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基础(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4:02:38

点击下载

作者:端木青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财务管理基础(第2版)

财务管理基础(第2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财务管理基础(第2版)作者:端木青排版:青杨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01ISBN:9787308103022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1章财务管理的概念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简称理财,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此可见,要了解什么是财务管理,必须首先分析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

一、财务活动

企业的财务活动,又称资金运动。随着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企业资金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通过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固定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等各种不同形态,然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又回到货币资金的运动过程叫做资金的循环。企业资金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叫做资金的周转。资金的循环、周转体现着资金运动中资金形态的变化。

所谓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收回及分配的一系列行为。从生产经营企业整体上看,财务活动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筹资活动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企业组织商品生产,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从各种渠道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这是资金运动的起点,是投资的必要前提。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筹资总规模;另一方面,要通过对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筹资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资金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可以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自有资金,是企业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的资金,投资者包括国家、其他企业单位、个人、外商等。二是企业债务资金,企业可以通过从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取得。企业从投资者、债权人那里筹集来的资金,可以是货币资金,也可以是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形态。企业筹集资金,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入;企业偿还借款、支付利息、股利以及付出各种筹资费用等,则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出。这种由于资金筹集而产生的资金流入与流出,便是企业由筹资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二)投资活动

企业取得资金后,只有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才能取得一定的收益。企业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广义的投资和狭义的投资。前者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和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如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等);后者仅指对外投资。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都会有资金的流出;当企业收回投资时,则会产生资金的流入。这种由投资活动而产生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便是企业由投资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三)营运活动

资金的营运活动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收付活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业务。从原材料及生产物资的采购,到组织生产、支付职工工资和福利费等,都会发生资金的流出;当产品销售出去后,又可以取得收入,形成资金的流入。这种由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便是企业由资金营运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四)分配活动

企业通过对内、对外投资取得收益,获得一定的盈余。企业取得盈余以后,必须按照现行法规的规定进行有序的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企业对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净利润的分配。

企业所取得的产品销售收入,要用以弥补生产耗费,按规定交纳流转税,其余部分为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这必然会引起资金的流入。利润总额首先要按国家规定交纳所得税,税后利润要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积累、弥补亏损和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其余利润作为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这些分配活动会产生资金的流出。这种由于分配活动而产生的资金流入与流出,便是企业由分配活动而引起的财务活动。

上述财务活动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企业财务活动体系,是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财务关系

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与企业上下左右各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企业的财务关系是指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一)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投资者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入资金,以及企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报酬所形成的经济关系。这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最为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主要包括国家、企业法人和公民个人。企业的投资者要按照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以便及时形成企业的资本金;同时,企业利用资本金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利润后,也必须按照出资比例或合同、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报酬。企业同其投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着所有权的性质,反映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与企业的财务关系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投资者对企业一定的控制关系。(2)投资者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3)投资者参与企业净资产的分配。(4)投资者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法律责任。

(二)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是指企业向债权人借入资金,并按借款合同的规定按时支付利息和归还本金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除利用资本金进行经营活动外,还要借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才能满足日常经营的需要以及长远财务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企业的债权人主要有企业债券持有人、贷款机构、商业信用提供者、其他出借资金给企业的单位或个人。企业利用债权人的资金后,要按照约定的利息率,及时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债务到期时,要合理调度资金,按时向债权人归还本金。企业同其债权人的关系体现的是债务与债权的关系。

(三)企业与其被投资者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其被投资者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闲置资金,企业根据自己短期或长期目标,会用这些闲置资金以购买股票或直接投资的形式向其他企业投资。企业向其他单位投资,应按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参与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分配。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是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和收资关系。

(四)企业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债务人的财务关系主要是指企业将其资金以购买债券、提供借款或商业信用等形式出借给其他单位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将资金借出后,有权要求其债务人按约定的条件支付利息和本金。企业同其债务人的关系体现的是债权与债务关系。

(五)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一般说来,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与企业财务部门都要发生领款、报销、代收、代付的收支结算关系。在实行内部经济核算制和经营责任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各单位都有相对独立的资金定额或独立支配的费用限额,各部门、各单位之间提供产品和劳务要进行计价结算。这样,在企业财务部门同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各部门、各单位相互之间,就发生资金结算关系,它体现着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这种财务关系,要严格分清有关各方的经济责任,以便有效地发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作用。

