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0:48:04

点击下载

作者:张鄂勇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试读:

前言

第一次读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这本书大约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从一开始,接触思维导图就让笔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思维导图是什么?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做什么?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未必重要。重要的是,读过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以后,可以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思维表现形式,让人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不用把托尼·巴赞的原著读完,就能大致明白思维导图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用一支笔、一张纸做出自己的思维导图。换句话说,思维导图的入门门槛非常低。很多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一旦接触思维导图,就会认为它没有什么难度,只是自己以前没有想到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而已。

和大多数思维导图爱好者一样,入门之后的笔者并没有认真钻研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理论,而是痴迷于大量作图。当然,那时的主要手段是手绘。而关注的焦点,一是思维导图多彩的表现力,二是把思维导图作为“万金油”应用在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三是享受在大堆的导图稿纸上积累的成就感。现在看来,虽然成就和效率非常一般,但这是习练思维导图的必经之路,思维导图也的确给了笔者很大的帮助。在和思维导图相处的最初两三年里,颇有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意味。

再后来,笔者终于想到,在这个计算机技术已经如此普及的时代,思维导图应该会有对应的计算机软件来支持。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理论,实用性远远高于理论性。而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实用的依据之一应该是理论或技术能否衍生出实用软件并得到广泛应用。现在,在网上查找以思维导图为主体的专业软件,至少可以找到上百种,而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应用软件,甚至多达上千种。

笔者试用过几十种思维导图软件,幸运的是在一开始就接触到了思维导图软件中最好的两种,也就是本书详细介绍的MindManager和MindMapper。从初识思维导图软件开始,这两种软件笔者都分别用过了至少5个版本。伴随着软件的升级,笔者不仅对这两种思维导图应用软件有了足够的熟悉和了解,也领悟到MindManager和MindMapper能在众多思维导图应用软件中脱颖而出、卓尔不群的原因。

就在这一时期,笔者在栖息谷网站(www.21manager.com)发表了一些文章,认识了一些网上的朋友。后来,栖息谷的创始人胡涂和超级版主扬子力邀笔者担任新建的“思维导图”版的版主。朋友再三之邀盛情难却,而笔者也深知,栖息谷是一个以传播管理知识为核心的网站,在这个网站上设立“思维导图”版,要生存、发展得好并不容易。从那时起,笔者就有了一个念头:把自己应用思维导图点点滴滴的经验总结起来,形成一个有新意、有深度但又通俗易懂的系列帖子,用以带动栖息谷“思维导图”版的发展。这就是本书的前身,现在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一套思维导图PPT教程——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写作“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系列PPT的初衷是:既要让完全不懂思维导图的朋友能读懂思维导图,并被吸引到思维导图阵营中来,也要让有一定功底的思维导图爱好者不觉得浅薄,且能有所收获。说实话,这个目标不太容易实现,但坚持就是一种胜利。思维导图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深入;可以理论化,也可以从实用角度幻化为操作步骤;可以是计算机技术,也可以是对大脑的开发和应用。这些性质和特点使笔者的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本书的内容是围绕着两款主流思维导图应用软件展开的。MindManager和MindMapper的确是好东西,它们不仅是思维导图软件中的佼佼者,而且在深入认知、熟悉、应用之后可以体会到,相比主流的办公应用软件,它们也毫不逊色。之所以没有把这本书写成软件教程,是因为那样不足以体现两款软件的特点及优秀之处,也只有通过对两款软件的比较,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体会思维导图的思想深度以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创意和对思维导图的不同理解。虽然在一本书里介绍两款软件和经常交叉讲解会给读者带来一些困惑,但这是值得的。无论是在原来的系列PPT还是在本书中,笔者都会经常对比这两款软件的功能、操作、效果,并结合思维导图观点进行分析。

本书介绍了大量的软件操作方法,并给出了很多应用案例,认真的读者可以领悟到,很多学用思维导图软件过程中的一些不经意的小技巧在应用中转眼就可以扩展为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一些操作方法更是在官方网站或软件教程中压根找不到,而它们都是经验和对软件应用的敏感带来的应用变化。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思维导图应用中的创意,全面、高效、实用。思维导图理论的提出当然是一种创新,应用软件的开发也是一种创新,而把应用软件用到极致同样是一种创新。

