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3:06:02

点击下载

作者:康震,向铁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

中信国学大典:宋词三百首试读: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宋词三百首》导读

康震

有宋一代,词体发展蔚为大宗。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词流传极广,“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选本历代层出不穷,清代以来尤为丰富。龙榆生《选词标准论》有言:“晚清词人,颇喜选录,以寄其论词宗尚。各矜手眼,比类观之,亦可见当时词坛趋向。”即道明其原因所在。选本既多,难免各有偏颇,或过繁,如《历代诗余》、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或过简,如端木采《宋词十九首》;或入选太少,如周济《宋四家词选》;或偏重南宋,如戈载《宋七家词选》。另有陈廷焯《词则》,梁令娴、麦孟华《艺蘅馆词选》,况周颐《蕙风簃词选》等,皆因规制太小而影响不足。唯上彊村民仿《唐诗三百首》体例所选《宋词三百首》,撷众家之长,疏密兼收,情辞并重,沾溉甚远。龙榆生评曰:“以尊体诱导来学之词选,至此殆已臻于尽善尽美之境,后来者无以复加矣!”

上彊村民与《宋词三百首》的编选

上彊村民即朱祖谋(一八五七至一九三一),原名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因世居归安埭溪渚上彊山麓,故号“上彊村民”,又号沤尹。光绪九年(一八八三)进士,历国史馆协修、会典馆总纂总校、翰林院侍讲、礼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光绪三十年,出为广东学政,因与总督不睦,辞官归隐苏州。朱氏早岁工诗,风格近乎东野、山谷,陈衍称其为“诗中之梦窗”。光绪二十二年,专力于词,遂为近代词学宗师,与王鹏运、况周颐、郑文焯并称清季词学四大家。其词宗法梦窗,晚年更趋浑成,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称其“学人之词,斯为极则”。朱氏曾遍访南北藏书家善本,精审严校,编刻《彊村丛书》,汇集唐、五代、宋、金、元词总集五种,别集一百六十三家,乃迄今较完善之词集。《宋词三百首》乃朱祖谋晚年所编订。朱氏中岁治词,受王鹏运指引甚大,其后两人合校梦窗词,交游唱和甚多,朱氏的前期词学思想也于此形成。王鹏运对周济《宋四家词选》退苏进辛、取王沂孙为四家之首颇感不满,有意为苏轼叫屈。这种倾向对朱氏编选《宋词三百首》不无影响。朱祖谋与况周颐唱和亦较多。张尔田《词林新语》曰:“归安朱彊村,词学宗师。方其选三百首宋词时,辄携钞帙,过蕙风簃,寒夜啜粥,相与探论。继时风雪甫定,清气盈宇,曼诵之声,直充闾巷。”可见况氏对《宋词三百首》的编选影响也不小。《宋词三百首》的四个特点

一是推崇吴文英。《宋词三百首》中选梦窗词二十四首,为集中之最。朱祖谋中岁学词即从梦窗入手,一生四次校订《梦窗词》,费心历时。王鹏运曰:“自世之人知学梦窗、知尊梦窗,皆所谓但学兰亭面者。六百年来,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谁耶?”可知朱氏深得梦窗神髓。其实,推崇梦窗就是推崇格律。《宋词三百首》另选周邦彦二十三首,姜夔十六首,吴、周、姜再加上王沂孙等格律派词人,几乎占据全书三分之一篇幅。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言曰:“彊村所尚在周、吴二家,故清真录二十二首,君特录二十五首,其义可思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朱氏治词恪守格律,王鹏运称他为“律博士”。陈匪石《声执》曰:“守律之声家,悬为厉禁,近日朱、况诸君尤斤斤焉。而宋词于此,实不甚严,即清真、白石、梦窗亦或不免。”可见朱祖谋推崇吴文英的用意所在。

二是重视豪放词。《宋词三百首》选苏、辛词二十二首,可谓夥矣。朱氏喜爱东坡词,曾为其编年。在创作中他也有意融合东坡、梦窗两家,求得“疏密相间”的效果。冯煦《东坡乐府序》曰:“彊村颇嗜坡词。”蔡嵩云《柯亭论词》曰:“彊村慢词,融合东坡、梦窗之长,而运以精思果力。学东坡,取其雄而去其放;学梦窗,取其密而去其晦,遂面目一变,自成一种风格。”卢前《望江南·饮虹簃论清词百家百三十四集》曰:“老去苏、吴合一手,词兼重大妙于言。”所指的都是这一点。对东坡的重视其实是朱氏对自己前期词学思想的调整,于“密”中寓“疏”,意在扩大词学门庭,对后学也是一种启发。

三是选取了不少爱国词,尤以反映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南宋遗民词居多。这当然与朱氏的遗民身份有一定关系。《宋词三百首》的编选体例乃是传统的先帝王后女流,帝王部分又首选宋徽宗《燕山亭》,盖有微志寓焉。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曰:“虽然彊村此选冠以徽宗《燕山亭》北行见杏词,又录王圣与《献仙音》、姚圣瑞《紫萸香》二阙,读‘故宫何处,明月归辇’及‘长楸走马,歌罢涕零’诸语,白头吟望,意未有易明言者焉。夜阑削稿,良用怃然。”确属恳切之论。爱国情怀、民族气节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脊梁,千载以下,爱国词依然令我们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我们这个民族永远都需要这样的豪情与壮志。