(六)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企业要用自身的产品销售收入,按照职工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等。这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结算关系,体现着职工个人与集体在劳动成果上的分配关系。处理这种财务关系,要正确地执行有关的分配政策。

(七)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

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法的规定缴纳各种税款,包括所得税、流转税和计入成本的税金。税务机关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向一切企业征收的有关税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及时、足额地纳税,是生产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企业必须认真履行。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反映的是依法纳税和依法征税的税收权利义务关系(在税法上称税收法律关系)。

三、财务管理的特征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相互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分工,具有各自的特征。财务管理的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理财管理活动

现代企业的管理活动,通过有效的分工和分权的方式,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中,有的侧重于实物、技术或人员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形式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为主的专业化管理。具体地讲,企业财务管理是以企业的市场、经营、技术和物流管理为基础,最终以货币形式来表现的一种特殊管理活动。正因为如此,公司财务具有高度的系统性、联系性和完整性,这是任何其他管理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并不排斥价值形式的管理活动,而是以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各项物质条件、人力资源、经营特点和过程、管理要求和目的等作为其管理的基础,并通过价值形式的管理,运用财务预测、预算、控制、决策和分析及考核等方法,将其有效地协调起来,形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综合管理方式。企业一定时期的各项经营和财务管理效果的好坏,最终都会在企业财务指标和财务状况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指标长期恶化,没有人会相信它是一个好公司。同样,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指标长期表现良好并且稳定,至少可以说明该公司到目前为止是一个运营正常的公司。

(二)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着广泛的联系

虽然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相对独立的管理活动,但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为基础的,并与其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企业中所有的资金运作和各项收支活动都是由企业经营活动引起的,即公司为了长短期经营目的所导致的资金流都是由企业物流运动所引起的。即便是纯粹的财务运作,如股利分配等,也是为企业一定时期的管理战略和具体管理目标服务的。

高水平的公司财务管理应当涉及和覆盖企业长短期经营管理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而企业管理的每个部门都会在资金运用过程中与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生联系,因此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财务预测、预算和考核制度,促使各部门在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控制的制约下,高效合理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水平。

(三)财务管理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方面具有高灵敏度

财务管理能迅速提供反映生产经营状况的财务信息。企业的财务状况是经常变化的,具有很强的灵敏度。各种经济业务的发生,特别是经营决策的得失,经营行为的成败,都会及时在财务状况中表现出来。成品资金居高不下,往往反映产品不适销对路;资金周转不灵,往往反映销售货款未及时收取,并会带来不能按期支付材料价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后果。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向企业经理人员提供财务状况信息,可以协助企业领导适时控制和调整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综上所述,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起了比较关键的作用,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独特的作用。第2章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要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

一、企业的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获取利润为基础。所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盈利。企业一旦成立,就会面临竞争,并始终处于生存和倒闭、发展和萎缩的矛盾之中。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能盈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此,企业的目标可以细分为生存、发展和盈利。

(一)生存

企业生存的“土壤”是市场。一方面,企业只有在市场中利用自己拥有和控制的货币资金,从市场上获取所需的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从市场换回货币。只有企业从市场换回的货币大于或等于付出的货币,才能维持经营。由此可见,企业生存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收支相抵。企业一时的亏损还无关紧要,但如果长期亏损,扭亏无望,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生存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是到期偿债。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或满足经营周转的临时需要,可以向其他个人和法人借债。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秩序,从法律上保证债权人的利益,要求企业到期必须偿还本金和利息,否则,就可能被债权人接管或被法院判定破产。

因此,企业的生存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长期亏损,它是企业终止的根本原因;二是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亏损企业为了维持营运被迫进行偿债性融资,借新债还旧债,如仍不能扭亏为盈,迟早会因借不到钱而无法周转,从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盈利企业也可能出现“无力支付”的情况,主要是借款扩大业务规模,冒险失败,为了偿债必须出售不可缺少的厂房和设备,使生产经营无法继续下去。

力求保持以收抵支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减少企业破产风险,使企业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一个要求。

(二)发展

企业在发展中求得生存。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科技不断进步的现代经济中,企业只有不断更新换代其产品、推出适合市场的及受顾客欢迎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各个企业此消彼长、优胜劣汰,一个企业如不能发展,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能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其他企业排挤出去。企业的停滞不前是其死亡的前奏。

企业的发展集中表现在扩大收入。扩大收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不断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不断投入更好的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并改进技术和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货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

因此,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二要求。

(三)盈利

企业必须能够盈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虽然有改善职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等多种目标,但是,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

