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2:修好这颗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05:32:52

点击下载

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包容的智慧2:修好这颗心

包容的智慧2:修好这颗心试读:

这颗觉悟的心(代序)

84年前,我出生在江苏扬州一个贫苦的家庭;73年前,我很幸运地在南京栖霞山寺出家;61年前,我只身到了台湾。现在,我在84岁的时候,能够通过《修好这颗心》和各位读者见面,感到缘分是很重要的。

感谢中华文化养育了我,让我成为一个中国人,也感谢扬州的父老兄弟姐妹和我的父母能给我成长,当然更感谢佛教和世界上所有的有缘人能够成就我。

我和长乐先生结缘,始于2002年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2002年,大陆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授权,由我联合台湾佛教界共同达成恭请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莅台供奉协议,促成了一件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正是凤凰卫视的全程直播,使得这一千载难逢的盛事唱响于海峡两岸四地,全球华人得以一饱眼福、同沾法乳滋养。同时也愈加感到两岸只有走和平道路,才是未来中华民族共同的希望。

此后,我俩又在不同的时空因缘下多次见面、合作。2007年冬天,我与长乐先生在佛光山的山风薄雾之中,连续用几天时间探讨包容的智慧,领悟中华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包容之美、忍耐之美、开放之美、融合之美。希望能引人思索:怎样的净化升华是人性的自然,怎样的锤炼提升是人性的回归,怎样的豁达包容是人性的解放?宽容与兼容、忍辱与精进,让社会与人心归于宁静,归于和平,归于和谐。

今年春天,当大地开始滋养万物的时候,凤凰卫视和佛光山联合拍摄了两部纪录片《地水火风缘起再生》和《地球的温度》,告诉人们,自然万物与人类都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同体共生关系,人类只有树立了慈爱一切生命的环保意识,地球才能得救。

近两年来,我与长乐先生在深圳、香港、南京等地多次见面、畅谈,于是有了这本《修好这颗心》。

世间的人称赞别人,往往会说:“这个人好伟大,那个人好伟大!”仔细想一想,伟大里面是多少的心酸、多少的苦难,要付出多少的牺牲、多少的忍辱,才能伟大。所以,要想做个有成就的人、伟大的人,就必须要有力量,能忍辱,能布施,能持戒,能精进,能禅定,能有般若,那么就能波罗蜜了。

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生世世、永永远远跟随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它。佛说,“一切唯心造”,“心外无法”。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一切际遇,莫不是由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不识本心,心随物转,迷障重重;了知自心,境由心转,得大自在。凡圣间的唯一差别,就在于是否有意识、有毅力、有目标的来修正这颗心。

长乐先生曾问我,中华民族要复兴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缺什么?我觉得,道德教育、宗教教育、慈悲、包容是我们缺乏的。讲究心灵的净化,讲究内在的美,不要眼睛向钱看,世界上有比金钱比爱情更好的东西,那就是佛教讲的慈悲,儒家讲的仁义,道家讲的超脱无为,这些都比金钱和名利价值更高。“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的最终目的、唯一目的就是修炼这颗心,达到心的觉悟。

这颗觉悟的心,你若能把它归入正道里,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星云 于佛光山2010年8月

人生是一条激流(序章)

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凡事都不是命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懂得变通,不通亦通。明白无常的道理,就会肯定自己的未来,做自己因缘的主人。

人生的真相

长乐先生:人生是一条激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舵手。

在无边无涯的时间空间中,人常常会有无力感和迷茫感,有时感到人如微尘,什么也无法把握;有时又觉得头顶空间太小,无法容纳冲天之志。

所以,英国诗人布莱克说,手掌盛住无限,刹那便是永劫!

他又说,在荒原的尽头,手指可以触天。

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一条路是属于你自己的,如何找到这条道路,需要由我们内心的智慧来指引。

对于媒体人来说,证明天空之中的确有路的人,不是诗人,而是科学家。

1923年,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ECO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它是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的。但不久,北洋政府以其未经政府批准为由,将这个广播电台拆除了。就在中国人对这一新技术充满疑惑,拒绝仰望天空的时候,地球那边的美国人却已经在“瓜分”天空了。

1927年,美国政府宣布肉眼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于天空中的无线电波是“国有财产”。这个决定,使美国从此把世界的信息主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沿着这条道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他们使数字化地球雏形显现,全球十大媒体集团美国占了七席,这艘巨大的传媒航母主导了世界传媒娱乐业的发展。今天,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达到二万八千多亿美元,几乎接近整个中国的GDP。

谁能想到,对于一个机会的接纳与排斥,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

有人说,认识自己是认识一切知识的基石。真正认识自己是很难的,改造自己更难。修心是为了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行动,而不是不行动,或者少行动。

如果人能够建立一种新的时空观和人生观,并由此产生新的智慧,我们能不能不再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把握当下,成就自己呢?“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彻悟的人生观。

人生呼吸间,生命短暂无常,因此要以有限的时间,充实无限的生命。“微尘映世界、瞬间含永远”,人类生命的发扬,必须有效地利用时空,在属于自己的极小空间、极短的时间中创造生命的价值。

这是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哲学,一种神秘而又坦诚的方法。我们怎样从另外一个角度,用另外一种价值观,检讨自己的人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呢?

请大师给我们开示。

星云大师:说起来,佛陀也是一个记者,他记录人间的悲苦,传播能够离苦得乐的真理。而我只是效法佛陀,做一个传播者,传播佛教引人向善的教义,也算是刘总裁的同行吧。

人生好比一条“路”,要靠自己走出来,自己走不出自己的路,总是没有把人生活得淋漓尽致,因此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生涯规划”。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圆满。圆满的人生要有许多方面的成功才能完成。但是,成功有成功的条件,想成功必须先建立良好的观念,否则可能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世间的一切,我们不可以用愚痴、贪心、妄念、邪见去追求,要用智慧去拥有。

长乐先生:自古以来,做人之道首重修心。

星云大师:修心,就是为心找一个可以安顿之处。心安住在哪里呢?安住在钱财上,它可能失去;安住在情感上,它可能会变化;安住在荣耀上,它可能不长久,实在没有一个真正的安乐窝。

