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单实用的保健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8:53:10

点击下载

作者:薛磊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最简单实用的保健全书

最简单实用的保健全书试读:

前言

我们的寿命主要与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个方面有关。先天因素是指一个人从父母、家族那里继承的遗传基因,比如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遗传病,有无长寿基因。后天因素是指个人习惯以及饮食起居,包括饮食、工作压力、居住环境、心理状态等对健康的影响。先天因素是我们无法决定的,而后天因素也就成为了我们延年益寿的重中之重。

可惜在生活中却有不少人在挥霍健康,生病之后只能通过医院治疗,却不懂得如何去保养身体。有些人虽然活到年纪很大,却毫无生命质量可言,只能凭借药物和仪器延缓衰老,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倡导“治未病”,这是个很了不起的理念。为什么要治未病?这是保命的根本途径。比如说有位病人,半年前到医院检查,什么事都没有,半年后却查出了肺癌。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他检查后不久就有了咳漱的症状,但自以为咳嗽不是什么大事,因此大意。如果当时注意一下,调理一下,治疗一下,肯定不会有半年后的结果。

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保健就是保命!提到“保健”二字,真的有很多人会不以为然,但若是说到“保命”,想必就要神经紧绷了。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作用结果不同。比如,很多人并不认为喝酒会对身体产生什么伤害,酒后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反而让人舒畅,如果此时劝说他喝酒对身体有害,有悖于养生,这个人肯定会不以为然;可一旦嗜酒过度,便会引发一系列肝脏疾病,如酒精肝,身体各处的不适开始显现,患者本人开始恐惧,担心自己过早地离开人世,所以重视程度和之前大不相同。其实,学会如何保健身体就是延续生命的关键所在,日常的身体保健做好了,就相当于在保命。

所以,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应当时刻做好身体保健工作,将保健一词牢记于心。这样,慢性疾病、过劳死、猝死等才不会找上你。

本书从心理、生活、饮食、排毒、运动、经络六大方面谈保健,可以说内容具体、丰富,涉及面广,适合各个年龄段的读者。语言通俗易懂,实践简单,实用性极强。读过此书之后,你一定能够有所获益,从而为自己保养出一个健康的体魄,去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第一辑心灵保健篇——平心静气,心一乱则百病生心灵保健是养生的关键

现在,养生一词已经传入各个年龄阶段、各个阶层人们的耳朵中,人们已经越来越注意饮食养生类问题了,但是你可知道,注重为身体补充营养素的同时,也得给心理加点“营养素”。

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生活,想要到自己喜欢的饭馆吃些可口的饭菜,你还能吃得下,说明你的心态还是向着乐观积极方向发展的。但若我们结束一天的忙碌后竟连吃饭的心情都没了,还怎么可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呢?

我有个朋友,是那种踏实肯干的人,但是,只要是今天的工作稍微有些不顺心,就会一整天垂头丧气。记得有一次,他被上司数落,下班后我约他吃他最爱吃的对虾,他却推三阻四,说自己没胃口。

经过我再三邀请之后,他还是去了,可他吃着吃着突然胃痛起来,勉强去了卫生间,竟将吃进去的东西全部吐出来,带他到诊所诊治,只说是吃东西的方式不当,没什么大事。

其实,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经常会发现周围的某个人突然瘦了很多,以前怎么减肥也没看他瘦下来啊,一问,果然没采取什么减肥方式,那到底是怎么瘦下来的呢?仔细观察之后,才发现对方的面容非常憔悴。

其实,这类人大都是因为心情不好导致身体消瘦、面色苍白的。人在心情不好时,饮食的欲望会大大减小,即使是吃下去东西,吸收率也会大大降低。

可能有人会想,那也不错啊,还能减肥了。但是你知道吗,这样长期处在心情郁结的状态,不仅影响食欲,还会影响我们身体营养素的均衡。长期处在心情不好的状态,身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降低,很容易患上各种常规性疾病。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熟知里面的焦点人物——林黛玉,整天处在惆怅、抑郁的状态,最后竟忧郁致死。林黛玉多愁善感,使得她的身体因忧郁而变得虚弱,严重时还会咳血,这样的生活状态,怎么可能会健康?

如今,中国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因事业抑郁,有的因感情抑郁。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在某些事上走极端、钻牛角尖儿。

情感方面受到伤害时,我们的肝脏最先受到损害,情怀不怅会导致肝气丧失调节能力,直接引发气郁不舒,甚至会让我们心神不宁、夜不能寐,出现精神类疾病。

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多数人可能都会经历几次情绪低谷,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千万不能深陷其中,应当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情,使自己快速地恢复至以前的心理状态。若长时间处在低落状态,会妨碍自己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让我们不能正常地记忆、思考、抉择、社交等,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脱离社会感。

通过上述介绍也能看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平时可多听音乐,选一两项我们所喜欢的事情坚持做下去,多出去散步,与身边的人沟通,将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痛快地说出来,这样就会觉得身心舒畅。事情总闷在心中是很难解决的,并且时间久了,想法会变得偏激,加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常常会将“我太忙了,没办法下班之后去享受什么”之类的话作为借口,那我们可以想些开心的事清,想想令我们开心的人,想到那些的时候,就会觉得身边的琐碎事情真的算不了什么,也就释然了。

实际上,心理健康的调节主要还应依靠我们自己,平时多观察事物美的一面的就可以了,不断地鼓励自己,为自己加油,多交些朋友,将注意力从一个人的身上分散,放到多个人、多件事上,这样的日子才能越过越轻松,时不时为自己的心理加点“营养素”,让我们的身心都保持在健康状态!心理失衡,就是生命质量降低的源头

波动的心念会影响个人、家庭、社会等的健康发展。我们情志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被动念头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恨、恼、怒等负面情绪会使我们的身体产生毒素。如果我们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快乐的生活,都应当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黄帝内经》中提到,人的心理出现任何失衡状态,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所以,现代人讲究的养生即善于克制、自我排遣。要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良好心态,还应擅于平衡身体中的阴阳,调和六脉才可祛病延年。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能在我们看来,别人经历之事似乎都是一帆风顺的,自己却庸庸碌碌,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失衡。心理不平衡,失落、嫉妒、私欲便会接二连三地产生,使你的“光明大道”被堵塞,再也看不到希望和光明。

