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的体质——《黄帝内经》论人的类型(《黄帝内经》科普丛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6:43:15

点击下载

作者:邢玉瑞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认识人的体质——《黄帝内经》论人的类型(《黄帝内经》科普丛书)

认识人的体质——《黄帝内经》论人的类型(《黄帝内经》科普丛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认识人的体质——《黄帝内经》论人的类型(《黄帝内经》科普丛书)作者:邢玉瑞排版:KingStar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3-01ISBN:9787513208925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内容提要

全书从《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体系出发,依据阴阳寒热、五行归属、脏腑特征、胖瘦高矮、苦乐勇怯、生长壮老、性别特点、居处水土等的不同,对人的体质进行分类,根据不同体质人群的特性,推测人的患病倾向,同时给出预防、调摄的建议。阅读本书,有助养生防病、延年益寿。

编者的话

17世纪德国科学家与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在世界上是找不到的。每一个人不仅有着体质上的特征,而且具有心理活动的特征。但不同性别、年龄阶段、地区,乃至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在生命活动中又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方面,可以从总体上加以认识,从而有利于医学家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把握,这也就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人进行分类的思想基础。《内经》认为,人是形与神,也就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人有着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相同的形质和功能活动,也有着神、魂、魄、意、志,以及怒、喜、思、悲、恐等相同的心理活动。但不同的个体在生理、心理上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生理上的特性可简称为体质。心理上的特性即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在《内经》中涉及最多的是气质与性格。阴阳五行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构建的哲学基础,对人的分类也离不开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人的体质与个性心理特征又受到性别、年龄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因此,有关《内经》对人分类的论述,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我们梳理为阴阳分类、五行分类、脏腑分类、体态分类、人格分类、年龄分类、性别分类与生态分类等八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众所周知,人类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和深入的,科学的发展使学科不断分化,生理学和心理学就是这众多门类中研究人体机能的两大学科。在《内经》的成书时代,由于受“形神合一”观的影响及科学发展的局限,不可能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心理活动及其关系有十分明晰的认识,更不可能创建出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而常常是二者不分,综合加以认识,并根据这种认识对人进行分类,阴阳分类、五行分类都是如此。因此,当我们讨论《内经》对人的分类时,必须借用一些现代科学知识来加以分析,并且为了论述方便,也必须从不同角度、层面加以剖析。《庄子·应帝王》记载了为混沌开窍的故事,大意是说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儵和忽常常到混沌的境地里相会,混沌很热情地接待他们。儵和忽商量要报答混沌的美意,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饮食、呼吸,唯独他没有,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他们一天凿一窍,到了第七天混沌就死了。这就是说,如果我们用主客两分的逻辑思维来分析产生于整体思维的人的分类,就犹如为混沌凿七窍。因此,在具体论述或理解、应用时,当几个方面结合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把握《内经》理论的精髓。邢玉瑞2013年4月8日第一章阴阳寒热别样天

古人在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观察到自然界有天地、日月、昼夜、寒暑、阴晴、明暗、死生、雌雄,以及人类本身有男女等现象,逐步形成了阴、阳这样两个哲学范畴。阴阳作为对自然界相关联的某些事物、现象及其属性对立双方的概括,阳代表着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无形、兴奋等属性,以及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阴代表着静止、内向、下降、寒凉、晦暗、有形、抑制等属性,以及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阴阳理论作为哲学观和方法论被《内经》引入中医学后,有力地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并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阴阳理论也是理解中医理论的一把钥匙。诚如《灵枢·病传》所说:“何谓日醒?岐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天地自然阴阳消长的变化,使得自然界气候、时令的变化表现为寒热相互交替推移。有些人容易在春夏生病,因春夏属阳,夜短昼长,是阴气少而阳气多的季节,故而其病性一般也是阴气少而阳气多。有些人容易在秋冬生病,因秋冬属阴,昼短夜长,是阳气少而阴气多的季节,故而其病性一般也是阳气少而阴气多,因为此时阴气旺盛而阳气偏衰。正如《灵枢·根结》所言:“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内经》着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与病理的不同表现,运用阴阳分类方法对体质进行了分型。故清代医家章虚谷曰:“治病之要,首当察人体质之阴阳强弱。”清代另一位医家石芾南说:“欲诊其人之病,须先辨其人之气质阴阳。”体质阴阳分型也是其他各种体质类型的基础。一、分型特点(一)阴阳寒热三分法《灵枢·卫气失常》从阴阳寒热的角度,将人划分为寒体、热体和众人三类,认为无论膏脂为何种类型,凡肌肉纹理粗疏者多偏寒,肌肉纹理细密者多偏热。偏热的内在机理是气偏盛,反之,偏寒的内在机理是气偏虚。众人即一般体型的人,皮肉、脂膏没有偏多的情况,血和气也没有偏盛、偏虚的情况,所以体型不大不小,皮肉、脂膏匀称,寒热偏差不明显。在此基础上,现代医家提炼出一种根据形体差异而划分阴阳(寒热)盛衰体质的方法。

阴阳和平质:此类体质者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可能有五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润,脉象缓匀有神,睡眠良好,精力充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偏阳质:此类体质者形体适中或偏瘦,但较结实;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油性皮肤,性格外向,喜动好强,脾气急躁,自制力较差,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旺盛,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平时畏热喜冷,或体温略偏高,动则易出汗,喜饮水,唇、舌偏红,苔薄易黄,脉多偏阳,精力旺盛,动作敏捷,反应灵敏,性欲较强。

偏阴质:此类体质者形体适中或偏胖,但较弱,容易疲劳,面色偏白而欠华,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平时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精力较差,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

