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04:54:14

点击下载

作者:斑马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作者:斑马排版:Clementine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7-1ISBN:9787210085140本书由北京磨铁数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6)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Chapter 1精神独立比经济独立更重要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

永远不会为年华的逝去而感到恐慌,

也不会靠po几张磨了十八层皮的PS照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比起经济独立,中国女性更需要精神独立

女人多大算大龄?

这是一个女孩前几天问我的问题。我反问:那你多大?她说,我89年的,担心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

我本想说笑话,这才哪儿到哪儿,你还小得很。转念一想,不太对。我只是比照了自己的年龄,总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还年轻,比自己小的都还是小朋友,殊不知,90后都早已过了“晚婚”的年龄。

按照世俗的眼光,89年出生的姑娘今年27,的确也不小了。二十七八是女性人生最焦虑敏感的时期,事业未成,家庭未立,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达到顶峰,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扣上一顶“大龄剩女”的帽子,连回家过个年都要战战兢兢。

28岁的女孩G就深陷这样的苦恼中。她是我的一个咨询者,文文静静还带着点怯,典型的乖乖女。

G来自一个南方小城,独自一人在北京打拼,事业还算有成,就因为单身,据说父母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来。女孩自己也着了急,2015年总共相亲了两个男人,就想着从中选一个把自己嫁出去。

一个对她不积极,没了下文,另一个人在深圳,面都还没见过,微信聊得也不甚投机,可是耐不住双方家人催促,于是买好了机票,计划春节见上一面,打算彼此若有意就先订了婚,她辞职转战深圳。

G不停强调自己的年龄,张口闭口不离“我今年都28了”,像在描述一棵随时准备挥泪大甩卖的白菜,只要有人买,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到菜篮去。

我听呆了。我说姑娘别说你才28,就是82也不能这么着急啊。网购还要比比价呢,你就打算这么跟一个网购的男人过一辈子?你连他性取向都不能确定呢!

我曾批判过一些像“郑人买履”一样选择伴侣的女人,打着不将就的名义,列出长长的条件清单,有一条不符连面都不见,最后生生把自己“剩下”。但是如今,我更为这些急着把自己嫁出去的女孩担忧。单身至少不要命,遇人不淑可就说不好了。

比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医三院产妇事件,患者家属到底有没有大闹医院或者讹钱,尚无从考证,但有几件事,却是杨冰丈夫自己写下的:妻子有过多次流产史,高龄高危产妇,怀孕还要给他做早饭,手术前无人陪伴,给自己打了11个电话听不到……

据说,女人这五年没干别的,就折腾生孩子了,最后,把命都搭在了“传宗接代”四个字上。不得不说,有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不会因为你读了多少书拿了多少学位而发生改变。

过去,我一直觉得女人经济独立最重要,当你连饭都吃不上时,不要指望爱情来雪中送炭。可是这些年,我接触了不少能力、收入还不错的女性,要么活在对大龄剩女的恐惧中,要么苦苦挽留一个早已不属于自己的男人,要么坚信传宗接代是女人必然的使命。也难怪学历不高,网红出身,没有任何专业背景,靠着瞎编乱改《进化论心理学》、专教女性如何取悦男人的ayawawa能圈200万铁粉,连“吞精可预防先兆子痫”这样的言论都有大批人埋单。

G姑娘在跟我聊天的时候,讲得最多的是“我父母说……”“他父母说……”“他觉得……”,从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句“我自己”。

对于中国女性而言,比经济独立更重要的,是精神独立。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性,首先是爱自己的,这种爱,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她们不会在乎自己是早婚还是晚婚,甚至不婚,也不会把生孩子作为此生必然的使命。不要动辄谈牺牲谈奉献,一个为父母、为爱人甚至为子女而活的女人,就注定了是一个悲剧。

我从不鼓吹单身好,亲情、友情都替代不了爱情,和一个琴瑟和鸣的恋人牵手走完这一生,是此生最美好的事情。遇见对的人,结婚要趁早。也正因如此,不要随随便便找个人嫁出去,也不要去挽留一段无药可救的婚姻。

有人爱的时候,就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没人爱的时候,请认认真真过好自己的生活。我和你结婚,不是因为我到了年龄,而是我爱你。

可是在中国,女性真正做到精神独立仍是一条艰难而长远的道路。经常有单身女孩跟我说,你结婚早,不能理解我们面临的逼婚压力。我也曾在劝一个女读者结束自己婚姻的时候听到一声又一声叹息,即使丈夫已经公然和情人同居,她仍然选择隐忍。她不停地讲一句话:我已经35岁了,又离过婚,还有谁会来爱我?

当一个女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别说的确没有人会爱她,她已经连爱自己的权利都放弃了。

我很想告诉一些女性,如果你足够优秀,年龄、婚史统统都不是问题。《孔雀东南飞》是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却能让人从中嗅到一丝励志的味道。刘兰芝前脚被休回家,后脚提亲的人就踏破了家门。好姑娘永远不愁嫁,封建社会尚且如此,何况是现代社会?

我认识个姑娘,算是女神级别的人物了,年纪轻轻就结了婚,身边男人一众跺脚叹息。没过两年传出了离婚的消息,女神还是那个女神,追求者有增无减,后来嫁了一个靠谱男青年,老公如获至宝,日日捧在手心里。

如果她离婚后变成一个自怨自艾的怨妇,身材发福,容颜不复,逢人就像祥林嫂一样吐槽自己遇人不淑,估计追求者们一夕之间就全都跑光了,然后得出一个结论:离婚的女人果然没人要。真正让一个女人贬值的,不是年龄也不是婚史,而是自信的严重缺失。

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永远不会为年华的逝去而感到恐慌,也不会靠po几张磨了十八层皮的PS照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20岁的林青霞有生机勃勃之美,50岁的林青霞有知性优雅之美,60岁的杰莉·霍尔照样能风风光光地嫁给默多克。你说,多少岁算老呢?给你一张范冰冰的脸,你也未必过得好这一生

国民女神范冰冰又上了头条,这一次是因为爱情。突然想起了周围几个容貌不输范冰冰却把日子经营得一塌糊涂的漂亮女孩,给了你一张范冰冰的脸,却依然没有过好这一生。

你摸了一手好牌

却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

认识一个姑娘,其实早就过了姑娘的岁数,只是年近40仍待字闺中,也只好称其为一个姑娘,用世俗的难听叫法就是“老姑娘”。

姑娘年轻时也算是个美人,只是奈何岁月不饶人,加上事业平平无所寄托,只好在回忆里度日,时不时就贴出二八芳华时的照片供路人欣赏,强调当时的自己如何纯天然。下面自然赞美者如潮,只是网络上的热闹敌不过现实的冷清,回到10平方米的出租屋,她仍是孤单的一个人。

