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必读卡耐基德商养成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00:45:43

点击下载

作者:憨氏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教子必读卡耐基德商养成书

教子必读卡耐基德商养成书试读:

内容简介

“近一百年来的每一天,在地球的某一处,总会有一个人的生活因为卡耐基的影响而被改变。”卡耐基的指点让无数的人走向成功,也必将令你获益匪浅。本书包括以积极的心态抗拒忧虑、如何改掉忧虑的习惯、如何获得平安快乐、养成快乐的心理、学会让家庭生活幸福快乐、如何永葆充沛的活力、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等内容。作者专注地从卡耐基万古常新的卡耐基经典中淬炼出如何提升孩子德商的故事、原理、以及方法、细节。本书既适合家长阅读、更适合孩子体悟。让这本书的精髓融入孩子的灵魂深处吧,这将使孩子的德商远远高于没有读过本书的邻居家的孩子。

第一篇 人性的优点

第一章 以积极的心态抗拒忧虑

认识自己,喜欢自己

卡耐基智慧金言:

1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因相同,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体,绝不相同。

2 .心灵成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

3.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不要苛待自己。适时地取笑自己某些缺点和错误,学会喜欢自己。

我一向都热衷于园艺,自己亲手料理着一个相当规模的玫瑰园,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有一天,当我陶醉在那些盛开的玫瑰丛中时,忽然发现,这些玫瑰都十分相像,不是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你仔细地看看,便会发现,其实每一朵都不相同,甚至就连属于同一种类的玫瑰,开出来的花朵都不太一样。譬如生长的速度、花瓣的曲卷程度、颜色的均匀度等,只要你仔细去分辨,便可以发现它们各自有独特的风姿。

不仅自然界的东西如此,人类的情形更是如此。

法国亲王、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生于1875年,而他确定自己的生日却是二十岁那一年。因为就在这年,他发现了“真正”的自己,作出新的人生选择,从专修历史学和法律而忽然“猛攻”物理学。不久后,他就提出了“物质波粒二象性”的大胆假说并成功验证了这个大胆的假说,震惊了世界物理学界,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如此,他生于1879年,却认为自己真正的生日是1891年。当时,他受到了“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这个平面几何原理的启发,认为自己是“为力求从思想上把握外部世界结构而来到这个世界的。”这是他自觉地为自己生活,有意识地创造自己,获得新生的开始之日。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构成人体的基因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奇妙地自成一体,绝不相同。

心灵成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地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过程。除非先了解自己,否则很难去了解别人。

我有一个女学员丽莎,她非常自豪地说出“不再羡慕别人”的亲身体会,她的秘诀便是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她说:“我从偏远的山村踏进大都市中的大学,浑身上下冒着土气:根本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也不会说标准的英语;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根本不懂烫发可以增添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见班里的男同学搂着女生跳舞,吓得面红心跳……”“我的同学丽娜是个在大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她能够说出一口发音吐字皆佳的英语。而且见多识广,当然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而且还知道约翰·克里斯朵夫。她会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在脑后束起来,会用发卷把刘海卷弯。只要她出现在公开场合,男同学就会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那时候我对自己很生气,对丽娜却羡慕得要死。有一次,丽娜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讲她8岁那年是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到城东。没想到丽娜的一番话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想到自己8岁的时候,曾经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家里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以后,我就不再羡慕丽娜和其他任何人。上大三的时候,班里的女生羡慕男生的一切:例假来了,羡慕男生;见识少了,羡慕男人见多识广,觉得女人没出息;甚至连男生可以穿短裤、背心、理短发都羡慕,有的女生甚至说‘下辈子再也不做女人!’有一次,一个男生跟我推心置腹地谈了半个晚上,那次,我知道男生的好成绩也是死记硬背的,男生的知识面也不一定广,见识也不一定宽,他们失恋了也会哭,他们也会羡慕女生穿裙子……后来,我信心十足地跑到图书馆开始刻苦地学习,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到我们毕业的时候,丽娜会的我都会了,别人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了,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了别人不一定知道的很多东西……总之,我不会再去羡慕别人。”

一个人一旦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就不会再去羡慕别人而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了。

因而我们可以把不再羡慕别人看作是重新认识自我和依靠自己奋斗的一个标志和起点。要想迈向成功,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这个事实,因为这是我们与其他人沟通的桥梁。除非我们真正把他人视为独立的个体,正如我们本身的情形一样,否则,很难与他们建立起有益的关系。

有时听起来是非常容易的,但做起来却困难重重。例如:我们经常认为美国是个没有阶层歧视的国家,实际上它到处充满了阶层意识;我们经常把别人定位于某个阶层——普通百姓、中产阶级、中下阶级、大众阶层、低收人群、街头浪民、白领阶层、蓝领阶层、上流社会,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我们不愿意或不能把人视为独立的“个体”,而只是把大家看成是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姓名的群体之一。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是这样,都是别人归类的对象。很多的社会研究或调查人员,对我们几乎是无所不知:每天喝多少咖啡、有几部车子、穿什么品牌、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收听什么电台,等等,都了如指掌。

这种归类通常强调为“调整自己”、“群体整合”、“社会流动性”等,以符合我们评定某个群体的需要,却完全忽视了个人的独特性。“个人主义”现在似乎已经完全过时了,人们有时甚至不敢采取与他人不同的行动。

当然,现在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美妙的“个体”。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并希望自己与他人有所不同。很多人为了表达这种渴求,解除这种束缚,被送到心理分析家的诊断椅上或精神病医院里。也有很多人用酒精和药物来麻醉自己,使自己“堕落”。

如何才能以更成熟的态度去认识自己呢?在这里我有三点建议:(1)每天抽出时间独处,进一步认识自己。

由于现代生活的忙碌紧张,我们给自己深思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要想办法抽出一些时间来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独处方法。

