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信任的倾听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22:38:5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婷婷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试读:

前言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是周围亲人、朋友、同事情绪的垃圾桶、秘密的守护者、快乐的分享者,他会因为要和不同的人谈心而忙得脱不开身。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总是能够很快的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哪怕是最苛刻的老太太,最严谨的学者,最高傲的姑娘。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像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说话做事总能烫平我们心中细微的褶皱,让人不佩服也不行。

这样的人,是会听的人。

有人会不以为然:听话,谁不会啊,大家都不是聋子——难道听个话还需要什么学问?

从人的生理功能来讲,如没有先天缺陷,自然是人人都能听。但从人的心理接受和理解能力方面来看,听话却恰恰需要极高的学问。

其实,会听话不仅仅是听见别人说话,不仅仅是从话语的表面意思来理解,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

自古以来,琴便是人表达内心的一种手段。奏琴人的思想、志向、个性、情感等往往包含在琴音之中。家喻户晓的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说的便是琴声无法被人了解的伯牙,偶遇知音子期。无论伯牙琴声中想表达的是高山还是流水,钟子期都能准确的感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也成为了国语中形容知音的约定俗成的词语。

听琴和听话相通。会听琴的人,被奏琴者引为知己。会听话的人,自然也就格外受说话者的欢迎。

在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就是一个会听话的人。《学琴》这一章,令狐冲在任盈盈的引导下,把自己心里无法对师父师娘、师弟师妹们说的话,明白而无保留的倾诉给了只有一面之缘的任盈盈。在金庸先生的笔下,任盈盈或沉吟,或发问,或解惑,或沉默,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令狐冲的心房。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沟通交流。而交流,是由听和说两部分组成的。说能让别人了解自己,而听则是让自己去了解别人。

一个会听的人,不但能得到众人的信任和喜爱,更能因此避开很多事业上的挫折,生活中的失败。

在小说《飘》中,相爱的白瑞德和斯佳丽就是因为听不懂对方的口是心非,而黯淡分手。

有句名言说: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如何听?如何让别人毫无保留的倾吐?如何正确把握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感知说话者还未说出口的内容?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本书从“LISTEN”这个单词入手,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六个方面指导你在事业和生活中去正确的听。通过学会正确的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人际关系,创造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

还等什么,赶快翻开书页,让自己成为“听”话高手吧!第1章Link——链接

L是LISTEN的第一个字母,提示出听的第一个方面——Link(链接)。

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总是受到自己生活背景和身份的影响。一个人的话语也是一样。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甚至不同的听话人,都会影响说话的方式和内容。

也就影响了听话者的判断和理解的方式。

链接能将听话者的思考与说话者的各种信息联系起来,让听话者的判断不仅仅只是基于纯粹的感性,而具有了理性色彩——也就更加的准确、可靠!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运用链接,可以减少因为口语的歧义而造成的误解,可以避免互动时冒失的举动,可以对说话人的话语作合理的补充。

链接对于想成为听话高手的你来说,一定是迫不及待必须学习的重要方法!1、人还是鬼?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这话表面上是指导我们如何去“说”。但反过来看,它也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说的是人话,鬼说的是鬼话。

我们要听懂一个人说的话,首先要弄清楚,他是什么人。

在电视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一个女孩子含羞带怯的对她的男朋友说:“讨厌!”

无论是电视中她的男朋友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很清楚的知道,女孩子要表达的不是讨厌,而是“害羞”。为什么?——因为女孩是男孩的女朋友。

女朋友的身份,至少传达给我们一点信息:女孩爱男孩,而不是讨厌。通过了解这一信息,我们才能听懂女孩“讨厌”所表达的真正意思。

如果没有把说话人的个体信息同他所说的话语联系起来听,就容易偏离真实意思,也就容易犯下幼稚低级错误。

梅格是一个office lady,刚出社会不久,由于长得漂亮,个性又活泼开朗,因此一到公司,公司的很多同事就表示出想给她介绍男朋友的意向。

一位前辈硬是要把自己的侄子介绍给梅格。只要一有空,该前辈就在梅格身边不停的谈论她的“笨”侄子,还说了很多她侄子所做过的“笨”事情。梅格越听心中越不高兴,心想难道我条件这么差,就只配得上你那个愚蠢的没人要的侄儿?高傲的梅格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对该前辈也产生了看法。终于她寻了一个机会,委婉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前辈。

该前辈从此再未提及她侄子。奇怪的是,公司里曾经想为梅格介绍男友的人也突然闭了嘴。梅格主动问及,她们也支支吾吾,找借口推托。梅格很委屈,以为遭到拒绝的前辈煽动同事排斥她。

有一天,梅格在洗手间,无意中听到两个同事在八卦此事,说梅格自视甚高、不知好歹。原来前辈的侄儿非常优秀,人也长得帅气,前辈说他笨,一是谦虚,二也是正话反说,免得梅格有压力。

同事还嘲讽说,像梅格这样的女孩子,典型的花瓶,没有大脑,是好是坏都分不清,自己还是别多事,免得梅格记恨……

两同事走后,梅格愣了很久,后悔不已。她想跟前辈道歉,但又不知如何开口。

梅格就是典型的不会听话的人。她从来没有把前辈“阿姨”的这一身份,同她的话语联系起来。从而听不出前辈正话反说的谦虚之辞。

其实在听话的时候,我们只要稍微想想,说话的人是谁?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这么说有什么目的?他要传达什么信息?很多的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如何分辨是“人”是“鬼”?

孙悟空之所以能降妖除魔,就是因为他生了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化为人形的妖魔的原形——无论白骨精怎么变,是老头、老妇还是少女,他都能看穿她白骨精的本质,从而一击即中。

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些方法,让自己的耳朵也拥有火眼金睛一般的威力:

1、了解说话人的基本信息。这些基本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背景。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每天要接触不同的人,每天都要听不同的人说话。了解说话人的基本情况,就能够大致的把握他说话的方向和方式。比如批评后辈,大学教授和果园老板就可能采取完全不同的方式。

2、了解说话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说话人的个体特征,对于他说话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认清他的个体特征,我们就能拨开话语迷雾,听“懂”说话。

3、了解说话人的特殊经历。一个人的特殊经历,会影响他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也会影响他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五四时期,闻一多先生激进的爱国行为受到了政府的压制,这种特殊经历让他发出了爱国是“祸”的感叹,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满腔热爱和赤诚。如果脱离他的特殊经历,就可能对他的感叹产生误解。

第1章:Link——链接(2)2、成为搜索引擎

你google了吗?