事实上,阴阳作为中医最基本的理念,说到底就是阴阳平衡或者阴阳盛衰偏差。个体阴阳的盛衰偏差是不同体质差别的根源,也是各种体质分型方法的基础,阴阳寒热三分法可谓是《内经》诸多体质分型方法的雏形。现在我们所能知道的各种中医体质分型方法莫不出于此法。(二)阴阳气血四分法《灵枢·行针》中说,在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时,医者观察到不同患者对针刺治疗的反应不同,进而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体质阴阳四分法。即根据患者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不同,将人分为重阳、重阳有阴、阴多阳少、阴阳和调四种类型,进而说明人体阴阳盛衰的差异是造成针刺治疗反应有迟、早、逆、剧等差异的原因。

1.重阳之人

重阳之人,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心肺之脏气有余,阳气滑盛而扬,故神动而气先行。——《灵枢·行针》

大意是说,重阳类型人的神气禀性如同火一样轰轰烈烈,精力充沛,说话爽朗流利,趾高气昂。因为这种人的心肺脏气有余,功能旺盛,阳气充盛滑利而易发越激扬,所以他的神情易于激动而对针刺反应强烈。

2.重阳有阴之人

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易解,故曰颇有阴,其阴阳之离合难,故其神不能先行也。——《灵枢·行针》

重阳有阴类型的人,阳气多而阴气少。也就是说,这种类型的人,外在特征是屡次发怒却很容易消除,由于多阳的人多喜,多阴的人多怒,所以这种人属于阳中有阴,略有阴气在内。这种人阳中有阴,阳气被阴气阻滞,阴阳之气不协调,因而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以及离合出入不完全正常,所以,其神气反应不那么强烈。

3.阴多阳少之人

阴气多而阳气少,阴气沉而阳气浮,沉者内藏,故针已出,气乃随其后,故独行也……此人之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往难,故数刺乃知也。——《灵枢·行针》

阴多阳少的人,由于阴气沉滞,阳气浮滑,沉滞则其气潜藏,所以对针刺的反应缓慢,在出针后,阳气随其针上浮,针刺反应才随之出现,因此说这是“独行”。这种人阴气多而阳气少,其气沉滞而运行困难,所以针刺多次才出现反应。

4.阴阳和调之人

血气淖泽滑利,故针入而气出疾而相逢也。——《灵枢·行针》

阴阳和调的人,血气的运行润泽滑利,所以针一刺入,气就迅速有所反应,随着针刺适时而到达。《灵枢·行针》所提到的阴阳体质分型方法实际上是一个“副产品”。这种体质分型方法也是根据阴阳盛衰的差异而定,突出了阴阳二气比例多少的差别而已,即重阳之人、阳中有阴之人、阴阳和调之人、阴中有阳之人(重阴之人)。其中,重阳之人和阴中有阳之人可以看为对立的两端,阴阳和调之人居中,阴中有阳之人其实就已经靠近重阴之人。至于重阳之人所见“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以及多阳之人所见“多喜”,多阴之人所见“多怒”等气质(或称人格)特征与个体阴阳盛衰偏差,即经脉气血多少有关。(三)人体阴阳五分法《灵枢·通天》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非徒一阴一阳而已也”的观念出发,认为天地、四方之内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分为五类。那么,根据人的形态、脏腑、气血等体质特点,以及相应的习性、行为、态度及情感等特点中的阴阳多少,即气的多少,将人按体质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等五类(见表1-1)。表1-1 体质阴阳五分型表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少阴之人多阴而少阳,太阳之人多阳而无阴,少阳之人多阳而少阴,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这里的“多”与“少”是相对而言的,“无”形容极少,非绝对没有。这种分型方法强调,由于个体内阴阳盛衰的差异,导致了个体形态结构、功能活动等生理特征和行为、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1.太阴之人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太阴之人,其状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此太阴之人也。——《灵枢·通天》

此型体质之人,在生理上阴气偏盛而阳气虚少,他们的阴血浊滞而卫气涩滞,阴阳之气不相调和,形体显现出筋膜弛缓,皮肤厚实的特征。其心理特征是:贪婪而不讲道德,外表上谦虚正经,内心里却深藏机谋,好得而恶失,喜怒不形于色,不肯及时地表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行动往往落在人后,坐看别人的成败,然后决定自己的动向。其行为特征是:面色阴沉黯黑,心多机谋而外表谦恭,身形高大,却卑躬屈膝,故作姿态,膝盖弯曲着好像不能直立,然而却并非真有佝偻病。

2.少阴之人

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其阳明脉小,而太阳脉大。

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

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阴之人也。——《灵枢·通天》

少阴体质之人,在生理上阴气偏盛而阳气偏弱,胃腑小而肠大,六腑的功能不相协调,足阳明胃经的脉气弱小,而手太阳小肠经的脉气盛大。其心理特征是:贪图小利,常存害人的贼心,见到别人遭受损失,好像自己得到什么一样,感到满足,喜欢伤害别人,见到别人有什么荣誉,反而感到气愤,心怀嫉妒,对人没有情义。其行为特征是:貌似很清高,但行动却鬼祟,偷偷摸摸,深怀阴险害人之贼心,站立时躁动不安,动作怪癖,行走时曲背弯腰,犹如匍匐前行一样。

3.太阳之人

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此太阳之人也。

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此太阳之人也。——《灵枢·通天》

太阳体质之人,在生理上阳气旺盛而阴气虚少。其心理特征是:平时自鸣得意,爱好谈论大事,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空谈空议,好高骛远,行为举止粗鲁草率而不顾是非道德,做事常常自以为是,即使事业失败了也没有悔悟之心。其行为特征是:昂首自大,洋洋自得,挺胸凸腹,以致膝腘弯曲。

