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03:01:19

点击下载

作者:非常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

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试读:

前言

作文该不该有招?

孩子作文要不要辅导?

辅导孩子的作文会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辅导孩子的作文会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

写作文也可以变成有趣的游戏吗?

写作文也可以享受到绘画的愉悦吗?

想必这是很多家长在心里纠结的问题。

相信,通过阅读本套书,您定会有了分辨和答案。

本套书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作者建立了一个QQ群,帮助恐惧写作文的孩子们爱上写作文。一年多的时间,在线听课的人数,由1个QQ群,十几个人发展到了几十个QQ群,数万人。这几万名学员(爸爸、妈妈和部分孩子)每天集聚在网络课堂上,听老师公益授课,进行学习交流。

这个听课的队伍还在不断地壮大……

这是一套与众不同的作文书。

首先,它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作文,到底多大点事儿?很简单,三件事而已——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和作文八法。把这三招学会了,就如同找到了打开写作之门的钥匙,就可解决中、小学生写作文面临的最基本、最实际的问题。

这套写作方法是作者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总结出来的,没有高深的写作理论,只有非常实用、非常简单、非常有效的“作文三招”。这三招被网络课堂里几万名家长和孩子实践过,成效非常明显: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不少孩子写的文章成了班里的范文、上了校刊、获得大奖,最让人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变得不再惧怕写作文(部分家长的收获和孩子的进步参见书后的“妈妈感言”)。

其次,它非常具体,做到了将作文掰开了、揉碎了讲。

本套书选取了大量孩子的作文进行讲评,不同于其他作文书“点到即止”的讲评方式,本套书的讲评非常细致,可以说是掰开揉碎了讲。这并非不注重文字的精练简约,而是要通过刻意、反复的讲解,让读者朋友在千咛万嘱中加深印象,深入理解。

最后,它还是一套亲子教育的书。

本套书坚持一个观念:提高孩子写作水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研读、学习。当然,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要求家长亲自提笔、披挂上阵,来写一手好文章;只是要求家长知道什么是好文章,能俯低身、弯下腰、蹲起足,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来激发孩子对文字的热爱、对写作的兴趣,对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书中讲评的作文都有一段“妈妈辅导”的文字,每一篇作文背后都有一个孩子与妈妈的故事,看得出,这些妈妈收获的不仅是孩子作文水平的进步,更是和谐的亲子关系。

有几点强调:

·写作文就是做文字游戏,用文字来绘画。作者一直尽力回避引用生涩拗口的写作理论,其目的在于,能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来激发他们对于文字的热爱、对于写作的兴趣,来激活他们童言童语的天赋。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写作方法都不如让孩子发出来自童心的童言、童语、童趣更重要。

·书中讲评的孩子的作文,并非十全十美,作者讲评的原则是“尊重孩子、尊重原创、尊重素材,发现孩子的亮点、扩大孩子的亮点”。讲评后的修改文,也不是尽善尽美的,甚至在一些地方,为了把写作技法讲清楚,还存在矫枉过正、卖弄技巧,牺牲了童言、童趣,代之以成人化的语言的地方。因为书中想要着力展示的,不是写作的结果,而是写作的过程;不是展示红烧肉的烧制水平,而是揭示红烧肉的烧制过程。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的过程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最后,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们能通过阅读本套书,了解到一些写作文的方法,掌握住一些用文字画画的招数,从而拿起自己的笔,去轻松地用文字游戏,以文字作画,愉悦地写出童趣之真、自然之声。

孩子们的收获,将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丛书简介

《作文,多大点事儿》这套丛书,到目前为止,已出版了三本。《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

本书重点在理论上系统地介绍“作文三招”——“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本书的范文主要取自于中小学生课本中的名家名作,比如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郭沫若的《鹭鸶》,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同时以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近现代文学为脉络,提出了“对称是文章表达主流”的新概念;针对当前孩子们在写作中主题不集中、文字不生动等几大问题,提出了较完整的解决方案。《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

如果说《基础篇》是在讲“大文章、小道理”的话,本书则重在说明“小作文、大道理”,本书的范文不再是名家名作,而是来自普通中小学生的日常作文。通过对孩子作文掰开揉碎、实战细解的讲评方式,来说明“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的操作方法与实际运用,旨在帮助读者进一步理清作文思路,明确作文入门的方向和方法。如果对《基础篇》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没有吃透,可以通过《实战篇》来吸收、消化。《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

如果说第一本书与第二本书是“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的基本入门的话,本书则定位于作文提高。通过对一些常见的写作技法更深入地讲解,让已基本掌握“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与“作文八法”的孩子在写作文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具体的写作技法包括:借音借义的运用;六根六尘的通感运用;驴头不对马嘴句的运用;相片与相框的运用;对比反差(写冷以热、写黑以白)的运用;乾坤颠倒、回环的运用;引经据典的运用;结构对称把作文串起来的运用等。

以上三本书都是需要在亲子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来学习的,它们层次不同,各有次第,希望读者朋友按序学习,互相对照,吃透吃深。第一章作文,多大点事儿

导读

本章是《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的一个浓缩。

本章简单扼要地分析了孩子们写作中的四件大“事”儿,并且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症下药来诊治——“四六八”法做方子、“亲子辅导”为引子、“口水、仿、低”煎药汁、四个过程迈步子。目的在于让读者迅速、有效地领会本书的精神,尽快掌握作文升堂的方法。

本章鲜明地提出了“多观察不如会观察,多阅读不如会阅读,多练习不如会练习”与“读书、分析、写作是一回事,不是三回事”的观点。希望读者通过对“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及“作文八法”的深入领会,来证得这一观点,并通过亲身实战,真正达到功夫成片、收获成片的目的。

如果要更深入系统地了解“四个对称”、“六根六尘”及“作文八法”,推荐阅读《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

在理解了上述作文理念的基础上,请注意将重点放在“口说+口水”、“仿写不仿抄”、“要低点不要高点”这三个操作要领上。

特别提醒的是,本书特别反对学习作文用抄词抄句的笨招式、傻办法。本书确信,真正的好词好句是孩子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每一个孩子都足具这一创造能力。第一节 作文都有哪些“事儿”

要明白作文到底有多大的事儿,首先要知道,孩子们在写作时通常有哪些“事儿”。

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作文的“事儿”大体上有四件。

第一件:写不出。没写在纸上,但写在了脑门上。一提笔,架子端得稳,姿势很好看,但走神不走笔。笔墨没落在纸上,却落到了脸上——愁眉苦脸,皱成猩猩脸。

第二件:写不“动”。作文写得不生动,但屁股老在动。一会儿抓抓屁股,一会儿挠挠头发;一会儿喝点雪碧,一会儿吃点水果。浑身在动,但文字一点也不生动。

第三件:洋洋洒洒。不是潇洒的“洒”,而是水洒满地的“洒”,一地鸡毛外加一地的水,真可谓是“剪不断,理还乱”!孩子虽然接触面广、知识量大,但写的东西一拎起来,滴滴答答、稀里哗啦。

