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养护(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04:22:03

点击下载

作者:郭云龙,王慧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养护

冠心病患者的家庭养护试读:

前言

摇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冠状动脉疾病的人,大约99%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导致冠状动脉的管腔严重狭窄、阻塞时,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症状(如胸闷、心绞痛等),甚至发生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状态、敏感程度、病情进展程度等的差异,患者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多种多样。最初病人可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偶尔在身体检查时发现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提示患者患有“隐匿型冠心病”或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就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并开始积极防治。

摇摇当被诊断患了冠心病,既不要害怕,也不要无所谓。因为,害怕产生的紧张恐惧感,只能加重冠心病病情;而无所谓的心态,又常使冠心病得不到早期控制。有些人认为患了冠心病后,吃上了治疗冠心病的药就万事大吉了,甚至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疗法,甚至一边吃药,一边继续吃高脂饮食、抽烟,也不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是无法治好冠心病的。

人们常说,疾病是“三分治,七分养”,患者除了被动地接受医生治疗之外,主动地锻炼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冠心病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做好自我保健,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严格控制冠心病的高危因素,积极与医生配合,定期复查,规律服药,不但使病情得到改善,而且还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养护强调自己动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患者本人的积极性,无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限制,有着其他疗法所没有的优势。愿广大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给冠心病的治疗带来新的转机和希望。编者1 冠心病概述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而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不平衡所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的程度和心肌血供不足的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

冠心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第一节 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心脏在脉管系统中是动力器官,具有节律性跳动的功能。通过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经过毛细血管,又通过静脉运送血液回心脏,得以完成周而复始的血液循环。

1.心脏的位置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位于胸腔内,居两肺之间,膈之上,其前面邻接胸骨和肋软骨,后面主要与食管相接触。心脏的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在左侧胸前可以摸到明显的心脏跳动。但是,随着人体所处的状态不同,其位置及形态可以随时发生改变。在X线透视下的心脏,可因个体、性别及年龄之不同常有差异。一般为斜位,也有水平位及垂直位的。

2.心包

心脏是包藏在一个称为心包的袋中,由两层膜组成,一层紧附着于心脏表面不易剥离。两层膜之间称心包腔,其中含有少量(约20毫升)淡黄色心包液以减少心脏跳动时内外层心包的摩擦,起一种润滑作用。心包又可保护心脏,限制心脏的扩张和摆动。图1 心脏的位置

3.心脏的形状

心脏像一个长歪的鸭梨凸向左方,其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成年人心脏长径12~14厘米,横径9~12厘米,前后径6~7厘米,重量在260克左右,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向着左前下方。在左胸乳头的内侧用手掌可触到跳动,是心脏收缩和舒张撞击胸壁的地方,称之为“心尖”。而心脏大的一头是出入心脏的大血管,使此处固定不动,而心脏的下部(体部)可以自由活动。图2 心脏的形状与结构第二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

心脏是由心肌和瓣膜组成的动力泵,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全身的血液循环。心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循环系统内沿着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运送到机体各器官组织,同时将组织器官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运送到适当器官进行处理或排出体外。

由于房室瓣和半月瓣的单向阀门的作用,保证心脏在执行其“泵”功能时,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而不会出现反流。

1.心脏的结构特点(1)心室:心脏是由肌肉组成的一个器官,其内部被肌性间隔分成左右两个部分,称左心和右心,两者之间相隔绝,互不相通,每一侧心脏又由薄壁的心房和厚壁的心室组成,心房和心室之间有瓣孔使两者相沟通,在瓣孔处有瓣膜,它的作用就像门一样可开放和关闭,此瓣膜称为房室瓣。人体的上身和下身两条大血管(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接到右心房,而右心室伸出肺动脉,肺动脉又分成左、右肺动脉,然后再分成无数分支入两侧肺腔。左心房接受来自左右肺共四根肺静脉,左心室伸出一支主动脉,主动脉又分成许多大小动脉至全身各个部位。在主动脉瓣口外第一分支是左右两根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动脉。右心的房室瓣由三个瓣叶组成称三尖瓣,右心室在肺动脉开口处的瓣称肺动脉瓣。左心的房室瓣称二尖瓣,左心室在主动脉开口处的瓣称主动脉瓣。房间隔将心房分成左右两个心房,室间隔将心室分成左右两个心室。(2)动脉血管:人体器官代谢活动需要的氧气和营养是靠血液供应的。心脏不停地跳动,本身也需要营养、能量和氧气,也要排出代谢的废物,因此心脏也有一套为心脏自身供应营养、排出废物的管道系统,即冠状动脉和静脉。

人的一生中体内只有心脏在不断地工作,由于工作量很大且持续不息,并且其所需能量几乎完全依靠有氧代谢来提供,因此需氧量很大而且要求持续不断。心肌的能量储备非常小,当心脏工作量加大,如运动时,心肌需氧量的增加只能依靠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量来满足。因此,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时,增加运动而不能相应增加冠脉血流量,就容易造成心肌缺氧,出现心肌缺血或者心绞痛。

①右冠状动脉:自升主动脉发出后,经肺动脉起始部与右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右后行,再向后进入后室间沟,由此下降终于心尖。右冠状动脉分支营养心的右半和房中隔、室中隔后部及左心室的一部分。

②左冠状动脉:较右侧的稍大,自升主动脉发出后,经肺动脉的起始部与左心耳之间,立即分为二支,一支沿冠状沟向左后行,转到心脏的后面;另一支沿前室间沟下降至心尖。分支营养心的左半及室中隔前部。左心壁内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互相吻合。(3)静脉血管:心的主要静脉与动脉伴行,大部分汇入位于冠状沟后部的冠状窦内,冠状窦开口于右心房。还有少数静脉直接注入右心房。

2.心脏的跳动

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一次为心跳一次,当心肌细胞处于休止状态时,细胞无生物电流,而细胞膜受激动时其细胞内外离子流动即产生生物电流,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当生物电流消失后,心肌停止收缩并进入松弛状态(舒张)。在右心房的上外侧部近上腔静脉的入口处,有一小团细胞组成窦房结。这些细胞有按一定频率自发产生生物电流的特点,由此处发出的电流散布至整个心脏,就形成一次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3.心律、心率、心音和心律失常

生命不息,心跳不止。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形成了有节律、有规则的搏动。心律不仅指心跳是否规则,还指心脏搏动的节律,在医学上是指从心脏哪个节律点(或起搏点)使心脏发生了跳动。或者也可以说搏动的命令(激动)来自心脏哪一级司令部(节律点)。心脏里正常发号施令的最高级司令部被称为一级起搏点(或主要节律点),叫窦房结。此外,还有二级起搏点、三级起搏点。正常人的心律都被称为窦性心律。

心率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即每分钟跳动多少次。健康成人在清醒、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是每分钟60~100次,多数在70~80次。儿童心率比较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渐趋缓。剧烈活动时心率增快可达到每分钟160次或以上,而睡眠时可降至每分钟40~50次。

心音是心脏搏动过程中,由心脏内瓣膜关闭、开放、心肌收缩或舒张等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将听诊器放至心前区胸壁,可听到每个正常心动周期由“咚”“哒”两声组成。前者为第一心音,主要来源于心脏收缩时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产生的振动;后者为第二心音,主要来源于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所产生的振动。在年轻人有时可听到第三心音,来源于心脏舒张时血液从心房冲入心室产生的室壁振动。第三心音是生理性的,没有病理意义。有时可听到其他心音或者杂音,要注意有可能是疾病所引起的。

