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堂诗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1:49:35

点击下载

作者:杨为星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南来堂诗注

南来堂诗注试读:

前言

苍雪,法名读彻,字见晓,号苍雪,又号南来。生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8年),逝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是明末清初著名诗僧。原籍云南呈贡古城,俗姓赵。父亲赵碧潭,是当时昆明妙湛寺都讲僧,苍雪幼年即随父在妙湛寺出家,十二岁时,到著名佛教圣地滇西鸡足山,拜水月禅师儒全为师,后来成为水月庵书记。十九岁时,他徒步万里,云游江南,先得古心律师受了具足戒,后又在苏州望亭,参学于晚明高僧雪浪,随之又成为雪浪法嗣一雨禅师的入室弟子。经过十几年的苦心修炼,四十岁时,即入主苏州支硎山中峰寺,直至六十九岁时,受邀讲经,于南京宝华山病逝。《南来堂诗集》,是苍雪已经逝世多年后,由他人收集整理其诗稿所定的书名。

一般认为,苍雪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离滇出走到四十岁以前,他孤筇万里,遍阅大方,访师交友,刻苦修炼。诗中怨叹少,记实多,志向高,联想远。所历为后来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资料;二是从四十到五十七岁,苍雪住持中峰,殿宇初成,交游广阔,声名渐著,诗中反映出诗人目光犀利,文思敏捷,手眼别具,说法讲经之余,成诗较多,每有奇句,时人竞相抄传;三是从五十七岁到六十九岁,时逢鼎革,战乱不止,国变民贫,乡音阻隔,诗中一度牢骚满腹,怀故伤今,后又转向弘扬佛法,林园遣怀。诗风则成熟老辣,心长语重,所留诗歌亦不少。自然,人世复杂多变,每一阶段,也会有参差起伏的不同。这些,读者定会有自身的见解。

这次校注整理的苍雪诗集,主要是根据1940年上海出版的《南来堂诗集》。该书由王培孙先生校辑注疏,是现存收集较为完整、校对注疏较为严谨的一个版本。

苍雪诗名早著,相传他在江南游历时,一次在苏州云隐庵(一说在甘露寺)听巢松讲经,除夕当天,师命众僧赋诗,他迅笔呈送一首,其中有“一岁若教无此夜,百年那得暂闲人”之句。诗一诵出,有人就喊“吾党今夜尽可搁笔”。当时苍雪还只是一个二十多岁、正在寻师求学的和尚。《贤首宗乘》所录苍雪传中说“内外喧传师之诗名,[1]实基于此矣”。这次机遇,为他后来一生中诗歌创作不止,开了先声。加上他博通经史、能书善画、思维敏捷,识见又与俗人不同,以至每有诗出,常为人所抄传记诵,成为一个著名诗僧。

就笔者所见资料,苍雪生前诗稿,虽可能自己作过整理,甚至还请过陈继儒为之作序,临终前不久又请汲古阁主人毛子晋帮助刊刻付印,却未见刊印流传。而在苍雪死后不到十年,中峰寺失火被焚,庙宇凋敝,僧人四散,连吴梅村也为之叹惜,他生前诗稿一度淹没无闻。加上入清以后,人异境迁,文字狱渐盛,表面上是少有人问,但毕竟苍雪诗名影响较深,诗人生前交友中文人不少,所到之处应酬点染、言情逸志的诗歌为人所收藏者,也不为少数,故仍有人在收集整理其诗集。就收集整理传抄而言,先有其徒孙辈的行敏、学思收集珍藏遗稿,之后得陆汾收集整理并募钱准备刊印(不知何因,并未刊印),继有苏州湘舟禅师装订收藏,过后又得云南僧人正脉转抄入滇,再由圆鼎和尚抄录、增补、整理,形成了一个流传于云南的抄本。就刊印而言,除曾与苍雪有交谊酬唱的苏州徐崧、吴江顾茂伦在自编诗文选集中,已经大量选入苍雪诗歌以外,清乾隆年间沈德潜所编《明诗别裁》,入选诗中就有苍雪的诗。在云南,清末时期出版的《滇诗略》、《滇诗拾遗》,编者都从传抄稿本中,选刊了相当数量的苍雪诗歌。但就整集的刊印而言,直到1914年编印《云南丛书》,才决定将《南来堂诗集》编入集部之十三,予以刊印,定名为《苍雪和尚南来堂诗集》。所据稿本即为正脉自苏州抄回、又为圆鼎转抄整理的陆汾校集本,但此本只有正编四卷,共收入苍雪诗376题、623首。上世纪30年代,上海王培孙先生在云南藏本外,又得见顾茂伦的半部选本和常熟图书馆所藏抄本,对照之下,发现云南藏本脱漏甚多,决心重新整理校辑。除对原有四卷的脱讹进行补遗校正外,又补增了补编四卷和其他一些相关文章诗歌,并于1940年刊印出版,定名为《南来堂诗集》。此本共收入苍雪诗669题、1048首。王培孙先生还抄引了大量有关可查的方志典籍和诗文,对其中的265个诗题作了详细注释。应当说,上海王培孙校缉本,是迄今为止收集苍雪诗稿最全的一个版本。

但就王本来看,一是除苍雪的诗外,所录其他相关文章诗歌太多;二是在题注中,王培孙就其所见相关的方志典籍和诗文,大段大段原文抄录作注,这虽能帮助读者了解一些成诗背景,也反映出王先生占有资料之多、治学之严谨,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多少会有些越读越远、舍本逐末的感觉。再加上藏本极少,又都是繁体字直排版,全无标点断句,一般人想读之难,可想而知。故此次笔者校注,为了突出苍雪大师的诗,为了方便一般读者,对王本中辑入的其他相关文章诗歌,原则上均不再录注;对王培孙的题注,也不再原文抄录,而只就其正编四卷、补编四卷苍雪大师的诗作注,并作横排简化、标点断句处理。这也是本书只定名为“诗注”而不定名为“诗集注”的原因。可以这样说,这是专门为大众能了解和读到苍雪大师的诗所作的一个注本,而不是对王培孙《南来堂诗集》全本的注释。

此次校注,为寻求底本,笔者注意到,《南来堂诗集》的收藏,不论是1914年刊印的“云南图书馆藏版”本,或是1940年上海王培孙的校辑本,还是其他抄本,就全国来看都已成凤毛麟角,为数极少,且均不得外借和复印。笔者虽以直接拍照方式得到了云南本,可上海王本则由于云南省图书馆在重建大楼、注者经费又极有限,十分难以得到。后来是得云南师范大学教授余嘉华先生大力支持。借给一个他自己翻拍影印的本子,才解决了一大难题。余先生为撰写《古滇文化思辨录》一书中有关苍雪的一篇文章,将王本《南来堂诗集》一书,全部逐页进行拍照放大影印,另行装订成册。那种为保存祖国文化遗产的拳拳之心,于此可见;而慷慨借给笔者复印,更充分表现出提携后学的师德风范,令人敬重。

笔者每观四百余年来有关后人收集、传抄和刊印《南来堂诗集》情况的一些史料,在赞叹苍雪诗稿虽命途多舛却总如盈盈江河,常流不断的同时,也仿佛看到前人遍访收集、严工检校、青灯一盏、梵香抄录的情景。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对于笔者,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鞭策,对于今天读者说来,敢说也是一件幸事。

苍雪诗中涉及的内容,不仅有云游行脚、名刹古寺,早课晚拜、打坐参禅、说法谈经、劝人行善、匡徒拜师等佛门常务;亦不乏一般诗人经常涉及的诸多命题,有田园山水、雪月风花的逸趣闲情,也有论诗谈画,酬赠问答的诗友交流;有感时伤世、借古喻今的释子悲怀,也有怀土思乡、探病悼亡的人情世故。其范围之广,存诗之多,在诗僧中实不多见。透过这些诗,使人能看到生活在那个年代中僧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能比较具体地了解江南地区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从中探索一些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具体脉络。[2]“随风为寄沧浪曲,自与时人调不同”,前人说苍雪览物观[3]世,“别出手眼,另一才情”。上世纪初,滇人陈荣昌在《滇诗拾遗》中编选苍雪的诗时说“诗僧亦自多情”。在诗僧妙笔之下,那种隐藏个人情感、单纯劝世的诗不多,而直抒悲喜、率性而发的诗不少。说“别出手眼”,大概是因为诗中写了一般诗人不愿讲、不好讲,而一般僧人不敢讲、不想讲的话。客观地讲,这反映了诗人既有坚定的佛教信仰,却又不超凡脱俗。其诗总给人一种感受,那就是真实。也许,惟其真实,才情感外溢;惟其真实,才无所畏惧;惟其真实,才震人发聩。

自古高僧,多以玄言禅喻入诗。佛门偈语,大多也是以诗的形式存在。苍雪也有一题“杂树林百八首”的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4]“要之闲言冷语、花笑鸟啼,聊以木人共之,诗则吾不知也”。作者仿佛是经常在一片杂树林中,凝神体会佛经中万物园融无碍的高深哲理,从中领悟许多佛门公案的妙趣玄机。对此类诗,非是只作文词注释就能理解,注者不仅限于篇幅,更由于佛理知识不足,只有留待行家指点和读者自己妙悟天成。这是需要在此说明的。

对苍雪的诗,历来文人多有评价。

清初诗坛,一般公认以钱谦益,吴梅村为首,苍雪与钱、吴素有交往。钱在佛学上对苍雪不惜甘居弟子之列,吴在自编《吴梅村全集》四十卷时,开篇即以“赠苍雪”一诗作冠。推崇敬重,可见一斑。对苍雪诗的评价,最早收集整理苍雪诗稿的云间人陆汾,说苍雪的诗“气盛骨劲,想幽语隽。奇峰不足语其高,行云不足想其逸,秋月同其清,春花夺其艳。文则自写山林之格,不袭古唾之余。一时缁素名[5]流,咸推为当代第一,岂虚语哉”。而继钱、吴之后在诗坛上较有名气的王渔洋,评论则是一句话:“近日释子诗,以滇南读彻为第一”[6]。但是,在众多的推重中,对苍雪诗评价最高而影响较为深远的人,还是吴梅村。

1652年(即清顺治九年)冬天,苍雪募缘到太仓,先在王时敏(著名画家王烟客)家吃饭,饭后又去吴梅村家探访。这天晚上天下大雨,就在吴家留宿。入清以后,苍雪与吴虽有多次见面机会,但似乎只有这一次是苍雪在吴家留宿。当时苍雪已是六十五岁,吴梅村虽只有四十四岁,却早已是江南文坛大有名气的一个人物。知音相遇,忘年倾心,苍雪诗兴大发,不顾身带肺疾,向吴纵谈自己一生“于此证入不二法门,禅机诗学,总一参悟”(由诗学来领悟佛学,禅理诗学,汇合一起参详领悟)的宏识宿愿。并为吴亲自朗诵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一些作品。每当谈到动情之处,苍雪慷慨激昂,飞眉击案,声撼四壁,虽咳嗽难止,也毫无倦意,喝口茶水,又继续谈诵,以至不知漏下三更,外面倾盆大雨,已积水二尺。他那浑重的云南口音,苍深清老、沉着痛快的诗风品格,给吴梅村以深深的感染和极大的震撼。[7]正是这次会见,为吴所写的《梅村诗话》形成了一段重要的篇章。在《梅村诗话》中,吴说苍雪的诗“当为诗中第一,不徒僧中第一。”三百多年来,不仅苍雪的诗文常被诗家所援引和选录,而且每当《南来堂诗集》快要被淹没和散失之际,总会有人出来收集整理和传抄刊印,使其得以流传。这除了苍雪诗歌的无限魅力外,上述评价,应当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本书定名为《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诗注》。全书各卷各题及每一首诗的编排次序,均以1940年上海出版的王培孙先生校辑的《南来堂诗集》为准,并加了序号。这次校注所作的工作:一是对原集中苍雪的全部诗歌作了标点断句、简化横排处理,原繁体异体字,依简化汉字进行处理。二是对诗中较难理解的字词、典故、佛门术语加以注释;对成诗背景、涉及人物和古代地名,尽所能掌握的资料进行注解;对上海王本题注中所抄引的诸多志史资料和他人诗稿,则依“能直接有助于读通苍雪本诗”的原则,进行了较多删节处理,但以“略谓”、“按称”、“参见”等字样注明出处。三是对原诗中少数错漏讹脱之处,有另本可依的,均依另本加以补上,诗句中另本字词不同者,一般在注释中加以了说明。王本原无诗题编号,这次加了一个阿拉伯数码的编号,仅为转引和查阅使用的方便而设,并不表示诗题的编年次序。上海王本原在正编四卷、补编四卷后,还有附录四卷,收集有关苍雪的一些史乘、支硎山前后情况、诸家酬唱及抄本旧序凡例等,各有数篇,其中一部分已在诗注中摘要引出,一部分与苍雪生活的年代相距稍远,篇幅又多,这次校注,均不再保存。即本书主要是对上海王本所收苍雪诗的校注,而不是对王本全文的校注。这也是本书只名“诗注”的原因。

几百年过去,尽管江南一带史籍丰富,但具体到一个诗僧的某一首诗,其成诗背景,相关人物,小庵庭院,甚至民俗俚语,有的今天仍难于见到有关的文字说明资料。笔者知识有限,注中“不详”、“无考”之处,恳望识者给予补充;错讹之处,亦请给予赐教。笔者本意,旨在帮助读者减少一些读诗时资料查阅的时间,而对于每一首诗的含义、指向与玄机,则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和品评。

一个小小的建议是:读诗,在浏览一些选本、鉴赏、诗评的基础上,不妨选上几个古人全诗通读一番,这样,对同一个人的诗,会在多种创作比较之下,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背景的诗歌比较之下,看到一些作者思维发展的具体脉络,也更容易把握到原诗的光彩和其中的滋味。愿本书的出版能给古诗爱好者增添一点新的兴趣。愿南来的青色莲花,能得到僧俗爱好者的护持,在祖国诗坛上,重新显现出它应有的光彩。

注释:

[1]这次除夕呈诗的地点,《贤首宗乘·苍雪传》记为“云隐庵”;钱谦益撰写的“苍雪法师塔铭”则记为“甘露寺”。

[2]见本书卷三上第18题苍雪诗“次答淳之自荆溪见寄四首”。

[3]见云南本《苍雪和尚南来堂诗集》“圆鼎录诗续例”。

[4]见本书卷四第8题诗序。

[5]见云南本《苍雪和尚南来堂诗集》陆汾序。

[6]见《清诗话》王士祯:“渔洋诗话”。

[7]见《吴梅村全集》“梅村诗话”及“吴梅村年谱”。

校注凡例

一、凡本书所见“上海王本”或“王本”字样,均为1940年上海出版的王培孙校辑本《南来堂诗集》的简称;所见“云南藏本”或“云南本”字样,即为1914年云南刊印的“云南图书馆藏版”《苍雪和尚南来堂诗集》的简称。

二、凡全诗各题编排次序,均以1940年上海出版的王培孙校辑本《南来堂诗集》为准。各诗的编号为注者所加,目的是便于重复引注和读者使用时查找翻阅。

三、凡各诗注释编号,原则上一题一编。总题之下又有分题的,亦有一分题一编。注号即与相关诗文注号相对应。但卷四第8题“杂树林百八首”,因一题之中就有108首诗,注释太多,查阅不很方便。本题诗108首,均依原来次序加上了分题编号,注释编号则与该首诗编号对应。

四、凡前诗已有注释的字词而后诗又用者,均以“见前第×卷第××题诗注”字样标明。个别前题注号太多的,再加“×卷×题注×”。以便查找。有的注释文字较短,或各诗中使用的角度与含义有所不同,则直接另注。

五、凡苍雪大师原有诗引、注释及最初收集整理者陆汾所加注释。均全部原文抄出。并作了标点断句和相应注释。凡注中引用王本笺注资料及所加按语,均依使用的具体情况,以“详见”、“参阅”、“略谓”或“按称”等加以说明和区分。其中以原文转抄形式加注的,均作了断句处理。

六、凡王本中有脱漏或明显错讹的字词,而云南图书馆藏本又有原文的,均加以补入或校正,并在注释中进行说明。但属传抄中发生的变异或两本文字各异而王本原有校注“××,一作××”字样的,大多依王本原注予以注出(一般不注明出处者即为引自王本),供读者参考。但王本校对时已选用字词较为准确,而他本所见属明显错讹者,一般即不再加注。

七、凡原诗文所用古字、繁体字,均以简化汉字抄出。由于古诗文词上下联系结构与一般古文不尽相同,个别简化后容易产生误解的字词,需要说明原繁体字形及含义的,则以注释形式进行说明。

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卷一 古体

1.移画壁

云间徐九玉家有画壁,名迹也,欲迁构其室,不忍毁之,因以版[1]夹,群力移之。喜其事致高奇,故赋赠之

斗墨倾翻凡几泼,图成老腕想当脱。

高堂六月生寒风,主人踞下恣磅礴。[2][3]

飞来片石自无根,桧老成双为碍门。

势所不容爱须割,何暇计其死与活。[4]

直借秦王驱山鞭,土泥搏弄如云烟。[5]

百夫奋力拔山石,划然中断冰岩坼。[6]

随我之心应吾手,夭矫犹龙望却走。[7]

造化小儿无其权,得失于中信乌有。

君不见,[8]

古干阴森霜一幅,东壁不挂挂西壁。

又不见,

四更山头月乍升,壁上模糊影一层。[9]

夜深月落向西去,起观壁影无寻处。

注释:

[1]云间:松江古称。王培孙校辑本引《松江府志》、《松风余韵》略谓:徐九玉:明末云间华亭人(今属上海),《松江府志》有传,名尔铉,字九玉,不乐仕进,闭门著述。著有《核庵诗集》三卷,词一卷,《核庵集选》四卷。同当时名人董其昌,莫秋水素来友善。与苍雪大师亦有往来。

[2]片石:云南图书馆藏本(以下简称“云南本”)作“片片”。古诗中常以片石代指碑碣。

[3]桧:柏树中圆柏亦称桧。为:上海王培孙校辑本注“为,一作如”。(以下此类有不同抄本字样,因多为上海王培孙辑校本注,故不再作重复说明,如有说明处,只简称“上海王本”。或“王本”。)

[4]秦王驱山鞭:《幼学琼林》卷一“地舆”:“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注引《太平御览·三齐略》云:“秦始皇欲渡海观日出处,有神人鞭石作桥,石行不速,鞭之流血”。

[5]岩:一作“崖”。坼(chè):分裂,裂开。

[6]夭矫:屈曲而有气势。望却:一作“蟠地”。

[7]造化小儿:此戏指司命之神。《新唐书·文艺上·杜审言传》说:杜“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8]挂西壁:云南本作“于西壁”。

[9]观:一作“视”。[1]

2.咏中峰山池朱鱼[2]

万夫开池凿山骨,池成引水自来月。[3]

水深无底不栽莲,爱养金鳞游月窟。[4]

荇藻参差春雨绿,不容鸥鹭窥而宿。[5]

寸段鱼苗剪线红,针锋绣刺虾须目。[6]

春游女士茜裙新,镜面浮红队不分。[7][8]

雨过喧阗蛙鼓急,阵酣催战水犀军。

铁网沉埋牵大索,珊瑚击碎夹冰薄。[9]

东风吹坼冻初融,水流无意随花落。[10]

泼刺一声忽潜匿,浣纱西子立无色。[11]

不读庄生齐物篇,徒云有美倾城国。

老僧饭后临洗钵,玉粒遗将几抛撒。[12]

掉尾扬髫驰逐来,桃花浪滚如咀嚼。

芙蓉倒影池塘侧,游入芙蓉深处泊。[13]

拍手如惊醉乡客,闲来池上观浮泊。[14][15]

支公养马复调鹤,庄惠二子非善谑。

我固非鱼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乐?

山龟水獭两无赖,赤梢夹断忍吞害。

君不见,

牛鬼蛇神各有王,我欲致书驱海外。

注释:

[1]中峰:苏州支硎山三峰之一,晋代著名高僧支道林始在此建寺,后世称支公道场。明末天启年间,苍雪继一雨禅师在此开讲席,并重建中峰大殿。南来堂就在此。朱鱼:红鱼。

[2]夫:一作“工”。

[3]鳞:一作“鱼”。

[4]荇藻:荇菜,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生水底,叶浮水面,花黄色。

[5]段:一作“断”。线:一作“绿”。

[6]茜裙:茜,草名,叫“血茜草”,又叫“血见愁”,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黄红色,茎方形有倒刺,根可入药,又可作大红色染料,因而茜又用以指大红色,茜裙,即大红裙。

[7]阗:[tián]充满。

[8]水犀军:水犀为古代犀牛的一种,多生活于水泽边,古人以其皮作甲,《国语·越语》“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唐代杜牧“润州”诗中有“夫差传里水犀军”句。这里借指鱼在水中争食群游的景况。

[9]坼:裂开。

[10]浣纱西子:西子即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西施,这里借指美人。

[11]庄生:即庄子,战国时道家代表人物,著有《庄子》一书。《庄子·齐物篇》中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里上两句和下一句四句联系,借用庄子此意。

[12]鬐:马鬃。此指鱼脊鳍。

[13]浮泊:上海王本注“泊,疑汩或沫字,浮泊,一作游戏”。

[14]支公:晋代高僧支遁,314—366年,陈留人,字道林,本姓关,世称支公。《世说新语》记有他好马好鹤的故事;《高僧传·支遁传》记“人尝有遗(赠,送)遁马者,遁爱而养之。时或有讥之者,遁曰:‘爱其神骏,聊复畜尔。’后有人饷(馈赠)鹤者,遁谓鹤曰:‘尔冲天之物,宁为耳目之玩乎?’遂放之。”

[15]庄:即庄子。惠:指惠施,战国时宋人,名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秋水篇》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后人多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1]

3.石菖蒲

石一拳,水一勺。

润足以滋,根足以托。

所欲既不多,受雨亦微薄。[2]

夺春草之光辉,让海棠之绰约。

三寸青丝一剪齐,满头绿发半刀削。[3][4]

最嫌乎绮席之腥膻,常伴此幽人之寂寞。[5]

剔将何如美髯之青葱,相看欲并苍苔之冷落。

注释:

[1]菖蒲:草名、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入药。民俗在端午节,常用此草浸洒或挂在门上,传说可以辟邪。

[2]让:一作“逊”。绰约:柔美的样子。

[3]绮席:绮,指有花纹的丝织品,泛指华丽。席即宴席。腥膻:羊的腥臊气味。

[4]幽人:指隐士。

[5]将:上海王本注“将,一作持。又疑捋字。”捋,(lǚ),用手指顺着梳理之意。[1]

4.晋砚为郭圣仆

郭翁学书如学禅,老坑石穴几窥天。[2]

何物看来璞且坚,一泓秋水披苍烟。[3][4]

背镌小字建元年,六代安能保其全。[5]

山阴曾写换鹅笺,磨至如今磨未穿。

吴儿走见弃如砖,君偶得之不值钱。

授与阿翁锦包缠,终日摩弄生光鲜。

双手捧出不敢传,使我欲辩心茫然。

君不见,[6]

蓬瀛之底昆仑巅,吁嗟几度化为田。

注释:

[1]晋砚:当指一晋代的传世石砚。郭圣仆:上海王本注此题时引《列朝诗集》所记内容介绍说:郭中天,字圣仆,先世为蒲田人,祖父时为避盗寇迁至秣陵(南京)。圣仆早年丧父,侍母性至孝,孤情绝照,不同俗流,喜书法、精于篆隶,晚年隶书益进。无子嗣,墓在南京雨花台旁。

[2]披:一作“抱”。

[3]建元:当指西晋末年匈奴人刘渊所建汉政权刘渊儿子刘聪在位的一个年号(315—316年)。

[4]六代:三国时吴,东晋,南朝时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业(南京),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苍雪借以指古代。

[5]山阴换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曾见山阴道士有一群鹅,他去找道士求取鹅,道士要他抄写《黄庭经》来换取。另一说是当时人要求取王羲之的书贴,都要拿鹅去交换,山阴有鹅池,为王羲之养鹅处。苍雪在此是夸张说王羲之曾以此砚磨墨写书贴。

[6]蓬瀛:蓬莱、瀛州、方丈,是海上三山,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代指大海。昆仑:昆仑山,古代传说昆仑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1]

5.春江花月夜歌[2]

我爱春江花与月,花光月光共一色。[3][4]

还思三月下扬州,犹恨鹤迟骑不得。

飞身直欲上青天,从头试问青天月,

春月如何温?夏月如何热?

如何秋冬间,一片冰霜雪?

茫茫举世人,

愁者见之愁,悦者见之悦。[5]

佳人喜玩赏,光辉恶盗贼。

问月月不言,问花花不说。

花月不相知,欢愁各自别。

奈何复奈何,花残月又缺。

不见千古人,夜台呼李白。

披云啸一声,划然天欲裂。

注释:

[1]春江花月夜:乐府“吴声歌”曲名,南朝陈后主作,原词已亡,今存隋炀帝作二首及唐温庭筠、张若虚等拟题之作,见《乐府诗集》四七。

[2]花光月光:一作“水光花月”。

[3]三月下扬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里既有怀念诗人李白之意,也有在思量李白诗句之意。

[4]鹤迟骑不得:《殷芸小说》中有个故事讲:有几人同行,各言其志,其中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发财、做官、成仙我都要。后来苏轼写“于潜僧绿筠轩”一诗,其中有一句“世间哪有扬州鹤”。苍雪翻用了这一典故,意思说就是有鹤,我还嫌它飞得慢了。

[5]佳人喜玩赏:一作“玩赏宜佳人”。[1]

6.语小篇为邓彰甫麻粒可书七言绝犹能署款

世人尽被名言累,名言之来自文字。[2]

安能一扫文字空,举世知有上皇风。

邓君用心良亦苦,字字将来七分数。[3]

七分七分又七分,一字几于邻虚尘。

犹夸落笔未为细,其于此中有余地。[4]

更析邻虚即是空,请君从此进乎技。

注释:

[1]邓彰甫:上海王本题注引《上江两县志》说:邓耀,字彰甫,上元(南京)人,精于小楷,方寸之间能写千百字,而且波折结构,不失规矩。麻粒:芝麻粒。署款:署名落款。

[2]上皇:指伏羲,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首。《毛诗正义·诗谱序》中说:“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孔颖达疏:“上皇谓伏羲,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传说伏羲作八卦,以象万物;神农结绳以记事;黄帝时史官仓颉始造文字。故言人人都知伏羲时无文字。

[3]虚尘:云南本作“虚空”。邻虚尘:言字如灰尘大小。

[4]更析邻虚:云南本作“更析邻处”。《首楞严经》:“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相。”[1]

7.答朱白民隐君

有一长者,穹苍独步。[2]

虚设六窗,冥搜一库。

水净涵秋,林寒冒雾。

泉落在枕,虎睡在户。

我欲相寻,别峰无路。

注释:

[1]上海王本题注引《居士传》、钱谦益《初学集》及徐崧《百城烟水》介绍:朱白民,名鹭,字白民,吴县(今苏州吴县)人。少有俊才,家贫,以教授生徒养父母。父死,出游,以画竹卖钱自给,好玄学。归后随云栖宏公、憨山清公二老参佛。晚年居华山寺(苏州吴县)莲花峰下,年八十(崇祯五年)沐浴更衣而卒。

[2]六窗:代指眼、耳、鼻、口等头部感官;库:本指伫藏财物之房舍,泛指如金库、书库等。[1]

8.赠蜀僧挝鼓篇

打鼓发船船下滩,滩回石转几千盘。

掉头拨尾鼓为令,尔自蜀来非所难。

轻衫短袖单搭帽,腰系丝条三五道。[2]

势如擒虎不放松,初下一椎惊铁炮。

一椎渐急一椎催,骤雨狂风大作雷。[3][4]

天门豁达三十六,古宫铁树顿花开。[5]

腕无力兮心亦苦,宫商变尽声凄楚。[6]

满座闻之涕泪横,不见祢衡三挝鼓。

注释:

[1]挝:此读(zhuā)“抓”音,击、打之意。

[2]椎:此读(chuí)“垂”音,捶击具,如木椎。

[3]天门:帝王之宫门,亦称天阁。骆宾王诗:“汉家离宫三十六”。

[4]顿:一作“愁”。

[5]宫商:中国古代五音以宫、商、角、征、羽表示五个音阶。此代指音调。

[6]祢衡:祢衡(173—198年)东汉平原人,字正平,少有辨才,性刚傲物,与孔融交好。曹操征召他,推狂病不出,曹操欲辱之,召为鼓吏,令其改穿鼓吏之服,祢衡于曹操前当众裸身更衣,后又至曹操营门外大骂,曹操怒,把他送刘表处,刘表又遣送江夏太守黄祖处,不久为黄祖所杀。《后汉书》有传。[1]

9.赠北禅寺熙达掩关[2][3]

一团猛火出心穴,水喷胥江难扑灭。

城中有寺寺有关,谁识关中抱影孑。[4]

豆灰不爆不开龛,肚皮紧缚三条篾。

文字人间一嗅空,饱睡蒲团烂嚼雪。

只愁有力无处施,坐地担山气早结。[5]

高峰庵子活埋人,百尺竿头放身跌。

注释:

[1]北禅寺:在古苏州吴县城齐门(东北门)内。熙达:上海王本注“达、一作远”,当为寺中一僧人,无考。掩关:也称闭关,指僧人独居一处,不与人交往,静修佛法,满一定期限才外出。

[2]一团:云南本作“一城”。

[3]胥江:在苏州。

[4]龛(kān):供奉神佛的石室或小阁子。比喻静修之所。冷灰豆爆:比喻僧人顿悟。

[5]百尺竿头:佛教比喻修行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语出《景德传灯录》十,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后世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不满足已有成就。跌:疾行。[1]

10.送淳公还蜀

五尺昂藏实可怜,形容憔悴向人前。[2]

白云吹我不归去,恋恋人间究何故。[3][4]

草庐闻在霅溪西,拂袖何为不肯栖。

城中有寺寺有关,谁识关中抱影孑。[5]

松子亲栽化毒龙,摩云蔽日生清风。

松间片石谁为枕,闲却秋光一池影。

不独山灵恨别离,竹鸡梅雀心俱冷。

愿君早去急归来,免使闲阶上绿苔。[6]

十二碧峰天际出,孤云一片参天入。[7]

回头切忌听猿啼,恐惊乡思衣裳湿。

注释:

[1]淳公:上海王本注引《内江县志》说:道淳,号灵石,四川内江人,俗姓徐,长于诗书,曾云游北京、南京讲佛,倾动名流,明天启元年(1621年),西归四川后坐化而逝。按称:道淳云游中曾住锡吴兴,并与苍雪交往结谊。卷二有“怀蜀友石公”,补编卷二有“怀苕上友人灵石”,都是为此道淳而作。

[2]究何故:一作“何所事”。

[3]霅(zhà)溪:霅溪是浙江吴兴县的一条溪名,因境内东苕溪,西苕溪至吴兴城内汇合得名,故也作吴兴的别称。

[4]栖:一作“住”。

[5]毒龙:有毒之龙。《后汉书·西域传》“论”中记:“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注引高僧法显《游天竺记》云:“葱岭冬夏有雪,有毒龙,若犯之,则风雨晦冥,飞砂扬砾,过此难道,万无一全也。”按,一般常用苍龙喻苍松。此用毒龙喻松,或与别离伤情有关,或因首言毒龙者法显也是僧人,故用此词。

[6]云:一作“帆”。

[7]忌:一作“莫”。[1]

11.研山为道开题

山之精,石之怪。[2][3]

倪迂束手,米颠下拜。[4][5]

岩穴多坎,峰峦多葱翠。

我欲窥白云,白云在洞外。

一丝袅袅束山腰,万里江流系衣带。[6]

吾将与子结庐其间,一丘一壑为乐甚快。

注释:

[1]道开:上海王本题注所引《贤首宗乘》有传。名自扃(jiõng),字道开,吴门周氏子。父早死,其舅令其母改嫁后,道开投城东某僧出家,曾游历各地,苦研佛学,其问饱受饥寒,历尽艰辛。还吴后师事苍雪、汰如二师,为汰如入室弟子。道开能诗能画,讲经时:“妙义云委,如瓶泻水”,与江南文坛名人钱谦益等也有交往,同僧俗两界名人诗文酬唱颇多。1652年(清顺治九年)卒时,苍雪就守在其床前,享年52。

[2]倪迂:元代画家倪瓒、初名瑶、字元镇、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无锡人,善画山水,多以水墨为之。

[3]米颠:米芾(1051—1107年)宋代太原人,后徙居襄阳。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累官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世称米南宫。性好洁,行多违世异俗,故人称米颠。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善画山水,自成一派。曾著有书史、画史、砚史等书。相传米芾知无为军,州治有立石颇奇,芾见之大喜,曰:“此足当吾拜”,便具衣冠拜之。呼石为兄。世称“米颠拜石”。

[4]:疑为“窅”(yǎo)之误,本为眼眶较深的样子,引申为幽深、隐晦;一作“空”。

[5]多:一作“结”。

[6]乐甚:一作“快乐”。[1]

12.迟黄子羽看梅不至

梅花开,君不来,[2]

眼望穿,徒自猜。

绿吐萼,红破胎,[3][4]

山之阿,湖之隈。

众香国,玉楼台,[5]

伊人高卧何如哉?

