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0 15:29:08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

全面开发孩子的智力试读:

内容提要

一个孩子很聪明,只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无论哪个孩子,都不能忽视思维训练,培养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势在必行。

■思维概念

引言:一个孩子很聪明,只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无论哪个孩子,都不能忽视思维训练,培养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势在必行。

□超常儿童拥有出众的思维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超常儿童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即出众的思维能力。一名5岁就成为大学生的孩子就有着超乎寻常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他3岁时,有一次拿起蜡笔在一本新本子上横七竖八地划起来:1-1=0,2-2=0,10-10=0。爸爸责怪孩子太不爱惜,在好端端的本子上乱划一通,但他兴冲冲地说:“爸爸,同数相减等于零。”使爸大为震惊。还有一次,访亲戚时,碰到一位歌剧院的阿姨也在作客,两人又唱又跳,一见如故,临别时他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四座皆惊。据说,儿童牙膏是塑料管的,头一天用完了,第二天看到牙膏又鼓起来了,用力一挤,空欢喜一场,他随口就说:“The dead-apple.”(死海的苹果)当问他:“死海的苹果是什么意思?”他振振有词地说:“据说在死海岸边有很多苹果树,树上的苹果长得又大又红,可爱极了,但当你把它采下来时,它就变成灰了,大——失——所——望。”还有一位孩子,2岁时就表现出了思维的独立性。在玩积木时,每次均是花样翻新,5岁半时造句从不抄袭老师示范的句式,在听过老师的解题方法之后,经常会试着用另一种方法去解题。所以,尽管他解题的结果有时也出现错误,但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却有其独到之处。6岁的马可,思维的逻辑性十分出色。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某仓库里有7个车头,25个车轮,把它们全部用起来能装几辆三轮车和几辆四轮车,请你用32根火柴迅速摆成。在思考这一问题时,她首先取7根火柴摆出了7个车头,接着在每车头下方放4根火柴,摆到第6个车头时,只剩下一根,将其放到第7个车头下,经调整,迅速摆成。总共只花了3分钟。

专家们普遍认为人的智能一般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构成,而其中思维能力是智能活动的核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所谓概括的反映,就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比如,通常感觉和智觉,能够感知铅笔、钢笔、毛笔等各种各样的笔,而通过思维,则可以舍弃“笔”的外形、颜色、制作材料等非本质特征,概括出“笔”这一书写的工具的本质特征。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可反复看到:在正被太阳照射的地面上洒水,水一会就干,洗好的衣服经太阳一晒,也会变干,火炉上烧水,不仅水开冒汽,时间长了还会烧干。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就能够概括地认识到水经加热之后的变化,即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蒸发。

所谓间接的反映,就是以其他事物为媒介,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比如,虽然未听到雨声,但早晨起来见房顶、地面潮湿,就能推知昨晚下过雨。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识活动。通过思维,人们可以认识感知所不能直接反应的事物,能透出现象看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可借助于一事物,了解其他事物,间接地预见和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无怪乎人们称思维为智能活动的核心!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大不相同,孩子的思维活动一开始是以实物和活动为基础的,思维在具体的感知和行动中进行。当抱着心爱的布娃娃做游戏的时候,倘若没有看见小勺、小碗,他就绝不会想到给布娃娃“喂饭”、“喝水”。生活中还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你给孩子一套积木,要求他先想好怎样搭以后再开始时,孩子却愤愤不平的抗议:“我不要想,我要搭!”当一块一块积木堆积高了,孩子会高兴地叫起来:“啊,房子!我在造房子!”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孩子不会先想好再行动,而只能是一边行动一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了。这种直觉行动思维的典型特征正是人类思维的初级形态,一般大约发生在2岁左右的孩子身上。

进入幼儿期,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起来。这一特点在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思维主要是依靠具体形象和已有的表象来进行。当孩子思考3+2=?时,其头脑中思考的必然是“3条香蕉加2个苹果”或“3颗糖加2颗糖”。如果遇着一位年龄比你的孩子小,按辈分却应称作“叔叔”的人,那就有趣了!你的孩子一定不愿叫“叔叔”,因为在孩子看来,叔叔应该是与爸爸差不多的形象,而比自己小的人只能是弟弟。

随着孩子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6-7岁的孩子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也就是说开始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对事物的了解不是仅仅停留在现象上,而常常是“追根究底”,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类似“人为什么飞不起来”、“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问题令你难以招架。你还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勇敢”、“认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一些抽象概念。当孩子不慎重重地跌了一跤,他会强忍疼痛,竭力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嘴里自我标榜:“我很勇敢,我才不怕疼呢!”那副天真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

□思维的魔力

广告大师实格威说过:“人类重要的是思维力,而绝非经验”这句话包涵深刻的哲理。

思维是在感觉、智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又远远超过这些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它可以认识过去,也可以预测未来,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高级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思维是指人脑对周围事物的概括性间接性的反映。这种概括性的、间接性反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过程。只有人脑才会有这种机能。概括的反映,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经过多次感知后,发现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所谓间接的反映,就是在根据反映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共同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间接地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即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思维运动的发展史。人类智慧是创造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决定因素之一。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会感到,重视人类思维能力的开发,将成为现在和将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迎面而来的知识经济的冲击,何以掌握、创造、传播更多的知识,全在于我们的思维能力,现在已经进入智力竞争、思维能力竞争的时代。

□智商高,思维力不一定强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智商高,那他的思维能力一定强。其实这是错误的概括,智商高并不能与思维能力强、会思考划等号。多年来致力于对思考技术研究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迪·博诺先生曾指出:一个人很聪明或智商很高,只是说明他有创造潜力,并不说明他很会思考。智力和思考的关系,就好比一辆汽车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系,你可能有一辆很好的汽车,但是如果驾驶技术不好,同样不能把车开好开快。相反,你尽管开的是一辆旧车,然而驾驶技术高超,照样能把车开好,因此,即使在智商测验中分数很高的孩子也不一定善于思考。无论对哪一个孩子,都不能忽视思维训练,培养他优秀的思维方式。

父母必须谨记:依样画葫芦的思考方式不会激发他造的火花。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高分低能,这是因为他们缺乏优秀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思维能力不够强。老师、父母能否把思考教给孩子呢?孩子能不能学会思考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仍是迪·博诺先生说:“思考可以直接当作技能、技巧来教授。”

在帮助孩子进行思维训练时,首先要破除对思维的神秘感,思维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其次对思维的训练宜早不宜迟,孩提时期是训练思维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这个年龄阶段上,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都呈上升趋势,缺少思维定势、经验偏见,是一张白纸,容易吸纳新事物,可以描绘最美的图案。另外,从人脑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年纪小,机械记忆能力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综合能力将要增加,而机械记忆能力将自然衰退一些。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理解记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充机械记忆在衰退,就势必造成智力的严重缺陷。因此,孩子的思维训练极为重要。

□如何认识孩子思维力的发展状况

●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直至占据主体地位。在幼儿期,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抽象思维的范围对于人巨大的大脑潜能来说太狭窄了,还只是思维的原始水平状态。这个时候,多给孩子些具体形象刺激,能促进这种形象思维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具体形象刺激量的积累,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逐渐发生质的变化。到孩子四五岁时,思维的独立性开始表现出来,可以逐渐摆脱物体和动作的支持,而主要依靠事物的表面形象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时,从表面上看他能算出3+4=7,但实际上他并非对抽象的数学进行了分类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或数自己的手指头等具体形象才能算出来,这样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时候的教育要多用具体形象教育法把抽象、概括的东西具体化。

到了6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思维终于“站起来了”,可以进行创造性思考,进入思维的高级领域了。

●概念在孩子脑中增多概括能力飞速发展。概念是人脑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以词和词组为标志。孩子掌握的概念,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例如6岁的孩子,已能按物体的外部形状、表面现象进行概括,把苹果、梨、香蕉、桃、杏等统称为水果,而5岁以前的小孩子是很难这样概括出来的。

会概括,随之而来的是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调查发现,5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问他们:皮球为什么会从斜面上滚下来,他们一般只会答:“皮球没脚,站不住。”6岁后,他才能用概念推理来回答:“皮球是圆的,它会滚。”这是孩子一般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做父母的只要在孩子处在一定年龄阶段时施以适合他智力发展水平的训练就可以了,不要一味超前,拔苗助长。

□认识思维力

儿童思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分析和综合阶段、比较阶段,抽象和概括阶段。

●要析和综合是孩子思维过程的第一阶段。

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的过程;综合则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和各个方面结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这种综合分析能力是在语言能力发展前提下,通过知识经验的增加、记忆力的发展,逐渐摆脱直接观察的束缚,开始在表象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因此训练思维的综合分析能力也主要借助于上述条件的发展。

对孩子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很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了,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交谈,在谈话过程中引导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又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对于3岁前的孩子,我们可以不断向他们提问题,如“狗有几条腿?”“猫有耳朵吗?”“你的头上都有什么?”等等,到了孩子3岁以后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训练了。例如,指出图画中缺少的部分,并让他填图,拼图,找错误的游戏,拆毁玩具然后让他拼好等等,都能有效地训练孩子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比较孩子思维过程的第二阶段。