今天你又google了!

在网页空白栏中填上关键词,用鼠标轻轻一点,我们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所需要的信息、音乐、电影、游戏……

你喜欢李安?没问题!从他早期的“父子三部曲”,到获得奥斯卡奖的《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断臂山》,再到最新的《色戒》……与之相关的新闻、评论、下载,你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关注李安的八卦!

网络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用再到邮局发电报——电子邮件、聊天工具让我们可以同地球另一边的亲人、朋友第一时间互传讯息;我们不用再守着时间看电视新闻——新闻网站随时等着我们去点击;我们不用在漫天繁杂的各类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望洋兴叹——因为我们有网络,有搜索引擎!

使用网络搜索引擎获得信息,不仅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同时还能给我们提供有效的帮助。比如我们需要租房时,只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城市名称和与租房要求相关等关键词,我们就可以迅速在网络上获得大量租房讯息,从中选择自己满意的。

搜索引擎,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时刻携带引擎,对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完成工作,协调人际,将有多大的帮助!

但我们不可能在和人交流,跟人谈话的过程中,非常粗鲁的随时打开计算机联网搜索。

怎么办?

只要作一点链接,我们的大脑,也可以成为帮助我们去“听”的搜索引擎!

人类的大脑有着非常不可思议的能力。据科学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只会使用大脑的某些部分。人脑的某些区域,仍然属于未开发的地带。如果把人脑的这些区域充分运用起来,人的大脑可以比一台每秒运行上亿次的计算机更强大。

只要我们在听时,擅于将他人所说的话,与我们获得的各类讯息作恰当“链接”,它们便能为我们的成功添加砝码。

H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因为个人原因忽然辞职了。紧急关头,H公司决定从本公司公关部直接提升一名员工,接任公关部经理一职。总经理严格按能力对员工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了汤姆和罗杰两个候选人。汤姆冷静沉稳,为人谨慎,分析能力强,擅于处理公司与客户之间的纠纷,解决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矛盾。罗杰活泼开朗,幽默风趣,能察言观色,颇讨客户喜欢,往往能帮助公司签下大的订单。

罗杰有罗杰的好,汤姆有汤姆的强。更凑巧的是,两人还同年进入公司。总经理一时也下不了决心,决定再多观察观察两人。

这么大的人事变动,自然惊动了公司上上下下。风声一传千里,也就传到了汤姆和罗杰的耳中。两人都非常渴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全公司上下都知道总经理喜欢品茶,而且特别喜欢白毫乌龙,若是遇到带有蜂蜜味的顶级茶叶,一定欣喜若狂。但顶级的茶叶难求。经过多方打听,汤姆得知附近有一家茶室最近新进的一批茶叶中,就有顶级的白毫乌龙。于是他预约了时间,想跟总经理一起品茶,顺便向总经理表达自己渴望能得到这个职位的心情。

而罗杰只预约了一家中档的粤菜。

两人都约在星期六下午。全公司的人都在笑话罗杰,因为摆明了爱茶若狂的总经理不可能放弃品尝顶级乌龙茶的机会。

但意外的是,总经理居然答应了罗杰的邀请。罗杰也借此机会,针对此事和总经理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占得了先机,最终赢得了职位。

所有人都很不解,为什么总经理居然拒绝了顶级的乌龙茶的诱惑。包括汤姆自己。

原来,总经理曾在与罗杰闲谈时提及,自己前不久不小心被一只受惊的流浪狗咬伤,需要注射一个月狂犬疫苗。而注射了狂犬疫苗的人,必须禁食茶和咖啡、烟酒以及辛辣的食物。因此,汤姆费尽心力安排经理品尝白毫乌龙的邀请,对经理来说,反而成了鸡肋。更重要的是,这么一件小事,最后却成为了罗杰击败汤姆的关键。

汤姆得知原因后,懊恼的说,总经理也跟自己提过被狗咬伤的讯息,自己为什么就没能够联想到禁茶呢?

在这个案例中,罗杰有三点胜过了汤姆。一是对于总经理传达的有关身体健康问题的讯息高度注意。二是大脑中有关于狂犬疫苗禁忌的信息。最重要的是,罗杰将这两点作了恰当的链接,合理的安排了自己请客的细节。汤姆的败北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关注说话细节

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会透露很多的细节。这些细节在人们的说话中,可能只是不重要的闲扯,又或只是表达重点时的顺口提及,也可能就是说话的重点。无论是哪一类,若是我们能够充分注意,就能够针对这些细节在与他人交流时合理或者规范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说话进行安排,或表现出尊重,或表现出体贴,轻松赢得他人的好感,扩大人脉。

那么有哪些细节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呢?

健康相关。人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因为健康是一切的基础。一个人没有健康就很难谈其它的一切。因此,绝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都非常的关心而且紧张。如果他人在说话时提及与健康相关的内容,我们就应该引起关注。

家人相关。除了自己,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家人了。人们往往会非常关心家人的一切需求。如果人们在说话中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家人的内容和细节,请你高度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帮助你制定出攻破他心房的有效方法。

行程安排。人们的生活有很多方面。为了能够将这些或大或小,或重要或无所谓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人们常常会为自己安排一个行程。同时,由于办事期限和交通时刻的限制,人们也需要将行程的时间确定。行程安排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所以当我们在听到他人提及有关自己行程的时候,应该立即重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乘此机会做一做顺水人情,获得他人的好感。同时,在安排与某人相关的行程时,可以避开他不方便的时间

工作相关。对人们来说,工作不仅仅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能够为我们提供生活必须的经费。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就,也同时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人都渴望高质量的生活,因此对工作也就格外的重视。关注他人在说话中提及的与工作有关的消息,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能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发展提供方便。

建立大脑中的数据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强大的搜索引擎,也不可能在空空如也的数据库中搜索出有用的讯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输入有用的讯息,在自己的大脑中修建一个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什么类型的信息都有。从隔壁王欧巴桑喜欢在水煮鱼中加芹菜,到顶头上司按心情选择领带的颜色,高兴的时候是红黄绿,不高兴的时候是黑灰蓝。或许还有客户公司身材一级棒的大美女经理,十年前原来是个胖妹;日本(Japan)因为夫妻离婚时退休金分割法律的修改,爆发了离婚潮;奔驰、宝马、法拉利、劳斯莱斯今年各推出了什么新款等等。