4.少阳之人

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

少阳之人,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阳之人也。

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此少阳之人也。——《灵枢·通天》

少阳体质之人,在生理上阳气偏盛而阴气偏弱,经脉相对细小,络脉相对粗大,因而阴血弱于内而阳气盛于外。其心理特征是:为人处事谨慎小心,常要反复审察,很有自尊心,爱慕虚荣,喜欢自己抬高自己,有了小小的官职,就高傲自得,喜欢对外交际,而不善于团结内部的人。其行为特征是:站立时经常把头仰得很高,走路时身体摇摆不定,喜欢把两臂、两肘挽在背后。

5.阴阳和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

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灵枢·通天》

阴阳和平体质之人,在生理上阴阳之气和谐而无偏颇,血脉和调。其心理特征是:生活安静自处,不介意个人名利,心境安宁而无所畏惧,也没有贪欲妄想和过分的欢欣,能够心平气和地适应周围的事物,遇事不与人争,善于适应时势的变化,即使有了尊贵的身份,仍然非常谦虚,能够以理服人,而不是依势来压人,具有较好的治理才能。其行为特征是:从容稳重,举止大方,性格和顺,态度严肃,品行端正,待人和蔼,目光慈祥,胸怀坦荡,乐观开朗,光明磊落,处事条理分明,为众人所尊敬和赞扬。

阴阳五分法,涉及了人的行为与心理两个方面,综合了人的体质与气质(人格)分型,但分型时偏向于心理要素。从所描述的心理活动特点来看,太阳之人和少阳之人,相当于巴甫洛夫所说的兴奋型和活泼型,太阴和少阴之人相当于抑制型,而阴阳和平之人则相当于安静型。将以阴阳五分法对体质的分型与四液体质说比较,可见太阳、少阳之人与胆汁质和多血质之人相似,太阴、少阴之人与黏液质和抑郁质之人相似,阴阳和平之人属均衡气质类型。后世医家为了便于论述,一般将这种以阴阳五分法对体质的分型称为“阴阳五态人”或“五态人”。二、理论基础(一)《内经》中人体医学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内经》将阴阳的属性引入医学领域,则把人体生命现象中具有中空、外向、弥散、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具有实体、内守、凝聚、滋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如《灵枢·阴阳系日月》谓:“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阴阳只代表事物的对立属性,不代表特定事物。《内经》所论之阴阳概念,有非人体医学阴阳与人体医学阴阳之分。非人体医学阴阳包括哲学、天文、地理、气象阴阳等。例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其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这里的阴阳,指的是宇宙万物运动的两种规律。《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六节藏象论》云,“日为阳,月为阴”,这里的阴阳属于天文学之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东南方,阳也”,“西方,阴也”,此处之阴阳指地理学之阴阳。《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其中阴阳指气象之阴阳。《内经》中人体医学阴阳概念较为具体。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此处“人之阴阳”中“阳”,指的是太阳经行于背,背居身半以上,身之外侧等。“阴”指的是太阴经走于腹,腹居身半以下,身之内侧等。而“人身之脏腑中阴阳”中“阴”,指的是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脏为腑之“里”,诸阴经脉皆属于脏等这些状况。“阳”指的是六腑“传化物而不藏”,腑为脏之“表”,诸阳经脉皆属于腑等这些状况。至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阴”,指的是周身之“阴”,这些微小生命物质,以及“阴在内,阳之守”,“阴者藏精而起亟”等功能,在生理状态下的生存与变化状况。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阳”指的是周身之“阳”,这些微小生命物质,以及“阳在外,阴之使”,“阳者卫外而为固”等功能,在生理状态下的生存与变化状况。此处阴阳皆为生理学之概念。相对而言,《素问·调经论》所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则阐述的是周身“阴”与“阳”病理状态下的变化。《素问·阴阳离合论》认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其指出阴阳具有可分性与层次性。《内经》中人体医学阴阳概念可分出“阴阳可分”“太少阴阳”(或称“二阴二阳”)、“太少阴阳加至阴”“三阴三阳”说等不同层次。“阴阳可分”说主要见于《素问·金匮真言论》《素问·天元纪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等篇。《灵枢·卫气失常》中,根据老年人脏腑气血盛衰,判断阴阳多少,进而又从阴阳寒热的角度,划分为寒体、热体和众人三类,即所谓偏阳质、偏阴质和阴阳和平质三类。同时,古人认为,事物的阴阳属性存在一种量化效应,即两种属阳的性质同时出现在一个事物上,如在一天中,白昼为阳,日中(即正午)为阳中之阳,故称重阳,若把自然气候与人的病变联系起来,如夏季属阳,暑为阳邪,故夏月感暑,也可称为重阳。相反,一天中的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称重阴,把自然气候和人的病变联系起来,如冬季属阴,寒为阴邪,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称为重阴。基于此,《灵枢·行针》在临床针刺治疗疾病时,观察到不同患者对针刺治疗的反应不同,在此基础上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体质分型的阴阳气血四分法,即重阳、重阳有阴、阴多阳少、阴阳和调四种类型,进而说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差异是造成针刺治疗反应有迟、早、逆、剧等差异的原因。