无论是写作原始的系列PPT还是本书,在让笔者感受到压力和负担的同时,也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乐趣,按朋友的话说,这是在“玩”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软件。其实,这种“玩”的乐趣在于发现——发现软件开发者设计意图中的功能,发现软件实现过程中未曾预料到的新功能和新的操作方法,发现由软件引申出来的对思维导图的全新理解。现在的思维导图理论已不仅仅是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中提出的思维导图理论了。思维导图软件丰富了思维导图理论,而我们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扩大了思维导图理论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系列PPT历时一年多写作完成,并及时发布在栖息谷的“思维导图”版,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现在,在网上搜索“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已经很难统计有多少网站和博客做了转载或链接。与此同时,栖息谷的“思维导图”版也在思维导图爱好者中树立了很好的口碑。但这些很快就成了往事。在此后的几年里,胡涂等人曾经数次帮助联系,也有出版社愿意将这个系列PPT的内容改编为出版物出版,却都因为笔者个人的原因未能实现。

后来,受成都道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www.dozan.cn)的邀请,笔者开始重新考虑将“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系列PPT集结成书,原因有三:一是这个系列PPT介绍的软件版本太低,现在的用户已经不多;二是这些年对思维导图及其软件应用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三是不愿意再错失机会。从系列PPT到这本书,笔者再次给本书一个定调:让读过系列PPT的朋友们能看到更多新的内容,让从未接触过思维导图的读者能顺利接受本书的观点。

从2010年开始,笔者把一年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这本书上,从保留原始框架到增补大量内容以适应软件的新版本,全书重写一遍,到2010年年底,终于完成。

为了方便学习,读者可以访问http://www.dozan.cn或http://bbs.21manager.com下载配套PPT资源。

本书能够完成,要感谢栖息谷这个平台,感谢笔者的朋友胡涂、扬子、阿懒等人多年来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感谢栖息谷的广大网友对“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系列PPT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扬子为书稿提供的很多意见和建议。感谢阿懒认真地为本书写下的序言。感谢姚新军再三鼓励笔者出书,以及从书稿起步到审稿、修订期间所做的大量具体工作。感谢家人在写作过程中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思维导图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张鄂勇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于武汉第1章 乾坤挪移从我们熟知的角度认识思维导图

万事开头难。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这个词,该怎么让你饶有兴致地开始思维导图之旅?如果你早就了解思维导图并且画过不少思维导图作品,又该怎样让你相信在思维导图里还有广阔的空间,有许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你没尝试过,而且确实很有用?

在本章,笔者会用一种实例的方式开头,让大家认识或者重新认识思维导图。在这一章里,安排了如下内容:

➢ 思维导图的基础知识,包括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的提出者,以及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

➢ 自己动手快速做出思维导图。

➢ 思维导图实例的应用价值。

➢ 思维导图概念的内涵。1.1 基础预备

思维导图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被提出的,学习和掌握思维导图应该更多地从实际应用着手。当然,本书对必要的基础知识还是要进行介绍的。我们在这里先了解一下与思维导图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概念。1.1.1 思维导图

什么是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Mind Map)的提出者托尼·巴赞所著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有这样的定义: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托尼·巴赞对思维导图的定义肯定是被引用得最多的。如果简单一点,可以说,思维导图是表达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不过这很难表达思维导图的全部,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定义或表述实在是太多了。好在我们不是要引经据典搞理论研究,没必要把它定义得那么严谨和全面。但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说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工具”,这肯定没错,而把它的重点理解为是一种“思维的表现工具”,就有问题了。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思维,引导思维体现了它的功用。图固然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表达形式,但怎么说也只是形式。

概念的东西我们不用探讨太多,会有人去探讨的,但是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这对我们学习思维导图是有益的。

有4个关键词——思维导图(中文正式表述)、Mind Map(英文名称)、心智图(港台地区使用的名称)、脑图。这4个关键词在网络时代非常有用,在网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很多学习资源。1.1.2 大脑先生——托尼·巴赞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托尼·巴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是著名的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从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角度对人的大脑机能、思维模式及潜能开发进行了实验和研究。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他首创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也因此被人们敬称为“大脑先生”(Mr.Brain)。

