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秘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7 11:39:39

点击下载

作者:(清)佚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咽喉秘集

咽喉秘集试读:

内容提要

《咽喉秘集》,又名《喉科秘旨》《喉证秘集》《验方新编咽喉秘集》,约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作者佚名。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总论、喉症分经、

咽喉治法要论

四绝症

十六绝形

、脉式及针穴。第二部分叙述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今存二十二症)歌诀、张氏七十二症治图说等内容。第三部分包括张氏汤药十三种、吴氏丹药三十种。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九年(1883)合肥味古斋刻本为底本。

校注说明

《咽喉秘集》约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作者佚名,仅在正文首页标识“吴张氏原本”,据目录“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推断,本书非张氏、吴氏合作编著,亦非吴氏自著。从其内容以张氏学说为主、以吴氏之说作为对照和补充来看,可推断本书乃他人以张氏、吴氏两家之书合纂而成,但具体编纂者则无从考证。

该书文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叙述详备,用药精练,尤其张氏喉科八门七十二症分类法,比较切合临床,对后世喉科著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刊行后,很快广为流传,从同治、光绪、宣统到民国各个时期,屡经刊刻,甚至流传至日本等地,现存版本多达百余种。

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九年(1883)合肥味古斋刻本(简称“味古斋本”)为底本,以清同治元年(1862)海山仙馆初刻本(简称“海山仙馆初刻本”)为主校本,以清同治十三年(1874)红杏山房《喉科秘旨》本(简称“红杏山房本”)及清光绪十八年(1892)日本横滨中华会馆铅印本(简称“中华会馆本”)为参校本。

校勘、注释的基本原则是:

1.采用简体字横排,用现代标点符号对原书重新标点。

2.凡原书中的繁体字、异体字、古字、俗字,以规范简体字律齐,不出校记,如“山查”改为“山楂”,“硃砂”改为“朱砂”。

3.对冷僻字词加以注音和解释。

4.底本与校本不一,而文义均通者,不出校,悉从底本;难以肯定何者为是者,原文不动,出校说明。

5.底本与校本有异,属底本讹误,均予以校勘,出校说明。

6.书中插图均据底本原图重新绘制。

7.底本目录与正文标题有出入,如正文分上、下卷,今据目录修改正文,首见处出校说明。

8.底本目录页首有“海山仙馆编”“味古斋校梓”题署,正文首页并有“张吴氏原本”字样,今一并删去。

咽喉秘集序

十三科内,喉齿有专科,岂不以会厌之关为十一经绾毂[1],式饮式食,或消或息,所系綦重,非宽髀大軱[2]比!然业擅专门,治一症必龂龂责值[3],投方寸匕药,取刀贝至不訾[4]。病者涩嗌[5],膳啖[6]不能嗛[7]于口,癐癐呼謈[8]不可须臾忍,闻有能已之者,大愿免于患苦,倒廪倾囷[9],叶拱以进,无毫毛顾藉心。乃稍效之以见其功,辽缓之以引其时,必蕲盈溪壑[10]而后属餍[11]。嗟嗞!养人之患以为利薮[12],此巫匠之心也。躬窃悯然,思有以激励之,顾无所得方,有以张氏、吴氏《咽喉秘集》本见示,写图备症,述原处方,昭皙无疑,虽使不习衙推[13]者,操药以修,其效可跼足而待。其便益有三焉:资舟资车,卒然遘[14]疾,检书按症,能辨其轻重危险,不至适适规规,惊惧忧疑,便益一;操不律[15],书赫蹄[16],呼童市之肆,咄嗟[17]立具,无大药苦乏之患,便益二;肘后之秘,传于副墨,上池之水,遍丐医门,柔存刚亡之宜,五脏六腑之汇,诵习其书,忸忕[18]其说,千金之剑,必不独知,洴澼[19]之方,无所市重,便益三。衷是三端,亟授二氏以激励夫享帚自珍者。虽然谚有之: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是书行,恐世其业者以秘密藏中休粮方,为张、吴两先生发其覆,当有分卫无所之叹也。光绪癸未仲秋合肥张绍棠又堂甫书于醉秋槛

