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1 22:34:21

点击下载

作者:榖梁俶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试读:

穀梁傳·隱公

(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傳)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弒之,則桓惡矣;桓弒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己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己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經一·二)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眛。(傳)及者何?內為志焉爾。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於周也。不日,其盟渝也。眛,地名也。(經一·三)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傳)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經一·四)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傳)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禮,赗人之母則可,赗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馬曰赗,衣衾曰襚,貝玉曰含,錢財曰賻。(經一·五)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傳)及者何?內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經一·六)冬,十有二月,祭伯來。(傳)來者,來朝也,其弗謂朝,何也?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貳之也。(經一·七)公子益師卒。(傳)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

隱公(經二·一)二年

春,公會戎于潛。(傳)會者,外為主焉爾。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後可以出會。會戎,危公也。(經二·二)夏,五月,莒人入向。(傳)入者,內弗受也。向,我邑也。(經二·三)無侅帥師入極。(傳)入者,內弗受也。極,國也。茍焉以入,人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稱氏者,滅同姓,貶也。(經二·四)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經二·五)九月,紀履緰來逆女。(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國氏者,為其來交接於我,故君子進之也。(經二·六)冬,十月,伯姬歸于紀。(傳)禮: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從人者也。婦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必有從也。伯姬歸于紀,此其如專行之辭,何也?曰:非專行也。吾伯姬歸于紀,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經二·七)紀子伯、莒子盟于密。(傳)或曰紀子伯、莒子而與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紀子以伯先也。(經二·八)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傳)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經二·九)鄭人伐衛。

隱公(經三·一)三年

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傳)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內壤;闕然不見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內辭也,或外辭也。有食之者,內於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經三·二)三月庚戌,天王崩。(傳)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經三·三)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傳)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於天子之崩為魯主,故隱而卒之。(經三·四)秋,武氏子來求賻。(傳)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子,何也?未畢喪,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歸死者曰赗,歸生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經三·五)八月庚辰,宋公和卒。(傳)諸侯日卒,正也。(經三·六)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癸未,葬宋繆公。(傳)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隱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傳)傳曰:言伐言取,所惡也。諸侯相伐、取地於是始。故謹而志之也。(經四·二)戊申,衛祝吁弒其君完。(傳)大夫弒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弒而代之也。(經四·三)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傳)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經四·四)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經四·五)秋,翚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傳)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稱公子,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與于弒公,故貶也。(經四·六)九月,衛人殺祝吁于濮。(傳)稱人以殺,殺有罪也。祝吁之挈,失嫌也。其月,謹之也。于濮者,譏失賊也。(經四·七)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傳)衛人者,眾辭也。立者不宜立也。晉之名惡也,其稱人以立之,何也?得眾也,得眾則是賢也。賢則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義: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

隱公(經五·一)五年

春,公觀魚于棠。(傳)傳曰:常事曰事,非常曰觀。禮:尊不親小事,卑不尸大功。魚,卑者之事也,公觀之,非正也。(經五·二)夏,四月,葬衛桓公。(傳)月葬,故也。(經五·三)秋,衛師入郕。(傳)入者,內弗受也。郕,國也。將卑師眾曰師。(經五·四)九月,考仲子之宮。(傳)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筑宮,使公子主其祭也。於子祭,於孫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隱也。(經五·五)初獻六羽。(傳)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經五·六)邾人、鄭人伐宋。(經五·七)螟。(傳)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經五·八)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傳)隱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經五·九)宋人伐鄭,圍長葛。(傳)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苞人民、毆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

隠公(經六·一)六年

春,鄭人來輸平。(傳)輸者,墮也。平之為言,以道成也。來輸平者,不果成也。(經六·二)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于艾。(經六·三)秋,七月。(經六·四)冬,宋人取長葛。(傳)外取邑不志,此其志,何也?久之也。

隱公(經七·一)七年

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傳)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經七·二)滕侯卒。(傳)滕侯無名,少曰世子,長曰君--狄道也,其不正者名也。(經七·三)夏,城中丘。(傳)城,為保民為之也。民眾城小,則益城。益城無極。凡城之志,皆譏也。(經七·四)齊侯使其弟年來聘。(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接於我,舉其貴者也。(經七·五)秋,公伐邾。(經七·六)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傳)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國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戎者,衛也;戎衛者,為其伐天子之使,貶而戎之也。楚丘,衛之邑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隱公(經八·一)八年

