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玩心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3:55:40

点击下载

作者:林山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我不是教你玩心计

我不是教你玩心计试读:

前言

世上的难事千千万,若要问最难的是什么,十人中想必有八九人会答:“做人最难。”诚然,做人从来都不简单,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将方圆之道拿捏于掌控之间,有些人却把自己碰得头破血流,一辈子不如意呢?归根结底只在“心计”二字。

做人一定要有些心计,即便你真的很老实。心计不是阴谋诡计,不是“放冷箭”“耍阴招”,而是使环境对自己发展更加有利,令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巧言妙语……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现代社会,而非世外桃源,这就注定没有谁可以割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所以如何做人就成了人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成功,12.5%来自学识和能力,更多的87.5%则要依靠为人处世的方法,一个人无论心眼多好,多聪明能干,要想把事真正做到别人的心底,都离不开用心。从某种程度上说,成功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等的,唯一能让你胜过别人的,就是你更胜一筹的“心计”!

有心计的人,能够化繁为简,让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处处顺心;有心计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糊涂,不过分较真;有心计的人,能说会道好办事,行走社会时左右逢源;有心计的人,到了低矮的屋檐下会主动低头,让自己免于受伤;有心计的人,能够受到上司的重视,得到同辈的尊重并赢得下级的拥戴,从而让自己的事业锦上添花,一帆风顺……

纵观古今,“心计”成就了无数人,也让无数人抱憾终身。

三国时,杨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到死都不明白自己怎么踩到了曹操的“警戒线”;春秋时,楚庄王袒护了酒后调戏爱妃的唐狡,得到了一位以死相报的勇士;西汉时,韩信功高盖主终惹杀身之祸,萧何却保全了一家老小;东汉时,刘秀忍下兄长被害的苦痛与仇人谈笑如故,终于坐上皇位。不论福祸,哪一个不是“心计”结的果?

做人没有“心计”,就会处处碰壁;做人没有心计,会让自己身处险境;做人没有“心计”,就会一生碌碌无为。

本书从现实出发,最终又回到现实,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来源于生活点滴,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找到为自己解决难题的方法。

第1章 心计决定生计

——千万别做“老实”人

醒醒吧,还在为“大好人”的夸奖傻笑么

智慧典藏:没有谁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过于照顾别人的想法,总当“老好人”,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现代社会里的“好人”真是“珍稀动物”了,因此大家都很喜欢“好人”,也欢迎“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也不会伤害到别人,甚至有时还会为了别人而让自己吃亏!但是,有句古话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对此,你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好人,不是好利用的人

老实是好事,人人都喜欢与老实人交往。但是老实也要学会掌握尺度。

做“好人”是由性格决定的,想不做都不行,并且做“好人”也有待人处世大获成功的先例。不过,虽然做好人是值得肯定的,但绝不能做“无原则的好人”!

当你能力有限的时候,别人并不能得到你的帮助,所以一定不要勉强自己,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

所谓没有原则的“好人”、就是没有主见,什么事都不能坚持的那种“好人”,这种人不知道到底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去讨别人的欢喜,也不管该不该这样做。有时也想坚持一下自己的独立,可是当别人声音稍大一些,马上就软下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了是非难分,甚至用“牺牲”自己来“成全”别人。

这种“无原则的好人”得到的效应和“好人”是不同的。“好人”是有原则的,所以他人在颂赞“好人”的好时,会带着几分尊敬甚至“畏惧”。但“滥好人”则不然,他在待人处世中获得的评语多是“不能担大任”,而且别人因为深知他的弱点,甚至会不敢信任和重用他。晶晶是名大学教师,住在学校的教工单身宿舍里,平时学校的教学任务不是很重。晶晶就利用业余时间给出版社或期刊编书、写稿子,所以每当接到一个任务后,她就有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她的朋友姗姗正在读在职研究生,因为学校离家很远,上课的时候回家不方便,所以有课的时候她就住在晶晶那里。姗姗平时的工作也很忙,遇到功课多、作业堆积如山的时候,她总是求晶晶帮她完成作业,晶晶为了朋友就算熬夜也会帮姗姗完成。但有一次,晶晶过两天就要交出版社约写的稿子,姗姗又来求救了。晶晶望着朋友无助的眼神,听着她哀求的话语,实在不忍心拒绝,可自己的事又实在是迫在眉睫,这令晶晶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女作家三毛曾经的处境或许会对晶晶以及有类似烦恼的朋友具有参考价值。看过三毛小说的人都知道,三毛到美国留学时,带着东方女性的美德与其他肤色的人共住一个宿舍。三毛初来乍到,为了能早日融入这个集体,每天都早早起床,坚持处理“寝务”。西洋女也真散漫,回到寝室,衣服鞋袜乱放乱扔,每天起床,被子掀在一边,黑的红的在脸上抹完便扬长而去。于是三毛便成了她们的“女佣”,一段时间内,她将寝室收拾得井井有条,“碧眼高鼻”看着一室整洁也都着实称赞不已。可是有一次,三毛病了,一身疲惫也懒得整理清扫。一群西洋女轻歌曼舞回来,看着房间纷乱的样子,纷纷指责起三毛来。“我凭什么要为你们收拾房间”,三毛一下火了,她哭叫着撕扯着东西,乱扔着一些整齐的物件,“我也是来上学,不是你们的佣人,我为你们付出那么多,就是应该的吗?你们为什么不能动手自己整理?”一群“碧眼高鼻”呆了……

是啊,三毛凭什么要为她们收拾房间,三毛带着东方女性的美德,付出了那么多的辛苦汗水,使得她们适应了享受,一旦没有替她们收拾,内心就不平衡,这帮西洋女真够自私的。

但是从另外的角度看这故事:美德使她们心安理得。人,对于别人给予的恩赐和付出一开始会感到不安和感动,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会莫名其妙地形成潜在依赖感,认为你是应该这么做的,这是你的责任。人性的行为惯性纵容这些“寄生虫们”,三毛不明其中道理,当然大为委屈了。

不敢说“不”的人常常害怕不顺着对方的意思,自己肯定会吃亏。可他不知道越想讨好所有人,结果往往是一个也讨好不了,反而还会受到责备。越是想对得起每一个人,越可能每个人都对不起,因为精力、时间、财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顾及,结果虽然帮了别人,却没能讨到。

因此,当你能力有限的时候,一定不要勉强自己,应该学会说一声“不”,学会拒绝,不做没有原则的好人。

说个“不”字,不是不近人情,不是自私冷酷。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你既然无力帮助,如果过于勉强,也许反而会耽误了别人获得有效帮助的机会,因此不如事前让对方知道你的苦衷,让他可以另请高明。只要你真诚地道出你的苦衷、坚持你的原则,一定可以得到朋友的谅解和对方的尊重。

就像歌里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同样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也要“该出口时就出口”。只有敢于说不、勇于说不的人,才能真正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没有你,地球照样转

也许你也是这样一个标准的办公室好人:在工作上全身心投入,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你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即使要你免费加班,你也毫无怨言;同事拜托你的事,不管分内分外,你永远不忍拒绝,即便你早已忙得晕头转向、分身乏术,但焦头烂额的你还是强打精神说:“没问题,交给我吧。”

别人不知道你累得半死,你也不愿开口对人说“不”。这样做个好人是不是有点太委屈太窝囊了?

大多数的时候,老实的大好人是碍于情面而不敢说“不”,或者不好意思说“不”,结果让很多原本明明不该是自己的事统统落在自己头上,所做的事大大超过自己的能力负荷,让自己面临崩溃。

要知道,如果你处处想讨好别人,做大家心目中的“模范员工”,到最后恐怕只能活活累死。

最明显的现象莫过于你总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你并不想做的事,即使有不满的情绪,你也强忍着去做。因为别人把这些事情交给你做,是因为看得起你,信任你。一旦拒绝,别人就可能会怪罪你,批评你没有团队精神,使你产生一种罪恶感。总而言之,你不希望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一个团体中,这种“讨好”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行为心理学家称这种举动为“寄生依赖者”——企图凭借外在的人和事来提升自我的价值。然而,行为心理学家发现,绝大多数寄生依赖者都不快乐,他们内心充满焦虑。

因为这种人往往过度依赖别人的期望,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希望以别的人赞美来寻求自己的定位,如果不能得到好评,他们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差错。

根据分析,不少“工作狂”都是寄生依赖者。他们每天工作动辄超过十几个小时,就算节假日也不放过自己,他们兢兢业业,牺牲了休息时间以及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际,却逐渐疏远了家人。

对工作狂而言,一旦不工作了,就好像是被世界遗忘了。所以,任何事他都想一手包办,那样可以让他觉得自己为人所需要,自己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你劝他:“何必那么累?有些事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嘛!”他会用坚定的语气回答你:“我不做不行!除了我,还能指望谁?”

表面看来,他是对工作认真负责,被工作拖累,其实这样繁重的工作反而让他觉得安慰,令他产生被人关注、为人需要的满足。

还有的人则是缺乏自信,担心拒绝别人就表示自己太懒惰,太不合群,会被别人孤立。他们害怕别人的不认同,为了博取好感,维持与别人的关系,即使是再无理的要求,也只会点头说“好”。

心理学家同时指出,比较起来,女性似乎比男性更容易成为寄生依赖者。因为女性从小就被教导要“服从”“听话”“温顺”,当别人有所要求时,“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很多女性成年以后,周旋在丈夫、儿女、公婆、老板之间,她们极力扮演好各种角色,处处讨好别人,一旦她们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陷入极度沮丧的情绪中。

事实上,我们常常过度在乎自己对别人的重要性。我们常常听到调侃别人的一句话:“没有你,地球照样转。”的确,没有什么人是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你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你必须承担的责任,根本就是在自讨苦吃。所以你真的该好好反省一下,到底什么才是你的责任,不要错位。

掌握分寸,别让宽容变为放纵

与人相处的时候,忍让和宽恕是一种美德,但是,必须把握一定的限度,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退让。

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心安,这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只能是窝囊无能的懦夫,只能扮演“受气包”的角色。

对于恶棍来讲,忍让宽容的言行是噪音,这是因为他们看不惯良好的教养。有的人得寸进尺,打你三下还不收手,那就是恶棍。这时你应该咬他一口了。

哲学上常常把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度的中间,包含了具有一定量和质的结合;在度的中间,事物的性质变化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点,正如水在100℃之内仍然是水,可一旦烧开便成了气体一样。在采取忍耐的策略时,也药有一个度,比如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一味地忍让。

第一,下不为例,事不过三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宽容和忍让,可以一次、两次,但决不可一再退让。忍让到一定份儿上,必须有所表示,让对方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大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这种方法,使对方认识到他的不是。当然,这种晓之以厉害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真正的态度。

第二,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忍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权限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使之得逞。可是,这种人在得逞之后,发现了新的目标、新的利益,从而刺激了其利欲,以至于使原来的行为转化为另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时,作为当事人,不能依然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考虑予以反击和抵抗。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有一些人常常会由于得到某些并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使自己的行为在一种恶性膨胀的邪念的驱动下,由一般的越轨而发展为犯罪。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不可一味地再忍让下去了。

第三,自己濒临“绝境”时,不能再忍

忍无可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之中。有些人以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还会有相遇的机会,因而处于一种匿名者的状态中。这样一种状态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所承担的某些义务和责任,也会不同程度地放松良心对自己的约束,因而发生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过分的行为举止。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公共场合中,有些人也常常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忍的态度。这样一方咄咄逼人,另一方却又息事宁人,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也很容易地把人们逼到一种“绝境”,以至于产生一种忍无可忍的心理。有原则的人懂得:要保持自己的骨气,平时可以将自己的刀剑插入刀鞘,但需要自卫时就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还不如趁早解决的好。

第四,人应该适当地有一点锋芒

人的行为很容易受习惯地支配,只要屈服过一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下去。不失时机地在人前稍显勇气,是不可忽略的处世之智。不要成为受气包。

俗话说:“吃柿子拣软的捏。”人们发火撒气也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我们要知道保持勇气的重要性,不要过分抬高他人。没有谁能超越人性的局限。领导只是职位比别人高些,权威只是一种地位带来的表面力量而已。

