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栽培技术大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6 12:33:00

点击下载

作者:郭晓雷,王鑫,李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棚室蔬菜栽培技术大全

棚室蔬菜栽培技术大全试读: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蔬菜生产的发展,特别是棚室面积的不断扩大,我国蔬菜全年的产销已经基本平衡甚至供大于求,蔬菜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为了提高棚室蔬菜的生产效益,保证其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当前棚室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不高、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不高等严重影响效益提高的“瓶颈”问题,将蔬菜棚室蔬菜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而解决它的关键是新技术。

本书力求吸收众多先进成果和经验,以阐述棚室蔬菜基本知识及实用技术为着眼点,既注意内容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便于广大菜农、基层单位农业科技人员阅读和理解。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介绍棚室蔬菜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性能以及我国棚室蔬菜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展望,后续九章先后介绍了棚室白菜类、甘蓝类、根菜类和薯芋类、绿叶蔬菜、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软化栽培类等9类42种蔬菜的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贮藏、保鲜等方面内容。本书以北方的栽培模式为主,适于东北、西北、华北、华东等地区棚室蔬菜生产使用。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在帮助棚室蔬菜生产,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定有疏漏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及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编者2015年1月于沈阳第一章棚室蔬菜栽培概述第一节棚室蔬菜栽培设施的类型、结构和性能一、棚室蔬菜栽培的定义

棚室蔬菜栽培是指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蔬菜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生产,常见的棚室设施栽培类型有日光温室、塑料冷棚(塑料小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等,棚室蔬菜抑制了害虫、病害发生,农药用量大大减少,有效地保障了蔬菜质量安全。本书主要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中棚常见蔬菜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二、日光温室的类型、结构和性能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是一种在室内不加热的温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只依靠太阳光来维持室内一定温度水平,以满足蔬菜作物生长的需要。前坡面夜间用保温被覆盖,东、西、北三面为围护墙体的单坡面塑料温室,统称为日光温室。其雏形是单坡面玻璃温室,前坡面透光覆盖材料用塑料膜代替玻璃即演化为早期的日光温室。日光温室的特点是保温好、投资低、节约能源,非常适合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使用。(一)日光温室的类型、结构

日光温室是采用较简易的设施,充分利用太阳能,在寒冷地区一般不加温进行蔬菜越冬栽培,而生产新鲜蔬菜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国独有的设施。日光温室的结构各地不尽相同,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按墙体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按后屋面长度分,有长后坡温室和短后坡温室;按前屋面形式分,有二折式、三折式、拱圆式、微拱式等。按结构分,有竹木结构、钢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钢结构、全钢筋混凝土结构、悬索结构、热镀锌钢管装配结构。综合面积、投资、高度、自动化程度等,通常分为智能温室、钢骨架节能日光温室、竹木结构温室。

1.智能温室2

占地面积在1亩(1亩=667米)以上,亩投资在5万元以上,温室高度在4米以上,方位根据地形条件而定,温室内部的温度、光照、气体条件等环境因子达到自动控制。智能温室投资较高,相对农民来说不太实用(见彩图1-1、彩图1-2)。

2.钢骨架节能日光温室

占地面积0.7~1.3亩,温室结构为砖墙钢骨架结构,亩投资3万元以上,温室长度50~100米,东西延长,方位为正南或南偏西5°~10°,跨度7~8米(作物畦长6~7米,工作路1米)。脊高3.5~3.6米,后墙高度1.8~2.0米(见彩图1-3~彩图1-5)。

3.竹木结构温室

占地面积0.7~1亩,温室结构为土墙竹木结构,亩投资2万元以上,温室长度50~100米,东西延长,方位为正南或南偏西5°~10°,跨度5~8米(作物畦长4~7米,工作路1米)。脊高2.5~3.6米,后墙高度1.5~2.0米(见彩图1-6~彩图1-8)。(二)日光温室的性能

日光温室的性能主要通过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几个参数来体现。

1.光照

温室内的光照条件决定于室外自然光强和温室的透光能力。由于拱架的遮阴、薄膜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以及薄膜凝结水滴或尘埃污染等,温室内光照强度明显低于室外。以中柱为界,可把温室分为前部强光区和后部弱光区。山墙遮阴作用,午前和午后分别在东西两端形成两个三角形弱光区,它们随太阳位置变化而扩大和缩小,正午消失。温室中部是全天光照强度最好的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光照强度从上往下逐减,在顶部靠近薄膜处相对光强为80%;距地面0.5~1米处相对光强为60%;距地面20厘米处为55%。

2.温度

日光温室内的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一般晴天室内温度高,夜间和阴天温度低,在正常情况下,冬季、早春室内外温差多在15℃以上,有时甚至达到30℃,地温可保持在12℃以上。冬季晴天室内气温日变化显著。12月和1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刚揭草苫之时,而后室内气温上升,9~11时上升速度最快。不通风时,平均1小时升高6~10℃。12时以后,上升速度变慢,13时达到最高值。13时后气温缓慢下降,15时后下降速度加快。盖草帘和纸被后,室内短时间内气温回升1~2℃,而后就缓慢下降。夜间气温下降的数值不仅取决于天气条件,还取决于管理措施和地温状况。用草帘和纸被覆盖时,一夜间气温下降4~7℃。多云、阴天时下降2~3℃。日光温室内各个部位温度也不相同。从水平分布看,白天南高北低,夜间北高南低。东西方向,上午靠近东山墙部位低,下午靠近西北墙部位低,特别是靠近门的一侧温度低。日光温室内气温垂直分布,在密闭不通风的情况下,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通常上部温度较高。(三)湿度

日光温室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一般均大于露地。在冬季很少通风的情况下,即使晴天也经常出现90%左右的相对湿度,夜间、阴天,特别是在温度低的时候,空气的相对湿度经常处于饱和或近饱和状态。温室空气湿度的变化,往往是低温季节大于高温季节,夜间大于白天。中午前后,温室气温高,空气相对湿度小,夜间湿度增大。阴天空气湿度大于晴天,浇水之后湿度最大,放风后湿度下降。在春季,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80%,夜间在90%以上。其变化规律是:揭苫时最大,以后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盖苫后相对湿度很快上升,直到次日揭苫。另外,温室空间大,空气相对湿度较小且变化较小;反之,空气湿度大且日变化剧烈。温室内的土壤湿度较稳定,主要靠人工来调控。(四)气体