托尼·巴赞的著作很多,其中“BBS托尼·巴赞智力丛书”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国,作家出版社1998就出版了他的这套著作。这套中文版丛书有《开动大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快速阅读》和《启动记忆》4本,其中前两本被思维导图爱好者们奉为经典著作,时至今日,求购者仍络绎不绝。近年来,又有多部托尼·巴赞著作的中文版面世,影响力则不如前面的4本。特别是《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Radiant Thinking)这本书,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描述思维导图的最权威的作品。1.1.3 思维导图软件——MindManager

MindManager是思维导图软件中的一种,从开发到今天,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被人们所熟悉的版本包括MindManager 4.0、MindManager 2002、MindManager 6.0、MindManager 7.0等。MindManager是本书重点介绍的两种思维导图软件之一,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书中有关MindManager的用法和例子适合8.0及更高版本。

MindManager的创始人是迈克·耶特尔(Mike Jetter)。关于这款软件的诞生,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不过这不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的原委。MindManager是Mindjet公司的产品。Mindjet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mindjet.com,我们可以从这个网站下载MindManager各种版本的试用版。

MindManager可能是用户群最大的思维导图软件,在中国也数它知名度最高。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从MindManager 5.0开始,该软件在Windows 98及早期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不能运行,在Windows 2000及以上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上才能运行。1.2 从最简单的导图上手

如果已经安装了MindManager,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实例了。为了便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初学者学习,笔者把这种上手练习分成了3种略有不同的形式。1.2.1 从文件到导图

举例来说,有一个名为“知识管理”的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下有6个PDF文件,现在我们想用这些电子文件来生成一幅导图(读者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找一些自己制作或收集的电子文件来做这个导图练习)。

如图1-1所示,这是在“知识管理”文件夹下存储的文件。用快捷键【Ctrl】+【A】全选这6个文件,然后用快捷键【Ctrl】+【C】复制一下,复制的结果就存储在了Windows的剪贴板上,一会儿在MindManager中会用得着。图1-1 “知识管理”文件夹下的文件

Step1 打开MindManager(这里使用的是8.0版本,此前的各版本也具备同样的功能,操作步骤基本相同)。MindManager空白导图刚被打开时的画面如图1-2所示。

Step2 单击画面正中的主题(也可以按下快捷键【F2】,试一下就知道了),如图1-3所示,这时的主题框呈反黑显示,直接输入文字就可以给主题命名,这里就用“知识管理”吧。

Step3 单击“知识管理”主题框,使主题框呈选中状态(注意选中状态与上面两种状态的区别),如图1-4所示。图1-2 MindManager空白图图1-3 按下【F2】键后的改写状态图1-4 选中状态下的主题框

Step4 还记得我们刚才用快捷键【Ctrl】+【C】复制的文件吧,它们还保存在计算机的剪贴板上。现在用快捷键【Ctrl】+【V】将它们粘贴在主题框上,看看是什么效果。如图1-5所示就是粘贴之后的效果。图1-5 导图图例1

到目前为止,大概用了不到半分钟的时间,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已经做出来了。

将这幅导图保存一下,我们在后面还会介绍与它相关的一些特性。在本章中,我们将这幅导图称为“导图图例1”。由于还没有介绍MindManager的菜单和命令,现在要保存一幅思维导图,就用快捷键【Ctrl】+【S】吧(注意这个图例的存储路径)!1.2.2 从文件夹到导图

如图1-6所示,在“我的资料”文件夹下有5个子文件夹。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实现导图——用这些子文件夹生成一幅与导图图例1类似的导图。

用快捷键【Ctrl】+【A】全选这5个文件夹,接着用快捷键【Ctrl】+【C】复制一下,然后进入MindManager,新建一幅导图,单击正中的主题,在主题框呈反黑显示时将主题改为“我的资料”,再用快捷键【Ctrl】+【V】将刚才复制的内容粘贴在主题“我的资料”上,所有步骤和第1.2.1节介绍的类似。完成这些操作后,我们会得到如图1-7所示的导图。我们将这幅导图命名为“导图图例2”。图1-6 “我的资料”文件夹下的5个子文件夹图1-7 导图图例21.2.3 多层级导图