中医学界普遍认为,这种划分太少阴阳的方法与《周易》中“两仪四象”说有关。“四象”为春之少阳(阳中之阴)、夏之太阳(阳中之阳)、秋之少阴(阴中之阳)、冬之太阴(阴中之阴)。《内经》引入“四象”划分阴阳的思维模式,主要用来说明自然界四时的阴阳消长。如《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此外,其也可用来说明经脉的阴阳属性。如《灵枢·阴阳系日月》说:“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内经》时代的人们根据对不同性情之人病态特征的观察与总结,参考“四象”思维模式划分人体体质的类型,于是产生了《灵枢·通天》所说的“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要补充的是,哲学概念中的阳不是绝对的阳,阴也不是绝对的阴,阴阳两者互含互藏。《内经》中人体医学阴阳概念之可分性、层次性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也是不断地按层次递进的。如以昼夜言,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属阳的白昼又有上午、下午之分,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属阴的黑夜亦可再分,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这种阴阳离合互含递进的模式反映了中国古人辩证思维的能力,展示了矛盾双方的互容性、层次性和普遍性。同样,“四象”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等体质类型,也不是凝固的、单一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灵活的。(二)《内经》关于人性及气质的讨论

人性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性是指人的各种特性或属性的总和与概括,是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由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狭义的人性指人的正常情感理性,如善良、贪婪等。人性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历史发展,抽象地考察人的共同性的理论。中国古代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等人性论。例如,先秦两汉时期,对人性善恶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认为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人皆“好利而恶害”。成书时间与此时期相距不远的《内经》对人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内经》也不否认人有天生的各自不同的人性,如善恶有别,贪仁不同,勤惰有异等。而且,《内经》曾试图根据人五脏的不同形态,说明人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如“五脏皆高者,好高举措;五脏皆下者,好出人下……五脏皆端正者,和利得人心;五脏皆偏倾者,邪心而善盗,不可以为人平,反复言语也”(《灵枢·本脏》)。可以看出,在人性问题上,《内经》与孟子、荀子主张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认为人性各有不同,而且试图从人体内部寻找造成不同人性的原因。

人们喜欢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来形容《内经》的神奇,其实《内经》中的所谓“人事”,很多时候是把人看成是生物的人,不是指人的社会性,即便有人之社会性这方面的意思,也多是后世医经注家的发挥而已。不全面认识这一点,很容易混淆许多概念,甚至是学科之间的界限,比如生理与社会,生理学与社会学等。在此基础上,《内经》尝试根据不同人的先天禀性和社会品性对体质进行分型。首先探索这一问题的是《灵枢·行针》。不过,现在看来,《灵枢·行针》本为寻找不同人针刺效果不同的原因,间接讨论了人的先天禀性或后天品性问题。其中如“熇熇高高、言语善疾、举足善高”“多喜”“多怒”等,是指在针刺过程中,可能暂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与先天禀赋有关。

目前,国内流行的许多心理学教科书和通俗读本,在谈论气质类型时,均提到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他把人的气质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或神经质。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对人的气质进行分类,把兴奋、易怒而难于控制的类型叫做“不可遏制型”或“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爱动而且行动迅速,一旦缺乏刺激就很快入睡或显得无精打采的类型叫做“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庄重、行动迟缓而有惰性的类型叫做“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接受不了强刺激,但有较高的感受性,胆小而神经质的类型叫做“弱型”或“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或神经质。《内经》和希波克拉底都用天赋生理特质确定气质类型,其包含着合理因素。气质的表现先天因素起决定作用,它一般是指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特点。而《内经》通过分析人体内的阴阳盛衰偏差来说明气质差异和不同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应该说已经超越了希波克拉底。《内经》出于诊疗方法(针刺)的需要,根据阴阳五行法则,将人的天赋体质和气质品性划分类型,这样虽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在学术发展上是一个创举,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体和人性气质具有开拓和启发意义。从目前的资料看,《内经》较早地尝试从阴阳盛衰偏差角度对人进行分型研究,也为之后的各种体质分型方法奠定了基础。例如,朝鲜名医李济马在《灵枢·通天》之“五态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四象医学”。其认为人的体质应该是或阴或阳,不偏不倚的中和之人是不存在的。尽管对体质理论的研究各有所侧重,语言描述各不相同,但二者是“同源异流”,本质相通,理论互补。三、患病倾向(一)阴阳寒热不同体质易患病认识《内经》中的“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基本纲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古人借助阴阳盛衰的差异对身体寒热进行了粗略说明。阴阳寒热不同体质所易患的疾病,多要从身体对寒热的感受进行判断与识别。值得注意的是,《灵枢·卫气失常》认为,肌肉纹理粗疏者多偏寒,肌肉纹理细密者多偏热。具体而言如下:

偏阳质,即阳气偏盛之热体,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形体适中,或强壮,或偏瘦,较结实,口唇、舌质偏红,苔薄易黄,性格外向,喜动好强,性情急躁,自制力较差,说话声高气粗,平素容易口渴,且喜欢喝冷饮,面色多略偏红或微苍黑,油性皮肤,且皮肤纹理细密,故常易流汗,食量较大,消化吸收功能较强,大便易干燥,小便易黄赤,精力充沛,动作敏捷,反应较快,性欲偏强。偏阳质人对风、暑、热等阳邪的易感性较强,但一般不易患病,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实证、热证,并易化燥伤阴。若病内伤杂病则多见火旺、阳亢或兼阴虚之证,临床易见心悸、失眠、抑郁、眩晕、出血及月经先期等。

偏阴质,即阴气偏盛之寒体。此类体质者形体适中或偏胖,体质较弱,容易疲劳,畏寒喜热,或体温偏低,面色偏白而欠华,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很少口渴,喜欢喝热饮,性格内向,喜静少动,或胆小易惊,食量较小,消化吸收功能一般,精力较弱,动作迟缓,反应较慢,性欲偏弱。临床表现为对寒、湿等阴邪的易感性较强,易受寒冷、潮湿伤害,引起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疾病。感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表证易传里或直中内脏,因此偏阴质人容易感冒而且反复不愈。患内伤杂病多见阴盛、阳虚之证,容易发生湿滞、水肿、痰饮、瘀血等病证。生殖系统功能减退,白带比较多,月经经常推迟而且多有血块,易发生不孕、不育等。