其实,为了维护自己必要的权利,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

永远说实话的,只有傻子和儿童

智慧典藏:别做“真话”的牺牲品,只有懂得掩藏自己的秘密,才能更好地躲避人性丛林中的荆棘。世事诡谲,风波乍起,非人所尽能目睹,有“心计”的人会主张立身唯谨,避嫌疑,远祸端,凡事预留退路,不思进,先思退。满则自损,贵则自抑,所以能善保其身。古语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只有时时提防,处处小心,才能让自己在人生的丛林中顺利生存。

人前少露真心思

大部分人就像是一本摊开来的书,让人一览无余。这本无可厚非,人是感情动物,所以会有情绪的波动,这是人和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不过,有人控制情绪的功夫一流,喜怒不形于色,有人则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当然,说生气就生气!。

哭笑随意的情绪表现到底是好是坏呢?有人认为是率真,是一种很可爱的人格特质。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的人,别人容易了解,也不会有戒心,而且,有情绪就发泄,不积压在心里,也合乎心理卫生。

不能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的人,之所以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还没长大

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

如果你还年轻,则尚无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做过好几年事,或是已经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第二,经常哭泣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软弱,容易生气则会伤害别人

哭,其实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缓解,可是人们始终把哭和软弱扯在一起。绝大部分的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却不能忍住不生气。

生气有很多坏处,首先是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缘无故挨骂?其次,大家看你常常生气,生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另外,偶尔生气,别人会怕你,如果常常生气,久而久之别人就不会在乎了,反而会抱着看热闹的心理,这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最后,生气对身体不好,旁人对这点是不在乎的,气死了是自己的事呀。

所以,控制好情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发生并引动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稳定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

你如果能恰当地掌握自己的情绪,把喜怒哀乐放在口袋里,那么你将在别人的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忽然间风雨变化,天外龙挂。曹操以天象为题,议起谁为当世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指指刘备又自己说,只有刘备与他自己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慌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

刘备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无疑是既机智也果敢的。《史记》中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中有这样一句话: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店面上往往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有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不仅是商品,人的情绪也是如此。

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招来无端之祸,所以一个走上社会的人,首先要懂得掩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

在人性丛林里,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接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做过一段时间的事,便多多少少会练就一些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时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为自己谋取利益。

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你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你的意志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向他接近,向他要求,甚至向他进行软硬兼施。

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发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你,让你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迷乱心智,失去风度。

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自己遭到什么委屈,就满脸哀丧,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了你内心的脆弱面,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你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你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他的目的。

一个因为些许小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为你提供可乐之事,好迷惑你,以达到他的目的……

把喜怒哀乐在情绪中抽离,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它,思索它给你生命中带来积极意义,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以免被人窥破弱点,给人以可乘之机。

最聪明的人,都长着一张“朴实”的脸

智慧典藏:聪明不可用尽,露拙别被看穿。如果事业务求圆满,功业追求完美,即使不为此生出内乱,也一定因此招致外来的忧患。所以必要时要把聪明藏起来一些,留几分缺憾。适当地“不老实”一下,不但可以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使得其顺利运转,也能在生活中充满笑声,显得轻松明快。

学好“伪装”,日子好过

什么样的人最聪明?绝不是那种把“精明”写在脸上的人,相反地,你应该更注意一下身边那些看起来最平凡的人。“平凡”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使别人无法“看破”的伪装,才显现出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

不急于表态可使人们揣测不已,即使你必须道出真相,也最好不要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都看得一览无余。而正是这些“伪装”,让别人忽略了你的力量,便不会与你为敌,你就会少了些麻烦,要知道这类麻烦往往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其实,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从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善言辞。这种人懂得藏巧,自会让人看不破。“外乱内整,内精外钝”,是兵法的韬略,又是人生的大谋略。收敛自己的智慧,一副混混沌沌的样子,让人“看不破”,这才是深沉的表现。

假装糊涂,让人认为你无能,让人忽略你的存在,而在必要时,能够不动声色,先发制人,让人失败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这是兵家的计谋,也是处世的方略。试想,事事皆在人家的预料之中,你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就好比是武林高手过招,你出什么招,他都了如指掌,你还有获胜的机会吗?

让人“看不破”说起来容易,但做好却并非易事,“看不破”的关键在于“藏巧”。因为再狡猾的狐狸也有露尾巴的时候,因此,如何收好自己的“尾巴”就显得尤为重要。“处事不惊,必凌驾于事情之上;达观权变,当安守于糊涂之中”是最重要的法则。如果你要想一时让人“看不破”就需要藏巧于拙,让人永远“看不破”,就应该时刻检查自己的“破绽”。

孔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足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无长。”而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藏巧”,一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和非议。如此让人“看破”的例子,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孔子还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的人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当然,“看不破”也绝非是让你故弄玄虚,刻意造作这样反倒招惹是非。这种行为一旦被人看破就更会使人生出厌恶,此时再做什么弥补都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虚伪的人,真是这样,你做人就太失败了。

一般说来,人的本性都是喜直厚而厌取巧的,而胸怀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意时,那就更要既灵活应变又不能为人所厌弃,所以就有了鹰立如睡、虎行如病、藏巧如晦等各种处理应变的方法。

达人支招:想跳得更远?先后退几步

智慧典藏:很多时候,只有先后退几步,才能向前跳得更远。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我们就要学会放弃。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们学会了放弃,我们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诈死装败求生存有一些昆虫,当你用手碰它时,它就停止不动,连脚都缩了起来,任凭你怎么拨弄它,它就一副死样子,可是过一段时间你不理它,它就立刻逃跑了。这就是“诈死”。还有一种鸟,在它孵卵的时期,若有外敌入侵,它会先佯与敌人搏斗,扑腾几个回合后,便假装受伤,跌跌撞撞地“败走”。入侵者信以为真,全力去追逐这只“败鸟”。等外敌远离鸟巢,“败鸟”立刻快速飞走,于是保全了自己的后代。这就是“装败”。

不仅是动物,人类对“诈死”与“装败”的运用也很高明。尤其是两军对峙时,较弱的一方有时就不得不“诈死”或“装败”,以寻求生机;而实力较强的一方,有时也会为了尽快打败对方而采用“诈死”或“装败”的策略。而此种做法通常可以为你带来如下的好处:1. 混淆对方的判断,制造对方做判断时的负担,并使其做出错误的

判断而踏入陷阱。2. 迟滞对方下决心的时间,因为对方对你的动作势必要有分析判断

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你喘息的时间。3. 助长对方的傲气,使其放松警戒,而你则可趁此寻找求生的契机。4. 诱使对方解除对你的压力,因为对方也巴不得赶快卸下心头的重

担,你的诈死装败正好制造了他们心理上的借口。

这招不仅适合弱者,实力较强的一方采用“诈死”或“装败”,则可降低对方的戒心,甚至让对方误以为有机可乘而做出飞蛾扑火的动作。不过一般来说,实力较强的一方往往会为了面子,“不屑”采用这种策略。

动刀动枪的战争不常有,但在人性丛林里,人性的战争却天天上演,有时候你是强者,但在某些状况之下,你却又是个“弱者”。

当你是“弱者”时,苦斗无益,徒费心神而已,因此与其苦斗,不如智斗,以保持你那微小的仅有的“存在”,并以“诈死”“装败”来寻求生机。

要诈死装败不难,难在使对方相信。如果不能做到让对方百分之百相信,至少也要做到让对方怀疑,他一怀疑,便不敢立即对你有所动作。因此要装得像、诈得真,必须要有一些“败相”,好作为对方相信你的根据。例如装败的军队,总要在撤退的路上留下大批武器;诈死的指挥官,总要来个有模有样的发丧动作。因此与人相争,你力所不敌,要采用诈死装败的策略时,一下子就偃旗息鼓是不大恰当的,这样并不能松懈对方的戒心,因为对方会认为你还在“备战”,有时候反而攻得更猛烈。

也许你会说,诈死装败,非勇者所为也,但问题是,如果真的像楚霸王一样落得个兵败垓下、乌江自刎,就算被后人称赞为勇者,又有什么意义呢?

进退有道,人生大智慧

进退有道是一种深远的谋略,是一种宽柔的智慧。

在印度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式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式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

想想我们自己,看看一些身边人,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人也会犯猴子那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名利、职务、待遇,有的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工作也在所不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的人成天费尽心机,利用各种机会想捞一把,结果却是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的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怕丢掉人格和尊严,一旦事件败露,后悔莫及……

尽管人生奋斗不止的目的是获得,但有些东西却是不得不学会放弃的,比如功名、利禄、美色……学会放弃,在深秋时可以感受到夏天的热情、春天的柔情、冬天的真情。但是,放弃并不是悲观失望的退却,而是明智的选择。

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为了得到一根铁钉,我们失去了一块马蹄铁;为了得到一块马蹄铁,我们失去了一匹骏马;为了得到一匹骏马,我们失去了一名骑手;为了得到一名骑手,我们输掉一场战争。为了一根铁钉而输掉一场战争,这正是不懂得进退的后果。

一个人对进退的决定,将左右人一生的成就。一个人要想学会选择,学会放弃,关键是要做到不能患得患失,要善于分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果断地舍卒保车。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把握命运。“菜鸟”的学习笔记别做“真话”的牺牲品,本章有哪些话对你印象深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自己的经历,你是一个老实人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谁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老好人,从本章中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让我们再学两招,给自己一本书的时间,完成懵懂菜鸟到社交达人的转变!

第2章 难得糊涂的心计学

——假糊涂真智慧最精明

“猪吃老虎”,计高一筹

智慧典藏:尽管你是老虎样的英雄人物,但在需要的时候,也要学会诈呆扮傻。“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这句话连用两个慎之来警醒世人,时刻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远离骄傲,因为只有懂得谦虚向上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别把自己想得太伟大

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一个人即便再有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总会有受制于人或是有求于人的时候。所以当我们拥有了些能耐时,仍然要记住,“低调”这两个字。不然,失败就离你不远了。

自大的人总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但事实上,少了他,事情往往可以做得一样好。自大往往也不是没来由的,自大的人通常会有一些突出的地方,这些特长使他们较之别人有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达到一定程度,便使人目空一切,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不知道并不可怕——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可怕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这样的人就永远不会进步,就像总爱欣赏自己脚印的人,只会在原地绕圈子。

中国的文人墨客都讲求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士的傲骨,为世人所景仰。但是,气节若是讲求不当,就会流于傲慢而自己觉察不出来。傲慢者依仗他的才能,心绪就不能稳定如常,于是往往招致祸害。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但狂傲不羁。初次见曹操,就将曹操的手下统统贬损一番。说荀攸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当时张辽在一旁,气得抽剑要杀祢衡,幸好被曹操制止。等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积习难改,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但也不愿担着害贤的罪名,所以就叫他去见黄祖。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在许都认识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

祢衡是名士,但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他不懂得低调的智慧,有些才学就狂妄自大,大肆批评别人,当然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有一个成语叫“虚怀若谷”,意思是说,胸怀要像山谷一样宽阔。当你事业有成,受人赞扬时,要把这个词牢牢记住,千万不能狂妄自大。凡事低调一些,未来的路才不会越走越窄。

达人糊涂学:有仇不报亦君子

智慧典藏:适度地克制,忍耐,在小事情上学会原谅别人,才能给各种繁杂的事情涂上润滑油,助你走向最终的成功。清朝画家郑板桥有一方闲章,其中“难得糊涂”四个字一经刻出,便立刻成了很多人津津乐道的座右铭。仿佛有许多人生的玄机一下子从这四个字里折射出了哲学的光芒。于是,这世上便有了“糊涂哲学”。其实,糊涂哲学并非郑板桥的“独门绝学”,古今中外一直有很多人以此而为乐并因此而受益。

克制让人受益多艾文斯是一位率性而为的人,而且一直坚持这样的处世之道。他心地不坏,但脾气说来就来,也不管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觉得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太辛苦了!”很多时候,他不管对方处于一种什么地位、什么情景、什么样的心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不理解圆润的好处,所有的一切都率性而为。周围的人都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他从不考虑一句话出口的后果,常常让人困窘不堪,唯一让大家放心的是,他没心机,不会害人。但是,他却害了自己。有一天,他不知为了什么事,和上司在办公室里大吼大叫,最后,他把桌子一拍,拿起公文夹往主管脸上一扔,大声说:“我不干可以了吧!”他并没有辞职,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但是,他再也没有被重用过。当年的同事纷纷升了官,只有他还在原地踏步,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这就是艾文斯率性而为的结果。

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足以令人心颜不开。每当不顺心的时候,要懂得自我克制,慢慢把烦恼压制下去,否则只会让彼此受伤,气氛沉重。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克制,有什么说什么,势必会伤害到别人的尊严威信,别人也自然不会给你什么好处。

像故事里的艾文斯,心直口快,常令人困窘不堪,虽然他本身是友好善良的,但他的举止令人无法接受,大家也都对他印象不佳。至于那次在上司面前发脾气,更不应该。上司之所以为上司,就是要管理下属,一则靠权力,二则靠威信。既然你敢向上司发作,那就是要让上司威信无存。不维护上司的威信会打破办公室小环境里中人际关系的平衡——不懂得维护上司威信的人本身就是个不及格的员工。可以说,上司没有把他辞退,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面子给到此处已是尽头,想要升职?不可能,不是我要卡住你,是你这暴躁的脾气不胜任更高级的职位。敢于率性而为的人中不乏佼佼者,但是,总的来看,率性而为的人大都吃了性子的亏。假如他们能多克制一点,他们所做出的成就会更大,“性温和,喜怒不形于色”才是恰当的为人之道。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在精神上的需求,只是止于被尊重而已。人一旦率性而为,必然会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紧张。这紧张将会给他带来诸多不利与不便。或者说:率性而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

在世界还不是任凭自己摆布的时候,自己的言行举止是难免和周遭环境要求有所冲突的。在别人让自己烦恼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在令别人烦恼。这时候,需要的是双方共同克制,各退一步,相互将就。

率性而为的成本太大,不是每一个人都承担得起的。既然世界不能任由自己摆布,那就让世界“摆布”自己吧。周围的人都在克制忍让,自己却无所顾忌,对别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有仇不报亦君子

俗语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千百年来备受推崇。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学会“有仇不报是君子”。有人恐怕会说这是糊涂、是怯懦,大丈夫应当像梁山好汉那样有仇必报。只是,你可还记得,梁山好汉们报仇之后又得到了什么结果?

