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中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8 18:56:10

点击下载

作者:田原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活处处有中医

生活处处有中医试读:

写在前面的话

毫无疑问,每个人的生命都需要健康的庇护,但仅有愿望是不够的,健康需要你有内在智慧的支撑,不妨问一下自己:你拥有这种智慧吗?

曾经,中医失去语言的时刻,造物都为之黯然神伤。

曾经,我们把健康的维系全部寄予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科技手段上,就像相信上帝一样,但是世道如今,上帝都已经自身难保,又如何顾及人类?人类已形同弃儿一般,何以寻觅健康与心灵家园?如果说,现代化了的生活,拓宽了我们更多的情景体验,滋生了更多的感官欲求,同时也让我们内里有了更多不安的精神孔洞……

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原本状态吧,回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朴素规律,与天地同幻化,与自然同声气的自在情境,重新识得四季流转,天时地利,鸟语花言,木性草味;三根手指读懂五脏六腑七情,几道药材祛邪扶正平阴秘阳,一根银针通调气血缓急,一套太极导引舒筋活络,一锅绿豆得解食物中毒,一撮灶心土得化水土不服,一杯花苞水得舒解抑郁,一道屏风阻转了穿堂邪风……

我们追求这种与天地心心相印的生活。

只是,你开悟了没有?

悟字,心字加我字组成,那么,只要你用心阅读本书,相信您会得到光明再现、霍然开悟的惊喜感觉。出版这套小书,也就是把我们觉悟中医的心得,献给读者,尤其是献给青年读者,为此,我们请出诸多中医名家,帮助大家了解中医与生活的关系,中医所说的阳气与我们人体疾病的关系,现代生活与我们眼球疾病的关系,以及当下女性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等。

悟中医即是悟生活,只是,你要用心去悟。

中医是一种介质,在于它始终都被一种沉着的心情所累积,直到被疼痛所焕发。中医一向远离我们的视觉经验,并被化合作用所隔断,但是她又一直以细节的形式与我们若即若离,有时浮上词语的表面,制造阅读障碍,并以高深莫测的表情,让我们敬而远之,如同对待远方的异客。

其实,是我们被异化了。我们的感官,直觉,意识,都被异质的事物所雍塞了。实在怨不得中医。

我们一直在现代化的路上走得好远,好累,弄得身心俱疲,而又求诉无门,蓦然回首,才发现,中医始终不声不响地陪伴在我们身边,就像痴情的爱侣,不离不弃,关怀备至,只是在于我们不懂得这种关怀。

举手投箸之间,行走坐卧之间,饮食男女之间,哪里离得开中医?也由于脱离了中医的扶助,我们才病疴丛生,辗转于生、冷、硬的仪器与化合物之间,才体察到中医的体恤与温暖。

可能,想起中医药,眼前就会掠过一些陈旧颜色,浑沌的流体气息,或者是令人不快的残渣类的物质,会想到古画中的苍老人物,千年不变的仪式化的诊脉过程,以及时光倒流的经验错觉,但是,我要告诉你:这只是表面,只是印象。撬开中医药那些板结的概念,擦净那些早被用旧了的词语,你会从中发现被遮蔽的本质之辉:我们的心性一直被实体遮蔽着,身体关窍始终安然的、以缝隙的形式、都在等待你的目光照明,那么,就让我们敞开心性吧,去聆听造物之语,于敞开之际偕同本质共同抵达存在的澄明之境。

春天来临,北京的街头五色盛开,那日在地铁看到一位时尚女孩,T恤衫的前胸位置印着一行字母:SPLENDIDINSIDE,不妨借用过来,大意是:好看的在里边。编者 2008年3月

樊正伦简介

樊正伦(左)田原(右)对话现场

著名中医学家。

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现任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学术继承人指导专家,2006年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多年来广泛涉猎和研读历代中医典籍,具有深厚的中医文化及理论修养;作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主要创办人和古籍编辑室主任,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学术,先后主持编辑《明清中医名著丛刊》、《明清名医全书大成》、《明清中医临证小丛书》等古典中医学著作。从事中医药临床与研究40年,始终坚持中医临床诊疗,具有高尚的医德和医风,在多种疑难病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获得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

近几年应邀在诸多知名网站、大学开办中医讲座,2008年春节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医养生”系列讲座,反响热烈。

戏说中医“教父”樊正伦

姓名:樊正伦

祖籍:北京

爱好:边吸烟边喝茶,这叫水火既济

特征:

两小酒

喝,视名利如粪土

语录:勤动脑体不动心

绝技:上千部古籍烂熟于心

著作:述而不作

理想:天、地、人合一的生存状态一

2008年正月,中央电视台“健康大讲堂”栏目连续5天开讲“中医文化与中医养生”,这一下可不得了,一位叫樊正伦的中医人火了,崇拜他、寻找他的“轮子”瞬间多了起来,现在大多数人打招呼都不问您吃了没,全部改成:“您看樊正伦了吗?”

当然,这是戏说,但是樊教授红火的程度可不是俺编出来的,不信您上网随便搜搜,“樊正伦”

个字一打上去,几万条信息就蹦出来跟你sayhello,有将樊教授的访谈转贴的,有询问他的出诊地址的,有请他开方子的,当然也有不服气的。

百家开坛的“电视时代”,这一位中医大夫搅得风云涌动,然而,俺们为啥说樊老是教父?事情是这样的:

在《教父》没被写成小说,没被拍成电影之前,“教父”们都是好人。“教父”们本是教会中的作家,享受贵族待遇,他们的著作引领后人追本溯源,向世人传递基督的福音,所以,在西方人眼中,教父就如同父亲,以上帝的名义带领迷惑于世事的子女们走出迷城。而樊老呢?以前或许只是著名中医专家,自从他的身影频频在电视媒体上出现时,他就不得不担起“教父”的使命,向俺们这些神的子女传播医道,以解疾痛之惑,或者无病之痒……咳,不和您拽了,就是西医说的那个亚健康。这个,咱们很多人都有感觉。说到这里,您可别误会,樊教授不仅仅是养生智慧的传道者,更是一位疗效显著的大中医呢。像这样的不很书生气的中医生在今天这个时代里,可是不多了。也难怪,平心堂的的张晓彤堂主大人神色严肃地说:“樊老是我们的镇堂之宝!”(在此可推荐您看一下《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之张晓彤看中医——告诉你,什么是原版中医!)略有广告之嫌,但确实言之有物。话别扯远了。您知道四季与人体的关系吗,如何吃才能真正吃好?情绪如何导致疾病,中医中药为何能治百病?用时尚的解说词就是:中华名医樊正伦妙语连珠——为您打开生命智慧大门,化解咱们关于疾病与死亡的身心恐惧。还真是,关于樊老的话题就如东北的土地,太辽阔了,要不为什么叫生活处处有中医呢?