这种心理不平衡还可能会让人走向死路,如疾病缠身而死,权钱交易、大捞特捞走上犯罪的道路等。因此,心理不平衡是生命质量下降的源头,也会导致身体衰老、疾病横生。

以前,村子里有个老爷爷,本该在家中安享晚年,好好过自己的日子,但是自从对面搬过来一位城市里的老爷爷,他的心理就出现了不平衡。他看到对门老爷爷西装革履,没事就练习书法,家中的摆设古香古色,尤其是他手上的那块名表,更是骚动着老爷爷的心。于是,他自己也想着要一块,开始节衣缩食,但是老爷爷是个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服药,可是为了名表却把药给“戒”了,结果血糖直升,最后住院抢救。住院的时候,对门的老爷爷来看他,他又认为人家在对着他炫耀,说了几句讽刺的话将人家气走,自己的病情变得更严重了。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不平衡心理常常来源于错误比较,总是和别人的言行、举动、外表、家室、穿着等做比较,很容易产生失衡心理。无数例子告诉我们,要在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下保持平衡的心理,这是养生、安身立命的大智慧,能够阻止大灾难的发生。

因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人一定要有追求,但不能一味地奢求。当今社会机会多多,但是机遇却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人要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培养元气,才能够不受邪气的侵扰。欲望强烈的人会损伤元气,健康便无从谈起。

那么,要怎么才能做到平衡心态呢?

第一,对自己不能过分苛求,对他人的期望也不要过高。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将目标定得太高,定个切合实际的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心情就会舒畅很多。如果目标定得太高,总是处于一种失败的状态,那就很难有好心情了。对他人也不要寄予太大的希望,每个人都会有优缺点,不要将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会减轻不少烦恼。

第二,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疏导。当我们出现不平衡的情绪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倾诉就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内心情感与外界刺激平衡的方法,能够去灾免病。也可以将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快速奔跑、大声吼叫、大哭等,都能够转移注意力,释放不良情绪。

第三,求雅趣,在娱乐中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心理失衡时,可以试着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消除内心的压力,释放抑郁的心情,缓和报复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如下棋、绘画、钓鱼等,多参加娱乐活动是保持心理平衡的良药。

第四,与人为善,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要从自身做起,与人为善,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量去帮助别人,将你的援助之手伸向他人,你才会感到更加的踏实,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

第五,遗忘,也许是对人最好的呵护。人生的道路多崎岖,忘记那些对你的心理有影响的人和事,就能够保持你的心态平衡。因此,忘掉曾经对你有过伤害的人和事,才能让你前行的道路更加轻松,心理也就会更加平和。

心理不平衡即为生命质量降低之源头,也是致病、衰老之源头。因此,如果我们想追求健康的身体、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当向往社会安定和世界和平,一切从自己的内心做起,只有达到平衡的心理状态,才可健康长寿、远离疾病。保持心理平衡,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莫要生气,小心气大伤身

中国人总是习惯于将发怒当成是“生气”,其实“生气”是指中医方面的词汇。因为中医认为,人若是一发怒,身体内的气就会向上涌。

不光是人,很多动物都会生气。动物一生气就会打架,因此,生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打架做准备。动物通过“生气”的方式调整内分泌,以打斗的方式调节内分泌。这如同国家的紧张备战状态,国家面临战争威胁时,就会立即进入A级备战状态,调用大量的资源为战争服务。若是没有受到战争的威胁,那些紧张投入的资源就白费了。动物生气也是如此,打斗之前,动物就会整合身体的全部资源,让身体机能进入战斗的预备状态,等到来自外在的威胁解除,这些临时征调的资源也就白费了,必须排出体外,或再把它们调回去。因此,生气就是损耗资源、能量的行为。

生气不仅会损害身体的气血能量,更是人体致病的重要原因。正由于生气对人体有很大的坏处,所以在抗衰老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不生气”。我曾经求教一些长寿老人,无论是男女,无论在城市或农村,这些长寿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良好的心态、不爱生气。在这里需要确切说明的是,不生气并不是让你生闷气,有气也憋在心中。这样做不但不利于健康,还会使身心饱受折磨。

生闷气的情况时常在夫妻间发生。通常情况是妻子喋喋不休,不停地翻旧账、发怨气,而丈夫绝大多数都是不回应,一语不发,“任你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看似男人胸襟宽广,其实无益于解决问题。不但如此,还可能对双方的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妻子这一方而言,妻子就如同一个没有对手和自己打的拳击手,只能对着空气挥拳,心中的怒气显然不能发泄出来。而丈夫尽管看上去有那么点“好男不跟女斗”的大度和包容,实际上也是在挑战自身的极限。通俗一点说,对大多数男人而言,这并非是真正的大度与包容,而是忍气吞声,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压抑行为。

因此,我再三强调千万不能自己生闷气,而是需要修养身心,开阔自己的心胸,可以有效地包容别人的过错,根本不产生生气的念头。生气是由于一个人的内因引起的,再好的医生也没有办法让病人不生气,病人由自己的内心中慢慢地克服。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情。

实际上,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给自己以惩罚,这也是人类最愚蠢的行为之一。

在生气后,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对脚背上的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进行按摩,让向上升的肝气得到舒缓,此时这个穴位会非常的疼痛,必须反复进行按摩,一直到这个穴位不感到疼痛。爱生气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疏通肝气的食物,如山药、陈皮等,也能采用热水泡脚的方式,最好泡到肩背出汗。情绪波动太大,小心一夜变白发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每天都会因为各种事情而有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心情虽然是思想方面的问题,但是给我们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由于情绪过激、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人体衰老的程度在不断增加,一夜衰老的情况非常常见,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记录。《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写下的,根据唐代李绰《尚书故实》的记载,当时一个名叫周兴嗣的大臣犯了很大的错误,梁武帝为了惩戒这位大臣,要求他在一夜之间写出一篇千字构成的文章,并且不能有重字之处,否则第二天就要治他的罪。第二天,虽然周兴嗣写下了《千字文》,但是一夜之间头发也变白了,这也是害怕、劳累而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公元前522年,伍子胥从楚国逃离出来,但在吴楚交界的昭关,因其地势非常显要,又有重兵把守,过关逃离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夜之间,伍子胥急得头发都白了。这是急极、愁极而导致一夜之间满头白发。

这些故事都是经过史书记载的,并非是杜撰出来的。“一夜白头”虽然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情志过极的确能够让人一夜之间白头。原因何在?从现代医学角度讲,压力会对组织细胞造成损害,使人体DNA上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变短,因此导致细胞的顶端位置不能正常工作,比如令皮肤毛细血管发生痉挛、毛乳头的黑色素生成发生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头发极容易出现变白的症状。

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并非是个例。有一个大型企业的员工,忽然有一天被安排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负责某个大项目。在感受到职位提升所带来的成就感时,他也感觉到了压力。假若这样带着压力工作三、四个月,他会发现自己在逐渐地变老,具体表现可能是两鬓的白发、眼角的皱纹,或者出现种种亚健康症状。

那么,怎样才能抗衰老,避免早生白发呢?