一位朋友告诉我,他通常是在僻静的街道上,一面散步,一面冥思。他解释说,“这种方法,可以使我达到忘我的境界,并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我自己喜欢到附近的教堂,寻求片刻的宁静。这种方法可以使神态安定,恢复精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澄清;对我而言,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散步或从事户外活动什么的,但却可以独自在花园里走走,或者只是坐在窗前偶尔眺望远处的蓝天或树木,这些都可以让心灵得到很好的休息。无论是看季节变迁,还是面对一望无垠的原野,或者只是一片小小的土地,都可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使自己融入其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也许其他人有更多独自静处的方式。总而言之,每天挤出一小段时间独处,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扰,便能好好地认识你自己,以及你的生活、信仰和种种行为。《圣经)里有一句忠言:“要安静,便可知道我就是神。”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对我们的心灵活动也十分有益,就像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极有帮助一样。(2)挣脱习惯的枷锁,走向社会。

我们都是将自己活埋在层层习惯和无聊事物的下面,只有用极大的努力才能让我们从下面挣脱出来。有多少人是在习惯和惰性的枷锁下沉闷地、乏味地、毫无生气地过一天算一天呢?

一个年轻的女学员曾向我讲述了她和丈夫是如何破除习惯枷锁的故事:“我和丈夫都对电视着迷,每天晚上我们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机,吃晚饭也在电视机前,一直到上床睡觉才关掉。因为怕错过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我们连朋友都不去拜访,不读书,也不一起外出度过美好的时光。如果有人来拜访我们,我们巴不得他赶快离开这里,以防他们打扰我们继续看电视节目。有一天,我和一些老友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和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共同语言,我只能听,他们说的地方,读过的书我都不知道,我没有做过任何事——我把生命中的黄金时间都浪费在一个黑暗房间里的电视机上了。”“我回家告诉丈夫,别人连吸毒的恶习都能戒掉,我们也应该能改掉过度沉溺在电视节目中的坏习惯。他同意我的看法,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做其他事来治疗这个毛病。我们报名参加晚上的成人教育课程,时常去打保龄球和拜访朋友,甚至从图书馆借书回来彼此念给对方听。我很高兴能戒掉电视瘾。我们的工作和婚姻都得到了改善。我们现在从生活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而且对自己和别人来说,生活更有意义了。”

这对“被活埋”在习惯层下面的夫妻,在将自己解放出来之前,没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生活被层层包裹住。(3)找出生活中最能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1878年写给妻子的信中做了精彩的表达:“……我经常认为,要判定一个人的人格,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他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精神或道德态度,这时自己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才是真正的我!”换句话说就是:兴趣让真正的自己浮现,“对人生的满意”让每个人的精神都很振奋。

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最基本要素是兴趣,是激发人们尽最大努力的一种情感性燃料。伟大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维克多·艾波顿爵士曾说过一句令人吃惊的话:“我有时候甚至把热心列在专业技术的前面,把它作为科学研究成功的秘诀。”

当然,爱德华爵士这句话并不是说专业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不重要,他的意思是说热心和兴趣起到一个刺激性的作用,会刺激一个人去获得成功所需要的专业知识。

我在44年的演讲教育生涯中发现,人们演讲的时候,看效果就可以看出演讲人对其所演讲题目的热心程度。不论他讲的是氢弹、岳母大人,还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观众对他所作的演讲的反应,完全显示出这个人对题目感情的强度,这是成正比的。

人的个性虽然不会轻易改变,却可以通过某些行为重新表现出与众不同。要发现真正的自我(即我们与他人不同的地方),那就必须先去除一些人性的束缚,如:恐惧、畏缩、自我怀疑、迷信、僵化,等等,在人性中积存的种种习惯。这个时候,兴趣便如火把,把捆绑自我的层层束缚“烧”掉,解放出真正的自我。

在此我总结了三种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并使之与众不同的方法:

1.每天为自己安排独处的时刻;

2.努力破除束缚自我的种种积习;

3.用热忱与兴奋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根据苏格拉底的说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开端。那么,“你是独一无二”的说法,便是现代人对古老智慧的新解释了。“喜欢你自己”也是必要条件之一。

一个成熟健康的人会对自己有一定限度的忍耐,正如适度地忍耐别人一样。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弱点或缺点而感到痛苦或沮丧。但如果一个人不喜欢自己,那他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地自我挑剔。

几年前,有一个女学员遇到了一件事让她非常忧虑。她的先生是位成功的律帮,做事积极,有野心,相当自负、独裁。夫妇俩的社交圈子当然要以先生的朋友为主,这些朋友也都是相同类型的人,都是以名望和外在的成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人。这位太太的个性很安静而且谦逊,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她常常觉得自已十分渺小,和他们在一起不敢正常地交往,她自己的长处不能表现出来,她所具有的优秀品质以及连同她这个人都被人忽略、藐视,因此她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甚至有时候为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而感到痛苦不堪。她开始不喜欢自己,这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

这位女学员的问题并不是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是不能适应自己。她不愉快的关键所在就是她不能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总是期望自己能够变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于自己的人——一个像他们一样有名望和外在成就的人。

史迈德.布兰敦教授在一本书中写道:“适当程度的‘自爱’对于每一个正常人而言是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个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的,也是必要的。”

是的,一个人若想要活得健康、成熟,“喜欢你自己”是必要条件之一。这是表示“充满私欲”的自我满足吗?

这是一种“自我接受”,一种清醒而实际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伴以自重以及人性尊严的行为。

我认为这位女学员需要明白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必须通过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是模仿他人。明白了这一点,她便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并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她自我认同的第一步是不需要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必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以此作为生活依据。除此之外,她还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对自己不需要常常批判。

我当时问她:“你的先生爱你吗?”

