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智者的修心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30 14:30:41

点击下载

作者:安然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智者的修心课

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智者的修心课试读:

前言

宁静以致远,恬淡以悠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中,人们总是在苦苦寻觅人生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幸福的意义中。然则,思考这些哲理的过程就是人生意义,人生没有定义,人生的定义全在心境。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人世间有无尽的繁华与诱惑,人们趋之若鹜的同时亦迷惑彷徨。有时,有一部分人会认为拥有了财富、权力、地位就等于拥有了幸福的人生。殊不知,当你真正拥有这些外在之物时,方知欲壑难填,掩藏在浮华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是精神上的寂寞与空虚。即使拥有了富足的物质世界,当你的精神世界被苦闷、忧愁、空虚所占据时,内心被其所累,得到的只是世人眼中的快乐,却无法得到来自灵魂深处的轻松、释放,与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往往背道而驰。

倾听心灵的声音,感受内心的召唤,方能悟得人生的真谛。其实幸福的概念很简单:拥有一颗简单、空灵、释然的心,简单去爱,简单去生活。心境淡了,一切才会变得简单;心简单了,世界才会简单,在淡的世界中,幸福触手可得。那么,何为“淡”呢?“淡”是一种心境,一种在红尘纷扰的俗世中保持一颗淡然之心的态度;在繁华名利的追逐中保持一颗淡泊之心的情怀;在简单平凡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淡定之心的境界。有了人生三“淡”———淡然、淡泊、淡定,才能在浮华中回归真实,在纷繁中寻到简单,在简单中实现幸福人生。

淡泊者看待事物更加透彻,他们将名利、成败、得失等看淡,能够从容淡定地品味生活带来的一切。生命有限,而欲望无穷,如果不能很好地克制己欲,内心贪婪,终会被欲望所累,从而羁绊心灵,束缚了前行的脚步。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人生中寻找一份超然的境界、淡然若水的心境。

这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超然处世的智慧宝典,它的价值在于帮助人们在纷扰的世间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澄明与清澈,从容地享受淡然、洒脱的人生,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第一章心性洒脱,随心随缘———淡泊人生无忧无虑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俗事纷扰,人心充斥着欲求,故为人处世易计较,行止起居常怀担忧,难感安稳与开心。人生长路,难免遇到坎坷与险境,需要的是豁达的心胸与聪颖的智慧,才能放下大千世界的纷繁。万事顺其自然,得意失意方能安泰。1.放下,亦是另一种开始

一个女人心里充满烦恼,她来到寺院向禅师请教:“师父,我整日沉浸在回忆里,无法正常生活。我如何才能放下我的过去?”

禅师请女人一起去庭院捡落叶,女人见风刮个不停,便对禅师说:“师父,不要捡了,反正会有人来打扫。”禅师说:“我捡起一片,地上就干净一分。”女人说,“你捡起一片,风就吹下一片,哪里捡得干净?”

禅师说:“地上的落叶也许捡不干净,但是我们心上的落叶却是捡一片,少一片,我们不能停止捡拾心上的落叶。你收起一寸心事,烦恼就会少一点儿,总有一天,烦恼会在你的调节下无影无踪。”

禅师捡起落叶,是在打扫心中的烦恼。那些不能忘怀的过去就如同心间的落叶,你不清扫,它们就在原地躺着,用枯黄的颜色和苍老的形态提醒你它们的存在;如若你能将它们清扫掉,很快就会想不起它们确切的样子,最多记得一个轮廓,但它们却已经不能再烦扰到你。心间的“过去”,忘却一些少一些,唯有扫净烦恼,人才能自由呼吸。

人们难免会怀念过去,不论悲哀欢喜,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人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珍贵回忆。如果现实生活不如意,人们就会倾向于美化过去的回忆,在他们心中,过去的天比现在的蓝,过去的人比现在单纯,过去的感情比现在纯真,过去的一切都有明亮的色彩,而现实却黯淡、苦涩。人沉浸在这种怀旧的情绪中,精神也会随之低落。

还有一些人总是对过去所受到的伤害念念不忘,也许是受伤太深的缘故,他们总是反复诉说、悔恨,恨不得时间倒转,可以重来一次,再作一次选择。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长久地抓着过去不放,希望给自己一个交代。事实上,过去就是过去,不会对你作出任何补偿,你越是不愿放手,越是耽误你自己,为难你自己。

高中时,林奇与3个同班同学是十分要好的兄弟。高中毕业后,林奇考上了上海的一所重点大学,其他几个朋友也各有出路,他们相约大学时一定要好好努力,今后做出一番事业。

大学时,林奇一直牢记当初的约定,刻苦学习。他发现大学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像高中时那么简单,他和舍友、同学相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很怀念高中时与3个兄弟同进同退、推心置腹的那种友谊。毕业后,他本来有机会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工作,但因为怀念高中时的朋友,他决定回家乡发展,也可以和几个朋友相聚。

没想到时间改变了许多,朋友们的外貌并没有太大变化,但各自有了各自的事业、家庭,见了面不像当年有说不完的话。林奇十分痛苦,他认为朋友们忘记了当初的约定。朋友们却对他说:“并不是我们忘了约定,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过去的日子就当作美好的回忆,人要活在当下。”

消沉了一段时间,林奇终于决定回上海发展,他认为自己也该潇洒一点儿,活在当下。

过去的情谊的确美好,每每想起曾经的誓言都会激荡人心,故事中的林奇想要与曾经的伙伴一起奋斗,却没想到世易时移,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新的生活。过去的一切并非是虚幻,只是努力生活的人应该认识到,最重要的不是过去说了什么,而是现在要做什么。

豁达的人能够正视过去,从过去的美好中,他们体悟生活的重要、情谊的重要,过去让他们相信人性、相信真情,这就是回忆带给人们的正能量;同样,从过去的伤痛中,他们愿意检讨自己、汲取经验,让这份伤痛也变成一份财富。不论美好还是丑陋,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中应该拿起什么,心中应该放下什么。

我们不必忘记过去,但也不能留在过去。时光匆匆,未来的路漫长且悠远,留在过去,就是限制自己的人生,与其把自己的潜力留给回忆,不如一切向前看,向着新的征途出发,人始终是要向前走的。我们不必对过去的梦想执拗,也不用因回忆而过分伤怀。过去既然已经过去,那么就把过去的一切当成一份珍贵的回忆,豁达地面对那些悲哀欢喜,洒脱地走出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2.顺其自然,争其必然

有一个和尚在寺院里修禅,时日一长,就生了焦躁之心,于是对师父说:“师父,我决定去云游四方,提高自己的修为。”

师父看了看他说:“我看你长进很大,只要继续在这个寺院中潜修便可精进,又何必去云游?”

