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00:33:34

点击下载

作者:吕亚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

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吕亚南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世界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系列丛书)

ISBN 978-7-117-17652-1

Ⅰ. ①图… Ⅱ. ①吕… Ⅲ. ①推拿-图解 Ⅳ. ①R244.1-6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93161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主  编:吕亚南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5年6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670-4

策划编辑:曾纯

责任编辑:郝胜利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编委会

主 审庞 军 伦轼芳 黄锦军 安连生主 编吕亚南副主编周海丰 兰小春 刘建航编 委(按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陈维伟 陈贤锦 高 新 黄 勇 李俊松吕金恒 王 伟 杨 宇 杨祖毅协 编(按姓氏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序)刘强国 农凤杏 苏宏敢 向古生 徐行明 赵丽娟摄 影李华

《世界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系列丛书》编委会

顾 问孙树椿 严隽陶 施 杞 唐 农 乔治·柯斯达(葡萄牙)彼特·谢伍德(澳大利亚) 迪顾·库莫尔(德国)总主编韦贵康 王和鸣副总主编(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守东(美国)丘德兴(新加坡)杜 宁 李庆和(俄罗斯)杨海韵 陈 锋 周红海 庞 军总主编秘书韦 坚 刘建航 杨祖毅

《世界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系列丛书》分册书名与主编

《图解南少林理筋整脊康复疗法》 王和鸣 王诗忠《图解脊柱整治三联手法》 韦贵康 安连生《图解中美整合手法》 王守东(美国)《图解循经介质推拿疗法》 林春发(新加坡) 谭家祥《图解经筋病手法治疗》 黄 杰(中国香港)林润清(中国香港)《图解脊柱亚健康调理手法》 周宾宾《图解足部全息推拿法》 伦轼芳 雷龙鸣《图解医武功夫整脊手法》 张大勇(菲律宾)张凌岚(中国香港)陈英晖(中国香港)《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 吕亚南《图解骨伤科痛症治疗手法》 谢 冰《图解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推拿手法》 谭树生 黄强民 庄小强

总主编简介

韦贵康,男,1938年生,1964年毕业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现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工作后到天津、北京、上海等地进修骨科两年。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46年,曾先后担任广西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院长、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广西科协副主席、中国中医骨伤科学会副会长、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理事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主席、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资深主席、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研究会资深会长、香港中医骨伤学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终评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等社会职务。

长期从事脊柱损伤性疾病与相关疾病的研究,以手法治疗见长。发表医学论文90多篇,获国家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主编学术著作14部,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著学术著作12部,是“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椎性血压异常”、“脊柱损伤性疾病与骨伤手法治疗”、“脊柱四个生理曲度内在联系及其变化对颈肩腰背痛的影响”、“移动式均衡牵引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中药痛安汤临床应用”、“脊柱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及意义”等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3人,博士研究生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八桂名师、全国骨伤名师、全国名老中医,成立了全国先进名医工作站韦贵康名医工作室。

由他发起并注册成立的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与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联手,分别在南宁、上海、台北、河内、迪拜及新加坡举行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他多次应邀到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瑞典、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阿联酋等国家与中国港、澳、台地区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有一定的学术影响。

总主编简介

王和鸣,1965年7月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现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骨伤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执行主编等职。大学毕业后,任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外科医师,1978年调入福建中医学院。同年受福建省卫生厅与福建中医学院派遣,师从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南少林骨伤奇人林如高老中医,学习中医骨伤3年6个月。1982年从卫生部第一期中西医结合骨科进修班结业。1984年5月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副主任,1987年9月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主任,1992年6月至2006年2月任福建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补骨方对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巴戟天影响骨髓基质细胞转化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等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中医骨伤科学基础》、《中医伤科学》、《骨伤科基础研究》、《中医骨伤科学》等教材、专著19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我国第一个中医骨伤专业的创建与发展”获1989年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医骨伤科基础课程体系的创立与发展”获2005年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10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1984年获福建省政府升级奖励,1985年获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其“中医骨伤名师”称号,2008年荣获福建省高校名师奖。

主 编 简 介

吕亚南,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推拿科主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委员、广西国际手法医学协会副理事长、广西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副主任委员、广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中西医结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保健按摩行业协会副会长、广西反射疗法保健协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广西科技厅医学卫生专业科研立项及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库成员、广西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等。长期从事中医推拿临床、科研、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案例。注重对传统和现代各流派推拿手法的研究,善于博采众家所长,创立点穴经筋疗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法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特别擅长刃针结合现代手法治疗各种久治不愈的颈椎病、腰腿痛、颈性眩晕、肩周炎、网球肘、四肢关节损伤及脊椎相关疾病等。擅长中医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治疗骨关节及外周神经损伤伴功能障碍、截瘫、偏瘫等。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前 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身心所受到的各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使许多人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第三状态,也称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从现代临床医学分析,其病理改变及多种生化检查结果尚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但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某种慢性疾病的潜伏阶段,是一种趋向疾病的状态。