生活这个玩意太肥沃了。二《黄帝内经》,这本中医界至高无上的奇书,似乎也需要这样一个人,把它从祭坛上拿下来,帮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而今,和《黄帝内经》接触最亲密的现代人,现代中医人,大概要属樊正伦先生了。

他像一个魔法师,从经典里来,带着一身飘然道风,用他的三根手指,还有信手拈来的奇方妙法,点草成药,为百姓扶危解病;他像“第三者”一样,曾经站在黄帝和岐伯的旁边,听着两位仙人的智慧问答,然后带着原版的《黄帝内经》悄无声息地隐回民间,融入自己的内心深处,体悟,修行,若干年后的今天,现身尘世,风靡于华夏大地……

话说那一年,《教父》系列在奥斯卡拿到数座小金人儿,“教父”一下就成了时髦的词儿,全球“教迷”们为之疯狂。唯一带来的副作用,是把教父一词,从圣坛上硬给拽了下来,沦为“大哥”的代表。听说上帝知道人间发生了这件事儿后,怔忡了八百多次。

若干年过去了,每当有人提起教父,免不了想到当年演活了“教父”的超级帅哥一马龙·白兰度。BUT,俺们要说的可不是白兰度,俺们要说的这位教父,既与黑社会无关,更没打算进军学艺圈。

你肯定看出来了,俺对教父这个词挺在意的,因为在俺看来,樊正伦教授就是传播中医文化与养生的教父。可是,在咱们今天,很多人觉得,教父这个词有些变异,有人说,西方人打小受洗的时候,那个主持人是神父可不是教父。这倒让俺想起在北京“御生堂”博物馆看到的“洗三盆”。说的是元代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孩子出生第三天就要举办庆典,许多亲朋参加,父母用这样的盆给小孩子洗礼,所以就叫“洗三盆”,你看盆内侧周边的四个字“道德清静”,盆底还有一个大大的“忍”字。用这个盆给孩子洗礼,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把儒家思想传递给他……写到这里,俺就想了:如果打小有人给我们多传播一些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医的养生智慧,今天的俺们和你们保不准会活得更加滋润……唉,扯远了,其实俺想说的是,即使俺们已经长到一半了,能够听到樊教授类似教父一样的声音和传道的手势也是一件幸运之事,至于是“师傅”还是“教父”并不重要了。

这么说吧,俺们中国人的天空是不归上帝管的,俺们的管理者有许多称号,有时候叫老天爷,有时候叫苍天,还有的时候叫“饿滴神”……老天爷没有给炎黄子孙们留下圣经,却在千万年的亘古更迭中送来许多圣贤,这些圣贤又著成了许多救世人出苦难的著作,《黄帝内经》便是“大圣”黄帝和岐伯的代表作品。如果说西方的《圣经》仅在灵魂上为神的子女们指引了道路,那么俺们的《黄帝内经》是真正有普世意义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可以在你心灵受到诱惑或伤害时教给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在你年纪轻轻就受到亚健康的侮辱时,告诫你,现在的人啊“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又怎么可能健康、长寿?“因为现在的人失去自我了,也失去自信了,更多需要依靠医生和药物。很多人问我他该吃什么药,找什么大夫治病。我作为中医,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人不能完全靠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任。因为你是人,不是动物。当你自己觉得睡不好觉、不舒服、情绪异常变化的时候,口味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大夫是否检查出来了,你都要找好的医生帮你调理。”

这样看来,把《黄帝内经》看懂了,什么养生之道、治病之道岂不是手到擒来?想爽就爽!

BUT,黄帝和岐伯两位老人家已经骑着鸟到老天爷身边儿修道去了,不可能再把《黄帝内经》用白话文给我们翻译一遍。而今,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懂英语的人比懂古汉语的人多出数倍,了解西医的人比听说过中医的人多得海了去了,而读懂《黄帝内经》,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已经成了不可能。听说过世界上古往今来最超级的广告是为什么做的吗?你肯定不知道,俺告诉你:是国家副总理吴仪为《黄帝内经》做的广告!原文是这样的:中医是有很大学问的,我打算退休后研究中医药,现在正在学习《黄帝内经》……三

有感觉吗?没感觉是因为你晕!整日里高脂肪肉食起腻,以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朴素肠胃,你不晕怎的?还好,上苍有眼,虽然现代人聪明过了头,发明了那么多东西来压迫地球,搞得现在辐射、污染满天飞,各种奇怪的疾病等着机会进攻人类。可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哪有做父母不心疼孩子的?于是老天爷把樊教授送来了,让他替已经仙去的岐黄两位老祖宗正名,并将《黄帝内经》又一次发扬光大。

他喜跟每个认识的有识之士,尤其喜欢中医的人聊中医,聊《黄帝内经》,最让人诧异的是,他也真能把中医侃得像闲聊天一样,听他侃中医用两个字形容:过瘾!用三个字形容:爽歪了!倒是不在于他把中医忽悠得多神奇,而是经樊教授解读后的中医学,不再是神坛上的祭品,不再是需要保护起来的“文化遗产”,在他品头论足、咬文嚼字儿之中,唉呦喂,那叫个好听!通俗,亲和,过耳难忘,三天不知肉味……

有的人到了夏天就闹肚子,樊教授就告诉你:“我们的气血就跟外面的树是一样的,春天,你的气血从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全到外面来了,一入秋,气血就从外面向里面走了,冬天的时候,气血都到了里面,外面就相对不足。所以夏天人容易闹肚子,不仅仅是细菌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你的气血全跑外边来了,里面是空的。这时候你吃点凉的、不好的东西就容易坏肚子。”