佛陀教我们安住在禅定上,所谓“以定安住,一切皆定”。禅的世界,充满洒脱、自在、活泼;禅的风光,可以与宇宙天地永恒并存。

修好这颗心,我开列了下面这些途径:

1.要有惭愧心,惭愧、知耻才能庄严身心。

2.要有慈悲心,慈悲就没有敌人。

3.要有欢喜心,有了欢喜,人间才没有缺陷。

4.要有孝顺心,有了孝顺,世间才有纲常纪律。

5.要有信仰心,有了信仰,为人才有目标、才有力量。

6.要有般若心,有了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7.要有柔软心,柔软才会包容,才能克刚。

8.要有精进心,精进才能立志向前、向上。

9.要有平等心,才能与真理相处。

10.要有谦虚心,傲慢的人,永远敌不过谦虚的人。

11.要有自尊心,尊严是心中的财富,是心中的宝典。

12.要有和谐心,和谐才能团结人心。

13.要有忍辱心,忍辱不自卑,才是至刚至大的力量。

14.要有道德心,道德是做人的品牌。

15.要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个富贵的人。

16.要有尊敬心,尊敬是学佛、做人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17.要有包容心,能包容,才大、才多、才有。

18.要有诚信心,有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19.要有勇敢心,勇敢向前,才能开拓另外的世界。

20.要有恒常心,有恒常心,才不会懊悔、犹豫。

21.要有惜福心,惜福才会有福。

22.要有大愿心,有愿就有力量,有愿就能突破难关。

23.要有仁爱心,仁爱所至,无力抵挡。

24.要有忠义心,忠肝义胆是天地间的正气。

25.要有正直心,做人处世,正直为本。

26.要有利人心,处处为人设想的人,必然受人尊重。

27.要有专注心,专心注意,凡事能成。

28.要有结缘心,广结善缘,更有人缘。

29.要有喜舍心,喜舍是福慧增长之道。

30.要有无我心,无我则凡事不计较、不比较。

31.要有诚挚心,诚挚待人,即使吃亏也必得好报。

32.要有随喜心,随喜顺人乃广交善缘之道。

长乐先生:也有学者将人的多面性概括为七种心,“上进心、正义心、责任心、自尊心、虚荣心、嫉妒心、自私心”,其中上进心是最本能和最有生机与活力的,属于众心之首,而自私心也不是完全负面的,是可以加以调整并为上进心服务的。

甘地说,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的欲望就会赢得整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修好自己的心,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追求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并不等同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就,而是提升自己的智慧,滋养内在的爱与善,与真实的自我、与世间的一切生命建立深刻的情谊。

星云大师:人,是为了使命感才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在动物中,狗以看家为使命,猫以捕鼠为使命,鸡以司晨为使命,蜂以酿蜜为使命。牛,拉车负重,这就是它的使命;马,日行千里,这也是它的使命。我们生而为人,怎么能没有使命感呢?生命的意义,乃负有使命感之谓也!

一个人必须有自觉的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才会有责任感,才能克尽职责,才能勇敢担当,才能自我健全。我有一位徒弟,大学毕业后,到夏威夷读硕士,又到耶鲁读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时间,终于得到博士学位,非常欢喜。有一天他回来,对我说:“师父,我现在得到博士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我对他说:“学习做人。”

生命可贵、无常迅速。学习做人,健全人格,自我勇敢担当,才能发挥生命的价值。

长乐先生:大师所说的生命可贵、无常迅速,代表佛教的人生观吗?

星云大师:人生的真相,就在于“无常”。“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就是“无常”的写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无常”的意义!“无常”,就是迁流、变易的意思。世界上的人物你我、有情无情等,哪有不迁流变化的呢?“无常”,不限于某一人、某一事,它有普遍性的意义;“无常”,不受权力大小的影响,它有平等性的意义。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无常的现象,所以说“无常”就是真理。

世界上很多美好的东西,因为有“无常”,所以它是缺陷的。青春美貌,它不能永远常在;名位权力也不能永远拥有。再如金钱财富,随来随去,甚至我人的身体,依科学家的研究,从细胞的组织来看,昨日之我已不是今日之我,今日之我当然也不会是明日之我。不断地迁流,不断地变易,所以都是无常的啊!“无常”不是完全消极的,本来没有的,因“无常”,也可以改变一切现象。我贫穷,因缘际会,我发财了;我愚笨,我勤劳苦读,一变而成聪明了;本来无儿无女,忽然妻子弄璋弄瓦,儿女成群;本来空旷的土地,集合建材而成高楼大厦,所谓“空中生妙有”,这不都是无常的现象吗?“无常”不可怕,“无常”也躲避不了!遗憾的是,人一听到“无常”,就如同谈虎色变,难道你惧怕“无常”,就能不受无常的真理的规则吗?

从小看到花开花谢,你在无常里没有得到警觉吗?从小就看到人生人死,你在生死里面还无所体悟吗?所以,吾人当要体悟“无常”,在“无常”里找寻自己的未来:未做完的事情要赶快做好,免得无常到来,未萌其志,未尽其愿;如果是你要做的事,赶快积极去完成,因为你不积极完成,随时无常一到,可谓终生遗憾啊!

长乐先生:这也是每个人都要尽早谋划自己人生的原因。

星云大师:人生,事业,理想,都要靠今天完成,不能把一切事情拖延、寄望于明天。世间的事情,从今天做起,都有希望;等待明天再说,可就很难说了!“今日脱下袜和鞋,不知明日来不来!”

一间房子,没有门出去,长久关闭在里面,怎么会快乐呢?好名,被名枷给捆绑;好利,被利锁给缚住;陷在自私的感情里,就会被爱所执;甚至,一句是非也能左右我们。枷锁能束缚人,主要是当事者不肯放下,甚至还以金枷银枷骄人呢!

有的人,对金钱放不下,做了金钱的奴隶;对物质放不下,做了物质的囚徒。

有的人为了守住一栋房子,养了一只宠物,不肯出外旅行;有的人为了尽孝守墓,荒废了多少年轻的岁月?

被圈圈圈住,被框框框住,所谓“坐井观天”,哪里能看到广大无边的天地呢?