第四件事:写得高。高射炮打蚊子——没打着蚊子,却打到了太空。不是太空的“空”,而是假太空的“空”。往往是:今天我玩了一天,太好玩了;今天我吃了一顿,太好吃了;今天我看了本书,太好笑了。太好吃,太好玩,太好笑,结果就太到了“空”上。

希望妈妈们当一下“事妈”,带着孩子来诊断一下:自己孩子作文中的“事”,到底在哪儿,问题出在哪里。

为了治上述作文中的那些“事儿”,在传统教育中,开的方子通常是吃“中成药”,简称“三多一高”——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高度近视地抄句抄词!

多观察。为了让孩子学会观察,很多家长下足了工夫。为了让孩子写大海,飞一趟海南岛;沙漠没见过,草原没见过,带着孩子,下飞机,上骆驼。但结果呢?只怕是旅游的时候孩子好开心,回来写的时候孩子好伤心。片面地追求多观察,而不告诉孩子应该如何观察,是行不通的。

多阅读。我们不断地告诉孩子要多看书,家里买了很多课外读物,也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但孩子提笔来写的时候,恐怕是写作的烦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肚子的“货”,靠挤牙膏、凑数字,才能完成一篇作文。

多练习。有妈妈问:要不要让孩子天天写日记?回答是:天天日记天天疯。说句玩笑话,写日记的人都是名作家。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去写日记,而不是因为写日记文章才写得好。

多观察、多阅读、多练习是副中成药,治不好病,治不死人。多观察不如会观察,多阅读不如会阅读,多练习不如会练习。我们要在可操作性上入手,去探讨怎么样会观察、会阅读、会练习。

抄词抄句。不少孩子抄了几年的好词好句,抄的时候特像自己的,写作文的时候发现还是别人的。就好比新娘借了一件华丽光鲜的婚纱,办了喜事过了场,喝了喜酒吃了糖,终究是要还回去的。

结论是:孩子眼镜的厚度,不能取代作文的深度。好词好句不是抄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创造出来的。通过学习好的方法,相信孩子有实力自己来创造好词好句。

如今,还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有的孩子语文的阅读没考好,妈妈就给报一个阅读班;有的孩子作文失分多,妈妈就给报一个作文班。其实,孩子学语文课本里的东西,是不是在阅读呀?是不是在阅读当中要分析呀?分析完了是不是还要照猫画虎地去写呀?怎么把语文分成三个科目了,阅读、分析,再来一个写作?这样就有点“三不像”了。学科一下子分得这么细,这作文没法写了。

可以说,根本的原因,是没看透本质。掌握了方法,看到了实质,真正来说:阅读、分析、写作是一回事。

非常语录

我们要树立一个目标,看孩子能不能跳起来够得着。他写到了三分,我们看看四分的目标是不是可达到;孩子写到了四分,看五分的目标是不是可以达到;孩子写到了六分,就为他制定七分的目标。循序渐进。第二节 治那些“事儿”的“终程药”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症下药来诊治。那么,真正要治好作文里的那些“事儿”,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没有一副“终程药”呢?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四六八”法做方子、“亲子辅导”为引子、“口水、仿、低”煎药汁、四个过程迈步子。

妈妈操作这些方法的基本精神是:弯下腰、俯下身、蹲下足来讲孩子听得懂的话。|“四六八”法做方子|

1.四个对称外加“头身脚、帽衣鞋”

作文最重要的基本功、入门点是结构。这是重中之重。结构对称,怎么理解?和脚手架一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横的结构,就是对称——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也就是说,作文架构需要讲各个部分的彼此联系,突出体现在“横”向的关系,主要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是竖的结构,就是“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作文的“头身脚”承前启后、首尾呼应。字服务于句、句服务于块、块服务于段、段落服务于中心,也就满足了文章中横向结构的“各个部分各有特点,而每一个部分又相互联系”的要求。段落的“帽”、“衣”、“鞋”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把“袜子、鞋子”当“帽子”戴,更不能用“衣服”裹着脚当“鞋子”穿。

为了说明对称,先说一个笑话。马三立有一个相声,叫《祖传秘方》,讲一个得了牛皮癣的人求医治病的过程。试演绎如下:

某某人得了牛皮癣,浑身发痒,四处求医。他去了儿童医院,又去了妇产医院,还去了肿瘤医院。除了皮肤科,还挂了肠胃科、神经科、妇科,甚至小儿科。结果病还没治好。

出了医院,看到一个江湖郎中,打着个“祖传秘方·专业治痒”的小旗子。

于是,某某上前问道:“这病,您真能治吗?”“包治!”“多少大洋?”“两个大洋。”

于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回到家,上了炕。打开了一个小纸包又有一个小纸包;打开了一个小纸包又有一个小纸包;再打开一个小纸包还有一个小纸包。最后,里面有一小纸条,上面写了两字:挠挠!

这是相声,从文字的角度看,这个相声为什么有魅力?因为对称!

他去了儿童医院,又去了妇产医院,还去了肿瘤医院——对称,说明去了好多医院。

除了皮肤科,还挂了肠胃科、神经科、妇科,甚至小儿科——对称,说明挂了好多科,求医心切。

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也是对称。

打开了一个小纸包又有一个小纸包;打开了一个小纸包又有一个小纸包;再打开一个小纸包还有一个小纸包——三个对称。

最后还有一个对称——挠挠!

假如把对称去掉:某某得了牛皮癣,去了儿童医院,挂了神经科,病没治好。出门见郎中,一手交钱,货拿不到了。为什么?没对称了。最后到了家里,打开一小纸包,就一个字——挠!

要是没有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语言就干瘦、干瘪、干涩!所以说,对称是文章的主流、主干。

再举个例子。小朋友写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开头写“我的妈妈很漂亮。”然后写“妈妈大眼睛、高鼻梁、薄嘴唇。”结尾是“我热爱我的妈妈。”这样写,多没意思呀!试着用一下对称:“我的妈妈既漂亮又善良。”漂亮在哪里?善良在哪里?用两个对称段:妈妈不仅外表美,而且心里美。

这样围绕“外表”与“品德”两个方面来写,就把妈妈写得更“丰满”了。对称是什么?对称是思维、是角度、是逻辑,对称就是多方位、多视角地去写同一个东西。

用人的身体来理解对称。一个人往横看,有两眼睛、两鼻孔、两面颊、两腮帮子、两肩、两臂、两爪(手)、两胸、两肋、两腿、两脚。眼前一站,对称美!同理,文章中用了对称,一定也是美的。

在古文中,对称比比皆是。拿《出师表》来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都是对称!