和尚说:“诸位师兄、师弟都比我有慧根,我看他们都已经到达了一定境界,只有我跟不上他们的禅修,想来我可能不适合待在这寺院中。”

师父对他说:“人与人有别,他们修他们的禅,你悟你的法,这二者又有什么关系呢?”

和尚说:“他们修禅,就像骏马,一日千里;而弟子却如驽马,即使拼尽全力,也不及他们十之一二。”

师父大笑说:“骏马有骏马的优势,驽马有驽马的特长,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你越是计较,越是阻碍自己的修为。我们参禅是为了悟万物缘法,你为此烦恼,又怎能参禅呢?!”

骏马和驽马都有自己的优势,太过在意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就是给自己徒增烦恼。有时候一点小糊涂不一定是坏事,笨一点儿又何妨?同样在努力,同样在做事,要在意的是自己做到的,而不是他人做到的,眼睛里只有他人,哪里还能看见自己呢?

计较越多就会失去越多,因为人们计较的常常是一些小事,计较生活中的小事,会落下心胸狭窄、气量不够的名声;计较事业上的小事,就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耽误正事;计较感情上的小事,就会以偏概全,对他人产生偏见,影响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下来,就会发现得到的不过是一肚子怨气,失去的却是名声、机会、感情,小事耽误大事,由此看来,计较不如比较。就像故事中的和尚,哀叹自己无能或者忌妒其他修行者的修为境界都于事无补,不如自己专心悟道,古语云“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花更多的时间达成别人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达成的事,其实并不丢脸。天资有差距,过程自然会有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想要计较的时候不如先比较,看看那些自己没有的东西,而后努力去争取得到,自然就不会再计较。不计较是豁达,缩短差距是积极的体现,一个豁达而积极的人,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史密斯先生焦头烂额,他的工厂出现了资金问题,如果不想倒闭,只能尽快裁员。史密斯先生大笔一挥,半数员工被解雇了。

史密斯先生性格上有些暴躁,平日动辄即对员工训斥,被裁的员工无不对他咬牙切齿,甚至有人和他当面争吵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有对他横眉冷对,这个人便是清洁工人杰克。

当众人都已离开工厂,杰克却独自一人擦拭着机器上的机油,史密斯先生看到这一幕,奇怪地问:“你已经被解雇了,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干活?”“解聘书明天才生效,今天我仍是这里的员工,所以必须完成今天的工作。”杰克平静地说。“我平日经常对你发脾气,你难道不生气吗?”史密斯先生问。“先生,您是我的老板,给了我工作,我必须尊重您。”杰克回答。

半年后,史密斯先生的工厂状况有所好转,杰克收到工厂的聘书,邀请他回去工作。而半年前和他一起被辞退的员工们则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依然在为找工作而烦恼。

人与人的相处常常存在着计较。今天你得罪了我,明天我记恨了你,就像数念珠一样没有尽头。与其如此煎熬,不如豁达一点儿,就像故事中的杰克,记得老板的好,便不会在老板有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当然相应地也会得到老板的尊重与扶助。

现实生活中,利害冲突不断,我们置身其中,有时深受其累。这个时候只能告诉自己不要计较太多,不要让自己徒增烦恼。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不被人事所累。不计较,既代表了一个人的大智慧,又象征着一个人开阔的心胸。

面对利害与冲突,对事不对人便是一种智慧。豁达的人并非任由他人打压,他们能与他人保持友好的关系,知道对事不对人的道理。在一件事上,每个人都有不得已,该理论的时候就理论,不能让步的时候寸步不退;但当这件事结束之后,互相理论的人仍然可以做朋友,如果欣赏彼此的为人与品性,那么就可以在其他方面通力合作、亲密无间。不必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烦恼,你计较得越少,收获得就越多。3.立足当下,发现幸福

马老师是个乐观的老太太,好像天塌下来她都能像没事人一样,甚至还会唱着歌。她的这种性格很受学生们的喜欢,为升学烦恼不已的学生们经常请教她:“难道您不会担心吗?难道您没有烦恼吗?”“10年前,我的烦恼比你们还多。”马老师笑呵呵地答道,“那时候我整天都发愁,担心工资不够,担心学生惹事,担心先生的工作不顺利,担心孩子生病……而且那时候我的脾气很暴躁,经常大发雷霆,身边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对我敬而远之。”“可是您现在脾气很好啊!”学生们说。“是啊。我先生的妹妹是个心理医生,当时,她经常打电话开导我。当我为了升职而烦恼时,她会说:‘就算不升职又有什么关系?何况,你的业绩好,能力强,怎么会没有机会呢?’就这样,每次我担心什么,她都让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让我顺其自然。渐渐地,我发现我担心的事真的很少发生,可能是我太过紧张,搞得自己神经兮兮的。后来我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凡事都往好处想,于是我就成了现在的样子!”

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生活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整天乐呵呵的人,凡事想得开,不易自寻烦恼;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为他人着想,更容易被他人喜欢;身上总是带有欢乐气氛的人,让人更有亲近感。相反,那些整天忧心忡忡的人,遇事爱钻牛角尖,劳神费心;与人相处总是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而旁人对他们的态度也往往是能避则避;他们总是带着一种忧伤的气场,极重的负能量让人不愿接近。就算彼此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环境,后者依然不快乐。

在生活态度上,对人对事应该豁达,凡事都多往好处想,有担心就无法放心,无法放心就不能开心。有的人活着总给自己找乐子,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常给自己找闷子。要知道世界上的事往往不能完全顺心顺意,遇人不淑,往往就会产生摩擦,令人忐忑。不过更多的要相信人心光明的一面,每个人都想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处处设防、事事小心,有时反而会把好事想成坏事,把美食当作鸡肋。

科学研究表明,过多的担忧会影响人的寿命,忧郁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在一项针对老年人寿命的调查中显示,那些长寿的老人大多性格开朗、喜爱热闹,而那些性格忧郁的老人常常郁郁寡欢。生命只有一次,为什么要陷入忧郁,让自己的幸福大打折扣呢?

