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职业素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8 15:53:28

点击下载

作者:于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弟子规》与职业素养

《弟子规》与职业素养试读:

前言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本是一部童蒙养正宝典,而实际上里面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弟子规》所讲的,是一些为人处世的日常行为规范,这些传承了数千年的做人做事的智慧,对于提升在校学生素养,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适应职场要求、成人成才,提高学校的德育水平,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学校利用课程开发的时机,开设这门学习《弟子规》的课程,目的在于让全校师生补上《弟子规》这一课,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打造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是彰显群体形象的标志,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构建学校文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学生的自我管理实质就是“心”的管理。走出学校的学生,可能会成长为未来公司的领导者,而《弟子规》则是最适合企业文化管理的宝典。《弟子规》的六个组成部分——“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从人的心性本质上建立起了一套道德行为约束体系,也从根本上提高了全体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发展能力。《弟子规》的价值是巨大的,但它毕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代在发展,其中难免会有些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用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全面认识传统文化经典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我们采取专业课与企业合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弟子规》,目的就是要使在校的学生形成忠诚、敬业的职业道德品质,为将来企业的发展服务,完成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只有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高素质人才,让《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思想精髓充分地被年轻一代吸收利用,《弟子规》的当代德育价值才能得以充分实现。

总之,研读《〈弟子规业〉与职业素养》,对于培养“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具有健全道德品质”的年轻一代优秀员工具有重要意义。

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本书针对《弟子规》中的生僻字、词在原文中标注下划线,在译文后做出了相应注解。

本书的编撰过程稍显仓促,加之编者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出现差错,对于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悉心指正!

第一章 总序:进德学文,知行合一

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古人把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把学习书本知识放在其次。所谓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都是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把“德”排在“才”的前面。《弟子规》开宗明义二十余字,既罗列了启蒙教育的各种内容,又排出了启蒙教育的先后顺序,管中窥豹,主次分明,很有必要。《弟子规》总序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弟子规》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按照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周围的人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弟子规》注解1.圣人:指的是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孟子等先贤。2.弟:音tì,同“悌”,敬爱、顺从兄长,引申为友爱兄弟姐妹。3.谨:寡言,这里指谨言慎行。4.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5.学文:学习知识与技能。

《弟子规》:儒家文化之集大成者

我们都知道,《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概括。而《弟子规》则是儒家德行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所以,一定不能小看《弟子规》。它能帮助你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就事业,帮助你修身养性。《弟子规》开篇点题:“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说这本书是遵循古代那些圣贤的言行总结出来的精髓。对《弟子规》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要进行反省,认真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每一句都要做到,不可以马虎,这就是行仁。行仁当中,就是逐渐恢复道德,恢复本性。“艺”是指艺术,泛指才能、技艺。古人讲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现在我们说百工技能,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什么事业,都是一门“艺”。工作当中,把我们的仁爱之心表现出来,把我们的道德体现出来,就是真正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艺,游于艺”了。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所以,处理好人际关系就特别重要。在古代,这种关系也是道德的体现,这种关系包括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这是我们讲的“五伦”。每个人一出生,自然而然要面对这五种人伦关系,这不是人为创造而是自然而然存在的。

如何处理好呢?就是要在这五种关系当中,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五伦十义”。也就是五种人伦关系里面我们要履行十种义务,即所谓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听、长惠幼顺、朋友有信。在这个关系当中,我们自然就要履行我们应尽的十种义务。如果不承担义务,关系必定搞不好。身为父母,一定要仁慈,父母对儿女有爱心,是天然之理,父母能够以爱心对待子女,就是德。君臣,上级对下级要有仁恕之心,要关怀他,照顾他,他犯了错误要以宽恕的心对待、帮助他改过,这是领导应尽的义务;下级对领导,也要有一种忠诚之心,不能有欺骗行为,这是下级应尽的义务。夫妇之间要有道义、恩义、情义,要互相体贴,互相照顾。兄弟之间互相讲信义,这些都是符合道德的。古人把道德归纳为八种,称“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德行、人品,而这也是《弟子规》具体教导的内容。武汉市潘阳街道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层楼房,楼房是由英国一家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20世纪末,这座叫做“景明大楼”的楼宇在漫漫岁月中已经度过了80 个春秋,有一天,它远隔万里的设计者给这栋楼的业主寄来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楼是本事务所1917年设计,使用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敬请业主注意。真是前所未闻,80年前盖的楼房,不要说设计者,连当年施工的人也不会有一个在世的了吧?然而,竟然还有人为它的安危操心!操这份心的人竟然是它最初的设计单位——一个异国的建筑设计师!

究其原因,原来是“固执而死板”的英国人始终如一坚守那份诚信与贵仁,这是何其沉重的一份诚信啊。看来,中华文明传统的优秀品质早已跨过重洋,影响了世界。由此,我们更有必要以谦卑的心态,重拾儒家精髓。《弟子规》是孔子提出的提纲条目,他一生却“述而不作”,只是专属古圣先贤的教诲。孔子对于古圣先贤所说的教诲完全认同,并在70岁的时候,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矩就是规矩。人性本善,古圣先贤将它彰显出来。我们如果能够听从圣人的教诲,按照《弟子规》上所说的教诲去践行,逐渐把我们不良的习性改掉,让我们的本性、本善展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我们也会不断成长和成熟。

我们没有回归本性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去做,要力行。等到回归本性、本善时,自然流露的行为不用刻意而为,自然就与《弟子规》相符合。本有的本性,可以恢复;本有的本善,可以彰显。不良的习性,如不孝、不义、不忠、不悌等,本来是没有的,当然可以把它们去除掉。因此整个圣贤教育的过程,就是让我们回归本善的过程。当我们恢复本来面目,本性中的本善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流淌。东汉时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就很穷,靠上山砍柴为生,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天长日久,他的知识变得很渊博,并写出两本书,引起了轰动,人们很佩服他。董遇的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学习的窍门。他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人家说:“可是没有时间呀!”他又说:“学习要利用‘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董遇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的学习来提高自己水平的。

