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5 13:03:52

点击下载

作者:杨力,张民,万连步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

作物营养与施肥技术问答试读:

一、作物营养与施肥概述

1.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元素

据分析,任何一种植物体都含有70多种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并非都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确定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应符合三个标准:一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不能正常生长;二是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只能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三是这种元素在作物体内起着固定的生理作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这种元素就不能称为必需营养元素。

目前公认的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16种,即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l)等。

根据作物对这16种元素需要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三类。大量营养元素占植株干重的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碳、氢、氧、氮、磷、钾等6种属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的需要量居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之间,约占植株干重的千分之几。钙、镁、硫等3种属于中量营养元素。一般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占植株干重的万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甚至更少。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等7种属于微量营养元素。

在16种必需营养元素中,碳、氢、氧占的比例很大,但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其他12种必需元素多从土壤中获得(豆科作物可以通过根瘤菌固定空气中部分氮)。因作物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的需要量较高,因此,人们称氮、磷、钾为“肥料三要素”。

除上述16种营养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以外,还有钠(Na)、硅(Si)、钴(Co)等,它们对作物生长有刺激作用,但不是必需的,称为有益元素。

2.必需矿质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1)氮:氮素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对作物的生命活动有重大作用,并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作物的代谢过程和生长发育。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含氮素16%~18%,蛋白质和核酸又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也是作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因此,没有氮就不能形成蛋白质,就没有各种有机体和生命现象。

氮既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成分,又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酶本身就是蛋白质,是在植物体内形成的有机催化剂,对作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起生物催化作用。此外,氮还是一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等)和生物碱(如烟碱、茶碱)的成分。氮充足时,蛋白质合成量大,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加快,作物生长茂盛,光合强度高,产量增加。(2)磷:磷素通常以磷酸态被作物吸收,参与有机磷化合物的合成。磷既是作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又以多种方式参与作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在作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核酸又是核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中,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都极为重要。磷充足时,可以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幼苗健壮和新生器官的形成,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磷是磷脂的重要部分,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作物体内还含有很多重要的含磷化合物,如腺三磷(ATP)、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等。磷参与糖类(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脂肪等代谢过程,同时其本身也转化成各种含磷有机化合物。

磷具有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如磷能提高细胞中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提高原生质胶体保持水分的能力,减少水分的损失;磷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扎入深层土壤吸收水分,从而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磷还能促进体内细胞中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增加,因而能在较低温度时,保持原生质处于正常状态,增加其抗寒能力。磷可以提高作物抗盐、抗酸能力,因为磷酸盐在作物体内以磷酸二氢钾形态存在,磷酸二氢钾能减缓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的影响。其缓冲作用如下式所示:(3)钾:钾与氮、磷不同,钾不是作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成分,钾主要呈离子状态存在于作物细胞的汁液中。钾有高速通过生物膜的特性,能将多种酶活化,因而是作物体内许多酶的活化剂,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促进光合作用,还可促进氮代谢,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另外,糖类(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也需要钾的参与,钾对水分的渗透调节、维持细胞膨压有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作物生长,也促进作物经济用水。

钾还能增强作物对各种不良条件的忍受能力。钾能使原生质胶体充水膨胀,提高原生质对水的束缚能力,减少水分蒸腾,增强作物抗旱和抗寒能力;可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增强植物抗倒伏能力;还可促进低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单糖等)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减少病菌的营养供应,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由于钾对提高农产品品质有良好的作用,如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提高子粒蛋白质含量、提高瓜果含糖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烟叶品质、增加棉花纤维的长度和强度等,因此,钾又被称为品质元素。钾在作物体内流动性大,可被再利用,所以缺钾的外观表现症状较缺氮、磷稍晚。(4)钙:钙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作物某些物质和器官的组成成分,又对某些生理代谢发挥作用。大部分钙与果胶结合形成果胶钙。钙能稳定生物膜结构,保持细胞完整性,在植物离子的选择性、生长、衰老、信息传递以及作物抗逆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钙以构成细胞壁果胶质的结构成分存在于细胞壁中,对稳定细胞壁起重要作用。钙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亦是某些非常重要的酶如α-淀粉酶、2+磷脂酶、ATP酶等的活化剂。存在于细胞液中的Ca对液泡内阴阳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十分重要。

钙可参与有机酸结合形成盐,如钙与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使作物免受酸害,并调节植物体内的酸碱度。钙能调节外部介质的生理平衡,消除某些过多离子的毒害作用,能消除铵离子过多的危害,+又能加速铵的转化,在酸性土壤中能减轻氢离子(H)、铝离子3++(Al)的毒害,在碱性土壤中能减轻钠离子(Na)的毒害。(5)镁:镁既是作物体内某些有机物质的组成成分,又参与许多酶的合成。镁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都含有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镁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氮的代谢,还能促进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合成,有利于提高瓜果、蔬菜的品质。

镁有利于细胞的分裂,镁参与脂肪代谢、促进脂肪的合成。镁与磷酸盐的逆转有密切关系,由于镁可激发磷酸转移酶的活性,所以能促进磷酸盐的转移,提高磷的利用率。(6)硫:硫是构成蛋白质和酶不可缺少的成分。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三种氨基酸中都含有硫。作物体内许多蛋白质也都含有硫。许多含硫的酶不仅与呼吸作用、脂肪代谢有关,而且对淀粉合成也有一定的影响。硫是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所必需的,硫还传递电子参与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H、辅酶A等都含有硫,它们在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中起促进作用。硫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叶绿素的形成却少不了硫。硫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缺硫时,形成层的作用减弱,不能进行正常生长。(7)铁: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铁虽不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但需要含铁的酶进行催化才能合成,因而与光合作用有密切的关系。铁通过化合价的变化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铁与有机物螯合生成的细胞色素、豆血红蛋白、铁氧化还原蛋白等对于植物体内硝酸还原和豆科作物固氮都很重要。铁是一些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的成分。因此,铁也参与了呼吸作用。(8)硼:硼能增强输导组织的作用,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固氮的能力;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正常运转,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的合成,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调节酸的代谢和木质化作用。此外,硼还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生长素的运输,在提高植物抗旱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缺硼条件下,种植油菜等会出现花而不实现象,花生缺硼会出现“空心”子仁。(9)锰:锰是各种酶的组成成分,又是酶的活化剂。锰在作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酶活性的影响来实现的。如锰可活化许多脱氢酶及硝酸还原酶,因而对三羧酸循环与氮素代谢产生作用。锰在叶绿体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促进水的光解。作物体内其他还原系统也受到锰的控制。锰可提高氮素利用率。(10)铜:铜是作物体内许多氧化酶的成分,或是某些酶的活化剂,参与许多氧化还原反应。铜与有机物结合构成铜蛋白并参与光合作用。铜对叶绿素有稳定作用,避免叶绿素过早地受到破坏,有利于延长光合作用时间。铜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重要组分。铜参与氮素代谢,影响固氮作用。铜还促进器官的发育。(11)锌:锌是多种酶的组分或活化剂,如乙醇脱氢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碳酸酐酶、RNA聚合酶都含有锌,锌通过酶的作用对作物碳、氮代谢产生广泛的影响,催化CO和H2CO的相互转化。锌23参与生长素的合成,也参与光合作用中CO的水合作用;还可促进蛋2白质代谢,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提高抗逆性等。(12)钼:钼是固氮酶和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参与包括氮素在内的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氮代谢少不了钼。钼对呼吸作用有一定的影响,还能促进光合作用。钼可促使硝态氮由不能被利用状态变为可利用状态,还可提高对磷素的吸收,消除过量铁、锰、铜等金属离子对作物的毒害作用。(13)氯:氯参与作物的光合作用,在水的光解过程中也起作用。氯在植物体内起着调节细胞液渗透压和维持生理平衡的作用,对于气孔的开闭也起着调节作用。此外,适量的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施用含氯肥料还可抑制某些病害发生。

3.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形态特征和典型症状是什么

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典型症状见表1。

4.作物营养元素过多常表现什么症状

作物营养元素过多,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并在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上产生一些症状,甚至毒害,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生产上应尽量避免“肥害”(表2)。

5.作物根系怎样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农民朋友都知道,作物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养分的,那么,根系又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呢?作物根系一般能吸收气态、离子态和分子态养分。气态养分有二氧化碳、氧气及水汽等。离子态养分又可分阳离+2+2+2+2++子和阴离子两类,阳离子养分有NH、K、Ca、Mg、Fe、Mn、42+2+--2-2--Cu、Zn等;阴离子养分有NO、H2PO、HPO、SO、HBO、344424-2-BO、Cl等。作物根系也能吸收少量分子态的有机养分,如尿素、47氨基酸、糖类、磷脂类、生长素、维生素和抗生素等。