心律失常在医学上包括四个含义:一是心脏搏动的起源不是正常的窦房结,也就是说发号施令不是最高级“司令部”,而变为下级起搏点;二是起搏点是窦房结但心跳频率超过了正常范围,如小于每分钟60次或大于每分钟100次,或者心跳忽快忽慢超过了正常间隔;三是心脏搏动主要节律是窦性节律,但出现了窦房结以外的搏动,例如,从心房肌或心室肌来的搏动叫异位搏动,大多数是提早发生的,也称为早搏或期前收缩,患者往往感到心脏突然停一下或者心悸;第四,心脏从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正常时传导经过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引起心脏收缩。在每个部位都有一定时间,如果在某一处停留时间延长或者传不下去,称为传导阻滞,这也是广义心律失常的一种。

4.心脏的工作和休息

平时,我们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未曾有意识地指挥自己的心脏跳动,可是心脏是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跳着。不论春夏秋冬,也不管你是喜怒哀乐,只要生命不息,就心跳不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心脏具有一种特殊的跳动性能——自律性。

在动物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把心脏从动物躯体中拿出来,心脏还能继续跳动一定时间,心脏的这种自律性是来自心脏内部存在着全身其他器官所不具备的一种自律性细胞。自律性细胞像个小发电站,不需任何外来刺激或神经刺激就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发出一股股微小电流,刺激心肌收缩而产生跳动。心脏的这种自律细胞集中在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入口处,大约几千个细胞形成特殊小结称为窦房结。窦房结像个脉冲发生器,不断地发出电信号,通过一套精细的传导系统下传,从而指挥和控制着心脏有节律地、夜以继日地跳动,伴你奋斗终生。

窦房结是心脏的一级起搏点(也叫最高起搏点),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它发出的激动命令经结间束首先传给二级起搏点(也称房室结)。房室结向下发出一条传导路,称房室束,又名希氏束,它位于室间隔内。房室束往下又不断发展左右两个束支,越分越细,最后分别形成互相交织得像网一样的结构,称普肯耶纤维,终止于心肌内。因此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这样一套像树根一样的结构,组成了心脏的传导通路,这就是“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发出的一次次冲动,就是通过这些传导系统引起心脏的一次次跳动,通常称为窦性心律,也就是心脏的正常跳动。

既然心脏总是日夜不停地跳动着,那么它是不是就总也得不到休息呢?不是的,心脏既会工作,也会休息。可以说有劳有逸,劳逸结合。心脏在每次收缩射血时的确消耗很大能量,那是“劳”,但收缩期后心脏自然地松弛而进入舒张期,就是“逸”。在这个舒张期心脏就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因为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如果按心率为每分钟75次计算,周期时间为0.8秒,其中心脏的收缩时限为0.35秒,舒张时限是0.45秒。由此看来,心脏的舒张时间比收缩时间还长,所以心脏的休息是充分的。心脏的这种生理特点,是由心肌的“不应性”决定的,即心肌接受刺激而兴奋一段时间以后,如果心脏还没有从“不应期”恢复过来,就对任何刺激不发生反应了。这就创造了心脏的休息条件,使心脏有节律地、周而复始地跳动。

5.血液循环对人体的作用

心脏是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它和全身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以血液作为运载工具,通过吸收从食物中吸取的营养物质和从肺吸取的新鲜氧气,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供其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经过组织或细胞利用后,产生的废物及呼出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成为静脉血,再通过血液携带到肺、肝、肾、皮肤等器官和组织排出体外,以保证身体各部分新陈代谢不断进行。

根据血液在体内循环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也叫大循环)和肺循环(也叫小循环)。(1)体循环:当心脏收缩时,左心室内含氧量充分的动脉因主动脉瓣开放,首先被泵入主动脉,并通过主动脉的分支流到全身各部分的毛细血管,把氧和营养物质送到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并带走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成为静脉血,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2)肺循环:右心房内的静脉血因三尖瓣开放而流入右心室后,首先由于肺动脉瓣开放,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注入肺毛细血管,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充分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血液又变成含氧的动脉血。然后由肺静脉(虽然叫静脉,但运输的是动脉血)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动脉血在心脏舒张期,经开放的二尖瓣进入左心室而又回到体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心脏连在一起,共同组成了血液循环。

推动这个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心脏不断地收缩舒张,不断地跳动,这就是血液循环的动力。第三节 冠心病的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如同自来水管或水壶嘴被长年逐渐堆积的水碱堵塞变窄一样,从而导致了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因此,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图3 冠心病的病灶位置第四节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1.地区分布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国家间甚至一个国家内不同地区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别,呈现北方高于南方的特征。

2.时间分布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属于较低水平,但据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近30年来逐步升高。

3.人群分布(1)年龄: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加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死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性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发病多为心绞痛,而男性以心肌梗死和猝死为多见。(3)种族: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40岁以上多个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的抽样调查发现,部分少数民族冠心病患病率存在差异。如汉族患病率在2%~10%,蒙古族为15.6%,新疆维吾尔族为11.74%~14.78%,贵州苗族仅为1.65%。(4)职业:一般来讲,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的冠心病患病率高。有报道指出,长期坐办公室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1.4~4.4倍。第五节 冠心病的发展史

人类的血管可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的主要作用是将心脏泵出的血液送到全身,动脉内血液的压力较大,血管壁也较厚,正常动脉壁可以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内膜位于动脉的最内侧,与血液接触,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它参与血小板黏附与聚集、凝血、白细胞黏附及血管内分泌等过程。中膜是动脉的主要部分,由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胶原等组成,主要是保持动脉的形态,维持动脉的弹性和收缩性。外膜是动脉壁的最外层,由成纤维细胞和少量平滑细胞组成。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用久了的水管内会形成厚厚的垢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垢斑还会越来越厚,越来越大。形成水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水质不纯,一些不溶的颗粒在水流不稳或水流减慢处慢慢停留下来;另一方面,水中所含的某些物质可以不断侵蚀管壁,使其表面凹凸不平,而有利于不溶物质的沉积。这一过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非常类似。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它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下形成的疾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已找到一些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过度肥胖,等等。也提出了许多的学说,其中以损伤反应学说较为重要。这一学说认为,多种因素(包括机械的、化学的、免疫的,等等)的刺激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内皮细胞剥离,使动脉内膜的平滑性和连续性受到破坏,就像水管壁被腐蚀一样。内皮的损伤、血脂(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沉积,加上血小板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激活内皮细胞和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合成并分泌多种生长因子,使自身和周围细胞大量增殖。增殖的平滑肌细胞还可迅速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脂质,最终演变成粥样斑块中特有的泡沫细胞。通过以上多因素、多途径的综合作用,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第六节 与冠心病有关的因素

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发的一个病理过程,这些因素被称为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或危险因素。

1.冠心病与高血脂有关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增高,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临床实践发现,血脂高者患冠心病的概率明显增加,脂肪摄食过多或代谢失常而致血脂异常,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易患本病。高胆固醇血症者较正常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大多数高胆固醇血症是后天形成的,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饮食是主要原因。

2.冠心病与血压有关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易患因素,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60%~7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有高血压,且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较血压正常者高4倍。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同样危险。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越高。所以生活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也是冠心病患者。控制高血压病可以预防冠心病,减少冠心病发作,并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冠心病与吸烟有关

现已公认,吸烟对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它仅次于高脂血症与高血压,为冠心病的第三个危险因素。

