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8:07:27

点击下载

作者:周颖等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试读:

前言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联系经济学和管理决策科学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把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是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管理经济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把经济学知识、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融会贯通,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实践证明它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编著者在多年教学基础上,汲取国内外相关教材精华,力图结合企业市场经济的具体实践,编写一本适应我国应用型本科教学所需要的、既有较系统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又密切联系企业管理实际的、具有实践意义的教材。

本教材以系统的管理经济学知识为基础,力求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和案例分析,兼顾适用性和超前性。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第1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内涵与特点、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及一些重要的概念。

第2篇行为主体分析:该篇主要分析市场主体、企业行为以及个人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市场主体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第3章主要介绍企业行为目标和行为约束;第4章介绍个人行为的偏好、预约约束以及主体均衡——效用最大化。

第3篇供求机制:该篇主要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均衡。其中第5章主要介绍需求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弹性;第6章介绍供给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弹性;第7章主要介绍需求与供给的均衡,包括形成的原因以及均衡的变动。

第4篇生产—成本分析:该篇主要介绍生产及成本的优化。其中,第8章主要介绍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的相关概念及优化方法;第9章主要介绍成本与成本函数的概念、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概念及优化方法。

第5篇市场结构:该篇主要介绍常见的四种市场结构。其中,第10章介绍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第11章介绍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第6篇定价策略: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市场定价方法。

本书是编著者们从事多年管理经济学教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其中第3篇、第4篇由周颖老师编写,第1篇、第6篇由秦树东老师编写,第2篇由杨雪老师编写,第5篇由黄毅老师编写。

本书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写内容庞杂,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广大读者指正为盼。

编著者

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第1篇 总论

管理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最有效率配置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私人部门(个人和机构)所面对的决策问题,帮助决策者实现高效率地配置资源、规划公司战略和实施有效策略。本篇是全书的开篇,主要是对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析方法、基本的术语进行介绍,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1章 绪论

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导入案例

被解职的管理者

软件巨人Amcott公司公布了年度运营情况:亏损350万美元。据报道,170万美元的亏损来自于它的外国语言分部。

Amcott使用其2000万美元的留存收益购买Magicword软件包3年的所有权,这个软件包可以将普通的法文文件转换为英文,当时的短期利率为7%。该软件第一年的销售收入虽是700万美元,但是由于随后卷入了Foreign Inc公司的侵权诉讼,该软件的销售即被停止了。Amcott公司输掉了这场官司并支付了170万美元的赔偿金。业内人士说该软件的侵权案的赔偿金只占Magicword软件销售收入的一个很小的比例。

Ralph作为Amcott公司的经理在此次事件之后被解职。媒体引用他的话说,“我只不过是(Amcott公司的)律师们的替罪羊,他们在购买Magicword软件的所有权时没有作好他们自己的功课。我已经设计了3年年销售额为700万美元的计划,并且从预算的数字来看,实现了我的目标。”

你知道为什么Ralph会被解职吗?

资料来源:迈克尔R.贝叶.管理经济学,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 知识目标

◆ 掌握管理经济学的概念与特征

◆ 了解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 熟悉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理解管理经济学部分重要的基础概念,如稀缺性、机会成本、不完全信息等

● 能力目标

◆ 熟悉并初步掌握最优化方法、边际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和经济模型方法

◆ 说明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决策的意义

◆ 理解并说明学习管理经济学的价值

1.1 管理经济学的内涵与特点

1.1.1 管理经济学的内涵

什么是管理学?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管理经济学?要理解管理经济学的内涵,我们需要对这三个问题逐一介绍和了解。

1.管理学

要了解管理学,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在集体劳动的前提下,为使劳动有序地进行,获得人们期望的劳动成果,就必须搞好协作,进行组织与协调,于是就产生了管理。对于管理的概念,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强调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作业过程;有的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的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做成的行为;有的强调管理者个人的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有的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等等。这些不同的观点,虽然在认识上有所差别,但都丰富和发展了管理理论,对人们加深对管理的认识大有裨益。我们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其所辖范围内的组织资源以及可以采用的资源,有目的地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通过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

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管理学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涉及数学(概率论、统计学、运筹学等)、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哲学、法学等)、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工业技术等)、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科学、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以及决策科学、未来学、创造学等。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事实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2.经济学