凡事都不是命定,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只要我们心好,只要我们不侵犯别人,而又能广结善缘,无常亦能使乖舛的命运转好。

长乐先生:大师的意思,是不是说认识生命的真相,必须超越相对的知识,才能达到不知之知的境界?达摩祖师说过,若以不知为知,则无所不知。不知之知,就是智者的智慧。我觉得,这是提升、谋划人生的一种基本方法。

星云大师:般若的真理,不是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真理是要经得起印证的。佛教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第一,要有普遍性,不是只在这里才有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没错的。比方说,人生来要死,这个不会有人否认,没有人生来不死,这是普遍性。第二,有必然性,比方说,一个小女孩,从婴儿慢慢地长成女童、小姐,之后男人追求,做了人家的太太,渐渐地,做了妈妈,再慢慢,就做老太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女童,小姐,妈妈,还是老太婆?都是,也都不是。无常变化,这是人人都如此的。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恒常不变的,只要是世间法都会有变化。变也不一定不好,因为世间会变,所以穷不会一生一世都穷,苦不会一生一世都苦;虽然笨拙,只要经过努力,就会改进。

无常,可以改变人生,这就叫般若的智慧,向来如此,普遍如此,必然如此。不是说你有钱,你说的道理就对,我没有钱,我就没有道理。不管男女老少,有钱没钱,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

星云大师:命运是一个因缘促成的关系,宇宙之间最合理的就是因缘。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就是因缘。这个缘不是“大家有缘千里来相见”、“我们这么要好,有缘分啊”的“缘”,道理没有这么简单。所谓“缘”,有的事情需要原则来完成,结果需要因和缘的助成,有的“有”则需要“空”才能“有”,不空就没有了。所以,缘很深、很妙。

比如我们两个人,你比我高一些,比我胖一点;你是一号,我是二号(笑)。我们彼此有缘,一见到面,就欢喜和信任,相交到现在也有一二十年了。

长乐先生:这种一见面就彼此欢喜和信任的因缘,使我此后不断地寻找各种机会与大师见面,近距离地学习了解大师的人品与学识。

大师和我还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大师属兔,我也属兔,两人都是“兔子”,这是非常好的缘分。一些关于属相方面的书说,属兔的人对事物敏感,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能有条不紊地、准确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艺术且具有很强的判断力,容易在文学方面有成就。大师著作等身,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星云大师:佛教不讲命运,但是很讲缘分、因缘。佛陀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缘”之一字,意义甚深。结缘就是播种,不播种,将来怎么能有收成?结缘愈多,就好比银行的存款也就愈多;银行的存款多了,还怕事业没有成就吗?世间的一切功成名就,都有原因;而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靠因缘。

现在,全世界都可以看见凤凰卫视,我前不久在美国也看到了你们的节目,这说明刘总裁和凤凰卫视结了很多的缘,很成功。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广结缘分。我这个人,天生不善主动与人交往,无形之中丧失许多人缘,念及于此,我从不推辞开始努力。我不长于交际应酬,经常因此被人误会,思及于此,我从直心待人着手学习。我自忖一文不名,无以予人,所以布施所学,教导后人。我自认缺点甚多,愧对十方,因此兢兢业业,三思而行……点点滴滴地改进,将我一步一步地往前推进。我深信在长远的菩萨道上,借着反复琢磨、自我修正,去芜存菁,可以成就像金刚不朽的法身慧命,所以行走于人生逆旅之中,即使面对再大的挫折、再多的阻难,也不曾灰心失意。

长乐先生:在清澈的激流中,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小鱼溯流而上的情景,它们为了防止自己小小的身躯被洪流卷走,努力寻找合适的角度,不屈不挠,顶水而进,让人联想到我们普通人在生命长河中的处境。

星云大师:人生的激流,有平缓,也有汹涌,但总结起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善美的天堂之路;一条是丑恶的地狱之路。佛经说:通向天堂的道路有三个条件,一是喜舍,二是持戒,三是禅定;地狱的道路,也有三个原因,一是贪欲,二是瞋恨,三是邪见。我们是要走天堂之路呢,还是要走地狱之路呢?舵就在人自己手中。比如佛法,既是人生之舵,也是人类社会演进,历史长河奔流而下中的舵。因为无论是人类的进化,还是社会历史的发展,抛却过程中的种种反复、波折、倒退,最终演化方向,乃是朝着佛陀所说的包容、慈悲、和平、智慧、良善之路发展。佛法作为一种文化也好,哲学也好,起着舵的作用。

长乐先生:把握生活河流里的舵,就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1987年,泰国庆祝国王普密蓬六十岁寿辰,大陆和台湾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前往致贺。那一天的现场,有两个中国人坐得很近,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交谈。这两个人,一位是赵朴初老先生,一位是星云大师。但是,因缘这东西是很奇妙的,冥冥之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牵引他们。

庆典开始后,朴老的夫人突然忍不住咳嗽起来。在气氛庄严、鸦雀无声的会场里,朴老一时歉疚而又无奈。这时,星云大师的弟子慈惠法师微笑着探过身,递去一颗润喉糖。

谁也没有想到,一递一接之间,这颗润喉糖像生命之舵,牵起了两岸的手,温润了两岸的心,如同佛陀的手臂。

当晚,赵朴老特别回赠他的书法大作以示感谢,双方畅谈,欣知彼此在许多事情上都有共识。从此,大陆与台湾佛教界开始了春雨润物般的交往。两年后,应赵朴初的邀请,星云大师率五百名僧信二众赴大陆探亲弘法。

门一旦打开,亲情就浓得化不开。

2002年,中国政府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十六字授权,达成了恭请法门寺佛指真身舍利赴台供奉协议,大师您陪同佛指舍利在台供奉三十七天,数以亿计的华人目睹了这样难忘的时刻:道路旁,簇拥着数以百万计的民众,他们以感恩之心汲取着中华文化的力量。一位经历了大地震的台湾乡下妇女,泪流满面合掌而立,让每个看到她的人禁不住心中发烫。

这些画面,使我深切地感到,在拆除政治藩篱,摈弃历史恩怨,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中,佛教能给人一种超越的力量,带你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让你用人性的、人道的、文化的、容忍的视角,看待一切,从而体悟最高的真理。