常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1.5~3倍。冠心病病死率与吸烟量成正比,尤其在较年轻的吸烟者中,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2~3倍,吸烟的年轻妇女危险性可高达10倍。每支香烟可产生20~30毫升的一氧化碳,严重吸烟者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达15%~20%。碳氧血红蛋白值高于5%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比碳氧血红蛋白值低于3%者高20倍。

另一项近10年的研究指出,吸烟者心肌梗死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1.5~2倍,每天吸烟20支、吸烟40支者发生冠状动脉闭塞的危险性分别是不吸烟者的3倍与6倍,大量吸烟而不从事体力活动者是不吸烟者的9倍,吸烟引起冠心病病死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女性吸烟与冠心病联系较弱,还可能同女性冠心病最常见类型是心绞痛有关。

有研究结果指出,戒烟可使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降低,并可减少病死率。戒烟1年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降低一半,戒烟10年以上者,其危险性接近不吸烟者。每日吸烟量小于20支,戒烟10年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与不吸烟者相当。每日吸烟量大于20支,戒烟10年后危险性仍高于不吸烟者35%。

4.冠心病与年龄有关

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发病年龄与冠心病的发病成正比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死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对于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应定期到医院做心脏检查,以防冠心病发生。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冠心病病例中,45岁以下发生冠心病的不乏其人,甚至20多岁的年轻人患冠心病的也可见到。

5.冠心病与职业有关

职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较易患冠心病。也就是说职业紧张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并且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率显著增加。这也表明职业紧张是引起高血压病、冠心病发病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还表明,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尤其是知识分子发病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所以脑力劳动者加强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检测很有必要。

6.冠心病与性别有关

冠心病对不同性别的人也有所侧重,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女性冠心病平均比男性晚发10~15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55~70岁达到高峰。男女冠心病差距主要存在于50岁以前。女性绝经期后冠心病发病率也会相应增加,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减少,而雌激素能通过对血脂的影响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女性冠心病虽说发病较晚,但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其预后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临床也发现女性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一般高于男性,长期存活率也比男性低。

7.冠心病与遗传有关

有关资料统计和医学研究表明,父母中有一个患有冠心病,其子女冠心病发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若父母均有冠心病,则其子女发病率为对照组的4倍;若父母均早年患冠心病,其子女发病率较无冠心病双亲子女的发病率高5倍,这说明冠心病有家族发病的倾向,与遗传因素有关。因为冠心病的病变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与内分泌功能失调、饮食结构不当及家族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8.冠心病与肥胖有关

肥胖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体重超标的肥胖者(超重10%者为轻度、20%者为中度、30%者为重度)易患本病。向心性肥胖即俗称的“大腹便便”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肥胖,全身需氧量相对增多,促使心脏输出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其次,肥胖者体力活动较少。另外,肥胖者体内合成三酰甘油、胆固醇都比较高。

9.冠心病与糖尿病有关

如果患有糖尿病,将增加患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男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是其他男性的2倍。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或非胰岛素依赖型,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两个途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即促使动脉壁细胞增生和动脉壁细胞脂质沉积。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冠状动脉病的几率,则是其他妇女的5倍。

虽然糖尿病伴有的脂代谢紊乱(如血清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肥胖、左心室肥厚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糖尿病本身却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0.冠心病与性格有关

冠心病与人的性格特点相关,科学家通过研究把人的性格分成A、B两型。A型性格俗称急性子,此性格的人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性强,工作专心而不注重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紧迫感强,动作节奏快,锋芒毕露,容易激动,对挫折耐受性差。B型性格的人则缺乏竞争性格,与A型正好相反。医学工作者指出A型性格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A型性格又被称为冠心病易患性格,是比较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11.冠心病与精神因素有关

人体是一个由神经内分泌系统联系起来的复杂而精密的网络体系,精神因素正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重要纽结,它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于心肝血管。当人精神紧张或激动、发怒时,可使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量增加。在反复长期的精神紧张因素的影响下,动脉可持续收缩,造成动脉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血压持久性升高。反复长期的精神紧张可以造成高脂血症,同时改变血流动力学状态,使血黏稠度升高,从而促使冠心病的形成。第七节 冠心病的危害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因此造成心肌供血供氧障碍而引起的心脏病。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一旦发生冠心病,冠状动脉随时可能发生阻塞并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此外冠心病还常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就全世界而言,半个世纪以来,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公布的资料,美国总死亡人数中,有24.7%死于冠心病,北爱尔兰冠心病病死率居世界首位。我国根据1993年的统计资料,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低于国际水平,但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可见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的公害,美国人称冠心病为“时代的瘟疫”。第八节 冠心病的先兆

1.冠心病的先兆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2.冠心病加重的信号

了解冠心病加重的信号,对及时救治很重要。(1)心绞痛发作越来越频繁。(2)心绞痛发作时间延长超过15分钟。(3)心绞痛部位改变,如放射性疼痛、牙痛、胃痛、头痛及放射至左肩、左背。(4)恶心呕吐。(5)无力。(6)想解大、小便,但失禁。(7)出虚汗。(8)脉搏不齐(心律失常)。(9)心里难受发空。(10)面色苍白,说话无力。(11)憋气,烦躁不安。

发现以上1~2项应立即就近呼叫120或999急救。

3.及早发现

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1)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5年做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2)每年做一次血压检查。(3)每年做一次血糖检查。(4)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第九节 冠心病的急救

1.冠心病病人自救

冠心病病人常发病骤然,或有心绞痛,或有心律失常,甚至可发生心肌梗死,如果能及时用药,常可转危为安。但往往是冠心病病人在发病时身边无人,家又离医院较远,这时如果身边带有一个保健盒则再好不过了。

一般的保健盒,常分别装有速效硝酸甘油、长效硝酸甘油、潘生丁、亚硝酸异戊酯、安定、芬那露等几种药品。通常选用3~5种药品装在小的铝盒或其他合适的药瓶中,平时带在身上,晚上睡觉放在床边,用时随手可取。

如果突然发作了心绞痛,要立刻卧床休息,同时马上舌下含服速效硝酸甘油1~2片,一般用药后2~3分钟就可缓解。药效可维持20~30分钟,可重复用药2~3次。

如心绞痛发作时,伴有精神紧张或烦躁不安,或伴有心动过速,可同时服用安定或芬那露1~2片有助于解除焦虑,对缓解心绞痛大有好处。

如近期反复发生心绞痛,除临时服用速效硝酸甘油外还要坚持每天3次定时服用消心痛和潘生丁,剂量为消心痛每次10毫克,潘生丁每次50毫克。这两种药都是血管扩张药,对改善心肌供血,减少血小板凝集,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心绞痛大有好处。

2.心绞痛的家庭急救(1)如果一个冠心病患者在家中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心绞痛发作,则应立即平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如果一片不解决问题,可再含服一片。如果发作已缓解还需平卧一小时方可下床。(2)如果患者病情险恶,胸痛不解,而且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有可能不是一般的心绞痛发作,而是发生心肌梗死了。此时就要将亚硝酸异戊酯用手帕包好,将其折断,移近鼻部2.5厘米左右,吸入气体。如果患者情绪紧张,可给一片安定口服。另一方面要立即和急救中心联系,切不可随意搬动病人,如果距医院较近可用担架或床板将其抬去。(3)如果患者在心绞痛时又有心动过速出现,可在含服硝酸甘油的基础上加服1~2片乳酸心可定片。

