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事做人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0:36:49

点击下载

作者: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会做事做人的故事

学会做事做人的故事试读: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征伐魏国,魏国派司马懿(字仲达)领兵迎战。双方对阵于渭南五丈原(今陕西武功)。诸葛亮因操劳过度,病死在军中。临终前,诸葛亮料到他死后蜀军要撤军,司马懿可能会追击,因此,他对姜维和杨仪说了一条“返魂计”。

诸葛亮死后,姜维和杨仪下令撤军。司马懿闻讯率军从后面追来。姜维得到报告,就按照诸葛亮临终前的吩咐,命令大军调转军旗,擂起战鼓,叫士兵把诸葛亮生前乘坐的四轮车,安置在中军最显眼的部位,和大军一起前进。

司马懿发现蜀军突然调转行军方向,又看到了诸葛亮的四轮车,不由大吃一惊,继而怀疑蜀军传出诸葛亮病死的消息不是真的,认为蜀军撤退是诸葛亮的一项计谋,便不敢交战,急令撤军。

姜维看到司马懿撤军,又命令大军调转方向,进入斜谷停驻下来。这时,姜维才向全军通报军师病死的消息。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就编了一句顺口溜:“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司马懿缓兵平辽东

三国时,司马懿在征讨割据辽东的公孙渊时,使用了“缓兵之计”,攻克襄平城(今辽宁辽阳地区),平定了辽东。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公孙渊凭借兵力优势死守襄平。魏军兵力少于公孙渊,但粮草较充足。当时又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深,不利于攻城。司马懿分析了这些情况,认为魏军不宜急于进攻,如企图速战速决,敌人可能凭借兵力优势突围。如果采取缓兵之计,拖延时间,公孙渊因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必然引起军心大乱。于是,司马懿决定在城外安营扎寨,相持待机。

在相持数天后,公孙渊的一部分兵士趁发大水之机出城打柴、放牧,司马懿下令不准袭击这些敌人,以此示弱,麻痹敌人。公孙渊听到报告后,认为司马懿兵少力单,又值天降大雨,魏军无法攻城,便下令将士坚守城中观望,期待魏军有一天会撤退。就这样,双方在雨中相持月余没有交战。

雨过天晴,魏军大举攻城。这时,城中粮尽,饿死者众多。公孙渊率残部突围,在城外被魏军歼灭。

焚猪断案

三国时吴国人张举在句章(今浙江余姚东南)当县令时,遇到一件人命案。死者之弟告嫂子杀了哥哥又放火烧房,诈称丈夫死于火灾。张举命人找来两头猪,一只杀死,一只还活着,分别做好记号,然后把它们一起放进柴堆里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验,活活烧死的,嘴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接着,他又命人查验被杀死者的尸体,那死人口里果然没有灰。张举提审那妇人,大声道:“你丈夫不是被火烧死的,凡被活活烧死的人,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大口呼吸,必然口中有灰。而你丈夫口中却一点灰尘都没有,快快从实招来。”那死者的妻子,不得不认罪。

墨点变苍蝇

三国时,吴国杰出画家曹不兴,工画人物,尤擅画龙。孙权很喜爱曹不兴的画,一次,请他画一屏风。曹不兴不小心在画面上溅了一个小墨点,他随手在墨点上添上几笔,画成一只小苍蝇。

几天后,孙权见屏风上面的是一篮杨梅,竹篮边有只小苍蝇,似乎在爬动。孙权就用手去赶,这才发现蝇是画上去的。众人叹为观止,孙权赞扬:曹不兴真是画中圣手。曹不兴是大画家,在作画出现差错时,能随机应变,使此画生动逼真,足见其聪明机警。

司马昭以敌借敌

三国末期,魏国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因反对司马昭专权,被司马昭派兵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东吴孙权支持诸葛诞,先后派文钦、全怿、朱异等带兵前去救援,朱异被司马昭打败,文钦和全怿得以进入寿春。

司马昭看到东吴派兵声援诸葛诞,如果硬攻不一定能很快打下寿春,想到如果利用敌人来削弱敌人,战胜敌人,不就能事半功倍吗?于是,他采用了“以敌借敌”的策略。司马昭为此走了三步棋。

第一步棋:制造谣言,说东吴救兵快要到了,自己粮草将尽,不能持久,还故意安排一部分老弱官兵去淮北一带筹粮。诸葛诞对此信以为真,放宽了心,终日在城里大吃大喝。几天过去了,东吴的救兵并没有来,城中的粮食倒紧张起来。此时,诸葛诞的亲信蒋班和焦彝因力主速战而同东吴文钦激烈争执,诸葛诞想杀掉蒋、焦二人,吓得二人逃出城外向司马昭投降。

第二步棋:司马昭利用城内东吴将官全怿的家庭问题,大施“反间计”。住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的全怿的侄儿全辉、全仪,因家庭纠纷带着其母跑到司马昭的军中,司便用钟会的计谋,假造全辉、全仪写给全怿的信,派人送到城内全怿住所。信中说孙权因未夺取寿春大怒,要杀尽全怿在建业的家属。全怿害怕,便率领几千人马出城投降司马昭。

第三步棋:借用城内诸葛诞与文钦火并,文钦被杀,其子文鸯、文虎出城投降。司马昭用数百名骑兵保护着他们环城巡视,并告诫城内的官兵:“文钦的儿子我们都不杀,何况他人,你们都不必害怕。”守城的人听后无心恋战,人心瓦解。司马昭看到时机成熟了,便率兵大举攻城,消灭了诸葛诞,夺取了寿春城。

孙亮破矢辨奸

三国时吴国皇帝孙亮,一天,想用蜂蜜腌梅子吃,便叫内侍到库里取蜜。孙亮接过蜂蜜一看,发现蜜中竟有老鼠屎,十分恼火,厉声责问内侍是怎么搞的。内侍说:“从库里取来时就是这样的。”孙亮又叫来主管仓库的官吏,进行审问。那官吏说发:“拿给内侍时,蜂蜜干干净净,决不会有老鼠屎,请陛下明察。”孙亮问他:“内侍以前向你要过蜜吗?”“要过,但臣未得您的旨意,不敢给他。”

内侍和管库官吏各执一端,辩论不休。孙亮手下人劝请孙亮不必为此操心,让有关官员去处置。孙亮说:“这事很容易弄清楚。”当即命人把老鼠屎从蜂蜜里捞出来,掰开一看,里面是干的。孙亮笑道:“如果鼠屎早就掉进蜂蜜里,应当是里外都是湿的;现在是外皮湿、里面干,可见放进去的时间并不长。”接着,厉声呵斥内侍:“分明是你想报复他,趁这次取蜜之机放入老鼠屎,想栽赃陷害!”内侍听了,吓得瘫在地上,当即首服。众大臣都钦佩少年天子的机智,这时,孙亮才十三岁。

邓艾偷袭破蜀汉

三国时,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兵伐蜀。十月,邓艾派其子邓忠率精兵五千,带斧凿等开山修路工具,修筑栈道,架设桥梁,自己率主力随后跟进。一路上,高山峡谷,行程艰险,二十多天后,走了七百余里,曾经几次陷入绝境。一日,大军行至江油(今属四川)北面的摩天岭时,前面是悬崖绝壁,将士们见状犹豫不前。邓艾对将士们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千辛万苦才来此地,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前进,绝不能后退。”他命令士兵们将武器装备先丢下山崖,然后自己带头用毯子裹着身体滚下山去;没有毯子的士兵,把绳索拴在腰间,抓住树藤,一个接一个往下坠。越过摩天岭后,邓艾又对将士们说:“现在,我们有了来路,却没有归路,只要大家奋力前进,江油城里的粮食、物资都是我们的。大家努力吧!”

