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下班的智慧:超有效的时间整理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05:44:3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小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准时下班的智慧:超有效的时间整理法

准时下班的智慧:超有效的时间整理法试读:

序言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忙碌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的先兆。

你是不是经常忙得焦头烂额?做PPT、做报表、开会、熬夜……每天又急又赶,还有那些没完没了的电话和邮件几乎占据了你所有的时间……

许多人忙碌得近似于一种病态。因为付出太多,一旦上司否定自己,同事不认可自己,家人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上司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家人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新闻晨报》调查了5万多人,发现“挣更多的钱”是92%的男性和65%的女性在职场上的第一目标。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调查结果表明,78%的人在工作中希望“能够被人尊重”,73%的人表示希望“工作上有成就感”。由此可见,精神上的成就感和受尊重以及物质上的财富,是绝大多数现代职场人士追求的主题。

在一项针对数千企业家的调查中,90%的人表示工作压力大,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与紧张相关的疾病。《中国青年报》的调查结果也让人惊讶:“94.7%的受访者表示,职业给自己的身体或是精神带来了伤害。”其中有38%的人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压力太大,长期精神紧张”,而“亚健康”已经成为职场人士的通病,“过劳死”也离我们越来越近!

工作繁忙,压力大,造成抵抗力下降,身体状况变糟,很容易感冒、头疼、生病,因为疲劳和烦恼而失眠,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经常周末也想着公事,人际关系很难搞定……这些都是现代职场人士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过劳死者也是越来越多。可见,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的副作用就是赔上自己的健康、时间、感情、亲情,甚者生命。

试想,有多少次,你可以从容地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有多少个夜晚,你可以不用担心明天的业务报告,安安稳稳地睡个好觉?有多少个岁月,你是奔波在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当中……

但似乎也有一些人在轻松和愉悦中享受着工作带给自己的成就。可为什么忙碌的人耕耘了却收获甚微?为什么清闲的人在娱乐中却收获了累累硕果呢?

其实,就在于“高效率”的问题,而它的重点是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不能管理时间,便什么都不能管理。”

可见,学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是我们能始终保持高效工作状态的重要保证。在如今职场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努力做个职场高效人士,每天都能够准时下班,是件令人羡慕的事。高效人士在工作中总能表现得卓有成效,但他们却一点也不显得“忙”。

工作中,“忙”从来都不能与效率画等号。那些始终能保持高效工作状态的人总能在从容不迫、谈笑风生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而这样的成绩,却是那些做事效率低下的人需付出成倍的时间才能获得的。由此可见,要想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首先就得拒绝做一个“大忙人”才行。

我们常说,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结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把事情做到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想法和做法,决定的是活法。

只有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你才会有时间去思考未来,才有闲暇提高生活的品质,享受人生的快乐,活得才更加有意义。因此,既要提高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产出,又要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关怀家人,享受生命。

然而,只有掌握科学的时间管理法,才能做到始终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而这也正是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第一章 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事前不做计划,做时手忙脚乱

许多人都认为,做事情之前不能给自己太多的限制,他们更喜欢富于创造、能够迸发灵感的临时性发挥,尤其讨厌那些生硬、死板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但是,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和他们一样,犯了“时间管理”概念上的错误。

可以想象一下:早上九点钟,你和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然后在办公桌前坐下,即将开始一整天的工作。然而,等待你的又是一大堆事情,甚至是昨天一些还没有处理好的工作。面对这些事情,通常而言,你是怎么处理它们的?想到哪件就立刻着手去做?还是你在开始所有的工作前,会花上三五分钟列出一份工作计划?

就拿写作来说,在与许多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总有一些人会抱怨自己会“卡壳”,半天甚至是好几天都写不出几千字来。这时,我可以完全肯定,他在写作之前没有做好前期的工作,最起码是没有写作大纲。

小时候,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老师就要求我们先写大纲,再写文章。一则是要求学生们提前做好准备,在写正文的时候能够顺顺利利;另一则也是对整件事情的宏观把握。这样写作文时,尤其是写叙述性的文章时,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控整件事情,但是有了大纲就可以既有约束又有参考。

同样,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烦琐、宏大的项目,提前做好了计划,才不至于在真正要工作的时候手忙脚乱。

或许,会有人说,其实许多的事情做之前都已经在脑子里规划过,只不过没有列出清单而已。他们往往会给自己一些惯用的借口,比如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计划是可以及时调整和修改的,明确的计划会限制我的行动,头脑中大致想想就可以,很容易忘记一些琐碎的事务……

但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的确高估了自己的记忆能力,特别是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面前,我们极有可能忘记中间一些琐碎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又是做好这件事情必不可少的因素。

比如给客户打一通电话,告诉对方应该开什么类型的发票;工作完成后,发一封邮件给上司进行报备;协议处理完后及时快递出去;数据处理完后是否及时地在表格里面更新,等等。

事先制订计划,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你知道哪些事情必须在今天内完成;哪些事情很重要,需要优先处理;哪些事情性质相同,可以批量处理……

这些事前谋划,正是为了营造更集中、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更好地创造。哪怕你的工作随时充满变数,你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表。

一般情况下,日常工作中缺乏计划,往往有以下的表现。**不清楚工作量的大小。**工作经常延误。**容易遗忘工作。**工作总被杂事打断。**缺少长期愿景规划。**总喜欢挑轻松的工作做。**很容易半途而废。**很少确认进展情况。**月底或年底总在赶工。**短期不知该做什么。

要知道,在我们的工作中,一个工作缺乏计划性,总在不断变换方式和安插临时事务的上司,很难在下属面前树立真正的威信;而如果下属工作时无法分清主次,总是在盲目行事,自然也难以得到上司的赏识和肯定。

因此,你可以认真核对那些缺乏工作计划的表现,看看哪些是自己常犯的。甚至可以把它们抄在一张纸上,争取从今天开始就改掉这些毛病。如果有至少三条以上,那么你的工作已经迫切需要拟订一个合理的计划了。每改正一个毛病,你就用笔把它划去,这样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激励!

一个清晰、明确的纸质日程计划绝对是必要的。它让你站在全局的角度,事先考虑好哪些事情需要处理、各自的优先顺序、完成期限等。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做好计划呢?**项目从什么时候开始,是早上还是下午?**具体到几点?**是否在其他特殊的时间,有没有跟其他的工作冲突?**什么时候结束,哪天完工?**最迟几点?如果超时会有什么后果?如何去弥补?**如何做才能够更有效率?是自己动手还是授权他人呢?是部分让别人做还是全部让他人完成?寻找之间的优缺点。**是打电话,还是发邮件,或者是开会议,甚至是当面谈话?**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紧急?**要预留一些时间出来,因为你不知道可能会遇到什么障碍,是否会有临时事务,而且要计划好要预留多少时间。

总是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许多缺乏计划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把时间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从而导致那些最应花时间的任务往往因为时间不够而完不成。

比如经常开一些漫无目的的会议,参加不必要的会见,乱放重要文件致使在需要时却找不到,没完没了的公文旅行,不期而遇的街头闲聊,接待不速之客的访问,电话交谈越扯越远……

也有一些人生性拖拉,或者做事情趋于完美,往往会因为一件事情而拖延所有事情;有些人事必躬亲,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去过问、查询,甚至动手操作。其实,这些事都可以交给专门负责的部门来做……

尤其是现在,通信工具的发达、海量信息的传播、组织机构的膨胀和任务诉求的多元化,会使得工作越发繁重。大家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永远无法完成的任务、永远不能集中的精力和永远落后于理想预期的绩效。

但仍然有些人会觉得,不论是东拉西扯的电话,还是意外来访的不速之客,或是漫长而毫无意义的会议,都是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不可避免的。而实际上,这些看似与工作息息相关的事情,很可能恰恰是无关紧要的一些事情,我们努力地去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恰恰也是在浪费时间。

通常,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总有些时候仿佛无头苍蝇一般,对着满桌的文件和繁杂的工作任务不知所措,而使得不少工作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每天在进行工作之前,先要搞清楚哪些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哪些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得日常的工作更加轻松。

往往当一个人缺乏进取意识,缺乏对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感和认真态度时,对于具体的工作,尤其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会习惯性地将之往后拖延,而不是立刻想办法去解决,这就导致了在解决这件事情之前所浪费的时间都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因此,对于不擅长的事情,应该主动协调交与合适的人选,而不是一味地拖延,而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则要尽快完成。

另外,常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工作时往往会被其他的事情打断。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办公室里的工作者平均每11分钟就会被其他事情打断,而恢复到上一任务状态则需要长达25分钟的时间。

所以,如果不能顺利解决上述问题,将耗费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理想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工作紧张时不接电话。**不看资料、不开邮箱、关紧门窗,这样可以避免分心和被打断。**学会处理各种出其不意的打断,不要让别人浪费你的时间。**作为职员,可能很难拒绝来自上司的指令,但若这件事情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即使接手了,也不见得就能做得很好,这个时候,合理地拒绝才是明智的选择。**事前与领导、同事及部门负责人就事情本身做好沟通,争取一次过关,不要在一件事情上反反复复修改,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对于管理者而言,不要担心下属做错事、担心下属表现太好、担心丧失对下属的控制,要敢于放弃得心应手的工作,找到合适的下属授权。

放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和信息,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防止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浪费工作中的部分时间,从而减少我们工作的任务量和时间,轻轻松松完成一天的工作。

因此,一定要懂得时间分配,懂得先重后轻、先紧后慢、先急后缓的原则,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工作。

“只要工作时间长,就可以证明我很努力”的误区

在职场上,估计许多人都曾因为繁忙的工作而苦恼,周而复始地加班加点,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也让大家时常为此抱怨。当然,也有一些人总是习惯最后一个走,总是要表现自己工作的时间很长。一般他们有着两个目的:一个是干更多的活,取得更大的成绩;另一个是告诉同事,尤其是领导,我工作到很晚,我工作很努力。