3.猝死的急救

心跳停止3秒钟以上就有头晕眼黑的感觉,10~20秒发生神志丧失,40秒左右便发生抽搐,1分钟后呼吸停止,4分钟脑细胞就有严重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开始死亡。如能在4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和建立人工循环使脑、心和其他重要器官有血液供应,随后进一步的救治就有望使心肺复苏,使患得以存活。对已有严重疾病的人出现心跳停止,心肺复苏的救治是没有意义的,此种死亡是严重疾患使人到达生命终点的表现。(1)冠心病猝死的外界诱因

①过度劳累或运动过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诱发原因。可使心脏急性缺血或引发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②情绪激动:包括紧张、惊恐、兴奋、暴怒等。情绪激动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动脉粥样斑块破溃,血栓形成。

③寒冷:寒冷使人体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凝固增强,导致冠状动脉形成血栓而猝死。

④大量吸烟: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冠心病死亡者中约25%由吸烟所致。

⑤暴饮暴食:吃得过饱会增加心脏负荷而引起猝死。

⑥沐浴不当:水温过高,导致全身皮肤血管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血管,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水温过低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血压、心率和血流量的急剧变化,使人体内小血管内皮损伤,大量出汗、脱水可使循环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血栓形成。

⑦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循环栓塞:也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某些人夜间睡眠中猝死可能与此有关。

⑧其他:如便秘、胸部外伤、生活环境突然改变也可成为猝死的诱因。(2)心性猝死的救治方法:心脏病猝死,最危险而且最易发生的地点是在家中。此时不可惊慌,应当争分夺秒地就地抢救,病人身边的人是最好的抢救者,不要为寻找其他救护人员而耽误时间。要知道心脏停搏后最初的几分钟对病人生命的复苏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只有你一人在病人身边,而通讯又不方便,宁可暂缓叫急救车,也要立即开始救护。即使你不懂医学,只要按照下面方法去做,病人的生命复苏就有希望。

①首先判断心脏是否停搏:在心脏停搏的10秒钟内,病人会出现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全身抽搐,随即呼吸逐渐停止,瞳孔散大。此时,摸一下颈前两侧的颈动脉及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若没有动脉搏动,说明心脏已经停搏。

②心前区叩击:发现心脏停搏后,立即用拳头在病人胸骨正中处拳击1次,其分量以能使清醒人感到疼痛为度。再摸动脉,若没有搏动,可再拳击1次。若仍然没有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③疏通呼吸道:首先使病人仰卧位躺平,最好躺在硬板床或地面上,不要在弹簧床上。取出假牙等口腔异物,将病人头向后仰,抬颈,使呼吸道通畅。

④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方便及时、有效的方法。图4 口对口人工呼吸

a.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手法使头后仰,以免舌和会厌堵塞喉部。

b.用拇指压下唇使口张开,另一只手闭合病人鼻孔,用力向病人口中吹气,首先充分吹气两口,每次1~1.5秒,以利肺扩张。

c.吹气停止后操作者头稍侧转,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让气从病人肺部排出。

d.吹气频率每分钟12~16次。若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则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以1:5的比率进行。若现场只有一人抢救,则可心脏按压10~15次较快地连续吹气2次。

e.为防止空气进入胃内而导致胃胀气甚至胃内容物返流,在吹气时可压迫病人中上腹部,或用无名指向后压迫病人的环状软骨堵住食道。

⑤胸外心脏按压:将左手掌放在病人胸骨中下部,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臂伸直,借助身体的力量,垂直向下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然后完全放松。每分钟按压60~80次。图5 胸外心脏按压

⑥反复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待急救人员赶到,进行后续抢救治疗。连续抢救20分钟后,如果病人一直无动脉搏动、无自主心脏活动、心电图呈直线、瞳孔散大固定,可诊断为“心脏死亡”;如果没有心电图证实,这一诊断并不可靠,应适当延长抢救时间。

4.注意事项

当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或心肌梗死时,一定要让病人平卧,不要随意搬动,让病人安静,停止一切活动,不要急于就诊,更不能勉强扶病人去医院。可在家中按上述方法首先抢救,如果是心绞痛发作,经过处理可缓解。如果是心肌梗死则不缓解,必须和急救中心联系。

5.猝死的预防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非暴力而自然于6小时内死亡者。若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则绝大多数为心源性猝死,而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在冠心病基础上的室颤。

预防老年人猝死,主要是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老年人要避免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大量吸烟、过度受寒等猝死诱发因素。还要注意消除恐惧心理,严重的精神恐惧可成为猝死的重要原因。

对于猝死的高危病人,如曾有原发室颤而当时不伴有心梗者;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时发生室早或频发室早,使病人丧失劳动力者;急性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发生 Ⅳ级以上室早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者病人有严重精神应激状态(如亲人去世等),同时有Ⅳ级以上室早发生者等等,应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

预防室颤猝死需长期服药,宜选用不良反应小的β-受体阻滞剂和血小板拮抗剂。一般服美多心安、氨酰心安、阿司匹林,室早多时,选用适当抗心律失常药。2 冠心病的诊断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冠心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诊断冠心病的方法日臻完善。最早人们主要是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心肌酶学检查和心电图特征来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近年来,发展了许多新的检查方法和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血池显像等技术运用于冠心病的诊断。第一节 冠心病的病因

1.高血压

凡是高血压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者多半会并发轻重不等的冠心病。长期高血压使血管内压力持续增高,血液对管壁的冲击力显著加大,结果使血管内壁发生机械性损伤;血管内膜一旦损伤,胆固醇、三酰甘油很容易渗入血管壁,并在那里沉积而形成微血栓,这些微血栓又不断吸引血脂,增加沉积。当高血压时,血管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管壁营养不良,也易引起胆固醇等脂质沉着。

还应指出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尤易发生动脉硬化,其原因除了上述情况外,老年人多有动脉血管壁黏多糖代谢紊乱,使脂质更容易在动脉管壁上沉着,从而加速动脉硬化的过程。

2.高血脂

大家都知道,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脂血症,当血脂含量长期处于高水平时,机体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发生紊乱,此时如果在精神紧张,情绪剧烈波动,血压升高及吸烟过多的情况下可导致动脉内膜损伤,使本来不能渗入动脉血管壁内的血脂成分渗入到动脉管壁之中,并逐渐在那里堆积起来,形成微小血栓,使管腔逐渐变窄,血流受阻,并且使动脉管壁弹性降低,质地变硬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易患冠心病,主要原因是脂质代谢紊乱,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作为能量来源的葡萄糖大量流失,人体靠分解脂肪供给能量,使大量的三酰甘油、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进入血液,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4.肥胖

肥胖者冠心病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短期内发胖或极度肥胖者的发病率更高。国外学者研究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梗死也增多。

肥胖人因为过度的体重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和血压上升,由于过多地食用高热量食物,使血脂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肥胖后体力活动减少又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侧支循环的形成。减肥可以减轻高血压、高血脂等的危险因素,也可减轻心脏负担。因此,为了预防冠心病,应坚持运动锻炼,注意预防肥胖。

5.吸烟

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煤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约大250倍,吸烟后进入血液的一氧化碳抢先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含氧量明显减少,碳氧血红蛋白可引起动脉内壁水肿,妨碍血液流通,在此基础上胆固醇易于沉积,血小板易于附着,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奠定了基础。冠心病患者戒烟后,心绞痛发生次数明显减少。因此,戒烟对防治冠心病有着积极作用。

6.寒冷刺激

调查资料表明,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由于低温刺激引起体表小血管痉挛导致动脉血管的收缩、舒张机能发生障碍,血液流速减慢而不能完成正常的循环功能,为了进行功能补偿,心脏必须加强工作以维持正常的血流速度,从而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当寒冷刺激使心脏负担加重时,即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轻则发生心绞痛,重则导致心肌梗死。