春,宋公、衛侯遇于垂。(傳)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經八·二)三月,鄭伯使宛來歸邴。(傳)名宛,所以貶鄭伯,惡與地也。(經八·三)庚寅,我入邴。(傳)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邴者,鄭伯所受命於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經八·四)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傳)諸侯日卒,正也。(經八·五)辛亥,宿男卒。(傳)宿,微國也。未能同盟,故男卒也。(經八·六)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傳)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諸侯之參盟於是始,故謹而日之也。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經八·七)八月,葬蔡宣公。(傳)月葬,故也。(經八·八)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來。(傳)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經八·九)螟。(經八·十)冬,十有二月,無侅卒。(傳)無侅之名,未有聞焉。或曰隱不爵大夫也,或說曰故貶之也。

隱公(經九·一)九年

春,天王使南季來聘。(傳)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聘諸侯,非正也。(經九·二)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傳)震,雷也。電,霆也。(經九·三)庚辰,大雨雪。(傳)志疏數也。八日之間,再有大變,陰陽錯行,故謹而日之也。雨月,志正也。(經九·四)俠卒。(傳)俠者,所俠也。弗大夫者,隱不爵大夫也。隱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為君也。(經九·五)夏,城郎。(經九·六)秋,七月。(傳)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經九·七)冬,公會齊侯于防。(傳)會者,外為主焉爾。

隱公(經十·一)十年

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經十·二)夏,翚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經十·三)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傳)內不言戰,舉其大者也。(經十·四)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傳)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乘敗人而深為利,取二邑,故謹而日之也。(經十·五)秋,宋人、衛人入鄭。(經十·六)宋人、蔡人、衛人伐載,鄭伯伐取之。(傳)不正其因人之力而易取之,故主其事也。(經十·七)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傳)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郕,國也。

隱公(經十·八)十有一年

春,滕侯、薛侯來朝。(傳)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特言,同時也。累數,皆至也。(經十·九)夏,五月,公會鄭伯于時來。(經十·十)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經十·十一)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傳)公薨不地,故也。隱之,不忍地也。其不言葬,何也?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罪下也。隱十年無正,隱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隱也。

穀梁傳·桓公

桓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經一·二)正月,公即位。(傳)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經一·三)三月,公會鄭伯于垂。(傳)會者,外為主焉爾。(經一·四)鄭伯以璧假許田。(傳)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經一·五)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傳)及者,內為志焉爾。越,盟地之名也。(經一·六)秋,大水。(傳)高下有水災曰大水。(經一·七)冬,十月。(傳)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為年。

桓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經)及其大夫孔父。(傳)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閑也。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謚也。或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也。孔子故宋也。(經二·二)滕子來朝。(經二·三)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傳)以者,內為志焉爾。公為志乎成是亂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於內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經二·四)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傳)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為討之鼎也。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經二·五)秋,七月,紀侯來朝。(傳)朝時,此其月,何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為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己即是事而朝之。惡之,故謹而月之也。(經二·六)蔡侯、鄭伯會于鄧。(經二·七)九月,入杞。(傳)我入之也。(經二·八)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傳)桓無會而其致,何也?遠之也。

桓公(經三·一)三年

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經三·二)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傳)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命衛侯也。(經三·三)六月,公會杞侯于郕。(經三·四)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經三·五)公子翚如齊逆女。(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經三·六)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傳)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門。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禮也。(經三·七)公會齊侯于讙。(傳)無譏乎,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會之可也。(經三·八)夫人姜氏至自齊。(傳)其不言翚之以來,何也?公親受之于齊侯也。子貢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已重乎!」(經三·九)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經三·十)有年。(傳)五穀皆熟,為有年也。

桓公(經四·一)四年

春,正月,公狩于郎。(傳)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時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經四·二)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桓公(經五·一)五年

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傳)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陳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舉二日以包也。(經五·二)夏,齊侯、鄭伯如紀。(經五·三)天王使任叔之子來聘。(傳)任叔之子者,錄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辭也。(經五·四)葬陳桓公。(經五·五)城祝丘。(經五·六)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傳)舉從者之辭也。其舉從者之辭,何也?為天王諱伐鄭也。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為天子病矣。(經五·七)大雩。(經五·八)螽。(傳)螽,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經五·九)冬,州公如曹。(傳)外相如不書,此其書,何也?過我也。