放松被认为是最好的“年轻药”,学会放松,快乐自然就不请自来了。我们应该冷静地对待各种突发症状,尤其是那些会对心情造成巨大起伏的事情,更应持平常心。遇到挫折的时候,一定要冷静,心平气和。若是已经安然度过,不要再担心事情发生,自寻烦恼。要养成开朗的心情、乐观的态度,提高心理素质。所谓知足常乐,只要将生活中的辛苦、得失视为过眼云烟,人方能自得其乐。用当下网络所流行的语言来说:“神马都是浮云!”

另外,还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家里或是办公室内,要经常到公园或者是郊区进行散步、慢跑,运动能够缓解压抑的心情。当你感觉精神受到极大的冲击时,不妨到运动场上发泄一番,这样既可以消除心中的抑郁,也可以到户外感受新鲜的空气、温暖的阳光,以化解内心的烦恼,休养身心。坚持这样做,保持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能够有效延缓衰老。

我为大家推荐一种养生佳品——黑豆。黑豆被称为“乌发娘子”,中医认为其性味甘平,有滋补肾阴、补肾强阴的作用,极为适合因为肾虚导致的白发问题。而且黑豆皮含有花青素,不但可以抗氧化而且能够抗衰老,食用黑豆不仅能够滋润头发,还可延缓衰老。

我们平时不仅可以用黑豆制作豆浆,还可以煮黑豆水当作饮料。方法是取一定量的黑豆,洗净之后放入少许水,一起放入锅中煮沸,10分钟左右的时间,等水沸腾了,关火将豆子捞出来。注意不要吃豆子,只要喝煮豆水就可以了。思多伤心,更伤脾《黄帝内经》中有“思伤脾”之说,从中医的角度上讲,每种情绪都会影响内脏器官,导致人体气血运行方面的问题。忧、思、恼、怒等负面情绪都会伤害到脾,特别是思,影响最大。从中医的角度上说“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会引发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量降低,食欲下降、讷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精神疲乏、郁闷不舒等。思虑过度会伤脾,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久而久之,便会气结不畅,百病随之出现。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上说,过度思虑会导致肠胃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甚至导致胃溃疡。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脾胃功能差,容易引发气结,进而出现腹部胀满,引发气血不足,四肢乏力之症,形成气郁,逐渐发展成血瘀、痰瘀。还会引发女性月经提前、延后,甚至闭经。

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愁思之事,应当避免去“解”,因为这样下去只会引发“气结”。实际上,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能万事如意,思虑过多者,平时应多听周围人的劝导,保持情绪适度,防止郁结在心。日常的生活习惯要规律,平时多运动,睡眠要充足,饮食上应当增加银耳、桂圆等静心、安神食物的摄入。

此外,工作之余应当调整好饮食、作息,适当吃些补益气血、养心安神药膳,还可适当吃些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吃香砂六君子或六君子成药最佳。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能够解决思虑过度之法。

1.适当锻炼

平时可抽出点时间慢跑,活动全身筋骨、肌肉,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将心中的抑郁之气大口呼出、排出。

2.喝杯温牛奶

牛奶中含有两种催眠物质,即色氨酸和对生理功能有调节之功的肽类,能够同中枢神经结合,发挥其麻醉、镇痛之功,让人顿觉舒适。思虑过多,辗转难眠之时,喝上一杯温热的牛奶,即可催人入眠。

3.保持好情绪

好情绪有助于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让机体的生理代谢处在最佳状态,进而反馈性提升脑细胞活力、记忆力。

4.增加业余活动

在家中养几盆花花草草、几条金鱼,没事修剪修剪花枝、逗逗金鱼,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开来,就能够忘记一部分心烦的事情,并且从业余活动中找到乐趣。心宽一尺,病退一丈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两个在条件基本相同下生活的人,一个生了很重的病,另一个却非常健康,几乎不生病;并非所有接触过致癌物的人都会患上癌症;或相同疾患者,却出现一个治愈、一个死亡的结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差异呢?实际上,生病和死亡与人的情绪、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常常会发现癌症患者本人的内心长期处在压抑状态。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意识、精神的不良方面如同毒药一般以情绪的方式对我们下丘脑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不断地削弱我们的免疫系统,久而久之,便诱发了疾病或导致疾病长久不愈。因此,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应当懂得如何将心理上的自我破坏态度转换成自我治愈态度,这样就可以开启我们身体的自动恢复机制,以便恢复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因此,人产生出的负面情绪便会对身心产生影响。那些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会导致内心紧张,这种紧张又会使体内的生命物质显示出流通障碍,这些障碍会引发生理疾病。有句古话叫:“心宽一尺,病退一丈。”将心放宽,即可击退疾病,那么怎样做才可保持心宽?