很多人会发现,一入春,睡觉就不那么踏实了,这是因为什么?樊教授会对你说:“本来气血在里面存得很好,到了春天它开始往外走了,肝血也不足了,你睡觉的时候,阳气回去了,常常半夜醒了就再睡不踏实,因为晚上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五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又睡着了。”

对于让很多人见了就想闪身的“象数学问”,樊教授说得很简单:“一开门儿,进来一老太太,你一看她,就说了,六七十岁吧;进来一个小姑娘,你一看,也甭问她,十七八岁。象的后面就带着数呢,这就是:观其象知其数,因为她长到什么年龄的时候就得是什么状态。”

最让人叹服的是他的“筷子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用筷子吃饭,却不知道这两根棍儿还可以这样理解——“筷子给你的时候,叫一双,这叫‘道生一’,用的时候必须一分为二,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什么是‘三’?动者为阳,静者为阴,一阴一阳为之道,这就是‘三’。两根筷子这么一动,什么芹菜、韭菜、花生米……你全夹捡起来,这就叫‘三生万物’。”

老子如果再世,必定对樊教授的“筷子文化”纳头便拜。

半白的头发,一张四方大脸总是红润而饱满,开口底气十足,声音洪亮,气度非凡,虽然年过六十,却还具有充分的当偶像的本钱。

一—这就是中医名家樊正伦,用最直白、生动的语言,像剥蒜一样,将中医玄奥的外衣一层层剥开。而俺们呢?迷迷瞪瞪的就追随他的声音、手势,直到表皮层层剥落,到了最内里的生活本质时,才恍然发现一个秘密:中医竟如此简单!

对话樊正伦现场实况

时间:2007年11月2日地点:北京王府井大街平心堂中医门诊部人物:著名中医学家 樊正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田原

北京“平心堂”堂主 张晓彤起缘:

对樊老慕名已久,记得是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采访樊正伦,我正在家中吃饭,屏幕里妙趣横生的中医话语立刻就抓住了我,我赶紧找到录音笔,匆匆地录下了后面的访谈部分。一直珍留到现在。

说起来也是缘分。去年与北京“平心堂”张晓彤堂主搞了一次“什么是原版中医”的对话,谈话中张晓彤一个劲儿的“显摆”,总是提起“平心堂”有位镇堂之宝—一出身书香世家,而今在国内外医界名声显赫的樊正伦教授。张晓彤说:樊老跟别人太不一样了,一辆破自行车骑了多少年,在路上摔个满脸花,也没耽误出诊;胆结石发作,疼得不行,在家里翻出两根儿上了锈的针,给自己扎上,止疼,然后照常到诊室接待患者……也许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樊正伦是何许人也,因为他大多时间就坐在平心堂他那间诊室里,诊脉看病,安安静静,当他所谓的乡野村夫,那些名利诱惑,不管有与没有,基本与他无关。

时隔数月,北京平心堂小会客室。我正式访问樊正伦教授。

打开门的一刹那,樊正伦穿着一件半旧的格子夹克,半旧的棕色皮鞋,高大魁梧,一脸的灿烂阳光……爽朗极了。

刚坐稳,张晓彤发话:“你们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会儿百家讲坛的人也来谈事儿,谁让你们迟到了……”

一边的樊老则宽容地笑着:“说吧,说吧,有什么想法你们说吧。”

访谈开始有点儿乱……可谁也没有想到,后来竟然进行了四个小时,热闹的气氛直到结束都没有散去。第一次,中医名家的访谈现场有点儿像“喜乐会”,嘻嘻、哈哈、呵呵声不断……其间,张晓彤打发走了四位韩国来学习中医的人,一位央视来的美眉;转身回来,他一本正经地瞪着眼睛说:“连中医的基本知识都没有,我先让他们回去读经去了。”大家哈哈大笑。

第一场 中医魅力 无处不在

樊正伦接受采访

1.人是运气的产物

田原:中医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昌盛离不开中医的贡献,它的临床实效是勿庸置疑的。但是中医为什么能治病?中医到底怎样治病?我想很多人说不明白。您能说明白。(笑)

樊正伦:我觉得,以我现在的理解可以说明白。

古罗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过灿烂的文化,但是五千年来,到现在为止,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中国的战争没有少打,从黄帝战蚩尤开始打过无数次,瘟疫也经历过无数次,是谁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在1840年西方的文化进入中国以前,这个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是由中医学来完成的。古人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比拟的。

田原:有学者说:以中国的人数之多,疆域之广大,和历朝历代杰出的圣贤,中医这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沉淀到今天,肯定就是精华,就是最优秀的学问。

樊正伦:对呀,这话有道理!我们用最简单的话讲,现代西医学看的是病,中医学看的是人。这是根本区别。西医学所看到的病,是用什么来做参照系数呢?是检查指标。不管是感冒还是其它疾病,西医都要通过检查,来确认你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改变。那么中医看病拿什么来做参照系呢?是天、地、人。因为中医研究的不是病,而是人的生命规律。

人从哪儿来?人不是上帝捏出来的。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宇宙没有形成之前,世界混沌无面目,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没有零这个概念,“一”最初就是由一个点儿发展来的,这个点儿是什么?就是太极。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它最原始的时候,是一团“气”,这个“气”是阴和阳结合的有机物质,而且不断地运动,古人所说的“太极”,圆圈中

中医看病拿什么来做参照系呢?是天、地、人没有划一条直线,而是划了一条等分的曲线,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古老的圆——太极。这边一个黑点儿,那边一个白点儿,这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把这个圆圈拉长了,就是“一”。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一生二”,是由于这两个点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在阴气和阳气的不断变化中,逐渐形成了“二”——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光有“二”还不行,火星上也有天、有地,为什么没有地球上的生物?因为他没有“三”。“三”是什么,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就是地气和天气之间有一个运动着的气,我们大家管他叫做“运气”,这就是“三”。

而人是运气的产物,我想应该这么去理解。据《黄帝内经》里面解释,运气就是运动着的气。这运动着的气在自然界的表现就是春、夏、秋、冬——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构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地球上什么地方最适合人的生存?不管是北极还是南极,它有阴就没阳,有阳就没阴,半年白天半年黑夜,所以不适合人生存。而温带由于有阴阳交替,使得住在温带的人大脑沟回在涨起来、缩回去的过程中越变越深,所以温带是最适合人生存的。

田原:人是运气的产物,说得真好。这其中肯定包括了大运和小运,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有哲人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实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天地的制约。

还有您刚才谈到的“三生万物”,这个观点现代西方医学似乎也在谈……

樊正伦:但这是他们所谓的生物医学。我说西方人对生命的认识离东方的认识还差得很远。不信你去看一看,动物园里的猴子、猩猩、狒狒,它们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的生理、心理跟人都很接近,但它们不是人,它和人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在自然界中只有人能反过来认识天和地,那猩猩、狒狒、猴子谁能反过来认识天和地吗?它们得的都是天地间的某一种偏气,而人得的是天地之全气。

田原:正所谓人为万物之灵。怎是一个“人”字了得!