也不是没有追求者,只不过爱她的她看不上,她爱的也看不上她,毕竟没有一个国王会爱上一个一事无成的半老徐娘。

年轻时美丽、年老后孤寂是很多美人的结局。相比之下,“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还算是个happy ending。甭管对方爱不爱你,找不找小三,至少还挣到了一张长期饭票。落魄者如蓝洁瑛或是灰色花园里的伊迪母女,把一手好牌生生烂在了手里,才真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不是美貌无用

而是你不能把20岁的脸留到30岁

不是在宣扬什么“自古红颜多薄命”,混得好的女神大把大把抓呢,前不久还高调出席马云女性论坛的赵薇就是国人眼中的人生大赢家,事业得意,家庭幸福,保养还得当,就算没有豪门老公,44.5亿元的身家也够普通人活上好几辈子。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颜值高的人当然比普通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只要你愿意稍微努把力,全世界都能给你让出一条金光大道来。

基本上30岁是美女们的一道分水岭。30之前,只要颜正,不管拼不拼都能顺风顺水。上学有人帮你抄作业,上班有人帮你分担业绩,去酒吧不用带钱包,各种节日礼物多得放不下,出了门有的是男人等着帮你埋单、给你拎包、找你要电话。别说什么肤浅不肤浅,人类本身就是视觉动物,美貌绝对是凌驾于一切天赋之上的最高天赋。可是财富能积累,阅历能沉淀,偏偏容貌只会逐年贬值。赵雅芝驻颜再有方,也演不了当年的白娘子。范冰冰能走到今天,显然也不是只靠了这一张脸。

30岁前的美貌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多半就要靠修为。过了30若还一事无成,又没有嫁入豪门,连胶原蛋白都留不住。娱乐频道隔三岔五就会拿一个过气港姐说事儿,今天某某某沦为酒吧啤酒妹,明天谁谁谁又精神失常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女神几年不见就成了失意满满的大婶。

不作死

就不会死

成功的女神各有各的成功之道,落魄的女神却往往都是因为太作。一个美女如果情商太低,智商再不大够,基本上就是朝着花样作死的道路一去不复返的节奏了。

女人的作法千变万化,但基本逃不出两类范畴:一曰为情,一曰为财,抑或两者兼而有之。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就是为傻子织毛衣的典型,谁都有眼神不好的时候,可是犯不上拿生命代价去惩罚一个不爱你的人,这是典型的作死。放到现实中,多少漂亮姑娘把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视作自己的人生必修课,于是流浪、退学、泡吧、堕胎、未婚先孕,仿佛这样才是真正走完了青春,最后除了一身妇科疾病什么都没有剩下。

为情作的女孩最终都没有得到爱情,但为财作的女孩却或多或少都拿到了钱,所以表面看不会像为情作的女孩那么凄惨。

已经多少年都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作品的黄圣依,有《功夫》这么好的起点,却心甘情愿给人做天底下最高调的小三,和长着一张鞋拔子脸的杨子演了一出没人看的“天仙配”,最后沦落到连想做毯星都不得。

相比连吃饭都成问题的蓝洁瑛和进出戒毒所就像吃饭一样平常的萧淑慎,开豪车住豪宅过着光鲜生活的黄圣依当然要好得多。可是一个女孩明明有机会靠自己去赢得世界,偏偏要沦为一个受人操控的笑柄,你说这算不算作?

为情作是一种愚蠢,为财作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的取舍。年少无知谁都会犯错,偶尔作一下其实还不太容易毁掉一个女孩,持之以恒的作就真是神仙难救了。

想要做女神

先要学会扔掉“女神包袱”

别强调自己是因为时运不济。遇人不淑不是最可怕的,当年哭得惨兮兮的贾静雯也重新找到了爱她的小鲜肉。事业失败也并没有那么严重,军旗装后的赵薇和诈捐门后的章子怡也曾跌到谷底,不也都重新站起来了吗?对自己缺乏正确认知,对他人太过依赖,得意时太自信,不知道别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你,失意时又没有勇气再开始,陷在自怜自伤的阴影里,才是最可怕的。

大凡美女都习惯了在赞美和爱慕中成长,当初被捧得越高,一旦跌下来就摔得越惨,不但没了男人宠爱,还有一群不美的女人等着在下面看笑话,“想你当年风光无限,而今竟不过如此”。经济上的落差往往不是压倒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心理上的失衡才是。这也是为什么美女一旦落魄了,往往连普通人都不如。委内瑞拉的选美皇后达玛尔丝·瑞兹流落街头15年,最后竟连尸体都没人认领。

既然青春留不住,就是时候从“女神包袱”里走出来了。年轻时少纠结该在单车上微笑还是在宝马里哭泣这样的蠢问题,如果你没有能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上了宝马车,又能坐多久呢?年老后也别再津津乐道自己的校花岁月,那些年追过你的男孩如今正在屁颠屁颠地追比你年轻比你美的女孩,他们连你是谁都不一定记得了,认清现实、活在当下才最重要。

朋友圈一直在疯转一篇叫作《要么读书,要么健身》的文章,鸡血味儿重了点,可是给自己做做增值总是没错,特别是美女们,不要浪费了自己的一手好牌,回首往事时才发现,时光除了给你肥肉和皱纹,什么都没有留下。不和穷人谈恋爱,并不意味着你会因此遇到富人

我有个远房表姐,35岁,收入低于当地的平均线,至今单身。头几年,表姐模样还算周正,也有一些追求者,但他们全部因为条件不符而被拒掉,连观察的机会都不给留。至于表姐看上的那些人,则统统看不上表姐。

这些年,表姐老得格外快,最后一次看她时我吓了一跳,她的脸暗沉无光,头发竟有些花白了。这样的她,每天必去的还是几个相亲网站,择偶的标准竟然较5年前没有丝毫降低。

当年由于工作原因参与过几场大型相亲会,每一次现场放眼望去,都是红肥绿瘦。主办方在门口对着保安抱怨:不要再放女人进来了,里面缺男人!

经常有人不解,中国明明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为什么大龄剩女比剩男多出这么多?我想答案就是中国女性们往往不愿将就。

前几天,一篇叫作《不和穷人谈恋爱?》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当中一些观点甚得相当一部分单身女性认同。不和穷人谈恋爱,就是最重要的“不将就”,那么问题来了:人的欲望永远高于现状,到底什么叫穷?

年薪十几万的之于年薪几十万的是穷人,开奔驰的之于开法拉利的是穷人,开法拉利的之于开游艇的是穷人,至于到了国民老公王思聪那里,你们统统都是穷人。

认识一个全职太太,先生是企业高管,每月给她5万家用,太太总是愁眉紧锁,这点钱哪里够花,我都逛不起商场。在她眼里,她老公也是穷人。

所谓的嫁给穷人,绝大部分时候都不是那些真的穷到吃糠咽菜的穷人,而是嫁给不能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那个人。

所以你说,要不要嫁给穷人呢?