通过正确的调理和保健治疗,可使亚健康状态恢复为健康状态。各国的调理手法,特别是传统中医推拿、整脊手法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是有效的,是调理和保健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博士生导师韦贵康教授的策划和专业技术指导下,我们组织多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医推拿及整脊专家、保健推拿技术骨干共同编写了本书。本书所介绍的手法套路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本书简述了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的形成、作用、原理、特点、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对国际保健手法套路每个步骤的部位、操作、要领、作用进行阐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供医学院校及培训中心师生、健康中心教练技师、中外保健治疗专业人员及爱好者学习参考。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编写时间仓促,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及同道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提高。

承蒙广西南宁市园林管理局李华同志在百忙中为本书拍摄图片,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弘中健康会所提供拍摄场地,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编 者2013年7月

内 容 提 要

本书介绍的这套国际保健手法套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解剖学知识为基础,以传统中医保健推拿手法的技术、经验为主,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吸取了欧式、日式、泰式、港式等保健手法的优点,筋骨并重,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第一章概述,介绍了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的形成、作用、基本作用原理,保健推拿常用腧穴及取穴方法,国际保健手法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应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图解国际保健手法套路,文图相辅地介绍了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的预备手法及其在身体各大部位的操作套路,并对每套手法的部位、操作、要领、作用进行了详尽阐述。

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不仅可作为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家庭保健的指导用书。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的形成

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工的细化、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等原因,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保健按摩作为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之一,也逐渐在全球兴起。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中式、欧式、日式、泰式,以及中国港式等为代表的各种保健按摩套路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在我国,中医保健按摩有着悠久的历史,厚实的文化根基,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直为保障人们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编者萌生了以中医保健按摩为基础,综合各种国际保健按摩套路之长,创立一套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的想法。通过多位专家的共同努力,《图解精选国际保健手法套路》应运而生。该手法套路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和现代解剖学知识为基础,结合现代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在中医保健推拿手法技术基础上,吸取欧式、日式、泰式、港式保健手法和名家手法,不断研发、改进而形成的“筋”、“骨”并重的保健治疗手法模式。本套手法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是一套适用性强,国际通用的创新手法套路。一、中国保健手法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按摩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在获取食物等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损伤,导致疼痛等不适。原始人自然地按压、抚摸患处,逐渐发现这样做能够缓解或消除疼痛,从而本能地对能够祛除病症的按压、抚摸手法加以重复应用。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对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地加以总结和积累,为中医按摩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逐步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按摩术的雏形。

2.按摩术的形成

受原始社会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早期医疗活动中运用的按压、抚摸等手法并未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后,按摩术逐渐在当时的医事管理方面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科目。进入夏商时期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中药汤药煎剂等医疗方式,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

殷商是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朝代。从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发现有“按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甲古文字中还记载了“摩面”、“干沐浴”的自我按摩方法,不但可以治病,还具有保健强身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殷商时期,按摩术已经成为了治病保健的重要手段,在宫廷和民间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当时,按摩主要用于王室成员,专职的按摩师也只在宫廷中出现。据记载,当时为数不多的名医,都是从事按摩的。在先秦时期,还陆续出现了使用及制作按摩工具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涌现出了众多思想流派,在《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著作中也提到了锻炼及自我按摩的方法。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中国传统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推拿按摩也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十卷,已佚)。成书于这个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书中对按摩术已有较为系统的描述。《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从中可以看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就已经有了比较专业的推拿按摩技术,那时将按摩称为按蹻。《素问·血气形志》曰:“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素问·调经论》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及得复。”可见,当时我国已用按摩术来治疗肢体麻木不仁、痿证、厥证等病证。此外,在作为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奠基之作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也提到按摩疗法,虽然关于手法的条文不多,但在按摩术发展史上的影响却很大。到了西汉初期,按摩手法确已成为名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3.按摩术的发展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发、社会动荡,按摩术在这个时期发展较为缓慢。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对“捏脊手法”进行了描述,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一书后附有“导引按摩”。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中国传统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按摩术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按摩术在医事制度中就有了专门编制,如隋代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不仅继承了这种制度,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按摩术教学机构。《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这个时期众多的医学名著如《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理伤续断秘方》等都集中记载和总结了这一时期在按摩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加快了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医学知识与技术方面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国内医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传统的按摩技术远播海外。