做君子,不做小人

《弟子规》提倡人们要做品德高尚之人,不能做小人,应该处处以君子的风范来立身处世。

古往今来,虽然做人有不同的标准,但君子之道却是公认的。与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会让人心胸开阔,如处幽兰之室;与道德败坏的人相处,会让人变得狭隘、品质低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何为君子?古人称之为地位高的人,今指人格高尚的人。君子品性高贵,心地善良,谦让有度;小人生性龌龊,阴险狡诈,心胸狭窄,于是就有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说。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给“君子”与“小人”划分的界限。

公司里或许会有一小部分人平日里无所事事,爱打听别人的隐私,天下太平时便捏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人会对企业的凝聚力构成巨大威胁,他们是企业内部的离心力量,如不加以遏制,将耗尽集体所有的智慧成果,这种人又被人称为“内耗专家”。

而君子则是当道义与功利的目的发生冲突时,舍利而取义。孟子曾说“舍生而取义”,他认为,生命固然重要,而人格更为可贵,如果二者不能两全,应当“舍生而取义”。春秋时,禧和申伯侯都是楚文王的大臣,禧为人刚直,一见楚文王有错就会进谏,楚文王认为禧在众臣面前揭其短,感到有点恼火;而申伯侯则事事顺从,且善于观察楚文王的动静,楚文王想说想做的,他已先说出并且做了,于是楚文王觉得有申伯侯在身边很顺心。可是,楚文王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禧所谏的都是正确的,有不少事因纳其谏而未犯错误,于己于国有利;而申伯侯顺己意做的事许多都错了,于己于国不利。于是,楚文王才悟到禧是贤臣,应予重用,便加封其为五大夫;同时,楚文王也明白了申伯侯是阿谀奉承的佞臣,认为这种人不能再用,便将他驱逐出了楚国。

谁都不希望与小人为伍,而把自己搞得身心疲惫、头昏脑涨、一事无成;相反,与君子同行的人,则能信守诺言、相互尊重、彼此帮助,进而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一定要记住这样的做人原则:做君子,不做小人!

好员工职业成长第一课

我们常常讲:做事先做人。但如何才能把人做好?做人的根基是什么?很多人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到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中苦苦寻觅,虽然勇气可嘉,但方法不可为后人仿效。其实,做人的根基非常简单,就是古人所说的“五伦八德”,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要完全做到却也非易事。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做人的根本。《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以《论语·学而》中的观点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将全书分为几大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内、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后来清朝的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三个字清楚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推而广之,弟子可以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弟子规》。“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通过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同样,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弟子”就是每天在企业里工作的员工。如果我们按《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在企业里,就会成为一个尊敬领导、关心同事、爱护下属和真诚对待客户的好员工,成为一个有德行、有能力、对企业和社会有益的人。

可能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儿童看的,其实不然。《弟子规》讲述的道理虽简单,但要想完全做到,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身体力行。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是过时的,现代人很喜欢古董,如果偶尔淘到了一件盘子或罐子,就当做宝贝。殊不知,真正的宝贝并不只在这些瓶瓶罐罐中,更在古圣先贤的典籍中,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喜欢佛学,有一次他上山去请教一位高僧,叫鸟窠禅师。他上去之后,对着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跟他讲了八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八个字讲完之后,白居易哈哈大笑说:“3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他一句话:“80老翁做不得。”意思是说别看这个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简单道理,很多人活到80岁都不一定能做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问最重要的是能够力行,能够落实。学得千万句,不如做一事,所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走走形式,而是需要真正去践行才行。因此,学习并践行《弟子规》,实在是企业好员工成长的第一课。

时代呼唤好员工

《弟子规》总序一共才24个字,却囊括了做人的所有标准。延伸开来,这些标准对好员工也同样适用。企业也需要这样的好员工,需要用《弟子规》的思想武装起来的好员工。

好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他们大多具有下面这些特质。

好员工不忘初衷,虚心学习。所谓初衷,就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只有始终不忘企业经营理念的员工,才能谦虚,才可能与同事齐心协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使命。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

好员工有责任意识。他们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了自觉的责任意识之后,才会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好员工爱护企业,和企业自然成为一体。除了睡觉,每个人都有大半的时间在工作中度过,企业几乎是员工的第二个家,优秀的员工,都具有企业意识,能和企业甘苦与共。

好员工不自私,总是为团体着想。他们明白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把个人的努力充分与团队形成合力,才具有价值和意义。一家食品厂登出了招聘启事,许多人得到消息,纷纷赶来应聘。考核的时间还没到,外面却下起小雨,这时在外面急着将货物搬上车的工人跑了进来,向主持招聘启事的人事主管求援,希望能找几位应征的人到仓库帮忙。人事主管于是向大家询问:“有没有人愿意帮忙?”只见一堆人纷纷站了起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跟上前去,个个都非常卖力地帮忙搬货上车。过了一会儿,厂长来到仓库,发现这么多人聚在这里,立即找来人事主管问明原因,人事主管如实告知。没想到厂长却大发雷霆,怒斥道:“乱七八糟!我不是说过了,要过一段时间再招聘吗?”这时正愉快地帮忙搬货的应聘者听见厂长这么一说,不少人当场发火说:“这么说来,你们不是在骗人吗?搞什么名堂啊!”他们气愤地说着,并气呼呼地将手上的货物随地一扔,一大群人便急匆匆地往外走去。此时,雨越下越大,仓库的负责人眼看着货物全堆在外面,焦急地请求他们帮忙,并允诺会给予报酬,但大家仍不为所动,只有一个人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留了下来。货物搬完后,这个人没领报酬就往大门走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人事主管忽然跑过来,用力地握住他的手说:“恭喜你,你已经通过本公司考核,请你明天就来上班吧。”年轻人听了一头雾水,正在纳闷时,只见厂长站在前方,用赞许与肯定的目光向他点头致意。