7.A型性格

A型性格实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急性子”,这种性格的人好胜心极强,急躁而缺乏耐心,凡事都急匆匆,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较繁重的任务,终日繁忙不止,常感到时间不够用,难得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不能耐心听别人讲话,易激动,沉不住气,过后又觉得后悔。紧张情绪能使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是人体的一种重要激素,能使精神系统兴奋,这类激素增多可使血管收缩,血小板增多。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因此,要学会自我调控,稳定情绪,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这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8.遗传因素

冠心病有家族发病的倾向,这说明冠心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冠心病的病变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与内分泌功能失调、饮食结构不当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有学者发现,大约每500人中有1人其动脉硬化是通过基因缺陷遗传的。

9.性别

男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是因为雌激素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雌激素通过对血脂的影响抑制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从而减少了女性冠心病的发生。女性在绝经期后由于雌性激素分泌减少,这种保护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从这个意义上讲,妇女绝经期后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增加雌激素以达到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另外,男性所处的人际关系更复杂,精神更紧张也是原因之一。

10.饮食

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高脂血症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高脂血症又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导致心血管病发病的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两种血脂。它们的来源是从食物中摄取和体内合成,如果为了一饱口福,经常大鱼大肉,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那么血液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就会增高。在正常情况下,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的生理机能是为机体提供热量,但食入过量时未被消耗的部分被肝脏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因此,经常不加节制过度饮食的人易患冠心病。第二节 冠心病的类型

西医把冠心病分为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型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五种类型。一、隐匿型冠心病

1.定义

有的冠心病患者有心慌、胸闷、憋气、胸疼等症状,而有些人没有什么症状,但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经心电图检查发现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经过全面检查诊断为冠心病,但因为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所以称为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型冠心病。

2.临床表现

很多病人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死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病人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死后才被发现。部分病人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

这类病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病人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1.定义

以发作性的后胸骨疼痛为特点的冠心病称为“心绞痛型冠心病”。

2.临床表现(1)症状: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的特点如下。

①部位及范围:疼痛多位于后胸骨或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整个胸部,界限不清。可向左肩、左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放射,少数放射至右臂。也可放射至咽部、颈部。心脏下壁缺血时可有腹痛。

②性质:常为压榨样闷痛,有胸部紧缩感、窒息感,也可有烧灼感。严重者可伴有冷汗,濒死感。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发作缓解。老年人可无上述典型表现,主要为憋闷感、呼吸困难等。

③持续时间:典型的发作仅持续3~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数日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日发作数次。

④诱因与缓解方式:劳累性心绞痛是各型中最常见的,发作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胸痛多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其后。寒冷、饱餐及闷热等也可引起发作,自发性心绞痛发作可无诱因。心绞痛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可使疼痛缓解,如5分钟内不能缓解,可能为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可能为非缺血原因所致疼痛。(2)体征:平时可无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多有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偶尔可见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听诊可闻及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如乳头肌缺血引起功能障碍还可闻及心尖部收缩期杂音。(3)心绞痛可分为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①劳累性心绞痛:由运动、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引起,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可迅速缓解。

②自发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无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较重和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被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缓解。

③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出现暂时性相应导联S T段抬高。

④卧位型心绞痛:多发生于平卧位时,发作时须坐起甚至站立以缓解疼痛。

⑤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消失24小时以后,在急性期内(起病后30天)重新出现的心绞痛。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1.定义

如果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而坏死,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就称为“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此病是由心肌一时供血不足引起。

2.临床表现(1)诱因和前驱症状:在寒冷天气,早晨6点至中午12点本病多发。饱餐、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以及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均可成为本病的诱因。近2/3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憋气、上腹部疼痛、头晕、烦躁等前驱症状,其中以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最为常见。在心肌梗死之后这些症状被认为是前驱症状,而在未明确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则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如及时正确处理,并不一定都导致心肌梗死。(2)主要症状

①疼痛: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起始症状,典型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上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下,胸骨后下段有憋闷不适。下壁梗死时常伴恶心、呕吐。不典型部位有右胸、颈部、牙齿、头部、下肢甚至肢趾痛。疼痛性质为绞榨样、紧缩感、濒死感。持续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甚至长达10余小时。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常需注射吗啡或哌替啶(度冷丁)才能止痛。

心肌梗死时的疼痛与心绞痛一样,是以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的基本因素,但也约有1/3~1/4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无疼痛发生,此为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此种情况多见于年老体弱或糖尿病患者,以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为起始,突出表现者也可无胸痛。

②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相当多见,如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上腹不适等,约占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30%。胃肠道症状的出现与心肌病变处刺激迷走神经对胃肠的反射作用有关,或由于心壁(膈面)心肌梗死引起心包炎,或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等所致。当疼痛发生在上腹部伴消化道症状时,则应与急性胆囊炎、溃疡病及其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加以鉴别。

③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并发症,各种心律失常总的发生率为60%~95%,尤以室性心律失常居多。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最多见。

④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血压下降常见,可持续数周后再上升,且常不能恢复至病前水平。目前我国采用的心源性休克的诊断依据为,动脉收缩压降至80m m H 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者较基础血压水平降低80m m H g以上,同时伴有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如精神迟钝、烦躁或昏迷、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尿量显著减少等。心源性休克常发生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其中80%在起病后24小时内发生,一旦发生休克将提示心肌广泛坏死达40%以上,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⑤心力衰竭:主要以急性左心衰为多见,可在发病初数日内发生,也可在疼痛休克好转时出现。该病的发生率约为32%~48%。主要表现为病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而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则开始不但表现为右心衰,并伴血压下降。

⑥全身症状:主要为心肌坏死产物吸收所致。病人表现为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及血沉增快等。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很少超过39℃,通常在38℃左右,约持续1周。(3)体征

①一般体征:在急性期,根据患者症状轻重而表现不同。疼痛不重者,表现安静;剧痛者大汗淋漓,肢端厥冷,神志模糊,甚至不清。

②血压:发病早期血压可增高,前壁心肌梗死时多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亢进的体征。而下壁梗死时多有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等表现。以后几乎所有病人都有血压降低。起病前有高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以下,且可能不再恢复到病前水平。

③心脏体征:心浊音界可轻度至中度扩大,但梗死范围小且无并发症者,心脏多不扩大。心率多增快,少数也可减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在24小时内几乎绝大多数患者均可听到加强的第四心音即房性或收缩期前奔马律,系由于急性心肌梗死,使心室顺应性降低所致。以左侧卧位,使用钟型听诊器最清楚。少数有第三心音(室性)奔马律,是心力衰竭的指征,相较无此额外的心音者,病死率增高1倍。约10%~15%的病人在起病第2~5天出现心包摩擦音,应考虑为梗死后综合征的可能性。患者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多由于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所致。多数患者无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若发生乳头肌断裂时则可出现相类似的杂音,并立即发生肺水肿。(4)并发症

①乳头肌功能不全或断裂:总发生率可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收缩功能障碍可产生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而死亡。

②心室壁瘤:发生率在5%~20%,主要由于梗死部位在心脏内压的作用下,显著膨出呈心室膨胀瘤。如室壁瘤发生在前壁或心尖部梗死区,检查时在心前区第4~5肋间可扪及与心尖不同时出现的微弱搏动,可有收缩期杂音。膨胀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X线检查见心影有异常膨出和异常搏动。