桓公(經六·一)六年

春,正月,寔來。(傳)寔來者,是來也。何謂是來?謂州公也。其謂之是來,何也?以其畫我,故簡言之也,諸侯不以過相朝也。(經六·二)夏,四月,公會紀侯于郕。(經六·三)秋,八月壬午,大閱。(傳)大閱者何?閱兵車也。修教明諭,國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蓋以觀婦人也。(經六·四)蔡人殺陳佗。(傳)陳佗者,陳君也,其曰陳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稱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陳侯喜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禽。蔡人不知其是陳君也而殺之。何以知其是陳君也?兩下相殺不道;其不地,於蔡也。(經六·五)九月丁卯,子同生。(傳)疑故志之,時曰同乎人也。(經六·六)冬,紀侯來朝。

桓公(經七·一)七年

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傳)其不言邾咸丘,何也?疾其以火攻也。(經七·二)夏,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傳)其名,何也?失國也。失國則其以朝言之,何也?嘗以諸侯與之接矣。雖失國,弗損吾異日也。

桓公(經八·一)八年

春,正月己卯,烝。(傳)烝,冬事也,春興之,志不時也。(經八·二)天王使家父來聘。(經八·三)夏,五月丁丑,烝。(傳)烝,冬事也,春、夏興之,黷祀也。志不敬也。(經八·四)秋,伐邾。(經八·五)冬,十月,雨雪。(經八·六)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傳)其不言使焉,何也?不正。其以宗廟之大事,即謀於我,故弗與使也。遂,繼事之辭也。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無外,王命之則成矣。

桓公(經九·一)九年

春,紀季姜歸于京師。(傳)為之中者歸之也。(經九·二)夏,四月。(經九·三)秋,七月。(經九·四)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傳)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內為失正矣!內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則是故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

桓公(經十·一)十年

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終生之卒也。(經十·二)夏,五月,葬曹桓公。(經十·三)秋,公會衛侯于桃丘。弗遇。(傳)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內辭也。(經十·四)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傳)來戰者,前定之戰也。內不言戰,言戰則敗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者,為內諱也。

桓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經十一·二)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經十一·三)秋,七月,葬鄭莊公。(經十一·四)九月,宋人執鄭祭仲。(傳)宋人者,宋公也,其曰人,何也?貶之也。(經十一·五)突歸于鄭。(傳)曰突,賤之也。曰歸,易辭也。祭仲易其事,權在祭仲也。死君難,臣道也,今立惡而黜正,惡祭仲也。(經十一·六)鄭忽出奔衛。(傳)鄭忽者,世子忽也。其名,失國也。(經十一·七)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傳)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經十一·八)公會宋公于夫鍾。(經十一·九)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桓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正月。(經十二·二)夏,六月壬寅,公會紀侯、莒子盟于曲池。(經十二·三)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穀丘。(經十二·四)八月壬辰,陳侯躍卒。(經十二·五)公會宋公于虛。(經十二·六)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經十二·七)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經十二·八)丙戌,衛侯晉卒。(傳)再稱日,決日義也。(經十二·九)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傳)非與所與伐戰也。不言與鄭戰,恥不和也。於伐與戰,敗也。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

桓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經十三·二)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傳)其言及者,由內及之也。其曰戰者,由外言之也。戰稱人,敗稱師,重眾也。其不地,於紀也。(經十三·三)三月,葬衛宣公。(經十三·四)夏,大水。(經十三·五)秋,七月。(經十三·六)冬,十月。

桓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經十四·二)無冰。(傳)無冰,時燠也。(經十四·三)夏五。鄭伯使其弟禦來盟。(傳)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我舉其貴者也。來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夏五』傳疑也。」(經十四·四)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傳)御廩之災不志,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志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嘗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御廩。夫嘗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廩災;乙亥,嘗。以為未易災之餘而嘗也。(經十四·五)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經十四·六)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傳)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傳)古者諸侯時獻于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經十五·二)三月乙未,天王崩。(經十五·三)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經十五·四)五月,鄭伯突出奔蔡。(傳)譏奪正也。(經十五·四)鄭世子忽復歸于鄭。(傳)反正也。(經十五·五)許叔入于許。(傳)許叔,許之貴者也,莫宜乎許叔。其曰入,何也?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經十五·六)公會齊侯于蒿。(經十五·七)邾人、牟人、葛人來朝。(經十五·八)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經十五·九)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傳)地而後伐,疑辭也,非其疑也。