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们认识事物的重要过程。通过不断比较,我们才能区分不同的事物。

对孩子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孩子的生活实践入手。从儿童一开始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可以引导他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如:“两只狗谁大谁小?”两棵树哪个高哪个低?“两只碗,哪个大哪个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较的内容应从事物的单一特征的比较过渡到对多种特征的比较,由对外部明显特征的比较过渡到内部特征的比较,由对非本质特征的比较过渡到本质特征的比较,多对孩子进行直观的比较如图形比较,实物分类游戏等。

●孩子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就是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属性分开的过程。例如,我们对苹果、梨子、香蕉、菠萝等东西进行比较后可以提取出“水果”的特征,并把形状、颜色等特征与这一本质特征区分开。概括过程是在思想上把抽取出来的事物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中去的过程。抽象和概括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抽象的过程,或抽象过程出现错误,那就不能把握好事物的本质特征。当然,只有抽象并不一定就有正确认识,还需要正确的概括。

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过程包括婴儿期的直觉概括和凭借具体形象和表现进行思维,以及随着语言的丰富发展出现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好从直接感知事物中得来,他们的抽象概括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婴儿时期应尽量扩大他们的感知范围。让他们尽可能多看、多听、多摸、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父母指导他们多动脑,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下面是一位父亲和儿子进行这种训练的对话:父亲:鸡、鸭、牛、羊是动物吗?儿子:是的,因为它们都会叫。父亲:可蚯蚓不会叫,它也是动物啊。儿子:蚯蚓会爬,会爬的就是动物。父亲:鱼不会爬,会游;鸟不会爬,会飞。他们也都是动物呀。儿子:那,能动的就是动物。它们都能动。父亲:可汽车、火车、自行车都会动,它们是动物吗?儿子:当然不是,它们自己不会动,得让人去开。自己动的才是动物。

这样的对话,能训练孩子正确的抽象概括能力。

我们应经常问孩子一些这样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会滚动?”“什么东西能浮起来?”可让孩子做一些分类游戏。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概念的水平。概念通常由词来表示,所以努力发展丰富孩子的语言,使孩子掌握科学的概念,是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扩展孩子的词汇量,让他多开口,用准确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语言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是孪生子,所以古希腊教育中把培养演讲能力作为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手段,认为演讲水平高的人往往思维水平也高。

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形式,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这些思维形式。

●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进行反映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最基本单位。概念和词紧密相联,任何概念都通过词来表达。但它们又有区别,词是概念的外在形式,是物质现象;概念则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反映,是心理现象。同时词与概念不是一一对应的,一个概念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

儿童掌握概念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而形成概念,这种概念叫做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日常概念受儿童知识经验的限制,常是错误和曲解,概念的内涵有时会缺少本质特征,而包括非本质特征。孩子3-6岁时发展的主要是这种前科学概念。

孩子的掌握概念的另一条途径是在专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使儿童熟悉有关概念的内涵,从而形成概念。这种概念叫科学概念,主要由学校教育获得,与家庭早期教育不同,故在此不细说。

3-6岁的孩子,概念发展才起步,发展速度较慢。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概念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发展他的语言,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没有掌握一定的词汇,概念发展就会很困难。

b把词和相应的一类事物多次结合,强化联系。如“汽车”的概念,让孩子见到各式各样的机动车。

c引导孩子对一类事物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由概念与概念联系在一起,以反映不同事物之间的肯定或否定的联系的思维方式,判断通常是以语句的形式来表达,一个主语和一个宾语通过一个关系词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语句,表达一定的判断。

推理是判断与判断的联系,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它反映着事物之间一定的联系和关系,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形式。从个别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从事实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归纳推理。进行归纳推理时,应从观察到的种种事实出发,加以概括,从中得出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一般性结论。

从一般到个别,把理论、原理运用于具体事物,反映其特性的过程是演绎推理。例如“凡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浮萍是绿色植物,所以,浮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这两种条件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种,人都难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

孩子早期的判断推理是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不能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正确区分开来,并且,幼儿早期的判断推理还常常以儿童的主观经验或情绪为依据进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这种现象为“自我中心”。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儿童总是从自己的立场看待事物,不会从别人的立场或从客观事物的逻辑性看待事物。

要培养孩子的判断、推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对概念的深入、灵活的掌握,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现在向大家推荐几种训练的方法,以启发大家找到更多的方式。

a父母用简单的话语说出某种东西的特征让孩子来说出它的名称,也可用谜语的形式。建议每一位父母买一本谜语大全之类的书籍,经常考一考您的孩子。

b和孩子玩一种找错误的游戏。例如让孩子看一些有错误的图片,让他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试着改正。

c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中间突然停止,让孩子想象故事以后的发展。

d把几幅表示一个完整故事的图片的顺序打乱,让孩子恢复原来的顺序,并让他说出自己的理由。

孩子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独创性等内容。

儿童思维的敏捷性训练。

儿童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儿童思维的轻快速度。思维敏捷的儿童,善于从复杂现象中,敏锐地发现实质性的问题,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迅速找出解决的办法。与之相反,思维迟钝,不善于发现问题,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时犹豫不决,是缺乏思维敏捷性的表现,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思维的敏捷性是以思维的正确性为前提的。离开思维的正确性而大谈思维的敏捷性,只能导致思维的轻率,反而欲速则不达,这是一种不良的思维品质,草率、马虎、漏洞百出,我们应从小注意引导孩子避免养成这种不良的思维品质。

思维活动的速度即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经过一定的合理教育和有意训练的孩子,其思维敏捷性要比未经训练的孩子好得多。训练孩子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很多,在此仅举几种,以供参考。

a例举特征法:

给出一个具体的事物,让孩子尽快说出它有哪些用途、特征。

b例举相同特征事物法:

让孩子尽快说出带有某种特征的事物都有哪些。例如,让孩子举出有四只脚的动物有哪些?可以吃的甜东西有哪些?

c例举同义词、反义词:

说出一个词,让孩子说出它的同义词和反义词,既能训练思维速度,又能扩大词汇量。

e利用算术法:

列出一些适合孩子运算水平的算术题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做出来。

儿童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儿童思维的深刻性,又叫思维的抽象逻辑性,是指儿童进行思维时,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而是深入钻研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特征,发现事物的运动规律,正确地预测事物发展的进程和结果。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重要品质,是伟大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的最突出特征。他们能在简单的、普通的、司空见惯的事实中洞察到重大问题,揭示出重要规律,“一叶落而知秋”。

与思维的深刻性相反的是品质的表面性,即认识事物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不善于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走马观花,粗枝大叶,一知半解是它的表现。

a训练孩子思维的深刻性,主要在于引导他积极思考。我们应针对孩子的活动和接触的事物向孩子提出问题,引起他思考,让他来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引导启发和指正,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使孩子思考深化、细化、准确化。

b可以用智力游戏来训练,主要有分类游戏和算术游戏,这两种游戏都可以很好地训练这种思维品质。

c猜谜语。这是一种独特且效果极好的训练思维的方法。

●思维的广阔性训练。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从全局出发,从事物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中认识事物的本质,但又不遗漏事物的生要细节的思维品质。与思维广阔性相反的是思维的狭隘性。思维狭隘的人,思维僵化,目光短浅,看问题往往较片面,拘于狭隘的人,思维僵化,目光短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对于我们正确的思维是很重要的。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由许多原因引起,同一个原因又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事物的存在,往往要依赖于其他事物,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要训练孩子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他全面地普遍联系地考察事物问题,不仅要从时间维度,也要从空间维度考虑。观察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名词性特征,如它的部分、全体、材料、质地等,还应观察它的动词性特征,如它的功能、功用等,每增加孩子思维的一个维度,思维的内容就会增加很大一部分,会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们可以参照训练思维敏捷性的方法对广阔性训练加以改进,不仅要求孩子讲得快,还要求讲得全面,注意提醒采用他不同的思维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此不处处赘述。

④儿童的思维独创性训练。

思维独创性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智力的精华,是智力诸因素的聚集。因此思维独创性的培养成了思维训练的核心内容。儿童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儿童独立地组织自己的思维过程,创造出对社会或个人有价值的新颖的思维。

□用多种方法锻炼思维力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思维力,应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过程和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基本形式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正确的思维可以预测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此事物了解另一事物。而创造性的思维是有创见性的思维,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假说、新思想、新概念,从而创造出新成果。因此,思维是人智力的核心,是智力的集中表现,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反映在思维能力的高低上。

婴幼儿时期是思维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思维能力发展得好坏,直接影响未来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对婴幼儿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是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任务。

心理学家研究了许多思维能力强的人,发现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

表现在善于把握问题的全部条件,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深刻性。

表现为能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产生问题的原因,既能看到近因,又能看到远因,找到事物发展的各种依据,明白事物发展的意义,并能正确预见未来。

●思维的独立性。

表现为能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指望现成的解决方法,总是努力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问题,很少受别人的暗示。