这是一种心理偏见,这样的人,在某些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官僚机构非常常见。他们以为自己工作的时间长,在别人的眼中就显得更加的优秀,更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这样的态度不只杀死时间,还会慢慢杀死一个人的能力,让一个人到老都一事无成。

虽然大部分的公司都喜欢“看见”员工加班加点,但其实工作时间长,不但不代表你很努力,很可能还意味着你很没有效率。

必须明白,这种工作态度不仅是在消磨时间,更是在浪费人生。如果你有以下这些状态,那么你就要警惕了。**你认为自己用了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事情。**自己感觉无所事事。**自己突然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自己总是一直纠结在一件工作上。**自己故意拖延工作时间就是为了让别人认为自己努力工作、很优秀。

你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想法会浪费时间、消耗生命,而且还会慢慢腐蚀你的心。

一般而言,工作时间越长自然是干的活越多,然而这并不代表你很优秀。因为在很多时候,工作时间长并没有做更多的工作,而是消磨了时间,没有别人效率高,反而是不会合理安排工作、有效利用时间的体现。

长时间地工作会占据一个人更多的时间,进而也就减少了自身休息和运动的时间,长此以往,人会陷入这一恶性循环中,不仅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害身心健康。

犹豫不决没主见,总是问别人

通常,每当我们早上来到办公桌前时,总是会因为先做哪一件事情而犹豫不决。比如今天我是先要拜访客户呢,还是先把会议需要的策划案做好呢。看看窗外,当你觉得天气不好,风沙太大不宜外出,而下定决心去做策划案时,却又想到会议定在下周,还有五六天的时间,而客户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了,还是先去拜访客户吧。但是出了门,又忍不住生出倦意:明天再去也不迟吧,今天天气这么不好!于是,返回办公室想做策划案……

有时候,为了做一篇宣传活动用的策划案,三番五次地进行修改。这个风格不好看,那个字体不太搭配,这个图片位置不太好,那个颜色有点俗……改来改去,又浪费不少时间。宣传活动临近了,你却还在为策划案烦恼,可能到最后,你真的可以拿出一份完美的策划案宣传资料。但是,也有可能时间就这么被白白浪费了,最后的成果并没有如料想般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甚至可能由于你一直犹豫不决、前后顾虑太多,而致使时间不够用,宣传资料没有完成……

人们经常会在面对一大堆事情的时候犹豫不决,究竟要先做哪个,该从哪里入手,或许会看看这个,翻翻那个,将每个文件都看过一遍,却拿不定主意究竟要从哪个着手,踌躇过后,又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

现实中经常有人会向别人提问,该不该出国读书,该不该跟他交往,该不该结婚,穿这件衣服到底好不好呢,这件事情到底该不该这么做呢……

许多时候都是犹豫不决地询问别人,而也有一些人本来自己已经有了主意,但还总是要问一问别人,即使对方给出相反的答案,但最后他还会坚持自己之前的观点,只不过是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而已。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疑问时,你当然可以请教其他人,但面对人生大部分的疑问,如果你心中自有一套处事原则和分析轻重缓急、利弊得失的推理逻辑,就不会浪费很多时间。

顾虑太多、犹豫不决的心态,往往表现在:**不知道从何或如何入手。**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喜欢去处理或是不擅长此事。**个人情绪或者健康问题。**缺乏奖励。**没有迫切性。**总是找借口。**过分忧虑,担心自己做不好。

顾虑太多,犹豫不决的拖延心态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能拖就拖的人心情总不愉快,总觉疲乏,因为应做而未做的工作不断给他压迫感,并不能省下时间和精力;刚好相反,它使你心力交瘁,疲于奔命,不仅于事无补,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时间。

因此,要及时且坚决改变自己犹豫不决的心态。那么,你可以尝试下面的一些方式。**做最重要的工作,做最紧急的工作,做最擅长的事情。**要及时去做,第一时间明确任务;及时考虑工作的准备情况,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资料。**当不知道先做哪一件事情时,要统一规划,找出一件最紧急而且必须要尽快完成的事去做。**有时候无须过分追求完美,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比做一份精美的策划案要重要得多。**如果自己真的不确定,那么可以先做自己最擅长的,或是时间要求最紧急的。**尝试着把工作分成若干部分:需要查询资料的部分、需要外出拜访客户的部分、需要集中整理的部分。**你可以订出具体的工作时间: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进行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不懂可以问,但要避免凡事必问的坏习惯。时间管理要建立的是一套系统和策略,让你思考该怎样用自己的主张,一步一步解决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工作在开始之前看似很难,致使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想东想西,从而越想越不愿意动手去做,越会觉得自己不擅长,或是不愿意去处理此事。但是一旦开始之后,就会发现,这些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得得心应手,不知不觉中,已完美地完成该项任务。

粗心大意不认真,损失灾难多

人们常说,很多大风大浪都闯过来的人,却容易在阴沟里翻船。即使是最聪明的人设计出来的最伟大的计划,执行的时候还是必须从小处着手,整个计划的成败就取决于这些细节。

比如建筑工程中的小小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未灭的烟蒂,可以毁掉整个房间,乃至让整幢楼房化为灰烬;列车员或是工程师看错两分钟,就可能会使两辆满载乘客的高速列车相撞,从而使多少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

不要小看一些细节,细节失误积累多了就是大的失误。虽然任何事情我们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也应该做到尽善尽美,不要让一些小细节影响整体。

在工作中,常常会听到“差一点儿,就……”或许,对于职场人士而言,许多时候“差一点儿”的缘由可归为运气不佳,但其实更多的是尚欠火候,或技不如人,或者是没有能够再细心一点。但失误就是失误,说不定下次还是这种情况。总之,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所致,距离自己的目标“差一点儿”,总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差一点儿得到,就是没有得到;差一点儿成功,就是没有成功。这一点的确让人惋惜、令人遗憾,然而事实就是这么不讲情面。

许多人都会聊起“蝴蝶效应”: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能会引发席卷北半球某个地方的一场龙卷风。

换句话说,一件极小的事情经过一定的时间,并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就有可能演变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差一点儿”的后果与“蝴蝶效应”颇为相似。

有人曾说:“硬件项目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细节管理上,细节到每个设计、每次改动、每天操作。”

同样,在工作中,很多人正是因为一个电话、一份文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标点符号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我们常说魔鬼都藏在细节中,如果你不注意它,它就会溜出来给你的工作带来致命的打击。工作中,我们在把握好方向的前提下,一定要多注意细节,把工作做彻底,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热情,才不会给工作留下遗憾。

如果因为你平时的马虎轻率而铸成大错,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你以前所有的辛劳也会付之东流,甚至给你的职场生涯带来阴影。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细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许多工业产品和工程建设往往涉及几十个、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企业,还有些涉及几个国家,这就需要把各方面的细节有机地联系、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不仅要求快,更要求准。**永远不要抱有“差一点儿”思维。**学会复查和校对。**有必要的话,可以让别人查看,很多时候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自己有马虎的毛病,更要提醒自己注重细节,可以在电脑旁边贴上标签,比如细心、仔细、再检查一遍。**工作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暴躁和愤怒的情绪是最容易使人犯错的。

每个人的能力也不是天生的,需要从小事做起,一点点地培养起办事能基本上所有事情总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大事都是由许多小细节组成的,忽视任何部分,你都可能会功亏一篑。只有每个部分都认真完成,你才能成就大事。

力。也许一个细节是很不起眼的,但很多细节串联起来力量就非常强大了。你忽视了一个环节,它就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

往往一个细节做完美了就能让你脱颖而出,因为别人忽视的,你看到了、做到了,这就是你的出众之处。因此,如果你能把很小的细节都做得很到位,你必定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

总将小事变大,化简为繁

许多人在工作上总是将小事变得越来越大,将简单的事情累计得越来越繁复。通常情况下,把小事都处理得很繁冗的人,除了工作上总是“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习惯之外,也有可能是怕犯错,遇事不敢做决定。

如果在工作上碰到这种人,不但不能够将事情很好地处理,而且很有可能将原本很小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甚至他还会节外生枝,原本一会儿就应处理完的事情,他可能又整出一批人、一批事来。当然,事情还没处理完,已经弄得你自己很烦。因为这些人,总是习惯将小事变成大事,将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繁复。

其实一件事情,就是分析原因,采取对策,继而努力解决它,就这么简单。但是大部分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拐了几个弯,无论是心性如此,还是为了利益,不管是好是坏,是盲目还是明智,总会有些人让我们感觉把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化了。

另外,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当中总是会遇到一些“热心肠”的人,他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会热心肠地去帮助你,甚至比你自己还事无巨细地去处理,但往往总是将简单的事情弄得烦琐无比。

前两天阿杰的加湿器坏掉了,因为他就挨着雯姐,并且他知道雯姐经常在网上买东西,于是就让雯姐帮忙在网上重新订购一个加湿器。

雯姐听闻后立马兴冲冲地就打开了淘宝、京东的网页页面。阿杰忙工作也就没有太在意。

中午吃完饭,阿杰一回到办公室就发现雯姐挑选了好几个加湿器并发来链接。阿杰近期的工作特别忙,所以就告诉雯姐随便选一个就可以了。

结果整个下午,雯姐一会儿发一个链接告诉他这个颜色好看,一会儿又发一个链接说这个功率大一点儿。阿杰不胜其烦,随便选了一个让雯姐买下来。

原本以为过两天就能够到货,结果一天晚上阿杰正在加班的时候,已经回到家的雯姐又给他发了好几个链接,让阿杰挑选,甚至还打电话过来,说是这几天询问了好几个朋友,加湿器虽然是个小东西,但也不能草率购买……

烦不胜烦的阿杰最后决定自己在去公司的路上直接买一个,结果刚拿到公司就碰到雯姐大呼小叫地说自己今天早上已经买好了,坚决让阿杰退货,阿杰不愿意,让雯姐退货,两个人为此一番争执,雯姐甚至还发动众多同事来评论谁的东西更好。几番折腾,搞得阿杰一天都没什么心思工作。