要了解经济学,我们首先得理解“经济”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至少有两个定义,一个定义是指节省、有效率,以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例如,人们说“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另一个定义则用来统称人类社会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及其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如工业经济、国民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经济一词的这两种定义存在内在的联系。任何经济活动,从个人消费、企业生产到整个国民经济,都必须考虑如何以最少的耗费来达到最大的收益。

在英文中,Economy(经济)一词源于希腊文,原义指管理家庭,特别是指家庭收支方面的管理。乍一看,这个起源似乎有些奇特,事实上,家庭和经济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一个家庭面临着许多决策,例如,谁做饭?谁洗衣服?谁打扫卫生?因此在管理家庭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愿望和能力,以便在家庭成员中合理地配置资源。和家庭一样,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同样的问题,怎样在社会中合理地配置资源成为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那时的家庭也是社会重要的经济单位。

因此,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用来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

迄今为止,并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的经济学家一致接受的有关经济学的定义。较为普遍而且为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稀缺资源的有效使用的科学。

经济学传统上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人选择的理论,即由某特定消费单位(如某个人)或某个生产单位(如某个工商企业)等所作的决策。宏观经济学的重点是指整个经济和一般经济均衡条件。管理经济学家在决策过程中从这两个经济学分支中吸取内容。

3.管理经济学

管理经济学主要是把经济学两大分支所提供的一些分析问题的工具、方法和理论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决策实践中去。管理经济学从经济理论中吸取的概念和方法能使决策者选择正确的战略方向,高效率地配置组织的资源,并对策略问题做出有效的反应。从这个角度来看,管理经济学是把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原理融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管理者制定的决策通常涉及在组织内短期和长期配置资源的问题。在短期内,管理者感兴趣的是估计需求关系和成本关系,以便制定产品价格和生产数量的决策。研究需求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对于制定上述决策显然是有用的。当管理者力图根据影响整个经济的各种因素预测未来的需求时,宏观经济学也进入了决策过程。

在长期中,必须制定有关增加或减少生产和分销设施,开发和营销新产品以及可能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从根本上讲,这些决策都与规模的经济性(或不经济性)有关,一般都需要组织进行资本支出,也就是说,期望当期的支出能在未来产生收益。经济学家们已建立了一种资本理论,可用于决定是否进行具体的资本支出。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是把微观经济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私人、公共和非盈利机构所面对的决策问题。1951年美国学者乔尔·迪安教授的著作《管理经济学》的问世标志着管理经济学的诞生。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以来,管理经济学领域经历了迅速的发展。这种发展反映了一个现实:分析人员、领导者和高层经理都可运用经济理论来制定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决策。管理经济学从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理论中吸取的概念和方法能使决策者高效率地配置组织资源,能对策略问题作出有效的反应。

不管是追求盈利的厂商中的经理人,还是经济中公共部门和非盈利部门的管理者,都可以应用管理经济学的工具,因为各类组织中的管理者都要面对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尽管管理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但一般都遵循以下形式:确定实现既定目标的不同方案,然后选出以最节省资源的方式实现目标的方案,同时要考虑到竞争者的行动和反应。

管理经济学定义:管理经济学是把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组织经济决策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在理解管理经济学含义时应正确把握以下几点:(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它运用经济学所揭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解决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但它并不是提供解决具体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而仅是提供在决策制定过程中的经济思维,这是由社会科学的属性决定的。(2)管理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经济学,它致力于研究组织尤其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各种规律和数量关系。(3)管理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与管理决策学的融合,强化组织或企业决策者在管理中的理性思考与理性创新,有利于实现组织或企业目标。

