一暗,煞是好看。

原来,袁术眼看强攻徐州难以得手,不免长吁短叹,绕室彷徨。此时,一位幕僚向他献了一计,说是吕布现今在下邳,说兵无兵,说粮无粮,百无聊赖;其人之性,有如猛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如果许诺送他兵马军粮,要他在后方偷袭刘备,则可立置刘备于死地。袁术一听大喜,当即修书一封,派遣心腹干员赍往下邳。

此时吕布纠合了一些流散的部众,约有千余人,屯聚在下邳以西九十里的泗水沿岸。袁术的密使来到吕布营中,呈上书信。吕布一看,是袁术请自己攻击刘备后背,答应事成之后,礼送军粮二十万斛,精兵五千,另加大批兵器战具。他想,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么?真乃天助我也!于是,吕布暗作布置,随时准备沿泗水东下,偷袭下邳城池。

也是刘备合该倒霉,此时此刻,下邳城中又爆发了一场突然事变,使得忘恩负义的吕布,得到一个实现其阴谋的良机。

上文已经交代,刘备出征之前,留张飞率五千人镇守下邳,安定后方。勇猛无敌的张飞,在沙场冲锋陷阵倒是一把好手,至于说是专任方面,协调各种关系,形成和衷共济的局面,这位张三爷就不行了。因为他的脾气过于暴烈,一触即发,丝毫不能涵容。其实,留守的任务,最合适担任者,当时是赵云。但是,刘备的内心深处,总认为义弟比外人更可靠些,所以在考虑这种操纵方面大权的人选时,不能做到任人唯贤。他这种毛病,不仅现在要使他吃苦头,而且今后还将使其事业大受损害。

张飞就任留守,每日从私宅到州政府衙门去办公。一日清晨,张飞在去州政府衙门的途中,经过城中心十字街口时,忽然前面的仪仗队停止前进,并且传来一阵阵争吵之声。他正焦躁不安之际,一名心腹亲兵从队伍前面赶来报告,说是前头仪仗队与下邳国国相曹豹的仪仗队争路,不得前进。张飞一听,勃然大怒,骂道:“大胆曹豹,竟敢与我争路,你大概不知道张益德的厉害吧!”

骂声未了,他已催动胯下坐骑,向前面奔去。

与张飞争路的曹豹,乃是已故徐州牧陶谦的旧将。陶谦死后,刘备据有徐州,即任命他为下邳国的国相。下邳国的治所,也在下邳县城之中,这就形成州、国两级政府同城而治的情况。曹豹亦是一个粗人,而且对刘备坐得徐州凌驾于自己之上颇为不满。今日他由西向东前往国相衙门视事,正巧与由南往北的张飞一行相遇于十字街头。曹豹心想:我身为国相,是堂堂正正二千石一级的显官,你张飞这个所谓的留守,在当今的官制中根本找不到名目,还神气什么?于是,他吩咐部下:过十字街口时抢先不让!张飞的仪仗队哪里肯服软?也要抢先通过,两家队伍立时争吵起来。

论理,这本是偶然发生的小事一桩,不值得计较。退一步而言,即使曹豹有意斗气,身荷留守重任的张飞亦应以大局为重,避让避让,就像当年蔺相如避让廉颇一般。可惜蔺相如是蔺相如,张飞是张飞。只见他打马上前,一声断喝,对准曹豹仪仗队的前列队员,劈头盖脸就是一阵马鞭。曹豹的仪仗队见势不妙,纷纷退却,张飞的队伍便得意洋洋地过了十字街口,同时把鼓乐奏得响彻云霄。

这边的曹豹,在座车之中恨得切齿咬牙。他想:狗张飞也太仗势欺人了!你们这帮外来的北方佬,不是我们陶使君给你们安身之地,你们神气得起来吗?我曹豹今天就要叫你们在徐州立不下脚!于是,当晚他就修书一封,派心腹侍从送往城西吕布的大营,说自己有要事与之相商,约定三日后在吕布营中见面。信使出发后,曹豹立即暗中联络陶谦旧部中对刘备等人心怀不满者,准备与吕布里应外合,袭取下邳。

三天之后,曹豹与吕布会面,说明来意。吕布正在打下邳城的主意,一听有人作内应,自然喜出望外。二人马上商定好行动日期和行动计划,各自准备不提。

又过了三日,吕布如约兴兵,沿着泗水东下,杀向下邳。吕布骑在赤兔马上,威风凛凛,得意非凡。当天傍晚,他来到下邳城西不足四十里处,忽然从城中驰来一位急使,向他报告了一个意外消息:曹豹被张飞杀死了!