一个加湿器,普通的最多几百元而已,一定要搞得那么烦琐吗?后来阿杰才发现,原来雯姐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有这样的习惯,包括给公司采购的时候,她甚至会将网络上同类产品都比一遍。一些重要的产品需要慎重些,但是一些小东西,而且有时候需急用的,也要反复比较,就会耽误不少的时间。

把小事都处理得很麻烦的人,浪费的不仅是自己的时间,而且还会连累别人,耽误别人的工作。因此,要做好事情,很有必要将下面的一些方式作为参考。**明确事情总是朝复杂的方向发展,复杂造成浪费,而效率来自于简单。**抓住问题的本质,工作任务究竟是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才能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人的聪明之处不取决于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没做什么。**深藏于简单之后的是严谨、精细、周密、详细和系统。**找到工作上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否则很可能陷入工作中无法自拔。**每件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化,如果不能更简单,就要保持简单,做你最擅长的事情。**有时候要对无足轻重的事情无动于衷,对那些较重要的事务快速行动。**砍掉不必要的小事件,不为小事烦扰。**不怕麻烦,是好员工应具有的美德,但也不能自找麻烦。

在做事情的时候先要考虑好,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要达成什么目标,如何去做这件事情,关键人物是谁,也可以如前面说的,提前做好计划,这样才不至于在做的时候手忙脚乱。

要想成功,就控制好时间节奏

在工作中,我们总会感觉到自己是在认真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确确实实花在了刀刃上,可是,等到验收成果的时候,却突然发现事情都没有做好。其实,在规划好的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把工作做得如预想般完美,而这些时间完全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在前面就曾讲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工作的忙碌程度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忙碌并不代表自己能够成功,工作时间长也不代表自己就很努力。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时间,学会适当地休息,不要一味地拼命,一味地劳碌。

我们常常因为时间不够而备感折磨,但时间也会在漫不经意间被我们无情地挥霍。我们平时总是匆匆忙忙地奔走于写字楼里,奔走于公交地铁之中,我们本以为这是节约时间的,然而正是这些缺乏目的的匆忙,成为浪费时间的根源之一。

我们一天的生命就只有24小时,我们一年的时间就只有365天。真正的成功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我们最应该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让所有的事情充满了我们所有的时间。

控制不好自己的时间节奏,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办。

也许是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时间,所以不经意地拖拉;也许是他们害怕事情当中的困难,不知道如何解决,而总是相信并盼望最后一刻肯定会“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也许是感觉这次时间不够,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他们应该能把事情做到更好;也许是不想让人失望,总是把事情往后推,试图寻找一个更好的处理办法。

总之,这些想法,往往导致将事情拖到最后才做,让自己变得狼狈不堪,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其实,许多事情都可以化整为零,化繁为简,早做计划来逐步地处理完。

如果你需要30天做完一件事情,而你提前5天把事情做完,你会感到更加轻松。相反,如果你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而在这之前你是否真的感到轻松呢?我们往往把事情拖到最后关头,才发现原来前面的时间都被浪费了。

做事之前你最好估算一下完成任务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划分不同的工作阶段列出你的时间表。当你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时,就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一下,去逛逛街或者找个地方娱乐一下,随后再继续投入工作当中去。

同时,要想节省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或许也可以从下面这些方式入手。**整理自己的办公桌,使办公环境清爽而干净。**将该扔的东西都扔掉。**不放无关物品,将常用物品放在固定地方。**建立良好的文件管理系统。**下班最后一件事——收拾办公桌。**接到任务立刻进行分析,马上去做。**遇到重大项目各个击破,逐步解决。**改变自己爱拖延的思维模式。**避免过分地追求完美。**合理控制自己的时间表。**明确哪些事情需要提前做,哪些事情可以暂缓。**事情太多太复杂时先去考虑如何由繁变简,如何一步一步去处理。**每天完成一点点,日积月累,要不了多久就会发现已经基本搞定了。

在按照上面的这些方式操作后,你就会发现,每天的工作任务量似乎少了很多,也不用再埋头加班。只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多了起来,才有时间娱乐,睡眠也充足了,以后的工作也就自然更加得心应手了。

陷入资讯洪流,必将时不我待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新技术革命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信息大爆炸,我们也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各样的媒体和资讯所包围。

作家沃尔曼曾经在《信息焦虑》中充满忧虑地告诉人们:在过去30年,人们所制造出的信息,已经比过去5000年来的信息还要多。人们不得不每天阅读大量资料,简直就要在资料洪流中窒息而亡。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更是大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当新闻越来越多,获取渠道越来越丰富时,一个反思性命题便需要被认真对待:信息越多,真的越靠近真相吗?网络生产出来前所未有的信息噪音,看清事物真相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也将自己的时间大大地浪费在了这些资讯当中。

路透社曾经刊载过一篇名为《信息对你有害》的文章。文章指出,信息过多是“让企业窒息,让人们承受精神苦闷和身体不适的原因,同时也对人际关系、休闲时间有不利的影响”。

该文章通过大量的调查得到这样的结论:1333位受访的职业经理人当中,2/3的经理人认为信息泛滥的压力导致他们人事关系紧张,以及对工作失去热忱;1/3的经理人因为信息泛滥的压力,引发身体不适。其中由于信息泛滥带来压力,导致经理人身体不适的比例高达43%。63%的经理人认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信息泛滥而出现裂痕。有40%的经理人认为,信息过多是延误重要决策的一个明显原因,且决策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20%的经理人认为,他们在信息搜集过程中浪费了许多时间。60%以上的经理人认为,网络将是未来2年内造成信息泛滥的主要原因。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学会在信息洪流中正确地航行,才能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避免陷入资讯的洪流呢?**虽然期刊很有用,但是应该减少期刊订阅的数量,那些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甚密切的期刊最好不要订,以减少信息泛滥的压力。**期刊一般是可以按照季度或月份订阅的,你不妨先停止订阅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看看自己在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你没有感觉到什么,那么就立即停止这份期刊的订阅。**如今,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当你进入网络世界时,你需要的、你不需要的、对你有帮助的、对你没有帮助的、浪费你时间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并向你招手致意,你一定要增强自身的抵抗力,抵制住它们的诱惑。**使用电子邮件也要注意。别在名片上印你的邮箱地址,用自动筛选功能删除垃圾邮件,停止订阅不必要的电子邮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非法的电子邮件。**给自己规定一个时间,比如某一段时间内查询什么信息,如果查询不到的话,就赶紧请教别人,换其他更快捷的方式。**有时候要寻找一方面的信息也不一定需要自己动手,可以发布一些信息,或者是启动一些话题,自然会有有共识的人聚集或商讨。**要灵活变动,查询资料的时候,可以多换一些关键词,或者是从内容里的某个核心点出发,并不一定非要只用标题来查找。**如果经常要用某一类的知识,那么就结识相关的专业人士,并且熟知相关的网站或期刊。

时间是人们最为宝贵的东西了,它可能让我们成功,也能让我们失败,甚至是与生命息息相关,正所谓因果相连,如果大量地浪费掉时间,恐怕只能是距离成功越来越远。

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做一份工作就应该有做事的效率,不仅同事在看着,更为老板所关注,只要合理地调配好自己的时间,并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能够得到老板的重视,自然也就更加接近成功!

第二章 戒了吧!拖延症

“快乐”的拖延,“昂贵”的代价

拖延,恐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形,尤其是在工作中更是屡见不鲜。往往一份开了头的电子邮件,始终是处于草稿状态;待收拾的桌面,杂物几乎淹没了重要的文件;需要提交的PPT,过了两周了还没有弄完……

其实,很多人都会意识到自己的拖延问题,许多人也因为拖延而导致过严重的后果:拖着不收拾行李,结果飞机晚点;迟迟不交方案,结果热点过期;PPT总是做不好,被老板好一顿训……然而,往往我们一面高喊着“我拖延、我忏悔”,一面继续将自己掩藏起来,像一只脑袋埋进沙堆的鸵鸟。

就像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塞缪尔·约翰逊写过的一段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一个人认为自己5天之内可以做完一件事情,所以在离期限还有15天的时候一点儿不着急,直到最后只剩5天了才开始行动。

这种紧迫感和焦虑往往激发人的斗志,会让自己觉得,只有在压力状态下才有做事情的状态。最后拿到成绩的时候,结果往往不是很差,这样就强化了自己适合在最后日期前、短期高压状态下工作的心态,并且对以后的行为不断进行自我暗示。

美国心理学家尼尔·菲奥里总结了他与成千上万拖延者合作的经验,发现他们的拖延有着共同的原因:“拖延可以带给人们暂时的释放压力的快感。”这一说法在很多拖延者身上得到了验证,其中不乏德高望重的教授。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轻视拖延,因为它有可能是其他病症的征兆。如果你的拖延现象已经使你陷入这样的状态:懒惰、嗜睡、无从激发做事的欲望,而这种情形又发生在冬天,那就需要注意了,你可能得了季节性情绪紊乱。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他还发现,当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做选择,出于及时行乐的本能,研究对象往往宁愿选择不太紧急的那一个——虽然那项任务更繁重,但他们似乎更愿意享受拖延带来的愉悦感。

但在拖延过程中,大多数拖延者都会感受到异样,心中有个声音喋喋不休:“你知道你不该这样做”。出于个人的压力、担心引起别人失望的自责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和情绪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拖延,有效率地完成工作呢?**心理学家将拖延者的活动分成6个类目:家务、工作、学业、个人呵护、社交和财务。那么,拖延者应该从这些方面注意自己的拖延行为。**不要长时间煲电话粥,许多人热衷煲电话粥,却不肯收拾书桌,而有的人可能将房间来回清洁,却不肯回复一封邮件。**凡事都做好计划,并且写清楚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完成。**“完美主义”经常是拖延者习惯持有的借口。但在心理学家看来,“完美主义者”也分为适应型和适应不良型,后者往往对犯错极为在意,而且对自己期望过高,不够现实。**拖延者会做出千奇百怪的事情:清理冰箱里的食物、睡觉、购物、看小说、写网络日记、去健身房、干瞪眼、下载音乐或电影、带着电脑去咖啡馆……识别自己的拖延风格,对症下药。**制订可操作的目标,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以分解成几个小步骤,第一步最好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选定一个目标,进行一周实验,看自己是否能够改善自己的拖延症。**取得一些进步时奖赏自己,通过表扬享受成功体验、增强效能感。