桓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經十六·二)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經十六·三)秋,七月,公至自伐鄭。(傳)桓無會,其致何也?危之也。(經十六·四)冬,城向。(經十六·五)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傳)朔之名,惡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經十七·二)二月丙午,公及邾儀父盟于趡。(經十七·三)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郎。(傳)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經十七·四)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經十七·五)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傳)蔡季,蔡之貴者也。自陳,陳有奉焉爾。(經十七·六)癸巳,葬蔡桓侯。(經十七·七)及宋人、衛人伐邾。(經十七·八)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傳)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也。(經十八·二)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傳)其地,於外也。薨稱公,舉上也。(經十八·三)丁酉,公之喪至自齊。(經十八·四)秋,七月。(經十八·五)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傳)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弒,賊不討不書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責逾國而討于是也。桓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備,然後可以會矣。

穀梁傳·莊公

莊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繼弒君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經一·二)三月,夫人孫于齊。(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經一·三)夏,單伯逆王姬。(傳)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弒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為禮,其義固不可受也。(經一·四)秋,筑王姬之館于外。(傳)筑,禮也。于外,非禮也。筑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為之筑,節矣。筑之外,變之正也。筑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經一·五)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傳)諸侯日卒,正也。(經一·六)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傳)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禮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經一·七)王姬歸于齊。(傳)為之中者歸之也。(經一·八)齊師遷紀,郱、鄑、郚。(傳)紀,國也。郱、鄑、郚,國也。或曰遷紀于郱、鄑、郚。

莊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二月,葬陳莊公。(經二·二)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余丘。(傳)國而曰伐。於余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經二·三)秋,七月,齊王姬卒。(傳)為之主者,卒之也。(經二·四)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饗甚矣。(經二·五)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經三·一)三年

春,王正月。溺會齊侯伐衛。(傳)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經三·二)夏,四月,葬宋莊公。(傳)月葬,故也。(經三·三)五月,葬桓王。(傳)傳曰:改葬也。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或曰卻尸以求諸侯。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曰:近不失崩。不志崩,失天下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經三·四)秋,紀季以酅入于齊。(傳)酅,紀之邑也。入于齊者,以酅事齊也。入者,內弗受也。(經三·五)冬,公次于郎。(傳)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傳)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經四·二)三月,紀伯姬卒。(傳)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適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經四·三)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經四·四)紀侯大去其國。(傳)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言民之從者四年而後畢也。紀侯賢而齊侯滅之。不言滅,而曰大去其國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經四·五)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傳)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失國,故隱而葬之。(經四·六)秋,七月。(經四·七)冬,公及齊人狩于郜。(傳)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敵,所以卑公也。何為卑公也?不復讎,而怨不釋,刺釋怨也。

莊公(經五·一)五年

春,王正月。(經五·二)夏,夫人姜氏如齊師。(傳)師而曰如,眾也。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經五·三)秋,郳黎來來朝。(傳)郳,國也。黎來,微國之君,未爵命者也。(經五·四)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傳)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人諸侯,所以人公也。其人公何也?逆天王之命也。

莊公(經六·一)六年

春,王二月,王人子突救衛。(傳)王人,卑者也。稱名,貴之也。善救衛也。救者善,則伐者不正矣。(經六·二)夏,六月,衛侯朔,入于衛。(傳)其不言伐衛納朔,何也?不逆天王之命也。入者,內弗受也。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絕之也。朔之名惡也,朔入逆,則出順矣;朔出入名,以王命絕之也。(經六·三)秋,公至自伐衛。(傳)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則無用見公之惡、事之成也。(經六·四)螟。(經六·五)冬,齊人來歸衛寶。(傳)以齊首之分惡於齊也。使之如下齊而來我然,惡戰則殺矣。

莊公(經七·一)七年

春,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傳)婦人不會,會非正也。(經七·二)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見。(傳)恒星者,經星也。日入至於星出謂之昔。不見者,可以見也。(經七·二)夜中星隕如雨。(傳)其隕也如雨,是夜中與?《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中之,幾也;而曰夜中,著焉爾。何用見其中也?失變而錄其時,則夜中矣!其不曰恒星之隕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見,而不知其隕也。我見其隕而接於地者,則是雨說也。著於上,見於下,謂之雨;著於下,不見於上,謂之隕。豈雨說哉!(經七·三)秋,大水。(傳)高下有水災曰大水。(經七·三)無麥、苗。(傳)麥、苗同時也。(經七·四)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穀。(傳)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莊公(經八·一)八年