小朋友学唐诗三百首,频率较高的是《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最后两句中好几个对称:白毛——红掌;浮绿水——拨清波。文章没有对称,可以称其“文”,不能称其“章”。

全文头身脚,段落帽衣鞋。通常,我们会说“虎头猪肚豹尾”,但这个说法操作性、形象性相对弱一些。小朋友一听,怎么“四不像”出来了?虎头,到底是什么样的头?猪肚,又是什么样的肚子?豹尾,又是什么样的尾?所以要换个说法,拿一个人的“头身脚”、“帽衣鞋”来打比方。

作文的结构就如同一个人,头身脚比例协调,帽衣鞋搭配适当。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性、协调性,不能头大身子小,也不能穿西服套草鞋。

比如,我们熟知的《荷塘月色》(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是一个自然段的帽子。可以知道,这一段核心写的是叶子;

非常语录《新少林寺》中,成龙大哥演的做饭的和尚,没学过招式,但每天炒菜、做饭,练的就是功夫。有了功夫,招数自然就有数;没有功夫,学什么太极、八卦、莲花掌、无影脚。没有真功夫,只有表演的功夫。学习作文,就要从对称结构的功夫练起。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是另一个自然段的帽子。这一段核心写的是月光;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是第三个自然段的帽子。这一段的核心是写荷塘四周,主要是写树。

分析作文,就是发现头身脚、帽衣鞋的过程。

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写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荷叶,第二部分写月光,第三部分写荷塘四周。读书是这样,分析也是这样,写作文还是这样。阅读、分析、写作是一回事。

有横有竖,两横两竖,就跟脚手架一样,“井”字形结构,稳定牢固。

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叫“横竖都是二”。“二”是傻的意思,“横竖都是二”是傻上加傻。日本有一部电影叫《追捕》,里面有一个人叫横路敬二,吃了有关神经方面的药,就变傻了。“横路敬二”是傻的,但“横竖是二”用在作文上就聪明。横:以对称为主要形式展开;竖:有“头身脚”、“帽衣鞋”。这就是一个“井”字形的结构——横竖是二。“横竖都是二”的作文,表现为严谨而不是松散,是章法而不是“章乱”。

大家可以去体会一下古今名文,跟孩子一起学习一下语文课本,或是随手拿一本杂志翻一翻、扫一扫,看是不是这样的结构。明白了建筑的结构,会发现房子原来是这样盖出来的;发现了文章的结构,就会明白作文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

2.六根六尘“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

人有几个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味觉系统、嗅觉系统、触觉系统,还有意识系统——眼、耳、鼻、舌、身、意。看着有形象,听着有声音,闻着有气味,尝一下有酸甜苦辣麻咸,摸起来有冷暖粗细软硬,想起来就有惊喜怒悲忧恨。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世界的构成。

作文要言之有物,就是把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大是小,是长是短,是厚是薄,写下来。作文要言之有声,文字是有声音的,声音是可以写出来的。作文要言之有味,不仅要把一个东西是什么样子写出来,还要把它的味道写出来。一个苹果,长什么样?什么颜色?用鼻子细闻一下,用手指、皮肤触摸一下,咬一口尝一下,这样写出来就丰富立体了。

六根六尘很好理解,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进大观园,进去一看,哎哟,富丽堂皇啊!看到的东西,什么都有啊(色法)。大观园里面香气袅绕,是什么这么香呢(香法)?然后人家端上来花生、瓜子、糖果、小吃,这么多好吃的,从来没吃过啊(味法)!再听到远处还传来晨钟暮鼓、丝竹管弦之音(声法)。刘姥姥再好奇地摸摸家具、摆设、古玩(触法),最后发出一声感叹:这大观园怎么跟天堂一样呢(意法)!

把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了,作文就必定生动。

有妈妈问:我家小朋友写关于小蚂蚁的作文,小朋友特意仔细观察了蚂蚁,但听不到声音呀!其实,怎么会没声音呢?看看下面描写的,是不是声音:

我看到蚂蚁在搬运食品,我似乎听到蚂蚁“呼哧带喘”的声音——意法。

蚂蚁在吃东西,我似乎听到蚂蚁狼吞虎咽、磨嘴绞牙的声音——意法。

这样“似乎”一下,声音就“似乎”出来了。

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吴伯箫,写了一篇文章《我还没有去过长城》。没去过长城,照样能把长城写出来!(详细分析请参考《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

有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见过妈妈,学校要求写一篇作文叫《我的妈妈》。孩子写了一篇想象中的妈妈,还被评上了年级范文。作文中用的就是意法。

没有声音,“似乎”一下声音。没有见过,没有闻过,没有吃过,照样有东西可写。一“好像”,一“仿佛”,一“有如”,就全有了。这样,小朋友的想象思维也就展开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琵琶声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想象到。

还有《木兰辞》里的“磨刀霍霍向猪羊”。这磨刀声都“霍霍”了,那猪、羊能不害怕、发抖、惨叫吗?

还是以《咏鹅》来讲,“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为什么这首诗好?除了它朗朗上口以外,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地方。“鹅、鹅、鹅”既表示数量,也是鹅发出的一种声音:嘎嘎嘎;“曲项向天歌”用色法形象地写了出来;“白毛浮绿水”——意法:鹅像白毛一样地浮在水面上;“红掌拨清波”又是动作。除了声与形,还有急与缓:缓——浮,急——拨;素与艳:白毛为素色,绿水为艳色,红掌为艳色,清波为素色。短短十几个字,全部表现了出来。

3.作文八法

作文八法,简单地说,就是:章法、对称、六根、好句、意境、对比、经典、顺序。

上述讲到的“四个结构”与“六根六尘”,包含了章法、对称、六根,还有好句。

对比:对比是对称的一个特殊用法。

经典:就是“引经据典”,无典不成文。

顺序:描述一个事物,要讲究几个顺序。

眼、耳、鼻、舌、身、意,先看到什么,后听到什么,再想到什么,一个个顺下去,这是横向的顺序。还有一个纵向的顺序,就拿眼来说,首先看到大的东西,再看到小的东西。比如张恨水的《冰雪北海》,一开始就写“湖面像大大的镜子”,最大的地方最突出、最明显,是人的眼睛先看到的,然后顺着序去写小的、细的。再比如杜甫的诗《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先写大的云,再说小的鸟。《核舟记》里的写作顺序,先写大的,后写小的;先写正面的,后写背面的;先写男一号,再写男二号;先写船前的主角,后写船尾的配角。再比如上课,先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这是大声音;再听到小声音,比如小朋友们翻书的声音;再细听还有外面车来车往的声音。