原来,曹豹回转下邳城后,加紧活动。张飞察觉了曹豹的阴谋,抢先动手,把曹豹及其同党一一逮捕处死,城中局势大乱。张飞诛杀曹豹的同党时,漏掉了一个行动诡秘的人物,这就是中郎将许耽。许耽是扬州丹杨郡人,率领从丹杨招募来的精兵千人,戍守下邳城的西门。西门又称白门,因为古代以颜色和动物配合方位,东为青龙,西为白虎,南为朱雀,北为玄武,故而与白虎相配的西门也叫白门。由于许耽乃张飞麾下,而不是曹豹的部属,所以张飞没有注意到他。许耽见同党被诛,不免心中发慌,急忙派出密使与吕布联络,催他赶快进兵。

吕布得报,立即传令连夜前进。次日清晨,吕布兵马抵达下邳城下。守卫白门的许耽大开城门。吕布兵马遂一拥而入。吕布登上白门城楼,望着部下官兵一面放火,一面向州政府衙门冲锋,不禁高兴得仰天大笑。

住在城南的张飞,正收拾停当要赶往城北衙门办公,猛然听得城西方向人声鼎沸,继又看到火光冲天,情知有异,连忙上马,点起随身卫队,直奔西街。刚刚来到十字街口,也就是那一日与曹豹争路之处,吕布与许耽的骑兵,便似潮水一般涌来,长戟如林,飞箭如雨,任张飞左冲右突,也抵挡不住。张飞血战一阵,肩臂各中一箭,无力还手,只好率领残兵向城南退去。

不到中午,吕布已经占领下邳全城。公文档册,粮食物资,留守兵卒,全部落入吕布之手。除此之外,刘备的妻妾子女,以及部下将吏的家属,亦全部成为吕布的俘虏。总而言之,吕布鸠占鹊巢,成为徐州的新主,而刘备一年多来的苦心经营,不到半天即告“流水落花春去也”了。

刘备失去徐州这一块不易得来的固定地盘,创业生涯再度遭受重大挫折,从此又四处漂泊,寄人篱下。这一漂泊就漂泊了十二年。这正是:安心在此谋长远,不料凶鸠占鹊巢。

要知道刘备如何应对当下的艰难局面,能屈能伸,又反过来依附吕布,等待良机的,请看下文分解。

八 依附吕布

从下邳城逃出来的张飞,当天深夜赶到淮水前线,向刘备报告了下邳失守的消息。

正准备乘胜大举反攻袁术的刘备,大惊失色。他来不及责备张飞,立即传令全军:乘天色未亮,拔寨起程,回返下邳。刘备决心趁吕布立脚未稳之际,发动反攻,夺回自己的根据地。

两天之后,刘备兵马抵达下邳城下,准备攻城。吕布闻报,先将一千精锐骑兵调集在南城门内待命,然后令左右侍从把刘备的妻妾子女,以及其他将领的家小押上南门城楼,要这批俘虏向自己的亲人喊话。顿时,呼喊声夹着哭泣声,回旋在下邳城的上空。

刘备及其部将听到各自亲人的呼唤,纷纷驱马到城下来行注目礼。这样一来,刘备军队的秩序开始混乱,将士斗志全失。城楼上的吕布见时机已到,马上命令擂鼓。三通鼓声未绝,城门已经洞开,吕布手下第一员骁将高顺,率领一千铁骑径直冲向敌营。军心涣散的刘备兵马,一触即溃。吕布见先头部队得手,亲率三千精兵也杀出城来。刘备见势不妙,长叹一声,领着关羽、张飞、赵云、麋竺等亲近部属,撤出战场,向东南方向的广陵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退去。

行至半途,不料又和袁术跟踪而来的人马相遇,刘备打起精神,收合余众,在淮水北岸列阵迎战。两军相交,决心以死赎罪的张飞,匹马当先,杀入敌阵,转眼之间刺翻袁术前军两员裨将。继后的关羽和赵云则径直冲击对方的中军,所向披靡!袁术见刘备残军作困兽之斗,知道此时不能直接撄其锋芒,便以强弩长戟压住阵脚,鸣金收兵。收兵之后,袁术凭借长壕深堑,闭营不出。刘备这面军粮匮乏,士卒疲惫,无法长久相持,便主动向东转移。袁术也不追赶,自回淮南筹划建号称帝的盛典去了。