星云大师:一粒种子,你把它放到地毯上、桌子上,它不会成长,因为地毯、桌面都不是它的缘分。它的缘分是土地、阳光、水分。一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缘分,你结过这个缘,人家才会来帮助你,你没有结过这个缘,人家就不会主动帮忙,所以平常要广结善缘。世界上没有单独存在的东西,每个人都要依靠很多的条件、缘分来帮助才能成功。所以,有时候,朋友一句话就决定了对方的命运;一块钱、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

人生如一盘棋局。无论是将军或小卒,无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要小看自己,应尽力发挥所长、用心去做。人生难得,能生而为人需要很大的福报,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惜就是爱,了解“惜”的人才能懂得“爱”,所以夫妻要珍惜夫妻之情;朋友要珍惜友情;人与人相处,都要懂得惜缘、惜情。

长乐先生:2010年1月,大师因对和平事业和两岸交流作出贡献而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华文化人物”称号,我荣幸地担任了您的颁奖人。当我和您一起站在颁奖台上时,眼前的大师和当年那个身无分文,只身赴台的青年星云交织在了一起。波涛滚滚,海天苍苍,前望故乡,后望故乡,也许有忧伤,也许有彷徨,但是,他用奋斗、用忍耐、用包容,超越了舍弃与不舍弃的阶段,达成了般若的人生。

星云大师:不敢,我只是本着一个出家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理念做事罢了。我本来就是一个无声无息的、平凡的出家人。星星很小,云也是飘飘的,不过因为凤凰(卫视)在天上飞,所以把我也旷达、升华了,让我因此在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有了名望。我昨天从深圳回香港,海关的办事人员一看到我,就说:哎哟,星云大师啊,赶快办。我说:你认识我呀?他说我看过电视,凤凰播过你的节目。很快地就办完手续,扬手让我通过了,效率很高。

长乐先生:人之一生,离不开与其他人交往。在这个开放的、信息快速流动的世界,我们可能认识很多人,有人说,多认识一个人就如多打开一扇门。但是仔细想一想:你认识的这些人里,谁是你真正的贵人?身处异地身无分文时,谁会第一个给你关怀?你人生失意、倒霉的时候第一个向谁倾诉?突发灾害时,谁会冒着风险第一个来救你?当你离开官位时,谁又愿意陪你在一起喝一杯“凉”茶呢?

所以,朋友贵精不贵多。

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心交,诚交,实交,人之交往之唯一要素!

明知是“空”为何还要奋斗

长乐先生:按照佛教的观点,人生的所有一切,包括幸福、烦恼、快乐、悲伤、财富、贫穷,都会过去。请问大师:明知人生是一个“空”的结局,我们为什么还要奋斗呢?

星云大师: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也还会再来。像春夏秋冬,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再来;像人生,生老病死,老病死了,还会再生。就如时辰钟“1、2、3、4、5、6、7、8、9、10、11、12”,转了一圈,它又会再回来。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环形,所谓因缘果报,前世、今生、来世都有关系,来的会来,去的会去,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所谓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生命不死。在我们了解,人死亡的只是身体,物质的东西无常,但是心灵、生命不是,它等于木柴,这个木柴烧了,另外一个木柴又生长了,生命之火一直会延续。所以,为善事、做好人,不要灰心,不要以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都落空了,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水流到哪里去了,还会再流回来。

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所讲人之一生,让我想起一个朋友的短信,叫“八然堂”: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悟通八然,此生悠然。

大师一定还记得我那位得了肺癌的老友,当时医院诊断说他的生命只有四个月了。在疾病的折磨下,老友越来越烦躁易怒。无奈之中,他弟弟对我说:你和星云大师很熟,能不能带我大哥去见见大师,给他点拨点拨?我知道您非常忙,也很劳累,但人命关天,安抚一位垂危者也很重要,踌躇再三,还是向您说了,您立刻爽快地答应了。见面那天我感冒了,但不愿错过当面求教的机会,就戴着口罩和老友一起去了。

您当时对我们讲了两层重要的意思——

星云大师:生,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的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潇洒,悠游逍遥。

经过死亡的通道,人可以提升到更光明的精神世界里。

长乐先生:您讲得泰然,朋友听得入神。回去之后,我这位朋友的情绪变化很大,非常和顺平静,甚至能用一种诙谐的豁达对待生死。一年之后,这位朋友走了,他的儿子和太太请我转告大师:他走得很安静很坦然。

星云大师:人的一生,都生活在五欲六尘的追逐里。世间什么是我们的?世间有没有永远存在的东西?所谓“真理”,必须符合“本来如此、必然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这四个条件。“无常”,就是如此。因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所以会精进修行;生理细胞有新陈代谢的无常,因此能常保身体的无限活力;“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人事的新旧更递也是无常的变化,如此社会有机体才能常显生生不息的青春生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但“无常”,而且“无我”。所谓“我”,是恒常不变的实体,具有自我主宰的功能,然而,世界上有没有能单一独立、自我存在、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当然没有!

能够明白这些真理,人生才能如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任运逍遥。

长乐先生:大师所说,正如达摩祖师的教诲:如果你害怕生活的激流,总想脱离这个激流,表示你执著于激流。你越是与激流拼搏,你遇到的阻力就越大。怎么办呢?应该与生活的激流融为一体,万事随缘,让因果自作定论,这样反而能度过,获得更广阔的空间。

生命是激流,我们只有先认识到此身为人的弱小,才能“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恐惧,面对死亡,在万丈红尘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度过不得不过的这一生。一 心治

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治人先治心,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不是用规矩来要求人,是尊重、包容、平等,彼此立场互换,要让人“感动”后心甘情愿地发心奉献,是一种“无为而治”。为了热爱而来

长乐先生: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二百多个道场,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有数百万之众,有人说您是公认的管理大师,您研究社会上流行的管理学吗?

星云大师:不研究。情况、信息瞬息万变,各人的心、各人的性格有种种不同,没有模式和模型的,假如说有模型的话,就是尊重人、对人好,视人如己,将心比心,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不要对立,这就是最好的管理。佛法讲究慈悲、鼓励、尊重,这都是很好的管理方法。“心”是万物之本,没有把根本管理好,只管理枝末,人生当然不会圆满。能把自己的心管好,心正则一切皆正,心净则一切皆净,心善则一切皆善,这才是最重要的管理学。

当一个人连自己的身心都无法管好时,又怎能管理他人之事?