听了邓艾铿锵有力的命令,将士们直奔江油城。守城的蜀将马邈大惊,以为是神兵来了,不战而降。邓艾乘胜前进,在绵竹大破蜀军,杀死诸葛瞻。蜀后主刘禅投降,蜀灭亡。

羊祜的怀柔之计

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司马炎开始筹划灭吴,派尚书左仆射羊祜(公元221—278年)统领荆州诸军,出镇襄阳(今属湖北)。羊祜在镇十年,开屯田,储军粮,做灭吴的准备。同时,他对吴国采取“务修德信”的怀柔之计。羊祜下令:吴人有降而欲去者,皆听之;每次打猎都将先被吴人所伤而后为晋军所得的猎物,尽数退还给对方。

一次,羊祜率众将打猎,正好碰上吴军主将陆抗出猎。羊祜立即下令,晋军不许过界,晚上,羊祜归营后,又亲自察问所得的猎物,将被吴人先射伤者送还。陆抗为感谢羊祜送还吴军猎物,特地送给羊祜一壶“亲酿自饮”的好酒,羊祜不疑,一饮而尽。羊祜得知陆抗卧病,便亲自调药,差人送去,陆抗服后果然病愈。

羊祜的这些政策和活动,使东吴军民无不归心。后来,羊祜病死的消息传到江南,连吴军守边的将士也为之哭泣。

王导穿丝衣

东晋丞相王导(公元276—339年),善于处理国家政事。刚渡江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时,国库空竭,财政紧张。官库里没有值钱之物,只有几千匹丝绢。王导常为国家财政困乏而烦恼,冥思苦想,总也想不出好办法来。一次,他看到那些丝绢,心中一动,计上心来。他命人从官库中拿出几匹丝绢,自己和朝中几位大臣每人都用丝绢做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官员和读书人便竞相效仿,争着做这种衣服。丝绢价格便因此上涨,半匹丝绢便可卖一两金子。王导此时命主管官吏把库存丝绢尽数卖掉,赚得了一大笔收入,改善了朝廷的财政状况。

晋明帝遗鞭计

东晋明帝时,大将王敦阴谋造反。晋明帝得知此消息后,换上便服,骑着良马,亲自去察看王敦的军营,想探知虚实。他正在马上眺望时,王敦军营中走出一哨兵,发现晋明帝不是一般俗人,便回去报告王敦。晋明帝见被人发现,便策马离开。王敦即派五个兵士骑马追赶。跑到一个村落前,晋明帝看见有一个老妇正在卖瓜果,明帝把自己的七宝鞭递给她,说:“如果后面那几个人来此,你可以把这件东西给他们。”说完,明帝就又策马飞奔。过了一会儿,王敦的五个兵士追到这里,问老妇明帝的去向,老妇说:“已经往东去了,他留下一件东西,是给你们的。”老妇把七宝鞭递给他们,他们接过七宝鞭,互相传看了许久,齐口称赞这是件宝物。等他们起身再追赶明帝时,明帝已经跑得很远了,早就看不见明帝的影子了。

小羲之帐中保命

东晋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小时候很得大将军王敦的喜爱。王敦常常让王羲之在自己的帐子里睡觉。有一次,王敦先起床,不一会儿,王敦便和一大臣商量谋反,却忘了还有小王羲之在帐中睡觉。

就在两人密谋时,王羲之已经醒了,听到他们要谋反,大为惊讶,心想如果他们知道阴谋泄露,自己性命就难保。聪明的王羲之临危不乱,急中生智,忙用手指捅自己的喉咙,引起呕吐,把自己的脸和被头都弄脏了,装作睡得很香的样子。过了一阵子,王敦忽然想起王羲之尚未起床,他惊恐地说:“这下子只得把这小家伙除掉了。”忙去掀开被子,见王羲之的脸和被头都很脏,还沉睡着,这才放宽了心。王羲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谢玄妙激苻坚

在“淝水之战”中,东晋将领谢玄(公元343—388年)率军在寿阳(今安徽寿县)城外与秦军先锋隔淝水对峙。谢玄面对敌强已弱的形势,决定以智取胜。他派人对苻融(苻坚弟,前秦军前锋指挥)说:“你统帅大军南下深入晋地,却沿淝水布阵,不像是主动求战。你有胆量同我决战吗?如愿意决战,请你们往后撤一撤,我就率军渡河与你决一雌雄。”秦军的大部将领都不同意后撤,而苻坚却认为秦军兵力数倍于晋军,而且秦军可趁晋军渡河之时消灭晋军。于是,本来就军心涣散的秦军,在听到撤退的命令时,拔腿就跑。谢玄见状,立刻指挥大军渡过淝水,向正在后退的秦军冲杀过去,苻融见形势不妙,亲自出马到阵前制止,谁料马倒落地被乱军踩死。晋军穷追猛打,秦军溃不成军,昼夜不停地往西北方面逃窜。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败将逃回长安。

谢安谈笑应变

公元383年秋天,北方的前秦为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皇帝苻坚率九十万大军南下进攻东晋。其时,东晋总兵力不超过十五万。苻坚企图以势压人,逼东晋拱手称臣。局势危急,朝野震动。唯独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公元320—385年)方寸不乱,竟从容出游,照例会见亲朋好友。一日上午,其侄谢玄入见请示退兵之计,谢安告他早有安排,说着不由分说拉他下棋。之后,又独自出游,当夜方归。

谢安出游归来,连夜调兵遣将,组织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大败秦军。

谢安以静待哗,以少胜多,足见优秀的军事家必定是镇定持重、处事不惊的。大诗人李白赞谢安的拒敌之计:“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宰相逛市场意在促销同乡卖蒲扇一售而空

谢安曾做过东晋宰相,因在淝水以数万之众打败数十万之众的前秦军队而名扬天下。

谢安有一个同乡在广州做官,离职回乡的时候,这位同乡在广州买了5万把蒲扇,准备在建康停留时卖掉。谁知到了建康,一连好几天,蒲扇摆到市面上,竟无一人问津。同乡心急如焚,只好去找谢安帮忙。谢安问:“你有多少扇?”同乡答:“5万把。”谢安沉吟不语。

当时,建康天气转凉,不时还下一场小雨,蒲扇已经成了过时之物,这就是蒲扇无人问津的原因。要在这样的季节里卖掉5万把蒲扇谈何容易!

