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3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09:19:52

点击下载

作者:张建伟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学基础(第3版)

经济学基础(第3版)试读:

前言

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许多非财经类专业学生认识经济、了解经济,进而理解居民个人消费选择、厂商生产决策及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选修课程。

本书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立足经济学原理,尽可能全面、客观地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便于教师和学生学习。(2)注重应用性,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目前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我国来说,大到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小到一个企业的成长,无不体现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为此,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既介绍了西方现代各种有影响的经济理论,又注重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问题,进行通俗简明的理论阐述。本书还配有丰富的实训项目,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理论。(3)易教易学,重点突出。为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本书围绕经济学的核心内容,采用文字和图表并重的方式进行编写,以便于学生掌握本书内容。书中附有“注意”“小案例”“即问即答”“知识链接”“知识拓展”“延伸阅读”“课堂讨论”和“实训”等多个栏目,同时附有丰富的视频资源和案例。

本书体现“互联网+教育”的智慧学习理念。学生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免费观看视频、动画,从而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学习。为了便于学生及时地检查学习效果,把握学习进度,本书每章后都精选了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习题。

本课程参考学时为72学时,各章的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续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诸多经济学教材,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感谢。限于作者的学术水平,书中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作者邮箱为sdsydx@163.com。张建伟2018年3月第1章导论知识目标

●掌握资源稀缺性和机会成本的定义

●掌握经济学的定义

●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内涵与关系

●掌握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定义

●理解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的定义

●了解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含义及区别能力目标

●能从机会成本角度进行分析和选择

●能辨别现实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经济问题

●能利用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引导案例地狱与天堂

从前,有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

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中肉汤的汤匙,但汤匙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所以没法把肉汤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非常痛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地狱的样子完全一样,也是有着一锅汤、一群人,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人的状态却大不相同?经过仔细观察,他最终得出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舀肉汤给自己喝,而在天堂里的每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人喝肉汤。结果,地狱里的人都可怜地挨着饿,而天堂里的人却愉快地享受着美餐。

问题: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1.1 资源稀缺性、选择和机会成本1.稀缺性

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必然要依赖各种资源。所谓资源,就是用来生产那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手段或物品。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资源生产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物品也是有限的。

然而,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所谓欲望,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除了阳光、空气等少数物品是免费的,多数都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获得的。

知识链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1943年,美国犹太裔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5种需要依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排列,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被满足。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只能负担得起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那么收入的增加就会帮助人们改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甚至能够满足其他层次的需要,从而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如果当前人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都被满足了,那么收入的增加只有在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前提下,才会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否则就不会使人们的幸福感增加。

经济资源以及用其生产的物品和服务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资源的相对稀缺指的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它不是指物品、服务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

资源的绝对稀缺指的是稀缺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时代。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

课堂讨论“物以稀为贵”说明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衡量资源的稀缺性?

知识拓展:稀缺性产生的原因

一是因为物质资源是有限的。这是指储存在自然界中的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并且从总体上说是稀少的和不足的。这也被称为绝对稀缺。

二是因为人的欲望即需要是无限的。人们的需要是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需要。这种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无限欲望和需求来说是稀少和不足的现象也被称为相对稀缺。

延伸阅读:《山坡羊·十不足》 (明)朱载

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却嫌房屋低。

盖了高楼并大厦,床前缺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职位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洞宾陪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思考:人为什么总是不满足?2.选择

选择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备选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

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人们需要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选择问题就成了一切社会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

例如,钢材既可用于建造房屋,又可用于制造汽车。我们必须决定多少钢材用于建造房屋,多少钢材用于制造汽车,这就面临一个选择问题。人类不断面临选择是因为资源稀缺性和需要多样性的共同作用。资源虽然有限,同一资源却可以有多种用途;需要虽然多样,却也可以分出轻重缓急。如果做出一种选择而不得不放弃另一种选择,那么,该选择在实际上可能要付出的最高代价,就是我们所放弃的选择所能带来的收益,即机会成本。3.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项经济资源配置到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将其配置到其他各种用途中所能带来的最大收益。