[1]绾毂:交通要冲之地。

[2]大軱(gū姑):大骨。

[3]龂(yín银)龂责值:斤斤计较。龂龂,争辩貌;责值,计算比较。

[4]不訾:不可比量、不可计数。

[5]嗌(yì意):咽喉。

[6]膳啖:饮食物。

[7]嗛(xián咸):古同“衔”,用嘴含。

[8]癐(wēi威)癐呼謈(bó伯):因痛而呼喊、叫喊。癐癐,象声词,喊声;呼謈,因痛而叫喊。

[9]倒廪倾囷(qūn夋):倾倒出粮仓中全部储藏,在此比喻倾其所有。

[10]蕲盈溪壑:希望欲望能够得到满足。蕲,古同“祈”,祈求;溪壑,本指河流深谷,借喻难以满足的欲望、贪欲。

[11]属餍(yàn厌):饱足、满足。典出《左转·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⑫利薮:获取财富之处。利,钱财、财富;薮,聚集之处。⑬衙推:原为唐代所设的官名,其后多以此称谓医生。

[12]⑪属餍(yàn厌):饱足、满足。典出《左转·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⑫利薮:获取财富之处。利,钱财、财富;薮,聚集之处。⑬衙推:原为唐代所设的官名,其后多以此称谓医生。

[13]⑪属餍(yàn厌):饱足、满足。典出《左转·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⑫利薮:获取财富之处。利,钱财、财富;薮,聚集之处。⑬衙推:原为唐代所设的官名,其后多以此称谓医生。

[14]遘(gòu构):遇到。

[15]不律:笔。《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

[16]赫蹄: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

[17]咄嗟(duōjiē多接):霎时,迅速。

[18]忸忕(niǔshé扭舌):习以为常,习惯于。

[19]洴澼(píngpì瓶僻):本谓漂洗(棉絮),在此引申为寻常之方药。

总论[1]

夫左为咽属胃,右为喉属肺,乃一身百节之关,呼吸出入之门。《内经》云:一阴一阳结而为痹。一阴者,手少阴君火,心之脉气也;一阳者,手少阳相火,三焦之脉气也。二脉共络于喉,气热则内结,结甚则肿胀,胀甚则气痹。痹者,不仁之谓,此喉痹之所由名。而乳吴氏说蛾、喉闭、缠喉等症,皆痹类也。。

有风、寒、火、湿、毒、虚之别,或风火相搏,或寒暑相聚,其症变幻不一。如漫肿而多痰,风与湿也;淡白而牙紧,风寒也;紫色不肿而烂者,风伏寒也;红肿而脉浮者,风火也;脉沉实,烂而不肿者,毒也;脉细数而浮者,虚火也;脉细而缓者,虚寒也。六者之象,可类推也。大凡初起之症,诊右寸洪紧,肺风也;两关浮数,胃火、肝风也;左寸浮洪,心火也;右寸沉迟,肺伏寒也;右寸洪细,肺伏热也;右尺洪大,三焦火旺也;左尺浮洪而有力,肾虚火炎也。六脉大略论治,俱可用六味汤加减。症若凶险,脉宜细诊,再察形穷原,对症用药,自然可愈。经云神圣工巧,不过望闻问切,细心推详,庶张氏说无差误耳。。

[1]总论:底本页首有“咽喉秘集上”字样,据目录删。

喉症分经

喉有二孔:左为咽属胃,纳食之关;右为喉属肺,纳气之关。口内上腭属胃阴,下腭属脾阳。舌之中属心,四围属脾,舌根亦属心。小舌又名蒂丁,属胃。喉之左右、舌根属肝,外两耳垂下亦属肝。牙根上属胃,下属脾。舌胎[1]白主寒,黄主热,焦热甚,黑热极。凡舌胎不单论色,但有津者非真热,不可概投凉药,宜引火归原。大红舌边乃脾火,可用清凉之剂。喉痈地位属肝,再连内寸许,或烂或肿,俱属脾胃火毒之症,结毒亦有之,但结毒者两关脉必沉,两关脉浮非张氏说结毒也。此分经大略,再考图形便悉。。

[1]胎:古同“苔”。咽喉治法要论

医者当审其病由,参之时令,必须大涌其痰。去痰之法,先备温水,使病人漱口,如点刺或吹药,令其垂头流去痰涎,俟痰涎少止,仍以温水频频漱之。

如虚弱人及病势重者,须要着人扶好,或用银针刺其患处。风热则散之,火症则清之,甚者下之,阴寒者温之。若初起骤用寒凉之药,则上热未除,中寒复生,其毒乘虚而入,即喘不休,死不救矣。大抵风热症十之七,火症十之三,寒症十无一二也。