四是选了一些非名家的词,如萧泰来、蔡幼学、李玉等人。有些词人仅存一两首词,也被选入,如徐伸(存词一首),廖世美(存词两首,选一首)等。朱祖谋摒弃一些大家的名作,留出空间选入这些无名之作,显然有因词存人的用意。需要注意的是,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对这些无名之词颇多品评,如评韩疁《高阳台》曰:“此等词语浅情深,妙在字句之表。”评章良能《小重山》曰“章文庄公《小重山》词,雅韵天然,不假追逐”等等。朱祖谋选入这些词作与况周颐也许不无关系吧。《宋词三百首》的四个版本《宋词三百首》曾历经三次增删,共有四个版本。最先为手稿本,选词八十六家,三百一十二首。原稿朱氏手抄赠送友人陈曾寿,现藏浙江省图书馆。其后为一九二四年刻本,在稿本基础上增补陆游、韩疁两家,删去赵鼎一家,比原稿多出一家,为八十七家。其中李重元《忆王孙》一词误列李甲名下,实为八十八家。删去苏轼等人二十一首词,增补姜夔等九首,共三百首。第二次增删又在刻本基础上删去苏轼等人二十八首词,增补辛弃疾等十一首,共二百八十三首。据唐圭璋先生《宋词三百首笺》附录所知,最后一次增删仅增补林逋《长相思》、柳永《临江仙》两首。一九三四年,唐圭璋先生以第二次增删本为底本,在神州国光社出版《宋词三百首笺》,这是《宋词三百首》编成后的第一次笺注,影响颇大。一九四七年,唐先生以一九二四年刻本为底本,在神州国光社重新出版《宋词三百首笺》,这是名副其实的“宋词三百首”。然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重版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时,所依据者皆为一九三四年本,以致有人指责此书并不是真正的“宋词三百首”。

本书的主要贡献

此次整理评注《宋词三百首》,我们以“中华经典藏书”本为底本,参以《全宋词》、唐圭璋先生笺注本及诸家别集等。“中华经典藏书”本的底本是一九二四年刻本。我们的主要工作是:

一、整理文本,校正部分误字。如柳永《少年游》“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鸟外”,中华本作“岛外”,当误。此处写长安古道远眺,故夕阳当在飞鸟之外,加以原上秋风,倍写羁旅凄凉。又朱服《渔家傲》“寄语东城沽酒市”,“东城”,中华本作“东阳”,《全宋词》亦作“东城”,改。又吕滨老《薄幸》一词“乍听得、鸦啼莺咔”,“咔”,鸟鸣声。词意为乌鸦和黄莺啼叫,中华本作“弄”,当误。又如蔡幼学《好事近》“又醒来岑寂”,“岑寂”,中华本作“沉寂”。一本作“岑寂”,《全宋词》亦作“岑寂”,故改为“岑寂”。另外,校正某些断句。如彭元逊《六丑》“日下长秋,城乌夜起。”中华本断为“日下长秋城,乌夜起。”此句用柳宗元《杨白华》诗:“回看落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乌起。”长秋,汉宫名,一般为皇后所居。再就是补充一些诗题,如舒亶《虞美人》,一本有“寄公度”题,中华本脱。此公度当为崔公度,与舒亶同在王安石门下,故有交游。

二、重新注释,校改底本某些注错之处,补充一些必要的注释。如黄庭坚《鹧鸪天》“黄花白发相牵挽”,“黄花白发”,中华本注为“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当误。此处指菊花插在白头上,以此挑战世俗的眼光。黄庭坚的下一首词《定风波》中也有“几人黄菊上华颠”句,意思同此。此词中,中华本赏析部分即指出这一点。又如田为《江神子慢》“玉台挂秋月。铅素浅,梅花傅香雪。”“玉台”,中华本注为“传说中天神所居之地”,实应为女子之梳妆台。“铅素”,注为“笔和纸”,则完全失误。后一句“梅花傅香雪”指女子在脸上画梅花妆,之前的铅素当指化妆品。又韩元吉《六州歌头》“但茫茫雾霭,目断武陵溪”,“武陵溪”,中华本注为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当误。词前已写明“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此刘郎谐刘禹锡与刘晨之典,下面“武陵溪”也应指刘晨、阮肇迷路之武陵溪。还有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应是“早上将暖未暖的时候”,而不是“初春忽冷忽热的天气”,等等。另外还补充了一些必要的注释,力求能扼要通透。在词牌名注释上,为了节省篇幅,不做大量的文献索源,而仅仅注明大概来历,想必读者是可以理解的。词中的典故注释,尽量注释原典,不做过多引申。此外,词人的小传尽量标明其生平履历、词作风格和作品结集情况。由于某些词人作品散逸太多,生平事迹又颇缺乏,只好做简化处理。