理解机会成本时需要明确以下两点。(1)所使用的资源具有多种用途。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之所以有选择是因为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如果资源的用途是唯一的,那就谈不上各个用途(机会)的比较选择。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才会涉及机会成本。(2)把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视为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并不是指任意一种用途的收益,而是指所有放弃的用途中能带来的最大收益。它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小案例:机会成本究竟有多大

假如某人手中的一笔资金有3种用途:购买国债,可获得1万元收益;存入银行,可获得0.6万元利息;购买股票,可获得0.5万元红利。那么,购买国债的机会成本为0.6万元,将钱存入银行和用于购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均为1万元。很显然,决策者会选择机会成本小(收益大)的方案,即将这笔钱用来购买国债。

问题:如果没有购买国债这种用途,其他两种用途的机会成本是多少?该人应该如何使用这笔资金?1.1.2 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经济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经济学是研究怎样花钱、如何消费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经邦济世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如何致富的学科,有人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科。

迄今为止,对于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界并不存在一个被所有经济学家一致接受的说法。一般认为,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利用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并将其分配给不同的人的学科。简而言之,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学科。1.1.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通过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不同用途,以满足人类的不同需要。具体说来,经济学要阐明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多一些,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的资源就会少一些。人们必须做出选择:用多少资源生产某种产品?用多少资源生产其他的产品?2.如何生产

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同样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人们必须决定:各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同样的产品生产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所以,人们还必须确定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最有效。3.为谁生产

产品如何在人们之间进行分配,根据什么原则、采用什么机制进行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都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4.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一国的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关键要看有没有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劳动,所以,资源充分利用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这是宏观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5.物价是否保持稳定

如果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就会出现失业和通货紧缩;反之,如果过度利用资源,则会出现通货膨胀。这两种情况都会破坏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因此,既无通货紧缩,又无通货膨胀,即保持物价稳定才是经济学所追求的。6.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考察经济增长,就是考察在长时期中,一个社会生产物品的能力是否实现了持续增长,社会财富是否持续增加。

这6个问题中,前3个是微观经济问题,即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后3个是宏观经济问题,即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在不同的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国家解决的方式有所不同。

知识链接:首席经济学家

首席经济学家制度是一些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商业性公司广泛采用的一种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的制度性安排。这种制度不但有利于提升本组织(机构、公司)内部决策效率的支持效应,而且有利于推动本组织(机构、公司)的社会形象。首席经济学家不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提供给所聘单位使用,还经常出现在各种经济金融论坛上,通过媒体把自己的经济金融观点和对市场走势的分析判断传播给市场和社会。

目前,设立首席经济学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金融企业、研究咨询机构和新闻媒体等。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2.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单个市场的价格如何决定等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是指既定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于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微观经济学从对消费者、厂商等个体经济单位的均衡分析着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即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价格机制通过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决定生产什么,通过厂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其成本收益比较决定如何生产,通过要素价格的高低决定为谁生产,从而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可行的途径。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着重论证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其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对单个经济单位和单个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做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个体为研究对象,与此相适应,它必须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商品的供给、需求、价格如何决定,研究单个厂商的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价格、利润等如何决定,研究以上各种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课:看不见的手——老上海地价、房价对城市规划和分区的影响

课堂讨论

谈谈你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认识。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投资、就业和物价等经济总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资源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怎样影响国民经济总体,探索改善资源利用,实现潜在国民收入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研究资源利用,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都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深入和展开。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分析是对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做的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为对象,与此相适应,它必须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均衡的国民收入、总投资、货币供给与需求、利率水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就业总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总量经济学。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的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基本假设、主要目标和研究方法均不同,具体如表1-1所示。表1-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尽管各自独立、相互区别,但作为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时总是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假设条件,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时总是以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前提。因此,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相把对方研究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研究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总量是由经济个量加总得到的,对宏观经济行为和经济总量的分析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的。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是回答事物“应该怎么样”的问题。

即问即答

问: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主要不同是什么?