病昏沉,痰多气急,饮食不进,发热不退,牙关紧闭,脉息微弱者,症必重。

人事不醒,痰气上攻,声如雷,呛食眼张,天柱倒陷,面墨色焦,鼻如烟煤,张煽不定,目睛突出,汗发如雨,咽喉干痛,声哑无痰,手足麻至膝盖,发喘及呃,脉息如丝,乃死症也。

临症用药,生死反掌。医者不可怀希冀之心,故意延挨;病者不可起懈怠之念,以致决裂。古云走马看咽喉,不待少顷者,即此谓也。

遇症用药后,痰少肿退,即愈。如已溃,用药后,越两日即可进饮食者,三日后无不收功。

喉癣用药后,患处要变红色,知痛痒,有津液润泽者,可治。

用刀、针,须向自己勾来,不可向病人口内剔去。

咽喉忌下刀之地有四处:咙化、哑门穴、喉关两坳上、舌下筋。

若用刀,其刀头上须蘸巳药,或亥、申药,庶不作痛。

临症先诊其脉象轻重,后看其患处深浅。若脉绝、脉怪、脉死,则毋须用药矣,因毒已入腹,非药力所能挽回也。

缠喉风及阴虚喉癣二症,最险而难治,至危而不易识。缠喉风内外无形,其患在关内,上面有红丝,如未入心尚可用药,已入心则不治。凡遇此症,宜早治,在一日半日之内,可保无虞。阴虚喉癣如痨虾皮形,有青白点子,高低大小状如暑天子,其症虽危,延日最久,或一年半载而死,或一月或半月而死。如起病数日之前治之,十症可得九愈。

看喉肿处,其色变红者,即成脓之候,可不刺而自溃也。

喉症用糯米泔水,或甘桔汤,或薄荷汤,俱要温和为主。山楂焙以上十燥磨细末,煎药内可加一撮,乃消肿去毒,治咽喉之要药也。四条吴氏说,。

病人壮者,药可猛;弱者,攻宜缓。

动针不可伤小舌,要紧!

夜晚看症,宜倍加细心,药用六味汤,天明复看,再为加减。

凡针舌下两边青筋,血红生,血黑死,服宜清膈消痰解毒之剂。以上四条张氏说,。四绝症

走马喉风、锁喉风、走马牙疳、缠喉风。

此皆凶险之症。若不吐不泻、针之无血、药不能入,皆为不治。慎之!慎之!十六绝形

舌卷囊缩、角弓反张、油汗如珠、十指无血、喉哑呛食、喉干无痰、吐血喉癣、六脉沉细、声如锯拽、大便十日不通、鼻煽唇青、天柱倒塌、脉细身凉、两目直视、壅痰气塞、喉菌不治。

脉式[1]