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有三种方式,即扩散、截获和质流。(1)扩散:在土壤溶液中某种养分的浓度出现差异时所引起的养分运动,使养分由浓度高处向低处扩散,最后趋于平均分布。作物不断从根际土壤吸收养分,使根际土壤溶液中的养分浓度相对降低,造成根际土壤和远离根际土壤之间的差异。远离根际处的养分浓度高,养分则慢慢向根际扩散,并被根系吸收。通常在施肥或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化后,会因养分浓度提高而向周围扩散,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2)截获:当根系尤其是数目很多的根毛与土壤养分直接接触时,就可以进行离子交换而获得养分,不一定通过土壤溶液。这种不通过运输,而依靠根系从土壤中直接吸收养分的方式称为截获。(3)质流:质流与扩散不同,不是养分的浓度差引起的养分运动,而是土壤水溶液中的水分蒸腾作用把养分运送到根际。当作物蒸腾作用消耗了根层土壤中大量水分后,植物根系为了维持正常的蒸腾作用,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这就造成土体中大量水分流向根部,以补充根系周围水分的亏缺,则产生了质流作用。土壤水溶液中的养分也随着水分的流动被带到根的表面。因此,就为作物获得更多的养分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般认为,在土壤中长距离时,质流是补充作物养分的主要形式,而短距离内,扩散作用可更有效地补充养分。从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来看,硝态氮移动性较大,质流可提供大量的氮素供作物根系吸收,但提供的磷、钾较少。氮通过扩散作用运输的距离比磷和钾要远得多。根系对磷的吸收比对钾的吸收作用更大,因为磷的扩散远远低于钾。

6.怎样在作物营养的关键时期施用肥料

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等矿质养分的要求常有两个极重要的时期,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若能在这两个时期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这样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量上并不多,但需要的程度非常迫切,若此时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而且由此造成的损失,即使以后补施这一养分也很难纠正或弥补。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不同作物,不同养分的营养临界期不尽相同;同一作物,不同养分的营养临界期也不完全相同。研究表明,大多数作物需求磷的临界期在幼苗期。因此,生产上最好将磷肥作基肥施入,以便及时供幼苗期的生长发育所需。没能施入基肥的,也可用少量速效磷肥作种肥,以解决营养临界期对磷的需要。氮的营养临界期,一般要比磷的营养临界期晚,多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并进的时候。棉花对氮的营养临界期是现蕾初期,此时如果供氮不足,则现蕾数量明显减少,且易脱落,对最终产量会带来不小的损失。作物对钾的营养临界期一般晚于磷和氮。水稻的钾营养临界期在分蘖期和幼穗形成期,较多数作物需钾临界期早一些,此期供钾不足,水稻分蘖数增加缓慢,穗粒数显著减少,导致减产。(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时期,对作物需要养分的绝对量很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这时期如果施用相应的肥料,其增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也最高。这一时期叫做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多数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在作物的生长发育中期。该期的特点是作物处于生长旺盛阶段,吸收养分的能力最强,作物的生长速度快。研究和实践表明,玉米的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初期,冬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棉花在开花结龄期,花生则在结荚期。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保证所需要养分的供给,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是十分重要的。

应该指出的是,作物营养虽有阶段性,保证关键时期供肥充足固然至关重要,但不可忽视作物营养的连续性,应该随时观察作物的长势长相,发现缺乏营养时,必须通过追肥加以调节,使作物营养与作物丰产要求相适应。故在作物栽培的实践中,多采用基肥、种肥和追肥(包括叶面施肥)相结合的方法,既可满足作物对养分的持续需要,又能抓住施肥的关键时期,实现科学施肥、经济施肥。

7.作物生长为什么要施用化肥,为什么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

据分析测算,化学肥料在各项农业增产措施中的作用占30%~50%,足见施用化学肥料的重要作用。化肥的突出特点:一是养分含量高,如尿素的含氮量高达46%,磷酸二铵的含磷量高达53%,硫酸钾的含钾量高达52%,三元复合肥氮、磷、钾含量分别可达18%。所以作物施用化肥,方便、省工、效果好。二是化肥的肥效快。化肥施入土壤后,可很快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快捷地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特别是氮素化肥,施后对作物生长有立竿见影的功效。三是化肥具有无机促有机的作用。在地力较差、肥力较低,特别是有机肥施用少的地方,施用化肥,可十分显著地促进作物生长。再通过作物秸秆还田,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和培肥地力。鉴于上述化肥的突出特点,近年来农作物生产上化肥的用量越来越多,有机肥在作物施肥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化肥深受农民的青睐。

化肥也有其突出的缺点,如营养成分单一,长期单一施用化肥,会造成作物品质下降,出现某种元素缺乏症,制约产量的提高。过量施用氮素化肥也易引起作物徒长,造成损失;长期施用化肥,也会产生土壤结构恶化、土壤板结和污染环境等后果。因此,作物施肥绝不能单一施用化肥,应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施肥原则。有机肥含有较完全的营养元素(包括三要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经分解后可以平衡地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经分解合成,形成腐殖质,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起到用地和养地的双重效果,这是化肥不能起到的作用。但是,有机肥养分含量低,发挥肥效慢,而化肥却可弥补有机肥的这一缺点和不足。因此,要保证作物持续高产稳产,必须增施有机肥,做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8.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养分归还学说是19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创建的,这一理论促使世界农业产生了一次飞跃。基本要点可归纳如下:(1)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表明,作物不仅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矿质养分,而且还要吸收多量的氮素。(2)如果作物吸收的大量营养元素而不归还于土壤的话,地力必然会逐渐下降。就一年而论,虽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年复一年地种植作物,只索取不补充,在这块土地上迟早会出现投入大量劳动,而得不到报酬的时候。(3)要想恢复地力,并获得投入报酬,就必须归还土壤中被作物吸收的全部养分。现在来看,这一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也有其片面性的一面。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的中心思想是补偿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这对恢复地力、保证作物持续增产有积极意义。但是,需要归还从土壤中带走的全部养分是片面的,不必要的。(4)为了增加产量就应该向土壤施加灰分。这一观点说明李比希当时已认识到要归还矿质养分的重要性。

9.什么是最小养分律

最小养分律也是李比希提出的一个学说(定律),这一理论对农作物的合理平衡施肥发挥了重大作用。主要内容是:作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营养物质,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如果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元素,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为了使这个指导合理施肥的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有人用装水木桶进行图解,即著名的木桶理论。木桶由代表不同养分含量的木板所组成,贮水量的多少(即水平面的高低)表示作物产量水平。作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表示最小养分的最短木条的高度。它反映了在土壤非常贫瘠和作物产量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只要针对性地补充最小养分,往往可以获得极显著的增产效果。

最小养分律的基本要点有以下三点:一是最小养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生产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当土壤中的最小养分得到补充,满足作物需求之后,产量就会迅速提高,原来的最小养分就不再是最小养分而让位于其他某一营养元素了。这一点可以从我国的施肥实践中得以证明。20世纪50年代,我国土壤普查认为土壤普遍缺氮,氮就是当时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所以,对于一般土壤和作物来说,增施氮肥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不少地区的土壤中氮肥得到满足后,磷便成了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新的最小养分,所以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肥,使氮、磷养分比例协调,从而获得了较好的产量。目前,我国北方许多地区,钾又成为限制作物产量提高的最小养分,施用钾肥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措施。二是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作物需要而含量最少的养分。因此,土壤中相对作物需要而含量最少的养分,就是首先应该通过施肥补充的养分。三是如果不针对性地补充最小养分,即使其他养分增加得再多,也难以提高作物产量,而只能造成肥料的浪费。

10.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为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而开展的土壤测试、肥料试验、专用肥料配制、施肥技术指导等一整套综合性的科学施肥技术,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比较先进的科学施肥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结合肥料效应,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地确定肥料中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供应给农户,并指导农民使用。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有效地解决作物施肥与土壤供肥、作物需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短缺营养元素,做到科学合理用肥,土壤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作物需要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充多少,使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11.在测土施肥中怎样取土样,怎样制备样品

(1)采集原则:样品必须有代表性,即样品养分含量能够代表总体养分平均水平。(2)采集时间:作物收获后及时采集。(3)采样深度:旱田作物为0~20厘米,水田为0~15厘米。(4)混合土样代表面积:在同一类型土壤上采取混合样品,每个土样代表面积视地块情况而定。地块面积较大、地形平坦、肥力比较均匀,每个土样可代表45~90亩面积。地形起伏、坡度较大、地力不均的田块,每个混合土样可代表30~60亩面积。凡作物长势差异较大、土壤类型变化较多的地块应单独采样。(5)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土样由若干个样点构成,样点数10~20个,按地块形状以“S”形或“X”形随机选取样点,每个样点取土0.5千克左右,将各样点土样充分混合并按四分法淘汰至0.5~1.0千克左右的土样,装入特制布袋中,系好标签,标明采样地点、时间、采集人、土类等项目,标签需用铅笔填写,不能以钢笔填写。(6)样品制备:混合土样带回室内应及时倒入搪瓷盘或塑料盘中(不要用报纸铺垫)摊平,并剔除植物残根、石块等异物,将其自然风干,待土样达到半干状态时须将大土块捏碎,以免结成硬块。风干场所要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已风干土样用木棒压碎,使其通过1毫米筛孔,如测定微量元素需用尼龙筛进行分筛。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后装入广口瓶或纸袋中,内放和外贴标签,标明编号、土壤名称、细度、采样地点、日期和采样人。所有样品均须按编号用专册登记。制备好的样品应放在样品室中妥善保存,避免日光、高温、潮湿和有害气体的污染。样品保存到全部测试工作结束,数据核实无误后方可弃去。