这些讯息看起来非常杂乱。但如果配合他人说话中的细节,进行有针对性地搜索,就可以在某个时刻发挥大作用,进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司提及他的女儿最近有打算去法国旅游。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立刻在大脑中针对法国(France)这个关键词进行相关搜索,把我们对于法国的所有的相关讯息调出来。若是有亲朋好友在法国,可以拜托他们照顾上司的女儿。法国一些著名的景点、美食以及去法国旅游的注意事项,都能成为上司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可以针对法国和上司进行愉快的谈话,拉近和上司的距离,增进上司对我们的了解,为事业更进一步提供可能的契机。

第1章:Link——链接(3)3、我们应该以什么身份出现在听话者面前?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是哲学的一系列终极命题。甚至有人说,千百年来人类所有的哲学,也不过就是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回答它们,但每个角度都只探讨问题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而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我是谁”,不是哲学。而是说,我们在听话的时候,除了要关注说话人的身份,还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也就是说,对于说话人来说,我们是他的谁?明确这一点,才能弄清楚说话人说话的目的和他所期待的我们对于他说话的反应,从而得体的应对。

安妮是Ada的闺蜜,两人气味相投,非常的要好。而安妮与Ada的男朋友又正好在同一间公司,平素安妮很不满Ada男朋友对女同事上下其手、大玩暧昧,对老板溜须拍马、奉承迎合,对同事欺骗利用、打压踩踏的行迹。但由于在Ada眼中,男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安妮一直没有办法开口说Ada男朋友的不是。

有一天,Ada哭着跑到安妮家里,一边哭一边向安妮数落自己男友,并发誓如果自己不和他分手,就不得好死。原来,Ada和男朋友吵架,男朋友把她扔在高速公路边上,自己开车走了。Ada一边哭一边把心中存积的对自己男友的所有不满都一脑骨儿向安妮倾诉。安妮见 Ada愤恨无比,也就顺着她的话,把Ada男友平素在公司的恶劣行径向Ada讲了一遍。Ada一开始还附和两句,后来越听脸越黑,最后终于忍不住跟安妮吵了起来,指责安妮诽谤男友,并坚信男友不是安妮口中那个卑鄙的小人。两人不欢而散。

事后,无论安妮怎么跟Ada示好也无济于事。两个知心密友,竟然为这事形同陌路。

我们的周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这些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都是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听话的时候,就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别人心中的身份地位。

安妮的错误就是典型的身份认知的错误。她面对Ada的抱怨,进行了错误的应对,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

Ada和男朋友之间发生的矛盾是情侣之间的内部矛盾,而不是对外的矛盾。俗话说,床头吵架床尾和,夫妻哪有隔夜仇。Ada即使对自己男朋友有再多的不满,她仍是深爱着他。她所述说的男友的缺点,在她看来也不过是情侣之间的个性不合。而安妮是Ada的朋友,Ada来安妮这里哭诉,她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安妮的安慰和开解,并不是为了听安妮发泄对自己男友的不满。在Ada的心中,安妮是她的朋友,一个能够安慰她,替她想办法的人。她希望在她的痛苦和难受的时候,安妮能理解她,支持她,鼓励她。而安妮听到Ada的抱怨男朋友时,反而开始对Ada发泄身为同事对Ada男友的不满。Ada不能忍受安妮对自己男友的大肆抱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安妮的错误告诉我们,我们在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不但要明确对方是人是鬼,同时也要问问自己:Who am I?

第一个问题:我是他的谁?

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但正由于回答起来太容易,往往不被我们重视。有的人甚至会觉得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的无聊。

它就好像是一个捉弄人的脑筋急转弯: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小军,老二叫小华,请问老三叫什么名字?

老三当然叫小明。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

我们在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呢?

比如,一个新婚的女人,她丈夫的嫂子闹着要跟他哥哥离婚,长辈召集全家老小开会,试图劝解两人和好。在这个家族会议上,嫂子把自己要离婚理由,以及对哥哥的不满说了,并且要求同为媳妇的弟妹为她评评理。这个女人在听到嫂子要求评理的话时,是不是应该站出来评这个理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女人的身份。首先,她是小辈。哥哥嫂子相对于她来说为长。中国自古长幼有别,这是传统,因此,长可以批评幼,而幼批评长就很容易给人“没大没小”的印象;其次,她是媳妇。也就是说,她和自己丈夫家庭成员没有血缘关系,在中国这个重视血缘的社会,媳妇一般被当作“外人”,很难插手家族事务。最后,她新婚,没有与丈夫家族成员长期共同生活的经历,彼此之间缺乏了解,贸然站出来,可能会让丈夫的家人产生反感。

因此,这个女人在听到替嫂子“评理”的要求时,想一想自己的身份只是“新婚的弟媳妇”,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在家族会议上对哥哥的行为作出评价。

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通过亲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亲缘关系提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差别。而社会关系提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而这些不同的关系,恰好可以确定我们在社会中身份。我们可能是某人的丈夫,某人的朋友,某人的老师,某人的同事,某人的上司,某人的下属,某人的女儿,某人的母亲……这些身份是以某人(也就是对我们说话的那个人)为参照进行确认的,而这种参照的确认,如果能够常常在我们自己的心中进行强调,那么就能够很好的明确自己能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

第二个问题:我在他心中是怎样的位置?

他人与我们的亲或疏,他人对我们重视或不重视,决定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之交往的程度和相处的方式。也就必然应该在我们听话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做出判断和行为的依据。

我经历过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一对兄弟对我抱怨自己的父亲太严厉。正好有我另外一个朋友在场,这个朋友和这兄弟二人彼此并不熟悉,也就是点头之交的程度。这对兄弟对父亲的严厉非常的郁闷,大吐苦水,就差没有声泪俱下了。我朋友听了他们的说话,客观的评价说,他们父亲的指出他们的错误虽然出于好意,但是方法有一点简单粗暴,希望他们多跟自己的父亲沟通,调整彼此沟通的方式。朋友上洗手间去了,这两兄弟立刻把脸垮下来,问我:“他谁啊?他以为他是谁?”