看了这个“糊涂”“怯懦”的故事,你或许会有所顿悟。公元23年,反对王莽的绿林军内部为了争权,谋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秀得知后,从外地赶回“请罪”,闭口不谈他兄弟俩在昆阳大战中的功绩,不为哥哥服丧,也不与哥哥手下的将领交谈,在绿林众将面前谈笑自如,丝毫看不出悲哀的样子。这样,终于蒙蔽了当时被绿林军拥立为帝的刘玄和谋杀了他哥哥的将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以致后来刘玄等还放心地让他去河北进行招抚工作。刘秀谋得机会拥兵自立,后来打垮了绿林军,自己当了东汉开国皇帝。

就这样,装一时糊涂,不仅保全了性命,还成就了刘秀的江山。

如果你此时正在为是否应该“报仇”伤脑筋,或者在思考该以怎样的手段“报仇”,不妨先来看看一个人要“报仇”所需的投资。“报仇”之事投资颇大,而且还不一定达到目的;不管报得成或报不成,只要心里想着“报仇”这件事,那么自己也会元气大伤,因此我们才说“有仇不报是君子”。人生不过百年,可是有好多人都把这短暂的时光用在与人的钩心斗角上。我们不可能知道人在临死前是否后悔做这些于人于己都无益的事,但那些成功者的胸怀与气概,不能不使我们在还没有醒悟的今天做一下深思。

这个高手不太贪

智慧典藏:为人也好,处世也罢,追求成功不能抛开底线,智谋君子与阴谋小人只在一线之间。想做高手?首先要学会不贪心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世间无论什么事都需要一个基础,一个可以帮助你落脚的地方,就连声称可以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也需要一个支点。这也说明,成功必须要有一个基础,当然这个基础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守住底线是成就一切的基础

做人章法各有不同,处世方式风格迥异,但是底线却是共同的。底线是一条线,是衡量标准的坐标,它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你的判断、你的行动。太过了,结果往往是冒险有余,稳中求胜不足,把自己逼上绝境,逼向失败,甚至无法挽回,这种人往往自以为是,盲目自信,敢冲敢撞,但是过于自大而越过了底线;不及了,结果往往是稳健有余,但失去了难得的机遇,让自己捶胸顿足,痛苦不已,这种人常常缺乏自信,思前想后,缩头缩脑,自卑而困于底线。

明白人永远守住底线,用心做事,那是“看上去糊涂”;糊涂人总想越过底线,常干蠢事,却只是“看上去聪明”。两种不同的处世方式,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人生结果自然大相径庭。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人。他早年从事教育,在当地开办私塾,传道授业解惑,且为人正直,名誉清白,备受人们的推崇,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威望。朝廷珍惜他这个人才,于是提拔他担任荆州刺史。杨震为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发掘人才,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他的推荐得以重用,王密就是其中的一个。起初,王密只是荆州地区的一个名士,后来受到了杨震的重用,担任了山东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在诸侯中享有名气,时时想起杨震对自己的帮助。心想:要不是杨震的推荐,自己还不知道哪天才有出头之日呢!他决定借机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两年后,杨震被调往山东东莱任太守。王密觉得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因此盛情邀请杨震在上任途中务必到昌邑叙叙旧情。盛情难却,杨震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在昌邑停留了几日。王密生怕有所怠慢,安排得无微不至,吃穿住用行都不用杨震操心。临行前的晚上,杨震正要入睡,王密推门进来,客气地说:“没有大人您,也就没有我王密的今天,这个恩情我不知用什么来报答。这里是我的一点心意,权作送给您的盘缠。”说完,就从身后掏出十斤黄金。杨震见状大吃一惊,好言劝道:“盘缠我还是有的,你不必操心。我平生以清廉严格要求自己,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你收起来吧!”王密回答说:“这只是我的一片心意,既不是行贿受贿,也没有买官鬻爵的嫌疑,是我们个人的交情。现在天这么晚了,这件事情谁也不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在这些事情上是非常认真的,见他执迷不悟,而且说得有条有理,不禁心生怒气,训斥道:“你不要再说下去了,今天的事情已经有四个人知道了,这已经足够我拒绝你了!”王密好奇地问:“怎么有四个人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难道还不够多吗?”杨震掷地有声地说。王密只好惭愧地收拾起那些黄金,悻悻地离开了。俗话说:人无横财不富。杨震在做官期间,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礼品和礼金。全家人也没有因为他做官而享受一天的安逸,仍然和以前一样,过着俭朴的生活。有人善意地劝说他应该趁现在做官的便利,置办一些田产和房屋,也好为子孙后代留条退路。但每次杨震都坚定地说:“我一辈子没有沾染上有损我清白的事情,一旦上了贪船,什么时候靠岸就由不得自己了。这种事情我不会做的,当着别人我不会做,我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做!”“那你能给你的子孙们留下什么呢?”别人问。“别人都会说他们是清官的后代,这笔遗产就够他们受用一生了!”杨震自豪地回答。杨震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也为了好好教育后代,特意把书房命名为“四知堂”,杨震的品德也为人广为传颂。

王莽乃一代重臣,曾深受同僚、百姓爱戴,但最后却没有善终,死前还被割舌。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他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忘记了什么叫“有所不为”。逐渐地,他在赞誉面前变得飘飘然,陶醉在溜须拍马中,他开始不满足屈居人下,于是通过篡位来获取更大利益。但是事实证明他错了,很快他就在农民起义面前败下阵来,死后还留下终身骂名。

不是自己的功劳,千万别碰

在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中,有些人不是去创造业绩,而是费尽心思地去占有别人的成果、功劳。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损人又不利己。李霞和丁娟两人是平时处得不错的同事。年终的时候,公司搞推广策划评比,优胜者有奖。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李霞经过半个月的深入调研,再加上她在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思考,做了一个很出色的策划方案。在方案提交截止日期的前一天,丁娟突然叹了一口气,对李霞说:“唉,我心里真是没底啊!要不你帮我看看方案,提提意见吧!”李霞没多想,满口答应了下来。丁娟的策划方案很一般,缺乏新意,李霞看完后没好意思说什么。丁娟用试探的目光盯着李霞说:“让我也看看你的方案吧。”李霞心里一阵懊悔,人家的方案都让你看了,你的不让别人看,这总有点儿说不过去。好在明天就要开大会了,李霞心想,就算丁娟想改也来不及了,于是便把自己的方案拿出来给她看。第二天开会的时候是按资历深浅的次序发言,丁娟资历老,按次序先发言。谁知丁娟讲述的方案和李霞的一模一样,在讲解时,她对老板说:“很遗憾,我的电脑染了病毒,文件都被毁了,所以现在只能口头叙述方案,不过我会尽快整理出书面材料的。”李霞目瞪口呆,她没想到丁娟就这样抢了自己的成果、自己的功劳。李霞不敢把自己的方案交上去,她担心自己的资历浅,老板不相信她。无奈之下,李霞伤心地离开了这家公司。丁娟靠抢来的方案得到老板的认可。但方案不是她自己的,有些细节的地方她并不清楚,在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出了漏洞,又无法及时修正,结果给公司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后来老板得知她是抢了别人的方案,就将她辞退了。

不是你的功劳,不要去抢。你抢了别人的功劳,等到真相大白时,你将无脸见人,不仅被抢者会成为你的敌人,而且还会失去他人对你的尊重。况且,抢别人的功劳不是成功的捷径,高明的上司从来不占有下属的功劳,因为下属有功,自然也体现出了你的功劳。

有一个研究所的副所长,负责一个课题的研究,但他行政事务繁多,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课题的研究上。他的助手经过潜心研究得出了成果。这个研究成果得到了极大的赞誉,报纸、电视台的记者都争相采访那位副所长。他拒绝了所有的采访,并对记者们说:“这项研究的成功是我助手的功劳,荣誉应该是属于他的。”

记者们都感动于他的诚实和谦恭,在报道助手的同时,还特别说到了那位副所长坦荡的胸怀,使他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做人就要坦坦荡荡,不是自己的功劳,就不要挖空心思去占有。不抢功,只会让你优秀的人格得到更多地体现,让别人对你更加敬重、佩服,也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3章 说话办事的心计学

——把话说得滴水不漏,把事办得天衣无缝

软语攻心,甘似如饴

智慧典藏:批评所带来的羞愧,常常使对方的情绪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错误,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要说服一个原本不愿意做这件事的人去做这件事情是一种挑战,绝不单单只是依靠强迫。想去真正感染别人,让别人同意你的观点,愿意照你说的话去做,这需要高超的本领和富有表现力及说服力的才能。

以婉转的方式增强沟通攻势

说服对方,讲求词语的锤炼,声音的和谐,句式的选择以及采用一些巧妙的姿体语言,使听你说话的人明白、信服、感动,进而接受,达到感染人、愉悦人的目的。声调和谐悦耳,艺术韵味浓郁,创意新颖,富有艺术感的语言才能具有美感,才能开展心理攻击,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个人在工作中是否有人缘,是否善于和同事们打交道,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尽快尽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达到所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一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即相互间思想、感情、意见的交流过程,心灵与心灵、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过程。你也许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工作很卖力,工作能力也不比别人差,兢兢业业地熬了许多年,可总是不被领导注意和赏识,久而久之你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不是自己不好,做得不够?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可能就在于你不善于沟通,不会用沟通去增强你的攻势。

能否巧妙地运用修辞,以优美、典雅的语言艺术来感染对方,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关系到你是否能去展开攻势。

那么,所谓攻势就是用强势的态度迫使别人服从吗?

常言道“得饶人处且饶人”,人人都有尊严,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践踏别人的尊严。如果仗着自己有理,就严厉地去指责别人的过错,完全不顾及对方是否可以接受,只会让人觉得你不近人情、得理不饶人。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的态度做宽大的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有时候,给别人留面子能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广州的一家著名酒店,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菜,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筷子悄悄地插进了自己西装外衣的口袋。这一幕被服务员看到了,只见她不动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捧着一个装有一双景泰蓝筷子的小盒子,对这位外宾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筷子爱不释手,非常感谢您对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酒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经过严格消毒的景泰蓝筷子送给您,并按照酒店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上,您看好吗?”这位外宾自然听出了服务小姐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一番谢意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头脑有点发晕,误将筷子插入了口袋。然后,外宾聪明地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筷子没有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说着,取出外衣口袋里的筷子,恭恭敬敬地放回桌上。

口下留情,说好话,才能办好事

每个人都会遭遇尴尬,当别人爬不起来遇到难堪时,递一只手给对方,你不仅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更多的是别人对你的尊敬。但是有人往往认识不到这点,非要争个胜负,弄个一清二楚,最后常常把一件好事弄得不欢而散。老王是一个喜欢表现的人,一次同事间的聚会上,大家谈论起自己的母校。新来的小孙为了面子谎报自己的学历,老王正好熟知这个学校,为了表现自己,他不断逼问小孙关于学校的情况。结果呢?当然是小孙的谎话被拆穿,而聚会也由此不欢而散。

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因为老王的不懂进退导致了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不仅如此,还伤了同事之间的感情,为什么不学学那位聪明的服务员呢?