观察,有横向的观察,还有纵向的观察。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动用起来,然后再由大而小,去体会更细微的。横向、纵向一起上,观察才深入。比如吃一个苹果,拿起来一咬,写一句:这个苹果真甜呢,真好吃啊!这不是观察体会,这是咬啃吃咽、囫囵吞“果”。苹果的甜里有酸,酸里面还有涩。这样把一个东西入细入微地写出来,才丰富。

非常语录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不意味着您亲自提笔、披挂上阵。虽没吃过猪肉,但您一定要见过猪跑。扶孩子上马的人,并不一定要学会骑马。您的见识水平,就是孩子的作文水平。您的见识高了,看作文的眼界高了,辅导孩子、帮助孩子的能力就强了。面对作文,第一关要过的是:不要皱眉,轻松面对。

在八法里重点讲“作文八法”中的意境之法。

意境是什么?就是摆关系。什么叫摆关系?就是相片和相框的关系。

郭沫若写的《鹭鸶》: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鸶设计出的镜匣。“田”是相框,“鹭鸶”就是相框里的相片。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是相框,“西岭千秋雪”是相片;“门泊”是相框,“东吴万里船”是相片。

一个小朋友写“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很白,脸上长了一个痦子。痦子在白脸上显得很黑,脸因为这个痦子显得更白。“痦子”是相片,“白脸”是相框,重新组合,再摆关系,就创造了意境。

反过来复过去地说,颠过来倒过去地讲,这就出了意境,这就是文字的游戏。教孩子凑字,要用技术含量高一些的方法。相片与相框的关系,具体地用到作文里面,就会有意境、有美感。意境之法,不仅能让孩子把字数凑多,还能凑得好看。

会观察、会阅读、会练习的效果是什么?就能理解阅读、分析、写作是一回事。把三回事变成一回事,就达到了功夫成片、收获成片的效果。

非常语录

张飞使蛇矛枪,关公用偃月刀,吕布耍方天画戟,李逵舞大板斧,花和尚扛月牙铲。这是他们的术业、专攻,也是他们的特色。从来没有一个小说人物、武林大侠,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鲁智深在对阵时,绝不会说:“我用铲打不过你,等洒家一下,换个兵器,用拍子拍死你。”读书学习,要制心一处。|“亲子辅导”为引子|

作文的基本方法理解了,那操作的核心是什么呢?亲子!

亲子作文,最经济、最实惠、最负责任;“甩手干部”、“甩手掌柜”,最不节约,最不经济。“三多一高”,只有聊效,少有疗效。

亲子的核心是“扶上马,送一程”。“扶”是为了“送”,不扶,就送不走,将来就成为啃老族。扶着是要上马,既不让孩子摔着,还要让孩子上马走。亲子作文的关键是要看亮点,看长处,不要让孩子的作文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亲子”变“轻子”,“亲妈”也就会变成“轻妈”。所以,一定要真正亲子,亲热的亲,亲切的亲,亲近的亲。把亲子进行到底,不能轻视到底。

在“扶”的时候,不要担心孩子产生依赖性。孩子从小到大,一开始喂奶、断奶、喂饭,到自己吃饭,长大后没有几个孩子得“母乳依赖症”。

当妈妈一定不要当“曹家菜”的妈。菜系有粤菜、湘菜、川菜、潮州菜,但千万别做“曹家菜”。有两个“曹”:第一个是曹雪芹的曹——曹雪芹写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看孩子写作文的过程,第二个曹雪芹来了:“满纸荒唐言,一腔辛酸泪。”孩子一写,哭得满脸都是泪,写出来的文章“荒唐言”满纸;第二个“曹”,曹操的“曹”,曹操多厉害呀!曹操的儿子曹植,七步成诗,咱不是曹操,所以不要指望孩子是曹植。一篇作文写下来,全是辛酸泪,一边是孩子的泪水,一边是老妈的怒火,水灭不了火,火也灭不了水,有些悲摧,有些坑爹,有些坑妈。|“口水、仿、低”煎药汁|

第一个方法:口说+口水。口说作文的重要性很明显。这个方法不是重要,而是太重要!很多妈妈说,我们家孩子说的时候口水话太多。开句玩笑,小孩的剩饭剩菜都能吃,口水还嫌弃它干吗?这个口水就是油水,说出来的口水里才能捞到油水。

为什么我们跟小孩讲你得“说话”呀?我们怎么不说你要“说字”啊?因为说话是成句的,是有思维的,它是成整体的。不管他说的有多么“口水”,起码是成思维、成整句、成条理的。有些妈妈说我们家孩子写作文都是流水账,那么把水去掉,流水账就变成流水音了,作文就好了!脱了水就是油水。如果连水都没有,怎么可能有油水?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说。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困难?因为他们没有连成句子,所以一定要在嘴里说一说,在肚子里念一念。想想说话的过程,说话前总是先有个意念一闪,然后再把话说出来,不会去雕琢词句。如果雕琢词句,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它不是思想的,不是连贯性的。只要是会说话的孩子,就能写一手好文章。

第二个方法:仿写不仿抄。名家名作、古文经典里面都是精髓,比如说文章里面的头身脚,文章里六根六尘的运用。写作文时可以仿照经典的精髓,对照着经典的套路来写。好比练武术,是不是说:老师,再做一遍动作让我看看?比如学驾驶,是不是说:师傅,再开一遍让我看看?所以说一定得仿,仿照好文章的精髓。学数学还要参考例题,学作文怎么不能仿照?

第三个方法:要低点,不要高点。也可以说要“眼高手低”。写作文就是要眼高手低,眼界高一些,跟名家学一学,但是学完回来以后,别写那么难的,从低点着手试写小文章。拿后面要讲到的民国小学生作文《中秋日》、《中秋的晚上》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00字不到,全是精华。

非常语录

抄词抄句,孩子“悟”不了作文,只会“误”了眼睛。如懵不弃(懵,意为脑袋不清,顽固不放弃),那就按照《潜伏》的意境说一句潜台词:抄“家伙”,戴眼镜,上!冲!

比如说去吃饭、去喝酒。不会喝的人,本来有三两的量,上来就说“我能喝半斤”,结果怎么样?酒饱饭吐;会喝酒的人,即便有半斤的量,但一定是先说“不行、不行,我只能喝一两”,结果是酒饱饭足!