12.以大片耕地为取样单元的网格方法有什么优点,怎样利用网格方法采集土样

土壤样品采集的科学性和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成败。只有采用科学和先进的土样采集方法,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和代表土壤本身的肥力状况,才能够使研制的专用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好的肥效和使用效益。传统的以地块为取样单元的五点取样、S形取样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需要:一是代表性差;二是取样工作量大;三是化验成本高;四是代表范围窄;五是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低。需要采用先进的以大片耕地为取样单元的网格方法。这种取样方法每个土样的取土单元(范围)不再是一块耕地,而是相同土壤类型,具有广泛代表性。采集土样时要把若干取样点均匀地布置在一大片耕地的网格中,网格越密,代表性和真实性越强。若干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挖一个耕作层剖面均匀取土,取样点要避开粪堆点和根茬点)的土样采集混合后,找一个干净地点充分捣细、混匀,用四分法反复缩分后装入土样袋(每个样品重量1~1.5千克),认真填写取样单,取样单应写明取样地点、土壤类型、代表范围、代表面积、取样日期、取样人,是配制哪种作物专用肥的土样。取样单用铅笔填写后装入土样袋内,封口后送化验室进行化验分析。网格法取样点多、布点均匀、代表性强、代表范围广、取样成本和化验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比较先进实用的取样方法。

13.测土配方专用肥施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正确选择和施用专用肥料:既然是专用肥料,就一定要强化肥料的专用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工作,引导农民正确选用专用肥料。比如,花生专用肥就一定要用在花生上,不要用在玉米、水稻等不同科作物上(不经济、不适用)。玉米专用肥和水稻专用肥就只能用在玉米和水稻上,而绝对不能用在番茄等茄科作物上,因为茄科作物既是忌氯作物,又是喜钾作物,玉米和水稻专用肥既是含氯肥料,又是低钾肥料,氯对茄科作物会产生不利影响,低钾也不能满足茄科作物对钾的需求。(2)要掌握适宜的施用时期和施用数量:专用肥是多元素肥料,最好作基肥施用,尽量不要作追肥施用。要根据地力、品种、产量来确定适宜的施用数量。一般来说,贫瘠地多施,肥地少施;高产耐肥品种多施,低产品种少施;要求较高产量应多施,一般产量可少施。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为45%的作物专用肥的建议用量:水稻专用肥亩用量一般为40~60千克(低产品种或肥田少施,高产品种或贫瘠田多施),作基肥施用,分蘖期或拔节孕穗期看苗适量追施少量氮肥(5千克/亩尿素)。玉米专用肥一般亩用量30~40千克作基肥施用,拔节孕穗期亩追施20~40千克(肥地少施,瘦地多施)尿素作攻穗肥。茄果类和根菜类蔬菜专用肥亩用量40~60千克作基肥施用。叶菜类蔬菜均属浅根作物,而且根系不发达,专用肥应施于距种子和根系比较近的集中区域;玉米等作物根系比较发达,肥料与种子的距离可适当远一点(距离7厘米左右);水稻专用肥作秧田肥要均匀施入表土3.3~6.6厘米的地方,作大田肥均匀撒施,然后耙入土中;萝卜、胡萝卜、牛蒡、山药等深根性作物专用肥要集中深施。总之,各种专用肥严禁地表施,应深施盖土,集中施于作物根系密集区,以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14.怎样利用养分平衡法确定配方施肥的肥料用量

配方施肥时常应用养分平衡法确定肥料的施用量。养分平衡法的基本原则是:以土壤养分测定值来计算土壤供肥量,再按下列公式计算肥料需要量。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式中: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测定值×0.15×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土壤养分测定值以百万分之一表示;0.15是土壤耕作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每亩土壤养分含量的系数,即一般把0~20厘米深的土壤看作植物营养层,该层每亩土量为15万千克。

校正系数=空白区产量×作物单位产量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

或校正系数=缺素区产量×该元素单位产量吸收量÷该元素土壤测定值×0.15

例如,某花生田的目标产量是300千克,测定土壤氮含量为60毫克/千克,有效磷为30毫克/千克,有效钾为90毫克/千克,求需肥量:

花生吸收养分(氮)量=0.05(每千克花生需肥量)×300=15(千克)

土壤供肥量=60×0.15×0.55(校正系数)=4.95(千克)

代入公式,并折成尿素为:(15-4.95)÷(0.46×0.5)=10.05÷0.23=43.7(千克)

由于花生的氮素60%来源于自身的根瘤菌固氮,故实际施用氮量所得数字的40%即可,即每亩施用尿素43.7(千克)×0.4=17.5(千克)

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磷、钾肥施用量。

15.怎样利用养分丰缺指标法确定配方施肥的肥料用量

养分丰缺指标法,也是确定配方施肥时肥料用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养分测定值和作物吸收养分之间存在的相关性,通过田间试验及土壤养分测定值,制成养分丰缺及施肥数量检索表,以后只要取得土壤测定值,就可以对照检索表按级确定肥料施用量。以花生为例,如果在土壤全氮含量450毫克/千克时,合理施用氮肥,可增产荚果10%~15%,土壤含氮量高于650毫克/千克时,施用氮肥增产效果不明显。据此情况,可根据土壤化验资料、花生产量水平,而确定合理的氮肥用量。如亩产花生低于250千克,氮的最佳用量为每亩4.5千克;亩产250~350千克,每亩应施氮5.5千克。

土壤有效磷的丰缺指标及最佳用量为: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27毫克/千克时,为极缺磷,施磷增产15%以上。土壤有效磷含量为27~30毫克/千克时,为缺磷,施磷增产10%~15%,这两种情况必须施磷。土壤有效磷含量30~35毫克/千克时,为较缺磷,施磷增产5%~10%,可酌情施磷。如果以原来的花生产量定,当亩产低于250千克时,每亩应施五氧化二磷4千克;亩产250~300千克时,每亩应施五氧化二磷5千克;亩产高于350千克时,每亩应施五氧化二磷7.5千克。

土壤有效钾的丰缺指标及最佳施用量为: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90毫克/千克时,基本不缺钾;速效钾含量低于67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钾;速效钾含量介于两者之间,表明缺钾。在缺钾和极缺钾的地块,每亩氧化钾的用量少于7.5千克时,花生产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增产5%~15%;氧化钾用量超过10千克后,增产量则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

16.怎样利用地力差减法确定配方施肥的肥料施用量

地力差减法,也是确定配方施肥时肥料用量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是在作物不施肥的情况下的产量为空白田产量,从目标产量中减去空白田产量就是施肥所得的产量。肥料需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肥料需要量=[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空白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以花生为例,某花生田,空白田产量为150千克/亩,目标产量为300千克/亩,则每亩施尿素量为:

尿素用量=0.05×(300-150)÷0.46×0.5=32.6(千克)

按60%的氮素来自根瘤菌固氮,则实际每亩施尿素为:

32.6(千克)×40%=13.04(千克)

每亩施过磷酸钙为:过磷酸钙施用量=0.01×(300-150)÷0.18×0.2=41.7(千克)

17.怎样根据复合肥料的养分形态选择适宜的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中的氮素有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三种,酰胺态氮施入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很快转化成碳酸氢铵而以铵态氮形式存在。一般认为,铵态氮易被土壤吸附不易流失,在旱田和水田都适宜施用。硝态氮在水田易淋溶和反硝化造成脱氮损失,氮肥利用率低,宜在旱地施用。

复合肥料中磷素有枸溶性磷和水溶性磷之分,水溶性磷适宜在各种土壤类型施用,枸溶性磷适合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施用,但在不同含磷水平的土壤上进行硝酸磷肥磷素水溶性试验结果表明,水溶性硝酸磷肥的肥效与土壤磷素含量密切相关。在富磷土壤上由于施用磷肥无效或低效,因而含不同磷素水溶性的硝酸磷肥的肥效无明显差别。在缺磷土壤上,对酸性土壤要求水溶性磷在30%~50%,石灰性土壤要求在50%以上。