从财务上看,盈利就是使资产获得超过其投资的回报,在市场经济中,资金的使用要付出代价的,也就是说资金都有其成本,不是无偿使用的。每项资产都是投资,都应当是生产性的,要从中获得回报。例如,各项固定资产要充分地用于生产、要避免存货积压、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利用暂时闲置资金等。财务主管人员务必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的和从外部获得的资金能以产出最大的形式加以利用。

因此,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使企业获利,是对财务管理的第三个要求。

综上所述,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盈利。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服从企业经营目标,不但要受其制约,而且要有效地为其服务。简单地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完成财务管理目标是实现公司目标的基础,而企业目标的正确制定是确保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保证。因此,制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可以脱离企业总目标。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企业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并使企业价值不断增大。因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要求,并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由于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企业具有不同的总体目标,所以财务管理目标在各个时期也不一样,基本有如下几种:

(一)总产值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领导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因此,人们不自觉地把总产值最大化作为当时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意识到该目标只适应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一目标存在诸多缺点。产值最大化只会导致企业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只重投入,不重挖潜,最终无法达到企业生存、发展和盈利的目的。因此,把总产值最大化当做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是不符合财务运行规律的,这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扭曲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在我国和西方都曾经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观点,它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一般所讲利润最大化,就是反映在企业“利润表”中的税后利润总额的最大化。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但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有一些缺点:(1)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利润最大化忽视了风险的因素。一般说来,报酬越高风险越高。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会忽视对风险的考虑,容易对企业安全造成威胁。(3)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个绝对数,它没有反映出所得利润额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4)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例如,费用少摊、损失不计、冷背商品长期积压等,这样一来,企业利润虚增,资产虚估,把许多潜亏留在账上。一旦进行清产核资,这些潜亏就会变成明亏,使企业和国家背上沉重的包袱。

(三)每股盈余最大化

每股盈余最大化即每股收益最大化,每股收益是净利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率。这种观点认为:应该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额联系起来考察,用每股盈余(或权益资本净利率)来概括企业财务目标,以避免“利润最大化”的缺点。但它仍然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也没能克服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

(四)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的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的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积极的方面,这是由于一方面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股东财富最大化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影响。再者,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但股东财富最大化也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因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也存在如下一些缺点:(1)它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适用。(2)它只强调股东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3)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与企业的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而股东财富最大化只强调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这样会导致公司不能很好地处理财务关系,最终不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从理论上讲,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中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为此,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更具科学性。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这一定义包括了丰富的内涵,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企业的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积极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与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提供者;关心客户利益,加大新产品开发和研制的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讲究信誉,注重企业形象;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注重自身的社会价值。

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最大问题可能就是其计量问题。

从实践上看,可以通过资产评估来确定企业价值的大小。从理论上说,企业的价值在于它未来能给所有者带来多大的报酬,包括股利和出售其股权取得的现金。如果用收益现值法来计量,可以将企业的价值写成下面的形式:

V=∑pt/(1+K)t

式中,V表示企业的价值;pt表示企业在时期t产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K表示对收益折算成现值的贴现率,它与企业的风险成同方向变化,可以用与企业具有相同风险水平的资产报酬率确定。

从上面公式可以看出,企业的价值V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未来能够实现的收益;二是企业所承担的风险的大小。在相同的风险水平下,企业未来能够产生的收益越高,其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同样,在相同的收益水平下,企业承担的风险越小,贴现率K的取值就越小,企业价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如同从利润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一样,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一次飞跃。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所有者和债权人都为企业提供了财务资源,但他们处在企业之外,只有经营者即管理当局在企业里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所有者、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通常情况下,三者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他们是为实现各自的目标而努力的,从而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利害冲突,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必须协调这三方面的冲突。

(一)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协调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企业所有者总是希望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权益资本满意值这一目标。而经营者也是经济理性人,也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体行为目标与委托人不一致。实际上,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是对企业所得利益的瓜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者其所放弃的利益也就是经营者所得到的利益,这种被放弃的利益也称为所有者支付给经营者的享受成本。经营者期望在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增加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则期望支付较少的享受成本,实现较高的权益资本利润率。这就是双方在追求各自目标方面存在的矛盾。如果所有者对此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这种背离表现在如下两方面:(1)道德风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不尽最大努力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例如,他们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因为股价上涨的利益将归于股东,如若失败,他们的“身价”将下跌。他们不做什么错事,只是不十分卖力,以增加自己的闲暇时间。消极怠工,不构成法律和行政责任,所有者很难追究他们的责任。(2)逆向选择。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损害所有者的利益为代价。例如,装修豪华的办公室、会议室,购置高档汽车,以工作需要为借口请客送礼,甚至蓄意压低股票价格、以自己的名义买回,导致股东财富受损,自己从中渔利。