好员工随时随地都具备热忱。人的热情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成功与否,往往由一个人做这件事的决心和热忱决定。碰到问题,如果拥有非成功不可的决心和热忱,困难就会解决。

好员工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相信所有企业都欢迎这样的员工,因为创造力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

好员工能做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包括多方面的。大到对人类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小到对公司经营理念的看法,对日常工作的看法。

好员工有自主经营能力。如果一个员工只是按照领导交代的去做事以换取薪水,那么他的事业不会有太好的前途。每个人都必须以老板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了,才会在工作上有新发现,个人才会逐渐成长起来。

好员工能适时帮助上司。所谓帮助上司,就是提出自己对所负责工作的提议,并促使上司同意;或对上司的指令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上司去修正。如果一个企业里多一些能真正帮助上司的人,那么企业就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好员工有气概担当企业经营重任。这种气概就是自信、毅力和责任心的体现,这种气概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由此看来,做一个好员工似乎并不容易。但是事在人为,否则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经过自身努力而成为优秀员工呢?人人都想成功,都想获得财富,唯一的方法是行动。

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员工,这对于我们的人生、生活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多人可能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只是过一天算一天,大概过得去就行,至于生活的质量是否有所提高,身心发展是否更趋于健康和完善,对生活的理解是否更加全面和深刻,对社会、组织及家庭的责任感是否臻于成熟。对这些问题,有些人常常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如何做一个好员工,是每一位有心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弟子规》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修身养性:学会做人是做好员工的基础

《弟子规》提到“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都是关于个人修养的问题。一个人如有远大志向,就必须苦修自身素质。知识的积累、品德的修炼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更不是轻易得到的,一个人要经过“苦、劳、饿、空乏”的磨炼,使得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才能经得起生活、工作、社会的压力,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人终日怨天尤人,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在“不得志”的苦闷中怪罪社会的不公。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却眼高手低,华而不实,连最基本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都不懂。“海尔功臣奖”获得者、空调事业部管理班长王宁常常告诫她的组员:“清洁就是品质,我们是在制造世界一流产品,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会提醒我们正在干一件很出色的事情。”正如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所说:“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把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其实,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品质。”

浮躁已成为部分现代人,尤其是部分年轻人的时代特征。人们不甘于现状、寻求发展无疑是上进的,但上进心必须建立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不能单一片面地强调“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忽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如果自身是个“阿斗”,不要说给他一个将军的职位,就是给他皇帝的位置,也可想而知其结果会如何。《弟子规》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话做事要谨慎、讲信用;和人们交往的时候,要遵守平等仁爱的原则;要时常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并且向他们学习。上面这些是我们学习《弟子规》的基础,是一些必须做的事情。如果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暇,应努力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各种经典和其他有益的知识。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就是要我们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以经营企业为例,对企业员工而言,企业就好比每个人的家庭。研究一下那些成功的老板,他们中有很多人同时扮演着很多角色:一个成功的父亲,一个成功的丈夫,一个成功的儿子。经营企业跟经营家庭的原则是一样的,都要诚实守信,要待人平和,要注重自己的修养。

修身对一个人很重要。你可以不会种粮食、不会种蔬菜,但是你不可以不修身。一个不懂修身的人,必然很难获得周围人的尊重和认可,必然做什么事情都会处处受阻,无法如愿以偿去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一个懂得修身的人,哪怕他在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也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和拥戴。例如,不懂得种庄稼和蔬菜的孔子,因为善于修身养性获得了樊迟的追随。IBM的前任董事长郭士纳在其自传《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毫不忌讳地谈到自己是一个外行。但是正是这个“外行”带领IBM走出了濒临倒闭的阴影,重新塑造了辉煌。其原因也是因为他不仅自己注重修身,也要求自己的员工注意个人修养和品德。他对员工说:“不要隐瞒坏消息,我痛恨意外之事;不要试图在我面前说谎。”另外,他也很少有领导者的架子,颇具民主作风。他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我很少有等级观念。无论是谁,也无论其职务高低,只要有助于解决问题,大家就要在一起商量。”

一个懂得修身的人,必然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哪怕他出身卑微,也会成果斐然,获得众人的拥戴。

正是因为懂得修身,善于修身,曾国藩30 岁授翰林院检讨,为从七品,从七品升到二品的大官,他只用了7年的时间,晋升速度之快,在当时极为罕见。从39 岁到42 岁,他先后担任过5个要职,正因为注重修身,才成就了曾国藩。

好员工要有好人品

《弟子规》开篇说“首孝弟”,把人品放在了第一位。在家是好儿女,在校是好学生。同样,在企业也是好老板好领导,或者至少也是一好员工。

在人的奋斗生涯中,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博学多才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但素质又是重中之重。好素质从哪里来?来自于修身。与万贯财富、聪明能干比起来,高尚的品格、诚信的品质、谦和的品德、坚忍的意志显得更加重要。如果我们把前者视为能力,后者视为品质,那么,品质比能力更重要,品质决定成败。

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处在一个人们似乎忽略修养而社会期盼修养的世界。这里所说的修身主要指关于道德、品德、价值观、情商、精神的培育,这些都是一个人内在的素质,是一个人的品质,也组成了一个人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一名员工的必修课。

什么样的员工是真正的好员工?什么样的员工最易受青睐?这是职场中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非常简单,就是德才兼备,即人们常说的“又红又专”。

在德与才之间,按照大家熟悉的说法,就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两者都很重要,但德尤其可贵。

