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经典名著 学生版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9 06:08:38

点击下载

作者:李白 杜甫 等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课标经典名著 学生版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

新课标经典名著 学生版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试读:

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李白等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学生必背古诗词/李白等著; 张知强,孙立编.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ISBN 978-7-305-14365-6Ⅰ.①中… Ⅱ.①李… ②张… ③孙… Ⅲ.①古典诗歌-中国-中学-教学参考资料 Ⅳ.①G634.303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72397号出版发行 南京大学出版社社  址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编 210093出 版 人 金鑫荣丛 书 名 新课标经典名著·学生版书  名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著  者 李 白等编  写 张知强 孙 立责任编辑 彭 涛 蔡冬青照  排 江苏南大印刷厂印  刷 北京北方印刷厂开  本 880×1230 1/32 印张 8.125 字数 142千版  次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ISBN 978-7-305-14365-6网  址:http://www.njupco.com官方微博:http://weibo.com/njupco官方微信号:njupress销售咨询热线:(025)8359475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买南大版图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目录CONTENTS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上邪(汉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

短歌行(汉·曹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汉·曹操)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汉·曹操)

归园田居(东晋·陶潜)

饮酒(东晋·陶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送魏二(唐·王昌龄)

从军行(唐·王昌龄)

使至塞上(唐·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行路难(唐·李白)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秋浦歌(唐·李白)

越中览古(唐·李白)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黄鹤楼(唐·崔颢)

望岳(唐·杜甫)

春望(唐·杜甫)

客至(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逢入京使(唐·岑参)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寒食(唐·韩翃)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秋思(唐·张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秋词(唐·刘禹锡)

乌衣巷(唐·刘禹锡)

观刈麦(唐·白居易)

卖炭翁(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南园(唐·李贺)

赤壁(唐·杜牧)

泊秦淮(唐·杜牧)

题乌江亭(唐·杜牧)

秋夕(唐·杜牧)

过华清宫(唐·杜牧)

忆江南(唐·温庭筠)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无题(唐·李商隐)

马嵬(唐·李商隐)

贾生(唐·李商隐)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

相见欢(南唐·李煜)

渔家傲(宋·范仲淹)

浣溪沙(宋·晏殊)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水调歌头(宋·苏轼)

浣溪沙(宋·苏轼)

醉花阴(宋·李清照)

渔家傲(宋·李清照)

游山西村(宋·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宋·陆游)

观书有感(宋·朱熹)

破阵子(宋·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别云间(明·夏完淳)

马嵬(清·袁枚)

论诗(清·赵翼)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满江红(清·秋瑾)

名师导读关雎《诗经·国风·周南》[1][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4]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5][6]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7]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8][9]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简介】《关雎》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主要是宗庙乐歌。《诗经》对我国的文学传统有深远的影响。【注释】[1]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 洲:水中的陆地。[2] 窈窕(yǎo tiǎo):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 淑:美好,善良。 逑(qiú):配偶。[3]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圆叶细茎,可供食用。 流:摘取。[4]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日夜夜。[5] 服:想念。[6] 悠:感思。 哉:语气助词。 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入睡。[7] 琴、瑟:都是弦乐器。 友:这里有“亲近”之意。[8] 芼(mào):择取。[9] 乐:使……快乐。【翻译】

关关和鸣的两只雎鸠,相伴在河水中央的小洲上。那美丽善良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一会儿在左边挑选,一会儿向右边去挑选。那美丽善良的女子,我不论是醒着还是睡着了,都想去追求她。

如果没有追求到,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了,我都会思念她。想念啊,想念啊,令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一会儿在左边采摘,一会儿向右边去采摘。那美丽善良的女子,我要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我一会儿在左边择取,一会儿向右边去择取。那美丽善良的女子,我要敲起钟鼓来取悦她。【赏析】《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诗歌。对这首诗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从政治的角度来解读,认为诗歌吟咏的是“后妃之德”,这种观点在古代占主流地位;第二种观点认为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作品,近现代的研究者基本持这种观点。

这是一首在婚礼上演奏的歌曲,描写的是一位“君子”对心仪的“淑女”的追求,表达了男方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君子”在《诗经》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是不同的,那时候,只有贵族才可以称“君子”,所以这首诗歌反映的是当时贵族的生活。

诗歌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先提到了一对和鸣的雎鸠,以此来引起后面的描写,这种手法叫做“兴”。在君子遇到心仪的淑女之后,诗歌又以采摘荇菜作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的各种追求。尚未成功时,君子是“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无论何时都在思念她。当两人终成眷属时,君子又高兴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以取悦女子。