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自然不会主动走近阴影,但就算有了不如意,也要向着事物好的方面思考,让自己心里有更多阳光,充满正能量。有时,担心往往是多余的,你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变成什么样子:心理灰暗的人,看到的每个人都心怀恶意;心胸豁达的人,看到的便是海阔天空。4.豁达,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在英国的一所著名大学,一位哲学老师曾进行过一个测验,他将一张张白纸放在每个学生的书桌上,问他们看到了什么。

有些人说:“老师,我看到的是一张白纸。”

有些人说:“老师,白纸上什么也没有,我什么也看不到。”

极少数人说:“老师,我看不到尽头。”哲学老师说:“我欣赏你们,你们的思维没有边界,目光不只盯着一张纸,还能够超越事物本身,延展到更宽广的领域。你们的眼界更高、心胸更宽,这样的人,才更容易成功。”

面对一张白纸,有人看到的是白纸本身,有人看到的是空白,也有人看到了无限的可能。第一种人往往活得现实,一是一,二是二,他们循规蹈矩,做着应该做的事,不会有任何出格的举动,他们的生命安稳,却也平淡;第二种人往往活得无力,他们认为既然一切都会过去,努力没有必要,活一天算一天,他们的生命轻松,却也空虚;第三种人活得有热情,他们认为生命只有一次,必须做点儿什么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相信未来,也相信自己的能力。

相信梦想也是一种豁达,当一个人不为自己的出身卑微而自暴自弃,不为此时的弱小怨天尤人,不因一时、一事的顺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武断地下结论,我们就不得不佩服他的心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成就大事业———因为,不论是优点还是缺点,他都能够接受自己,因此能够突破自己。

想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做事业的胸襟,要相信一个人的成就必然与他的心胸成正比。举个简单的例子,做事业需要有伙伴,这些共事者身上可能有你难以忍受的品德或者习惯,甚至有人会冒犯你,经常跟你唱反调。你能不能包容不合自己心意的那部分?如果不能,那么你只能吸纳自己喜欢的部分,最多是一条河;只有吸取更多人的力量和智慧,才能有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势,所以古人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王硕与庄吉是商场上的一对老冤家,他们都做器材生意,经常产生矛盾。王硕为了挖庄吉的墙脚,常常对合作者造谣说:“庄吉的工厂存在很大问题,产品常常有质量隐患。”庄吉听到这件事后非常恼火,但他的“军师”经常劝他要戒躁忍性,不可争一时之气。

有一次,有客户找庄吉谈一笔大生意,没想到对方需要的产品型号刚好不是庄吉工厂生产的那种,反倒是王硕那里的专长。庄吉想起“军师”常常劝告自己的话,就直接将王硕的联系方式告诉了那位顾客,没多久,王硕就签下了这笔巨额订单。

此后,王硕再也没有在背后对庄吉造谣,反倒主动地把一些客户介绍给庄吉。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很快打垮了其他对手,占据了国内市场。庄吉很庆幸自己当年的大度,否则,他还在与王硕争夺小市场,根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想成大事者就要懂得包容。故事里的庄吉主动与和他有矛盾、有竞争的王硕和解,换来了一位强有力的同盟者。如果总是计较过去的那点儿怨恨,两个商人不断作对,两败俱伤,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大成就?

想做一番事业,就要学会掌控全局,也许你今天吃了亏,但吃亏是为了将来的前途打算,比起未来的收益,一时的小亏又算得了什么?何况为了一时的得失计较,眼光就只能盯住这一时,如何看得更长远?做事情要看全局,而不是局部,就像下棋高手不会在乎一个棋子,甚至会舍车保帅,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鼠目寸光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做人要有容人的雅量,有时被人冒犯,不必往心里去,只当作是一句过耳闲言,何必反复琢磨?人的心空间有限,整天放着琐事,还有什么空间装大事?对待他人的缺点,也要能担待、肯担待,不要过分苛责,如此,与他人相处才能更加和睦、长久。对待他人的错误,要用谦和的态度指正,揪住小辫子不放,并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谦和才能让人真正心服。要把精力放在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有了豁达的心胸,才能做到万物不介于怀。5.常怀随缘之心

一对夫妻结婚后日日吵架,吵得四邻不宁,还经常惊动双方家长。妻子对闺密们抱怨:“我真不明白,结婚前我们两个有说不完的话,一天不见就像少了点儿什么,为什么结婚后看对方就这样不顺眼,恨不得对方立刻从眼前消失。”

常言道:“劝和不劝分。”闺密们都劝她想开一点儿,多体贴一点儿,只有一个朋友对她说:“你们的个性本来就不合,恋爱的时候还能相互忍耐,一旦朝夕相对,缺点无法掩藏,吵架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有些人并不适合走入婚姻,与其痛苦着,你们还不如赶快离了呢。”朋友们大惊失色,没想到她会说出这种话,纷纷责怪她乱讲。

可是,就像这位朋友所说,一对夫妻如果性格不合,是根本无法一起生活的。半年后,他们的感情彻底破裂,还是选择了离婚。离婚后女人对这个朋友说:“其实我也早就知道不合适,总是想着再试试,再忍忍。早知如此,我半年前就应该按你的话做了。不够果断,害的是自己。”

常言道:“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故事中的朋友看出女主人公在不适合的婚姻中挣扎,再维持这段婚姻也很困难,索性做个“恶人”,提醒她赶快放弃。人也只有学会放弃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学会判断,知道什么适合自己,什么对自己更有利。如果优柔寡断,总是放不下,就只能和不如意的现状纠缠不清,痛苦不堪。

世界上有很多坚持其实并不值得。就如故事中天天吵架的夫妻,感情不再,只有对彼此无休止的抱怨,甚至从抱怨发展为仇恨。这种坚持换来的不会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能是更坏的结果。此时,一味地坚持只会让不愉快的经历延长,浪费时间,浪费感情。与其如此,不如当断则断。

有时候面对烦恼,我们会告诫自己“将就一下”,但“将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将就”只是使原本已经激化的矛盾再多酝酿一阵子,很多时候,“将就”就是和稀泥,事实上并没有改变它的性质。这样终将会有一天,迎来矛盾的爆发,那时造成的伤害可能会更大,倒不如在该放弃的时候果断放弃。

安易的一位朋友失恋了,周末,她赶到朋友家前去安慰。没想到朋友竟然没有预想中的消沉。安易说:“真没想到,你恢复得这么快。”“哪里,虽然我也是‘伤筋动骨’,不过伤心归伤心,我也能想开。”“想开?你是怎么想的?说来听听?”“以前我姐姐来我家,看到我养的兰花很羡慕,我就打算送她两盆,你知道她说什么吗?她说她很喜欢花,但是她不是养花的人,不懂得养花技巧,也不了解花的习性,如果把兰花放到她家,就会糟蹋了这美丽的花。我想也许恋爱就像养花,养不好这一株,就不要霸占着它,而是让更适合的人来养。有时候,放开反倒是最好的结局。”