复合肥料中的钾素可来自硫酸钾和氯化钾,就化肥肥效来说,两者相当,但对某些忌氯作物如烟草,施用含氯化钾的复合肥料,有降低其燃烧性和品质的作用,不宜施用。

18.为什么长期和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会产生盐害

众所周知,化学肥料大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所以长期和大量施用这些由盐类组成的化学肥料,进入土壤后,就会增加土壤溶液中盐的浓度而产生不同大小的渗透压,作物根细胞不但不能从土壤溶液中吸水,反而会将细胞质中的水分倒流入土壤溶液,就导致了作物受害,即通常所说的“烧苗”或盐害。

不同肥料在施用量相同时,它们导致土壤溶液中渗透压的增加却不同,对作物受害的程度也不同。硝酸钠施入土壤后增加的渗透压最强;其次是硝酸钾、硝酸铵、磷酸一铵;磷酸盐类化肥最差。

作物本身耐盐的能力差异较大,所以施用同量的化学肥料,盐害的程度也有较大差异,耐盐害较强的作物有大麦、棉花、甜菜等;中度耐盐的作物有花椰菜、玉米、花生、马铃薯等;最不耐盐的作物有桃、苹果、柑橘、葡萄等。

19.过量施用尿素和碳酸氢铵对作物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尿素施入土壤中,先经水解变成碳酸铵[(NH)CO]或碳酸423氢铵(NHHCO),然后进一步分解成NH;碳酸氢铵施入土壤中会433直接分解成NH,NH产生过多,特别是在pH较高的土壤中,很容易33伤害种子、幼苗或根系。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上曾经发生过大面积因尿素和碳酸氢铵产生NH导致严重缺苗断垄的现象。在天气炎热的3情况下,用尿素和碳酸氢铵进行追肥,或在作物叶面有水珠时追肥均有可能灼伤作物叶片。所以碳酸氢铵在高温季节作物封行或雨后不宜作追肥。

尿素中含有缩二脲,施入量过高,常会伤害作物,特别在叶面施肥或者施于种子附近时。一级品尿素的缩二脲含量应≤1%,二级品应≤1.8%,作叶面施肥时,尿素中缩二脲的含量最好在0.25%以下。缩二脲中毒表现为叶片发黄,水稻有时会出现稻苗白化现象。在柑橘、咖啡和菠萝上可出现叶子黄化和卷曲,玉米叶片脉间失绿,生长矮小,叶片伸展不开等症状。

缩二脲在土壤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只要在施用尿素时与作物种子有一定距离,一般不会产生伤害。

此外,土壤pH高时,因土壤中硝化作用常被抑制,有可能出现NO-2的积累,如浓度过高也可能对作物产生伤害。

20.哪些作物适宜施用氯化铵,应注意什么问题

氯化铵(NHCl)是白色或淡黄色的结晶或小颗粒,是一种固体4铵态氮肥,含氮24%~25%。氯化铵易溶于水,吸湿性比硫酸铵大,易潮解,是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铵适用于玉米、小麦、水稻、高粱、麻类等作物。在亚麻、大麻等纤维作物上施用氯化铵的效果更好,因为氯有增强纤维韧性与拉力的作用。氯对硝化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稻田施用氯化铵效果也好。但烟草、马铃薯、甘薯、葡萄等忌氯作物不宜施用氯化铵,以防降低产品品质。

氯化铵中的铵离子被作物吸收后,氯离子就留在土壤中,在酸性土壤里氯与氢结合成为盐酸,会增加土壤的酸度;在石灰性土壤里,氯和钙结合生成氯化钙;在排水良好的土壤里,氯化钙易于被雨水或灌溉水淋洗掉;在排水不良的土壤或干旱地区土壤里,又会因氯化钙的积累而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对作物生长不利。所以,排水条件不好的盐碱地和干旱缺雨地区最好不施用氯化铵。

氯化铵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更不宜用氯化铵拌种,以免影响种子发芽。氯化铵宜作为基肥早施,以便借雨水、灌溉水预先把氯离子淋洗掉,减轻对作物的危害,一般亩用量12.5~17.5千克。

21.为什么有些作物忌施含氯复合肥

大多数农友都知道某些果树、茶树、烟草、瓜菜是忌氯或次忌氯作物,不能施用含氯化肥,因而很少有人给这些作物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也有些农民把只能施用在小麦、水稻等作物上的含氯复合肥,施用在某些忌氯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上,如果过量施用,复合肥中含有的氯,会使作物品质下降,瓜菜淀粉及糖分含量减少,烟草味道变坏、可燃性降低等。所以千万不要大量地给忌氯或次忌氯作物施用含氯复合肥。

在给上述作物选购施用复合肥时,除了看复合肥外包装是否符合复合肥包装要求外,还要看外包装上是否标明含氯,必要时一定要让销售者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结果。

22.给作物过量施肥会造成肥害吗

合理施肥可使作物获得高产优质的效果,但盲目增加施肥量或过量施肥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产生肥害。作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有一定的限度,当缺乏营养时施肥可以明显增加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产量的增加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施肥量,产量并不相应增加,甚至还会下降。这种现象符合一个抛物线的形状。在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尤为突出,施肥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肥害。如番茄是喜锌作物,当硫酸锌用量为80毫克/千克土时,每株果实产量931.86克;当用量为200毫克/千克土时,每株果实产量为578.85克,较不施硫酸锌的产量还低。大豆缺锰会引起子粒减产,当每亩施1.5千克硫酸锰时,产量达139千克;当亩施3.5千克时,与不施肥平产,用量再多,反而减产。化肥施用过多,常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产生肥害,即常说的“烧苗”。

23.哪些作物对中量元素反应比较敏感

(1)钙:双子叶植物含钙量高于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中以豆科作物含钙量高。对缺钙反应比较敏感的作物有:三叶草、花生、豌豆、甘蓝、番茄、黄瓜、辣椒、胡萝卜、圆葱、马铃薯、大白菜、烟草、棉花、小麦、燕麦、苹果、梨等。花生缺钙,常出现空壳或产生黑胚芽。在园艺作物中由于钙缺乏引起的失调症近40种,如番茄、辣椒的脐腐病,大白菜、生菜的干烧心,马铃薯的褐斑病,苹果苦痘病,鸭梨黑心病等。(2)镁:通常豆科作物比油料作物含镁量多,而禾本科作物含镁量少,块根作物对镁的吸收量一般为禾谷类作物的两倍。对镁比较敏感的作物有花生、芝麻、谷子、棉花、甜菜、油菜、烟草、咖啡、香蕉、菠萝、甘蔗、柑橘、马铃薯、辣椒、番茄等,若土壤镁素不足,施用镁肥,可收到良好的效果。(3)硫:我国早在明代就有施用硫肥的记载。我国南方山区农民种水稻历来有施用硫肥(硫磺、石膏)的习惯。据报道,我国已有18个省(市)对20多种作物施用硫肥,都有增产效果,这些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绿肥、牧草、经济作物。对硫肥比较敏感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紫云英、花生、芝麻、洋芋、萝卜、烟草、大蒜、大葱、橡胶、香蕉、茶、荔枝、番茄、黄麻、甜菜等。