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傳)次,止也。俟,待也。(經八·二)甲午,治兵。(傳)出曰治兵,習戰也。入曰振旅,習戰也。治兵而陳、蔡不至矣。兵事以嚴終,故曰善陳者不戰,此之謂也。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經八·三)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傳)其曰降于齊師何?不使齊師加威於郕也。(經八·四)秋,師還。(傳)還者,事未畢也,遁也。(經八·五)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傳)大夫弒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弒而代之也。

莊公(經九·一)九年

春,齊人殺無知。(傳)無知之挈,失嫌也。稱人以殺大夫,殺有罪也。(經九·二)公及齊大夫盟于暨。(傳)公不及大夫,大夫不名,無君也。盟納子糾也。不日,其盟渝也。當齊無君,制在公矣。當可納而不納,故惡內也。(經九·三)夏,公伐齊,納糾。(傳)當可納而不納,齊變而後伐,故乾時之戰不諱敗,惡內也。(經九·四)齊小白入于齊。(傳)大夫出奔反,以好曰歸,以惡曰入。齊公孫無知弒襄公,公子糾、公子小白不能存,出亡。齊人殺無知,而迎公子糾於魯,公子小白不讓公子糾,先入,又殺之于魯。故曰齊小白入于齊,惡之也。(經九·五)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經九·六)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經九·七)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傳)外不言取,言取,病內也。取,易辭也,猶曰取其子糾而殺之云爾。十室之邑,可以逃難;百室之邑,可以隱死。以千乘之魯,而不能存子糾,以公為病矣。(經九·八)冬,浚洙。(傳)浚洙者,深洙也。著力不足也。

莊公(經十·一)十年

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傳)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經十·二)二月,公侵宋。(傳)侵時,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於齊,又退侵宋以眾其敵,惡之。故謹而月之。(經十·三)三月,宋人遷宿。(傳)遷,亡辭也。其不地,宿不復見也。遷者,猶未失其國家以往者也。(經十·四)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傳)次,止也。畏我也。(經十·四)公敗宋師于乘丘。(傳)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經十·五)秋,九月,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武歸。(傳)荊者,楚也。何為謂之荊?狄之也。何為狄之?聖人立,必後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荊,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絕之也。何為絕之?獲也。中國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也?中國不言敗,蔡侯其見獲乎!其言敗何也?釋蔡侯之獲也。以歸,猶愈乎執也。(經十·七)冬,十月,齊師滅譚。(經十·八)譚子奔莒。

莊公(經十一·一)十有一年

春,王正月。(經十一·二)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傳)內事不言戰,舉其大者,其日,成敗之也。宋萬之獲也。(經十一·三)秋,宋大水。(傳)外災不書,此何以書?王者之後也。高下有水災曰大水。(經十一·四)冬,王姬歸于齊。(傳)其志過我也。

莊公(經十二·一)十有二年

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傳)國而曰歸,此邑也,其曰歸何也?吾女也,失國喜得其所,故言歸焉爾。(經十二·二)夏,四月。(經十二·三)秋,八月甲午,宋萬弒其君捷。(傳)宋萬,宋之卑者也。卑者以國氏,及其大夫仇牧以尊及卑也。仇牧,閑也。(經十二·三)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莊公(經十三·一)十有三年

春,齊人、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傳)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桓非受命之伯也,將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乎?舉人,眾之辭也。(經十三·二)夏,六月,齊人滅遂。(傳)遂,國也。其不日,微國也。(經十三·三)秋,七月。(經十三·四)冬,公會齊侯盟于柯。(傳)曹劌之盟也,信齊侯也。桓盟雖內與,不日,信也。

莊公(經十四·一)十有四年

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經十四·二)夏,單伯會伐宋。(傳)會,事之成也。(經十四·三)秋,七月,荊入蔡。(傳)荊者,楚也,其曰荊何也?州舉之也。州不如國,國不如名,名不如字。(經十四·四)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傳)復同會也。

莊公(經十五·一)十有五年

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傳)復同會也。(經十五·二)夏,夫人姜氏如齊。(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經十五·三)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經十五·四)鄭人侵宋。(經十五·五)冬,十月。