同乡急了:“你是当朝一品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不会一点办法也没有啊!”

一句话,提醒了谢安。谢安送同乡回客店,跟同乡要了一把蒲扇,然后拿着蒲扇,离开客店。谢安没有直接回宰相府,而是摇晃着蒲扇,潇潇洒洒地在闹市中四处游览,故意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朝一品宰相在逛市场!”谢安逛市场的消息不胫而走,他摇晃着蒲扇,大摇大摆地在街市中行进的潇洒姿态更令满建康城的人倾心。在朝中当官的争先效仿,社会上的三教九流紧随其后,贫民百姓也紧跟着“过把瘾”,建康城内,蒲扇立刻成了“抢手货”。商人们眼看蒲扇有利可图,竞相找到谢安的同乡,高价把蒲扇抢购一空,把谢安的同乡乐得合不拢嘴。

桓崇祖筑城诱敌

南北朝时,魏军二十万大举南侵,攻打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豫州守将桓崇祖为了抵御魏军,派兵在城西北的淝水上游修了一条拦河坝,拦住淝水。然后,在城北河边修了一座小城,城四周挖了深壕,派几十个士兵守卫在那里。魏军到来之后,看见城北这座小城,便想抢先攻占。当魏军团团围住小城时,桓崇祖立即命令守卫在上游拦河坝上的兵士决坝放水,汹涌的河水朝魏军冲来,毫无准备的魏军,被淹死、冲走的不计其数。初战失利,魏军只得撤回北方。

檀道济假粮急退

南朝宋名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在公元431年督师伐魏。三十余战,累战累胜。魏军见檀道济孤军深入,就派轻兵袭扰其粮道,焚烧粮草。由于后勤供应不上,檀道济粮草殆尽,只得退兵。檀军有一士卒逃到魏军投降,并告以粮尽,魏人来追。檀道济下令军中,趁黑用斗量沙土,大声唱数,又把剩下少量米覆盖其上。天亮后,魏军远远看见檀军营地有一“米山”,以为檀军并不缺粮,不敢再追。檀道济率军安全而返。

诈言得真情

北魏时,寿春县(今安徽寿县)人苟泰的三岁儿子被人拐走。几年后,苟泰听人说他的儿子现在同县赵奉伯家里,便去县府告状。县令把苟赵两人传来问话,两人各说各的理,都说孩子是自己的,而且都有邻居作证。一时郡县都无法判定这孩子究竟是谁的。

当时在淮南都督军事的李崇,得知此案后,下令把两个“父亲”和孩子分别押在三处,故意拖了很久都不过问他们。忽然,有一天李崇派人分头告诉苟赵二人说:“你的儿子很不幸,昨天得急病死了。”苟泰一听,万分伤心,号啕大哭;赵奉伯听了,仅仅叹息而已。李崇听了汇报后,就把孩子给了苟泰,并提审赵奉伯。赵奉伯不得不供认是自己拐走了苟泰的儿子。

李崇用心理学方法推测,解决了孩子究竟属于谁的难题,手下人都很佩服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宗悫假狮克象兵

南北朝时,南方有一个小国叫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林邑国王范阳迈对宋国不太顺从,有时还侵扰宋国的边境。宋文帝于天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率军征伐林邑。南阳人宗悫(音què)自幼惆怅有大志,喜爱钻研军事。他得知朝廷派檀和之征讨林邑,便自告奋勇请求从军出征。檀和之很欣赏他的军事才干,便奏请宋文帝恩准,封他为振武将军,用作前锋。

林邑国王范阳迈不仅调集了全国军队来抵抗,还让士兵们驱赶着被甲的大象为前队。宋军见了威武的大象群十分慌恐。宗悫对将士们说:“我听说狮子是百兽之王,大象也一定怕它。”于是,他命令士兵制作了一些假狮子。到战斗开始时,宗悫让士兵把假狮子抬出来摆在阵前,大象看见“狮子”便受了惊,迅速走散。宗悫乘势进攻,顺利地攻下了林邑国。

刘勰卖书求教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的作者,南朝刘勰(?—约公元520年)花了多年心血写成了《文心雕龙》五十篇,但因刘勰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找不到名人指教,他的著作也得不到重视。后来,他从朋友那里知道大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博通郡籍,是个书迷,待人又厚道。于是,他想出一条计策。一天,他打扮成一个卖书郎,背上自己写的《文心雕龙》,在沈约府第门前叫卖。沈约从外面回来,见有人卖书,便迎上去。刘勰献上自己的作品,并解释道:“小人写了一本书,没有办法得到大人指教,所以才装成卖书郎,请大人原谅。”沈约也不生气,把《文心雕龙》带回家去,读后大为赞赏,而且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刘勰又对文稿作了修改。《文心雕龙》从此才出了名。刘勰也成了名家。

王融知李苦

南朝齐国文学家王融(公元468—494年),幼时聪明,长大成才。他才思敏捷,文藻富丽。王融七岁时,同一大群小朋友一起玩耍,看到路旁有一株大李树,树上长满了李子。小朋友们都一窝蜂涌到李子树下,想去摘李子,只有王融站在一边不动。别的孩子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这李树长在路边,如果李子好吃,从这儿路过的来往行人,不早就摘光了吗?所以,一定是难吃才没人摘,不信你们试试。”有一个小朋友摘了一个,把李子往嘴里一送,马上皱着眉头大叫:“苦死啦!”