樊正伦:对。正是因为人是主体,他才能把天地间最精华的东西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因为这点,什么牛黄、鹿角……全可以作为中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人既是天地的产物,就不可能跳出天地这个圈儿,所以人也不要奢望长生不老,那是不可能的。

田原:所以回过头去,看几千年的中医,就是把大自然中的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看清楚,摆正,达到和谐。

樊正伦:对。和谐自然,和谐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和谐社会。(笑)

2.天地交汇的地方就是“人中”

田原:我知道2003年凤凰卫视采访您时,就“人法天地而生”这个命题,您谈得非常精彩。今天再给我们谈谈好吗?

樊正伦:好啊。(笑)人是“顶天立地”的,人体有九窍分布,这儿叫人中。为什么叫人中?是大有深义的。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九窍不通一窍通;一旦落生,就是一窍不通九窍通。窍是什么?是人的精气和自然界交汇的通道。看看人的九窍分布,人中以上的窍全是偶数,以下全是奇数,上面是个坤卦,下面是个乾卦,地在上,天在下,这是“泰卦”。是最好的状态。

田原:而天地交汇的地方就在人中这儿。

人中以上的窍全是偶数,以下全是奇数,上面是个坤卦,下面是个乾卦,地在上,天在下,这是“泰卦”。是最好的状态。否 卦泰 卦

樊正伦:对。因为这是阴阳气交汇的地方。

田原:那我们就能理解了:人昏过去的时候,赶紧掐人中使他醒过来,使上下通畅?

樊正伦:对。因为人法天地而生,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地在下面,天在上面。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这时候它才能成为一个天地交泰的这么一种状态,才能成为一个生命的活体。从卦象来讲,如果天在上面,上面是乾卦,下面是坤卦的话,这叫“否卦”。否,是不通的意思,当人昏倒的时候,是地气不再上升,天气不再下降了,这时候掐人中,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你就醒了。所以人的九窍分布啊,实际上就是法天地而生的。

古人讲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用中国文化的观点来说:构建整个自然界的一切物体,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最小物质就叫做气。这个“气”,你到道观里面去看,它的“气”字,上面一个“无”字,下面四个点儿,这是道家所说的“炁”,这个“炁”是个什么含义呢,“无”不是不存在,而是你看不见,下面四个点儿是什么,四个点儿在中国古代是个火,就是有一团东西在不断运动。

现代物理学把所有的物质分解来,分解去,最后分解的是什么?是夸克。夸克是什么?一团没有质量也没有重量的东西在那不断地动。这和我们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何其相似!夸克是一团看不见的东西,它是地中海的一种鸟的叫声,天一黑它就“夸克、夸克”地叫,可你根本看不见它,但是它存在。

田原:那么,那个道观里面的“炁”字儿是什么?

樊正伦:上面是个东西,你看不见,但是它有四个点儿,说明有一团东西在不断地运动,它在不同的时空中,会形成不同的状态。说到底,这种气在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地排列和组合——你有生命的时候,它的气就是这么一种状态,你的生命停止了,气散则亡,它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你的生命就结束了。

3.到5月23日“非典”可能就会过去,为什么呢?

田原:听您讲中医文化很过瘾!(笑)您四十多年的从医生涯中有难忘的案例吗?给我们讲讲。

樊正伦:太多了,不用说典型,就拿感冒来说,中医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当自然界是风寒的环境,你体内也是风寒的环境,那么你的身体就给了致病因子一个发展的条件,你就成了易感者。

比如在SARS来到的时候,为什么西医认为没有办法?为什么北京那么恐慌?道理很简单,因为第一不知道它是谁,它表现的症状像肺炎,但又不是常规的肺炎杆菌,常规武器——抗生素无效;第二不知道谁会被感染;第三,感染上以后不知道谁会死……一大批一线的医务人员就倒在那儿了。常规武器无效,又找不出新的武器。轻者是伤,重者是死。不知道谁能得,谁不会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爆发,尤其可怕的是很多医务人员都倒在一线上,那老百姓能不慌吗?

您当时在北京吗?

田原:在,可那个时候基本不敢出门,出门就得戴口罩。

樊正伦:那一个月北京人的日子太难过了——家家喝中药,从老到小全民服中药。金银花、连翘都能卖到比人参还贵,而且是单位大量地配发。为什么要吃中药呢?说中药抗病毒。也就是说,西医解决不了的时候呢,才启用我们的中医药,而且没完没了地熬。包括很多广告都天天讲中药抗病毒。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如果哪一味中药真正能杀死这个病毒的话,西方医学早就研究了,用不着把那个药汤煮那么多让人去喝。

当时我在家里接到了不少电话,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只要发烧了都不敢上医院,只要上了医院都会被圈起来,谁都怕圈起来。所以呢,我家里求诊电话就特别多。中医其实是用药食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用以改变这种致病因子在你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这是中医对治病的理解。

中医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伤寒论》的方子、《金匮要略》的方子,学中医的都知道,是两千年以前的方子。

田原:说现代人的体质变了,疾病谱,就是得的病也变了……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

樊正伦: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让你被破坏的环境得到修复,把致病因子在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破坏掉。

当这个病到来的时候,西医说由于免疫功能差,于是西医就开始用胸腺肽、胎盘球蛋白,而我们中医呢?惭愧的是很多人也跟着走。我看到一个方子,用了240克黄芪预防,为什么?说是为你提高了免疫功能。不错,黄芪是入肺经的,你的肺气旺盛了就不会得SARS了?结果很多人吃完嘴上起泡了,流鼻血了。

还有很多患者问我:“为什么我吃了中药天天拉稀?”我说,不要听说西医不能杀死病毒,中药煮完了就能杀死病毒,就天天乱吃中药。我说你把那么多草根树皮煮一块儿,你都不知道是起什么作用的。其实这些中医大量使用了什么黄连、大黄、金荞麦呀这一类清热解毒药,恨不得把中医的所有清热解毒药都放进去,那吃完了能不拉稀吗?