宋代学者司马光认为:“取士之道,当以德为先,其次经术,其次政中,其次艺能。”在他看来,选用人才的原则,应该是把德行的考核放在首位,然后是经术,然后是政事,再就是艺能。这反映了司马光选用人才的思想,他把德行放在首位。一个相貌平凡的女孩,只有中专学历,成绩一般,她得知妈妈得了不治之症后,想减轻家里的负担,并希望利用暑假的时间挣点钱。她去了一家公司参加面试,经理看了她的简历拒绝了她。她收回了简历,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不小心手被扎破,流出血了。原来座椅上露出一个钉子,她用桌子上的石镇纸将钉子又订了回去,并把石镇纸放回原处。她的一系列细小的动作深深打动了经理,这家公司最后录用了她。

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孩,用自己高尚的品行,赢得了工作的机会。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小小的细节,展现了女孩可贵的品质,才无意中提升了她的职场实力。

总之,一个人的素养、品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社会是个大环境,职场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而不能脱离群体单独存在。因此,一个人不能只考虑自己,只想自己获得成功,而必须学会不断提高人品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

第二章 入则孝:尊敬父母,诚实敬业

中国古代儒家把人类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个方面,简称“五伦”。其主要观点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父子关系是基础,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和扩展。而家庭关系和睦的根本,就是父母慈爱,子女孝顺。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子女来说,孝顺是最大的美德。百善孝为先,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以孝治天下之说。《弟子规》原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弟子规》译文对父母的呼唤,应该及时回答,不可迟缓;对父母交代的事情,应该马上动身去做,不可拖延。父母的教诲,要认真地听;父母的责备,要虚心接受。为人子女,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冬天要提醒父母多穿衣服;夏天睡前要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应先探望父母,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家后,要将当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让他们放心。外出离家时,要告诉父母到哪里去,回家后要当面禀报父母自己回来了,让父母放心。平时起居作息,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做事有规律,不可任意改变。无论事情大小,都不要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意而为,就容易出错,这有损为人子女做人的本分。物品虽然不大,也不可背着父母私自藏起来占为己有,如果私藏,父母就会为你的行为感到伤心难过。父母亲喜欢的东西,子女都应该尽力准备齐全,满足他们的要求,父母所厌恶的东西,子女都应该小心帮助他们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身体轻易受到伤害,因为那样会给父母带来忧愁;如果子女的品格有问题,就会让父母感到羞耻。父母爱护我,孝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父母讨厌我,不喜欢我,还能一样用心尽孝,才显得难能可贵。如果父母犯错,我们要心平气和、柔声细语、态度诚恳地劝勉让他们改正。父母若不听劝导,则要耐心等待时机,比如在父母情绪好转或高兴时再继续劝导;若父母执意不听,甚至生气,此时子女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还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到责打,也要毫无怨言,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父母有了疾病,子女在熬好汤药后,一定要先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而且要昼夜服侍,不离开父母的床榻。父母不幸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在此期间,因常常思念父母而悲伤哭泣,自己住的地方要简朴,并戒除酒肉等奢侈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祭祀时要虔诚。对待去世的父母,就如同他们在世一样恭敬,这才是真孝顺。《弟子规》注解1.温:暖和。2.凊:凉爽。3.省:音xǐng,安慰,问候。4.定:安慰。5.常:不变,固定。6.苟:假使,如果。7.亏:缺陷,不完美。8.去:除去,除掉。9.贻:遗留。10.憎:厌恶,讨厌。11.贤:有才能,有德行。12.色:神情声色。13.入:接受。14.丧:守丧。15.事:侍奉。

要全方位关怀父母

《弟子规》中指出,对父母尽孝心,应该从关怀父母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开始,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不只在一朝一夕如此,一年四季都要这样做。

在这方面,很多古人的做法让人感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生活非常艰苦。黄香虽然年仅9岁,却已深深懂得孝道。在母亲生病期间,他一直守护在病床旁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黄香每天都很思念母亲,经常以泪洗面,乡人见其如此,都夸他是个孝子。之后,黄香与父亲相依为命,将自己的全部孝心都倾注在父亲身上,一心一意地服侍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自己动手去做,尽量不让父亲操心。到了夏天,天气很热,蚊蝇很多。每天晚上,一吃完晚饭,邻居们都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大家虽然不停地着手中的蒲扇,可仍觉得很热。这时小孩子们总是要大人们讲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入夜了,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人们却找不到黄香在哪里。原来,黄香因为担心父亲睡不好觉,每天晚饭后都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就换右手,右手扇酸了就再换左手,就这样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黄香才去请父亲上床休息,整整一个夏天,均是如此。当寒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样,若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让人受不了。但孝顺的黄香却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都睡得温暖舒服。他每晚读完书后,就给父亲铺好被子,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褥焐热,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不会感到冷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全县全国。像他这样小的孩童就能这样孝顺父亲,这种孝心感动了太守刘护,他上书朝廷,举荐黄香为孝廉,黄香由此成为一位因孝敬长辈而名传千古的孝子,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达了,物质生活富足了,我们不需要再像黄香那样扇席暖床了,但他孝敬父母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冬天时,打开暖风让父母感到丝丝暖意,让父母睡得安稳;当夏天夜晚来临时,早早地开冷风让房间凉爽,让父母睡得舒服。平时要有这方面知识的积累,随时注意把日常饮食起居健康的观念带到家庭当中,以“养父母之身”。

父母上了年纪时,更需要精神上的关爱,若有时间,子女就应该常常与父母在一起,让他们感到亲情的温暖。子女还要常常让父母保持愉悦的心情。若与父母同住,要记得早晨起床、晚上睡前问候父母,让父母心情愉悦。同时,父母也要带领子女向自己的长辈问候。年纪大的长辈常常会觉得很孤寂,需要晚辈的关心与安慰。若与父母分开居住或远离父母,也要时刻惦记父母,定期打电话问候,并在假日回去探望他们。哪怕给父母做几餐可口的饭菜,帮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也会让他们感到非常高兴。

子女若有事外出,一定要告知父母,不论是去得近还是去得远,都要讲明去的地方,以便让父母放心;回来时,也要和父母打声招呼。子女长大以后如果在外面已经成家立业,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工作,也要让父母知道你居住的地方。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父母安心、放心,不让他们因担心子女而寝食不安,这也就做到了“养父母之心”。