两兄弟对我的朋友身份的不友善的询问,代表了一种质疑——我朋友有没有这个资格对他们的父亲“说三道四”。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人自己可以说自己家乡这里不好,那里落后,但是我们如果顺着他的话题,跟着进行评论,就会引起他的不满。这便是因为,在这个人的心目中,他成长的家乡比我们在他的心目中更亲。

因此,我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定,还包括了关系亲疏的认定。

同样是下属,上司对亲信和一般下属的态度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上司更倾向于把公司的困难与亲信分享,也更愿意接受亲信对于公司和上司本人的建议。

上司在私下问亲信:“你对公司这次的企划有什么意见?”与上司在公司大会上宣布了新的企划案,向下属进行例行的询问:“你们有什么意见?”显然话语的含义是不同的。

问亲信时,是想将企划当中不足的部分进行改善;问普通下属时,只是想获得属下的支持,而不是真的希望属下对该企划案提出质疑。

我们听话时,先在心中问自己,我是他的谁?我在他心中是怎样的位置?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我们才能清晰的明确自己的身份。这种身份不是孤立和割裂的,而是与说话者相对应的,以他为坐标原点标出的我们的位置。

而我们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听的方式。

第1章:Link——链接(4)4、让耳朵学会因地制宜

我在国中时,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

早晨上课的时候,同班的两个同学都不约而同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老师把两位同学叫醒,一位给了关怀,让她不要温习功课温习太晚;另一位则给了批评,责问他是否昨天玩了一晚上游戏。

同样是睡觉,为什么老师教育方法完全不同呢?

因为老师了解这两位学生。一位勤学,一位贪玩。所以对于他们相同的行为,给予了不同的教导。这是秉持着因人而异的原则。

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这两个成语其实在方法论上,说的是同一回事。对象上,因人而异针对人;因地制宜针对事。无论对人对事,都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进行区别对待。

要会听,要学会区分听的时间、场合和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地点,说话的人会讲不同的话。因此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地点听到的话语,合理区别对待,这就要求我们的耳朵能因地制宜。

要会听,还必须明白场景和时间不是背景,而常常可以当作他人话语内容的一部分,将说话人的话语中的某些内容补充出来,帮助我们能更清晰明了的理解他人说话的意思,明白他人的意图。

What’s the time ?What’s the occasion?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想象一下以下情况:

1、同事兴致勃勃谈论法拉利车队(SCUDERIA MARLBORO FERRARI)的夺冠前景。

2、某人询问有关便秘的治疗方法。

3、有人说起现今居高不下的离婚率。

这一组情况罗列了一些说话的大致内容,但没有限定该话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间场合。我们将每一个话语行为分别套进两个不同的时间场合,然后看看有什么区别。

1、周末聚会/公司会议时 2、公园闲聊时/饭桌上3、晚间散步偶遇时/他人婚礼上

显然,我们看到,三个说话内容在后一种时间场合,都是不能和不应该说出口的。

通过这样对时间场合的区别分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时间和场合对于我们的行为和言语具有限定作用。我们不能在课堂上讲笑话,但可以打哈欠。我们不能在演讲时打呵欠,但可以讲笑话。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会做不同的事情,说不同的话。因此我们在听的时候,也要根据场合和时间来听。某些话题内容不可能出现在某些场合,因此我们在面对他人有歧义的省略式说话时,就可以迅速进行准确判断,不至于因他人说话产生的歧义而感到费解。

在医院,某人弥留之际,向自己的儿子交待遗言。儿子涕泪纵横,对父亲说:“爸,你不要走!”

这时候的“走”,就只能有“去世”一个意思,是一种避讳的说法,不可能被理解成为行走、外出。

下课了,老师对学生说:“再见!”并不是告诉学生,Byebye我们的见面结束了。而仅仅是告知学生自己的这节课结束了。学生在课后仍然可以继续与老师在一起交流。

让我们来听一听,以下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1、银行董事长在公司大会上鼓励各地分行增加储户存款任务时,忽然叫出某分行长的名字。

2、婆婆在自己的寿筵上赞美媳妇的钻石项链非常漂亮。

第一个说话,董事长叫出分行行长的名字时,时间是开会时,场合是公司大会场,开会的内容是鼓励各分行增加存款业务。我们想象一下,这时候若是有一个分行长表态,并制定一个针对该分行的目标,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不用说,自然是各分行长不示弱的纷纷表态立志。所以,根据场合和时间所提供给我们的内容来判断,董事长叫该分行长的名字,就是要他首先表态立志,以激励其它分行行长的斗志。

第二个说话,时间是婆婆的生日,场合是在寿筵上。这种时候,小辈为了向长辈祝寿,都会送上长辈喜欢的寿礼。婆婆称赞媳妇的钻石项链非常的漂亮,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媳妇能将类似的项链作为礼物送给她。

这一组的两个问题是为了让我们明白,时间和场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话语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判断他人的说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应当把时间和场合所提供的内容一起考虑。

一次,美国海军总司令麦肯锡(Mckinsey)将军去探望自己的军校同学——美国陆军总司令马歇尔。两位将军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谁的军队是世界上最勇敢的军队这个话题。两位将军都觉得自己的军队最勇敢。麦肯锡认为自己军队的勇敢是举世公认的,马歇尔要说服他,就必须拿出陆军士兵比海军士兵勇敢的证据。

马歇尔随便叫住路过的一个士兵,指着不远处,一辆行驶中的坦克说:“你过去,用身体挡住那辆坦克!”士兵断然拒绝,并告诉马歇尔自己不会做那么傻的事情。

在军队里面,军令如山,上级的命令必须服从。即使对上级的命令有质疑,也必须首先服从,再向有关部门提出疑虑。这个士兵怎么敢拒绝马歇尔的命令呢?

首先我们要问,马歇尔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下发出这个命令的?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与同阵营的老朋友麦肯锡闲谈的过程中?

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命令?是为了获取在战场上的优势?还是与老朋友麦肯锡在作意气之争?结合命令发出的时间场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马歇尔当然不可能真的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因为自己和麦卡锡的意气之争而牺牲。士兵正是在正确分析的前提下,听懂了马歇尔说话的真正意思。

果然,士兵走开后,马歇尔得意的对麦卡锡说:“只有世界上最勇敢的士兵,才敢这样对将军说话!”