③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约10%,多发生于心肌梗死后2~4周。表现为发热、胸痛、咯血性痰,可有心包炎、胸膜炎、肺炎或伴有心包及胸腔积液。此征可反复发生。每次发作持续一周左右。发病原因可能是机体对坏死心肌产生的自身免疫性反应。

④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者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者可产生肺动脉栓塞。

⑤心脏破裂:少见,多发生在起病后1周内,心室游离壁破裂,可造成心包积血等导致急性心包填塞而猝死;室间隔梗塞穿孔时,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出现响亮的吹风性收缩期杂音;常伴有细震颤,可发生严重的右心衰竭和休克,在数日内死亡,若心脏破裂属亚急性,病人偶有存活较长者。四、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1.定义

如果通过检查发现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就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

2.临床表现(1)窦性心动过缓:一般无自觉痛苦,但常在增加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心悸、气短及心前区压闷不适。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常可引起头晕或晕厥,意识丧失出现抽搐的很少见。检查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2)过早搏动:常因早搏的出现,感到心悸、气短,频发早搏时可引起头晕、头痛。触诊脉搏,可有提前出现的一次搏动,后面为一较长的间歇;或因提前搏动的心脏搏出量减少,而消失一次脉搏;心脏听诊后,可清楚地听到提前的搏动和其后有一较长间歇。过早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多减弱或消失。健康老年人偶发早搏,多伴有心动过缓,且房性早搏较室性为多。

过早搏动(每天固定时间观察30分钟)分为三度:

①轻度:无明确症状,平均每分钟过早搏动≤5次。

②中度:平均每分钟5次以上,或呈二、三联律。

③重度:有多源性,或连续两个以上过早搏动,或R波在T峰上,而Q-T延长者。(3)心房颤动:心室率快时常有心悸、胸闷、焦虑等症状。心室率接近正常者症状较轻。心室率大于每分钟120次时心排血量明显下降。由于老年人常有心脏病变,故常伴有心衰表现。还易引起心房内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引起循环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房颤时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一,有脉搏短绌。

阵发性心房颤动分为偶发、多发和频发。

①偶发:每日发作1~2次以下,每次发作1小时以内,休息后即自行消失;每日发作1~2次以下,每次发作1小时以上,休息后不立即消失。

②多发:每日发作超过2次以上,每次发作1小时以内,或需药物控制者;每日发作2次以上,每次发作1小时以上,或需药物控制者。

③频发:每日发作,短暂,多次;每周发作1次以上,每次发作24小时以上,或需药物控制。(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常有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反复发作的特点,但室上性和室性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有时有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乏力,发作时间长而严重的病例可出现心绞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多在每分钟160次以上、节律绝对规则,不受运动、深呼吸影响。压迫颈动脉窦等使迷走神经兴奋,如有效可使心率立即恢复正常。即往常有类似发作史,患者常找到一些减轻或终止发作的方法。

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危重的心律失常,由于对心功能影响严重,常可以导致心衰、休克,甚至发生室扑和室颤,造成严重后果。发作时患者突然心悸、血压下降,头晕、胸闷、汗出、心绞痛发作,甚至昏厥、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乃至猝死。心率大多在每分钟160~220次,节律略不规则,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可轻度不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对心率无影响。(5)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产生症状,听诊可有第一心音减弱;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由于心室脱漏可有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活动后气促甚至晕厥。听诊可发现心音脱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因心动过缓而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促、心悸,甚至晕厥,心力衰竭,听诊可发现心率不规则,每分钟40次左右。第一心音强弱不一,强者有“大炮音”或闻及心房音,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五、充血性心力衰竭

1.定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临床上以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的血液灌注减少,以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为特征。

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

2.临床表现(1)左心衰竭:主要临床表现是充血及周围组织灌注不足。

①症状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最突出的症状。最初仅发生在重体力劳动时,以后在休息时亦可发生,有的则表现为端坐呼吸,阵发性呼吸困难,若在夜间熟睡后突然憋醒,被迫坐起,伴有阵咳、咯泡沫痰或呈哮喘状态,称为心源性哮喘。

咳嗽、咳痰、咯血:痰常呈白色泡沫浆液性,咳血丝痰和(或)粉红色泡沫痰,亦可大量咯血。

乏力、尿少:为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液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

②体征:除原有的心血管疾病体征外,还有心脏浊音界扩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伴有抬举感,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急性左心衰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的典型体征。(2)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常继发于左心衰。

①症状:若消化道淤血则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肾脏淤血则引起尿量减少、夜尿多;肝淤血引起上腹饱胀等。另外,由于右室排血量减少,原有左心衰所致的肺淤血和呼吸困难可随之减轻甚至缓解。

②体征:颈静脉怒张,是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增高所致,为右心衰的早期表现,下垂性凹陷性水肿为右心衰的典型表现,多出现在身体的下垂部分,晚期可见腹水;肝脏淤血可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并可见黄疸,可引起心源性肝硬化;发绀,为静脉血氧降低所致,以周围型发绀为主;晚期病人呈消瘦甚至恶病质。(3)全心衰竭: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六、猝死型冠心病

1.定义

由于冠心病而导致心脏猝然停止跳动,患者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猝然死亡,就称为“猝死型冠心病”。

2.临床表现

猝死型冠心病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第三节 冠心病的诊断

1.临床表现

主要包括症状和体征。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根据心绞痛发作时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特点和伴随症状及体征便可鉴别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以说,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诊断至关重要。

2.心电图

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心电图使用方便,易于普及,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便可及时捕捉其变化情况,并能连续动态观察和进行各种负荷试验,以提高其诊断敏感性。无论是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都有其典型的心电图变化,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更有其临床价值,当然心电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3.心电图负荷试验

主要包括运动负荷试验和药物试验(如潘生丁、异丙肾试验等)。心电图是临床观察心肌缺血最常用的简易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异常表现。但许多冠心病患者尽管冠状动脉扩张的最大储备能力已经下降,通常静息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仍可维持正常,无心肌缺血表现,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为揭示减少或相对固定的血流量,可通过运动或其他方法,给心脏以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进而证实心绞痛的存在。运动试验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

4.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并且出现时间可与病人的活动与症状相对应。

5.核素心肌显像

根据病史,心电图检查不能排除心绞痛时可做此项检查。核素心肌显像可以显示缺血区、明确缺血的部位和范围大小。结合运动试验再显像,则可提高检出率。

6.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进行左心室造影,可以对心功能进行评价。

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指征为:(1)对内科治疗下心绞痛仍较重者,明确动脉病变情况以考虑旁路移植手术。(2)胸痛似心绞痛而不能确诊者。

7.超声和血管内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对心脏形态、室壁运动以及左心室功能进行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对室壁瘤、心腔内血栓、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等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冠状动脉内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8.心肌酶学检查

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9.心血池显像

可用于观察心室壁收缩和舒张的动态影像,对于确定室壁运动及心功能有重要参考价值。3 冠心病的西医治疗

冠心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西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第一节 冠心病的西医认识

人的心脏像一个动力泵,日夜不停地工作,推动血液在全身的血管系统内循环,供给机体细胞活动的能量,而它本身则由两条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供应新鲜血液。心肌由于不断地进行节律性收缩,对氧的需要量很大,对血液中氧的摄取率比其他组织器官高,全身各组织的平均摄氧率在安静情况下只占动脉血氧含量的22%,对氧特别敏感的脑组织的摄氧率也只有25%,而心肌在安静时即可从冠脉中摄取70%~90%的氧。