从辨体论治的角度看,寒热可再分虚实不同。实热体质的人多身体壮实,舌质偏红,喜喝冷饮,平时常会便秘;虚热体质的人大都较瘦,容易上火,导致嘴角生疮、大便不通、面色潮红,常常咽干、口渴,易心烦失眠。虚寒体质的人畏寒怕冷、手足发凉,通常不到冬天就已穿上了棉衣;实寒体质的人极其少见,可见水肿、痰饮等病证。《灵枢·卫气失常》中热体、寒体者,较符合实热、实寒体质。(二)阴阳气血不同体质易患病认识《灵枢·平人绝谷》说:“五脏安定,血脉和,则精神乃居。”其认为,气血是人体脏腑经脉功能活动及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据此,《灵枢·行针》根据针刺过程中经脉气血盛衰不同的个体之不同表现,推测得出阴阳气血不同体质。例如,重阳之人接受针刺之时,像火一样热情,情绪易于激动,言语流畅,乐观而自信,举止较随便。其生理功能也表现为有余和亢进。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根据阴阳对立的理论,阴中有阳之人必然是易怒,郁郁不乐,言语缓慢,沉静孤僻。这与现代人格心理学中对人格的内向型、外向型划分十分相似。

其实,个体在接受针刺治疗时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种,“胆大”与“胆小”。《灵枢·论勇》从脏腑生理功能的角度入手将人分为勇士、怯士两种。勇士,心脏端正、肝脏坚厚、胆汁盛满。发怒时,气壮盛而胸廓张大、肝气上举、胆气横溢。外在表现为目光深邃而坚定,眉毛宽大而长直,皮肤的纹理是横向的,发怒时两目圆睁,目光逼射,毛发竖起,面色铁青。怯士,肝系松缓,胆囊不充盈,肝胁空虚。外在表现为目虽大而不深固,神气散乱,气血不协调,皮肤肌腠的纹理纵而不横,肌肉松弛,胸骨剑突短小,即使大怒,怒气也不能充满胸中,肝肺虽因怒而上举,但不能坚持,气衰即下落,不会长时间发怒。阴阳气血不同体质与内外勇怯体质的易患疾病可以联系起来认识,本书另文再议。(三)阴阳五态不同体质易患病认识《灵枢·通天》指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阴阳五态之人主要反映了五种不同的气质特征及其相应的行为动态表现。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其体内阴阳多少不同,也就是说这些差异取决于其体质类型。

太阴之人:阴气多而阳气少,阴多则血浓浊,卫气运行不畅,阴阳不调和,因此筋脉弛缓而皮厚。其气质表现为,表面谦虚,好得恶失,抑郁,面色阴沉,爱哭泣,身体本来是长大的,可是卑躬屈膝,故作姿态,而并非真有佝偻之病。

少阴之人:阴气多而阳气少,其人胃小而肠大,胃小则藏纳水谷少,肠大则传送水谷快,所以六腑功能不协调,加之阳气少,不能摄血,容易造成阴血脱失,阳气伤败。其气质表现为喜好小利,嫉妒心重,幸灾乐祸,站立时躁动不安,走路时似伏身向前,反应较迟缓。

太阳之人:阳气多而阴气少,其气质表现为处处喜欢表现自己而洋洋自得,好说大话,作风草率而不顾是非好歹,常常意气用事,过于自信,易冲动,不易控制情绪,失败后从不后悔。

少阳之人:阳气多而阴气少,其人经脉小而络脉大,其气质表现为做事精细,自尊心强,稍有小小地位,就高傲自得,喜欢出头露面,善于外交,而不愿默默无闻地埋头工作。其形态表现为站立时惯于把头仰得很高,行走时喜欢摇摆身体,常常背着双手。

阴阳和平之人:阴阳之气平衡协调,血脉和顺。其气质表现为安静自处,从容稳重,不好名利,举止大方,性格和顺,寡欲无喜,态度严肃,待人和蔼,目光慈祥,办事条理分明。

当然,上述五态人与气质表现的对应关系不是绝对的,由于每个人的自我修养与自我调控能力不同,其气质表现或心理健康状况也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以太阴之人林黛玉为例,她本是个先天不足,后天得养之人,虽然患心脾气血两虚,却也得助人参养荣丸之效。只是林黛玉自觉寄人篱下,思虑过度,心血暗耗,肝阴亏损而病内伤咳嗽,加之她在贾家多受情志刺激,环境压抑,故而易怒喜哭,抑郁寡欢,最终咳痰带血而香销玉殒。当然,林黛玉现象也可能只是作家笔下的一种假设。今天的女性,为了生存,其气质表现已经随着环境、地位、时间的变化而变得坚韧起来。《灵枢·通天》谓:“五态之人,尤不合于众者也。”这说明五态之人,只是大众人群中的极少数,尚要进一步研究。

现代有学者依据《内经》阴阳五分体质的思路,设计了五态性格测验表,对我国正常人群五态人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太阳之人的得分,在6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而增高,60岁以后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少阳之人的得分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阴阳和平之人的得分,在50岁以后呈增高趋势,与50岁以前各年龄段相比有显著差异;少阴之人的得分,在50岁以前各年龄阶段间差异显著,其后则差异不显著;太阴之人的得分60岁以后呈减少趋势。全国总体调查及各地区调查都显示出少阴之人得分高而太阴之人得分低的结果,说明我国人民的性格主流是谨慎、细心、稳健、有节制等。