她非常自豪地说:“当然,非常爱!”

我又面对班上的其他学员问:“请大家说出这位小姐的优点。”

于是在座的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她很漂亮!”“她很有气质!”“她很有学问!”甚至一位调皮的男孩竟然说“可惜她已经是别人的太太了,但愿我也能娶到这么好的女孩。”

这位太太霎时“羞”得满脸通红,可以看得出来,她是非常快乐的。

后来,这位太太对我说,自从她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便“不卑不亢”地与丈夫的那些朋友们平等相处,他们也很尊重她,而且谈得来。现在,她认为自己很快乐。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优秀品质上,发扬优点,克服弱点,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并实现自我。我们要学会自我放松,要学会喜欢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动机与个性》这本书中曾提到“自我接受”。书中写道:“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人需要主动地、无拘无束地、自然地自我接受和满足。”

喜欢自己,是否与喜欢别人一样重要呢?我们可以这么说:憎恨所有事情或所有人的人,只是在显示他们自己的沮丧和自我厌恶。

现在,美国医院里的病床一半以上都被精神或情绪出问题的人所占据。据了解,这些病人之所以会这样,都是由不喜欢自己,不能与“自己”和睦相处造成的。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怀特,在其发人深省的著作《进步中的生命》中指出一种现今极为流行的观念:“人们必须时刻调整自己,以适应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压力。”他指出,这个观念是基于一种理想,也就是,“人们能够毫无问题地去适应各种狭窄的生活方式、单调的例行公事、强制性规定和完成本职工作的种种压力等。但所采取的行动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还必须看其是否具有改进自己本身角色的能力;并且能否创造出积极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人在其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方法和态度。”

我十分同意怀特博士的这种说法。很少有人会有勇气独树一帜,也很少会有人清楚自己究竟拥护什么主张。我们的行为通常受到社会或经济群体的影响,如衣、食、行或思考方式,都会影响到个人的情绪和精神,导致不喜欢自己。他们表现出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的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而有益的,对自我追求进步也极有必要。但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则会影响我们的积极行为。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位女学员,她在下课之后来找我,她抱怨她的演讲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她说:“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就立刻意识到自己的笨拙和胆怯。我觉得其他同学都显得泰然自若,很有信心。可是我觉得自己有那么多缺点,一想到这些,我便失去勇气,无法再讲下去了。”

她还给我讲了她本身存在的弱点,一一分析得很详细。等她说完,我告诉她:“人总是有缺点,但不要总是想着自己的缺点,就像今天,我觉得你演讲得不错。其实并不是你演讲得不好,而是你对自我感觉不好,如果你能让自我感觉良好,真正感觉到自己演讲的特殊优点时,那你的演讲就是‘成功’的。”

那次谈话后,她在课堂中锻炼自己,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成功地完成了我的课程,成为一个能当众滔滔不绝演讲的人。

缺点能够让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色。就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很多过度矫情的地方。但没人会在意这些,人们认为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是因为它们的优点那么显著,以至于缺点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我们爱我们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当耶稣遇到身体或精神受折磨的人,他不会给予过多的同情,他也不会说:“可怜的人哪,你的运气真不好,环境处处与你作对。告诉我,你是如何落难的?”

耶稣直接进入问题的重点。他会说:“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了。”

我们经常因罪恶感和所犯的错误而感到自惭形秽,我们对这样的自己不能尊重或喜爱。我们必须把过去所有的错误忘掉,重新出发,才能让自己跳出这样的困境。培养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学会喜欢自己。没有人能永远达到100%的完美,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则是愚蠢和荒唐的。

无论是谁,都会犯错,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即使再完美也会有犯错和失败的时候。但往往因为自己身体和内心不能承受完美中的错误,因此便导致了我们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不要苛待自己。适时地取笑自己某些缺点和错误,学会喜欢自己。只有我们能与自己好好相处,别人才会喜欢与我们在一起。

要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这不但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贫穷其实是一生的财富

卡耐基智慧金言:

1.一个年轻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出生在贫贱之家。

2.生前没有经历困难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3.伟大的人物都是经由苦难而造就的。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无法战胜困难的,也绝不会有什么发展。

贫穷其实是最大的财富,当我翻开美国历史发现,许多获致成功得卓越人物,比如发明家、科学家、大商人、企业家、政治家,在开始的时候都是贫穷的孩子,之所以他们能够成就伟业,就是因为受了贫困的刺激,努力向前,发展他们自己的才干。

安德鲁·卡内基说:“一个年轻人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出生在贫贱之家。”贫穷本是困厄人生的东西,但经由奋斗而脱离贫穷,便是无上的快乐。

贫穷就像健身房里的运动器械,可以锻炼人,使人体格强健,其实,贫穷是我们努力奋斗最有利的出发点。

曾经有一个人间一个著名的艺术家,跟他学画中的一位青年将来能否成为一位著名画家。那位著名的艺术家坚决地回答:“不,绝不可能!他每年有着6000英镑的收入呢!”

这位艺术家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他知道,只有在艰难困苦中奋斗才能磨炼出本领,在富裕条件下是很难产生有作为的青年的。

安德鲁·卡内基说:“不要以为富家的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做了财富的奴隶,他们因为不能抵制任何的诱惑,以至陷于堕落的境地。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决不会是那些出身贫贱的孩子的对手。那些穷苦的孩子,甚至穷苦得连读书的机会也没有的孩子,成人之后都能够成就大事业。那些普通学校一毕业就投入企业界的苦孩子,虽然他们在开始做着非常平凡的工作。但将来可能就拥有很丰富的资产,也许就是无名的英雄,获得无上的荣誉。”

伟大的人物都是经由苦难而造就的。一个人如果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是无法战胜困难的,也绝不会有什么发展。也就是俗话说的:“生前没有经历困难的人,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

去除贫穷的惟一方法,就是为了脱离艰难的境地而努力挣扎,这件事最能造就人才。如果人一生下来口里就含着把调羹,不需要因为生存的压迫而去工作,那么,恐怕直到现在,人类文明还处于十分幼稚的阶段,人类也无法走出她的孩提时代。

森林里的橡树之所以高大挺拔,那是它和狂风暴雨作斗争的结果。

在美国,有很多来自外国的移民,他们不精通英文,也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既没有朋友相助,也没有优裕的生活,但他们可以在美国获得显要的地位,拥有巨额的资产。这些成就,足以让那些家境富裕、知识丰富却最终默默无闻的美国青年自惭形秽!