三、对每首作品作阅读导示。这部分内容所费心血尤多,我们着力在较短的篇幅中参透词人的词心,以优美、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揭示词旨和词作风格,以便读者对其做进一步的赏析。在有些词作的导读部分,我们力图自出机杼,写出新意。如对李清照千古名作《声声慢》的赏析:“词作展现了词人秋日一天到晚寂寞难挨的愁闷。早上的扶头酒说明昨日已然借酒浇愁了,可谓是伏笔暗藏,天天如此,可见愁苦之甚。秋鸿归来,却是旧日北地故识,伤心更进一层。秋日之菊此时也是满地憔悴,早非当年悠然饮酒东篱下的情形了。兼之梧桐秋雨不止,一点一滴如同打在心头,痛煞人也。这种苦痛岂止是悲秋而已,渗透了词人一生经历的苦痛,涵括了种种物是人非的感怀,又岂能用一个愁字说明呢?全词巧用口语,三个‘怎’字反问,却写得笔力雄健,直透人心。”古人说“诗无达诂”,我们的解读自然也只是一得之见,但能够将自己的这点会心之处与读者分享,就是我们最开心也最满足的。《宋词三百首》是文学选集历史上最风行的本子之一。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笺注、评析以及翻译,到目前为止,各类相关的本子不下几百种,甚至远播海内外,可见这一经典选本的魅力。

限于学识与时间,本作必然存在诸多不当之处,恳请读者赐教。

赵佶

人物简介

赵佶(一○八二至一一三五),即宋徽宗,是神宗第十一子,哲宗的弟弟。公元一一○○至一一二五年在位。继位后,崇尚浮华,亲近奸佞,终致亡国。靖康之变(一一二七)后,汴京陷落,徽宗与钦宗一起被金人掳掠到北方,后被押解至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受尽凌辱,并死于此。赵佶艺术修养很高,精通诗词、书画、音乐。早期生活闲适,词作风格秾艳;晚景凄凉,词风也转为凄清。现存词十七首。[1]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2][3][4]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5]

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6]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7]

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8][9]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1] 燕山亭:一作“宴山亭”。

[2] 冰绡(xiāo):轻薄洁白的绢。这里指杏花花瓣像白色的薄绢。

[3] 燕脂:同“胭脂”。匀注:涂抹均匀。

[4] 靓妆:艳丽的妆扮。

[5] 蕊珠宫:装饰有花蕊珠玉的宫殿,道教经典中所说的仙宫。

[6] 会:理解,领会。

[7] 故宫:故国的宫殿,指汴京的皇宫。

[8] 无据:无所依凭。

[9] 和:连。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是徽宗被掳掠到北方时,见到盛开的杏花,思念故国所作。上片描写杏花之艳,连仙宫的神女也自惭形秽。然而,如此美丽的杏花却因为无情的风雨而凋谢,这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悲凉的身世,借怜花而自怜。下片描写对故国的苦恋。自己有重重离恨,与故国又相隔万水千山,只有在梦中才偶然能回去。而如今,竟连新梦也再梦不到故国,这是何等的凄绝与哀伤。词人无限的怨愤,化作笔下节制的词句,更显得凄凉,与李后主一脉相承,堪称绝唱。

钱惟演

人物简介

钱惟演(九六二至一○三四),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亲归顺宋朝。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钱惟演为人好结权贵,但博学多识,且雅好文辞,善于提携后进,曾奉命修《册府元龟》,编书闲暇时与杨亿、刘筠等人酬唱往来,结成《西昆酬唱集》,是西昆诗派的领袖人物。其诗词语脉较为清畅,时有清峭感怆之意。现存词二首。[1]

木兰花

[2][3]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

休,泪眼愁肠先已断。[4]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

[5][6],今日芳尊惟恐浅。

[1]

木兰花

:为唐教坊曲名,在宋代与“玉楼春”同调。

[2] 莺语乱:莺的叫声此起彼伏。

[3] 烟波:波涛浩淼,水汽蒸腾,有如轻烟浮动。

[4] 鸾(luán)镜:镜子的美称。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云:罽宾王获一鸾鸟,三年不鸣。夫人悬镜于鸾鸟之前,欲使其见同类而后鸣。不想鸾鸟睹镜中影则愈悲,哀鸣不已,不久即亡。故诗词中多以鸾镜表现临镜而生悲。朱颜惊暗换:朱颜即红颜,指青春年华。青春的消逝令人惊讶。

[5] 尊:同“樽”。酒杯。

[6] 今日芳尊惟恐浅:现在唯恐酒杯太浅,指沉溺于饮酒。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作于词人暮年,当时钱惟演被贬谪汉东(今湖北钟祥),借春光抒发迟暮之悲,所以语意缠绵,词调凄婉。上片写春景,城头莺啼婉转,城下烟波浩淼,春光明媚中,词人却已是泪眼迷蒙,愁肠百转。下片写情,哀叹年华不再,镜中朱颜也早已变换。年轻时身体多病,不爱饮酒;此时却惟恐酒少。