●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为从正反两方面考虑问题,善于从定论中找毛病,善于分析事物的长处与短处,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轻信权威。因而往往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思维的灵活性。

表现在思维活动能依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能适应新的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同时善于从实践证明行不通的思路中解脱出来。

●思维的敏捷性。

表现为迅速、果断而且正确地解决问题。

在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思维的品质及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形式和基础上,提出训练婴幼儿思维的方法如上。

1.让孩子学会分类

根据幼儿的特点让他按着确定的标准如颜色、功用等对事物进行分组,锻炼幼儿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各种思维能力。

●教孩子按颜色分类

准备两套彩色卡片,一套是8张正方形的形彩色卡片,红、绿、黄、蓝各两张;另一套是12张,红、蓝、黄、绿4种颜色,正方形、三角形、圆形3种形状的卡片。

先出示第一套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卡片乱摆在桌面上,然后让孩子按颜色分别摆开。

当孩子能顺利完成第一套卡片的分类后,出示第二套颜色和形状都不同的卡片,把颜色形状打乱摆在孩子面前。

首先让孩子找出所有有绿色卡片,再分别找出所有的黄色和红色卡片,最后问孩子剩下的是什么颜色的卡片。

除此以外,还可让孩子进行多种多样的以颜色分类的活动。比如让孩子找出屋子里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是黄色的?什么是……然后扩展到你见过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是绿色的。

●教孩子按形状分类

拿来各种形状的积木、扣子,各种几何图形的彩色卡片,杂乱地摆在桌子上,让幼儿分别把圆形的东西挑出来;把三角形的东西挑出来;把方形的东西挑出来;把菱形的东西挑出来……还可让孩子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形状相同的东西。

●教孩子按大小分类

准备外形颜色等相同只是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对,如商标相同的大小牙膏盒各一个,形状相同的一个茶匙和一个汤匙,一大一小形状相同的两个食品盒、盘子、皮球、肥皂及积木等,摊在桌子上。拿起一个拿子问孩子,你能找出和这个拿子相像的另外一个盒子吗?那个大?哪个小?你能把其余的东西按大小一一分开吗?

●教孩子按功用分类

①带孩子到商店去了解商品的分类,懂得买食品应到食品店,买衣服应到服装店,买玩具应到玩具店等。

②问孩子:哪些东西能乘坐?哪些东西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能降温?哪些东西能发光发热?哪些东西能防雨?哪些东西能写字绘画?哪些东西是打扫屋子的……让孩子回答,答得越多越好。

●教孩子按事物的特征分类

让幼儿说出什么东西能飞,什么东西4条腿?为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游?什么东西会下蛋?什么动物吃人?什么动物在水里和陆地上都能生活?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可以先去参观动物园或者让孩子看图书。

还可以问孩子什么东西能穿?什么东西危险?什么东西是甜的?什么东西保暖?什么东西能骑?什么东西是光滑的等。让孩子一一回答。

●让孩子按生存地点分类

让孩子看一些动物图片,并回答问题,哪些是海里的?哪些河里的?哪些是山上的?哪些是田里的?然后进一步让孩子回答山上还有些什么?海里、田里、河里各还有些什么?

●教孩子按事物的属性分类

在分类活动中,要教给幼儿必要的概念,如动物、植物、水果、玩具、蔬菜、交经工具等。

让幼儿回答: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哪些植物、水果、蔬菜、劳动工具等。

●教孩子按物品的材料分类

①让孩子在屋子里找一找:哪些物品是木头做的?哪些物品是金属做的?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哪些东西是陶瓷的?哪些东西是橡胶做的……

②让孩子回答:你还见过哪些铁制品、木制品、橡胶制品、铝制品、塑料制品。

●教孩子按有生命和无生命分类

①展示一些实物图片让孩子标出哪些是有生命的东西。

②让孩子回答,还有什么东西是有生命的?还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生命的?

●最后对孩子进行综合分类练习

①将杂物分类:准备20几种类似下面的物品:一张锡纸、一个扣子、一支钢笔、一块肥皂、一个夹子、一个卷发夹、一个线轴、一个衣服架、一块海绵、一块石头、一个瓶盖、一把牙刷、一张砂纸、一个别针、一把钥匙、一颗珠子、一块积木、一把勺子等。

将上述物品摊在幼儿面前,让他先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功用等特征分类,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想出新的分类方法。从多角度分类,既能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也能提高思维的灵敏性。

②准备这样一些图片:各种建筑物如大会堂、火车站、百货大楼、影剧院;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各种动物如鸡、鸭、鱼、猫、狗、猴、羊、牛、狼、虎、狮、雁、鹰等。将它们打乱摊在桌子上,让孩子把同一类的东西挑出来,然后问他为什么这样分并类说出各自的名称,要给予指导。

从上分类活动可以看出,要使孩子能够成功地分类,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也正是思维广阔性赖以实现的基础。

2.让孩子善于比较

比较是思维的重要过程。越善于比较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因此,要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近似事物中的异点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点。要想使幼儿养成比较事物的习惯,具备较强的辩别事物的能力,必须经过专门的比较训练。

●比较大小

当幼儿玩了皮球、足球、乒乓球之后,可让他从中比较出大小,哪个小些。可供比较大小的东西到处都有,如各种大小的碗、盘、瓜、果、树叶……随时随处可进行比较。

●比较高矮

先让幼儿比较同类事物的高矮,如两幢楼房、两棵树、两个人……然后比较不同事物的高矮,如椅子和桌子、草和树、人和房子。

●比较长短

先让幼儿比较同类物体的长短,如长裤和短裤、长袖衫和短袖衫、长钢笔和短钢笔、长蜡烛和短蜡烛……然后比较不同事物的长短,如猩猩和鹿比脖子、老鼠和松鼠比尾巴、仙鹤和鸭子比腿长……再让孩子在图上比较长短。

●比较上下

先让孩子在三维空间比较下下,如桌上桌下、各层楼房、各层书架或玩具架、床上床下、飞机和汽车、飞鸟与兔子、桌子与台灯……然后让孩子在两维的平面上比较上下,例如让孩子观察一幅画并指出画上物体的上下位置。

●比较薄厚

各种书本、布料、纸张、被褥等,都可让孩子进行薄厚比较。

●比较轻重

比较各类物品的重量,如足球与乒乓球、大书与小书、玻璃杯与纸杯……

●比较粗细

先让孩子比较两个或两个心上物体的粗细,如两棵树、两支笔、三根管子……然后比较同一物体的粗细,如树干与树枝、胳膊的上下、腿的上下、手指的指尖等。

●其他比较

其他比较包括:颜色深浅、精糙与光滑、温度高低、声音强弱的比较等。

在进行以上单因素的比较之后,就可让幼儿比较两个物体的异同,如鸭子和鹅、猫和虎、猩猩和猴子、西红柿和柿子、钢琴和风琴、小提琴和吉它……这是对各种比较能力的综合训练。通过不断的比较,可以逐渐形成思维的深刻性品质。

3.引导孩子注意理解事物的性质和联系

孩子凭无目的偶然认识也可以知道一些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如下雨——地湿、冬天——寒冷、夏天——炎热等。然而,若想使孩子具有超出一般水平的思维能力,还必须使孩子从小养成高度注意万事万物的关系或联系和追根问底的心理品质与习惯。

家长在做引导工作时,要按照由近及远,由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简单到到复杂的原则去理解事物的性质和联系。从这一原则出发,家长和老师不妨给孩子出下面的一些题目或类似的训练。

●列出下列物品(体)的图片,让幼儿配对,看看各种动物喜欢什么食物。

猫 羊 兔 鸡

青草 白菜 骨头 小虫

●让孩子细心观察家里或邻居家里饲养的几只小鸟或别的小动物,以理解动物与水、食物的关系。在屋子里养一些花或蒜苗,让孩子细心观察培育过程以理解植物与水、阳光、肥料、温度的关系。

●抓一只大昆虫放入小瓶并将瓶盖紧,让孩子观察昆虫的变化,让孩子捏住两鼻孔闭住嘴体验其感觉。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理解人与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的道理。

找一本书、一个气球和一个打气筒,把气球放在书下面,然后用打气筒向气球里打气。让幼儿看到书本被顶起来的过程,以引导他们理解空气能举起重物或推动重物的道理。

●让幼儿观察烧开水的全过程,引导他理解温度、水、蒸汽三者的关系。

●让幼儿向空中抛一些可扔的物体,如球、积木、小布口袋,观察回落过程。此时,告诉幼儿地球上有一种力量,能把任何物体拉到它身边,这种力量叫引力。这样,孩子就可以理解物体与引力的关系,家长还可以拿小磁铁和大头针、回形针、小刀等,让幼儿观察理解磁体与钢铁的吸引关系。

●在幼儿看电视时断开电源,过一会再接通电源,让孩子理解电与电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和孩子进一步讨论电的其他用途,使他逐渐认识到电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孩子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例如各行各业与幼儿生活的关系,通过各种例证,让幼儿理解世界上万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彼此相关的。