宋元时期,由于外族入侵,且宋代太医局取消隋唐以来宫廷教育中设置的按摩科,按摩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尽管如此,以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为主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仍记载了宋代医家在按摩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明清时期,按摩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太医院将按摩重新列为医政之一,学术分支也越来越细,小儿按摩推拿术就衍生于这个时期。清朝,虽然太医院撤消了按摩科,但正骨推拿、一指禅推拿、保健按摩等都相继得到很大的发展。

民国时期,国门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随着西洋医学的引进,传统的民族医学受到排斥,加之战乱频繁,按摩术的发展跌落到按摩史上最低潮时期。但是,传统按摩疗法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确切的疗效,仍然得到民间大众的认可,按摩学术也在逆境中发展,出现了一些推拿按摩名医和名著,如近代杰出的女推拿家马君淑(字玉书)著有《推拿捷径》一书,用图解和歌赋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来讲解难解的推拿按摩手法;中西医学的早期结合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曹泽普的《按摩术实用指南》一书重视人体解剖学知识和机械力的作用,杨华亭在《华氏按摩术》一书中将传统按摩术与西医学的生理、病理、解剖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体。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大力发展和重视中医药,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或称推拿科),按摩治疗的病症扩大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五官科等。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按摩专门培训基地。现代已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不但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也可用于保健强身。按摩专著有《中医推拿学》、《胃病推拿法》、《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伤科按摩术》、《点穴疗法》、《经筋疗法》等,按摩学术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

进入到21世纪,随着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近年来,医学界提出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各种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和骨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按摩保健手法在治疗和调理人体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作用也日益突显,越来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重视和认同。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保健按摩手法能达到消除疲劳、改善体质、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各种保健按摩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保健手法已成为大众所需,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着按摩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由于中国按摩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专业人员实操能力强,许多外国人士与学者纷纷来中国学习取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富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按摩术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发展。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健手法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1.欧式保健按摩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欧式保健按摩,起源于欧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献中均有大量的记载。运动前进行按摩可以降低肌肉的紧张和提高肌群的协调力,运动后的疼痛也可以通过按摩减轻,沐浴后进行按摩还能防治精神焦虑等。这些按摩方法在欧洲许多国家盛行,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2.日式保健按摩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日式保健按摩多被称为日式指压,被认为是由中国的“指针疗法”(又称经穴按摩)演变出来的一种手法。依据我国有关文献记载,“指针疗法”始于晋、兴于唐,特别重视中医经络学说及腧穴的运用,点按腧穴时,注重“酸、麻、胀、热、窜”等“得气感”的产生,较好地发挥了腧穴的治疗作用,其疗法流传到了日本,逐渐演变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指压疗法”。正如日本按摩医学家勤泽胜助所讲:“按摩术是古代时作为导引按蹻从中国引进的,亦统称为按摩、揉按疗法,被人们喜爱、培养。”

3.泰式保健按摩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泰式按摩是以印度草医和印度瑜伽为基础,经过泰国人民不断实践、总结、提高而演变成的一种完全本土化的自然疗法。泰式按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古印度西部,创始人是印度王的御医吉瓦科·库玛,而他至今仍被泰国人民奉为医学之父。吉瓦科·库玛的传统医药及按摩知识技法由传教的僧人带入泰国,泰王召集国内的专业技能人士学习并汲取其宝贵经验,并铭刻在大理石上,镶嵌于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瓦特波卧佛寺也就成了训练传统泰式按摩的基地。古代泰国皇族利用它来强身健体和治疗身体劳损。近年来,经过泰国政府的积极推广,泰式按摩已成为备受各国人民喜爱的自然疗法之一。

4.港式保健按摩的起源发展过程

港式按摩是在中式按摩的基础上,汲取欧式按摩手法的特点,并与我国独有的传统踩跷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保健按摩手法。第二节 国际常用保健手法应用特点一、中式

1.中医保健按摩的特点

中医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未病先防。《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强调:“古人善为医者……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经过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论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至今仍对我们防治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经络系统,它能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通上下。人体经络具有传导感应、调节虚实的功能。《灵枢经》就指出:“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经络是人体的生命线,是中医防治疾病之根本,而经络阻滞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保健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腧穴等来调节脏腑组织功能,促使机体气血流通,保持人体阴阳平衡,起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作用。正如清·张振鋆在《厘正按摩要术》所说:“按摩者,开通闭塞,导引阴阳”。

中式保健按摩注重手法的舒适性,操作手法细腻、内容丰富,其手法多由中医推拿疗法演变而来。中医推拿疗法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包括一指禅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正骨推拿流派、腹诊推拿流派、小儿推拿流派、点穴按摩流派、脏腑经络推拿流派、经筋疗法流派、膏摩疗法流派等,这些都为中式保健按摩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对各种保健手法的准确掌握和运用,能够提高保健按摩的效果。