范仲淹

人物简介

范仲淹(九八九至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谥“文正”,故后人尊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是北宋初期的名臣,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在政治、文学、军事方面均有建树。他的词清丽柔婉与悲慨豪壮并重。他于驻守西北期间所作之词,风格苍凉,内容充实,极大拓展了词的题材和意境,因而为后人所称赞。其词流传较少,现存《范文正公诗余》一卷,《全宋词》据《中吴纪闻》卷五补辑一首。[1]

渔家傲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因以“渔家傲”名之。

[2] 衡阳雁去:指秋日南飞的雁。衡阳,位于今湖南省,其旧城南有回雁峰,相传大雁飞到此处,便不再南飞。

[3] 边声:指边境上羌管、胡笳、画角等各种声音,声调比较低沉苍凉。

[4]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据《后汉书》载,东汉窦宪领兵出塞,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宣扬汉朝威德。勒,刻石记功。后世称战功为“勒石燕然”。

[5] 羌管:羌为西方的少数民族。笛子本出自羌地,故称笛子为羌管。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为词人镇守西北时所作,是边塞词中的佳作。上片写边塞风景,边声四起、长烟落日,满目苍凉,营造了肃杀的边关气氛。下片抒写怀抱,自己镇守边关,虽白发丛生却大功未成,归乡更不可得,难以入眠。在这首词中,报效国家的理想和对故乡的思念,构成复杂而矛盾的情感,激荡在词人胸中,于是浓郁的情感在全词的景物与氛围中渗透出来,更显苍凉悲壮。[1]

苏幕遮

怀旧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2]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3][4]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 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又名《鬓云松令》、《云雾敛》。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条:“‘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拔头之类也。”此曲在唐中宗前传至中国,本为军乐,后宋人用此调谱新曲。

[2] 芳草无情:此处用典,据《穷幽记》载,小儿坡上草很旺盛,裴晋公经常散放几只白羊于其中,并说:“芳草无情,赖此装点。”

[3] 黯:黯然。“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之语。

[4] 追旅思:追忆羁旅中的愁思。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也当是词人主持西北防务时所作,而其情感又具有普适的思乡怀旧的意义。上片写秋景,开阔而又秾丽,暗怀离乡之苦。下片抒写思乡之情,黯然难入梦,楼高休独倚,唯有借酒浇愁,层层转深,可见愁思之甚。思乡之情通常与萧索的秋景相合,然而本词却描写开阔的秋景,低沉婉转,而又不失清雄刚健之气,历来被认为是“以秋心写秋景”的佳作。[1]

御街行

秋日怀旧[2]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

[3][4][5],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7]

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 此调又名“孤雁儿”,最早见于柳永《乐章集》。

[2] 香砌:带有落花或旁边开有鲜花的台阶。

[3] 真珠:即珍珠。

[4] 练:素绢。

[5] 长是人千里:语本南朝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

[6] 敧(qī):倾斜。

[7] 谙(ān):熟悉。谙尽,有尝尽之意。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怀人之词。上片先写秋色夜景,思妇空闺独守,良人天涯远别,愁思缠绵萦怀,用词凄婉而不失清丽,意境也较为开阔;下片写长夜难眠的孤独与颓唐,无可回避,思致新颖。全词虽明丽凄婉,却带有范氏特有的清刚之意。其中“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一句,构思新巧,被李清照化用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广为流传。

张先

人物简介

张先(九九○至一○七八),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一○三○)进士,曾任嘉禾判官,知渝州、虢州,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与梅尧臣、

欧阳修

、苏轼等人交游唱和。其词多写士大夫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尤其擅长写慢词长调,造语工巧,细腻深婉,与柳永齐名。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又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三首词的“影”字绝佳,得名“张三影”。现存词一百八十余首,收录在《张子野词》中。[1]

千秋岁

[2]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3][4][5]

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6][7]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8]

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1] 千秋岁:唐开元年间,因为玄宗生于八月初五,百官乃奏请此日为千秋节,教坊有大曲名“千秋乐”,其后两京沦陷,人闻之为之悲凉。后传入民间,宋人翻为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声调较为凄凉。

[2] 鶗鴂(tí jué):即杜鹃鸟。屈原《离骚》:“恐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杜鹃鸟鸣叫之时,意为春去之日。

[3] 风色:即风势。

[4] 永丰柳:唐时洛阳永丰坊西南角荒园中有一株垂柳,白居易赋《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以喻家妓小蛮。后遂以“永丰柳”泛指园中柳树,比喻孤寂无靠的女子。

[5] 花雪:指柳絮。

[6] 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借指琵琶。因其最细,故称。

[7] 天不老,情难绝:此处化用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意指天无情,而人有情且坚韧执着。