诗歌虽然描写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但整个过程中双方都保持着克制,并未做出过分的举动,如后世《西厢记》中张生跳墙等举动。《关雎》因为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符合社会的美德,也能被大家接受,所以能够成为爱情诗的代表之作。[1]蒹葭《诗经·国风·秦风》[2][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4][5]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6][7]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8][9]

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0][11]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12][13]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简介】《蒹葭》这首诗出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有三百零五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具体信息,请参看《关雎》。【注释】[1] 蒹葭(jiān jiā):芦苇。[2]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的“萋萋”、“采采”也是这个意思。[3] 在水一方:在河水的另一边。[4]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从:追求。 阻:险阻。[5] 溯游:顺流而下。 宛:仿佛。[6] 晞(xī):晒干。[7]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这里指岸边。[8] 跻(jī):升高,形容道路之陡。[9]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10] 已:止,这里是“变干”的意思。[11] 涘(sì):水边。[12] 右:迂回曲折。[13]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翻译】

芦苇青青,清晨的白露变成了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啊,就在河水的那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既艰险又漫长。我又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就站在河水的中央。

芦苇凄凄,清晨的白露尚未被晒干。让我魂牵梦绕的那个人啊,就站在河的对岸。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既艰险又坎坷。我又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就站在河中的小洲上。

芦苇茂盛,清晨的白露尚未被蒸发掉,我苦苦追寻的那个人啊,就在河水的另一边。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既艰险又曲折。我又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仿佛就站在河中的小洲上。【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具体怀念的对象不清楚,可能是作者的恋人。

这首诗共分三章。每章都以描写芦苇和白露开始,以引出下文,这是“兴”的手法。作者以白露来比喻自己所追求、怀念的姑娘既美丽纯洁,又显得虚幻朦胧,因为白露终究会因为阳光的照耀而消失不见。但即使如此,诗人还是努力地去寻找:“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哪怕道路再艰险,“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他也毫不在乎。虽然每次都看见她仿佛就在前面,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令人十分失望。

诗歌不仅描写了主人公对恋人的苦苦追求,更营造出了“在水一方”的意境。他所追求的对象,仿佛就在眼前,触手可及,但往往又“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朦胧感,这种求而不得的状态,总会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诗歌情景交融,很细腻地传达出了主人公的心态。[1]上邪汉乐府诗[2]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3][4][5][6]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7]与君绝!【简介】《上邪》出自汉乐府民歌,诗歌的作者是无名氏。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再配上乐曲,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所搜集和整理的诗歌,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注释】[1] 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2] 相知:相亲相爱。 命:通“令”,使。 衰:衰减,断绝。[3] 陵(líng):山峰,山头。[4] 竭:枯竭,干涸。[5] 震震:形容雷声。[6] 雨(yù)雪:降雪。[7] 乃敢:才敢。【翻译】

上天啊!我想要和你相亲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断绝。除非等到高山变为平地,除非等到江中的流水都枯竭了,除非等到冬天响起阵阵的雷声,除非等到夏天飘起了雪花,除非等到天与地合二为一,我才敢和你断绝关系!【赏析】

这是一首直白、奔放、真挚的爱情诗,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诗歌一开始就是主人公对天发誓,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如何才能让自己的爱情“无绝衰”呢?主人公紧接着列举了五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才是你我爱情断绝之时。主人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甚至有些失控了,最后一个竟然是“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那人类就没有生存之地了!主人公通过这种极端的誓言,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我们也知道,这些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主人公就能够跟恋人长久、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诗歌以“上邪”二字发端,给人以突兀之感,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热情。后面连续五个事件的排列,气势连贯,形象地刻画出了一个情志坚定、忠贞刚烈的主人公形象,也使全诗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1]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3]“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4]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5]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6]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7]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歌,作者是无名氏。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职能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再配上乐曲,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所搜集和整理的诗歌,就叫乐府诗,简称乐府。【注释】[1] 征:出征。 始:才。 归:回家。[2] 道:在路上。[3] 遥看:远看。 君:你。 冢(zhǒng):坟墓。 累累(léi léi):连续不断的样子。[4] 窦(dòu):洞穴。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雉(zhì):野鸡。[5] 中庭:屋前的院子里。 旅:野生。 葵(kuí):葵菜。[6]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7] 一时:一会儿。 贻(yí):送给。【翻译】