君不来,

风扫雪,积成堆,

雪几尺,复苍苔。

注释:

[1]迟(zhì):等待。黄子羽:上海王本引《太仓州志》、《居士传》介绍:黄翼圣,字子羽,太仓人,少俊秀。崇祯十一年因人推荐,授四川新都县令。因带众抗拒张献忠起义部队攻城有功,迁升安吉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隐。自号莲蕊居士,并持斋奉佛。性喜山水,擅五言绝句。按,黄子羽与苍雪、吴梅村、徐波、王时敏等交往甚密。

[2]穿:一作“酸”。

[3]阿(ē):凹曲的地方。屈原《九歌·山鬼》有:“若有人兮山之阿。”

[4]隈(wēi):山或湖河岸弯曲之处。《管子·形势》有:“大山之隈”。此则指湖岸弯处。

[5]伊人:他、彼。这个人。[1]

13.病听歌为百史[2]

大木百围多窍穴,耳目口鼻人无别。

天风万窍齐怒号,有一不号气便结。[3]

无端溧阳陈夫子,过我山中读秋水。[4]

忽经一喝三日聋,究竟非关老僧事。[5][6]

长安酒后胡然热,烽火九边听不得。[7]

羽书日夜正交驰,长矛直刺天流血。[8][9]

裂眦砍案叫发狂,蹑足附耳何假王。

壮士枕戈沙场卧,不耐见此明月光。[10]

抱衾来兮抱衾去。强意欲留留不住。[11]

落落清歌响似秋,八月虎丘石何处?

注释:

[1]陈百史:上海王本题注引《溧阳县志》介绍:陈名夏、字百史,溧阳(今江苏溧阳县)人,少有大志,擅写文章,喜好交游。明崇祯十六年科举进士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升修撰,后又迁任户、兵二科都给事。清军入关后,陈在南方,因南明马阮用事,避仇北行,清世祖召见,任为吏部侍郎,两年后辞官归故里,后又召任吏部尚书,后又拜大学士,顺治十一年三月(1654年),被弹劾处死。著有《石云居集》。

[2]“大木百围多窍穴”及后一句“天风万窍齐怒号”皆出自《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意为天地吐气),其名为风。是唯无作(发作),作则万窍怒号……山林之畏佳(高大参差),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jī,指木制酒瓶),似圈(杯盂),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此当是苍雪与陈百史所谈论的庄子相对主义思想的话题。

[3]秋水:《庄子》有“秋水”篇。此代指庄子及其思想。

[4]一喝:佛家术语。《传灯录》六:百丈(指唐代洪州百丈山的大智禅师怀海)谓其门下日:“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蒙马大师(马祖道一禅师,也是怀海的师父)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5]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市,汉唐古都。诗文中常以长安为帝都代词。胡然:为什么。

[6]九边:明代北方有九处要镇,即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固原。此泛指边塞。《史记·匈奴传》:“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长安。”

[7]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犹近世的鸡毛信。

[8]裂眦(zī):眦指眼眶。裂眦即眦裂,喻忿怒到了极点。砍案:拍案。

[9]蹑足:蹑(nìe),暗中或悄悄地踩。《史记·陈丞相世家》:“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踩汉王脚,暗示他息怒)。

[10]衾(qīn):被子,大的被子。《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有因为各人命运不同之意。

[11]虎丘:苏州名胜。[1]

14.芝泉赠澹然禅师[2]

雨花台畔永宁寺,中有阿师何所事。

廿年影不出山门,满舌莲花烂嚼字。[3][4]

顽石点头未足奇,木鱼张口欲飞去。[5]

掀翻海底倒须弥,小小神通但儿戏。

细涌阶前泉一脉,灵芝烨烨云五色。

国门撼动事稀有,车轮马足竞奔走。[6]

僧雏畏客如畏虎,侧目翻嗔显异睹。

王公一任生恭敬,灶冷茶声呼不应。[7]

妖姬何事临丹井,茜裙入镜描红影。

石上三茎秀不起,一泓盈盈如汞死。[8]

观师了不作圣解,若作圣解即为怪。

其如肉眼不平等,为我出者为我隐。[9]

好事应看莫若无,绿阴闲昼上阶除。

注释:

[1]澹然禅师:上海王本题注引《上江两县志》(即上元、江宁两县,今南京):“清公住永宁寺,掩关参悟,不与人接。”又考证说:“按诗有‘雨花台畔永宁寺’句,则此澹然禅师或即清公。”

[2]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

[3]顽石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是说晋代著名高僧竺道生的故事,相传生公曾在苏州虎丘聚石为徒,开讲《涅槃经》,群石听得津津有味,尽皆点头。

[4]木鱼:僧人诵经时叩击的空心法器。

[5]须弥:佛经上说的大海中的一座高山。《维摩经》记:“肇日:须弥山,天帝释所住金刚山也。秦言妙高,处大海之中,水上方高三百三十六万里”。

[6]嗔(chēn):生气,怒。

[7]丹井:在丹徒县马碛山,相传葛洪炼丹处,亦名葛洪井。比当泛指一般的井。

[8]圣解:对佛道的解悟。宋代王安石见到一首僧诗说:“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便写了一道“寓言”诗,说:“若见桃花生圣解,不疑还是有疑心”。意为禅是虚无的,无迹可寻的。

[9]除:房堂门前的空地。[1]

15.眉山归隐卷为扈公[2]

秋深忘却眉山面,昨夜思归清梦遍。

五月街头卖雪花,说与江南人不见。[3][4]

江帆不动走风恬,滩水渐高秋响添。

一线峡天穿忽破,远帆争吐雪眉尖。

矗矗峰尖人面立,山势西奔如拱揖。

秀色高寒出半天,眼光已到身难及。[5]

莫漫相寻老普贤,脚跟费尽草鞋钱。[6]

不知白象骑来倦,只在婆罗树底眠。[7]

兜罗弥空一声鸟,声声只叫佛现了。

回头遍岭摄身光,五色光中人影小。[8]

分明远海跨晴空,濛濛光雾青山晓。

山晓苍苍滴翠微,云光散尽鸟闲飞。[9]

磬声时杂泉声度,寂寂空林片笠归。[10]

相逢强半莫相识,惟有寒泉常不易。[11]

旧日庵基尚在无,满地眠羊驱乱石。[12]

几片木皮聊当瓦,尽堪放个蒲团下。

高枕青山睡正鼾,柴门住老无人打。[13]

料得吟成不死名,谁能更出青莲社。[14]

热脑人间不可居,尔归自有继来者。[15][16]

请其为我古松边,先结盖头茅一把。

注释:

[1]扈公:广育,字扈芷,四川成都人。苍雪由滇至蜀,遇扈芷,与其偕行入吴。扈芷游金陵(南京),住摄山牛首间,大胜寺落成时,当地人士请扈芷主持大胜寺。扈芷好吟诗,其徒懒先亦能诗善画,与苍雪及当时江南名人陈继儒、章青莲、徐九玉、眉道人等俱为诗友,交谊甚厚。详参王本引注。

[2]眉山:四川眉山县,距峨眉山较近。

[3]恬:安静。

[4]添:云南本作“天”。

[5]普贤:菩萨名,梵文译为“三曼多跋陀罗”,也译为“遍吉”,与文殊菩萨并称为释迦牟尼的二胁士。寺院塑像,释迦牟尼两边,乘青狮者为文殊,乘白象者即普贤。

[6]婆罗树:婆疑为娑之误,娑罗树,是木名,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就是在拘尸那城河边的娑罗树下涅槃(死)的。

[7]兜罗:又作妒罗,指草木花絮。《饰宗记·六》:“兜罗者,草木花絮之总名也。”弥空:弥漫空中。此以花絮弥漫喻云雾。以下三句犹言峨眉山金顶佛光的自然现象。

[8]光:一作“香”。青,一作“春”。

[9]时杂:云南本作“如杂”。

[10]半:云南本作“伴”。

[11]庵基:云南本作“庵居”。

[12]尽:任凭。

[13]青莲社:古代有僧人结社,或僧俗结社,这种社原起于斋会、法会、集众诵经、讲法。按《华严经传记》卷五记:“自齐、梁以来,每多方广斋集,皆依此(指《华严斋记》)修行也”,“今益州宏法师,亦以《华严》为志,劝其士俗、清信等,或五十人,或六十人,同为福社”,“每十五日,一家设斋……各诵其经,毕而方散”。这种结社名称也较多,内容不独诵经,也有吟诗酬唱的。此处青莲社,当指由佛门僧人所结之社。或指章青莲所结之社(见卷三第34题。)

[14]热脑:焦灼苦脑。《华严经·入法界品》言:“如白栴檀,若以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脑,令其身心普得清凉”。白居易“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诗有:“热脑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间”。

[15]请其:云南本作“请君”。

[16]盖头茅:盖屋顶的茅草。指草屋。[1]

16.送元震北上[2]

东风欲裂河冰冻,明发翩翩车马送。

衔杯大道饮须痛,莺啼三月江南梦。[3]

齐鲁茫茫一望碧,所经何处非陈迹。[4][5]

淮阴城下日将夕,试问韩侯气已逆。[6]

少年得志非其遇,自古娥眉多见妒。

天既授才天不负,人生岂必愁前路。[7][8]

如君去去须(及)早,趁此洛阳花未老。[9]

奈我闲情似春草,不随君上长安道。

注释:

[1]元震:上海王本题注说顾茂伦选本作张元震,生平无考。

[2]翩翩:云南本作“扁舟”。

[3]齐鲁:今山东一带。

[4]淮阴:今江苏省淮阴市,古代设郡治,是汉代韩信的故乡。

[5]韩侯:指韩信,汉初诸侯王。少年时曾受胯下之辱,初属项羽,后投刘邦,刘邦拜其为将,用其策,占关中,败项羽,西汉建立后封为楚王。后为吕后以谋反罪诛杀。

[6]娥眉:代指美人。

[7]及:原缺空一字,上海王本注“须下一有及字”,据此补上。

[8]洛阳花:自古洛阳以牡丹花著称。此指牡丹花。

[9]长安:本卷13首有注,此应为帝都代称。[1]

17.送融公还楚省亲[2]

一叶堕秋风,万木减重绿。[3][4]

之子动归思,家在潇湘曲。[5][6]

潇湘水冷芦叶稀,孤雁叫秋拍天飞。

白发老人听不得,一声寒泪进沾衣。[7]

回首空江日正斜,独怜游子不还家。[8]

几回梦断慈闱月,落尽当门老树花。

世上忘情惟我尔,最难忘处难于此。[9]

此生自誓报亲恩,与尔同盟啮断指。

注释:

[1]融公:身世不详。

[2]堕:云南本作“随”。

[3]之:云南本作“知”。

[4]潇湘:指湖南。

[5]叶稀:一作“根肥”。

[6]秋:一作“霜”。

[7]正:一作“欲”。

[8]慈闱月:闱,一作“帏”。慈:指双亲;闱:宫的侧门,此应指家舍。句意指家乡的月亮。

[9]自誓:一作“誓必”。[1]

18.赠别友苍[2]

客子何方来,蠚苴乃如此。

杖短不过眉,鞋破露脚指。

痴童忽见之,走报惊相喜。[3]

语深吐复迟,呕出心方已。

温款问饥寒,慰言忘刺耳。[4]

曾读归去来,昨非而今是。[5]

胡为常郁郁,虚服自填痞。[6]

鸣玉涧淙淙,悄寒石齿齿。[7][8]

相引陟高岗,晴□快着屐。

路衔鸟背斜,嶂叠冰层累。

众响答孤啸,行人远如蚁。

湖光势覆天,掌上浮杯水。

我欲荡心胸,一吸无渣滓。[9]

林木振风悲,日落晚山紫。[10]

迷离衰草间,莫辨吴宫址。[11][12]

宜其麋鹿迹,化为烟凄靡。[13]

达人恣大观,俯仰齐成毁。[14]

小智徒劳碌,苶然终未止。

知尔此去来,所关在情理。[15]

一线心长牵,江流疾于矢。

苦留未肯住,恐负新知已。[16][17]

梦断古邗沟,月照空城垒。

喔喔闻鸡啼,感怀中夜起。[18][19]

瘦肩耸危峰,双眸炯鹙子。

此时眉发寒阴森,浑身如坐空潭底。[20]

虚空结个活埋庵,不碎虚空心不死。

吁嗟老我生有涯,眼中之人今去矣。[21][22]

还将诗泪洒沧波,天河欲落孤筇倚。

注释:

[1]友苍:祖嵩,字友苍,四川遂宁人,崇祯初年游历京师,名动公卿,召入大内,赐紫衣金钵,后到金陵,居报恩寺。一说国变后南来,晚年主持泾县水西寺(参见上海王本题注)。

[2]蠚:上海王本原文作三个“若”,古无此字,疑为蠚(hē)之误,故改作“蠚”,意为虫类咬剌。苴(jū):枯草,或草做的鞋垫。此描写狼狈的样子。

[3]语深:云南本作“语声”。

[4]归去来:指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其中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即下旬“昨非而今是”的出处。

[5]痞:中医指腹腔内可以摸得着的硬块,常因郁闷而生。上句言“常郁郁”,故有“自填痞”之说。

[6]鸣玉:陆机诗:“山滔何冷冷,飞泉漱鸣玉”。这里借喻泉声清幽。

[7]陟(zhì):登,《诗经·周南·卷耳》有“陟彼高岗”。

[8]□为空缺字,上海王本原文空。屐:一作“屣”。此句云南本为“着屐上层累”,但无后面两句。

[9]晚:一作“摇”。

[10]吴宫:吴王夫差的宫殿,相传旧址在苏州。

[11]麋鹿:一作“鹤马”。

[12]为:一作“入”。

[13]齐成毁:《庄子·齐物篇》云:“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庄子认为从道的角度看,无所谓成毁、无是非,万物都是一样的,齐同的。“齐成毁”即成与毁齐同。

[14]苶(nīe)然:疲乏的样子。《庄子·齐物篇》有“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意为终日劳役困顿疲乏而仍不知归宿何在,不是很悲哀吗?苍雪即借用此意。

[15]疾于矢:快如箭。

[16]邗沟:水名,春秋时,吴于邗江筑城穿沟,以通江淮,隋开大运河又复修,沿名邗沟,今江南运河中江都到淮安一段,即古邗沟。

[17]照:一作“落”。

[18]肩:一作“骨”。

[19]鹙子:鹙是古书上所说的一种头和颈上都无毛的水鸟。佛教称佛大弟子舍利弗为鹙子。相传其眼似鸲鹆(俗称八哥),故名。

[20]虚空:佛谓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故名虚空。

[21]沧波:沧指寒冷,沧波即寒冷的江湖水波。

[22]天河:由大量恒星构成的星系,在夜空中呈银白色带状,形如河,故名。也叫星河,银河,云汉。[1]

19.赋赠毛子晋壬午赴试南闱[2]

去冬干冻河连底,舴艋胶门鳞次比。

天寒岁尽促归心,平原十日情难已。

留题无笔蘸沧溟,一卷龙眠居士经。[3]

爱客半倾天下士,登楼高出子云亭。

千金万金置田屋,谁见挥金买书读。

世皆贵金不贵书,书价安知倍不足。[4]

人在蒹葭水一方,别来时梦绕濠梁。

青灯自照寒窗下,夜半鸡鸣睡未遑。

堂开平远望无际,青天划破江流细。[5]

日出月没鼠跳梁,弥漫灏气裹秋光。

鸿群龙友少年场,笔阵纵横莫可当。[6]

醉骂小儿真造物,草书将相与君王。[7]

昨夜秋声来木末,白浪高于瓦棺阁。[8]

轮蹄蹀躞动江城,赤帜争先直欲夺。[9][10]

火光不夜照秦淮,月明如水浸天街。

远矣请看君自此,送君而返皆自崖。

注释:

[1]毛子晋:毛晋(1599—1659年,)字子晋,号潜在。原名风苞,字子久,常熟人。少年时曾入钱谦益门下,博学强记,好搜罗图籍,家建汲古阁,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多宋元善本。又喜刻古书,所刻书世称毛本;又好钞录罕见秘及,缮写精良,世称毛钞。为人恭谨孝友,乐善好施。苍雪与其交往颇多,死前曾将诗稿嘱其刊印,但不知何故,未能刊印。壬午:为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南闱:闱指考试的地方,此应为南京科举考场。

[2]舴艋:小船。

[3]子云:杨雄、西汉成都人,字子云,少好学,长于辞赋,王莽时为郎,校书天禄阁,博通群籍,多识古文奇字。汉书有传。

[4]蒹葭(jiānjiā):蒹:荻;葭:芦苇。荻与芦同为禾本科而异种,叶较芦阔而韧,一说为没有长穗的初生芦苇。

[5]灏(hào):浩瀚,广大。秋光:云南本作“秋被”。

[6]醉骂:云南本作“醉写”。造物:同造化,也指天,小儿造物,[7]同卷一第1首注的“造化小儿”,当戏指上天神灵。

[7]瓦棺阁:即瓦棺寺,在金陵(南京)凤凰台,初为晋代建造,高二十五丈,后毁于火,明初重建。

[8]轮蹄蹀躞(diéxiè):轮蹄指马车。蹀躞:小步走的样子。温庭筠《春洲曲》有“紫骝蹀躞金亍嘶”。

[9]秦淮:南京秦淮河,历代为著名游览胜地。

[10]天街:京城中的街道。[1]

20.赋得吴中好风景[2]

吴中好风景,娱乐忘朝暮。[3]

江平潮不来,川迥天低树。

人因花出游,月与舟随往。[4]

十里行春桥,八月虎丘路。

弦歌不夜天,烟水无尽处。[5]

梅信次第来,千峰万峰去。

注释:

[1]吴中:指苏州府及苏州市区一带。

[2]娱乐忘:一作“好是花”。

[3]迥(jiǒng):远。

[4]虎丘:苏州名胜之一。

[5]梅信:二十四番花信风之一。古代认为这是应花期而来的风,简称花信风。指梅花花期预示的气候信息。自小寒起至谷雨,合共有八个气节,一百二十日,每气管十五日,每五日为一候,八气分得二十四候,每候以一花之风信应之。如:小寒气节三信,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参阅宋代程大昌《演繁露·花信风》。[1]

21.送一公主席栖霞

记得三年留一公,太平小坐话山中。[2][3]

蒲团拗起不肯住,直向烟峦深处去。

踏破山山面与背,归来憨学青山睡。[4]

了无一字尔我为,商量作佛犹嫌累。[5]

近闻栖霞虚院主,请公主席不待许。

为怜舍宅属阿谁,残碑有字埋荒土。

山中草木怒生长,服食无人堪摄养。[6]

斋板檐前挂片云,铿然一片秋冰响。

君不见,[7]

六朝古迹冷云封,多少前人手种松。[8]

他日相寻期破雪,芒鞋步步认行踪。

注释:

[1]一公:据上海王本题注王培孙考证:一公:名照真,号一如,俗姓尹,竟陵人(今湖北天门县)。曾住庐山西林寺,后至金陵(南京)。按《南山宗统》记:西林一如真律师,为千华第一世金陵宝华山三昧光律师法嗣,与见月(读体,云南楚雄人)同列。但宗统上一如有名无传,事迹无考。由卷三的“同一公吸江亭晚眺”一诗看,一公还曾住镇江焦山,因吸江亭在焦山顶上。(详参上海王本题注)。栖霞:指南京栖霞山上的著名古寺。

[2]蒲团:坐垫具,僧人坐禅和跪拜的用具。拗(ăo):折、折叠。

[3]直向:云南本作“直到”。

[4]犹:云南本作“亦”。

[5]虚:云南本作“乏”。

[6]铿然一片:铿:一作“冷”;片:一作“扣”。

[7]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相继建都建业(南京),故世称六朝古都。云:一作“烟”。

[8]芒鞋:草鞋。认:一作“看”。[1]

22.赠吴与则孝廉[2][3]

荆溪映带铜峰秀,始自洪濛一气构。[4]

时代迁移成古今,人物焕腾犹是旧。

君不见,[5]

君里当年有周处,曾打南山白额虎。

随波追斩长桥蛟,三日精神贯千古。

又不见,[6]

眉山居士老坡仙,鸡犬图书共一船。[7]

宦迹悠悠游已遍,欲从阳羡买山田。[8]

庞公亦曾三到此,深与芙蓉契机理。

相逢不识在何峰,寺前留得虚亭子。[9]

我亦南询学善财,德云今见妙高台。[10][11]

两眼相觑碧于水,虚空謦欬生风雷。

足迹茫茫半天下,相逢几见知音者。[12][13]

不避深公笑买山,欲开酒禁招同社。

闻钟知已悟无生,每与山僧结伴行。[14][15]

贝叶莲花闲寄傲,何如厚貌与深情。

溪南回首山无数,阴雨连朝锁烟雾。

一片湖光远接天,夜宿高楼多白鹭。[16]

扁舟何日放晴晖,好共千峰探翠微。欲向山灵问消息,可容深处着柴扉。

注释:

[1]吴与则:上海王本题注所引《宜兴县志》有传。吴正己,字舆则,万历四十三年举人。曾为蒙城教谕,升国子学录,又转户曹,督军饷,出入矢石。不久,迁管太仓,又管崇文门征税,他清除蠹吏,宽待商贾,颇有清名。后迁湖广郢襄兵备,请求还乡,年七十一卒,著有《开美堂文集》。

[2]荆溪:在宜兴县南,因近荆南山而得名。铜峰:宜兴县有铜官山,此铜峰当指铜官山峰。

[3]洪濛一气构:洪濛指宇宙混沌状态时,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认为:混沌时宇宙间充满了“气”,天地万物就是由“气”生成的。

[4]犹是:云南本作“犹似”。

[5]里:古代地方基层行政组织单位,也泛指乡里、故里。周处:晋代人。《世说新语》记:周处,少时凶暴,乡里人都怕他讨厌他,把他同南山的白额虎、长桥下的蛟合称为三害,后周处杀虎斩蛟、除去二害,又改过自新,终成善士。

[6]眉山居士:苏轼(1037—1101年),眉山人(今属四川),字子澹,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7]阳羡:宜兴古称。秦置阳羡郡,在宜兴县南,六朝时移治所于今宜兴。

[8]庞公:庞德公,东汉末年襄阳人,因年长,人称之为庞公。居襄阳砚山之南,为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所尊事。荆州刘表曾延请他做官,不去。后携其妻儿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9]善财:即善财童子,言其曾南游询求佛法。详参卷三1、“题十[2]名山”之九注。

[10]觑(qù):窥伺。

[11]謦欬(qìngkài):咳嗽。

[12]深公笑买山:《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即支遁)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笑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指归隐。

[13]欲开:云南本作“欲向”。

[14]贝叶:即贝多罗树叶子,用水浸泡后可以代纸用。古代印度人多用以写佛经,后因称佛经为贝叶经。闭:一作“堪”。

[15]厚貌:云南本作“厚观”。

[16]好共:云南本作“好与”。探:云南本作“采”。翠微:指青翠山色,或指青山。[1]

23.解嘲病发诗次答胡清壑[2]

老僧畏病并畏药,病药两难发如削。[3][4]

削发不难削病难,病留发去终非廓。[5]

以兹发病任从他,安得鱼水相踊跃。[6]

治病难求下刀圭,治发何辞借冠箨。

自看形影自惊疑,久之药病俱忘却。

有人爱我懒怪翁,翁何不肯便认错。

遣书寄语再题诗,几似秋催木叶落。[7]

况复催诗倾刻成,或许闲题置高阁。[8]

无可奈何还翁冠,衲衣原非假人着。[9][10]

随方片地有袈裟,虚空被大向谁索。

一身时复化多身,更从何处摸头脚。

注释:

[1]胡清壑:上海王本题注引《平望志》和《列朝诗集》胡梅小传介绍:胡梅、字白叔,少警敏能诗,白皙美丰姿,曾隶梨园(即戏邦子)以狐旦登场,四座叫绝。晚年眼有疾,家贫无子,卖药吴门市,自号瞽医。又以余财买石建二幢于天池华山,以表归佛之心。庚寅(1650年)冬病卒。著有《清壑道人诗集》、《玉台后咏》,时人评其诗:“白叔之诗,未能参预格律而殊有诗意……,去俗远而去诗近。”

[2]该句云南本作“病难药发两如削”。

[3]该句云南本作:“不难削发难削病”。

[4]病留发去:云南本作“留发去病”。

[5]踊:一作“忘”。

[6]刀圭:古时量取药物的用具。也借指药物。古音读如“条耕”,后人写作“调羹”。箨:竹笋的皮壳。

[7]该句云南本作“或肯许闲题高阁”。

[8]还翁冠:云南本作“还怜冠”。

[9]袈裟:僧衣。

[10]被大:云南本作“破大”。[1]

24.乙酉积雨纪事一百三十字

积雨涨秋江,白浪高于屋。[2]

鱼虾入釜游,鸥鹭借檐宿。[3]

何处塔影浮,远水孤帆矗。[4][5]

田畴白弥漫,莱畦时界绿。[6]

腐草化为萤,湿穗芽生谷。

晚稻扑鼻香,半亦付樵牧。[7][8]

老农望天嗟,抱手坐枵腹。

人头尽葫芦,柳发剪来秃。[9]

烟薪湿难炊,灶妇掉头哭。[10]

小儿不解事,犹自索糜肉。

无由陟高岗,时或散心目。[11]

吴其为沼乎,岂复验今日。[12]

想见竖眉翁,痛自展书读。

注释:

[1]乙酉: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

[2]借:一作“傍”。

[3]矗(chù):矗立,耸立。

[4]畴:谷田日田,麻田日畴。

[5]畦(qì):有土埂围着的整齐排列的田地。

[6]湿穗芽生谷:云南本作“芽谷重生谷”。

[7]嗟:一作“叹”。

[8]枵腹:枵(xiāo)指空了心的大树。枵腹指饥饿。

[9]薪湿:一作“湿火”,云南本作“花湿”。

[10]糜:粥。

[11]验:云南本作“念”。

[12]想见竖眉翁:云南本作“相见竖眉横”。[1]

25.赋得北溟鱼赠入泮[2]

人才不小配天地,本与洪濛结一气。

惟人最得物之灵,物自于中分巨细。

君不见,北溟鱼,

其大不知几千里,是物何堪处杯水。[3][4]

欲化未化天无雨,形气于焉相表里。[5]

天之苍苍非正色,其视下也亦若是。[6]

直令日月欲无光,海立天崩期一勺。[7]

冥冥阴壑鼓洪波,风水澎湃相荡摩。[8][9]

风气日原海水立,持扶不住通呼吸。[10]

背起横纹或是山,眼开射浪初疑日。[11]

波臣尽望下风拜,黑夜燃犀惊水怪。[12]

吞舟原不饮蹄涔,斗水枯鱼竟安在。

噫嘻呼,[13][14]

他日青云隔泥涂,如今安得相忘于江湖。

注释:

[1]北溟:是古人想象中北方最远的大海,北溟鱼则是借用《庄子·逍遥游》所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人泮:科举时代,学童考进县学为生员,叫做人泮,因学宫前有泮水(学宫也叫泮宫,南有水,北无水,泮犹言半)。诗题以北溟鱼作诗赠给考进县学的童生。

[2]洪濛:自然元气未分,古时以此形容天地间混沌初开的样子。

[3]雨:一作“云”。

[4]表里:云南藏本作“来理”。

[5]用《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指鲲鹏)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勺:一作“决”。

[7]荡摩:云南藏本作“盈摩”。

[8]原:一作“厚”。

[9]持:一作“搏”。通呼吸:云南藏本作“遍呼吸”。

[10]纹:一作“空”。

[11]燃犀:燃犀角。传说晋温峤至牛渚矶。人云水下多怪物。峤燃犀角以照之,须臾水族覆灭。后谓人明烛事物者曰燃犀。

[12]蹄涔:涔(cén),连续下雨,积水成潦。蹄涔指牛马蹄印中的积水。

[13]泥涂: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14]如今安得:一作“安得如今”。[1]

26.祝毛子晋五十用香山九老吉公韵倒叶仄声[2]

阁高汲古干云居,下临直视疑无地。

家富惟藏万卷余,龙宫仙岛开幽秘。[3]

一声好鸟叫春初,半百年来忽已是。[4]

傲骨侯门懒曳裾,称觞海内同邻比

月斜客散夜堂虚,静悟生前原是自。

那有神仙不读书,草号农夫能识字。[5]

何须海底更求珠,所需无不皆如意。

注释:

[1]毛子晋:见本卷18首题注。香山九老吉公: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会昌五年,曾与当时八个老人,举行九老之会,并绘图以书姓名、年龄,题为九老图,世称香山九老。九老之一名吉皎。此诗吉公,当指吉皎。倒叶仄声:有倒押韵之意。叶为古协字,旧诗为了协韵,常将复音词颠倒使用,如玲珑作珑玲。称为倒押韵。

[2]汲古:毛子晋所建藏书楼,题为“汲古阁”。

[3]叫:一作“报”。

[4]觞:古代饮酒器,酒杯。

[5]无不:云南藏本作“莫不”。[1]

27.画歌为懒先作

聚墨以为山,积点而成树。[2]

碎雨洒芭蕉,点点纷无数。[3]

世人徒识山之面,阿谁解写山之变,

远近朝昏自不同,横侧看来形转换。[4]

意在笔先迟不得,兔起鹘落早已失。[5]

了了成局于胸中,下笔气吞千百幅。

尺幅茫茫千里势,起我烟波浩然思。

浅水芦花不见人,渔灯自照霜中睡。[6][7]

小景寒汀出蕙崇,叶公子高非好龙。[8]

泼墨噀水作云雾,一龙点睛忽飞去。[9][10]

由来此道通乎神,明明画松乃似真。[11]

月明深夜鹤来巢,踏枝不着空飞巡。[12][13]

买山况是我所欲,囊无一钱手空束。

感此置身于其间,一丘一壑老已足。[14][15]

子所师兮吾所友,倾盖相知到白首。[16]

诗名早已动公卿,衣钵相传赖谁某。[17]

懒瓒画,懒残禅,[18]

顽仙指点从此入,赠字呼为我懒先。[19][20]

前荆浩,后关同,赏识曾惊老范公。[21][22]

弥大士,碧云僧,卫洗马,王右丞。[23][24]

一自思翁题品后,顿令声价至今增。

我以有声画,报子无声诗。[25]

进乎子之技,还以心为师。[26]

袖拂溪藤平白地,拈起毫端在天际。

树木山川高下分,于无有处现一切。[27]

张僧繇、吴道子,古今手笔非不精。

望之惟有长叹而已矣。

噫嘻呼![28][29]

技至于此此不朽,更有片言吾为剖。[30][31]

试看一点未生前,问子画得虚空否?