[8] 凝残月:一作“孤灯灭”。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的词调原本就甚是悲凉,词人用来描写情人间的相思与悲欢离合,更是曲折回环,情感缠绵激越。上片描述暮春的衰败景象,既有主人公的自拟,也埋下低沉的情感基调。下片,女主人公幽怨至极,发出不平的呼喊——“天不老,情难绝”,刻画出一个痴情女子在爱情遭遇阻挠时的决心。“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构思极为奇巧,历来为人传诵。[1]

菩萨蛮

[2]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

将幽恨传。[3][4]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5]

低。

[1]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

[2]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皆为十三弦,模拟一年中的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3] 秋水:形容双目明澈、深邃,如同秋水一般。

[4] 玉柱斜飞雁:系弦的筝柱排列如同斜飞的雁阵,又称“雁柱”。

[5] 春山:指演奏者双眉淡如远山。眉黛:古人以黛色画眉,故称。黛:青黑色。眉黛低:是指弹筝女子因乐曲曲调幽怨,而双眉紧蹙。[1]

醉垂鞭

[2][3][4]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

淡淡春。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5]

云。

[1] 醉垂鞭:词调最早可见于张先《张子野词》,后人很少有填此调。调名可能源于李白诗《赠郭将军》:“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

[2] 罗裙:丝罗制的裙子。

[3] 东池:唐代潭州刺史杨凭所建的大型园林,为潭州官府宴客观游场所,后人便以“东池”借指官员宴游之所。

[4] 朱粉:胭脂和铅粉。深匀:浓浓的涂抹。

[5] 衣上云:衣带飘飘如云霞。[1]

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2][3]

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4]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5][6]

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1] 一丛花:此词牌历代以苏轼《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为正体,但张先这首流传尚在苏轼之前。

[2] 陌:街道,尤指田间小路。

[3] 骑(jì):坐骑,配有鞍辔的马。

[4] 桡(ráo):船桨,此处指船。

[5] 帘栊:窗户。

[6] 嫁东风:唐诗中常喜欢以花为女,嫁与东风。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于春风不用媒。”这里也是此意。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闺怨词,刻画了一个期盼丈夫归来的女子形象。上片写女子登高望远,本来离愁正苦,却又飘来了片片柳絮,惹人烦恼。女子回忆起当初与丈夫的离别,征战不断,早已无法找到郎君的踪迹。下片将目光投向家中亭台,池中鸳鸯戏水,斜月西沉,女子由思生怨,自己正当青春年华,却独守空闺,尚不如桃李春风,两相厮守。结句的微嗔,实是将女子满腹心事点明,自是妙笔。整首词刻画女子的闺怨,婉转细腻,层层转深。[1]

天仙子

[2]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3]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 天仙子:唐时本名“万斯年”,后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

[2] 嘉禾:宋代郡名,今浙江省嘉兴市。小倅(cuì):即小副官,这里指判官。张先此时在嘉禾任判官。

[3] 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声韵悲切。后演化为大曲《水调歌头》。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是写词人暮年伤春的情怀。上片写词人午睡醒来,对镜自照,伤感年华消逝。下片到了黄昏与夜晚,云开月明,风声不定,想到明天落花满径,伤春的惆怅之情也就满怀了。这首词写景含蓄,意境空灵,炼字极为妥帖。“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一个“弄”字将自怜、伤感、欣慰等种种细微情感精妙地传达出来,王国维认为最具境界。

青门引

春思[1][2]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3]

花中酒,又是去年病。[4]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

送过秋千影。

[1] 乍:刚刚。

[2] 庭轩:庭院,走廊。

[3] 中(zhònɡ)酒:喝酒过量,犹言病酒。杜牧《睦州四韵》:“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

[4] 画角:古代乐器名,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是士大夫的抒怀之作。上片写春日天气的变幻无常,词人独自酒醉,不由得引发寂寞的心境。下片描写词人在凄凉的画角声中风吹酒醒,心如重门不得开启,溶溶月光居然把隔墙的秋千影子送了过来,幽微的影子更增添了词人的寂寞。末句极为传神,写人却言物,写物却只写物的影子,人与影之间虚实相生,写出了隽永的韵味,成为另一首写影的名词。

晏殊

人物简介

晏殊(九九一至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应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三十岁拜翰林学士。庆历二年(一○四二)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为相期间,进贤纳士,颇得贤名。工诗文,闲雅而有情思。词则全为小令,音韵流美、和谐,上承南唐,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与欧阳修并称“晏欧”。现存词一百三十余首,辑于《珠玉词》三卷中。[1]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

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宋人因之为词。又有《小庭花》、《满院春》、《东风寒》、《减字浣溪沙》等十余种异名。

[2] 香径:落花满径,留有芬芳,故称为香径。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虽然是伤春之作,却同时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对自然的哲思。上片将过去与现在重叠,思念流逝的时光。下片则带着淡淡的怅惘之情描述眼前的景色。词人由眼前之景生出人生之思,基调潇洒淡然,含蓄而典雅。其中“无可奈何”两句,对仗工整,情思雅致,将全词提升到空灵的境界,故而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浣溪沙[1][2]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