我十五岁就被朝廷征召去打仗,一直到了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在路上遇到一个家乡的邻居,急忙问他:“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吗?”“从这里远远望去,那松柏茂密、一片坟墓的地方,就是你的家了。”走到家门口,看到兔子从狗洞里出入,野鸡在屋梁上乱飞。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的边上也长出了野生的葵菜。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用摘下的葵叶来煮汤。不一会儿饭菜就做好了,但不知道要送给谁来吃。走出家门向东边望去,老泪纵横,滴滴洒落在了衣服上。【赏析】

这首诗歌是一首叙事诗,描写了一位老兵回家后却发现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专制政府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以“十五”和“八十”进行对比,写出了老兵服兵役的时间之长,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战事的频繁。年老的士兵终于得以返回家乡,多年间与家人断绝了消息,他急切地想知道家里是否一切安好。所以在“道逢乡里人”后,他急忙询问家中的情况。也许是不愿意给老兵过多的打击,“乡里人”并未说出老兵家里的情况,只是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老兵走到家中,看到“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平时怕人的兔子和野鸡竟然在自己的家中自在地生活着,而院子里也长满了野生的植物,但却没有一个人!老兵顿时明白了一切。家中无人,也没有粮食,只好“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用野谷子、野菜来充饥。“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也许还怀着最后的一丝希望,他做了很多的饭菜,然后出门等待家人的归来。慢慢地,他知道自己的愿望落空了,脸上纵横的老泪都洒在了满是尘土的征衣上。

诗歌从老兵的返乡和内心的波动展开描写,从他在返乡路上对家人的思念,到“乡里人”回答后的不祥预感,再到回家后的绝望和最后一丝希望,直到最后的绝望和茫然,老兵的心理变化都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让人心痛。在专制社会中,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底层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诗歌揭露了专制社会的不公平。短歌行汉·曹操[1][2]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4]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7]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8]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9][10]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11]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12][13]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反映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代表作有《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注释】[1] 当:对着。 几何:多长时间。[2] 譬如:比如,好比是。[3] 当以:这里是“应当用”的意思。[4] 何以:用什么可以。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用来代指酒。[5] 本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连绵不断。[6] 沉吟:小声叨念、思索。这里指“倾慕”。[7] 此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yōu)呦:鹿鸣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 瑟、笙(shēnɡ):都是乐器。[8] 掇:摘取,拾取。[9]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枉:这里是“屈尊”、“枉驾”的意思。 用:以,来。相:代词,这里指作者自己。 存:问候,慰问。[10] 讌(yàn):通“宴”,宴席。[11] 匝(zā):周,圈。[12] 厌:满足。[13] 周公吐哺: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嘴中的食物,急于迎客。多指在位者礼贤下士。【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唱歌,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就像清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即逝,过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歌声变得慷慨激昂,但心中的忧虑还是没有散去。怎样才能排解掉我心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消愁了。穿着青领衣服的学子们,我对你们的思念从未停止。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才让我沉思吟咏至今。呦呦鸣叫的鹿群,欢快地吃着草地上的艾蒿。如果有贤士光临寒舍,我必将会鼓瑟吹笙地欢迎他们。四方的贤士就如同天上那轮明亮的月亮,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呢?我的忧愁因此而来,无法断绝。远道而来的宾客们踏着田间的小路,屈驾来探望我。我们久别重逢,在宴会上言谈甚欢,我们的心中仍然念着往日的恩情。在月光明亮、星星稀少的夜晚,一群乌鸦向南飞去。它们绕着树转了三圈,哪里才是它们可以栖身的地方呢?高山因为不辞土石才成就其高大,大海因为不弃小河之水才能够成就其深广。我如果能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那么天下的贤人都会来归顺于我的。【赏析】

这是一首“求贤诗”,表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望。诗歌可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诗人写出了人生短暂,但心中的忧愁却很多。至于忧愁具体是什么,诗人并未提到。因为心中的忧愁太多,诗人只能借酒浇愁。

第二部分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解答了第一部分的疑问。诗人心中有忧愁,是因为身边的人才太少,他渴望求得更多的人才为他所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巧妙地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的典故,原诗写的是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作者借此表达对人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的诗句,描写的是宾主宴乐的场面,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肯定会以礼相待。

第三部分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作者再次表达了因为身边人才稀少而忧愁的心情,有回环往复的特点。但这并不是对前面诗意的简单重复,而是有更多的深意。前面作者已经向天下士人表达了招贤纳士的愿望,这里继续寻找人才,是说即使身边已经有很多人才了,但我还是不满足,因为还需要更多的人才,一起建功立业。但作者又不可能亲自去访问所有的人,所以希望他们能够过来找自己:“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只要你们肯来,我绝不辜负诸位。