日常工作中,同事间的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之道、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难免有所不同,对于无伤大雅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装糊涂,对此一笑而过;如果真的需要点出,就必须要有掌握分寸的心计。一针见血且有礼,是最有效的沟通秘诀。

你不争取,没人帮你

智慧典藏:21世纪的职场除了重实力胜过学历,也不再欣赏只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想要获得瞩目,先学会金口常开吧!很多新人在入职一段时间后,明明已做出了很多成绩却不被人知晓,因为他们不愿意宣扬。他们认为自己初来乍到应该谦虚谨慎,不应太锋芒毕露,而且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应该如何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点,让别人注意到自己的闪光之处。

金口常开,好升官,易发财

有些新人有出色的才华,却由于羞怯或胆小,而让自己的能力就此淹没,实在是可惜。新人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并欣赏自己的优点,大胆表现自己的优点,把自己推销出去。身在职场,要充分显露你的才华,不要隐藏职业抱负,坐等伯乐的出现。不要怕脸红,成功推销自己才有出路。

也许你会默默地做许多工作,而且是一些对你来说不能引起任何兴趣与激情的工作。不努力去争取你所感兴趣的位置,更不会向上司展现你的特长与才华,只希望老板有朝一日能够看到你勤奋工作的样子,进而发现你、提拔你。当然要每天忙碌的老板注意到你,恐怕要花不少时间。

方小姐和王小姐是大学同学,两人的专业都是平面设计,毕业后到同一家广告策划公司应聘,然后双双被录用。但是在一年之后,两人的职场之路却出现了分歧。方小姐负责的是文案工作,这与她原先的专业并不很相符,也浪费了她对色彩和构图极为准确和到位的天赋。可遗憾的是,她既不愿去主动地参与公司的设计工作,也不好意思向老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从事的工作。她进公司半年后,还是在做试工期时的文字工作。每天面对着计算机,在拼音和五笔的相互切换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失望的工作日。其实她心里真的很想从事设计,看着同事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广告创意与平面设计后的那种欣喜与满足,她的内心非常难过,因为她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比他们做得更好。可是她又不知该如何向老板说明她的想法,但认为老板终有一天会看到她,注意她的。一年合同期满后,方小姐换了一家设计公司,还是从试用期的文案工作开始,至今也没有完成过一个设计。

一味被动地等待他人的发现是极为愚蠢的想法,特别是等你的上司发现。他们的头脑中不知有多少事要考虑,多少关系要处理,你勤恳的工作态度他们固然不会视而不见,但若指望他们能够明白你的真正需要,那可是天方夜谭了。

聪明的做法是在老板肯定了你的敬业精神之后,适时讲出你真正的需要,这样反倒会让他觉得你是一个了解自己并充满自信的人,委以重任不说,关键是你得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不会向老板推销自己的人,付出了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王小姐在公司是从事企业标志设计工作,她十分努力,为了一个标志的设计经常是日夜泡在工作台上,直至最后定稿。王小姐不是一个善于表现自己的人,从自己的设计中她能够获得足够的满足与自我的肯定,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次的成功在老板眼中都是整个设计部努力的结果,而丝毫没有注意到她作为总体设计所起到的作用。就这样,王小姐拿着与其他人相同的薪金,却干着超出旁人几倍压力与辛劳的工作,她感到了一种失落与不公。她提出了辞职,好在她的老板此时也意识到了什么,以高薪挽留住了她。

在为人方面我们要谦虚,但在工作上,你除了应努力做出优秀的业绩之外,更应注意让上司知道,当然这并不是让你不论大事小事都要汇报,而是要学会适时地表现自己,因为你的付出应获得回报,而且应该让上司记住你。

善于显示才华,也是一种本领。遗憾的是,我们的新人朋友们却很少这样去做。

“有实力”比不过“我爱你”

智慧典藏:人心是偏的,再有实力的人也比不过讨人喜欢的人。俗话说:“一滴蜂蜜比一斤胆汁更容易粘苍蝇。”我们从这句话中就可以学到与人相处的秘密。聪明的做法,就是用一滴蜂蜜去润泽一个人的心。

友好让你更容易达到目的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说过:“要是你对我握拳头,当然我的拳头会攥得更紧。但是,要是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交流一下,看看为什么我们会意见不一。’我们都会发现,我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分歧,异议只占少部分,大多地方我们的看法还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我们彼此真诚耐心地交流,以诚待人,我们双方就会互相理解。”

美国著名企业家小约翰·洛克菲勒就很明白这个道理。1915年对洛克菲勒来说是不利的。当时,科罗拉多的大罢工已持续了两年多了。矿工们都异常生气,他们纷纷要求科州煤炭钢铁公司增加薪水,而这个公司的老板就是小洛克菲勒。此时,工厂设备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军队的参与造成了更可怕的流血事件。最终,洛克菲勒成功地让愤怒的工人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原因何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洛克菲勒先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和工人交朋友,然后为愤怒的工人代表发表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说,大罢工就这样被神奇地平息了,不少人因此对他崇拜不已。由于他说了实话,工人们都回去工作了。这场著名的演说充满了友好的语气,有一些开场词很有代表性,就是这些开场词,让前几天还叫嚷着要把他吊死的群众平息了怒气。他言语之间充满了友好和礼貌,出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语句:“很荣幸今天见到大家”“我去过你们的家”“看望过你们的妻子和孩子”“我们今天应该是不再陌生的朋友,让我们交换一下意见”“让我们抱着互助友爱的态度”“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我在此的目的就是承蒙各位的支持”等等。

他的演讲开场白是:“今天是值得我一生纪念的日子,我第一次荣幸地跟这家大公司的工人代表和监工齐聚在一起,对于这场聚会,我今生难忘。在两周之前,我们彼此还不熟悉,我只认得你们其中的几位。但是上周我有幸拜访南区煤矿所有的工人宿舍,跟大家都谈了心,聊了天,认识了各位的太太和儿女。今天我们再见面,我们再不是陌生人了,而是朋友,以后我们将彼此互敬互爱。今天,能和大家讨论一下我们都关注的问题,我感到十分高兴。”“厂方职员和劳工代表都在这里,我在这里就是承蒙各位的支持。现在我觉得我们像一家人,因为你们代表了公司的所有员工,而我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股东和董事。”好话是能化解仇恨的,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如果当时洛克菲勒去和工人争辩,使用权力恐吓,或根本就说工人们是错误的,甚至用逻辑推理得出自己正确的结论,会出现什么结果?只能让工人们闹得更凶。

要是一个人真的对你很有意见,任凭你怎么用逻辑推理他都不服气。苛刻的父母、严厉的上司、唠叨的妻子,这都是一些固执的人,一般不会随便苟同别人。但有一点可让他们不那么固执,那就是和善谦虚的态度。

早在100多年前,林肯就引用过这样一句话:“一滴蜂蜜比一斤胆汁更容易粘苍蝇。”同样,要是你希望别人认同你,最明智的做法,就应该先去做他忠实的朋友,用蜂蜜来润泽他的心。

古希腊克里萨斯宫中最著名的一名奴隶伊索,早在公元前600年就讲了一些至今流传的寓言故事。他讲述的那些道理,不但在25世纪前适用,在今天同样适用。再想想太阳和风的故事,你就会知道,友善、同情和赞扬,要比强硬更有效。因此,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同,请记住这条原则:“让我们友好地开始吧!”

向人抛出赞美的玫瑰

齐科菲——百老汇最负盛名的歌舞剧团老板——可谓风光无限,因为他能够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女子在一夜之间扬名四海,享有崇高的声誉。经过他的训练之后,那些即使不很出色的女子,也总是能够魔幻般地变成舞台上富有魅力的名角。

他总是会用热切的殷勤和体贴的关怀,来使那些女子相信自己的美丽,因为他深知赞赏和自信所具有的巨大价值。他不仅非常现实,把歌女的薪水从每星期30美元增加到175美元;而且他很懂感情,在福立士歌舞剧开始上演的晚上,向剧中明星们发电报表示祝贺,并向每一位表演的舞女都赠送了美丽迷人的玫瑰花。

卡耐基先生曾说过:“记得我有一次居然六天六夜没有吃任何东西,因为我跟随了当时流行的节食风潮并迷上了节食,并发现其实这并不困难。尤其是在第六天结束时,我反而不像第二天时那样饥饿难耐。但如果是有人强迫他们的家人或雇员六天不许吃东西,那么这就是在犯罪。然而如果六天、六星期,或六十年都不给人以任何赞赏,那么这算不算是一种犯罪呢?”

有效沟通:开好你的“演唱会”

智慧典藏: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就算是好话,也要好好说才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如果说职场是一个大舞台,普通的“说话”就像一台戏,虽然台上的演员卖力演出,但台下的观众能否理解和接受则是另外一回事;而真正的“沟通”则像一场热闹的演唱会,台上台下互动频繁。真正有效的沟通,除了要有最基本的表达,还得确保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可以被接受。否则再多的苦心,也都成了对牛弹琴。

重要信息轻松传递

教人行善,如果期望过高只会让人倍感压力,这样一来将使原意大打折扣。所以,无论是责人之过还是教人之善,都必须站在对方立场上设想,要在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去指正过失、教人行善,否则过犹不及,只会白费苦心。楚庄王即位之初,有三年的时间将国家大事抛在一旁置之不理,成天纵情欢乐。一开始,大臣们觉得他刚登基,便没有说什么。但时间一长,大家便开始对庄王担忧起来。尽管庄王张贴过“谏者处以死刑”(有敢提意见者处死)的告示,仍有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敢于冒死求见庄王,直言进谏,但都没有好的结果。有一天,大臣伍举求见庄王,对庄王说:“大王,臣想请您猜一个谜语。”“哦,爱卿好兴致呀,快说与寡人听听。”庄王表现得很有兴趣。伍举道:“山冈上有一只鸟,但三年时间它既不叫也不飞,请问大王,这还能算是鸟吗?”庄王一听,心中已有数,表面却不动声色。沉吟了一会儿,他才说道:“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寡人明白你的意思,你先回去吧。”伍举便退了出来,心想:莫非大王知道我的意思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庄王依然如故,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奸臣们暗自窃喜,忠臣们则忧心如焚。这一日,大臣苏从再也忍不住了,他直言不讳地对庄王说:“大王,臣认为您是一国之君,不能终日只知纵情享乐,而应该专于朝政,治理国家。”庄王未置可否,反而提醒他:“苏爱卿,你应该看到寡人贴出的告示了吧,进谏的人将被处死,你不知道吗?”“臣知道,但如果大王能因此而觉悟,臣甘愿一死。”“好了,大家都下去吧,寡人累了,想休息一下,好好想一想。”退朝后,大臣们聚在一起,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庄王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而被庄王宠幸的那些奸臣则暗自窃喜:没准儿这次把那些老顽固们一块处死呢,谁让他们多管闲事。然而,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庄王此后不再纵情享乐,而是开始致力于政治革新。他首先把那些鼓动他吃喝玩乐的谄媚之人严加处分,接着又重用曾经冒死进谏的伍举、苏从等人,励精图治,使整个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

提意见与听意见的注意事项

提意见最重要的当然是自己的意见被对方所采纳,在这样的前提下,使用一些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些给领导提意见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1.先从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楚庄王喜欢玩乐,伍举便由此打开缺口,以猜谜的方式进行暗示,这样便打消了楚庄王一开始的抵触心理。

2.点到为止

伍举在说完谜语后并没有再急于劝谏,而是让楚庄王自己思考。

3.不过分紧逼

当楚庄王让伍举离开时,伍举并没有迫切地让国君表态,这样才没有像之前进谏的大臣们那般受到责罚。

同时,这个故事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在社交场合,当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听到逆耳之言的时候,你该怎么办?这里有几点看法,供你参考。