首先,要以宽大为怀。俗话说:“心宽体胖。”心宽的人一定是满面春光、笑容可掬的。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何事,都应当将“宽大”二字放在首位,这是一种智慧。心静要平静,只要自己心静如水、心情开朗,那么什么事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道路,什么疾病都不能摧残我们的意志。如果可以做到怡然自得,心中常常是乐观向上的状态,即可战胜病魔,保护自己以免被负面情绪、疾病打败。

其次,要随遇而安,安常处顺。俗话说得好:“知足常乐。”只要满足自己的现状、生活,就会有勇气面对一切变化。当我们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之时,应当尽量想开些,随遇而安,积极治疗,才可保全自己。要喜欢、爱护自己,不能总是想着如何改变自己,应当懂得认可自己,接受现实,用爱心去拥抱自己、拥抱生活,成熟、客观地去面对生活,懂得感恩,善待自己。应当有特定的爱好,应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应保持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和谐的心理。此外,应当广交朋友,多与积极、乐观的人在一起,尽量避免和消极、悲观者接触。这样一来,我们的内心即可感受到平和、安详,我们自身也能受到保护。

最后,还应注意不能总将问题“严重化”,因无关紧要之事发牢骚,也不宜将事情看得太过严重,将所有错事归咎在自己身上。应当不断地寻求新爱好,对生活应充满新鲜感,放松周身,牢记:心宽一尺,病退一丈。对于那些给你带来过大压力、让你难以喘息的事情,应当放下;还应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让自己心平气和,拥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微不足道之事。应当放下那些对自己来说是负担的事情,多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不能不问世事、不分青红皂白,也不能太走极端,应当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开心能够让人心宽,能够防病祛病。因此,只有让自己心宽,才可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疾病也就会远离你。日常生活,我们应当懂得运用情绪渲泄之法,把心中的不快讲出来,就会觉得轻松些。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可将那些令人烦恼之事抛开,做自己想做的事。到景色优美的地方去散步,或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到家中做客,或是参加些自己喜爱的文娱、体育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生活目标,以分散注意力,让生活更有意义。多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可以让自己忘掉心中的烦恼。提高自己的修养,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要拥有豁达人生,应当将眼光放远一些,莫计较小事。没事不要总叹气,越叹气,越衰老

生活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着喜欢叹气的毛病。曾经有一位朋友与我交谈,我们交谈了半小时的时间,这期间他一直在叹气,而且语气极为低沉,语速也不快,头默默地低着,不停地写写画画,只有在提问时礼貌性地抬起头。我问他:“最近有什么事情烦心呢?听你一直在叹气。”谁知他叹了口气说:“唉,我已经习惯了……”他说他总是感觉透不过气,然后就不自觉的深吸一口气,再叹出来,想让自己舒服一下,渐渐就习惯了。我见他眉头上有一个很重的“川字纹”,脸上也有很深的法令纹,对他说:“一旦叹气成为一种习惯,你就离衰老不远了。”

人们总是说:“愁一愁,白了头。”中医当中就有一句话:“忧则疾生。”烦闷忧愁的情绪对健康的危害极大,它是衰老的催化剂,一旦让忧愁烦心,必然造成身心极大的伤害。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我的这位朋友是非常典型的气郁体质。气郁体质者经常会叹气,就是“善太息”,就是将心里的忧愁“叹气”全部叹出来。这类人大多体型偏瘦,常感到情绪低沉、闷闷不乐,还时常有两胁胀痛、健忘、失眠等症状,《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气郁体质。

中医认为,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气的推动。当气不能向外而在体内结聚,心情不畅通就会气郁,如果长期不得调理,就会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痰湿、血瘀,很多疾病也就孕育而生。

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压力也就随之增加,导致诸多人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重,也就导致气郁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喜欢叹气,是因为气机不畅,因此感觉胸闷,通过叹气的方式梳理气机。

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假如希望改善气郁体质,最关键的就是合理休息,并且懂得将心中的郁闷释放出来,选择些轻松点的有氧运动,多亲近大自然,改善自己的心情,心情就会变得开朗一些。

当心情抑郁、工作压力较大,可以适当吃些逍遥散。逍遥散可以从血虚、肝郁、脾虚三个方面调节个人的情绪,药店里也有根据逍遥散制成的逍遥丸。

学会舍得与放下,不然什么也得不到。我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聊天的时候,谈到了一些人情是非的问题。我说:“老师,你每天都要各地去讲学,这样奔波不劳累啊?”“不累啊,虽然我的事情多,但是我心不累。”

我觉得老师的话非常有哲理。很多人就是因为心中有无穷的欲望,人忙心也累,人心和人性逐渐失去了方向,所以他们会时常感觉疲惫。有的人在追求养生的时候,一边天天锻炼身体,三餐营养均衡,另一边却是杞人忧天。这样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放不下,也就很少能成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派了八百童男童女去往东海求药,可却一去不回。古代有哪个帝王能江山永固的,他们都不惜耗费钱财、精力制造抗衰老的药。但是,他们在服用滋补药物的同时,又恣情纵欲,不注意调养情绪、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会对精血造成损伤,更耗伤精气神,这也是人体衰老的一大根源。

若想延缓衰老,一定要将功利之心放下,轻松面对周围的人和事。如果整天将一些身外之物放在心上,心神和心血就会受到很大损害,这样下去身体衰老非常迅速。其实抗衰老的灵药就在我们心中,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追求养生的道路上,急于求成,在如此急切的状态下,追求进补之药、速效之功,结果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就胡乱进步,这要比穿肠毒药更加毒,等于自寻死路。

其实,养生防衰老是一个养心、养气、养神的过程,与其花那么多的精力和财力去追求名利,倒不如及时呵护一下我们的内心。

养生的过程可以通过“玩”的方式来实现,可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又能起到运动的效果。比如,有的人喜欢打太极拳、揉核桃,就是通过穴位刺激的方法,锻炼手的灵活性,可以起到缓解衰老的作用;还有人喜欢放风筝,既能锻炼颈椎和肩部,还能到户外吸收新鲜空气,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延缓衰老。别让自己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

迈克尔·杰克逊走了,众所周知,这位世界级偶像的人生并不快乐,他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我根本没有童年。没有圣诞节,没有生日。那不是一个正常的童年,没有童年应有的快乐!”