答: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它排斥价值判断,因此,对同一问题,在客观事实分析的基础上,不同的人得出的答案应该是相同的。

规范分析是回答事物“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因此,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课堂讨论“我国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句话对吗?1.3.2 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边际分析主要着眼于变量的比较,即当自变量每发生一个单位变化时,看因变量的变化程度。从数学角度看,边际分析就是对某变量求极值或者求一阶导数。这种分析方法广泛运用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的分析过程,如对效用、成本、产量、收益、利润、消费、储蓄、投资、要素效率等概念都使用了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成为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是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优利用,而最优点实际上就是函数的极值点。根据高等数学的知识,很容易理解,用数学方法求极值就是对函数求导数,令其一阶导数为0,即可找到极值点。

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也就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变量是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产量、收益等。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发变动的量。例如,研究投入的生产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把生产要素作为自变量,把产量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生产要素)变动量与因变量(产量)变动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生产中的某些规律。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就是边际分析法。

小案例

假如你开客车由北京到济南,客车所剩空位无几,当考虑是否让额外的乘客以190元/人的票价上车时,实际上考虑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关系。边际成本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成本(因变量)。增加这一名乘客,所需增加的汽车折旧费、汽油费、工作人员工资和过路费等都甚微,所增加的成本绝大部分是发给这个乘客的食物和饮料的费用。假设上述所有成本合计为50元,则边际成本就是50元。边际收益是增加一名乘客(自变量)所增加的收入(因变量),即190元。在根据边际分析做决策时,就是要对比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现在边际收益(190元)大于边际成本(50元),即增加这一名乘客所增加的收入大于所增加的成本,所以,在不考虑超载的情况下,让这名乘客上车就是合适的。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让这名乘客上车就要亏损,是非理性决策。

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不再让新乘客上车了?1.3.3 均衡分析

均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再次改变资源配置已不可能带来更多的产出或满足感时的状态。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的条件下,考察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假定该种商品的价格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供求状况。这种分析方法由马歇尔首创,用于单个市场的均衡分析。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不仅考虑其本身的供给与需求,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一种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以所有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为前提。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瓦尔拉斯首创,用于多个市场的均衡分析。1.3.4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一种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达到均衡的变动过程,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注重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影响的最终结果,是一种孤立、静止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2.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考察或比较原有的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不论及原有的均衡状态到新的均衡状态的转变时期和过渡变化过程,只对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变动后的结果与变动前的既定状态进行比较。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比较静态经济学。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一种考察经济体系的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分析经济体系中的有关经济变量在时间变化过程中的变化、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化对整个经济体系影响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把经济现象的变化视为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考察经济变量在继起的各个期间里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期间分析方法。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

课堂讨论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什么区别?本章概念

稀缺性、选择、机会成本、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

A.生产的需要

B.欲望满足的需要

C.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的必要性

D.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资源配置

B.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

C.资源的稀缺性

D.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 )。

A.价格决定

B.产量决定

C.成本决定

D.以上皆是

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收入决定

B.物价水平

C.经济增长

D.厂商均衡

5.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 )。

A.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C.边际分析

D.以上皆是

6.当经济学家研究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时,他们采用的是( )。

A.规范分析方法

B.实证分析方法

C.既是规范分析方法,又是实证分析方法

D.既不是规范分析方法,又不是实证分析方法

7.以下属于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

A.社会资源是充分利用了还是被浪费了

B.货币的购买力是高了还是低了

C.社会生产产品的能力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

D.消费者如何用既定的收入获得最大的效用

8.以下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是( )。

A.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与下降

C.货物税对货物销售量的影响

D.要素价格的决定

9.以下属于规范分析的命题是( )。

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B.政府征收货物税会使商品的价格提高

C.公司规模应当越大越好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10.如果你有资金10万元,投入股市的收益是5万元,开连锁店的收益是3万元,借给朋友的收益是2万元,存入银行的收益是1万元,那么,这笔资金开连锁店的机会成本是( )。