24.哪些作物对微量元素反应比较敏感

(1)硼:对硼肥有良好反应的作物有50种以上,大多数双子叶作物比单子叶作物需要较多的硼。多年生作物对硼的需要量高,对高硼环境的忍耐力也强。十字花科作物施用硼肥往往效果较好。根用作物对硼肥的需要量最大。许多豆科作物、纤维作物、果树和蔬菜对施硼肥也有良好的反应。禾本科作物对硼的需要量较少,但土壤中硼不足时,施硼肥也有良好的效果。对缺硼高度敏感的有甜菜、紫花苜蓿、三叶草、油菜、莴苣、花椰菜、大白菜、芜菁、甘蓝、芹菜、萝卜、芫荽、向日葵、葡萄、苹果、柠檬、油橄榄等;对缺硼中度敏感的作物有苕子、花生、胡萝卜、番茄、菠菜、圆葱、马铃薯、辣椒、芥菜、甘薯、烟草、棉花、桃、梨、樱桃、橄榄等。对硼敏感度小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燕麦、玉米、大豆、豇豆、蚕豆、亚麻、草莓等。(2)钼:最容易缺钼的作物是豆科、十字花科植物和柑橘等。由于钼的生理作用与根瘤菌的固氮作用有关,豆科作物对钼有特殊的要求。对钼缺乏高度敏感的作物有花生、三叶草、甘蓝、花椰菜、菠菜、莴苣、圆葱等。对缺钼中度敏感的作物有紫花苜蓿、苕子、豌豆、大豆、蚕豆、绿豆、油菜、甘蓝、萝卜、芫荽、番茄、胡萝卜、柑橘等。对缺钼敏感度小的作物有大麦、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棉花、禾本科牧草等。(3)锰:由于锰在作物体中的作用包括许多方面,因此,对锰肥有反应的作物很多,包括粮、棉、油、糖、烟、果树和蔬菜等。对缺锰高度敏感的作物有花生、大豆、豌豆、绿豆、燕麦、小麦、烟草、甜菜、马铃薯、圆葱、莴苣、菠菜、柠檬、苹果、桃、山核桃、柑橘等。对缺锰反应中度敏感的作物有紫花苜蓿、田菁、苕子、豌豆、三叶草、牧草、大麦、玉米、高粱、亚麻、薄荷、甜菜、甘蓝、花椰菜、芹菜、番茄、芫荽、胡萝卜、棉花等。对缺钼敏感度小的作物有黑麦、芦笋等。(4)锌:对锌高度敏感的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蚕豆、荞麦、麻、蓖麻、烟草、向日葵、啤酒花、油桐、甘蓝、莴苣、芹菜、菠菜、桃、樱桃、苹果、梨、李、杏、柑橘、葡萄、核桃、石榴、木瓜、咖啡等。对锌中度敏感的作物有高粱、紫花苜蓿、三叶草、马铃薯、番茄、甜菜、苏丹草、圆葱、番茄、大麦等。对缺锌敏感度小的作物有豌豆、芦笋、禾本科牧草、胡萝卜、红花、薄荷等。(5)铜:对铜缺乏高度敏感的作物有大麦、小麦、燕麦、水稻、紫花苜蓿、莴苣、圆葱、菠菜、胡萝卜、甜菜、苏丹草、柑橘、向日葵等。对缺铜中度敏感的作物有玉米、高粱、三叶草、甘蓝、花椰菜、芹菜、黄瓜、萝卜、芫荽、芜菁、菠萝、番茄、棉花、草莓、苹果、梨、桃等。对缺铜敏感度小的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油菜、芦笋等。(6)铁:一般地说,在根际区有还原能力并能分泌出某些能螯合铁的有机物质的作物(如燕麦能分泌麦根酸),都能有效地利用土壤中的铁,较少发生缺铁现象;有些作物由于根际是氧化态的,所以极易出现缺铁现象。对缺铁高度敏感的有花生、大豆、蚕豆、高粱、花椰菜、甘蓝、番茄、薄荷、苏丹草、葡萄、草莓、柑橘、苹果、桃、梨、核桃、樱桃等。缺铁中度敏感的有燕麦、大麦、玉米、紫花苜蓿、棉花、亚麻等。对缺铁敏感度小的作物有水稻、谷子、马铃薯、甜菜等。

25.叶面施肥有哪些好处

叶面施肥是作为强化作物的营养和防止某些缺素症的一种施肥措施,也是一项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的重要施肥技术,越来越受到作物种植者的青睐。叶面施肥的主要好处有:(1)吸肥快:叶面肥喷施后,叶片吸收养分极快,可促进作物养分平衡。叶面肥由于喷施于作物叶片,各种营养物质可直接从叶片进入体内,直接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因此,无论从速度、效果哪一方面看,都比土壤施肥的作用来得快。据研究,玉米4叶期喷锌肥后3个小时左右,上部叶片对锌的吸收已达11.3%,中部叶片达8.3%,下部叶片为7.2%,48小时后,所喷施的养分中的大多数元素吸收率可达50%。(2)效果好:作物施用叶面肥后,叶片吸收了大量的营养元素,也补充了根部吸收的不足,从而显著提高了光合作用强度和大大提高酶的活性。据研究,茶叶、大豆施用叶面肥后,光合强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1.1%和19.5%。大蒜上喷施叶面肥,根、茎、叶等部位酶的活性提高15%~31%。(3)用量省:土壤施肥,浪费较多。一是挥发,如碳酸氢铵;二是流失,因下大雨、灌溉等原因,会使土壤中很多氮、磷肥等流入湖河中,造成湖泊富营养化,或向土壤深层渗漏;三是易被土壤固定,有的变成不溶解物质;四是被田间杂草吸收利用。土壤施肥的,作物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而叶面施肥相反。据试验,叶面喷施硼肥的利用率是土壤施肥的8.8倍。(4)减轻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氮肥过量施用被认为是硝酸盐积聚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蔬菜。硝酸盐对人体是有害的。据研究,人体吸收的硝酸盐约有75%来自蔬菜,而叶面施肥则完全避免这一弊端。因此,叶面施肥,既节省了肥料,又减轻了对土壤、水源和作物的污染,应大力提倡叶面施肥。

26.叶面施肥的适宜浓度是多少,怎样配制

虽然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叶面肥料的浓度有一定差异,但一般都有一个适宜范围。尿素常用浓度为1%~2%,适宜各种作物。幼苗期浓度应适当降低,以0.5%~0.8%为好。过磷酸钙常用浓度为1%~3%,硫酸钾或氯化钾常用浓度为1.0%~1.5%。草木灰浸出液浓度为5%~10%,可直接用澄清液喷施。磷酸二氢钾的适宜浓度为0.2%~0.5%。微量元素的常用浓度分别为:锌肥水溶液0.1%~0.2%,硼肥水溶液0.2%~0.3%,钼肥水溶液0.05%~0.1%,锰肥水溶液0.05%~0.1%,铁肥水溶液0.1%~0.5%。常用的主要微量元素肥有硫酸锌、硼砂、钼酸铵、硫酸亚铁、螯合铁等。

尿素配制方法是,0.5~1千克尿素对水50千克。过磷酸钙1份加10份水,搅拌,存放1天,取上清液,浓度为10%,再按常用浓度稀释。钾肥水溶液,用0.5~0.75千克硫酸钾或氯化钾对水50千克。草木灰浸出液,用5~10千克草木灰,对水100千克,搅拌,放置12小时,取上清液。磷酸二氢钾水溶液,100千克水中加入磷酸二氢钾200~500克(可加100克洗衣粉增强叶面吸附力)。锌肥水溶液,用100~200克硫酸锌,对水100千克。硼肥水溶液,用200~300克硼砂,对水100千克。钼肥水溶液,用钼酸铵50~100克,对水100千克。锰肥水溶液,用50~100克硫酸锰,对水100千克。铁肥水溶液,用硫酸亚铁100~500克,对水100千克。

27.磷肥为什么能促使大田作物子粒饱满

目前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磷素不足是制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以收获子粒为主要目的的大田作物,磷素的作用和应用效果尤为突出。充足的磷素,不仅能促使大田作物的前期生长,而且能增加生育后期的子粒数,在大田作物生长的中后期,磷素能促进茎叶中糖、淀粉、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使这些物质向子粒中运转,从而提高子粒的饱满度,增加千粒重,提高作物产量。

小麦磷素不足时,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水平降低,抽穗开花延迟,花粉的正常形成和受精过程受到影响,灌浆不正常,子粒不饱满,千粒重下降。玉米缺磷,幼穗发育不良,易产生秃顶,缺粒,子粒充实慢、瘪。大豆鼓粒要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的合成必须有磷的参与才能进行,没有磷,大豆则不能鼓粒成熟。

28.怎样施用氯化钾

氯化钾是我国农用钾肥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价格较硫酸钾便宜很多。随着土壤缺钾面积的不断扩大,氯化钾用量将会逐年增加。

氯化钾是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分子式为KCl,含KO60%。肥料2中还含有约1.8%的氯化钠(NaCl),0.8%的氯化镁(MgCl)和少量2-的氯离子(Cl),水分含量少于2%。氯化钾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有时含有少量铁盐而呈红色。氯化钾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溶于水,呈化学中性反应,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氯化钾与硫酸钾一样,适宜作基肥或早期追肥,肥效也相近,但一般不宜作种肥。因为氯离子易影响种子的发芽。氯化钾和氯化铵同时施用,成为双氯化肥,不仅种植烟草和盐碱地不宜施用,茶树、葡萄、马铃薯、甘薯、甜菜、甘蔗、西瓜等作物,尤其在幼苗或幼龄期更要少用或不用。

在酸性土壤中,钾离子被作物吸收或土壤胶体吸附,氯离子与土壤胶体中氢离子生成盐酸(HCl),土壤酸性加强,这就增加了土壤中活性铝、铁的溶解度,加重对作物的毒害作用。所以长期施用较多的氯化钾时,也要注意适当增施有机肥或石灰,以降低土壤酸性。

在石灰性土壤中,残留的氯离子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大的氯化钙(CaCl),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能被雨水或灌溉2水排走;在干旱或排水不良的地区,会增加土壤氯离子浓度,对作物生长不利,这类地区的土壤中应控制氯化钾的用量。

29.怎样施用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的施用需要适当的施肥技术相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肥效。科学施用复合肥料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如在富钾的土壤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与施氮、磷二元复合肥相当,增施钾肥并不会显示钾肥的增产作用。因此,在富钾土壤上选用氮、磷二元复合肥,能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时(<10毫克/千克)应施用高磷含量的复合肥料。土壤有效磷含量高时(>30毫克/千克)应选用磷含量比例低的复合肥料。