在《不和穷人谈恋爱?》一文的作者眼中,富的定义就是去私立医院生孩子,让孩子去3万一个月的私立幼儿园。可是如果自己但凡年薪有个50万,这样的事情,还需要看男人脸色吗?

什么人会去讨论要不要嫁给穷人的问题?答案是穷人。

一个有上亿家族产业的白富美每天出入都是高端场合,想遇到穷人都不太可能。退一万步讲,如果白富美真的爱上了一个穷小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接进来做上门女婿就好。不过如果场景再极端一点,因为这个穷小子,白富美的父亲和她翻脸了,让她在家族产业和穷小子之间二选一,此时我的建议就是除非离开他你就活不下去,否则不要在一起。幸福的例子不多,就算穷小子真的有天发了迹,也很有可能是又一对薛平贵和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换回荣华富贵18天,太不值。

再来说回到穷人。穷人要不要嫁给穷人呢?我的答案是除非你无所谓单身这件事,不然还是要的,否则,你又能嫁给谁呢?

这其实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如果男人穷是因为不求上进,女人穷也一样。有钱男人的确不一定在乎女人的出身和财富,可是他们一定在乎这个女人的颜值和智慧。而你觉得,有了这两样的女人,会穷吗?一个有钱男人对于她们,可以是锦上添花,但一定不是雪中送炭。都说邓文迪当年嫁给默多克是逆袭,可你以为一个耶鲁MBA高材生靠自己就不会过好一生吗?

如果你恰恰没有这样的能力,自己还是个指望靠一段婚姻就能改变自己的穷人呢,那还嘲笑什么穷人?当你活在穷人堆里时,追你的当然都是穷人。

就拿刚刚结束不久的高考举例子吧,如果你考了700多分,自然有权利纠结是报清华还是去北大,当然你要非蓝翔不上,那也没人管得着。可是如果你只有300分,还高声嚷嚷着我就是不去上技校,那你还能去哪呢?

我们不是唯学历论,单身也不可耻,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如果你绝不将就,找不到符合自己标准的Mr.Right,情愿孤独终老并能淡然处之,旁人绝对无权插嘴。但如果你分分钟就想脱单,每月流连于一场场相亲会,却从来都只把标准定得比自己的水平线高出一大截,那就只能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嫌贫爱富不是可耻,是不明智。适当放宽点要求,不是在给别人机会,而是在给你自己机会。

对于宁死都不会降低要求的女孩,我觉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找男人身上,还不如剩点精力拼拼事业。把自己变成豪门,也就不必在乎对方是不是豪门了。

爱情的真相不是你嫁给谁,而是你是谁。比秀恩爱更难的是互不嫌弃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杨过和小龙女再见面不在断肠崖,而是在吴君如的贺岁片《金鸭》里,那一幕健身房里恶搞的“过儿与姑姑”给世人的惊吓远远多过惊喜。

所谓的神雕侠侣16年后再牵手不过是金庸的一厢情愿。他自己结了三次婚,第二任妻子朱玫遭遇劈腿被弃,晚景凄凉到要靠在香港街头卖手袋为生,最后孤独地死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的病床上。

倘若当年的俏黄蓉翁美玲活到今天,也断然不会为一个脑满肠肥默默无闻的汤镇业寻死觅活。当然,如果她真的活到了今天,谁嫌弃谁也还不一定呢,你看曾经靓绝五台山的大美女蓝洁瑛如今惨到了连路人甲都不如。时光哪里是把杀猪刀,分明就是电锯。

当年的汤镇业与翁美玲,怎么看都是一对璧人。

一段爱情走到尽头最坏的结果还真不是相互仇恨,而是多一眼都不想看对方。宁愿跟街边的陌生人聊上一整天,也不愿回家说一句话。恨不能把当年的自己拉出来暴打一顿,最好连眼珠都抠出来,问问自己是瞎了吗。

如果开始就不爱,可能更容易释怀,但偏偏最初爱得死去活来。

金庸也曾和朱玫非卿不娶非君不嫁,就连备受广大男性爱慕的赵敏据说都是以朱玫为原型。而贵为富家女的朱玫也真如赵敏一般,顶着重重家庭阻力和金庸来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如果故事终结于小说里,那就是张无忌和赵敏羡煞旁人的神仙眷属,但偏偏人生比小说精彩得多,金庸在酒吧认识了更年轻貌美的女侍应林乐怡,曾与之患难与共的朱玫就这样被弃之如敝屐。

金庸与朱玫也曾爱得轰轰烈烈。

也许你会说,喜新厌旧几乎是成功男人的必然属性,而年老色衰是女人一生怎么都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金鸭》里的过儿对姑姑大献殷勤的背后满眼都是不屑,已经贵为星爷的周星驰应该也不会再有兴趣和他当年苦苦暗恋的蓝洁瑛共进一顿晚餐。但杀死一段爱情的真正凶手显然不是衰老,也不是外遇,即便风流如克林顿,也还是不会离开日渐衰老的总统热门人选希拉里,因为他们有共同的野心与追求。

真正的嫌弃来源于成长的不同步。一个人这辈子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同桌、同事还是别人家的孩子?统统都不是,跟你日日夜夜同床共枕的人才是最有杀伤力的对手。你有才我有貌,咱俩才能坐下来赌上一局,总要棋逢对手才能将遇良缘。才华、容貌、金钱、性格这些统统都是筹码,如果一个人手握的筹码压倒性地多过了另一个人,就总有散场的那一天。换句话说,这也是被嫌弃的开始。

别指望用道德观束缚谁一辈子,山上和山下的两个人永远都没有办法平等地对话,连呼吸的空气都不是一个浓度。

这就是为什么学生时代的爱情往往不能走到最后,而成年后的同学聚会又往往催生出一对对不可思议的情侣。你会发现学生时代仰慕的男神如今大腹便便拿着微薄的薪水过着碌碌无为的日子,而某个曾被你看不上的人一跃变成了青年才俊。

想要一份永垂不朽的爱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别被对手落得太远,最好大家能手牵手齐头并进,要么一起平庸到死,要么共同见证辉煌。如果你只是靠年轻貌美吸引了一个成功男人,那么最好就祈祷自己永远年轻貌美,不要等到有一天筹码没了被人踢出牌局。相亲那些不能说的潜规则

男人相亲看脸,女人相亲看房。这件事更像是一条不能摆到台面上讲的潜规则,明明都是这么做,讲出来却要被骂上一句:“俗!”

相比之下,大众对男人看脸这件事的宽容度要高得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换成一个女人打听男人住多大房开多少万的车,立马就要被扣上一顶“拜金”或者“绿茶婊”的帽子。

相亲不看物质,难道来两斤真爱?

前几天有个姑娘在群里吐槽,自己帮一位男性朋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则征婚启事,不过是放了几张“破房子”的照片,就吸引了一大群女生蜂拥而至,死缠烂打要男孩的联系方式。此言一出,感慨者无数:现在的女孩都怎么了?