果敢点,说干就干,现在去做

许多人总有那么一段时日迷茫过,尤其是年轻人,没有自己的打算,当被问到以后想要干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还没有想好,或是看看吧,到时候再说。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一个弊病。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按计划经营自己的事业,收获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开始去改变自己,从现在着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珍惜现在拥有的。正所谓,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只有随时有所准备,才能够距离你的梦想和愿望更近一步。

洛克菲勒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成功,从他给家里写的信件中就能体现出来,其中有封信就是给他的儿子的,让他学会现在就去做。*我一直相信,机会是靠行动得来的。再好的构想都有缺陷,即使是很普通的计划,但如果确实执行到底,都会比半途而废的好计划要好得多,因为前者会贯彻始终,后者却前功尽弃。所以我说,成功没有秘诀,要在人生中取得正面结果,有过人的聪明智慧、特别的才艺当然好,没有也无可厚非,只要肯积极行动,你就会越来越接近成功。*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吸取这个最大的教训,结果将自己沦为了平庸之辈。看看那些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你就会发现,他们都在被动地活着,他们说的远比做得多,甚至只说不做。但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他们会找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他们证明这件事不应该、没有能力去做或者已经来不及了为止。*与这类人相比,我似乎聪明、狡猾了许多。盖茨先生吹捧我是个主动做事、自动自发的行动者。我很乐意这样的吹捧,因为我没有辜负它。积极行动是我身上的另一个标志,我从不喜欢纸上谈兵或者流于空谈。因为我知道,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世界上没有哪一件东西不是由一个个想法付诸实施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考虑行动。

这些话就充分地表明了洛克菲勒的观点——只有行动才是最好的实践!

在洛克菲勒的信件中还有这样的话:缺乏行动的人,都是喜欢维持现状的人,他们拒绝改变。古人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也是从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变成了东吴将军。所以说,如果你认真地去做,那么你也可以成功,当然,这其中缺少不了计划,如果只是蛮干的话,是不行的。

前面讲过,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其实这样的茫然期每个人都会经历,而想要摆脱茫然,必然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决心,如果个人的自制力比较差的话,可以让家人或是朋友来帮助自己,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我们经常听说,只有偏执狂和执着的人才是最成功的创业者,去看看他们,你会发现,他们真的很疯狂。

而下面的这些建议或许对你迈向成功有一定的帮助。**自制力差,那么请家人或者朋友去监督和控制,因为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或是朋友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贫穷不是理由,因为财富是可以通过双手获得的,社会虽然是一个大的群体,但要知道,没有人会刻意地同情弱者,除非有足够的利益。**现在就去做是需要勇气的,是值得鼓励的!**当你遇到任何险阻的时候,逆风而上或是坚持到底都是最有勇气的表现。**不要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那样风风火火的人是干不成事业的。而真正去做,就要在之前有详细的计划和对现实的了解,这才是做的全过程。**做的过程是整件事的核心部分,有的时候要雷厉风行,有的时候则需要小心谨慎,当然,这要有针对性。

总之,时间是不等人的。果敢点,说干就干,现在就去做,走出第一步,才能够距离成功更近一步。

“下一个”还有“下一个”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当中,总是会有那么一群人,在面临没有做好、做彻底的事情时,会找借口说:或者是下一次、下一个可能会更好一点。

这种人往往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个”工作之上,很可能会无限期地将希望传递下去。因此,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永远不可能是当下,而只能是“下一个”。

如果你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即便你接到了下一个工作,你同样会做不彻底,因为你还是把眼光盯在“下一个”上。

虽然,我们会有很多机会成功,而这些机会也都是存在于“下一个”的机会之中,但是,要想成功,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当下。谁能知道明天、后天又是什么样呢?面对我们的工作,我们只有做好现在的工作、手头上的工作,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彻底,而不是把眼光盯在“下一个”上面。

人们常说,要活在当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重视眼前。上面我们也提到要果敢一些,说做就做,即要把握好现在的时光,而不是明天、后天的时光,不要好高骛远。

林依晨,在影迷的心目中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但是她的内心,却是一个坚强、励志的女艺人。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些事情让她更加明白了“当下”的意义。当她还在上高中的一天晚上,妈妈突然中风,虽然她与弟弟手足无措,但倔强的她却不愿向离家的父亲低头。

她一个人带着弟弟把妈妈送进医院,一边办理各种繁杂的手续,一边与医生交流,既要安抚弟弟的情绪,还要给自己打气。本能的慌乱、经济的压力,还有最爱的人可能离去的惶恐,让这个17岁的小女生面对轰然到来的逆转不得不选择孤独承担与坚强忍耐。现实让她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当下,而不是明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没有明天、或许明天还是一样。只有你把今天过好了,才是真的。

其实,很多艺人都建议要把握当下,特别是在很多明星“英年早逝”的年代,这些荧屏之上的红人更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林依晨就非常懂得把握住现在,而不是推脱到下一个或是下一次,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为了尽人皆知的明星!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做好这一次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才能把握好当下呢?**摒弃懒惰,绝不拖延。任性、懒惰和嫉妒是人类的本性,也是人类的原恶。**要想获得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随时准备成功,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要想着再等一会儿。要知道,机遇是不等人的,你失去了也就永远失去了。**摒弃“下一个”的念头,做好眼前之事。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今天不舒服”“下一个会更好”等这样的语言或心理意念是一种借口,是弱者的表现,请马上清除它们。

总之,摒弃那种将希望寄托在明天、下一个工作、下一次机会之上的思维,才能不至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才能够把握好现在的机会,更容易获得成功。

不要一拖再拖,逐项完成工作计划

日常工作中,许多人其实都要面临大堆烦琐的事情,许多人也都会形成习惯,先挑选一些简单或是紧急的事情去做,而那些需要查阅大把资料或是特别烦琐的事儿,就会被塞到后面去了,想着等到时间空闲了或是紧急的事情做完了,再回头接着处理。

这种方法,一开始的时候的确很奏效,最起码可以在规定的期限之前完成工作。然而,很多时候当需要处理那些比较困难的事情时,又因为遇到一些困难没能解决,在任务期限即将到来的时候才乱了手脚,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次拖延之后,第二次仍然忍不住想要拖延,结果,拖来拖去,就到了工作的截止日期。为了应付差事,给老板一个交代,不得不草草了事,不仅老板不满意,对你颇有微词,还使你在无形中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而且,许多人都有一种习惯,越是困难的工作,如果越拖到最后就越不想做,这样拖着,甚至给忘记掉,当老板问起来的时候,才猛然一惊,这时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又多,突然多了一些原本就比较厌憎而且困难的工作,怎么可能拿出大把大把的时间专门去做这一件事情,于是,要么加班,把拖延的任务都完成,要么将自己的整个工作计划都打乱重新规划。

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不仅工作效率没能如期望一般提高,反而是浪费了自己不少时间,并且打断了工作思路。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常见的意外事件,这些事件有的时候会远远超出我们工作的难度范围,但偏偏又是公司的重要工作。这时候,你是要逃避还是迎难而上?若是就此把它搁置,但最终还要完成它,这样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即刻就着手去做,将困难一一解决,则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

如今,时间不够用已成了现代人的常态。事赶事,人赶人。但是如果人被事情拖着走,那么一旦出了问题,就会顾此失彼。因此,我们一定要改掉拖延的坏习惯,而且按照计划逐项推进,即使面对困难的工作任务也要主动去解决,而不是拖延或是逃避。

所以,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要提前做好计划,并且按照计划行事,时刻保持效率。不管简单的还是困难的事情,都按照计划上的时间来逐项进行,这样就不会打乱工作计划,此外还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工作效率。

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逐项完成工作任务呢?**培养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要在规定好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件事情,就要奋勇而上,面对困难不退缩、不逃避,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改掉懒惰拖延的坏习惯。遇到困难不能往后拖延,而是按照计划逐项进行工作,这样就可以遏制自己的懒惰想法,保证任何事情都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好习惯。既然是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不论是眼下立即着手去做,还是拖延一段时间去做,都是回避不了的工作,还不如及时去完成。**对日常工作进行排队分类,让工作井然有序。**随时检验自己的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并加以修正。**每一天要完成些什么事情,该做到怎么样的程度,自己在心里都要一清二楚。**工作的内容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主体和涉及的环节越多,越需要及时着手去做。**有时,我们并不知道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究竟会遇到些什么事情,具体需要多长时间去解决,所以,在遇到额外困难的事情时,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以至于后面的事情没有时间去完成。这时候,大可不必为此而焦虑,只要逐项进行工作计划,将大部分事情都完成,这也是高效的一种表现。**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是指望老板给你指导,而是要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

如果只是制订了计划或是规划,而不去实施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计划执行情况,主动找出其中的问题、错误的假设以及遇到的困难等,并随时在必要的地方进行调整。所以,我们要按照计划做事,而不是一味地拖延。

这样才能真正掌控属于自己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价值,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

别找理由,少说“不知道”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推脱工作和责任的方式就是找借口。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借口:这种事情我从来没做过、他们没有与我商量、我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下雨、稍微出来晚一会儿、堵车就堵了好几个小时、乘坐的航班已经起飞了、我看错了时间、我不知道……