注释:

[1]上海王本题注引《檇李诗系》:“大澍,字时乃,号懒先,南直应天人。嘉善大胜寺僧扈芷(即广育,早年与苍雪自蜀偕行入吴者。本卷第15诗题有注)弟子。性好游,擅丹青。”懒先能诗擅画、构思巧妙。后死于乱兵。

[2]纷无:一作“知头”。

[3]阿谁:何人,那一个人。

[4]兔起鹘落:鹘(hú),即隼(sǔn),一种鹰类猛禽。兔方起而鹘已落,喻十分快捷。兔起鹘落,也常用来比喻书法家画家运笔的健捷。

[5]了了:通晓,了然。

[6]蕙崇:蕙为草木兰科的一种植物,此指代兰草。崇:此为推崇、尊崇之意。又,北宋有画僧名惠崇,善画山水小景。

[7]叶公子高句:即“叶公好龙”。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之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8]噀(xùn):喷水。

[9]由来此道:由:一作“向”。此:一作“子”。此道:一作“道子”。

[10]明明:一作“不闻”;乃:一作“一”。

[11]踏枝句:云南本作“踏枝不稳云飘飘”。

[12]买山句:一作“何事买山吾久欲”。

[13]囊:一作“手”。

[14]子所师:师指懒先拜以为师的人,即扈芷,苍雪称之为“扈公”,“扈弟”,交往较深。

[15]倾盖:一作“谁似”。

[16]谁某:一作“子有”。

[17]“懒瓒画,懒残禅”这一句及后两句,云南本作“懒先画、懒先禅,顽仙指南超尘寰。”而无“赠字呼为我懒先”一句。懒瓒:当指倪瓒,见本卷第11题注“倪迂”。倪瓒晚年信佛。懒残:为唐释明瓒的别称,明瓒居衡山,性疏懒,尝食众僧吃剩的饭菜,人称为懒残。

[18]从此入:云南本作“超尘寰”。

[19]荆浩、关同:五代后梁时画家,荆浩擅长山水,为一时名家,关同曾从荆浩学画,有出兰之誉,后世论画,常以荆关并称。关同:云南本作“关仝”。

[20]老范:一作“范石”。老范公,疑指范宽。宋初画家,华原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终于自成一家,与关同、李成形成当时北方山水画的三个流派。

[21]弥大士、碧云僧:大:一作“天”。两人身世不详。

[22]卫洗马:古代卫姓画家有很多,但卫姓官为太子洗马者只西晋末东晋初的卫玠,可此人是以貌俊美和谈玄学著称。西晋时确有一画家叫卫协,工于人物画,尤善道释像,时有画圣之称。此“卫洗马”不知是否被苍雪弄混了,暂且存疑。王右丞: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擅诗能画,人称其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23]思翁:董其昌(1555—1636年),明代书画家,华亭人(今上海)。字玄宰,号思白,人称思翁,善画山水,论书论画在晚明及后世有较大影响。

[24]声价:云南本作“身价”。

[25]以心为:一作“自以心”。

[26]袖拂:云南本作“衲佛”。

[27]张僧繇:南朝梁时画家,善画山水,传说他画龙,点睛即飞。吴道子:唐代画家,名道玄,善画佛,玄宗时入朝供奉,人称“画圣”。

[28]技至于此:一作“不徒为技”。此不朽:此,一作“乃”。

[29]剖:剖判、评判意。

[30]点:一作“画”。

[31]虚空:佛家谓虚无质形、空无障碍,即为虚空。[1]

28.赠友掩关宛上[2]

双扉闭断宛溪水,杳然深处同匡庐。

修竹种成拂帘际,落花落尽风扫除。

凄凄碧草不忍踏,况复下阶以手拔。

月筛松影到床边,雪珠满地轻抛撒。[3][4]

思量何事亦为僧,五岳三湘去未曾。[5]

静向寒关中夜起,披衣自剔佛前灯。

君不见,

坐断悬崖倚枯木,观成水浸禅床足。

月光童子初不知,一击古冰碎寒玉。[6]

入定原同出定身,怪来何事不相亲。[7][8]

尘埃野马亦常静,花鸟何曾避木人。

注释:

[1]掩关:亦称闭关、坐关。僧人闭居一室,在内坐禅、诵经,不与人交往,到一定期限才出来。宛:即下言“宛溪”,地点在安徽省宣城,源出峄山,绕城东叫宛溪,由青弋江出芜湖入长江。

[2]杳然:深远,幽暗。匡庐:指庐山。

[3]亦:一作“一”。

[4]五岳:中国五大名山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三湘:一般泛指湖南或湘江流域一带。

[5]自剔:云南本作“自摘”。

[6]入定:指佛家坐禅时,心无弛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前三句:水观,指观水而得人正定。《楞严经》记有月光童子说他初修水观,弟子投石入水。出定后心痛,后告弟子见水后则人取石,再修出定,身质如初。

[7]尘埃野马:用《庄子·逍遥游》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指野马似游荡的云气。

[8]木人:既指呆笨之人,也指像枯树样的人。此当指后者。[1]

29.百岁翁为蔡以宁王父

百岁翁,健如虎,举止犹能中步武。

古称有德必有寿,益汝寿考之有补。[2]

儿子皤然孙子瘦,翻觉子老而父幼。[3]

如翁世上真难逢,老伴湖西剩石公。

注释:

[1]蔡以宁:上海王本题注引《太湖备考》:“蔡维宁,字以宁。弱冠入长安,工部尚书柳佐一见奇之,遂定交……好为诗,无专集。其友王倪、金俊明辑其遣稿刻之,名《秋陵独响》。王父:祖父。《尔雅》:“父之考为王父。”

[2]皤然:皤为白色意,皤然即形容满头白发。

[3]石公:上海王本题注引有《葛一龙、葛震甫诗集》“早春渡河访以宁拜太公百岁”诗,其第二句云“石公山外水之滨”。则此石公当指蔡以宁家附近的一座山。《吴趋坊古录》:洞庭东西山附石公山:“在洞庭山南,有石公庵……石公石婆、落照台诸胜。”[1]

30.乞米歌檗庵求赠

君不见,[2]

懒融初住牛首时,多少大惊与小怪。[3]

日午天神送供来,夜深猛虎绕庵外。[4]

及至一见四祖后,那复还有这个在。[5][6]

出山米价问庐陵,行脚翻然苦行僧。[7]

紧绊芒鞋初结束,一条扁担两根绳。

腰跨八斗肩一石,金鸡一粟衔飞腾。

非喜乞多嫌乞少,虽少实多贵善巧。[8][9]

一夫举鼎力如山,众力成山山鼎小。

人乞升米两文钱,万户千家不择缘。[10]

会向沧溟投滴水,势终不竭同滔天。

岁寒走出持空钵,风雪归来载满船。[11]

忽闻打梆催出坡,争辞背曲与腰跎。[12]

三斗五斗背不动,汗血满身奈若何。[13][14]

负舂执爨叫无力,人劳我逸怎消得。

又不见,[15]

饥寒驱人每出户,莫轻一粒思来处。

注释:

[1]檗(bò)庵:即熊开元,字鱼山,为僧后号檗庵和尚。湖广嘉鱼人(属湖北省),明末天启年间进士。曾为崇明知县,又移任吴江,后征授吏科给事中,光禄寺监事。崇祯十五年,因弹劾首辅周延儒,被锦衣卫下狱。次年,周延儒得罪崇祯被赐死,熊出狱并被遣戍杭州,到任时北京已为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南明政权又召为吏科给事中,并不断迁升至东阁大学士。南明被灭后,出家为僧,依灵岩继起禅师,隐居莲花峰翠岩寺。有《鱼山剩稿》存世。(参阅《吴梅村集·复社记事》、上海王本题注和《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一书)。

[2]懒融:法融,为唐代牛头山禅师,润州(今镇江)韦氏子。年十九,投茅山落发,后入牛头山北岩石室,静坐观心,适四祖(道信)至,问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遂延祖入庵,祖见虎狼围绕作怖畏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于师坐上书一佛字,师竦然不敢坐,祖曰:“犹有这个在。”师乃稽首请益,祖为说法要。(《续高僧传》有传)。牛首:牛首山,又名牛头山,在南京市西南。双峰角立,形如牛首,故名。

[3]天神:云南本作“天人”。

[4]四祖:即道信。唐初高僧,蕲州司马氏子,武德年间居破头山,学徒甚众。贞观末年召赴京,来使往返三次,皆以病辞。曾与其徒弘忍同住东山寺,世称东山法门。法融亦其徒。道信为禅宗第四祖,故称“四祖”。

[5]米价问庐陵:这是翻用了佛门中的一则公案(公案,也叫因缘)。《景德传灯录》卷五:“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师指青原行思禅师):‘庐陵米作么价?”’(庐陵在今江西吉安)。后世简说为“庐陵米价”。意思是说:佛法是说不清楚的,就像有人忽然问庐陵米价多少,一时肯定回答不了,只能是到了庐陵,亲口问价,方得明白。学佛也一样,不能靠臆断妄测,只有亲身体验,才能领悟。

[6]行脚:僧人云游十方,谓之行脚。

[7]紧绊:云南本作“系绊”。以下三句中,八斗一石,即一石八斗。相传法融住山。法席大盛,融曾外出化缘,每日躬负米一石八斗而还。金鸡句:“金鸡解御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是东土佛教祖师达摩来华前,印土祖师所告谶语中的两句。相传金鸡即指达摩十方罗汉即预示佛教兴盛。(参见《五灯会元》)。

[8]举鼎力如山:云南本作“鼎力重如山”。

[9]成山:云南本作“如山”。

[10]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也可指大海。

[11]争:一作“宁”。

[12]奈若何:云南本“耐苦何”。

[13]爨(cuān):烧火做饭。

[14]人劳我逸:云南本作“人功吾亦”。

[15]饥寒:云南本作“饥虚”。[1]

31.吴门社中赠友

清晓发江天,解缆惊鸥起。

百里望炊烟,吴门深树里。[2]

将近更催桡,小舟疾于矢。[3]

悠忽转枫桥,到岸如归里。

满堂飘笠悬,共是天涯子。

情况非不佳,未必心相倚。[4][5]

我本云水人,君自烟霞侣。

萍水暂相逢,踪迹何堪比。[6][7]

永夜共青灯,不论人臧否。[8]

窗前月照霜,霜色凝如水。

世事叹浮云,明月常如此。

此景共谁知,短歌聊赠尔。

注释:

[1]吴门:苏州的别称,也泛指苏州府全境。

[2]桡(náo):桨。

[3]枫桥:在苏州市枫桥镇,因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而著名。

[4]云水:指行脚僧或游方道士。因其随处参访,行踪无定,如行云流水,故名。

[5]烟霞:指山水,此指爱好山水的朋友。

[6]青灯:指油灯,其光青萤,故名。因佛前油灯长明,故世人常谓僧人出家是与青灯相伴。

[7]臧否(zàngpǐ):评论好坏。

[8]凝:一作“疑”。[1]

32.送遡闻游天台

晴空虹影石梁桥,崖断泉崩恰束腰。[2]

我昔欲渡渡未得,孤负仙人举手招。

尔将游之正六月,破扇打蚊时叫热。

世间无处买松风,走向桥边看飞雪。

飞雪阴阴卷瀑来,浙江东去是天台。

望烟乞食亦何事,莫作游山玩水猜。[3][4]

国清寺里问寒拾,灶前两片榰锅石。[5]

缩入崖隙不见人,踏遍空山饥虎迹。

注释:

[1]遡闻:上海王本题注引《吴江诗略》:“照音,字遡闻,一字雪岸,工诗。”又引《苏州府志》:“清远庵……,崇祯十四年僧照音重建。”据此知遡闻为一僧人,工诗。天台:浙江有天台山,山上有国清寺、高明寺、寒岩及石梁桥等名胜古迹,是浙江省旅游胜地之一。

[2]未:一作“不”。

[3]寒拾:云南本作“寒食”。寒拾当指寒山、拾得。

[4]榰(zhī):木或石做的基础。这里有支撑的含义。一作“支”。

[5]空山:一作“山空”。[1]

33.双林道者歌

双林道者气英特,万仞悬峰置一室。[2][3]

长楸古柏摩苍天,叠巘层峦障白日。[4]

山寂寂,水寥寥,

山深水深谁可招,白云满地风萧萧。

注释:

[1]双林道者:身世不详。

[2]楸:楸木,落叶乔木,树干上耸,高处分枝。

[3]巘(yǎn):大小成两截的山峰,也泛指山峰。障白日:一作“碍日出”。

[4]水:一作“空”。[1]

34.赠山居老人

一[2]

山中老人无伴侣,孤影茕茕自相许。

花开花落纪岁时,白石青松当炊黍。[3]

山云濛濛露湑湑,微风吹断山禽语。[4]

百年天地弹指过,撒手悬崖赋归去。

二[5]

深深山、深深坞,朝鸣钟,暮鸣鼓。

不簪不梳,自歌自舞。[6]

饥餐渴饮何拘束,无墨无绳中规矩。

头蓬松,面灰土,[7][8]

衣披毵貌奇古,诸人试取勿莽卤。

注释:

[1]本诗题下,云南本无第二首。山居老人:所写何人不详。

[2]茕茕(qióng):孤独的样子,无依无靠。

[3]露湑湑:云南本作“山雨来”。湑湑:形容露水很大,湑是清、茂盛之意。《诗·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即此意。

[4]赋归去:云南本作“阅古今”。归去: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5]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6]无墨无绳:墨、绳指木工用来弹画进线的工具墨斗。

[7]毵(1ánsān):毵是羽毛垂散的样子。

[8]取:似当为招致之意。[1]

35.赠灵白法友开忏坛于狮山

一抹香烟云盖结,腾腾何处炉薰爇。

狮山寺里忏坛开,弥天昨夜花飞雪。[2][3]

雪花片片然红炉,当年曾散高丽国。[4]

春回枯木礼观音,香心一片栴檀热。

注释:

[1]灵白:法名智祯,为启云之徒,又是云栖广育的长嗣。狮山旧有思益讲寺,后改思忆寺,元末寺被毁,明洪武年间重建,后废归王氏。清顺治乙酉年,灵白继启云住锡,重建。(见《百城烟水》:思忆讲寺)狮山:苍雪还有诗题“喝狮窝望狮山”。狮山即为苏州狮山。

[2]然:一作“点”。

[3]高丽国:朝鲜半岛古国名,后为卫氏朝鲜所并。

[4]栴檀:香木名,即檀香木。有白檀、紫檀,皆有香,可制家具、折扇,亦可入药。[1]

36.赠一云寺埋庵上人

秋凉自爱西山色,身在其中犹未识。

行来无尽是深松,近日老僧不多得。[2]

卫门虎睡云深处,枉费狙公朝与暮。

今古何人不问名,一云有寺僧常住。

注释:

[1]一云寺:上海王本题注引《苏州府志》:“华山东南为龙池山,又南为一云山,一云庵在焉。”一云庵即一云寺。埋庵上人:徐树丕,字武子,少补诸生,得姚希孟器重,以长女妻之。屡试不利,益博览群籍,国变后隐匿不出,以居士出家,在僧俗之间,卒年八十八岁,留世有《埋庵集》。详参王本引注。

[2]狙公朝与暮:此句是翻用了“朝三暮四”的典故。《庄子·齐物论》:“狙公(养猴人)赋芋(给猴橡栗吃)。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37.赋得高云共此心[1]

望极如停住,闲持类此心。

不难超宇宙,更上太高深。

片影随空廓,浮名误古今。[2][3]

翛然出远岫,无意作甘霖。

入夏多峰秀,垂天半面阴。

长风何处作,吹散莫知寻。

注释:

[1]持:一作“迟”。

[2]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岫(xìu):有山洞和山之意,此指远山。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

[3]甘霖:及时雨。

38.瀑布

君不见,[1]

大龙湫、小龙湫,瀑布水从天上流。[2]

倒白翻青看不足,烟飞雾卷冷飕飕。

风来一截藕丝断,映日纷纷五色线。

长空忽作吼雷声,大点雨珠打人面。

我欲穷源不可得,凉风疏疏生两腋。

耸身直上青云端,长啸一声天地裂。

注释:

[1]龙湫:雁荡山有大龙湫、小龙湫瀑布,为山中胜景,自古多有游记。

[2]冷:一作“寒”。

39.佛赞

世人不见佛,如何会画佛。

将非此是佛,将非此非佛。[1]

藉问是何佛,释迦牟尼佛。

注释:

[1]藉:借。

40.辞世偈

我不修福,不生天上。

我不造罪,不堕地下。

还来人间,生死不怕。

有一宝珠,欲求善价。[1]

别开铺面,娑婆世界。

注释:

[1]娑婆世界:佛家用语,为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娑婆意为堪忍,娑婆世界又译为忍土、忍界,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个人们生活的世界。说此界众生能忍受各种苦毒及烦恼。换言之,此界众生负荷着不堪忍受的痛苦。

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卷二 今体

[1]

1.度黔中铁锁桥拟装师西游,有举烟招伴而过者[2]

去国万余里,西行不记年。

海风人面改,沙路马蹄穿。[3]

虹影雷门过,江声铁锁悬。

危桥难并进,几度望招姻。

注释:

[1]题:度,通渡;黔,贵州省称;铁锁桥,又称铁索桥。指贵州北盘江上之桥。故址在贵州关岭县(旧安南县)、晴隆县(旧永宁州)之间,明崇祯中建,为铁索桥。地处云南、贵州交通孔道。今桥已毁。北盘江上之桥,累建累毁,行旅经常受阻,明崇祯中始建铁索桥。苍雪离滇时,此桥尚未建。但云南境内澜沧江上,则早在明洪武年间就有建成之铁索桥。苍雪对铁索桥的形状、作用,当早就耳闻。至于小江小河上的铁索桥,亦可能目睹。拟:忖度、思量;装师:指唐玄奘三藏法师,是唐代到印度参佛取经的高僧。举烟:持火把。

[2]记:一作“计”。

[3]雷门:会稽(今浙江绍兴)城门,相传古时雷门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此借喻盘江水流湍急之声。[1]

2.登文殊顶[2]

期晴登绝顶,双屐屡逡巡。

对面忽迷雾,相呼不见人。[3]

木梯穿出洞,铁引传身。[4]

独立群峰上,居然拱北辰。

注释:

[1]文殊顶:黄山天都峰、莲花峰之间有文殊院。苍雪曾游黄山。文殊顶疑即指此。

[2]逡(qūn)巡:欲进不能,迟疑不决。《庄子·让王》:“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3]疑为杙(yì)。杙为一头尖的小木桩。《高僧传·昙无竭》:“行径三日,复过大雪山,悬崖壁立,无立足处。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转相攀,经日方过”。

[4]北辰:北极星。[1]

3.秣陵关晓发

关门严未启,车马复匆匆。

月色五更后,鸡声残梦中。

囊空唯剩草,衣短不禁风。[2]

何事年将尽,犹然类转蓬。

注释:

[1]秣陵:南京江宁之古称;关为隘口,秣陵关:旧址在今江宁县南,宋置秣陵镇,明置秣陵关。

[2]转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身世飘零,行踪无定。[1]

4.雨花台望都门树色皆含生意

都门一望树,先喜报春禽。

野寺连空绿,山窗直到阴。

江头风历历,河畔草森森。[2]

不尽怀人处,遥遥渭北心。

注释:

[1]雨花台:在今南京中华门外。三国时称石子岗,又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

[2]渭北:渭水之北。此应指陕西咸阳,唐时属长安。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1]

5.登金山寺[2][3]

地截洪濛界,天垂大禹功。[4]

古今僧共老,日夜水朝东。[5][6]

孤塔中流柱,千帆破浪风。[7]

潮声听不断,说法出龙宫。

注释:

[1]金山寺:在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院有泽心寺,龙游寺,江天禅寺等称。金山原在长江中,四面环水,后逐渐与南岸连成一片。

[2]洪濛:指元气未分,混沌初开的状态。

[3]大禹:即夏禹,夏朝开国之君。父繇,尧时治水无功,诛死,禹继繇之业,疏九河、沦济洁、决汝濮、排淮泗,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因以悉平。初封夏伯,受舜禅为天子,以所封国为有天下之号。

[4]共:一作“住”。

[5]孤塔中流柱:一作“塔涌中流火”。

[6]千帆破浪风:一作“帆来四面风”。

[7]龙宫:旧说水底有龙神,所居官阙谓之龙宫。《法华经·普门品》:“梵音海潮音。”[1]

6.怀章青莲[2][3]

青莲怀旧隐,白首钓沧浪。[4]

秋色老诗句,江流空酒肠。

一贫应到洗,多债不愁尝。

翻觉名为累,移家渐近乡。

注释:

[1]章青莲:王本引《松风余韵》:“章台鼎,字吉甫,有《青莲馆集》。鼎父名宪文,字公觐,成化进士,官虞部郎。后父母见背,遂绝意仕宦,营菟裘东佘,悠然高寄,著有《白石山房稿》……”王本又云:“据此知章青莲即章台鼎,而白石山房为章氏室名。”(东佘:即上海淞江东佘山。)

[2]旧隐:一作“旧社”。

[3]钓:一作“吊”。沧浪:青苍的水色。沧浪,亦指汉水,章青莲是否寓居湖北,行迹不详。

[4]肠:一作“觞”,觞指向人敬酒或自饮。亦指酒器。[1]

7.自枞阳至桐城将登投子山[2]

岭断中分路,湖光朝启门。[3]

冬晴印马足,春涨没天根。

百里全无井,三家时共村。

不知投子去,山县宿黄昏。

注释:

[1]题:枞阳、桐城,在安徽省,县名,汉置枞阳县,南朝置郡,隋废,唐更名为桐城县,元、明、清因之,1955年又改为枞阳、桐城两县;投子山:王本引《安徽通志》略谓:投子山在桐城县北二里,相传三国吴鲁肃有子投此为僧,故名。

[2]湖光朝启门:一作“潮干忽起门”。

[3]天根:氐宿,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即天秤座的四颗星。又,星相术士称人的足后跟为天根。[1]

8.国清寺

望到国清寺,当年跨涧桥。

山深人影细,径古石痕消。[2][3]

破灶寒山火,空堂木佛烧。[4]

几年村乞食,一宿树悬瓢。

注释:

[1]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县北十里,旧名天台寺,隋开皇十八年建。唐时名“大中国清之寺”,宋景德二年,改称“景德国清寺”,元、明续建续毁,万历间又重建。寺内有三贤堂,祀丰干、寒山、拾得;又有锡杖泉,为普明遗迹。详参王本引《天台山志》。

[2]寒山广称寒山子,生卒年不详,唐太宗在位时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为唐代著名诗僧,与丰干、拾得友善,相传寒山常往还于国清寺,《全唐诗》辑录其诗311首。为人狂放不羁,诗多讥评世俗,山林幽趣、说理解禅。

[3]木佛烧:佛门故事,丹霞禅师一次住宿慧林寺,天冷夜寒,将寺内木佛拿来烧火取暖。寺僧问之,师云:欲看佛像能否烧出舍利。僧云:木佛怎能烧出舍利。师云:那就把另两尊佛像也烧了。或问:丹霞烧木佛意旨如何?答云:寒即炉边取暖。再问曰:有无过错,答云:热即竹下乘凉。意思是生活要顺应自然,饥来吃饭,睡来瞌眼,率真地依本性去做。《五灯会元》有记。

[4]悬瓢:隐居清高。《太平御览》:“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飘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后遂以挂瓢为隐居清高的典故。[1]

9.阿育王寺礼舍利塔

塔在浙四明山,造非土木金石,中供迦文舍利,即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十,遣地神一夜送遍四天下供养者,此其一也。每随喜所见不同,[2]但根异非所见殊。今人恐验,器小,妄神其说,可笑也。[3][4]

金钢骨一具,舍利子千端。

本自无常色,何曾有定观。

空擎宛在手,珠走不离盘。[5]

历尽河沙劫,从教劫火残。

注释:

[1]阿育王寺:在浙江四明山。阿育王,又作阿输迦,意译为无忧王。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国王之孙,在位期间,除南部外统一印度全境。传因征杀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遂生悔悟,皈信佛教,在印度境内广建寺塔,对佛教发展有较大影响。

[2]诗序:迦文,疑即佛经所说“诰文”,八万四十,当为“八万四千”之误。八万四千是极多的意思。相传阿育王登基后,号称其统领之国有八万四千。派使者到各国广刻诰文,要人皈依佛教,专守戒律。又取阿阇世王之身骨,作成八万四千舍利,送至各国,建八万四千塔供奉。诗序中“器小,妄神其说”一句,可能是指人们误以为舍利是释迦牟尼身骨之意。

[3]金钢,佛经说佛祖释迦牟尼之身是金刚身,意思是金钢不坏之身。

[4]舍利:身骨,死者火葬后的遗骨。通常指释迦牟尼的遗骨。

[5]河沙劫:言所经劫难,如恒河沙石之多。《释门正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数有限,寿量之数无穷,是金仙氏长生也。”金仙指佛,即释迦牟尼。意为历尽无数劫难,可以长生不朽。[1]

10.暮春西湖四首

一[2]

莺花三月暮,风雨六桥深。[3]

湖面依然在,春归不可寻。[4]

远山羁客泪,落日酒人心。[5]

短棹摇摇去,眠鸥散柳阴。

二[6]

双湖连画舫,十里起香尘。

不耐风薰面,何关酒醉人。[7][8]

雁回弦上月,梅落笛中春。[9]