在导图图例2的基础上,我们来做一幅稍复杂一些的导图。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再进行这种多层级导图的练习就很容易了。举一反三,更复杂的类似导图也不难做。

在导图图例2上选择一个分支。在这里我们先选中“知识管理”这个分支(注意选中的分支和其他分支的区别是选中的分支有一个明显的深色外框),如图1-8所示。

在制作导图图例1时,我们介绍了在主题下粘贴文件就可以生成相应分支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分支上同样是有效的。还是用【Ctrl】+【C】和【Ctrl】+【V】这两组快捷键来把相应文件夹下的文件粘贴过来,导图就被进一步扩充了,如图1-9所示。图1-8 选中“知识管理”分支图1-9 “知识管理”分支被文件名扩充

一般来说,文件夹下都存放着若干个文件。在这里,我们对每个文件夹下的文件如法炮制,使每一个文件夹的对应分支都生成相应的分支,当然还是用【Ctrl】+【C】和【Ctrl】+【V】这两组快捷键,完成后的导图如图1-10所示。图1-10 导图图例3

将这幅完成的导图保存一下。我们把这幅导图称为“导图图例3”。1.3 进一步的练习

在第1.2节中,我们运用MindManager创建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实例。此外,我们也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其他类似的思维导图。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地认识思维导图,笔者对第1.2节中的实例再做一些分析。1.3.1 看看链接

在导图图例1上,几个分支的后面都有PDF文件图标,如果单击这些图标,就可以把相应的PDF文件打开,这是因为,这些分支本来就是由这些PDF文件生成的。用专业术语说,这些图标各自代表一个链接,通过这些链接可以进入一个目标文件或文件夹,链接目标将在计算机上显示,并且计算机会根据目标文件的类型来打开或运行目标。

同样的道理,在导图图例2和导图图例3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通用目标文件或文件夹的链接。在MindManager中,对DOC、PPT、XLS、PDF、RAR等通用格式的文件都会自动生成专门的图标,对文件夹也有专用的图标,而对其他类型的文件,在导图中会生成链接,但图标就不是专用的了(如导图图例3中EXE文件的链接)。只要有链接,我们就可以通过单击来打开或运行链接目标文件或文件夹。

思维导图中的这种链接实际上可以有很多复杂的变化,但在这里只做简单的介绍——即便如此,也可以产生一种很有意义的应用了。通过第1.2节的3个图例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思维导图在整理计算机中的现有电子资料时可以有简便、灵巧的应用。

图1-11是整理个人电子资料时应用MindManager的样例。这个样例是用MindManager的早期版本制作的,放在这里是想说明,即使是MindManager的早期版本,也具有这一功能。1.3.2 了解假性粘贴

对于有一点计算机操作基础的人来说,【Ctrl】+【C】和【Ctrl】+【V】是经常会用到的组合快捷键。一般来说,这两种快捷方式代表着“复制”和“粘贴”,但在MindManager中,“复制”和“粘贴”有了全新的含义,笔者把它称为“假性粘贴”。图1-11 整理电子资料的样例

所谓假性粘贴,不是重复生成复制的目标内容,因为在MindManager的分支上,文件也好,文件夹也好,都不是导图分支的同类项,所以也就有了一种变通的方式,即把“复制”的目标内容的部分属性抽取出来,“粘贴”在思维导图上,就像我们看到的,这些属性包括文件名称、地址链接及一个相应的图标。

假性粘贴不是把文件或文件夹真的“粘贴”到导图上,在导图上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含有标题文字、图标标记和链接的分支。而且,这种分支可以一次性地批量生成,这些分支就构成了我们需要的文件系统的导图。用这种特性来帮助我们整理电子文档资料,既不会破坏原有文件和文件夹的结构,又不会占用太多额外的硬盘空间,而最吸引人的是,这种方式方便、快捷,让人一目了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假性粘贴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下面我们以导图图例1为例进一步说明。如图1-12所示,这幅导图看上去和图1-5几乎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区别还是有的:图1-12是把6个文件利用假性粘贴做到导图上的状况,6个分支全部处于被选中的状态,也就是说,这里的6个分支的外框和图1-5中6个分支的外框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在MindManager中按下快捷键【Ctrl】+【X】——注意,是【Ctrl】+【X】而不是【Ctrl】+【C】——也就是进行所谓的“剪切”操作,那么刚才的6个被选中的分支将在MindManager中“消失”。这个我们先不用去管。打开一个文本处理程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使用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程序),用快捷键【Ctrl】+【V】进行粘贴操作,看一看是什么效果。你应该能猜到,就像图1-13一样。图1-12 6个分支全部处于选中状态的导图图例1图1-13 从MindManager的分支到“记事本”的文件目录