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有一种“阿Q精神”,这不仅仅是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工作当中。有许多人在做事不成功时,常常找借口、找理由,就是因为,每次失败后,如果找到了某种看似合理的借口,能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和应负的责任开脱或搪塞,仿佛就为失败找到了理由,挫败感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仿佛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我吃不到葡萄,其实葡萄是酸的,根本不好吃。这件事情没有做成功,其实是因为下大雨堵塞了交通,幸亏自己没有出去,否则事情办不成还被堵上半天。其实,你看到的只是眼前的交通,而自己办事需通过的路其实是一路畅通……

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就是不愿承担责任,拖延,缺乏创新精神,缺少责任感,态度悲观……

或许第一次找到借口时,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提供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带来的坏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意识深处,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

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自己一旦犯下错误或失败了,你就努力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来掩盖自己的过失,推卸应由自己承担的责任。

事实上,经过统计发现,凡是成功的人,都很少为自己的失误和失败找借口;相反,经常为自己的各种不成功寻找这样或那样理由的人,往往一生碌碌无为。

英国大都会总裁谢巴尔德有一句名言:“要么奉献,要么滚蛋。”他强调:“在其位,谋其政,不要找任何借口说自己不能够,办不到。”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他面前不能因干不好工作而找理由推脱责任。

其实,喜欢找借口的员工,他们想要的最大好处莫过于想推卸责任,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喜欢找借口的直接原因。找借口,也可以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可以给自己创建一个安全的角落。这样的人,在工作单位里绝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更不会是领导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员工。

许多人做工作,只要遇到一丁点儿的困难,就开始打退堂鼓,开始找理由了。其实,许多事情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总是会解决的。

平时我们最喜欢讲一句话:“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其实,这往往是在特定时期、特定人物的状况。要有好的点子和想法,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

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不要一拖再拖,要逐项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要期待“下一个”的成功,同时也不要说“不知道”,为了自己的成功每天应多做一点点。而下面的一些方式或许可以作为参考。**每天多做一点事情也许会占用你的时间,但是你的行为会让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时常与自己作比较,看看今天是否比昨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进步。**只要再多一点准备,只要再多一点注意,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只要再多一点点,时间长了,你就习惯多做一点点,这个时候,成功往往正在向你靠近。**摒弃找理由的思维,不要总是说“我不知道”。**培养自己负责任的态度,遇事不退缩,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尽量不让它出差错。**做好小事情,即使这件事很小,产生的积极推动力也只有那么一丁点,但是只要向前进,总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

少找理由,踏实干活,用严格的态度来规范自己,才能够真正将工作干好,才能够在千万人中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最终获得成功。

做好今天,让“明天”滚蛋吧

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有拖延的坏习惯,也正是因为这个坏习惯,他们很难将工作做彻底。而之所以这样拖延,其根源也在于这些人总是说:“没事,还有明天呢!”

人生有很多个明天,很多事情确实可以等到明天去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明天有明天的事情要做,如果今天做不完今天的事情,很可能就会出现拖延的情况,那么工作也就可能做不完。正如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今天的事不要拖延到明天去做。”

其实,通常情况下,懒惰是拖延的温床,很多有天赋的人都是毁在了自己的懒惰上。拖延是懒惰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懒惰的人总是会想方设法拖延。

比尔·盖茨在一封给年轻人的信中对此进行了批驳。他写道:“你说的所谓没有时间等,都只是一种借口,我看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过于懒惰,不肯努力,不肯下功夫。你的理论就是一个人都会把他能干的事情干好的,如果有哪一个人没有干好自己的事情,这表明他不胜任做这件事情。你没有写文章表明你不能写,而不是你不愿写;你没有这方面的爱好证明你没有这方面的才干。这就是你的理论体系——一个多么完整的体系啊!如果你这个理论体系被大众所接受的话,将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效应啊。”

很多时候我们拖延着一件事不去做,不代表我们不能做、不会做,而仅仅是因为懒得去做。可是如果你想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付出辛勤的代价,而如果你懒得去做你就永远不能得到它,因为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克服懒惰、克服拖延才是真正做事的道理。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放弃了今天而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明天的人已经无异于行尸走肉了,如果我们永远把事情放到明天去做,那我们就永远也不能做成事。”正如那句谚语: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如果你总是想着“还有明天呢”,那么你很可能会把自己带入失败的深渊。因此,很多人都发出了相同的呐喊:让你的明天滚蛋吧!

在当今,“拒绝借口”已成为所有企业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位员工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学会适应压力,培养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行力。它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工作中是没有任何借口的,失败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无条件地彻底工作,是造就一个人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那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呢?或许下面的一些方式对你的工作会有所帮助。**每次只完成整个工作的一小部分。这样的做法就比较容易让自己着手行动,累积起来,就可以完成全部工作。**每次只花5分钟去做事,完成这5分钟后,再考虑一下是不是再做个5分钟,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完成。因为每次只做5分钟,就不用去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反而更容易全力以赴。**今天的工作今天完成,如果实在完不成,要么适当加班,要么提前做好工作计划安排。**不要养成拖沓懒惰的坏习惯。**把工作做彻底,我们同样需要“让明天滚蛋”的勇气和意识,只有抛弃你的明天意识,你才能做到“当日事当日毕”,鼓足勇气,不要担心失败。**不要害怕失败,有很多人拖延着不去做则是因为他们害怕失败。可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又有谁的成功不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基础上呢。真正成功的人是能够正确对待失败的人,他们能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重新站起来,最终创造自己的辉煌。

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星。”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很多时候无尽的懊恼与自责不断地缠绕着我们,总是为今天没有完成的工作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和理由,今天完成不了,那就明天吧!记住一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只有活在当下,把事情做在当下,才能获得自己的成功。否则,永远都只能是空谈。

临时事务多,别被牵着鼻子走

日常工作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做的规划,也不是永久的。事实上,我们的计划经常被打乱,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经常会被打断。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时间,有一部分是被别人决定的,这就是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意外临时事务。

事实上,许多意外出现的临时事务是领导吩咐下来的,于是,大多数时候,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先去完成这些事情,然后再回来继续自己的工作。结果,一天下来,又堆积了不少未完成的工作。那么,你又可以说工作量太大了,事情太多了。所以,在8小时内我没有办法做完这么多事情。

但是,真的是工作任务太多、时间太少吗?这个时候,不妨看看身边的同事,难道他们没有被安排临时事务?难道大家都跟自己一样,没日没夜地加班,依旧没能完成手中的工作?如果不是,那么,我们就要从自身来找原因了。

自己应该考虑,这些临时的事务中,真的是每一件都是很紧急而且很重要吗?那么,在接手这些临时事务的时候,我们就要首先确认这些工作是否是必须急着去完成的还是可以延后处理的。

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突发事务,有些事很紧急需要我们立即着手去做,当然,另有一部分是不紧急的,不需要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我们就可以往后拖延几天,等工作告一段落的时候再去处理。这样,便可以节约来回奔波的时间,也不必担心工作思路随时被打断,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其实,我们可以将临时事务分为四类:重要而且紧急、重要但是不紧急、不重要但是紧急和不重要而且不紧急。

这四类事务中,急需我们去处理的自然是重要而且紧急的临时事务,不重要但是紧急的事务也需要我们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去处理。而剩下的两类,则是可以拖延处理的。对于不需要立即去处理的事务,就可以把它当作待办事情,继续手头的工作。

由此可知,不管是临时事务还是手头的工作,我们都必须搞清楚事务的轻重缓急。对于某一件事务,一定要搞清楚,是要当下立即去处理的,还是可以拖延一段时间再去做也可以。这样,我们才能将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都花在刀刃上。然后,才能保证将每天首先要完成并且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解决完毕,才不至于临时抱佛脚,忙得焦头烂额却无法保证工作质量。

因此,我们在处理事务优先次序的依据是“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并举。所谓重要程度就是指对实现目标的贡献大小;所谓紧急程度就是从时间上的紧迫性来说。而下面的一些方式或许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作为参考。**接到新任务,请先确认重不重要。同时要懂得事情重不重要是相对目标而言的。**有些事情并不能直接对实现目标产生作用,但可以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这些为实现目标创造条件的事务往往凸显出“只要但不紧迫”的特点。**分清了工作中各类事务的轻重缓急,按照这些事务的优先顺序来处理。**做好完成工作的规划、准备与预防措施,很多急事将无从产生。**对于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务,可以授权、降低标准或者放弃。**摒弃“这件事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在考虑行事的先后顺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再考虑事情的“缓急”。**对于重要又很急的事情,一定得马上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对于重要但不急的事情,我们不必当天做,可以改天找时间慢慢做。

这样,便可以给自己多留一点儿时间,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是人生理想多做一些准备,为未来的升职或是创业打下基础。

及时改变,从拖延到高效的转变

拖延思维是一种自动化的习惯,但是一旦你清醒地意识到这种习惯,你就具备了摆脱它的条件。

正如我们前面已提到过的,拖延往往会产生一种未做事的快感,但导致的结果却是十分严重的,因此要摆脱拖延,就必须及时改变这种习惯。你可以监视自己的内心,是不是邮件刚写个开头就想去逛逛论坛,玩玩小游戏。必须识别分心心理,对分心心理发起质问,强迫自己去坚持原计划。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有个著名的ABCDE方法,你可以学习这个方法用来对抗拖延思维。这个系统提供了一套框架,用以组织关于拖延的信息,并且描述了怎样挑战并改变拖延思维,以下是它的具体框架模型。

A(aversive or activating)代表了诱发性事件,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管是为了减肥而放弃你最爱的料理,还是职业生涯转型,或者是运转一个困难的项目,都可以作为诱发性事件。

B(believe)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的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评估。不论是冷静的还是惊恐的,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这些信念都经常出现。非理性的拖延信念包括“以后再做”等,而理性的拖延信念则包含“立即行动”。如何解决“以后再做”和“立即行动”之间的冲突,决定了你将走上拖延还是立即行动的道路。

C(consequences)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对于那些不愉快却迫在眉睫的任务,你持有了某种信念,而这种信念的产物,就是这种结果。