日费三千贯,韶光只九旬。

水烟相应接,游队逐纷纭。

系艇高遮柳,飞歌半入云。

野花时独树,好鸟不成群。[10]

眼底兴亡事,江流一带分。

四[11][12]

越女貌如花,耶溪曾浣纱。

恩仇俱不见,事业竟谁家。[13]

辇路埋荒草,宫墙宿暮鸦。[14][15]

何如隐君子,独泛五湖槎。

注释:

[1]西湖:浙江省杭州著名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明湖,唐后始称西湖。面积52平方公里。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峰等,湖中以孤山、白堤、苏堤分隔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岳湖。湖光山色,风景绮丽。

[2]六桥:西湖苏堤有六桥,名映波、镇润、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为宋代苏轼在杭州为官时所建。

[3]湖面:一作“湖水”。

[4]远山羁客泪:一作“远山孤客思”。

[5]棹:桨。

[6]香尘:一作“烟尘”。

[7]弦上月:上弦,月亮盈亏现象之一,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左右,月亮约为满月之一半,亮面朝西,似弓之张而弦直,谓之上弦。

[8]梅落:“梅花落”,为古曲凋名。本笛中曲。

[9]贯:穿钱之绳。古以一千钱为一贯。

[10]一带:一衣带。比喻很窄

[11]越女:越,春秋时越国,在浙江绍兴一带;越女指西施,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省诸暨)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宠爱的妃子,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

[12]耶溪:若耶溪,在绍兴市东南若耶山下,北注镜湖,传说西施曾在溪上洗涤丝绢,故耶溪亦称浣纱溪。

[13]辇路:辇(niǎn),人推挽的车。秦汉时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风辇;路指车道。

[14]隐君子:借范蠡以言古时隐者。范蠡,春秋楚人,仕越,助勾践灭吴后,桴槎入齐隐居,号陶朱公。

[15]五湖:其说甚多,一般指太湖一带,或五个与太湖相通的小湖。搓即桴槎,以竹木做的筏。[1]

11.雁荡山[2]

雁荡山名鸟,芙蓉村是花。[3][4]

无声飞匹练,有雪下三巴。

卑地石锥秃,破天峰剪叉。

欲从穷绝顶,岩穴几人家。

注释:

[1]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组。南雁荡山在平阳县西,北雁荡山在乐清县东北,旧传山顶有荡,秋雁归时多宿此,故名。山多崖奇峰,有百二峰、六十一崖、四十六涧、十三瀑等。

[2]芙蓉村:雁荡山之村名。卷三上第11题“雁荡山”题下苍雪自注:“山有芙蓉村。”

[3]匹练:洁白的丝绢,比喻山中瀑布。

[4]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称为三巴。相当于今四川嘉陵江及纂江流域以东的大部。[1]

12.将游黄山留别友人[2][3]

孤舟明日去,再宿皎公房。

莫惜通宵坐,悬知此别长。[4][5]

革花沾露重,山色入村黄。[6]

遥指丹台月,心期一片霜。

注释:

[1]黄山:古名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风景秀丽,有莲花峰、天都峰等三十六峰,桃花溪等二十四溪,洞十二,岩八。山间云气弥漫,有黄山云诲之称。

[2]去:一作“发”,又一作“客”。

[3]皎公:指月亮。

[4]草花沾露重:花,一作“光”;沾,一作“粘”;重,一作“白”。

[5]村:一作“春”,又一作“秋”。

[6]丹台:黄山有炼丹台,在炼丹峰上。[1]

13.黄山道中

一宿投村眠,几家荒树林。[2][3]

溪喧舂水碓,月乱捣秋砧。

孤枕他山客,寒衣此夜心。[4]

何年扫片石,归去卧松阴。

注释:

[1]黄山:见前题诗注。

[2]水碓: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

[3]秋砧:砧,指捣衣石;秋,指秋天。

[4]片石:一片石,指碑碣。北周时庾信说:“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一片石即指韩陵山寺碑。[1]

14.黄山[2][3]

洪波鼓众岫,一柱耸天都。

变怪非情有,争奇到理无。

月高人骨冷,水落石痕枯。

晴雨期难定,朝昏望转殊。

注释:

[1]黄山:见前第12题诗注。

[2]岫:山洞,峰峦。

[3]天都:黄山天都峰。[1]

15.黄海[2]

丹台今始到,黄海昔初闻。

三十六峰碧,几千万顷云。

水天同一望,川岳理难分。[3]

吾欲从兹老,轩辕问帝君。

注释:

[1]黄海:指黄山云诲。

[2]丹台:黄山炼丹台,传说古时有浮丘公曾在此炼丹。

[3]轩辕:史称黄帝生于轩辕(今河南郑县)所以又称轩辕黄帝。神话传说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黄山。

16.险道

直捷难为道,行行打绕之。

每于登险处,常似过桥时。

目不容他视,杖还须自持。

足心亲已到,酸涩语难知。[1]

17.黄氏山馆[2]

足矣一丘壑,几于无路通。[3]

炊烟出树杪,石壁照潭中。

天暗书声苦,楼寒竹影空。

莫辞归去夜,火炬有丹枫。

注释:

[1]黄氏山馆:王本引范风翼《范玺卿诗集》有“赠黄山黄光禄”七律一首,按称黄光禄“或即黄氏山馆之主人也”。

[2]丘壑(hè):深山幽谷,指隐居之地。

[3]杪(miǎo):树枝的细梢。[1]

18.赠黄山静主

自爱山中住,逐时好景生。

叶声常误雨,岩溜不知晴。

野栗经霜饱,秋瓜老坠棚。

于兹岁月久,未尽草花名。

注释:

[1]黄山静主:王本注云亦疑即黄光禄。

19.谈住山幽事[1]

麈尾一挥下,人间非所闻。

杳然相向话,不尽出山云。

花草自为命,鹿麋闲共群。[2]

亦知幽理具,妙悟领从君。

注释:

[1]麈(zhǔ):驼鹿,俗称四不像,古代以其尾作拂尘。

[2]妙悟:敏慧善悟。《沧浪诗话》:“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1]

20.葛洪井

不见神仙灶,空余白石床。

草深丹井活,松老茯苓香。[2][3]

自秘枕中笈,谁传肘后方。[4]

杳然深洞里,疑有异书藏。

注释:

[1]葛洪井:王本引《丹徒县志》:“炼丹井在马迹山,相传葛洪炼丹处,故名葛洪井”。葛洪(281—341),东晋道家,字雅川,号抱扑子,江苏丹阳句容人。曾官谘议、参军,封爵关内侯。喜炼丹,将道家理论与金丹、医药渗合,著有《抱扑子》、《金匮药方》等。

[2]枕中笈:《汉书·刘向传》:“上(宜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指淮南王刘安)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注云:“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藏在枕中,言常录之不泄漏也。”

[3]肘后方:医书名。全称《肘后备急方》,晋葛洪撰。有卷帙不多,可悬肘后,随身携带之意。今传世之本,后人增补较多。

[4]杳然:杳,昏暗深远,然是助语词。[1]

21.炼丹台

帝子归何处,荒台尚有名。

丹成可不死,草在自长生。[2]

涧卧支炉石,山空煮药铛。[3]

天仙非所学,且折露葵烹。

注释:

[1]炼丹台:见本卷第15题诗注。

[2]铛(chēng):温器,铁锅。

[3]露葵:野菜之一种,俗名滑菜。[1]

22.自招隐至八公洞,招隐即戴颙隐居处[2]

欲识隐君面,应堪扶杖寻。

寒泉不改色,古木自成阴。

宿雨看犹在,晚山行更深。[3][4]

八公渺何处,衡宇任凭临。

注释:

[1]题:招隐,招隐山,一名兽窟山,在江苏丹徒县,山有招隐寺,相传为南朝宋戴颙隐居处。一说为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处。八公洞:王本引《丹徒县志》:“回龙山在城南七里,与招隐山相接,下有八公洞,俗呼内监为公,昭明太子读书时,有八内监随之,太子没,八人皆焚修于此,故名。”《京口山水志》则谓:“借淮南八公故事以名洞。”戴颙(yóng),宇仲若,南朝宋谯郡铚人,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父善琴书雕塑绘画,颙并传之。首创佛教雕塑藻绘。《南史》有传。

[2]堪扶杖:一作“从卧处”。

[3]渺:一作“洞”。

[4]衡宇:指简陋的房屋。任凭:一作“接溪”。

23.晚投江寺

江头路不谙,何处欲投参。

日落闻孤磬,溪边见草庵。[1][2]

深林归宿鸟,一树坠黄柑。[3][4]

后夜听幽绝,藤萝月满龛。

注释:

[1]深林:一作“半庭”。

[2]黄柑:一作“霜柑”。

[3]后夜听:一作“夜梦堪”。

[4]龛:供奉佛像,神像的木或石制的小阁。[1]

24.琉璃窑望三山[2]

咫尺望三岛,迢遥一苇通。

杳然出没处,半在水烟中。

并峙争朝北,分流直向东。

茫茫登眺者,思今古何穷。

注释:

[1]琉璃窑:王本引《江宁府志》:“在南门外,旧为芙蓉山,与城内凤凰台相接……其窑专烧琉璃,供宫阙之用,已废。”三山,在南京江宁朝阳门外,一为西山,二为石山,三为马房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即指此。见王本注疏。

[2]一苇:捆苇草当筏。即一束苇。[1]

25.巢师云隐讲期水仙居对雨同社分韵

仙居渡板桥,梅雨响萧萧。

竹湿秋光近,山昏树色饶。

燕飞初掠水,鸥梦不离潮。

坐对浑无事,农歌慰寂寥。

注释:

[1]题:巢师,王本引《贤首宗乘》略谓:慧浸,字巢松,长洲甪(lù)直(地在江苏省)人,生于嘉靖丙寅,没于天启辛酉,与一雨禅师同受业于雪浪大师之门,第愿一心华严,能背诵五十三卷。万历庚戊(公元1610年)主持华山,扩而新之。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后谢院事,自归水田方丈,未几而终。弟子融、彻等奉全身塔于华山之麓。《贤首宗乘》还记有苍雪论巢松的一篇短文,原文为:“南来之论云:方今登宝华座踞,曲录木床,宇内不无其人,已求其无为于事,无事不为,来而随应,去而不留,脱略无碍,如吾水田师者,吾未之多见。大要师之谈名理也,畅吐词句也,丽处朋辈也,谦接门弟也,慈调物情也,和应世缘也。泛其就里,一着鬼神,不容觑破。妄下名言,为师写照,虚空填彩也哉。”因苍雪之文,今不多见,顺抄于此,也可使读者一睹苍雪文彩。云隐庵:王本引《苏州府志》:“云隐庵在阊门外桐泾桥,宋元祐间僧月潭建,天启七年僧懋德重建,中有法雨轩、立雪堂、山水窟。万历间僧慧鉴修,今废。”[1]

26.枫江晚发

月黑江村外,鸡鸣古戍边。

才分渔火岸,正及稻花天。[2]

帆出树头去,船深波底眠。[3]

前程何所事,来往自萧然。

注释:

[1]题:苏州有枫桥,原名封桥,因张继诗“枫桥夜泊”得名枫桥。此处枫江,疑即苏州封门外之胥江,亦借张继诗以名之。

[2]彼:一作“水”。

[3]自:一作“总”。

27.赠琴友

对影即能静,况逢调素丝。

由来会意处,不在听声时。

已觉心相应,何曾手得知。[1]

此音久不作,敢复望钟期。

注释:

[1]钟期:钟子期。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事见《吕氏春秋》。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1]

28.藤溪平野堂雨师命同联句

别业临青野,凭栏见远山。

云消村渐露,(师)日暮鸟初还。

草径几于没,柴扉可不关。[2]

桃花溪上水,(彻)非复是人间。

注释:

[1]题:雨师即一雨,名通润,与巢松同为雪浪大师弟子。苍雪诗中,雨师,二楞师、铁山师均指通润。苍雪一生,参禅拜师,侍奉时间最长的是通润,得益最多之师也是通润。对通润其人,王本抄引文献较多,记载较为简明扼要的是《具区志》:“通润,字一雨,姓郑氏,洞庭山人。儿时昼夜啼哭,抱入寺,见佛或遇僧即止。嬉戏大树下,垒砖成塔,指爪礼拜,稍长,辞家,祝发长寿寺,究心大乘经论。高僧雪浪讲楞严于无锡华藏寺,以书招润,乃往,与雪山杲公、巢松浸公同参。随雪浪至金陵之花山、京口之焦山,历十余年。雪浪没,卓锡虞山北秋水庵,已而应天界之请,与浸公大弘雪浪之道。诸方皆曰:巢、雨二师,雪浪之分身也。卜居瑷禅师铁山,改为二楞庵,疏严、伽二经,自称二楞主人,后移住花山,又移中峰,天启四年示寂,世寿六十,僧腊四十六。注经二十余种,约法性则有《法华大窍》等书若干卷,约法相则有《唯识集解》等书若干卷。崇桢元年,法子汰如河、苍雪彻奉润全身葬于中峰,虞山钱谦益为塔铭。”藤溪:《吴趋访古录》:“藤溪草堂,在虞山秦娥涧之下,古藤盘绕,伏地蔽天,明孙柚筑草堂其中。有隐虬亭、松龛、丛桂轩、英蓉沼、蕊珠堂以奉先,昙华庵以奉佛,古逸祠祀虞仲、陶渊明、严子陵、孟浩然、林君复。”藤溪亦有注为在安徽泾县者。从卷三下第127题“廿载藤溪路不忘”句看,仍应为常熟虞山之藤溪。

[2]桃花溪:桃花源。晋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虚构一个与世相隔的人间仙境。表达其愿隐居的情怀。[1]

29.楞严庵坐雨

秋果坠鲜新,桑麻一线匀。

好将快雨意,莫作苦留人。

打滑石头路,洗清苔面尘。

田家喜相望,牛屋半溪邻。

注释:

[1]题:本题前后诗均为苍雪随一雨住常熟藤溪时所作。本题楞严庵当在常熟,或者即为一雨苍雪当时居所,一雨以楞严名之。[1]

30.侍雨师藤溪休夏二首

路僻客来稀,因风昼闭扉。[2]

卸花梅半熟,带箨笋初肥。[3]

拂暑新棕扇,邀凉旧葛衣。

野禽如有约,每趁夕阳归。

二[4]

爱此好丘壑,习成懒性情。[5]

出门便是草,何处不伤生。

住久僧忘寺,初来客厌城。[6]

日中愁乞食,曾向郭门行。

注释:

[1]题:雨师、藤溪,见前第28题诗注。

[2]箨(tuò):竹笋壳。

[3]葛衣:以葛藤纤维织布所作衣服,夏天多用,古时常谓夏衣曰葛。

[4]丘壑:山水幽深之处,亦指隐者所居处。

[5]山门便是草:《五灯会元》石霜庆诸禅师:有僧自洞山来,师问:“和尚有言句示徒?”曰:“解夏上堂云:‘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须直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师曰;“有人下语否?”曰:“无。”师曰:“何不道:‘出门便是草’。”

[6]郭门:郭指城廓,此指闹市。[1]

31.雪夜集白业堂赋得挂瓢[2][3]

抱膝向空坐,昔人怀许由。[4]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5][6]

涧落悬瓠影,风掀入夜秋。

几时从定起,犹见挂枝头。

注释:

[1]题:王本注称;《顾氏选刊》此题作“雪夜止水、无照、溯闻、竺兰、圣宣诸友集白业堂”。竺兰为吴江县长桥东巢云禅房僧,名行荃,字竺兰;圣宣即竺兰之徒超时;止水为诗僧德渊之字;无照为止水之徒;溯闻见卷一第32题诗注。白业堂:原苏州吴县齐门内有金井庵,内有白业堂,见《百城烟水》。挂瓢:见本卷第8题诗注“悬瓢”。

[2]膝:一作“手”。

[3]许由:传说上古时隐者。先居沛泽,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不接受,就躲入箕山,尧知道后,又要召他为九州长,许由听后,认为污了自己的耳朵,又到颖河边上去洗耳。许由悬瓢事见本卷第8题[4]注。昔人怀:一作“偶然同”。

[4]留:一作“求”。

[5]瓠(h ù):通壶,以葫芦作成。此指瓢影如一个葫芦,故用瓠。落:一作“响”。瓠:一作“孤”;又一作“匏”。

[6]掀:一作“翻”。[1]

32.又雪夜集白业堂[2]

草树庭俱白,江城自肃清。

共知非偶聚,须坐到深更。

灯欲先人睡,寒愁入被生。

纷纷风正急,花落自无声。

注释:

[1]白业堂:见前题诗注。

[2]江城:此指苏州或吴县城。[1]

33.再至崇川

地尽应临海,天寒欲授衣。

月随秋水上,人共夜潮归。

一犬无聊吠,群鸥自息机。[2]

桥头灯火里,犹记旧僧扉。

注释:

[1]祟川:今江苏省南通市的别称,南通宋置崇州,今尚有崇川区。

[2]灯:一作“烟”。

34.章青莲开社西堂,集方内外二十余人,限以咏物,得十题,[1]即席成二

一、叶坠

深秋一夜冷,落木晓来平。

风疾辞林脆,霜枯卸地轻。

蚁寻封径转,乌觑露巢惊。[2]

落日残红好,盘溪觏足行。

二、草病[3]

落落愁青女,凄凄怨晓天。

寒心带露泣,弱骨靠花眠。[4]

夜影停萤火,朝晴护宿烟。[5]

秋风吹不死,春雨看芊芊。

注释:

[1]题:章青莲即章台鼎,见本卷第6题诗注。西堂:章青莲所居白石山房,所著有《白石山房稿》,此西堂疑为白石山房之一屋或一室之名。卷三第36题“寄怀章青莲”诗:“床横白石犹连梦,社冷青山久未归”,可参阅。

[2]觏(gòu)足:一作“观并”。觏:遇见。

[3]青女:霜雪之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但此应借指青草。

[4]夜:一作“月”。

[5]芊芊:草木茂盛。[1]

35.渡江访师利居士阻风[2][3]

偶尔犯鲛宫,淮南访桂丛。[4]

潮来天势侧,浪打树根空。[5]

沙鸟争翻雨,江豚逞拜风。[6]

何当三月好,此际卧窗中。

注释:

[1]师利居士:王本引《休宁名族志》略谓:吴明本,字师利,家世为休宁商山巨族,富拟王侯。父吴继福,字真福,修禅宗之学。子明典,字太常,以太学授州司马;次明本,字师利,亦事禅学,乡绅并折节重之。又:本卷第103题为“重到菴罗树园”。卷三第46题为“再到菴罗树园”。王本按称:菴罗树园当为吴师利之文园或文园中别有一园之称。园址在江苏如皋县东丰利场。诗大约作于明天启四年,时苍雪居南京白门。

[2]鲛宫:鲛是古代传说的龙。鲛宫,犹龙宫。

[3]淮南:淮河以南。古今郡、道、市名淮南均有,治所各不相同,苍雪此行到如皋,淮南当泛指。

[4]来:一作“奔”。

[5]江豚:我国长江及印度大河中所产的一种鲸类,即今日白鳍豚。

[6]三月:一作“山月”。[1]

36.送完初住投子山[2]

不是风尘骨,人间可耐居。[3]

昨归投子去,近得在溪书。

土灶烧枯叶,岩扉打木鱼。[4]

此生闲不得,吾欲结茅庐。

注释:

[1]完初:身世不详。投子山:见本卷第7题诗注。

[2]骨:一作“客”。

[3]在溪:王本注:“在:疑左字。”

[4]茅:一作“吾”。

37.题友人画

一峰青划破,飞瀑下潺湲。

隔涧人临水,开门叶半山。

鸣鸡何处是,放犊未曾还。

千里难穷势,收来匹幅间。

38.游鹤林寺[1]

寺在京口,即唐人李陟竹院逢僧处,伽蓝为宋米南宫[2]

春尽登山处,浮生闲不闻。[3]

诗传千古话,碑断六朝文。

院冷惟修竹,山空多活云。

米公祠尚在,牛屋半相分。

注释:

[1]鹤林寺:在江苏省镇江市磨笄山下。旧名竹林寺,为唐代古寺,有唐诗人李陟题诗。明万历中扩建,寺内有米芾塑像。米芾即米南宫,见卷一第11题诗注。

[2]浮生:人生。老子庄子认为人生在世,虚浮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3]六朝:指在南京定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故南京也称六朝古都。[1]

39.柬友未解期而去

最怜今夜月,庭树绕栖鸦。

破鼎谁生火,寒灯自结花。

风波从此去,瓢笠竟无家。[2]

何处云天阔,随流泛古槎。

注释:

[1]解期:佛教每年以结夏、解夏、冬至、年朝为四大节,结夏为四月十五或五月十五日,解夏则在七月或八月的十五日,结夏亦称结制,解夏亦称解制;另在每年十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十五日的九旬期间,也结制安居,称结冬。一般以结冬坐禅,结夏讲经学律为惯例。未解期,指结制未解之时。

[2]槎:竹木筏。[1]

40.内外墙梅相望未开

疏影不相接,惟愿清梦并。

几时春信到,一望冷梢平。

未可折来嗅,何堪寄远情。

迷离残雪里,凄绝两枝横。

注释:

[1]相望:相向。

41.当门柳

家住柳溪口,溪流湾更湾。

喜无多种地,自不碍看山,

爱马犹堪系,伤秋未忍攀。[1]

几经花落后,一夜雪封关。

注释:

[1]后:一作“尽”。

42.树中月

月中常见树,树底月初含。

望到深更后,湖澄一片南。[1]

水光交欲滴,山气化成岚。

况是天将近,无枝鹊绕三。

注释:

[1]岚:山林中水气蒸发如雾状。[1]

43.树杪泉

听从一叶起,响落五溪秋。

夜雨来何急,江声泛树头。[2][3]

坳堂思覆水,大壑可藏舟。

莫向人间去,清泉混浊流。

注释:

[1]杪(miǎo):树木的末梢。

[2]坳堂:堂中低洼的地方。《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3]大壑:深沟,坑谷。《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以壑舟比喻事物变化,无可避免。

44.远寺钟[1]

寒泉流不尽,落叶一声钟。

古寺若在近,翠微犹几重。

山深猛虎睡,路断行人踪。

瑟瑟西风起,时闻水碓舂。

注释:

[1]叶:一作“木”。

45.隔林火

野烧出林际,林霜叶尽枯。

远风扑不灭,深雪点来孤。

磷影吹明暗,书声伴有无。[1]

更疑渔宿处,寒照白头颅。

注释:

[1]宿:一作“父”。

46.空香

春来无不可,一杖随所之。

花发千峰外,莺啼二月时。

沾衣空翠冷,拂面暗香吹。

日暮忘归去,逢人或笑痴。

47.扫雪

无地帚何施,阶除可按知。

浅深随所爱,僵冻或如痴。

取近通人迹,偷闲起竹枝。

早闻邻院磬,乞火不妨迟。[1]

48.题莲宇为吴去尘

谁能结净宇,开凿自先天。

树古才盈抱,岩寒已有年。

池流泉水活,径断野云连。

名可无虚受,曾闻爱种莲。

注释:

[1]题:王本引抄《徽州府志》、《列朝诗集》等略谓:吴栻、字去尘,别号逋道人,休宁商山人。性豪纵,有洁癖,为诗清古淡隽,工书画,又精琴理,相传有去尘琴。生平所制墨及漆器精妙,人争为宝。晚落魄,游吴门,遇兵乱,死于常熟虞山,毛子晋为之收葬。死时约为清顺治二年。莲宇:不详,当指吴去尘寓苏州所居之所。[1]

49.病中怀九玉二首

残月在帘际,微风入夜愁。[2]

虫声何自急,叶老不禁秋。

卧病一峰寺,怀人百尺楼。[3]

潇潇湖雨外,梦断白洲。

旅泊虽无定,住兹冬夏更。[4]

田家麦正熟,山寺雨初晴。[5][6]

爱马高支遁,论文让士衡。[7]

泖湖明月夜,灯火读书声。

注释:

[1]九玉:徐九玉,见卷一第l题诗注。

[2]自:一作“处”。

[3]白洲:白,一种水生植物,俗名马尿花;洲:水中陆地。白居易“白洲五亭记”:“湖洲城东南二百步抵云溪,连汀州,州一名白。”今属浙江。

[4]正:一作“半”。

[5]支遁:见卷一第2题诗注。

[6]士衡:陆机,字士衡(261—303);西晋吴郡吴人。祖陆逊,父陆抗为三国吴将相。吴灭后,闭门读书十年,太康末年与弟陆云入洛阳,以文才名重一时。其诗文词藻宏丽,讲求排偶,开六朝文风之先。《晋书》有传。

[7]泖湖:湖名,在上海松江,有上泖、中泖、下泖,合称三泖。松江古称云间,即徐九玉家所居之地。[1]

50.吴门送别汰公

行舟风雨际,别意有无间。

已共孤灯在,更于何事还。

长江成独往,好月莫徒闲。[2]

相念应多句,毋辞寄解颜。

注释:

[1]汰公:即汰如,与苍雪同为一雨禅师人室弟子。苍雪诗中,常以汰兄、汰公、高松相称。王本注疏中抄有明崇祯《吴县志》所载的一篇苍雪撰写的明河传略,今依原文转抄于此:“明河,字汰如,扬州通州人。生数岁,体孱善病,父母虑其不育,送入寺习瑜珈教。河不愿诵大乘诸经,暇眈词翰,足不出关,力穷内外典。至十九,奋发长往,孤筇绝侣,遍阅大方,凡南北禅讲之宗,古今名德之迹,烟山瘴水,靡不遍历。后遇二楞通润,依之。住铁山,住中峰,迁皋亭,返花山,学侣争趋。性相经论,庄骚左史,手不停披,口不掇讲者二十余年,最后应白门长干寺讲法,道愈振。人谓雪浪以后,惟河踵其盛。尝于讲期群鹤翔空而下。已还中峰,示寂。所著有《楞伽解》、《华严十门眼》、《法华斯要》、《园觉蚊饮》、《甘露门》、《月明钟》、《高僧传》。”

[2]解颜:欢笑。[1]

51.月夜有怀汰公[2][3]

此夜同明月,遥看亦有人。

不忧贫刺骨,独念病缠身。

山寺听残雨,江帆送暮春。[4]

迩来消息断,何处卧松筠。

注释:

[1]汰公:见前诗题注。

[2]此夜:一作“千里”。

[3]遥看亦有:一作“雨心如一”。

[4]松筠:筠(yún),本指竹的青皮,引申为竹。松筠指松竹。古时常以松筠比喻人的节操坚贞。[1]

52.送吴湛公北上[2]

我爱吴公子,翩翩美少年。[3][4]

读书深入鲁,走马遍游燕。

芳草看行色,垂杨折赠鞭。[5]

秋风南渡雁,尺素好相传。

注释:

[1]吴湛公:王本考称,吴湛当作吴与湛,而公字后脱一子字。即题应为“送吴与湛公子北上”。注引《松陵诗抄》称:“吴与湛,字子渊,一字樵云,号一菴,明大司寇洪裔孙,有《荆园诗抄》。”“袁璞村注云:一菴遭乱,隐居湖浦之荆园,闭户读书,不问世事……。”又,王本注中抄录有吴与湛荆园诗一首,四方和者甚多,其中有苍雪和诗,在《南来堂诗集》中未载,今仍沿原注在此抄录:

吴与湛荆园诗

遁迹荒园业未垂,耕桑采药卧偏迟。

栽松恨不高千尺,论史谁能赞一辞。

僧向锦囊探短句,云生怪石绕残棋。

调饥留得湖光在,放鹤冲霄莫可悲。

苍雪和诗

五湖小隐钓纶垂,烟雨凄然问渡迟。

公子有情怀古剑,老僧无意赋新辞。

梅开寒夜千层雪,竹绕清溪一局棋。

卜遁今朝何处好,住山住水总无悲。

[2]美少年:苍雪诗中对吴既称吴公子,又赞为美少年。王本注疏中认为吴与湛北上当在国变以前,隐居则在国变以后。

[3]鲁:山东省。

[4]燕:通指河北一带古燕赵之地。

[5]尺素:素指生绢,古人写文章或书信用长一尺左右的绢帛,称为尺素。

53.九月梅花一朵

何事秋光里,寥寥一朵开。[1]

才如蝶梦去,莫是鸟衔来。[2]

造化无容主,物情空自猜。[3]

西风莫吹落,留待小春回。

注释:

[1]蝶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谓之物化。”梦:一作“睡”。

[2]造化:见卷一第l题诗注。

[3]小春:指农历十月。古人言冬日之阳,万物归之,其温暖如春,故谓之小春。亦称小阳春。

54.雪晓[1]

僵卧不知晓,冷窗生霁暾。

梦中闻扫雪,枕上见开门。

抹尽登山路,平连隔水村。

今朝人迹断,鸡犬共寒温。

注释:

[1]霁:雨雪止,云雾散;暾:刚刚升起的太阳。[1]

55.闲梅照前户

无语向空立,香心只自持。

每于风静处,一胜雪晴时。

鸟已争归后,天犹欲暮迟。[2]

怀人应不远,看到月中墀。

注释:

[1]前:一作“窗”。

[2]墀(chí):台阶,亦指台面。此字疑为“樨”字之误,樨是桂花的别称。古人相传月中有桂树。

56.白云抱幽居

落落自成村,绵绵静若存。

一丝何自起,着处不无根。

岂便安其所,终须留碍门。

他山飞可去,亦自在乾坤。[1]

57.春怀华山巢松师[2]

飞梦绕天池,春来挹我师。

注经朝起早,得句夜眠迟。[3][4]

竹笋全含箨,茶芽半展旗。[5][6]

冰心何处觅,伫望锡飞时。

注释:

[1]题:华山:《百城烟水》:“华山,其顶名莲花峰,山半有池,在绝巘,横浸山腹,逾数丈,故又名天池山。”山在苏州吴县。巢松:见本卷第25题诗注。

[2]挹:一作“渑”,王本注:疑“揖”字。此字古亦通“揖”。

[3]箨:竹笋壳。

[4]展旗:茶叶中有旗枪之名,是以芽尖及其下一小叶制成,因叶展如旗,尖卷如枪,故称旗枪。半展旗是芽尖正变成叶,而新芽又开始发出的样子。

[5]冰心:比喻心地清明纯净,表里如一。

[6]锡:指锡杖。飞锡即谓僧人行游。[1]

58.种[2]

何以秋为记,也须种一番。

池寒冒雨出,叶小向风翻。

飘泊还如我,浅深难辨根。[3]

涧毛香荐及,采采奈蘩。

注释:

[1]:水生植物,叶下茎长,生叶四片,如田字状,称田字草,俗名四丫菜。

[2]记:一作“计”。

[3]七、八句:《左传·隐公三年》:“君子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风》有‘采蘩’、‘采’,《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毛、蘩均指草。毛指白蒿,蘩即藻。)[1]

59.涵晖阁

小阁恋余霁,幽人生远心。

虚临一面水,寒起半湖阴。[2]

野旷延无际,秋光淡不禁。

有怀安可见,枫冷入孤呤。

注释:

[1]涵晖阁:不详。

[2]延:一作“闲”。

60.邻鹤过[1]

短栅因难住,竹门偶自开。[2][3]

一鸣惊梦断,几步踏花来。

直送天风去,翻怜毛羽颓。

盈盈池水上,孤影照低徊。

注释:

[1]因:一作“囚”。

[2]断:一作“破”。

[3]几:一作“大”。[1]

61.送怡然还蜀

多年江海上,送尽客西东。

去路虽然异,归心毕竟同。

峡流穿日月,叶落打虚空。[2]

开凿通乡国,应知大禹功。

注释:

[1]怡然:身世不详。

[2]大禹:见本卷第5题“金山寺”诗注。[1]

62.喜汰公雁荡游归

未了名山债,先知向浙东。

好诗题处遍,秋色踏来空。

不尽三年话,都消一晤中。

莫轻今夜聚,应与隔生同。

注释:

[1]汰公:见本卷第50题诗注;雁荡:见本卷第11题诗注。[1]

63.菜畦寒色

天寒独抱锄,晓色上丘墟。

时见飞饥雀,相呼啄野蔬。

风穿篱落破,冻入土根疏。

夜雨听来长,春泉碧绕庐。

注释:

[1]畦(qí):菜圃中分隔栽种的长行。治地成畦,分畦裁种。[1]

64.所居水远忆故山流泉绕厨

荒厨劳汲远,因忆故林丘。

静夜无人处,寒泉空自流。[2][3]

柳瓶分注细,竹笕引声幽。[4]

颇怪逃名叟,翻嫌下饮牛。

注释:

[1]故山:故乡之山,指云南山水。

[2]柳瓶:疑即柳罐,以柳条编成的斗状汲水器,即戽斗。《齐民要术》:“井,别作桔槔、辘轳、柳罐,令受一石。”

[3]笕(jiǎn):连接起来用以引水的竹管,简易者将竹分剖后去节心为之。

[4]逃名叟:指巢父,相传古代隐士,尧以天下让之不受。尧让许由,许亦不受,尧又召许为九州长,许认为污了自己耳朵,并到河边洗耳。巢父闻之,即将牛牵到上游饮水,怕河水也受污染。

65.挂布帘有怀故山

何物挂门前,摇摇不夜眠。[1]

领风兼领月,非雨亦非烟。

远梦应难隔,归心只共悬。

几时茅屋底,高捲看云天。

注释:

[1]领:受取。[1]

66.瓦灯[2]

赋形惟土德,为用继天光。[3]

终夜开青眼,逢人吐热肠。[4]

尘埃难物色,模范自坚强。[5]

几共寒窗雪,灯花刻漏长。

注释:

[1]瓦灯:陶土烧制的油灯。

[2]土德:秦汉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附会王朝的命运,称五德,土德即其中之一。后以引申指人的命运。但此应指烧制瓦灯的陶土。

[3]青眼:人眼睛青色,其旁白色,正视见青处,邪视见白处。晋阮籍不拘礼教。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稽康携酒挟琴来访,籍大悦,以青眼对之。后因对人重视曰青眼,对人邪视曰白眼。此喻言青灯。油灯光色呈青,亦称青灯。

[4]模范:制作器物的模型,亦称模子。又作榜样解。

[5]刻漏:古代计时的器具。

67.山中人来闻衲上松火香

短衲裹烟白,通宵向火红。[1]

煨来山芋熟,拨尽地炉空。[2]

坏色初非染,薰香不散风。[3]

拥衾当此际,正尔忆山中。

注释:

[1]三、四句:煨芋,以炉火中的热灰埋芋,使芋熟。唐释明瓒,号懒残。李泌知其非凡人,深夜过访,懒残发火煨芋给泌吃,并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宋人有诗:“探梅尚忆陪山展,煨芋何因共地炉。”即指此。

[2]坏色:非正色。僧衣又叫坏色衣。避青黄红白黑五种正色。而以其他不正色将衣染坏,故称坏衣,也叫坏色衣。

[3]衾:被。大被。[1]

68.华山讲期奉怀铁山师[2]

梅报遍三春,寒犹裹幅巾。

此时看夕照,何处立闲身。

雪满花封路,溪长水引人。

敢忘山远近,为问去来频。

注释:

[1]题:华山,即苏州吴县天池山。见本卷第57题诗注。铁山师,即通润(一雨)见本卷第28题诗注。

[2]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1]季春。遍:一作“过”。69.仪园四咏

一、城市山林[2][3]

桃叶犹名渡,淮流不是秦。[4]

闲挥白羽扇,懒着紫纶巾。[5]

莫道归林下,全非见一人。

无生知久学,老病岂愁身。

二、六朝松石

片石撑空立,还疑松化成。

相依多岁月,不见有枯荣。[6]

月窦移山影,风枝引涧声。[7]

何如王谢宅,浪得六朝文。

三、鹫岭山楼[8]

凤台才咫尺,鹫岭有遗踪。

不觉寻归路,依然到别峰。

水涵山馆静,树影石门重。

鹤性无拘束,频过却喜逢。[9]

四、雪岭香浮

忆别孤山后,每劳清梦寻。

几年傍水种,渐觉入林深。

香气浮天暗,花光积雪阴。

无端亭上望,忽起岭南心。

注释:

[1]仪园:王本注疏略谓:“按诗,仪园当在金陵,而遍查官私各志,并无仪园之名。”其考证可能是明朝兵部尚书吴用先所居之西园,或是西园中之一园。苍雪于甲子(明天启四年,公元l624年)隐居白门廿四松山居,即吴用先供高僧处,廿四松山居或亦在西园之内。西园范围极大,推之仪园四咏,乃在仪园中咏近地之胜迹。但王本在卷三上第48题下另引《上江两县志》(上元、江宁)又称:南京凤凰台上有凤台园,一名锦衣西园,后归吴氏,园有古松,下复二石,朱之蕃题曰:“六朝松石”。据此,则四咏非是咏近地之胜,而是咏园中之胜。而此四咏之二题为“六朝松石”,恰可证仪园即西园。关于吴用先,王本引《凤麓小志》:“吴用先,字体中,一字本如,桐城人,家应天,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平时播之乱。以病乞归,后起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党祸起,致仕还家,居西园,著有《周易筏语》、《寒玉山房集》。”

[2]桃叶句:南京秦淮河上有渡口名桃叶液,相传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王献之曾在此作“桃叶歌”以送之,故名。

[3]淮流句:秦淮河东源江苏句容大茅山,南源溧水东庐山,在秣陵关汇合,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长110公里。此有南京非秦国之都,秦淮繁华之时,秦国亦早已灭亡之意。

[4]纶巾:古代用丝带做的头巾,以颜色区分官吏之大小。一说为诸葛亮所创,又叫诸葛巾。

[5]见一人:唐释灵澈(746—816)写过一首诗:“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屐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当时灵澈与洪州刺史韦丹友善,丹赠诗中有休官归林之意,灵澈作此答之。

[6]月窦:窦指孔穴,此言月光从孔洞中穿过。

[7]王谢:指六朝时代的望族王氏、谢氏。《南史·侯景传》:“景请婚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后世以王谢为高门世族的代称。

[8]凤台:凤凰台,归址在南京瓦官寺之左。

[9]雪岭香浮:本分题诗有“忆别孤山后”,“忽起岭南心”之句。孤山在杭州西湖,为宋代林逋隐居之地,逋在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谓;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大庾岭即五岭之一,在江西广东交界处,又称梅岭,据王本所抄《凤麓小志》所考,西园中有小景多处,其中之一是“梅岭”。雪岭香浮,疑即雪天咏梅岭之梅花香。

70.送友

出门无一语,远送相牵衣。

怅望秋色暮,寒空木叶飞。[1]

寺从京口别,帆自月中归。

夜宿知何处,千峰隔翠微。

注释:

[1]京口:江苏省镇江市古称。[1]

71.初夏怀蜀友石公,时闻成都有奢酋之警[2]

空林正岑寂,何处送黄鹂。

发白剃不尽,草青生又齐。[3][4]

怀人巴水曲,老我楚云西。[5]

十载音书断,况今闻鼓鼙。

注释:

[1]题:石公即灵石大师,见卷一第10题诗注。奢酋之警,指天启元年(公元l621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天启三年五月,四川总督朱燮(xiè)元克永宁,奢崇明走龙场,与水西土司安邦彦会合,这次叛乱,一直到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秋天才平定。

[2]岑寂:冷清,寂寞。

[3]巴水:巴泛指川东鄂西一带。

[4]楚云:楚指吴楚之地。

[5]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即大鼓、小鼓。后世以指军事行动。[1]

72.壬戌山居除夕

天地满蓬尘,吾庐一扫新。[2][3]

若都无此夜,那得暂闲人。

瓦雪融松火,瓶梅破冻冰。[4]

自来飘泊惯,不觉寂寥身。

注释:

[1]壬戌:明天启二年,公元l622年,时苍雪与一雨住苏州华山。

[2]都:一作“教”。

[3]三、四句:《贤首宗乘·苍雪》记有“雪浪没,巢师开讲于吴之云隐,师(指苍雪)乃进谒,听演唯识,茫无头绪。岁除赋诗有云:‘一岁若教无此夜,百年那得暂闲人’。友人拍案叫曰:‘吾党今夜尽可搁笔’。内外喧传师之诗名,实基于此矣。”王本“苍雪行年考略”记此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l608年),时苍雪二十一岁。壬戌除夕诗中的两句,与此引诗相合,只是一为七字,一为五字。王本注疏以为,一是壬戌诗传抄有误;一是早岁有此七言二句,壬戌年改入五律。又:行年考略称:“按《宝华山志》载读体除夕次苍雪韵五律一首,与此诗仅易数字,当是选诗者误读彻为读体……其时读体在滇,年尚童稚,不得与师酬和也。”

[4]觉:一作“见”。

73.蕉扇[1]

团团面月满,萧飒怯霜空。[2]

不见三冬日,能生六月风。

寒来甘自弃,热不与人同。[3]

何处抛曾早,一时愁汉宫。

注释:

[1]萧飒:萧瑟,寂寞凄凉,秋风之声。

[2]三冬:冬季三个月。

[3]汉宫:“汉宫秋”,是元代杂剧之名。此剧写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描写匈奴入侵,将相怯懦,元帝不得不与爱妃王昭君痛苦分离。愁汉宫疑即指此。[1]

74.葑门化城庵留别社中诸友[2][3]

相送了无意,临歧忽黯然。[4]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暮天。[5]

白鸥应怪我,聚散碧波间。

注释:

[1]题:此题一作“别吴中诸子”。葑门,苏州县城东门。化城庵,一在葑门,一在支硎山,此题冠以“葑门”,则指葑门之化城庵。社:诗友结社。

[2]了无意:再见难以预料。

[3]临歧:走到岔路口。

[4]秣陵:南京江宁古称。

[5]后四句:后四句各本不同者较多。一作“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白鸥略似我,聚散绿波前”:一作“春老还山路,江昏欲暮天,白鸥休避我,拍拍碧波圆”。[1]

75.岁暮雨中入华山寻听公

不惮山中路,难忘岁暮催。[2]

一峰当面失,片雨逐人来。

草阁临江坐,园梨拨雪煨。[3]

论诗吾岂敢,漫说浪仙才。

注释:

[1]听公:即听元,法名闻宗。苦行僧人,与汰如同住苏州之华山。苍雪后来曾托姚希孟写信,帮助听元解困。卷三上第85题有“怀听元闻公”诗,可参阅。

[2]一峰:听元与汰如住华山,与支硎山两山相对,故以一峰称之。

[3]浪仙: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唐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其诗重词句垂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76.烟际钟

断续孤烟际,微茫秋水停。

鸟惊残叶落,梦逐五更醒。

起处了无迹,消迟若有形。[1]

余音犹袅袅,听断入冥冥。

注释:

[1]冥冥:深,远。

77.新秋二首

敝衲初添补,绳床小睡成。

不知微雨过,但觉晚凉生。

风日淡无色,湖山碧近情。

萧萧桐叶上,历历是秋声。

叶落日初短,林稀天渐宽。

一蝉催晚照,片雨送秋寒。

草座方思厚,麻衣早怯单。

由来知足者,多贵在心安。

78.开窗见峰头月[1]

曾向潇湘见,平铺岸草霜。[2]

忽如开镜匣,宛尔睹容光。[3][4]

石发寒生竖,秋眉淡扫苍。[5]

须臾成久立,湿尽薜萝裳。

注释:

[1]潇湘:湘水,古诗词中常以潇湘称湘水。湘水在湖南。此泛指湖南地区。

[2]宛尔:宛,仿佛,好像,尔为助语词。

[3]竖:王本注:疑“翠”字;石发,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

[4]秋眉:衰白的眉毛。

[5]薜萝裳:指隐者之服。[1]

79.桑榆径

野径引榆桑,晴犹闻雨香。

犬声隔空绿,人影在斜阳。

幽处曲以尽,一门深自藏。

客游休误入,不是看花庄。

注释:

[1]桑榆:比喻日暮和老年时光。《太平御览》引《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80.炊松火

松子夜闻落,残花饭过春。

饱饥还问我,寒热岂因人。

风借一嘘力,烟消满屋贫。[1]

等闲懒行乞,香尽火传薪。

注释:

[1]香尽火传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而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为脂的假借字。薪尽火传,言脂膏有穷而火传延无尽,本为比喻人的形体有尽,而精神不减。后来也比喻学问技艺世代相传。此处翻用。[1]

81.吟哦声

众响山不答,微呤夜与通。

乱虫声入草,细发冷披风。[2]

乍起如赓漏,旋听忽住空。[3]

双瞳秋水碧,遥想送孤鸿。

注释:

[1]呤哦:朗诵,推敲诗句。

[2]赓漏:赓,继续,此有唱和之意;漏,刻漏,报更。赓漏犹言夜半此起彼伏的报更之声。

[3]秋水:比喻眼波。

82.破屋

破尽不成屋,住来如古庵。

无家幸或免,露地亦何堪。

风响悬同磬,雨声卧在潭。

吾将老于是,死即可为龛。[1]

83.鸳鸯粟

金针初锈壳,刺猬裹难猜。

密叶藏交颈,严霜打不开。

花非共命鸟,果结有情胎。

折散风乾后,微黄豆两枚。

注释:

[1]粟:当为“栗”字。鸳鸯栗指一壳二实之栗子。栗子俗称板栗。[1]

84.送元白之燕

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送君还。

客路无时尽,愁心不自闲。[2]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注释:

[1]元白:身世不详。燕:今河北省一带地区。古燕赵之地。

[2]塞:指边塞,塞上。[1]

85.寄充纬应讲瓜州

中流不自住,彼岸暂为家。

所得非皮骨,何容吝齿牙。

月明僧问渡,浪滚鸟衔花。[2]

吾道谁担荷,同门若算沙。

注释:

[1]题:充纬,身世不详;瓜州,在今扬州长江的瓜州渡口,对岸为镇江。

[2]算沙:佛门术语。善财童子南行至名闻国,于自在主善知识所,习算沙法门。自在主言:我先于文殊师利,习学书算字印等法门,入于工巧神通,知一切法门。常与十千童子在河渚上聚沙为戏,依此法门,得知世间书算界处等法乃至菩萨之算法。此处言同门之多,如十千童子在河滩上玩耍所聚之沙。[1]

86.答函三时掩关溪上[2][3]

鱼书劳再至,知已厌浮沉。

不作来时语,多谈别后心。

江光摇一线,人影坐空林。[4]

楚水流无尽,远怀想共深。

注释:

[1]函三:王本引《龙眠风雅》、《上江两县志》略谓:吴日昶,字函三,大司马吴本如之子,崇祯中居羊鸣街之西园,所谓六朝松者是也。崇祯末,奉母避乱白门。按,西园已见本卷第69题诗注。王本按称:“掩关溪上即避乱白门时也。”函三为兵部尚书之子,荫官中书含人,虽“耽嗜内典”并有“超然出尘之思”,但未见有出家为僧记载。诗中言“掩关”,似只为闭门谢客之意。

[2]鱼书:本指古代朝廷任命州郡长官时所颁发的鱼符和敕书。后世亦代指书信。

[3]知已:云南本作“知己”。

[4]楚水:泛指古代楚国属地的河流。[1]

87.慧庆寺殿前双松

长夏不知暑,松阴覆满庭。[2]

苍寒同一色,虬古两忘形。

髯短刺霜白,皮光溜雨青。[3]

老僧亲手植,晏卧昼沉冥。

注释:

[1]慧庆寺:寺名。王本引《苏州府志》略谓:“慧庆禅寺,在闾门外白莲泾西,元延佑间建,明洪武初归并寒山寺,成化、弘治间寺僧即旧退居地更葺,雍正、嘉靖间寺复完。”

[2]虬(qiú):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比喻松。

[3]晏:安逸。沉冥:隐晦,泯灭无迹。沉冥之人即指隐士。

88.三峰诗

一、中峰松

双松在殿前,始就松建殿,殿成,松势难容,吊而伐之。[1][2]

忍下屠龙手,须将捋虎同。

雪霜皆失色,斤斧运成风。[3]

不幸一千岁,永辞十八公。

最怜飞去鹤,几见旧巢空。

二、南峰池

池多金鳞,云开放自支公,唐皮、陆二公曾游此,联句具载集中,[4]今山院已废,幸池尚存。[5]

南峰感兴废,有鳞此脱罾。[6]

碧波几丈水,红泮一池冰。[7]

化不为小鸟,养成作大鹏。[8]

南溟徒远徙,六月息飞腾。

三、北峰塔

塔高丈许,七层,志云宣德间移于鸡巢岭。雕镂极工,镌永和年号,相传为支公埋蜕处。

片石本松化,石成塔坏空。[9][10]

凿来混沌死,镂出鬼神工。[11][12]

睛点化龙手,骨藏爱马翁。

可令千载下,想见晋人风。

注释:

[1]屠龙:龙借喻松,屠龙即指砍倒双松。

[2]须:胡须;捋虎须,通指触犯有权势者,此借喻不该砍,不敢砍又不得不砍。

[3]十八公:松,由此三字合成。

[4]支公:指支遁。皮陆:皮日休、陆龟蒙,均为唐代诗人。

[5]罾(zēng):以木棍或竹杆做支架的方形鱼网。

[6]泮:畔。

[7]化不:一作“化石”。

[8]南溟:南方的大海。《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溟者,天池也。”(鸟指大鹏)

[9]凿来句:《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鲦,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鲦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鲦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本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后用为开通耳目,增人知识之义。

[10]镂:雕刻。

[11]化龙手:见卷一第27题张僧繇诗注。

[12]爱马翁:支遁,见卷一第2题诗注。

89.中峰八咏

一、中峰院

在寒泉上,又称楞伽院,相传支公夏居石室,冬隐茅椒,即其处也,嘉靖间废,予今仍为寺。[1][2]

一片茅椒地,行人尚口碑。

规模空想像,今古不同时。[3][4]

沩已懒牛牧,支非爱马骑。

废来应莫问,兴复正关思。

二、支硎山

在龙池东北,以支公尝居此而山多平石故名,近掘得古碣又名报恩山。[5]

买得青山色,奚囊无半文。[6][7]

深公豁然笑,巢父未曾闻。[8][9]

岁月龙池绕,冰霜马涧分。[10][11]

沃州归去老,遗蜕在深云。

三、古井

井在峰腹,深可丈许,甘冽异常。

井凿高原上,人传自晋西。

虚空不到底,日月下窥低。

虎渴空跑去,马奔随湧蹄。[12][13]

一泓青挂甲,凛冽比非齐。

四、古碣

二小石碣,方从事土木,在旧地掘出,上镌平治年号,报恩山中峰院及勾当行者福能。一吴姓、一张姓,昔曾有小施,聊记姓名岁月而已。时旁有二同姓者见之,恍若前身,遂大施助成,亦一奇事,因[14]以二石砌井亭壁,诗以表之。

抱来一片玉,地下有僧魂。

石烂将成土,名坚不朽存。

沉埋多岁月,翻转几乾坤。

赖此终兴复,山称思报恩。

五、寒泉

山有石室、寒泉,支公诗:石室可蔽身,寒泉濯温手。又,泉上凿紫云居士虞宗臣书“寒泉”二字,径丈许,在山之麓。[15]

温手濯初惊,寒泉自得名。

月中流欲断,石上听无声。

尘土洗俱净,心魂摄一清。

高危知历尽,流出自和平。

六、石门

在峰右腹,双石直上,一径斜穿,恰可作门。

双石拔山起,一门斜转容。

人来人自去,树老树生重。

转眼忽无寺,才过是别峰。

有时行迹断,尽日冷云封。

七、马迹石

石大于虎,印石如泥,今在汤氏墓侧,支公养其神骏,此遗迹也。

踏石如霜雪,难消同石根。

苍苔深古色,铁印陷蹄痕。

风过无容觅,雨余仍自存。

不知鞭影去,尽向脚寻跟。

八、放鹤亭

在东南两峰间,支公好鹤,翅长欲飞,乃铩其羽,鹤若有懊丧意。公曰:既有凌霄之姿,岂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羽长,置使飞去,此其处也。[16]

松下久忘鹤,山中留个亭。

只今空落落,长自想冥冥。

雪笠戴来白,峰头点破青。

道人无羽扇,拾取两三翎。

注释:

[1]茅椒:茅草和椒木编成的房屋,茅椒地指茅屋旧基。

[2]口碑:众人口头上的称颂。

[3]沩:沩山灵佑,唐时僧人,是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曾嗣法于百丈禅师怀海。怀海有“沩山牯牛‘诗’: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诗借牛在行为上随缘任运,精神上摆脱一切约束,说明解脱无碍的禅理。

[4]支:支遁。

[5]奚囊:晋,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其中何物,孚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6]深公:竺道深,见卷一第22题诗注。

[7]巢父:见本集第64题诗注“逃名叟”。

[8]龙池:李果“游支硎中峰记”谓:支硎山“去城二十五里,在龙池山东北”。龙池可能为山名,抑或有池亦有山。

[9]马涧:支硎山后有白马涧。见《百城烟水》。

[10]沃洲: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相传支遁曾隐居此山。

[11]遗蜕:蜕,解脱。佛家谓人的死亡如蝉之蜕壳,故美称其修行者死去为蜕。

[12]泓:深而清沏;青指水色;甲指铠甲。古代军队出发作战,有赏赐,称挂甲钱。

[13]凛冽:严寒。

[14]勾当:寺院职位,司寺中法务之役名。

[15]濯:洗涤。

[16]忘:一作“亡”。

90.水底梅[1][2]

水面一枝出,翻疑水底斜。[3]

暂将空作骨,莫以浪为花。[4][5]

瘦或神相肖,淡无墨可加。[6]

痴心贪结子,谈着已酸牙。

注释:

[1]面:一作“底”。

[2]底:一作“面”。

[3]莫以:一作“休认”。

[4]本句一作“影与影俱化”。

[5]墨:一作“淡”。

[6]已:一作“莫”。[1]

91.寄芥山静主听公

秋水护篱落,篱花间次开。

庵中人不出,户外虎常来。[2][3]

菜甲雨初足,柴头火自煨。[4][5]

久知忘伎俩,山鬼莫相猜。

注释:

[1]听公:听元,见本卷第75题诗注。王本认为芥山当为“华山”之误。

[2]菜甲:甲指植物种子萌芽时所带的皮壳。菜甲即蔬菜种子萌芽带着的皮壳。

[3]柴头:树根当柴。

[4]伎俩:手段、花招。

[5]山鬼:山神,山精;屈原《九歌》有“山鬼”篇,内容多写离忧哀怨之情。[1]

92.怀旧隐[2]

足迹半天下,风霜破草鞋。[3]

也知为客好,只觉与心乖。

头白终难免,山青可活埋。

此身翻自笑,去住莫由怀。

注释:

[1]怀旧隐:思念过去隐居之时,之地,之情。

[2]半:一作“遍”;下:一作“涯”。

[3]乖:背离,逆行。

93.哭亲[1]

如此是何信,而能不及情。[2][3]

终朝空抱恨,一恸到无声。

思极还疑在,归迟已隔生。

报恩恩反负,无益是虚名。

注释:

[1]而:一作“可”。

[2]终朝:一日为一朝,此指整天。朝:一作“天”;又一作“身”。

[3]恸(tòng):极度悲伤;一作“痛”。[1]

94.华山得甘泉次高松韵

流细碧于烟,一波足此泉。[2]

清泚影自照,涓滴众无偏。[3]

已是甘霖日,何妨大旱年。[4]

老支堪卓锡,天意不其然。

注释:

[1]题:华山,指苏州华山;高松即汰如,见本卷第50题诗注。

[2]泚(cǐ):鲜明,清澈。

[3]甘霖:久旱初雨。

[4]卓锡:卓为直立,锡指锡杖,僧人出行带锡杖,锡杖直立,僧人居止。老支,支遁。见卷一第2题诗注,泛指高僧。

95.听秋轩[1]

飒然何处起,老树独先知。

无听不归寂,是声同一吹。

月斜留壁在,叶落下阶迟。

每向惊双鬓,因多感去思。

注释:

[1]飒(sà):风声。

96.月下海棠[1][2]

谁见病西子,沉呤醉海棠。

可怜明月下,何处不秋光。

向暖原非性,惟阴得所藏。

夜深疑睡去,露冷失幽香。

注释:

[1]西子:姓名,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2]海棠:蔷微科,落叶乔木,叶椭园状,春季开花,花未放深红,已开淡红。我国久经栽培,供观赏。

97.阅农

闲坐看农忙,村居日正长。[1]

人家多刈麦,我处独闻香。[2]

水足浮秧马,丝成罢茧筐。[3]

歌声听不绝,风景似羲皇。

注释:

[1]刈(yì):割取。

[2]秧马:农民插秧时所用的农具。宋苏轼“秧马歌”引:“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复瓦,以便两髀雀跃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

[3]羲皇: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1]

98.同陈百史、方密之分韵,怀滇中唐大来[2][3]

献策南归去,名山到处登。[4]

怀君天下士,老我故乡僧。

幸得一人识,不孤万里朋。[5]

西风挥泪尽,秋色满金陵。

注释:

[1]题:唐大来,普荷,即担当和尚。俗姓唐,名泰,字大来(1593—1673),云南晋宁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僧。明天启六年(1626年),曾经南京到北京赴廷试,后遨游大江南北,并在华亭(今上海松江)求教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陈继儒,在会稽(浙江绍兴)云门参湛然禅师,回滇后即出家于鸡足山。担当在南京即见到苍雪,同乡情谊,已十分深厚,分别之后,直到晚年,尚有书信往来。《南来堂诗集》中,现存收有送怀担当的诗五首。陈百史:见卷一第l3题诗注。方密之: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是明清之际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早年参加陈子龙等组织的复社。崇祯时进士,任过翰林院检讨。甲申后南下,后出家为僧,能诗能文,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躲避清廷搜捕,化名很多。所著《桴山集》四十卷,为后人收集整理。

[2]本句一作“到处留题在”。

[3]到处:一作“几遍”。

[4]怀:一作“送”。

[5]金陵:南京古称。满:一作“别”。[1]

99.赋得蜀道难送禅心还蜀[2]

蜀道青天上,行人去鸟迟。

只愁无路处,自有到门时。

雪岭忽相望,猿声不自知。[3]

从兹桑梓返,谁复问崎岖。

注释:

[1]题:赋得,表示以古人成句为诗题或命题作诗。“蜀道难”古乐府曲名,又是唐诗人李白一首诗的诗题。禅心,不详。

[2]青天上:李白诗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句。

[3]桑梓:故乡,古代住宅旁常栽种桑与梓因以桑梓称故乡。[1]

100.过梅里访扈芷[2][3]

风雨梅花落,荒村古墓门。[4]

偶来寻我友,何处问诗魂。

水宿人依岸,天寒月近村。

孤舟又明发,把酒别黄昏。

注释:

[1]题:梅里,《百城烟水·吴江》:“梅里,在湖浦西,以地多梅名。”扈芷:广育,见卷一第l5题诗注。

[2]梅花落:一作“梅花路”。

[3]古墓:疑指湖浦的古墓。湖浦又称湖墓,梅里湖滨旧有全孝翁吴璋墓,子南京刑部尚书吴洪等墓,均见《百城烟水》。

[4]问诗魂:一作“吊冰魄”。[1]

101.答夏雪缁

滇水何年别,相逢话昔因。[2]

不知万里外,犹见故乡人。

绝世同无我,逃名恨有身。[3]

凭君应莫问,相府亦生尘。

注释:

[1]夏雪缁:王本引《嘉善县志》略谓:夏缁,字幼青,号雪子,诸生,善书画,工诗刻。明崇祯年间,刑部主事钱士晋(也是嘉善人)擢云南巡抚,重夏缁之名,聘请到滇,但夏缁至滇时,钱已逝。只好返回。与苍雪、扈芷均有诗往还。按称:“此题雪缁当作雪子,以名缁又音近而致误。”“按答诗词意,实为夏雪子,首句‘滇水何年别’,则夏曾赴滇而归也;第四句‘犹见故乡人’则夏自滇归而非滇人,故曰犹见也;五六句则夏亦究心法乘,故曰绝世逃名也。”

[2]犹:一作“如”。

[3]相府:指丞相之府。古代以相为百官之首。生尘:非净地。[1]

102.过昆湖访毛子晋

月起鸡鸣后,灯寒水店开。

舟人方睡好,客子只行催。

有约春前到,何心岁暮来。

七星桥隐隐,望断读书台。

注释:

[1]题:昆湖,《吴趋访古录·常熟》:“昆承湖,在县东南五里,广长各十八里……按旧志,惟曰昆湖,或云昆湖、承湖合为一,故名。”毛子晋,见卷一第l9题诗注。七星桥,王本引《苏州府志》称即毛氏汲古阁所在地。[1]

103.重到罗树园[2]

重到悬瓢处,园林非昔时。[3]

几朝成古木,多见长孙枝。[4]

摇落人何在,徘徊客去迟。

月明闲踏叶,深夜绕庭思。

注释:

[1]菴萝树园:见本卷第35题诗注。

[2]悬瓢:挂瓢。见本卷第8题诗注。

[3]孙枝:树旁枝上再长的小枝。

[4]摇落:凋谢,零落。[1]

104.维扬送扈弟入京

欲别反成笑,与君非复情。

常年在客路,终日送人行。

旅况同飘泊,诗名近老成。[2]

好堪袱被去,秋色大江横。

注释:

[1]题:维扬,江苏扬州,明置维扬府。扈弟:扈芷。见卷一第15题诗注。

[2]袱被:以巾束被。《晋书·魏舒传》:舒“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袱被而出’”。[1]

105.送德水还豫章[2]

扁舟辞我去,三月向浔阳。

别路知多少,桃花水正长。[3]

今年仍送尔,无日不怀匡。[4]

最是伤归处,青莲旧草堂。

注释:

[1]题:豫章,江西南昌,汉置豫章郡。德水:王本注疏考证:可能一是匡云,名性淳,居庐山九奇峰,曾游吴,与扈芷同住云间,是否有字德水,或德水本其名,无考,这是从诗中有“无日不怀匡”“青莲旧草堂”推测;二是时任职巡漕的卢世,字德水,久居南京、镇江,巡视范围上游则湖广、江西,下游则苏州、松江、湖州、常熟、嘉兴,往来苏赣是常事,其人诗文往还多方内外交友,钱谦益、徐波等都有与卢酬唱之作。与苍雪为友亦在情理中。

[2]浔阳:江西九江市北,既是古县名,又是江名,长江流过浔阳一段,常称浔阳江。

[3]匡:匡庐、匡山,即庐山。亦或指匡云。

[4]伤归:一作“关心”。[1]

106.寄石林老宿别号寄巢,时在汲古阁[2][3]

阁拟登天禄,禅如寄鸟窠。[4]

秘书抄屡误,疑字较重讹。

月出荒村早,秋归老树多。[5]

东君并致问,道屐近如何。

注释:

[1]石林:王本引《明诗综》:“道源,号石林,太仓州人。居吴门北禅寺,有《寄巢诗集》。石林好读书,尝类篡子史百家为《小碎集》,又以余力注李义山诗三卷。”钱谦益曾为石林作过小传。从中可知石林姓许氏。其所编《李义山诗注》,严熊《白云诗集》“哀石林禅师遗稿”一诗第五句下,注云:《李义山诗注》,为吴江朱鹤龄窃取,刊行吴中。《明诗综》则以为“吴江朱长孺(即朱鹤龄)笺义山诗,多取其说,间校其非,于是虞山诗家谓长孺阴掠其美,且痛抑之。长孺固长者,未必有心效齐丘子也”(李义山即唐诗人李商隐)。

[2]天禄:天禄阁,汉宫阁名,为藏典籍之所。汉刘向、扬雄先后校书于此。

[3]鸟窠:窠为鸟巢之意,此借唐鸟巢禅师之名喻石林。鸟巢禅师,名道林,唐杭州人,曾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时人谓之鸟巢禅师,相传白居易出知杭州,闻师之道,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处甚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

[4]秘书:宫禁中之藏书。此指毛氏所藏之书。

[5]东君:指毛子晋。许道源时在汲古阁,即常熟毛子晋家藏书之所。[1]

107.送户部四愚奉使还蜀[2][3]

六代管弦地,十年冠盖游。[4]

宦情闲似水,归思触于秋。

湖月衔杯起,江云断峡流。[5][6]

前程饶酒兴,一上岳阳楼。

注释:

[1]四愚:不详。户部为朝廷职掌户口财赋之官署。

[2]六代:三国吴及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相继都建业(南京),史称六朝,亦作六代;管弦:一作“风流”。

[3]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代指官吏。

[4]触于:一作“偶盈”。

[5]饶:多,丰厚。

[6]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宋范仲淹有“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记中的名言。[1]

108.次答雪松法师过华山讲席[2]

喜得重逢日,惟怜少汰公。

半庭风露下,两影月明中。[3]

往事论心苦,余年叹路穷。

相期投老地,言敢不由衷。

注释:

[1]雪松法师:王本引《启祯诗选》、《青松庵记》略谓:雪松,名正性,字本瑞,一字雪松,住杭州皋亭山崇光寺。与苍雪师兄明河住杭州皋亭月明庵时,常有酬唱。

[2]汰公:即明河,见本卷第50题诗注。

[3]余年:以后的年岁。[1]

109.朱云子明诗评论选及拙作

著作观前代,无能胜我明。[2][3]

大音归正始,元气自和平。[4][5]

手笔操斤斧,人文托死生。[6]

怪来删定后,三百有僧名。

注释:

[1]朱云子:王本引《苏州府志》、《明诗评论》略谓:朱隗,字云子,苏州人,明天启间,与张溥、张采……等同主持复社。所辑《明诗评论》,选有苍雪之诗,但该书编成,已是甲申清军入关之时,书未及刊行。书末自署为:“崇祯甲申长洲朱隗书于支硎山之紫宙斋。”

[2]正始:旧说《诗经》以周、召二十五篇为文王、周公王业风化之基本,称正始。正始:正其始。

[3]元气:指天地未分前混一之气,亦指人的精神,生命的本源。和平:指乐声和顺。

[4]斤斧:斧头。引申指以自己作品请人改正,称“请予斧正”或“更乞斤斧”。

[5]人文:礼教文化。

[6]怪来:没有想到。[1]

110.赠鹿门刺血书经

一团心血赤,三寸舌莲开。

已自无身在,何曾有痛来。

紫云磨石砚,红露滴金杯。[2]

遮莫惊风雨,书成神鬼哀。

注释:

[1]鹿门:王本引注考谓:“此题鹿门或即白云山之鹿门禅师,盖曾游寓吴门也。”(鹿门禅师住分水县之白云山,分水县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面,1958年并入桐庐)。但另引又称“鹿门,顺治末年,侍其师玉林赴召入大内,则似非刺血书经之鹿门,殊无确考”。

[2]遮莫:莫要。[1]

111.寄王奉常烟客[2]

东门种瓜地,莳菊到西田。[3]

人老笔椽下,云生砚瓦边。[4]

此生余世外,一往悟身前。

笑指空庭树,谁来问画禅。

注释:

[1]王烟客:王时敏(1592—1680),明末清初画家,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人,明末以恩萌官太常寺少卿。入清后不仕,善画山水,兼工隶书,能诗文。有《王烟客先生集》、《西庐画跋》存世。奉常,是官名,秦时置,汉以后改太常,主掌宗庙礼仪。

[2]西田:王本引《太仓州志》:“西田,亦曰归村,在西城外十余里,吴梅村有记。”吴梅村之记,即“归村躬耕记”,见《吴梅村全集》第三十九卷。西田为王烟客别墅,种菊较多,王每年常邀吴梅村、苍雪等诗友到此赏菊呤诗。莳:更种,分苗。

[3]笔椽:椽(chúan),屋梁上支架瓦片的木条。“如椽大笔”是文人称颂别人文章的常用词。

[4]身:一作“生”。[1]

112.答考叔见赠

古寺居相近,身香受染熏。

空庭不种树,尽日好看云。

老去难工绘,贫来只卖文。

何须焚笔砚,笑我乐声闻。

注释:

[1]考叔:王本引《金陵通传》略谓:魏之璜,字考叔,上元(南京)人,父尧臣,工画人物。少孤贫,以画糊口,善画山水,曾与画友结画社,八十余岁卒于秦淮水阁。[1]

113.赠倪连山移居半塘[2]

为问家何处,人当濠濮间。[3][4]

坛登韦太守,堤旁白香山。[5]

呤苦须捻断,髡愁发尽删。

出门看花路,一日几回还。

注释:

[1]题:王本引注略谓:半塘,在苏州阊门至虎丘间。桥名半塘桥,寺名半塘寺。旧名白公堤,自大津桥至虎丘,延亘七里。约三里半即为半塘。倪连山,应为倪建山。倪俊明,字建山,吴江人,在半塘倡合同社姓氏中有记名。但原居所与行迹不详。

[2]濠濮:指高人寄身闲居之所。《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又,庄子钓于汉水,却楚王之聘。后因以濠濮代指高人闲居之处。

[3]韦太守:韦应物(737—?),唐京兆长安人。曾官滁州。江州、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苏州。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太守原系汉代郡守官名,隋后,以州刺史为郡行政长官,宋改府和知州,依习惯仍称太守。

[4]白香山: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土,曾任苏州刺史。苏州白公堤传为白居易官苏州时所筑。

[5]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也可代指和尚。[1]

114.次答王惠叔世兄喜逢半塘四首

偶逢万里客,倾倒半山塘。

树老午阴寂,寺门空绿香。[2]

一官如敝屣,百口去柴桑。[3]

送别俄三世,愁看折柳黄。

乍逢劳见赠,好句梦池塘。

问我归何晚,还家道不香。[4]

青春误游子,白日蔽扶桑。[5]

莫负西山约,园蔬摘嫩黄。

古寺过桥寓,扁舟系柳塘。[6]

何来隔水笛,吹送落梅香。[7]

旅食家多口,田园业废桑。[8][9]

南天归不得,远路入苍黄。

四[10][11]

酒垆当坝上,试马拟雷塘。

谁解千金赠,难酬一饭香。[12]

迹犹同泛梗,身岂出空桑。[13]

独抱终天恨,浮名署紫黄。

注释:

[1]王惠叔:王本引《半塘倡和同社姓氏》、《硕园诗选》略谓:王肇顺,字惠叔,原籍云南,住南京。“据此知王惠叔为同乡,或兼有世谊者。”半塘:见前题诗注。

[2]百口:比喻寺僧众多;柴桑:晋陶渊明故里名柴桑里,代指隐居地。

[3]三世:佛门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三世。俄:须臾,转瞬间。

[4]扶桑:神树名,传说日出其下。

[5]西山:西面之山,此指支硎山。

[6]落梅:落梅花,古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7]多口:言寺僧众多。

[8]南天:指云南。

[9]苍黄:青色与黄色。《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以苍黄喻事情变化翻复。此指道路阻隔,变化无常。

[10]坝上:原文为坝上,当即灞上,在陕西长安县东,“灞桥出诗思”的典故之意。

[11]雷塘。在扬州。又名雷陂。为唐代移葬隋炀帝之处。地当江都县北,此代指扬州。

[12]泛梗:泛萍浮梗,喻漂泊不定的人生。

[13]紫黄:僧人袈裟。[1]

115.赠宝华山见月师弟[2][3]

鸡足传衣后,鹅头出一人。[4]

虫囊细漉水,蚊拂缓摇尘。[5]

领众轮山斧,随堂展钵巾。[6][7]

三年且愿守,石塔再来身。

注释:

[1]见月:读体,号见月(1601—1679)。云南楚雄人,俗姓许。先信道教,后舍道入佛,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离滇经贵州入湖南、江西,后至南京报恩寺,又北上五台。明崇祯九年,南行镇江,从三昧律师受具足戒;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随三昧入南京宝华山为监院。清顺治二年,三昧没,嘱见月继任法席,从此主持宝华山三十余年。在此期间,重建殿廓,筑石戒坛,定制春冬传戒,结夏安居,寺规整肃。成为各方模范。其中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清军借口华山通贼,派兵围寺,抓捕僧众,见月至诚无畏,从容应付,终使宝华山转危为安。为人禀性正直,规过无隐,护法能干,很受各地教界推重。著述律藏较多。清康熙十九年示寂于宝华山。世寿七十九,僧腊四十八。

[2]鸡足:鸡足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佛经言迦叶尊者入定处。相传迦叶于鸡足山入定,奉持如来付嘱之金衣,以待弥勒出世。云南亦有鸡足山,僧俗附会亦称其顶华首峰南侧之洞为迦叶入定处。

[3]鹅头:苍雪诗中,用“鹅头”一词有两处,另一处见卷三第172题第五首“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乡音莫辩难兄弟,老景无多借主宾”,从两处诗意看,鹅头似指见月主持的南京宝华山。或者是“佛前”之意。(佛经谓佛有三十二相,鹅王是其中之一相)。

[4]虫囊,蚊拂:比喻极为细微。此言见月行事从一点一滴的地方做起。漉:水往下渗滤。

[5]轮:疑为“抡”字。

[6]三年:不详;疑有二说:一是借“三年忌”言佛门不畏死。三年忌又称三周忌、三周关。指死后三周年的忌日,此日请僧设斋供奉,以祷追福。二是见月主持华山已经三年。

[7]石塔:佛门墓标之总名,原为死者的纪念,为标德而建之。又,杨州有寺,名石塔寺。见月随三昧禅师入主宝华山前,即住持于石塔寺。身:一作“人”字。[1]

116.缘中法友应讲还山时值秋旱

老圃苦秋旱,山田干水声。[2]

悬瓢似空谷,托钵走荒城。

草蔓封人迹,庭深聚月明。

眼中诸子辈,今夜是何情。

注释:

[1]缘中:普经,字缘中,苏州人,年十六投城西宝月庵,后在浙、苏遍游。归后承侍苍雪、汰如,后还居宝月庵,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逝世。世寿五十一,僧腊三十一。参王本引《贤首宗乘》。

[2]悬瓢:见本卷第8题诗注。

117.新梅子九首

惜花飞几日,穿户复堆床。

青李齐成子,红桃误结霜。[1]

口非水自出,谈与酢相将。

虚想曾消渴,应堪悟色香。

二[2]

冷然惊梦断,梅豆落琴床。[3][4]

嫩绿初过雨,凝黄不待霜。[5]

羹调小试手,兵渴善能将。

齿颊生津润,风来早觉香。

近树酸寒色,垂涎坐对床。

等闲看结实,莫辨几经霜。[6]

一斛须臾尽,数升未可将。

由来苦涩意,输却自馨香。

拾翠频拈嗅,分题点笔床。[7]

初疑含绿萼,细认裹铅霜。

雨苦千丸滴,风霜两袖将。[8][9]

下车途扇腊,好作返魂香。

睡醒凉阴下,思添被一床。[10]

子垂青未了,盐点白浮霜。

鸟已花衔去,猿迟果献将。

还如寒刺骨,叶底暗生香。

蕊珠垂不见,扫石就支床。

蔽日难消粉,藏阴欲上霜。

小青连蒂摘,微苦破胎将。

好寄同心侣,毋忘岁暮香。

人影坐空绿,累累覆石床。

攒眉酸欲滴,入口脆消霜。

瓶里看同结,花时折寄将。

几回伤暮景,一颗嗅清香。

八[11][12]

养肥椎碎核,解暑露银床。[13][14]

黄熟调冰水,紫苏晒饼霜。

老人奈齿坼,稚子戏抛将。

新味知多少,呤成嚼雪香。

九[15]

曾入黄梅室,空空置一床,

漫疑生摘得,熟也未经霜。[16]

醉卧人闻起,禅昏客送将。[17][18]

风来庾岭外,触着即酸香。

注释:

[1]酢:醋的本字。

[2]豆:王本此字空脱,今依云南藏本补之。

[3]过:一作“含”。

[4]凝:一作“微”。

[5]兵渴句:《世说新语》:“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后为“望梅止渴”成语。

[6]斛(hú):古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改五斗。

[7]绿萼:梅花品种之一。《梅谱》:“凡梅花跗蒂皆绛紫色,惟此(绿萼梅)纯绿,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绿华……吴下又有一种,萼亦微绿,四边犹浅绿,亦自难得。”

[8]下车:古代作为送葬明器而制作的粗陋的车。途:王本注:疑“逢”字。扇腊:涂腊之扇。

[9]返魂香:返魂梅,为一种气味如梅花之香料。

[10]了:一作“老”。

[11]椎(chúi):同槌、捶。

[12]银床:井上辘轳架。《晋书·乐志》淮南王篇:“后园凿井作床,金瓶素埂汲寒浆”银床即此床。

[13]黄熟:谷物成熟变黄,不再生长,叫黄熟。此借指梅子成熟。

[14]紫苏:药草名,叶呈紫红色,茎叶及果皆可入药。

[15]黄梅:黄梅山在黄州府黄梅县,禅宗五祖弘忍,居黄梅山东禅院,因称黄梅。

[16]将:本题九首,同一韵脚。其中将字,在古诗中使用较广,有作“扶持”、“携带”之意义,也有“将及”之说,亦作助词、连词、介词加以使用。

[17]庾岭:又名梅岭,在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岭上多植梅树。

[18]即:一作“已”。[1]

118.雪中喜万年少至

破雪何来客,携筇忽叩门。

回看松树底,一路草鞋痕。

檐溜睛逾急,溪声冻不喧。

未能填缺陷,平地又波翻。

注释:

[1]万年少:王本引《徐州府志》:“万寿祺,字年少,徐州人,明御史崇德子,崇祯三年举于乡,五上公车不第。甲申后避地吴中,当事欲授以吴江令,不就。复渡江卜筑山阳清江浦,自号沙门慧寿,或曰明志道人。其学博极群书,深明历法,旁通禅理,吟咏无虚日,有《隰西内景》诸集,书画俱精妙绝伦。”[1]

119.中峰休夏七首

不识中峰路,烟萝数里通。

忘言无客到,入耳有松风。

梅子枝头重,藤花涧上空。[2]

今朝天气好,放鹤唤开笼。

二[3]

匡徒非吾事,独坐想孤峰。

宿火山厨断,余粮水碓舂。[4]

胜情思少壮,多病觉龙锺。[5][6]

未遂南天目,寒关拼死封。

三[7]

寺门刚一水,直接到胥江。[8][9]

放却竿平地,拈将草竖幢。[10]

石顽头易点,松傲性难降。[11][12]

仿佛鹿门近,时来问老庞。

四[13]

结束期休夏,规箴任自恣。

未知香尽后,几个坐忘时。

竹密凉生早,庭深月到迟。[14]

雪峰天际望,何处是峨眉。

采采盈筐蕨,登登陟岭西。[15]

谁能甘饿死,自喜比夷齐。

月晓空山寂,霜清一鸟啼。

市喧那得到,往往隔幽溪。

六[16]

寒泉依岭上,绝顶结茅孤。

山瘦住人硬,土肥种豆粗。

凭高双履懒,眺远一筇扶。[17][18]

安得匡庐社,常思舜老夫。

七[19]

花事随春尽,凉阴入夏初。[20]

深公发笑处,支遁买山居。

把卷聊遮眼,看云当读书。

此身亦何有,因病得闲余。

注释:

[1]中峰:指苏州支硎山中峰寺。见本卷第89题“中峰八咏”诗。

[2]放鹤:苍雪诗中,常以支公之鹤自况。此言休夏开始,犹鹤笼放开。

[3]匡徒:匡指匡正,纠正,过则匡之,徒指徒子徒孙,即小和尚。

[4]龙锺:行动不灵活,老态。

[5]未遂句:苍雪诗中多以南天代指故乡云南。几次欲回,实际均未成行。

[6]寒关句:封关,即掩关,闭关,僧人独居一室,参禅打坐。一定时间内不与外人相接。

[7]胥江:苏州吴县西南。胥山、胥江,相传因伍子胥而得名。

[8]放却句:竿指刹竿;平地:刹竿竖于寺前,平地则倒。此指废去原来的寺庙。

[9]拈将句:《从容录》:“世尊与众次行。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刹。帝释将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刹已竟。世尊微笑。”苍雪曾在支硎山重建中峰大殿。故云。

[10]石顽句:佛门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语。说梁时高僧竺道生讲径于苏州虎丘寺聚石为徒,讲至深处,石皆点头。

[11]鹿门:指鹿门山,在襄阳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为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隐居处。唐诗人孟浩然,家居襄阳城南,先隐居岘山南园,四十岁赴长安谋仕第,返乡后决心追步庞德公,特在鹿门山辟一住所。曾作“夜归鹿门歌”诗,中有“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12]老庞:汉末襄阳人,因年长,人称为庞公,为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等所尊事,荆州刺史刘表多次延请,不能屈,后携其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

[13]规箴句:规箴:规诫、劝诫。自恣:佛门解夏之日,叫自恣日,僧人对自己所犯过错可随意向他僧忏悔;也可随意向他僧举其所犯过错。

[14]峨眉:四川峨眉山。

[15]夷齐: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互推让王位不继,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两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两人耻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于山中。

[16]寒泉:支硎山有寒泉。

[17]匡庐社:匡庐指庐山。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与当时名士同修净土,吟诗酬答。慧远善诗,对后来山水文学有一定影响。

[19]舜老夫:舜是传说中父亲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尧去世后继位。古代常以“舜日尧年”比喻太平盛世。

[19]花事:赏花之事。

[20]深公、支遁:见卷一第22题诗注。[1]

120.讲华严大钞十回向解制[2]

位次终三向,空居近午天。

岁期重解制,月望两回圆。

乘愿应多劫,求人已暮年。[3]

此心传与我,我教向谁传。

注释:

[1]华严大抄:指《华严大疏抄》。即《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抄》,唐释澄观著。是华严学说定型的重要著作。解制:见本卷第39题诗注。回向,回指回转,向指趣向。佛门谓“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于所期,谓之回向”。有三种回向,细分为十种回向。十回向,是佛门修道成菩萨的五十果位中的十个阶位。

[2]三向:三种回向,一菩提回向,回己之功德而趣求菩提;二众生回向,回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众生;三实际回向,以己之功德趣求无为之涅檠。所谓回事向理,回自向地,回因向果。是《华严大疏抄》中澄观对佛经所言修忏要旨的归纳和论述。

[3]此心:指回心。回转心而由邪入正。《楞严经》:“回心今人菩萨位中。”《唯识论》:“决定回心,求无上觉。”[1]

121.悼朱云子

博雅推吴下,风流想晋人。

才为得意鬼,钱胜不灵神。[2]

伸脚鸣琴匣,包头漉酒巾。[3][4]

骚坛零落尽,同调最酸辛。

注释:

[1]朱云子:见本卷第109题诗注。

[2]漉酒巾:漉,使干涸或渗出,犹过滤。旧法酿酒,有初酒浊,后酒清之说,饮用有漉酒之习,无考。但僧人有漉水袋,为行游必备之具。

[3]骚坛:诗坛。

[4]同调:声调相同,比喻志趣相投。[1]

122.同芥杯过旧住静室

一贫应到骨,卓地也难锥。

病势何堪避,秋寒强自持。

野花缘上树,山果压垂枝。

犹记邻峰路,相过似昔时。

注释:

[1]芥杯:身世不详。[1]

123.送朗癯入匡山投礼憨大师

独向匡庐去,安禅第几重。[2][3]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4]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5]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注释:

[1]题:匡山,即庐山;朗癯:沈颢,字朗倩,一字朗癯,号石天,苏州长州人,生卒不详,世传有人说他除佛经外,诗歌文辞,书法真行篆籀无所不能。参王本引注。憨大师:德清,字澄印,号憨山,俗姓蔡(1546—1623)明代全椒(属安徽省)人,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年二十投南京报恩寺出家。曾游五台山,刺血写《华严经》,明神宗时,以私造寺庙罪流放雷阳。遇赦后居庐山。

[2]九江:今江西省九江市。

[3]五老: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为庐山险峻之峰,以形如五老,故名。

[4]苍兕:兕(sì),为古代犀牛一类兽名。苍指苍青色。

[5]虎溪:庐山东林寺有虎溪,相传慧远住山不出,送客不过溪,过溪则虎鸣,故名虎溪。

124.秋夕游山

手携三尺杖,随步入深松。

水落涧边涧,云含峰外峰。

临桥将见月,近寺忽闻钟。

坐到清凉处,苍烟起万重。

125.竹间月

碧玉千竿碎,秋光一镜寒。[1][2]

事从湘浦出,半隔绿云看。

叶叶含霜动,枝枝弄影残。

只疑苍翠湿,滴沥未曾干。

注释:

[1]湘浦:湘江水边。事:王本注“疑甫字”。

[2]绿云:一作“义云”。绿云,比喻树叶茂盛。

苍雪大师南来堂诗集·卷三上 今体

1.题十名山

海内名山,但曰十者,或予所亲游与夫卧游,亦或有寄想送别,盖因人以存其山,因山以存其人,仅得十而已,非专咏其山,他则犹有所未逮也。癸酉夏日,久旱得雨,喜而不胜,遂洗砚书此,纪一时[1]之所到。书罢只觉溪水潺流,尽作墨花香耳。

注释:

[1]题:癸酉,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时苍雪居苏州中峰,十名山当在南来堂所题。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未逮:未及。即尚未到过;没有涉及。

一、黄山

予仅一宿文殊院,然雨雪阴晴变换之态,无不一览而尽,信有宿

[1]缘。

秋山酿雨气如蒸,晓起开门见未曾。[2]

三十六峰齐下拜,几千万仞有谁登。

雪翻海浪漫天去,云驶江流出峡奔。[3][4]

欲问轩辕支鼎处,丹台煮石久无僧。

注释:

[1]分题:黄山,在安徽省南部,古称黟山,唐改黄山。为中国著名风景区,有三十六峰,二十四溪,十二洞,八岩,山间云气弥漫,有黄山云海之称。文殊院:在黄山天都峰与莲花峰之间。

[2]仞:古以八尺为一仞,此言黄山山高谷深。

[3]轩辕:史称黄帝生于轩辕(今河南郑县),又叫轩辕黄帝。神话传说黄帝曾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黄山。鼎:道家炼丹之具。

[4]丹台:炼丹之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黄山炼丹峰有炼丹台。传说即浮丘公炼丹处。[1]

二、天台山[2][3]

昙云亭上望迢迢,得得游来不惮劳。

瀑布笑声吹作雨,石梁打滑踏翻桥。

临行未忍频回顾,应愧浮生到几遭。[4]

华顶纵观期更宿,海天夜半日初高。

注释:

[1]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县城东北,山为花岗岩组成,多悬崖峭壁、飞瀑,以石梁瀑布最为著名。隋代敕建国清寺,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

[2]昙云亭:天台山石梁有昙花亭,此疑笔误或抄误,参《徐霞客游记》。

[3]游来:一作“来登”。

[4]华顶:天台山主峰名华顶山。

三、雁荡山

山顶有荡,雁来浴其内,故名。山有芙蓉村,山前有卷旗峰,卓[1]立万丈。[2]

秀甲峨眉夺九州,奇观非独让龙湫。[3][4]

峰高遮日来晴瀑,露落无声喝断流。

山鸟呼名飞不去,村花问姓冷于秋。[5]

老僧岩畔长年住,阅尽人间今古游。

注释:

[1]雁荡山:在浙江省东南部,分南北两个山组,南雁荡在平阳县西,北雁荡在乐清县北。山多悬岩奇峰,有百二峰、六十一崖、四十六洞、十三瀑等。著名胜迹有灵峰、灵岩、大龙湫等。

[2]九州:古代中国设置有九个州,后以九州泛指中国。

[3]此句一作“旗峰高展遮来暗”。

[4]露落:一作“瀑布”。

[5]老僧岩:雁荡山有峰,巨石兀立,状如老僧,故名老僧岩。[1]

四、普陀山[2]

鬼斧神工巧断开,嶙峋绝壁依天隈。

浪声似欲推山去,潮势真堪挟海来。[3]

岭半晴空飞雨雾,洞中白日走风雷。[4][5]

拟寻大士知何处,独立槃陀最上台。

注释:

[1]普陀山:即普陀岛。在浙江宁波市东海中,属普陀县,为中国佛教胜地,与五台、九华、峨嵋合称佛教四大名山。山有普济寺、法雨寺、长生禅院、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2]嶙峋:山岩重深。绝:一作“石”。隈:角落。

[3]日:一作“石”。

[4]大士:佛门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大士。

[5]槃陀:巨石高低不平。槃:同盘。[1]

五、武夷峨眉游愿未了[2]

落落晴飞白玉烟,幔亭高揭水帘悬。[3]

生平济胜非无具,亦信名山自有缘。[4][5]

逸少未游汶岭恨,向平多被世情牵。

不知何事为僧累,说到峨眉似上天。

注释:

[1]武夷:广义武夷山在江西、福建两省边沿,东北——西南走向,北接仙霞岭,主峰黄岗山,在福建崇安县西北,狭义的武夷山在崇安县城西南十公里,为红色砂崖构成的低山。是福建第一名山,有四十九峰、八十七岩、九曲溪、流香涧、卧龙潭等名胜古迹。峨眉: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由花岗岩,变质岩构成,佛教称光明山,道教称灵虚洞天。主峰万佛顶。峰峦挺秀,山势雄伟,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有峨眉佛光、舍身岩、洗象池、龙门洞和九老洞、万年寺、华严顶、金顶等寺庙胜迹。