A.5万元

B.2万元

C.1万元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二、判断题

1.没有稀缺问题,就没有经济学。 ( )

2.稀缺性是指人类的欲望与可用的经济资源相比总是显得不足。 ( )

3.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 )

4.猪肉价格既受猪肉的供求影响又受牛肉供给的影响属于局部均衡分析。 ( )

5.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区别在于是否考虑了时间因素。 ( )三、名词解释

1.稀缺性;2.机会成本;3.实证分析;4.规范分析;5.边际分析;6.均衡分析;7.静态分析;8.比较静态分析。四、简答题

1.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五、论述题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六、案例分析题

在超市结账时,我们经常需要排队。从本质上说,一个超市会设法在收银台配备足够多的收银员,以让所有顾客以最快速度完成付款。但有时,比如说周日下午,由于顾客特别多,收银员就会非常忙。因为大多数超市没有足够的物理空间、收银员来再增加一个收银队伍,这种资源不足就会导致顾客的排队。在排队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感觉自己选的队伍是最慢的,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时候不是你真的运气不佳,只不过是你总对倒霉的事情印象深刻。在心理学中有个“普遍受害者理论”。当你所在的队伍走得很快时,你的注意力多半集中在前方的目标上,自然不会对排队留下太多印象。如果你不巧排在了一支慢队伍中,你就没法抑制“怎么这么慢”这个念头了。若心急又找不到什么事情来打发时间,这个念头就会不断被强化。结果就是,你觉得自己总是最倒霉的那个。

从概率上来讲,确实没法总是走运。就拿你和你左右两边共三支队伍来说,在2/3的时间内,旁边的队伍中总有一支比你的快。数学家厄朗有一个“排队理论”。按照排队理论,最公平的做法是把所有人排成一条蛇形队列,每位顾客依次去下一个有空的结账口。许多银行、机场安检和政府机构,以及一些商场和快餐店就是这样做的,但对超市来说,这种做法反而在整体上更没有效率。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你会如何设计排队策略?蛇形队列意味着超市需要提供更大的排队空间,以及维持秩序的人力。而且,一些购物意愿不太强烈的顾客说不定直接就被这条长龙吓退了。对于正在排队的人来说,也不好说到底哪种情况会让他们更加焦虑:是一眼望不到头但是前进速度恒定,还是前面人不多但旁边的队伍经常更快?

话说回来,即使是一大群闹哄哄地等待办理酒店入住的排队理论学家,他们最好的选择也许就是随机分成6列,然后听天由命。

问题:当你排队时,是先查看一番,然后挑选最短的队排,还是只从你所能看到的两三列中挑较快的一队排?为什么?实训项目

1.将全班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若干组,选出1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选出或直接由组长指定1名副组长,2名记录学生,1~2名发言学生。

2.每组学生分别计算上一个学期各自的月平均花费,并写出这些花费大致的用处。

3.分析该笔钱的其他可能用途,拟订多种可行性方案,选择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4.在组长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同时选出1~2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分析,组长组织全组学生进行修改完善,记录学生负责制作PPT或准备板书素材。

5.在教师或班长的组织下,各组发言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交流。

6.教师和各个组长分别对各组汇报的内容按满分10分进行赋分,其中内容、逻辑、语言、仪表、PPT课件或板书各占20%的权重。小组得分的50%来自教师赋分,另外50%的权重来自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各组长赋分的平均分。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知识目标

●掌握需求、供给、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

●理解需求和供给的3种表示方法——图像法、表格法和函数法

●掌握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掌握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计算及影响因素

●掌握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掌握均衡价格的形成

●理解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需求或供给变动的图形表示

●会计算各种弹性

●能利用需求价格弹性与生产者销售收入的关系确定产品的价格策略

●能运用价格理论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引导案例地震后的价格管制

2017年8月8日晚9时许,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为防止震区因地震出现物价异常波动,德阳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立即启动价格应急预案。