莊公(經十六·一)十有六年

春,王正月。(經十六·二)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經十六·三)秋,荊伐鄭。(經十六·四)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傳)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不言公,外內寮一,疑之也。(經十六·五)邾子克卒。(傳)其曰子,進之也。

莊公(經十七·一)十有七年

春,齊人執鄭詹。(傳)入者,眾辭也。以人執,與之辭也。鄭詹,鄭之卑者。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來志之也。逃來則何志焉?將有其末,不得不錄其本也。鄭詹,鄭之佞人也。(經十七·二)夏,齊人殲于遂。(傳)殲者,盡也。然則何為不言遂人?盡齊人也,無遂之辭也。無遂則何為言遂?其猶存遂也。存遂奈何?曰:齊人滅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經十七·三)秋,鄭詹自齊逃來。(傳)逃義曰逃。(經十七·四)冬,多麋。

莊公(經十八·一)十有八年

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傳)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經十八·二)夏,公追戎于濟西。(傳)其不言戎之伐我,何也?以公之追之,不使戎邇於我也。于濟西者,大之也。何大焉?為公之追之也。(經十八·三)秋,有蜮。(傳)一有一亡曰有。蜮,射人者也。(經十八·四)冬,十月。

莊公(經十九·一)十有九年

春,王正月。(經十九·二)夏,四月。(經十九·三)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傳)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辟要盟也。何以見其辟要盟也?媵,禮之輕者也;盟,國之重也。以輕事遂乎國重無說,其曰陳人之婦,略之也。其不日,數渝,惡之也。(經十九·四)夫人姜氏如莒。(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經十九·五)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傳)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邇我國也。

莊公(經二十·一)二十年

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經二十·二)夏,齊大災。(傳)其志,以甚也。(經二十·三)秋,七月。(經二十·四)冬,齊人伐我。

莊公(經二一·一)二十有一年

春,王正月。(經二一·二)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經二一·三)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傳)婦人弗目也。(經二一·四)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莊公(經二二·一)二十有二年

春,王正月,肆大眚。(傳)肆,失也。眚,災也。災紀也,失故也,為嫌天子之葬也。(經二二·二)癸醜,葬我小君文姜。(傳)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經二二·三)陳人殺其公子禦寇。(傳)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為大夫也;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視大夫,命以執公子。(經二二·四)夏,五月。(經二二·五)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于防。(傳)不言公,高傒伉也。(經二二·六)冬,公如齊納幣。(傳)納幣,大夫之事也。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四者備而後娶,禮也。公之親納幣,非禮也,故譏之。

莊公(經二三·一)二十有三年

春,公至自齊。(經二三·二)祭叔來聘。(傳)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內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與使也。(經二三·三)夏,公如齊觀社。(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觀,無事之辭也,以是為尸女也,無事不出竟。(經)公至自齊。(傳)公如,往時,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懼焉爾。(經二三·四)荊人來聘。(傳)善累而後進之。其曰人何也?舉道不待再。(經二三·五)公及齊侯遇于穀。(傳)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經二三·六)蕭叔朝公。(傳)微國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來,於外也。朝於廟,正也;於外,非正也。(經二三·七)秋,丹桓宮楹。(傳)禮:天子、諸侯黝堊,大夫倉,士黈。丹楹,非禮也。(經二三·八)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經二三·九)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扈。

莊公(經二四·一)二十有四年

春,王三月,刻桓宮桷。(傳)禮:天子之桷,斲之礱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斲之礱之。大夫斲之,士斲木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廟也。取非禮與非正,而加之於宗廟,以飾夫人,非正也。刻桓宮桷,丹桓宮楹,斥言桓宮,以惡莊也。(經二四·二)葬曹莊公。(經二四·三)夏,公如齊逆女。(傳)親迎,恒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不正其親迎於齊也。(經二四·四)秋,公至自齊。(傳)迎者,行見諸,舍見諸。先至,非正也。(經二四·五)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傳)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何用不受也?以宗廟弗受也。其以宗廟弗受,何也?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其義不可受也。(經二四·六)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傳)覿,見也。禮:大夫不見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婦道,故列數之也。男子之贄,羔雁雉腒;婦人之贄,棗栗鍛修。用幣,非禮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國體也,而行婦道,惡之,故謹而日之也。(經二四·七)大水。(經二四·八)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經二四·九)赤歸于曹郭公。(傳)赤蓋,郭公也,何為名也?禮:諸侯無外歸之義。外歸,非正也。