成年的子女最好能够有一个固定的居住场所,即便是租房住,也不要经常变换地方,以免让父母担心自己在外面居无定所。此外,子女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子女要把自己的身体照顾好,这样才有充沛的精力,去为家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父母心里自然会觉得很欣慰。这样就做到了“养父母之志”,也就是达成了父母的心愿。传说在三国时期,吴国江夏有个叫孟宗的孝子。他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并经常教育孟宗要勤学苦读。孟宗在母亲的督促下,终于学有所成。他把母亲对自己的点滴教诲都牢记于心,对母亲十分孝顺。有一年,母亲生了重病,难咽饭食,很想吃鲜笋煮羹。当时正值冬至,天寒地冻,到哪儿去找鲜嫩的竹笋呢?孟宗想到母亲为自己操劳一生,现在母亲重病在床,自己却连她想吃鲜笋煮羹这点要求都无法满足,深感对不起母亲的深恩。孟宗无计可施,信步来到竹林里,双手抱着毛竹,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没想到他的这份孝心,竟感动了天地,大地开裂露出几棵尖尖的笋,还带着露珠。孟宗高兴地把竹笋拿回家,做了笋羹,给母亲吃。母亲吃完,病竟然神奇般地好转了,人们都说这是孟宗的至孝感动了上苍。后来,有人写诗赞扬孟宗的孝行:“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现在,我们孝敬父母,也要效仿古人的精神,不能只供给吃穿,更重要的是要让父母感到快乐;除了让父母感到快乐以外,还要体察父母的心思。父母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子女都要善加观察,尽量满足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温暖体贴,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

时刻惦记生病的父母

父母生病时,子女应该给父母请医生,为父母端水送药,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如果父母生病严重,要时刻守在床前服侍父母,听父母的召唤,并细心观察父母的情况,防止意外发生。这正是子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机会,能看出子女是否真的孝顺。汉文帝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孝皇帝,他侍母尝药的故事,为后世广为流传。汉文帝坚持以仁孝治理天下。平日里,他总是身体力行,每天都向母亲问安,如果朝政不很繁忙,文帝还要特别抽出时间,陪伴在母亲左右。在文帝心中,始终把侍母尽孝当作自己生命中的大事。只要母亲身心安泰,他自己也会感到莫大的快乐。岁月如梭,母亲开始日渐衰老、孱弱,文帝不免担忧起母亲的身体来。有一天,母亲不幸病倒了,文帝请来最好的医生给太后诊治,宫廷内外也都为尽早医好太后的病而各尽所能。文帝十分焦急,他深恐母亲一病不起,甚至会离自己而去。他时刻牵挂着母亲,已经不放心让宫女们照顾。只要完成公务,文帝就会来到母亲寝宫,守护在母亲的病床前。看到母亲憔悴的面容,文帝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他亲自为母亲端水送药,一心一意只想着让母亲尽快好起来。只要母亲感觉好了一些,文帝心中就会感到无限喜悦。在汉文帝侍母的三年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即使是在休息的时候,也从不宽衣解带,生怕在母亲呼唤时,由于自己一时的怠慢而无法应母亲之需。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文帝还学习所用汤药的药效、剂量,而且牢记于心。对什么时候用药、怎样熬制才能充分发挥药效等,他都能恰当地掌握。母亲每次服药之前,文帝都会亲自品尝,品一品熬煮的浓度是否适当、温度合不合适,然后再嘱咐进行调制调温,直到适宜母亲服用后,才放心地端给母亲。在文帝三年如一日的精心侍护下,母亲的病情终于有了好转。文帝的行为带动了良善的社会风气,人们都争相效仿。文帝还广纳谏言,废除因诽谤而处以死刑的惩罚,在收成差的年份减租减税,惠赐天下孤寡。文帝在位23 年,不管是宫室、苑囿,还是车骑、服御,文帝从来都没有增添过。他仁慈恭俭,以敦伦尽分、崇尚简朴示范天下,开创万民敬爱、海内殷富、远者悦服、天下大治的盛景。

若父母不幸离开了人世,我们在给父母办丧事时,一定要尽到为人子女所应尽的礼节。这体现在要用父母所信仰、所期待的丧礼来置办,而并不体现在花了多少钱与多么隆重的形式上。按照父母的遗愿去办理,才最能体现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追思。

若父母刚刚过世,子女的生活就应该尽量简朴,穿着要尽量朴素,要日日为父母祈祷祝福,并时时想到和父母在一起的难忘日子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才不枉父母对子女养育、培养的恩德。《弟子规》还教导我们,在祭拜过世的双亲时,一定要恭恭敬敬,犹如父母还健在,并没有离开自己,绝不要因为父母离去而有所改变,让父母在天之灵也能得到宽慰。父母也要这样做给子女看,让子女了解什么是对父母的礼敬。

每个人都要用感恩的心去对待祖先、感激过世的父母,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给祖先、给父母丢脸。用这样的心,去祭拜过世的人,才有意义。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要时刻不忘父母的教诲,并秉承父母所教,代代相传,这样才不会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待公务要像私事一样认真