另有学者对73名研究对象进行肝脏疾病与气质类型及血瘀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气质类型及血瘀有密切关系。太阴之人与太阳之人是肝脏病的高发人群,且存在严重血瘀现象,其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血液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细胞压积均较正常人及少阴之人、少阳之人为高。从辨证分型来看,肝胆湿热证主要见于太阴和太阳之人,其余各证型可见于各种气质类型之人,但以太阴与太阳之人为多,提示情志的亢奋和抑郁及血瘀的存在是肝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有学者以先进的测试手段、定量的方法测定了肝癌患者的阴阳五态性格和人格特征。其结果揭示,肝癌患者的阴阳五态性格异于常人,人格特征较正常人有明显的缺陷。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癌患者的阴阳五态性格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揭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找出一种肝癌易感的个性类型,他们对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五态性格测验表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格特征趋向于阴、阳两极型,即以太阴、太阳型性格为主要外显行为模式,正是《内经》中所谓阴不平,阳不秘的现象。该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人体阴阳比例趋向的不同对人的外显行为模式的影响。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的各种行为表现与精神活动均与全身脏腑功能有密切关系,而机能活动的兴奋或抑制与阴和阳的成分有极大关系。肝癌患者中为阴盛之体者,个体行为模式以抑制为主要表现。其行为模式可描述为外貌胆怯、内怀疑虑、沉默寡言、内省孤独、拘谨恐惧、缺乏自信、不善交际、难以接近、紧张固执、过分自制、强迫思维、焦虑抑郁、脱离现实、自卑及社会适应不良,可有古怪的感觉体验,判断力差,行为乖僻,情绪不稳定。阳盛之躯,行为征象多以兴奋为主,这也许反映了刚阳之气、乐观向上的情绪对癔症、精神病态型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有以上人格缺陷及负面情绪的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和恶化。

此外,对阴阳人格与老年病关系的调查显示,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中风等老年病者,以太阳之人为首位,其次为太阴之人,说明阴阳人格与老年疾病关系密切。对情志致病与阴阳性格关系的研究显示,因情志致病者,以偏阴型性格为主,非情志因素致病者,以偏阳型性格为主,两组间差异显著。四、干预措施(一)阴阳寒热不同体质的干预《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虽然是针对疾病的治疗而言,但也说明了对阴阳寒热体质干预的基本原则。

1.阴阳和平质的干预

阴阳和平质,即正常质,多见形体壮弱平均,脏腑气血顺畅协调,阴阳和平无偏。此种人多无病痛而生机旺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呈规律的、缓慢的、均匀的衰退,无偏盛偏衰表现,符合生长衰老的自然规律。阴阳和平质之人的摄生炼形之法为保持合理的日常生活方式,即慎起居,节房事,劳逸有度,饮食有节,健康娱乐,坚持适度的体育活动。(1)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即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法度,做到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偏食。大要有四: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二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方能收到养生的效果;三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要因时因人而宜,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配膳方式。(2)健康娱乐

健康娱乐指不染恶习,即不染烟瘾、酒瘾、赌博、手淫等习惯。用健康而美好的娱乐形式,调节和丰富生活。健康娱乐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生活环境、文化修养、性格、气质,选择不同的娱乐形式;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只求调养身心,切勿争强好胜,勿参加力不从心的活动,以免伤害身体;和谐适度,不可沉迷不返,乐不思蜀。(3)慎起居

慎起居指对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及采取一系列健身措施。起居调摄包含的内容很多,如衣食住行、站立坐卧、苦乐劳逸等。(4)节房事

节房事并非绝房事,只是不纵欲而已。房事炼形,就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生命的规律,采取健康的性行为,以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包括行房卫生,房事有度,晚婚少育,提倡独宿,以及强肾保健功法等。(5)适度的体育活动

体育锻炼的项目很多,中国人多采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体育锻炼的主旨是动则不定,贵在坚持。选择能协调全身各个部位的活动项目,如五禽戏、八段锦、工间操、跑步、游泳、球类等。不过,形体锻炼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健身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

2.偏阳质的干预

偏阳质,是指无阳虚表现,单纯的阳热亢盛之体。多表现为形壮体热,喜凉畏热,手足心汗出等。此型人应着重体育锻炼,且运动量也要大一些,让体内积蓄的阳气尽快散发出去。明代医家张景岳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夏季游泳是偏阳质之人的首选,此外,功法锻炼着重调养肝肾,动静相宜,也较为适合。(1)饮食方面

偏阳质者可常饮泉水,滋阴生津,大有补益。饮食宜清淡,慎食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品,如辣椒、姜、葱等;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宜进蔬菜、水果、牛乳、鸡蛋、豆腐、鱼类等清补食物;可常食用沙参粥、绿豆粥、荷叶粥、扁豆粥、莲藕粥、丝瓜粥、百合粥、桑椹粥、山药粥等,条件许可者,可食用燕窝、银耳、海参、淡菜、龟肉、鳖肉、冬虫夏草炖老雄鸭等。根据秋冬养阴的法则,这些珍贵食品,在秋冬食用效果更好。同时,还要长期药饵补养,以促进阴液滋生。但是,滋阴的食物大多性柔而腻,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引起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故应注意,要在食用时加一些陈皮之类的理气健脾之品。(2)起居方面

应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藏养阴气。工作紧张、熬夜、剧烈运动、处于高温酷暑环境等可加重阴精的耗伤,应尽量避免。节房事,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偏阳质者要节制房事,顾护阴精。(3)药物干预

可参考选用《寿世保元》中的坎离丸、八仙长寿丸等。著名老中医秦伯未主张长期服用首乌延寿丹,认为本方有不蛮补、不滋腻、不寒凉、不刺激四大优点,可借鉴使用。

3.偏阴质的干预

偏阴质,即阴气偏盛之寒体,多见阳气偏虚,不耐活动,形寒肢冷,喜暖怕冷,耐春夏不耐秋冬,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差,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1)饮食方面