这个士兵固然勇敢的反抗了不合理的命令。但试想,如果马歇尔是在激烈的战场发出这个命令的,这个士兵还敢拒绝服从吗?

在说话人说话时,时间和场合不仅仅只是背景,它们是话语内容的组成部分。

时间和场合因为人们的约定俗成,具有了某种特性。比如周末周日我们休息。比如婚礼必须喜庆而葬礼必须肃穆。因此时间、场合传达的讯息往往非常清楚、有特点,作为话语的潜层次来加以分析、理解,补足话语字面没有或不便传达给我们的讯息,可以让我们的“听觉”更灵敏。

第1章:Link——链接(5)5、狼来了?狼真的来了!

我们小时候都听过狼来了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一个群乡下人,动不动就听到村里一个顽皮的小孩大叫:“狼来了”。他们忙带上锄头、镰刀、弓箭赶去救小孩,却看到小孩因为戏弄了他们而开心得哈哈大笑。几次三番,他们再听到小孩呼救,都不愿意再上当。到了最后,狼真的来了,他们听到小孩的呼救,却都当恶作剧对待。小孩子因此丧命。小孩捉弄大人们时说的:“狼来了”,和最后一次狼真的来了时大叫的:“狼来了”,虽然都是同样的话,但意思却大相径庭。前几次是玩笑话,最后一次却是在表示求救和示警。

我们也听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古代的烽火,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周朝的众位诸侯看到遥远的国都点燃了外敌入侵的烽火,于是急急忙忙带兵赶去救援,却发现原来是周幽王为了博宠姬褒姒一笑而开的玩笑。后来犬戎打到了镐京,诸侯们却没人把示警的烽火当回事儿了。烽火本来表示示警和求救,但周幽王却把烽火变成了“狼来了”,改变了它的意思,当作是逗宠妃开心而给诸侯开的一个玩笑,最后烽火真的表示求救和示警时,恼怒的诸侯已经不去判断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这两个故事都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诚实。

但,我们抛掉故事所讲的道理后会发现,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同样的话,同样的方式,在不同的时候传达的意思也不同。狼来了,可以是玩笑话,也可以是示警求救的呼喊。如何分辨“狼来了”的意思,避免像村里大人和诸侯们一般误解呢?我们在听话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进行惯性思维。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区别测试。以下三个例子当中,主角莉娜会针对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一句话,这三个例子中的对话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

第一个例子:

莉娜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面,与男友安迪一起相约去玉山游玩。玉山的风光非常的美丽,两人一边爬山,一边说说笑笑。到了半山一个视点很好的崖边,两人停下来喝水聊天,欣赏风光。男友看莉娜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心疼的替她擦去脸上的汗水,问道:“累不累?”

莉娜对安迪温柔一笑,说:“我不累。”

第二个例子:

莉娜和安迪由于发生了误会而吵架了。两人都不愿意妥协。莉娜的心情很不好,做什么都漫不经心的,在公司做事频频出错。把影印的文件搞错,给客户打电话的时候把客户的名字叫错,还把公司重要的文件不小心从计算机中删除。众人为了收拾莉娜捅下的篓子,忙得不可开交。经理见莉娜工作心不在焉,便走到她身边温和地问她:“你是不是累了?”

莉娜对经理歉意地说:“我不累。”

第三个例子:

莉娜的妈妈因病住进了医院。莉娜非常的担心,一下班就到医院照顾妈妈,端茶送水,侍候得非常周到,晚上就在医院附近的小旅馆睡下。莉娜上班的地方离医院非常远,在公司为工作奔忙,下班后又到医院照顾妈妈,一个星期天下来,莉娜原本红润的颜色也逐渐变得苍白。莉娜妈见状,心疼的拉着莉娜的手,问:“你累不累?”

莉娜摇摇头,说:“我不累。”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从表面上看,问题和答案都是相同的,它们所表达的意思也是相同的吗?

第一个例子当中,安迪和莉娜处在游玩的状态,在赏心悦目的风景当中,安迪问莉娜累不累,看上去表面上是在问爬山会不会很疲劳,实质上,却是在问莉娜的心情,是不是对爬山感到愉快。莉娜说的“我不累”,意思是表示非常愉快。

第二个例子当中,莉娜在公司频繁出错,已经给公司的日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理问莉娜累不累,除了关心员工以外,更多的意思是提醒莉娜认真工作。而莉娜的回答,则是表示自己知道错了,会立刻认真工作。

第三个例子,莉娜公司医院两处奔走,非常的疲劳,莉娜妈妈问她累不累,是担心她的身体和工作状态。而莉娜回答“我不累”,不是她真的不累,而是告诉妈妈,你不要担心。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意识到,同一个人说同样的话,他表达的意思可能相差得非常的远,甚至毫不搭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话时灵活的进行链接,从而把握说话者要说的内容。

莉娜的例子很简单。有的人会说,这种区别,根本就是非常的明显,要进行区分,简直太容易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情况,会因为琐碎事务和说话者、听话者双方的主观判断,变得不那么容易进行区分。

比如狼来了的故事中,村民们听到小孩子喊:“救命”,按惯性思维,认为小孩又是在骗人,搞恶作剧。有时候想想,如果村民改变一下,不按照惯性思维来判断小孩子的呼救,那么悲剧就一定不会发生。

莉娜的例子告诉我们,同一个人口中同样的话,有不同含义。而狼来了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诚实,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听话的过程当中,不能总是按照惯性思维进行判断。

我们在做出判断时,一定要把话语同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情况作一个快速链接。这些情况包括了,他当时做了什么?他的心情如何?他在想什么?这些状况会对说话人的说话方式和内容有非常大的影响。

说话人说了相同的话,但是由于他自身的状态和他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他遇到的事情的不同,同样的话,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能孤立和静止的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应该链接说话人的具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会听”的第一步。

链接的TIPS

1、与说话人本身的信息做链接。包括了他的身份、社会关系、受教育程度、职业、习惯、兴趣爱好、性格、思维模式以及特殊经历。我们可以收集他的数据,也可以通过日常的接触进行了解,还可以通过观察他的行为来获得这些信息。

2、要将说话人说的话,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杂乱的各种信息进行合理的配对链接。要擅用自己的大脑。

3、弄清自己是谁?与说话者是什么关系?你在说话者心中是怎样一个位置?弄清这些关系并与话语内容做链接,会帮助你理解说话者为什么要对你说某些话?他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期待你对他的话作出什么样的反应?