频。[3]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4]。

[1] 一向(shǎnɡ):片刻。向,同“晌”。指时光易逝。

[2] 等闲:平常。销魂:谓心灵震荡,如魂飞魄散。形容极度哀愁感伤。

[3] 念远:思念远方友人。

[4] 怜:爱怜。唐《会真记》载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此句化用诗句。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绪,在感慨人生有限的同时,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词人写的并不是某一次送别,而是将抽象的人生感悟落实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慨时光有限,人生短暂,不应让悲苦占据生命,而应及时把握现有的时光。下片首句,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用来形容伤春怀远的情怀,深刻而又明快,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1]

清平乐

[2][3]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

情难寄。[4]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

依旧东流。

[1]

清平乐

:词牌名,又称《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

[2] 红笺:红色笺纸。

[3] 鸿雁在云鱼在水:鸿雁和鱼都是用来传递书信的,此句暗含鱼雁传书之意。

[4] 人面不知何处: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上片倾诉相思,即使在红笺上吐尽别情,即使鱼雁都在,然而也无法传递这份深情。下片描绘词人的处境,红日西沉,黄昏时候更容易勾起相思,词人独对远山,只见碧水东流。这首词用语平淡明净,似乎毫无修饰而又十分雅致,景虽淡,情却浓。清平乐[1][2]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

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3]

夜微寒。

[1] 金风:秋风。李善《文选》注曰:“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2] 绿酒:美酒。

[3] 银屏:镶银的屏风。借指华美的居室。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悲秋之词。词人在词中营造出一种寂寞清冷的氛围,传达出一种淡然的伤感。

木兰花

[1]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2]

散似秋云无觅处。[3][4]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5][6]

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1] 燕(yān)鸿:燕地的鸿,指秋天南归的鸿雁。

[2] “长于”二句: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花非花》诗“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3] 闻琴:据《史记》记载,卓文君听到司马相如的《凤求凰》,夜奔归之。解佩:据《列仙传》载,郑文甫遇见江妃二女,两情相悦,女神解下玉佩送给他。此处用“闻琴解佩”喻情投意合,两情相悦。

[4] 挽断罗衣留不住:化用了李之仪《偶书二首》:“通中玉冷梦偏长,花影笼阶月浸凉。挽断罗巾留不住,觉来犹有去时香。”

[5] 独醒人:《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6] 应有数:数,规律,引申为天命,命运。指命运的安排。

赏析与点评

在这首词中,词人借年华和爱情的消逝,感叹生命的无常。最后两句,以及时行乐自勉。全词多处化用古人诗句和典故,营造出充满韵味的意象,增添了更多复杂的情愫。木兰花[1]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

[2][3],入破舞腰红乱旋。[4]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

[5][6],点检如今无一半。

[1] 玉真:本指仙人,此处借指美人。

[2] 重头:词的上下片声韵节拍完全相同的称重头。铮琮(zhēnɡ cónɡ):形容金属撞击时所发出的声音。

[3] 入破:指乐声骤变为繁碎之音。乱旋(xuàn):谓舞蹈节奏加快。

[4] 玉钩:指新月。

[5] 赏花人:欣赏歌舞美色之人。

[6] 点检:算起来。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上片怀旧,初见美人时,水绿风暖,激烈的鼓点之下,美人在纵情地舞蹈,极为热闹。到了下片,场面又变得非常冷清,虽然场景还是一如既往地雅致,却是繁华后的清冷,词人数遍身边人,去年的好友只剩下不到一半。这种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比,又统一于词人的凄凉心境之下,让孤寂之感直入人心。木兰花[1]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

[2],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3]

只有相思无尽处。

[1] 长亭路:送别之路。古时于驿道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十里长亭”,供行旅休息。近城者遂成为送别场所。

[2] 五更钟:指怀人之时。下句“三月雨”同。

[3] “天涯”二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上片写离别,年少轻狂时体会不到离别之苦,长亭送别时,绿杨芳草,春色依依。下片写相思,化用白居易的诗句,相思立刻变成有形有质的实体,千千万万,无穷无尽。整首词描写了人生的离别之苦,却又很有分寸,语言仍然是典雅的、克制的,没有让痛苦肆虐,而是将之化作淡淡的哀愁,“深情一往,丽而有则”,非常典型的晏殊风格。[1]

踏莎行

[2][3]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

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

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1]

踏莎行

:词牌名,调名取自韩翃诗《过栎阳山溪》:“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2] 祖席:饯别的酒席。杜甫《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3] 香尘:形容地面上落花很多,连尘土也带上了香气,是一种非常雅致的说法。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送别之词。上片写实,描述长亭送别的场景,别情依依。下片为虚,刻画主人公的相思之苦,黯然销魂。全词虚实相生,最后两句上天入地,相思的离愁已经到达极致。词人利用了一系列士大夫熟悉的意象,如祖席、长亭、香尘、画阁、高楼等,将离别与相思染上高雅的氛围。踏莎行[1][2]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

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3]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