[2]落落:一作“想见”,又一作“一片”。

[3]济胜:《世说新语》:“许掾(询)好游山水,而体便登陟,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指身体强健,具备登临的条件。

[4]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居会稽山阴。未游汶岭恨:一作“未完山水债”。汶岭:不详。

[5]向平:向子平,东汉朝歌人,光武帝建武中,子女婚嫁已毕,遂不问家事,出游名山大川,不知所终(《后汉书·逸民传》有传)。古诗中常用“向平愿了”比喻子女婚嫁,此则言向平之愿还是被尘世所牵。世情:一作“儿女”。[1]

六、南岳送归[2]

山中旧业荒凉尽,江上当年说去迟。

破灶堕来惟剩土,老松偃后久无枝。

缘崖觅路僧归夜,踏冻横流桥断时。[3][4]

此际无为相送尔,好峰无数忽攒眉。

注释:

[1]题:南岳,衡山,在湖南省衡山县西,山势雄伟,俯瞰湘江。为花岗岩断块山体。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等五峰为著。补编卷三上第5题“送尼则归隐南岳”诗,与此诗格调相近,此诗疑即因尼则归隐而别题以咏衡山。

[2]当:一作“常”。

[3]无:一作“若”。

[4]攒眉:紧蹙眉毛,忧虑不快。[1]

七、庐山送义公归隐兼致山中故旧

高天抱去只孤筇,曾记匡庐半面逢。[2][3]

秋水牵情吴子国,故人归老汉王峰。

同门好友谁犹在,招隐来书得几封。

到日为予先致语,把茅结傍石门松。

注释:

[1]庐山:一称匡庐、匡山,相传殷周间有匡姓兄弟结庐山中隐居,故名。在江西省北部,耸立鄱阳湖、长江之滨,为古变质岩断块构成。有汉阳、香炉、五老等峰,山多峭壁、清泉、瀑布、湖江水气郁结,云海弥漫,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著名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义公:王本引《金坛县志》:“义公,字湛怀,金坛王氏子,十岁披剃于金坛报恩寺,二十远游名山,参访耆宿,建黄曲社于尧山,后返长干(南京长干寺)遂不复出”“天启末年元旦逝。”王本认为“此诗是借庐山为题而送义公,所谓寄想者是也,非在庐山送义公,亦未必有义公往庐山之事实。”(诗作于公元1633年,而义公卒于公元1627年,故王本有此说。)

[2]吴子国:吴子,吴地之人,吴子国,泛指战国时吴国之地,此指苏州。

[3]汉王峰:当为庐山一峰之名。[1]

八、青原山送游[2][3]

祖庭独去礼青原,南岳须知共发源。[4][5]

派列九州相伯仲,流来一脉自昆仑。[6][7]

浔阳出没江光细,云梦浮沉水气昏。[8][9]

草长法堂应丈许,好从绝顶看朝暾。

注释:

[1]青原山:在江西省吉安市郊。王本引《江西通志》:“青原山在吉安府城东南十五里,山势悠盘,外罣(音义皆同“挂”,蒙着,糊着之意)如敝,旁有径萦涧而入,度待日桥,石壁峭倚,其中旷衍静居士在焉。山半蹊稍平,有卓锡泉在七祖行思塔左,虎跑泉在右,其后有雷振泉……盖天然胜区也。”

[2]祖庭:王本引《指月录》:“东土祖师: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禅师,三祖僧灿禅师,四祖道信禅师,五祖弘忍禅师,六祖慧能禅师。六祖下第一世南岳怀让禅师,青原行思禅师。师幼岁出家,参曹溪得法,归住青原,开元二十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升座告众跏趺而逝。”(祖庭,指佛教祖师堂)去:一作“立”。

[3]南岳:衡山。

[4]九州:中国。伯仲:兄弟。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顺序。此言青原山在南岳及与五岳相较的地位。

[5]昆仑:亚州最大山脉之一。自帕米尔高原由西向东延伸入内地。古代传说昆仑为仙人所居之地。又昆仑山北麓为古丝绸之路的南路和河西走廊,佛教即从此路传入中国。

[6]浔阳:江西九江市北。

[7]云梦:古为大泽,以后指洞庭湖一带,后又扩大到江汉平原,西魏置云梦县,地点在湖北省中部偏东。这里泛指洞庭湖一带。

[8]应丈许:一作“休拟议”。

[9]朝暾:早晨刚升起的太阳。[1]

九、五台山送游[2]

北访南询拟善财,文殊文喜漫相猜。[3]

百城烟水磨双足,片石清凉拜五台。

乱叶穿灯通夜放,杂花散雪四时开。[4][5]

竹林错过休当面,遮莫临行首重回。

注释:

[1]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北部割裂深峻,五峰耸立,峰顶平缓,主峰北台。山多佛寺,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还有唐代南禅寺大殿。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夏无炎暑,佛教又称为清凉山。传为文殊现世之处。

[2]文殊: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略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以智慧知名。与普贤菩萨一起作为释迦牟尼的胁侍。普贤侍右,文殊侍左。一骑白象,一骑青狮。佛教《华严经》记有一个故事,略谓善财童子先于福城之东庄严幢娑罗林中,闻文殊说法,依其指导次第南行,参拜五十三个善知识,询问佛法道义。善知识即了悟一切知识,高明出众者。五十三善知识之数,旧注经书所列各不相同,其中是否包括文殊在内,亦有列者和不列者。文喜,唐代杭州无著文喜禅师。《五灯会元》记文喜到五台山参拜,曾得文殊化身指引,并见文殊乘金狮在云中往来。文喜后住五台,又见文殊现身。师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

[3]百城烟水:即指善财童子南下一百多城,参拜善知识之事。苍雪诗中,“烟水南询”、“百城南询”均指此意。与苍雪同时的苏州人徐崧所撰《百城烟水》一书,记述苏州地方名胜古迹,书名亦取善财南询百城之义。

[4]竹林:竹林之交,指亲密的友谊。

[5]遮莫:莫要。[1]

十、峨眉山寄友

一条竹杖紧相随,问到因缘总不知。

垂老未能归旧隐,逢人常是说峨眉。[2]

大风卷去愁茅屋,积雪封来覆木皮。[3][4]

几负溪山深处话。悬灯寒照石琉璃。

注释:

[1]峨眉山:见本题“武夷峨眉游愿未了”分题诗注。

[2]木皮:树皮,木片。

[3]处:一作“夜”。

[4]琉璃:一种矿石质的半透明体材料。亦指表面涂釉的陶瓦。此当指瓦灯。[1]

2.甲戌闰中秋林若抚、陈季采留宿山中[2]

分付先开池上扉,坐当好月就苔矶。

百年能得几回闰,一夜留看肯放归。

正及秋光高鹤背,不知松影落人衣。[3][4]

虎丘蚁聚偏何苦,两度腥膻污翠微。

注释:

[1]甲戌: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林若抚:王本引《明诗综》:“林云风,字若抚,长洲人,当钟谭(钟惺、谭元春、明末竟陵诗派创始者)焰张之日,守正不回,诗篇繁富,惜知者寥寥。困厄终老,相如遗草,已不可问。”陈季采:无考。

[2]苔矶:水边长青苔的凸出岩石。

[3]虎丘:苏州名胜。蚁聚:聚集的人多。《百城烟水》记苏州吴俗:“八月十五称中秋,虎丘游人极盛,喧阗连日夕。”

[4]腥膻:羊身上的臊气。此有戏谑之意。翠微:青绿的山色,或泛指青山。

3.春草[1]

怅望平芜远接天,活于柳浪碧于烟。[2]

生时多借东君力,到处偏为游子怜。[3]

近郭不胜车辇过,沿江初送马蹄便。

牧童未解伤春恨,驱向牛羊古墓边。

注释:

[1]平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2]东君:日神、太阳神。

[3]郭:城郭;辇:以人力挽推的小车;汉以后专指皇帝,皇后所乘之车。

4.柴门

两杨就缚恰如排,远水孤城欲抱来。[1]

紧闭不妨当路设,没机常恐逐风开。

白云尽日封无隙,黄叶深秋烂几堆。[2]

月下有僧曾得句,诗中何处不敲推。

注释:

[1]没机:机指户扃。此言柴门无扣。

[2]敲推: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考虑。《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唐诗人)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以推敲作为文人炼句的代词。

5.花屏[1]

一片朝霞射眼明,荼蘼花架嵌空平。[2]

何从人力能施巧,费尽春工始画成。

看去不须期节候,开时每自误阴晴。

雨余溪水添多少,野鸟飞来处处鸣。

注释:

[1]荼蘼(túmí):即酴(tú)醭花,一名木香,有二品,花大而疏,长条而紫心者为酴醭,花小而繁,小枝而檀心者为木香。

[2]画:一作“得”。

6.编篱[1]

欲断犹连更几湾,绕畦菜色意相关。

终年葺补才堪护,冒雨栽培莫浪删。

雪色半留邻犬卧,梅花斜出路人攀。

稍经砍去当窗竹,天际飞来数点山。

注释:

[1]畦:菜园中分隔蔬菜栽种的长行。

7.种竹[1]

解道龙孙莫可分,园丁吩咐亦须勤。

密移根脚全归土,不剪寒梢半拂云。

暮暮朝朝秋至近,风风雨雨夜初闻。[2]

只因眼底无容俗,除却松梅便是君。

注释:

[1]龙孙:笋的别名。

[2]八句:古以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8.开径[1][2]

蔓草荒芜芟更芟,高低老我荷长镵。[3][4]

褒斜直上连云气,绝壁中分破石函。[5]

一转未能穷众岫,百盘曲尽到重岩。

故乡竹下休相拟,流水潺潺自隔凡。

注释:

[1]芟(shān):删除杂草。

[2]镵(chán):古代的犁头,装上弯曲的长柄,叫长镵。

[3]褒斜:古通道名。也称褒斜道、褒斜谷,在陕西省西南,为沿褒水(南流入沔)、斜水(北流入渭)所形成的河谷,南口称褒谷,北口称斜谷,总长四百七十华里,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架栈道以渡。

[4]石函:函指书信封套,古谓函谷关之险峻如函,可以一泥丸封之,故称函谷,此处借石壁如函,形容山径幽深险峻。

[5]岫:山间石洞;峰峦。

9.移梅[1][2]

岂是寻常独爱奇,品题古淡更无枝。[3]

花前记起春先觉,梦里移来蝶未知。[4]

消息陇头今便得,飘零湖上久难期。[5]

黄昏弄笛人何处,不自关心只自吹。

注释:

[1]常:一作“梅”。

[2]品题:一作“此枝”。

[3]此句一作“巢边种就禽相讶”。

[4]消息:指梅信。即花信风中之梅信。见卷一第20题诗注。陇头:土岗上。或指甘肃天水、平凉一带之陇山。晋,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5]弄笛句: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陇头水”之名。弄:一作“横”。[1]

10.草

芊芊春雨绿新抽,妒杀微风满地揉。[2]

送尽王孙归去后,望来何处不堪愁。[3][4]

轻扶蝶梦摇宫扇,冷化萤光度御沟。[5]

古道萋萋锄未得,夕阳伫立在溪头

注释:

[1]薙(tì):除草。

[2]王孙:泛指王公贵族的后代。《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此代指游人。[1]

[3]蝶梦:参卷二第53题诗注。

[4]御沟:流入皇宫的河道。

[5]伫(zhù):伫立,长久的站立。

11.汲水

汲汲空劳百尺绳,辘轳声断信难凭。

泉分一钵刚盈尺,响落重云第几层。

月黑篱门司睡犬,霜深归路点残灯。[1]

自知冷暖如何说,默坐蒲团黄面僧。

注释:

[1]自知冷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是比喻个人的体会。也叫证悟。语出《景德传灯录》四:道明禅师:“今蒙指授人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

12.古冢[1]

一望累累秋草坡,北邙山下试经过。[2]

荒碑堕地无文字,空圹当门种黍禾。

蝼蚁移家窝臼在,狐狸住老子孙多。[3]

杨花落尽何人扫,萧瑟风来化白蛾。

注释:

[1]北邙山:在河南省洛阳市北。又称北邙、邙山。古时人称风水宝地,是墓葬的好地方。还在商代就有墓葬,东汉到北魏,历代王公贵族多葬此。所谓“北邙无卧牛之地”,就是说墓葬之多,连放牛的地方也没有。

[2]圹:墓穴。空圹即空的墓穴。

[3]白蛾:昆虫之一,种类很多,一般夜间飞行,幼虫即毛毛虫。此以白蛾喻杨花。

13.秋柳二首

一片秋声何处寻,陌头杨柳忽萧森。[1][2]

红亭倚马枝犹在,白露闻蝉感易侵。

叶老几时生细浪,风疏渐觉减浓阴。[3]

最怜楚驿隋堤上,衰飒无条不系心。

二[4]

江潭柳色水粼粼,才着秋霜便不匀。[5]

强使细腰能学舞,难将青眼更窥人。

萧疏风雨堤边影,寂寞关山笛里声。[6][7]

携手送君南浦去,无由折赠一枝春。

注释:

[1]红亭倚马:红亭当指送别之亭。古代送别常折柳以赠,故亭边植柳,柳树亦常系马。

[2]白露闻蝉: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每年九月八日前后。《诗·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3]楚驿隋堤:楚指古楚国,立国于荆山一带,都丹阳,驿指驿站,驿馆;隋指隋朝,堤指运河河堤,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又开邗沟,自山阳至扬子入长江,渠广四十步,旁筑御道,并植杨柳,后人称隋堤。

[4]江潭:屈原放逐地。粼粼:清澈貌。

[5]三、四句:细腰,指柳枝;青眼:初生柳叶,如人睡眼初展,古时人称柳眼。青眼,则相对白眼而言,人眼正视呈青,邪视则白,相传阮籍能为青白眼,对他重视的人以青眼对,他轻视者则以白眼对之。

[6]南浦:南面的水边。《楚辞·九歌》:“送美人兮南浦。”后世常用以称送别之地。

[7]一枝春:见本卷第9题注引陆凯诗。无由:没有缘由。因陆诗为折梅,此则咏柳,故称无由。[1]

14.和廖傅生梅花诗四首,禁香影雪月四字

支离老骨瘦棱棱,面目于君觉可憎。

标格自来难耐俗,清寒倒底不输僧。

半睛日气初沉水,一片花光欲冻冰。

尽道绿纱窗里好,石栏土砌也堪凭。

冻势何为独忍欺,春光探取向南枝。[2][3]

谁家玉笛吹残后,正是罗浮梦觉时。

客子不归攀欲尽,远人应望寄来迟。

何由霜露能经变,怪底风尘绝染姿。

一回寒极领孤芳,众卉无颜漫比量。

腊尽忽开春寂历,风来小舞势疏狂。

神情自足偏宜淡,丰韵天成不费妆。[4]

何似孤山高隐处,层层烟浪接湖光。

四[5]

冰为肌骨玉为颜,姑射神居莫辨山。

几度幽探深谷里,何人不折一枝还。[6]

迷离残梦孤灯下,摇荡春愁落照间。[7]

每为飞花增叹息,争如流水自闲闲。

注释:

[1]廖傅生:廖孔悦,字傅生,别号定庵,生于万历甲申(公元1584年)卒于崇祯丙子(公元1636年)。随父宦陪京,为应天诸生。其人博学强记,好酬饮赋诗。居南京城外祈泽寺旁。卒死其间,详参王本所引《何太仆集》、《列朝诗集》。

[2]玉笛:“梅花落”古乐府曲名,唐李白诗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

[3]罗浮:山名,在广东省增城县,因罗山与浮山相连得名,相传东晋时葛洪得仙术于此。

[4]孤山:西湖孤山,为宋钱塘人林逋隐居处,逋隐居不仕,在孤山种梅养鹤。

[5]姑射:山名,《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后因以姑射形容女子美貌。郝懿行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按《山海经·东山经》尚有姑射山、北姑射山、南姑射山。所指已不可考。

[6]迷离:模糊不清。

[7]争:怎。闲闲:《庄子·齐物论》:“大知闲闲,小知间间。”闲闲:指从容自得貌。[1]

15.代鲁秀才孟尼客中感怀[2]

孤剑随身欲试难,不堪飘泊此长干。[3]

空怀漂母追千古,始信王孙感一餐。[4][5]

萧寺春归花影瘦,楚江书断雁声残。

人情漫比秋云薄,薄到秋云尚可看。

注释:

[1]鲁孟尼:不详。

[2]长干:长干里为金陵(今南京)里巷名;长干寺,为明末雪浪大师少年出家的寺庙。

[3]漂母:汉韩信钓于淮阴城下,诸母漂(即许多老妇人在洗布),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曰:吾必有以见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后韩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见《史记·淮阴侯列传》)追:一作“成”。

[4]萧寺:佛寺。南朝梁武帝萧衍建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

[5]楚江:当指古楚地的河流。通常指湖北一带,疑即指鲁孟尼故居所在地。[1]

16.赋得游鱼啖花影

锦鳞一串引波光,春色依微在野塘。[2]

触着流红如恋饵,啖残浮翠不闻香。

拟知无味刚抛弃,犹似含情末肯忘。[3]

即水即花何处是,非空非有两茫茫。

注释:

[1]啖(dàn):吃或给吃。

[2]残:一作“来”。

[3]非空非有:是佛教唯识论所称中道之意。是佛菩萨的境界。[1]

17.寓吴师利罗树园[2][3]

漫比孤山处士家,忘言应共老毗耶。[4]

饭香金粟分来后,月冷蒲团坐到斜。[5]

四壁芭蕉风露夜,一帘蟋蟀海棠花。[6]

草庵止宿人难近,不许门前驻鹿车。

注释:

[1]题:参见卷二第35题诗注。

[2]比:一作“拟”。孤山:浙江杭州西湖之孤山。处士:不仕或未仕的人。此指林逋,宋钱塘人,字君复,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

[3]应共:一作“日对”。毗耶:毗耶离城之略称,指维摩居士之居所。佛教称维摩是俗家成佛的菩萨,音译维摩诘,意译净名,是《维摩经》的著者。唐诗人王维,字摩诘,即以此佛之名作字。

[4]金粟:粟指谷,金粟,谷之色黄如金。佛教传说维摩居士的前身为金粟如来。

[5]此句一作“百尺梧桐河汉影”。

[6]鹿车:佛家语,与羊车牛车同称三车,亦即三乘。以鹿车比喻三乘之中的“独觉乘”,谓其不近大众,似鹿独处山林。[1]

18.次答淳之自荆溪见寄四首

露下秋高天气清,清宵孤寂偶关情。[2][3]

寒深淮水人何在,信断衡阳梦未成。

向月花阴虚自转,落苔松子冷无声。[4]

秋归只觉床头近,促织连绵到五更。

独在荆溪溪复东,可无诗句满诗筒。[5]

凉侵尘梦回蕉鹿,怨入秋声化草虫。

老病摧残霜气后,故交冷落雁声中。[6]

随风为寄沧浪曲,自与时人调不同。

三[7]

花草如何自合欢,倦游记得访盐官。

乍逢忽别无言处,远水孤帆对面寒。

耐性发毛随自长,妨闲人事恐多端。

举头只有荆溪月,夜夜推窗不厌看。

四[8]

接书如接宇眉欢,见说铜官胜瓦官。[9][10]

罨画溪深残暑尽,芙蓉湖近早秋寒。[11]

烟霞随分筇三尺,江汉交情绮一端。

独有松关人寂寞,黄花无语坐相看。

注释:

[1]淳之:不详。荆溪:在江苏宜兴县南,因近荆南山得名。

[2]淮水:淮河。

[3]衡阳:湖南省衡阳市,古人有“北雁南飞不过衡阳”的说法。此指无书信来。

[4]促织:蟋蟀。

[5]蕉鹿:《列子·周穆王第三》:“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讵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6]沧浪曲:《楚辞·渔父》屈原被放逐于江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屈原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乎。”渔父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唱罢而去。《孟子》也引此歌,称“孺子歌”。沧浪:通指汉水,亦指青苍色之水。

[7]访盐官:访一作返。盐官或为掌盐务的官名,汉置。或为浙江海宁旧称,三国吴置,元、明设州、县。

[8]铜官:当指江苏宜兴之铜官山。瓦官:指南京瓦官寺。

[9]罨(yǎn)画溪:在苏州葑门外。

[10]芙蓉湖:一名上湖,旧地在江苏无锡、武进、江阴交界处。

[11]江汉:长江、汉水。汉水为长江最大的支流。[1]

19.白牡丹[2]

白云何事入花明,春水新从叶上生。

徒自向人含一笑,不禁当日解倾城。

窥残艳质偏宜素。占尽芳心欲变名。[3]

借问香尘谁得步,可怜西子淡妆情。

注释

[1]牡丹:上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唐以后始于木芍药称牡丹。唐开元中,牡丹盛于长安,至宋以洛阳为第一,在蜀以天彭为第一。他花皆连用本名,惟牡丹独言花。故有花王之称。

[2]事:一作“似”。

[3]西子:指西施,战国时越国美女。[1]

20.雁字四首

一[2][3]

题名塔上识鹅王,远客鸡群逐稻梁。[4][5]

仓颉有书开混沌,蒙恬无笔判玄黄。[6][7]

结绳足下聊为政,急草空中不就章。[8]

漫道峰高飞莫过,早传秋信到衡阳。

二[9]

一圈未画原无象,三点成伊后有形。[10][11]

映地衍来皇极数,破天写出太玄经。[12][13]

潇湘水阔摹飞白,泰华峰高抹杀青。

咄咄书空真怪事,了无踪迹可留停。

墨洗临池朝雨暗,阵冲北海暮云黄。[14]

鸿飞戏野争形势,凫过遮天耻颉颃。[15][16]

秋水描来一两笔,洛书临去十三行。[17]

直将大地铺为纸,问价难酬贵洛阳。

四[18]

黄庭漫比换鹅群,道士山阴爱右军。

飞过碧天碑没字,影沉寒水印无文。[19][20]

书成风雨秋声赋,题破江天素练裙。[21]

我欲问奇谁识得,人间徒自有三坟。

注释:

[1]雁字:群雁飞行时,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因称雁字。

[2]题名句:唐代新进士有在大雁塔题名之举,后世因以雁塔题名作为考中进士的代称。鹅王:佛教谓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3]客:一作“害”。逐稻梁: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苍雪此诗言逐稻梁者,鸡群也。

[4]仓颉:也作苍颉,传说为汉字最早创始人,可能是最早整理汉字的一个人物。

[5]蒙恬:(?——前210),秦国名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并修筑长城,后为秦二世所迫,自杀。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玄黄,是天地的代称,天玄而地黄。

[6]结绳:用绳子打结以纪事,是文字产生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古传燧人氏始作结绳之政。《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雁足结绳亦有雁书之意。

[7]急草句:草指草书,急指匆匆完成。急就是古代字书名。急就篇或急就章,指匆促完成的文章或工作。

[8]衡阳:在湖南省。古代相传北雁南飞,不过衡阳,因衡阳有回雁峰。

[9]伊:梵文伊字为“∴”形,由三点构成,佛家术浯也有“伊字三点”之说。苍雪在此借喻雁飞时排成的队形。

[10]衍来:一作衍留。衍,推演,亦有平地沼泽之义。皇极数。宋邵雍作《皇极经世书》,以《易》六十四卦分配元会运世年月日辰,以证古今治乱,数皆前定。称为皇极数。其书多涉诞妄。

[11]太玄经:书名,汉扬雄撰,自言是作玄言来讲《论语》,实际是仿《易》书。

[12]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二水汇合处在零陵县北,此泛指湖南江河。飞白:汉字书体之一种,为后汉蔡邕所创。

[13]泰华:泰山、华山。杀青:古以竹简写字,将竹在火上烘之,使出汗,既便于保存,又可防虫蛀,叫杀青。后世以杀青喻书稿写成。

[14]凫(fú):水鸟,形如鸭而小,俗称野鸭子。颉颃(xíeháng):鸟上下飞貌。《诗·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引伸为不相上下,或相抗衡之意。

[15]秋水:《庄子》篇名有秋水。亦可指秋天之水。

[16]洛书句:“河图洛书”是古代关于《周易》《洪范》两书来源的一种传说。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周易的来源。这里的洛书,又有借指“洛神赋”之意。因诗中“十三行”,指著名的小楷法帖,是晋王献之书“洛神赋”残存的一段,计十三行,故名。元赵孟颊《松雪斋集》记:墨迹有两本,一为晋时用麻笺所书,墨彩飞动,宋高宗先收得九行,后归贾似道,贾又续得四行,最后为赵孟颊所得。又一本是唐人用硬黄纸所书,后有柳公权跋两行,人称“柳跋十三行”。洛神赋为曹植的名篇。

[17]洛阳:“洛阳纸贵”语出《晋书·文苑传》:左思赋三都,构思十年,赋成,时人未重,后由皇甫谥等作序,豪华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18]黄庭句:这里指白居易、孔傅所撰《白孔六贴》一书中所记的一个故事,说王右军(王羲之)见山阴道士有群鹅,求之,要右军书《黄庭经》以换,遂与之。

[19]秋声赋:宋欧阳修一篇散文笔调的赋的篇名。

[20]素练裙:白练裙。《南史·羊欣传》:“(羊欣)年十二作隶书,为献之所爱重,欣夏月著新绢裙昼寝,献之见之,书数幅而去,欣加临摩,书法益工。”

[21]三坟:传说中的古书名。《左传·昭十三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传说孔安国著“尚书序”中讲:“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后世证属伪拓,古无可考。[1]

21.北固山送归[2]

一带江流古润州,每因送客忆曾游。[3]

米家山寺半黄叶,云里老僧多白头。[4]

渔艇去来京口渡,潮声出入郡西楼。[5][6]

了元向后无消息,苏子谁将玉带留。

注释:

[1]北固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有南、中、北三峰,北峰三面临江,形势险要,故称北固。有京口第一山之称。山上有古甘露寺,相传与三国时刘备招亲,孙吴联盟有关。

[2]润州:镇江市古称。隋初名延陵,后改润州,唐宋袭用。

[3]米家山寺: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又称襄阳漫士,世居太原,后迁襄阳,后定居润州,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又称米颠,书法行草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米派”之称,镇江有米芾墓,在鹤林寺旁,鹤林寺中曾供有米芾塑像。

[4]京口:镇江市古称。

[5]了元:(1026—1086),字觉老,号佛印,俗姓王(一说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曾住持镇江金山寺,工书能画,与苏轼、黄庭坚为友。

[6]苏子:指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儋,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嘉佑进士,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贬黄州,后又出知杭州、颍州、官礼部尚书,又贬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死常州。其诗文著述很多,书法擅长行楷,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镇江金山寺相传苏东坡留有玉带。[1]

22.访靖江令

偶从闲里访忙官,折苇横江欲渡难。

爱客半倾天下士,等闲莫作衲衣看。

潮声应候秋来远,地势无凭日涨宽。[2][3]

小县花封留不住,传闻初报豸加冠。

注释:

[1]靖江:县名,明置,清属江苏常州府,位于长江北岸。

[2]小县花封:晋潘岳为河阳令,满县种桃李,有“河阳一县花”之称,后因以花县为县治的美称。

[3]豸(zhì):本虫豸,有足为虫,无足为豸。豸冠则是指獬豸冠,这是古代执法官所戴的帽子。[1]

23.靖江孤山[2]

地拥拳峰势望穷,天垂四面水连通。[3]

不知与汉孰为大,虽小犹王亦自雄。

全海弹丸封极北,长江箭射挽归东。

翠螺一点堪幽绝,回首苍茫吐月中。

注释:

[1]靖江:见前题诗注。孤山:在长江江中,明代北面逐渐与江岸接壤。

[2]拥:一作“拔”。

[3]第三句:《史记·西南夷传》:“滇南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夜郎为汉时西南小国(今贵州一代)。后世以夜郎自大喻妄自尊大。[1]

24.汰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得丸字

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际此凭栏。[2][3]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信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4]

高朋胜会知何处,回首斜阳几度看。

注释:

[1]题:汰公即汰如,见卷二第50题诗注。狼山,在江苏南通市之南。相传因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得名。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雄峻挺秀。按王本引《通州志》:山有“支云塔,前为江海神祠,祠前为萃景楼,再前为山门,前有大观台,甃(zhòu)石为栏,纵横数十丈。”又称狼山志亦无大观楼之称。楼当为台之误。

[2]一水:指长江。《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颎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一衣带水,比喻像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河流。因隋将伐陈,故有此语。

[3]三山:指海上三山,即蓬莱、蓬瀛、方丈。落弹丸:比喻很小。

[4]处:一作“日”。[1]

25.自瓜州登金山[2]

高搴篷索客相帮,欲渡归心不可降。

白日翻腾千古浪,青天划破一条江。[3]

寺临山脚金标柱,涛打城根铁铸桩。

多愧沙鸥应笑我,闲看飞去影双双。

注释:

[1]瓜州:在江苏省扬州市南。为镇江与扬州间主要渡口,京杭运河北连扬州,南连镇江,在瓜州与长江纵横交汇。登:一作“渡”。金山见卷二第5题诗注。

[2]搴(qīan):拔、提。

[3]寺临:一作“潮冲”。[1]

26.侍二楞师初住藤溪

茅堂卜筑溪山下,乱竹萧萧满涧藤。

入夏绿阴空荡水,隔林黄鸟暗窥僧。[2]

半枝枯木维摩榻,一盏琉璃古佛灯。[3][4]

我愿常随无法说,师方晏坐草敷成。

注释:

[1]题:二楞师即一雨禅师,见卷二第28题诗注。藤溪亦见该注。[3]

[2]维摩:维摩诘,见本集第17题诗注“毗耶”。

[3]无法说:佛门术语,《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其义云何?答:般若体,毕竟清净,无有一物可得,是名无法可说。即于般若空寂体中,具恒沙之用,即无事不知,是名说法,故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4]晏:温和、安逸。[1]