左手脉式

凡诊脉,一呼一吸四五至者,平和脉也。三至为迟,六至为数,病脉也。

右手脉式

脉迟则寒,脉数则热,细缓则虚寒,细数则虚热,六脉一理。

[1]脉式:原脱,据目录补。凡六穴应病行针针 穴

头面 颊车穴 在耳垂下八分 足阳明胃经

少商穴 在大指内甲角 手太阴肺经

右手 中冲穴 在中指内甲角 手厥阴心包络经

少冲穴 在小指内甲角 手太阳小肠经

商阳穴 在食指内甲角 手阳明大肠经

左手 

关冲穴 在无名指外甲角 手少阳三焦经今存二十二症吴氏咽喉二十四大症歌诀喉痹

郁火攻兮喉痹成,或生左右小棋形,

鲜红酒毒光如镜,肿在喉间风热胜。

其症形小而圆,初起或消或刺皆可。如其色紫红,平塌光如镜者,不可刺,宜内消,因其毒发于本源故也。喉闭

积热风痰喉欲闭,因生血泡在喉间,

忽然壅塞樱桃似,点刺流涎病即安。

其症宜发表清热,先用针点,后吹子、丑二药。缠喉风

恶寒恶痛名阴毒,内外无形气短促,

胸前红肿足多寒,若见红丝针贵刺。

药宜发表,吹药先用巳药。如见红丝即刺断,再用子药。呛喉风

此症谓之飞丝毒,口中发泡丑药覆,

燥极点痰热在心,忽然呛食终非福。

用针挑破血泡,后上丑药,兼吹子药。煎药宜清热祛痰。哑喉风

哑瘴喉症犯咽隔,口不言兮牙关塞,

面紫唇青冷涕流,风疏痰降即无厄。

其症牙关紧闭,先用巳药,后用申药,前后抹之,风痰去尽为度。煎药先发表后清热。弄舌喉风

体发热兮口内肿,舌出频将两手弄,

笔针患处去痰涎,解毒疏风清热壅。

用三棱针刺破少商穴,先用巳药,后用子药。烂喉风

烂喉风症频频热,唇若涂朱口内裂,

看其患处浅和深,药宜子丑兼调摄。

子、丑二药和匀上之,再用巳药收功。煎药宜清热。单乳蛾

喉内肿如桃李形,或左或右单蛾名,

此症早治可速退,痰消毒散自然平。

此症不论已成、未成,皆可刺。其形大而长,初用巳药,后用子、丑二药收功。煎药先发表后清热。喉痈

七情郁结病成痈,六日之内可刺脓,

不治须防成冷痿,巳申药到定收功。

其患在喉咙化合后之正中,到四五日后可刺,早刺防复肿。未刺前及未溃前吹药,先用巳字,后用申字,溃后用子、丑二药。煎药先发表后清热。牙疔

太阴脾土足阳明,二火交攻疔即成,

患在牙龈如豆大,排针点破即安宁。

先用申药,后用子药。牙宣

此症起时因胃热,壅而宣露常流血,

药吹酉未即能除,清胃煎来功奏捷。

先用子药,后用酉药、未药二种止血。煎药宜清胃火。木舌

舌病心经受风热,忽然肿破口难说,

看时左右共宜针,药用栀连火气灭。

吹申药,看紫色处用小刀点之出血,后吹子药。重舌

莲花之症看如何,三舌攒在舌底疴,

戌药频搽宜更点,清心泻火莫蹉跎。

用申药吹之,不退,再用戌药。

上三症,用清热解毒煎药。重腭

体虽不热独心劳,舌上生来似小桃,

药用黄连解毒饮,吹宜冰片不须刀。

用子药吹之。走马牙疳

小儿疳症属于脾,黑腐沿开臭不宜,

子丑合参兼卯药,穿腮落齿总难医。

先用米泔水洗净,或温水亦可,药用子、丑和匀敷上。如不应,乃险症也。煎药用解毒。痧痘口疳

痘余痧后口生疳,烂在牙龈痘毒传,

若是见痧生满口,须从心胃二经参。

吹子、丑、卯药。煎药宜泻心胃二火。双乳蛾

双蛾两两生喉间,关上轻兮关下难,

气吹好似红李子,轻消重刺去风痰。

形与双单蛾[1]同,刺不论已成、未成,先吹巳药,不退再点子药。煎药先发表后清热。蚂蝗疔

疼而微白蚂蝗疔,腭上生来韭菜形,

内不肿兮发寒热,速宜针刺自然平。

用申药点去恶血,后上子药。煎药有表发表,无表解毒泻火。连珠风

两坳深处患连珠,初起沿开白色余,

日久渐成八九点,药和子丑病当除。

和匀子、丑、巳药吹之,兼上寅药。煎药宜清热解毒。阴虚喉风

癣症原来因损肺,斑生苔癣若虾皮,

时时发热频频嗽,面赤声嘶病可虑。

其症虚弱,不宜发表,须用滋补兼解毒。上半月痛甚者,乃气虚;下半月痛甚者,乃血虚。吹卯药并上丑、酉二药。如日久不减者,不治。杨梅喉癣

杨梅结毒癣由生,片白喉中秽气闻,

白色变黄才可治,酉随子丑共追寻。

和匀子、丑二药吹入,后用酉药收功。煎药宜解毒。咬牙风

咬牙即是锁喉风,毒在牙龈胃火攻,

不治恐成牙漏症,开关辰药子收功。

先用辰药擦牙龈缝中,如肿不退,再用子药。煎宜清热解毒。

[1]双单蛾:诸本同,疑为上文之“单乳蛾”。张氏咽喉七十二症治图说十一症咽喉门[1]帘珠喉[2]