由于温室处于半封闭状态,导致室内空气与室外有很大差别。温室中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氨、二氧化氮。温室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作物的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产量增加。氨气是由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或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当室内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5毫克/升时,可使植株不同程度受害。土壤中施入氮肥太多、连作土壤中存在大量反硝化细菌都是容易产生二氧化氮气体的原因。二氧化氮浓度达到2毫克/升时,可使叶片受害。三、塑料冷棚的类型、结构和性能

塑料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能部分控制动、植物生长环境条件的简易建筑物。(一)棚型分类

按构成拱架的材料不同,塑料棚可分为以下几种。

1.竹木结构塑料棚

一类是拱架和立柱全是木制的;另一类是拱架为竹子,立柱用木材,以铁丝扎紧。一般拱跨12~15米,棚高1.8~2.2米。通风时,前期可开启两端的大门,掀起两侧的薄膜;后期还可将棚顶中部的薄膜扒开,便于上下部空气对流。结构简单,建造容易,造价低;但立柱多,遮光面积大,栽培作业不方便,且薄膜易损坏,抗风雪的能力差,使用寿命较短,维修工作量大(见彩图1-9)。

2.钢架结构塑料棚

拱架和纵梁由钢筋或钢管焊接成平面或三角形断面的桁架结构。拱架间距为3~6米,其间配制2~4根用钢筋或竹竿制成的拱杆,纵梁分别与拱架和拱杆牢固联结。拱形采用圆弧形或双圆弧形。拱跨超过12米时,应增设立柱。立柱可用钢管、型钢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棚高为2.5~3.3米,薄膜的固定与竹木结构塑料棚相同,常用铅丝或竹竿压紧。通风换气可借助简易天窗,或扒缝换气。其采光良好,栽培作业方便,抗风雪能力优于竹木棚,每亩用钢量为3.3~3.8吨(见彩图1-10)。

3.镀锌钢管装配式塑料棚

用镀锌薄壁钢管作拱架和纵梁,有圆弧形和抛物线形两类,拱跨为4~10米。薄膜由燕尾形卡槽或Ω形塑料夹固定。通风换气可通过专用的卷膜器卷起棚两侧薄膜,也可开设简易天窗。结构合理,重量轻,采光好,栽培作业方便,固膜可靠,便于拆装,并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每亩用钢量为2.6吨左右(见彩图1-11、彩图1-12)。

4.小拱棚

一般高1米左右、宽1.5~3米,长度不限。骨架多用毛竹片、荆条、硬质塑圆棍,或者直径6~8毫米的钢筋等材料弯成拱圆形,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夜间可在棚面上加盖草苫,北侧可设风障。目前广泛应用的塑料小拱棚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拱圆形棚和半拱圆形棚。半拱圆形棚是在拱圆形棚的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成的形式。在覆盖畦的北侧加筑一道1米左右高的土墙,墙上宽30厘米,下宽45~50厘米。拱形架杆的一端固定在土墙上部,另一头插入覆盖畦南侧畦梗外的土中,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半拱圆形棚的覆盖面积和保温效果优于小拱圆形棚(见彩图1-13)。(二)工程设计

拱棚结构和材料的选择可因地制宜,以保证有一定的抗风雪荷载能力,良好的采光、通风、保温条件,固膜可靠、栽培作业方便为原则。一般无供暖设施,少数用于育苗或栽培早熟作物的塑料棚,可用简易热风炉或在土壤中埋设热水管道或电热线加热。保温则采用多层覆盖、大棚内套小棚、小棚上盖草帘、再加盖地膜等方法。在中国北方地区宜采用跨度较大的棚形,也可在塑料棚四周加围草帘,夜间棚上加盖草帘,以提高保温效果。一般借自然通风调节温度、湿度;在中国南方宜采用跨度较小的棚形,以利通风降温。早春季节棚内湿度高,而通风量过大,又会降低棚内温度,影响作物生长;可在棚内设置无纺布幕帘,以改善棚内温度、湿度状况。塑料棚的覆盖材料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等制作的普通薄膜,以及农用薄膜等。

聚氯乙烯薄膜的保温性能较好,易粘接,但易黏附尘土和结雾而影响透光,所以耐低温性较差。聚乙烯薄膜不易黏附尘土,透光性和耐低温性能好,但保温性差,且易破损。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的柔韧性、保温性和耐低温性能均好,且不易污染,透光率高,但成本较高。现已研制成的聚乙烯耐老化薄膜,其抗拉强度大,透光性能也好。为延长塑料薄膜的使用寿命,可在薄膜外表面涂上白色防老化涂料,用于反射阳光中的短波红外线。(三)塑料大中型冷棚的性能

塑料大中型冷棚与温室在性能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1.光照

塑料大中棚上不盖草帘,棚内光照时间和外界一样长。光照强度取决于棚外的光照强度、棚型及棚膜的性质和质量。晴天棚内的光照强度明显高于阴天和多云天;钢骨架塑料大棚的光照强度大于竹木结构支架类型的;聚氯乙烯膜透光性优于聚乙烯膜,新膜优于旧膜,无滴膜优于普通膜,厚薄均匀一致的膜优于厚度不均的膜。棚内的自然光照强度始终低于棚外,一般棚内1米高处光照强度为棚外自然光照强度的60%。

2.温度

冷棚的主要热源是太阳的辐射热,棚外无覆盖物,因此棚内温度随外界昼夜交替天气的阴、晴、雨、雪,以及季节变化而变化。在一天之内,清晨后棚温逐渐升高,下午逐渐下降,傍晚棚温下降最快,夜间23点后温度下降减缓,揭苫前棚温下降到最低点。在晴天时昼夜温差可达30℃左右,棚温过高容易灼伤植株,凌晨温度过低又易发生冷害。棚内不同部位的温度状况有差异,每天上午日出后,大棚东侧首先接收太阳光的辐射,棚东侧的温度较西侧高。中午太阳由棚顶部入射,高温区在棚的上部和南端,下午主要是棚的西部受光,高温区出现在棚的西部。大棚内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也不相同,白天棚顶部的温度高于底部3~4℃,夜间棚下部的温度高于上部1~2℃。大棚四周接近棚边缘位置的温度,在一天之内均比中央部分要低。

3.湿度

塑料大中棚的气密性强,所以棚内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都比较高,空气相对湿度经常可达80%以上,密闭时为100%。棚内薄膜上经常凝结大量水珠,集聚一定大小时水滴下落。棚内空气湿度变化规律是随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随着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刮风天相对湿度低,阴雨天相对湿度显著上升。春季,每天日出后棚温逐渐升高,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加剧,棚内水汽大量增加。随着通风,棚内相对湿度则会下降,到下午关闭门窗前,相对湿度最低。关闭门窗后,随着温度的下降,棚面凝结大量水珠,相对湿度往往达饱和状态。