刘备一行千余人,撤退到广陵郡海西县(今江苏灌南县南)的县境,才立营安顿下来。海西是广陵郡最北面的一个县,濒临东海,相当偏僻。在这里,倒是前无堵截后无追兵,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但是,土瘠民贫,地广人稀,军需物资的筹措供给十分困难。史称当时“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恐怕一点没有夸张的成分。

在这艰难竭蹶之际,有一个忠心耿耿的人出来大力帮助刘备,他就是前面提到的麋竺。

麋竺,字子仲,徐州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氏。他家世代操陶朱之业,从商贸中积聚起亿万家财。单是他所拥有的雇工奴婢,据称即达万人之多。陶谦作牧徐州,麋竺以本州社会知名人士身份,出任陶谦的首席幕僚。麋竺也长期在财政上支持陶谦,这是不消说的事。刘备来到徐州,麋竺立即与之结为深交,所以陶谦死后,麋竺不折不扣地执行死者遗命,率众迎立刘备为徐州之主。在长期的交往中,麋竺见刘备胸怀大志,礼贤下士,日后很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一心一意,追之随之,哪怕刘备走了霉运也紧跟不舍。现今刘备在海西陷入困境,麋竺立即雪中送炭,大力支援。

要说支援刘备,此时此刻,恐怕再没有人比麋竺更适合的了。麋竺的老家东海郡朐县,就在海西县以北一百里,彼此邻接,交通近便。而麋竺的家财又全部聚集在朐县家中,对于刘备来说,就像是在朐县预先建立了一个应急的府库一般。当下麋竺驰回家中,集合精壮男性奴仆和佃客两千人,运输车五百辆,满载军粮一千五百斛到海西大营。同时,又取“金银货币以助军用”。刘备在山穷水尽之时,忽然有了人,有了粮,还有了钱,其喜悦和振奋的情态,不需笔墨形容亦可想而知了。

要说支援刘备,此时此刻,恐怕也再没有人比麋竺更尽心的了。他不仅帮助刘备摆脱事业上的困境,而且还帮助刘备克服情欲上的苦闷。刘备的妻妾,早已作了吕布的俘虏,生死未卜。到晚来,他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不免意兴索然。麋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此次回朐县老家,他特地把自己待字闺中的小妹带到海西,献给刘备以奉箕帚之役。这麋夫人不仅年轻美丽,而且温柔体贴。有了如此难得的贤内助相伴,身处逆境的刘备,在精神上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慰和欢愉。

不久,有人从下邳来到海西,告诉了刘备一个重要消息:吕布在夺取下邳之后,便按照袁术先前所许诺的条件,要兵要粮。袁术一兵未给,只是送去一批粮食,而且这批粮食,也远未达到袁术所许诺的二十万斛。此后,再无下文。吕布正为袁术的食言气愤不已,扬言要召回刘备,共同报复袁术。

刘备一听,立时觉得这是一个大可利用的机会,或许能够使自己从偏僻的海西小县中跳出去。于是,他立即修书一封,诚诚恳恳表示:自己完全被吕布的声威所慑服,愿意投降吕布,在其麾下效犬马之劳。随后命麋竺带着此信去下邳见吕布。

张飞自从丢了下邳,就对忘恩负义的吕布恨之入骨。现今突然得知兄长要投降吕布这个白面畜生,心中怒气忍耐不住。他立刻大步流星来见刘备,要想阻止此事。然而行至半路,他忽地又站住。他想:下邳不失,兄长何至于向人低头?下邳之失,责任全在自己,那么自己还有什么资格劝阻呢?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拉着关羽一道去见刘备。

关羽正在房中读《春秋左氏传》,只见他右手执卷,左手拈须,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关羽平生爱读《春秋左氏传》。史称是“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也就是熟得来可以张口就背诵其中的文句。在解释《春秋经》的三《传》之中,《公羊传》与《谷梁传》偏重于义理,可读性远不及《左氏传》。后者多记事实不说,更兼文字优美,叙述详明,令人读来不忍释卷。西晋的名将杜预,自称“臣有《左传》癖”。所以关羽之好读《左氏传》,就不足为怪了。