第四部分是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当时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各路英雄都在延揽人才,所以作者希望贤士们不要像“绕树三匝”的乌鸦一样三心二意,那样到头来只会无枝可依。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仍是汉朝的臣子,并无篡逆之心,这样也有利于招揽到更多的贤士。“天下归心”显示出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是要一统天下。

全诗既表达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望,也显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1]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汉·曹操[2]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4]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6]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具体信息,请参看《短歌行》一诗。【注释】[1] 观:观看,欣赏。[2] 临:登上。 碣(jié)石:碣石山,在现在的河北昌黎。[3] 何:多么。 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4] 萧瑟(xiāo sè):秋风吹过草木时发出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5] 若:好像。[6] 星汉:银河。[7] 幸:庆幸,幸运。 甚:极其,很。 至:极点。 哉:语气词。 以:用来。 志:志向,理想。【翻译】

我向东登上高高的碣石山,眺望苍茫的大海。海水汹涌澎湃,海中的山岛高高地耸立着。在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也有无数茂密的花草。这时候吹来了萧瑟的秋风,海上泛起了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好像都从大海中升起一样。那灿烂的银河,也像从大海里出来一样。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我非常开心,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歌。【赏析】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凯旋途中经过碣石等地,写下了《步出夏门行》这组诗歌,本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首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作者“观沧海”的地点是在碣石山。作者登山远眺,大海的景象尽收眼底,因而有了下面的描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作者先是对海中的景象进行了概括描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耸的海岛,周围是宽广的海面。紧接着作者对海岛和海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然秋天已经来到,但岛上面的树木和花草还很茂盛,看不出一丝萧瑟的气象。海面上泛起了汹涌的波涛,显示出大海磅礴的气势。作者又将目光从海面移向了更为宽广的宇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太阳、月亮、银河的运行,都在大海的范围之内进行。诗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又将想象和夸张融入其中,体现了大海的宏伟气象。这样的气象,没有广阔的胸襟是无法描绘出来的,体现了诗人宏大的政治理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1]步出夏门行·龟虽寿汉·曹操[2]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3]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5]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6]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7]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具体信息,请参看《短歌行》一诗。【注释】[1] 寿:长寿。[2] 犹:尚且。 竟:终结,这里指死亡。[3] 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4] 骥:千里马。 伏:趴着,卧着。 枥(lì):马槽。[5] 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暮年:晚年。 已:停止。[6] 盈:增长。缩:亏,引申为短。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在诗中指人的寿命长短。 但:仅仅,只。[7] 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 永年:长寿。【翻译】

神龟的寿命虽然长久,也会有终结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云雾飞行,但死亡之后也会化为灰烬。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棚里,但它仍有日行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进取的心也不会停止。人的寿命的长短,不是完全受上天支配的。只要自己把身体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所以我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赏析】

在平定北方的乌桓之后,时年五十三岁的作者踌躇满志,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哪怕是能活上千年的神龟,能腾云驾雾的腾蛇,它们终究也有死去的那一天。历经战乱的作者对人的生命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地做些大事,这样的人生就是值得的。接着作者就开始抒发自己的感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已经五十三岁的作者以“老骥”自比,虽然自己已经老迈,无法像往日那样日行千里,但我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虽然自己已经年老了,但还是可以建功立业的。豪情万丈的作者写出了他体悟到的哲理:“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人在上天面前是渺小的、无力的,但并非是无能的。人的寿命虽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但并不是完全受上天支配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活得很长。“养怡之福”不只是使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包括让自己的精神状态保持在比较好的状态,这样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向上进取之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的生命观,也体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归园田居东晋·陶潜[1][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3][4]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6]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7][8]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生活在晋宋之际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歌风格质朴自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注释】[1] 南山:这里指庐山。[2] 稀:稀疏,稀少。[3] 兴:起床。 荒秽:在这里是形容词作名词,指田地里的杂草。[4] 荷:扛着。[5] 狭:狭窄。[6] 夕露:晚上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7] 足:值得。[8] 但使:只要。 无违:不违背,不违反。【翻译】

我在南山下种了些豆子,豆子地里面杂草丛生,豆苗稀少。所以早上起床后,我就到田地里清除野草。等到傍晚我扛着锄头回家时,月亮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回家的小路非常狭窄,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傍晚的露水都沾到了我的衣服上。露水沾到衣服上没有什么可惜的,只要不违背我的意愿就行了。【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弃官之后,描写的是作者的农村生活,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和坚定的志向。“草盛豆苗稀”写出了田地中的真实状况,所以作者才会去除草;同时也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作者生活在晋宋之际,动乱不断,朝政黑暗,人才得不到重用,就好比田地里面杂草丛生,把豆苗都掩盖住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承接“草盛”而来,所以作者才披星戴月地去除草。虽然早出晚归,劳动很辛苦,但我们可以从诗句中感受到作者愉快的心情。这两句诗不仅充满了诗意,还有很强的画面感。“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的豁达和对理想的坚持。虽然农家生活很辛苦,但作者感到很愉悦,没有做官时的那种心理负担和约束。