好梦从来容易醒,失去爱情是人生最伤心的事之一,失恋的人容易消沉,容易借酒浇愁,也容易从此自称“看破红尘”,不再相信爱情。这类人看上去已经放弃了一段爱情,其实还在这段已逝的情感中纠结,被一个不愉快的结果长久地影响自己的心境与人生态度。而故事中的这位朋友却很豁达,懂得“缘来躲不了,缘去莫强求”的道理,自己不适合对方,不如让对方找到更适合的。而换句话说也是:对方不合适自己,自己也会找到更适合的。

我们总是强调“坚持”的重要性,似乎“坚持”等同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精诚”是有的,却不一定能换来“金石为开”,倒会因为错误的坚持而耽误了远大的前程。要知道有时候对一个选择的坚持,既可能让你走得更远,也可能让你无路可走。

坚持更应该合乎实际,如果在错误的方向用错误的方式一意孤行,就是固执。但是很多人明明知道这一点,却不愿意摈弃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觉得中途放弃不仅是否定自己,也枉费了那些花费掉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豁达的眼光,因为此时的放弃是在避免更多的错误与失败。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坚持,一种对前程与更好未来的坚持。6.怀安然之心,万物顺其自然

曾经有一位很有名望的禅师住在远离闹市的寺院中,很多人慕名前来拜访,想要聆听他充满智慧的言语,其中不乏当朝的权贵之人。一日,几个大臣相约拜访禅师,一行人在山中泉水旁谈天,有位大臣向禅师请教万事万物的道理。

当时正值初秋,山里的树木半青半黄,禅师指着一棵树问道:“您认为,这树是枯萎的好,还是繁茂的好?”“当然是繁茂的好!”有人说。禅师却说:“繁茂的东西免不了枯萎。”“我觉得枯萎的好。”又有人说。禅师说:“枯萎的也会成为过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呢?请大师指点。”几位大臣同时作揖道。禅师说:“繁茂的就让它繁茂,枯萎的就随它枯萎,这便是最好。”

繁茂也好,枯萎也罢,大自然的一切均遵循四季规律,对于树木,春天抽枝,夏天繁茂,秋日结果、落叶,冬日休养生息以待来年,一生一息的轮回方式是最合理、最自然的,也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如果放进暖棚,恐怕树木会觉得疲惫,观者也会觉得太过刻意。唯有自然,最为美好。

人生亦是如此。人生悲欢离合之事就像月的阴晴圆缺,是无从变更的自然现象。生老病死伴随着每一个人的生命,人们为之苦恼,却也逃不过它的束缚,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一个遵循自然规律的人,幼时嬉戏,壮时立业,老来颐养天年,顺其自然就是生命的最佳状态。唯有遵循这种自然规律,身心方能达到和谐,领略人生每个阶段的乐趣,这样的生命才是完整的。

与人相处也应顺其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冥冥中的缘分。当缘分来了,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也会相遇;缘分去了,纵然只有一街之隔也难相见。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在远去的时候珍重,领会到自然、不强求的境界,就是豁达。豁达的人不强求,他们知道万物的缘起,也知道生命的归宿,与无尽的宇宙相比,人的存在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世界上的一切都应顺其自然,每个人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禅心。

从前,山里有一户贫苦人家。这一天,母亲交给儿子一个碗,吩咐他去山那边的集市买一碗油。儿子装了满满一碗油,小心翼翼地端着往家里走,可他越是小心,越容易出错。在村口,他被脚下的石头绊了一跤,不但油洒了,连碗也摔碎了。

儿子被母亲痛骂了一顿后,母亲又给他一个碗说:“再去打一碗,这一次别再打碎了!”儿子刚要走,母亲又说:“打半碗就行,回来的时候不用太小心翼翼,该做什么做什么。”

儿子按照母亲的吩咐打了半碗油。回来的时候,他像往常一样左看看、右看看,没有留意手中的碗。这一次,他平平安安地回到家。母亲说:“越是过分在意,越容易出错,保持平常心,就是最好的状态。”

失去一碗油、一个碗,就算再可惜、再抱怨也不能让它们回来,与其抱怨,不如更加小心;凡事太过小心翼翼,往往容易因为太过紧张而产生疏漏,而保持平常的状态,错误往往最少。所以保持一份轻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事物,这就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也是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时不如意,不必垂头丧气,因为人生有低谷也有高潮;一时遭人误解,大可不必解释,日久见人心,他人总会了解你的真诚。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许直到最后的时刻才能明白,什么属于自己,什么不属于自己,我们能够掌握的往往只有生命本身。可那些与年龄、感情、兴趣有关的欢乐,却早早被他们抛弃,再想追回却已无力回天,徒增感叹和悔恨。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便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用简单铸就幸福。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自然的法则残酷却真实,你愿意接受它,它便不会亏待你,你总是违逆它,便是在为难自己。人如果能够顺其自然地生活,就不会在意那些终将成为过眼烟云的东西;想得开、看得透,了解与人争斗只是徒增烦恼,做一个豁达的人,不为虚名所累,在纷扰的世事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感悟,自得其乐。7.不争方能与之争,常怀坦然之心

有一天,楚王外出打猎,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不慎丢失了自己的弓。这是一柄十分珍贵的弓,于是大臣马上派人去找,楚王听了却说:“不必去找,我们回宫吧。”“可是,那是一柄珍贵的弓啊。”大臣提醒道。“那又怎么样?弓丢了,总会有人捡到,无论捡到的人是谁,不都是我们楚国人吗?这柄弓仍然是楚国的财富,又何必浪费气力去寻找?”