关羽听了张飞的来意,略一沉吟,答道:“贤弟,想我兄长雄才大略,岂是真心低头听命于吕布之人!昔时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所败,不也曾自请为夫差之臣妾么?然而‘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后,终灭吴国,尽洗耻辱。兄长此举,亦即越王之故智也,你我应体谅兄长苦心,不要去为难他了。”

一番话说得张飞有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望着关羽手中的书卷,心想:不枉二兄比我多读了几卷书,识见毕竟要胜我一筹,我日后恐怕也该抽空读书习字,开启智慧。果然,从此张飞有暇即静心向学。据说其墨迹后来留传人间,得见者认为功力不浅,与其粗猛性格迥然不同。这都是文外闲话。

再说吕布得到刘备的书信,那一番恭维的美言,先已使他心花怒放。接下来他又想,刘备如今势单力薄,对自己形不成什么威胁,如果将他收容之后安置在小沛,西可以替我牵制曹操,南可以帮我攻击袁术,对我多少总有一些好处,这不是化敌为友的高招么?他越想越得意,当即痛痛快快回答麋竺:同意刘备来归,并且委任刘备为豫州刺史,屯驻小沛。

半个月后,刘备率领所属四千人马,从海西回转下邳,在城西郊的泗水岸边暂时安营。接着,刘备带少数随从,入城去拜见吕布。二人相见之际,吕布傲然高坐厅堂之上,而刘备则执臣僚之礼甚恭,面上毫无恼怒之色。吕布把资格摆够了,决定对刘备好好施舍一番。

次日清晨,吕布在泗水之滨设宴,款待刘备一行。这既是接风,也是送别,因为吕布不准刘备在下邳久留,令他到达下邳后立即转赴小沛。

秋风送爽,天朗气清。泗水无波,澄江如练。酒酣之际吕布左手一挥,便有一队车马从城中缓缓而来,到泗水岸边的官道上停住。刘备定睛一看,却是自己当初任豫州刺史时的全套车马、仪仗和执事。他正端详间,不料吕布右手又一挥,另有一队车马从城中逶迤驶出,也到泗水岸边的官道上停下。车门开处,刘备和其部属的妻妾儿女百余人依次下车。这时,吕布起身对刘备说道:“贤弟,仪仗眷属,公私一切,愚兄皆原璧奉还。此去小沛,尚望贤弟好自为之!”

说完,吕布飞身跨上赤兔马,回城去了。行到一里开外的城门下,他还听得见河岸边传来的哭声和笑声。

刘备率军来到小沛,建立豫州刺史衙署。大致安定下来之后,即抓紧时间加固城池,招募兵马,囤积军粮。他知道,这小沛不比偏远的海西那么安全宁静,此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四战之地”。当前,西面的兖州有曹操,东面的徐州有吕布,南面的淮南有袁术,都是些《周易·颐卦》所言的“虎视眈眈,其欲逐逐”的角色。自己要想在高墙夹缝之中立脚,不抓紧时间积聚力量,只有成为刀俎之上的鱼肉一途。刘备在小沛扩军备战,很快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此人即是刘备的宿敌袁术。小沛位于袁术所在的寿春城(今安徽寿县)正北六百里,是袁术向北发展的通道,加之刘备势力发展起来后,与吕布形成掎角之势,对袁术的北进更加不利,所以袁术决定:趁刘备刚到小沛不久,基础尚浅,立即以大兵围歼之。

于是,袁术的大将纪灵,领步骑三万,直扑小沛而来。刘备闻讯,心内不免紧张。此时,他的人马统共不过五千之数,而且粮食不多,兵器缺乏,要长期抗衡三万敌军,显然凶多吉少。于是,他一面作好据城死战的准备,一面派麋竺赶往小沛向吕布求援。

吕布的部将纷纷进言:“将军时常想杀刘备,现今不是正好假手于袁术达到目的么?”

这一次的吕布,不知道是何原由,竟然表现得既明智又大度。他说:“不然,袁术如果击破刘备,则可以与我们北面的敌对势力取得联络,那样的话,我就被袁术包围了。为今之计,一定要救刘备!”