长乐先生:有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说:“知识来自于先驱者们的研究与经验,是在反复试验、反复失败的摸索中获得的。如果已经得到明确的知识,则说明这块新的竞争领域已经被无数人造访过,已毫无商机可言。此后的商务专家必须比以前更加怀疑常识,并且抛弃现有知识,也就是坚决养成‘不学习’的习惯。”

强调适应变化,这大约就是大师不研究所谓“管理学”的原因。

我觉得,“管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激励员工内心的激情与渴望。

激情是事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甘平庸的人特别需要激情这份营养大餐,从而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尊严。

爱因斯坦在庆祝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普朗克60岁生日时说,促使普朗克不顾一切地献身科学事业的动机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他的非凡的意志力和修养,“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与狂热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相类似”。

星云大师:任何企业都需要全心投入的员工。趋势科技资深执行副总经理陈怡蓁小姐曾和我说起她与先生到日本佛光山本栖寺时看到的一件事情。当时,寺里枫叶飘零,她看见有位师姐不停地清扫,但是动作远不及落叶快速,分明是愈扫愈多。陈小姐的先生忍不住劝对方别扫了,没想到那位师姐幽了一默说:“愈多愈好,这样福报愈多!”陈小姐认为这就是执行力的源头——每个成员皆充满热诚、欢喜。如果每个企业的员工,都能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所追求的不只是金钱回馈,而是成就、满足感,相信所展现的必是持续不绝的执行力。

长乐先生:成就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我认为一个有激情的企业,它的文化应该是:在这里工作是一项殊荣,一种事业,而不是一个谋生的工作。新员工进入这里工作只有一个标准,为了热爱而来。有了热爱,才能焕发潜能。

星云大师: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策略,40%靠执行力。“执行力”是什么?建华金控执行长卢正昕先生说:“执行力的定义是‘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全力投入是身口意总动员。执行力的落实首先要“用对的人才”,其次得用“对的策略”,最后是“完成对的营运”。他认为今天这个时代,单打独斗闯不出天下,一定要有一群具有共同目标、愿景,加上有强烈企图心和执行力的人,集合众人之力才能创造财富。

长乐先生:有人说我是“榨汁机”,其实“榨汁机”也有深奥的学问:怎样让每个员工都有“汁”可榨,并得到与榨出的“汁”相对应的社会回报?作为领导者,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人尽兴表演,甚至不告诉他怎样表演,只交给他一个舞台。我着力营造的是这样一个管理公式:压力+动力+空间=出奇的效果。

记者向来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有人说,凤凰的记者事事都向前冲,不是敬业,而是商业电视台“敬钱”、“敬名”的表现,还因此感到“莫大的悲哀”。我想:媒体真正的“莫大的悲哀”是什么?不是所谓的“敬钱”或“敬名”,而是缺乏职业精神,缺少专业主义激情。富有职业精神的记者在突发事现场是可能失去生命的,没有生命,钱和名有什么意义?我们的记者上前线时,不少人是悄悄写下遗书的。论身份和收入,他们可能是“白领”或“金领”了,所以,钱和名无法解释这些记者的灵魂和作为,甚至是对他们的亵渎,相反,这是激情的效应。

星云大师:就如佛光山的事业,这份事业既是我的,也是属于大众每一个“我”的。因此从开山以来,佛光山所有设施都是随顺信徒所需而兴建,一切重大计划都是经过大家开会来决定,乃至典章制度里的每一则条文,也莫不是在公开的场合中通过公布。1985年,我依章程退位,将住持之职交由第二代接棒,许多信徒前来哭跪请留,都无法挽回我坚决的意向。经云:“依法不依人。”大家是否都能在平等的“法”中,看到佛教的本质与未来?

佛教主张“法不孤起”,所以既不执著一法一人,也不舍弃一法一人,正因为佛教的本质如此,因此才能结合众缘,不断突破,创造远大的未来。我虽然已经退位,不是住持,但我还是徒众口中的师父,还是佛光山的一分子,因为师父是永远不会退位的。所以当常住需要我时,我还是义不容辞地提出建言;当弟子请求我时,我也愿意为大众排难解纷。

长乐先生:大的事业离不开小的人性。人是孤独的,同时又是与他人同时存在的,如何集合众人的力量经营好你的团体是非常重要的。

成功的企业应该是以“人性”团结人,以“人性”感动受众。为了共同的热爱走到一起,才能同舟共济。团结一致不是道德、伦理的要求,它是自然界、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最神秘的一种力量,如能掌握这样的力量,一定能成就盖世功业。“内行”管“内行”

长乐先生: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广播媒体,然后下海经商,最后又回到了媒体这一行。即使现在身为传媒商人,我仍然有到新闻第一线冲锋陷阵的冲动。做新闻是我与生俱来的强烈愿望,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不太满意:每天90%的时间花在内部管理、资金运作上,只有10%的时间来关心节目内容。但是,这10%已经让我很亢奋,很投入。每当碰到突发事件或重大报道,我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果我是记者……”,而不是“如果我是管理者……”。尽管这样有时会妨碍内部管理,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内行”管“内行”。

有人评价我说,投资凤凰,我只用了10%的财力,却花了90%的精力。这是因为我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媒体人——以前是记者,现在是媒体商人。一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资本积累和事业成就感完美地结合才是境界。这时考虑的不再只是投资回报率,也不是如何增加市值,而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满足。

星云大师:对于徒众,我从不以领导者自居,而总是循循善诱,观机逗教。因此大多数弟子都心甘情愿、死心塌地服从领导,在工作岗位上勤奋精进,但也有些弟子表面顺从,心中却存深厚我见,对于这类人等,我也只好装聋作哑,忍痛见他受挫以后悔不当初。

偶尔,我也让一些弟子有机会充当我的管理人,让他们高兴一下。所以,有时在走路时,听到他们善意地要我向前退后,我都无不遵守;吃饭时,听到他们好心地要我吃这吃那,我也咸皆从命;乃至在开会时,弟子提出佳见,我均从善如流;在做事时,徒众另有良策,我也随喜接纳。也许正因为我与生俱来这种“被人领导”的性格,所以能与弟子融洽相处,和合无间。