他5岁那年,父亲将他和4个哥哥组成“杰克逊五兄弟”乐团。他的童年“从早到晚不停地排练、排练,没完没了”。在人们尽情娱乐的周末,他四处奔波,直到星期一的凌晨四五点才可以回家睡觉。儿童时期的杰克逊努力想得到父亲的认可,他“8岁成名,10岁出唱片,12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歌曲歌手”,但却仍得不到父亲的赞许,仍是时常遭到打骂。

心理学说:12岁前的孩子,价值观、判断能力尚未建立,或正在完善中,父母的话就是权威。当他们不能达到父母过高的期望而被否定、责怪时,他们即便再有委屈,但内心深处仍然坚信父母是正确的。杰克逊长大后的“强迫行为、自卑心理”等,和父亲的否定评价有关。父亲还时常嘲笑他:“天哪,这鼻子真大,这可不是从我这里遗传到的!”杰克逊说,这些评价让他非常难堪,“想把自己藏起来,恨不得死掉算了。可我还得继续上台,接受别人的打量。”

其后,迈克尔·杰克逊“自我伤害”,多次忍受巨大痛苦整容,也和童年的这段经历有关。杰克逊在《童年》中唱道:“人们认为我做着古怪的表演,只因我总显出孩子般的一面……我仅仅是在尝试弥补从未享受过的童年。”杰克逊说:“我从来没有真正幸福过,只有演出时,才有一种接近满足的感觉。”曾任杰克逊舞蹈指导的文斯·帕特森说:“他对人群有一种畏惧感。”在家中,杰克逊时常向他崇拜的“戴安娜(人体模特)”倾诉自己的胆怯感,以及应付媒介时的慌恐与无奈。

他和猫王的女儿莉莎结婚,当时轰动了世界,但两人婚姻生活并不愉快,莉莎说:“对很多事我都感到无能为力……感觉到我变成了一部机器。”1996他又与黛比结成连理,但幸福的日子持续也并不长,1999年两人离婚;之后,他又与布兰妮交往甚密,但布兰妮却一直强调:“我们只是好朋友。”

杰克逊直言不讳地承认:“没有人能够体会到我的内心世界。总有不少的女孩试图这样做,想把我从房屋的孤寂中拯救出来,或者同我一道品尝这份孤独。我却不愿意寄希望于任何人,因为我深信我是人世间最孤独的人。”很明显,造成这位天王巨星不幸人生的因素有很多,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他成了“人世间最孤独的人”,并且孤独地走完了一生。

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孤独的人很多,又或者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孤独感。然而,千万不要让孤独成为一种常态,这不正常!

我的一位同学莎莎的丈夫在两年前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一个月后的一天,她向我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我告诉她:“你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过早地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你也会开始新的生活——走出痛苦的阴影,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身边还有一个半大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她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从此,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的世界。

人在不开心时偶尔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无可非议,但如果将这种行为长久延续下去,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了。事实上,现代人已经越来越习惯封闭自己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心怀恐惧,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事情,将自己的心紧紧地封闭起来,生怕受到一点伤害。

沉溺于孤独的人害怕与人交往,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将自己封闭起来,逃避社会,畏惧生活,孤芳自赏,无病呻吟。他们没有朋友,更没有知心的朋友。他们喜欢自己更胜过喜欢别人,有些“自恋”。他们骨子里是有些自卑的,总是担心自己不被别人接受,索性拒绝和别人接触。他们多以家为世界,以电脑、电视为朋友,只有宅在家里才心安,离开了这个环境,就会感到不安全。他们根本不懂得,也不知道如何填补自己的心灵空虚。

在现代社会,都市林立而起的高楼大厦逐渐使人际交流疏远,邻里关系丧失,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孤独的性格、情绪。同时,机械化的生活模式也使得人们缺少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培养人际情感,交际往往就只是为了应酬,喝酒就只是为了买醉,回到家中倒头就睡,以此来逃避惹人心烦的琐事。“孤独一族”的成员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这已然成为现代人需要正视的问题,虽然说短暂或偶然的孤独不会造成心理、行为紊乱,但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孤独感还会增加与他人和社会的隔阂与疏离,而隔阂与疏离又会强化人的孤独感,久而久之势必导致疏离的人格失常。那么,怎样去调节?

1.学会爱并享受爱

马斯洛的理论告诉我们:没有“爱”,就没有“自我实现”。爱的滋润,是生命成长的核心。人只有被爱、被接纳、被归属、被承认,才能产生安全感,才能自信、大胆地去探求外部世界,成熟到足以能融入到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中去。所以要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对待他人,主动接近别人、关心别人,以诚相待,扩大交往,孤独感自然消退。

2.恢复理性

对于自卑造成的孤独,要理性地反省自己,认识到自己头脑中存在的非理性观念,有意识地加以改变。从小事做起,培养自信心,逐步地走向成功。同时也要明白别人并非都讨厌自己,要勇于敞开自己的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情义去和他人交往。当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时,一个新的自我就代替了孤独。黛玉式的自怜并不是一种美

我的朋友张女士今年才36岁,给人的感觉就像到了更年期一样,她在朋友、同事面前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抱怨自己的“不幸”:丈夫的收入没有朋友的老公高,孩子不像同事家孩子那样听话,大学时样样不如自己的人,现在开着豪车住着豪宅等等。她一边抱怨,一边说自己可怜,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声音也开始哽咽了。事实上,张女士的生活在同龄人中算是不错的:老公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骨干,一儿一女都长相清秀,聪明伶俐,她本人也拿着不低的工资,生病了还有医疗保险……可是,张女士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那些“可怜”的事情上,见人就说,弄得朋友、同事也对她敬而远之,往往张女士一开口,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觉得她太矫情,“明明挺好的,干嘛故意把自己说得那么惨……”

张女士其实是产生了自怜情结。这种情结是随着社会进步而蔓延开来的。一方面,商品经济社会不可避免地令人的欲望升腾,现实与需求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让人备感失落;另一方面,生活条件的改善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控制感,而对“失去”的担心让人们越发觉得心里没底,最终丧失了平常心。于是,在这种心理失衡的情况下,人们经常感到自己“太不容易了”。“自怜”的发展会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假性自怜,内在的原因往往是希望获得理解,维护自己的“自尊”。一些人觉得自己生活得不如别人,于是利用各种场合向大家解释造成这种状况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如向别人表示自己怀才不遇,一再强调不是自己不行,而是领导有眼无珠。第二阶段才是真性自怜。当假性自怜成为一种习惯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当事者会产生抑郁情绪。到了这一个阶段,他们已经很难意识到自怜的初衷——维护自尊,而是深陷其中。这个时候,别人看他们挺好,他们却拿自己当草,陷入自卑自怜的恶性循环之中。

现代生活中,像我的朋友张女士一样喜欢“自怜”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就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似乎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同情的人就是自己。他们原本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结果却让周围的人越发反感,导致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朋友越来越少。

其实,自恋和冷热痛痒一样,也是一种自我察觉,是对当前状态的自我评价,然后会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来进行自我调节。从这个角度上说,自怜虽然是一种消极心理,但适当的自怜也是有益身心的。打个比方来说,知道冷了就添衣显然有助于身体健康,那么“委屈”就像是心理健康的警戒线,督促人们及时进行心理“排毒”,这显然对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自怜心理一旦过了头,对人对己都是祸害。最终像黛玉一样将一腔幽怨化作淋漓鲜血也不无可能。那么,该如何抛开自怜呢?