小朋友写东西跟作家去比、跟曹植去比,当然不行,要跟自己去比,简单一点。300字写不了就写200字,200字写不了就写100字,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要求低一点!这一周,学着写写对称;下一周,学学写“头身脚”;再下一周,把文字写出声音来。一步一步,轻松地学。作文不就是一段一段构成的吗?会写这100字了,再来一个对称段就200字了,再来一个对称段就300字了。学习要轻松愉快些。

假如身边放了几本书:《古文观止》、《孟子》、《成语字典》、《民国小学生作文》、《写作学》和孩子的语文书,让我们选择一本书来学写作文,那就选孩子的语文书。对于作文的入门,语文书已足够。语文书里的范文,大多是名家名作。小作文大道理,大文章小道理。用“四个对称”、“六根六尘”、“作文八法”的道理,去学习语文书中的课文,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背诵能力、写作能力一定会大有提高。|四个过程迈步子|

第一步是僵化。比如说学开车、学游泳、学武术,甚至是学吃饭、学刷牙、学穿衣,开始都要一板一眼地练习。如果一开始就“七剑下天山”,“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立马讲法无定法,那是不可能的。“法无定法”前面第一个字就是“法”,无定法的前提是先有一个法。没有这个法,空谈无定法,那是无法无天!所以说要僵化,就告诉孩子:写作就是这么回事儿,就得这么写。要好好学习,就得天天上当,天天上当就能天天向上。

非常语录“扶上马,送一程”,这一个“扶”字饱含着家长多少的辛勤与耐心。当孩子学走路时,我们是如何地搀扶他;当孩子学说话时,我们是如何地叮咛他。而当孩子稍大一点时,我们却不扶了。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低级的错误就是:自己的心硬了,而误以为是孩子的翅膀硬了。

第二步是固化。学围棋要学定式,为什么要学定式?就是让孩子学一个基本的东西。围棋比赛全用定式肯定不行,但不学定式,连参加比赛的资格都不够。孩子一写,他就从妈妈的提醒、辅导中变成一个自然的主动的意识,这就是固化。很多小朋友写作文已经知道头身脚了,水平就提升了一大块。

第三步是强化。学了定式,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然后在这个思路上,看看还有什么变化,这就是强化。学活了,用活了,就是强化。

第四步是优化。到了优化阶段,那就是灵活运用,游刃有余的阶段!这时才谈得上“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才谈得上“法无定法”。要成方圆,必先有规有矩。第二章小作文,大道理

导 读

本章分三个部分,即民国作文、口水作文与低幼作文。

本章的主线是想通过这三个部分来诠释“小作文,大道理”。作文的字数可以少,表达的思想可以浅,但麻雀虽然小,五脏应俱全。

民国作文:是本章的榜样。通过对结构对称与六根六尘的分析,来帮助领会好作文并不只是词句的华丽堆砌。再短小的作文,也有文理可观、有章法可循、有趣味可品。

口水作文:先呈现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口水对话,后呈现妈妈用餐巾纸擦去口水后的油水。通过口水变油水的提炼过程,展现口说作文的重要性。怎样辅导,怎么提炼,希望读者各取所需。

低幼作文:衔接第一章所提及的“要低点,不要高点”的操作方法,希望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放弃低年级与高年级作文的分别,本着“眼高手低”的原则,体会小作文中的大道理,让孩子轻松提笔,而不是操枪上阵。

本章还想表达:文字呈现出来的童言、童味、童趣,与用适当的方法来呈现,并不矛盾。就文字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天马行空、东拉西扯就是童趣。第一节 民国作文

如果说,《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是通过名家名作来诠释“大文章,小道理”的话,本章想通过对这两篇作文的分析,来说明“小作文,大道理”。

就孩子而言,因为岁数大小、观察事物能力的高低,在作文的表现力上就会有深有浅。作文的字数可以少,表达的思想可以浅——小作文,但好作文对内在结构的要求是相同的,麻雀虽小,五脏要俱全——大道理。骆宾王七岁写《咏鹅》就体现了这个原则。

以下两篇作文选自《民国小学生作文》。这两篇作文,都不足一百字。初看,在门外看,好像品不出什么味道。但仔细分析,发现它们有一个共性: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文字简练。作文,并不是从好词、好句上来搞的。用好词好句去堆砌作文,只是豆腐渣,经不起推敲。这两篇作文里的一动一静,一天一地,有声有色的意境之美,不是华美的文字所能代替的。|动静结合:《中秋日》|

今天是中秋节。

早上我们照常到学校里去。

下午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

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这篇作文好在哪里?紧扣主题,有详有略,结构严谨,动静生趣。

既然题目是《中秋日》,那就是讲一整天:早上干什么,下午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以时间为序,组成三个对称段,使整篇作文有了完整有力的结构。

头:今天是中秋节。

脚:我想,晚上,还要同弟弟妹妹出去赏月呢。

身:以对称的形式展开的。因为有了对称,所以写得就很丰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静与动对称:静——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像梨、柿子、苹果、月饼等;动——还有一支香斗,香烟正一缕缕向上吹着。动静结合,写得很活。一动一静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灵动的画面美。

低年级孩子写对称的“笨”办法:如果我们不知怎么跟孩子讲对称,我们就让孩子记住几个关联词:有的……有的……,有……还有……,有些……有些……,一面……一面……,一边……一边……。这些关联词,只是一个外在的表现,其内在,就是对称。由这些关联词组成的句子就是对称句。

怎样做才能表达准确、文字简明呢?还是结构与逻辑。如何在这一篇文章当中看逻辑呢?为了让大家能更好地体会,画蛇添足地去加上关联词。

上面排列着许多果品。(不仅)有梨,有柿子,(还)有苹果、有月饼,还有一支香斗,(还有)一缕烟。这些对称的句子一下子就把文章的架构支撑了起来。因为有了这些对称的词、句、段,文章就有了逻辑、章法,同时也就有了深度与趣味。

有了结构,就可以用扩词扩句的方法来细写:有黄澄澄的梨,有红得像火一样的柿子,还有散出清香的苹果,还有一块块令人流涎的月饼。

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到,写文章只有深与浅的不同,但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一篇作文有没有章法,还要看结构。这个结构是对称,是角度,是顺序。

总之,关联词也好,表达清晰也好,逻辑是第一位,逻辑是本质。(关于逻辑与关联词详见《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第一章)

非常语录

在对孩子的作文问题上,希望降标,希望越大,绝望越大。与其如此,为何不让自己绝望一些呢。当然,我们是要面带微笑地去面对绝望。标准降下来了,绝望系数高了,就可以用一个平常的、不上火的耐心来面对孩子。安全系数高的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而不是坐动车。|有声有色:《中秋的晚上》|