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 红稀:“红”指花朵,意为春花都已经凋谢,变得稀疏。

[2] 阴阴见:树木茂密,呈现出幽暗之色。见,同现。

[3] 游丝:飞扬在空中的蜘蛛等虫类的丝,带有寂寞清冷之意。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描绘暮春的景色。上片展开了一幅典型的芳郊暮春图,花朵凋谢,绿色已经漫山遍野,树木变得郁郁葱葱。词人从一个行人的角度描绘这幅残春的景象。下片则以动写静,在这漫长的寂静中,主人公从酒醉中醒来,夜晚还没有到来,一种幽深空寂之情弥漫其间。

蝶恋花

[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2][3]

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

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1] 黄金缕:比喻柳条。

[2] 钿(diàn)筝:装饰以金银等宝物的筝。移玉柱:指弹筝。

[3] 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渡海而来,故称海燕。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抒写春日的闲愁。上片写春来之景,杨柳新枝,暗寓离愁,后面双飞之燕更衬女主人公之孤独。下片写春归之景。落红满径,飞絮满城,清明雨长,恰似心中之愁。结句化用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十分自然贴切,更写出女主人公的惆怅和哀怨。

韩缜

人物简介

韩缜(一○一九至一○九七),字玉汝,原籍灵寿(今河北正定)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名臣韩绛、韩维之弟。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现存词仅一首,当时名满天下。[1]

凤箫吟

[2]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3]

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4]

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5]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

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 凤箫吟:词牌名,又名《凤楼吟》、《芳草》。

[2] 陌上:田间的小路上。熏:散发香气。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

[3] 征轮:远行人乘坐的车子。

[4] 王孙:汉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用“王孙”代指离别的人。

[5] 恁(nèn)时:那时。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以芳草来吟咏离别,全词以“草”为中心,却没有出现“草”字,而是大量运用与草有关的意象,反衬了词人的落寞与萧瑟。结句愿人们无须触景伤情,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不要辜负了青春时光。看似通脱,实则无奈。全词用语典雅,多处用典而又浑融无迹,将离别的愁绪刻画得细腻婉转,真切动人。

宋祁

人物简介

宋祁(九九八至一○六一),字子京,祖居安陆(今属湖北),徙居雍丘(今河南杞县)。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与兄宋庠同登进士第,世人传为佳话,人称“大小宋”。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撰写列传部分,书成进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谥景文,有《宋景文公集》。其词数量较少,多写个人生活琐事,语言工巧典丽。他的《

木兰花

》(又名《玉楼春》)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流传极广,人称“红杏尚书”。词今存六首,收于近人赵万里辑《宋景文公长短句》一卷。木兰花春景[1]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2]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3]

且向花间留晚照。

[1] 縠(hú)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皱:有皱褶的纱。

[2] 肯爱:岂肯吝惜。千金一笑:指宴席中美女难得一笑。此句意谓怎么会爱惜钱财而轻视生活中的欢乐呢?

[3] 且向花间留晚照:化用李商隐《写意》诗“日向花间留返照”句。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惜春之词。上片记叙了出游的经历,一个“闹”字,将春色的烂漫与生机描绘得活灵活现。王国维即称道“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下片则转入感慨人生苦短,劝戒朋友及时行乐,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整首词章法井然有序,语言清新典丽,情思缠绵而庄重,故而广为流传。欧阳修

人物简介

欧阳修(一○○七至一○七三),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其于文学方面主张革新,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又喜奖掖后进,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其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风格深婉而清丽。词集有《六一词》、《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等。今存词三百余首。[1]

采桑子

[2][3]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4]

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

中。

[1] 采桑子: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调名本此。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

[2] 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颍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3] 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

[4] 阑干:纵横散乱貌,交错杂乱貌。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颖州时所写组词《采桑子》十首中的第四首。首句为全词纲领,用一“好”字总结“群芳过后”西湖景象。上片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一派清疏淡远景色。下片写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结句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营造出轻灵的意境。通篇写景,不带明显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诉衷情

[1]眉意[2]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3]

作远山长。[4][5][6]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1] 诉衷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又名《桃花水》、《步花间》、《偶相逢》、《画楼空》、《试周郎》等。黄升《花庵词选》题作“眉意”。

[2] 梅妆:即梅花妆。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宫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痕三日不去,宫女争相仿效,号为梅花妆。

[3] 远山:比喻女子双眉。汉伶玄《飞燕外传》:“女弟合德入宫,为薄眉,号远山黛。”

[4] 流芳:流逝的年华。

[5] 敛:收敛表情。

[6] 颦(pín):皱眉。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咏歌女词。上片写她清晨梳妆,从一番对镜梳妆、描眉自怜的举动中,可以窥见她内心的孤寂。下片写歌女对往昔青春爱悦的回忆与惋惜,而今成为她心灵悲伤的根源。“拟歌先敛,欲笑还颦”八个字,极细微地刻画了这位靠色艺谋生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悲苦心态。