莊公(經二五·一)二十有五年

春,陳侯使女叔來聘。(傳)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經二五·二)夏,五月癸醜,衛侯朔卒。(經二五·三)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傳)言日言朔,食正朔也。(經二五·三)鼓用牲于社。(傳)鼓,禮也;用牲,非禮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柝,言充其陽也。(經二五·四)伯姬歸于杞。(傳)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經二五·五)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傳)高下有水災曰大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眾。(經二五·六)冬,公子友如陳。

莊公(經二六·一)二十有六年

春,公伐戎。(經二六·二)夏,公至自伐戎。(經二六·三)曹殺其大夫。(傳)言大夫而不稱名姓,無命大夫也。無命大夫而曰大夫,賢也。為曹羈崇也。(經二六·四)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經二六·五)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莊公(經二七·一)二十有七年

春,公會杞伯姬于洮。(經二七·二)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傳)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於是而後授之諸侯也。其授之諸侯何也?齊侯得眾也。桓會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也--愛民也。(經二七·三)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傳)言葬不言卒,不葬者也。不葬而曰葬,諱出奔也。(經二七·四)冬,杞伯姬來。(經二七·五)莒慶來逆叔姬。(傳)諸侯之嫁子於大夫,主大夫以與之。來者接內也,不正其接內,故不與夫婦之稱也。(經二七·六)杞伯來朝。(經二七·七)公會齊侯于城濮。

莊公(經二八·一)二十有八年

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傳)於伐與戰,安戰也。戰衛,戰則是師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今授之諸侯,而後有侵伐之事,故微之也。其人衛,何也?以其人齊,不可不人衛也。衛小齊大,其以衛及之,何也?以其微之,可以言及也。其稱人以敗,何也?不以師敗於人也。(經二八·二)夏,四月丁未,邾子瑣卒。(經二八·三)秋,荊伐鄭。(傳)荊者,楚也。其曰荊,州舉之也。(經二八·三)公會齊人、宋人,救鄭。(傳)善救鄭也。(經二八·四)冬,筑微。(傳)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經二八·五)大無麥禾。(傳)大者,有顧之辭也,於無禾及無麥也。(經二八·六)臧孫辰告糴于齊。(傳)國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一年不升,告糴諸侯。告,請也。糴,糴也。不正,故舉臧孫辰以為私行也。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臧孫辰告糴于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外交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兇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不言如,為內諱也。

莊公(經二九·一)二十有九年

春,新延廄。(傳)延廄者,法廄也。其言新有故也。有故則何為書也?古之君人者,必時視民之所勤。民勤於力,則功筑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冬筑微,春新延廄,以其用民力為已悉矣!(經二九·二)夏,鄭人侵許。(經二九·三)秋,有蜚。(傳)一有一亡,曰有。(經二九·四)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經二九·五)城諸及防。(傳)可城也,以大及小也。

莊公(經三十·一)三十年

春,王正月。(經三十·二)夏,師次于成。(傳)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不言公恥,不能救鄣也。(經三十·三)秋,七月,齊人降鄣。(傳)降,猶下也。鄣,紀之遺邑也。(經三十·四)八月癸亥,葬紀叔姬。(傳)不日卒而日葬,閔紀之亡也。(經三十·五)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經三十·六)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傳)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經三十·七)齊人伐山戎。(傳)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愛齊侯乎!山戎也,其愛之何也?桓內無因國,外無從諸侯,而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危之也,則非之乎,善之也。何善乎爾?燕,周之分子也;貢職不至,山戎為之伐矣。

莊公(經三一·一)三十有一年

春,筑臺于郎。(經三一·二)夏,四月,薛伯卒。(經三一·三)筑臺于薛。(經三一·四)六月,齊侯來獻戎捷。(傳)齊侯來獻捷者,內齊侯也。不言使,內與同,不言使也。獻戎捷,軍得曰捷,戎菽也。(經三一·五)秋,筑臺于秦。(傳)不正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且財盡則怨,力盡則懟,君子危之,故謹而志之也。或曰倚諸桓也。桓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為燕辟地。魯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一年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惡內也。(經三一·六)冬,不雨。