这又是一种假性粘贴,不是吗?如果没有MindManager的帮助,就没办法完成从文件管理器到“记事本”上出现的这种效果。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深入一步,把这个“记事本”文件的内容用快捷键【Ctrl】+【A】全部选中,然后用快捷键【Ctrl】+【C】复制一下,再回到MindManager中,用快捷键【Ctrl】+【V】将它们粘贴到导图上。比较一下这幅导图与图1-12的区别:如图1-14所示,6个分支仍然存在,但是原来的图标没有了,当然,链接也没有了。图1-14 没有图标和链接的导图图例1

不要小看这几步练习,这种假性链接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可能利用好MindManager的功能,这一点留到以后再说。在这里,笔者只是介绍MindManager的几种假性链接方式,好让大家都对MindManager另眼相看,也帮助大家提高对思维导图的兴趣。1.3.3 替换也很方便

如图1-14所示的导图有一点小问题——在大多数场合下,每个分支后面的“.pdf”后缀不需要显示出来。按照托尼·巴赞的观点,思维导图的分支如果用语言表达的话,要力求精简,以使图面整洁而且一目了然。

与Word一样,MindManager也有搜索和替换功能,这里要用到的就是替换功能。

在介绍MindManager的菜单和命令之前,我们还是先使用快捷键进行操作。MindManager的替换快捷键也很简单,就是【Ctrl】+【H】。

用快捷键【Ctrl】+【H】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1-15所示。在“Find what”(查找)设置框中输入“.pdf”,在“Replace with”(替换为)设置框中不填写任何内容,含义是去掉导图中的“.pdf”。然后,单击“Replace All”(全部替换)按钮,大功告成,如图1-16所示。图1-15 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图1-16 去掉“.pdf”后的导图图例1

到这里,我们的练习暂时告一段落。虽然这些练习很简单,但读者最好能反复练习几次,因为这些练习本身就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过现在,我们还要通过这些练习来解读思维导图的内涵。1.4 深度理解思维导图

本章介绍的MindManager的这种功能是一种很特别、很另类的用法,几乎没有什么文章或书籍就此做过介绍,甚至在MindManager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这些内容。但是,这种功能及相应的练习有着其内在的意义,因此本书将它放在了第1章进行介绍,因为这种用法除了实用意义以外,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也有启发作用。1.4.1 思维导图观点

本章没有介绍太多有关思维导图的概念,也没有就MindManager的功能进行整体的概要性说明,而是专注于介绍MindManager用法中的一种。这种用法虽然简单,但对我们理解思维导图有很大的帮助。借助思维导图的用法来理解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称之为“思维导图观点”。

1.人脑vs电脑

计算机中的文档结构是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这种文档结构可以按我们的需要,通过本章中介绍的方法快捷地生成一幅幅思维导图,这一点我们在第1.2节和第1.3节中已经着重进行了介绍。

人脑中的思维比起电脑中的文档结构要复杂得多,不过也有许多相通和类似的地方。人脑的思维活动大致有3种情况:学习是把新的知识存放在大脑里,思考是把已有的知识结构调出来,解决问题则是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新的思维和探索。无论是哪一种思维活动,都可以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思维的内容全面、完整地在纸面或图面上呈现出来,呈现的方式其实和在计算机中使用的假性粘贴相似。

比起电脑,把人脑中的思维变成思维导图应该更有意义。因为人脑中的思维是随时间和思维内容不断变化的,把一段时间内人脑中有意义的积极思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围绕一个共同的思维主题把很多人的思维集中表现在一幅思维导图上,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表达方式。

2.概念vs标题

在本章所举的例子里,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都是由一个相应的电子文件标题代表的,当然也有用文件夹的标题来代表一组文件的集合的情况。一个电子文件的标题只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如果这个电子文件的内容我们比较熟悉,那么看到文件标题,我们就会知道其中包含哪些内容;如果这个电子文件的内容我们并不熟悉,那么我们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消化、理解文件的内容。