傅永移瓢

南北朝时,南齐将军鲁康祚带领一万多人攻打北魏,北魏将领傅永率三千人抵抗。两军在淮河太仓口(今属河南)夹淮对峙。鲁康祚驻扎在淮河南岸,傅永驻扎在淮河北岸。

傅永根据齐人好在夜间偷袭的特点,估计齐军会在夜间渡河,在渡河时一定会在浅水处点火作为标志。于是,他把魏军分兵两路,埋伏在军营外面。又让士兵找来一些瓢,里面装上灯油,告诉士兵将其放在深水处,一旦齐人夜间在河上点火渡水,立即点燃这些油灯,然后速速离去。

当天夜里,鲁康祚果然率领齐军渡河偷袭魏营,傅永率兵夹击。鲁康祚见魏军有准备,便急忙退到淮河边,想渡水回去。可是,这时淮河上火光点点,分不清哪里水深,哪里水浅,但后面有傅永追兵,齐军便争着从有火光的地方渡河。结果,被淹死和被杀死的达几千人。

冯道根怯防勇战

以怯弱之心防敌,以英勇之势攻敌。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条军事策略。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南梁(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太守冯道根,奉命镇守阜陵(今安徽和县、全椒一带)。他一到任,就带领将士修筑城防工事,还派人到与阜陵接壤的北朝北魏占领区侦察敌情,好像敌人真的要来了。一些部将讥笑冯道根胆小怯敌,冯道根笑着对人家说:“怯防,并不是畏敌,而是在防备敌人时,要小心谨慎。但是,一旦打起仗来,我们就要有必胜的信心,英勇地与敌人作战。”

不久,阜陵的城防工事还没修好,北魏将领党法宗率军二万,开到阜陵城下,其势汹汹,大有一举取胜之意。阜陵城的百姓见城被魏军包围,惊慌失措;一些将士也认为阜陵城是守不住了。冯道根这时却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料定魏军自恃兵多势强,只有进攻的打算,缺乏防备之心,如果对其进行突袭,则必胜无疑。于是,冯道根挑选了二百名精兵勇士,趁魏军立足不稳,突然出城,冲入敌营。魏军顿时阵脚大乱,不战而溃。党法宗见阜陵军民早有准备,而且英勇无敌,便赶快收拾残兵撤退了。

裴行俭伏兵保粮车

唐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大将军裴行俭(公元619—682年)奉命征讨突厥。开始几次唐军的饷粮都被敌人半途劫走,裴行俭又气又怒,后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一天清早,裴行俭命将士准备三百辆粮车,加以伪装,在每辆粮车内埋伏精兵五人,各带长刀和劲弩。这三百辆粮车都由体弱的老兵驾着,另派精兵随后。

这队粮车走了不到一天,果然遇到突厥兵来抢粮。老弱兵士佯装逃跑,突厥兵抢到粮车后,把车赶到水草边,解鞍牧马。过了一会,当突厥兵正要揭开粮车上的篷布从车中取粮时,埋伏在粮车内的精兵突然跃起,向突厥兵挥刀猛砍。此时,跟随在粮车后的唐军也冲杀上来,突厥兵几乎全被杀死。从此以后,突厥兵再也不敢劫持唐军的粮车了。

“死”姚崇算计活张说

姚崇(公元650—721年)和张说(公元667—730年),在唐玄宗时一起当丞相,但二人之间隔阂很深,一向不睦。姚崇病危时,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说:“张丞相与我素来不和,这人向来喜欢奢侈,尤其喜欢服饰、古玩之类。我死了以后,他一定会来祭吊。你们把我所有的服饰古玩陈列出来,宝贵的东西放在灵帐前。假如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可见对我的仇恨尚未消除,这就会连累你们;如果他很注意这些东西,你们便将这些古玩给他送去。趁机请他为我写篇神道碑碑文,拿到这篇碑文后你们立即抄一份,一边呈送皇帝过目,一边请人镌刻。张丞相分析事理虽然也正确,但考虑问题常比我慢一步。几天后,他一定会反悔。假如他要收回碑文,就告诉他已经呈报皇上,并带他去看刻好的神道碑。”

姚崇要张说写一篇神道碑来歌颂自己的功德,有两个作用,一是原来与他不和的张说,现在推崇他,说明他的确高人一等;二是张说公开推崇姚崇,如果找姚崇的子孙的麻烦,一定会教人看不起。

姚崇死了以后,张说果然到姚府吊唁,注视着服饰古玩,特别看中了三四件,姚家立即派人送去,并请他写了一篇碑文,碑文写得非常好,生动地叙述了姚崇的生平,时人称之为杰作。过了几天,张说果然派人来取碑文,说是文辞欠当需要修改。姚崇的儿子领来人去看已刻好的神道碑,并告诉他已呈给皇上看过。张说家人回去禀报后,张说非常悔恨,抚胸叹息道:“死去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我的智慧、才能不如他呀!”

颜真卿深谋远虑

唐玄宗时,颜真卿(公元709—785年,杰出的书法家)在平原(今属山东)当太守。那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相当明显。颜真卿暗暗做好防备。他借连日下雨,损坏了城墙池壕,便召集民工加固城墙,疏通护城河。同时,暗中募集兵丁,充实粮库和兵器。表面上,他常邀集一班文士一起饮酒作诗。安禄山听了密探的报告,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为虑。不久,安禄山叛乱,河北以北地方都被其所占,只有平原因早有防备,挡住了叛军的进攻。可见,颜真卿颇有远虑。

李林甫设计揽权

唐玄宗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宰相李林甫专横跋扈,排斥贤良。同李林甫一起管理政事的李适之,对李林甫揽权很不满意,李林甫便总想陷害适之。

有一次,李林甫对李适之说:“近年公私劳务费用颇大,国库空虚,若不开源节流,财流就会枯竭。我听说,华山有金矿,开采出来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皇上还不知道此事。”过了几天,李适之就对玄宗说了这件事。玄宗又问李林甫可知华山有金矿,李林甫回答说:“我早就知道了,但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王气之所在,不宜开凿,开凿它是不吉利的,所以我不敢向陛下提及此事。”

听了李林甫的话,玄宗认为李林甫是爱护自己的,而对李适之却疏远了。玄宗对李适之说:“今后再奏事,应先同李林甫商议才是。”后来,又有几件事引起玄宗的不满,李适之被罢了相职,大权尽归李林甫。

李白怒遏权奸

唐朝天宝元年,李白来到京城赶考。但他听说考官是太师杨国忠,监官是太尉高力士,二人皆爱财之辈,倘不送礼,纵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落第。李白偏偏不送一文。

考试那天,李白一挥而就,交了卷。杨国忠一看卷头上李白的名字,提笔就批:“这样的书生,只好与我磨墨。”高力士说:“磨墨算抬举了,只配给我脱靴。”便将李白推出考场。

一年后的一天,有个番使来唐朝递交国书,上面全是一些密密麻麻的鸟兽图形。唐玄宗命杨国忠开读,杨国忠如见天书哪里识得半个?满朝文武,亦无一人能辨认。唐玄宗勃然大怒:“枉有你们这班文武,竟无一个饱学之士,为我分忧。限三日之内,若无人认得,文武官员一概免官、问罪。”

后来,有人推荐李白,他走上金殿,接过番书,一目十行,然后冷笑说:“番国要大唐割让高丽176城,否则就要起兵杀来。”玄宗一听,急忙问文武百官有何良策?群臣面面相觑,个个目瞪口呆。无奈,玄宗转向李白。李白说:“这有何难,明日我回答番使,令番国拱手来降。”玄宗大喜,拜李白为翰林学士,赐宴宫中。