4.气体条件

棚内大量施用有机肥,在分解时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蔬菜自身也放出二氧化碳。一天之中,大棚中清晨放风前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日出后随着光合作用的加强,棚内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下降,若不进行通风换气,比露地的含量还低。(四)小拱棚的性能

小拱棚空间小,棚内气温受外界气温的影响较大。一般昼夜温差可达20℃以上。晴天增温效果显著,阴、雪天效果差。在一天内,早上日出后棚内开始升温,10点后棚温急剧上升,13时前后达到最高值,以后随太阳西斜、日落,棚温迅速下降,夜间降温比露地缓慢,凌晨时棚温最低。春季小拱棚内的土壤温度可比露地高5~6℃,秋季比露地高1~3℃。小拱棚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较为剧烈,密闭时可达饱和状态,通风后迅速下降。第二节我国棚室蔬菜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一、我国棚室蔬菜生产的现状(一)棚室蔬菜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31923.7万亩,净产值9570.47亿元,产量7.18亿吨,人均占有量531.8千克。设施栽培总面积7875.89万亩,净产值6200.93亿元,产量2.84亿吨,人均占有量211.70千克。设施蔬菜所占比例分别为24.67%、64.79%、39.56%、39.81%(见表1-1)。表1-1 2010年全国蔬菜产量产值测算表注:设施蔬菜是指在不适宜蔬菜生长的季节,利用各种设施为蔬菜生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周年供应的栽培形式。常见的设施栽培类型主要有风障、阳畦、地膜覆盖、塑料小棚、塑料中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棚室蔬菜是设施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80%以上的日光温室分布在北方地区,设施栽培90%以上的面积是从事蔬菜生产。在全国四个设施蔬菜主产区,环渤海湾及黄淮地区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57.2%;长江中下游地区占全国栽培面积的19.8%,西北地区约占7.4%,其他地区占15.6%。按照省份排名,设施蔬菜栽培面积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山东省、河北省、江苏省、辽宁省。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蔬菜周年均衡供应,破解了我国冬春、夏秋两个淡季的蔬菜供需矛盾,满足了人们冬吃夏菜、夏吃冬菜、中吃西菜、北吃南菜的需求。(二)设施园艺成为农民增收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1.投入产出比高

设施园艺生产的平均亩产值13485.47元,亩净产值10456.12元,比露地生产高3~5倍,投入产出达到1:4.45。

2.总产值比重大

2008年,全国设施园艺产值7079.75亿元,占园艺产业的51.31%,占种植业的25.25%,相当于畜牧业的34.39%,是渔业的1.36倍,是林业的3.29倍。

3.创造多个就业岗位

每个整劳力可经营1.5~2亩设施园艺生产,全国5249.56万亩设施园艺至少可解决2600多万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1500多万个就业岗位。

4.促进农民增收

2008年,设施园艺产业的总产值为7079.75亿元,净产值为5489.37亿元,使全国农民人均增收760.99元,相当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重点设施园艺产区对农民人均收入的贡献额都在2000元以上。(三)我国设施园艺注重低成本和高效节能

1.低碳节能国际领先(1)低碳节能的中国特色设施园艺,独创的日光温室高效节能栽培,能在-10~-20℃严寒下不加温生产喜温蔬菜。(2)与传统加温温室相比,亩均节煤25吨,2008年全国节能日光温室964.56万亩,可节煤2.4亿多吨,少排放6.3亿多吨CO、205万2吨SO、178万吨氮氧化物,与现代化温室相比,其节能减排贡献额2还要提高3~5倍。(3)日光温室节能技术,已引起国际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

2.园艺设施经济实用(1)目前1959万多亩的塑料小拱棚,几乎都是竹木结构的。(2)2091万多亩的塑料大中棚、竹木骨架结构的棚型占60%以上。(3)1173万亩的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竹木土墙架构的简易温室约占80%。(4)现代化连栋温室、装配式热镀锌钢管大棚和永久性节能日光温室,多见于各级政府和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二、生产上出现的问题(一)生产致富上的主要问题

1.生产不稳定,风险性大

突出问题是冬季果菜生产中的亚低温影响或低温寒害与冻害以及夏季室内气温过高,这不仅降低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同时关系到生产的稳定性。

2.劳动生产率较低

目前我国棚室蔬菜的劳动生产率仍很低,就普通生产而言,每人仅经营1亩田地左右,其劳动生产率仅是日本的1/20、美国的1/40。造成设施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日光温室经营规模不大、设施相对简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手段落后、生产者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等。

3.经济效益下降

随着日光温室生产面积的与日俱增,日光温室产品出现相对过剩状况,由此造成产品季节差价不断缩小、价位不断降低,经济效益逐年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区域化生产特点不强,无序竞争日趋严重;日光温室生产种类单调,生产盲目;市场体系不健全,缺乏有序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仍很小等。

4.产品质量不高

产品的商品品质、营养品质都不高。目前,虽然日光温室产品人均占有量较高,但其中无公害产品仍然较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生产上缺乏无公害产品生产标准,生产者缺乏无公害生产意识和技术。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仍需要时日落实,有关技术仍需不断研究与完善。

5.产量低

平均亩产量5000千克左右,仅为发达国家1/8。(二)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1)设施简陋,且缺乏科学设计,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低;(2)侵染性病害及逆境生育障碍严重,技术服务欠缺;(3)专用品种质量不高、数量不足;(4)缺乏科学的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5)小生产与大市场不协调。(三)问题的表现

1.设计不合理,生产安全性差(1)风载雪载负荷设计不够;(2)结构设计建造不科学;(3)盲目标新立异;(4)图省钱不按设计施工;(5)没有设计随意建造。

2.过量施肥加剧连作障碍(1)土壤酸化 一些重点设施园艺生产地区,土壤pH值已降至5以下。(2)次生盐渍化 山东某市连续种植3年、6年、10年,设施内土壤EC值分别为1.6毫西门子/厘米、1.8毫西门子/厘米和1.88毫西门子/厘米,而大部分蔬菜发生生理障碍的EC值都在0.5以下,超过茄果类蔬菜发生生育障碍的临界值2倍多。

3.低温高湿病害多发趋重(1)棚室内夜温低,湿度大;(2)省钱省事,不落实地面覆盖措施;(3)大水漫灌加剧棚室环境的低温高湿;(4)病害严重。

4.装备水平低,产出率不高(1)环境调控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人均管理面积小,劳动生产率低。2(2)温室黄瓜、番茄产量只有10~30千克/米。