在托尼·巴赞所著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里,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是有一定要求的。简单地说,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尽量用简短的语句,甚至不用句子,尽量用短语,在准确表达思维的同时尽可能使分支的语言简洁;其二是尽量使用图和图形元素,例如色彩。第二个要点我们会在后面讲到。第一个要点在本章的例子里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电子文件中可能包含很多内容,表达很多东西,但却能被一个简短的文件标题表达出来。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应该被表达到什么程度?如果是用文字来表达,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而对于一系列思维,我们可以找到思维的核心焦点,然后用一个相对确切的概念将它们表达(代表这一系列思维的概念可以作为思维导图上的一个分支)出来。如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让这个概念更具体,可以把这个分支进一步分解和扩展——对已有的思维可以这样处理,对将要进行的思维也可以这样处理。

3.联想vs链接

在计算机里,链接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成熟的思维导图软件大都有链接功能。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既然思维导图的分支需要用简洁的方式来表达,简洁和准确又往往是矛盾的,那么,链接作为一种补充,也确实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

人的大脑里没有链接一说,但人的大脑拥有更有效的思考工具——联想。联想是人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思维工具,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更是如此。面对一个简单的概念,人们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拓展思维,丰富思维导图。但联想和链接有所不同:链接是先有链接目标,只是通过链接的方式加快我们找到链接目标的速度;而在联想的时候,联想的目标可能存在,也可能未知,联想是一种思维方法,甚至是一种导向手段,联想的目标要靠思维来达成。

在初识思维导图时,我们不要只是就着概念来学习思维导图,也不要只是为了学习软件而学习思维导图软件。如果能对思维导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学习也就更深入了一层。1.4.2 导图的几个不完全特点

严格地说,本章介绍的不完全是思维导图。如果要准确地定义,本章给出的应该是导图或者广义的思维导图。从严格意义上讲,思维导图的核心是思维,这里只是开了个头。有导图的形式,却还没有触及思维的实质,这一点是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开头呢?除了介绍方法,这样做的用意还有借用熟悉的例子展开介绍导图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加深对导图或思维导图的理解。我们应该从本质上来认识思维导图,而不是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新的形式。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从本章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导图具有以下特点。

1.导图具有结构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表现形式(如文章、笔记、书籍等)相比,导图结构化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可以说一篇文章、一件有序的事物甚至一句话都有它们的结构,但在通常情况下,这种结构是隐性的,而计算机中的文件和文件夹的结构则非常分明,导图也是这样。导图不仅结构分明,而且层次感很强。通过这种文件夹与导图结构的关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导图作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方法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结构性很强——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

2.导图具有一种系统的概念

导图中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主题展开。无论导图是大是小,它一定得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在一幅思维导图中,分支的数量不等,层次不等,但是相互关联,一个分支下面的子分支就是一个个分系统。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的就是这种按照“总系统→分系统→子系统”的形式发展下去的思维。这里要说明的是,系统与完整相关,但与详尽并不一定画等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把计算机硬盘中所有的文件绘制成一幅大大的导图,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系统性是不怎么样的。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说到。

3.导图具有一种放射性功能

如果读过《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我们就会知道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托尼·巴赞非常看重“放射性”在思维中的创造作用。他在给书起名字时也没忘记加一个副标题——放射性思维。在本章所举的例子中,应该怎么来理解这种放射性思维呢?我们可以将选择的每一个文档作为导图的一个最小分支,当文档很多的时候,不得不对文档进行分类,甚至是分很多层次的类。同时我们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每一个文档又代表一个子系统。例如我们正在阅读的“乾坤挪移”这一章,仅就文档结构来讲,就可以展得很开。当“三招十八式”全部展开,就有了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如果“三招十八式”能被人们接受,给人以启发,那么这些思维结果会得到进一步的展开,也就不止是一本书的事了。这样解释有点给这本书做广告的嫌疑,不过这的确是思维导图需要的思维放射的效果。我们就此打住吧!1.4.3 关于电子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到了一定程度,很多人会面临一个问题:到底是手绘,还是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思维导图?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缠。在托尼·巴赞提出思维导图概念的时候,因为计算机并没有普及到今天这个地步,事实上也不是先有思维导图软件再有思维导图理论,所以手绘的思维导图是其自身的发源形式。而且不论从实用价值还是从理论发展价值的角度来看,手绘思维导图都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本书主要是从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角度来讲解、推广思维导图,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先借一些实例来说明电子导图也有值得学习和研究的亮点。