因此,当心肌氧耗量增高时,进一步提高摄氧率的能力有限,只能通过提高冠脉血流量来增加氧的供应。一旦某种原因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狭或堵塞,则出现心脏需要增加氧的供应时,冠状动脉不能增加供血量,即氧耗与氧供之间失去平衡,这就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病。病人发作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此时病人被迫倚墙静坐或站立不动,常有濒死感,表情非常恐怖,或抓胸、捶胸、出冷汗,严重者发生休克、血压下降,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很快导致死亡。

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是一个慢性的很长的过程,现在还不知道从斑块的开始到成熟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可能是因人而异的,在某些个体可在生命之初即开始。

病理解剖材料证实,在某些婴儿或新生儿的主动脉内膜即可见到脂质条纹,此即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变化。约在10岁左右即可在冠状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在发病率高的人群中,青年人中存在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血浆脂质增高作为重要发病原因已经得到公认。

自从首次在家兔喂饲高脂胆固醇复制出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以来,对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原因已不容置疑,但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均会患动脉粥样硬化,因为不同的脂质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上起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作用。近10年来研究工作已经探明血浆中称为低密度脂蛋白成分肯定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清除肝外多余的胆固醇,有助于保持脂肪代谢的平衡。低密度脂蛋白被组织中氧自由基修饰后可以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促使大量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管壁,进一步刺激血液大单核细胞游走到血管壁中,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所谓“泡沫细胞”,构成粥样斑块的基础。

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研究的真正突破是近年来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重新认识和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影响,也即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88年罗斯提出的对损伤反应的假说,他把观察到的现象串在一起考虑粥样脂质斑块的形成机理,提出斑块形成的途径如下:内皮和血液中单核细胞发生改变致单核细胞能够穿透内皮而定位于内皮下成为泡沫状巨噬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以及脂质本身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经过相当时间就形成了粥样斑块。其中血小板生长因子是公认的最强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因子。许多研究也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或斑块中,有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癌基因表达的增强。

临床观察发现,大约59%的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是在凌晨或休息状态。这与人体迷走神经兴奋的高峰相一致,我国学者首先对迷走神经与冠心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系列研究,初步证实使用迷走神经拮抗剂——莨菪类药物可以抑制高脂饲喂动物培养冠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并使血小板生长因子基因表达降低,从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将以上临床现象与实验结果统一起来,为进一步研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冠心病的西药治疗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即通常所说的保守方法,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的发展速度。

作用于心脏血管方面的药物种类繁多,药理作用极为复杂,这里只是给冠心病患者做一简单介绍,请不要根据这些简单的介绍自行购药、用药,也不要根据媒体广告选药、用药。

①冠心病病情复杂,每个冠心病病人的病情都有自己的特点,是否适合药物治疗,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定,不要打听一下别的冠心病病人用什么药,自己也用什么药。

②许多药物有多种作用,治疗时,可能需要其中的一种作用,而这与其剂量往往有密切关系,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才可避免危险。

③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多有副作用,有的副作用很严重,对药理不清楚,盲目自己用药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④多种药物同用,目的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哪些药物可以一起用,哪些药物有配伍禁忌,病人往往不清楚。有的药物一起用则需要减量,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所以,冠心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或不是冠心病患者,但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预防用药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用药。一、隐匿型冠心病

1.抗心肌缺血药物(1)硝酸酯类:适用于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为主、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兼功能性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①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②单硝酸异山梨酯(异乐定):每次20~50毫克,每天1~2次。(2)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单纯器质性冠状动脉狭窄所致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病人,禁用于有潜在心功能不全病人,亦不宜单独用于冠状动脉痉挛者。

①美多心安:每次25~100毫克,每天2次。

②氨酰心安:每次25~50毫克,每天2次。(3)钙拮抗剂:适用于功能性冠状动脉痉挛为主、器质性冠脉狭窄兼功能性冠脉痉挛所致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

①硫氮□酮:每次30~60毫克,每天3次。

②络活喜:每次5~10毫克,每天1次。

③心痛定缓释或控释制剂。

2.抗血小板药物(1)阿司匹林:每天75~150毫克。(2)力抗栓:每天0.25~0.5克。二、心绞痛型冠心病

心绞痛的治疗分为发作时的治疗和缓解期的治疗。

1.控制危险因素

应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限制体重,戒烟,调整日常活动及工作量,避免竞争性活动、情绪波动和突发动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者应严格限制体力活动,甚至需要卧床休息。

2.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稳定型心绞痛缓解期的治疗既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和降低心肌的氧耗,同时也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硝酸酯类:硝酸酯类药物属血管扩张剂,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心肌血供,起到改善心肌缺血、治疗心绞痛的作用。

①硝酸甘油:用0.3~0.6毫克片剂,置于舌下含化,使其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

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病人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有效。近年还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可用。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

②二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用5~10毫克,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或用喷雾剂喷入口腔,每次1.25毫克,1分钟见效。

③亚硝酸异戊酯:为极易气化的液体,盛于小安瓿内,每安瓿0.2毫升,用时以手帕包裹敲碎,立即盖于鼻部吸入。作用快而短,约10~15秒内开始,几分钟即消失。本药作用与硝酸甘油相同,其降低血压的作用更明显,宜慎用。同类制剂还有亚硝酸辛酯。(2)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或减轻心绞痛,特别适合于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①普萘洛尔: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逐步增加剂量,用到每天100~200毫克。

②氧烯洛尔:每次20~40毫克,每天3次。

③阿普洛尔:每次25~50毫克,每天3次。

④吲哚洛尔:每次5毫克,每天3次,逐步增至每天60毫克。

⑤索他洛尔:每次20毫克,每天3次,逐步增至每天240毫克。

⑥美托洛尔:每次50~100毫克,每天2次。

⑦阿替洛尔:每次25~75毫克,每天2次。

⑧醋丁洛尔:每次200~400毫克,每天1次。

⑨纳多洛尔:每次40~80毫克,每天1次。(3)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通过降低心脏后负荷,扩张冠状动脉及其侧支和增加冠脉流量而治疗心绞痛。

①维拉帕米:每次80~120毫克,每天3次,缓释剂每天1次,240~480毫克。不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②硝苯地平: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亦可舌下含用;缓释剂每天1次,每次30~80毫克。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乏力、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

③地尔硫□:每次30~90毫克,每天3次,缓释剂每天1次,90~360毫克。不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

④尼卡地平:每次10~20毫克,每天3次。

⑤尼索地平:每次20毫克,每天2次。

⑥氨氯地平:每次5~10毫克,每天1次。

⑦非洛地平:每次5~20毫克,每天1次。

⑧苄普地尔:每天1次,200~400毫克。

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本类药可与硝酸酯同服,其中硝苯地平尚可与β-阻滞剂同服,但维拉帕米和地尔硫□与β-阻滞剂合用时则有过度抑制心脏的危险。停用本类药时也宜逐渐减量然后停服,以免发生冠状动脉痉挛。(4)冠状动脉扩张剂:能扩张冠状动脉的血管扩张剂,从理论上说将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改善心肌的血供,缓解心绞痛。

①吗多明:每次1~2毫克,每天2~3次。不良反应有头痛、面红、胃肠道不适等。

②胺碘酮:每次100~200毫克,每天3次,也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药疹、角膜色素沉着、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障碍等。