注意多食用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的食物,可选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虾、鹿肉、核桃、栗子、韭菜、茴香、肉桂、丁香等。平时应少食生冷寒凉的饮食,即使在盛夏也不要过多进食寒凉之品。根据现代营养学研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故应摄入营养丰富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以增加热量,还要注意营养平衡。脾为气血生化的源泉,虚寒质者往往消化功能不佳,因此,补充营养应循序渐进,忌暴饮暴食。(2)起居方面

偏阴质者能耐受春夏之阳盛温热,而对秋冬阴盛寒凉的耐受性差,秋冬季节要适当暖衣温食以养护阳气,特别要注意腰部和下肢保暖。夏季暑热多汗,也容易导致阳气外泄,使在内的阳气进一步亏虚,故要尽量避免强力劳作,大汗伤阳,也不可恣意贪凉饮冷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不宜在阴暗潮湿以及寒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3)炼形之法

可着重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以振奋、提升阳气。具体锻炼方法与项目,可视体力强弱而定。五禽戏中的虎戏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要求意守命门,有益肾阳、强腰骨作用。道家养生长寿术中的卧功以脊柱、腹部运动来调节督脉、任脉,滋阴养阳。现代研究认为,卧功可以使脊神经得到锻炼和强化,巧妙而恰当地调整自主神经系统,还可以施功于性腺,促进性腺激素的分泌,保证了内在器官的健康和发挥最佳功能,以促进人体健康。自己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也可以补肾助阳,改善虚寒质。其他,如散步、慢跑、太极拳、跳跃运动、日光浴、空气浴等,亦可选用。锻炼时要注意保暖避寒,以防风寒侵袭。(4)药物干预

代表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斑龙丸、还少丹等。常用药物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蛤蚧、冬虫夏草、菟丝子、杜仲、淫羊藿、肉苁蓉、鹿角胶、附子、肉桂等。若偏心阳不足,可选用桂枝甘草汤加肉桂,心阳虚严重者可加人参。若偏脾阳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用济生肾气丸。《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春夏养阳”之论。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关节炎等,此时是最佳的防治时机,称为“冬病夏治”。此外,无明显脾肾阳虚症状,但有功能低下者,于夏季选服苁蓉丸、八味丸、参芪精、固本丸等药,也能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二)阴阳气血不同体质的干预

阴阳气血不同体质理论的形成与针灸医生医治疾病的过程中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分辨患者的人格类型,只是辨证施针的参考依据,即《灵枢·通天》所谓:“善用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对于阴阳气血不同体质的干预,主要以“治神”为主,“令志在针”为辅。

1.“治神”为主《内经》认为,人类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以“神”的形式表现于外的,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这就是说,在针灸治疗前,医者应该对患者的喜怒哀乐、生活环境、发病过程等有较全面的了解,进而根据不同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为针灸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求达到心针并用、心身同治的目的。《灵枢·本神》指出:“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也。”《素问·移精变气论》也说:“闭户塞牗,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临床上,对患者要“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灵枢·师传》),运用安慰、解释、暗示等治疗性语言启发诱导患者,以稳定其情绪,使之保持安静。既要顺从其意志,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又要帮助患者消除顾虑,克服紧张、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使患者在最佳的心境下接受针灸治疗。所以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

如前文所述,重阳之人,神情易于激动而对针刺反应强烈。重阳有阴之人,阳中有阴,阳被阴阻滞,阴阳之气不太协调,因而气血在全身的运行以及离合出入不完全正常,故其神气不能在针刺之前出现反应。阴多阳少之人,由于阴气沉滞,阳气浮滑,沉滞则其气潜藏,所以对针刺的反应缓慢,在出针后,阳气随其针上浮,针刺反应才随之出现,因此说这是“独行”。

对于不同体质的人,可以分别采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等。具体而言,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使重阳之人对外界的事物刺激,既要有所感受,又要思想安定,七情平和,明辨是非,保持安和的处世态度和稳定的心理状态。疏泄法,可以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来,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或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宣散,可以把闷在心里的郁闷宣散出来,这对于阴多阳少之人尤为适合。转移法又可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不良刺激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这种方法的本质是转移患者的精神,以达到调整气机,精神内守的作用,对于重阳有阴之人不无裨益。

2.“令志在针”为辅《内经》中反复强调精神摄生、修心养性,不但要求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要求医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诊疗道德。临证时,应该善于调控自身的心理变化,力求达到精神专一,与患者密切配合,即所谓“两神相照,两心相注”。《素问·针解》说:“神无营于众物者,静志观病人,无左右视也。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必正其神者,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也。”《灵枢·终始》也指出:“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必一其神,令志在针。”这就是说,医者面对患者时首先要达到“静志”,亦即神志专一,身心专注,不为外界刺激所干扰。诊治疾病时,“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这样才能“令志在针”,细心体察针下的感觉,并依据患者的阴阳气血盛衰情况,或补或泻,“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体”(《灵枢·终始》),这是取得疗效的前提和保证。《灵枢·官能》说:“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理血气而调诸逆顺,察阴阳而兼诸方。”医者良好的服务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在刺灸操作过程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地取穴、施术,均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和顾虑,帮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也有利于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也应被看成是对重阳之人与重阳有阴之人的心理干预方法。