中秋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

我们一同出去赏月。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月光在地上,好像白天一样。

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

本文特点:扣题准确,有声有色,天上地上,动静结合。

中秋的晚上,月亮格外的明亮——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要与作文的题目、主题相关。如果做不到第一句话相关,那一定要在前三句话里讲到中秋晚上。如果头一个自然段里,还没有提到中秋的晚上,那就糟糕了,别人的中秋节都过完了,你的中秋还没有开始。

两个对称的“段”,借用李白的诗句:抬头——看看悬在天空的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看看地上的月光——疑是地上霜。本文中的对称段是:天上——一轮明月高挂,地上——好像白天一样。

有声有色:声——唱歌声,秋虫在叽叽地叫着。色——天上的明月,及地上被月光照得如白天一样。

动静结合:动——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静——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天空的明月、月光、大地是静的,是无声的;而我们在走着、唱着,秋虫在叫着,是动的,是有声的,这样就构成了一幅言之有物,言之有声,言之有味,言之有意的画面。

文中最后一句话:“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与“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让读者产生了一种联想,在听秋虫的时候,去联想那一天的秋月、秋夜、秋风与秋景。字断,意不断。“向天空一望,没有一些云,只有一轮明月挂着”这些描述孩子都会。但文字一定要写出声音:我们一面走着,一面唱着,听见那些秋虫在叽叽地叫着。

如果小朋友在写东西的时候,就写月饼吃得好香啊!听不到虫的声音,听不到小朋友欢叫的声音,那会很遗憾。

什么叫文章?所谓的文,是指文字、文采、词藻;所谓的章,是指章法、结构、逻辑。没有章法、结构、逻辑的文字、文采、词藻,是构不成文章的。

刚学写作文的孩子,最值得注意的是表达准确!千万不要让孩子马上成为方仲永或是曹植。要立意,跟战略家一样的;又要思想深刻,跟哲学家一样的;还要美词美句,跟语言大师一样的。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方法,会让孩子对作文有畏难情绪。

就要求一点:表达准确、清晰、流畅,抓紧基础、核心——结构、对称。这样,孩子也轻松,家长也轻松。作文,本应是:老太太煎鸡蛋——太简单!

非常语录

孩子的作文不好怎么办?说实话,如果一句话、一个答案,就能搞定孩子的作文,那孩子早就被搞定千次万次了。心动一下,问一句;问一句,心动一下。心动过速,不如行动加速。心动是搞不定孩子的作文的。心动一千,不如做在当下。第二节 口水作文|赏雨、躲雨、愁雨|

·妈妈辅导·

我是福建cloudfill。孩子Tony5岁半,大班。中班开始就有看图作文了。以前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现在开始学着指导了。这是Tony上周末的幼儿园作业,是一篇看图作文,两幅图:(1)一个穿短袖的小男孩站在雨中,伸手接雨滴;(2)雨更密集了,小男孩站在一屋檐下作愁眉苦脸状。

辅导过程是我提示一句,Tony答一句。

这天Tony刚学了“两只黄鹂鸣翠柳”,知道了对称。我在他学的时候又顺便提了一下:有对称的作文是好作文。

孩子一直念叨着:“妈妈,我也要用到对称!还要用比喻!我知道比喻,‘咏柳’就用到比喻了。”【妈妈】:你好好看看这两幅图,先起个题目,就像你读的古诗一样,先把要说的事情概括一下。【Tony】:那就《下雨》吧。(非常老师这个“头身脚”的概念确实好,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了)【妈妈】:下雨前天空是怎么样的,你有什么感觉?【Tony】: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起来,天气闷闷的。【妈妈】:好啊,就这样开头吧。然后呢?【Tony】:安东感觉到一滴一滴的雨滴到他的手上。【妈妈】:是怎么感觉到的呢?【Tony】:雨滴到头上、手上呀!【妈妈】:如果雨很小,你是先看到雨,还是先感觉到雨?【Tony】:先感觉到雨。【妈妈】:想想雨滴到你身上,你有什么感觉?热热的?凉凉的?刺痛的?【Tony】:凉凉的。【妈妈】:那你把这种感觉说出来就可以了。(这里还有个插曲,我认为第一幅图画的是小男孩站在草地上,那时只是小雨,所以一直也是用这种思路来引导Tony,但Tony坚决认为那不是草地,理由是草地应该是一大片的,怎么可以是一小撮一小撮的?Tony认为是雨点打到地上溅起的水花!好吧,水花就水花吧)【妈妈】:能溅起水花,那说明什么?大雨还是小雨?【Tony】:是倾盆大雨。【妈妈】:那你想想倾盆大雨之前会发生什么?【Tony】: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然后呢?【Tony】:狂风过后,倾盆大雨。【妈妈】:一下子就倾盆大雨啦?应该还有个什么过程吧?【Tony】: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落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妈妈】:然后?【Tony】: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他想学孙悟空打红孩儿,嘿嘿嘿……(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自己傻笑了好一会儿)【Tony】:妈妈,这个好像跟下雨没关系。不要了,不要了。(在我的催促下,又憋出了一句:“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下面躲雨。”)【妈妈】:店铺的下面?能不能换一个说法?【Tony】:不知道怎么说。(那我就直接告诉他是“屋檐下,雨篷下”)【Tony】:图上的不像雨篷。【妈妈】:那就定了——屋檐下。(之后我急了,一看表,都9点半了,催促他赶快结尾)【Tony】: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下雨

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了起来。天气闷闷的。

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吹得安东眼睛都睁不开了。狂风过后,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安东伸出手,想接住雨滴。

一滴一滴的雨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雨越下越大,安东快速地跑到一家店铺的屋檐下躲雨。

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可是雨一直下,下了好久。安东很不开心。雨,挡住了安东的视线,也挡住了安东回家的路。福州市 幼儿园 卢浩凌 5岁半

本文结构完整。

天空,乌云一堆一堆积了起来。天气闷闷的。——头。

安东想让雨快点停,好快点回家……也挡住了安东回家的路。——脚。

中间的部分是身,以两个对称段展开:一个对称段是玩雨;另一个对称段是躲雨。

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对称。

黄豆大的雨滴一滴一滴掉下来,溅起一朵一朵的水花——色法加意法。

滴到安东的头上,滴到安东的手上,滴到安东的衣服上——对称。

从文中看到了三个过程:一是玩雨,二是躲雨,三是愁雨。心情一层比一层重,这是心理活动的顺序。这个顺序是章法、是结构、是逻辑,是表达清晰的前提。

刚开始下雨,孩子还有一些赏雨、玩雨的心理。随着雨开始下大,孩子为了不让身体淋湿,从玩雨变成躲雨。再由此发展,虽然没有被雨淋了,但是又出现了一种“刚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绪。雨没有淋在身上,却淋在了心里,一句安东很不开心可以把我们带到那个雨中的世界,想为孩子送一把伞,陪他站一会儿,跟他说一会儿话。|言之有味、言之有意|