电子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地被复制、传播和修改,这一点很重要。人们往往更看重电子思维导图的整洁,但这并不是关键。而且,这种“整洁”是通过牺牲一定的表现自由而得到的,正所谓“有得必有失”。能够复制、传播和不断改进才是电子思维导图的真正生命力所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可以借鉴、借用各种已有导图,经过适当修改把别人的导图为我所用,甚至不断完善,把自己的导图做得更好。

虽然现在的思维导图软件也可以独立存在了,但如果它仅仅是孤立存在的话,思维导图及其软件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都会变得非常有限。而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在与其他软件相通和相互兼容方面,思维导图软件比一般的应用软件做得更好。关于这个问题,将在第11章中详细介绍。本章所举的例子,就是思维导图软件与资源管理器相通相容的“另类”例子——虽然“另类”,但非常典型。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以后我们将体会到,很多工作不仅能用电子思维导图来完成,而且能完成得很快、很方便。

学习思维导图,最为经典的材料莫过于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但思维导图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这本书能完全概括的了。在思维导图学习资料,特别是中文学习资料并不丰富的今天,从软件中理解与学习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现有的各种思维导图软件,其设计者们在编制软件的过程中应该都对思维导图有很深的理解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体现在他们设计的软件中。通过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我们也能学到很多思维导图理论。

软件设计不同于理论探讨,它是一种实践过程。由于软件设计是以产品形式体现设计者所理解的理论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就会有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在技术实现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变通的办法。总而言之,如果存在一些“美丽的偏差”而不是错误,这些偏差其实会反过来丰富思维导图理论。例如本章中讲解的例子,笔者不知道这是有意的设计还是无意的产物,反正在笔者读过的相关资料中没有对这方面的介绍,但一旦参透,就会觉得很好用。再如导图中的链接,肯定是纸质导图做不出来的效果,而它又非常能代表思维导图中“导”字的真实含义。1.5 为什么取名为“乾坤挪移”《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每一章都有一个招牌式的名字。那么,这一章为什么取名为“乾坤挪移”呢?

在思维导图理论产生的初期,人们把思维导图作为思维过程或思维总结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并且反过来用图指导再思维(或者说是集中思维),所以,做出图而且让图有效、有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到了电子思维导图时代,情况发生了变化。思维导图的“图”固然还是很重要,但做出图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了。思维导图软件能把电子文本、电子材料甚至本章的例子中提到的文件结构绘制成导图,也能把电子思维导图转变为我们需要的办公文件、应用文档。这种转换非常普遍,而且效率非常高。在开篇明义的第1章,我们没有介绍怎么从头开始画导图,而是首先“转”出或“借”出一幅导图。

这种意义上的“乾坤挪移”,应该理解为一种系统的转换,而不是一字不差地照搬或形式的变化,因此它是具有选择性的。后面我们将会谈到,如果把一篇文章的全部都转换到一幅导图中,那么这幅导图是不太容易被阅读的,必须对它进行有效的简化。如果我们把一幅导图转换为一篇文章,仅有导图分支也是不够的。导图的各个分支可以作为“种子”,以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容。在计算机的世界中,思维导图能够和其他应用文档进行系统性的交换,这不仅丰富了思维导图的理论,也丰富了思维导图的应用。在这一章中,我们除了学习具体的操作方法,也借用熟知的计算机系统认识了思维导图。第2章 蛱蝶穿花读懂思维导图、善用思维导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将围绕如何阅读和标注思维导图来展开。因为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先读图可能更有意义,也更有益。多读图、会读图以后,我们会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制作思维导图。初次接触思维导图的人往往容易被它独特的方法和诱人的形式所吸引,而忽略了思维导图的规则性和深层次的内容。如果是这样,看上去我们“速成”了思维导图,但实质上,我们并没有把学习思维导图的根基打好。