4、听话的时候,要把时间和场合作为话语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内容来“听”,而不是仅仅把它们当作是对话的背景。同时,我们要注意地域之间表达方式的差异,将话语与对应地点的风俗习惯做一个链接。

5、要灵活的来听。把说话人说的相同的话,同说话人当时的具体情况作链接。第2章Interactive——互动

I是LISTEN的第二个字母,提示出听的第二个方面——Interactive(互动)。

听话,不是单方面的行为。要听,首先要有人说。

从生理上解释就是,我们耳朵的鼓膜要震动,我们要感受到声音,必须先有声源。从行为上的解释就是,我们要理解一个人说话的内容,必须有人先开口对我们讲出这些内容。

要交流,就必须把说和听的过程频繁重复。

听话与说话,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会听,不仅有自己的因素,还要求说话者的配合。对听话者来讲,说话者的配合不只是“说”,而是持续的“说”。

如何让说话者更好的说?如何让自己更好的听?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听话者和说话者双方的合作,也就是说,听话与说话,这两个行为的主体必须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互动。

互动对于对话的双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处于接受方的听话者来说,由于丧失了讯息传递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如何通过讯息回馈和说话者进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1、大地知道天空的真诚,因为有雨滋润

我们先回忆龟兔赛跑这个寓言故事。

然后思考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乌龟为什么会比兔子跑得快?

有很多的答案从不同方面揭示出乌龟胜利的原因。乌龟的持之以恒,兔子的骄傲自大;乌龟的决不放弃,兔子的中场休息;乌龟重视比赛,兔子不把比赛放在心上等等。不管有多少的原因,归结到一点上,都是态度问题。

有句说,态度决定一切。

虽然可以指责说这话的人过分自信人的力量,忽视客观因素和突发状况对事物造成的人力不可控制的影响。但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态度,能对事物的结局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那听话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陈辰是一位职场新人。所谓新人,自然要接受最严酷的考验。果然,刚到公司没两天,经理就交给他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他从一位曾跟公司副总有过矛盾的客户手里签下一笔数额巨大的单子。据说,这位客户发过誓,再也不会和陈辰所在的公司做任何一笔生意。他的前任因此直接递交了辞职信。

没错!经理交给陈辰的任务,就是公司里面被大家踢来踢去,谁也不愿意揽下的活。

陈辰初生牛犊不怕虎,满怀着希望来到客户的公司,等了一天,连客户的面也没见到就铩羽而归。第二天、第三天……足足等了一个星期,客户才答应见他。一见面,陈辰就被客户从头到尾挑剔了个够。从他的服装,到他打招呼的方式、说话的礼仪,甚至连他说话的声音也被客户指为是鸭子叫。

客户这种充满敌意的态度,让陈辰觉得受到了侮辱。但他没有作任何的反驳,而是待在原地微笑着任客户骂了个够。第二天,陈辰把客户挑剔自己的细节统统注意改正,再一次来到客户的面前。哪知,客户又挑剔了一堆新毛病……一个月过去了,客户看到陈辰笑了,他再也挑不出任何毛病了。

陈辰终于攻破了客户的心理防线,签到了这个订单。

后来,客户问陈辰为什么这么执着,陈辰回答:“我的公司很有诚意跟您做这笔生意,我也没想太多,只觉得自己作为公司的代表,应该把这份诚意表现出来……”

同事好奇的问陈辰,为什么能搞定这么难搞的客户。陈辰说:“我并不觉得他在挑剔我,他只是在发泄他的不满,我只需要等待,等他发泄完,再跟他谈,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为什么客户会见陈辰?为什么客户会在和陈辰第一次见面后,又第二次、第三次跟他见面?为什么客户最后会让陈辰签到这笔单子?

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什么力量让试图用刻薄的话语赶走陈辰的客户逐渐接受他?正如陈辰所说的,是真诚打动了客户。陈辰在听客户数落的过程中,始终抱着真诚的态度,虽然他只是在一言不发的在听,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完成了与客户很好的沟通,传达了公司的诚意。

真诚,是听话者和说话者进行互动时必须具备的。没有人愿意和心口不一或者态度敷衍的人进行交流。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在工作中有了一个新的idea,非常兴奋地跟周围的同事进行讨论,结果发现他表面上随口附和,眼神里却透露出不以为然。你一定立刻就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草草的结束了谈话。

跟不真诚的人说话,我们会极度没有安全感。一面说,一面就开始担心自己说的话,会不会在日后变成添油加醋的八卦,或者攻击他人的言论。这样,我们说话时就常常有所保留,甚至话到嘴边又咽下。

以己度人。当我们充当听话者的时候,跟我们说话的人,自然也不愿意跟一个缺乏真诚的人交流。

保持真诚的态度,并将真诚传达给说话者,会让听、说双方在交流时产生奇妙的电流。

月亮代表我的心

有首歌唱道,你问我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

爱必须表达出来。同样的,听话者要让说话者感知自己的诚意,就得通过某些方式来告诉对方。

如何表达自己的真诚呢?

1、注意礼貌。在听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貌。要把礼貌看成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看成“话语”,而不只是展现自己修养素质的管道。在听话的时候,做没礼貌的事情,会引起说话人的反感,从而严重影响沟通质量,自然也就不能很好的互动。注意礼貌,能让说话者感受到你的对他的重视,传达一种善意。

2、恰到好处的回应。会听的人,总是能够对于他人的说话给与恰到好处的响应。在他人滔滔不绝的说的时候,我们不说和说太多都会让人不舒服。言辞敷衍和观点过激也都会让人产生反感。因此在听话的时候传达真诚,就必须注意响应得方式。

3、合理运用肢体动作。我们在听话的时候,可以用肢体动作来传达自己的善意。肢体动作传达诚意的能力有时候比语言更加的直接,也就更容易让人感知和信任。

第2章:Interactive——互动(2)2、Juliet, Juliet, why are you Juliet?朱丽叶,为什么你是朱丽叶?