由于本教材的读者未来主要从事工商企业工作,所以后面更多地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来使用这个概念。1.1.2 管理经济学的特点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向企业管理实践领域的应用性延伸。管理经济学的诸多概念、原理与方法均来自于经济学,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经济学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企业、个人、政府和其他非盈利组织;而管理经济学则主要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企业如何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决策和有效地运行。也就是说,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比经济学的更集中。另外,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分析来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运行机理,为人们认识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而管理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企业实现利益目标进行决策提供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正因为这样,后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其次,为了便于分析,经济学理论都包含诸多假定和前提。但为了更接近客观实际,管理经济学在继承这些假定和前提的过程中,又做了各种程度的放宽和突破。例如,经济学通常假定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但现实中的企业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其目标是谋求利润满意化,而且除了利润目标外,企业还可能具有扩大市场份额、承担社会责任等多元化的目标。这就使得管理经济学在以利润最大化准则分析企业行为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其他企业目标的要求。又如,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假定企业拥有完全的市场信息,但现实中的企业几乎都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经营和运作的。这就要求管理经济学广泛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和工具,以帮助企业收集必要的信息,并在不确定条件下选择最优方案。这又成为管理经济学向综合性和边缘性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因。

最后,同经济学一样,在分析企业行为时管理经济学也广泛使用多种经济模型,尤其是数量模型,但二者运用模型分析的目的不尽相同。经济学主要把经济数量模型作为分析经济系统运行机理的抽象化工具。管理经济学对这些模型的引进和使用则是同具体企业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管理经济学通过这些模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思路,帮助制订和评价多种决策方案。因此,经济模型在管理经济学里具有更为具体和实际的目标和内容。

从管理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中,可以总结出它的几项主要特点。

1.基础性

企业管理涉及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需要履行一系列基本的专业职能,这就形成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管理子系统。企业在进行这些专业管理活动和实施总体综合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行使计划、组织、控制等一般管理职能,从而形成了一般管理子系统。而所有这些管理活动,由于企业的经济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都要追求效率、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因而需要为所有这些管理活动提供经济分析的管理经济学知识。管理经济学把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其他所有的企业管理活动决策提供指导,这体现了管理经济学的基础性。

2.综合性

管理经济学研究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相关的各种经济规律,既讨论市场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规律,也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它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方面的内容。管理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经济学。

3.实用性

管理经济学是经济学理论的有关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等在企业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希望能运用经济理论创造性地解决企业的管理决策问题。

4.量化性

管理经济学利用经济学中大量的经济数量模型,用以描述和分析企业管理决策涉及的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简明的数字语言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一套具有较强逻辑性和精确性的分析工具,是管理经济学的重要特色。

5.边缘性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概念、原理及方法来源于经济学。但它所研究的现实企业通常是在环境十分复杂、信息很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经营,这就要求管理经济学在研究企业决策时,还要借用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这些学科包括:数学、运筹学、决策学、统计学、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等。因此,管理经济学又是一门跨学科科学。1.1.3 学习管理经济学的价值和意义

1.对个人的意义

我们都渴望拥有成功、幸福和美好的人生,而人生中有许多多事情需要作出决策。

学习管理经济学可以培养我们经济学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比如选择意识、机会成本意识、边际分析思维等。这些科学理性的决策意识和方法,使我们面对职业选择、婚恋决择、理财规划等这些重大决策事项时,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使我们的人生更加高效,加速我们成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对企业的意义

企业的各项管理决策的背后,都有着经济学原理在起作用。管理经济学就是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解决管理决策实践中的问题。管理经济学主要是为企业管理决策者提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方法,使之建立理性的决策思路,从而在管理实践中对遇到的各种现实经济问题引起理论与方法思考,促使管理决策从主观经验到科学化、现代化的质的转变。

3.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学习管理经济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经营管理队伍,提高我国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而且也有助于加快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1.2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1.2.1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就研究对象而言,管理经济学研究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决策问题,而这种研究是建立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经济学为管理经济学提供了最重要的分析基础和工具。经济学是管理经济学的基础,而管理经济学是经济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管理经济学在管理决策制订方面为经济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管理经济学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管理中所有的决策问题,是企业管理决策中的经济分析,包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系统的经济行为以及有关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如:企业生产什么,企业生产多少,企业怎样生产,如何制定价格,怎样进行投资,以及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经济分析与估计。

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管理经济学从经济学理论中吸取概念和原理,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用以揭示企业管理决策所依据的经济变量间关系和经济规律,为管理者的管理决策提供分析框架,为其决策方案的制订和优化提供经济学上的指导。掌握管理经济学的知识框架,是应用决策方法进行管理决策的基础。1.2.2 管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管理经济学的知识框架包括如下内容。