4.教孩子学推理

推理是思维的重要形式。因此,应该引导幼儿尽早学会推理。

●让孩子在深浮游戏中学习推理

拿来一盆水和许多不同材料的物品,如积木、玻璃球、小扣子、铁钉、木梳、塑料梳、瓶盖、皮球、纸做的小船、小石块等,让幼儿把这些物品一一放在水里,并把浮起来的物品挑出来,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然后找一个木制的物体,如吃雪糕剩下的木棍,问孩子这是什么做成的?把它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吗?如果孩子说能,但不能说出道理时,就趁机将推理的方法告诉他:你刚才看到的木制的东西会浮起来,这个小木棍是木制的,所以会浮起来。

接着,找一个金属品如不锈钢勺,让孩子猜猜能否浮在水面上,然后实放。重要的是要孩子回答为什么。引导他说出,不锈钢小勺不能浮出水面,所以不是木制的。

在此基础上,找一个铁制的小罐或铝制饭盒,让孩子看清是什么制成的,然后放在水里,当孩子看到小罐和饭盒浮起来时,再把铁罐和饭盒里盛满水放入盒内,告诉孩子“有些金属制品也能浮在水面上,但要做成空的。”告诉孩子大轮船也是金属做的,做成空的才能载人载物,如果船里灌满了水,船就会下沉了。

●教孩子学会因果关系推理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因果关系,我们要善于利用它来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例如,早晨起来推开窗子一看地面上有许多积水,就问孩子:“昨晚的天气怎么啦?”一盆花几天没有浇水,可让孩子推断如果继续不浇水花会怎么样?

要使孩子习惯于从果推到因、从因预见果,就要经常进行这类活动。此外,猜谜语也可以锻炼幼儿的推理能力,每天给孩子说一两个谜是很有好处的。

5.对孩子进行解决实际制题的训练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知识与能力具体化的过程。具体化是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可使幼儿的认识不扩大、丰富和深入,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在引导幼儿从个别事物出发逐渐掌握了一般结论之后,还应设计问题情境来让他们运用这些结论。下面就是一些问题情境。

●你该怎么办

①当你发现着火了怎么办?

②你捡到钱包怎么办?

③你和妈妈到公园里玩,一下子找不到妈妈该怎么办?

④陌生人让你跟他走,你该怎么办?

⑤皮球掉到深坑里怎么办?

⑥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怎么办?

⑦有人触电怎么办?

●请你帮助我

①妈妈把针掉到床下了,床下很暗又没有电筒,用什么办法能找到。

②妈妈不小心把铁砂和和大豆混在一起了,你能用什么办法分开?

③大米里混入许多小纸屑,你能用几种方法将它们分开?

●你能做到吗?

给幼儿提供一些物品,让他解决一些问题。

①给他一只气筒、一个气球、一张纸、一条线、然后问他:“你能让这张纸飘起来吗?”

②给幼儿提供一小瓶水、一小瓶酒精或汽油,然后对孩子说:“除了用鼻子闻以外,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区别哪瓶是水,哪瓶是酒精或汽油?”

●走迷宫

不少实验表明,走迷宫不仅是孩子非常喜欢的活动,而且对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

相关题目可以从杂志、书刊中收集到,但一定注意难度适中。

6.培养孩子思维的批判性

有所发明创造的人思维的批判性都很强,他们习惯从定论中找出毛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找出不寻常的事物,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这种品质不是一日形成的,而是从小培养的结果。培养这种品质也要本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可让幼儿从言语中、图画中找出错误或矛盾的地方,然后再从似乎正确的事物中找出其不合理的地方,这里提供了一些例子:

●下面的话中有不对的地方,让孩子听后立即指出来。

①我已经长大了,所以爬着走。

②今天下雨,所以不用打雨伞。

③小狗爬大树。

④猴子不会爬树。

⑤过人行横道时,待对面出现红灯时再过。

⑥盐多就变成甜的。

⑦马有三条腿,所以跑得快。

⑧乌鸦是白色的。

⑨太阳从西方升起,从东方落下。

[11]香蕉是红色的水果。

[12]电车冒着烟跑着。

[13]救护车是红色的。

[14]彩色电视的图像是黑白的。

[15]年轮是方形的。

[16]迎春花是秋天开的。

总之,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活动中提高。所以我们应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幼儿思维,除上述训练外,还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进行训练。

通过具体事物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展望未来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幼儿的疑问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假想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暗示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具体操作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口头作文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玩玩具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观察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探索活动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给予条件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分析因果关系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偶然发现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讨论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参观活动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幼儿的必须感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聆听他人的谈话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讲故事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幼儿的小挫折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游戏启发幼儿思考。

通过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启发幼儿思考。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同样一道题,不同的孩子的解题速度是不同的;而且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也有很大差别。爸爸们可能说,这是孩子的反应能力问题。其实这是关系到思维的敏捷性问题。

所谓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所费的时间。思维敏捷的人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判断,迅速地做出反应,迅速地得出结论。

我们平常说要学会“举一反三”,要能“触类旁通”。其特点是: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对一个问题能够,全面灵活地加以综合分析;不仅考虑全体,而且考虑细节,不仅考虑问题本身,而且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

培养孩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运算能力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在自己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将一道普通问题运用多种办法去解答。经常坚持训练,必能收获硕果。

还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要求算时既准确又迅速

敏捷的前提是正确,如果错误百出,那么运算速度再快,也毫无意义。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求孩子在做时一定要做到:认真审题,细心计算,每题都进行验算,及时纠正错误。

●进行准确而且迅速的计算训练

具体措施:

①在低年级时,应将正确而迅速作为学习计算的常规要求。

②形成一定学习“常规”的基础上,每天让孩子坚持5分钟左右的速算练习,具体可采取口算、速算比赛或速算接力赛等形式。

③教给孩子一定的速算要领。

□抓住思维力发展的关键期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山地发现了两个狼孩,即从小被狼抚养的儿童。两个狼孩都是女性,大的发现时约8岁,后来取名为卡玛拉,小的2岁左右,取名叫阿玛拉。人们从狼窝里捕获她们后将她们送到了孤儿院,辛格牧师对她们进行精心地照料和教育。卡玛拉活到了17岁,阿玛拉第二年就死了。虽然辛格牧师对卡玛拉进行了长达10年的培养,但她只学会去掉了一些狼的习性,学会了穿衣、直立行走,知道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能讲一些简单的话。尽管人们费了很大的精力,卡玛拉17岁时的思维水平仅能达到正常儿童3-5岁时的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在于思维水平的发展存在一个关键期。某些行为是在人发育的某个阶段给予适当的环境刺激才会出现,而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不再产生或很难出现。这个时期就叫关键期。有人提出,8岁以前的任何一名儿童无论把他放在世界上什么国家,他都能很顺利地学会那个国家的语言,而8岁以后去别的国家,语言的掌握就会得非常困难。因此,8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任何人的思维的发展都是有阶段性的,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着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在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后,提出了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动作来控索世界,思考问题,这是儿童思维的萌芽阶段,比如小孩子拿上一根木棍,当他用两腿把木棍夹住时,可以用“骑木马”来思考此事;当孩子将木棍拿在手上玩耍时,这根木棍就成了一把剑;当孩子将木棍扔掉后,他的思维便结束了。

●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儿童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开始凭借具体的事物进行形象思维。孩子们多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比如一个小孩子一个人玩太寂寞,当他看见一只小燕子飞过,他会叫住小燕子说“燕子,燕子,能下来和宝宝一起玩吗!”他还不能将自己与事。物分割开,只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是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还离不开具体形象事物作为思考的对角,对于他们思考的内容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有结构的系统,所以只是初步的逻辑思考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属于这一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这个阶段也叫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这是与成人思维接近的、达到基本成熟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可以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的事物。

孩子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阶段过渡的时期,因此在这关键时期,非常有必要对孩子的思维进行训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当然这一关键年龄也是有可变和可塑性的。如果教育适当,孩子的关键期可能提前,可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如果教育不当,没有适合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可能推迟到五年级才发生。

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家H·罗伯特教授在对小学生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发现:在一般的教育条件下,四年级的小学生在数的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变化。这是小学生在掌握数的概念中,从以具体形象概括为主要形式过游戏到以抽象逻辑概括为主要形式的一个转折点。这就是小学生数理概括能力的一个飞跃期。强调这个关键年龄,就要求家长和老师要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飞跃,施以适当的的教育。这一转折点何时出现,主要取决于怎样教育孩子。而在对小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情况下,到了三年级下学期,经过多次思维发展水平测试,平均有86.7%的小学生已达到了小学数学运算思维的高级水平,这样经过训练的学生在三年级就实现了数的概括能力的飞跃。同时还对一些学生进行实验,由于数学不得法,到了小学五年级才有75%的学生达到小学数学运算思维的高级水平。

这些都说明,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性,可以提高,也可以延迟;可以加快,也可以迟缓。只要有好的训练方法,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这意味着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很大潜力。家长朋友了解了孩子思维发展的这一规律,就可以加强对孩子的思维训练,这对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在本章最后,向父母提供一些发现和测验孩子的方法,以供参考。