2.中医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1)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经络走行进行补泻操作,以调整阴阳平衡为最终目的。(2)操作时施术者手法要柔和,以舒适为度,切忌使用蛮力、暴力。(3)受术者如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皮肤病、传染性疾病时禁止按摩。(4)不要在受术者过饱或过饥时做保健按摩。二、欧式

1.欧式保健按摩的特点

欧式保健按摩手法操作的特点是沿着肌纤维、淋巴和血管走行的方向进行按摩,手法轻柔,以推、按、触摸为基础手法,加之介质的作用,给人一种轻松、自然、舒适的感受,能够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加速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其手法操作方式多与中式类似。

欧式按摩的另一特点是使用芳香类植物精油作为介质来加强保健按摩的作用。芳香类植物精油分子结构小,容易渗透皮肤,而按摩能帮助精油分子渗入到体内,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加速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增强免疫力;同时,植物精油本身的芳香气味,能够缓解焦虑紧张情绪,令人心情舒缓、身心愉悦;因此,欧式按摩具有保健、美容和护肤等作用。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精油的治疗作用和受术者的爱好来选择适合的精油种类。常用的植物精油及作用有:柠檬精油可用于美容,起到护肤作用,对于油性皮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用于全身按摩;茉莉花精油具有醒神开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症,还可以提高男性性功能;薄荷精油具有清凉解表的作用,可以防治感冒,缓解风湿疼痛和运动后疲劳;玫瑰精油具有活血化瘀、防腐祛臭的作用,可用于各种疼痛、皮肤瘙痒等;苦橙叶精油具有安神作用,可以治疗失眠、焦虑等症;另外还有薰衣草精油、茶树精油等。因为芳香类植物精油均具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对于精神压力比较大、心理负担比较重的人,可以选择欧式保健按摩进行调理。

2.欧式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

按摩前,有条件者可以洗热水澡,一是使身体得到放松,二是使毛孔开张以促进精油的吸收。虽然按摩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不能进行按摩:(1)有感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或发热者。(2)有皮肤感染、疱疹、湿疹、蜂窝组织炎、溃疡性皮肤病、烫伤、烧伤等皮肤疾患者。(3)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损伤症状、体征者。三、日式

1.日本式全身保健按摩的特点

日本式全身保健按摩多被称为日式指压,与港式和韩式保健按摩不同,它更注重点按压类和摩擦类手法的运用,尤其是按压类手法。其按压类手法主要分为单手拇指按压、双手拇指按压、单手四指按压、单手手掌按压、双手手掌按压。强调手指按压用力方向是垂直性地向下按压,注意与接触面垂直。按压类手法属于刺激性较强的手法,应避免激烈或快速地增加力量,增加力量应缓慢、稳定地进行,应在受术者呼气时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时应注意要用手指的指腹(即罗纹面)着力。

日本式全身保健按摩套路具有方法简单、易学易练、朴实无华、疗效显著的特点。

2.日本式全身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1)点按一般无需太深,而是以渗透力为好,以受术者感到酸、麻、胀为度。(2)用力大小应充分考虑受术者的身体状况,勿用暴力、猛力。(3)为了避免擦伤受术者的皮肤,按摩师可在受术者受术部位的皮肤上涂上一些润滑剂,然后再进行按摩。(4)按摩前,受术者要先排空大小便。(5)妇女月经期的腰臀部、腹部应慎用按摩手法。(6)年老体弱者,在按摩后应让其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防血压不稳或头晕现象。四、泰式

1.泰式保健按摩的特点

泰式按摩根据操作顺序可分为三部分:先按摩经脉,再活动、调整关节,最后是被动瑜伽伸展。

它有自成一套的经脉体系,主要包括十条基本经脉,所有经脉均起于脐部,止于身体的末端,没有穴位之说。泰式按摩手法根据动作形态可分为六法,即:点(压)法、揉(拿)法、推法、劈叩法、踩(跪)法、运动关节法。除使用手外,它还善于运用肘、膝、足等部位进行操作。其手法也较为简单,主要使用拇指按法及揉法、手掌按压、拇指按压、手指按压或刃掌、前臂揉压、肘部按压、膝部按压、脚跟踩压、泰拳、泰式劈砍等,手法内容几乎涵盖了按、摸、拉、拽、揉、捏等所有动作。