这不是一首简单的歌颂劳动的诗,而是有作者的思考在其中,增加了诗歌的思想深度;这些思考又通过平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诗歌更有韵味。饮酒东晋·陶潜[1][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5][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7][8]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他是晋宋之际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具体信息,请参看《归园田居》。【注释】[1] 结庐:建造房屋,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人境:人们居住的地方。[2] 喧:喧嚣,喧闹。[3]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4]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5] 日夕:傍晚。[6] 相与:相交,结伴。 还:归来。[7] 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8] 辨:辨识。【翻译】

我虽然居住在人比较多的地方,但我的门口没有车马喧嚣的声音。问我怎么做到这些的,只要你的心志高远,那么这里就是很僻静的地方了。我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地抬起头,那南山便映入了眼帘。傍晚时分,山中的气息非常好,飞鸟相伴着回到树林中去了。我在这里体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当我想要辨识清楚这些意义时,却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摆脱俗世的纠缠和田园生活的乐趣。

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以“人境”和“无车马喧”对比,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幽静。“车马喧”指的是达官贵人,门口“无车马喧”,说明作者对官场的鄙夷和疏远。“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设问句。如何才能在闹市中保持一颗独立之心而不被俗世所干扰呢?只要你有一颗隐居的心就可以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写出了作者隐居生活的闲适。这两句诗有很强的画面感,既写出了南山的清幽,也写出了作者的悠闲,使得诗句的意境悠远。自此以后,“菊”便成了陶渊明的化身,象征着高洁的人格。“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作者远望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同时,作者以“飞鸟”自喻,体现了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总括全诗,作者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致,体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这更加坚定了他归隐的决心。“欲辨已忘言”也说明了语言的限制,“言不尽意”,我们的很多感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有哲理的意味。[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2][3]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4][5]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6][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8][9]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简介】

王勃(约650—约676),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注释】[1] 少府:官名。 之:到,往,去。[2] 城阙:即城楼,代指唐朝京师长安城。 辅:护卫。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3]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4] 君:对人的尊称,您。[5] 宦(huàn)游:出外做官。[6] 海内:四海之内,全国各地。[7] 天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相邻,近邻。[8] 无为:无须,不必。 歧(qí)路:岔路口,这里指送别之地。[9]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挥泪告别。【翻译】

长安城被三秦大地所环绕、拱卫着。我们站在这里,透过茫茫的风尘烟霭,遥望蜀地的五个渡口。与你离别时,我怀着无限的情意。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游子,所以我们有很多相同的感受。只要在世界上有你这个知己在,哪怕是到天涯海角去,我也不会觉得那里有多么遥远。在分别的路口,我们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因为离别而哭哭啼啼的。【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写给杜少府的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作者用对仗工整的句式,描绘了一幅壮阔的场面。“风烟望五津”,“风烟”二字,写出了友人将去之地的遥远,正因为如此,遥望“五津”的视线才会被茫茫的风尘烟霭所阻隔。紧接着,作者由写景转入抒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因为我们都是宦游在外的人,所以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的感受,情谊也更加深沉。也正因为我们本身就是身处他乡的游子,所以,此次的分别也就无须特别悲伤。作者再次鼓励友人,写下了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找到了知己,哪怕是走到天涯海角,我也不会感觉到孤单,这小小的分别又算得了什么?我们的友谊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阻隔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也说到了离别,但凄婉的离别方式是作者所反对的。

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并未流露出一种伤感的情绪,而是从头到尾都在鼓励、安慰友人,境界开阔,格调积极向上。[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2][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4][5]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介】

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主张诗文革新的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注释】[1]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当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立的。[2] 前:过去,以前。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明君主。[3] 后:未来,以后。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英明帝王。[4]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5] 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翻译】