5.规模化经营较少,小生产与大市场不协调(1)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规模效益差。(2)难以实现设施园艺产业的高投入,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差。(3)小生产的量少和质量不稳定,难以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4)小生产存在生产管理、技术推广、质量监管方面的难度,制约设施园艺产业竞争力的提高。(5)适合小生产的产业服务不完善,也制约着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三、展望(一)未来棚室蔬菜发展的区域布局

未来设施蔬菜生产优势产区仍是黄淮海及环渤海地区(农业部规划),其他地区仍可发展。①北纬43°以北地区以日光温室春提早至夏秋栽培为主。②北纬30°以南地区以塑料大棚及遮阳棚为主。③北纬38°~43°地区以日光温室周年生产为主。④北纬30°~38°地区以日光温室周年生产和塑料大棚春提早和秋延晚栽培为主。(二)未来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未来棚室蔬菜生产将会发展如下技术:①设施结构优化及环境控制自动化,实现低成本节能及高性能;②普及节水灌溉方式与技术,节水量达到30%~50%;③专用品种选育,以耐低温弱光或耐高温、高盐、且抗病、优质、高产为目标,实现节能、节水;④工厂化育苗技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高质量、标准化;⑤优质高产无害化栽培模式与技术,达到产量提高1倍,无公害、标准化;⑥逆境生育障碍调控技术,实现亚逆境环境生育障碍的可调控性;⑦病虫害无害化控制技术,使病虫害发生率减少1倍以上,并且使蔬菜产品达到无害化;⑧生长发育模型与高产栽培专家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傻瓜化;⑨研制设施专用小型农业机械,实现主要生产作业机械化。第二章棚室白菜类蔬菜栽培技术棚室白菜类蔬菜主要包括大白菜、苗用大白菜、不结球白菜、菜薹和乌塌菜,它们都同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都是我国原产蔬菜,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有着重要地位。第一节大白菜

我国大白菜多在秋季露地栽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蔬菜种类日趋丰富,市场对大白菜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供应上要求四季有大白菜,特别是春季、夏季等反季节有大白菜供应;产品质量要求营养保健;商品性要求小型化、彩色化;食用性上要求生食、熟食兼备。

近年来,我国春季和夏季棚室大白菜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如地膜小拱棚栽培、塑料小棚栽培和塑料大棚栽培等多种形式。商品菜从4月中旬供应到7月中旬。栽培棚室大白菜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成为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春季棚室栽培大白菜,前期温度低,后期温度高,与秋季栽培气候条件相反。生产中前期采取保护措施,提高温度,后期气温逐渐上升,有利于大白菜生长,在炎热夏季到来前,大白菜叶球已长成。相对于夏季栽培来说,春季气候条件要优越得多。一、特征特性(一)植物学特征

1.根

大白菜的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也是对植株起支持作用的器官。大白菜的根分为主根和侧根,主根基部肥大,根端可深扎1.7米左右,主根上生有大量侧根,侧根分为一级、二级乃至六七级,根的吸收表面积比叶面积大几倍。根是作物生长好坏的关键,所以人们常说:“根深叶茂。”

2.茎

大白菜的茎,是支持叶片、花的生长及运输水分和养分的渠道。根据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又分为幼茎、短缩茎及花茎。幼茎即幼苗时期的茎,指的是幼苗出土后,子叶以下的下胚轴。短缩茎是营养生长时期着生叶片的茎,由于叶片不断分化,叶数增加,叶序排列紧密,节间甚短且粗,所以称之为短缩茎。花茎即翌年春天从短缩茎上长出的花薹,不仅茎顶端可抽出主薹,叶腋间也可抽出侧薹。

3.叶

大白菜的叶分为子叶、基生叶、中生叶、顶生叶(球叶)、茎生叶5种,为异形变态叶。子叶2枚,对生,呈肾形;基生叶2枚,对生,呈长椭圆形,有明显的叶柄,无叶翅;中生叶着生于短缩茎中部,互生,每株有2(早熟种)~3(晚熟种)叶环,构成植株的莲座。早熟种为2/5叶环,即5片叶绕短缩茎2周为一叶环;晚熟种为3/8叶环,即8片叶绕短缩茎3周为一叶环。中生叶无明显的叶柄,有明显的叶翅。基生叶、中生叶也叫功能叶,是制造养分的叶。顶生叶着生于短缩茎的顶端,互生,构成顶芽,其叶环排列如中生叶,以拧抱、褶抱、叠抱等方式抱合成不同类型的叶球,是贮藏养分的叶。茎生叶则是着生在花茎和花枝上的叶,互生,花茎基部叶片大,上部渐小,叶柄扁阔,基部抱茎。

4.花、果实与种子

大白菜的花为总状花序,十字花形,异花授粉,但蕾期自花授粉也可孕。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纵裂为二。种子圆或微扁,呈红褐或灰褐色,无胚乳,千粒重2.5克左右,寿命5~6年。(二)生长发育周期

大白菜从播种到收获种子为一个生长世代,这个世代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若干分期。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一个生长世代需跨年度,即第一年秋季完成营养生长,翌年春完成生殖生长。

1.营养生长时期

这一时期是营养器官生长阶段,最后还孕育着生殖生长的雏体。包括发芽期、幼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1)发芽期 即种胚生成幼芽的过程。从播种开始,经过种子萌动,拱土到子叶展开为止,需3~4天。此期主要消耗种子中贮藏的养分,称做“异养”。因此,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芽、幼苗生长,对于大白菜的结球状况也有强烈的后效应。(2)幼苗期 从“破心”,即基生叶出现开始,到完成第一叶环止。2片基生叶展开后与子叶交叉成十字形,即所谓“拉十字”,然后再形成8片中生叶,即第一叶环。该叶环形成后幼苗呈圆盘状,称做“团棵”。从“破心”到“团棵”,早熟种需15~17天,晚熟种约需20天。大白菜进入幼苗期后,由“异养”过渡到“自养”,即靠自己制造的养分生长。此期生长量不大,但生长速度却相当快。(3)莲座期 从“团棵”开始到出现包心长相止。该期要形成中生叶的第二和第三叶环。早熟种需21~22天,晚熟种需25~27天。据调查,莲座期是营养生长阶段最活跃的时期。该期既是外叶形成最多的时期,又是球叶分化最快的时期;既是叶(功能叶)面积增加最快的时期,又是单株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因此,莲座期也是大白菜生长的关键时期。(4)结球期 顶生叶生长形成叶球的过程。这一时期很长,早熟种需25~30天,晚熟种约需45天。该期又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外层球叶生长构成叶球的轮廓,称为“抽桶”或“长框”,约15天(以下指晚熟白菜);中期内层球叶生长以充实叶球,称为“灌心”,约10天;后期外叶养分向球叶转移,叶球体积不再扩大,只是继续充实叶球内部,约10天。结球期是产品器官形成的时期,从生长时间看,约占全生长期的1/2,从生长量看,约占单株总量的2/3,特别是结球前、中期,是大白菜生长最快的时期。