泰式按摩是跪式服务,施术者左右手交替施展动作,用力柔和、均匀、速度适中。按摩从足部开始,逐步向上,结束于头部,按顺序进行。在操作过程中,施术者运用自身的体重,通过肘关节伸直或膝关节屈曲,将身体的重力最佳地传递至手或膝部,对受术者进行有效地按摩。因此,其操作过程也相对省力。泰式按摩还善用巧力来调整四肢及脊椎关节,纠正关节功能紊乱,操作时所调整关节常发出弹响声,受术者会产生轻松感。最后,通过对受术者进行被动瑜伽伸展,牵拉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消除或减缓肌肉、筋膜、韧带等的痉挛、短缩或挛缩,增强身体的柔韧性,消除疲劳。

泰式按摩床较为宽大,有软垫,且周围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施术。

泰式保健按摩除了具有保健作用之外,还对肌肉损伤、慢性肌筋膜炎症、关节功能紊乱症等具有明显的疗效。

2.泰式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

泰式按摩较为舒适、安全,受术者通常无任何不适的感觉,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受术者按摩时宜穿着宽松、柔软的按摩服。面部按摩时应涂按摩乳,防止肌肤被擦伤。(2)受术者不宜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的状态下接受按摩,按摩过程中要放松肌肉,避免紧张,保持呼吸道通畅。(3)施术者应根据受术者身体强壮与否、年龄差异、性别不同来适当调整用力的大小,切忌用蛮力,暴力。(4)在进行大背、小背手法及踩背手法时,施术者与受术者要密切配合,动作要连贯、自然。用力要柔和、适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5)患有骨质疏松症者禁用本法,有骨质疏松倾向的人群慎用本法。(6)脊髓型颈椎病、四肢或脊椎骨有骨质破坏性病变者禁用本法。五、港式

1.港式保健按摩的特点

港式保健按摩手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主要包括三部分,即指压法、踩跷法及推油法。指压法即施术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的指腹,施力于受术者疲劳、损伤部位的一种手法。踩跷法即施术者双手握住踩床横杠或吊环,以单脚或双脚踩踏于受术者身体一定部位的一种方法。踩跷法常以足跟部、足趾部及脚掌部为着力点,施力于受术者相应部位,主要包括:以足跟部为着力点施力于受术者腰、臀、肩胛部,以足趾部为着力点施力于受术者大腿后侧、臀、腰、夹脊两侧、颈根部、肩胛部,以脚掌部为着力点施力于受术者大腿后侧、尾骨部、后背两侧。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广、受力均匀、渗透力强等特点,但应用时必须谨慎。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折、骨肿瘤、骨结核等骨质有破坏性病变者,以及脊椎严重失稳者,禁用此法。推油法是施术者在受术者背部涂上按摩油,将双手平展开,施力于受术者,使背部肌肉微微皱起向前滚动的一种方法。除背部外,在下肢后侧、颈部等其他部位也可应用此手法。

2.港式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1)按摩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体位,包括施术者操作体位和受术者体位,一般来说,以受术者感觉舒适、肌肉容易放松,又有利于施术者长时间操作的体位最适宜。(2)按摩前,受术者要先排空大小便。(3)妇女月经期的腰臀部、腹部应慎用本法。(4)受术者在过饥、过饱、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按摩。(5)年老体弱者,在按摩后应让其卧床休息一段时间,以防血压不稳或头晕现象。(6)有外伤及皮肤病者禁用本法。第三节 国际保健手法的作用及基本作用原理一、国际保健手法的作用

经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国际保健手法套路具有调节神经及内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袪瘀生新、促进受伤组织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解除肌肉痉挛和松解粘连、缓解和消除疼痛、整复轻微小关节错位和改善或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等作用,并具有传统中医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固本培元、扶正袪邪、强筋壮骨、通利关节、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强身益寿、美体美容等功效。二、国际保健手法的基本作用原理

1.手法的基本作用原理

手法的基本作用原理是通过运用不同的手法技巧,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经络、腧穴等,从而达到改善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目的。通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所做的有用功,可转化成各种形式的能量,并渗透到体内,改变内在的相关功能状态,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治疗作用,达到以下的目的:(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慢性劳损或外界暴力等可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功能和结构的异常,引发纤维撕裂、肌腱滑脱、韧带损伤、骨关节错缝、关节软骨损伤等病症,使所伤之筋、骨偏离原来正常的位置。通过借助手法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于损伤的软组织、骨关节等部位,使纤维抚顺理直、错缝的关节回纳到正常位置等。(2)调节人体内脏功能:

推拿按摩手法对人体内脏功能的调整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心脏功能、消化功能以及呼吸系统功能的调整。研究表明,推拿按摩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冠状动脉缺血、缺氧现象,改善心脏功能,并可降低血压,对高血压病具有一定疗效。同时,推拿按摩对胃肠蠕动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推拿按摩还可增大人体肺活量,是改善肺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总之,推拿按摩对人体内脏功能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是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的有效方法之一。(3)信息调整:

现代生理学研究发现,人体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改变,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甚至全身机能的平衡。推拿按摩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相关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能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建立在人体生物电、生物力学、生物内能以及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解剖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古老而又崭新的治疗途径。

2.手法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作用原理

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因素的性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正邪斗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相对平衡,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推拿按摩手法有明显的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的作用,这种调整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气血、经筋而起作用的。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和联络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再通过气血在经络中运行,组成了整体的联系。手法作用于体表局部,在局部通经络、行气血、濡筋骨,并通过气血、经络影响到内脏及其他部位。

现代研究发现,直接接触肌肤操作的摩擦类手法,可以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增强皮肤光泽和弹性;强刺激手法,可引起部分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和类组织胺物质,加上手法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皮肤肌肉的营养供应,使肌萎缩得以改善,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手法的断续挤压,可增快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可加速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使肿胀挛缩消除;牵拉、弹拨、整复等一些手法,如运动关节类手法,可解除软组织的痉挛、粘连、嵌顿和错位。其内在机理可能为:(1)神经-体液反射效应:

局部操作的手法能对整体和其他组织产生作用。手法能调整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相对平衡。缓和轻柔而有节律的手法,反复刺激,对神经有镇静抑制的作用;急速较重、时间较短的手法,对神经有兴奋的作用。(2)血液成分和代谢变化:

实验证明,手法作用于机体后白细胞总数和吞噬能力增加,白细胞分类变化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红细胞轻度增加,血清中补体效价、需氧量、排氮量、排尿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泄量也都有增加。(3)调节心理功能效应:

通过手法对紧张、痉挛软组织的放松和松解,可改善血液循环,使受术者产生轻松和舒适感,这有利于受术者精神心理的放松,从而调节改善受术者紧张的心态。第四节 国际保健手法常用中医腧穴及取穴方法一、常用中医腧穴

见表1-4-1至表1-4-5。表1-4-1 头面部腧穴续表表1-4-2 颈项部腧穴续表表1-4-3 胸腹部腧穴续表表1-4-4 腰背部腧穴表1-4-5 下肢部腧穴续表二、取穴方法

中医腧穴定位的方法包括三种,即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三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来比量,从而确定腧穴位置。分述如下: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体表解剖标志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1)固定的标志,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如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臂臑位于三角肌尖端部;攒竹位于眉头;印堂位于两眉之中间;膻中位于两乳头之中间。(2)活动的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例如:听宫穴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曲池穴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3)全身各部的主要体表解剖标志如下:

头部

1)前发际正中:头额部有头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2)后发际正中:头枕部有头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3)额角(发角):头额部前发际两侧曲角处;

4)完骨(颞骨乳突)。

面部

1)眉间(印堂):两眉头之间的中点处;

2)瞳孔:正坐平视,瞳孔中央或目中目内眦至外眦连线的中点处。

颈项部

1)喉结:喉头凸起处;

2)第七颈椎棘突。

胸部

1)胸骨上窝: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

2)胸剑联合中点:胸骨体和剑突结合部;

3)乳头:乳头的中央。

腹部

1)脐中(神阙):脐窝的中央;

2)耻骨联合上缘: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3)髂前上棘:髂骨嵴前部的上方突起处。

侧胸、侧腹部

1)腋窝顶点:腋窝正中央最高点;

2)第十一肋端:第十一肋骨游离端。

背、腰、骶部

1)第七颈椎棘突;

2)胸椎棘突1~12、腰椎棘突1~5、骶正中嵴、尾骨;

3)肩胛冈根部点:肩胛骨内侧缘近脊柱侧点;

4)肩峰角:肩峰外侧缘与肩胛内连续处;

5)髂后上棘:髂骨嵴后部的上方突起处。

上肢

1)腋前纹头:腋窝皱襞前端;

2)腋后纹头:腋窝皱襞后端;

3)肘横纹;

4)肘尖(尺骨鹰嘴);

5)腕掌、背侧横纹:尺、桡二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

下肢

1)髀枢(股骨大转子);

2)股骨内侧髁(内辅上);

3)胫骨内侧髁(内辅下);

4)臀下横纹:臀与大腿的移行部位皱褶;

5)犊鼻(外膝眼):髌韧带外侧凹陷处的中央;

6)腘横纹:腘窝处横纹;

7)内踝尖:内踝向内侧的凸起处;

8)外踝尖:外踝向外侧的凸起处。

2.“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即以《灵枢·骨度》中记述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1寸,十等分为1尺),作为取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表1-4-6。表1-4-6 骨度折量寸表续表