为了防止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股东可以同时采取监督和激励两种方法来协调自己和经营者的目标。股东的监督就是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委派财务监事等手段,尽可能多地获取经营者的信息,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在经营者背离股东的目标时,减少其各种形式的报酬,甚至解雇他们。股东对情况的了解和对经营者的监督是必要的,但全面监督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要受到合理成本的限制,不可能事事监督。监督可以减少经营者违背股东意愿的行为,但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股东的激励就是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企业最大利益的行为,但股东的激励也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和偏离股东目标的损失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制约。股东要权衡轻重,力求找出能使三项之和最小的解决办法,它就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二)股东和债权人的协调

公司向债权人举债后,两者之间形成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债权人把资金交给企业,其目标是到时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公司借款的目的是用它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的目标并不一致。借款合同一旦成为事实,资金到了企业,债权人就失去了控制权,股东可以通过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伤害债权人的利益。股东常用的方式,如:不经债权人的同意,投资于比债权人预期风险要高的新项目,如果高风险的计划不幸失败,公司无力偿债,债权人与股东将共同承担由此造成的风险。对于债权人来说,超额利润肯定拿不到,发生损失却可能要分担。再如股东为了提高公司的利润,不经原债权人同意,发行新债,致使旧债券的价格下降,使债权人蒙受损失。当然,债权人为了防止其利益被伤害,除了寻求立法保护,还通过在借款合同中加入保护性条款,而且在发现公司有剥夺其财产意图时,拒绝进一步合作,不再提供新的借款或提前收回借款等办法来保护自己。所以双方只有相互让步,才能创造和谐的财务关系。

总之,为了能够长久生存发展下去,企业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搞好与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关系,而且还要注意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保持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第3章财务管理的环节

一、财务预测

财务预测(Financial Forecasting)是指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作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进行财务预测,是提高财务管理的预见性、避免盲目性、争取最优财务成果的重要措施。

财务预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筹资预测、投资预测、收入预测、费用预测、股利分配预测、现金流量预测等。

二、财务决策

(一)财务决策的含义

财务决策(Financial Decision)是指财务人员按照财务目标的总体要求,利用专门方法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财务管理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决策的成败。财务决策除了根据各种客观资料作出客观判断外,还需要决策者作出主观判断。

(二)财务决策的一般程序(1)确定财务决策对象和目标。(2)根据财务预测,提出各种备选方案。(3)选择决策标准和方法,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选定最优方案。(4)实施选定的方案,进行跟踪再评价。

三、财务预算

财务预算(Financial Budget)是指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量方法,对未来财务活动的内容及指标所进行的具体规划。财务预算一般由企业财务管理职能部门负责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协同编制。

财务预算的主要内容有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利润分配计划。

财务计划典型形式是财务预算。财务计划最终以财务预算的形式表达。

四、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Financial Control)是指企业在执行财务计划过程中,利用财务信息,运用特定方法,对财务活动施加影响,进行检查、监督、调节和引导,以保证财务活动按既定的计划运行。

财务控制的具体内容包括对筹资过程的控制、对投资过程的控制、对利润分配过程的控制三个方面。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Financial Analysis)是指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用以揭示各项财务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含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评价的一项管理活动。

财务分析包括以下步骤:

(一)掌握信息,揭露问题

开展财务分析要求在充分占有有关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差异,揭露矛盾。

(二)分析原因,明确责任

为了说明产生问题的原因,还需要进行因素分析,查明影响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各项因素,以便分清责任,抓住关键。

(三)提出措施,改进工作

分析原因后要提出改进措施。提出的措施,应当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执行措施,应当明确分工,要通过改进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财务预测是财务决策的依据,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预算是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控制是实施财务预算的保证,财务分析可以改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和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上五大工作环节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第4章财务管理的环境

财务管理的环境,简称理财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内部环境是企业可以改变的,但改变内部环境必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是企业无法改变的,企业只能去顺应它。如果财务人员善于研究理财环境,充分预测理财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变环境,也会对理财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离不开对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的研究。