孔子听闻这件事后说:“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为什么都已经讲丢掉的弓会被人拾到,却还要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失去了弓而不去找回,认为捡到的人都是楚人,弓仍旧是楚国的财产。故事中的楚王可算是一位豁达之人,而孔子的境界则更进一步。孔子认为楚王还是有些小家子气,明明已经决定不再找那柄弓,却还是在乎捡到的人是不是楚国人。比起斤斤计较的人,楚王是大度之人,但在真正豁达的人眼中,楚王仍是患得患失之人。

患得患失之人对得失看得很重,不是担心得不到,就是担心失去手中的东西。患得患失的人始终在得与失之间不断摇摆,没有片刻安定。患得患失的人也很难真正开心,在他们没有拥有什么的时候,整天被欲念缠扰,总是想得到;等他们真正得到了,又开始担心到手的东西被人抢走,寸步不离地看管着。不论失去还是得到,他们都缺乏安全感,所以他们的身心非常疲惫。

像孔子一样认为丢了东西会被人捡到,根本无须为之叹惜的人,为圣者。圣人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我们可以做一个豁达的人。豁达的人并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得到的时候,他们会得意;失去的时候,他们也会难过。不同的是,得不到的时候他们不会觉得生不如死,失去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他们不会让负面情绪长久地陪伴自己,而是始终用正确的态度看待问题,凡事看得开。

20世纪,美国的阿波罗号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当时,阿波罗号上有两位宇航员,一位是阿姆斯特朗,另一位是奥尔德林。阿姆斯特朗首先登上了月球,他那句“我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成为经典名言,与他的名字一起载入史册。

曾有记者问奥尔德林:“如果您当时第一个走下阿波罗号,就会成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为此您有没有觉得遗憾?”

奥尔德林却很达观地说:“有什么遗憾?要知道,从月球回来,是我第一个走下太空舱,我是从外星球回到地球的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的名字早已与阿波罗号一起为我们所熟知,谁又记得同在一条飞船上的奥尔德林?而奥尔德林却早已看开了这件事:被人众口传诵是一种荣誉,参与了人类第一次登月也是一种荣誉,既然做到了这件事,又何必在乎别人有没有记住自己呢?可见奥尔德林是一个豁达的人。

豁达的人懂得开导自己,就像故事中的奥尔德林以幽默的语言回答记者的提问,他们知道自己痛苦是没有用的,不如让自己达观一点、开心一点。得到与失去不能分离,当你得到的时候,愿望就已经达成,这不是很好吗?当你失去了什么,拥有就不再是拥有,不妨告诉自己那已经不是自己的东西,你失去了,也在这失去中得到了怀念的感觉。

为人要学会豁达,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需要经历太多的得到与失去。如果凡事都患得患失,我们的一生也会在得与失中摇摆,以致忘记了生命的意义是向前走;或者走得太过崎岖,始终患得患失。做一个豁达的人,得到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就不会沉湎其中,迷失心智;失去的时候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就不会忧伤度日,耽误今后的生活。8.随遇而安,才能开出幸福之花

有个年轻人从重点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大公司工作。年轻人满怀雄心壮志,却发现自己每天只能做一些打印文件、泡咖啡、打扫办公室之类的杂事。几个月后,他的忍耐到了极点,他给自己的系主任打了个电话,想申请回学校执教。

系主任接到电话说:“你才刚刚毕业几个月,回学校执教有些过早了吧?”年轻人说:“我根本就不该离开学校。如果继续做现在的工作,我一定会发霉的!”

系主任说:“那么你觉得我的工作如何?当年我大学毕业,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辅导员,每天做的事比你还无聊,一干就是3年。”年轻人惊讶道:“3年?您真有耐心!”“3年后,系里有个老师退休,有人推荐我去教课,教的竟然是我不熟悉的秘书学。”系主任说,“不过我想,比起辅导员,当讲师是个进步,于是就开始教秘书学,一教又是3年。因为我的努力,和多年的精彩授课,才被提拔为系主任。依我看,你不要急着回校执教,继续你现在的工作,听从公司的安排,随遇而安,总有一天会等到机会!”

听了系主任的话,年轻人收起好高骛远的心思,每天认真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务。3年后,他成了那个公司的销售经理。

一个人想要成功,有抱负固然很重要,能力是最基本的条件,机遇也是一个关键点。不过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想要成功的人还要有一种豁达的心态,这就是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心境。故事中的系主任刚刚工作的时候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他相信机会总有一天会来到,人不会永远坐在一个位置上。就是这份心态,让他在3年后开始了一路晋升。

有时候我们会感叹自己能力不足,现实的环境总不能让我们满意,却又不能改变什么,这个时候应该做什么呢?抱怨是最没有出息的做法,也最无济于事;没有目的、没有计划的行动只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混乱,因为凡事都需要工夫,你中途改变方向,就是浪费了曾经的努力;更忌讳放弃,因为你不能确定前方没有希望,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很多事情都需要酝酿,机遇也是如此,不要太在意眼前的困境,要知道任何人都会遇到困境,一帆风顺只是理想状态;更不要轻举妄动,当时机还不成熟的时候就行动,只会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要相信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属于你的那一份还没有到来,你要做的是做好准备,迎接它的到来,这样才会在它到来的时候紧紧抓住。在那之前,不妨先享受一下清闲,这不也是一种美妙的生命体验吗?

有个叫查理的小伙子喜欢旅行。有一年,他一个人去美国纽约,下了飞机,刚刚订好旅店,就被小偷“光顾”,钱包与护照不翼而飞,身上只剩一点儿零钱。旅客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会立刻去警察局报警,然后在旅店等待消息。查理哀叹自己不走运,不过又不甘心美国之旅就此成为泡影,决心靠手边这点儿零钱完成一次别开生面的旅行。

第二天,查理去参观了自由女神像等知名建筑,期间他认识了不少来旅行的年轻人。他们听说了查理的遭遇,便邀请查理与他们一起开车穿越西部,查理开心地答应了。

整整一个暑假,查理和新结识的朋友们畅游美国,他们住最便宜的旅馆,偶尔替人打工赚旅费。一个月后,查理回到纽约,乘机回国。朋友们听说查理丢了钱包,纷纷惊讶地问道:“你是怎样在美国过了一个月?一定非常糟糕!”查理说:“恰恰相反,我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假期!”