至于我所创设的佛光会,各地协会、分会的会长、干部等,大多为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大家在一个佛陀的人间佛教信仰下团结合作,所以我对于他们的领导也仅限于信仰上的指点,其他如感情、事业、友谊、婚姻等问题,我都避免干预。由于彼此认清界分,所以能凝聚共识,发挥力量。

在丛林中,住持虽贵为一寺之主,但举凡进出道场都要遵守客堂规矩,事先告知头单知客;早先出家的师兄即使年至耄耋,亦须遵从工作伦理,服从序级较高的师弟领导行事。这就是佛教界的长老担任“领导人”和“被领导人”,以法制为尊,不计较名位的典范。放眼古今,可说最合乎工作的伦理,最合乎做人的艺术。

所谓“世事通达皆学问”,人间何处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看!红花必须要有绿叶的陪衬,才能显得出整体的美感;明月也必须要有众星的点缀,才可以表现出夜色的美丽。“被领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被领导者”能做得称职中矩,将一己融入别人,遍入大我之中,也是在扩大自己,成就自己。啐啄同时

长乐先生:凤凰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卢宇光出道很早,他最早是部队的战士报道员,后来赴莫斯科读书深造并留在那里工作。

2002年10月23日,五十多名车臣蒙面武装匪徒在莫斯科东南部一家剧院劫持了八百多名观众,他们向当局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军全部撤出车臣。双方在僵持了近六十小时后,俄当局于26日清晨果断出手,在四十分钟内制伏了恐怖分子,除少数恐怖分子被俘和逃脱外,以巴拉耶夫为首的五十名匪徒均被击毙。七百多名人质安全获释,另有一百一十八人伤亡。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人质事件中,刚加入凤凰的卢宇光冒死深入一线,拍摄了大量惊险的镜头,三天内连升三级,从“特约记者”到“记者”再到“首席记者”。但是,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缺少严格的专业训练,在后来的采访拍摄中经常露出业余的尾巴。比如,别斯兰人质危机的报道中,现场到处散落着被害儿童的作业本和鞋子,卢宇光虽然在报道里提到了这些,却没有想到进一步深入做文章。而资深记者吕宁思到现场后,马上对着镜头举起了一个名叫“安德烈”的男孩的作业本,上面贴着卡通人物画,还有做错的算术题:9-2=4。孩子的天真无邪,反衬了恐怖分子的凶残。

对卢宇光,我们的对策就是放手使用,及时点拨,打一仗进一步。为此,他的直接领导给他交任务时,往往第一句话是“宇光,立功的时候到了”。第二句话是“如果干不好,就不要怪老板炒你的鱿鱼”。有时卢宇光拍的画面不好看,有人就会给他打电话,说:“现在凤凰卫视发现不好的画面,领导就会问:这是谁拍的?怎么比卢宇光的画面还难看?”说得卢宇光脊梁沟里冒汗,只好发奋苦练。现在他拍回来的画面质量已经非常专业了。

星云大师:一般人到了寺庙,才入门,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位胖胖的、笑眯眯的弥勒佛,用慈悲的笑容迎接你;弥勒佛身后,则往往可以看到一位威武凛然,手执金刚降魔杵的将军——韦陀天将。意思就是说:佛教是用大慈悲摄受你,尽量给你欢喜,给你满足;但是,如果你依然冥顽不化,只得用力量来度化。这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的父母,通常父亲都会比较严厉,母亲比较慈悲,而严厉的折服、慈悲的摄受都是人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

佛门有一句话:“啐啄同时。”育人要宽严适度,恩威并济。《禅林宝训》有一句话:“姁之妪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也就是说:春风夏雨,可以使万物生育;秋天的霜,冬天的雪,也可以助长万物成熟。

长乐先生:鸟蛋快要孵出小鸟的时候,小鸟在壳里嗑,叫“啐”,母鸡在壳外嗑,叫“啄”。啐啄同时,配合得好,新生命于是产生。员工自己的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当领导的就要适时点拨,这个力道、时机都很重要。重了伤害员工的自尊和自信,轻了起不到效果;太着急容易拔苗助长,太晚了就于事无补,所以作为管理者,要心中有尺,尺度在心。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尺准。

星云大师:在管人上,我还有一个观点,就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四十年前,我担任佛光山佛学院院长,美国白雪溜冰团将到高雄表演,全市轰动,听说学生廖秀姬很想去看一看,甚至还告诉同学:“这一次要是无法去看,我会终生遗憾。”但是佛教学院的学生在上课期间是不可能准假外出的。过了两天,我请她到院长室来:“你帮我跑一趟高雄买一些文具,买完后,剩下的三百元,你就顺道在市区玩玩再回来,不必再向老师请假了。”这时,她笑得好开心,欢喜道:“是!谢谢院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从此,她安住在学业上,努力用功。“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明白事之常理。”管理,其实就是要“帮助你”。就像洗衣服一样,必须搓揉洗涤才会干净。自己无法改正的坏毛病,就需要别人适时的帮助。如何做好管理,有三个原则:

一是用“情”管理。父母管儿女要有爱,老师管学生要能保护他,长官管部下也要给予关心。人心是肉做的,用爱、用情来管理,才能赢得人心;没有爱心,对方不服气,就难以管理了。

二是用“理”管理。有时太重情爱的管理,无法折服对方,这时就必须讲究“理”了。家庭有伦理,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职场有伦理,则上下和谐,做事有条理计划,被管理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服从。

三是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只得仰仗于“法”了。国家订有法律,军有军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法能公平地把人和事都管理好。

人我之间也常有“见不得人好”的劣根性。看到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学识、有能力,或看到别人升官发财,就嫉妒他、打击他、障碍他,这般损人又不利己的行为,人际关系当然不会和谐。人,一旦有了计较、比较之心,有了人我的利害得失之心,即使亲密如家人,恩爱如夫妻,也不能避免互相斗争。人之所以会有纷争和不平,往往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知如何修持“我”,甚至还强烈分别“你”和“我”,因此产生“爷爷打孙子,自己打自己”以表示“你打我儿子,我也要打你儿子”的愚痴行为。与人相处,要把你当做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如果能常常将心比心,互换立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自然能化戾气为祥和。