1.发现孩子的思维力

在开发、训练及培养孩子思维潜力的时候,首先要有所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是否具有高思维水平的潜力,如果说具有高思维水平的潜力则就有开发、训练及培养的必要和价值。

什么是思维?简单地说思维就是推想。有许多概念和定义,人们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靠间接地推想感觉到它的存在,即必须靠思维去完成。

人能思维,动物却没有这种间接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比如,往猴群中扔一个橡胶或塑料做成的苹果,第一个猴子抢到后咬了一口,发现不能吃就扔掉了;另外的猴子不能从第一个猴子所出现的情影中去思维,还是要亲自咬一口发现不能吃后才扔掉。

思维在运动过程中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即人们可以通过思维,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一般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完整的反映。

思维是人的大脑活动的形式,但也必须有材料基础。思维材料有两种,一是语言,二是形象,即所谓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孩子们一般很怕写作文,为什么呢?没有写作基本功和没有生活底蕴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差。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信手拈来一个题目,就让孩子写篇文章,那无异于逼公鸡下蛋!因为如果孩子没有对此形象的了解,要把它写成文章谈何容易!做数学应用题也是如此,应该先让孩子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进行抽象思维,对题目分析、剖析,最后解题才不难。

孩子认识过程的发展,都和思维有紧密的联系;孩子学习成效的好坏,取决于他的思维过程和实现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而大人的行动,往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替孩子完成作业,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思想和不良的思维习惯等。所以,孩子思维的发展,不应从外部强加于他。相反,应该极力从孩子的内部去发掘。正如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要使孩子不仅习惯于做他感兴趣的事,而且还要习惯于做他不感兴趣的事……”而这全靠对他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望子成才”,在早期教育中,发现、开发、培养、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训练与培养。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开发、训练与培养,甚至是高强度地刻意开发、训练及培养,就一定会使孩子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其道理就在于孩子是否具有高思维能力的潜能力,是否具有特别着意开发、训练及培养的必要和价值,家长是否具有良好的开发、训练及培养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开发、训练及培养孩子的思维力的时候,首先要有所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是否具有高思维水平的潜力,如果说具有高思维水平的潜力则就有开发、训练及培养的必要和价值(当然无论怎样,对孩子的思维能力都有开发、训练及培养的必要和价值,区别在于特别的刻意的与一般的接受)。下面对具有高思维潜力孩子的思维活动表现特征介绍一下:

●思维范围比较广阔

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全面地看问题,不是只看问题的某一侧面,能够考虑到各种有关的因素。不是只看到某个单独的因素,能够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去分析、综合、比较,从而找出事物的本质来,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据说牛顿小的时候,长呆头呆脑的。一天,他所在学校的老师突然来家访,吓得妈妈连声说:“我们家牛顿挺笨的,可能又让老师费心了吧?”“哪里,哪里,牛顿是个顶聪明的孩子。昨天,校门口出了一道难题,牛顿立了一大功,没想到那道题叫他解开了。”原来,一个年轻的售货员用扁担挑着两筐细瓷碗,路过学校门口的十字路口时,被一辆柴草车撞翻了。因为责任在于柴草车的车轱辘进入了人行道,赶车人也只好认赔。但是,一筐破碎的细瓷碗,究竟有多少只,双方争论不化,互不相让!这时,过往行人和下课后从校门涌出的学生都围着瞧热闹,但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好了,好了!不用吵啦!”小牛顿看了一阵,眉头一皱想出了办法。“好什么呀!你能把碎碗一个一个对上茬,数出多少碗来吗?”赶车人不满地说。“可以查出来。”小牛顿说,“你们找杆秤来,先把碎碗碴称出个总数,然后用一个好碗的重量去除,一下子不就得出了碗的总数来了吗?”这是一道简单的除法,有什么难的!

你看,小牛顿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考虑到了整体碎碗碴与个体每只碗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抓住了重量的该问题的本质,小牛顿的思维范围多么广阔呀!

在一般智力竞赛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当问到:“世界上什么最大?”时,有的孩子只能凭其直觉说:“天空最大!”殊不知,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管你说出一个多么大的东西来,别人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更大的东西来……而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个十岁的孩子居然能答出:“想象最大!”

●思维程度比较深刻

思维肤浅的孩子,只能从问题的表面现象上看问题。所以,一旦问题繁多、复杂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思维程度比较深刻的孩子,则能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善于发现其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他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靠一位盲人学者指点,自学成才的道尔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家居住的地方离广播电台约三四英里远。在一般情况下,他们听不到播音员的声音,可是每当早、晚,不但听得很清楚,就是换了播音员都能察觉出来。一天晚饭后,道尔顿全家人在树荫下议论起这种怪现象来。“平时听不到声音的原因,主要是大街小巷生意兴隆,叫卖的人太多,声音嘈杂,所以难以听到播音员的声音了。”弟弟抢先说。“还有楼房、树木的阻挡呢。”妹妹天真地说,“楼房、树木可是早晚和白天都一样的呀!”“你们只答对了一半,或者说你们讲的都是些表面现象。”道尔顿说,“你们不知道,天气的阴、晴、刮风、下雨,或者下霜、下雪,还有温度、空气对声音的传播都有影响。我讲给你们听,你们不一定相信,我这里有较详细的天气变化对声音传播影响的日记,你们看看就明白了。”道尔顿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中发现了声音传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后来,他在气象学、化学和物理学上都做出了不少突出的贡献。

●思维过程善于独立进行

独立思考是思维能力较强孩子的标志之一。这类孩子遇到难题,不是马上去问老师、问父母、而是自己先苦苦思索一番。而且在问题的思考上,不肯盲从他人,不容易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也不轻易动摇自己的观点。比如,思维能力较差的孩子遇到数学难题,一般都急于完成它,自己做不出来,也不去苦苦思索,求父母代做而得过且过。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却宁愿憋上它三两天,直到自己独立地把问题解决出来才满意。

●思维敏捷,思维方法灵活

思维敏捷的特点在于,能够很快地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从而迅速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灵活的表现在于,不墨守陈规、因循守,而是善于打破常规,因地制宜地按照不同的条件、时间、材料、对象等去灵活地改变思维的方法和方式。

一般孩子面对提出的问题,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墨守陈规,依然用以前用过的成功之方法去解决。一旦成功,则沾沾自喜;一旦失败,却束手无策!这些孩子的思路比较狭窄,方法比较单调。

鉴别这两类思维方法的最好办法是观察孩子的的解题过程。思维敏捷而又灵活的孩子,看到一道题后,先看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然后去理解题目的内容。经过这些准备后,他会选择方法去解题,一旦发现此种方法不行,则立即放弃而去寻找别的方法。而一般孩子则见题就“套”,看看这道题像老师讲过或自己做过的哪一道题。“套”住了,就解出来“套”不住,则弄得他满头大汗、懵头转向,花了很长时间还是解不出来。发现孩子属于前一类型,应该鼓励他,向这方面继续发展。发现孩子属于后一类型,则应让他向前一类型发展,摒弃因循守旧的毛病。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在他不满6周岁时,由爸爸送进了小学校。学校老师按照录取新生的惯例首先测试了小门捷列夫的数学知识。老师叫小门捷列数1到100,然后问他这100个数里有几个10,几个1。门捷列夫不仅对答对流,还额外地回答了1000个数里有十个100,有一千个1;10000个数里有……一般孩子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缓慢,因为他们只能遵循幼儿园老师所讲的扳着手指一一去数的方法,而门捷列夫却选择了自创的新方法,迅速地回答了提问以外的一连串问题。思维敏捷的门捷列夫很快就经过跳级结束了小学的学业,15岁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后21岁就获得博士学位,当上了彼得堡大学教授。后来,因发表了化学无素周期表而震惊世界。

●思维程式逻辑性较强

有些孩子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地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则能准确无误、层次清楚地叙述问题。这说明思维能力较强孩子的标志之一是思维具有逻辑性,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思维具有逻辑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能遵循逻辑规律而进行有理有据的判断和推理。即能从已知的事实中推出新知识,得出一个结论的能力。

检测孩子思维的逻辑性,可用一些简单、明显的问题来考核。如

问题一 张老师比王老师小,

赵老师比张老师小,

其中谁最小?

问题二 玛丽比露西小,

吉妮比露西大,

其中谁最大?

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孩子能一下子说出问题的答案,一般的孩子也许要用手指头或者摆出铅笔、橡皮等物品,作一番比较以后才能回答。前用的是逻辑推理,后者用的是直觉推理。

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如果基本的论据和前提是正确的,由此而推出的结也必定是正确的;如果前提是错误的,则推出的结不一定成立,有时还会谬误百出。

比如,思维罗辑性强的孩子能够判断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一 所有的蚂蚁都是昆虫

所有的昆虫都有六条腿

因此,所有的蚂蚁都有六条腿

问题二 所有蘑菇都适于食用

毒蘑是一种蘑菇

因此,毒蘑菇也适于食用。

显然,问题一的前提正确,它的论证形式也是正确的。问题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它的大前提就不正确!