1.不失态

当逆耳之言突然袭来的时候,你若能够安之若素当然最好,但事实上人们往往不易做到。逆耳之言往往会在人们的内心激起层层波澜,内心的波澜又常常要形诸于外表。

应该说,这种内心和外表的变化都是正常的,只是这种变化应该有个限度,应该把它控制在一定的情理范围之内。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就要失常。这种失常表现在外表,就是失态。失态,往往是在感情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人会笑容突然收敛,显得尴尬,这就是一种失态的表现,只是不怎么严重罢了。但有的人却往往一下子变得脸红脖子粗,声音嘶哑,两手发抖,严重地失去自控,那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2.不失言

听到了逆耳之言,感情一冲动,一失态,往往就要失言。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人为地造成尴尬局面,不利于同对方沟通感情,以取得人家理解和谅解。当听到对话者的逆耳之言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多想想对方。

3.不失礼

当逆耳之言突然袭来的时候,一冲动,一失态,一失言,就要失礼。有的人在语言上对对方进行冲撞,这就是一种失礼的表现。比如说,对方本来是你的读者,平日读你的作品,今天又来听你的演说,这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种尊重,应该对他表示感谢。至于对你持有某些看法或误解,你本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它,消除它,在思想和感情的交流中取得人家对你和你作品的进一步理解,采取冲撞的话语作答实在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社交场合,要正确对待逆耳之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感情用事,这样,才能不失态,有风度;不失言,讲话得体;不失礼,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一门不可小看的社交艺术,这也是对一个人在社交场合表现得是否成熟的检验。

为此,平日应该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加强自身修养,包括乐于、善于听取逆耳之言。这样,一旦逆耳之言袭来,你就能冷静面对,泰然处之,以积极的态度正确对待。其实,当逆耳之言袭来的时候,这不仅正是考验你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时候,也正是你施展才华,一显身手的时候,何乐而不为呢?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况且,在日益开放的社会里,在社交活动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在各种社交场合的对话中,又有谁能够把所有的逆耳之言都拒之耳外呢?

别让言谈成为你的破衣衫

智慧典藏:毫不夸张,一个人的谈吐举止就像人的第二件衣衫,会对人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个人都是用嘴吃饭的,这里的“嘴”其实是交流的工具,在人际交往中,这张嘴所要起到的作用将会更大,做人、办事、交际,没有语言上的交流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若想注重交际中的细节,还得先从语言艺术上说起。在人际交往中,谈话是考察人品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社交活动中,谈话中的每一个人都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

注重细节,当心小处降低评价

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者的态度和语气极为重要。有些人一张嘴便是滔滔不绝,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别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学生。还有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喜怒哀乐,一天到晚谈的只有自己。可能你见过某些人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口才,总是喜欢用夸张的语气来谈话,甚至不惜危言耸听。这些人留给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此,我们要极力避免成为这种不受欢迎的人。我们每天都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如何在与人交谈时给人留下好印象呢?关键是你有没有掌握其中的奥秘。

与人交谈时,表情要自然,语气要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双方交谈,不宜与对方离得太远,但也不要离得太近,不要拉拉扯扯,谈话时不要唾沫四溅。

与人交谈要使用礼貌用语。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能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不失礼貌地握手道别。

与人交流时要做到温文尔雅。有人得理不让人,天生喜欢抬杠;有些人则专好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什么是不敢谈、不敢问的,这样做都是失礼的。

如果你想使用外语和方言(律师有时会和外国人打官司),需要顾及谈话的对象以及在场的其他人。假如有人听不懂,那就最好不用,不然就会使他人感到你是在故意卖弄学问或有意不让他听懂。与多个人一起交流,不要突然与其中的某一个人窃窃私语,更不要凑到他耳边去小声说话。如果确有必要提醒对方注意自己的形象,比如脸上的饭粒或松开的裤扣,那就应该请他到一边去谈。

与多个人交谈时,要照顾到所有的人。你应不时同其他的人都谈上几句话;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冷落了某个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们谈话要礼貌而谨慎,不要在同时与许多人交谈时,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见如故,谈个不休。另外,此刻张口闭口引经据典、子曰诗云,只会让人见笑。

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交谈对象。如果你想参加别人的谈话,要先打招呼;别人在与他人谈话时,不要凑前旁听;第三者参与谈话,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发现有人欲与自己谈话,可主动询问;谈话中遇急事需要处理或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除此之外,谈话中应注重自己的目光与体态,不要失态或失礼。谈话时目光应保持平视。仰视显得傲慢,俯视显得谦卑,均应当避免。谈话中应目光轻松柔和地注视对方的眼睛,但眼睛不要瞪得很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别人不放。

另外,你的手势要适合礼仪要求。以适当的动作加重谈话的语气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别人的举动不应当出现,例如揉眼睛、伸懒腰、挖耳朵、摆弄手指、活动手腕,用手指向对方的鼻尖、双手插在衣袋里、看手表、玩弄纽扣、抱着膝盖摇晃等等。这些动作都会使人感到你心不在焉、傲慢无礼。

举手投足显出真性情

谈话时要保持一种宽宏的气量。当你选择的话题过于专业,或不被众人感兴趣的时候,听者如面露厌倦之意,应立即止住,而不宜再滔滔不绝下去。当有人出面反驳自己时,不要恼羞成怒,应心平气和地与之讨论。发现对方有意寻衅滋事时,则可对此不予理睬。

谈话中不要滔滔不绝地表现自己的学识,而要言语有度、善于聆听,只有听与说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双向交流。

与人交流时,无论你的知识多么丰富,也不要借此向别人炫耀,使别人难堪。在别人愿意听你的意见时,你可以把所知道的讲出来,给别人作为参考。同时,还要声明你所知道的是极有限的,如果有错误,希望对方不客气地加以指正。

举止风度是一个人在运动状态下的亮相。它包括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所表现的各种行为姿态,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轨迹。歌德说,行为举止是一面镜子,人人在其中显示自己的形象。任何人如果在举止上缺少文雅和稳重,都将以少于深沉、流于浅薄而失去人们的喜爱。如果你想拥有好人脉,就一定要使自己的举止行为规范化,要优雅大方、稳健从容、表里如一、不卑不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间尽显迷人风采的人们,必然会以其优美的举止言谈、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更多人们的喜爱,从而成为一名社交场上的高手。

谨言慎行:切忌满嘴跑火车

智慧典藏:开口之前先让舌头在嘴里绕一圈,心直口快不是惹人不快的理由。津津乐道逞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有“心计”的人都会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随意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外界事物及其他人的看法。在这纷扰的社会中,我们不可能事事都一帆风顺,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对我们笑脸相迎。有时候,我们也会受到他人的误解,甚至嘲笑或蔑视。这时,如果我们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将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当我们遇到意外的沟通情景时,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轻易发怒只会适得其反。

闭上嘴巴更有影响力

美国的艺术家安迪渥荷曾经告诉他的朋友说:“我自从学会闭上嘴巴后,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影响力。”

所以在研究说话这门艺术的时候,第一要先学会“少说话”。

你也许会反驳:“既然人人要学少说话,那么,说话术就不必详细研究了。”其实不然,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人们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只能“少说”而不是完全不说。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少,且说得好,这才是好口才。

首先,言多必失。说得越多,越显得平庸,说出蠢话或危险的话的几率就越高。公元前454年,战神科里奥拉努斯打算竞选最高层的执政官以进入政界,从而拓展自己的名望。在投票日来临的前夕,科里奥拉努斯在所有元老和贵族们的陪同下,走进了会议厅。当科里奥拉努斯发言时,内容绝大部分是说给那些陪他来的富人听的。他不但傲慢地宣称自己注定会当选,而且大肆吹嘘自己的战功。他甚至无理地指责对手,还说了一些讨好贵族的无聊笑话。他的演说迅速传遍了罗马,人们纷纷改变了投票意愿。科里奥拉努斯败选之后,心怀不甘地重返战场,他发誓要报复那些反对他的平民百姓。几个星期之后,元老院针对一批运抵罗马的物品是否免费发放给百姓这个议题进行投票,科里奥拉努斯参加了讨论,他发表意见,认为发放粮食会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使得这一议题未通过。接着他又谴责民主的要领,倡议取消平民代表,将统治权交还给贵族。科里奥拉努斯的最新言论令平民们愤怒不已。人们成群结队地赶到元老院前,要求科里奥拉努斯出来与他们对质,却遭到了科里奥拉努斯的拒绝。于是全城暴动,元老院迫于压力,终于投票赞成发放物品,但是老百姓仍然要求科里奥拉努斯公开道歉,才允许他重返战场。于是科里奥拉努斯只好出现在群众面前,一开始他的发言缓慢而柔和,然而没过多久,他变得越来越粗鲁,甚至口出恶言侮辱民众!他说得越多,民众就越愤怒。民众的大声抗议,使他无法继续发言。护民官商议判处他死刑,命令治安长官立即拘捕他,送到塔匹亚岩顶端丢下去。后来在贵族的干预下,他被判决终生放逐。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走上街头欢呼庆祝。

如果科里奥拉努斯不那么多言,也就不会冒犯民众;如果在败选后他能反思选举失利的因素,他依然还有机会被推举为执政官。可惜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论,最终自食其果。

其次,不知内情,更不应该胡言乱语。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露别人的隐私。首先你要明白,你所知道关于别人的事情不见得可靠,也许另外还有许多苦衷并非是你所能明白的。你若贸然把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宣扬出去,不免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而“覆水难收”,事后当你完全明白真相时,你还能更正吗?

运用自制力,给你的嘴巴“上锁”

有时候,一个人必须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无疑是成功的人,不能很好地控制环境的人,往往要受到他人情绪或行为的影响,从而决定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快乐还是悲伤,是高兴还是烦恼,是重视还是轻视。而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依赖于外部世界的,他不会把自己的喜悲都表现在脸上,不会把内心的平静抛售给繁杂的世事,不会让爱与哀愁左右自己的情感、态度,他会保持身心的和谐与放松,做自己的主人,对自己负责。这样的人,他们有充分的自我控制能力。

善于自我控制,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约束自己的言语,控制自己的行为,心理学上称“自制性”,或称“自制力”,这是意志品质的一个方面。

我们常常不能正确识别事情的实质,即便是在冷静的时候,观察人或者事都很难得到正确的答案,更何况通常人都是在一定风险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如果这时候受偏执的情绪干扰,那就可能出现问题了。很多人在自己混乱的情绪下作了错误的判断。

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对自己的纵容,纵容自己就是毁灭自己。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反省,永远自律。据哈佛商学院对120位成功人士的调查,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他们人人都注重自律。张伯苓是著名教育家,他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他严于律己,对学生的要求也毫不放松。一次上“修身课”的时候,他看到一位学生的手指被烟熏得焦黄,便指责他说:“你看,吸烟把手指熏得那么黄,吸烟对青年人身体有害,你应该戒掉它!”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反驳道:“您不是也吸烟吗?为什么又来说我呢?”张伯苓被问得说不出话来,憋了一会儿,他把自己的烟一撅两段,坚定地说:“我不抽,你也别抽。”下课以后,他又请工友将自己所有的雪茄烟全部拿出来,当众销毁,工友非常惋惜,舍不得下手。张伯苓说:“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跟同学们一起戒烟。”从那次以后,张伯苓就再也没有抽过烟。

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永远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做自己高兴做的事”,不顾一切地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并不真正是对人生和自由的追求。你应该有战胜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一个人如果任凭感情支配自己的语言、行动,那就使自己变成了感情的奴隶。不能自我控制,往往会使自己做出一些错误的举动。自我控制,的确是一种智慧,一个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人,就可以支配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的命运。

而一个人想要很好地自我控制,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放纵自己的嘴巴,如果为了寻求眼下的得意,而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话,这种代价所导致的损失将是你终身都无法弥补的。所以,及时的自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一个成功的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习惯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智慧。而能够自如地运用求同存异的智慧的人,肯定是一个有高度自我控制能力的人。自我控制,就是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语言,就是不排斥他人不同的观点、意见、习性等,要做到自我控制,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多思考,多包涵,充分运用求同存异的交际艺术,妥善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获得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与别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你要时刻记住“求同存异”的概念,就是尊重每一个人的独特性,如果你不允许别人与你不同,拒绝与他人在交往时求同存异,最终你只能把自己孤立起来。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智慧典藏:做一个忍耐的听众,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会给人留下谦虚柔和的印象。俗话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确,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的人,必不多言;有才谋的人,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还有句话叫“沉默是金”,稍微有头脑的人都知道与其多言毋如不言。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多参考下面的建议。