2.生殖生长时期

大白菜在莲座后期或结球前期已分化出花原基和幼小花芽,但此时以叶球生长为主,且温度渐低,光照时间渐短,不利于花薹抽出。北方在长达100余天的贮藏期内,依靠叶球内的水分和养分,形成了花芽甚至花器完备的幼小花蕾,翌年春定植于露地,完成抽薹、开花、结荚3个阶段。南方则无需经过休眠期,而将刚收获的种株进行割球处理,定植露地,完成生殖生长。

大白菜的生长时期和各个分期是人为划分的,其生长是连续的,每一时期都是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为后一时期准备营养基础和孕育新的器官。因此,每一时期生长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下一时期,但苗期是基础,是关键。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大白菜生产的特点,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高的产量,所以在生长期内,哪怕是几天短暂的气象条件,都对它的生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生长阶段,要求的气象条件有着千差万别的变化。因此,在栽培中要依据大白菜的特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给予适当的时间安排,这是取得大白菜丰产的重要措施。(一)温度

大白菜是半耐寒性蔬菜作物,其生长要求温和冷凉的气候。生长期间的适温在10~22℃的范围内。它耐热力不强,当温度达到25℃以上时生长不良,达30℃以上时则不能适应。短期-2~0℃的温度其尚能恢复,-5~-2℃则受冻害,耐凉爽但不耐严霜。在大白菜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1.发芽期

发芽的温度范围为4~35℃,在发芽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低时发芽所需的天数较长,温度高时发芽天数较短。种子在8~10℃即能缓慢发芽,但发芽势较弱。在20~25℃发芽迅速而且幼苗强壮,出苗时间短,为发芽适温。温度达26~30℃时发芽更快,但幼芽虚弱,高于40℃发芽率明显下降,而且发芽时间延长。

2.幼苗期

幼苗期对温度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既可耐高温,又可忍耐一定的低温,适宜温度为20~25℃,可耐-2℃的低温和28℃左右的高温。因此它既可作秋季栽培,又可作夏季栽培,但温度过高时生长不良,易发生病毒病。

3.莲座期

该期是形成同化器官的时期,要求较严格的温度,适温范围为17~22℃。温度过高,莲座叶生长快但不健壮,容易发生病害;温度过低,则生长迟缓而延迟收获。

4.结球期

结球期是产品形成期,对温度的要求最严格,适宜温度为12~22℃,昼夜温差以8~12℃为宜。北方这一时期月均温为12~16℃,此间日间温度较高,为16~25℃,光合作用强,夜间温度在5~15℃,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5.抽薹期

虽然12~22℃的温度最适于花薹的生长,但为了避免花薹徒长而发根缓慢造成的生长不平衡现象,以12~18℃为宜。温度高,地上部发育迅速,而根部生长缓慢,不易获得种子的高产。温度低于10℃时抽薹速度显著推迟,低于5℃时花茎则难以生长。

6.开花期和结荚期

此期要求较高的温度,以月均气温17~20℃最为适宜,月均气温在17℃以下时,常有日间15℃以下的低温而不能正常开花和授粉、受精,月均气温在22℃以上,日间常有30℃或以上的高温,将使植株迅速衰老,不能充分长成饱满的种子,在高温时还可能出现畸形花而不能结实。气温维持在20~25℃,有利于花粉成熟和雌蕊授粉、受精和结实。(二)光照

大白菜的生长发育需要中等强度的光照,其光合作用光的补偿点较低,适于密植。但植株过密,光照不足,则会造成叶片变黄,叶肉薄,叶片趋于直立生长,大幅度减产。

1.大白菜的光合能力

大白菜种子在黑暗与有光条件下都可发芽,但在有光条件下发芽良好,因此不宜深播。当子叶随着胚轴伸长将其推出土面,子叶平展后,第1片真叶开始吐心时,就有一定的光和能力,随子叶面积的迅速扩展,光和能力也随之加强,在出土后8~13天达最高。在不同的生育期白菜的光合强度不同,幼苗期光合速率较低,莲座期光合速率较高,结球期最高。

2.光照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光是光合作用的能源,光照不足则减少大白菜光合产物的形成,减少有机物的积累,也降低大白菜生理上的抗性。莲座期间,光照时间8~8.5小时可正常生长。如果光照时间每日不足8小时,就会影响外叶的健全发育,此时如果叶片发育达不到正常指标,就必然影响到下一阶段的结球性状。在结球期日照强而且时间长有利于叶片的分化、发育和叶面积的扩大,形成强大的外叶而对内部叶片起到遮光作用,从而形成有利的结球条件。(三)水分

水分对大白菜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植株直立,有支撑大白菜形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白菜进行光合作用时的重要原料。

1.水分对大白菜各生育期的影响

大白菜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需要在水溶液中形成离子状态而被吸收;而且大白菜从根部吸收的营养,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的运输、转移,都需要水分的参与;同时还要通过水分的蒸发来调节白菜的体内温度。所以在大白菜生长发育的各生育期都离不开水,特别是在大白菜的结球期,水分决定着大白菜的产量和质量。

2.土壤水分对白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田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不断变化,对种子的发芽、出苗都会产生影响。种子吸涨时要求土壤含水率为6%左右,发芽、出苗时需达到8%以上,在幼苗期,土壤相对湿度在40%~100%范围内,大白菜的叶面积随水分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在莲座期,正是大白菜4~5级侧根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此时土壤水分过多,根系浅而且增长量小,水分缺乏,也不能正常发育。结球期是大白菜需水量最高的时期,是决定质量和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和充足的水分供应,但水分过多易造成植株早衰、脱帮多和软腐病的发生。土壤含水量的大小还影响白菜叶片中的水分状况及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当水分不足时对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急剧下降而造成白菜生长不良。