第二天,唐玄宗宣李白上殿,李白见杨国忠、高力士站在两班文武之首,便对唐玄宗说:“臣去年应考,被杨太师批落,被高太尉赶出,今见二人甲班,臣神气不旺。请万岁吩咐杨国忠给臣磨墨,高力士与臣脱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用人心急,顾不得许多,就依言传旨。杨国忠气得半死,忍气磨墨,然后捧砚侍立。骄横的高力士也不得不强吞怒火,双手脱靴,捧着跪在一旁。

张巡设计认贼酋

唐玄宗时,安禄山反叛,声势浩大。唐将张巡镇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叛将尹子奇率领十余万强兵攻城。张巡奋勇死守。张巡想:自己兵力不足,恐怕难以维持。如果有办法先把尹子奇杀死,那么群龙无首,叛军就会军心涣散。可是,远远望去敌人将领那么多,如何辨认,不知从何下手。他终于想到,双方对阵,遇有特殊情况,一定会立即报告主将的。于是,他用了一根削尖的蒿杆来作箭,射向敌阵。一叛兵捡到这根蒿杆,以为城中的箭已用完,这是一个特殊情况,便飞奔到尹子奇跟前,把蒿杆送给他看。张巡一下子就认出了尹子奇,便命一名神箭手向他发射,此箭不偏不歪,正好射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顿时疼痛难忍,只好率军撤退。

张巡智退叛军

唐朝“安史之乱”时,叛军安庆绪的部将尹子奇奉命围攻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县),守城主将张巡远用智谋,击退了叛军的一次次进攻。

叛军有一种云梯,被称为攻城的法宝,这种云梯很高大,梯身略弯,梯上可容纳二百名兵士。攻城时,把云梯推到城墙边,梯上的兵士就可以直接跳上城头。张巡掌握了这一情报后,他命人在城墙内侧秘密地凿好三个墙洞。

叛军攻城了,他们搬着云梯过到城墙边时,张巡命部下从一个墙洞中捅出一根顶端安有大铁钩的长木头,用来钩住云梯,让它无法后退;从第二个墙洞捅出一根粗大的木头,顶住云梯,让它欲进不能;从第三个墙洞中,很快地捅出一根头上装着铁笼子的木头,铁笼里盛有正在燃烧的火种。这火种很快就把云梯烧着了。敌军被烈火燃着了,只得跳下云梯,狼狈而逃。

叛军见云梯被毁,又生一计。他们用装满砂土的大袋子和柴草,想垒起一条登城的坡道。张巡识破了叛军的诡计,命手下趁敌兵不备时,偷偷地往修建中的坡道上扔一些松树枝和干草。过了十多天,张巡看准风向,让人在坡道上放了一把火,坡道即刻成了一条火龙。尹子奇的攻城计又失败了,只得撤兵。

公主爱读王维诗

唐代诗人王维多才多艺,不仅能诗善画,而且弹得一手好琵琶。岐(qí)王爱好音乐,非常喜欢听王维弹奏的曲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王维准备参加京城的科举考试,岐王悄悄地对他说:“听说皇上的九公主过几天要在宫里设宴,这对你可是个机会啊!到时你挑几首好诗带着,装扮成宫廷乐师,我领你去碰碰运气。”王维回去后,就抄了几首自己的诗作,又精心赶作了一首新的琵琶曲。

这一天,王维手抱琵琶,怀揣(chuāi)诗卷,随岐王来到宫里。宴会开始后,几位有名的艺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戏。轮到王维独奏了,一曲《郁轮袍》,如行云流水一般,使在座的宾客都听得如痴如醉。公主高兴地对岐王道:“这位新来的乐师,真是一个奇才!”岐王哈哈笑着说:“其实他并不是宫里的乐师啊!”王维不失时机地向公主呈上诗卷。公主一首一首地读着,当她读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情不自禁地念出声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一种植物。古时九月初九重阳节,大家佩茱萸而登高。)(zhūyú)少一人。”这首诗抒发了游子在异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公主的心一下子被打动了。

后来,公主知道王维将要应举,就极力向负责考试的官员推荐他,还说:“如果王维能做状元,这实在是京城的荣耀啊!”不久,王维果真不负众望,一举高中了。

李光弼设陷阱

公元757年,叛将史思明率军围攻太原。太原守将李光弼假装投降,派人到叛军军中约定投降日期,借以麻痹敌人。暗地里令部队凿通地道,把敌营地下挖空,上面只留很薄的土层,以木板和木桩支撑起来,坑底布上各种尖刺,将木桩系上绳子与太原城内的控制机关联系起来。到了约定投降的日期,李光弼派副将率数千人伪装出城投降,自己则亲率主力守城。史思明见唐军出城投降,立即命令部队集合,准备受降。李光弼一令下,控制机关的士卒立即拉倒了支撑土层用的木桩,敌营刹那间陷落下去,集合的叛军全都跌入陷坑之中,当即有一千多人死去。敌营顿时大敌。李光弼率军趁机冲进敌营,斩杀、俘虏叛军数万人。

李光弼智掠战马

公元759年,唐大将李光弼奉命平定叛将史思明,两军对阵于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两军隔河扎营,史思明在南岸,李光弼在北岸。

史思明有良马千匹,为了炫耀自己的强大,每天都派军士把这些马赶到河南的沙洲上去洗澡。

李光弼深知胡人向以马匹众多为优势,如果设法将马截来,他们的力量将大大削弱。他想出一条妙计:命人寻来五百匹母马,把这些母马赶到河边洗澡,而将小马驹拴在军营里。这些母马因为惦记小马驹,不停的嘶鸣,正在河南岸沙洲上洗澡的史思明军的公马,听到母马的嘶鸣声,以为是在呼唤自己,便纷纷游过河来找母马。就这样,李光弼毫不费力地把史思明的战马赶进自己的军营里。

李光弼设障护桥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大将李光弼率军同叛将史思明在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交战。为了保障唐军机动行事,李光弼下令架设了几座浮桥。史思明想用火攻烧毁浮桥,于是,令军士从上游放下大批纵火船。不料这些纵火船顺流而下接近浮桥时,统统被拦障拦住,根本无法靠近浮桥,没多久这些纵火船全都自焚了。叛军无可奈何地看着唐军从浮桥上安然渡河。原来,李光弼料定史思明会用火攻,事先在离浮桥不远的上游处,用木头、长杆等,设置了密密麻麻的拦障,而史思明对此全然不知。

郭子仪平居止谗

唐朝大将郭子仪(公元697—781年)平定安史之乱立了头功,唐肃宗(公元756—761年在位)时升任中书令,封为汾阳郡王。虽然郭子仪位至极品,战功显赫,但平时家门大开,任人随意进出,从不盘问。郭子仪的部下来拜访,不拘礼仪,不论贵贱均可随意出入内室,言行跟平民家中朋友聚会无异。郭子仪的子弟觉得这样不妥,劝谏道:“大人为本朝立下赫赫战功,却不自尊重,望大人三思。”郭子仪笑道:“我现在官至极品,既不会再升擢,皇上也不会准我隐退。府中有吃官饭的上千人。如果门户森严,不与外界沟通,一旦有人挟怨相报,诬陷于我,再有贪功害贤之徒火上浇油,到那时我们就难逃灭顶之灾。现在,我将四门大开,无所隐藏,上下之间,和睦相处,即便有人妄想加害于我,也无法得逞的。”子弟们听后,方才明白郭子仪这样做,是深谋远虑的。