口出狂言,损人不利己

夏允彝在《幸存录》中记载:一天,某旅店里有五个人在一起饮酒,其中一个姓徐的术士说魏忠贤作恶多端,不久肯定会倒台。另外四人有的沉默,有的害怕,有的劝他说话要慎重,不然会招来灾祸。那人却大声说:“魏忠贤虽然专横,他总不能把我剥皮,我怕什么!”夜里,众人熟睡,忽然门被推开,闯进来几个人,把那位随口说大话的人逮走了。不一会儿,又把一同饮酒的另外四个人带到衙门。先捕的那人一丝不挂躺在那里,手脚都钉在门板上,堂上高坐着魏忠贤。他对四个人说:“这位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不妨试一试。”就命令手下人取来溶化的沥青浇在那人身上,过一会儿沥青冷却凝固,用锤子敲打,只见沥青和人皮一齐脱掉,形成一副完整的人的皮壳。那四个人吓得半死,魏忠贤赏给他们每人五两银子压惊,把他们放走了。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人的一种偏好。有水平、没水平的人,有知识、没知识的人,见过世面、没见过世面的人,都爱如此。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喜欢议论;看了一部电影,我们喜欢评论;有什么与我们利益相关的事,我们更是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没了;如果有人请教我们,我们更当仁不让地作激情洋溢的演说。同事有个朋友,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言多必失这道理谁都明白,可他是打死也不信这个邪。记得有一次他负责招聘,一个应聘者说自己是北师大毕业的,但没具体说是哪所学院,他脱口而出就是一句让人大感不恭的话:“北师大有一流的也有末流的。”这话的意思不就是怀疑那人有点儿徒有虚名吗?这话让那人逮个正着,非让他说出北师大到底哪所学院是末流。众所周知,北师大几所学院水平虽然有高有低,但哪所也不至于末流。他的话其实是逞一时口舌之快说出来的,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僵持到最后,还得向人家赔礼道歉。

凡事三思而行,说话也不例外,开口之前先思考,确定不会伤害他人再出口。

像故事中那个姓徐的术士那样,不知安危得失只图嘴巴说得快活结果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的事,今天的我们恐怕不会再遭遇,然而很多时候乱说话带来的害处也足可以让人“掉层皮”。

被口舌之快葬送的发展机会一位部门经理和外贸公司的一位经理之间的合作关系一直都很好,因为外贸公司的业务,部门经理也赚了不少,外贸公司经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部门经理的财神爷。一天,部门经理接了一大笔生意,来寻求胖子经理的合作,他极力劝说外贸公司的经理扩大贸易范围,但是外贸公司的经理坚持自己的原则,到最后也没有松口。部门经理气急败坏,等外贸公司的经理起身离开的时候,他就轻蔑地说:“你看那胖子,要是站在电梯门口,电梯准得往下掉三层,蚊子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进来。”正说着,外贸公司的经理忽然又转回来了,原来他的包忘了拿,刚好听到部门经理的不逊之言。这位部门经理虽然想方设法向对方赔礼道歉,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再也不如以前了,有几次好机会,外贸公司的经理都没有帮助部门经理争取,后来的合作越来越少,最后就没有了。

这就是逞口舌之快付出的代价,希望你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汲取教训,不要用不礼貌的言语评论别人。

逞一时口舌之快其实也是一种生理快感的宣泄形式。所不同的是,打喷嚏的快感是纯生理的,而逞一时口舌之快却掺有极浓的心理色彩。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克服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就要从平常的自我心理调节上下工夫。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知道自己有逞一时口舌之快的毛病,而且在短时间内很难克服,那么你就应该懂得相应的补救措施。

爱逞一时口舌之快者大多是心浮气躁又习惯指责他人的人。在他们的心灵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忍”字可言,只要不顺心,见事骂事,见人骂人,为的是排遣胸中的忧烦。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焦躁的情绪得到宣泄了,被骂者的感受如何呢?

在人际交往当中,常常看到一些争吵原是出于某一件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一方逞一时口舌之快,说了带情绪的话,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而另一方也不愿意做省油的灯,受羞辱后也勃然大怒、反唇相讥,从而双方你来我往,把口水仗打得如火如荼,甚至大打出手,小事变成了大事,酿成祸端。如果你有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习惯,就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耐性,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和心计”:职场的不二法则

智慧典藏:吃软不吃硬是人的本性,顺从人性以退为进,绝对比计较一时得失对我们更有利。职场之中,利益交织,因此竞争重重。面对竞争,如果你懂得打消对手疑虑,引导合作,邀请他与你精诚合作去开拓外部利益的话,那么你与他都是会有很大收获的。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一味地跟对手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那么,结果肯定是不会太好的。即便你打败了对手,这个结果对你来说也是一个悲惨的胜利。“和”带来的利益最大化May与Lily是同一家公司销售部的员工,但两人进入公司以来一直不和。一次,May做了一个很好的销售方案,Lily却趁下班后留在办公室,偷偷地把方案窃为己有,并呈交给上司,上司对她倍加夸奖。May知道Lily盗用了她的劳动成果后,对她非常记恨并伺机报复。在一个关键时刻,May偷偷地给Lily的电脑加装了密码,致使她电脑打不开,错过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自此后两人积怨更深。她们时时刻刻都在担心对方会想什么办法来陷害自己,每天心神不定,工作业绩一落千丈,最后终于双双被公司扫地出门。

这是发生在职场中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的双方不仅不团结,还使出了下作手段,结果双方都讨不了好,反而落得个被炒的下场。如果她们从一开始就精诚团结的话,结果一定是要比这好上千百倍。

团结,这个词语不是因道德说教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利益而产生的。且远离道德的说教,来看看为什么人们需要懂得团结。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团结可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若是团体内不能齐心协力,把时间用于相互之间的钩心斗角,为瓜分一点小小利益而耗尽心思,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如以上案例的May与Lily,为了芝麻绿豆一点大的利益,恶性竞争,最后双双受损,实在太划不来了。

若是团体内精诚合作的话,那又是另外一番局面了。团体成员彼此之间高度信任,大家都可以把时间精力放在开拓外部的利益上——成本更低,自然收益更高。战国时候,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赚了钱管仲总是分去一大块,有人问鲍叔牙为什么不去为自己也争取多一些,鲍叔牙没有直接回答,只笑说管仲比他家穷。他深深知道,管仲是个难得的经济人才,保持与他的合作是赚到更多钱的最佳方式,而如果在收成分配上与他闹僵的话,结果定是对双方都不利的。后来鲍叔牙和管仲都成为战国风云人物。

团结带来胜利这个道理本来很浅显,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不奉行,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缺失所导致的。如果谁能够向人证明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的话,那么,他必定是可以做出成就来的。

不吃独食利润更高“一笔生意,两头赢利”,这是许多精明生意人的行事原则。

过去,有许多公司为了赚钱,总想独霸市场,心想着挤垮同行。他们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多是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欺骗。不仅信奉“同行是冤家”,而且坚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如今的企业,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起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眨眼间就可能变得对乙企业有利。所以,竞争关系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以一时胜负来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竞争对手,相反,倒应该与同行同吃一块蛋糕,这样,容易赚得更多利润。

虽然说现代公司之间的竞争有点像战场上的争斗,但就其本质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作贡献,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司赚的钱也被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在这种意义上讲,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说是一种朋友关系。

奔驰汽车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在世界汽车业中处于执牛耳的位置,其公司生产的汽车有160多个车种、3700多个型号,从一般的小轿车到货位达2150吨的大型载重汽车以及各种运输车、大轿车、多用途拖拉机、越野车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是,令许多人不解的是,奔驰公司却严格地限制年产量——50万辆。这些数字,比起美国的福特、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年产200~300万辆车的数字小得多,因此,奔驰车虽然在世界各国都有分布,但数量却非常有限。因此,许多人渴望拥有奔驰汽车而不可得。“奔驰”的这个特点,被许多人称为“王者风范”,意指其卓尔不群。应该说,这是奔驰公司保持“奔驰”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一个策略。它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数字证明了一切——在如此小的年产量下,奔驰汽车公司的营业额却高达400亿马克,令人咋舌;其产品的62%销往国外,每辆汽车的售价都在一般汽车价格的2倍以上,最高的销售价达每辆10万美元。

美国曾经有一家公司对世界各地的近万名消费者进行抽样调查,目的在于比较客观地评选出消费者心目中的“世界十大名牌”。调查结果表明:“奔驰”汽车是消费者公认的“世界第一车”,在“世界十大名牌”的排名中仅次于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和日本的索尼电器。

而这一切,都应当归功于该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卡尔·本茨和格特里普·戴姆勒所倡导和坚持的理念:重视质量、重视创新、重视服务、重视技术和人才。这个理念,确定了奔驰汽车公司生产经营的基本方针:以全面的设计、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造出安全、优质、耐久、经济的统筹兼顾、完善的汽车,以在市场上获取成功,巩固竞争地位,并且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卡尔·本茨与格特里普·戴姆勒是怎样进行联袂的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是两个互相竞争的汽车公司,本茨和戴姆勒分别是两个公司的总裁。当时,小汽车已成为几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使用得比较普遍的交通工具,奔驰公司和戴姆勒公司都在国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战火摧毁了许多东西。两家公司在国外的投资几乎血本无归,在国内的一切也损失惨重,厂房和设备残缺,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是被战争吞没了许多。两家公司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要重新崛起,面临的困难很多很多,首先,是1918年后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汽车工业受到沉重打击,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导致汽车滞销;加上小汽车在当时尚属于成功人士的奢侈品,非一般收入的劳动者所能问津,更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困难。此外,好奇的美国人也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新兴的汽车工业。亨利·福特在1893年研制出了第一部单缸发动机,然后又很快地使双缸发动机问世。1896年,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双缸发动机汽车,标志着美国汽车工业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远离战场并且在战争中依靠出卖军火和其他物资捞尽油水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汽车工业已经采用了流水线作业,大大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廉价的美国“福特”汽车不断地、大量地涌入德国市场,给德国汽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当时的德国汽车工业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德国最大的两家汽车制造厂商便是戴姆勒汽车公司和奔驰汽车公司。他们不仅要应付彼此间的激烈竞争,还要面对新兴的美国汽车工业的挑战,卡尔·本茨思虑再三,作出了一个极其关键的决定。这一决定,改变了两家汽车公司的命运,也大大地影响了世界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1926年5月的一天,戴姆勒汽车公司接待了一位不同寻常的来访者,他便是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卡尔·本茨。年事已高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步履稳健,毫无老迈之态,工作人员恭敬地把他迎入了戴姆勒的专用办公室。握手寒暄之后,两位相互慕名已久的汽车工业家将谈话转入了正题。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终于达成协议,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他们仿佛已看到了德国汽车工业的曙光。1926年6月,两家德国最大的汽车公司合并,正式成立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两位伟大的设计天才和经营策略融合在一起,使公司的实力大增,很快便顶住了外来的压力,不但成为本国汽车工业的一方霸主,而且在世界汽车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为了进一步开拓国内外的汽车市场,增强竞争能力,戴姆勒—奔驰公司制定了以“追求完美”为目标的长远战略,三尖星徽正式成为公司生产的所有汽车的标记。而被德国人誉为“经营怪才”的卡尔·本茨,也把自己的一套经营观念加以完善,逐渐融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战略之中。

正由于此,奔驰成为了人们眼中的“世界第一车”。正由于此,奔驰汽车公司在本国以至世界企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一个生存在其间的人都会受到多方面的压力,这样,就要求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合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当然,要想合作顺利,最重要的是把握利益均衡原则,这样就会共同开创出一片双赢的局面,同时,这样做,也才能够促进彼此事业的发展。

掌控你命运的,永远不是别人

智慧典藏:书不能读死,话不能全听。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只能导致寸步难行。读书要领会书中的含义,而不是只会背诵,只会重复其他人的东西。同样做人也是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不能重复其他人的东西。人是独立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所以相信自己,掌控自己,别人的眼光改变不了你的世界。成功的结果往往是一样的,而成功的路径则有不同。所以,不要理会他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方向,只有能掌控自己的人,才能够掌控整个世界。