此外,和人相处共事,看到别人有一点长处,要生起恭敬心,当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时,更要心存恭敬,欢喜赞叹。有些人因为卑慢而处处自我防卫,甚至摆起架子,凡事都拒绝,凡事说“NO”。拒绝人情,拒绝因缘,主要是由于能力、慈悲、道德不够,一个人如果经常拒绝一些因缘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一切。所以,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凡事都说“OK”;即使拒绝,也会提供取代的方案。

松下幸之助曾说,当创业初期员工只有一百人时,他总是身先示众,坐在他们面前,走在他们面前;员工增加至千人时,他采取分层负责的管理方式;员工上万人之后,他只是站在他们旁边,合掌感谢他们为公司效命。松下幸之助明白事业是靠人来创造和完成的,所以他非常珍惜和重视人才,让员工们知道松下公司是“制造人的地位,也制造电器用品”。在一个有尊严的环境里,人人得以发挥所长,欢喜奉献。我想,他应该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与管理专家。对属下要能懂他

长乐先生: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一生只使用了自己智力的7%或者8%,另外的百分之九十几以上的能力都没有被开发出来,那些就是潜能。凤凰卫视强力打造名主持人、名评论员和名记者,“打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在员工身上,就是让他们做回“自己”,大力张扬个性,避免“千人一面”、“千人一腔”。很多人到了凤凰卫视后,潜质得到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发挥。曾子墨加盟凤凰前是摩根斯坦利香港分部的分析师,从没有接触过电视,她到凤凰是来应聘财务管理人员的,而我则把她推上了主播台,使她成为当红名主播。

其实我并不知道每个员工有怎样的潜能,怎么去发挥。主要是要懂得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然后靠他自己去寻找,去展现。有一点很确定:潜质的发挥与否,与个人的激情是成正比的。

星云大师:激发弟子的潜能有时是需要非常方法的。孔子对于子路,先赞美他“好勇过我”,然后教训他“无所取材”;对于子贡,既表彰他具有“器”材,却又告诫他有如“瑚琏”。孔子能因材施教,所以人称至圣先师;子路、子贡因为肯虚心受教,所以成为孔门俊杰。

马尔巴以种种苦行折磨密勒日巴,使他由粗人魔外变成一代大师。最初马尔巴不因密勒日巴杀业深重而鄙视舍弃,后来密勒日巴也不以马尔巴棒打呵斥而背离师道;在密勒日巴开悟之时,两人相拥而泣,传为佳话。说起来,这也是马尔巴激发了弟子密勒日巴的潜能。可见对属下要能懂他,敢用、善用、会用,才能开发出他的潜能。“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这十六个字,不光是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也是领导者必须谨记在心的。能“给”,代表心中有无尽的能源宝藏;肯“给”,才是一种宏大无私的度量。包容无心的错误

星云大师:“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标的运作方式。管理是一种艺术,有其灵活巧妙之处。每个人资质不一,各有妙用,只要善于带领,败卒残兵也能成为骁将勇士,最重要的是,要能看出他们的优点长处,给予适当的鼓励;看出他们犯错的症结,给予确切的辅导。尤其不能伤害他们的尊严,要让他的人生得到正面的成长。

长乐先生:我喜欢赏,不喜欢罚。我很少使用惩罚的手段,我喜欢庆祝成功,这是我的管理风格。我不喜欢批评人,喜欢表扬员工,更愿意员工能自我表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我们做媒体跟别的企业不一样,因为它落地有声,有互动,有呼应,观众的好评是对我们的最好回报。

星云大师:刘总裁的这种管理还是属于东方的管理法,因为西方管理是严格讲奖惩的。佛教讲不二法门,东西方的文化可以折中。但我也觉得,管理者应该包容宽恕属下无心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喜欢犯错,而犯错也不尽然都是坏事,如果当事者能力求改正,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奠基石。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于自己的过失,固然要严厉苛责;对于他人的错误,也应以宽容的耐心,给予改正的机会,以权巧的智慧规劝引导,令生正确的见解。

既聋又盲的海伦·凯勒,本来性情乖戾,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改过迁善,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于员工无心的错误,我们若能自他互易,立场掉换,以谅解代替厌恶,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喝骂,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我们的社会必定能够更加进步,我们的生活必定能够更加美好。

长乐先生:大师刚才提到了西方的惩罚机制,我觉得惩罚性管理的假定前提是:对员工品德或者行为的不信任,目的是控制和促使改正不良品德行为。但是,当员工因为害怕负责任而选择逃避与推诿时,惩罚性管理就会造成集体失职现象。

管理者如果习惯于“命令——服从”的管理方式,当命令不被执行时,就会感觉到不满与愤怒。

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在学习西方的管理方法时,又多了一个弊端,他们受传统的“君臣,父子”关系影响,希望企业体现出的不是一种平等关系,而是依附关系:我是家长,所以我是主角,是权威。如果你不听话,就要对你进行惩罚。

这种不平等关系的认知,导致惩罚起不到作用。

而我想做的是,让员工同管理人员一样被尊重,给他们搭建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只要这个舞台足够大足够好,麻雀也能变凤凰。

星云大师:有些人从事管理,善以谋略在人我之间制造矛盾,然而一旦被人拆穿,就不易为属下所尊重;有些人从事管理,喜用计策先试探别人的忠诚,但是一旦被人识破,就不能为对方所信服。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以己心来测度他情,以授权来代替干涉。最高明的管理

星云大师:徒众慈惠、慈怡、慈嘉出国深造时,正是佛光山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为了筹付昂贵的学费,我节衣缩食,劳苦奔忙,但是在和他们通信时,对财务却是只字不提,只叮咛他们不要太过节省,应注意饮食营养,起居正常。每当学校放假,三人联袂归来,帮忙寺务,不落人后。当他们学成归国时,我才由别人的口中得知,每次接到我的信以后,他们越发感念为师的苦心,所以更加勤奋向学,省吃俭用,两个人分享一个馒头是经常的事,偶尔到超级市场想买些饼干,但在结账时念及常住的财务困难,又将饼干放回货架。就这样忍饥耐寒过了六年,他们相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之后,立即回山,继续以刻苦耐劳的精神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长乐先生:大师不光是有长远眼光的领导者,更是能融合众心的领袖。