莊公(經三二·一)三十有二年

春,城小穀。(經三二·二)夏,宋公、齊侯遇于梁丘。(傳)遇者,志相得也。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里,非不能從諸侯而往也。辭所遇,遇所不遇,大齊桓也。(經三二·三)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經三二·四)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傳)路寢,正寢也。寢疾居正寢,正也。男子不絕于婦人之手,以齊終也。(經三二·五)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傳)子卒日,正也;不日,故也。有所見則日。(經三二·六)公子慶父如齊。(傳)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茍有所見,莫如深也。(經三二·七)狄伐邢。

穀梁傳·閔公

閔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親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繼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經一·二)齊人救邢。(傳)善救邢也。(經一·三)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傳)莊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經一·四)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洛姑。(傳)盟納季子也。(經一·四)季子來歸。(傳)其曰季子,貴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經一·五)冬,齊仲孫來。(傳)其曰齊仲孫,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齊人遷陽。(經二·二)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傳)吉禘者,不吉者也。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經二·三)秋,八月辛丑,公薨。(傳)不地,故也。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經二·四)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傳)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經二·五)公子慶父出奔莒。(傳)其曰出,絕之也,慶父不復見矣。(經二·六)冬,齊高子來盟。(傳)其曰來,喜之也。其曰高子,貴之也。盟立僖公也,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經二·七)十有二月,狄入衛。(經二·八)鄭棄其師。(傳)惡其長也,兼不反其眾,則是棄其師也。

穀梁傳·僖公

僖公(經一·一)元年

春,王正月。(傳)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經一·二)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傳)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經一·三)夏,六月,邢遷于夷儀。(傳)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復見也。(經一·四)齊師、宋師、曹師城邢。(傳)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經一·五)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傳)夫人薨不地。地,故也。(經一·五)齊人以歸。(傳)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經一·六)楚人伐鄭。(經一·七)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經一·八)九月,公敗邾師于偃。(傳)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經一·九)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麗。獲莒挐。(傳)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經一·十)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傳)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或曰為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經二·一)二年

春,王正月,城楚丘。(傳)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經二·二)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經二·三)虞師、晉師滅夏陽。(傳)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經二·四)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傳)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經二·五)冬,十月,不雨。(傳)不雨者,勤雨也。(經二·六)楚人侵鄭。

僖公(經三·一)三年

春,王正月,不雨。(傳)不雨者,勤雨也。(經三·二)夏,四月,不雨。(傳)一時言不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經三·三)徐人取舒。(經三·四)六月,雨。(傳)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經三·五)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穀。(傳)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經三·六)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傳)蒞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經三·七)楚人伐鄭。

僖公(經四·一)四年

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傳)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經四·一)遂伐楚,次于陘。(傳)遂,繼事也。次,止也。(經四·二)夏,許男新臣卒。(傳)諸侯死於國,不地;死於外,地。死於師,何為不地?內桓師也。(經四·三)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傳)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其不言使,權在屈完也,則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來會諸侯,重之也。來者何?內桓師也。于師,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為僅矣。屈完曰:「大國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貢不至,則諾,昭王南征不反,我將問諸江。」(經四·四)齊人執陳袁濤涂。(傳)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不正其逾國而執也。(經四·五)秋,及江人、黃人伐陳。(傳)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內師也。(經四·六)八月,公至自伐楚。(傳)有二事偶,則以後事致。後事小,則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經四·七)葬許穆公。(經四·八)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經五·一)五年

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傳)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經五·二)杞伯姬來朝其子。(傳)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經五·三)夏,公孫茲如牟。(經五·四)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傳)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經五·四)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傳)無中事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經五·四)鄭伯逃歸不盟。(傳)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經五·五)楚人滅弦,弦子奔黃。(傳)弦,國也;其不日,微國也。(經五·六)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經五·七)冬,晉人執虞公。(傳)執不言所於地,缊於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僖公(經六·一)六年

春,王正月。(經六·二)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傳)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之罪也。(經六·三)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傳)善救許也。(經六·四)冬,公至自伐鄭。(傳)其不以救許致,何也?大伐鄭也。

僖公(經七·一)七年

春,齊人伐鄭。(經七·二)夏,小邾子來朝。(經七·三)鄭,殺其大夫申侯。(傳)稱國以殺大夫,殺無罪也。(經七·四)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寧母。(傳)衣裳之會也。(經七·五)曹伯班卒。(經七·六)公子友如齊。(經七·七)冬,葬曹昭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