好奇之下我就去了她的朋友圈围观,征婚帖里没有男孩照片,“破房子”是一套带健身房的别墅,装修基本可以参照电视剧里的豪宅画面自行脑补。

倒不是说一套房子就值得让人以身相许托付终生,只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有这样一套豪宅,自然为相亲者加了重分,姑娘们高看一眼既不稀奇,也算合情合理。

我也曾有过帮人介绍对象的经历,女孩是个美女,事业也算有成,要求自然不低。有男人慕名应征,我循例问他房车收入,男人拒绝回答之余还愤愤然甩出一句:现在的女人怎么都这么物质!

我说你要是直男癌晚期了就去看老中医,谈什么恋爱啊!如果对方长成凤姐那样你还来吗?自己看脸,却不允许一个女孩看物质,那跟你谈什么?谈真爱?拜托,人家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好吗!

经常听到有人说,那也可以先接触试试啊,没准对方人品、性格上有闪光点呢,这些相亲又看不出来。的确,接触一下没准发现是真爱,公主还能爱上乞丐呢。可这是极小概率事件,且成本太高,一不小心还可能被渣男缠上,实在得不偿失。

我想起有个朋友跟我发过的一个牢骚,她说有些公司根本没有英文办公环境,校招却要求对方必须英语过六级。我说不是六级成绩真的有用,而是投简历的人太多,明明有过六级的,为什么要用连四级都没过的呢?

能力是需要时间证明的,成绩一张纸就够了。

爱情同理,若是有一群相亲对象供挑选,最好的方法显然是直接从物质条件符合自己要求的男性里寻找真爱,又有面包又有爱情。

你若屌丝,全天下女人便都是绿茶婊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绝对地讲物质或是超脱到完全不讲物质,富贵如王思聪,当年还曾因为买电脑被坑在中关村跟奸商们死磕了一下午呢。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也伤钱,所以我们会和一部分人讲金,和另一部分人讲心。如果一个男人嫌一个女人太物质,那只能说你身上完全没有能打动她跟你讲心的地方。

我和我先生从校园恋情一路走到结婚成家,他就出身寒门。刚毕业那会儿我们没房没车还养了两只猫,也曾有过交完半年房租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但是恋爱8年我们没红过脸,也没闹过分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模范夫妻。

总有人表达对我们的羡慕,说现在相亲的人都太物质了,还是你们幸福。我说那是因为我爱他,如果他是跟我相亲的路人甲,我一定连面都不见就拒了。

相亲,说白了就是把两个人放在天平的两端过过秤,看看“匹配度”。再超凡脱俗的女孩面对前来说亲的媒人,也一样要问清对方什么条件。

不是相亲就没有真爱了,调查统计显示,相亲结合的男女婚姻更稳定,离婚率更低。就因为两人条件差不多,匹配程度才更高。相亲恋爱后一方突然潦倒或病倒,另一方不离不弃的感人事例也不少,只是这些都不可能在还没见面的时候就发生。

曾经认识个男生个儿不高,眼光特别高,没钱也没前途,追的却全是女神级的女生,张口闭口就是“某某是个绿茶婊”,每次被拒总是一脸委屈地说:“她不就是嫌我没钱吗!”

我说你不只是没钱,你还没脸。

女人看物质,不等于“想得美”

千万别曲解了“看物质”的意思,以为相亲对象没房没车就嫁不得,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公主,只要对方不是王子,连看都不能多看一眼。看物质是件特别理性的事,但偏偏好多女孩不能理性对待。

认识一个身高刚过一米六、长相甚至不能称作平庸、能力又相当一般的女孩,择友条件就是对方必须从事某行业,年薪不能低于30万,还要在五环内有套不小于80平方米的房子……我愣了很久终于吐出一句话:要不你先去趟韩国?

看物质不等于只看别人有什么物质条件,更重要的还是要先看清自己,有多粗的腿穿多大的裤子。

不少女孩把人生一步到位的梦想寄托在找到一个金龟婿身上,有房有车自不用说,最好房子是别墅,车子是宾利、玛莎拉蒂,再配个游艇就更赞了。问题是这样的男性在男人中占多大的比例,而你又能在女人中排到一个什么样的位次?

不能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但这个世界上绝没有真正的逆袭,灰姑娘嫁王子是因为美貌,默多克看上邓文迪是因为能力。哪儿不行,总得能在别处找补,要是样样都不行还做着逆袭的春梦,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只好送君一句话:虽然你长得丑,可是你想得美啊!没有公主命,就别搞一身公主病

有个女生跟我吐槽自己的男友,没事业也就罢了,还处处不顺自己的心。我说,首先,没事业和处处不顺你的心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难道穷就该低眉顺眼受气,富了就可以反过来把你当老妈子使唤?其次,你又不是慈禧太后,为啥要事事都顺你心意?

我周围有几个玛蒂尔德(莫泊桑小说《项链》里的女主人公)式的女人,她们大多长得还不错,却没机会遇到一个高富帅来了解她们爱她们娶她们,最终只好匆匆嫁给一个平庸之辈或待字闺中,日子过得其实也算不得糟糕,只是与白富美们相去甚远。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容貌不匹配,她们每日都活在唉声叹气中,时不时就抱怨时运不济,没人带自己出国旅行,生日收不到五位数的惊喜,也买不起名牌包包……至于“悲剧”的根源,当然都是因为自己的男人太没用。“你是知道的,像我这么要强的女孩……”玛蒂尔德们的开场白往往都是这样的。我努力按住心中狂奔的一万匹羊驼和她们对话:没人送你礼物,就自己挣钱买花戴呗!

她们立即反唇相讥:女孩,就是要宠爱自己的!挣钱养家,那都是男人该干的事情!

挺同情这些漂亮女人,她们能举出一大堆姿色条件还不如自己最后却嫁入豪门做了阔太的女性朋友,人比人气死人,反正就是怎么想怎么不公平。说白了,公主脸、公主心、公主病都有了,就差个公主命。

偏偏这个公主命,七分天注定,叶剑英的孙女叶明子小时候不知道原来飞机可以坐这么多人,徐子淇的女儿生下来就继承千亿家产,人人生而平等这种鬼话,听听也就罢了。公主病是富贵病,不是人人都得得起。

安徒生笔下的豌豆公主能隔着20层床垫和20床鸭绒被感觉到一颗豌豆粒的存在,这大概是我看过的对公主病最生动的描述了。这样的女孩不但身子是豆腐脑做的,心也是,美则美矣,就是千万碰不得。

生在王室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公主病那是贵气的象征。倘若哪天公主病发,身边的人又不能称心如意,姑奶奶不陪你玩了,坐上自己的豪华马车绝尘而去,索性甩你个华丽丽的大背影。假公主们做不到,她们连独立养活自己都还够呛呢。当然,真公主若是公主病严重,刁蛮任性,也断然是不可爱的,只是到了假公主这儿,就有点要命了。