二是复合肥料的养分形态。复合肥料中氮素有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酰胺态氮施入土壤后,在脲酶作用下,能很快转化生成碳酸氢铵而以铵态氮形式存在。铵态氮易被土壤吸附不易流失,所以宜在旱地施用。复合肥料中磷素有水溶性磷和枸溶性磷两种,水溶性磷肥各种土壤都宜施用,枸溶性磷肥则适于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上施用。复合肥料中的钾素有硫酸钾和氯化钾,从肥效上看,两者基本相当,对某些忌氯作物如烟草,施用含氯化钾的复混肥料有降低其品质的不良作用。

三是作物类型。根据作物种类选用适宜的复合肥品种,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经济作物(除油料作物和部分蔬菜品种外)对养分的需求量是钾>氮>磷。因此,经济作物施钾肥既增产又优质。通常经济作物宜选用以含钾多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油料作物一般需磷较多,可选用低氮高磷二元复合肥或高磷低钾三元复合肥。

四是复合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施肥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料作基肥或种肥较好。复合肥是在氮肥中增加了磷、钾等元素,要使磷、钾养分特别是磷素充分发挥肥效,需作基肥早期施用。复合肥比单一肥料增加了养分及副成分,相同施氮量的施肥量往往较单一肥料大,如果安排高比例的追肥,应多次施用,以深施为好。复合肥深施,磷、钾养分处于较稳定的湿润土层中,移动距离大,有利于减少速效钾因土壤干湿交替引起的固定,提高作物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复合肥施用位置,还应根据作物生育期根系的分布深度、不同生育期的营养要求而定,可以深施至某一土层,也可以分层深施。

二、肥料的种类与性质

1.常用有机肥主要养分含量是多少

有机肥料种类较多,常用的有人、家畜、家禽粪、尿,饼粕,堆肥等,了解和掌握这些肥料的主要养分含量、性质,对配方施肥有重要作用。常用有机肥主要养分含量、性质及施用要点见表3~表6。

2.常用化肥主要养分含量是多少

常用化肥主要养分含量、性质及施用要点见表7~表10。

3.什么是复混肥料,复混肥料有哪些类型

复混肥料是指化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植物营养元素——氮、磷或氮、磷、钾的化肥品种。含氮、磷或磷、钾或氮、钾的称为二元复混肥料;含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称为三元复混肥料。有的复混肥料中除含氮、磷、钾主要元素外,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复混肥料的产品规格以氮、磷、钾总养分含量来表示,一般总量在25%~30%的为低浓度复混肥料,30%~40%的为中浓度复混肥料,大于40%的为高浓度复混肥料。

复混肥料按生产工艺与设备、二次加工方式、产品成分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1)复混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市场销售的复混肥料,多指以固体化学肥料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重新粉碎造粒,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化学肥料。(2)复合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典型的复合肥料品种如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磷肥、磷酸二氢钾及喷浆造粒的硫基复合肥。(3)掺混肥料: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不需重新造粒。(4)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复混肥料。国家标准规定,其有机质的质量分数≥20%,氮、磷、钾总养分的质量分数≥15%,并符合其他指标要求。

4.复合肥料有哪些商品质量指标

在购买复合肥料时,一定要了解与产品有关的指标,这样既可以区分真伪复合肥料,又可确定所需选择的肥料种类、品种。复合肥料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以下几项:(1)品位:品位即复合肥料中N、PO、KO的百分含量浓度。252由于所用原料的不同,复合肥产品的养分含量差别较大,常将复合肥归纳成三种类型,即低浓度、中浓度和高浓度。中、低浓度复合肥适于就近施用,高浓度复合肥适于远距离运输。(2)养分比例:以主要养分氮、磷、钾用于标称二元或三元复合肥的含量和比例。磷、钾一律用氧化物(PO、KO)表示,常见252方式是表示其实际含量,如15-15-15,表示氮、磷、钾含量各为15%。(3)养分形态:最主要的是磷素的溶解性。磷水溶性高的复合+肥,供磷强度高。氮素分为铵态氮(NH—N)、硝态氮(NO—N)43和尿素态氮(酰胺态)。有文字说明。(4)副成分:配成或混成的三元素复合肥中一般都带有副成分,如钙、铁、硫、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标明随钾素配入的副成2-分是硫酸根(SO),还是氯根(Cl-)。必要时,还须注明钙、镁、4铁等成分和含量。(5)剂型:如粒状、球状、粉状等,最常用的为粉状和粒状,粒状复合肥的最大优点是便于贮运,适于机械施肥。

5.什么是流体肥料

在常态下呈溶液状、悬浮状或泥浆状存在的具有标明养分量的化学肥料,称为流体肥料。流体肥料的突出特点是:生产简单,便于与其他物质(农药、除草剂和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施用和适于机械化施肥。

溶液状肥料主要有液氨、氨水、各种氨溶液和液体复合肥料等。液氨由氨直接加压液化而成,含氮高达82%,是生产成本最低而浓度最高的氮肥品种之一;挥发性极强,有辛辣臭味;一般需用专门的不锈钢耐压密闭容器贮运,成本较高;可直接由贮槽计量注入灌溉水中,随水施入土壤。氨水是由气态氨溶于水中而成的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氮量不低于15%;易挥发,有刺激臭味;呈碱性,有强烈的腐蚀性;施用时可随灌溉水一起施于土壤,也可用一些简易专用工具如氨水耧施入。氨溶液是由硝酸铵和尿素等含氨化合物溶于水中或氨水中而成,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贮运、施用较安全、方便,并可加入某些除莠剂随灌溉水一起浇施、喷洒或喷灌。液体复合肥料是含氮、磷、钾三元素标明量或其中两种元素标明量的液体肥料,其中以溶液状态存在的称清液肥料,通常用热混法或冷混法制备。

悬浮状肥料是肥料的固体粒子在水溶液中保持悬浮状态的二相肥料。一般有少量的颗粒态黏土矿物作为悬浮剂,借以阻止或延缓液体复合肥料中的盐类结晶和沉淀,具有浓度较高的特点,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浓度可分别达到15%,易与微量元素、杀虫剂、除草剂等混合施用。

泥浆状肥料是在悬浮状肥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吸持载体黏土等固体粒子的数量,以提高对养分的吸持量和浓度。外观呈泥浆状,须在连续搅动下运输和施用。目前美国应用较多。

6.什么是腐殖酸肥料

富含腐殖酸和某些无机养分的肥料,称为腐殖酸类肥料,简称腐肥,属于有机肥料,以泥炭、褐煤、风化煤为主要原料,经不同化学处理或再掺入无机肥料而制成。具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湿度、提高土壤阴离子量和土壤缓冲性能的作用,并能提供一定量的养分,主要用于园艺和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

腐殖酸肥料的肥效与腐殖酸的含量、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有关。腐殖酸含量在20%以上,速效氮大于2%的腐殖酸肥料,每亩用量一般为100~200千克。可作基肥或追肥。施用时间宜早,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施后覆土。液体腐殖酸肥料可用于浸种、蘸根或叶面喷施。

7.什么是长效肥

长效肥是溶解度低或养分释放缓慢、肥效持久的一类化学肥料,又称缓效肥,以长效氮肥为多。长效肥的上述特点是由其特定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决定的。根据长效肥的生产工艺和农业化学性质,通常分为合成缓溶性有机氮肥、合成缓溶性无机肥和包膜肥料。(1)合成缓溶性有机氮肥:指由尿素与甲醛或乙醛等有机物直接反应而生成的肥料。主要品种为脲醛肥料,如脲甲醛、脲乙醛和异丁叉二脲等。脲甲醛是研究和施用最早的一种长效肥,白色、无味的粒状或粉末状固体,含氮35%以上。脲乙醛也是白色粉末状固体,含氮量32%,不吸湿结块,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异丁叉二脲呈白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不吸湿结块,含氮量32%,在水中可逐步水解为尿素和异丁醛。(2)合成缓溶性无机肥:以磷酸镁铵为主,为白色固体,不吸湿结块,含氮9.02%,含五氧化二磷11.95%,含氧化镁15.65%,溶解度很低,在土壤中主要靠生物分解。(3)包膜肥料:在可溶性化学肥料颗粒表面包有一层半透性或不透性(难溶性)膜状物质的肥料。包膜可减缓养分释放速度。常用的包膜材料有聚乙烯、硫磺、磷酸镁铵、树脂、石蜡和沥青等。硫磺包膜尿素是包膜肥料中较成熟的一个品种,含氮量为34%~36%,初释放效率为20%~30%。我国为了减少碳酸氢铵等肥料的挥发和提高其肥效,曾分别用钙镁磷肥、沥青、石蜡等材料包膜于碳酸氢铵粒肥表面,制成长效碳酸氢铵,效果不错。目前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释肥即为长效肥,已有热塑型树脂包膜控释肥、热固型树脂包膜控释肥和树脂硫包衣尿素等品种,试验表明,增效增收十分显著。