1.企业行为

首先,需要对企业在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它同其他微观经济实体的关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需要了解企业的行为目标模式,包括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准则和非利润最大化的选择等;再次,则应了解企业行为的约束因素,包括需求、资源、预算三种基本约束和政府管理等。这三层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建立起对企业行为及其管理决策最基本的认识。

2.个人行为

通过引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消费者均衡模型,分析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是如何决定消费行为的。

3.供求理论

主要研究企业运行的市场机制,在分别定义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基础上建立市场供求的均衡模型。

4.生产决策

生产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企业生产既受特定技术关系的制约,更涉及投入产出的经济性问题。从经济方面看,企业生产决策所关注的首先是产品产出量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变动关系,以便确定企业生产的合理数量或者规模;其次,需要分析投入要素的合理替代和产品产量的合理组合问题;最后,还应对技术进步的经济影响作一些考虑。

5.成本优化

企业最基本的成本分析是围绕生产活动进行的。当把生产要素的采购供应价格引入前述生产分析模型中,以技术关系为主的生产分析就转变成了成本分析。企业的成本决策分析通常按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来进行,它们分别解决企业的短期生产量和长期的规模优化问题。

6.市场结构

企业作为特定产品的生产供应者将同本行业其他企业形成特定的市场竞争关系,这就是市场结构问题。现实企业的产品产量和价格决策都将受到市场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分析市场结构的类型,探讨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条件下的竞争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7.定价策略

价格历来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价格不仅仅是市场机制的问题,更是企业行为问题。定价决策对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利用传统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来分析和探讨现实的企业定价决策问题,就成为管理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8.组织设计

企业中存在着与企业组织规模和结构相关的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管理者经常需要做出组织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组织设计进行分析,是管理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9.营销管理

在竞争普遍发展的条件下,对营销决策进行经济分析,成为管理经济学发展的新内容。

10.风险管理

管理经济学分析消费者对风险的反应,并对企业如何应对风险进行研究。

11.投资分析

企业为了长期生存和发展,常常需要扩展新的经营领域,投入新的经济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及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分析,成为管理经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3 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方法是思维方式的体现和反映,管理经济学传承了经济学的思维和方法。以下对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加以介绍。1.3.1 最优化方法

1.定义

所谓最优化方法就是一种求极值的方法,即在一种约束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极值,即最大值或最小值。

2.目标

管理经济学假定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极大化(或成本最小化),而消费者在追求效用极大化。

3.最优化模型三要素(1)变量:指最优化问题中待确定的某些量。(2)约束条件:指在求最优解时对变量的某些限制。(3)目标函数:最优化有一定的评价标准,目标函数就是这种标准的数学描述。

4.步骤(1)提出最优化问题,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2)建立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确定变量,列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3)分析模型,选择合适的最优化方法;(4)求解,管理经济学中的最优化问题可以运用微积分中的极值原理或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求解;(5)最优解的检验和实施。1.3.2 边际分析法

1.定义

边际分析是运用边际概念,借助于经济现象间的函数关系,研究某一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从而比较经济效果的一种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是经济决策中最有用的概念之一。资源配置决策一般都以边际条件的形式来表示,即为得到一个最优解而必须满足的条件。人们熟悉的厂商利润最大化规则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厂商确定的产量水平要位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个点上。长期投资决策(资本支出)的制订也要运用边际分析决策规则。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即厂商的边际收益)超过了资助该项目所必须要求的资金的成本(资本的边际成本),那么这个项目就应该实施。遵循这个重要的边际决策规则,就会带来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我们再用最后一名乘客的票价这个例子来说明边际分析法的用处。当我们考虑是否让这名乘客以30元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这两个概念。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成本(因变量)。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磨损的汽车、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无需增加,对汽车来说多拉一个人少拉一个人都一样,所增加的成本仅仅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假设这些东西值10元,边际成本也就是1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在这个例子中,增加这一名乘客增加收入30元,边际收益就是30元。根据边际分析的思想,我们应该让这名乘客以30元的票价上车。