帘珠喉,满喉如白网细状,两边微肿,根有白点带红色,小舌红肿,咽水大痛。此症因郁积热毒而发,其脉两寸浮洪,两尺亦数大而二钱洪。此上盛下虚之症也,宜清火,用六味汤加盐炒黄柏,酒炒黄二钱二钱五钱二钱二钱芩,盐炒知母,熟石膏,山豆根,盐炒元参,山栀一钱一钱二钱三钱三钱,木通,生地。服一剂,来日再加连翘,紫花地丁,二钱二钱二钱一钱熟地,丹皮,草河车,川连,金汁一盅或煎柏枝汁一盅(冲服乃妙),外吹药,六七日可愈。呛食哑喉

呛食哑喉,此症因伏邪在肺,声哑呛食,六脉迟细甚,属阴症。

余曾治一人,年二十,患此三年,饮食少进,病在将危。余诊视三钱再三,病虽久,脉尚有力有根,或可治。用六味汤加麻黄,桂枝一钱三钱一钱二钱一钱二钱三,苏叶,木通,细辛,白芷,诃子,皂核钱二钱一两,姜炒半夏,连服五六日。病虽退而声哑未除,换加桔梗,七钱七钱一钱以上俱童便炒一钱诃子,甘草,薄荷,,麻黄,煎数沸,噙嗽,徐徐咽下,服十剂乃愈,后服补药健脾。内外肿喉

内外肿喉,此症生于喉关之下,阴阳相结,内外皆肿,或有烂斑,三钱五钱二钱火郁之症。用六味汤加炒黄芩,熟军,海浮石,外吹药。一钱半二钱二钱三钱一来日换加丹皮,生地,酒炒黄芩,生石膏,炒山栀钱一钱,木通,即针少商、商阳两手四穴。如背寒,加羌活;胃泛,加葛根。柏枝汁亦可漱之。风热喉

风热喉,此症感风热而起,满喉发细红点,根带淡白,舌下两边二钱三钱一三四块,六脉洪紧。用六味汤加盐炒元参,酒炒黄芩,山栀钱一钱,花粉,一服可愈。外用吹药,兼服八仙散。紫色虚喉

紫色虚喉,喉间紫红,久之变烂,如生漆色,因初起早服寒凉之药故也。此症肺胃伏寒,平而不肿,饮食难进,吐出乃腐肉者,宜急治之。如误认为火热之症,反以三黄、犀角、羚羊角等药,则吃成死症矣。余见此等紫色之症,不论名色,喉间绝无影形,满喉皆紫,脉五分一钱一钱缓身凉者,用六味汤加细辛,葛根,苏叶,白芷、川芎、

各一钱二钱二钱麻黄,服后紫变为红,换加盐炒元参,酒炒黄芩,花粉二钱,即愈。喉 癣

喉癣,此症因肾虚火旺,发癣于喉,不肿而微红,上有斑点,青白不一,如芥子大,或针孔、绿豆大,每点生芒刺,入水大痛,喉间声哑,咳嗽无痰,六脉细数者,用知柏地黄汤兼四物汤加麦冬、炒元二参或煎药不用入丸药亦可参、盐炒女贞子、枸杞、人参、洋参,、首各二钱俱盐炒乌、阿胶。十服后,用桂附八味丸加女贞、枸杞、二参,淡盐汤下,每服四钱。如前知柏地黄汤、四物汤服后不应,酌加附、每服各三钱桂,冷服,此引火归原之法也。如六脉洪数,恐难脱体,外兼用吹药治之。喉 疳

喉疳,此症肾虚火旺沸腾上部而发,喉间、上腭有青白红点,平坦无刺,故名喉疳。声不哑,不咳嗽,两尺脉虚者是也。先用六味汤,一钱二钱二钱去荆、防、蚕三味,加盐炒元参,酒炒黄芩,丹皮,生地二钱一钱钱半钱半,盐炒山栀,盐炒水拌再炒女贞,盐炒知母,男加龟五钱五钱各三分板,女加鳖甲,服五剂或十剂。如不愈,再加附、桂,各药另煎入药,冷服。愈后合桂附八味丸加元参、知母、女贞、枸杞俱盐水炒,服一料可愈。外用吹药。飞扬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