D(disputing)表示对拖延思维进行劝导干预,并且用基于事实的对立信念,去替代原来的想法。

E(effect)是指质疑、挑战和对抗拖延思维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能是外界所期待的,也可能是你个人所期待的。

对拖延的思维方式进行质疑,你就能减少它自动发作的概率。

吴静的“A”是撰写日益逼近截止日期的财务报告。她把撰写报告看成复杂和困难的事。她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因此只是围着任务团团转,同时期待着灵感突然降临,期望做到完美。她的自我怀疑,部分源自她害怕自己的能力并不像她“该有的”那么强。她认为这个项目是一个威胁,觉得从中体验到的紧张难以承受。也就是说,她的拖延成因是很复杂的。

指望同时处理拖延模式中的所有要素,就像一边开车一边看书一样是不现实的。所以,以埃利斯的ABCDE方法为指导,对她“以后再做”的想法进行处理。

她可以要求自己对“以后再做”的思维进行隔离处理;从“立即行动”的视角,引入与拖延思维相反的信念;通过实事求是地看待报表,来努力管理自己的感受。

在ABC阶段,描绘出了她的拖延模式。一旦她给思维过程画出了一幅地图,她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近距离地审视那些思维状态的实际有效性。这就带我们来到了D阶段。

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埃利斯的ABCDE方法呢?**可以用书面形式把你的高期待、怀疑、逃避心理等倾向表达出来。**设置一个比较早的开始日期,以保证有充裕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识别并标记出拖延思维,能够增强控制感。**设置一个中期的时间点以帮助自己保持动力。**与“以后再做”的想法辩论,从而改变拖延思维的进程。**设置一个比较早的截止日期。**通过行为训练,培养“立即行动”的主动性和坚持到底的习惯,把开小差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你有这种拖延思维,那么就要立刻提高警惕了,这种拖延不改变,工作永远也不会有高效率。工作效率提不起来,甚至到了限定日期迟迟不交,自然不会被领导看好。即使是自己创业,如果凡事一味地拖延,恐怕是永远也走不到别人的前面去的。因此,从现在开始,了解并熟知埃利斯的ABCDE方法吧,解决掉自己拖延的毛病,及时改变自己,才是获得成功的保障。

第三章 学习经典的时间管理法

做了不如不做:帕累托象限管理法

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在一天的某个时间段里,精神状态很好,思如泉涌,而且没有临时事务的干扰,一心沉浸在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里,从而,在这一段时间内,效率大大提高,几乎能够完成一天中的大部分工作。

若是没能好好利用这段时间的话,工作任务自然也就难以完成了。这个原则,就是常说的帕累托最优原则:20%的关键时间能够完成80%的任务。

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指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通常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一原则有时候又称作重要的少数、微不足道的多数,或者是80/20定律。这个法则的主张是:团体中的重要项目,是由全体中小部分的比例所造成的。

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有些人觉得工作越忙越好,但是忙着琐碎的事和忙着正事,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花同样的时间工作,其一分一秒的价值却完全不同。正如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工作时间长,并不代表你就很优秀。因此,当你面临很多工作,而不知如何着手时,就应该记着帕累托最优原则。你要问你自己哪些事项真正是重要的,就不会偏离首要工作而去做次要工作。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看似繁重的工作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主要且紧急的,急需我们认真去处理;而剩下的大多数,则是可以拖一拖,或是完全不需要理会的。那么,把这些工作集中到某一个高效的时间段,相信在这个时段内要完成这几件任务,应该是很轻松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用20%的时间来完成80%的工作任务。

可见,帕累托最优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但是,帕累托最优原则是普遍现象,并非成功法则。而下面的一些方式,或许可以对你在工作安排和时间规划中有所帮助。**打蛇要打七寸,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工作中的20%,找出最为重点的,在自己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去完成它。**许多事情,尤其是不太重要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其他人来做,无须事必躬亲。**锁定少数能以80/20定律完成的目标,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机会。**列出计划表中着急的二三项,各花上一段时间集中精力把它们完成。不要因为没有把表中所有工作全部完成而感到不舒服。如果你所决定的优先次序是正确的,那么最大的好处,已经由你所选择去做的二三项中获得。**明确态度,再排定先后顺序,订出远期和近期目标。**重新审视工作时间表,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要毫不留情地抛弃低价值的活动。**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情。**应用要诀:要事第一,重要产品第一,关键人物第一,核心环节第一。**核心理念:人类社会20%的资源,与80%的资源活动有关。

帕累托最优原则,可以让我们打破常规认识,最重要的往往只占少数;可以让我们用最少的努力,去获得最大的价值;并且懂得在少数事情上追求卓越,不必事事都有好的表现;清楚地界定目标并且有强烈地想要达成目标的欲望。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帕累托最优原则,成功也不会再是梦想。

一次沉痛的教训: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

许多人在工作中都喜欢夸夸其谈,比如把一份报告写得天花乱坠,足足有十五页;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常常花费半个多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会议中,向大家介绍某个项目的时候,拖拖拉拉好几十分钟才说完……

其实,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领导对你的态度往往不是津津有味地在听,而是紧皱了眉头,表示对此很不满意。

如果你注意的话就能够发现,在沉闷的会场中,有人开会时发言能在30秒内令大家耳目一新,而有些人之所以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就是不懂得30秒表达的重要性。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

事后,麦肯锡公司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公司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这就是如今在商界流传甚广的“30秒电梯理论”或称“电梯演讲”。

那么,你是否曾经想过,有一天,你刚跨进一楼电梯,忽然发现总经理就站在你身边。电梯会几停几开,总经理到他办公的楼层只需要一分钟甚至半分钟时间,你是否有本事让他在走出电梯之前对你产生好感,对你注意并感兴趣,邀请你到他的办公室来谈一谈呢?

30秒电梯理论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重点,要有焦点。模糊焦点,拖沓冗长的动作也好、行为也好,其实并不代表你了解得更多,反而代表你了解得不够多、不够深刻。

这个世界已经充斥着太多的信息,大家寸秒寸金,哪里还有闲功夫去细细琢磨你的话或者从大堆信息中提炼重点内容?因此,我们要避免平淡,我们要争夺注意力,我们必须在30秒内“搞定”对方。

30秒电梯理论,使得汇报流程简短,减少部门管理时间,缩短业务时间,提高一线销售部门的执行效率,我们原本用一天的时间谈下一个客户,现在只用30秒的时间去完成,那么我们在单位时间上所创造的工作效率就会相当高,直接带动企业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实行30秒电梯理论呢?**讲话时声音要洪亮,声音很重要,你讲的东西别人听不到,听者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每天利用20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演讲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阴阳顿挫地讲,用声音的起伏强调讲话的重点和主要意思。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听者的接受效果。**很多人讲话会带口头语,比如是这样的、就是说、这个、那个。这样的词语会占用你的时间,希望大家通过讲话录音听一下自己的口头语,以便纠正。**思路和条理性是很重要的,要让别人听到之后就知道自己的思路和层次。归纳能力要求的是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说明问题,经常对自己需要讲话的内容列出提纲,再按照提纲的内容去讲。**俗话讲,不打无把握之仗,对要拜访的客户的历史、现状、领导、优势、接洽人的特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谈话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找出能够实现双方共赢的结合点,你的这次拜访和交流就成功了一半。**对要答复的内容进行迅速归纳和提炼,总结出一些重点,抓住对方的心,果断地、自信地进行答复,把握交谈的主动权,争取达到双赢的目的。

30秒电梯理论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成员,或是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非常优秀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归纳和总结,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当每一个员工都具备这样的工作能力的时候,企业的沟通将会畅通无阻,执行效率一定是非常高的。

休息与工作同时进行:莫法特休息法

在工作中,经常会觉得持续一段时间的劳累会让你疲惫不堪,以至于没有精力再去做下面的事情?但有时候为了赶任务,不得已还得持续工作,但是效率低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往往下班之后得加班,但是效率还是提不起来。如果回家再加班的话,到了第二天又是昏昏欲睡,很没有精神,效率大大降低……长此以往,恶性循环,造成工作效率更加低下,工作状态更加不佳。

人的脑力和体力就是这样,如果长时间持续做同一项工作内容,就会产生疲劳,使活动能力下降。如果这时改变工作内容,就会产生新的优势兴奋灶,而原来的兴奋灶则得到抑制,这样人的脑力和体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剂和放松。

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子: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农业种田有一种“间作套种”的方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连续几季都种相同的作物,土壤的肥力就会下降很多,因为同一种作物吸收的是同一类养分,长此以往,地力就会枯竭。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长此以往处理一项事情,肯定会疲惫甚至产生厌倦,只有适当地调剂才能够始终保持新鲜度和效率。

通常许多人都会因为工作太多太忙乱,使自己一直处于高压状态下,为了赶工作得不到休息,导致精神疲惫而效率大大降低。

运用大脑特定区域的时间过长会导致神经紧张,用脑过度容易使人疲劳,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和大脑缺氧,思维因此而变得迟钝,工作效率快速降低。这时候,就要学会莫法特休息法,交替进行不同的工作,将休息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创造更高的工作效率。

莫法特休息法就是交替从事两件不同的事情,既可以得到放松,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美国管理学会主席吉姆·海斯说:“一个人可以学会更有效地使用多种管理工具,以便在同样多的时间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莫法特休息法,使得休息也是在工作,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看似工作却是在休息,使人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在处理其他事务的时候花掉了一些时间,于是会对目前进行中的工作任务产生紧急感,迫使自己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孕育机遇,赢得时间也就是获得了机遇。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运用莫法特休息法呢?**莫法特休息法的核心在于善于利用零散时间,做一些例如处理邮件、回复客户电话之类琐碎的事情。**休息不一定就是要停止劳作,休息不一定就是要找个地方躺下来或者坐下来。**自己做几份工作计划,长远的或近期的计划等,劳累的时候间歇进行。**学会轮替工作,不同工作中的轮替,有效地转移了脑力及体力老是处于同一状态下所带来的辛苦,同时也是有效地调剂和放松了人的脑力和体力。**正如前面提到过的,做任何事时都先计划一下,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要事先弄清楚目的,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做工作时要及时转换思维,避免思维僵化。

从事某项工作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效率开始降低时,就应该及时切换到另一项工作,这样既可以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又能使工作始终保持在时间报酬递增的区间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持精力充沛。

时间的黄金法则:NLP时间生命管理法

如今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人不禁发出感叹:“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我需要更多的时间!”“该做的事太多,而且都很重要。我该如何选择?”“我很难平衡生活与工作,总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时间太紧,要做的事情太多,我该怎么办?”