格鲁夫·克利夫兰两度出任美国总统。他起初也只是个穷苦的店员,每年挣50美元的工资,后来他说:“的确,极度穷困所激发的雄心比较来得切实而有力。”

如果一个年轻人从出生到长大,一贯依赖他人,从不想为自己的面包而奋斗。那他会白白葬送掉他的一生。如果不逼迫一个青年人在一定的境遇下工作,而是让他觉得满足,那么,他就不会再努力奋斗。在工作上努力,一方面可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还有一方面,就是在发展自己的人格,造福人类社会。当然,往往有很多人只为自己而奋斗,他们的努力也仅是求得满足自己的渴望。

一个生活优裕的人会说:“一早就起床工作,有什么意思呢?我将有财富来临,尽可享用一生呢。”于是,他翻过身来,继续睡觉。而那些无所凭借、无所依赖的孩子,他们不会说什么,只是一早就起床,勤勤恳恳地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他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强者垂青,只有靠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除了努力,再没有第二条出路。

大自然偏爱那些努力奋斗的人,给他们高尚的品格、富足的资产以及优越的地位。更给他们绝好的机会,让每个人在多年的训练中学得经验,完成工作。大自然会以巨大的代价来报偿那些发奋努力的青年。

世间大部分的贫困都是由懒惰造成,的因为奢侈、浪费,因为不愿努力、不肯奋斗而造成的。世间大部分的贫穷都是一种病态,是千百年不良的思想、生活和环境酿造的结果。

贫困的境遇是一种反常的状态,是不受任何人欢迎的。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勇敢地坚持去做,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会获得成功,贫穷也便可以打破。如果天下所有贫穷的人都能够从黑暗和沮丧的环境中回过头,面朝光明和愉快的方向努力,立志脱离贫困,那么,即使在很短的时间里,贫困也会尽行消失。而往往有些人只是想脱离贫困,却不努力。

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毕业的。他说,如果他的父亲一星期不供给他5个美元,他就要挨饿。他实在是一个沮丧的青年,他对自己的才能没有信心,他总是不相信自己所做的事业会成功,尝试过许多事情,净遭失败。因此今天干这个,明天做那样,终于一事无成。

人类有着几种坚强的品格,是和贫困势不两立的,那就是自信和勇敢。虽然有些人身处贫困的境地,遭遇患难和不幸,但他们有自信和勇敢的秉性,最终会克服贫困。而当一个人缺乏勇敢和自信,只是过着一种懒惰、畏缩的生活,那他永远不能战胜贫困、奋发有为。

贫穷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的思想,以及认定自己这生贫穷、必老死于贫穷的错误观念。如果你觉得目前自己前途渺茫,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黑暗而惨淡的,那么你要迅速地斩除一切贫贱的思想、怀疑的思想,忘却脑海中一世暗淡、忧郁的印象,而代之以光明的、有希望的和快乐的印象。

当你立意坚定,要永远地摆脱贫困,从服装、面容、态度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拭去贫困的痕迹,表现出自己的卓越品质,一往无前地去争取“富裕”与“成功”。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动摇你的决心。这样,便会增强你的自信,使你发挥出潜在的力量,最终摆脱贫困,获得惊人的成就。

在这个世界中,造物主为每个人都预备了美满的结局,我们应该集中精力,下定决心去努力争取美满的人生结局,这是天赋的权力,成千上万的人之所以能,脱离贫困的境地,走向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能够运用这种权力,努力向前。

一句话改变你的一生

卡耐基智慧金言:

1.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

2.不论工作有多么辛苦,每个人都能干好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很甜美、很耐心、很可爱而且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3.所有人都拖延着时间不去生活,却总是梦想着在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不欣赏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花。

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1871年春天,蒙特瑞综合医院的一个学生,当时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忧虑:担心怎样通过期末考试?担心毕业以后到哪里去?怎样生活?怎样创业,等等。偶然间他看了一本书,读到一句话,顿时高兴起来,这句话对他的前途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这个年轻的医科学生名叫威廉·奥斯勒,他在书里看到一句话,促使他成为一代最为著名的医学家,他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而且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这是大英帝国学医的人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同时,他还被英国国王封为爵士。他不会再为生活而忧虑,不会再担心考试和毕业,他无忧无虑地过了一生。而且还需要厚达1466页的两册书来记述他的一生。

威廉·奥斯勒在书里所看到的那句话是出自汤玛士.卡莱里:“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做手边清楚的事,而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

在42年后一个温和的春夜,校园开满郁金香,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作了一次演讲。他对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像我这样一个曾经在四所大学当过教授,并写过一本受欢迎的书的人,似乎应该有一颗‘特殊的头脑’,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我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其实我的脑筋是‘最普通不过了’。

有人疑惑,他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他说:“我认为这完全是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

他所说的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几个月以前,在奥斯勒爵士还没有去耶鲁大学演讲时,他搭乘一艘大型海轮横渡大西洋,有一次,他无意中看见站在船舵室中的船长按下一个按钮,接着,便听到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在此同时,轮船的几个部分彼此隔绝开来,变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离舱。