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应该将公司看作自己的家庭,当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时,千万不能置身事外,而要热情、主动地为公司把这些事务处理好。卡西姆在一家大型企业就职,他的工作是产品质检员。一天,他看见公司的宣传员在为公司编撰一本宣传材料。可是那位宣传员因为文字功底不强,编写的东西实在难以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由于平日里比较喜欢文学,也比较爱看书,算是有点文采,卡西姆主动编出一份几万字的宣传材料,交给了那位宣传员。看了卡西姆写的东西,那位宣传员感觉到这本材料确实是文辞俱佳,水平大大超越了自己。惊喜之余,他将自己所编的东西统统扔掉,把卡西姆编的这本材料交到总经理的办公室。总经理非常认真、详细地看过材料之后,第二天早上,把那位宣传员叫到了办公室。总经理说:“这本宣传材料大概不是你写的吧!”那位宣传有点紧张地回答:“不……是……”总经理接着问:“那又是谁写的呢?”宣传员答道:“是车间里的一位质检员。”总经理听了后说:“那么,你去叫他来我办公室一趟。”卡西姆来到了总经理的办公室。总经理问:“年轻人,你是如何想到将宣传材料做成这种形式的呢?”卡西姆答道:“我感觉这么做,更有利于我们对内部员工进行宣传,对于灌输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制度非常有益,更有助于提高我们企业的声誉,加强人们对我们企业品牌的了解,这样对产品的销售十分有利。”听完卡西姆的话后,总经理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很喜欢这份宣传材料。”没过几天,卡西姆被调到了宣传科任科长一职,专门负责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又过了不久,由于在工作中突出的表现,卡西姆被晋升为总经理助理。

尽管自己职责范围外的事我们没有义务去做,可是在工作中关系到公司的一切事情,我们都不能置之不理。虽然做这些事情需要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可是我们的做法会赢得大家的好评。

随着社会的快速前进,公司也会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职责范围也在随之扩大。我们千万不要以“这不是属于我职责范畴的工作”为借口来推诿、逃避责任。当那些额外的工作来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曾经有人对“机遇来临时我们为何不能确认”作了一番研究,结论是:由于所谓的机遇通常都是将自己装扮成“问题”的模样,有时会以职责范围外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我们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或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时,机遇的大门便已经为我们敞开。如今的麦克已经成为了一家五金供销公司的总裁。他刚踏入社会工作的时候,还只是一家小五金店的营业员。一次,有一位快要结婚的顾客买了很多东西,有铲子、钳子、马鞍、盘子、水桶、箩筐等。按照当地的习俗,结婚之前,这些生活和劳动用具是必须购买的。东西很多,全部堆放在一辆独轮车上,车上装得满满的,看起来就连骡子拉起来也会很费劲。当天正好送货员休息,虽然这件事不属于麦克的工作范畴,可麦克却心甘情愿、主动地为这位快要结婚的顾客送货。在送货的过程中,刚开始非常顺利,可走了一段路后,一不小心车轮陷进了一个不太深的泥洼里。麦克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也没有把车推出来,最后还是一位好心的路人帮了忙,麦克才气喘吁吁地将货物送到顾客家中。麦克认真向顾客交付货物并且非常细心地将货物的数目清点完,当他返回商店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麦克的做法得到了老板的赞赏,老板感觉麦克在自己这家店中会被埋没,便善意地把麦克推荐给了自己一位在五金百货公司担任老总的朋友。麦克的境况由此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年薪翻了几倍。

如果你在某家公司工作,只要是事关该公司的事务,千万不要以“这不属于我的职责范畴”为由,推卸自己的责任,将自己置身事外,而是应该把公司的一切事情都当作自己的事情,积极妥善地处理公司的每件事,时刻想着公司的发展。如此,认真、负责的信念便会树立起来,你也将因此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

假如你是单位的货运管理员,那么,你有可能在发货清单上发现一个与自己职责无关可又没有被发现的错误;你假如是过磅员的话,也许可以质疑并纠正磅秤的刻度错误,避免让公司无端遭受损失。无论你身居何职,都不要漠视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同样可以锻炼你的工作能力,提升你的工作经验,如果这些工作你做了,也就等于你已经将成功的种子种在了自己的脚下。

有多少付出,就能有多少的收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有的时候可能你的投入没有立刻获得回报,但是千万不要泄气,而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回报有可能在不经意间降临到你的身上。对你付出的最直接的回报就是加薪或升职,有时,也会有一些间接的回报,它将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周六的下午,小张在单位正准备回家,这时,一位与她同在一个楼层办公的经理走进来问她在哪儿能找到一名打字员来帮忙——他手头有份合同急需今天给打印出来,他们公司的打字员今天休假了。小张对他说,公司现在没有打字员,因为他们都已经去看足球比赛了。假如他晚来一点的话,自己也离开了。可小张表示,虽然自己打字速度有些慢,但是非常乐意帮他的忙。小张把合同打完后,经理问小张,他要付多少钱,小张顽皮地说:“既然是您的事,300元就可以了吧。要是其他的人肯定是要更多的。”经理听了后笑了,向小张表示感谢。其实,当时小张的回答只是一句玩笑。不承想,那位经理居然当真这样做了,几个月后,那位经理找到了小张,将300元钱交给了她,并邀请小张加入到自己的公司中来,工资是之前的两倍。

在工作中,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我们职责之外的事务,此时,我们一定要将公司的事务当作自己的事,为公司的发展着想,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持观望的心态。如此,你肯定会得到应得的回报。

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把高度的敬业精神变成一种习惯,是卓越员工必备的一种素质。

假如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意识到工作是人格魅力的表现,想让人看得起自己,成就一番事业,那么,敬业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了敬业精神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加出色。克里蒙特·斯通曾经说过:“虽然从表面上看你是在为老板工作,可是,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你是为了自己而工作,因此,要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我们时常会听到一些老年同事和其他的人这样感慨:如今的年轻人,敬业精神可不如从前,对工作漫不经心,做错了事也不让批评,如果对他严格一些,便辞职不干,能做到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真是太少了。