许多人每天都忙得像飞速旋转的陀螺,却毫无收获;而那些成功者显得那么清闲,打高尔夫、喝咖啡,过得十分惬意。所以,归根结底,“时间不够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原因,还是我们对于时间管理的了解不够细致,对它的应用不够娴熟。

时间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和个人生活的质量,时间管理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目标的达成。如何用好时间,已经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之一。

要想更好地管理时间,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NLP时间生命管理法:坚守价值观,用好时间做对事。

时间管理的核心是要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列出优先顺序。很多人都制订了完整的时间管理计划,但是往往无法坚持。其中最为著名的是NLP思考逻辑模型。这个模型由下往上分别是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与价值观、身份和精神。如果我们想要时间管理持久有效,能有长久的改变,注意力就要集中在信念与价值观、身份和精神这三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从上述三个角度去着手,才能够进行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如果我们把目光集中在位于底层的行为和环境,那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很容易就会反弹。

NLP时间管理法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否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那些业绩较好的公司与一般公司在时间管理上的最大差别就是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和紧急而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费的时间不同。

一般情况下,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应该花费的时间是65%至80%,但实际上,我们可能仅仅用了15%的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反而对于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却常常会浪费50%到60%的时间,但其实,它们只需要15%的时间去完成。

NLP时间生命管理可以把时间变成生命,让你个人的力量最大化。把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能让自己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

时间管理专家告诉我们一个逻辑,所谓管“好”时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关键在于你觉得怎样运用时间才是最合理。这就阐明了一个很清楚的逻辑关系:时间和机遇总是为那些有目标、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用好时间做对事的核心是要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排列出优先顺序。用好有限的时间,选对要做的事情,采取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态度,比如可以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坚守价值观,用好时间做对事。**注意力集中在身份、信念、价值。从管理生命的角度上来看,时间管理的三大根本是对价值观的管理、对状态的管理以及对习惯的管理。**保持生活平衡是做对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同的人对自己是否做对事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很多人都会把事情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判标准。但其实,关键是要看行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当个人的自控力出现问题时,不能将行为与个人等同起来,行为上的缺陷并不等于个人的缺陷。如果在出现问题时一味自责,就会打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可以批评犯错误的行为,但是这种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要改善时间管理状况,就必须要知道自己是如何使用时间的。否则就两眼摸黑,没有下手处。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了什么地方是时间管理的起点。**如果每天工作之前能用8分钟做计划,并养成习惯的话,那么你每天就可以赢得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处理其他重要事情。**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分类:今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今天“应该”做的事情,今天“可以”做的事情。**按照精力周期来安排一天的工作,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最好的时候,精力低谷时,则可以放松自己,做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对干扰情况,进行分析。当你知道什么时间干扰最少时,就可以在这个时段来做重要的事情。**要学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自己最多的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并坚持把它做好。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时,他的自信就会空前增加,而且他的心态也会日趋平和。带着这样的情绪去做事情,管保事半功倍。

心无挂念做事:GTD时间管理概念

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并且好些都是紧急并且重要的,需要立即去做,完成情况还要达标。这时候,我们是否会手忙脚乱,不知道从何下手?或是,每一件事情都开始,却因为心念着另一件事情而不能把它完美地做完就去做另一件?结果,一天下来,有可能一件事情都没能完整地结束。

这时候,我们不妨来为自己的时间做好规划,运用某些时间管理工具,提高一下自己的工作效率。而GTD(Getting Things Dons)就是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之一。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集中时间是很有限的,没法同时记着很多事情,做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工具和方法的帮助,可能会让重要的事情到后来无法分配足够的时间做好,不重要的事情做了一堆,而且有时正是因为前一件没做好才会多出后来几件,进入恶性循环。

GTD会给你催促自己赶快完成的印象,也许是那个两分钟以内能解决的事情,要立刻做完,从而不用把本来可以立刻解决的事情也放到计划里扰人心意。重要的事情不会忘的,等到后果出现的时候自然也回想起来,关键就是是否安排好了时间在既定时间之前完成。

GTD的核心理念在于,把心中想到的所有事情都收集到邮箱或者归档,让脑袋里只装一件事,这样才能心无挂念,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提高效率,达到无压状态。

GTD时间管理的概念,会让你学会有取舍,有条理,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进行时间管理,就好像抛鸡蛋,你要不停地把手中的一只鸡蛋换成另一只,还要保持所有的鸡蛋都不落到地上。这就需要有耐心、毅力、练习和计划。进行良好的时间管理,同样需要这些品质。当鸡蛋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糟的时候,你要有能力控制局面,把握好间隔和规律——这正是时间管理的内容。

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和执行。

收集:将任务从大脑里清出来,形成待办列表。即把任务从大脑里清出来——填入收集的设备中——准备下一步的处理。

整理:整理待办任务、分类任务。不把任何信息放回收集箱,处理完一件任务就打一个对勾。如果任何一项工作需要做,就马上执行去做(如果花的时间少于两分钟)。或者委托别人完成,或者将其延期。否则就把它存档或删除、或是为它定义合适的目标与情境,以便下一步执行。

组织:下一步行动、形成项目、等待处理、将来处理。

回顾:按日回顾、周回顾、月回顾来总结GTD系统。回顾自己在过去一周或一月取得的进步,制订下一周或下一月的计划。

执行:自然就是集中精神执行。

可以将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标上优先级,然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的来做。做完一件,在纸上划掉一件,做完一件,划掉一件……这样总是能保持一个旺盛的斗志,当任务在一件一件地被消灭时,也在不断地接近成功。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GTD的方法,做好工作,提高效率呢?**确切地认定工作的预期结果是什么。**决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到底是什么。**把后果和即将采取行动的提示信息存入你所依赖的体系中去。**完整地收集,做到一件都不漏。**弄清楚工作是为了什么。**将事情合理分类,准确执行。**现在就去做。

GTD的核心思想是将你的所有的“工作”都从大脑中请出来,放在一个外部的系统中统一地组织和管理,让你的大脑专心地做思考工作,而不是记忆杂事。

有些时候,很多事情你根本没有计划进来,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对你现在,今后短时间内,中长时间类,甚至一生的事情做一个规划,并且把它们纳入到你的GTD中来。

GTD时间管理的好处是可以推动你每天持久专注、高效地工作。而高效为你带来的好处是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与财富,让你去享受生活,并且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制订合理的计划:方圆法则

前面我们提到过,要提前做好工作规划。但日常工作中,在制订每天的计划时,许多人可能会自信满满,以为考虑到了各个方面,并预留了可能出现的临时事务的解决时间,相信自己必定能够按时保质按量地完成任务。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却并不是如此!

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抱怨:这么短的时间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项任务没有指定截止时间,应该可以往后拖延一下的;昨天我已经处理了至少5个PPT了,今天没有必要再去做这么多事情……

于是,即使你认为计划很完美,也总有不少事情被搁置,而到下班的时候,总有些事情还没有完成。若是不想加班,就会被拖到第二天、第三天……等到哪天再想起来的时候,却不一定有时间去处理,或者是即使有时间,也需要从头重新整理,浪费掉不少时间,从而降低一天的工作效率。

而之所以这样,与严谨的计划规则有着莫大的关系。想想,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常被各种纪律所束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有纪律,我们才有秩序。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同样强调纪律与规则。“外圆内方”总括修身、处世、办事之要义。“方”是原则、是目标、也是本质;“圆”是策略、是途径、也是手段。处世办事只知“方”,少权变常碰壁,一事难成;只知“圆”,多机巧却是没有主见的墙头草。“方圆之理”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得意时早回头,失败时别灰心,这是人们根据长期生活积累而得到的经验之谈。俗话说:“圆的不稳,方的不滚。”圆为灵活性,为随机应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为坚守一定之规,为以不变应万变。《庄子·天下篇》中说:“矩虽然可以用来画方,但是矩本身不是方的,所以说矩不可以为方;规虽然可以用来画圆,但规本身不是圆的,所以说规也不可以为圆。”《算经》中说:“方中有圆者,谓之圆方;圆中有方者,谓之方圆。”古人的论述再一次说明了可方可圆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效法。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规矩很重要,不懂规矩、不用规矩、不守规矩,就要出问题,就会栽跟头。

规矩处事,对个人严于律己,就能够确保职业生涯稳健发展,提升自身价值。既然我们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受到多种规则和纪律的限制,那么,我们就要遵循方圆法则,制定合理的计划,为自己顺利完成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通常被描述成轻率而任性的天才,然而他从15岁到过世为止,终其一生的作曲数量都是非常固定的,甚至可以用代数程式来计算。

历史学家梅尔·克朗兹勃待在办公室里的每个早上都写10封信;杰出的演说学家乔·查伯纳教授要求手下的电话行销人员每个星期一、二都要打13个电话,星期三、四则是12个,星期五则是用来打电话给这个礼拜没有联络上的人。

很多作家固定在每天某个时段工作,而且在停笔前必须完成一定的字数。这个方法很有效,假如你养成每天写1000字的习惯,连续一个月后,写1000字便易如反掌。接着你可以增加字数到大概1200字,过十几天后,或许可再增加几百字。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要成就每件事,就需要制订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促使自己实行。计划具有指向性,能帮助事情系统有序地完成。而要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按照规则去完成任务,下面的一些方式可以作为参考。**明确自己每一天的任务和目标,坚持不松懈。**弄清目前的形势和机遇,知道为什么做。**考虑好策略、措施和具体的工作事项,知道怎么做。**明确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过程监督,及时跟进,效果评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念念不忘这个工作应于何时截止。**即使外部没有规定截止的日期,自己也要树立一个何时完成的目标。**有不得已原因而不能按期完成时,一定要提前和相关部门或同事、领导取得联系,将影响缩小在最小范围内。

如果说一个人能合理地计划一天、一个月、一年,能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前事先计划,并付诸实施,那么他一定能做出比别人更加突出成果,也才能使得自己能够在工作中有更加杰出的表现,成就自己的事业,享受更加美好的人生!