对于这些没有公主命却偏偏公主癌晚期的女人,她们最大的烦恼来源于欲求不满的生活。她们的要强,大部分情况下是“要男人强”,而自己则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朋友圈每天分享的都是女人要如何爱自己的鸡汤,但凡出门,就一定要找到能为自己埋单的男人。

曾经有个咨询者,长得还行,月薪三四千,年近四十还奋战在相亲的第一线,口中的每一个相亲者都是奇葩,不是请她吃饭的饭店太寒酸,就是送她的礼物不值钱,口头禅就是“像我这么优秀的女孩……”

这类女孩既要爱情也要面包,全世界都要围着自己转,不开心要买包包,寂寞了要你千里万里赶过来送拥抱,一个人的时候恨不得连矿泉水瓶都打不开。女人是应该爱自己,可是她们懒到了爱自己都嫌麻烦,要有人替自己来爱。

偶尔任性一下对方没准还觉得可爱,当饭吃任谁都消化不良。爱你的时候怎样都好,不爱你了,再想起你的种种无理取闹,满满的都是嫌弃。你以为是自己命不好没遇见王子,可是你知道吗?能24小时伺候公主的那是侍卫,王子只负责那点风花雪月。

前几天燕公子与伊能静闹翻,看嗨了一群网民。操一口娃娃音死不服老、常年一副公主形象示人的伊能静就是典型的爱自己大过天,一边出书表达和老公的爱生死不渝,一边和别人搞出牵手门,据说还大半夜敲过演员黄磊的房门,再加上如今枯木逢春,动不动就秀秀恩爱晒晒情书,好像离了男人的爱就活不下去。

可是,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女人,也不影响人家开豪车住豪宅,投资8000万拍烂片。落下了一身公主病的伊能静,已经给自己挣下了一条公主命。生在那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学历又低,要是不努力,连吃口饭都还成问题呢,哪有机会做明星被人嘲笑?

和玛蒂尔德们相比,伊能静最大的不同是可以实现公主病的自我满足。就算无爱不欢,没人爱的时候也能靠得上自己。我不禁想起身边的一个女孩,因为购物欲太强吓跑了几任男友,如今还怀揣着几张欠下了十几万的信用卡等待领养。

虽然这些女孩一直活在渴望遇到王子的童话故事里,可是只要她们多读几篇童话就会发现,王子要么娶了门当户对的真公主,要么爱上温柔的灰姑娘,假公主最后往往没什么好结果。

故事中的玛蒂尔德弄丢了假项链,却回归了生活,只是代价未免太大。故事外的女孩们,还要被一条无形的项链捆绑多久?

别再被“别低头,王冠会掉”这样的鸡汤洗脑,该低头低头,该吃苦吃苦,你本来就不是公主,还担心什么王冠呢?一个能把腰深深弯下去的人,才有可能有朝一日把王冠捡起来。并没有什么比一个人吃饭更简单

前几天,我一个人去望京的烤肉店吃饭,门口负责发号码的小伙子看了又看:几个人?我说:一个人。他试探着说:等人?我:不,一个人。

不得不说,一个人出现在一个一群人围炉夜话的地方多少有点不合时宜。门口坐满了情侣、夫妻、朋友、大吼大叫的小孩和努力想管教他们的父母,他们齐刷刷地从无聊的等位中找到了可以扒一扒的事情:眼前这个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失恋?失婚?离家出走?居然凄凉到一个人跑来吃烤肉。

那些惧怕单身的人,大概就是受不了这些世俗的热烘烘的目光吧。

我让他们失望了,并没有那么多离奇复杂的故事,不过就是突然想吃一顿烤肉,彼时又恰好一个人。

一个人吃饭,不用赶时间,静静坐下来,感受一块肉的融化,油脂在铁板上起舞,发出滋滋的声音,香味弥漫出来,蘸一点特配的酱汁,味道真真是极好的。

对于我的一个朋友来说,此情此景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这几年,她的日程永远排得满满的,不是呼朋唤友,就是在和各式各样的男人相亲。A是谢顶,B肥头大耳,C抠门,D好色,E不够体贴……她整日都在吐槽他们的极品,却依然辗转其中乐此不疲。

她说:我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我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老去。这些年她几乎吃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餐厅,却依然没有找到那个可以陪她在家吃碗泡面的人。

一个人是吃饭,两个人吃的是陪伴。找到一个人一起吃饭很容易,找到一个能让你卸下所有心防,不必担心妆容是否精致、姿态是否优雅、谈吐是否风趣、饭店有没有“随便”这道菜的人却很难。《饮食男女》里的大厨父亲,每天按国宴标准烹制每一餐,却换不回一家的团圆。有情饮水饱,无情吃满汉全席都是煎熬。

我有个女读者,三十几岁,丈夫有了外遇,公然和第三者同居,对她和孩子不闻不问。可是每天以泪洗面的她仍然放不下这段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感情,她说老公自私残忍,但是工作优秀、长相帅气,“我怕以后再也找不到一个比我老公更优秀的人了”。

我说优秀成吴彦祖又如何?你甚至不能面对面和他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你每天都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呼吸一个人的空气。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孤独终老,而是陪你老的那个人让你孤独。孤独并不值得赞美,只是若爱情不能如你所愿,单身也没有那么难。

有一年我去吃麻辣香锅,旁边坐着一个女人,一个人对着一口大锅,菜多得几乎要冒出来。她并不下筷,哭着讲电话,每一个字都带着颤音:他现在连家都不回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哭声渐低,她放下了电话,转而低低地抽泣。又过了几分钟,她开始和着泪水把菜一筷子一筷子往碗里夹。我走的时候,哭声已经止了。

我想,她大概已经想出了熬过去的办法。如何拯救绝望

最容易杀死一个女人的不是疾病或者灾难,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绝望。

绝望当然不是女性的专利,但深陷绝望的往往都是女性。抽烟、嫖妓、喝酒、爆粗口甚至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男人有太多发泄不爽的方式,或者在他们的世界里,压根就不屑于绝望。但是到了女性,多数时候能做的就只剩下绝望。

单靠“绝望”的噱头,《绝望的主妇》一开播就成为当年最火美剧,可见绝望的女性之多。75岁的张爱玲被发现死在加州的公寓里,杀死她的不是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是一生得不到爱的绝望。“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关于爱情,再没有人比张爱玲看得更冷静通透,和胡兰成分开时她这样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多么客观冷静的自我剖析,可是通透并不意味着放得下,事实上,通透才是一切绝望的起源。