2.两个基本变量(1)边际成本(MC),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引起的成本增量。(2)边际收益(MR),即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在边际分析系统中,制定资源配置决策需要对某项活动水平变化的边际(或增量)效益和此变化的边际(或增量)成本进行比较。边际效益可定义为实施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总效益的变化。同样,边际成本可定义为因实施某种经济活动(如多生产一件产品)所发生的总成本的变化。如果某一种经济活动水平变化的边际效益超过了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了总成本的增加量,那么该活动就是可取的。因此,在涉及扩大某一经济活动的决策中,最优水平出现在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上。如果我们把净边际收益定义为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之差,那么同样的最优化条件就应该是把该活动水平提高到净边际收益为零的那一点。

3.边际值的表示

前文已说过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等的分析。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就是指在函数关系中,自变量发生微量变动时,在边际上因变量的变化,边际值表现为两个微增量的比。

假设某经济函数为:

则其边际值可以表示为:

4.边际分析法在管理经济学中的应用(1)企业规模决策。科学的边际分析方法可以使企业的规模确定在一个最合理的范围内。若用π表示边际利润,则π=MR-MC,根据π与0的关系决定企业规模。(2)价格决策。分析每提高(或降低)一个单位的价格,对总收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确定合理的要素投入。分析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时,对总的收益会产生什么影响。(4)产品结构分析。确定企业各个产品生产多少的比例关系,即对各个产品的边际效益进行分析。等边际收益法则:MR=MR=…12=MR。n1.3.3 均衡分析法

1.定义

均衡本来是物理学概念。引入经济学后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而不再变动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叫做均衡分析法。

2.分类

均衡分析法从分析的前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法,是在不考虑经济体系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分析这一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均衡的形成与变动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法,是相对于局部均衡分析法而言的。它是分析整个经济体系的各个市场、各种商品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条件与变化的方法。

从分析框架中考虑时间因素是否存在,均衡分析可分为静态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三类。

静态分析是完全抽象时间因素和经济变动过程,在假定各种条件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的形成及其条件的方法。

比较静态分析法是对个别经济现象的一次变动的前后,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均衡位置进行比较而撇开转变期间和变动过程本身的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法是考虑到时间因素,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作一个连续过程,对从原有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管理经济学中的均衡分析方法就是在考虑影响和制约企业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下,确定各因素的比例关系,使其最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均衡分析方法在管理经济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包括①制定价格;②产量(规模)决策;③要素组合决策。1.3.4 经济模型法

1.定义

所谓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2.构成

一个经济模型通常包括变量、假设、假说和预测等因素。变量是指没有固定的值,可以改变的量,如自变量与因变量,存量与流量以及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假设是经济模型用来说明事实的限定条件。经济学经常使用的术语就是“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我们知道一定的假设是某个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运用某种理论时要考虑这一理论所依据的假设条件是否具备。为了论证完全竞争市场是最优的市场类型,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包含着诸多假设,经典的假设包含以下几点:①理性人假说;②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③交易费用为零的假设条件;④权利得到完全的界定的假设条件;⑤ 制度是既定的,是一个外生变量。而经济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些假设不断进行突破的过程,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有:① 资源的稀缺性与产权;② 环境的不确定性;③有限理性;④ 适者生存;⑤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假说是经济变量之间如何发生关系的判断。

预测是根据理论假说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方向等作出判断,它是在理论限定的范围内运用逻辑规则演绎出来的结果。

管理经济学在研究具体的决策问题时,也会进行简化,找出关键变量、依赖于一定的假设前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对趋势作出预测,提出解决对策。这种模型有的量化程度低,比如直观的图,有的量化程度很高,如计量经济模型。

3.经济模型在管理经济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向(1)需求预测。企业在确定某种产品的生产规模之前,需要对市场的发展潜力进行预测,可以创建相关的数学模型,来表现影响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量上的变化,进而分析这些变化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的大小。(2)生产分析。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产品结构的确定,都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和决策。(3)成本决策。成本是直接影响利润的因素,是企业发展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当企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向或者扩大规模时,在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应该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成本水平,可以应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分析。(4)市场分析。市场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态。创建数学模型,可以分析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所可能选择的规模、价格和竞争策略。(5)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未来状态的预测。可以通过创建数学模型来表现在一项投资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量的大小以及量的变化所可能产生的对效益的影响。