3.栽培大白菜对水分的要求

大白菜叶面积大,蒸腾耗水多,但根系较浅,不能充分利用土壤深层的水分。在不同的生育时期、栽培方法和自然条件下,所需的水分情况是不同的,因此,生育期应供应充足的水分。幼苗期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干旱,极易因高温而发生病毒病。在无雨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各种保墒措施,并及时浇水降温,加速出苗;莲座期应当适当控水,浇水过多易引起徒长,影响包心。此外,要使土壤疏松,含水量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透水和透气性能,保证地上部叶面积扩大的同时,根系能够顺利向土壤深处发展;结球期应大量浇水,保证球叶迅速生长,缺水会造成大量减产;但浇水量过大也会造成叶片的提早衰老与软腐病的危害。在结球后期应少浇水,以免叶球开裂,而且便于贮藏。(四)矿质营养

大白菜是主要以叶为产品器官的蔬菜,对氮的要求最敏感,氮素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大白菜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促进叶片肥厚,有利于外叶的扩大和叶球的充实。追施速效氮肥,对大白菜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叶球的生长而提高产量。

但是氮肥过多而磷、钾肥不足时白菜植株易徒长,叶大而薄,结球不紧,而且含水量很多,品质下降,抗病力也有所减弱。磷能促进叶原基的分化,使外叶发生快,球叶分化增加,而且促进养分向球叶运输,促进根系的发育。在生殖生长时期,使用磷肥可明显增加种子产量。充分供给钾肥,大白菜含糖量增加,叶球充实,结球速度加快,产量增加。由于大白菜的个体和群体生长量很大,因而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每亩产5000千克大白菜,大约需要氮7.5千克、磷3.5千克、钾10千克,三种元素需要量的比例大体是2:1:3。大白菜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莲座期以前占总吸收量的20%,结球期占总吸收量的80%。各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也不同,莲座期前吸收氮肥最多,钾次之,磷最少。适当配合磷、钾肥,有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大白菜品质的功效。

在生长期间如缺乏矿质元素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缺氮全株叶片淡绿色,严重时叶黄绿色,植株停止生长。缺磷时植株叶色变深,叶小而厚,毛刺变硬,其后叶色变黄,植株矮小。缺钾时外叶边缘先出现黄色,渐向内发展,然后叶缘枯脆易碎,这种现象在结球中后期发生最多。缺铁心叶显著变黄,株形变小,根系生长受阻。此外,大白菜对钙素反应敏感,土壤中缺乏可供吸收的钙,则会诱发白菜的干烧心病害。(五)土壤条件

大白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为宜,尤其适应于中性偏酸的土壤。在轻松的沙壤土中根系发展快,幼苗及莲座生长迅速,但因保水保肥能力弱,在大白菜结球期需要大量养分和水分时因供应不充分而生长不良,结球不坚实,产量低;在黏重的土壤中根系发展缓慢,幼苗及莲座叶生长缓慢,但到结球期因为土壤肥沃及保水能力强容易获得高产,不过产品的含水量大,品质较差,并且往往软腐病严重。最适宜的土壤是肥沃而物理性良好的粉沙壤土、壤土及轻黏土,这样的土壤耕作便利,保肥、保水良好,幼苗和莲座叶生长好,结球坚实产量高,品质优良。三、品种选择

大白菜是春性作物,在种子萌动和幼苗期处于低温条件下,可使植株通过春化阶段,提前进入生殖生长时期,引起抽薹开花。春季适合大白菜生长的时间(日均温10~22℃)较短,播种早,前期遇到低温通过春化,后期遇到高温长日照而抽薹,不能形成叶球,而且春播大白菜生长后期常遇到高温、多雨等恶劣天气,软腐病、霜霉病及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等严重发生,导致大白菜减产或绝收。因此,要种好春大白菜,就要选用生长期为50~60天、冬性强、耐低温而抗早期抽薹的早熟类型品种。另外一些秋播中早熟品种,只要叶球生长速度快,有较强的冬性,适当晚播,也可作春白菜栽培。目前市场上春大白菜品种主要来源于韩国,如金峰、强势、春夏王、阳春等,其存在抗病毒病和抗干烧心的能力较差,且生长期不足,但其耐抽薹性强;近年来我国育成的春大白菜品种,如京春99、改良京春绿、改良京春白、京春黄等才陆续上市,在晚抽薹性和产量方面参差不齐,急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品种有以下几种。(一)京春99

北京蔬菜中心选育的极早熟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定植后45~50天收获。晚抽薹性较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品质好。外叶绿,叶球中桩合抱,球高24厘米,球最大直径16.4厘米,球形指数1.5,单球重2.1千克,平均产量5500~6000千克/亩。该品种株形紧凑,适宜密植。(二)改良京春绿

北京蔬菜中心选育的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定植后60天左右收获。晚抽薹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品质佳。外叶深绿色,叶球合抱,球内叶浅黄色,球高27.3厘米,球最大直径19.8厘米,球形指数1.4,单球重2~3千克,平均产量5500~7000千克/亩。(三)改良京春白

北京蔬菜中心选育的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定植后60天左右收获。晚抽薹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品质佳。外叶深绿色,稍皱,叶球合抱,球内叶浅黄色,球高29.3厘米,球最大直径20.3厘米,球形指数1.4,单球重2.5~3.5千克,平均产量6500~8000千克/亩。(四)京春黄

北京蔬菜中心选育的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定植后60天左右收获。晚抽薹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品质佳。外叶深绿色,叶皱,球内叶黄色,叶球合抱,单球重2.5~3.5千克,平均产量6500~8000千克/亩。(五)陕春白1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选育的春大白菜杂交一代品种,叠抱,保护地栽培从定植到收获45~50天。外叶翠绿,叶柄白色;球叶白色,球形指数1.1;球小,极紧实,单球质量1.5~2.0千克,净菜率75%左右,软叶率60%以上;球叶含糖量高,粗纤维少,品质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平均亩产净菜4000~6000千克。(六)金峰

又名春黄大白菜,是由韩国兴农种苗株式会社与东亚种子集团公司合作育成的黄心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突出优点如下。①适应性强,播期范围广:抗寒性极强,早春种植不易抽薹,春栽最低温度高于10℃即可定植,在夏季凉爽的山区及寒带区,5~6月份可夏播;在冬季常温10℃左右的地区可四季种植,高抗软腐病及病毒病。②棵大高产:一般单株重3~5千克,亩产量高达6000~8000千克。③品质优、产值高:外叶绿色,净菜上市时叶球呈金黄色,太阳晒后,又变成橘红色,十分艳丽、美观。生食脆嫩爽口,熟食细嫩,形如蛋黄。定植后55天便可上市。(七)春夏王