此外,针治以后,医者还应该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保持患者情志畅顺,并指导患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灵枢·本神》),使患者身心俱静,则有利于巩固疗效,促使疾病日渐康复。这对于阴多阳少之人针刺后的“独行”感可起到心理干预作用。(三)阴阳五态不同体质的干预《灵枢·通天》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多少,将人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等五种不同类型。同时,《灵枢·通天》对于针刺“五态人”时的情形进行了具体描述。如“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太阴之人发生病变时,应急泻其阴,否则,不能减轻病情而使疾病痊愈。“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无脱其阴,而泻其阳,阴重脱者阳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太阳之人接受针刺治疗时应注意,不要耗脱其阴,只能微泻其阳。如果大泻其阳,阳气耗脱过多,不能养神,就容易造成狂证,如果阴阳俱脱,往往出现暴死或不省人事的恶果。“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在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少阳之人由于阴血在内而阳气居外,所以治疗时应当实其内在的阴经,而泻其在外的阳络,这样身体才能强壮。但是,这种类型的人,以气为主,如果泻其阳络太过,便会导致气脱,一旦形成中气不足,疾病就很难治疗了。“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其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阴阳和平之人时,应该细心诊察其阴阳的变化及正邪盛衰的情况,并观察其容貌和仪表,再审别他们哪方面有余或不足。凡是邪气盛的实证应该用泻法,凡是正气不足的虚证应该用补法,凡是不盛不虚的,则从本经取治。这些针刺方法也可被看成是针刺干预法。

现代学者认为,《内经》中的气质分型主要体现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和《灵枢·通天》中,这两篇中都涉及气质与体质的论述,而且相关干预方法多有互参,宜并而论之。第二章金木水火土形人

阴阳五行学说在我国源远流长。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原本是两个独立的思想体系,前者着眼于揭示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后者则偏重于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而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则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实现了矛盾论与过程论、运动观与发展变化观的统一。与阴阳学说比较,古老的五行学说带有浓重的经验论特征。古人用这种学说解释宇宙万物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别是用它来解释社会现象时更带有神秘性。有趣的是,这种神秘性被古人夸大后,多用来观人以预测其贤愚、贵贱、夭寿等,如观人形(色)、观人言、观人行、观人相、观人类等,并且皆可依“类固相召,气同则合”的模拟法则将其归属于整个五行系统。这就是“五行之气,天生万物”的天命论。

大概正是由于五行学说具有如此重要的“品性”,其往往被古代科学所吸纳,《内经》就是运用五行思想的这种“品性”对人的整体生命活动进行理论说明的。仅就《内经》对人群进行分类而言,凡人类禀赋特点及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皆可通过五行的原理去解释说明。所以说,五行学说对古代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只是这个学说以五行通套一切事物,如果完全照搬生克乘侮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会过于笼统。今天,在实践中要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抛弃其不合理的一面。一、分型特点(一)体质五行分型《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们的肤色、形态、行为、心理,以及对环境的适应力、对某些疾病的易罹性和倾向性等各方面特征,归纳总结出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等五种基本类型,通过五行的原理去解释说明五形人的生理、病理和组织结构,以及其对人的生命和生存发展变化的功能作用,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预防等。因此,这被认为是《内经》中最系统而全面的一种分类方法(见表2-1)。表2-1 人格体质分型表续表《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名虽冠之以“阴阳”,却是以五行的属性和归属方法进行分类的。用“同中求异”的方法,以五行及其所属的五音、五色、五方、五季等为依据,从五音太少、阴阳属性、体态和生理特征等方面论述了五形人。

1.木形人

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禀受木气最全的人,属于木音中的上角,气血偏盛于足厥阴肝经。其体质特点是:皮肤色苍偏青,头小,脸长,肩背宽大,背部挺直,手足小,有才智,好用心机,体力较弱,多愁善感,做事勤劳,性格柔美而稳重。对时令的适应为,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秋冬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2.火形人

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禀受火气最全的人,属于火音中的上徵,气血偏盛于少阴心经。其体质特点是:皮肤色红,齿根宽广,头小,脸形瘦尖,肩背肌肉宽厚,肩背髀腹匀称,身材矮小,手足小,步履稳重,走路快而且肩背摇动,做事有气魄,对钱财看得很轻,但少信用,多疑虑,对事情的观察和分析都很敏锐而明白,颜面色好,性情急躁,不能长寿,容易暴亡。这类人对时令的适应为,能耐受春夏的温热,不能耐受秋冬的寒凉,秋冬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3.土形人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禀受土气最全的人,属于土音中的上宫,气血偏盛于足太阴脾经。其体质特点为:皮肤呈黄色,面圆形,头大,肩背部丰满而健美,腹部宽大,大腿及足胫部健壮,手足小,肌肉丰满,身体上下匀称,步履稳重,动作轻盈。内心安定,助人为乐,独立性较强,不依附权势,广交朋友,性格忠厚诚实。这类人对时令的适应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春夏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4.金形人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禀受金气最全的人,属于金音中的上商,气血偏盛于手太阴肺经。其体质特点为:皮肤色白,方脸,头小,肩背小,腹部平坦,手足小,足跟坚厚而大,好像有小骨生在足跟外面一样,身体轻捷,为人清白廉洁,性情急躁但刚强,办事认真,果断利索,刚悍沉着,性格果敢决断,擅长于做官吏。这类人对时令的适应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春夏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

5.水形人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禀受水气最全的人,属于水音中的上羽,气血偏盛于足少阴肾经。其体质特点是:皮肤色黑,面部多皱纹,头大,面颊部清瘦,两肩狭小,大腹便便,手足好动,行走时身体摇摆,从腰至尻距离较长,背部也比较长。禀性无所畏惧,人格卑下,好欺骗人,常遭杀戮而死。这类人对时令的适应为,能耐受秋冬的寒凉,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春夏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从人的体型、头形、面部、肩背、四肢、颜色等来探讨五形人体质的特征。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