现代企业中,高层领导应该追求做第五级领导人。“第五级领导人”这个概念最早是2001年由美国人J.Collins提出的,他认为领导人有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第一级是能力超强的个人;第二级是为团队作贡献并且有效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工作的人;第三级是高素质的经理人,能够有效率、有效能地达成预定目标;第四级是有效率的领导者;第五级是执行领导人,能够将谦虚的个性和专业意志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建立长久卓越的绩效。

大师正是第五级领导人,这一级的领导人宅心仁厚,谦卑为怀,但坚强、坚定、勇敢无畏。他们一切雄心壮志都是为了事业而非自己,把自己和公司或团体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星云大师:我自1953年以后,都是担任住持、会长、校长、院长、所长等职位,最深的体会是“被人领导是幸福的,领导别人是辛苦的”。这一路行来,我虽未曾找到心目中的领导人,但因为我甘于随缘、被人领导,不但悟出一番领导的方法,更深深感到“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之铭语,诚乃掷地铿锵、历久弥新的至理。换言之,一个称职的被领导者如果找到了明主,就必须心悦诚服,放下“上、中、前(请客坐在上位,照相坐在中间,走路走在前面)”的欲望,捐弃己见,时时记住扮演好幕僚角色,不但不可批评领导者,更不可出卖领导者,自我求荣。一个被人领导的晚辈不得利用领导者的名声,而且应该善于体会领导者的理念,勤于执行领导者的指示。

所谓管理,不一定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应当深入群众,将团队的精神带领起来。四十多年前,我初创佛教学院,即使像“出坡”这么一件例行的事情,我都亲自说明意义,并且身先表率,挑砖担水。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要为我做事情的徒众何止万千,但我不仅未曾以命令的口吻叫人做事,还经常主动地为徒众解决问题。常常听说某个徒众在北部事情忙碌,我便为他主持南部的会议;往往知道哪个徒众正在主持会报,一时无法结束,我就为他代课教书。我觉得: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与对方建立“生死与共”的观念,才能发挥最大的整体力量。

所以,做领导的首先一定要将自己的一颗心管理好,让自己的心中有时间的观念,有空间的层次,有数字的统计,有做事的原则。尤其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心里有别人的存在,有大众的利益,能够将自己的心管理得慈悲柔和,将自己的心管理得人我一如,才算修满最高管理学的学分。

长乐先生:在我看来,管理的要义是“尊重心灵”,而不是用数不清的管理条文织成一张束缚人心的网。管理是一门引人向上的学问,它是超越勤勉、拼搏、奋斗、辛劳的一种新境界。

做企业,做事业,不能光追求功利与财富,而应该尊重人性,尊重从事创造的人。尊重个性要胜过凝聚共性。对我的员工,我从来不说这个话题不要做,那个话题不要做,而是给他们很大的宽容度,员工只要记住两件事情就好:一个是敬业,一个是专业。《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有相当一批热心观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不喜欢它。我本人看这个节目时,看到一半会故意换台,因为它的观点跟我本人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大出入,甚至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作为一个领导人,我不喜欢的节目,是不是有权力替代所有的观众去进行审查或者中止呢?我没有这个权力,我不愿意去干涉或者影响窦文涛他们的创作,所以我说,我对《锵锵三人行》最好的支持方式就是尽量少看或者不看,因为我看完之后就不吐不快,他们就有负担了。所以,不看也是一种支持。不看,别人左一个建议、右一个批评,我都能挡回去。

这也反映了我用人的一个原则,就是看准了就排除干扰大胆用。其实,做过领导的人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进谗言的人很多,还通过各种拐弯抹角的渠道进谗言。你放手的时候,身边会有很多人在讲,这样下去不行了,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另外做事的人本身也有很多困难,一再请示,希望你给他指示。我能做的就是放手,相信一个人,给他一摊事情,能放手到一次不去看,不给任何具体指示。

星云大师: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不疑是一个难点,再有一个很难做到的就是包容异己。由于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思维方式的差异,自然会形成大家彼此之间不同的意见。《金刚经》上说:菩萨要降伏其心,度脱众生,要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简而言之,就是要我们以无私的心胸雅量,包容异己的存在,否则度己不成,又如何奢言利济有情?

佛陀成道后,倡导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成为僧团的一分子,所以佛法能迅速地在印度蓬勃发展。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事业的生机,形成枝叶荣茂,百花齐放的盛会。

长乐先生:这么多不同背景、经历的人走到一起,意见不同是难免的。人类为什么建不成通天塔?不就因为沟通不畅吗?人互有长短,你解决不了的问题,对于你的同事、你的朋友、你的上级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关键的是要沟通,要设身处地,要心灵相通,这样,他人也是你的力量。

星云大师:心治则身治,身治则一切皆治。我管理寺院从不上锁,像大雄宝殿、大悲殿、会议室、客堂、教室等都是全日开放,好让大众随时都可以进来瞻仰、使用。我管理物品,不喜欢建仓库;我觉得物品是做来给大家用的,最好能物尽其用,东西一旦堆在仓库,没有人看得到,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的时候已经发霉生锈,岂不可惜!我管理钱,也不喜欢放在秘密的地方,四十多年前在高雄寿山寺的时候,我将钱放在固定的地方,让学生、徒众各取所需,我认为这才是公平之道。我管理人,倡导法治、人治,甚至无为而治。

长乐先生:无为而治就是顺势而为。曾国藩说过,他创立湘军的初期,信念最坚定、斗志最旺盛、用心用力最大,但事业却一波三折,一败再败。后来,他调整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协调与皇室、地方官员、友军和内部的关系上,说好话,做好事,来信必复,有求必应,安抚人心。结果,用力不大,反而事业大顺,这是顺势而为的力量。

星云大师:对人尊重、爱护,凡事“以身作则”,并且勇于承担及包容部属的不足或过错,能够用“感动”来代替“谋略”,用“施恩”来当做“助缘”,必然更能令人信服,更容易摄受人心。

自古以来,凡是善于管理的良臣名将,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这种体贴、承担的美德,能与属下“荣辱与共”、“生死不移”,所以感动大家同心一德,克敌制胜。例如吴起领军,不但与兵士同榻而眠,同桌而食,而且嘘寒问暖,为吮脓血,所以官兵们都肯为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李广带兵,在饥乏之际,发现泉水,不待士卒尽饮,必不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