这些问题说明我们中医也有脑子糊涂的时候。闹SARS的时候,如果说身体弱就容易被传染,那大部分被传染的应该是老人和小孩,而事实上染上SARS的80%全是青壮年,小孩和老人的发病率很低。这就说明了这个疾病不是因为身体虚了才会得,相反是一种实证。你再没完没了地补,它的发病率就更高了。

田原:SARS是瘟疫的一种,我们国家历史上发生过数百次瘟疫,但是都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最终解决掉了。说明中医对付瘟疫是很有一套的。

樊正伦:是啊,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对抗瘟疫的?不知道它是谁,可又能把它治好,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种流行疾病不是个体的疾病,那一定是自然界给了它一个环境和条件,这个环境和条件是这个致病因子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原因在这儿,我想借用一句佛家说的话“因缘相合则为果”,引起致病的因子是客观存在的,得了病结果也是实在的,中间一定有一个条件,如果这个条件不具备的话,因就不会变果。

2003年的SARS,使我又重新读了《黄帝内经》,我个人认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SARS的致病因子,不管你研究明白没研究明白,都和人类存在的时间差不多。在人类认识细菌和病毒以来的一百多年间,没有大面积爆发过,所以大家觉得SARS是一种新病。

田原:当时真是乱了,还有人说SARS是外星人向地球发起的细菌战。

樊正伦:我说根本不是。我们分析一下SARS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春天是一个多风的季节,我们好好想一想,2003年的三月到五月,一次沙尘暴都没有,那一年,按照中医的运气年,是以寒湿为主的一年,同时,三月到五月正好是寒、湿、热这三个条件共存,是SARS病毒发展的环境。而北京当时的特殊气候条件和早些时候广东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的气候发病条件是一模一样的。因为它们两个是在不同的时间中出现了同样的一种气候条件,所以广东发完病,北京接着发病。如果你的身体也是寒、湿、热共存的话,那你无疑就是易感者。为什么?因为非典和流感不一样,流感是以风为主,“风者善行而数变”,这时候我们要戴上口罩,因为流感是以风热或风寒为主的,这个病毒喜欢这种环境,它就跟着风走了,就非常容易传染。所以以往每次流感来的时候,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感染率是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因为他的防护条件最差,什么样的人群都要接触。

再看看SARS来的时候,北京出租汽车司机的感染率是零,为什么?因为三月到五月的时候气温不低,出租车司机不会开空调,窗子24小时开着,这个时候,风就是最好的祛湿剂;流感来的时候,那种致病因子是愿意在风热和风寒的环境中流动的,而SARS不是。它需要湿,湿是重浊的,而风来了以后这湿就去掉了。寒、湿、热,只有这三个条件共存,SARS才能发展起来,去掉一个重要的条件——湿,它就无法生存了。

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理论,根据寒湿热三者共存的现象,我认为它不会永久下去,我当时就告诉他们,过了5月23日“非典”可能就会好了。为什么?不是我能掐会算,《黄帝内经》上有:5月22日、23日是小满,一进入小满以后,气就发生了变化,到时候,主气变成了少阳、少阳相火。学中医的都知道,相火是风,相火带有了风火的性质。北京的风就起来了。你说我们的祖先有多么的聪明!

我们回过头去想想,非典时期,只要进医院就能看到工作人员在拖地板,唯恐那地上不干净,能不湿吗?已经寒、湿、热的环境了,你还擦地,还戴这个口罩,反而又制造了一个小湿热的环境。

田原:听堂主说,SARS期间您不仅没有戴口罩,而且每天照常上班,除了知道自己的体内环境,还是有点防范措施吧?

樊正伦:我天天上班,也不戴口罩。两粒“银翘解毒丸”化成水,一粒“藿香正气软胶囊”,吃完我就上班去,我的女儿上学也如此。大环境我改变不了,但是我自己体内的环境我能改变,只要不让寒、湿、热三者共存,这个致病因子对我就毫无办法。“银翘解毒丸”中的金银花、连翘、淡竹叶是清热的;荆芥、薄荷、淡豆豉是散寒的;藿香正气里面的苍术、生半夏是祛湿的。我吃完这两种药,我体内就没有寒、湿、热三种条件了,我怕什么呢?所以整个SARS时期,我们平心堂一天都没有停过诊,我天天都在接待病人。我也不是不怕死。(笑)我还思考一个问题:中医之所以选用这两种药,因为SARS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两经。中医说:“治上焦如羽,非轻莫举。”不要用什么大黄、黄连这类苦寒药法泻下,你只用清轻之剂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笑)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两千年来用的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现在依然有效。

田原:(笑)所谓大道至简。很多疾病看似很复杂,其实究其根本非常简单。

樊正伦:我们说大的流行性疾病,像SARS、禽流感……一定是自然界给了这个致病因子以发展条件。这种环境和条件存在的本身就不是局部的,正是因为它的普遍性,所以就变成了瘟疫,就有了很大的传染性。西两条河流自然交汇成的阴阳鱼图案 摄影/佚名

医是不是科学?也是科学。当SARS病毒来的时候,西医首先要研究这是什么病毒,因为只有把这个研究明白了,西医才能够找到打击它的武器。

西医治疗的理念跟他们打仗的理念是一样的:伊拉克乱了,我就把萨达姆打掉,一个萨达姆倒下去,千百个萨达姆站起来,更完了(笑)。

田原:因为他不知道“萨达姆”产生的环境和条件。

樊正伦:对呀。在SARS来到的时候,我曾经跟他们说过,在人类发现细菌病毒的一百年中,SARS是我们看到的一次爆发现象。在这次爆发之前,它之所以没有找到发展的时机,是因为大自然没有给它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一直到了2003年那一段时间,广东和北京正好具备了SARS病毒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它就发展起来了。