我站在幽州台上,向远处眺望。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纳士的明君,往后也找不到渴求人才的贤主。一想到天地之间的苍茫无限,心中无限感伤,悲愤的热泪就夺眶而出。【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短诗。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作者随军出征,讨伐契丹。但因为主帅无能,军队打了败仗。作者屡次向主帅进言,出谋划策,但不仅计谋未被采用,诗人反而被降职处罚。接连受挫的诗人,满怀着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壮志未酬的幽怨,登上了蓟北城楼,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的,后来燕国终于强盛起来。作者所渴望的,不就是遇到一个像燕昭王一样懂得招贤纳士的君主吗?所以,登上幽州台,作者感慨万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前的贤明君主我没办法遇到,以后的圣贤明君我也等不到了,为什么偏偏我就生不逢时呢?在古往今来的时间长河中,诗人感到很孤独。诗人把注意力从时间转向了空间:“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浩瀚的宇宙当中,竟然找不出一个赏识我的人。一想到这里,诗人满怀的孤寂、忧愤都喷薄而出,顿时泪流满面。

全诗的视野开阔,意境雄浑,再加上作者深沉的感情,很有感染力。诗歌没有对幽州台进行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时的感慨。因此我们能体会到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那种孤独、失落的情绪。[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2]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3][4]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5][6]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7]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简介】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合称“王孟”。他的诗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作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等。【注释】[1]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任宰相。[2]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太清:天空。[3]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地势低洼的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4] 撼:撼动。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5] 济:渡过。 楫(jí):船桨。[6] 端居:闲居,隐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7] 徒:只能。【翻译】

到了农历八月,洞庭湖的湖水就涨起来了,水面几乎与岸边平行。湖面十分开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难以分辨。云梦泽的水汽蒸腾,使得洞庭湖周边都有些氤氲朦胧。当洞庭湖波涛汹涌时,几乎能让湖边的岳阳城感觉到震动。我想要到湖的对岸去,但没有船来载我过去。在太平盛世,我却只能闲居在家,不能施展抱负,我感到很耻辱。看着钓鱼人是那么的悠闲自在,我却只能徒劳地怀着羡鱼之情而无所作为。【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写给张丞相的一首干谒诗。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不仅点明了作诗的时间是在八月,也描绘了洞庭湖因秋水注入而湖面上涨时的壮阔场景。“气蒸云梦泽”写周边的沼泽地都受到湖水的滋育,表明了洞庭湖丰厚的积蓄。“波撼岳阳城”则表现了洞庭湖气势之大,连雄伟坚固的岳阳城都被它所撼动。“欲济无舟楫”是双关的用法,既写作者面对汪洋的湖水,想要到达对岸去,但没有船只来载他过去;也用“舟”来代表丞相的引荐,表达自己想要做官,但苦于无人引荐。“端居耻圣明”则接着上一句,写自己不愿赋闲在家,想要有所作为。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承接上文,“垂钓者”指的是朝廷的执政者,即题目中的“张丞相”。虽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但作者的问题就在于无人引荐,所以只能空怀着一颗“羡鱼”之心。

这首干谒诗写得很得体,不谄媚,不卑不亢,委婉含蓄地向张丞相表达了自己的意愿。[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2][3]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以字行,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世称“孟襄阳”。具体信息,请参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1]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2]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渚:水中小块陆地。[3] 客:指作者自己。[4] 野:原野。 旷:空阔远大。【翻译】

船家把船停靠在烟雾弥漫的小洲岸边,到了日暮时分,新的愁绪又涌上了客子的心头。在舟上放眼望去,原野十分开阔,远处的天边仿佛比岸边的树还要低。江水清清,江面平静,映在水中的月亮的倒影也仿佛要过来跟人亲近似的。【赏析】

这是作者在羁旅途中所写的一首情景交融的五言绝句。

首句“移舟泊烟渚”与题目相呼应。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出了时间是在傍晚,这便与“宿”、“泊”、“烟”等字词相符合。因为到了日暮时分,不便行船,所以船家将船停靠岸边;傍晚时候的水边,经常是烟雾迷蒙的景象。同时,作者也写出了此时的感受——“客愁新”。羁旅的游子本就有不少愁绪,但此刻又激发了新的愁绪,这是为何?傍晚时分,是大家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所以特别能够勾起游子的思乡情怀;再加之作者此时坐在船上,有漂泊无依之感;面对着东流的江水,也会让人有时光流逝的感觉。这些都会引起敏感的诗人的注意,引发他的“客愁”。抒情之后,作者转入写景。“野旷天低树”是作者在船上向岸边眺望时所看到的景色,视野非常开阔,让诗人烦闷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也正是因为原野的“旷”才显得远处的天边比岸边的树还要“低”。“江清月近人”写作者在身边的江面上看到的景色,在平静的江面上,月亮的倒影仿佛要与作者亲近似的,离他很近;因为江水的“清”才能给人以月亮的倒影靠“近”人的感觉。作者看到如此开阔的场面和可爱的场景,刚被触发的“客愁”也会因此而减弱不少。[1]送魏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2]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军旅、闺怨、宫怨、送别等题材。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注释】[1] 魏二:作者的友人,在家排行第二,名字不详。[2] 潇湘:潇水与湘水在零陵县会合,称潇湘。泛指今湖南一带。【翻译】