踏莎行

[1][2]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

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 候馆:迎宾候客之旅舍或驿站。古代常在驿站旁植梅。

[2] 熏:香气。征辔(pèi):远行之马的缰绳,此处代马。柳永《满江红》:“匹马驱驱,摇征辔,溪边谷旁。”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之词。上片先是将春色饱满地描写一番,然后笔锋一转,折入旅人的怀乡之情,把离情浓愁加以夸张的渲染。下片手法奇妙,行者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了家中思妇的“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离愁,又由离愁而想到了她临高倚栏远眺,想到了她登高远望而又不见的愁更愁。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是欧阳修深婉词风代表作。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棕。[1]

蝶恋花

[2]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3][4]

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枝”,晏殊据梁简文帝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改名之。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

[2] 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3] 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4] 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5] 雨横(hènɡ):雨下得猛。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假托女子口吻写春愁和闺怨。上片先写佳人居处,三迭“深”字,写佳人禁锢高门,内外隔绝、闺房寂落之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所念之人那里,情人薄幸,冶游不归。词的下片着重写幽恨怨愤之情,雨横风狂,催送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始有问花之痴傻事。泪眼而问花,花不仅不答,而且纷落乱飞,越过当日两情相悦之见证——秋千,可谓层层加深,痛彻心扉。蝶恋花[1]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2]

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

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 闲情:闲愁,闲散之情。

[2]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词借写春愁抒发寂寞惆怅的情绪。开头用问句,表现了词人心头盘旋郁结已久的愁苦。过片“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既是写景,也是用年年春天柳青草碧,来比喻自己的愁苦永无休止。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寓情于景,使无边的孤寂笼罩全篇。清人陈廷焯认为这首词沉着痛快,却是从沉郁顿挫中而来。蝶恋花[1]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2]

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

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1] 行云: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本以朝云、行雨指女性,此处指人行踪不定如流云飘浮。

[2] 寒食:节日名,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1]

水阔鱼沉何处问。[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敧单枕梦中寻

[3][4],梦又不成灯又烬。

[1] 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

[2] 秋韵:即秋声。此谓风吹竹声。

[3] 攲:倚、依。

[4] 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别后相思愁怨词。上片以“别”字领起,传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的爱人之关切、思念和怪怨,语意柔婉曲折。下片以秋声衬离情,以“恨”字相映,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其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词写愁恨由远到近,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从幻想回归到现实。且抒情写景,情景两得,写景句寓含婉曲之情,言情句挟带着凄凉之景,表现出特有的深曲婉丽的艺术风格。[1]

临江仙

[2]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3]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4]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1]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原本用来歌咏水仙,故名“临江仙”。又名《庭院深深》、《采莲回》、《花屏春》等。

[2] 荷声:雨打荷叶的声响。

[3] 簟(diàn)纹:席纹。

[4] 水精:即水晶。

赏析与点评

此词写夏日傍晚,阵雨已过、月亮升起后楼外楼内的景象,几乎句句写景,而情尽寓其中。[1]

浪淘沙

[2][3]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

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

更好,知与谁同。

[1]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调名出于乐府。

[2] 把酒:端着酒杯。语本唐司空图《酒泉子》词“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

[3] 从容:流连盘桓。

赏析与点评

这是一首惜春忆春、伤时惜别的小词,词人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词在时间上跨了前后三年。上片由现境忆已过之境,即由眼前美景而思“去年”同游之乐。下片由现境而思未来之境,含遗憾之情,尤表现出对友谊的珍惜。

浣溪沙

[1]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2]。[3]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 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2] 绿杨楼外出秋千: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3] 六幺(yāo):古曲调名,又名《绿腰》,节奏繁急。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赏析与点评

此词写词人湖上泛舟赏春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三句一句一景,描绘了春景中明丽的湖上游人欢愉的场景;下片写词人在船中宴饮遣怀,着重抒情,“人生何处似尊前”,使人体味到一种幽微的凄伤之慨。全词语言清丽质朴,意境疏放清旷。[1]

青玉案

[2]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

[3]。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4]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

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1] 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

[2] 都来:算来。

[3] 浑可事:宋人方言,意谓算不了啥事。

[4] 争似:怎像,怎比得。

赏析与点评

词人触景生情,伤春而思归。上片侧重写春愁,感伤春日之迟暮。下片主要抒发怀人思归之情,怅恨芳时而憔悴京华,事功未就而倦旅思归的情绪隐约在字里行间。全词语言浑成,下片乡思之情与上片入目之景相融汇,感情真挚,动人心魄。

聂冠卿

人物简介

聂冠卿(九八八至一○四二),字长孺,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进士,庆历元年以兵部郎中知制诰,拜翰林学士。今存《

多丽

》词一首,才情富丽,多谓北宋慢词始于此篇。著有《蕲春集》,已逸。[1]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2][3]

并得。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

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

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燃绛蜡,别就瑶席。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4]

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

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5]

轻掷。

[1] 多丽:词牌名。调名源于张均妓名。《说郛》卷一一九下引《辨音录》:张均妓多丽,弹琵琶曲,项上有高丽丝结,赵诗争夺,致伤二指。又名《绿头鸭》、《陇头泉》等。

[2] 就中难是并得:谢灵运《拟邺中诗序》:“天下良辰、美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