当过教师的人都知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互动,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问。提问能打开师生之间沟通的大门。通过教师提问,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情境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教学的内容,收获新的知识。通过学生的提问,教师能够很快的发现自己在教学当中的错误和遗漏,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弥补。

无论是作为说话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听话者的学生,提问都是建立良好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其实,不只是在教学中,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提问也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

与说的时候具有引导性质的提问不同,听的时候,提问更多的是一种响应,或表示疑惑,或鼓励说话者继续说下去。类似于一首歌曲的鼓点,虽然不是主旋律,但是它对营造歌曲基调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首歌曲是抒情的还是激越的,是忧郁的还是轻快的,我们可以轻易的通过鼓点来了解。

同时,提问也传达给说话者一个讯息——我在很认真的听你的讲话,并且在思考。这种回馈反应,是最直接的,面对面的,因而也就更能激发说话者的说话的情绪,从而提高交流沟通的品质。

明美是一个内敛的女生。因为公司人事安排的变动,她从一个工作部门调到了另一个工作部门。这两个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完全不同,明美必须像新鲜人一样努力的学习,努力的适应工作。但让明美愤怒的是,明美的新上司一点也不体谅明美更换工作部门后的难处,只是一个劲儿的指责明美工作上的不足和失误。

一个月下来,明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上司的批评不但让她觉得委屈,更让她在后辈面前丢尽了脸面。她找到自己大学时候的好朋友美芝,在美芝面前大吐苦水,发泄对新部门、新上司的不满。

美芝听明美劈里啪啦的发泄了一通,忽然问明美,上司在挑剔她工作问题的时候,她有没有针对上司的质疑,提出她自己的问题?

明美一下子愣住了。她从来没有往这个方面想过。由于心里对换部门非常的抵触,所以,不知不觉地对工作和上司也产生了不满。刚接触全新的工作内容,自然会有很多不明白,出错也是难免的。但在烦躁的状态中工作的明美对新上司的提醒完全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对待,自然会产生上司故意找茬的错觉。

在美芝的提问下,明美换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再次看待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她的言语也逐渐从感性的发泄,变为理智的自我反省。

在后来的工作中,明美不再对上司的批评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而是在听批评的过程中开始思考,根据上司的评批,提出问题,让上司针对性地对她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她找出工作中疏漏或者出错的原因和细节。

果然,通过和上司良好的沟通,明美获得了很多好的建议。在上司的引导下,明美逐渐调整了自己工作的思维模式,开始注意对细节的处理,快速适应了新的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明美的问题其实是一个沟通不良的问题。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上司的批评和提醒被她错误的听成了挑刺。在这种想法的主导下,虽然明美看似在听,但上司的意思已经被她完全曲解了,两个人之间没有互动,上司对明美的工作也就无法提出任何有针对性的建议。

我小的时候,看到武侠片里面,大侠们在天上飞来飞去,总认为自己只要努力练习,就能像电视里的英雄一样,拥有盖世的轻功。于是我常常找一些高台往下跳。每每被父母劈头盖脸的教训半天,叫我不准再这样做。虽然迫于父母的威严,不得不收敛,但仍然是一找到机会就试验一番。被父母抓到,自然又是一顿骂。几次三番下来,我心中也聚集了一腔委屈。为什么父母要阻挡我的大侠之梦呢?为什么他们要对我说很危险呢?

终于,在父母和我的一次谈话中,我把这些问题向他们提了出来。父母这才赫然发现,原来他们对我说的那些原因,对我来说都是不可以理解的。因为我当时既不知道什么是地球引力,也不知道演员在天上飞是因为身上吊了钢丝。虽然父母在说,我在听,但是我们并没有达成有效的沟通。

当父母详细的给我解释了我提出的问题,并找来相关书籍让我阅读,我才真正从内心理解了他们说话的内容。

在明美的事例中,她的朋友美芝就是一个很好的听者。美芝并没有仅仅充当明美情绪的垃圾桶,她不但听,而且思考,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从而引导明美自我反省,让明美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听话者,不但能毫无困难的和说话者进行沟通,也容易得到说话者的信任。

我们听,自然要用美芝的方式去听。无论是表示疑惑或者鼓励,提问都是我们在“听”时,理解他人,表达自己的一种好方法。

提什么问题?

我们在听的时候,会因为对说话人讲话的方式和成长背景的不熟悉,对他所说话语的内容产生若干疑问。我们提出这些疑问,是为了更好的和说话者进行沟通,更好的去听。那么是不是任何疑问,我们都可以提出来呢?

显然不是。

提出不适当的问题,不但会让人感觉到非常的粗鲁,还会把说话者的情绪导向不愉快的方向,或是偏离说话者原本想要表达的内容很远。

如何提?

提问要选择适当的方式。有的问题可以直接提出,有的问题则需要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提出。在不同的情境中,针对不同说话者,不同的问题,选择的提问方式也应该不同。

比如在说话人的情绪极度敏感和暴躁的时候,提问太过于直接,往往会激怒说话人。

怎样把握提问的时机?

提问应该选择好时机,不能太随性随意,想到什么就立刻问出来。如何选择好时机?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在说话人说话的间隙提出。在说话人说话的时候提出问题是不合时宜的。首先,这很不礼貌。其次,有可能败坏说话人说话的兴致。再次,所提的问题有可能被说话人忽略。

2、在说话人完整表达了某个意思或观点之后提出。在没有将说话人的话听完的情况下,提问会显得过于急躁和没有耐心。

3、根据说话人的情绪来判断能否提问。在说话人情绪高涨、低落或不稳定的时候提问,显然都不能得到他很好的响应。

第2章:Interactive——互动(3)3、你觉得累了,所以我睡了

王菲曾经唱过,你觉得累了,所以我睡了。说的是在爱情当中,女人的善解人意。我们听话,同样需要善解人意,学会适时适当的对他人说的话进行附和。

在工作当中,我们也许很讨厌那种领导的应声虫。他们没有任何的才能,随时随地无条件的附和领导,靠拍领导的马屁在公司颐指气使。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绅就是这样一个皇帝跟前的马屁精,无论乾隆皇帝说什么,和绅的反应都是奉承附和,或夸乾隆了不起,或说小的立刻去办。相对于刚正不阿,满腹经纶的纪晓岚来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小人。乾隆皇帝不是不知道和绅是这样的人,但他就是离不开和绅,给和绅高官厚禄,看得观众咬牙切齿,扼腕叹息。乾隆皇帝并不是昏君,他为什么会明知和绅平素的行径,还百般纵容这个小人呢?