上述几点是我们发现具有较高思维才能品质潜力孩子的重要标志。

2.推测孩子的思维能力

智慧由许多智力因子构成,但其核心是思维能力。按心理学的解释,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天底下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机灵、智慧过人呢?诚然,智慧由许多智力因子构成,但其核心是思维能力。因此孩子思维能力的高低,以及能否尽早推测出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无疑是孩子智力开发的重心,也是孩子能否成才的关键。

这是向年轻父母介绍一下关于检测孩子思维力的“加算测验”。通过这个测验,可以看出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此法适用于8岁以下的孩子。

加算测验材料详见如下:“加算测验”材料表5 7 8 5 5 4 9 6 8 5 3 4 8 9 4 7 3 6 8 75 5 4 7 8 5 3 8 4 9 7 4 6 8 7 5 5 3 8 99 7 6 8 4 6 7 9 3 8 4 7 6 5 3 8 5 9 4 68 3 4 7 6 9 5 3 8 7 4 5 8 9 4 8 5 7 3 99 7 5 9 4 3 5 7 8 6 5 7 3 8 5 9 5 5 4 77 4 8 9 5 4 7 8 6 3 8 5 9 6 4 8 7 5 8 37 6 8 5 3 8 4 9 7 5 4 3 9 3 6 7 8 5 7 65 9 1 3 8 4 6 5 8 7 5 9 6 8 6 4 7 3 9 86 9 3 6 7 4 8 7 5 4 6 9 3 5 7 6 3 8 9 43 6 7 8 5 6 3 8 4 9 7 5 6 4 8 7 4 3 9 68 5 4 7 8 6 5 9 7 5 3 8 7 4 6 7 9 6 3 56 3 8 6 7 8 4 5 9 7 6 4 8 7 5 8 5 3 7 65 6 9 8 4 9 7 3 5 8 7 6 5 8 4 5 7 9 3 77 6 9 3 4 7 8 5 7 3 9 7 4 8 3 5 5 8 7 63 8 7 4 3 9 8 6 5 8 3 6 7 4 7 6 8 5 3 96 7 4 5 7 8 9 5 6 3 8 7 6 4 8 6 5 4 7 88 3 6 7 8 6 5 4 9 6 8 7 4 3 5 98 4 5 6 8 7 5 4 7 9 5 6 3 8 7 45 8 7 6 4 8 5 9 7 4 6 7 6 8 4 33 9 5 8 7 3 8 4 6 9 5 4 7 6 8 95 8 7 6 4 1 6 8 5 4 8 6 7 9 5 33 8 9 4 6 7 5 6 8 7 3 9 6 8 3 86 1 8 7 5 7 3 8 5 6 8 4 7 9 3 64 9 7 5 3 8 9 4 5 8 6 6 4 7 6 8施测方法:把上表中每相邻两位的数字进行相加,然后把答数去掉十位数,只要个位数(如8+5=13,只要写3),写在这相加的两个数字的中间下方。如:3 5 8 5 7 9 8 2 6 7 9 8 4 3 7 58 3 3 2 6 7 0 8 3 6 7 2 7 0 2要求孩子写得又准确又快。测验时间为4分

钟。记分方法:4分钟内总计加算的数字个数减去加错的数字个数后,除以4。参考标准:平均每分钟加算34~40为优;21~29为一般;20以下为很差。测验目的:了解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判定预测发展趋势。

平均每分钟加算得30-40分者为优,表明孩子具有敏捷灵活的思维能力,这很利于求学和科学研究,如能强化且充分发挥利用,则很可能在数学、哲学、绘画、工程设计、工艺美术、推销、公关等学科或行业中有所突破;加算得21-29分者,思维能力一般,若培养方法科学、有效,也能在各学科的各行业中,牛刀小试,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好成级。平均每分种加算得20分以下者为差,这显然是不利于求学深造的。

3.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

促进孩子思考要讲究的方法很多。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否突出,从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出来。一般说来,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和深刻,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其思考能力是比较优秀的。

如果孩子未进入思考状态,那么就可以采用刺激思考的方法,刺激思考就是具体地考察试验者运用某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刺激大脑的思维系统,使之产生思维欲望,进入思考状态。刺激思考试验的目的,在于考察思维发展潜力,特是孩子的刺激诱导思维发展潜力和理性辩证思维发展潜力。

●检讨你自己对思考的态度。

不要误认为聪明的孩子就一定善于思考。事实上,聪明人可能拙于思考或懒于思考,因为他们不加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而反应迟缓的孩子却往往能说出一些有深度的意见。

检讨,是思考试验的评判原则。

●及早开始。

一位母亲,或是一位老师,经常给孩子朗读一些简单的诗歌,启发他们的思维。

及早,是思考试验的时限。

●给孩子一些思考的题材。

跟他们一块儿看书,陪他们看电视。然后一起讨论你们的感受。

题材,是思考试验的物质基础。

●全家动员。

只要不是跟一大堆人在一起,孩子听和讲的机会就较多,因此几个人闲聊时最能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即使是年龄最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应该让他说出来,大人也应该听取。这并不需要正式的课程。

一家人吃晚饭时,谈谈白天发生的事,就是一个指导孩子如何思考的绝佳机会。

环境,是思考试验的一般条件。

●说笑话。

有幽默感的孩子,就会灵活地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比方说,文字游戏和双关语能令人发笑,因为那是从另一角度去看某个字词。

幽默是善于思考的结晶。

●全面思考。

专家发展了一项技巧,叫做,利弊得失参考法,这是很流行的思考试验法,这项技巧教人无论对任何问题,都要考虑各方面的优点、缺点、有趣而值得参考的地方。

研究者有一次问30名10岁的儿童:“你们想不想每周上学可得到的五块钱?”30个孩子一致热列赞同这个构想。然后他要孩子列出这个提议的“利弊得失”,经过3分钟的利弊评议之后,30名儿童中有29人改变了主意。孩子列出的缺点包括:“这样父母就不再给零用钱了”,“学校会提高餐费”。想深一层之后,这些孩子就发觉最显而易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答案。

全面,是善于思考的一般技巧。

●归纳、类推。

教育的基础就是将一点一滴的知识汇成知识的海洋。把知识归类之后,我们就无需一而再、再而三的学同样的东西。我们一旦明白了选购自行车的方式,买牛仔裤或球拍时,也就知道应用什么准则去选择了。

归纳和类推,是善于思考的一般方法。

●“即使没坏,修修也无妨”。

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推翻定见成规的历史。在爱迪生之前,人们在家中点盏油灯就很满足;在计算工具以及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会计员一直在用纸笔算盘。年轻人尚未定型,常会质疑“一向的做法”,父母应鼓励子女把质疑变成终生的习惯。

质疑,是善于思考的动力。

●提出不落俗套的问题。

要孩子思考这类问题:“如果汽车都漆成黄色,利弊何在?”(如利:都漆成黄色车会比较便宜。弊:在停车场找不到自己的车。)“有助儿童思考的问题,并不是那些好像‘成吉思汗的军队何时入主中原’之类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而是能引导兴趣、不易解答的问题。而且答案可以有很多个。

不落俗套,是善于思考的一般体现。

●说话精确。

精确用词不但可以避免误解,而且有助于使思想更清晰。

试试在家里玩这个游戏:将一个孩子双眼蒙上,叫另一个孩子描述两幅类似的画面。然后拿下孩子的蒙眼布,问他刚才描述的是哪一幅画。设计这个游戏的认为,描述图画的孩子所用的词句往往极为含糊,不能给蒙眼的孩子任何有用的提示,这种试验不但能训练孩子说话更精确,也能使他们观察更细心。

说话精确,是善于思考的必然反映。

●多听别人的意见。

孩子往往是这样的:把自己的想法急急说出来,等别人说完了又再把自己刚才说过的话重复一遍。对别的意见充耳不闻,就会变得固步自封,吸收不到能扩展视野的东西。在做思考试验时,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多听别人的意见,是善于思考的标志。

●写下来。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我不写下来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鼓励子女写日记吧,写作是严格的心智训练,也是练习思考的好方法。

事实上,写作就是思考试验。

●未雨绸谬。

鼓励子女凡事都考虑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后果,子女经常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是“那会怎样?”“退学之后,会怎样?”“逃课、不参加考试,会怎样?”