·妈妈辅导·

我是江苏球球,儿子KK今年5岁,中班。原本没有想让他写什么作文,以为那是比较遥远的事。非常老师的那句:“会说话的孩子就会写作文”深深地触动了我,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他说上对称的、有条理的、一段一段的话,告诉他,这就是作文。KK也很配合,他说我记,指挥我办事,对他来说很有成就感。《口香糖》是某天临睡前讲的,他拿着一个口香糖的空罐子,告诉我它有多大作用,我顺势引导他从色、香、味等几个方面进行口述。《螃蟹》缘起于孩子的贪玩,还借口说他要“观察”,指挥我去拿纸和笔,圆他成就螃蟹首领的将军梦。

晚上九点,叫KK回房睡觉,小家伙拿着一个口香糖的空瓶罐子从客厅慢悠悠地晃进来,边走边跟我叨叨。【KK】:妈妈,这个口香糖罐子可以做小火车的烟囱、汽车的排气管,还可以做杯子啦、小水桶啦,作用可大了,你千万不要扔掉哦。【妈妈】:嗯,好,说得很好,妈妈要记下来(找纸和笔)。KK,要不我们写篇作文吧,就写“口香糖”。【KK】:好啊!好啊!(对于他来说,写作文就是说一大段有意思的话)【妈妈】:KK,写作文要像人一样,有头、身、脚,我们也这样来讲好不好?(小家伙压根不理我,自顾自地开始讲了)【KK】:口香糖吃完了,瓶子可以做成很多的玩具,比如小火车的烟囱、汽车的排气管、杯子、小水桶。【妈妈】:嗯,还有吗?【KK】:还可以在钓鱼的时候放鱼饵。【妈妈】:嗯,不错。KK,每篇作文都要有头的哦,你是不是要说一下,这个口香糖从哪里来的呢?【KK】:是我从爸爸车里拿回来的。【妈妈】:有几盒呢?【KK】:有一盒,我有一盒口香糖,是从爸爸车里拿回来的。【妈妈】:嗯,很好,继续说,可以说说什么味道的。【KK】:口香糖放到嘴里是凉凉的、甜甜的,像冰淇淋一样,刚开始嚼的时候有些硬,但用我的尖牙嚼了几下以后,它就变软了。我每天要嚼三个,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妈妈】:你这么能吃呀,那吃了口香糖有什么作用呀?【KK】:口香糖能杀死牙细菌,它能把牙细菌卷卷卷,卷进去了就粘在里面了,然后再吐掉。如果不吐掉的话,会粘在肠子上,还会一命呜呼。【妈妈】:啊!【KK】:妈妈,“一命呜呼”,是不是就是死了呀?【妈妈】:对呀,这也太严重了!【KK】:那你就帮我写:如果不吐掉的话,轻的会粘在肠子上,严重的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嚼完一定不能咽下去。(讲完貌似没话了)【妈妈】:那口香糖有些什么颜色呢?【KK】:口香糖有很多颜色,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橙的……漂亮得都没话说了。【妈妈】:还有形状呢?【KK】:口香糖有很多形状,有宽宽的,长长的,扁扁的,圆形的,绳子形的,灯泡形的,星形的,三角形的,月亮形的……但我最喜欢的是爱心形的。(因为以前口述过作文《画画》,所以颜色、形状说得很溜)【妈妈】:嗯,那闻起来什么味道呢?【KK】:口香糖有种很特别的香味,我一闻到它,口水就“咕咚”一声咽到肚子里去了,然后就上它的当,想吃它了。(说完这个,我还真听到了“咕咚”一声,听得我大笑)【KK】:妈妈,你明天一定要帮我买盒口香糖。【妈妈】:好!这句作脚。妈妈给你读一遍,这样可以了么?【KK】:可以了。【妈妈】:好,写完收工,我们要睡觉了哦。(看了下时间,一刻钟,他说得很溜,我速写也不赖。刚躺下……)【KK】:妈妈,再帮我加个:瓶子还可以做储蓄罐的。(我不乐意动,小家伙冲我发威,没办法,只得再起身给加上)口香糖

我有一盒口香糖,是我从爸爸车里拿回来的。

口香糖有很多颜色,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橙的……漂亮得都没话说了。

口香糖有很多形状,有宽宽的、长长的、扁扁的、星形的、三角形的、月亮形的……但我最喜欢爱心形的。

口香糖有种很特别的香味,我一闻到它,口水就“咕咚”一声咽到肚子里去了,然后就上它的当,想吃它了。

口香糖放到嘴里是凉凉的、甜甜的,像冰淇淋一样,刚开始嚼的时候有些硬,但用我的尖牙嚼了几下以后,它就变软了。我每天要嚼三个,早上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

口香糖能杀死牙细菌,它能把牙细菌卷卷卷,卷进去了就粘在里面了,然后再吐掉,如果不吐掉的话,轻的会粘在肠子上,严重的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嚼完一定不能咽下去。

口香糖吃完了,瓶子可以做成很多的玩具,比如小火车的烟囱、汽车的排气管、杯子、小水桶、储蓄罐,还可以在钓鱼的时候放鱼饵呢。

妈妈,你明天一定要再去帮我买盒口香糖哦。无锡市 幼儿园 KK 5岁

全文结构严谨,头身脚,帽衣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有一盒口香糖,是我从爸爸车里拿回来的。——头。

身子分别写了:(1)口香糖的颜色;(2)口香糖的形状;(3)口香糖的味道;(4)口香糖的触觉;(5)口香糖的作用。

妈妈,你明天一定要再去帮我买盒口香糖哦。——脚。

全文中,六根六尘的运用相当精彩,特别是我一闻到它,口水就“咕咚”一声咽到肚子里去了,然后就上它的当,想吃它了。“漂亮”的句子里的启发:孩子本身就有创造好词好句的能力。

什么叫好老师?好老师永远是给孩子前进方向的老师;什么是好妈妈?好妈妈永远是给孩子前进激情的妈妈。逮住孩子的不足与缺点,喋喋不休、紧抓不放的,不是老师,是老鼠;不是妈妈,是猫猫。|意法写出小螃蟹|