3.指寸定位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患者尺侧手四指并拢,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第五节 国际保健手法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应用注意事项一、国际保健手法的特点

1.安全、效果好

本套手法依据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范围研发而成,在正规操作,不违反操作注意事项的前提下,不会对受术者机体造成任何伤害,对机体生理功能的改善起到很好的效果。

2.简便易学、实用性强

本套手法简单实用,易学易懂,有一定手法功底的术者,均能很好地掌握,并能快速提升其手法保健治疗效果。

3.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本手法套路可根据局部或全身的不同情况和手法保健治疗的不同需要灵活加减应用,适用范围广泛。二、国际保健手法适应证

1.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各种功能和适应能力不同程度的减退,但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其表现如下:(1)精神、神经系统: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孤独自卑,忧郁苦闷,精神紧张,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懒于交往,不易入睡,多梦易醒,肢体麻木,手脚易寒。(2)心血管系统:

憋闷气短,动则易喘;胸闷不适,心区压感;心悸心慌,心律不整。(3)消化系统:

舌生白苔,口臭舌胖,口舌溃疡,旧伤易烂,味觉不灵,食欲不佳,反酸嗳气,消化不良;便稀便秘,腹部胀满。(4)运动系统:

精力下降,动作迟缓,肢体乏力。(5)泌尿、生殖系统:

性趣淡漠,欲望递减,腰酸背痛。(6)内分泌、免疫系统:

易患感冒,鼻塞流涕,咽喉肿痛;掌心多汗,自感低烧,夜常虚汗;舌燥口干,唇生疱疹。(7)其他:

经常疲劳,眼易困倦;体虚气短,久站头晕,眼花目眩;身体虚胖,体重骤减;容易激动,无事自烦;昼常打盹,晨起困倦,耳鸣耳重,晕车晕船。

2.运动系统疾患

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小关节轻微错缝、骨关节损伤及损伤后的功能障碍等。

3.内科疾患

消化系统的急、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等;心血管系统的高血压,血循环障碍及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神经系统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神经功能障碍,脑血管意外等。

4.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遗尿、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性冷淡、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三、国际保健手法禁忌证

1.急性传染性疾病,如白喉、伤寒等烈性传染病,特别是白喉的局部、伤寒的腹部,严禁按摩。肝炎、肺结核的进展期,脊椎结核,多发性结核等。

2.良、恶性肿瘤,骨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等。

3.各类骨折以及骨折未愈合的局部。

4.有血液病或出血性疾病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恶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5.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脓毒血症等。

6.各种皮肤病的患处,烫伤的局部。

7.孕妇的腰骶部、臀部、腹部,月经过多的经期妇女下腹部、腰骶部等。

8.精神病发作期,酒后神志不清者。

9.严重高血压病,高热患者。

10.脊椎小关节、四肢关节活动过度严重失稳者。

11.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受损症状、体征的患者。

12.脊髓型颈椎病,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心、肺、肝、肾疾患者。

13.病重或极度衰弱者。四、国际保健手法应用注意事项

1.选好适应证,排除禁忌证。

2.受术者在过饥或过饱(饭前半小时、饭后1小时)不宜用较重手法,特别是腹部;过劳、酒后、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手法保健治疗。

3.对急性扭挫伤局部在24小时内不宜进行手法保健治疗,以免加重伤痛。

4.对年老或极度体质虚弱者不宜应用手法保健治疗,如果必须进行推拿按摩,操作要轻柔缓和。

5.女性月经期经量过多者慎用手法保健治疗。

6.保健治疗场所:保持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夏天使用空调冷气不要直接吹到受术者身体;冬天注意室内保暖,以防感冒。

7.术者要勤剪指甲,勤洗手,操作时手上不戴硬物(如戒指、手链等),以免损伤受术者皮肤。

8.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做到认真、准确、细致、熟练。

9.操作过程中选用推法、擦法时,须用滑润剂(如芝麻油、冬青油、葱水、姜水等)作介质,避免擦伤皮肤。

10.在手法保健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

11.手法保健后受术者要饮300~500ml温开水。有利于补充水分,行气活血,排除体内代谢废物。第二章 图解国际保健手法套路第一节 预备手法(俯卧位)一、开阳疏经【部位】