读思维导图与制作思维导图,二者重要程度相当——先学会怎么看懂思维导图,怎么使用思维导图,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将有明显的提升,然后,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肯定会更得心应手。

因此,本章安排的内容是这样的:

➢ 思维导图常识。

➢ 用思维导图例图来表现基本概念。

➢ MindManager的例图资源。

➢ 读图过程中常用的命令工具。

➢ 由MindManager的菜单和命令构成的导图。

➢ 加深对思维导图的理解。2.1 从例图中学习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

为了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理解思维导图,在这一节里,我们分别将思维导图的术语、分支的状态、导图的特征和读图的规则做成4幅例图。在练习读图的同时,读者可以对思维导图的常识性内容有初步的了解。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们只考虑文字导图,目的是通过导图帮助读者学习有关概念。2.1.1 基本术语

图2-1是一幅表现思维导图基本术语的例图。严格地讲,它并不是一幅思维导图,因为它不能体现思维,只是借助思维导图的直观形式来表现几个基本概念。其中的描述文字,一旦理解以后就成了多余的内容。借助这幅例图,我们会对思维导图的几个基本术语了然于心。图2-1 思维导图的基本术语

➢ 主题(Central Topic):思维导图中最顶层的内容,是导图中被关注的核心焦点,所有其他内容都围绕主题展开。主题一般放在导图的中央位置,不过在导图软件中,主题的位置可以由用户进行设置。有时为了方便布局或由于其他原因,让主题下的分支往同一个方向发展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本书的很多例图也是这样。

➢ 主要分支(Main Topic):从主题中直接发展出来的分支。在如图2-1所示的例图中,为了表示导图的内容可以很丰富,我们设置了多个主要分支。主要分支有时也被称作一级分支。

➢ 分支(Subtopic):思维导图中除主题以外的单元都是导图的分支,主要分支甚至主题也是分支的一种,所以可以将它们统称为分支。

➢ 层次或级(Level):用于表示分支与主题直接或间接关联的程度。显然,主要分支是第一级分支,与主要分支直接相关联的分支是第二级分支,依此类推(如图2-1所示的是只有两级分支的导图)。由“级”的概念可以引申出同级分支、上一级分支、下一级分支、下级分支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需要注意的是,“下一级分支”和“下级分支”之间是有区别的。

➢ 注释框分支(Callout):思维导图分支的一种。一般来说,它跟随一个特定的分支,主要起注释作用。

➢ 节点:分支与下一级分支之间的汇集点。在图2-1中可以看到几个“”符号,这就是节点。符号“”表示下级分支是展开的。如果一个分支下有下级分支却没有被展开,那么在该分支的后面会有一个“”符号。2.1.2 分支的状态

对于初次接触MindManager的人来说,分支的各种状态是很容易混淆的。把这些分支的状态放在一幅例图上来比较说明,就会使问题大大简化。思维导图中的主题或分支的状态有如图2-2所示的5种,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单击选择这5种状态。图2-2 导图分支的5种状态

在这里,重点要了解“选中分支”和“选中分支全部内容”之间的差别。“选中分支”是由单击分支实现的,在分支的不同位置连击会有后面将要介绍的不同情况。为了便于掌握,我们记住快捷键【F2】就好。在“选中分支”状态下按快捷键【F2】,可以转换到“选中分支全部内容”状态。然后,腾出鼠标,又可以转换到“选中分支部分内容”或“选中内容后的插入状态”。

弄明白以上5种状态,是熟练使用MindManager的基本功,在以后的讲解里我们会经常使用这5种状态。2.1.3 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照搬托尼·巴赞所著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中的片断。思维导图有4个基本特征:1.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2.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3.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4.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这4个基本特征应该很好理解。它们是用语言表达的,我们可以用导图把它们表达得更简洁,甚至可以把这幅导图扩充一下,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理解。

将托尼·巴赞关于思维导图特点的描述画成一幅导图,如图2-3所示。这是一幅只有两级结构的导图,4个主要分支分别对应上面的4句话。把每句话的要素分解,就有了作为补充的二级分支。为了形象地说明注释框分支的作用,图2-3中特意增加了两个注释框分支。在这里,刻意将导图做成与原文形式不同的翻版,也是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读懂这幅简单的导图,并与原文进行比较和对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