让时间与目标达成正比:目标法则

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艰难的任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力气,还是没有办法解决,于是,只能是弃之一旁或是就此彻底放弃,再去处理别的工作。或者,在做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因为想到了其他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这些事情。再或者,在按照计划进行某项工作的时候,又觉得这件事情可以往后拖延几天,于是把它放到待办事项中,去处理别的事务……

结果,临近工作期限的时候,再捡起来去做,所有的思路和工作又还得从头开始,以前所做的工作几乎是白费了。工作效率自然大大降低。这时候,往往就会抱怨工作任务太多,时间太少啦。

其实,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少给他一分,只要你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你就能避免自己浪费时间。

设定一个目标并不难,而一直坚持下去使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动摇,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却是不容易做到的。

成功人士都有一种能力,他们能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比别人更多的工作,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清楚的计划、安排有序的日程,也就是遵从了“目标越清楚,成效越显著”这一法则,这使他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对时间进行最有价值的利用。

目标不仅应当时刻存在于心中,还应当把它清晰地写在纸上,把它贴在墙上,或者记在你的日记本里,一日诵念数遍,它会提醒你努力再努力、抓紧时间,而这会促使你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取得成功。所以有人说:成功就是目标,而其他的一切都是对成功写下的注脚。

事实上,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涩,它们的区别仅仅就在一念间,就在目标是否清晰上。成功和幸福的来源有80%都在于目标的清晰上,而缺乏清晰的目标绝对是我们生活中苦恼和低效率表现的最大来源。

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目标法则呢?**在设定目标的同时,不要忘记同时找出要完成这个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列出实现目标的条件,若不知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条件,就会不知道如何去执行。**定下承诺,直到实现目标为止,否则绝不放弃。设下目标之后也不要忘了给自己定下一个承诺。光有兴趣设定目标是不够的,“决定成功”才能让你成功。**列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性问题,依困难程度从难到易列出,然后想好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并逐项写下。往往困难在脑海中是不容易解决的,一旦写下来,发现原来解决的办法竟如此简单,并且立刻可以行动。**收集应该具备的条件,按照这些条件不断完善自己。要学会列出成功者所需具备的条件,让自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迈进,该成为怎样的人。**如果设定了目标却没有时间的限制,往往就会使自己做事拖拖拉拉,也很难检查出自己在不同的时间段取得的成绩,这样很容易使自己感觉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并且浪费了时间。**设定时间表,从实现目标的最终期限倒推至现在。今天要做的,明天要做的,后天要做的,细化到每天,甚至每个小时。**马上采取行动,从现在开始。今天的任务今天就要完成,“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天设定的目标应立即采取行动,决不拖拉。**衡量每天的进度,每天检查成果。检查自己取得的成果越细化,就会越有效地给自己增加信心,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改正。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仅立下一个目标是不行的,还得对它进行尽可能多的思考,对它进行反复的记录和修改。当你对它的认识越来越清楚的时候,也就是你对自己想要的结果越来越清楚的时候。那时候,只要采取越多的相关的行动就可以得到它。而在你对目标清晰化的过程中,你也会更少地把时间花在那些与实现目标无关的事情上。

积少也可以成多:长尾理论

正如前面我们讲了一些关于80/20理论的相关知识和在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法则,那么,相信很多人在习惯利用80/20理论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不由自主地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能创造80%价值的小部分事件上,而忽略了只能创造20%利益的大部分事件。

但是,处理邮件、回复客户电话、接待来访伙伴,真的就不重要吗?试想一下,若是一个客户只能为你带来几十块钱甚至十块钱的利润,所以,你不愿意去花费时间接待客户,听取客户的意见。因为你会觉得,对于偌大的公司来说,几块钱根本无关紧要。但若是这样的客户一天有五六个甚至八九个呢?那么一天就有至少一百元,一个月就有三千多元,一年则至少是三万六千元,这些钱差不多就是一个普通员工一年的工资了。你还觉得可能只占这20%中的2%的任务不重要吗?

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

在某种意义上,长尾理论是对传统“二八定律”的颠覆。许多职业人士依旧习惯于把80%的时间花在某些重要事件上,这无可厚非。但是,这里就要注意了,再重要的事情,我们也只是赞同你把80%的时间花在这上面,而不是100%,所以,这就证明,即使大堆烦琐的事情只需要花费工作中20%的时间来完成,这些事情也是必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所以,我们要把长尾理论和二八定律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善于利用每一分钟。

等待,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事儿了吧,不管你多么有效率,总是有人让你等待。

你可能错过公车、地铁、飞机,碰上出其不意的中途休息;你也许已经尽可能地小心计划每一件事,但是你可能意外地被困在机场;去超市排队买午饭;下班后去看医生;与重要合作伙伴相约谈判;出差来回的路途上……乍看之下,这些时间可能永远无法追回。然而,许多高成就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做的事情是:带本书看,写点东西,修改报告,检查语音邮件,打电话,用录音机口述信件等。

吃面包或者饼干这一类东西的时候,常常会掉落一些细小的碎屑,或许大多数人都不会太在意,因为如果要捡起来吃掉,一是觉得不卫生,二是似乎太小没有那个必要,节约也不至于到这种程度吧。假设一个天天以面包为食的人,他每次吃面包都不可避免地会掉落一些面包屑,虽然集到一起大概也就不起眼的一小撮,但是一个月下来,面包屑大概就不是一小撮了,一年下来,或许掉落的面包屑都跟一个面包差不多大了。

那么,一年里我浪费掉的时间碎片加起来有多少呢?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一天浪费2个小时似乎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是一年下来,意味着浪费了整整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世事风云变化,有多少机会和跟咱擦肩而过呢?相信我们无意中积攒下的一大堆琐碎事情,就是在这些被浪费的时间里遗留下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不会攒下这一堆琐碎事情呢?**车站候车的三五分钟,医院候诊的半个小时等,如果珍惜这些零碎的时间,把它们合理地安排到自己的学习工作中,积少成多,就会成为一个惊人的数字。**关注一分钟的价值。很多个一分钟积累起来,可以变成10分钟、半小时、1小时……**用零星的时间来削铅笔、收拾工具、整理办公环境,整理文件夹,按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有次序地整理待办事项。**上班途中,在公司附近跑步十几分钟,使自己一整天都有个好精神,做到劳逸结合,才会做事更有效率。**零星时间适合读一些短篇的文章或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规划以及人力管理方面的报刊,这样可以帮助你开拓知识面。**上厕所或是去开水间的时候,看看窗外的景物,调节一下,让自己有个好心情。**该做的事情尽量专注认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避免返工。这样的工作态度是最节约成本的。**劳累的时候,回访一下客户或是回复几封邮件。**把相似的事情进行合并。比如要跟不同的员工或领导讨论同一件事情,那么最好都叫到一起共同讨论。**午饭排队的时候,想象一下下午的时间安排。**及时检查并修订计划。**抽空打个盹儿,保持一天的效率。**每天强迫自己做3件对未来有影响的事情,不包括基本的工作。**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记录,主要内容就是记录我们的时间都用在了哪里,然后对时间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削减没有成效的时间需求,排除我们每天不需要做的事情,或是做了没有结果的事情,这样的事情纯粹是浪费时间。

第四章 实现年度目标的重要法则

看清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目标

在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这是很显而易见的。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缺乏一个长期的目标,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许多人一直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但总有一些人,虽然有着目标,而且也在努力,但也始终做不好工作!关键是他们的目标都不很明确,更重要的是这些目标都没有什么连续性,一旦一个目标完成后,往往就不知道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了。

要想成为一个快乐富有的人,这是不是一个好目标?什么才算是快乐,什么才算是富有?是精神上的富有,还是金钱上的富有?有多少钱算富有?一百万,一千万?快乐和富有并不是可量化的,没有可量化的指标,就算不上一个好目标。

所以,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

职场中,有策略的职场一族,总会将眼光瞄准持续高薪的行业,并会挑选这些行业中比较看好的企业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你首先要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最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目标。

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这是每个人的渴望,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但是,在追求的同时,别忘了看一看自己正在苦苦追求的目标是否真的适合自己。因此,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如何去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不要偏离它。**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生活中许多人都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与思考,没有认真思考一下目标是否适合自己,只是习惯性地盲目跟风,结果,就产生了各种一窝蜂的现象:考证热、考研热、出国热、买手机、网购……但在追逐这些热点目标的忙碌的人群中,真正适合自己的又有多少呢?**确定自己的方向。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工作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在前面我们就提到过一个做事总是摇摆不定、变来变去,犹豫不决的人,只会将自己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无法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也就无法超越他人。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选择合适的目标。比尔·盖茨能成为世界首富,正是抓住了计算机迅猛发展的大潮。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能排在财富榜的第一位,也与他敏锐地抓住游戏行业的巨大增长力分不开。所以,入行一定要谨慎,要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有高附加值的行业,才能有前途。**警惕偏离目标。作为一名出色的员工,要确保做正确的事情,其次才是督促自己把事情做正确。在工作中,找对方向是一种智慧,一种责任。因为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目标是统一的,资源和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工作偏离了企业的目标,偏离了团队的要求,你的工作对团队将没有任何意义,而你又占用了公司的资源,这时你的工作将会给公司带来双重的损失。

事实的确如此,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多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