诸将无言,当下吕布点起精锐步兵一千,铁甲骑兵二百,驰赴小沛,来救刘备。三天之后,吕布抵达小沛城下,在城西南一里左右的泡水河畔立营安屯。

正欲向小沛城发起猛攻的纪灵等将,见吕布亲率一彪兵马飞也似的赶到,不前不后,不左不右,恰好插在本部大军与小沛城的当中,情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只好暂停攻击。他们知道,吕布其人,骁勇无双,而且其大本营下邳距此不远,如果把他冒犯了,这个仗就打不下去。纪灵等人正在猜测吕布的来意,吕布的传令官已经送上请柬,邀请纪灵诸将次日清晨到吕布大营赴宴。

纪灵心想,吕布的酒肉岂是能随便吃的?谁知道是不是一场鸿门宴?经与众人商议,当天下午他也派人给吕布送去一张请柬,上面说的大意是:吕将军远来乍到,于理为客,纪灵等先应接风,岂能先叨扰将军?谨备薄酒,恭请将军明晨光临。

次日清晨,大约在辰时时分,一支百余骑的马队来到纪灵军营大门口。早已在此恭候的纪灵连忙上前迎接。吕布与纪灵施礼后,介绍身旁一人道:“此乃吾弟豫州刺史刘玄德。”

纪灵心中着实吃了一惊,而刘备却安安详详大大方方上前施礼。来者就是客,纪灵亦连忙还礼,并招呼客人至大帐中入座。

片刻之后,酒宴开始。水陆毕陈,觥筹交错,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吕布喝到兴头正旺之际,指着身旁的刘备对纪灵说道:“玄德,乃布之弟,今被诸君所困,特来救之。我吕布平生,不爱挑动他人相争,却喜解劝他人相斗。”

言毕,吕布霍然起身,挥手邀请座上诸人说:“诸君暂请出帐,且看吕布解斗之法!”

当下,吕布命军校取一长戟,插在营门平地之上。然后向纪灵借得其自用良弓。只见吕布站在帐前,弯弓搭箭,试瞄一番,随即转头对诸人说道:“诸君,吕布今射戟上小枝,如若射中,双方各自退兵,如射不中,任随君等决斗!”

诸人一看,吕布距那长戟足有百步之遥,长戟顶端,那呈直剑形的主枝还清晰可见,而呈新月形的小枝就有些模糊难辨了,都想这如何射得中?眼见吕布将弓拉满,刘备心中一阵紧张,不禁暗自祈祷神明护佑,真可谓安危系于一箭之上!

说时迟,那时快,弓弦响处,箭似流星,只听得□的一声响,那箭不偏不倚,正中戟上小枝!长戟两旁聚观的兵士看得真切,最先喝起彩来。

吕布将弓还给纪灵,得意扬扬地盯着对方,笑道:“如何?”

纪灵赶紧答道:“将军天威也!”

看着吕布那得意之色,纪灵知道若不退兵,吕布的面子上一定下不来,必然要和自己作对,不如送他一个人情算了。当下邀吕布、刘备入帐续饮,酒酣之后,他当众宣布三日后退兵。在座的刘备,顿时如释重负。

三天之后,纪灵果然率军退去,吕布亦径回下邳。

压境围城的敌军撤走了,刘备却并不高兴,因为吕布营门射戟一幕,深深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心。本来也是,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求自强自振,岂能如婴儿伏于他人卵翼之下?而要自立自振,只有加紧扩展实力。于是,刘备以一种近于疯狂的干劲,招兵买马,修城聚粮。一月以后,其麾下已拥兵万人之多。

刘备在小沛干得正欢,却不防吕布突然翻了脸。

这正是:昨日恩情今日断,翻云覆雨吕奉先。

要知道吕布为何对刘备翻脸,刘备又怎么会到曹操手下暂时栖身,请看下文分解。

九 寄寓曹营

刘备在小沛扩军上万的消息传到下邳,吕布心中顿时起了戒心。他知道刘备是一个非凡人物,在其力量不大时还无所谓,一旦羽翼丰满则不可挟制。如果任其实力扩张,不久即将对徐州构成威胁。这时,部下众将亦不断劝他铲除刘备,以免养痈遗患。于是,在营门射戟之后一个多月,吕布亲率精锐兵力两万余人,向北奔袭小沛,决心要把他的“玄德贤弟”送上西天。

对于吕布那种少见的反复无常性格,刘备已有亲身的体会。但是这一次,刘备确实没有想到吕布翻脸会翻得如此之快,所以部下来报,说是吕将军大军来攻,距小沛只有三十里的时候,他不禁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这一战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刘备大败亏输,只好与众将领着两千残兵,保护家小撤出小沛,向西仓皇退走。一个多月来他在小沛的创业努力,与他在下邳的苦心经营一样,全部毁于一旦,付诸东流。