假设有一天,你一个人下了飞机,身在异国,护照丢失,身上只有几块零钱,你会如何?是急着找人求救,还是在警局里咒骂那个小偷?你会不会像故事中的查理那样,既来之,则安之,目的是旅游,丢了钱就来一次免费游,在现有的条件下让自己开心?恐怕大部分人很难做到这一点,就算勉强游览几个景区,也是愁容满面。

豁达的人并不多,豁达有时甚至被人们称作“阿Q精神”,被认为是自我安慰的逃避心理。我们所说的豁达是一种乐观的心理状态,豁达的人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现状并向着积极的方向改进,而不会像阿Q那样只是接受,不去改变。豁达的人在判断过局势后会达观地重新思考既定的目标,作出调整,进而获得其他收获。

豁达并不是见风使舵,而是在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拥有一种放得下的心态。一个人的能力往往是有限的,勉强自己只会带来烦恼,不如随遇而安,耐得住寂寞,也许下一秒就会出现转机。陆游有一句诗写得很有哲理,又有禅意,他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相信生命中的很多惊喜就在柳暗花明之后。第二章荡涤纷扰,感悟生活———淡泊人生简单快乐

常言道:“酒足狂智士,色足杀壮士,名利足绊高士。”世人放不下酒色财气,故而成痴,唯有放下才是灵魂的出路。所谓“放下”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恪尽责任,同时解放心灵。释放自然的天性,遵循事物的法则,得到的将是无负荷的心灵和海阔天空的人生。1.心中空明,领悟幸福

有两个和尚一起云游四方,以增进自己的修为。这日他们来到一条河流面前,想必是连日下雨,河水暴涨,水流湍急,且河面无桥无船,两个和尚决定游泳过去。

这时一位年轻女子走了过来,向他们央求道:“二位大师,小女子有急事要去对面的村子,可我不会游泳,能否请二位师父带我过河?”

一个和尚想:“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应该助她过河,可是一个和尚将一个年轻女子背在背上,河水自然会将衣衫浸湿,就算我本人并无杂念,路人看了,难免闲言闲语。”于是这个和尚没有应声。而另一个和尚二话不说,背起女子游过了那条河。

过河后,两个和尚继续赶路,没有背女子过河的和尚问道:“你背那女子过河,难道不怕影响了自己的修为?”另一个和尚道:“我们出家人万事皆空,又何必在意旁人的眼光和看法?如果在意那些,就不是旁人耽误了自己的修为,而是自误。”

万事皆空的人,心中空明,依然做着实事,而且比旁人做得更好。禅心代表着一种定性,智者想得明白,做得明白,不会介意他人的眼光,也不会在意他人的议论。只有完全参透、看透,才能毫无芥蒂地做任何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就像故事中的和尚,只把助人当作己任,根本不在意他助的是一位妙龄女子还是位苍老妇人,这就是修为。

活在别人的看法中是一种痴,这类人过分注重社会关系和个人形象,把他人的看法当作行动指南和成绩单,很容易因他人的一句话改变原本的主意,更容易沦为他人的附庸。这种“在意”是种自误,此时应该告诉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无须顾及他人眼光。”

唐亮学平面设计专业出身,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唐亮是一个优秀却又敏感的女孩,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她工作十分努力,却得不到上司的肯定,心里开始暗暗着急。

一天,唐亮在洗手间无意中听到上司在打电话,上司带着不屑又烦躁的口吻说:“真不明白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都学了些什么?笨得要命,教什么都学不会,做出来的东西根本不能看!”唐亮认定上司是在说自己,她想自己很快就会被上司辞退,情绪十分低落。

好在唐亮是个负责任的人,虽然有要被辞退的预感,她仍然认真地做好手头的企划案。只是每当同事们聚在一起,唐亮就觉得她们在议论自己的不是;每当上司投来一个眼神,她就觉得上司在琢磨怎么炒她鱿鱼。唐亮把企划书交上去,没想到居然得到了上司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同时,另一位同事被解聘了。唐亮这才明白:那天上司抱怨的人并不是自己。

一场虚惊之后,唐亮再也不自寻烦恼,给自己施加无谓的压力了。

生活中,很多烦恼都来自于内心的多疑与不自信。就像故事中的唐亮,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一个武断的推论就让她烦恼数日,整天让自己生活在马上就要被解雇的压力中。其实很多时候压力都是自己给的。工作做得不好,上司自然会提醒,做得太糟,公司会有公司的决定,过多的杞人忧天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将事情搞得复杂。

现代人压力大,总希望着减压,事实上,很多压力来自于他们的自寻烦恼。淡泊的人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他们想的正好相反:我今天做成了什么事?是不是遇到了有趣的人?解决了什么麻烦……他们的思维是积极的,拥有了正能量,压力自然小。生活中会有很多烦恼,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境来看待它们:放下烦恼,海阔天空。2.适度执念,给自己一片晴空

一个妇女跑进佛堂,找到住持诉说烦恼:她的丈夫经常辱骂她,婆婆也常常虐待她。妇女对住持说:“我从小就信佛,相信因果,难道我这辈子就要忍受这种命运吗?我是个善良的人,难道要忍受一辈子打骂,然后换得来世的幸福吗?”

住持说:“这就是人们对‘佛’的误解。佛法是希望可以解放一个人的心性,让人善良,让人自在。但你过分执着于善良与忍耐,凡事都忍。其实对于正确的事,你大可不必忍耐。人贵在执着,但过分执着却会成为生活障碍。执念,正是修为的障碍。”

妇女的遭遇让人同情,却也让人想要问一句:“你为什么不反抗?你的善良已经接近病态。”即使是最懂得宽忍的佛家子弟,也明白人可以善良,但不能凡事都忍耐,丝毫不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对善良的执着已经走向了懦弱,本质上已经不再是善良。

执着与过分执着有什么区别?以登山为例,有些人不过到了半山腰就下去,这是半途而废者;那些真正攀登到山顶,享受会当凌绝顶的快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然后下山去攀登另一座高峰或者去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的人,就是执着者;那些好不容易攀到顶峰,从此留恋不已,再也不肯下山,或者到了半山腰,明明前方再也无路可走,宁可在山腰上抱怨也不肯下山的人,就是过分执着者。

一个年轻人读过很多书,写过一些被人称赞的诗歌,自以为是个天才袁于是他想要得到更高的地位,以便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他对自己的现状越来越不满,于是陷入了痛苦之中。

年轻人的父亲见儿子愁眉不展,就对儿子说:“你这么不开心,不如放下工作,和我一起到海边走走吧,也许海边的风景可以令你恢复活力。”

儿子和父亲去海边度假,有一天天早晨,他们看到渔船出海归来,渔夫将渔网里的鱼放在阳光下晾晒,儿子问渔夫:“你们出海一次,能有多少收获啊?”渔夫说:“我们不计较能有多少收获,只要不是空手而回,那就是没有白去一次。”

年轻人突然领悟到了什么似的,对父亲说:“我觉得我没必要为现状哀叹了,如果看不到自己的成绩,我会越来越失落。事实上我已经得到了很多东西,还有什么好难过的呢?”“是的,我很高兴你能想开了。”父亲说,“执着固然重要,但比执着更重要的是快乐。”