与普通化肥相比,长效肥在施用上的特点是多用于基肥,施用一次可满足作物整个生长期对营养的要求而无需追肥,既可节省劳力,又可解决作物生长后期追肥的麻烦。二是在施用量大时,作物也不易发生烧苗、徒长、倒伏等现象。但长效肥生产成本和价格高。

长效肥品种的选用应视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而定,或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生产合理选用长效肥。脲甲醛宜施于沙质土壤,脲乙醛适用于牧草作物,异丁叉二脲适宜于牧草、草坪、观赏作物和果树等。包膜肥料以用于具有间歇灌溉条件下的水稻效果最佳,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玉米、花生、棉花、水稻、香蕉专用控释肥可积极选用。合成缓溶性无机肥适宜于果园、草坪、花卉和苗床。

8.什么是新型控释肥料

新型控释肥料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包括释放时间和释放速率)与作物吸收需求养分的规律相一致的肥料。一般认为,所谓“释放”是指养分由化学物质转变成作物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形态的过程(如溶解、水解、降解等),“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作物有效形态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

9.新型控释肥料有什么标准

新型控释肥料的标准:在25℃温度下,肥料中养分在24小时之内的养分释放率(肥料中的化学物质形态转变为作物可利用的有效形态)不超过15%,在28天或者1个月之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在规定时间内,养分释放率不低于75%。这里所指的控释肥料就是指肥料养分释放到环境中是以缓慢或者控制的方式并满足以上几个标准的肥料。控释肥既可提高养分利用率,还有保护环境、避免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作用。

10.新型控释肥料与普通化学肥料有何区别

目前施入到农田中的肥料很大部分被地表径流或者以其他方式流失到环境中,导致环境的恶化,如氮素的挥发导致酸雨,可直接损害植被或者酸化湖泊而使鱼类和植被中毒;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水体中海藻大量繁殖而使鱼类窒息死亡;有的进入地下水使水质变坏,使人类产生很多疾病,如甲状腺肿、心脏病和胃病等。新型控释肥料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高作物的利用率。新型控释肥料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和按照设定的模式进行释放,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季作物只施一次肥料,省工省时。

11.新型控释肥料目前研究与应用情况怎样

控释肥料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我国控释肥料的研究和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控释肥料的研究在我国已日益受到重视,现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和地方的控释肥料研制课题。山东农业大学从1997年开始就承担了国家有关控释肥料的研究项目,已经研制和试验出了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控释时间为50天、70天、100天、120天、150天、200天、270天和400天等适合不同作物需要的控释肥料系列产品,并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田间试验,证明了制作的控释肥料品种在水中和土壤中的控释时间和释放模式都已经达到了可控释放的要求和标准,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要调整释放高峰和释放时间,达到了国外同等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而且价格优势显著。1999年经山东省科委邀请有关专家鉴定后认为,控释肥研制开发及控释机理的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同类研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有些产品已由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量生产,供应市场。

12.新型控释肥料的质量如何鉴定

现在市场上肥料品种名目繁多,而且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很多厂家都打出控释肥料的品牌,应认真鉴别产品的真伪。虽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方法,但是购买控释肥料产品时,可以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鉴定方法进行鉴别:如取少量的控释肥料放到自来水或者温水中,根据产品提供的释放天数,仔细观察此样品中的可溶性养分是否能够真正地缓慢和控制释放出来。真正的控释肥料可溶性养分控制释放的时间至少要1个月,只有几分钟时间已经全部溶化的则不是控释肥料。

13.新型控释肥料的功能和特点有哪些

新型控释肥料无论是对室内、室外、盆栽、苗圃、花园、水培、砂培、土培的花卉、蔬菜、草坪、果树、林木,还是对大田中的农作物,都是一种理想和完美的控释长效肥料。这种由聚合物树脂包膜的颗粒控释肥料施入后,土壤或基质中的水分会使膜内颗粒吸水膨胀,并缓慢溶解,扩散到膜外,将在2~9个月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释放养分。其释放速率受膜内外水汽压的控制,与土壤和基质的温度呈正相关,但在土壤或基质中水汽压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与土壤或基质的含水量无关。养分扩散的驱动力是温度和膜内外的浓度梯度,当温度升高时,作物生长加快,包膜控释肥释放速率也随之加快;当温度降低时,作物生长变缓或休眠时,包膜控释肥的释放也随之变慢或停止。作物吸收养分多时,控释肥颗粒膜外侧浓度下降也快,造成膜内外浓度梯度增大,控释肥释放速率也就加快,从而也使养分释放模式与作物需肥规律相一致,使营养元素发挥了最大的肥效。包膜控释肥能源源不断地按照作物的需要供给有效养分,促使作物叶色和花色更鲜艳,植株更加健壮,子粒或果品品质更好,对作物安全,不会造成烧根、烧苗,并易于保存,使用方便。

14.新型控释肥料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控释肥料的消耗总量大约是65万吨,最大的消耗国在美国,大约占世界总量的70%;其次是日本和欧洲,各占15%左右。日本大多数控释肥料应用在蔬菜、水稻和水果上,仅有一小部分用于草坪和观赏园艺作物。在美国和欧洲,约占总量的90%用于高尔夫球场、苗圃、专业草坪和景观园艺上,仅有10%用于蔬菜、瓜果、草莓、柑橘和其他水果。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了各种不同作物品种的控释肥料,应用于花卉、草坪以及苗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番茄、黄瓜、西瓜和果树等。

15.施用新型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有何影响

目前,多种作物上的盆栽和田间试验都已经证明,山东农业大学试制和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控释肥料在水稻、玉米、小麦、花生、番茄、辣椒、大蒜、白菜、马铃薯、杏、葡萄、苹果等多种作物上都具有比普通化肥显著的增产作用,可提高氮肥利用率30%~50%,在获得作物相同产量和品质的情况下,可减少1/3~1/2的肥料施用量。

16.新型控释肥料的施用技术有哪些

新型控释肥料的施用技术非常简单,既可以作基肥、追肥施用,还可以作种肥施用。作基肥施用时,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设计合理的新型控释肥料配方,加工后专门用作基肥。作追肥也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制定不同的肥料配方,加工后制成专门用于追肥的肥料。可以撒施、条施和穴施以及拌种、盖种等。水稻专用控释肥料可以与水稻种子混合后,在穴盘中育苗,而且移栽到大田后可以不再施肥,即可保证水稻一生中养分所需。在花卉育苗基质中混合花卉新型控释肥料,进行花卉穴盘育苗,然后移栽到花盆中以后不再施肥,完全能够保证花卉生长所需的养分,也不会造成烧苗。作追肥施入花盆中,不会对花卉根系造成伤害、烧苗。

17.新型控释肥料是怎样生产的

新型控释肥料的生产采用了先进的加热流化床喷流涂膜工艺,包膜过程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生产过程无任何污染,且有利于溶剂的完全回收,降低生产成本。包膜过程中,肥料颗粒在悬浮条件下进行包膜,保证每个颗粒在溶剂中的浓度、喷涂速度、气流通量、涂膜温度与时间等各种工艺参数。通过室内肥料释放试验、盆栽与田间试验,用不同作物验证肥料效果。利用试验提供的信息,反馈指导改进工艺,摸索最优的包膜工艺流程,为包膜设备的生产提供依据。

18.在作物生长期内各种条件因素对控释肥料的影响怎样

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酸碱度、微生物等条件不会对控释肥的膜性质产生影响,只有土壤温度和水分条件可以改变控释肥包膜的水分渗透率,从而改变养分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膜厚度与添加剂成分,以及相同粒径不同膜厚度颗粒肥料的比例与组合,达到控释肥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相一致。

19.粮食作物施用包膜控释肥料的经济效益怎样

在当前种植粮食作物,每亩可年节约肥料投资22.91元,节约追肥用工两个,折合20~30元。包膜控释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10个百分点以上,在比常规肥料用量减半或减1/3的情况下,仍可增加作物产量。在小麦、玉米轮作生产中,高产水平条件下的肥料投入为每亩施用纯氮25千克,五氧化二磷8千克,氧化钾20千克,单位纯养分的市场价格平均为2.5元/千克,则每亩的年肥料投入为132.5元,生产出的包膜控释肥可减少用量1/3以上,售价仅提高24%。施用包膜控释肥的实际费用为132.5×(0.67×1.24)=110.08(元),节约肥料资金投入132.5-110.08=22.42(元)。同时包膜控释肥可作种肥或基肥一次施入,减少每亩两个以上追肥用工,折合20~30元。

20.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施用包膜控释肥料的经济效益怎样

在目前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每亩可年节约肥料投资228元,节约追肥用工5个,折合50~75元。设施栽培经济效益较高,农民有意无意地增加肥料的投入量。据调查,一个大棚年投入的化肥量高者达750~1 000千克,一般也在400~500千克,合各种纯养分150~250千克,平均200千克。按单位纯养分的价格平均3元/千克计,肥料投入600元。达到同样效果的包膜控释肥料仅为常规用量的一半左右,按价格提高24%计,每亩施用包膜控释肥料的费用为600×(0.5×1.24)=372元,节约投资228元,同时还节约追肥用工费50~75元。