未雨绸缪,是善于思考的规则。

●学习。

思考不能代替知识,知识也不能代替思考,发展心智,两者都不可或缺。

学习,是善于思考的源泉。

●努力不懈。

儿童少年不会一夜这间就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

思考需要练习。但绝对值得。

坚持不懈,是善于思考的先决条件。

●注意训练孩子多用脑勤思考。

父母应重视孩子勤动手的训练。双手的活动是由大脑神经支配的,勤动手就可以使更多的信息不断地、反复地刺激大脑细胞,促使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手和脑有很密切的关系,孩子的双手掌握技巧越高明,就表示越聪明。让孩子从实践中探索科技的奇妙和原理吧。

某些幼儿园,增设儿童电脑游戏机、电子计算机游戏机等,可以训练孩子双手的灵活反应和刺激大脑神经的活动。

训练,是善于思考的翅膀。

●给婴儿想要的东西时,先给他一个“小小的难题”。

出生后7个月大时,婴儿会爬向母亲或喜欢的玩具,这表示婴儿已开始积极地关心周围的东西。此时的反复行动能促进脑神经的发达,因而此时是开始试验透视婴儿思考能力的最好时机,即使是一些微小的运动或游戏,也能促使其思考力的萌芽。

例如在6个月大的婴儿面前,有意地把发出声音的玩具藏在纸下或被子里,让婴儿试着找找看,然后,掀开覆盖物露出玩具来,再和婴儿一起发出喜悦的声音。也就是在游戏中给婴儿一个“小小的难题”,培养其记忆与预测的能力。像这样反复不断的游戏,是刺激婴儿脑力发育的最佳营养剂。

难题,是善于思考的关键。

思考试验的一般要求有二:

要求一:想得活

想得活,是指思维灵活,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思维灵活的孩子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能提出多种方案,从中选择优秀的方案。司马光破缸救人,就是思维灵活的生动例子。他并不是只想到把人拉起,而想到水的流失会使落水的孩子自然得救。

要想孩子想得活此,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

①鼓励孩子进行一题我解和一题多变,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

②帮助孩子在学习时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适移。

③让孩子经常考虑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问题。

思维灵活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品质。只要经常训练,孩子想问题时的思路就会变得愈益开阔,灵活性也会不断提高。

要求二:想得深

想得深,就是要让孩子的思维具有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深刻的人常常能从一个细小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形成概念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数学是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孩子思维深刻性的基本手段。

培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要从小让孩子学习数数,使孩子初步认识数的意义。

使孩子懂得10表示10个,可以是10个苹果、10个李子或10个人。进一步,可让孩子懂得二分之一、0.50等的意义。让孩子理解二分之一代表半个西瓜、半个苹果、半本练习本。

●要努力让孩子建立数序的概念。

数有大有小,自然数的大小容易理解;而分数、负数的大小则不容易理解。父母要训练孩子懂得12、13、14、15的大小和-1、-3、-7的大小比较。

●培养数的分解组合能力。

要让孩子领会10可分成几组数,100可分成几组数。

●要培养孩子数学原理的抽象能力。

例如,孩子们容易领会3个苹果加5上苹果与5个苹果加3个苹果的结果是一样的,进一步让孩子领会a+b=b+a。孩子由具体运算到类型概括,总结出一般性的算术原理,有利于归纳能力、概括能力的提高。

●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想出一个合适的题目;给孩子讲一个寓言,让孩子领会寓言说明的道理。这种方法能培养孩子概括的广度和思考的深度。

让孩子想得深些,还可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发现的故事,如牛顿怎样由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让孩子领会一引进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原理。

促进孩子思考要讲究的方法很多。孩子的思考能力是否突出,从引导孩子思考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出来,一般来说,对问题的思考比较全面和深刻,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提出行之有效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孩子,其思考能力是比较优秀的。

好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刺激诱导思维能力和理性辩证思维的能力,是优秀的学者、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等必须具备的才能品质。这样的孩子可以综合其他能力和条件选择更适宜自己的学科和职业。

■发挥孩子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引言:在当今社会中,没有创造力的孩子将很难适应社会需要,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

□创造力使孩子适应社会

创造力与孩子成长密不可分,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创造力被誉为人类智慧的最杰出表现和人类文明的动力源泉。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创造力与人类的文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息息相关。特别是文艺复兴后的启蒙运动,重新发现人,发现了人的无穷创造潜力,并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全世界都形成了鼓励创造的风气。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被淘汰出局。竞争是如此的普遍、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创造力上。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这个制高点上。

专家认为,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特性和标志之一。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涵义很广泛,它既可以是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具体看来,判别创造力的标准是看其产品是否新颖、是否独特、是否有个人或社会的价值。

创造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它与一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以及个性特征关系非常密切,需要在此花笔墨说清创造力与这三者的关系,才能让父母掌握创造力的本质独创性强的孩子在思维的过程中比较客观、实际、有主见,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自信、乐观。

思维独创性有三个特点:

●独特性,即个体独特地而非人云亦云地分析条件和问题并解决问题;

●发散性,即从一定的已有信息出发,产生各种各样的大量新信息,能找出不同的几种解决方案。

●新颖性,其结果包含新的因素,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要为孩子创造宽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和各种新颖、独特甚至是有点可笑的创造性设想,不要阻挠孩子的自由发挥。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消除孩子对书本上、大人嘴上的话的百依百顺。

●讲一些发明家的个人传记来影响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孩子的求新观念。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活动,独立办事,鼓励孩子用新的办法来做老事。

●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实践证明,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具有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动力、兴趣和态度等个性特征方面的优势。有创造力的人并不一定学习出众,但都很独立且有自己的兴趣。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的意志和独立性,才能真正培养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优秀的孩子来。

能自己找到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培养子女的超常创造力。

想象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的想象。它不是大脑中已有的各种形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的新形象。许多创造活动,如科学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和创见,生产技术和产品的改进与发明,文学家、艺术家的构思,甚至儿童的学习,包括画图画、做游戏,以及解答数学题,都需要创造性想象的参与。因此,有人将创造性想象比作创造活动的翅膀。

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现有知识的经验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寻求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过程。研究创造力的专家吉尔福特发现,创造性思维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一是流畅性。心智活动流畅,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和设想,反应迅速。二是变通性。思维变化多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问题,不易受思维定势和功能固定性的束缚。三是独创性。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与人不同的新观念、新创意、新点子。我们可以从立体的、多向的、横向的、逆向的思维角度来训练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若没有创造个性,即便具备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也只是光说不练无济于事,有创造之心却无创造之胆,等于浪费了一个聪明的脑袋。

创造性个性体现如下:

●主动进取

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积极进取,驱使他不安于现状,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新观念。

●提出质疑

对现成的事情不盲信,能大胆质疑。

●勇于挑战

不敢质疑,不敢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不敢独立承担风险因而不敢行动,是不能有所创造的。

●强烈的自信

坚信自己思想、行为的价值,即使在遭到阻挠和贬斥时,也不改变信念,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一个创造的完成,需要百折不挠、持久不懈的毅力和意志。没有恒心一事难成。

●有比较远大的理想。

●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想像丰富、新颖、思维敏捷独特,有批判精神,敢于破旧创新。

●勤奋、勇敢、自信、廉虚、谨慎、有责任及正义感。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像及思维能力,必须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造性想像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互相制约,因此,要鼓励孩子好奇、求知和自信。孩子们得到鼓励和赞扬,将促进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当孩子的想法、做法与父母不一致时,父母不要妄加批评,孩子偶有失败也不要责难,否则会挫伤孩子的创造性,使孩子丧失积极性和自信心。只要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不离谱,家长就不要横加指责,要支持孩子自行处理,以坚定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是儿童的想像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结合,是儿童学习和发展最自然、最有效的手段。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操作、探索、自我表现,进行创造性活动;在游戏中,儿童能表现自己的目的、执行自己的决定、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可使儿童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想像,特别是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显著发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游戏称为“创造性想像的源泉”。不仅因为游戏使幼儿有机会发现物体的新特征,而且游戏能刺激儿童的想像,从而使创造性行为更有可能出现。

要使游戏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注意让儿童按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要尽力使游戏内容和形式更为全面;家庭和学校都要努力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的创造性游戏给以强化。

可适当增加意愿活动,减少模仿活动。例如在绘画中可让幼儿听故事绘画,听音乐绘画、外出参观绘画等。这比模仿画或临摹实物更能表现和发展创造性。

根据创造性作品和产品都是对原有水平的突破,即在某方面或某几方面的改造而成的这一原理,对儿童进行想像中的改造训练,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围绕着自然界、人类及社会三大方面的变化事实让幼儿观察。例如观察各动物出生——生长发育——死亡的变化过程,观察植物的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的变化、天气的变化等自然现象,观察人的生长变化、人的活动变化等等,观察人类各种工具的变化,例如让幼儿参观各种时代的灯具、炊具等。通过这些观察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形成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认识,并进行积极探索,尽早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的”理论框架,这样就不会墨守成规,就敢于对生活中的一切不断进行变革。

应该鼓励儿童不同寻常的探索行为和奇异的幻想。鼓励他们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例如,有一个小朋友把大海画成红色的,此时如果碰到一位有创造意识的教师,就会启发式地向儿童提问“是什么把海水染红了?”如果小朋友回答:“打死了大鲨鱼,它们的血把海水染红了。”那么,不仅不应责难,而且应大力表扬。

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经验能提高创造力。一项对富有高度创造性的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他们常常对各种科学思想十分熟悉,他们在广泛的科学领域里汲取营养。