人生道理往往只能用来开解既无知识也无常识的人,喜欢转发鸡汤的人大多都不会有太高的level,有学历、有阅历的高层次女性通常比你还擅长给人灌输这些美好的理论,她们会告诉你“道理我都懂”,偏偏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有个女性朋友失恋后一直靠吃各种肝药胃药活着,可是再多疏肝解郁的药也打不开她的心结,她说自己每每翻阅社会新闻的版面,看到哪个人跳楼或者投河,第一感触竟然不是惋惜,而是羡慕对方的勇气,“人生的一手烂牌从此可以不用再打了”。这是我迄今为止听到的关于绝望最生动的解释,是的,道理她都懂。一个聪明的女人如果没有把她的聪明劲儿用在经营好一份工作或者婚姻上,最后往往被一眼就看透了的绝望耗到精疲力竭。

女性比男性生活得艰难,可不只是体现在每月一次的大姨妈。一个年过30的单身女性面临的已不再只是家人的逼婚,而是整个社会的冷言冷语。已婚未孕女性选择公司入职时考虑的往往不是前途,而是这里是否适合生育,反过来这也恰恰是公司拒绝一个女性职员的重要原因。四五十岁,更年期如期而至,对爱情、婚姻、事业的热情都低到了冰点,怨恨与不甘交织于每天的柴米油盐。失恋、失婚、失业、失去梦想……人生每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是压倒现代女性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有励志书籍都在教女人自立自强,拨云见日总会见到阳光,却偏偏没有人告诉你该如何熬过当下。所以有时候绝望反倒成了女人最后一个避风港,就像男人选择酗酒,宁可一醉不醒,也不愿面对血淋淋的生活真相。问题是,没有人愿意和一个酒鬼打交道,也没有人会喜欢一个绝望的女人。你讲一个闻者伤心听者落泪的故事,最终受伤的也还是你自己。

没人能帮你摆脱绝望,最压抑最难过的时候对着镜子抽自己两个耳光,告诉自己:要么死,要么坚强。这不是鸡汤,这是生活的全部真相。Chapter 2在你一事无成之前,你的自尊心一文不值

你不能指望这个社会因为你的无知而格外宽容,

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埋单,

更不会因为你的愚蠢而抱以同情。

你不成长,谁也不会扔给你一根拐杖。

不是谁要跟一个孩子过不去,而是没有人再把你当成一个孩子。一个牛X的公司应该以“秀加班”为耻

在以吸血著称的互联网公司,加班早就成了跟吃饭、上厕所一样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一件事了。曾有人写文章称自己每天加班到9点以形容工作之勤奋,立马遭到了一大群人的鄙夷,9点?拜托,那叫早退好吗?!

正如磨皮软件催生出一群自拍党,加班现象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创意无限的“秀加班”文化。每天深夜的朋友圈永远不乏加班党出没,来一张空无一人的办公室照片,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忙碌的一天终于过去了”,或者“总是最后一个关灯,这是什么节奏”,再不就是“随意”地发一张外卖照片,注上一句“今晚的加班餐哦”。如果老板不过来点赞,这班就算白加了,跟项羽当年的“衣锦夜行论”有点异曲同工。

每一个喜欢晒加班的员工背后都默默站着一个喜欢晒加班的老板,他们的朋友圈往往会让你感受到一种误入传销公司的既视感,通常是夜深人静一大群人开会,旁白则是“我为拥有这样的团队而感到骄傲”。

认识一个小策划公司的合伙人,每天的朋友圈就是大秀特秀员工们又加班到了深夜。不但在朋友圈秀,还要在公司的微信订阅号中隔三岔五推送一条“加班记”,公开宣称“秀加班,稳加薪”,“如果你加班没让人看到,你的加班就没有意义”。

这两天,陆陆续续有刚踏入职场的年轻朋友关注“油炸绿番茄”,问我应该选择怎样的公司,在这里我告诉你们,我不会告诉你什么样的公司是适合你的,但是如果你遇见了这样的公司,请有多远离多远。

这并不是对加班本身的彻底否定,如果一个创业公司一天班都不用加,你也大可以走人了,因为这样的公司不太可能成功。公司倘若真的业务繁忙,加班亦难避免,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不是昭告天下我今天又加了班。

如果你的价值体现靠的是朋友圈里的加班照片,而不是一份令人惊艳的业绩报告,实在是太可悲了。每个领导都喜欢强调自己的结果导向论,但最终的落脚点却往往都是员工的考勤。

秀加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回想一下学生时代,没有人会拿每天熬夜看书当作炫耀的资本,越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越喜欢强调自己从来不学习,最好表现得像天才儿童,才能吸引更多崇拜的目光,因为有成绩单就够了。

再没有什么比数字更能说明一切,可惜大部分企业偏偏没有能力为员工出考卷,只好改用加班来衡量。其实说白了还是在用数字来给人打分:6点回家的通通不及格,9点走的人可以得60分,10点的则是70分,如果天天半夜三更之后才回家,那简直就是老板心目中的100分员工。

秀加班直接导致的就是习惯性加班和严重的拖延症,反正老板也不提倡早下班,为什么还要着急把事情赶紧做好?到了公司大可以先看一圈娱乐新闻,然后去走廊抽根烟,泡杯咖啡,和同事们凑在一起分享点狗血八卦,时间倒也过得飞快。转眼到了晚上八九点,回头看看自己真正做的事其实屈指可数,当然这也不妨碍到了10点的时候来一张自拍照发到朋友圈,来一句“累并快乐着”。看似什么都没做还得到了老板的认可,实则是在消耗自己的生命。

比加班时间其实是最没含金量的一件事儿,不就是比谁的屁股更沉更能坐得住吗?这也是个青春饭。单身的比成家的强,成家的又强过有子女的,为人父母了毕竟要赶回家照顾孩子,耐力也就没那么持久了。所以即使你是公司里把椅子坐穿的那个人,早晚有一天也会发现,周围还有人能比你坐得更久,配的图比你还高清,文案比你还正能量,而你又没有能傍身的一技之长,那基本就面临被打入冷宫了。

可能你会说这话有点偏激,谁说秀加班的人就一定不干正事呢?我只能说这真的是少之又少。因为你也说了,是“秀”加班,醉翁之意不在工作,在乎的是一个“秀”字。

加班的人里真正努力的大有人在,可是一个努力的人最终目的是为了把手头的工作尽快搞定,如果真的不得不做到深夜,可能不但不值得炫耀,相反是一种耻辱。在真正牛×的人看来,他们的加倍努力,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在人前显得毫不费力,就像上学那会儿你我身边那些虚伪的学霸。

所以加班背后有个潜台词,叫“效率低下”。如果放眼一个公司都以秀加班为荣,只能恭喜这位老板,你养了一群不干活还喜欢拿“我很努力”这种鬼话骗你的员工。你任由他(她)领着你的薪水,浪费着你的水电,在朋友圈上演着骗你的小把戏,居然还深深为之感动,真是完美演绎了什么叫被人骗了还帮人数钱。当然,你自己也在上演着同样的苦情戏欺骗着你的投资人。

一个牛×的公司应该以“秀加班”为耻,爱工作到几点都是员工自己的选择,业绩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没有成绩的努力统统都是狗屁,把8个小时内足够做完的事拖到12个小时,只不过证明了自己智商很低。