当晚,星汉灿烂,夜月如水。刘备一行逃到小沛以西百余里一个大湖泊的岸边,疲饿交加,人马困顿,便在湖滨暂时歇息。兵士们有的埋锅造饭,有的牵马饮水,忙个不停。刘备等少数官长则围坐在一堆篝火旁边,商议此后的出路。

大家的眼睛都盯着刘备,而刘备此刻灰心丧气到了极点,半晌不发一语,只是注视着跳动的火焰发愣。这也难怪,刘备其时已经三十六岁,起事创业亦经历了十三个春秋,然而屡起屡败,迄今连立脚之地也没有一块,他如何不发愣呢?

俄顷,湖面上飘来一阵清风,刘备身心一爽,不由得转过头去眺望这座汪汪大湖。在月光的笼罩之下,一望无际的湖水,呈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忽然,他心中一亮:这座湖泊,不就是当初太祖高皇帝在此斩白蛇起兵夺天下的大泽么?

他急忙转身问熟悉这一带地理形势的糜竺,糜竺说这正是丰县(今江苏丰县)以西的大泽,太祖高皇帝当初的龙潜之地。顿时,刘备心中像注入一股强大的电流,兴奋得几乎全身要战栗起来!

原来,西汉高祖刘邦,以一布衣平民手提三尺剑取天下,创立汉朝。刘邦乃秦朝泗水郡沛县丰邑人氏。到了两汉,丰邑升格为县,县城在小沛以西近百里。丰邑西面二十里左右有一湖,当时称为“大泽”,就是刘备这晚上歇息之处。秦始皇在骊山大修陵墓,刘邦作为小小的亭长,押送了一批犯人到骊山作苦工。行至大泽,他把犯人全部放走。接着,又在泽畔仗剑斩断一条拦路大蛇,而这条蛇据说是白帝之子。从此,刘邦以赤帝之子的身份起兵反秦,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平定四海,一统天下。

自称是汉室之胄的刘备,不知不觉来到这先人仗剑起事创业之地,心中先已有一种神明在冥冥中启示自己的奇异感觉。继之,又想到高帝创业时,不过是一小小的亭长,所辖不过百来户人家,然而他在创业之中,从不灰心,从不气馁,终成大业。而今自己位为刺史,手下毕竟还有两千多名将士,怎么能稍遇挫折即一蹶不振呢?想到这里,刘备霍地站起,对众人说道:“高皇帝于此起事创业,百折不回!备虽不才,当追先人遗风,兴复汉室,万死不辞!望诸君共勉之。”

刘备的昂扬情绪,很快就感染了全军上下。当夜,刘备会同部属商定了此后的去向。次日一早,全军拔寨起程,径直向西,到五百里外豫州颍川郡的许县(今河南许昌市东)投奔曹操。

刘备何以会选择曹营作为暂时寄寓之所?曹孟德此时又何以在许县?此处须得作一个大略的交代。

自从上年击败吕布,夺回兖州之后,曹操在势力的扩张上开始走红运,用赌徒们的语言来形容,便是“手气大顺”了。首先,他在这一年的上半年,南攻豫州,先后把该州的陈国、汝南郡、颍川郡和梁国抓在手中。当时的豫州,一共只有六个郡国,如今有四个已经姓了曹,豫州的主人,实际上是兖州牧曹操兼了。两个郡国中,鲁国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而剩下的这一郡,就是小沛所在的沛国。可见刘备即使还安然留在小沛,他那个“豫州刺史”的官衔,恐怕也挂不稳当。其次,曹操又在这一年的九月,把徒有虚名的汉献帝抢到手,并把天子从已是一片断壁颓垣的洛阳皇都,东迁到豫州颍川郡的许县。这许县在洛阳的东南约四百里,完全处于曹操的牢固掌握之中。此外,那里地势平坦,又有颍水灌溉之利,曹操在此募民屯田,大有成效。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曹操选定许县作为临时首都。至此,他凭借兖、豫二州的强固基础,“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割据群雄中开始占领上风。

刘备投奔曹操,是他面前的唯一出路。当时,刘备处在三大势力的中间,东有吕布,南有袁术,西北两面则是曹操。他和吕布刚交过手,和袁术则是宿敌,你说他不投曹操还能投谁?好在刘备与曹操是旧交,就在几个月前,曹操又曾推举刘备任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人情美美,看来接纳老友栖身一时,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此时的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