一是实行市场价格巡查制度。德阳市发改委决定派出检查组对东西南北“四门”加油站及站内便利店、市区主要建材市场、市区各大主要超市、规模较大的农贸市场、药店的价格进行重点检查,提请经营者不得趁机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否则将按价格违法行为予以惩处,并通过物价网、广播电台、德阳日报等媒体发布德阳市主副食品价格波动情况及原因,形成良好的价格导向,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安排专人值守“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对各类价格举报都迅速介入调查、迅速处理,努力让群众满意。

二是强化价格监测分析。震后,德阳市粮油价格平稳,其中,大米(籼米)二级均价2.2元/500克,面粉均价2.2元/500克,5升桶装一级压榨菜籽油70元/桶,5升桶装一级调和油60元/桶,均与上周价格持平。猪肉零售均价12元/500克,上涨4.35%;鸡蛋零售均价4.5元/500克,上涨7.14%;方便面、矿泉水市场价格均与前期价格一致。

三是落实好报告制度。九寨沟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期间,德阳境内如发生价格异常波动,德阳市发改委将及时形成材料报告德阳市政府和四川省发改委。

四是为维护德阳市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必要时,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有关规定,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运用价格调节基金,重点支持灾区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增加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缓解灾情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德阳市发改委较好地保持了德阳市物价总体水平的稳定。

问题: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经济学原理?2.1 需求理论2.1.1 需求与需求定律1.需求和需求量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形成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消费者对该商品或服务有消费的欲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构成需求。

除了需求这个概念外,我们还经常用到需求量这个概念。所谓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注意

需求和需求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需求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而需求量则是指“在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上”。由此可以得出,需求表示的是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与之相对应的数量,所以,需求可以用需求表、需求曲线或需求函数等形式来表示;而需求量指的是在某一确定价格水平上的数量,所以,需求量表现为一个具体的数值。

即问即答

问:现实中,我们经常提及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多少,那么,这个需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答: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提及的“需求”往往是指在确定价格水平上的需求,也就是需求量。我们不能也无须研究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实际上,需求这个概念经常用于理论分析,而需求量这个概念更多地被运用在现实分析中。2.需求表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这些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的数字表。表2-1所示为一张某商品的需求表。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3.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于表示消费者希望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图2-1所示为一条根据表2-1绘制的需求曲线。

在图2-1中,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根据表2-1中每一个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出相应的各点——A、B、C、D、E、F、G,然后顺次连接这些点,便得到需求曲线。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

注意

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这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

需求曲线可以分为个人需求曲线和行业需求曲线。个人需求曲线反映单个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反映市场上全体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某种商品的总数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需求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到。为简化起见,我们假设一种商品只有两个需求者,这两种需求曲线的关系如图2-2所示。图2-2 个人需求曲线与行业需求曲线的关系

知识拓展:如何阅读和绘制经济学中的图

图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表述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工具。与文字、函数式和表相比,图更为简洁、直观。正确读图、绘图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

1.图的种类

图的种类很多,本书主要使用的是二维平面线图。二维平面线图是在二维平面上通过使用线条来表示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图。

2.图的组成

图一般由图号、标题、图式、尺标和辅助部分组成。图号是图的编号。标题是图的名称,概括反映图的主要内容。图式是图的具体图形,在平面线图中主要表现为直线(线段)、曲线或折线,其线型主要是连续实线,有时也会根据需要使用虚线或点画线。尺标包括坐标轴、量纲、变量名称等。辅助部分包括图例、必要的文字说明及资料来源等。

3.阅读图的要点(1)阅读标题,大致了解图的主要内容。(2)阅读尺标,找出坐标轴及其含义。(3)阅读图式,图式中的每一条线都是点的集合,每一个点都是横坐标和纵坐标所代表的经济变量的组合;先弄清楚每一条线的含义,尤其要注意线与横、纵坐标的交点,线的拐点,以及线的凹凸所代表的经济含义;再弄清楚线和线之间的经济关系,尤其要注意线与线的交点、线的移动及移动后形成的交点所代表的经济含义。