很多时候,执着代表着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并不是坏事。但凡事都要有度,一旦要求过了头,就会变成巨大的压力,工作不再是工作,变成了压迫;成绩不再是成绩,变成了休息站,预示着前边还有更多事情要做;目标也不再是目标,变成了自我强迫的源头。

故事中的青年很幸运,他有一个明理的父亲,在他即将被压垮的时候,带他去大自然中放松身心,体味人生百态。人往往不能自己明白、醒悟,但如果长久地执迷不悟,只会被执念羁绊。执着本来是件好事,一旦过分执着,就成了人生的障碍。

执着到了深处就变成了一种贪念。执着往往是因为得不到,或者偏执的认为得到的不够多、不够好。这个时候继续追求,实际上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承受力。有时,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去追求错误的东西,这无异于放弃原本已经拥有的幸福,硬要走一条充满坎坷与荆棘的道路。一个明理的人应该懂得放下执念,与其被执念所累,不如活得洒脱。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有开始就有结束,有得到就有失去。我们的人生中多多少少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长时间的心血毁于一旦,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选择放弃,但放弃却使我们不甘心,无法放轻松。放弃应该从心中发出,面对过去的执念,唯有真正地放下,才能得到新的机会。

放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放弃的仅仅是手中不重要的东西,也许并不会介怀,但“放弃”这个词却往往与重要的事相连,而且这种“放弃”往往意味着从此不再拥有。人有执念,自然也会付诸相应的努力和行动,当得到一些成绩时,放弃就要将这些东西全部都抛掉,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艰难的,所以有人说:“得到难,放弃更难。”

那么,人们舍不得的究竟是自己已经获得的成果,还是那些已经付出的青春、精力、金钱?恐怕后者的成分要多一些。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投入有所回报,不希望自己的努力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正是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让执念越来越深。明理的人不会沿着错误的方向一直走,他们会及时收手回头,因为他们知道继续纠缠下去只会失去更多。

清清是个美丽的女孩,在她任职的公司,有许多追求者仰慕她。但是今年已经27岁的清清却对此十分冷漠,拒绝了所有人的追求。

清清不谈恋爱有她的原因。在大学的时候,清清有个很喜欢的男朋友,可是二人个性不合,经常产生矛盾。两个人几经磨合,依然不能适应对方,

最后只能选择分手。清清对这段感情投入很多,对这个结果非常失望。从此她对感情问题能避则避,更惧怕走入婚姻的殿堂。

清清的好朋友们经常给她讲道理:“第一个不合适,难道第二个也不合适?不要因为一个不合适的人就对所有的人都失望。你不去尝试,怎么能遇见更好的人?”但清清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失望中,不肯迈出一步。身边的姐妹们一个接一个地嫁人了。终于有一天,清清发现,再不重新开始,自己就要青春不再。

懂得放弃是一种智慧。过去已经成了定局,就算有再多的执着,有些事也无法挽回,一味纠结只会徒增伤感。就像故事中的清清,为了一段失败的感情经历而否定自己、否定感情,这种消极情绪已经影响了她的生活,如果不能及时摈弃这种负面情绪,迎接她的将会是孤单的结局。如果有一天她突然醒悟,恐怕要后悔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

懂得放弃是一种能力,放弃代表一个人对某件事的决断。在最恰当的时候放手,即使有伤痛,也是最佳选择。对人生的烦恼更要懂得放弃,有一位高僧曾对徒弟们说过一句饱含智慧的话,教导他们脱离苦海,这句话只有两个字———放下。放下执念,便能明理;放下烦恼,便有自在;放下欲望,便可超脱。多少智慧都在这两个字之中,需要人们细细体会、反复琢磨。唯有放下,心灵才能容纳更多的智慧,所以大智慧之人懂得放,懂得舍,懂得放弃也是一种获得。4.拥有的“负重”

中国古代有个贤人叫许由,许由是个通达之人,平日不喜俗物,也没什么烦恼。有一次,他在河边用双手捧起水来洗脸,有人看到后,好心地送给他一个水瓢。许由用水瓢舀水洗了脸后将水瓢挂在树枝上。风吹过来,许由听见瓢发出的声音,觉得让人厌烦,于是将瓢还给送瓢的人,继续用双手捧水洗脸。

传说上古明君尧,倾慕许由的才能,愿意将天下交给他治理。可是许由认为尧治理天下很合适,自己不想画蛇添足,就拒绝了尧。可见,在圣人眼里,多一物就多一心。

许由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人,他不求天下的胸怀,一直令后人追慕不已。那么许由是不是没有追求的人呢?当然不是。他不追求世俗之物,他所追求的是心中的清静,这才是他的最高追求。像这种只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将其他放置一边的人,自然烦恼少。

人要生存,就要追求合适的谋生手段;人要感情,就要追求合适的灵魂伴侣。追求并不等于心存杂念,也不会与禅的要义相违背。只是人们渐渐发现,拥有的东西越多,负担就越多;想要的东西越多,心灵的负累也就越重。就像一个人背着背包,如果放进太多东西,就会负重行走,以致脚步越来越慢;心境越不明朗,开心也就离得越来越远。

可是人们很难放开已经到手的东西,这就是前面说过的“痴”;“痴”如果更进一步,就演变成了贪,它们的表现都是对某种事物的过度偏执。人生在世,难免会有偏执的念头,将已拥有有的东西牢牢握在手里不肯放开。舍不得早已成为负累的旧物,就不能抓起生活必需的新物,更得不到两手轻松的宁静。烦恼来自不如意,不如意来自偏执,可见人们什么时候懂得放下,什么时候才能远离烦恼。

古代有个大官住在一所大宅子里,却经常觉得心烦意乱,很想寻个清静。但他发现天地虽大,清静之地却难寻,只好请一位高僧为他指点迷津。

高僧听完官员的烦恼,对官员说:“大千世界,烦心之事很多。比如您身边这几位侍妾,每个人都佩戴着珠玉钗环,碰撞时发出响声,人一多,您自然觉得心烦意乱。不如让她们摘掉这些珠玉首饰。”官员依言而行,果然觉得耳边清静了不少。

高僧继续说:“人生在世,人人求富贵,即使摘掉了身上的珠玉,心里想的仍是珠玉。只有将心里的杂念清除掉,才能如这房间一样安静。”

官员终于明白了自己心烦气躁的原因。从此,他勤恳于公务,不再醉心于功名,果然神清气爽,人们也越发敬重他。

世人常说想要觅一方清静的天地,可以暂时远离俗世烦扰,但是这样的桃花源迄今也没有人发现,周围仍然处处有烟火气,这“清静”总是无处可找。就像故事中的官员,眼看着簪环玉佩、功名利禄,哪里还有清静?可见拥有的东西太多,就会让人心烦气躁。

少一份拥有,便少一份执念,这不是要人们一无所有,而是告诉人们要选择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手里,而不是拿着一堆零碎的边角。明理的人都了解,人生所必须拥有的不过是那么几样东西,其余的都是附加物,什么时候看透这一点,什么时候才能懂得专心致志。多一点也许不是坏事,但少一点却意味着轻松和得到更多的可能。人生的道路漫长,常常给自己减负,才能轻装上阵。5.怀超然之心,便无拘无束

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寺院修行3年,自觉没有长进,便对师父诉说了自己的困惑:“师父,我每天都在诵读佛经,一有时间就思考佛理,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进步呢?”