奥斯勒爵士对耶鲁大学的学生们说:“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要比那条海轮精美得多,你们所要走的航程也比它远得多。你们要和那位船长一样,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命运,你们要想做到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活着,就要掌握这种最安全的方法:到船舵室,你会发现,其实在那里的每一个大隔离舱都可以使用。按下按钮,用铁门隔断过去——已经过去的那些昨天;再按下另一个按钮,用铁门把未来也隔断——那些尚未到来的明天。这样你就保险了,你可以在‘和别的日子完全隔绝的今天’生存,因为你有的是今天……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是你今天最大的障碍,未来就在于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人类得到救赎的日子也是现在。从现在开始,把船前船后的隔离舱都关掉吧,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奥斯勒爵士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必为明天学习。那次演讲中,他继续说;“集中你所有的智慧和热诚,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为明天做准备的最好方法,也是你能应对未来的惟一方法。”

是的,我们一定要为明天着想,要仔细地考虑、计划和准备,不需要担忧。在战争期间,一个军事领袖必须要为不久的将来制定计划,可他们绝对不能有任何的焦虑。

美国海军上将阿尔耐斯特·金恩说,“把我们最好的装备,供应给最优秀的人员,再交给他们似乎是最聪明的任务,我所能做的就只有这些。”金恩上将继续说,“如果一艘船沉了,我不会去打捞它。如果船再往下沉,我也没有办法。我与其花时间后悔昨天的失误,还不如把时间花在解决明天的问题上,这比后悔昨天的失误要切实得多。而且,如果我总是担心这些事情,可能不会支持很久。”

不论在什么样的年代,战争也好,和平也好,好想法和坏想法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好想法会考虑到原因和结果,最终产生合乎逻辑的、富有建设性的计划;而坏想法通常只会导致人的精神紧张和崩溃。

最近,很荣幸的,我访问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纽约时报》发行人——亚瑟·苏兹柏格,他对我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烧到欧洲的时候,我非常吃惊,对未来也充满了忧虑,每天都几乎无法入睡。常常在半夜爬起床,拿着画布和颜料,对着镜子,想给自己画一张自画像。尽管我对绘画一无所知,但还是坚持着画下去,让自己的情绪稳定。”

苏兹柏格先生说,我最后消除他忧虑的是一首赞美诗中的一句话步就好。”这个“一步”,就是今天、现在所需要做的。这句话让我平静。

引导我,仁慈的灯光……

请让你常在我脚旁,

我并不想看远方的风光,

只要一步就好。

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住在欧洲马里兰州巴铁摩尔城纽霍姆路5716号的年轻士兵,也同样看到了这句话,他的名字叫泰德·班哲明诺,一个曾经忧虑得几乎完全丧失斗志的年轻人。

泰德·班哲明诺在回忆录中写道:“1945年4月,我患上了一种医生称为‘结肠痉挛’的病,导致这种病的原因是忧愁烦恼,这种病让我极其痛苦,如果那时候战争没有结束的话,我想我整个人都会垮掉。”“那时我在第舛步兵师担任士官,负责建立在作战中死伤和失踪的士兵名录,而且还要发掘那些在战争期间被打死而草草掩埋的士兵,收集他们的私人物品,把这些东西准确地送回到重视这些私人物品的亲人手中。看着这些,我很担心自己会造成一些让人难堪的、严重的错误,有时甚至担心自己是否能撑得过去,让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回去搂抱我的独生子(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儿子,他已经16个月大了)。这些担心和疲劳,让我整整瘦了34磅,逼得自己几乎要发疯了。我眼看着自己的两只手瘦得只剩下骨头,一想到要回家,自己这样瘦弱不堪,就十分害怕。我的思想完全崩溃了,像个孩子一样地哭,浑身发抖……在德军最后开始大反攻不久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自己一个人哭泣,几乎放弃了做一个正常人的希望。“最后,我住进了医院。一位军医给我做完一次全面身体检查之后,告诉我说,我的问题纯粹是精神上的。他给了我一些忠告,他说:‘泰德,你可以把自己的生活想像成一个沙漏。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的沙子,它们缓慢而均匀地流过中间那条细缝。除非把沙漏弄坏,否则,你和我都不能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穿过那条窄缝。我们就如同沙漏。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就有许许多多的工作摆在面前,要在这一天之内完成。但我们一定要均匀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我们每次要几件事情同时做,就像要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窄缝一样,一定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彻底地改变了我的生活。’“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当这位军医告诉我这段话之后,我就一直奉行一句话,‘一次只流过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这句话在战争的时候挽救了我的身心。即使是现在,这句话对我在工艺印刷公司的公关广告部中的工作依然有极大的帮助。我发现其实商场和战场是一样的,一次要做好几件事情,是没有时间的。例如:我们的材料不够用了,要安排新的资料,有新的表格等待处理,要变更地址,新开或关闭分公司,等等,这些事情赶到一起的时候,我不会再紧张不安,因为我知道‘一次只流过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我不会再像那时候在战场上时那样感觉迷惑而混乱,工作变得更有效率。”

罗伯特·史蒂文生曾说:“不论工作有多么辛苦,每个人都能干好他那一天的工作,每个人都能很甜美、很耐心、很可爱而且很纯洁地活到太阳下山,这就是生命的真谛。”

是的,这些正是生命对我们的要求。曾经住在密歇根州沙支那城的辛尔德夫人,在懂得“只要生活到上床为止”这个道理前,她深感疲惫和颓丧,有时候甚至想自杀。

辛尔德夫人回忆过去,她告诉我,“我的丈夫在1937年死了,那时候我感到非常的颓丧,而且几乎是身无分文。我以前给学校推销世界百科全书。迫不得已了钱,分期付款买了一辆旧车,重新开始出去卖书。