总会有人对你不满

每个人都会有他个人的感觉,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因为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工作,他把画好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在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一则说明: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认为这幅画哪里有欠佳之处,请赐教,并在画中标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时,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心中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画家决定换一种方式再去试试,于是他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结果是,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最后,画家不无感慨地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无论自己做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足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无论做任何事,你不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标准和角度。为了取得别人的支持,你可以尽量迁就别人的要求,但是你不能期望达成所有人的要求。不管你做什么,打算怎么做,总有人对你表示失望。把别人的感觉、意见放在自己的感觉之上只能造成你的失败。如果涉及你自己追求的目标和做事方式等问题时,你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要学会信任和相信你自己。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见类似的事情。当某人做了一件善事,引起身边同事们的注意时,会听到各种截然不同的评论。张三说你做得好,大公无私;李四说你野心勃勃,一心想往上爬;上司赞你有爱心,值得表扬;下属则说你在做个人宣传……总之,各种各样的议论,有的如同飞絮,有的好似利箭。

生活中的苦恼总是有的,有时人生的苦恼,不在于自己获得多少,拥有多少,而是因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时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难达到,所以我们便感到失望与不满。然后,我们就自己折磨自己,说自己“太笨,不争气”等等。就这样经常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与自己较劲。其实,世间事物只看你怎么对待,忧和喜只是事物给你带来的两种不同的心情。好运和霉运就像一块铜板的两面,只有不会领略人生的人,才会极端地把它们对立起来。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别跟自己过不去。

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人生在世,最大的困扰就是沉湎于别人的看法中,或喜或忧,患得患失。完美的东西是海市蜃楼,虚无而缥缈,我们更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我们做事但求无愧于心就行了。

经验不能代表一切传说,从前在夏威夷有一对双胞胎王子。有一天国王想为儿子娶媳妇,便问大王子喜欢怎样的女性。大王子回答:“我喜欢瘦的女孩子。”知道了这消息的年轻女性想:“如果顺利的话,或许能攀上枝头作凤凰。”于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开始减肥。不知不觉,岛上几乎没有胖的女性了。不仅如此,因为女孩子一碰面就竞相比谁更苗条,甚至出现了因为营养不良而得重病的情况。但后来却出现了意外的情况。大王子因为生病一下子就过世了,因此只好由弟弟来继承王位。于是国王又想为小王子娶媳妇,便问他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女孩都太瘦弱了,而我比较喜欢丰满的女性。”小王子说。岛上知道消息的年轻女性,开始竞相大吃特吃,不知不觉中,岛上几乎没有瘦的女性了。岛上的食物也被吃得乱七八糟,为预防饥荒而储存的粮食也几乎被吃光了。但谁也没想到,最后王子所选的新娘,却是一位不胖不瘦的女性。小王子的理由是:“不胖不瘦的女性,更显得青春而健康。”

为缺点和自卑感到烦恼的人请注意:“审美观是因人而异的。”假设有位女性,也许A先生会认为她是个美女,而B先生却不认为她是美女。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审美观并不相同,太看重别人的评价或因为自己的一点缺陷就自卑,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

坚持的含义很广泛:逆境中的坚持,等待中的坚持,前途渺茫的坚持以及跌倒爬起来重新从零开始的坚持……

有位哲人曾说:“当别人建议你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时,你不要理睬他们。当你遇到挫折时,把它当做一次机会,而不是世界末日。你需要做的,是尽快超越它们。如果一直坚信自己的梦想会实现,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事实的确是这样。玛丽亚·艾伦娜·伊瓦涅斯还在美国上大学学习电脑专业的时候,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在拉丁美洲销售电脑。虽然,在拉丁美洲电脑的标价是1万美元,非常昂贵,但是电脑还是越来越普及了。玛丽亚·艾伦娜想要投入到这种革命性的技术中来。在当时,美国个人电脑的价格在8000美元左右,而拉丁美洲的个人电脑价格却要昂贵得多。她想,为什么不在拉丁美洲来开发这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呢?1980年,她将自己的想法和许多主要的电脑公司交流过,并请求给她一个机会,在自己的国家销售他们的电脑。电脑销售执行经理们说,拉丁美洲正处于经济危机之中,许多国家都十分贫穷,那儿的人们没有钱来买电脑。因此,他们认为拉丁美洲的市场太小了,根本不值得他们去开拓。所以他们拒绝了玛利亚·艾伦娜的提议。执著的玛丽亚·艾伦娜并不这么认为。她从电脑销售经理们的局限中看到了各种市场机会。她认为,即使这个市场只有100万美元的承受能力,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就能从中挣到钱。而且由于市场很小,所以,竞争力也会相应的小。玛利亚·艾伦娜开始了她的计划。为达到目的,玛丽亚·艾伦娜甚至答应所有订货商必须预先付款。就这样,一家电脑公司在没有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选择信任她,给了她9个月的境外代理商资格。玛丽亚·艾伦娜的第二步就是与旅行社联系。她为自己排了满满当当的行程,中途很少休息。这就是她自己设计的市场推广计划。说实在的,她自己都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她说:“无知有时是值得庆幸的,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会碰到些什么。”在没有任何的销售推广经验的情况下,玛丽亚·艾伦娜所有的行动向导就是坚信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她在哥伦比亚下了飞机,住进了一家宾馆,立即拿起了当地的电话号码本,开始给当地的电脑零售商们打电话。第二天,玛丽亚·艾伦娜的约会被安排得满满的,她赶往一个个约会地点。在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思想观念还很落后,许多商人还很不习惯与女人做交易,尤其与一个看上去只有18岁、娇小而年轻的金发女郎。但她用自己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自己的教育背景以及丰富的电脑知识,将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全部转化成了优势。玛丽亚·艾伦娜旋风般地穿行于各个国家间,在三个星期的行程中她去了厄瓜多尔、智利、秘鲁和阿根廷。在每个国家,她都用同样的办法来推销她手上的产品。出乎意料的是,仅仅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她就接到了价值10万美元的订单和预先付款的现金支票。渐渐地,玛丽亚·艾伦娜的销售额超过了百万,甚至是几百万。在其后的五年里,玛丽亚·艾伦娜的销售额达到了令人震惊的1500万美元。就这样,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国际高科技公司。1987年,在《财富》杂志登载的500家发展最快的公司的排行榜上,玛丽亚·艾伦娜的“国际高科技公司”排在了第55位。后来,玛丽亚·艾伦娜又有了新的主张,向非洲销售电脑。市场专家们再次告诉她说非洲太穷了,根本就不适合个人电脑销售。尤其是在非洲——男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一个外国女性在非洲销售电脑就更不可能了。玛丽亚·艾伦娜坚持选择自己的路,她只相信自己对未来趋势的预见。她仅仅带了一份产品目录和一张地图就乘飞机到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了她的销售活动。两个星期后,她就带着15万美元的订单飞了回来……

奇怪的是,玛丽亚·艾伦娜每次要做一件事前,总会有专家出面劝阻她,诚恳地告诉她“那是不可能的”。而每次,她都是在专家们所说的不可能的情况下成功了。因此,有时候某些专家的论断也是可以推翻的。

其实,某些“专家”只是某些定律、公式与逻辑的化身,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任何公式、定律都无法解释的。当他们化身成权威的形象,对于你的所作所为指手画脚的时候,他们就是用所谓的“真理”来阻止奇迹的发生。如果你能够相信这一点,你就能够逆风而上,取得成功。你所需要的只是相信自己,用自己的心去掌控自己怎么做事。

所以,千万别迷信专家的判断。只有相信自己,能掌控自己的人才能够获得命运女神的垂青。人是拥有独立智慧的生物,千万别让他人控制你前进的方向,那样将会使你一事无成。

不会变通?你就是硬钻小瓶的章鱼

智慧典藏: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变通,一味的钻牛角尖,道路就会越走越窄,甚至死路一条。一只章鱼的体重可达几十公斤。但如此庞大的家伙,身体却非常柔软,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挤进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最神奇的是,它竟然可以穿过一个硬币大小的洞。渔民掌握了章鱼的这一特点,便将小瓶子用绳子穿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一看见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结果,这些在海洋里横行霸道的章鱼,就成了瓶子里的囚徒,成为了渔民的猎物,最后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章鱼的下场不得不让我们思考:生活的海洋宽阔得很,生活的道路也不止一条,何必硬要一条道走到黑呢?明明知道是死胡同,就不可一味钻牛角尖,头碰南墙不回头。而应该理智地退出,另辟蹊径,开创新的天地。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是却可以借用外力,使自己强大起来,这就是不钻牛角尖。

明知是一些无结果、无关紧要的事情,还要拼命地往里钻,费力费神,更甚者劳而无功。当遇到困难时,就应该学会退一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便能更好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生活来不得太多的“钻牛角尖”,要不然,头破血流事小,性命不保就事大了。

想要走出“牛角尖”,首先必须鼓足勇气。勇气是人的一种非凡力量,它虽然不能具体地去处理某一个问题,克服某一种困难,但这种精神和心态却能唤醒你心中的潜能,帮助你应对眼前一切的困难和变化。

不往牛角尖里钻,就要学会变通,审时度势,打破常规。所谓审时度势,就是要明察不同事物相似之处和相似事物的不同之处。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审时度势呢?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总是心浮气躁,那他就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主观行事,一错再错;如果一个人心平气和,他就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能够万事得理,一顺百顺。

人们在追求人生梦想的过程当中,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试着对自己说总有办法可以解决的;或者先停下重新思考再开始,不要死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学会变通,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目标是否有偏差,合理调整目标,放弃无所谓的固执,轻松走向成功。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惊涛骇浪,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的时候,开心地走;逆境的时候,要学会变通,绕道走,这样你一生将是快乐的!

凡事并非只有一个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凡事较劲。不可否认,面对困难,面对我们所追求的目标,较劲也未尝不可。然而,有些人的较劲却变成了钻牛角尖。比如,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一座大山,本来可以绕道而行,轻松地抵达目标。然而,有些人却喜欢一往直前,结果,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有一位青年,一直相信自己是个文学创作的天才,从高中时期便迷恋于文学艺术,对其他的一切学科都以不屑的态度对待,数理化成绩总是不及格。然而,他在文学上却始终得不到承认,他的文学青年梦既辛酸又漫长。现如今依然笔耕不辍,自认为有一天会像卡夫卡一样名扬世界,不知他这个四处碰壁的文学梦何时才能苏醒。

认为自己正确,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你那一套到底符不符合现实状况呢?单凭主观愿望而死钻牛角尖,你必然会四处碰壁的,死钻牛角尖的人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一个人如果太死板了,他就不敢具有弹性地来处事待人,因为他生怕出岔子。这种人遇到一点点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也就是说,他爆发出来的情绪强度,和事物本身的大小或重要性远远不成比例。这时,与其说是他对别人的不满意,还不如说是他觉得自己的生存或某些方面,如尊严受到了挑战或威胁。

想学会变通,就要从改变自己的思维定式做起。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两大定式:一是直线型,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二是复制型思维,常以过去的经验作为参照,不肯接受新鲜的事物。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向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诗人陆游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只要我们肯接受变化,并且善于变化自己的思维习惯,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入新的天地。学会变通要有勇气应对变化。勇气是什么?勇气是一声号角,一个命令,它的作用就是调动起自己全部能力去迎接变化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出钻牛角尖的误区。

所谓“专家经验”,也许会成为你的绊脚石

现代社会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经验主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相信各种各样的经验以及各种研究结果。但是正如竞争一样,领先者不一定是冠军,经验、研究结果未必是真理。通用汽车公司与福特汽车公司对汽车行业主导权的纷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20世纪初期,汽车还是富人专有的玩具。1903年,亨利·福特建立了福特汽车公司。福特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制造工人们都买得起的汽车。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制,亨利·福特终于造出了自己梦想中的汽车。这种T型车坚固结实、容易操纵,售价是825美元。1908年,T型车推向市场,当年就卖出了10000多辆。接着,福特不断削减各种成本。到了1912年,T型车的售价就降到了575美元,这也是汽车售价第一次低于人们的年均收入。到了1913年,福特汽车的年销量接近25万辆。要为大众制造汽车,就必须让人们买得起,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建立一种规模经济,进行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一次偶然的机会,福特参观了芝加哥一家肉品包装厂。当时他看到肉品切割生产线上的电动车将屠宰后的肉品传送到每位工人面前,工人们只需切割事先指定部位的肉品。福特大受启发,回来就为自己的公司建立了汽车装配线。改变原有生产模式的装配线的建立,让福特公司拥有了明显的效率优势,远远胜过了竞争对手。1920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汽车的需求量也减少了。由于福特汽车的成本很低,因此他们能够将自己汽车的价格再降低25%。这时的通用汽车公司就无法像福特汽车公司那样去做,销售额急剧下滑。到了1921年,福特汽车的销量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55%,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汽车的销量仅仅占了整个市场份额的11%。在与福特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明白,自己不能与福特公司的低成本T型车展开竞争。经过权衡利弊,斯隆认为,福特公司只制造一种类别的汽车,这虽是他们的优势,但也是他们的劣势。随着人们对汽车需求的改变,产品多样化、消费者分层化应该是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于是,斯隆为通用汽车公司制定了“满足各类钱袋、各种要求”的汽车新战略,参照人们经济状况的不同,提供不同价位和档次的产品。在斯隆的领导之下,通用汽车公司的业绩节节上升。1927年5月,它逼迫亨利·福特不得不关闭了自己钟爱的T型车装配线,转而向产品多样化和分层化方向努力。1940年通用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上升到了45%,而福特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则下跌到16%,斯隆的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