21.施用包膜控释肥料的社会效益如何

据统计,我国每年氮肥的损失量(以纯氮计)达9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39.4亿元。目前全国氮素生产量约为1 500万吨,以20%用于生产控释肥计算,可生产包膜控释尿素330万吨。若控释肥的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了120万吨尿素的产量。化肥的生产是以煤炭、天然气、水及其他资源为基础的,节约化肥,实际上就是节约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实现控释肥料的产业化,还可充分利用废旧塑料薄膜,变废为宝,减少白色污染。生产控释肥料的膜添加剂、改性剂及活性剂等产品是我国基础化工产品,价廉易得,用量少,市场供应充足,与生产化肥消耗大量煤电相比,控释肥料可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社会效益显著。

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易引起作物品质下降,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如继续发展下去,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代价是极大的。控释肥料可减少氮的淋失与挥发,对保护大气环境和水资源具有巨大的效益。

22.金正大集团生产的包膜控释肥有什么突出优点

包膜控释肥由金正大研究院与山东农业大学著名专家联合研制开发,是在国家“948”国外引进技术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国外控释肥而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控释肥生产供应商。

包膜控释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的突出优点是:大大减少了养分固定、挥发、淋失和氮素的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损失;营养成分可根据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而持续、稳定、均匀的供给;有效地控制和防止肥料对作物的烧种、烧苗现象;减少了施肥次数,节约劳动成本;施肥方法简便,操作方便。

目前有8个定型产品按控释时间可分为3个月、4个月、6个月、1年和两年等。

23.哪些化学肥料可以混合施用

肥料混合就是把不同的肥料混配在一起,但有些肥料混合后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造成养分的损失或有效性降低的不良后果。所以,不是所有的肥料都能任意混合。肥料混合应遵循下列原则,即肥料混合过程中,不会因不同的肥料混合后而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引起养分的损失或有效性下降,也不会随肥料的物理性状变差,降低肥效和工效。只有能够改善肥料的物理性状,施用更加方便、有效的肥料才能混合。可以混合的肥料有硫酸铵、硝酸铵、磷矿粉;硝酸铵与氯化钾;硫酸铵、氨水与过磷酸钙;尿素与过磷酸钙;氯化铵与氯化钾、硫酸钾;尿素与硝酸钙、氯化铵、硫酸镁等。

24.哪些化学肥料可以随混随用

有些肥料可以混合,但混合后必须立即施用,否则,容易引起肥料物理性状变坏,或肥效变差。例如,过磷酸钙与硝态氮肥,尿素与硝酸铵,尿素与氯化钾,石灰氮与氯化钾,石灰氮与氧化钾、硫酸钾,钢渣磷肥与硝酸钾等,都可以暂时混合,但绝不能久存。像硝态氮肥与过磷酸钙混合后,在放置过程中会潮解,施用难度大,且还会引起硝态氮的逐步分解,损失氮素。尿素与氯化钾混合,不会降低肥料的有效性,但久存物理性状变差,吸湿性增强,易于结块,施用困难,应随混随用。硝态氮肥与其他无机肥料混合后,吸湿性会更强,并且放置后会板结,不易施用;碳酸氢铵与过磷酸钙混合后,会吸潮,渐变成糊状,不仅施用不方便,而且有效磷降低,因而也需随混随施。

25.哪些化学肥料不可混合

有些肥料混合后会引起养分损失和有效性降低,这些肥料则不可以混合。例如,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像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混合,否则易引起氨的挥发,降低肥效。过磷酸钙不能与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以免水溶性磷转化为难溶性磷,使磷肥的有效性降低;难溶性磷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如磷矿粉不宜与石灰、石灰氮、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混合,因为磷矿粉中的磷是难溶性化合物磷酸三钙,施入土壤后,靠土壤中的酸和根系分泌的酸来提高其溶解度,若与碱性肥料混合,则更难为作物吸收利用;过磷酸钙不能与碳酸氢铵混合,否则会引起水溶性磷的降低和加速氨的挥发。

三、化肥的贮存与识别

1.怎样贮存固体化肥

化肥的潮解和结块,均与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关。通常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潮解挥发或结块就越严重。所以化肥都应存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里。化肥仓库的库内温度以低于30℃、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

在农村可根据当地具体的条件,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建造小型保管室、土圆仓库或将旧房加以改造存放化肥,还可以用小口径瓦坛、瓦罐、瓦缸等存放化肥。对于散装化肥,如过磷酸钙等,还可在不漏雨的地方与农家肥混合后密封贮存。

仓库贮存化肥时,要堆码整齐,便于管理。堆码高度应根据包装物的耐韧程度与安全条件和便于检查等情况而决定。对于易结块的化肥堆码低一些,一般单层袋以8~12袋高度为宜。塑料编织袋等包装可以适当高些,但不宜超过30袋的高度。堆码的垛与垛之间,品种与品种之间,应留人行道,垛与墙之间留30~50厘米的距离,以便于检查,防止受潮和损坏墙壁。对于散装的化肥,如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性质稳定,但腐蚀性很强,应采用专用仓库或分堆贮存,一般可堆成圆锥形,也可用通仓大堆。但靠墙壁处不宜堆得太高,以1米左右为宜,防止腐蚀墙壁。有条件的地方在堆放化肥前可先用水泥涂抹墙壁,用三合土地面防潮。

在无仓库贮存、化肥数量又大的情况下,常采用露天贮存。选择雨水较少、地势较高、地面干燥的地方,用石条做成码架,高出地面30厘米,垫上竹席或芦席,再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将化肥堆成平衡整齐的屋脊形,然后用粘合好的大幅塑料薄膜把整堆化肥盖好,或在化肥堆好后,用竹条、木条搭成人字架,再用整块竹席或芦席按鱼鳞状从顶到脚铺盖2~3层,密封盖好,外用绳索捆牢,以防雨、防潮、防火,妥善贮存。

2.怎样识别化肥的真伪

据报道,在农作物增产的各因素中,化肥所起的作用占40%~60%,试验表明,每千克化肥可增产粮食3~4千克。合格的化肥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效益,而劣质、假冒化肥却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因此,识别真假化肥十分重要。(1)检查包装:凡是外包装为编织袋,内包装为塑料袋,包装袋为机器缝合的,缝口应整齐一致。国家规定包装袋上应标示商标、肥料名称、生产厂家、肥料成分(注明氮、磷、钾含量及加入微量元素含量)、产品净重及标准代号,每批出厂的产品均应附有质量证明书。过磷酸钙有散装产品,也需附有出厂证明。(2)外观检验:化肥绝大多数为固体,只有氨水、液体氨等是液体。可以观察化肥颜色及结晶形状,如氮肥、钾肥,一般是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硝酸铵、碳酸氢铵吸湿性强,容易结块;磷肥呈粉末状。当化肥呈现融化瘫软,由结晶体变成了粉末状,可能是由于过水或淋湿;化肥呈现坚硬大块,或色泽变黄、发黑,则是存放日久,有失效的可能。(3)检验溶解情况:除磷肥和某些含磷的复混肥以外,大部分化肥是可以溶于水的。各种肥料在20℃100克水中可溶解的重量为:尿素105克,氯化钾34克,硝酸铵188克,碳酸氢铵75克,硫酸钾11克,磷酸二氢钾33克,氯化铵37克,碳酸氢铵20克。在溶解度范围以内能够完全溶解的才是优质肥料。目前在市场上有以氯化钠(食盐)冒充化肥的情况,因为食盐吸湿性强,所以掺了盐的化肥较潮湿,100克20℃水能溶解36克食盐。根据溶解度的不同,也可对化肥的真伪进行初步判断。(4)检验肥料溶液的酸碱度:大部分化肥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只有碳酸氢铵、氨水、液氨、钙镁磷肥溶液呈碱性反应。过磷酸钙中含有5%的游离酸,虽然不溶于水,但加水后的上清液呈强酸性反应。如果用废渣等假冒过磷酸钙,加水后的上清液多呈碱性反应。(5)烧灼试验:将少许化肥放在铁片上加热、烧灼,尿素很易挥发,加热时有少许白烟,并有氨味产生。氯化铵加热挥发,有少许白烟,有氨味,在熔融过程中呈黄色。硫酸铵与尿素、氯化铵相比,熔化较慢,加热后也产生少许白烟,并有氨味。光熔化不冒烟的是碳酸氢铵,一阵烟过后又发出点点星火的是硝酸铵。钾肥(包括硫酸钾和氯化钾)燃烧时有“咝咝”响声,还可以通过蓝玻璃片观察到有钾在燃烧时发出的特殊的紫红色火焰。钠在燃烧时发出特殊白黄色亮光,所以烧灼氯化钠可以产生白黄色亮光,也可作为化肥中是否掺入食盐的检验方法之一。

在作烧灼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