肩、背、腰、骶、臀部及双下肢。【操作】

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以双手掌面从每条线路的中央向两边反方向分推到位后,保持分推牵拉状态下压。共五条线路:①脊柱中央按压(图2-1-1)后左肩、右臀开阳疏经(图2-1-2);②脊柱中央按压(图2-1-1)后右肩、左臀开阳疏经(图2-1-3);③脊柱中央按压(图2-1-1)后脊中线开阳疏经(上端胸椎至骶尾部,图2-1-4);④右腘窝按压(图2-1-5)后右坐骨、足跟(内侧)开阳疏经(图2-1-6);⑤左腘窝按压(图2-1-7)后左坐骨、足跟(内侧)开阳疏经(图2-1-8)。每条线路做2~3遍。图2-1-1 开阳疏经(脊中按压)图2-1-2 左肩、右臀开阳疏经图2-1-3 右肩、左臀开阳疏经图2-1-4 脊中线开阳疏经图2-1-5 开阳疏经(右腘窝按压)图2-1-6 右坐骨、足跟开阳疏经图2-1-7 开阳疏经(左腘窝按压)图2-1-8 左坐骨、足跟开阳疏经【要领】

分推时紧贴皮肤,有一定的下压力度,推动要顺畅无阻碍,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手推到每条线路的末端后,保持向相反的方向相对牵拉的同时,用力下压然后迅速抬起。坐骨足跟牵拉前先双掌重叠深压腘窝一下,力度不宜过重、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膝关节疼痛不适。【作用】

开阳行气,疏风宣热,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解除疲劳,为推拿按摩前放松适应手法。二、分阳疏经【部位】

肩部、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操作】

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双手并拢,双手掌根放在受术者后背正中,然后掌跟向外转并分推至侧面。由上至下,从肩背部正中(图2-1-9)开始向两侧分推(图2-1-10),然后逐步下移,分推至腰臀部,操作1遍,然后双下肢同样由上至下,从下肢后侧正中(图2-1-11)向两侧分推(图2-1-12),分推同侧下肢后,再分推对侧下肢,各操作1遍。图2-1-9 背部分阳疏经(1)图2-1-10 背部分阳疏经(2)图2-1-11 下肢分阳疏经(1)图2-1-12 下肢分阳疏经(2)【要领】

因手掌接触面积大,分推时要有足够的下压力度方能推动气血,分推动作要顺畅,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如受术者较肥胖,分推到侧边时注意不要挤压到皮肤,以免造成疼痛不适。【作用】

调畅气机,疏风宣热,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兴奋性,解除疲劳,为推拿前放松适应手法。三、揉肩背至下肢【部位】

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操作】

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双掌叠加用掌根按揉受术者的对侧,由上至下,依次揉肩背部(图2-1-13)、腰部(图2-1-14)、臀部、大腿至小腿(图2-1-15),揉1~2遍,同法操作另侧肢体。图2-1-13 揉肩背部图2-1-14 揉腰部图2-1-15 揉小腿【要领】

随着肌肉的面积和软硬程度调节手掌的接触面积和力度。肩背部用全掌接触,力度稍轻;腰部用掌根接触为主,用力稍大;臀部肌肉丰厚,需全掌深压揉按;揉下肢时随机调整手掌接触面和力度。操作时应一边揉一边从肩背部向下肢移动,整个手法连贯一气呵成,中途手掌不离开受术者皮肤,不宜在某个部位揉转数圈后抬手移到另一个部位。【作用】

疏风宣热,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理气松肌。四、掌压脊柱【部位】

脊柱(第1胸椎至第5腰椎)。【操作】

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双掌重叠,掌根用力,用掌根自上而下依次按压脊柱(图2-1-16,图2-1-17),操作1遍。图2-1-16 掌压脊柱(侧面图)图2-1-17 掌压脊柱(正面图)【要领】

手臂伸直,借助腰力缓缓下压至深处后稍加顿挫力,有时会发出关节弹响声,但不必刻意追求。切忌在受术者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发猛力下压造成脊柱损伤。【作用】

整复小关节,舒筋活络,调节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内脏机能。【注意事项】

本手法要注意控制力度,切忌使用暴力。五、点按华佗夹脊穴、掌振长强、掌推脊柱【部位】

华佗夹脊穴、长强、脊柱。

华佗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至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八髎穴位于骶椎,有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分别位于第1、2、3、4骶后孔中,左右共8个腧穴,合称“八髎穴”。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操作】

受术者俯卧。施术者立于受术者一侧,双拇指相对,从上至下依次点按华佗夹脊穴(图2-1-18)、八髎穴以及长强穴,每个腧穴按压约3秒钟,点按腧穴后,用手掌按在长强穴上,在施力按压的同时,施术者上臂、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手掌产生快速振颤,每秒钟4~6次,掌振长强穴(图2-1-19)约10秒钟,最后掌推脊柱(图2-1-20),由长强穴推至大椎穴,操作1遍。图2-1-18 点按华佗夹脊穴图2-1-19 掌振长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