1.别把自怜当成美

这一点是对文艺青年说的。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现象,在当代,很多娱乐节目、选秀节目、电影、小说都在消费苦难,对痛苦进行病态的审美,仿佛非要较个“谁比我更惨”的真。很多原本便多愁善感的文艺青年都沉溺其中,尤其是女性,往往会认为《红楼梦》中黛玉“葬花吟”的情愫是像诗一样美丽的。但事实上,这种情愫在文艺作品中欣赏一下即可,真的把它带到生活中,并没有多少好处和美感。当一个人不断强调和暗示自己多么可怜、多么悲惨时,他极有可能就真的变得很惨了。这在心理学上叫“自我实现的寓言”,就是说你内心的想法创造了你个人的实相。

2.觉察到正身处自怜中

所谓“自知者明”,假如两个人都有自怜情愫,一个人觉察到了自己的非正常状态,而另一个仍混沌无知,那么前者肯定比后者更容易抛开自怜。觉察,即摆脱了“无明”的状态,这往往是改变的开始。觉察会让人看清自己真实的情况,及时停止那些消极的暗示。

3.接纳生命中的失控和失序感。

虽然“掌控”的感觉非常好,但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人所无法掌控的事情太多,别人的世界无法掌控,未来无法掌控,甚至有时连自己都无法掌控,失控感是人生中常常需要面对的事情。竭力想要掌控一切,必然会带来压力与焦虑,适度的放松控制,对身心都是一种平衡和助益。允许失控感的出现,接纳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失控与失序,不要求一切尽在掌控,心态就会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境界。奢侈有余,贼心害性,故易折寿

春日的下午,我与一位好朋友聊天,他谈到在一次宴请当中,一张桌子10个人,居然有7个人都拿出胰岛素进行注射,那样的场景实在让人感到吃惊。朋友于是感慨,以前受穷的时候什么毛病也没有,现在富了,大多却都患上了糖尿病。

他的话让我联想起《福寿论》当中的那段话:“贫者多寿,富者多促。贫者多寿,以贫穷自困而常不足,无欲以劳其形,伐其性,故多寿。富者奢侈有余,贼心害性,故易折其寿也。”生活好的人吃得好、穿得好,出门车接车送,在原本已经很富有的情况下,还要费尽心思让金钱翻倍,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的身体大多是不健康的。也许这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你在某一方面多了,而在另外一方面就会少。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人生的幸运就是保持轻度贫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在轻度贫困的状况,因为有贫困感的人非常容易感受到快乐,他们心中没有太多的欲望,于是“望外”之喜就多。相对于富人而言,轻度贫困者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大悲大喜,情绪比较稳定,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安定、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样怎么会不长寿呢?尼采的名言同《福寿论》中的那段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每次朗读都受益匪浅,心有所得。

欲望就是穷人与富人间的最大区别。富人欲望多,挣了10万后,就想再挣100万,挣了100万又想挣1 000万,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穷人大多数都知足,因为缺少进取之心,所以欲望就会降低很多。

欲望就像火,如果善于利用,能帮助我们的生活,比如煮饭烧水,给人温暖。但是如若不能很好地控制住,火就会窜出来,酿成火灾,不但会烧掉房屋和衣物,还极可能让自己葬身火海。古人说:“有欲则邪得而入之,无欲则邪无自而入。”

江苏如皋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长寿之乡,那里有不少百岁老人。几年前我去那里旅游,曾经向这里的老人请教长寿经验。这些经验对城市人非常有帮助,因为如皋与其他长寿之乡不太一样,此地并不是在远离城市的崇山峻岭之中,而是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内,与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比邻而居,接近苏杭等旅游胜地,自然环境并不是很奇特。那么,为什么这里的老人大多长寿呢?

关键就是他们没有被欲望所累赘,长寿老人重视与人为善和融洽的人际关系,善于营造和谐、喜悦的家庭气氛。我见过一位112岁的如皋老人,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一个农家小屋中,一位老人悠闲地坐在小院中剥玉米,温暖的阳光均匀地映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其附近觅食。透过这幅和谐、宁静的图画,完全不用多问,我已经从老人脸上的笑容中看出长寿的秘诀。

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并非取决于一个人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最关键的就是拥有一个平静的内心。如果整天追求名利,在嫉妒、忧愁、愤怒和恐惧中过着每一天的生活,心灵没有一丝的平静,又怎会健康长寿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养儿防老”是中国人最为传统的观念,这也是不少人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而很多父母对于子女的态度大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假如父母将自己做的事情作为要求孩子回报的筹码,那将是一种悲哀,因为如果将来子女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发展,父母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

前不久电视上播放了一个电视剧,剧情是讲一位空巢老人,勤俭持家,他按照老伴的临终嘱托分配家里的财产。没想到,两个儿子为了争夺财产最后竟然将要瘫痪的老人丢到郊外。老人的二女儿因为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而被送人,但二女儿心地善良,一心为老人着想,只是因为自己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帮不上什么忙。

这个电视剧写出了很多社会矛盾,但在我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常常会爆发冲突。子女也是一个个体,他们的人生不应该被父母横加干预。佛家将欲望看成一切痛苦的根源,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养儿防老”这种观念其实也是一种欲望。有个词叫“无欲则刚”,修身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无欲无求。不要将感情过多依赖在儿女身上,老人的心情也就放松一些。本想养儿防老,可是思想上的包袱却让自己越来越衰老。