一、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的一系列经济因素,如经济周期,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等。经济环境的好坏对企业的筹资、投资和分配均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外部经济条件较差时,很多企业都会出现困难。

(一)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发展所表现的由扩张到失调,再到调整和收缩的循环变化,这种循环一般经历复苏、繁荣、萧条和衰落四个阶段,经济周期在经济发展中作为一种不平衡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周期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为萧条到衰退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的不景气,紧缩成为企业明智的选择,产销量下跌,资金周转困难,投资机会明显减少,即使有投资机会也会因资金的短缺而搁浅。而在经济发展的复苏到繁荣阶段,市场需求加大,预期销量上升,前景乐观,给企业以扩张的动力,扩大的生产需要加倍的投资,这往往会使企业投资急剧膨胀,即经济周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规模。在经济的繁荣阶段,企业以压低库存,加大赊销比例,加速资金周转,增加股票的现金股利为重点。在经济的衰退阶段,以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削减存货,调剂现金收支,应付债务危机,合理安排股利形式,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为重点,即经济周期影响企业的营运资金策略和股利政策。

(二)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层组织,必然受经济政策的影响和调控,进而使企业内部的筹资、投资和分配政策也受到影响。经济政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为: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将有较优惠的融资政策,如财政的补贴,优惠的政府担保和低息贷款等;反之,政府限制发展的行业则将会失去融资政策的优惠。政府产业政策的导向,也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现金流量,政府扶持的行业,税收减免政策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促使其投资规模的扩张;反之,政府不扶持的行业,税收调节政策会增加企业的现金流出,从而限制其投资规模。另外,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如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等都会对企业的日常活动产生规范性或指导性的影响。

(三)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持续的物价上涨,引起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而企业对通货膨胀本身是无能为力的。为了实现期望的收益,企业在通货膨胀期间,应及时调整其筹资、投资和分配政策。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为:通货膨胀本身是由货币供应量增多造成的,但持续的通货膨胀使整个形势变得很不稳定。对企业而言,由于通货膨胀,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占用大量增加,固定资产重置缺口加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使企业生产的产品也要提价,引起利润虚增,税收多交,资金流失较多,资金的供应反而小于需求。资金供应的紧张增加了企业筹资的困难,为弥补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购买力损失,政府会提高利率水平,利率的变化与有价证券价格反向变动,利率上升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妨碍了投资者的资金流入,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筹资的困难。由于利率的上升,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股利政策。另外,通货膨胀引起货币购买力下降,也降低了企业投资的实际报酬率——名义报酬率减去通货膨胀贴水以后的余额。总之持续的通货膨胀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企业应对此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充分预测,以防患于未然。

(四)利息率波动

银行贷款利率的波动,以及与此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价格的波动,既给企业以机会,也是对企业的挑战。

在为闲置资金选择投资方案时,利用这种机会可以获得营业以外的额外收益。例如,在购入长期债券后,由于市场利率下降,按固定利率计息的债券价格上涨,企业可以出售债券获得较预期更多的现金流入。当然,如果出现相反的情况,企业则会蒙受损失。

在选择筹资来源时,情况与此类似。在预期利率将持续上升时,以当前较低的利率发行长期债券,可以节省资本成本。当然,如果后来事实上利率下降了,企业要承担比市场利率更高的资本成本。

(五)竞争

竞争广泛存在于市场经济之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

竞争是“商业战争”,竞争综合了企业的全部实力和智慧,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波动带来的财务问题,以及企业的对策,都在竞争中体现出来。

二、法律环境

(一)企业组织法律规范

企业组织必须依法成立,依据的法规主要是:《公司法》、《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以及《外资企业法》等,这些法律既是企业的组织法,又是企业的行为法。

例如,《公司法》对公司制企业的设立、设立程序、组织机构、组织变更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都做出了规定,包括股东人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资本的筹集方式等。只有按其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建立的企业,才能称为“公司”。《公司法》还对公司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做出了规定,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债券的发行和转让、利润的分配等。公司一旦成立,其主要的活动,包括财务管理活动,都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进行。因此,《公司法》是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强制性规范,公司的理财活动不能违反该法律,公司的自主权不能超出该法律的限制。