4.绘制平面线图的要点(1)要确定研究的经济问题,确定需要用图表示的经济变量。(2)搜集数据。(3)确定横、纵坐标对应的经济变量,并确定量纲。(4)在坐标系中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依次画出各个点,然后用平滑的线条将各个点连接起来,并在线的旁边用字母或文字标注出该线对应的经济变量。对于线与线的交点,还要标注交点的名称,并用虚线标注出交点所对应的横、纵坐标。(5)在图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加上标题,如果存在一系列的图,一般还应对图进行编号。4.需求定律

人们在打算购买某种商品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当该商品价格下降时,自然会多买一些;当该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少买一些,转而去购买其他价格较低的替代商品。我们把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规律称为需求定律。需求定律使得需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向右下方倾斜,如图2-1所示。在图2-1中,价格—需求量组合从A点变动到B点的过程中,商品价格从1上升到2,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则从700下降到600。

知识拓展:需求定律的例外

现实生活中,有些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这类商品不遵循需求定律,它们的需求量和价格成正比变化。例如,宝石首饰、名牌香水等的价格越高,越可以显示购买使用者的地位和身份,需求量也就大;若价格很低,失去炫耀作用,需求量反而会下降。2.1.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1.影响需求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往往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商品本身的价格(P)。商品价格是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最基本因素。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价格越低,消费者对它的需求量就越大。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需求定律。(2)消费者的收入(I)。一般地,需求和消费者收入呈同方向变化,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消费者会相应增加该商品的需求;收入下降时,则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例如,这些年农民对大屏幕液晶电视的需求增加得很快,就是因为农民的收入提高了。但对某些商品来说,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反而会导致需求的减少。例如,在城市里,人们对功能手机和标准面粉的需求就是随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但不管怎样,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对商品的需求。

课堂讨论

低收入家庭对高档住房有需求吗?高收入家庭对二手车有需求吗?为什么?(3)相关商品的价格(Pr)。商品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不相关(商品之间的需求没有关系)和相关两种。其中,相关商品可分为替代品(能单独满足同一需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如大米和面粉、咖啡和茶叶等)与互补品(共同满足同一需求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如计算机和软件、汽车和汽油等)两类。

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的时候,会使该商品的需求增加。例如,当大米的价格上升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多消费面粉;反之,消费者就会减少面粉的消费。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的时候,会使该商品的需求减少。例如,汽油的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将下降;反之,汽车的需求将上升。(4)消费者的偏好(T)。消费者的偏好直接决定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愿望,当偏好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动。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许多消费者的主食是米饭,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许多消费者更加喜欢面食。由于广告会影响人们对商品的偏好,所以,很多生产者用增加广告支出的手段来吸引人们增加对商品的需求。(5)该商品的预期价格(E)。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会上升,那么,他们可能现在就购买该种商品,以免在将来支付更高的费用;反之,当消费者预期价格将会下降时,他们可能会减少当前的购买,以等待价格更低的时候再购买。例如,晚间新闻中播出第二天零点汽油价格将上涨的新闻后,很多车主就会选择在当天晚上到附近的加油站加油。

以上只是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还有社会人口及其构成、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市场饱和程度、时间、地点和政策法律等,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上述因素中,我们通常把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统称为“除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

延伸阅读:疯狂的学区房

自2017年3月17日我国开始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北京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的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均为全国之最。受此影响,5月份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9%,居70个大中城市二手房房价跌幅首位。不仅价格走低,成交量也维持低量,5月份北京二手住宅合计签约仅10 801套,是近27个月的最低值。

与房价“大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的学区房市场依然维持在高位,不为所动。例如,北京市海淀区蜂鸟社区47.55平方米的小户型房,售价为695万元,主要原因是其为中关村第三小学万柳校区的学区房。涭水河小学在没被并入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集团之前,小面积平房的价格为10万元/平方米左右,后来涨到14.6万元/平方米。北京丰汇园小区的学区房则在2017年2月达到了25万元/平方米的价格,一套39平方米的1室1厅被一买家以975万元的价格买走。而老牌优质学校北京奋斗小学附近的学区房甚至创造了4.4平方米的房子卖出135万元的成交记录,折合每平方米将近30.68万元。