·妈妈辅导·

今天KK外公送来五只螃蟹,养在浴缸里,KK洗手的时候发现了,赖在那不肯走,非要“观察”。【妈妈】:嗯,妈妈帮你把浴霸打开,你好好观察,我们说一个关于“螃蟹”的作文。【KK】:好,你快去拿笔和本子。【妈妈】:嗯,作文要有头、身、脚。头先来,螃蟹哪来的,介绍一下。【KK】:嗯,今天外公给我带来五只螃蟹。【妈妈】:那你会不会区分雄的和雌的呀?【KK】:不会,雄的大?雌的小?【妈妈】:嗯,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妈妈再教你一个办法,你看肚子长长的是雄的,圆圆的是雌的。(我一只只抓起来,挨个翻过来让他看了一下)【KK】:妈妈,这有两只雄的,三只雌的,一共五只。【妈妈】:嗯,对,现在知道怎么区分了,那我们作文里怎么说呢?【KK】:雄的和雌的很好区分的,雄的很庞大,雌的很弱小;雄的钳子大,上面还有毛,雌的钳子小,上面没有毛。(可能是发现了这个新特点,把我讲的方法给忘了,我认为这样讲也没错,没强求他)【妈妈】: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没?【KK】:它们在吐泡泡呢,螃蟹最喜欢吐泡泡了,像在吹泡泡糖,又像在交流,它们玩得好开心啊。【妈妈】:哦,是这样的呀?那我们再观察一下,螃蟹有什么特点呢?【KK】:螃蟹和人不一样的,螃蟹是横着走的,我们是往前走的。【妈妈】:嗯,记下了,还有哪不一样?【KK】:螃蟹有硬硬的壳,像穿着盔甲,和叔梁纥一样,我们没有。【妈妈】:嗯,还有吗?再看看,多着呢。【KK】:螃蟹有大大的钳子,我们只有手。螃蟹有八只脚,我们只有两条腿,但是我们跑步比螃蟹快。妈妈,明天星期六,我要带它们去广场,和它们玩赛跑的游戏,我还要把它们放到水池里,看它们爬来爬去。【妈妈】:真有出息,和螃蟹赛跑。(这时,三只螃蟹从盆里爬出来,翻在浴缸里)KK快看,它们要干吗?【KK】:这三只螃蟹真不听话,一会就跑出来了,它们力气好大呀,都能把盆拱起来。【妈妈】:嗯,不知道它们跑出来干吗。【KK】:其实它们想跑去找外公说Byebye呀。妈妈,把它们抓到桶里,它们就跑不出来了。【妈妈】:好呀,试试。【KK】:我要给它们加好多好多水,我想看螃蟹游泳。【妈妈】:螃蟹还游泳?好,满足。【KK】:妈妈,它们怎么都沉在水底不肯浮上来?哦,我知道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是中度肥胖,太重了,所以浮不上来。【妈妈】:可能的,不过虽然很重,但是很厉害唷。【KK】:是的,它们很会打仗。你看,这只用大大的身体压着另外一只,还用钳子去夹它,太厉害了。(感慨一会)【妈妈】:KK,快看,它们不打了,成好朋友了呢。【KK】:对,它们现在又和好了,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玩“刺桶”的游戏。【妈妈】:嗯,还是雄蟹厉害一点,是不?【KK】:是的,妈妈,我想成为雄蟹的首领,带着它们去打仗,我们是最厉害的队伍,谁都打不过我们。(将军瘾又犯啦!)螃蟹

今天外公给我带来了五只螃蟹,两只雄的,三只雌的。

它们很好区分的,雄的很庞大,雌的很弱小,雄的钳子大,上面还有毛,雌的钳子小,上面没有毛。

螃蟹很喜欢吐泡泡,像在吹泡泡糖,又像在交流,它们玩得好开心呢。

螃蟹和我们人不一样:螃蟹是横着走的,我们是往前走的。螃蟹有硬硬的壳,像穿着盔甲,和叔梁纥一样,我们没有。螃蟹有大大钳子,我们只有手。螃蟹有八只脚,我们只有两条腿,但是跑步比它们快。明天星期六,我要把它们带到广场,和它们玩赛跑的游戏,我还要把它们放到水池里,看它们爬来爬去。

我把它们放在盆里,三只不听话,一会就跑出来了,它们力气好大,能把盆拱起来,其实它们想跑去找外公说“Byebye”。

我把螃蟹抓到桶里,加了很多水,它们都沉在水底不肯浮上来,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是中度肥胖,太重了,所以浮不上来。它们很会打仗,用大大的身体压着另外一只,还用钳子去夹它,太厉害了。不一会,它们又和好了,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玩“刺桶”的游戏。

我想成为雄蟹的首领,带着它们去打仗,谁都打不过我们。

头:蟹的来历——今天外公给我带来了五只螃蟹,两只雄的,三只雌的。

身子:(1)蟹的样子;(2)蟹与人的不同;(3)玩蟹。特别是第二个对称段中,运用了“作文八法”中的对比鲜明,写“蟹”以“人”,将蟹的特点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脚:我想成为雄蟹的首领,带着它们去打仗,谁都打不过我们。

全文中意法的运用相当精彩。如:螃蟹很喜欢吐泡泡,像在吹泡泡糖,又像在交流,它们玩得好开心呢。

又如,螃蟹有硬硬的壳,像穿着盔甲,和叔梁纥一样(叔梁纥,孔子的父亲,人品出众,博学多才,兼会武功)。

再如因为它们是中度肥胖,太重了,所以浮不上来。

这些都是优秀、独一无二的好句子。

妈妈的辅导非常成功。方法上,不要强行灌水,要学会引导。学习有水平的导购员,多问少说。妈妈的辅导,是导购,是提问,是了解需求。不怕口说,去尽口水就是油水,让孩子大胆张口,痛快流水。没有口水,也就没有油水。第三节 低幼作文|把作文写实|——讲评《老黄牛吃草》

·妈妈辅导·

孩子的写作一直是我这个当妈的最头疼的事了,跟着非常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真是受益匪浅。我尝试了老师的指导方法,效果真的挺好。

开头,我跟孩子讲了,我们可以加一个形容词来把老黄牛说得更加生动一点。

在孩子写作过程中,我引导孩子把图片观察得更仔细一点。我问了,老黄牛为什么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引导孩子说出老黄牛看到绿色的青草,就迫不及待地想吃草的情景,还让孩子描写看见了嫩嫩的青草,老黄牛是怎样吃的。我做了动作,孩子说出“大口大口”,并且说吃得很香。老黄牛吃草

一个晴朗的早晨,又大又肥的一头老黄牛来到山上,看到地上嫩嫩的青草,不知不觉地把尾巴垂落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吃起草来。

瞧!它吃得多香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