最后奉劝老板们,敬业不是错,但请多招点有能力在8小时之内能把活麻利干完并且干漂亮的员工,也给自己多留点出去度假、打高尔夫球、泡女明星的时间。如果公司的业务真的多到需要日夜加班来完成,也请鼓励你的员工提高效率,告诉他们我们今天的加班是为了明天的不加班,而不是我加班我光荣,真哪天猝死了还能追封个烈士。在你一事无成之前,你的自尊心一文不值

前几天我需要一个新媒体实习生,电话面试了一个外地的女孩,电话中她信誓旦旦地告诉我自己大学时运营过公众平台,这些都能上手操作,希望能给她一个机会。出于信任,我选择了让她直接入职,并为她争取了实习生的最大福利。

来之前我特意叮嘱她把公司之前做过的内容仔细看一遍,女孩诚意拳拳地表示没有问题,并且表达了愿意尽最大所能帮助公司。几天后,女孩千里迢迢从西北赶过来了,一见面我就发现她不仅没有看过公司的公众号,甚至连公司的基本业务都不知道。于是我对她的期待只能从文案、策划、编辑于一体的综合人才降为一个微博微信的执行小编。然后更为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她压根就不会使用微信订阅号公众平台。

几天沟通下来,女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我不会”,无论我指出什么问题,女孩最后做出的东西几乎都是一成不变。最后我无力地说,算了,就这样吧。女孩回了一句“哦”,如释重负。后来她非常有诚意地告诉了我两个事情:1.公司业务对于她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她完全不懂,需要学习。2.她的确是有点笨,希望我多理解。

这些年断断续续也在和一些实习生打过交道,如此没有灵气的实习生并不多见,但是她说的这两点理由倒是大部分实习生面对质疑时最爱用的辩白,就像排队中加塞的人说“因为我没有素质啊”,职场中做不好事情的人说“因为我工资低啊”,乍一听竟不知该从何反驳。说的人仿佛给自己套上了一层防弹衣,然后刀枪不入。

但事实上,公司从来就不是一个让你学习的地方,更不是智障人士关爱基金会。不单实习生,很多从业了几年的职场人也仍然不明白一个道理:要学习你大可以去考研、读博,去买课外读物,去学个够,但是公司发薪水请你来是要你创造价值的。当然你可以在这份工作中学到更多东西,为你的下一步晋升铺路,但首先你要有足够的积累,你的学识、你的阅历要能够帮到你的公司,而不是告诉你的公司,请给我学习的时间。

很多人劝我:算了,她还是个孩子。这也是很多实习生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啊,我还是个孩子呢,这些东西我之前又没有做过,干吗这么刻薄?于是他们一边羡慕着马佳佳、余佳文这样的同龄创业者,一边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大方原谅了自己所有的错误,每一个批评过他们的人一定都是容嬷嬷。我的这个实习生也许夜深人静时已经在心里骂了我一千遍一万遍。他们心中理想的实习环境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和蔼可亲的前辈告诉你,没关系,慢慢来,就像公园里那些教孩子走路的父母。

但是我想说,对不起,当你跟公司谈薪水的时候,你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孩子了。一旦踏入这个社会,再没有人会像你的父母一样无私地爱你,包容你的一切。相反,所有人都会拿着放大镜看你,放大你的一切问题。你不能指望这个社会因为你的无知而格外宽容,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埋单,更不会因为你的愚蠢而抱以同情。你不成长,谁也不会扔给你一根拐杖。不是谁要跟一个孩子过不去,而是没有人再把你当成一个孩子。

如何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实习生?

先学会从你的字典里剔除“我不会”这样的字眼,特别是在就一切显而易见的问题求助你的指导人之前,先想一想求助搜索网站是不是更加靠谱。

也不要再说“我需要学习”这样的鬼话,这不是写入党申请书,喊两句口号就好像真的要把余生奉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当你面对错误百出的工作说出自己需要学习时,你显然并没有真的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业务上。

还有,不要再拿自己的智商当挡箭牌,如果你都觉得自己笨,相信我,没有人愿意请一个蠢货。请通过努力掩饰自己的智商不足,至少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愚蠢。当然,更重要的是把玻璃心扔得远远的,特别是如果你碰见了我这样的刻薄毒舌,因为在你一事无成之前,你的自尊心一文不值。别把你唯一的人生当作买彩票

几个月前,远房的表姐要我帮她修改一下简历。看了简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张粗制滥造的Word表格,寥寥几行,信息不详,不像是简历,倒像是一份个人信息登记表,分明在向看简历的人暗示:本人无法胜任。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个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之手。

家乡是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表姐的收入远低于当地的工资平均线,在一家小公司任劳任怨工作了十余年,若不是因为领导的一次安排让她觉得遭遇了不公平对待,恐怕这辈子也想不到要换工作。

可是这件事之后,她受了大委屈,原本以为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资深元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却不想在老板眼中只是个连新来的临时工都不如的小角色,于是愤愤不平,铁了心要换工作。家人都说,这是好事,毕竟当下这份工作实在是没有任何前途。

单看眼前这份简历,我是丝毫看不出她有多大的换工作的决心。我耐着心跟她讲简历应该怎么写才能吸引眼球,又找出几个范本,又过了几天,她总算照着葫芦画瓢,抄了一份勉强能看的简历,开始了换工作之路。

几个月后,工作还是那份工作,表姐还是那个表姐。我一问,一次面试也无。细聊之下才知道,原来表姐只投了几家她认为所谓合适的公司,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

我说,也罢,不着急换工作就慢慢等吧。

表姐说,谁说不急?我当然着急了,可总要有合适的才行吧。

我对表姐说,你一没学历,二没能力,你甚至都写不好一份简历,真给你一个大公司的工作机会,你又拿什么去胜任呢?为什么不现实一点,投点更符合要求的岗位,只要比你现在的收入高,也算是有突破啊,谁也不是一上来就有高起点。

表姐想了想说,嗯,我这个人在有些问题上不愿将就。反正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碰了。

我说,你显然没有把该做的都做了。首先,你随随便便弄了一份连你自己看了都不会雇用你自己的简历,然后希望雇你的人是个傻瓜,看不出来这件事。其次,你没有穷尽所有的力量,挖地三尺找出一切适合你的岗位,而是随随便便在一家招聘网站上选了几个大公司。最后,你也没有为接下来可能的面试做任何准备,而是悠闲地在办公室喝茶浏览网页,把一切都交给所谓的“运气”,指望某天从天而降一份Offer。你这是典型的“买彩票”心态。

这些年,我见过太多人,怀着一颗买彩票的心去对待一切人生大事,不去付出,或者付出的远远不够,却指望以小博大中头奖,把梦想寄托在永远都够不到的事情上。虽然我没复习功课,但是万一蒙的每道题都对了呢?虽然我不美,但万一就有高富帅喜欢我这一型呢?虽然我工作经验不足,但万一就有企业看上我呢?