1938年的春天,我住在密苏里州维沙里市,那里的公路很差,学校都很穷,卖不出书,自己一个人又孤独又沮丧,我感觉到成功很艰难,活着没有什么希望,甚至想到自杀。每天早上,我最害怕的就是起床面对生活。我担心付不起分期付款的车钱,付不出房租,也没有足够的东西吃,我还担心一旦生病,没有钱看病。最终,我还是选择活着,因为我担心我的姐姐会因此而难过,而且如果我死了,她连支付我丧葬的费用都不够。“有一天,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句话令我很振奋,‘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这句话使我从消沉中重新振作起来,使我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我用打字机把这句话打出来贴在我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每当我开车的时候就能看见。我发现,一天的生命是短暂的,活这一天很简单。我开始学会忘记过去,也不去担心未来。每天早上我都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生命。’“我成功地克服了孤寂的恐惧感。现在过得很快活,现在的我对生命充满了热诚和爱。现在不论在生活上碰到什么事情,我都不会再害怕了;我现在明白,不必害怕未来。‘对一个聪明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生命’。”“这个人很快乐,也只有他才能快乐,

因为他把今天看成是自己的一天;

他在今天会感受到安全。”

猜猜这几句话是谁写的?

如果是今天,他会这样说:“不论明天会怎么样,我已经过了今天这几句话的作者是古罗马诗人何瑞斯,写在基督诞生前30年。

我认为人性之中最可悲的一件事是:所有人都拖延着时间不去生活,却总是梦想着在天边有一座奇妙的玫瑰园,却不欣赏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花。“人生短暂的历程是多么奇怪啁,”史蒂芬·利科克写道,“小孩子总是说,‘等我变成大孩子的时候……’可那又怎么样呢?大孩子会说:‘等我长大成人之后……’等他真的长大成人了,他也许又会说,‘等我结婚以后……’即使等他结了婚,也不会怎样,他的想法随后又变成了‘等我退休之后……’,等他退休之后,再回头看看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似乎自己错过了一切,失去了所有的时间,而这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可我们总是无法及早学会这个道理:生命就在生活里,在每一天和每一刻。”

爱德华·伊文斯先生也曾在学会“生命就在生活里,就在每一天和每一刻”这个道理之前,几乎因为忧虑而自杀。

爱德华·伊文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开始以卖报为生,之后又在一家杂货店当店员。由于家里人多,七口人都要靠他吃饭,他就想法又找到一个助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虽然薪水很少,却不敢辞职。过了8年,他鼓足勇气,开始自己的事业。他借来55美元,开创事业,每年赚进两万美元。然而,幸运之神并没有烂越深,我躺在床上难受极了。身体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医生告诉我,我只能活两个礼拜。我很吃惊,当时写好了遗嘱,然后就躺在床上等死。那时候挣扎或担忧对我而言都没有用了,剩下的只有放弃,我放松精神,闭目休息。连续好几个星期,都是每天睡不到两个小时。而此时却因为感觉这一切就要结束了,反而睡得像个孩子。脑子里完全没有了令人疲倦的忧虑,胃口也变好了,体重也开始增加。“没想到,过了几个星期,我竟然能撑着拐杖走路了。6个星期之后,我可以继续工作了。以前一年可以赚两万美元,但现在,我只要找到一周30美元的工作,就已经很满足了。我找了一份工作,是推销运送汽车的轮船上安在汽车轮子后面的挡板。这时的我已经学会不再忧虑,不会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后悔,也不再害怕将来。我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热诚,都放在推销挡板上。”

在这样一种心情状态下,爱德华.伊文斯进步得非常快,没过几年,他便成了伊文斯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伊文斯工业公司多年来一直在纽约股票市场交易所上市。如果你乘飞机到格陵兰,很可能就降落在伊文斯机场,这个机场就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的。之所以他会有这样的成就,就是因为他学会了“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这句话。

就连法国伟大的哲学家蒙坦,也曾犯过同样的错误,他说:“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充满了可怕的不幸,而这些不幸在以前几乎没有遇见过。”

我们都是一样的,生活中都充满不幸,但丁说:“想一想,这一天永远不会再来了。”

生命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飞速流逝,今天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也是我们惟一能够真正把握的时间。

最近,我在劳维尔·汤姆斯的农场度过了一个周末。我注意到,他用镜框装上了《圣经》第118篇的句子:

这是耶和华所定的日子,

我们在其中,

要高兴欢喜。

他把它挂在他广播电台的墙上,这样,他可以每天每刻都看见。

约翰.罗斯金在桌子上放了一块石头,石头上只刻有两个字——“今天”。

我也在洗手间的镜子上倒贴了一首诗。是威廉.奥斯勒爵士放在他桌上的那首诗,诗的作者是印度一位很有名的戏剧家卡里达沙。

向黎明敬礼

看着今天!

因为它就是生命,

它是生命中的生命。

在它短暂的时间里,

有你存在的所有变化与现实:

成长的福佑,

行动的荣耀,

还有成功的辉煌。

昨天不过是一场梦,

明天只是一个幻影,

但生活在美好的今天,

却能使每一个昨天成为一个快乐的梦,

使每一个明天都充满了希望的幻景。

所以,好好看着今天吧,

这就是你对黎明的敬礼。

从今天开始,你所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不希望忧虑干扰生活,就学习威廉。奥斯勒爵士的“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

现在,对自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写下答案:

第一,我现在是不是没有生活在现在,而是在担心未来?或者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遥远而奇妙的玫瑰园”?

第二,我是否经常后悔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或者为已经发生的事而难受?