对于老同事们的观念对错与否,我们不加以讨论,可是,他们所说的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那就是敬业精神。这正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假如在工作中你能兢兢业业,并把这种敬业精神养成习惯,将会受益终生。36岁的道格拉斯如今是一家公司的副总裁,他是怎样成功的呢?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前,道格拉斯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来学习和研究如何让这家公司赚钱,以及怎样才能用最低的价格为公司买到所需的货物。当时,他的工作就是在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他得到这个职位后一直非常认真努力地工作,使出浑身解数设法找到那些质量好、供货价格最低的供应商,将公司急需的上百种货物买下。他的工作也许无需特别的专业技术知识,但他却全心全意地为公司着想,为公司节约了很多资金,这一切是众所周知的。道格拉斯在29岁时,负责为公司采购定期使用的约1/3 的原料,这一年,他就为公司节省了80多万美元的成本。此后,公司的副总经理立即为道格拉斯涨了工资。道格拉斯辛勤努力的敬业精神与成本意识得到了高级主管的认可。36岁时,道格拉斯已经荣升为该公司的副总裁。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道格拉斯那样对工作如此敬业、如此狂热,可是,他的那种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与节俭意识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对工作的敬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敬业”,简言之,所谓敬业就是对老板吩咐的事情要有个交代。提升一个高度来说,就是把工作看作自己的事业,做到这一点,要有很强的使命感与道德感。总之,“敬业”就是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敢于负责、刻苦努力、虚心好学,做事仔细认真,还要善始善终、坚持到底!

许多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为老板工作,给别人挣钱。所以,这些人是过一天算一天,能混则混,觉得反正公司盈亏与自己无关。但是,如果用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样做对他们其实有害无利。工作中敬业,表面上似乎是为了老板,事实上却是为自己,因为敬业的人能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经验,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些都是其以后发展的基础。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敬业精神都会让你受益匪浅,把敬业精神变为一种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章 出则弟:尊重师长,团结协作

这里的“出”与上一章的“入”相对,指离开家庭和父母,外出做事或拜师学艺。出则弟,即是要尊敬兄长,也要尊敬那些年纪长于自己的人。这一章说的是兄弟姐妹相处以及与长辈相处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告诉我们只有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团队,为大家所接受。《弟子规》原文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弟子规》译文哥哥姐姐要友爱自己的弟弟妹妹,而弟弟妹妹则要懂得尊敬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够团结和睦地相处,父母心中就会很高兴,子女们自然也就尽了孝道。把钱财诸物看得很轻,从不因此而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在和他人讲话时要多包容忍让,不说伤感情的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就会消失不生。日常饮食起居中,不论用餐、就座还是行走,都应长幼有序,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居后。长辈有事呼唤某人,应代为传唤、寻找,如果该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情,能帮忙则帮忙,不能帮忙的则代为告知。称呼长辈时,不可直呼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在路上遇到长辈,应主动向前行礼问候,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恭敬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先走。不论骑马还是乘车在路上遇见长辈,都应该下马或下车问候长辈,并等到长辈离开约百步之后,自己才可以上马或上车离开。和长辈同处,如果长辈还站着,晚辈就不应该先坐下来;长辈坐下后,在得到长辈的允许时,晚辈方可坐下。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如果低到听不清楚,那也是不合适的。去见长辈时要快步向前,告退时要慢慢退出,这样的动作才合乎礼节。长辈问话时,要起身回答,眼神注视长辈,认真聆听,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左右移动。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尊敬。《弟子规》注解1.友:亲近。2.中:其中。3.轻:轻视。4.泯:消失,丧失。5.见:表现。同“现”。6.能:能力,才干。7.疾:急速。8.揖:拱手行礼。9.闻:听见。10.宜:合适。11.迟:慢。12.对:回答。

让一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弟子规》倡导兄弟姐妹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这样父母才会高兴,子女自然也就尽了孝道。

兄弟姐妹本是同胞,是除了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正所谓是“同气连枝,骨肉相连”,因此兄弟姐妹之间要懂得相互礼让,不要讲伤人的话,更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人生短短几十年很快就会过去,兄弟姐妹之间真挚的友爱,是多么弥足珍贵。

很多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起源,多为钱财之故。其实,钱财本是身外之物,不要把钱财放在第一位,当你把钱财看轻了,把情谊看重了,你会觉得很快乐;否则,就会变成金钱的奴隶,活得很累。

忍让不是胆小,而是一种风度和境界,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使人性有转折退让的余地,能化干戈为玉帛,能简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过分的精明就是不超脱,事事好强、处处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活得必然紧张沉重。宽容不是软弱,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有旷达心胸的人,不把宽容看成忍辱负重,而是看作美德和幸福。

不仅要在兄弟姐妹之间忍让,也要对其他人忍让,对很多事情忍让。面对人生道路的坎坎坷坷和难以跨越的障碍,仰天长啸、奋然前行,这不失为一种壮烈的洒脱,但这种洒脱的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洒脱之后常是灰头土脸,让人感到尽管有些洒脱却缺乏深沉,远不如“让一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潇洒韵味深厚。敢于退一步,才会有前进几步的跳跃,善于避开障碍、迂回前进,才能尽快登上崖顶,“一览众山小”。汉朝的贾谊才冠人群,深受皇帝赏识,但他的治国方略却遭到众多旧臣的反对,很难付诸实现。他当时没有退一步等人事变迁,再展雄才,而是不顾客观条件,勇往直前,最后被贬出京,终日忧伤哭泣。直到此时,他似乎还未懂得“退一步”的道理,把自己闹得形容枯槁,三十几岁便病殁长沙,留下了报国无门身先死的千古遗恨。

在处理日常人际关系时,我们也应当讲究“退一步”的艺术。朋友们五湖四海相聚,是种缘分,但也难免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例如有人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你,如果不是什么重大原则问题,大可不必耿耿于怀,让他三分又何妨?若斤斤计较,动辄拍案而起、怒目相向,只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成就的事很多,既需要主观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懂得把握时势。通俗点讲,就是把握机遇。很多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只落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何也?这就是人们常叹的时也、势也、命也!凡事不可强求,强求只会使生活的路变窄。

所以很多事情是仰而为之则难,俯首就之则易。当然,所谓“俯首就之”,是指退在当退之时,绝不是因难而退,不求进取了,是在退中寻找机遇。《菜根谭》有句话颇有意境:“争先的路径窄,退一步自宽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凡事都要与人一较长短,处处都要与人一比高低,争强好胜、爱出风头,这样的人很难成就大事。