另一项研究表明,使用两种语言的儿童,在语言创造性测验中比只用一种语言的儿童获得更高的分数。在一定意义上讲,知识、经验是想像和创造的原材料,知识和经验积累得越多,就越有助于创造力的发挥。

崇拜、模仿心目中敬重的人是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的共同特征,孩子们常常以他们为榜样,以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学习他们的精神。家长和老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富有创造力的人物的生平事迹、传记著作。有条件的,最好能带孩子走访一些有成就的学者、专家、科学家、革新者、技术标兵等。

从小培养孩子动脑、动子能力,可以培养孩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学实干的习惯。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在校内学习的科目,指导孩子搞小小实验、小小制作,也可以帮助孩子在家里布置一个“生物角”、“植物园”,指导孩子饲养小动物,观察动物生长的规律,种植一些花或果树、研究植物的生长特点。在以上活动中,应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深入观察、仔细记录、积极思考并和孩子共同分析、研究、讨论。

特别要热情支持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一些创造性活动。例如,校内的各种科技活动小组、文艺活动小动、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校外的科技、文艺活动以及野外参观采集活动、暑期夏令营活动等。

通过以上合适的活动,培养孩子的精细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精确记忆力的独立的创造力。

□教孩子创造性的思维

创造力是创造思维的一种体现。

发散性思维、辐合(集中)性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也是衡量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并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开放性,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发散性思维是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它可以充分发挥想像,打破知识固有的界限与约束,从某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以获得旧知识的新组合、新联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问孩子:“水有什么用?”要求他讲得越多越好,那么孩子就会展开思想,想出水的许多用途:供人畜及其他动物饮用、浇灌植物、洗澡、水利发电、供蒸汽机用水、制作各种饮料、散热、做各各溶剂、和泥、淘金、载船、冻冰、养鱼、养虾、和面等等。这就是孩子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结果。

辐合性思维与上述相反,它是在思维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在许多假设和方案中确认、选择一种最理想、最合适的设想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一种假设,得出一个标准的理解结论。辐合性思维又称集中性思维、收敛性思维、求同性思维。辐合性思维的特点是综合性,其结果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医院为某病人会诊总是从数种治疗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这就运用辐合思维的结果。

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思维和辐合性思维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往往要经过从发散性思维到辐合思维,再从辐合思维到发散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例如,某库房夜里失火了,起火原因是什么?怎样找出起火的证据?侦察者就要根据现场种种可疑现象,作为种种可能性的推断,这时的思维模式基本上属于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根据取证材料,逐一推测,缩小范围,最后集中到某一点,得出正确结论,这后半段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辐合性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从其他角度、其他事物的作用中得到启发而产生的新的方法。据说,最早的自行车轮不是橡胶轮胎,骑起来硬梆梆的,很不舒服。美国人邓普禄手持橡胶管浇花时,软软的橡胶管使他受到启发,他想用这种材料的轮装在车轮上,自行车不就不再颠簸了吗!于是制造出充气轮——邓普禄轮。这便是动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的例子。

反向思维是将思维的方法倒转过来,用对立的、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可能并存的两条思路同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一个例子便是运用反向思维而成功之例。债主逼商人还债并想得到商人爱女为妻。债主建议:他在布袋里放一黑一白两块石头,由商人女儿从中抓出一块,若抓出白的,债务一笔勾销;若抓出黑的,她就得嫁给债主,抵偿债务;如果她拒绝抓拾,商人就得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入狱。在装石头时,债主把两块黑石头迅速放进布袋里,但被商人女儿看见。当她的手从布袋里取出一块石头时,故意让那石头掉在地上与乱石混在一起,无法辩认。然后她说:“好,只要你们看看袋子里剩下的那块石头,就知识我刚才抓出来的是白石头,还是黑石头了。”商人女儿的反向思维救了父亲和她自己。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活动的有利武器,能使孩子不得到全新结果。

创造性思维还有一些独特的品质,如探索问题的敏锐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独创性、联想思维的广阔性等。探索问题的敏锐性,主要表现为具有怀疑意识,能从寻常处发现不寻常。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是指能迅速并灵巧地从一类现象转换到另一类内容相距甚远的现象和能力,遇到问题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呈现出立体的思维功能,能够突破思维定势,转向新思路。思维的独创性是指通过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从别的途径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简单的重复模仿。联想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具有丰富的联想思维,能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特殊的思维对象之间建立广泛联系,从其相关性中得到启发,变未知为已知,进而有所发现。

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可以采用多提一些能启发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来让孩子解答,鼓励孩子提问、探索、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思维的毛病,让孩子在游戏的学习中发展创造思维等多种方法。

经常就水、沙子、冰、自行车、花、树等题目向孩子提一些能启发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如:木头有什么用?迷路怎么办?世界上没有太阳怎么办?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漂浮?水里通常有什么东西?有几条道能到姑妈家?还可以让幼儿列举常用物品的一切可能的用途。例如,说出砖、水、纸的用途,让儿童看图联想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的问题,让儿童说出某一玩具的各种玩法,让儿童由一个词联想到各种事物。

设立或提出问题的情境,让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例如,老奶奶不慎将蚕豆和铁砂混在一起了,你怎么帮助她尽快地分开等等,要求孩子答得越多、越新奇越好。家长要注意不要用大人的理智去制约孩子开阔的思路。因为创造性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异想天开,并非都符合逻辑。

探索的敏锐性和怀疑意识在孩子身上的表现就是好奇、好问、好探究。所以应启发与鼓励孩子提问与探索。培养孩子凡事问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并鼓励支持孩子的探究行为。

幼儿思维往往体现为单向性,即只从一个角度,而且常常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认识事物。单向思维是低级的思维形式,它妨碍创造思维的发展,应通过“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启发培养孩子多角度考虑问题,帮助孩子克服单向思维。

猜谜与玩各种游戏一样,能促进孩子创造思维的发展。谜语对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反向思维与侧向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父母本身就是儿童崇拜的对象,因此,父母和孩子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创造动机和好奇心强的父母,教出的学生创造力也较高。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是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是创造型的父母。”这是因为父母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创造性较强的父母,往往喜欢使用比现行的方法更为灵活、更有实践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他们倾向于“建设性的行为”,倾向于发展儿童的潜力和可能性的心理状态。他们富有创造性的言传身教更是对孩子们创造性的激励。

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提高教师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大量人才当教师,以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是明智之举。教师也要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创造性,以此来影响儿童。

民主型的教师惟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常以商量的口吻、讨论的方式指导孩子的活动,这会使孩子的思维处于活动跃状态,从而提高儿童探索和创新的可能性。而威严型的教师惯于发号施令,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受到限制,自主权被剥夺。长期下去,形成儿童只会按教师的指示办事,不愿独立思考,成为拨一拨动一动的“算盘珠”,使他们的创造性完全泯灭。这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托立斯教授提出的有助学生发展创造力的五条原则值得愿成为民主型教师的人借鉴。

●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疑问。

●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观念。

●向孩子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

●评价孩子要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专家指出,父母的行为特点与孩子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当父母感到自信,不大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相一致时,他们的孩子倾向于有较高的创造性;另一项研究表明,有较高创造力的男生,他们的母亲都比交开明豁达。

著名的心理学爱布鲁姆曾对杰出的数学家和作曲家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父母通常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卷入了对孩子天资的开发中。他们一方面给孩子以热情的鼓励,另一方面自己积极参与这些领域的活动,对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充满了热情,从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激发出了孩子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

还有一项对31位诺贝尔奖获得太的研究发现,在他们中有74%的人,孩提时代在家中有特殊地位,而这就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当今的家庭中也确有不利于发孩子创造力的因素,这就是溺爱型家庭的日益增多。由于过分溺爱,削弱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造成孩子脆弱、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乏探索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严重的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的发展。

父母应从上述研究中汲取经验,使自己的家庭及父母本身具备有利于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家庭特征及父母行为特征,科学地为人父母。“父母”并不仅仅是亲情的象征,还应该是理智和科学的角色。

□家庭对孩子的创造力影响巨大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结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经济、政治等各种功能逐渐分化出来,由社会所取代,但是家庭的教育功能则不断得到强化,内容也丰富起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创造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许多研究都证实长子往往比弟妹更有创造力。

有关有脑的生化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约140亿个神经细胞,到5岁时大部分已经形成,各种机能特征也已趋完善,而通常的人只利用了神经细胞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的1/4,有的人未被使用的开发的大脑神经细胞竟高达90%以上。因此,儿童大脑神经细胞的潜力大得惊人,如果能在丰富的环境和合理的教育条件下得以发展,就完全可以把巨大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创造力的开发,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对近千人的追踪研究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一般来说,如果把17岁的个体所达到的平均智力水平看作是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便获得了50%的智力,从4岁到8岁又获得30%,余下的20%则是从8到17岁获得的。环境对智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婴幼儿时期被剥夺或忽视智力刺激的儿童,将很难达到他们原来应该达到的水平,而在其他阶段,造成影响则相对较弱一些。总之,教育越晚,儿童生来而具有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的比例也就越少,反之亦然,良好的早期教育有助于儿童潜能的开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