第三,我早上起来的时候,是否下定决心“抓住这一天”,尽量利用这24小时。

第四,如果让自己“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是否能从生命中得到更多的东西。

第五,我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做?是下个星期?明天?还是今天?解决忧虑的万能公式卡耐基智慧金言:你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因为……能接受既成的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这套消除忧虑的万灵公式,曾经使一个带着棺材航海旅行的垂死病人胖了四十公斤。

你是否想得到一个快而有效的消除忧虑的办法——那种在你不必再多往下看之前,就能马上应用的方法?

那么让我告诉你威利·卡瑞尔所发明的这个办法。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的创造业,现在是纽约州瑞西世界闻名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我所知道的解决忧虑困难的最好办法,是我和卡瑞尔先生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吃中饭的时候亲自从他那里学到的:“年轻的时候,”卡瑞尔先生说,“我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我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座花费好几百万美金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目的是清除瓦斯里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至于伤到引擎。这种清洁瓦斯的方法是新的方法,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我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成绩并不能好到我们所保证的程度。“我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象是有人在我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我担忧得简直没有办法睡觉。

最后,因为我的常识,我想起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我想出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我这个反忧虑的办法,已经使用三十多年。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我先毫不害怕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没有人会把我关起来,或者把我枪毙,这一点说得很准。不错,很可能我会丢掉差事;也可能我的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去的两万块钱泡汤。“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我就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我对自己说,这次的失败,在我的纪录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可能我会因此而丢差事。但即使真是如此,我还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这更糟;至于我的那些老板——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新法,如果这种实验要花他们两万美金,他们还付得起。他们可以把这个帐算在研究费用上,因为这只是一种实验。“发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能够接受之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我马上轻松下来,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经验过的一份平静。“第三步,从这以后,我就平静地把我的时间和粗力,拿来试着改善我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我努力找出一些办法,让我减少我们目前面临的两万元损失。我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发现,如果我们再多花五千块钱,加装一些设备,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我们照这个办法去做之后,公司不但没有损失两万块钱,反而赚了一万五千块钱。“如果当时我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了我集中精神的能力。在我们忧虑的时候,我们的思想会到处乱转,而丧失所有做决定的能力。然而,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而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我刚才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因为这种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着。结果呢,我的生活里几乎完全不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这么有价值,这么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下来,让我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地摸索,它可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而我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面上。如果我们脚下没有结实的土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已经去世三十八年了,可是如果他今天还活着,听到这个面对最坏情况的公式的话,一定也会大表赞同。我怎么知道的呢?因为他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你要愿意承担这种情况,因为……能接受既成的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林语堂在他那本销路很广的《生活的艺术》里也谈到这个同样的概念,“心理的平静”,这位中国哲学家说,“……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

这就对了,一点也不错。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而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得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威利·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

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为愤怒而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以求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中尽可能地救出点东西来。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他们的财富,却参与了“和经验所有的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的情绪的牺牲者。

你是否愿意看看其他人怎样利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来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呢?

下面是艾尔·汉里的故事。那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他在波斯顿史帝拉大饭店亲口告诉我的故事:“一九二九年,”他说,“我因为常常发愁,得了胃溃疡。有一天晚上,我的胃出血了,被送到芝加哥西比大学的医学院附设医院里。我的体重从一百七十五磅降到九十磅。我的病严重到使医生警告我,连头都不许抬。三个医生中,有一个是非常有名的胃溃疡专家。他们说我的病是‘已经无药可救了’。我只能吃苏打粉,每小时吃一大匙半流质的东西,每天早上和每天晚上都要有护士拿一条橡皮管插进我的胃里,把里面的东西洗出来。“这种情形经过了好几个月……最后,我对自己说,‘你睡吧,汉里,如果你除了等死之外没有什么别的指望了,不如好好利用你剩下的这一点时间。你一直想在你死以前环游世界,所以如果你还想这样做的话,只有现在就去做了。’“当我对那几位医生说,我要环游世界、我自己会一天洗两次胃的时候,他们都大吃一惊。不可能的。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这种事。他们警告我说,如果我开始环游世界,我就只有葬在海里了,‘不,我不会的。’我回答说。‘我已经答应过我的亲友,我要葬在尼布雷斯卡州我们老家的墓园里,所以我打算把我的棺材随身带着。’“我去买了一具棺材,把它运上船,然后和轮船公司安排好,万一我去世的话,就把我的尸体放在冷冻舱里,一直到回到老家的时候。我开始踏上旅程,心里只想着奥玛开俨的一首诗:

啊,在我们零落为泥之前,

岂能辜负,不拚作一生欢

物化为泥,永寂黄泉下

没酒、没弦、没歌伎,而且没明天。“我从洛杉矶上了亚当斯总统号船向东方航行的时候,就觉得好多了,渐渐地不再吃药,也不再洗胃,不久之后,任何食物都能吃了——甚至包括许多奇奇怪怪的当地食品和调味品。这些都是别人说我吃了一定会送命的。几个礼拜过去之后,我甚至可以抽长长的黑雪茄,喝几杯老酒。多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享受过。我们在印度洋上碰到季节风,在太平洋上遇到台风。这种事情就只因为害怕,也会让我躺进棺材里的,可是我却从这次冒险中得到很大的乐趣。“我在船上和他们玩游戏、唱歌、交新朋友,晚上聊到半夜。我们到了中国和印度之后,我发现我回去之后要料理的私事,跟在东方所见到的贫穷与饥饿比起来,简直象是天堂跟地狱之比。我中止了所有无聊的担忧,觉得非常的舒服。回到美国之后,我的体重增加九十磅,几乎完全忘记我曾患过胃溃疡。我这一生中从没有觉得这么舒服。我回去做事,此后一天也没再病过。”