其他企业也按照相应的法律进行。

(二)税务法律规范

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是1994年税制改革形成的。目前我国共设有24个税种,其中工商税种有18个。税收按照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7类:(1)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主要在生产、流通或者服务业中发挥调节作用。(2)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种税。主要是在国民收入形成后,对生产经营者的利润和个人的纯收入发挥调节作用。(3)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两种税。这些税种是对从事资源开发或者使用城镇土地者征收的,可以体现国有资源的有偿使用,并对纳税人取得的资源级差收入进行调节。(4)特定目的税类。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已停征)、筵席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车辆购置税、耕地占用税,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5)财产和行为税类。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主要是对某些财产和行为发挥调节作用。(6)农牧业税类。包括农业税和牧业税两种税,主要对取得农业或者牧业收入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征收,此类税收将逐渐被取消。(7)关税。主要对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物品征收。

无论赋哪一种税,对企业而言都是一种经济利益的流出,按会计的术语讲,企业的任何赋税都是费用,它要与相关时期的收入相配比,因此税收最终影响企业的净收益。

(三)财务会计法律规范

主要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

除了上述法律规范外,与企业财务管理有关的其他经济法律规范还有许多,包括各种证券法律规范、结算法律规范、合同法律规范等。财务人员要熟悉这些法律规范,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财务管理的职能,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三、金融市场环境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它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金融市场。

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市场资金流动的场所,包括实物资金和货币资金的流动。广义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包括货币借贷、票据承兑和贴现、有价证券的买卖、黄金和外汇买卖、办理国内外保险、生产资料的交换等。

狭义的金融市场一般是指有价证券市场,即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买卖市场,金融市场也是金融商品通过各种交易方式,使供求双方达成交易的场所。它是由金融市场的参加者、金融市场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组织方式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体。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交易的期限划分为短期资金市场和长期资金市场。(2)按交割的时间划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3)按交易的性质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4)按交易的直接对象分为票据承兑市场、票据贴现市场、有价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外汇市场等。

(三)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决定因素

我国的利率分为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是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确定公布,并且各银行都必须执行的利率。市场利率是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竞争形成的利率,随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关系是:市场利率受官方利率的影响;官方确定利率时也要考虑市场供求状况。一般来说两者并无显著脱节现象。

在金融市场上,利率是资金使用权的价格。一般来说,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购买价格,可用公式表示:

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1)纯粹利率。纯粹利率是指无通货膨胀、无风险情况下的平均利率。例如,在没有通货膨胀时国库券的利率可以视为纯粹利率。纯粹利率的高低,受平均利润率、资金供求关系和国家调节的影响。(2)通货膨胀附加率。由于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投资者的真实报酬下降。他们在把资金交给借款人时,会在纯粹利息率的水平上再加上通货膨胀附加率,以弥补通货膨胀造成的购买力损失。因此,每次发行国库券的利息率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变化,它等于纯粹利率加预期通货膨胀率。(3)风险附加率。投资者除了关心通货膨胀率外,还要关心资金使用者能否保证他们收回本金并取得一定的收益。这种风险越大,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越高。实证研究表明,公司长期债券的风险大于国库券,要求的收益率也高于国库券;普通股票的风险大于公司债券,要求的收益率也高于公司债券;小公司普通股票的风险大于大公司普通股票,要求的收益率大于大公司普通股票。风险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高,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对应关系。风险附加率是投资者要求的除纯粹利率和通货膨胀之外的风险补偿。它包括违约风险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到期风险附加率。

将上述各种影响利率的因素综合起来,得到反映市场利率结构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市场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到期风险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第5章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

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是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种工作机构。从理论上讲,财务管理必须有组织保证,为了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把财务活动的各要素、各环节和各方面,从上下左右关系上,科学合理地组成一个整体,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一、传统的组织机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都是将财务与会计机构合在一起,即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合二为一的一元化结构。在大中型企业中,由总会计师来领导财会部门即财务科(处),在不设总会计师的小型企业,由主管财会工作的副厂长(副经理)来领导财会部门。

这种模式是与高度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流于形式,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从属于财政,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如筹集资金、投资管理、利润分配等都集中于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没有财权,资金由上级拨入,投资要逐级审批,分配要由主管部门决定。这样一来,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组织的意义就不十分明显了,会计人员只是在进行核算工作中顺利完成组织财务活动的任务,因此,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至今为止,我国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重视会计、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十分突出。政府对企业会计工作监管严格,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和信息披露的规范迫使企业花较大的人力、财力在会计工作上。而对财务管理工作,许多企业领导将其视为可做可不做的事务。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一般设置财务副总经理来主管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其下面设置两位主要管理人员:一位是Treasurer,可译为财务长或财务主任;一位是Controller,可译为主计长或总会计师。我国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应结合我国国情,吸收西方企业二元化结构,实行财会机构分设。