北京市学区房价格的大幅上涨与市政府强力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有关。北京市取消了推优,采取派位和划片制,实施了严格按学籍、户籍就近入学等政策,希望通过强弱校深度联盟、小学初中直升、九年一贯制、优质资源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出台这一政策的初衷是希望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但却带来了更多学区房跟风上涨的“拼房”现象。此外,许多中产家庭也把购买抗跌性和稳定性俱佳的学区房作为对抗货币贬值、保障财富增值的重要渠道。

思考:如何解决学区房疯涨的问题?2.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用于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把上一个问题中分析的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用需求函数表示为drQ=f (P,I,P,T,E,…)     (2-1)d

式中,Q为某商品的需求量;f 表示函数关系;其他字母分别表示前面提及的各种影响需求的因素。

鉴于影响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有很多种,我们在论述需求函数时,通常假设影响需求变化的其他因素不变,只研究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样,需求函数可以写为dQ=f (P)     (2-2)

注意

我们知道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所有影响因素都要考虑,那么需求函数是多元的,分析起来会很复杂,而且对于多元函数,我们也很难在平面坐标系中画出图形来分析。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假设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都不变,只有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变化的,这样需求函数转化为自变量只有价格因素的一元函数,就可以在平面直角坐d标系中进行分析了。需求函数表示为Q=f(P)。

式(2-2)的反函数可以写成−1dP=f (Q)    (2-3)d

反需求函数表示价格P是需求量Q的函数,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的需求量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有时我们也简单地把反需求函数记为P=f(Q)。

即问即答

问:在谈到需求时,我们讲了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它们都是需求的表示方法,却各有特点:需求表简洁,需求曲线直观,需求函数精确。这3种表示方法都同样说明了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2.1.3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如图2-3所示,在需求曲线012210D上,价格由P上升到P,需求量由Q减少到Q,即沿需求曲线D由A点运动到B点。

需求的变化是指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时,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图2-3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12到,若商品价格为P,当人们的收入减少时,需求量由Q减少到101Q,需求曲线由D左移到D;反之,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需求曲02线将由D右移到D。图2-3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即问即答

问: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只有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而引起的变化,它表现为点在需求曲线上的移动,但需求曲线本身是不移动的;而需求的变动指的是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水平的变化,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简单地说,两者的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提条件不同;二是变化的形态不同。2.2 供给理论2.2.1 供给与供给定律1.供给和供给量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课堂讨论

钻石生产厂商能形成牛奶的供给吗?供给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除了供给这个概念外,我们还经常用到供给量这个概念。所谓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生产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生产或提供的数量。

供给和供给量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在于,供给是指“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而供给量则是指“在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上”。这同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是一样的。实际上,供给这个概念经常用于理论分析,而对于现实,我们提及的“供给”往往是指在确定价格水平上的供给,也就是供给量。2.供给表

商品的供给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量的数字表。表2-2所示为一张某商品的供给表。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3.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区间内,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于表示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图2-4便是根据表2-2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

在图 2-4 中,横轴表示商品的供给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根据表 2-2 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中描绘相应的各点——A、B、C、D、E,然后依次连接这些点,便得到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可以分为厂商供给曲线和行业供给曲线。厂商供给曲线表示单个厂商愿意并有能力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行业供给曲线可由行业内各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为简化起见,我们假设一个行业只有两个厂商,这两种供给曲线的关系如图2-5所示。图2-4 某商品的供给曲线图2-5 厂商供给曲线与行业供给曲线的关系4.供给定律

供给曲线具有正的斜率,在图2-4中表现为向右上方倾斜,它反映了供给的基本规律—供给定律,即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知识拓展:供给定律的例外