再接着说,大家知道鸡类和禽类都属火。什么叫候鸟?候鸟是追着太阳跑的鸟,太阳向南它向南,太阳向北它向北,所以鸟类叫朱雀,代表南方,所有的禽类都具有风火的性质,你去看看为什么要斗鸡没有斗鸭子的,因为鸡的火气最盛。2004年地球是以风火为气候的环境和条件,中国文化中有一种说法是“同气相求”,即在这样的情况下致病因子就得到了发展的土壤,又与其最接近的物种中进行了发展,这就是为什么2004年SARS下去鸡瘟又起来的原因。

以前国内不认识鸡瘟,为此我专门查过古代的文献。鸡瘟来到的时候我们的老奶奶都怎么办呢?当鸡瘟大规模来到的时候,垂死的鸡赶快杀掉,内脏不要,把肉煮了给孩子吃。禽流感病毒在90℃高温以上很快就死了。

第二把绿豆磨成粉当鸡饲料,大家知道绿豆本身有很多清热解毒的作用。鸡瘟来的时候最壮实的鸡最容易得,因为风火之气非常旺盛,这个时候老奶奶拿纳鞋底的锥子给鸡的翅膀下面放血,放一个活一个。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无论在治疗人还是禽类的疾病都用同样的思维,把体内火气放出去,给了邪气出路,所以禽就活了。所以圈禁埋掉的方法不是中华民族的方法,现在世界上普遍都这么做。我们同时发现一种现象,禽流感来了,人类接触之后谁最容易患病呢?小孩儿。因为大家知道小孩儿的风火之性最旺,小孩儿一发烧就到39℃,因为小孩儿发育特别快,阴常不足。咱们现在看看世界上出现禽流感的病症中,孩子的得病率、死亡率都是非常高的。

田原: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除去大环境无法左右,疾病倒是人自身的一种主动行为,换句话说:你时刻警觉自己的身体内环境,能够做到管理得当,那还何病之有呢?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随手捻来全是药。

樊正伦:好多人喜欢吃瓜子,为什么吃葵花子嗓子干,而西瓜子就不干,是因为葵花子来自向日葵,火性非常大,而西瓜水气重,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同气相求。

我经常这样说,大自然赋予中药各种不同的颜色,有绿色、有黄色、有红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偏性。关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医生能用药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把你被打破的平衡调整过来。所以我有时候常说,你们外国人没进来以前呀,活在中国的细菌、病毒比外国活得轻松,因为它不会紧着变异啊(笑),你老想杀死它,不变异它怎么活下去啊?大自然没让它死,它就要千方百计地活下去。

4.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

田原:刚才您谈到抗生素的问题,现在滥用抗生素是种普遍现象,大众对抗生素的依赖几乎达到崇拜的地步。

樊正伦:这个问题是这样,从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抗生素到现在,全世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了7000多种西药,而现在临床上还在使用的西药不过几百种,其中还在应用的抗生素不过就十几、二十种,大部分用不了了。为什么啊?因为细菌变异得太快了,再也不怕它了(笑)。

而中医呢,两千多年前的中药现在还有效,为什么?因为它从来没想杀死谁,它要求以和为贵,你只要不侵犯我们人类就行了。当我用药物把你身体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不适合致病因子在你这儿发展了,它对你又有什么威胁呢?

田原:以和为贵,说得真好。咱们中医是和谐社会的典范。樊教授给我们讲讲个案?

樊正伦:其实我的每一个患者都是这么个治疗过程。我给你举一个小的例子,2000年,北京很有名的一次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我女儿回来以后就跟我说,我们全校400多名学生,只要中午在学校吃饭的,全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我就问她,你怎么样?她说:“我也不行了,我也开始拉肚子了。”我一量体温37.5℃,我说这么着吧,爸爸不给你开药了,我给她煮了一锅绿豆汤,里边加一点儿糖,加一点儿盐,然后呢,我说你从现在开始,渴了就喝汤,饿了就捞豆儿吃(笑)。然后呢,晚上七点到十二点,她发烧,38.5℃.她的老师也来了,问我你怎么不送她去医院?我们家住北京站,我就跟她老师说:你看看我们家附近的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全住满了,400个学生同时住院。另一方面我怕交叉感染,我就是大夫,你别管了。

从头一天晚上七点放学,到第二天下午三点,她一共泻了11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体温正常了,不拉稀了,用的是什么?就是绿豆汤加上点儿盐和糖。

田原:绿豆具有很强的解毒作用,用盐和糖防止脱水?

樊正伦:对呀。因为绿豆的皮是绿的,其性是甘、寒,它有清热的作用。绿豆的里面是黄色的,黄色本身就具有补脾胃的作用,加糖和盐,是因为腹泻最怕的就是脱水,到了医院不就是挂糖盐水吗?(笑)因为腹泻的同时会带走了大量的盐和糖,人体就会缺水,所以就得攻补兼施。

绿豆肯定杀不死细菌、病毒。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知道食物中毒,在体内反应的是一种湿和热,以热为主,所以她才会不断地拉稀,这个细菌才有发展的空间,绿豆是清热的,能够改善她体内的状态,让她别热了。(笑)

田原:绿豆的皮儿是清热的,绿豆的瓤是健脾的,糖和盐能补充水分。好一个药食同源。

樊正伦:我的女儿就这么喝了一天。上学以后,孩子们全部要去化验,看看还有没有细菌(笑)。我说你去化验吧,结果我女儿一化验,敌人们没有了。那个学校食物中毒以后呢,放了七天假,我的女儿就病了一天,也不烧了,也不拉稀了。玩儿了六天。别的孩子全都去打点滴去了,打了七天点滴。

田原:说到打点滴的孩子,就想起那些反复感冒的“复感儿”,大多数父母不知道原因。真想让更多的家长看到这个访谈,看看离开西药,咱孩子的病也能痊愈!

樊正伦: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小孩儿,小时候一得病就是打点滴,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其结果是什么?感染反复发作。还有就是抗生素对肠胃的影响非常大,你看那些药瓶子上写的那些副作用,不是肝受影响就是肾受影响,得慎用。但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孩子只要一感冒,不管有用没有,就把孩子送医院去了,送去以后西医就是把点滴挂上,孩子明明是病毒感染,有的医生也要给挂上抗生素,为什么?他告诉你要预防继发感染(笑)。

我女儿十八岁了,今年上大学了,她从小到大,从来没有打过点滴,因为我是中医。我自己也没打过,不吃西药。有病就吃中药,从来就如此。

5.药和“钥”同源,没事乱捅,把很好的门捅坏了

田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西药有毒副作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中药呢?