学会使用基本的礼貌用语

我们从小就学过礼貌用语,最常用的就是“您好”“谢谢”“请”,可就是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却总有很多人不会使用。开口就是污言秽语,让人觉得很没有修养,很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在求人帮助时,有些人也往往是不讲礼貌,这样别人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也会断然拒绝。相反,对人彬彬有礼,既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修养,又会让人感受到友好和尊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走到楼梯的过道时,一位女工碰巧端着一盆水要上楼,过道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个人过去。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他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经走了半截,而我是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之后他紧靠着墙,等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并且他把“请”字说得非常响亮,让女工觉得非常亲切。

连伟人都如此重视使用礼貌用语,更何况是普通人呢?使用礼貌用语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会让他人感受到尊重、平等和友好,会让交往双方关系融洽,如果一个人一点礼貌都不懂,那么社交活动是没法进行下去的。

是否使用礼貌用语,其结果往往截然不同。《说岳全传》里有一个故事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牛皋与岳飞在不同的时间向同一位老人问路。牛皋骑着马冲着老人大声叫嚷道:“喂!老头儿,’问你,到小校场怎么走啊?”老人抬了抬眼皮看了牛皋一眼,然后默不作声。牛皋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自己继续寻找。过了一会儿岳飞寻牛皋到此,也看到了这位老人,于是他跳下马来,走上前去把手一抬,很有礼貌地问道:“敢问老丈,方才可曾看见一黑大汉,骑一匹黑马?望乞指示。”老人听了,非常愉快地给岳飞指明了方向。同是问路,问的也是同一个人,得到的回应却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两人的态度完全不同:牛皋粗野唐突、傲慢无礼,开口就是“喂”,称老人为“老头”,对老者自称“’”,并且冲人家大声叫嚷,既不注重基本的问话礼节也不注重对方的身份,让人觉得很没有教养。老人听了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必定会反感、生气。可岳飞就不一样了,他的言行举止都彬彬有礼:下马、上前、抬手,用谦辞“敢问”,敬称对方“老丈”,最后再用谦辞“望乞指示”,很好地注意了晚辈对长辈应有的礼节,让老人听了心里非常舒服,自然就很乐意为他指路了。

这个故事说明,沟通中是否有礼貌直接关系到沟通的成败。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礼貌待人,以下口诀就是一个很好的礼貌用语总结。与人见面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久未见面说“久违”,请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若有延迟说“见谅”,请人谅解说“包涵”,无法满足说“抱歉”;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

《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意思是说看淡金钱的话,那么一切怨恨与猜忌也就消失了。这是古人的高尚情操,我们是现代人,是打工一族,没有那样的境界,首先我们要生存,肯定要在乎我们的薪水,至少我们工作的初衷是为了挣钱。可是,如果一个人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他就不能看到工资背后的成长机会,不能体会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这样的人只会逐渐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会懂得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可能是亲眼目睹或耳闻父辈或他人被老板无情解雇的事实,现在的年轻人往往将社会看得比上一代更冷酷、严峻,所以他们也更加现实。在他们看来,“我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报酬”,等价变换,仅此而已。他们看不到工资以外的价值,在校园中曾经编织的美丽梦想也逐渐破灭。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工作时总是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宁愿少说一句话,少写一页报告,少走一段路,少干一小时的活……他们只想对得起自己目前的薪水,从未想过是否对得起自己将来的薪水,甚至是将来的前途。一位员工在一家公司已工作了10年,薪水却不见涨。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内心的不平,当面向老板诉苦。老板说:“你虽在公司待了10年,但你的工作经验却不到一年,能力也只是新手的水平。”这名可怜的员工在他最宝贵的10年青春中,除了得到10年的新员工工资外,其他一无所获。

或许这位老板对这名员工的判断有失准确和公正,但在当今这个日益开放的年代,这名员工能够忍受十年的低薪而没有跳槽到其他公司,足以说明他的能力的确没有得到更多公司的认可。

许多人因为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薪水,而将比自己薪水更重要的东西也丢弃了,到头来往往连本应该得到的薪水都没有得到。

新员工不必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应相信大多数的老板是有判断力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的利润,他们会尽力按照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来晋升积极进取的员工,那些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坚持不懈的人,终会有获得晋升的机会,薪水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假如我们发现自己的老板并不是一个睿智的人,并没有注意到我们所付出的努力,也没有给予相应的回报,那么也不要沮丧,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现在的努力并不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我们投身于工作是为了自己,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是有更长远的未来,我们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回报方式,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更应该珍惜工作本身带给自己的“报酬”。艰难的任务能磨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磨炼我们的品行。公司是我们成长中的另一所学校,工作能够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经验相比,微薄的薪水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公司支付给你的是金钱,工作赋予你的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能力。

你的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窃。许多成功人士的一生跌宕起伏,有攀上顶峰的兴奋,也有堕落谷底的失意,但他们最终都能重返事业的巅峰,俯瞰人生。原因何在?是因为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他们所拥有的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得到的。

你的老板可以控制你的工资,可是他却无法遮住你的眼睛、捂上你的耳朵、阻止你为将来所做的努力,也无法剥夺你因此而得到的回报。很多员工总是在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寻找理由。有的说老板对他们的能力和成果视而不见,有的说老板太吝啬,付出再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我们不能命令老板做什么,但是我们却能让自己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我们不能要求老板有风度,但是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做事有原则。你不应该因为老板的缺点而不努力工作,埋没了自己的才华,最终毁了自己的未来。

因此,不论你的老板有多吝啬、多刻薄,你都不能以此为由放弃努力。我们不仅是为了目前的薪水而工作,我们还要为将来的薪水而工作,为自己的未来工作。一句话,薪水是什么?薪水仅仅是我们工作回报的一部分,如此而已。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为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为自己的成长而工作,你就超越了你工作中的大多数人,也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虽然有时这一步很艰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