兴农种子(北京)有限公司1984年育成,又名春夏旺,春季可大面积种植,定植后63天左右成熟,外叶深绿,叶球圆柱矮桩形,叶片合抱,结球紧实,球重3千克左右,不易裂球,抗霜霉病、病毒病、黑腐病。在短时高温和低温影响下,不易引起结球不良或抽薹现象,适于春夏季栽培。(八)春大将

日本米可多种苗公司育成的杂种一代,中熟,外叶浓绿,叶球合抱,炮弹形,球高30厘米,球径20厘米左右,有叶片55片,单球重3千克左右,品质中等,生长速度较快,定植后60~65天即可采收。抽薹晚,短期低温不易引起花芽分化。较耐病毒病、黑斑病、白斑病。亩产量3500~4500千克。(九)春天

北京大一种苗有限公司育成,春播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77~85天,生长势强,整齐,外叶绿色,叶球矮桩合抱,内叶颜色浅黄,紧实,球形指数1.6,中心柱占球高的20%,单株重2~2.5千克,亩产净菜6000~7000千克,丰产性好,冬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帮薄,叶数多,鲜食、加工均可。(十)春大强

北京大一种苗有限公司育成,春播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77~85天,生长势强,整齐,外叶绿色,绿白帮,叶球矮桩合抱,内叶颜色浅黄,紧实,中心柱占球高的20%,单株重2.2~2.4千克,亩产净菜6000~7000千克,丰产性好,冬性较强,抗病毒病、霜霉病,质地脆嫩,帮薄,叶数多,鲜食、加工均可。(十一)旺春

春播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79天,生长势强,整齐度好,外叶深绿色,白帮,叶形指数1.42,叶球合抱,内叶为黄色,球形为炮弹形,结球紧实,中心柱占球高的27%,单株重约2千克,亩产净菜6000千克左右,对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有很强的抗性,晚抽薹,适应性强。(十二)春泉

日本坂田种苗(韩国)有限公司育成,春播杂交品种,中熟,生长期80天。外叶深绿色,叶球筒形。抗霜霉病、黑腐病、病毒病。长势强,结球速度快,定植后55天可以采收2千克以上的叶球,单球重2.1千克,亩产净菜7000千克左右。冬性强,耐抽薹。(十三)春宝黄

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育成的春播杂交品种,中熟,生长期80天。生长势强,整齐,株高约35厘米,绿色,全缘,少毛,稍皱,绿白帮,叶形指数为1.4,叶球合抱,内叶黄色,矮桩,紧实,球形指数1.5,中心柱占球高的15%,单球重2.1千克,净菜率72%,亩产净菜7000千克左右。冬性强,抗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十四)春秋54

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育成,适宜春季种植,生长期85~90天。叶色深绿,中肋白色,叶球呈倒卵形,合抱,植株长势强,耐抽薹,结球紧实,叶球高23厘米,球径17厘米,球形指数1.7,单株净菜重3千克,净菜率为76%,亩产5000~6000千克,高抗霜霉病和黑腐病。(十五)强势

从韩国种苗公司引进品种,生长期70天左右,矮桩叠抱,生长势强,结球能力强,单株重2~3千克,亩产4000千克左右。株形为炮弹形,紧实,外叶少,呈深绿色,叶全缘,叶面光滑、平整,中肋浅绿,内叶黄色,品质佳,抗寒性强,能耐短时间8℃左右低温,耐抽薹。(十六)阳春

兴农种子(北京)有限公司于1991年育成,适宜春夏季节栽培,定植62天左右成熟,外叶深绿,叶球炮弹矮桩形,叶片合抱,结球紧实,球重3千克左右,低温状态下不易抽薹,高温条件下结球良好,球形整齐一致,产量高,生长势旺盛,平均产量3560千克/亩,抗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病毒病。(十七)春宝

北京世农种苗有限公司1994年育成,曾用名四季王,适宜春季栽培,生育期80~85天,叶色深绿,叶缘为全缘,白帮,叶球呈倒卵形,合抱,植株长势强,结球紧实,净菜率73%,亩产4000千克以上,抗性强,高抗霜霉病和黑腐病。(十八)庆春

中国种子集团公司育成的春种杂交一代品种,抗寒,定植后63天左右成熟,外叶深绿,内叶嫩黄,叶球圆柱矮桩形,球叶合抱,结球紧实,球重可达3千克以上,抗病性强,生长势旺,抗软腐病、霜霉病及病毒病,内叶甘甜、品质优,叶片薄,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十九)天正春白一号

山东农科院蔬菜所选育,春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约62天,外叶绿色,叶柄白色,球叶叠抱,叶球倒锥形,单球重2~2.5千克,净菜率62.6%,软叶率55.4%,亩产净菜5500千克,风味品质较好,冬性较强,抗霜霉病、病毒病。(二十)德高春

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选育,为春白菜一代杂交种,生长期约60天,外叶数约10片,外叶深绿,叶柄白色,平薄,球叶合抱,球顶稍舒心,叶球短炮弹形,球高约28厘米,球径18厘米,球叶黄色,球叶数53片,净菜率61.7%,软叶率47.5%,抽薹率0.6%,亩产净菜4000千克,风味品质好,高抗病毒病。(二十一)鲁春白一号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株高约40厘米,开展度60厘米,株形较开张。外叶深绿色,叶柄白绿色,薄且平,叶球炮弹形,球顶舒心,球形指数1.7,单株净重2.5千克,净菜率70.4%。冬性较强,抗霜霉病和病毒病,风味品质良好。春季种植,抽薹率仅0.16%。每亩产5000千克。在青岛地区可于3月底至4月初播种,6月上旬采收上市。(二十二)冠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中熟,生育期60天左右(从定植到收获)。株高37.1厘米,开展度60.3厘米,生长势强,外叶13片,叶色深绿,叶柄白色。叶球浅叠抱,中桩,粗桶形,结球紧实。球叶乳白,球高28.3厘米,球宽19.6厘米,球形指数1.5,单球重1.8~2.5千克,软叶率40.86%,净菜率73.9%以上。球叶数60片左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黑斑病、软腐病和干烧心。该品种在全国栽培叠抱类型春大白菜的地区均可适宜种植,一般每亩产6000千克左右。(二十三)青研3号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种。植株较直立,株高约38厘米,开展度约54厘米,株形较开张。外叶绿色,叶面较皱,叶长约32厘米、宽27厘米,叶柄白绿色,叶薄且平。叶球炮弹形,顶端稍尖,球高23厘米,横径16厘米,球叶57片,单球重1.7千克左右。冬性较强,早熟,直播后60天收获。每亩产4500~5000千克,综合抗病性强,风味品质好。(二十四)京春早