樊正伦:中医讲的毒和西医的毒不是一个概念。

中医讲药食同源,生姜、大枣、川椒、桂皮都是药物。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大米虽然也有区别,但总体都是平性;麻黄、附子、人参、大黄等都是偏性的,称为药。因为人生病就是发生了偏性,要用药性之偏来平衡。

任何食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质,都可以作为中药使用。比如黄豆芽、绿豆芽、黑豆等都是中药。性平的叫作食物,性偏的叫作药物。是药都有三分毒,你吃的食物、药物本来是用来纠正你的不平衡,如果你吃的这些东西反倒使得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这就是中药的“毒”。打个比方说,你身体挺好的,但是天天喝人参汤,喝得鼻子流血,你说是不是毒?所以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补法,应该弄明白中医在怎么治病,如果你一味跟着西医的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就是毒药。

田原:现在有句时髦话叫送礼送健康,过年过节不送烟酒了,都改成送维生素ABCDE或者其它保健品。听您这么一说,这健康也是不能随便送的。(笑)

樊正伦:中国的保健药、外国的保健药,只要人家能说出名来的,他有钱就买。现在滥用医药问题严重危害了我们的养生。过去困难时期,家里存点粮食。现在没人存粮食,但药柜里什么都有:维生素、鱼油、降压药等一大把。很多正常人早上一把药、中午一把药、晚上一把药,然后跟我说大夫我胃不舒服。我说您这是胃,不是锅炉。

什么叫药?为什么不叫饭?药有极其深刻的含义,我们用的药和“钥”同音,同音就同源。门打不开了,找大夫配把钥匙。好的大夫配得特别好,钥匙捅进去门就开了。如果门开得好好的,天天拿钥匙捅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把药当饭吃,本来门好好的,没事瞎捅,把一个很好的门就捅坏了。

现在依赖药物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药源性疾病的问题已严重摆在我们面前了。不是说不能吃药,大家一定要慎重使用药物。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中医说,春气和肝气相通。肝是干嘛的呢?肝体阴而用阳,它是你调动气血的重要脏器。到春天来到的时候,气血从内里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所以我劝大家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为什么?一方面养肝阴,一方面行肝气,助于它的生发。到夏天了,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要吃一点人参生脉饮。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生脉饮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制成,这是著名医家孙思邈的方子,他用这个方子治暑热。在暑热季节用生脉饮,为什么?因为你的阳气都跑到外面去了,内里的阳气不足,所以用人参补气;汗出得太多了,他用五味子收敛,敛心气;天气太热,汗出了以后里面的津伤阴,所以用麦冬养阴。夏天来到的时候,老人可以吃一点生脉饮。

田原:顺四时而生,就是要求我们调整自身的生活,让它顺应四时的规律。

樊正伦:对呀。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适当用些药来按照季节调养身体,这样就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

6.养生,就是把“煤气罐”的火门调小

田原:经常听中医人讲,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脾肾两虚的状态下,会丢掉性命的……怎样理解“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樊正伦:一个人不是爸爸、妈妈让你活多少年,你就能活多少年,在他生、长、壮、老的过程里面,外受风、寒、暑、湿、燥、火自然气候的异常变化影响,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情变化影响,这两方面的问题常常会造成人体全气的不平衡,使人不能颐养天年。

田原:“元气”也可以理解为肾气吗?这是父母先天给予的。

樊正伦:对呀。父母给你的元气,这是先天的,如果后天不用谷物来补充的话,人就能活七天,这些元气只够维持七天的生命。而这些谷物是为了减少元气的消耗。如果天天都正常地饮食起居,人类的最高寿命应该是120岁。

先天的元气需要不断有后天的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自然之气来补充。这就是《黄帝内经》里面讲的“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所受于天,这个天是谁?就是生你、养你的爸爸和妈妈。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是你元气的整个概念。

田原:但是如果父母给的就不够呢?就会因为禀赋不够,而得一些先天疾病,或者体质羸弱?

樊正伦:对呀,人说母壮则子肥。如果爸爸、妈妈身体都非常好,你的元气就会像一个新罐装的煤气罐一样,非常充盈:如果父母体质不好,那么给你的元气就不足,就像有时候,你从煤气公司取回来的半罐气。

可是,虽然爸爸、妈妈给了你一罐很充足的元气,如果你的阀门开得很大,你的寿命就很短;如果爸爸、妈妈只给了你半罐气,但是你使用得很节约,你的寿命就会很长。

田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感觉平时身体特别好的人,反而很难长寿,那是因为他自觉自己很棒,而忽视了必要养护;那些看上去很羸弱的人,却很长寿,因为他知道小心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点问题都会引起注意。

樊正伦:因为元气是一个定数,元气耗尽的那一天,一定是你离开世界的那一天。当一个人的元气耗尽的时候,就算拿人参堆着他,他也活不了。这就是我们中医的基本理念。那么,医生干什么呢?

一个人落生以后,在他生命的全过程中,由于他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就必然使得他的元气要被不断地消耗。那医生的责任是什么?中国古代有句话,叫“治病救不了命”。这句话怎么理解?医生的责任就是把你元气的消耗降到最低,这就是大夫!

7.医院的所有检查,都是在寻找:本·拉登在哪儿?