关汉卿在《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当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这种观点是值得赞赏的,父母可以把对子女的关注,转移到放在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上,为自己选择时髦、舒适的衣服,让自己更有活力。早起买菜时,不要当成一个有负担的事情,而是一个享受阳光的过程。睡觉之前可以听一些轻缓的音乐,保持愉快的心情。参加一个适宜的工作,比如去秧歌队、跳舞团或者太极拳等。可以花点钱买一些书籍增长知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买一些小动物来养,每天遛遛狗、逗逗鸟……不断地充实老年生活,很多的烦恼和忧虑就会远离你,身体也就更加健康。

在众多的精神爱好中,我非常喜欢养花、养草,定期为花木剪剪枝、换换土、浇浇水,这本身就是一种天然养生操。而且这种活动对经济条件和居住空间并没有过多要求,一般家庭都是可以做到的。花草本身是没有思想的,又是一种很美好、恬静的生命,让人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花草植物还可以净化空气、杀灭细菌,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生理上可以服老,心理上必须年轻

人一旦步入老年之后,总是会遇到“服老还是不服老”的问题,通常我们都会听到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年纪增加,精力减弱,毛病也越来越多,所以要服老,最好不要过量的运动,那些“老有所为”“老骥伏枥”的说法也就不合适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老人虽然已经从自己的工作岗位退下来,仍需发挥余热,大显身手,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这两种说法都有不妥当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生理上要服老,心理上要年轻态。

有一位身体很好的中年人,今年快五十岁了,经常到公园参加体育活动,并夸耀自己的身体比谁都好。一起锻炼的一个小伙子便开玩笑地说:“既然您的身体这么好,您可以和我比一比俯卧撑吗?”这位朋友当即应允。试想,一位快要退休的人,怎么能与正值壮年的青年相比呢?结果做了20多个俯卧撑的时候,他就非常吃力了,到30多个的时候就浑身是汗,但他不听别人的劝告,继续与小伙子比赛,结果在将近50个的时候,他便一下趴在地上,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由此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必须要注意自身的身体情况,坚持和缓的运动方式,心静如水,做运动绝对不能过量,否则极容易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当然,服老只是针对自己的身体,大家在心理上绝对不能有因年老而悲观的思想。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有人这样形容老年人:“思想僵化,观念老化,血管硬化,等着火化。”有的人不仅感觉身体衰老,而且心理上的衰老更加严重。古语“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是说,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心死,而所谓“心死”,则是指精神消沉到极点。如果老年人处于或接近这种状态,也会加快身体衰老的速度。

所以,为了生命健康,大家必须从“自己已经老了”的观念中走出来,做到生理上服老,心理上不服老。生理上服老需要承认不可抗的衰老过程,不再像中青年人那样,可以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尽管身体开始出现衰老迹象,但是心理上要保持年轻态,让自己有一个快乐的晚年。衰老,并不意味着面临生命的终止,更不是家庭的负担。怀着一个年轻的心态,我们就能延缓衰老,养生健身。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百练不如一走”,对于我们而言,散步可以说是最佳锻炼方式。脚尖先着地,是很多人习惯的走路姿势,不过长时间的采用这种锻炼的方式,就会感到很累。我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可以脚后跟先着地,将自己的体重通过脚侧面移至小脚趾,然后再过渡到大脚趾。这种方式可以分解行走带给脊柱的伤害。另外,散步时尽量闭嘴不言。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凡步行时,不得与人语。欲语须驻足,否则令人失气。”也就是说,人在散步的过程中,想要与别人进行交谈,要停住脚步慢慢说。不然,说话的时候,气往外走,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火”不要窝在心里,让它适当发出来

我们都知道“怒伤肝”,《黄帝内经》中也曾提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发怒好比毒药一般伤害着我们的身体。

人在发怒的时候,肝气会上逆,血液会随之上溢,因此伤肝。肝气上逆,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生气,气发不出来就会蕴怒,而怒势必伤肝。

在我们的五脏之中,肝为将军之官、武将之首,主怒。因此,怒首先伤到的就是肝。肝为将军之官,负责守护身体,任何不属于人体的外来敌人,肝脏都会立刻对付它。因此,人体出现的很多状况都要通过肝脏来解决,这样一来,肝脏就更易受伤害。

肝气用得多,耗伤肝血就会影响视力。所以,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经在丑时功能最强。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夜间工作、学习、思考,认为夜间的工作效率更高,想出的主意也更好。《内经》之中有云:“怒则气上。”意思就是说,生气的时候气机会向上,从气机升降运行的角度上说,是由于肝主条畅气机,肝气调达舒畅,气血才能柔和。若怒气上升,气机就会逆行,血液便会涌上来,肝经便会跟着受连累,两肋疼痛、胀闷。

症状较轻的患者会表现出头昏,重者会昏扑。人在发怒的时候,会变得面红耳赤,主要是气血上涌所致,气血上涌严重的时候,头发甚至会竖起来,因此才有“怒发冲冠”这个成语。若是此时再遇上些特别愤怒的事情,就会感觉到血液上涌。

通过上面的介绍,提醒心脑血管患者一定不要发怒。因为发怒时,气血会立即上冲,容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

肝主藏血,发怒时会直接影响肾脏,肝血、气血向上冲,此时很容易诱发脑出血。肝失疏泄,肝气就会在体内失去控制,到处乱撞;肝气横逆易犯脾,脾失运化,就们就会觉得腹胀;横逆犯胃,会引发呃逆、食欲下降等,甚至会引发吐血。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气死周瑜的一幕,周瑜吐血身亡实际上就是怒伤肝引发的气血损伤。因此,想保护肝脏,应当尽量少生气。

可人有七情六欲,怎么可能做到不生气呢?既然不生气很难,那我们应当尽力将心里的“火气”发出来,将“火”窝在心里,比发脾气更伤肝。因此,别人冲着你发脾气的时候,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尽量将火气发泄出去,这样肝脏也就能够避免受害了。

我们的身体有一定的调节机能,通常情况下,身体能排解各种不适。所以,火该发的时候就要发出来,虽然在外人眼中这样做不体面,有失风度,但总比伤害我们自己的身体要好。

当然了,能不生气最好还是不生气,古代的很多养生家都提倡制怒。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制怒方法。