面对失败,他们永远有最好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运气还不够,缘分还没到,欣赏我的人还没来……

这类人最不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将就”,在现实面前无比“理智”的就是他们: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不适合,条件一般的另一半决定不考虑;在期望面前失去理智的也是他们:找工作要事儿少钱多,找对象要貌美多金,眼睛永远长在天上,双脚一直站在井里。

美国作家Matthew Sweeney写过一本《彩票的战争》:在购买彩票上花销最多的人往往受教育程度更低、收入更少。事实也的确如此,2008年的一项国内调查显示,当年最喜欢购买彩票的地区是西藏、云南、甘肃、宁夏等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穷人热衷于买彩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投入小,却能为自己吹一个无比巨大的肥皂泡。

无端地给自己设定了无数的可能性,陶醉于命运之神降临时的无限荣光,甚至连获奖感言都已经想好,万事俱备,只差天上掉馅饼。可惜的是,从天而降的并不是馅饼,更多的时候是鸟屎,越是心怀侥幸的人,接的鸟屎就越多。于是你更加信命,也更加恨命,觉得自己时运不济,命运总欠你一个说法。

一个人有梦想,不安于平凡原本没错,否则和咸鱼还有什么区别?可是你有一万种方法去完成你的梦想,这其中偏偏就不包括做梦。辛德瑞拉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灰姑娘们,但是她们忘记了,在见到王子前,灰姑娘已经为自己换好了华服和水晶鞋,那一刻,她并不是灰姑娘。

给你一个王子,你是否已经穿好了水晶鞋?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缘分,命运是把锁,钥匙在自己手里,别把自己唯一的人生当作买彩票。为什么我们要做一名学霸而不是学渣

高考在即,朋友圈再次出现了各种调侃知识无用、高考无法改变命运的段子。

学霸和学渣的各种故事,是近两年段子手们比较喜欢的一个题材,大部分都以嘲讽学霸为主。有一个说法比较流行:上学时一定要善待你身边的差生,因为将来你大学毕业去工地搬砖时会发现他们是你的老板。

童话里的都是骗人的

曾有一个流传很广的长微博,讲了一个“我”和“张二狗”的故事,更是将对学霸的嘲讽推向了极致。故事中的“我”自小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永远排在第一,最终考入大学,而张二狗则打架惹事,挂科留级,是不折不扣的传统意义的“学渣”。张二狗初中毕业从包工头干起,最终做大做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多年后,“我”处处碰壁生活拮据,张二狗却风生水起,成了“社会的骄傲”。

不得不说,这个故事非常励志。因为这个世界上,学霸毕竟还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长大的人来说,看学渣逆袭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以至于他们转发评论大骂这个社会畸形的教育制度时已经忘记了,自己其实并没有过上传说中张二狗的日子。

的确是有那么一部分“张二狗”存在的,曾有一个自媒体人沾沾自喜地说,自己现在的收入是一个博士毕业的学霸发小的10倍,能感受到那个平淡的叙述背后,带着一种怎样的大仇得报般的快感。

我也想讲一个我学渣同学的故事,权且就叫他李二狗吧。李二狗挂科逃学,是老师同学的眼中钉,不过学生时期过得也挺风光,算是当时的“带头大哥”,背后有一票小弟跟进跟出。

时光流转,李二狗上完初中后自然考不上高中,去了一所技校,待了不到一年就因为打架被开除,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社会青年的日子。一年前我回家,在超市买东西时碰巧遇到了李二狗,他正在卖力地推销着某品牌饼干,全无当年的威风煞气了,态度谦卑而诚恳。

当然,李二狗的故事还可以有更多的版本,比如有一个富一代的父亲,那么他可以轻轻松松当上总经理,出任CEO……但是他没有。终有一天你会发现:童话里的都是骗人的。

再反过来看看学霸们,有人曾经做过统计,跟踪了几十位10年前的高考状元,发现他们没有一个变成马云、马化腾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这个“科学根据”给了更多人鄙视学霸的理由。

其实这个调查在刻意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当年的高考状元,大多已经是单位的中高层,或是自己经营一家不小的公司,或是某个领域的权威,纵使没有大富大贵,但日子过得都不差。而如果你肯把学霸的范围再放广一点,不再拘泥于高考状元,就会发现李彦宏、王小川、张朝阳这些互联网大佬,无一不是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霸”。

而学渣们就只能说各有各的际遇造化了,当然有混到人中龙凤之列的,比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年高考数学只拿了个位数险些连大学都没有进去的马云(相比许多小学、中学毕业的学渣,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马云严格意义上说只是偏科,根本就不能算作一个学渣),还有一些富二代顺利接管了自己父母的公司,但更多的人却沉淀到了社会的最底层。

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尽管牛×学渣们自己也喜欢强调学习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但如果底层学渣拿着简历到牛×学渣的公司想要找一份工作,前台接待的人会明确告诉你:对不起,你的简历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学渣逆袭学霸?“田忌赛马”而已

如果我们将自己身边学霸和学渣的际遇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学霸们的轨迹其实大致相似:名校毕业,或直接去了某大型公司,或出国深造,工作做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学渣们如果不是有家族产业可供继承,大部分都在老家做工人,拿着仅够解决温饱问题的月薪。

不是没有学渣逆袭,但是一个小学文化没有背景在工地上搬砖的学渣,想要和一个名校毕业一路顺风顺水做到名企高管的学霸有朝一日坐到一张桌子上喝咖啡,要付出比读书多几百倍的汗水,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也不是没有清华毕业当保安或是北大毕业卖猪肉的例子,纵观北大清华近百年校史,这样的个例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却偏偏被媒体和舆论拿来放大再放大。

因为在人们的心中,学霸理所当然要比学渣过得好,一旦有一个过得不好的学霸或是一个出人头地的学渣冒出来,自然就成了大众津津乐道的典型。

这件事其实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如果你拿最好的学渣去比普通学霸甚至过得最不好的学霸,的确能得出一个“学习无用论”;但如果你肯面对现实,用大多数学霸PK大多数学渣,你就会发现学渣早就被秒得连渣都不剩了。

为了下一代,还是做学霸吧

学霸就算有千般好,也就凤毛麟角那么几个人。我上学那会儿天天叫着要上清华,最后也没有去成,所以做不成学霸并没有什么丢人的。努力而最终没有在读书领域有所斩获的人,同样值得尊重。可是抱着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鼓吹读书无用、学历无用,恨不能鼓励全天下人都做学渣,就有点无耻了。

曾有个自认为逆袭成功的学渣扬扬自得地对我说,学习好有什么用?“985”有什么用?读研究生又有什么用?我当年学习那么差,现在什么都有了。

我说那你怎么为你儿子的教育打算的?他说那还用说,当然要让他读最好的大学,最好是出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