田原:很多肿瘤患者到了晚期的时候,也是因为元气过度地被耗掉了。如此说来,我们可以避免很多疾病,一定是从你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准则入手。

樊正伦:对。说起癌细胞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的社会环境,好人和坏人是相对存在的,“水至清则无鱼”,水过于清澈的时候连鱼都养不活,(笑)那么当社会秩序很正常的时候,有几个毛贼没关系,他不会兴风作浪,因为你的整体状态是好的,足以控制这几个毛贼,不让他们发展起来。

反之,整个社会秩序都乱了,警察全变成小偷了,那坏人就会发展起来,当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就大乱了,我们说的癌症也就表现出来了。

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去看待呢?现代医学不管用化疗、放疗、手术……不管用任何药物和手段,只要能杀死癌细胞的,都能杀死正常细胞,就像子弹射出去能够打死好人也能够打死坏人一样。所以很多做完癌手术,或放疗、化疗的病人,甚至比不做手术的病人死得还快。

田原:手术或者放、化疗是西医的常规手段。显然是不得已而为之。

樊正伦:对。癌细胞是杀死了,同时,大量的正常细胞也被杀死了,造成病人整体机能低下。

田原:这时候就像一个社会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偏差丛生。其实,好人和坏人是相对而存在的,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才是。

我们似乎到了这样一个时代:更多了对名利与物质的追逐,反而对身体极端漠视与淡忘,我觉得,对身体的无视,其实就是对生活本身的放逐。因为离开身体的存在事实,去奢谈人之外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中医的思维看待人生,看待身体与自我的话,每个人都会拥有智慧与健康。(笑)人呢,非常需要理性的、科学的养生之道。

樊正伦:对。咱们先不说养生,先看西医是怎么看“病”的。感冒了,到医院去查,西医所有检查手段的目地是什么?他要找,到底你这个疾病是由于细菌造成的,还是病毒造成的。当他找到了是谁制造的混乱,他还要回过头去看看:武器库里有没有能杀死细菌或者病毒的武器,如果有杀死它们的武器,西医就觉得有办法。

由于1840年以后西方医学的逐步进入,使得中医学的很多理念都淡薄了。比如我们现在得了病,大家都到医院去。到医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医院请西医抢救或者是治疗,认为这种治疗可以迅速见效。其实我们现在去医院所做的一切检查,都是在找:萨达姆在哪儿?本·拉登在哪儿?用句简单的话讲,就是要找到致病的因子是什么?这是现代医学的一种基本思路。西医认为把制造混乱的物质杀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其实事物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里恐怕什么细菌病毒都有。因为你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我们知道,大自然给人生命的权利,也给了所有细菌、病毒同样的权利。存在就是合理的。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这个致病因子在你这儿是致病因子,但是在整个大自然的环境里,它一定有它的作用。如果它一点作用都没有,用不着人类消灭它,大自然就把它消灭了。比如艾滋病病毒,在人这儿,它是病毒,在大自然这个环境里,它一定有它作用的一面。

按中医的理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你如果处在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让你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你赋予了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了,它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当它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危害你了。你自身又没办法抵抗它,你就病了。

田原:的确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很多疾病——如果你体内的环境有利于这种东西生存,它就在人体里致病了。

樊正伦:对。再说乙肝,为什么有的人得乙肝,有的人不得乙肝呢?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条件。不信,我们一起到医院去检查,我们每天不管坐小车还是坐公共汽车,我们身体里什么样的细菌都能找到,只要身体存在,细菌就一定存在。为什么不得病?因为我们没给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只有你给了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它才能在你这儿找到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中医学从不把人看成是孤立的人,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帝内经》开篇就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咱们祖先伟大的地方。(笑)

田原:讲的还是因无缘不成果。(笑)

樊正伦:这个因可以存在,但是如果你不给它条件的话,这个结果不会在你这儿发生。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因为中医不知道这个病是病毒引起的还是细菌引起的,那他怎么能把这个病解决呢?

中医是什么?中医治病是从“缘”入手的,是从条件入手的。

中医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当你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下,致病因子在你这儿找不到条件,只有当你的环境被打破,你这种状态被打破,给了致病因子条件的话,好了,它就从10个变成100个,100个变成1000个。到1000个的时候,你就没办法了,你就病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能看到,中医学所有的药物,中医整个治病的过程,是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也就是说我用药物的偏性把你被打破的平衡调整过来。当人体的平衡被调整过来了,那你癌细胞又奈我何呢?它就没有办法了,因为我这儿不再给它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了。当把这个条件调整过来,那它自然就从1000退回到100个,再从100个退回到10个,你们俩又开始重新的和平共处了。这才是中医治病的根本理念。(笑)

田原:消除疾病都要先从改善大小环境开始。

樊正伦:对。我曾治过一个外国人,她是挪威的一位女士,34岁。她问我:“中医能不能治卵巢囊肿?我左侧有个卵巢囊肿,我希望用中医治疗。”我说,从理论上讲它能长出来就能够消下去,为什么?我说一块木头它可以长蘑菇,若是一块钢板它就不会长蘑菇。她说,西医认为没法解决,必须切掉。我说,那您就自己选择吧。于是她就回瑞典,做了手术。半年以后,又来找我了。她说,不行,我这边切掉了,那边又长了,我才34岁,我还想要孩子。我不想把另一边切掉。我希望中医试一试。前后吃了三个月我开的中药,她在德国检查完后回来告诉我说,这边的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实在太神奇了,中医没有动刀子,也没有用手术,怎么就会消失了?我就跟她说:如果是一个木头长了蘑菇,你采取切除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是办法,但如果你仅仅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然是木头,我想那木头还会接着长,一直长到多会儿蘑菇不再是蘑菇了,木头不再是木头了,就算是结束了。我说,你如果把一个长了蘑菇的木头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它还长不长?中医没有通过手术的办法摘除这个蘑菇,但是,我让你吃的这三个月的中药在改善着你的内环境,把你能够长蘑菇的这个内环境给改变了,所以它就自然地由大到小,由小变没。

8.青春期、更年期,是脏腑需要重新组合的过程

田原:妙,听您讲中医实在是过瘾!这几个月我的血压一直不稳定,忽高忽低,教授给我瞧瞧。(笑)

樊正伦:您多大年龄了?

田原:42岁。

樊正伦:哦,42,你想想,女同志是7年变一回,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42岁正是它变化的阶段。42岁三阳脉衰于上,就是它整个生化能力弱了,月经的整个量变少了,整个生理情况逐渐出现了阴虚于下,气浮于上。

这时候您还真不能吃降压药,为什么呢?因为女同志从42岁到49岁这个阶段,我们大家说的更年期是什么?就是随着经血——因为女孩子是以血为主——她到了这个年龄,血越来越弱,发为血之余,一方面鬓角白发出来了,一方面下面的血弱了,血虚于下,气浮于上,阴阳不平衡了,随着血越来越弱,全身要进行一次全新的组合。这个时候,就必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指标改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