4.经济模型法的优点与缺点

经济模型法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优点是能使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便于量化研究,但其不足是只能表现和研究非常有限的量的关系,容易因为主客观的原因造成不适度的抽象,影响我们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正确认识和把握。

1.4 相关重要概念

1.4.1 稀缺性与竞争

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人们想要的东西是不够的。比如人们希望有更多的衣服,希望得到更多的钱,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而与人们的需求相反,资源是有限的。面对有限的收入和有限的时间,人们不得不进行选择,以求最大化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把资源与人们的需要联系起来,对理解经济学的稀缺性概念和人的行为非常重要。这意味着无论人们如何努力,所获得的资源总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不存在需要,也就不会有资源多少的问题,甚至不会有资源这个概念。人类作为一种生物,从维持其生存和延续种族的意义上说,就没有必要提高生产率的。人类从太阳和地球那里可以得到满足个体生存以及种族维持的足够多的,甚至可以说过剩的能量。人类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就在于:他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这种追求本身会遇到时间、空间和各种资源的限制,于是人们也就不断地为自己制造出了更多的难题,更大的麻烦,于是又要花力气使自身得到发展以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麻烦,人不过就是这么一种不断为自己制造麻烦又不断想办法去解决麻烦的动物。“非稀缺”的东西要么是免费的,要么是“有害的”。商品的稀缺性意味着一些人能够获得这些商品而另一些人则不能;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有些行为可以被选择而另一些则要面对选择。由于人是自私的,而人们想要的东西又是稀缺的,因此顺理成章会出现争夺。人们争夺稀缺的东西,这就是竞争。1.4.2 选择与机会成本

既然人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就有必要进行选择。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实现某一目的就意味着不能将其用于其他目的。因此,在决策的过程中,人们应该根据自己所面临的约束条件,确定需求的优先顺序,以便选择那些最偏爱的并且最有可能的方案。

将资源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机会成本,是将资源用于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最好方案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经济主体获得资源所付出的显性成本和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次优选择的隐性资本之和。显性成本即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隐性成本是未发生直接货币支付的成本。隐性成本很容易被经济决策主体所忽视且不容易度量,因而往往成为决策失误的原因之一。1.4.3 时间价值、贴现率和净现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资金周转使用后的增值额。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换句话说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延迟消费的补偿。

贴现率又称门槛比率,是指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按一定的利率计算利息,这种利率即为贴现率,它是票据贴现者获得资金的价格。常用于票据贴现。企业所有的应收票据,在到期前需要资金周转时,可用票据向银行申请贴现或从借款。银行同意时,按一定的利率从票据面值中扣除贴现或借款日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而付给余额。贴现率的高低,主要根据金融市场利率来决定。

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一般地,一项投资的净现值(NPV)等于:

净现值大于等于零则投资项目可行。1.4.4 利润

利润(Profit)一般定义为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差额。收益(Revenue)指的是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成本(Cost)指的是企业为购买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

管理经济学所讨论的利润指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经济利润是指从所受经济收益中减去机会成本计算出来的利润,它是供企业家进行决策分析使用的利润。

计算经济利润的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分析的基础。从严格理性的行为角度看,企业所追求的主要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管理经济学将经济利润作为自己考察的利润范畴。1.4.5 完全信息与不对称信息

在学习经济学原理和模型时,常常需要做出完全信息(Perfect Information)假设。实际上,完全信息假设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绝大多数情况下,现实世界中决策者并不具有完全信息。收集信息的活动能带来收益,它能提高决策的质量。同时,它又具有成本,它会消耗资源、时间和金钱。经济学家将这种成本成为信息成本(Search Cost)。理性的决策者会比较信息的收益和成本以决定需要收集的信息量。收集信息的活动将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时停止,这时,收集信息所增加的利润最大。

不对称信息:既然市场参与者都不拥有完全信息,那么,总有一部分人比他人占有更多的信息。经济学称这种情况为不对称信息(Imperfect Information)。1.4.6 隐藏特征与隐藏行为

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遍存在并影响着很多的管理决策,经济学家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隐藏特征(Hidden Characteristics)和隐藏行为(Hidden Action)。隐藏特征指市场中一部分参与者知道的,而其他参与者却不知道的事情。例如在参加医疗保险时,投保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保险公司却不知道。因此,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就是隐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