为什么亨利·福特会失误呢?因为他陷入一个经验的误区,就是汽车价钱贵,一户人家只买一辆车。他没有想到,一旦人们都拥有汽车,他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彻底改变。某人购买一辆汽车,可能只是他购买的第一辆汽车。福特从来没有想到,人们还有可能购买第二辆、第三辆,更乐意购买更好的汽车,这种汽车会更加舒适、强劲、时尚。这一切真的发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方式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买得起更好的汽车了。

正因为福特对经验的过分看重,使得通用再次复活,丧失了一个扩大领先优势的机会。同样,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也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就是从经验出发,凭经验办事好像已经成为我们的本能了。

是改改我们经验主义的时候了,要想不失败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诠释人生。经验、研究都没有错,但是别忘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所以,换个方式,换个位置,或许我们也会大喊:“太好了,这里的居民还没穿鞋。”

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巴黎一家现代杂志刊登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竞答题目:“如果有一天卢浮宫突然起了大火,而当时的条件只允许从宫内众多艺术珍品中抢救出一件,请问:你会选择哪一件?”

在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中,一位年轻画家的答案被认为是最好的——选择离门最近的那一件。

这是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因为卢浮宫内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瑰宝,所以与其浪费时间选择,不如抓紧时间抢救一件算一件。

英国某家报纸也曾举办过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已经不堪重负又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世界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使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死亡的厄运。第二位是核化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核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种植农作物,让千万人摆脱因饥荒的命运。

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下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的两人得以存活,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

问题在报纸上刊出之后,因为奖金数额巨大,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在这些信中,每个人竭尽所能,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高深见解。

最后当结果揭晓时,出乎众人意料,巨额奖金的得主竟然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下去。

为什么总要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常理之中呢?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过于重视前人的经验,却忘了该怎么前进了。事物是死的,而大脑是灵活的,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去思考,也许事情就是这么简单。19世纪时有一位瑞典青年,通过学习和工作,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再加上潜在的天分,使他逐渐在建筑界小有名气,被许多人肯定。但是,由于他没有好的学历和出身背景,所以不管他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挤入上流社会,成为地位崇高的名建筑师,青年因此郁郁终日。有一天,他看到了出访的瑞典国王查理四世。查理四世原来是个法国人,由于他的卓越才能为瑞典国王赏识,收为义子。老国王临终之前要他统治瑞典,查理四世不负老国王的厚望,将瑞典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我能建造一个很特殊的建筑物,来吸引国王,那就好了!”青年的眼睛一亮:“对呀!国王原来是法国人,那么如果我在瑞典建造一座类似法国凯旋门的建筑物,一定能引起他的注意。”有了这个想法,青年于是四处奔走,争取几位过去有生意往来的企业家的支持。不久之后就在一个瑞典小城内,盖起了一座法国凯旋门神韵的建筑物。当国王经过小城,看到这个建筑物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国王睹物思情,缅怀过往,引发了许多的感慨。事后国王特别召见青年,夸赞他的建筑技术。受到国王赞赏的青年,忽然之间声名大噪,各种媒体争相报道有关他和他的建筑作品。从此,他不但挤进了上流社会,更一跃成为瑞典建筑界大师。

正像开头的两个问题一样,很多时候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局限于习惯思维上,太多的习惯控制人们的想法,然而思想简单的孩子往往能很快就思考出答案。就像这位瑞典青年建筑家,打破传统思维,不再是通过建筑界的积累来达到出名的目的,他巧妙地借助了国王的名望达到自己想打入上流社会的目的。当我们发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妨转个身,或许就能找到新的出口。

第4章 低调做人的心计学

——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关键

找准位,站好队

智慧典藏: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每个人在心中都会对自己有个定位,但世人往往无法抵挡诱惑,贪图非分的享乐,结果使自己坠入痛苦的深渊。所以一定要看清自己的位置,只有明确自己位置的人才能够做对事、做好事。

选择自己的舞台,不要越过底线

在许多大公司里,都有着复杂的人事斗争,由此形成一个个利益集团。

既然是利益集团,那其中就充满着利益。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参与者或对立者,自己的所获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仔细考察一下,谁更有实力、更有发展前途。在这个问题上绝不能随意,一旦选择错误,将会对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奋斗造成许多不便。

许多初进职场之人都不想参与公司里的利益集团间之争,脑海里想的是自己只想养家糊口,并不希望在这职位上获得太多,“穷则独善其身”,老实干活就是了,何必参与别人的斗争。这种想法固然理想,但实际上却是不大可能实现的。既然到了这个团队,你就不能独善其身了,必然会有所倾向。既如此,只得投身进去。《伊索寓言》中有个故事,说鸟兽打仗,鸟占上风时蝙蝠说自己是鸟类,因为它有翅膀,兽占上风时它说自己是兽类,因为它有牙齿。结果它的行为被发现,鸟和兽都不要它。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不能同时选择两个对立面。

各派系之间的争斗,源于利益。利益从来不是高尚、伟大的东西,为之付出自己的高尚、伟大是不必要的,应该直接地面向利益,选择强大的一方。加入哪个利益集团更有利就加入哪个,并为之忠诚服务。只有给自己确定了舞台,才能在人性的丛林中不迷失方向。选择了自己的舞台,就是给自己指明一个方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好自己,不要越过底线。

看不清方向时,先站在中间位置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基辛格给尼克松的竞选团队打了一个电话,明确表示他可以向尼克松阵营提供宝贵的内部情报,尼克松团队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提议。在这次竞争中洛克菲勒也是竞选人之一,但是他失败了,而基辛格一直以来都是洛克菲勒的盟友。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向民主党的提名人韩福瑞表示了他的这种意愿,韩福瑞要求他提供尼克松那边的内部消息,基辛格就把尼克松的一切全盘托出了。其实他真正想要的就是内阁的位子,而尼克松和韩福瑞都答应给他这个位子,不管谁赢了大选,基辛格都将从中获利。最后,胜利者是尼克松,基辛格顺利地当上了内阁总理,但他仍然小心翼翼地与尼克松保持一定的距离。当福特上台时,原来与尼克松非常亲密的人都被迫下台了,而基辛格又成为福特的官员。他因为与尼克松保持了适当的距离,继续在动荡的年代里叱咤风云。

人们往往容易尊重那些保留自己独立立场的人,因为他让别人无法掌握。这种名声会随着权力的增加而得到提升。欲望是会传染的,只要有一个人想要拉拢你,紧接着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拉拢你。所以你不要屈从于权力,权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你最终的目标。

审时度势更容易赢得权力并加强自身的影响力。关注你的人越多,你的价值提升得就越快,影响力也就越大。你放在桌子上的筹码增加了,想要的东西就越容易得到了。

因此,不要轻易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距离产生美,所以要保持距离,这样才更容易引人注意。给予希望,但是永远不让他们满足,这是进退规则的良策。

倾倒的方向一旦固定不变,魅力就会消失殆尽,就会变得庸俗,从而失去自己的光彩。

所以,你应该鼓动别人关注你,激发他们的兴趣,但是不要被这种热情所迷惑,即使困难重重也要保持独立,这个困难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别人对你的关注。

实施这套策略,必须保持内心的自由,把周围的人和事都视为自己攀登顶峰的台阶,而不是为别人摇旗呐喊。

基辛格在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想在谈判桌上和苏联达成和解。他非但没有让步,反而和他们一向遏制的中国交往密切。苏联感到不安了,如果美国和中国走在一起,苏联将会被进一步孤立。基辛格访华成功促进了美苏关系的改善,对世界和平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要与人过于亲近,或者让他人过分亲近你。天上的星星从来不与我们接近,所以才能永葆辉煌。

在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公司里,利益集团、势力派别可能会有很多,无论你选择哪方,你都会因此有所获得有所失去。如果能适当地采用“站在两者势力中间”的战略思想,可能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并因此获得一个攀升的契机。

学习!站在巨人的头上,你才会看得更远

智慧典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既然是生活在现实里,就难免会犯错误,生活总是大错误叠加小错误的纷杂。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有改正错误才能前行。人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和改正中进行。有错不改,只会让你原地踏步,远离成功。

多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有人指出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聪明人所为,而从别人的失误中得到经验教训更为明智。有一个小测验,当两个人面对面坐在车厢里穿过一个山洞时,其中一人脸上满是灰尘,那么先擦脸的肯定是脸上没有灰尘的人。因为他以为自己脸上也和对面的人一样满是灰尘。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前人的失误时,也应避免自己去犯同样的错误。

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段著名的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借鉴别人的失误避免犯同样错误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很难再找到像魏徵那样可以用来指出我们错误的人了,即便是有,他那种直言不讳的进言,能有几人拥有唐太宗一样的胸怀,听得进他的逆耳忠言。这种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借鉴他人的得失,从而避免自己重蹈覆辙。

史玉柱,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负,然后苦心经营东山再起,铸就新的辉煌。正像一篇报道他的文章的标题那样“巨人需要巨人般的涅槃。”史玉柱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可以说是由于失败他变得成熟,少了初始时的轻狂。

所以当看到前人犯下的错误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庆幸,而是从中吸取教训,让自己不重蹈覆辙。

长江里有一种鱼,每当碰到障碍时,它们不是往后退,而是更加努力地往前冲,而渔民们常常利用这一点,在鱼群经过的地方放下一张直立的网,每当鱼儿一钻到网眼里,它们就愈加努力地往前冲,结果是越来越紧,再也逃不了,而其它的鱼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是往后退而是继续往前冲,从而成为渔夫的收获。

鱼儿不知道吸取教训,一味向前导致自己成为人们桌上的美食。在世事的变换中,假如我们像这些鱼一样,不懂得吸取前面的教训,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意味,按自己的爱好、习惯行事,那才是吃大亏呢。

人生短暂,人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去亲历亲为。就像韩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只有专注于一方面才能够把事情做好。但是仅仅做好一方面的事情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些事情从何而来,那就要从别人处学经验了。要想做对事、做好事,少不了要从别人身上看得失、学经验。

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除去本身的努力以外,还离不开他们善于向他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牛顿说:“我之所以看得比巨人远,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学习别人好的经验,也要从别人的不足与失误中得到经验教训,然后不断进行反思、磨炼,才会在人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少一些困扰,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低头,就碰头

智慧典藏: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为了人生目标的实现,为了顺顺当当地生活,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妥协,需要灵活面对。身处逆境,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坚韧,还需要会变通,灵活办事。妥协不是软弱,逆境的妥协,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为成功扫清障碍。“忍”字头上一把刀吴越之战,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吴国。夫差有心要羞辱勾践,他在先父阖闾的墓旁建了一所简陋的石头房子,将勾践夫妇安置其中。里面没有床铺,他们就铺上干草;以前的王袍也被换上了奴隶的服装。他们整日蓬头垢面,替夫差养马、劈柴挑水、做饭洗衣,俨然奴隶一般。一次,夫差要出游,便命令勾践为他牵马。勾践手执马鞭,毕恭毕敬地站立一旁服侍。吴王要上马,勾践立即蹲下身子,弯腰弓背,让夫差踏着自己上马。吴国的百姓看见后对他指指点点,议论说:“这个人原来是越国的君王,没想到现在竟然沦落为奴仆!”勾践忍辱含垢,低着头,默默前行。为了麻痹夫差,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勾践想方设法讨好夫差,博取他的信任,甚至不惜亲自舔尝他的粪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