供给定律所描述的产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普遍现象。如同需求定律,供给定律也存在例外的情况:第一,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如古玩、土地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变化,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第二,对于劳动,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2.2.2 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1.影响供给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供给的因素往往有许多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商品本身的价格(P)。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后,商品的供给量就会随之增加。这是由于价格提高后,原有的生产者更有利可图,会进一步扩大生产,同时价格提高会吸引新的生产者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进行生产,这两种情形都会使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后,供给量会随之减少。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供给定律。x(2)生产中相关商品的价格(P)。与消费领域内的商品有互替作用一样,生产领域内的商品也有互替作用。例如,对于农民来说,同一块土地既可以种小麦,又可以种棉花,则小麦和棉花就是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果小麦价格上涨,而棉花价格不变,人们就会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中多种小麦,少种棉花,其结果是在下一个生产周期中小麦的供给增加,而棉花的供给下降。(3)商品的成本(C)。一般来说,商品成本越低,供给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在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成本降低,单位商品的利润就会增加,因而,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也会增加;反之,商品的成本提高,供给就会减少。

即问即答

问:什么因素能够影响商品的成本?

答:商品成本的高低,是由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原材料价格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如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了,或原材料价格下降了,或劳动生产率提高了,都会使商品成本降低;反之,就会使商品成本增加。(4)生产者对该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E)。如果生产者预期商品的价格要上涨,在短期内他将减少商品供给,囤积商品,以便在价格真正上涨的时候再增加供给;长期来看,生产者将增加该商品的生产能力,从而增加该商品的供给。如果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要下降,其就会把现有的存货尽快抛售出去,从而增加该商品短期的供给。但长期来看,由于商品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减少该商品的生产,从而减少该商品的供给。当然,企业做相关决策时还要考虑该商品的制造周期、保留价格等因素。

能够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如气候的影响(农作物最为明显)、新资源的开发或现有资源的耗竭、政府的税收和补贴等都会给供给带来很大的影响。

上述因素中,我们通常把除了第一条“商品本身的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统称为“除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微课:阿胶价格缘何暴涨2.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影响该供给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前面对影响供给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典型的供给函数。sxQ=f (P,P,C,E,… )     (2-4)s

式中,Q为某种商品的供给量;f 表示函数关系;其他字母分别表示前面提及的各种影响供给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如果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该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即把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只看成是这种商品价格的函数,则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sQ=f (P)     (2-5)2.2.3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供给量随0着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如图 2-6 所示,在供给曲线S1212上,价格由P上升到P,供给量由Q增加到Q,即沿原供给曲线0(S)由A点运动到B点。

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影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供给水平发生的变化。在图 2-6中我们可以清楚地11看到,若商品价格为P,当商品的成本降低时,供给由Q增加到201Q,供给曲线由S右移到S;反之,当商品的成本增加时,供给曲02线将由S左移到S。图2-6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课堂讨论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区别?2.3 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即问即答

问:弹簧按下去会怎样?再松开手,又会怎样?为什么?

答:弹簧按下去,会变短;再松开手,又还原了。类似这样的物体有很多,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物体受到外力后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能恢复至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作弹性。

经济学上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一定比例改变的属性。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于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作为原因的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受其作用发生改变的量称为因变量。2.3.1 需求弹性1.需求弹性的定义

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某些需求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更具体地说,需求弹性是一种需求影响因素(自变量)的值每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d

式中,E是需求弹性;Q是需求量;ΔQ是需求量的变化量;X是某自变量;ΔX是某自变量的变化量。

从理论上讲,对一种商品来说,有多少种需求影响因素,就有多少种需求弹性。但通常我们讨论那些最主要的需求影响因素,而最主要的需求影响因素不外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和收入等。因此,我们着重学习需求的价格弹性、交叉弹性和收入弹性。2.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价格变化百分之一会使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其计算公式为P

式中,E是需求价格弹性;P是价格;ΔP是价格的变化量。

注意

由于在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中,分子(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和分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按相反方向变动的,即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所以,计算出来的需求价格弹性是负值。为方便起见,我们在公式中人为地加上一个“−”号,以使需求价格弹性为正值。(2)点弹性与弧弹性。在计算需求价格弹性时,有两种算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