2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组织结构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借鉴西方企业的做法,将原来的财务处分解为财务处和会计处两个机构。应当说,这种机构设置对于理顺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有时会出现财务部门和会计部分的相互扯皮现象,还有如何衔接的问题。因此,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案例】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

1998年12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与北大青鸟高科技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后者借壳上市,成为北京天桥的第一大股东,由此,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更名为“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鸟天桥)”。天桥员工闻之,欢欣鼓舞,寄厚望于新入主的大股东,盼望高科技给他们带来转机。然而,天桥商场的经营并不令人放心,几个月后,滑落到了盈亏临界点,并从此疲态不改。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1999年11月2日,公司董事会下决心实行减员增效,谋求商场的长远发展。

天桥商场是一家老字号商业企业,成立于1953年,商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有员工1122人。其中有664人就业合同于1999年12月26号到期。考虑到减员行动的合法性和稳妥性,也考虑到员工的承受能力,董事会作出了从这664人入手、先进行部分减员的选择,具体划出四条杠杠:(1)年老的和年轻的之间,留用老的。女40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员工可续签合同。(2)夫妻两个都在商场工作的留一个。(3)军嫂留用。(4)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骨干留用。根据上述原则,有226人可续签合同,438人则将成为减员的对象。

为确保这一行动的顺利实施,公司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方面,舆论先行,在天桥商场通过板报、咨询等形式,加紧宣传《劳动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联系,把需要招工的企业直接引进商场,方便员工再就业。经过两周的紧张准备,1999年11月18号,商场广播正式播送了董事会的决定:1999年12月26日,有664名员工合同到期,其中438人商场决定不再续签合同,请全体员工到各部门经理处查阅自己的合同;到期的员工到会计室领取12月份工资、奖金,档案关系商场近期给予转出;目前有8家企业正在楼上招工,有200个就业机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决定刚一播完,商场员工哗然。数百名合同到期的员工不约而同地涌向商场领导办公室,商场工作顿时陷入瘫痪,挂出了停业招牌。备受关注的天桥商场裁员风波由此开始。

当晚,未能续签合同的438名员工在一层营业大厅静坐,要求与企业法人对话,其理由是他们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不理解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

11月20日,公司董事会秘书,来自北大青鸟的侯博士来到现场,和北大青鸟的另一位代表一起,阐明了裁员决定的合法性,他们以北大方正新近就裁掉了500人等实例,强调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控制成本,减员增效,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十分正常的,是符合游戏规则的。“我们不懂什么游戏规则,我们只知道要生存,明天有没有饭吃,”员工们针锋相对地回答。“我们怎么也想不通。商场经理常说,‘谁砸天桥的饭碗,我就砸谁的饭碗’。可现在,没有人砸天桥的饭碗,我们的饭碗却被砸了。”他们有一种被出卖、被抛弃的感觉。

一边是焦头烂额的上市公司代表,一边是伤心、愤懑的静坐员工,理智的谈话,激烈的辩论,最初的现场气氛让人深感不安,但好在双方都把对方的意图、处境弄清楚之后,思想开始拉近。前者更深地体会到了员工的生活困难情况,后者对管理层的决策也多了些了解。

到11月25日,也就是静坐的第8天晚上,公司管理层答应考虑员工们提出的给予经济补助的要求,但反复说明青鸟天桥是上市公司,公司每支付一笔钱都必须经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投票通过法律程序办事。对峙气氛明显有了缓和。

11月26日,静坐的员工们在管理层代表们的劝说下,从一楼商场经营大厅撤离到七层会议厅。当天,北京天桥北大青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指定报刊上发表公告,宣布持续6天的被迫停业的僵局已有所缓解,商场已恢复部分营业,但劳资纠纷的解决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当晚6时,北大青岛代表和天桥商场领导来到充满焦急气氛的七层会议室,整整等了一天的员工们立即兴奋起来。北大青岛代表以学者的口吻谦和而审慎地对让大家等了一天表示歉意,然后通报了他们在这一天里的工作日程:(1)应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不正常停业一周,必须作出交代。为此今天上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2)中午赶回公司,起草申请召开紧急董事会及拟订相关经济补助方案,报给董事长。(3)下午向北京大学校党委汇报天桥商场裁员工作情况,4点左右往这边赶。说完这些,他们正式报告大家,董事会将于11月29日讨论,29日晚给大家一个答复。