27.奉和二楞师辛酉元旦[2]

四海欢呼舜日升,莫忧酒价问庐陵。[3]

新颁丹诏逢元旦,稳坐青山到老僧。

寒气已分昨夜火,灵光犹续旧年灯。[4]

不知春色来多少,细看崖前万岁藤。

注释:

[1]题:二楞师见卷二第28题诗注。辛酉,明(熹宗)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

[2]酒价:一作“米价”。庐陵:江西吉安。见卷一第30题诗注。

[3]丹诏:皇帝的敕命诏书。

[4]万岁藤:本草有千岁藤。藤本,沿木,经冬不衰。[1]

28.次章青莲韵送扈芷弟还山

一瓢归去卧青山,尽日看云袖手闲。

眼底怪来轻世界,诗名赢得满人间。

谷风不系东西影,江月平分上下环。[2]

黄叶渐凋峰骨露,到门依旧石斓斑。

注释:

[1]章青莲:见卷二第六题诗注;扈芷:见卷一第15题诗注。

[2]斓斑:即斑斓,灿烂多彩。

29.雨中杏花[1]

莫将粉腻比棠梨,红雨朝来过水西。[2]

无限芳心应吐尽,一层冷艳正开齐。[3]

低徊墙外难禁湿,幸托坛边不染泥。

早解春风狼藉遍,何如桃李自成蹊。

[4]

注释:

[1]红雨:比喻落花。

[2]正:一作“已”。

[3]徊:一作“垂”。

[4]第八句: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比喻实至名归。桃李本不能言,但华实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径。[1]

30.送映公还山[2]

雨花社里逢君日,秋水溪头送别时。

两岸柳风蝉噪急,一天花露雁归迟。

青山有梦怜同调,白发无家共老师。

自笑寒关无约束,白云深处不相随。

注释:

[1]映公:不详。

[2]雨花社:当为僧俗结社之名。王本附海宁陈乃乾所撰《苍雪大师行年考略》称熹宗天启元年辛酉,三十四岁(指苍雪年岁)。明河《二楞大师无住迹》:天启元年,辛酉,钟祠部为师结雨花社于南都天界寺。[1]

31.寄怀章青莲[2]

道德茅君早息机,孤亭坐爱扫青肥。[3][4]

床横白石犹连梦,社冷青山久未归。[5]

丹转九还应不死,鸡餐一粒亦能飞。[6]

长生莫谓元无诀,自笑人间问者稀。

注释:

[1]章青莲:见卷二第6题诗注。本诗与后一首诗,当为章青莲生病而作。

[2]茅君:汉,茅盈与弟衷、固,得道于江苏句容县句曲山,世称三茅君,因名山为茅山。息机:摆脱世务,停止活动。

[3]白石:章青莲故居之白石山房。

[4]社:章青莲所开的诗社。

[5]丹转九还:道家谓烧炼金丹,以九转为贵,转指循环变化。如将丹砂烧成水银,将水银又炼成丹砂,炼烧时间愈久,则转数愈多,[7]效能愈高。见《抱朴子·金丹》。鸡餐一粒:参卷一第30题注。

[6]元:原来,本来。诀:秘诀,诀窍。[1]

32.读章青莲病稿因寄

西郊最爱草堂闲,秋柳霜枯水半湾。

收得新租多酿酒,种成修竹懒登山。

柴门畏客朝常闭,诗句惊人老更删。

昨夜灯前呤病稿,松风冷漱齿牙间。

注释:

[1]章青莲:参前题,并见卷二第6题诗注。

33.枯桐[1][2]

风撼桐标百尺青,峄阳山畔十围形。[3]

秋深老凤双飞去,夜静寒鸦数点停。[4]

片石斜枝撑破月,浮槎倒影卧空庭。[5][6]

漫同散木聊供爨,半死裁琴好自听。

注释:

[1]桐标:标:末也。“大本而小标”。指桐树高枝、树尖。

[2]峄阳山:峄山,在山东兖州。《风俗通》:“梧桐生于峄阳山岩石之上,采东西孙枝(后生的旁枝)为琴,声甚雅。”古时人以桐作制琴的材料。

[3]三、四句:一作“寒鸦数点迷残梦,老凤双飞有剩翎”。

[4]浮槎:竹木所作渡水之筏。

[5]散木:无用之木。爨(cuàn)爨炊,烧火做饭。

[6]裁:制作。

34.孤松[1][2]

秦关五树剩单丁,秀入天台上画屏。[3]

远信似传归异域,一枝斜偃到空庭。[4]

枯将化石封苔藓,老不空心抱茯苓。[5]

抚罢折来聊当麈,卷帘突出半峰青。

注释:

[1]秦关:一作“秦官”。按秦官,五树当指五大夫松。《史记·秦始皇纪·二八年》:“(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后以五大夫为松的别名。

[2]天台:天台山。在浙江省。

[3]偃:卧倒、倒伏。伏倒为仆,仰倒为偃。此字一作“掩”。

[4]茯苓:药名。菌类植物,别名松腴。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淮南子·说山》:“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注:茯苓:千岁松脂也。

[5]抚罢:一作“欲把”。麈(zhǔ):兽名。俗称四不像。驼驴。古以其尾作拂尘。麈即麈尾的简称。

35.扫花[1][2]

风前可复耐纷纭,敝帚闲持向水。[3]

着手乱翻深径雨,伤春碎搅一溪云。[4]

蚁埋红湿行犹惜,泥裹残香扫不分。

燕子无言又飞去,苍苔冷落自成文。

注释:

[1]前:一作“归”。

[2](fén):水边。

[3]着:一作“忍”。

[4]红湿:指落地的花瓣。[1]

36.铁山师闭关[2]

路头忘却到于今,此事知师亦素心。

不逐秋声过别院,已分人影隔深林。

肯将耳目通闻见,自有湖山和法音。

莫遣行藏无觅处,江南弟子正相寻。

注释:

[1]铁山师:即一雨禅师,见卷二第28题诗注。铁山:苏州西碛山,在邓尉山西南,因山石呈赤色,得名。闭关:亦称坐关,僧人闭居一室,在内坐禅诵经,不与人交往,到一定期限再出来。

[2]素心:平素心愿。[1]

37.别九玉徐公订铁山看梅[2]

我欲求闲不得闲,君诗删过又重删。[3]

灯前预订看梅约,岁暮遥怜破冻还。

一夜花开湖上路,半春家在雪中山。

停舟记起溪桥外,望见茅庵直叩关。

注释:[1]

[1]徐九玉:见卷一第题诗注。铁山:见前题诗注。

[2]过:一作“后”。

[3]遥:一作“应”。破:一作“凿”。[1]

38.雨后铁山送陆仲安归洞庭西山

一片晴湖直射窗,看君行色未能降。

溪声隔树还疑雨,山势随人欲渡江。

久客不开囚鹤笼,归装便趁打鱼船。[2]

重过记得临歧处,流水桃花白石幢。

注释:

[1]陆仲安:王本引《七十二峰足征集》:“陆一宁,字仲安”,称“据此陆仲安为西山人,惟事迹无考”。洞庭西山,即苏州西洞庭山,又称包山,山在太湖中,四面皆水。以宋包公居此得包山名。铁山:见前36题诗注。

[2]临岐:岔路口。[1]

39.次答盛鼎斯

冷梦无因到醉乡,江程底事别怀长。

书声灯火人何处,屋角梅花影半藏。

隔水片帆斜度鸟,随风一字寄来香。[2][3]

白莲池上应相笑,皎皎谁能比六郎。

注释:

[1]盛鼎斯:不详。

[2]白莲池:苏州虎丘有白莲池,在生公讲台下,相传生公说法时生千叶莲花,故名。参见《吴趋访古录》。

[3]六郎:戏指盛鼎斯。唐张宗昌小字六郎,武后幸之,容貌俊美。或曰:六郎貌似莲花,内史杨再思曰:不然,乃莲花似六郎。[1]

40.送汰公之宣城访汤太史霍林[2][3]

萧萧杖影别长干,宛水孤游好自宽。

岂似人间多窄路,不从忙里访闲官。

芒鞋乱踏春云薄,石榻虚留夜雨寒。[4][5]

玄度何妨频远送,辨才早已共师安。

注释:

[1]题:汰公即汰如。见卷二第50题诗注。宣城,安徽省东南部(今宣州)。汤太史:王本引《宣城县志》、《径山志》略谓:汤宾尹,字嘉宾,号霍林,万历甲午举于乡,乙未冠南宫,廷对第二,受翰林编修,内外制书诏令多出其手……有《睡庵诗文集》。参见王本题注。

[2]长干:南京长干寺。

[3]宛水:宣城古称宛陵,汉置宛陵县,宛水当泛指安徽东南一带的江河。

[4]玄度:指月亮。汉、刘向《列仙传》“尹喜抢关,念德为务,揖漱日华,仰玩玄度。”

[5]辨才:佛教史传诗僧,名辨才者有二人,分别生于唐宋。唐释辨才,吴郡人,师事智永禅师(晋王羲之七世孙),相传智永曾将王羲之手书“兰亭集序”真迹传给他,被唐太宗派萧翼从他手上骗取。宋释辨才,名元净,字无象、号辨才大师,浙江於潜人,与苏轼,秦少游友善,苏轼说他“平生不学作诗,如风吹水,自成文理,而参寥与吾辈诗,乃如巧人织绣耳”。评价甚高。师承明智韶,博通诸典,曾主杭州上、下二天竺。中间曾被排挤离寺,后又归。法号元净。苍雪所指为何人,不详。或即指辩论的才能。[1]

41.岁暮山中怀二楞师五首

岁残留得敝裘存,夜枕寒催扫梦痕。

梅上日高开小阁,雪中烟起见孤村。

溪冰何处最先解,山气几时结后温。[2]

翘首不归空帐望,北风朋辈在天根。

瘦性惟堪与鹤偕,菜根久矣验心斋。

天生一淡从吾好,自入孤峰只此怀。

竹壑老烟胶似钉,石门寒雨湿如揩。

宁知今日绳床下,烂断松丝觅草鞋。

三[3]

烧烟寂寂近香台,白社青莲早课才。[4]

几点宿云穿窦去,一声山鸟叫庵开。[5]

只愁道大无人会,不怕身孤有杖陪。[6][7]

应识象王回首处,玉毫光里石飞来。

四[8]

叶烂庭深不下阶,日高犹自卧松斋。

溪通棹响冰初裂,路断樵踪雪尚埋。[9]

徒费霜髭临镜镊,懒将寒涕为谁揩。[10]

相期预有梅花约,看到盘螭拚草鞋。

厚耸茅茨不剪檐,老人松下语喃喃。

墙头正缺峰尖补,窗口初开月半衔。

春听流泉临绝涧,岁辞行客到穷岩。

多年苦寂甘相守,冬夏惟余一布衫。

注释:

[1]二楞师:即一雨(通润),见卷二第28题诗注。

[2]天根:二十八宿中氐宿之别名。《尔雅》:“天根,氐也。”

[3]白社:一作“白佛”。按句意似应为“白佛”。白为表白之意,疏及回向之首,叹佛之语,谓之白佛。青莲:佛像之座为青莲。佛门中也常以青莲比喻眼睛。早课:早晨参禅,亦称早参。

[4]窦:孔穴。

[5]会:一作“问”。

[6]象王:指释迦牟尼。佛经说佛有八十四种好像,静止如象王,行步如鹅王……

[7]玉毫:“如来眉间白毫毛也,皓白光润,犹如白玉,佛从毫相,放大光明,照十方界,故云玉毫瑞色。”(《慧琳音义》十一)

[8]犹:一作“独”。

[9]霜髭:白胡子。镊:用镊子拔取。

[10]盘螭:螭魅,古谓怪物之为害人者。螭若龙而黄,无角,古人常雕形以为饰。[1]

42.甘露庵解制送恒生还山[2]

满堂瓢笠各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残芦荻花。[3]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注释:

[1]题:恒生,僧人,居苏州,能诗文,行迹无考。《南来堂诗集》有与恒生同聚或酬唱诗三首(另两首见卷三下第153题及补编卷三上第71题)。甘露庵:在苏州半塘普福寺东。见《百城烟水·长洲》。

[2]赊:遥远。

[3]江:一作“远”。[1]

43.夜雨吴中怀古[2]

独向豪华想寂寥,苏台惟见草萧萧。[3]

千秋血食谁堪祀,一剑雄心恨未消。

雨夜不胜恩怨泪,月明送尽去来潮。[4]

无情最是吴宫柳,折赠行人到几条。

注释:

[1]吴中:苏州吴县,春秋时为吴国都,古亦称吴中。

[2]苏台:姑苏台,在苏州,春秋时为吴王夫差所建。

[3]血食:古享祭所用牲血。

[4]吴宫:春秋吴国宫殿,在苏州长洲苑东,相传为吴王别宫,见《吴趋访古录》。[1]

44.同大司马吴公达本月夜泛舟入山访赵隐君,兼探梅光福[2][3]

舣舟何处问林逋,梅信探来兴不孤。

山在月中时出没,花临水际半虚无。[4][5]

寒香一路添玄墓,雪影连空压太湖。[6]

料得明朝天气好,盘螭西去未全枯。

注释:

[1]题:本题下王本注疏所引抄资料较多,大意略谓:大司马是兵部尚书之称;吴达本当为吴本如,查明史万历以后,兵部尚书只有吴本如一人为吴姓。吴本如,名用先,号本如,安徽休宁县人,万历进士,除户部主政,累进浙臬,曾巡抚四川,后以侍郎总督蓟辽。苍雪于天启四年隐居白门(南京)二十四松山居,即是大司马吴本如供高僧处。赵隐君当为赵宦光或其子赵均。赵宦光,字凡夫,江苏太仓人,在苏州支硎山南有别业,其宅后捐为僧舍,亦称报恩寺。光福:苏州光福里。邓尉山所在处。

[2]舣舟:舣(yì)舟指整船靠岸。江苏武进东南有舣舟亭,宋苏轼常系舟于此,故名。林逋:字君复,宋钱塘人,结庐杭州西湖孤山,种梅养鹤。隐居不仕,攻诗画。

[3]梅信:花信风,梅信为小寒一候。见卷一第20题诗注。

[4]添:一作深。玄墓:玄墓山,即苏州邓尉山。相传东晋郁泰玄葬此,故名。

[5]太湖:古称震泽、具区、笠泽。在江苏省南部。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紧靠苏州。

[6]盘螭:见本卷第41题诗注。比喻梅桩。[1]

45.次答诸公见过有赠[2]

隐隐如雷贯耳存,难忘隔岁语犹温。[3]

已经久别常悬榻,偶欲相寻便出门。

四壁旧风吹墨浪,一湖新水浸诗魂。[4]

何堪邂逅仍分手,天远荒寒日又昏。

注释:

[1]过:造访。

[2]难忘:一作“应似”。

[3]悬榻:悬榻以待。《后汉书·徐稚传》:“陈蕃为太守,请署功曹,蕃在郡,不接宾客,徐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4]邂逅:不期而至。一作“忽忽”。[1]

46.再到罗树园[2][3]

踏遍隋堤迹印沙,凋残犹是半烟花。[4]

许多世路无容足,暂到园林可当家。

压树青梅刚豆大,折梢新笋向风斜。[5]

相逢时事休相问,且掩衡门自煮茶。

注释:

[1]菴罗树园:见卷二第35题诗注。

[2]隋堤:隋炀帝开运河。沿运河筑堤种柳,苏北运河道上一段,称隋堤。

[3]烟花:比喻繁华景象。

[4]许多:一作“几于。”

[5]衡门:横木为门,意指十分简陋。[1]

47.白门逢超宇师弟

与尔分携二十年,白门偶见泪如泉。

几同陌路不相识,听到乡音但可怜。

行脚漫无新意绪,话头难尽旧因缘。[2]

殷勤且置还山事,还到山中事未然。

注释:

[1]白门:南京。超宇:不详,从全诗看,超宇当为云南僧人。

[2]还到:一作“近道”。[1]

48.九月九日同友登凤山次韵

云逢水遇片时间,燕北鸿南两未闲。

今日偶然来握手,重阳难得共登山。

岂知白发翻多事,相对黄花觉厚颜。

惆怅不堪回望处,群鸦飞尽暮潮还。

注释:

[1]凤山:王本引《上江两县志》(南京上元、江宁)注:凤台山在聚宝门内西南隅,风台山又称凤山。原文为“风台山在聚宝门内西南隅。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于此山,乃置凤台里,起台于山,号凤山,亦称凤凰台。上有凤台园,一名锦衣西园,园有古松,苍劲绝俗,下复二石,朱之蕃题曰:六朝松石。西园后归吴氏,尚有旧迹葆光堂、南轩、桐舫、木末亭、云深处、澄怀堂、飞虹阁、海沤亭并松石诸胜。后吴氏亦式微,松石仅有其名而已”。按:卷二第69题“仪园四咏”与此题可作互证。[1]

49.送许韵远清凉山读书

春雪无声到地消,梅花何意向人撩。

远从绝顶探书屋,才见松梢挂酒瓢。

碑断不堪稽往事,僧闲相对话前朝。[2][3]

双扉尽日修篁里,莫是猷来敢浪敲。

注释:

[1]许韵远:无考。清凉山,指南京石头山,山半有清凉寺,故又名清凉山,山巅即南唐清凉台故址。

[2]篁(huāng):竹之通称。

[3]猷来:一作“王猷”。[1]

50.同一公吸江亭晚眺[2][3]

空亭杳蔼绿阴旁,双策扶来半夕阳。[4]

隐隐风帆归别浦,纷纷霜雁落寒塘。[5]

峰回日气千螺小,江束天根一带长。

搜讨未穷心未厌,不堪烟树渐微茫。

注释:

[1]一公:见卷一第21题诗注。吸江亭:在江苏镇江焦山顶。今名吸江楼。

[2]蔼:疑为“霭”之误。杳霭:云雾幽深。

[3]策:此指拐杖。

[4]别浦:天河,因将牛郎、织女分隔,故名别浦。

[5]天根:二十八宿中氐宿之别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注曰“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角、亢亦为二十八宿之一)此处即指远远的天边。

51.苦雨分得渔字

桑麻深处绿阴余,风雨萧然一敝庐。

苔藓生连窗隙纸,漏痕湿尽案头书。

野篱木槿花残后,山涧黄梅水涨初。

只恐湖船高过瓦,难将生计问樵渔。[1]

52.雪后登雨花台

彤云散后雨初晴,独倚荒台四望清。

暮色欲从孤磬起,高寒尽向衲衣生。

夕阳冷淡不知树,远水虚无半入城。

秽恶人间何处净,丘陵眼底一时平。

注释:

[1]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三国时称石子岗,亦称聚宝山。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落花如雨,故名雨花台。[1]

53.过蕴辉师兼探吉祥寺古梅,归宿庵中时师注南华解初成[2]

寻师旧识清凉路,来到台边无限情。

偃卧不离修竹下,闭门刚著一书成。[3][4]

了知为累有须发,久欲使人忘姓名。[5]

探遍寒梅留我宿,坐残山月夜三更。

注释:

[1]题:王本于此题下抄注资料较多,大意略谓:一是顾茂伦选刊此题为“访蕴辉师于清凉台下时著南华发复初成”;二是蕴辉上人为雪浪之子(雪浪即洪恩,晚明四大高僧之一,苍雪曾在苏州望亭对雪浪有一段师侍之缘);蕴辉亦曾驻锡苏州万寿庵。惟《贤首宗乘》有名无传。三是吉祥寺在南京郭城东北定淮门内。

[2]第二句:一作“未到台边已见情”。

[3]第五句:一作“蒙头混迹留须发”;又一作“了知于世惟须发”。

[4]第六句:一作“久欲因时变姓名”;一作“野老随人呼姓名”。

[5]七、八句:一作“话及会昌当日事,惊心无梦坐更深”。

54.山居待雪望翠微

朝朝雪意欲迷天,直接岚光到眼前。[1][2]

一片冷云飞不起,数峰空翠尚苍然。[3][4]

闲思杖履封残路,误入潺湲霁后泉。

鸦噪晚林人散去,一枝惊见早梅妍。

注释:

[1]一片:一作“平地”。

[2]尚苍然:一作“锁相连”。

[3]五句:一作“亭边放鹤知谁子”。

[4]六句:一作“桥上骑驴忆昨年”。[1]

55.次答昙容归梁溪

乡曲难忘老更亲,秋凉归棹语频频。

青山旧社怜同调,白首相知剩几人。[2]

临别许还来度岁,送归恨不解分身。[3]

到山为问峰多少,每个峰头住几春。

注释:

[1]题:昙容,不详;梁溪:江苏无锡的别称,因城西梁溪故名。梁溪源出惠山,经无锡城北黄埠墩接运河。

[2]送归:一作“牵留”。解:一作“得”。

[3]到:一作“西”。

56.萤火[1]

不留火性尚留名,功力安能并五行。[2]

小有光华轻自炫,大难日月与争明。

秋风不语随飘泊,野草无根托死生。[3]

良夜青灯聊代影,贫家曾照读书声。

注释:

[1]安:一作“难”。五行:古代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2]炫(xuàn):炫耀,夸耀。

[3]青灯:油灯,以其光色青故名。[1]

57.问病诗为邹啸白[2]

相思撩乱杏花烟,随意孤筇带酒钱。[3]

只说胜情犹似旧,不因同病若为怜。[4]

夜深犬吠桥头月,春老莺声郭外天。[5]

最是愁来消不得,卧听风雨药炉边。

注释:

[1]邹啸白:王本注疏谓:“邹啸白遍查志乘无考。此间病诗前有‘次答昙容归梁溪’诗,疑二诗同时作,因昙容归而寄诗于邹啸白,则邹或为无锡人。无锡邹姓为当时巨族。《县志》:‘邹兑金,字子介,庚午举人,生平以济人利物为事。慈云寺在县北塘,邹兑金广池四匝,为放生池,环莳花竹,中为石台,构殿其上,贮大藏云。’按:苍雪在无锡寓蓬莱阁,与慈云寺均在无锡郭外,苍雪或与邹兑金有因缘,邹兑金,字子介,或亦一字啸白,以名兑金,可曰啸白。此无确证,姑备一说。”

[2]相思:一作“出门”。

[3]不因句:一作“可知同病却相怜”。

[4]夜深句:一作“夜阑人静渡头月”。

[5]最是句:一作“最是往来愁不得”。[1]

58.丙寅白门送唐大来明经北上应试

如君才思自风流,山色江南已尽游。[2]

痛饮几回当白月,好诗多半在红楼。[3]

不禁桃叶频催渡,暂借芦花一系舟。[4][5]

走马长安春雪遍,到时应换敝貂裘。

注释:

[1]题:丙寅,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白门,即指南京;唐大来,即担当(1593—1673),云南晋宁人,原名唐泰,字大来,是明清之际云南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出生士大夫家庭,十三至十九岁时随父北上应选,回滇后继续学习,1626年,受推荐经南京北上应试,在南京遇苍雪。南归后,曾在江浙先拜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陈继儒为师,又在绍兴参湛然禅师,受戒于显通寺。三十九岁回滇,无意仕途,居家养母。明亡后,出家为僧。明永历帝死后,在滇西苍山洱海和鸡足山佛寺往来,终老一生。明经:科举考试的一个科目。

[2]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丽楼房,多富贵家妇女所居。

[3]桃叶:桃叶渡,南京秦淮河畔渡口名。相传晋代王献之在此歌送其妾桃叶而得名。王献之“桃叶歌”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度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4]走马长安:长安因汉唐以前为国都,后世将长安代指国都,此指北京。走马长安,有预祝进士及第之意。唐时诗人孟郊有“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5]貂裘:貂皮衣,珍贵的御寒衣服。[1]

59.丙寅金陵千华庵唯识论解制[2][3]

世亲造论本依经,参透禅宗性始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人谁有耳不能听。[4]

钟残放杵云过牖,香尽开帘月满庭。

最是明朝分手处,天涯诸子各飘零。

注释:

[1]题:丙寅,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金陵:南京;千华庵:当即千华寺。寺在宝华山,旧有宝志公庵,明万历间赐额曰:“护国化隆昌寺。”释寂光三昧禅师,崇祯间来寺住持,鼎新殿宇,开千华之社。四方瓶钵云集,后因千华社以名千华寺。苍雪应宝华山见月和尚楞严讲期有诗,赠见月亦有诗,均以千华为名。详参王本题注。唯识论:佛教书名,有两本,一为《成唯识论》,一为《唯识二十论》,后者译本又有三种,并有诸家注释。解制:佛教清规之一。佛门每年有结夏、结冬的规定,结夏为农历四月十五或五月十五日,解夏为七月十五或八月十五日,解夏亦称解制。

[2]世亲:即天亲。梵音婆薮槃豆。旧译天亲,唐代后新译世亲。为大乘佛教创始人之一。造《俱舍论》、《唯识论》等大小论千部。

[3]禅宗:一作因明。禅宗亦为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4]牖:(yǒu)窗户。[1]

60.次答徐渭友,渭友曾为僧[2][3]

与君小别几经旬,问讯天涯若比邻。[4]

不似夜深花睡去,只因山静月留人。

半生狂态还如故,一字交情不厌新。[5][6]

诗到浪仙消瘦尽,却怜无本是前身。

注释:

[1]徐渭友:王本引《列朝诗集》:“徐颖,字渭友,改字巢友,海盐人,为诸生,以诖误逃于僧,自楚归入茅山为道士,久之复出游江南燕洛间,好谈兵,以徐鸿客、姚荣靖自许,兵后入闽粤,不知所终。洞庭葛震甫称其诗曰:不多作,不苟作,不为应酬之作。”

[2]与君小别:一作“吴头楚尾”。旬:一作“春”。

[3]第二句:一作“问到天涯总比邻”。

[4]不:一作“何”。去:一作“处”。

[5]浪仙:贾岛,唐诗人,字浪仙,诗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6]无本句:本集第70题之七、八句有注,在其他抄本中有作“傲骨浪仙消瘦尽,却怜无可话前因”者,两诗都为赠徐谓友作,疑其误讹处当在此诗中。无本:贾岛曾出家为僧,法名无本。[1]

61.华山除夕有怀扈芷弟[2]

极目黄云冻未消,扁舟隔断楚江潮。

一身雪里逢除夜,两处灯前话岁朝。[3]

久客不归天际寺,送人常过涧边桥。[4]

笑看往事何如梦,依旧东风到柳条。

注释:

[1]题:华山,指苏州天池山。其顶名莲花峰。山有华山寺,一雨润公常卓锡讲经,法嗣汰如何、苍雪彻相继兴建殿宇。参见《百城烟水》华山。扈芷,见卷一第15题诗注。

[2]极目黄云:一作“漠漠彤云”。

[3]涧边:一作“出山”。

[4]七、八句:一作“斜风细雨离亭外,拂拂愁思挂柳条”。[1]

62.宿朱寰宇江上居

破屋连川寒气生,人烟两岸水光横。[2][3]

听钟不度金山寺,望月遥分铁瓮城。

潮满客船江上发,夜深渔火树头明。[4]

小窗旅梦初回处,无奈霜天画角鸣。

注释:

[1]朱寰宇:不详。

[2]金山寺:在江苏镇江,见卷二第5题注。

[3]瓮城: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防御力量。《武经总要前集·守城》:“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铁瓮城:镇江子城。相传为三国时孙权所建。

[4]画角:古乐器名,以竹木或皮为之,亦有用铜者,外加彩绘,故称画角。本细末大,后渐用以横吹。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帝王外出,也用以报警戒严。[1]

63.依树结茅题赠寄林山主[2]

几年瓢笠挂松筠,近说移居向水滨。

露地把茅重缚屋,荒村独树老为邻。[3]

斜枝不碍经行路,落叶闲敲入定身。[4]

鸡犬隔篱犹是旧,园林应见薜萝新。

注释:

[1]题:卷三下第102题有“题辙凡结茅图卷尾”诗。王本按称:“依树结茅即结茅图,题文省图字耳。寄林山主当即辙凡。题图后又题其卷尾也。按道志《布水台集》有‘彻凡禅人乞题牧牛图一则’,当即此题辙凡,盖亦方外人中有逸志者,辙当作彻字,义自胜。”

[2]说移居:一作“日闻移”。

[3]闲敲:一作“几埋”。

[4]薜萝:薜为薜荔。萝指女萝。《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说山鬼以薜荔为衣,用女萝作带。后世用以称隐士的服装,有时亦借指隐者的住处。薜荔为木本植物,茎蔓生,果实球形,可作凉粉,亦有称香草者。女萝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1]

64.咏百舌

春禽到尔绝能言,冷韵闲情调弄繁。

一夜吹残红杏雨,百般叫出绿杨村。

飞来毛羽犹堪认,听罢声名未可论。

鹦鹉与君谁得似,不因巧舌被笼樊。

注释:

[1]百舌:鸟名,以其鸣声反复如百鸟之音,故名,立春后鸣啭不已,夏至后即无声。一说即伯劳,一说似伯劳而小。

65.柳浪[1]

濯濯无声走浪迟,才舒青眼便波随。[2][3]

双钩水色相连动,五两风轻不断吹。

长恨空劳抛碧缕,狂浪无力弄柔丝。[4]

行人欲渡愁堤上,脉脉春潮带雨时。

注释:

[1]青眼:初生柳叶,细长如入睡眼初展,叫柳眼。因色青,故称其为青眼。

[2]双钩:画家写生,先钩出茎干枝叶而后设色者,谓之双钩画。以法书摩刻石上,沿其笔墨痕迹,两边先用细线钩出,使不失其真,南朝梁陶弘景称为填廓书,宋人称为双钩书。

[3]五两:古代测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结在高竿顶上,测风的方向。

[4]愁:一作“隋”。[1]

66.次答现闻姚太史见送还滇

万里孤游只等闲,天涯历尽路间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