郭子仪免遗后患

郭子仪作了大官,每次会见客人时,总有一大堆爱姬侍女在场。有一次,手下报告说,有一位叫卢杞的求见。郭子仪命侍妾全部回避。卢杞走后,郭子仪的几个儿子觉得父亲一反常态,有点奇怪,便问道:“大人从前会见宾客,总是侍妾满堂,怎么卢杞来了,您就摒退她们,这是为什么呢?”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长得很丑,面呈蓝色,女人见了他,一定会嗤笑人家。笑话人家,人家肯定心怀不满。卢杞为人又阴险,要是有一天他得了志,做了宰相,我们这些人就活不成了。”

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也陷害了不少人。

郑涉辨冤

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刘玄佐因立了军功升任汴宗节度使。有一次,他听信谗言,要杀部将翟行恭,刘玄佐平时脾气暴烈,军中无人敢为翟行恭申辩。谋士郑涉善言巧辩,闻名军中。他对刘玄佐说:“听说翟行恭将要被处以极刑,望大人允许我看一看他的尸体。”刘玄佐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想看死人,郑涉回答说:“我曾听人说一个人如果是冤枉而死的,死人的面部会有奇异之相,可我一辈子没有见过,所以想看一看。”刘玄佐听后忽然醒悟,觉得自己是听信谗言,翟行恭是冤枉的,就下令把翟行恭放了。

崔佑甫调虎离山

唐玄宗(公元712—756年在位)时,为加强保卫,曾设置神策军,是皇帝的御林禁军。神策军的权势逐渐增大,到了德宗(公元780—805年在位)时,长期统领神策军的王驾鹤权倾朝野,德宗忧其掌握兵权,万一不忠朝廷起兵叛乱,后果不堪设想。德宗物色到一名忠厚的将领白志贞,想让他替代王驾鹤,但想不出妥善的办法。一天,德宗问宰相崔佑甫该如何办,崔佑甫回答说:“皇上不必过虑,此事交臣子去办。一会儿臣将王驾鹤召来,皇上即颁旨令白志贞去神策军到职。”德宗点头称妙,依计而行。

崔佑甫派人把王驾鹤请到相府饮酒叙谈,这时,白志贞领旨已进入神策军,控制了局面。

商人仗义疏道

在唐代,河南渑池是京城长安之洛阳之间的必经之路,路上车马不断,交通繁忙。

有一年冬天,路面结了冰。一辆牛车装满了瓦瓮,车夫怕路滑,慢慢地赶着车,后来,干脆停了下来。牛车后面跟着数不清的牛车和马车,因路窄又不能超前,大家急得团团转。这时,有一个姓刘的商人从后面趋马赶到车夫面前,问道:“你这车上的所有瓦瓮,共值多少钱?”车夫答:“约七、八千钱。”刘姓商人立即从马囊中取出约值七、八千钱的布匹给他,随即让大家一起将车上的瓦瓮全倒下山崖去。这样,这牛车轻便异常,跑得很快。后面的车夫们都高兴得大喊大叫,称赞刘姓商人道:“你真了不起,赔了钱,为大家疏通道路。”刘姓商人笑着说:“我自己也同样得到便利啦!”

温书生智压兵变

唐宪宗时,南梁(今陕西安康一带)地方的宋将,奉命集合五千名兵士到京会师,不料全军哗变,驱走守将,占据南梁,不听朝廷命令。唐宪宗深以为患,忙派温造前去收服南梁。这温造看似温弱,但腹有计谋,他只带了百名卫士前往。南梁的兵士和百姓看了,都宽了心,以为不会有什么大举动。第二天,温造当众宣布皇上慰问南梁百姓和士兵的旨意,并不追究抗命之事。第三天,温造下令阅兵,典礼结束,吩咐大家在长桌上进食。桌前各置一根长长的绳索,让进餐的兵士将刀剑挂在绳索上。吃到一半时,只听几个卫兵一声呐喊,手握长绳两端,用力一抖,挂在绳上的刀剑被抛至三丈多远。温造下令卫士将兵器全部没收,然后把大门关上。抓了带头闹事的七个人,宣布死罪。就这样,一场哗变被平定了。

李封治罪绝招

唐代李封作延陵(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延陵镇)县令时,官吏或老百姓中有谁犯了法的,不用板子打,而是命令他们自己裹上碧色的头巾,以此作为耻辱的标记。根据所犯罪行的轻重,来规定碧色头巾要戴的天数,时间到了就可以去掉。戴了这种碧色头巾的人,都认为是莫大的耻辱,大家都互相劝告、勉励,不敢再犯罪。在李封的任期内,虽然没有打过一个人板子,但社会风气却日渐好转。

令孤楚明知故问

唐朝令孤楚到兖州(今属山东)作知守时,兖州一带刚刚发生旱灾,百姓生活困难,粮价非常高。令孤楚得知这些情况后,想出一个计谋。他问众官员:粮价现在是多少?州里有几个粮仓?仓中贮有多少粮食?众官员一一回答。令孤楚听后自言自语说:“如果我们把粮仓的粮食都拿出来,定价出售,就可救灾。”一侍官偷听到后,信以为真,将话传给几个朋友。官府将要定价出售粮食的消息很快在城里传开来。粮商怕吃亏,争先恐后地抛售贮存的粮食,粮价立即平稳,缓和了紧张局面。

袁滋熔金明冤

唐朝时,凤翔府(今陕西凤翔)某县的两个农民在地里挖到一瓮金元宝,他们高兴地把金元宝送到了县衙请赏。县太爷担心被盗,便把金子藏到了家里。第二天早上发现瓮里装的竟是土块,惊骇不已。送金元宝的农民便把此事上告凤翔府。凤翔府传来县令,开始县令拒不承认,大刑之下屈打成招,县令承认是自己用土块换了金元宝。虽然招供了,但县令说的几处藏金处均未找到金子。凤翔府无奈又将此事呈报节度使李勉。

李勉对此十分气愤,大骂县令无德、府衙无能。判官袁滋对李勉说:“我怀疑此事有冤枉。”因平时袁滋智谋过人,李勉便将此案交付袁滋去办。袁滋命人将土块从瓮里搬出来,一数共有二百五十块。他又叫人到店铺内借来金子,将其熔化浇成与土块大小一样的金元宝,共浇制了一百二十五块,重三百多斤。他算了一下,一瓮金元宝应重六百多斤。袁滋想到当初这瓮“金元宝”是两个农民用竹扁担抬到县里来的。这说明,大瓮上路时,里面的金子已经被换成土块了。如真是金子,两人是抬不动的。县令的冤案终于得到了昭雪。