1.转移目标法

愤怒的时候,应当采用积极的方法转移注意力,火气上来时,应当迅速离开让你生气的地方,之后按摩头部或太阳穴10秒钟左右,能够帮助人体减少怒气,缓解肌肉紧张。用冷水洗脸,降低皮肤温度,以消除怒气。还可从腹部发出声音唱歌或朗诵,喝杯热茶或热咖啡,之后同朋友一起谈天、逛街、散步等,情绪就会慢慢稳定下来。

2.理智战胜情感

情绪激动、发怒的时候,最好能“叫”出自己的理智,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不要生气……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控制自己了,再坚持1分钟,火气基本就消了。

3.时间推迟法

怒气主要源于外界刺激,可能当时只是对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讽刺的言语,或是一个误解觉得非常愤怒。但是,一个小时、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之后再去回忆这件事,就会觉得自己当时完全没有必要生这个气。心病更需心药,有效延缓衰老

中医有一句老话叫作“万病皆由心生”,还有一句话为“治病不疗心,等于扔黄金”。我们延缓衰老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想要让自己更年轻一些,心态是最重要的。

大家应该记住:一个人的内心与健康是相通的,忧愁、愤怒、恐惧都会让这些原本无形的情绪转化成浊气,从而加速老化速度。既然病“皆由心生”,那么完全可以用“心药”的方式让浊气化为乌有、延缓衰老,“心药”就是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祥和的心态。

其实,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对“心药”的论述。原文记载为:“主不明,则十二宫危,使道闭塞而不同,形乃大伤。”其中,“主”就是指人的情绪、心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情绪很糟糕,心里就像是长了草一般乱糟糟的,那么身体的脏腑器官都会受到威胁,而且经络也会不通,此时身体衰老、发生疾病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心不明”的时候,就算每天都吃滋补品都没有用。因为想要滋补之物被身体吸收,就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治病不治“心”,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位老中医对待癌症的态度。2000年秋天,这位老中医因突发肠道大出血而被送到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让所人吃惊的是,造成其出现大出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结肠癌。很多人可能一听到是癌症可能就立刻支撑不住了,但老中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每天依然是笑嘻嘻的。在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这个肠癌我是蔑视的,因为肠子非常的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顶多是把底下去掉,再开个洞。”事实也像老中医预料的那样,轻松乐观的心态让他在手术后恢复得非常好。

然而,命运好像喜欢与这个笑对人生的老人开玩笑,距离第一次癌症治愈还没有超过半年的时间,这位老中医又被确诊为左肺上叶肺鳞癌。不过,第二次癌症依旧还是没有改变老中医脸上的笑容,没过多久,他就出院回家了,又如往常一样为患者诊病。

谈到两次抗击癌症的经历,老中医说:“如何延长生命,尤其是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是有学问的,这学问就是:不可妄求,而怕死就是妄求。老想着自己如何做才能长寿,这违反自然规律呀,这是我们根本做不到的,你心态一淡,反倒让生存的时间变长了。”

对于我们而言,如何通过“心药”抗衰老呢?首先,“心药”这味药,并不是我们额外加上心态中的,只要给自己的内心腾出一个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也就是将“妄求”之心去掉。人之所以难以平静,就是心中有很多额外做不到的东西困扰,我们要做的是将“心药”旁边的障碍物搬离。另外,人应该保持正确的生活态度,找回自己真实和善良的心。当内心积极向上的时候,气血在全身的流通就会更加舒畅,抵抗力增强了,疾病对身体的危害也就降低很多。年轻人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贪心伤心又伤身。现代都市心灵病抑郁症的自我调节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疾病负担。

由于我国普通民众对医疗知识的匮乏,很多人都认为心理上的病是小事,不愿意花时间、更不愿意花钱去治疗。事实上,抑郁症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非常之大。医学临床资料显示,抑郁症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事业、智商以及家庭大受伤害。主要表现为五个特征:呆、懒、变、忧、虑,即生活态度不积极、与人交往不积极、食欲不振、反应变慢、无乐、无助、无趣、无望、动不动就想要自杀。

抑郁的诱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心理、社会与身体。

有些人心里装了事,烦恼苦闷却无人倾诉,或许某些欲求无法满足,又或期望过高被现实泼了冷水等等,这些负面情绪就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这个人郁闷了,大家可能觉得过一阵就好了。其实不然,如果郁闷如果过了度,又没有得到即使排解,就会发展成为抑郁症,这是心理上的诱因。

社会诱因就比较多了,比较常见的诸如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生活不幸福,子女问题不好处理,人际关系不和谐等等,也会诱使抑郁症的发生。

身体因素比较容易理解,多是因为这个人本身患有某种不可治愈或很难治愈的疾病,因而心理上有了包袱,一直无法释然。

另外,药物使用不当、酗酒以及想借助某些不良习惯减缓情绪上的孤独、无助等,也是加重抑郁症的恶性因素。

抑郁症在不同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下面就介绍一些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的简便方法。

1.抑郁症早期症状(1)丧失兴趣是抑郁症早期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2)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3)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4)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性有性感缺失。(5)睡眠出现障碍。典型的睡眠障碍是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不复入睡,陷入悲哀气氛中。(6)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渐见好转。(7)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8)显著、持续、普遍的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有些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2.抑郁症的躯体症状(1)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2)轻性抑郁常有头晕、头痛、无力和失眠等主诉,易误诊为神经衰弱。(3)还有一种隐匿性抑郁症,属于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反复或持续出现各种躯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症状,如头疼、头晕、心悸、胸闷、气短、四肢麻木和恶心、呕吐等症状,抑郁情绪往往被躯体症状所掩盖,故又称为“抑郁等位症”。易误诊为神经症或其他躯体疾病。

3.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抑郁症早期如果得不到治疗和调节,不良情绪一再累积,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并且,由于患者思维逻辑基本正常,自杀的成功率也较高,有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国文化的特点,一些患者的情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突出表现为各种身体的不适,以消化道症状较为常见,如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还会有头痛、胸闷等症状,患者常常会纠缠于某一躯体主诉,并容易产生疑病观念,进而发展为疑病、虚无和罪恶妄想,但内科检查却发现没有大的问题,相应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自我诊断表“伯恩斯忧郁症清单(BDC)”,这个自我诊断表可帮助人们快速评估出是否存在着抑郁症。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觉到伤心或者悲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