师父说:“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喝一杯茶吧。”说着,师父亲自为小和尚的茶杯斟满茶水。眼看着茶水溢了出来,小和尚说:“师父,水溢出来了,杯子已经满了。”“不,杯子没有满,还能继续倒。”师父说,继续倒茶。“杯子已经满了,怎么能再容纳茶水呢?”小和尚说。“那么,你的脑子已经满了,怎么还能容纳新的东西呢?”师父反问。

小和尚恍然大悟,说:“原来我心里装不进东西,是因为它已经满了。我还没有消化之前的,就想要获得新的东西,欲速则不达,难怪没有进步。”

人们总是寻求心灵的宁静、祥和,却又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就算是修禅的人也渴望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是,欲速则不达,小和尚把自己的大脑装得太满,仿佛一个密闭的容器,不但装不了新东西,连旧的东西都无法正常流动,思维也就变得钝化,因此也就很难有进步。

比起肉体的衰老,精神上的停滞更加可怕。一旦思维被局限住,那么眼睛就不会注意到其他的东西,满脑子只围绕着一个东西转动,最后成了钟表上的指针,机械呆板,缺乏新意,这就是“痴”的代价。如果能给心灵留点儿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可以站得高一点儿,想得深一点儿,看得远一点儿。也只有在这个空间里,你才能够察觉到自己有远离尘嚣的一面。

张黎和徐青是一对好朋友。大学时,她们在不同的宿舍,学不同的专业,每周见几次面,每次见面都要送给对方一些小礼物,还有着说不完的话。她们觉得对方就像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只盼望毕业后两个人能够住在一起,朝夕相处。

毕业后,张黎和徐青终于能够搬到一起生活,但是她们的相处却并不理想。两个人住得近,矛盾丛生,难免挑剔对方,发生口角。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吵翻了,张黎嚷嚷着说要搬家。一位师姐听说这件事后对她们说:“以前你们两个好得像是要穿同一条裤子,怎么毕业没多久就吵翻了呢?距离产生美,你们不用搬家,只要不住在同一间房里,保证没事。”

于是,张黎和徐青听从了学姐的建议,没有搬家,只是住到了不同的房间。二人有了各自的空间,关系果然缓和了不少,依然是很好的朋友。

常言道:“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人与人相处的至理。两个人一旦太接近,缺点就会暴露无遗。不在一起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对方的好;朝夕相处之后,对方的缺点被放大,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不好。

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不是件坏事,一朵花远看是美丽的,就不必近处观看,如果连它的缺憾也一同被看个一清二楚,既让你不愉快,也让它难过。

搞摄影的人都有这种体会:镜头只有调到不远不近时,拍出的相片才是最美的。人生亦是如此,通晓事理的人可以从容地调整自己的镜头,不必急切,放下执念,让心灵始终保持宽广的状态,在充满禅性的悠然自得中享受最美的一瞬。6.有缺憾,是一种不完美的完美

有个蜡像家是出了名的完美主义者,他做的蜡像务必要和真人一模一样,否则就毁掉重做。他对自己要求太高,以致一辈子都没有几件成型的作品。到了老年,他预感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为了逃避死神,他做了9个自己的蜡像摆放在房子里,以避免自己被死神带走。

没过多久,死神来了,他看到10个一模一样、一动不动的人,迷惑不斛,不知该带走哪一个。最后死神大声说:“不要以为你能为难死神,死神知道你的一切。”说着,他指着其中一座蜡像大叫:“看啊!这座蜡像的瑕疵多么明显,真是失败的作品!”

蜡像家“嗖”地跳了起来,抓着死神急切地问:“瑕疵在哪里?瑕疵在哪里?”死神说:“有没有瑕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抓住你了!记住,太苛求完美会害死自己,世间根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说着,他取走了蜡像家的性命。

有些人痴迷于完美,认为凡事只有做到十全十美才是成功,不允许有任何瑕疵。而这样的人最后大多成了偏执狂。故事中的蜡像家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他雕塑出的蜡像十分完美,也许能够骗过任何人。可是,完美既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弱点,因为太过追求完美,他没有躲过死神。

大智慧之人戒痴,对普通人来说,需要小心的不是“痴”,而是过于痴迷。偏执者的误区在于别人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完成一件事,而他们却会完全忘记目的,只想着如何做到最好,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小细节的完美,忘记整个大局。

古时候有个富翁,他有一个独生女,长得无比娇美,性格温柔,才情又好,可谓样样优秀。富翁爱若掌上明珠,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发誓只有世间最优秀的男子才配得上自己的女儿。

转眼,女儿到了婚嫁年龄,来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可富翁总是对男方的条件诸多挑剔,认为对方配不上自己的女儿,于是,富翁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

又过了几年,富翁的女儿年龄越来越大,求婚的人越来越少,富翁的妻子劝他:“不要再耽误女儿的终身大事了,找个差不多的对象就好。”富翁却说:“我是对女儿负责才会如此,终身大事,怎么能随随便便呢?”仍然对求婚者挑剔不已。又过了几年,已经没有人来向富翁的女儿求婚了。

富翁执意要替女儿选个最好的婆家,挑三拣四,耽误了女儿一辈子。其实不论人与事,合适与中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非要制定一个“最高标准”,然后按图索骥,无异于大海捞针。就算真能找到,也许对方也是偏执狂,也会对你百般挑剔。

世界上也许有你心目中的十全十美,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所想象的完美在别人眼中可能是“不美”。凡事要求高标准没有什么不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够提升能力,对他人要求严格虽然可能得罪人,却也会得到一部分人的敬重。但如果高要求变成了苛求,就会让人吃不消。何况你的标准并不是别人的标准,何必强人所难?

很美,却不完美,这才是生命的常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