崔简妻怒打滕王

唐代的滕王荒淫无耻,每见官员的貌美家属,无不企图侮辱的。有一个普通官吏叫崔简,其妻郑氏容貌姣好,新婚不久,就被召去见滕王。崔简想阻拦,又惧怕滕王的淫威,正苦于无计时,郑氏说:“官人你不用怕,我这就去,没有关系的。”郑氏带了随从到了滕王宫门外的小阁子里,只见滕王早已等候在那里。郑氏入阁不一会儿,滕王就想侮辱她。郑氏大声喊叫随从:“大王哪会干这种事,此人一定是个家奴!”说着,便脱下一只鞋来抽打滕王的脸,并用手狠命地抓他的脸。王妃闻声赶来,郑氏才得以脱身。此后,滕王感到羞愧,有十多天不敢出来处理政事。又过了些日子,滕王命人放出了一些官员的妻子。郑氏真是有胆有识,此举不仅保全了自己,又保护了别人。

兵不血刃平祸乱

唐僖宗咸通元年(公元873年),朝廷派段秀实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刺史。当时正在闹灾荒,盗贼蜂起,社会治安十分混乱。

叛将王童之,暗中勾结一批官吏,阴谋乘乱造反,预定某日五更(黎明)时分行动。头一天晚上,有人向段秀实告密,段即留告密者于府中,不许家人走漏风声。自己装着很平静,泰然自若,回卧室睡觉,就同平常一样,没有一丝紧张的气氛。入夜,段秀实把更夫召来,责备他近来打更的时间掌握得不准,要更夫今夜每到起更时必须先来见他。一更的时间快到了,更夫入见段秀实,段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早呀!按照段秀实的意思,更夫把每一更的时间都推迟了,这样,还未到四更功夫天已见亮了。原订五更行动的王童之对此大惊失色,又无法及时与其他人联系,不敢轻举妄动。阴谋作乱的计划就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段秀实靠打乱更,平定了一场祸乱,泾州城的社会秩序得以恢复。

窦公赚钱有方

唐朝时,长安城内有位窦公擅长理财,因家中财力有限,无法施展其才能,所以,他时时在注意发财的机会。

长安城内有一个有权有势的宦官,他家的旁边有一块空地,这宦官早就想得到它,总也没有借口,又不想自己花钱买下这小块空地。窦公得知此事后,就花了不多的钱把这块空地买下,然后送给了那个宦官,宦官十分高兴,对窦公的这一举动很赏识。窦公乘机说自己要去江淮一带办事,请宦官给当地的官员写两三封书信,以求关照。那宦官满口答应,当即给窦公写好了书信。窦公靠这几封书信,在江淮做生意赚了大钱。

从江淮回到长安后,窦公又听说长安城东市有一大片空地,低洼不平,堆满了垃圾。窦公以很低的价钱买下了这片空地,然后让家人做了几笼屉蒸饼,在低洼处树了不少靶子,召来大批小孩。窦公告诉他们:谁能用砖瓦击中靶子的,便奖励一个蒸饼。小孩们见又能玩又有吃的,便争相前来投掷,没过几天,碎砖瓦就差不多将这片洼地填平了,然后,又叫人用好土垫平夯实,在这片空地上盖起一座旅店。这旅店地理位置好,服务又周到,生意十分兴隆。

黄巢瓮中捉鳖

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公元884年),在公元881年1月,率义军进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5月初,唐凤翔节度使郑畋等带兵包围长安,夹击义军。

黄巢见敌兵人众马壮,决定在长安设陷阱诱使唐军进攻,然后伺机杀回马枪,来个“瓮中捉鳖”。一天,黄巢率领义军撤离长安,出东门在城郊的坝上露宿。唐将程宗楚、王处存以为义军怯战撤离,便率精兵于当晚进入长安,大肆掳掠财物,有的干脆丢盔弃甲放手大抢。黄巢趁机率义军杀回长安城,唐军毫无防备,而且多负重不能走,因此大部被义军所杀,王处存带少数兵马逃脱。

徐医生释疑

唐末,长安城内有个妇人因误食一只虫子,从此一直犯疑,形成疾病,多次治疗不能痊愈。经友介绍,请名医徐谋为她治病。徐医生了解了她的病史后,就对这妇人的婕妈说:“我用药让病人呕吐,她吐时,请您用盘盂接着,并告诉她,从她嘴里吐出来一只小蛤蟆,此事要严守秘密,绝不能让她知道这是在骗她。”徐医生来到那妇人的卧房,给她服一种药。过了一会儿,那妇人果然要呕吐,妇人的姨妈屏退左右,亲自端着盘盂,照徐医生的话办了,那妇人的病从此断了根。

孙源巧画独眼龙

唐末李克用,割据一方,飞扬跋扈。他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一天,他让画家孙源为他画一幅肖像,气势汹汹地说:“如果画得不中我的意,就叫你死在阶下。”孙源见他是独眼,想了想,便画了起来。画上的李克用,右臂执弓,左手捻箭,歪着头,闭着一只眼,好像正在检查箭杆弯直的样子。李克用见后,大喜。原来,此画既表现了他威武的神情,又掩饰了他一目失明的缺陷。机智的孙源,因此受到奖赏。

杨行密诈病除叛

五代时,吴国的建立者杨行密(公元852—905年)在公元902年受唐封为吴王,占有淮南、江东之地。杨行密的部将朱延寿、安仁义,居功自傲,阴谋叛乱。杨行密对二人的行径十分气愤,但因他们握有兵权,只能设计除去。

于是,杨行密伪装患有眼疾,每当朱延寿派人来拜见时,他就装着什么都看错了,走路也跌跌撞撞的。一次,朱延寿的高参来见杨行密,杨故意离座迎接,却被柱子绊倒在地,朱夫人忙上去扶起,他悲戚地说:“我大业已成而双目失明,儿子年幼不足继承大业,如果朱延寿能继位,我死而无怨了。”朱延寿的高参回去向朱禀报所闻所见,朱延寿暗自欢喜。没几天,朱夫人把朱延寿召来,当朱刚进寝门时,杨行密派人刺杀了他。过了几天,安仁义也被斩首。一场蓄谋叛乱被粉碎了。后来,杨行密在位四年,轻徭薄赋,招抚流亡,吴国经济尚称繁荣。

刘金蝉脱壳

五代时,公元915年,晋王李存勖率大军进攻魏县(今属河北)。后梁将军刘暅见李存勖将主力部队调到魏县,其老巢晋阳(今山西太原)必然空虚,便决定来个“金蝉脱壳”,将部队秘密调往晋阳,去偷袭李的老巢。