艾尔·汉里告诉我,他发现他是在下意识里应用了威利·卡瑞尔征服忧虑的办法。“首先,我问自己:‘所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答案是:死亡。“第二,我让自己准备好接受死亡。我不得不如此,因为别无其他的选择,几个医生都说我没有希望了。“第三,我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办法是:‘尽量享受我所剩下的这一点点的时间’……如果,”他继续说道,“如果我上船之后还继续忧虑下去,毫无疑问的,我一定会躺在我的棺材里,完成这次旅行了。可是我放轻松下来,忘了所有的麻烦,而这种心理平静,使我产生了新的体力,救了我的性命。”

所以,第二条规则是:如果你有担忧的问题,就应用威利。卡瑞尔的万灵公式,进行下面三件事情——

1.问你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2.如果你必须接受的话,就准备接受它。3.然后很镇定地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励志故事

为了帮女婿改掉恶习

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功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了炼金术的实践中。不久,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也吃不上了。妻子无奈,跑到父母那里诉苦,她父母决定帮女婿改掉恶习。他们对奈哈松说:“我们已经掌握了炼金术,只是现在还缺少炼金的东西。”“快告诉我,还缺少什么东西?”“我们需要3公斤从香蕉叶下搜集起来的白色绒毛,这些绒毛必须是你自己种的香蕉树上的,等到收完绒毛后,我们便告诉你炼金的方法。”

奈哈松回家后立即将已荒废多年的田地种上了香蕉,为了尽快凑齐绒毛,他除了种自家以前就有的田地外,还开垦了大量的荒地。

当香蕉成熟后,他小心地从每张香蕉叶下收刮白绒毛,而他的妻子和儿女则抬着一串串香蕉到市场上去卖。就这样,10年过去了,他终于收集够了3公斤的绒毛。这天,他一脸兴奋地提着绒毛来到岳父母的家里,向岳父母讨要炼金之术,岳父母让他打开了院中的一间房门,他立即看到满屋的黄金,妻子和儿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诉他,这些金子都是用他10年里所种的香蕉换来的。面对满屋实实在在的黄金,奈哈松恍然大悟。从此,他努力劳作,终于成了一方富翁。

请记住卡耐基忠告:为脱离贫穷境地而努力工作,是消除贫穷的惟一方法,而努力的过程最能造就人。

第二章 如何改掉忧虑的习惯

不要试着去锯木屑

卡耐基智慧金言:

1.惟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

2.因为那些都是已经锯下来的。过去的事也是一样,当你开始为那些已经做完的和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是在锯一些木屑。

3.不要试着去锯木屑,不要为打翻了的牛奶而哭泣。

惟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具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冷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

就在我写这句话的时候,我可以望望窗外,看见我院子里一些恐龙的足迹——一些留在大石板和石头上的恐龙的足迹。这些恐龙的足迹,是我从耶鲁大学的皮博迪博物馆买来的。我还有一封由皮博迪博物馆馆长写来的信,说这些足迹是1.8万年前留下来的。就连白痴也不会想能回到1.8万年前去改变这些足迹。而一个人的忧虑就正如这种想法一样愚蠢:因为就算是180秒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头去纠正它——可是我们有很多的人却正在做这样的事情。说得要确实一点,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180秒钟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但是我们不可能去改变当时所发生的事情。

惟一可以使过去的错误有价值的方法,就是平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并从错误中得到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

我知道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可是我是不是一直有勇气、有脑筋去这样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先告诉你几年前我有过的一次奇妙经验吧。我让三十几元钱从大拇指缝里溜过,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利润。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开办了一个很大的成人教育补习班,在很多城市里都有分部,在组织费和广告费上,我也花了很多的钱。我当时因为忙于教课,所以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管理财务问题,而且当时也太天真,不知道我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业务经理来分配各项支出。

最后,过了差不多一年,我发现了一件既清楚明白,又很惊人的事实:我发现虽然我们的收入非常多,却没有得到一点利润。在发现了这点之后,我应该马上做两件事情:

第一,我应该有那个脑筋,去做黑人科学家乔治·华盛顿·卡佛尔在银行倒闭了——他5万元的存款,也就是他毕生的积蓄荡然无存时所做的那件事。当别人问他是不是知道自己已经破产了的时候,他回答说:“是的,我听说过了。”然后继续教书。他把这笔损失从他的脑子里抹去,以后再也没有提起过。

我应该做的第二件事是,分析自己的错误,然后从中得到教训。

可是坦白地说,这两件事我一样也没有做。相反的,我却开始发愁。一连好几个月我都恍恍惚惚的,睡不好,体重减轻了很多,不但投有从这次大错误里得到教训,反而接着犯了一个只是规模小了一点的同样错误。

对我来说,要承认以前这种愚蠢的行为,实在是一件很窘迫的事。可是我很快就发现:“去教20个人怎么做,比自己一个人去做,要容易得多了。”

我真希望我也能够到纽约的乔治·华盛顿高中去做保罗·布兰德威尔的学生。这位老师曾经教过住在纽约市布朗士区的艾伦·桑德斯。

桑德斯先生告诉我,他生理卫生课的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一课。“当时我只有十几岁,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我常常为我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交完考试卷以后,我常常会半夜里睡不着,咬着我的指甲,怕我没办法考及格;我老是在想我做过的那些事情,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我老是在想我说过的那些话,希望我当时把那些话说得更好。“有一天早上,我们全班到了科学实验室。老师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我们都坐了下来,望着那瓶牛奶,不知道那跟他所教的生理卫生课有什么关系。然后,保罗·布兰德威尔博士突然站了起来,一掌把那瓶牛奶打碎在水槽里——一面大声叫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然后他叫我们所有的人都到水槽边去,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碎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他告诉我们,‘因为我要你们这一辈子都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你们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只要先用一点思想,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只注意下一件事。’“这次小小的表演,在我忘了我所学到的几何和拉丁文以后很久都还让我记得。事实上,这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所教给我的,比我在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