我在江边的楼上设宴为你饯行,我们都有些醉意了,微风吹过,飘来橘柚的香气。我送你到船上,江风引来了雨水,让人感到一丝寒意。一想到在不久之后,你的船就会在湘江上空的月亮照耀之下航行。岸边猿猴啼叫的声音进入你的梦乡,增加了你的愁绪。【赏析】

这是作者在贬所龙标送别友人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醉别江楼橘柚香”中,“橘柚香”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在清秋时分,“醉别”体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感情之深。“江风引雨入舟凉”写送别的情境,江风吹过,带来了一阵秋雨。“凉”字不仅写下雨让友人感到凉,而且写出了此时作者依依不舍的心情。这两句是实写。第三、四句转入虚写:“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作者想象友人的船在湘江上航行时的情况,通过“潇湘月”的视觉描写和“愁听清猿”的听觉描写,写出了友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寂寞。这幅想象出来的画面,因为月色的笼罩、梦中猿猴的啼叫而富有朦胧之感,也更加深了离别时候的伤感。诗歌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情景交融,富有意境。[1]从军行唐·王昌龄[2][3]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4][5]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具体信息,请参看《送魏二》。【注释】[1] 从军行:乐府旧题。[2] 青海:青海湖。[3]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4] 穿:磨穿。[5] 楼兰:汉西域国名,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翻译】

青海湖的上空,有大片的、厚厚的云朵,使雪山的色彩都显得有些暗淡了。一座孤零零的城池远远地望着玉门关。战士们经历过无数的战争,身上穿的铁甲破损严重,连地上的黄沙都能穿透这些铁甲。但他们发下了这样的誓言:不破楼兰城,我们绝不回去!【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是一首边塞诗。

首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中涉及了三个地名“青海”、“雪山”、“玉门关”,它们均处于西北地区。这样,诗人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广阔的西北边塞的场景。在唐朝,西北地区是战争的多发地带。“青海长云暗雪山”暗含了“青”、“黑”、“白”三种色调,具体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景色,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气氛,给人一种战争将至的感觉。“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句,驻守孤城的将士们紧紧地盯着遥远的玉门关,注意着那里的一举一动,写出了将士们高度的责任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出了战士们的生存状态和他们的崇高理想。遍地的“黄沙”是西北地区常见的景象,体现了西北地区的荒凉和战士们生存环境的艰难。“百战”写出了战士们经历的战斗之多,时间之久。“穿金甲”体现了战士们参与战斗的次数之多、时间之久,也体现了敌人的凶残、强悍。虽然生存环境是如此恶劣,虽然战争是如此之惨烈,但战士们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消灭这里的敌人。“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七个朴素的字,有力地塑造了一群不怕吃苦和牺牲、精忠报国的勇士的形象。最后两句使得诗歌的境界更为阔大,感情也更为悲壮。[1]使至塞上唐·王维[2][3]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4][5]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9]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简介】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因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注释】[1] 使:出使。[2] 单车:一辆车,形容随从很少。 问边: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3]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4]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这里是诗人自喻。[5]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指唐军占领的北方。[6] 大漠:沙漠。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烧的狼粪,其烟雾不易被风吹散。[7] 长河:黄河。[8]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9]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翻译】

我乘坐一辆车要去边关慰问将士,现在已经过了居延这个地方。我就像千里的飞蓬一样,飞出了边关;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浩瀚的大漠上空,一道烟雾直冲云霄。蜿蜒的黄河在大漠中间穿过,黄河的上方,一轮圆圆的太阳快要落下西边的山了。在萧关这个地方,我遇见了侦查的骑兵,他告诉我,将军正在前线奋战。【赏析】