刘暅令士兵训练毛驴像人一样走路,又让士兵扎草人绑在驴背上,在草人身上插好旗帜。这样,毛驴驮着草人在城墙上来回走动,李存勖从远处看见城墙上有士兵打着旗子来回巡逻,以为城中刘暅军还在,不加怀疑。刘暅见此计未被敌发现破绽,便把人马全部撤走,一个也不留。

过了两天,李存勖军的前哨发现城墙上虽有旗子晃动,但城里却毫无动静,立即报告李存勖。李感觉事情不妙,立即派人侦察,证实刘暅已撤走两天了。李存勖这才知上了大当,对部下说:“我早就听说,刘暅用兵,一步百计。果真如此。”

吴越兵借风败敌船

五代时,公元919年3月,吴越王钱镠命其子钱传镠率领船队去攻伐吴国。这支船队除了兵士、武器外,还装着砂土和石灰。两军在狼山江面相遇。吴军的兵船顺风扬帆前进,而钱传镠的船队则逆风落帆。钱传镠见风势对己不利,便命船队开到河湾汊口处避开吴军船队。等到吴军船队全部过去,才命手下从后面顺风追击。吴军不知其用意,便调转船头迎战。这时,钱传镠传令前排战船的士卒顺风朝吴船抛撒砂土和石灰,使吴军士卒都张不开眼睛。钱传乘机向吴军猛烈进攻,又命士卒顺风纵火焚烧吴船。结果吴军大败。

算卦人智辨贵贱

五代时南唐的赵王李德诚奉命镇守江西,有一个算命先生自称能一眼分辨众人的贵贱。赵王想试试他究竟有没有本事,于是让几个女仆与他的妻子滕国君,穿戴打扮都一样,站立在庭院中。让算命先生来分辨她们的贵贱。

算命人胸有成竹地来到庭院,环顾一周后,突然大声道:“国君夫人头上有黄色的云。”那几个女仆随后都不自觉地仰头朝着国君的头上看。就这样,算命先生马上就指出,那几个女仆所注视的那一位便是主人。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得了天下。一天,他问大臣赵普:“自唐末百余年,换了十几个皇帝,征战不息,其原因是什么?”赵普回答:“因为藩镇的势力太强了,皇帝势弱而臣子势强,自然就无法控制局面。如果削减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编他们的精兵,天下就会太平。”太祖接受了赵普的看法。几天后,太祖和老将石守信等人饮酒,酒酣之时,他说:“我夺得天下,全靠你们,我将永远记住你们的功劳。然而作天子也有难处,我现在整夜睡不安稳。”石守信等人问:“为什么?”太祖道:“这还用问吗,身居这个位置的人,谁不想把他干掉。”石守信等人都惶恐万分,向太祖叩头说:“陛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太祖说:“你们虽然没有这个野心,但你们手下的人想富贵啊!一旦他们将黄袍给你们穿上,你们就是不想做皇帝,也不可能啊。”石守信等人哭泣道:“我们愚蠢之至,求陛下给我们指出一条求生之路。”太祖说:“人生是短暂的,求富贵的人,不过想多得些金钱,过优裕享乐的生活,使子孙不受贫苦。你们不如放弃兵权,置买好田宅,为子孙创立永久的产业,自己也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君臣之间,也免却相互猜疑,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拜谢太祖道:“陛下为臣等想得真周到,真所谓同生死的骨肉啊。”第二天,他们几个人都称病辞职,过了些日子就各自回故地过起隐居生活了。

就这样,谈笑间宋太祖将诸大将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宋朝三百年间,没有臣子太强的弊端,这同宋太祖施用转天移日的手腕是分不开的。

宋太祖赐酒削财

宋太祖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法,削夺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后,又担心他们家中积蓄的财产太多,难免生事。于是,他赏赐给每人一块宅基,让他们建造府第,每人因此花费数万缗(一千钱为一缗)。

住宅完工后,宋太祖又在宫中设宴,大家开怀畅饮,喝得大醉。此时,太祖命人从众将家各宣来一名子弟,让他们搀扶众将回家。赵匡胤亲自送到大殿门前,对众子弟说:“你们的父亲刚才都答应各自献给朝廷十万缗。”子弟们磕头应诺,各自将父亲送回府第。几个节度使醒来后,问起自己是怎么回来的?在皇上面前是否有失礼的行为。他们的儿子告知父亲曾许诺献钱十万缗之事,诸节度使心想自己酒醉时可能真有此言,第二天,他们进表如数上交。

宋太祖借刀杀人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表面上接受南唐后主李煜所请,修藩臣之礼,但仍念念不忘要征服南唐。南唐有一位勇将叫林仁肇,骁勇善战,他主张和宋廷对抗,一定要较个高低。宋太祖闻知林仁肇是南唐的一根顶梁柱,便设计除掉他,然后再举兵征讨南唐。公元972年年初,宋太祖派善画的为亲善使臣到江都(今江苏扬州市)拜访江都守将林仁肇,将他的面貌形状偷偷画了下来。二月,南唐后主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出使宋王朝,赵匡胤让人把林仁肇的画像悬挂在一座新建的富丽堂皇的宫室里。廷臣故意带李从善参观宫室,诈问:“这画像是谁呀?”李从善惊诧道:“这是敝国江都留守林仁肇。他的画像怎么会挂在这里呢?”廷臣先是吞吞吐吐,后又故作神秘地凑近李从善的耳边说:“皇上甚爱林将军之才,想叫他前来奉职,林将军也不满李后主,愿意遵旨来归,先送此像为信物。”廷臣又指着另一处空馆,对李从善说:“这是皇上赐给林将军的,待他到宋,怕还不是一个节度使吗?”

李从善回到江都后,把这一情况报告后主李煜,李煜据报,即传召林仁肇,问他是否受过宋太祖的诏谕,他回答没有。李煜不察明底细,怀疑林仁肇投降归宋,便在酒中下毒,把林仁肇毒杀了。

林仁肇一死,宋太祖即下令向南唐进军,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南唐。

郭进大仁释军校

北宋初,大将郭进治军十分严厉,不讲私情,属下将士都惧怕他。宋太祖对他很赞赏,派他做洛州(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防御史。

一次,一个军校从洛州跑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诬告郭进有不法行为。宋太祖经过查证,知道军校诬告郭进,立即派人押送到郭进处,责令郭进杀掉他。当时,正赶上北方边境发生外来侵扰,郭进对这军校说:“你敢在皇上面前诬陷我,我很佩服你的胆量。这次先赦免你的罪过,给你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如能杀退敌人,我当保举你做官;如果吃了败仗,你就去投河自杀,不要再来见我。”那军校有了一线生机,便奋勇作战,立下战功。郭进上书呈送宋太祖,要求让他官复原职。太祖同意了这一请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