员工们的情绪再次激动了。这么多天为什么不开董事会?9天了,总是说研究再研究,讨论再讨论,到底在研究什么,讨论什么?到现在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一个个问题像连珠炮似的向北大青鸟代表发出。“我们是上市公司,不仅接受证监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还要对全体股东负责。形成的任何一项决议都要有法律依据,不能引起法律纠纷,这不是谁拍脑袋就能定的。董事会召开的规则是要在10天前通知董事,及时召开紧急董事会也要找到依据。我们也想给大家经济补助,但是形成的决议是要走法律程序的,我们必须依法办事……”北大青鸟的代表耐着性子对大家解释,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耐心。

28日,员工们递交了一份给董事会的信,信中写道:在目前的改革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新的体制改革,青鸟天桥董事会作出了减员增效的决策,对此我们表示理解和支持。但是我们这些人必然将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重新被社会选择。而我们这些人基本不具备高学历、高技能,让我们走向市场,谁要我们!旧的体制不要我们,新的体制我们又进不去,因此我们要求,作为工龄补助、养老保险、再就业劳动技能培训、精神伤害等项补助,公司补助每人总计47500元。

29日上午,董事会如期开会。下午,北大青鸟代表、天桥商场领导与北京崇文区领导研究处理方案。晚8时,董事会在七楼会议室宣布,原则上同意员工提出的关于工龄补助的要求,但关于养老保险补助的要求,董事会不同意给经济补助。并说如不同意这个方案,可派两名职工代表参加12月2日的董事会,详细说明要求。

董事会的这一补助方案被认为与员工提出的方案相去甚远,再加上听说还要再等,紧张气氛立即升温。从11月30日上午到12月1日凌晨6时,静坐了14天的员工情绪急剧恶化。有18人晕倒送往医院抢救,有12人一天一夜滴水未进,还有一名女工欲从会议室跳楼自杀,幸亏被制止。

面对这种情况,公司管理层代表沉重地说,我们实在不愿意看到情况继续恶化下去。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步,与这些员工续签合同或采取其他退让措施,这将意味着改革失败;要么坚持往前走,实行减员增效的改革,但是可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天桥裁员风波惊动了北京市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12月1日召开经济会议进行研究,决定由市委常委、崇文区区委书记、北京市劳动局局长组成领导小组,妥善做好部分终止劳动合同员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困难补助事宜。12月2日,公司董事会经过投票,通过了对终止劳动合同职工给予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的方案。与此同时,商场领导发挥各部门的作用,由部门经理出面,对原部门职工进行思想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劳动部门也亲临现场设立咨询台,讲解《劳动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公安部门现场维持秩序。崇文区副区长、北大青鸟代表、天桥商场领导,还亲自拜访部分生活困难员工,讲明政策,为他们指明出路。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得员工们的思想发生转变,他们开始面对现实,依法办理了终止合同手续,裁员风波得以平息。

对面临失业职工的安抚,终于有了最为实际的举措。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同意给予终止合同职工适当的经济补助,并同意参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对438名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给予人均1万元、共计440万元左右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这次董事会同时决定,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之前,鉴于实际情况,决定由公司先行预支,并责成天桥百货商场执行。据悉,这次经济补助方案将在下次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再行表决。

由不满于下岗解聘的部分员工占据商场楼面而引发的这场劳资纠纷,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事发以后,青鸟天桥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表示,公司将对失业职工再就业给予帮助,包括想方设法帮助寻找就业岗位、拨款资助参加再就业培训、对部分生活确实困难的职工给予资助,等等。此次通过的经济补助方案,从文字上看似乎已跳出了原先“对部分职工给予资助”的框框。

在这次董事会上,公司决策层再次对百货商场领导班子在终止(续签)劳动合同工作中制定的减员增效实施方案作了肯定,并称此举符合《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董事会同时责成商场领导班子,要求他们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及劝导工作。

原先占据天桥百货商场的部分职工早已全部撤离了现场,商场全面恢复营业,停业期间没有一件商品丢失,没有任何设施受到破坏。董事会当即表示,这场争执不会对青鸟天桥业绩造成太大的影响。【思考题】

1.青鸟天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2.从该案例所介绍的情况看,你能否推断该公司的财务管理目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