这是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慰问边关将士时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作者到西北边塞出使,与题目“使至塞上”相吻合。“单车”二字写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失意。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作者使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征蓬”和“归雁”自喻,写出了作者此刻漂泊无依的心态,以及内心的抑郁和愤慨。作者作为皇帝任命的监察御史,而有这种消极的心态,说明了作者在政治上的失意。“归雁”,大雁北归,点明了此时的具体时间是春天。颈联中,作者描绘了西北边塞壮美的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画”出了笔直的“孤烟”、蜿蜒的“长河”和圆圆的“落日”,线条虽然简洁,但成功地把作者当时所见到的奇特、壮美的景色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怪不得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歌是“诗中有画”。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作者已经到了目的地,但没有见到都护,因为都护到前线指挥战争去了,反映了前线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2][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4][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气息。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注释】[1]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在今湖南省黔阳县。[2] 杨花:在古代诗词中,杨花指的是“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鸣叫的声音哀婉凄切。[3]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名称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沅溪、武溪、巫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4] 与:给。[5] 夜郎:夜郎县,唐朝的县名,在今湖南沅陵。【翻译】

在柳絮落尽、杜鹃鸟开始鸣叫的时候,我听说你被贬到了遥远的龙标,那里地势偏远,要经过五溪。我把一颗寄托着忧愁、思念的心托付给那轮明月,希望月亮能够随着风一路陪伴你到夜郎的西边去。【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好友王昌龄被贬官的消息后,写给他的一首七言绝句。

题目中的“遥有此寄”说明两人相隔的距离很远,所以作者只能把诗歌寄到很远的地方去。“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作者写诗的时间是在暮春时分,这时候,遍地是飘落的柳絮,满耳是子规鸟啼叫的声音。“子规”和飘落的“杨花”给人一种飘零、幽怨之感,体现出作者听到友人被贬远方的消息时低落的心情。“过五溪”既体现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遥远,也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和惋惜。这两句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很有感染力。“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作者的抒情之笔。既然两人相距遥远,作者无法直接去安慰友人,那么,就让这轮明月带去我的思念和忧愁,让它伴着你去那遥远的地方吧!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将月亮拟人化,使之成为传递感情的纽带。只要天气晴朗,在晚上哪里看不到月亮呢?只要我们看的是同一轮月亮,即使身处异地,月亮也会把我的感情传递给你的。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的性格和对友人深厚的感情。[1]行路难唐·李白[2]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3]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4]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5]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6]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7]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具体信息,请参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释】[1]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中的调名。[2]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高。 羞:通“馐”,佳肴,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3] 箸(zhù):筷子。 茫然:无所适从。[4] 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今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5]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姜太公曾在渭水边钓鱼,遇见了周文王,后来姜太公帮助周打败了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来被商汤聘请,伊尹助商灭夏。姜尚和伊尹虽然出身低微,但后来都辅佐帝王建立了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仍然有远大的前途。[6] 歧:岔路。 安在:在哪里。[7] 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当。 云帆:高高的船帆。 济:渡过。【翻译】

金杯中所盛的清酒,一斗就价值十千钱。玉盘中的珍贵佳肴,价格也有一万钱之多。我虽然面对着这么丰盛的饭菜,但还是停下了手中的酒杯,放下了拿起的筷子,吃不下饭。我拔起手中的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我想要渡过黄河,但坚冰堵塞了河道,无法渡过。我想登上太行山,但大雪满山,无法登临。我想起了以前,贫贱的姜太公在河边垂钓,才遇上了周文王。还未发迹的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月亮的旁边,后来被商汤重用。人生的道路真是充满艰难啊,充满艰难。到处都是岔路口,我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路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呢?我坚信,我终究会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到时候,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我会扬帆远航,到大海中遨游。【赏析】

这首诗歌写于李白离开长安之后,政治上失意的时期,是一首抒发内心情感的七言歌行。

首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写出了友人对自己的盛情招待。但嗜酒如命的李白,面对着这些美酒佳肴竟然没有一点胃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为什么他会感到心中茫然呢?李白一直梦想着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受到朝廷中小人的迫害,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所以诗人感到前途渺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紧接着诗人用具体的事例展现了自己此时的困境:“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自己的理想就近在眼前,可就是无法实现,作者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这时候,作者想到了古时候的贤人姜太公和伊尹,他们在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之前也都经历过困难的时期,所以诗人这时候又充满了自信。“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回到现实中,想到自己的前途仍然没有方向,不禁再次感受到了焦虑。但作者紧接着又给自己以安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现在处境困难,但我终究会等到长风破浪的那一天的,这又给人以积极奋进的力量。

全诗写出了李白心态的变化:从面对佳肴美酒时的苦闷,到想到古代贤人事迹时又恢复了信心,再回想到现实中的迷茫,到最后的重拾信心。整个心态变化过程激荡起伏,写出了作者心中的纠结和迷茫。最后以积极、浪漫的诗句结尾,体现了诗人虽有忧愁,但仍然乐观向上的态度,这也与李白浪漫、豪放的个性相符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