人是靠主观判断来行动的,由于个性、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情绪、智力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主观判断常常会出现一些失误。我们需要有人在身边提醒我们改正错误。同时,我们也需要另一种声音,一种肯定的声音。受到肯定会让内心获得极大的满足,增添信心,从而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自信和自尊。

若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个时时都对我们提出质疑,否定我们所有的提议,对我们为人处事当中哪怕一丁点小的缺点也不放过,处处充当我们生活教官的人,那么我们会觉得这人是可爱,还是讨厌呢?

人需要被肯定。对于说话者来说,附和就是对他最好的肯定。

伍迪的儿子满月了。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的,胖乎乎非常讨人喜欢。伍迪为儿子热热闹闹地摆了满月酒,请了很多亲朋好友来参加。小家伙也被妈妈爸爸带到现场,躺在摇篮里面踢踏着双脚。酒宴开始以前,众人都不约而同地到摇篮前面逗小家伙,信志也跟众人一起围到了孩子跟前。

众人都夸孩子眼睛大,忽闪忽闪的,非常的漂亮,以后一定很聪明。伍迪听到众人的夸奖,笑得合不拢嘴。信志觉得众人的赞美不但毫无根据,而且没有逻辑。眼睛大和聪明根本就是两回事,况且小孩子才一个月,根本判断不出聪明不聪明。信志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在场众人的笑容都僵在了脸上。信志的母亲连忙把信志拉走。

不久酒席开了。众人开始吃喝,伍迪到处敬酒,一派喜气洋洋。信志那桌的妇女们开始了闲扯,大家都夸年近六十的王妈妈看起来非常年轻,像三十多岁的少妇。王妈妈听到众人的夸奖也非常的开心。信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妈妈固然保养得当,但看上去和三十多岁的少妇还是有很大的差别,众人的赞美未免有马屁之嫌。信志于是大声说:“我觉得王妈妈看上去五十多岁了。”王妈妈的脸当场就黑了。旁边一位女士毫不客气的把信志呛了回去。周围的人也纷纷指责信志太苛刻。

酒席结束后,天色已经很晚了。信志被安排开车送一个女生回家。在车上,这个女生不停的跟信志说,她周围的人觉得她非常的漂亮,反反复复的说,并且告诉信志很多人觉得她美若天仙。信志觉得这个女生长相平平,个子很矮,而且有些偏胖。见信志不说话,女生便追着信志问,他是不是也觉得她长得很美。信志诚实的说:“我觉得你长得一般。”女生不信,不停的追问,信志只好把自己对女生的外表的看法都说了。女生听了非常的生气,当即下车,扬长而去。

信志非常的委屈,众人说的话,在他听来都是不切实际的,让他感到非常别扭,大家却说得开开心心。他忍不住指出众人话中的夸张,却是走哪臭哪,极不受欢迎。

说真话未必是对的,说假话也未必全没有道理。随声附和有它令人厌恶的一面,也有可以接受的一面,关键看是在怎么样的时候,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

我们在听话时,不合时宜的诚实回应,反而会让说话人尴尬,对其造成伤害,甚至对听话者产生敌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在恰当的时候对说话者随声附和。

附和的几个要点:

1、众人附和的时候应该附和。我们在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当众人都对某人的话进行附和的时候,我们不妨随大流。如果对说话者所说的话有所质疑,可以私下沟通,没有必要当众提出。

2、无伤大雅,不影响大局的言语应该附和。比如说话者对自己或别人外表、气质、聪明才智等等表示赞美,又或是说话者表示对目前阴雨不断的天气状况感到烦闷。这类言语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也就没有必要和说话者发生冲突。

3、附和不是成为应声虫。唯唯诺诺说“是”的附和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说话者可以一眼就看出,我们只是在附和,而不是真的同意。

4、附和也需要技巧。提出自己的建议,对说话者的话进行简单评价,理智的分析赞美都是很好的附和手法。

第2章:Interactive——互动(4)4、往事需要再提

在电影《霸王别姬》的末尾,李宗盛和林忆莲深情对唱,让我们“往事不要再提”。但《霸王别姬》却恰恰在重提那段过去的时光。

我们老是在提起往事,提起旧的时光。原因无他,我们希望在自己的心中、记忆中强调这段美好的时光,并在回忆的过程中,品尝出与当时不同的滋味来。通过对过去的归纳总结,反省自我,获得人生的经验。

回忆是一个强调、归纳、总结的过程。

我们听话,也需要“回忆”。

在话语交流行为中,说话者更多的是承担类似于创作者的责任。他们选择话题,他们组织语言,他们列举事例,他们表达情感,他们发表观点。而听话者角色类似于读者,他们阅读作品,并把自己的感受回馈给作者,比如强调自己对某个情节的深刻印象,替作者分析作品,归纳总结作品的主题和得与失。

木杰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最近,他构思了一部新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推理故事,罪犯的犯罪手法特别巧妙。写完故事大纲之后,他忍不住得意起来,于是打电话给好友艾森,把自己的构思完整的给艾森讲了一遍。艾森非常感兴趣,听木杰讲完之后,他把构思很巧妙的地方都提出来重复强调了一遍,一边重复,一边告诉木杰,他的构思如何的精彩,两人愉快地开始讨论故事的细节部分。

挂上电话,木杰心中仍然非常地激动,他想起了另一个好友林恩。于是打电话到林恩家,把自己的构思也跟林恩讲了一遍。林恩听完后,告诉木杰,这是一个好故事,他期待木杰把故事快写写出来。听了林恩的话,木杰觉得有些失望,于是开始追问林恩觉得自己的构思哪里好。林恩回答说,都好,整体非常的吸引人。木杰忽然不知道怎么继续说下去,只得草草挂了电话。

在木杰与艾森和林恩的两次说话当中,显然,跟艾森说话让他感觉更愉快。为什么会这样呢?两个朋友都对木杰的所说的小说构思进行了赞美,两个朋友都觉得他的故事非常地吸引人,但在木杰的心中为什么会两次交流会形成落差呢?

仔细看例子,我们会发现,艾森在听了木杰德的话之后,把木杰构思中精彩的部分重新提出来强调,并对这些部分分别进行了具体的赞美。而林恩只是就故事的整体进行了泛泛的赞美,这种赞美甚至有些像客套话。对木杰来说,自然会感觉和林恩话不投机。

在听话的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进行重复,强调,能让说话者感觉到我们在“听”,能让说话者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在重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