北京蔬菜研究中心育成的春大白菜一代杂交种。极早熟,抗霜霉病、软腐病和病毒病,耐抽薹,品质极佳。植株半直立,株高32厘米,开展度为56厘米。外叶深绿褶皱,叶球叠抱、紧实。单株净重1.3千克,每亩产净菜4500千克左右。定植后40~45天收获。适于春季栽培。四、栽培关键技术

大白菜属于春化敏感型的作物,萌动的种芽在3~13℃的低温下,经过10~30天即可完成春化阶段,温度愈低,愈能促使其花芽分化,加快抽薹开花。春季适合大白菜生长的时间(日均温10~22℃)较短,播种早,前期遇到低温通过春化,后期遇到高温长日照而未熟抽薹,不能形成叶球,而且春栽大白菜生长后期常遇到高温、多雨等恶劣天气,软腐病、霜霉病及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等严重发生,导致大白菜减产或绝收;播种晚,结球期如遇到25℃以上的高温,又不易形成叶球,从而影响生产。因此棚室大白菜在生长过程中最低温度不宜低于13℃,而且要适当选择栽培方式及播种时期,播种时间选择寒尾暖头为宜,以利大白菜早出苗。(一)大棚栽培

利用单膜塑料大棚对大白菜进行反季节种植,既可填补大白菜初夏供应淡季,又可获取经济效益。一般采用大棚内套小拱棚育苗,定植于大棚的栽培方式。育苗畦宽1.5米,采用营养土方、营养钵(直径8厘米)育苗。东北地区育苗时间为3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为2月中旬;西北地区为2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为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华南地区为1月上、中旬。幼苗期应注意保温,如果幼苗在5℃以下持续4天就可能完成春化,如果在13℃以下持续20天左右,也可能造成春化,不要低温炼苗。适时定植,苗龄25~50天、5~6片真叶、棚内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定植于大棚内,行株距60厘米×(30~40)厘米,垄上覆盖地膜。棚内白天气温保持在20~25℃,温度超过时应及时放风降温。夜间气温12~20℃,避免温度过低通过春化引起先期抽薹。

在肥水管理上要一促到底,一般于缓苗后浇第一次水,在晴天上午浇,水量不可过大。植株进入莲座期时浇第二次水,每亩随水冲施尿素20~25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50千克。生长中后期大棚内应注意通风,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充分供给包心时对水分的吸收,但浇水不可过多,水到垄头即可。结球期每亩还应补充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40千克。大棚栽培,播种期早,可提早上市。(二)小拱棚育苗露地栽培

一般在播种前7~10天挖好育苗畦,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前育苗畦要浇透水。春季大白菜对播期要求较为严格,播种过早易春化,晚则病害严重、产量低下。因此适期播种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由于全国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播期也各不相同,全国主要城市的育苗期如表2-1所示。表2-1 春季小拱棚育苗露地大白菜栽培季节

育苗播种采用点播的方式,播种前一周准备好育苗畦,并浇透水,覆盖小拱棚提高地温。播种时再用喷壶喷30℃左右的温水补充水分。水渗下后,点播种子,播后覆1厘米厚细土,加盖棚架后覆盖薄膜,夜间加盖草帘保温。从播种到出苗,应将温度控制在20~25℃,以利发芽。从第一片真叶展开至幼苗长成,应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12~20℃,要根据天气变化揭盖草帘,一般不通风,既要防止高温造成幼苗徒长,又要避免温度过低通过春化引起先期抽薹。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要使苗子多见光,防止因光照不足而造成幼苗细弱。中后期逐步拆开地膜通风,进行炼苗,以利培育壮苗。育苗期间要间苗1~2次。

当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定植,由于定植时温度尚低,因此应选择晴天进行,以利缓苗。定植时先将苗子从育苗畦中带土起出,放在垄间,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弄碎土坨,损坏根系。然后按株行距挖穴浇水,待水渗下以后,将苗放入穴内,立即覆土并平整垄面,覆土深度以不埋住幼苗子叶为宜。

春大白菜定植时温度较低,缓苗前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以利提高地温,促进缓苗。缓苗以后温度渐高,植株对肥水需求量越来越多,此后应一促到底,采用肥水齐攻,直至收获。五、采收贮藏

春夏季大白菜成熟后要及时采收,不要延误,以减少腐烂损失。采后及时放入冷库预冷,随后投放市场。六、病虫害防治

棚室大白菜病害种类较复杂,分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两类,其中侵染性病害按照引起发病的病原种类又可分为三种:①由病毒引起的大白菜病毒病;②由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包括大白菜霜霉病、大白菜黑斑病、大白菜白斑病、大白菜炭疽病、大白菜根肿病;③由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包括大白菜软腐病、大白菜黑腐病、大白菜细菌性叶斑病。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大白菜干烧心病。棚室大白菜的虫害包括昆虫类和腹足类两大种类,昆虫类主要是小菜蛾、菜青虫、萝卜地种蝇、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蚜虫、黄条跳甲等;腹足类主要是野蛞蝓、灰巴蜗牛。(一)主要病害

1.大白菜病毒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最严重。在幼苗期发病,往往先由心叶开始出现明脉,随后即表现为沿脉褪绿,叶片逐渐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片常皱缩不平,质脆,心叶常扭曲畸形,有时叶脉出现坏死的褐斑、条斑或橡皮斑。叶片往往由中脉向一边扭曲。成株期发病,叶片变硬变脆,外叶往往表现为花叶、坏死环斑、沿脉坏死斑或外叶黄化,严重者不能包心。受害晚的植株仍可以包心,但在叶帮、叶脉及叶片上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褐色点或黑灰色星状小点,往往使植株半边抽缩、矮化而歪向一边。【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冬季不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在窖藏的大白菜、甘蓝、萝卜或越冬菠菜上越冬。冬季如栽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则在寄主体内越冬,翌年春天由蚜虫把毒源从越冬寄主上传到春季甘蓝、水萝卜、油菜、青菜或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野油菜上。南方由于终年长有上述十字花科植物,则无明显越冬现象,感病的十字花科蔬菜、野菠菜等十字花科杂草都是重要的初侵染源。十字花科蔬菜种株采收后,桃蚜、萝卜蚜、甘蓝蚜等迁飞到夏季生长的小白菜、油菜、菜薹、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又把毒源传到秋菜上,如此循环,周而复始。此外,病毒汁液接触也能传毒。新近研究指出,芜菁花叶病毒(Tu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除蚜虫传毒外,还发现有自然非蚜传株系存在,给防治带来困难,但对研究植物病毒又开拓了新领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