③乙氧黄酮:每次30~60毫克,每天2~3次。

④卡波罗孟:每次75~150毫克,每天3次。

⑤奥昔非君:每次8~16毫克,每天3~4次。

⑥氨茶碱:每次100~200毫克,每天3~4次。

⑦罂粟碱:每次30~60毫克,每天3次。

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1)住院卧床休息,必要时氧气吸入,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以除外心肌梗死。(2)长效硝酸酯类合并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3)严重者给予硝酸甘油5~1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开始以每分钟10微克,以后递增。(4)肝素1~2毫克/千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或每小时600~800单位持续静脉滴注,直至心绞痛缓解后改为肠溶阿司匹林和(或)潘生丁口服。三、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应加强在住院前的就地抢救工作,治疗的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1.监护和一般治疗(1)监护:临床上疑为心肌梗死先兆或急性心肌梗死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4~48小时内尤其要密切观察血压、心律、呼吸、神志、疼痛及全身情况,并应进行心电图监测。必要时还需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中心静脉压。(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一周后根据病情逐渐开始活动,可先在床上小翻身,主动伸展四肢,继之采取半卧位至坐起,若无不良反应,再逐渐开始下床室内活动。恢复顺利者,第三周或第四周末可出院。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休息治疗时间。(3)吸氧:鼻导管低流量下给氧(<6升/分钟),或用面罩给氧,一般持续吸入3天即可。(4)加强生活护理:饮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低钠、低脂不胀气食物为宜,但须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便秘者可给缓泻剂。

2.对症处理(1)解除疼痛:应尽早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哌替啶(度冷丁)50~100毫克,或吗啡5~10毫克,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毫克肌注,心动过速者不加阿托品。必要时,4~6小时可重复一次,有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罂粟碱亦有镇痛作用,每次0.03~0.06克,肌注或口服。也可试用硝酸甘油0.3毫克或消心痛5~10毫克舌下含化,注意心率增加和血压降低。(2)控制休克:有条件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判定休克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①补充血容量:估计有血容量不足,或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楔嵌压降低者,可用706代血浆或5%~10%葡萄糖静脉滴注。输液后如中心静脉压上升>18c m H 2O,肺毛细楔嵌压>15~18m m H g,则应停止。右心室梗死时,应大量输液以维持左心室充盈。

②应用升压药:有周围血管张力不足者可给予多巴胺10~30毫克,或(和)间羟胺10~3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毫升中静滴,亦可选多巴酚丁胺20~25毫克溶于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以每分钟2.5~10微克/千克静脉滴注。对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增高,心排血量减低,周围血管明显收缩,四肢厥冷者,在使用升压药的同时,可加用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③纠正酸中毒: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时多伴有酸中毒,可静滴5%碳酸氢钠100~200毫升,然后参照血酸碱度或二氧化碳结合力来调整剂量。

④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可减轻梗死区炎症反应,保护缺氧心肌,有利于抗休克。

⑤辅助循环: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进行辅助循环,可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进冠状动脉血流,改善左心功能,争取时间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外科手术治疗。(3)消除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特别要警惕室性早搏演变为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可能。若出现一分钟内室性早搏达5次以上;三个或更多室早成短阵室速音;多源性室早;发生于舒张早期重叠于前面T波顶峰之前者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均应及时治疗。

①起病后立即肌内注射利多卡因(5%溶液)200~250毫克,每8小时一次,持续3日预防室性心律失常。

②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应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毫克静脉滴注,每5~15分钟重复一次,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300毫克,继以每分钟1~3毫克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利多卡因1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每分钟静注1~3毫升)情况稳定后可改用口服慢性心律,或胺碘酮。疗效不佳者可改用普鲁卡因酰胺静脉滴注。室性心动过速可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发生室颤时,应立即进行同步直流电除颤。

③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近期内未用过洋地黄者可用西地兰0.2~0.4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脉推注,或用异搏定、心律平治疗,无效时用同步直流电转复。或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做快速抑制。

④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低于每分钟50次可用阿托品0.3~0.6毫克,每天3次口服,Ⅱ度、Ⅱ型或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有阿-斯综合征患者,应做右心室心内膜临时起搏治疗。(4)治疗心力衰竭: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先用利尿剂,常有效而安全。可选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或酚妥拉明减轻心脏后负荷,对伴有高血压者尤为适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巯甲丙脯酸(开搏通)与消心痛合用可有效控制心衰症状和改善预后,洋地黄类药物对有明显心力衰竭者虽可应用,但因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常有血氧过低、酸中毒、局部心肌缺血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发病早期心肌充血,水肿、顺应性减低,使用洋地黄疗效不满意,因此在发病的1~2日内,应尽量延缓使用洋地黄,右心室梗死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3.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

减少心肌需氧,增加心肌供氧,尽早使堵塞血管再通,促进缺血再灌注。(1)溶血栓治疗:应用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目前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链激酶在应用前先做试验,如无过敏反应则可用链激酶50万~150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液100毫升中静脉点滴,1小时内滴完。冠状动脉内给药可用链激酶1次注射1万~3万单位,随后用每分钟2000~4000单位持续点滴60分钟,为防止链激酶的发热等过敏反应,用药前半小时可先给予异丙嗪25毫克肌注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2.5~5毫克静脉点滴。尿激酶可用50万~100万单位加入葡萄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30~60分钟滴完。冠状动脉内给药,首剂4万单位,继之每分钟0.6万~2.4万单位速度输入,每15分钟对梗死相关血管造影一次,血管再通时剂量减半,再继续30~60分钟,总剂量达50万单位左右。其他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亦应用于临床溶栓治疗。

因为应用溶栓剂最大的不良反应是出血,所以绝对禁忌证主要包括。

①活动性内出血,如活动性溃疡病及痔疮出血等。

②可疑主动脉离断。

③持续时间较长的或造成损伤的心肺复苏。

④近期内有脑外伤或颅内新生物,2周内有手术或外伤史。

⑤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病及其他出血性眼病。

⑥妊娠。

⑦对溶栓剂如链激酶有过敏反应史。

⑧血压>180/120mmHg。

⑨有脑血管意外史,如脑溢血。(2)抗凝疗法:广泛的心肌梗死或梗死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如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新近手术创口未愈,活动性溃疡病的患者,应禁用。

用肝素50毫克静脉滴注每6小时一次,共2日,控制凝血时间(试管法)在20~30分钟内,与此同时口服双香豆素首剂200毫克,第2日100毫克,以后每天25~75毫克维持。也可用华法令首剂15~20毫克,第2日5~10毫克,以后每天2.5~5毫克维持。使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的两倍(25~30秒)左右,疗程至少4周。

治疗期中如发生出血应立即中止抗凝治疗,由肝素引起者用等量鱼精蛋白静脉滴注,双香豆素类引起者用维生素K 1静脉注射,每次20毫克。(3)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尤其前壁心肌梗死伴有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心动过速、高血压),而无心力衰竭,应用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可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与溶栓治疗同时给予,可减少再灌注损伤。(4)钙拮抗剂: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5)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氯化钾1.5克,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7~14日为1个疗程,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脂化过程,并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6)激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激素可能有保护心肌作用。因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酶的释出,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氢化考地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必要时可选用。但皮质激素有抑制炎症细胞吞噬,干扰疤痕组织形成,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愈合期不宜给予激素。(7)其他治疗:如维生素C3~4克,辅酶A50~100单位,细胞色素C30毫克,维生素B 650~100毫克可加入5%~10%葡萄糖液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

4.恢复期处理

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00毫克,潘生丁每次50毫克,每天3次,有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死作用。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抵克力得有减少血小板的黏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等作用,可预防心肌梗死后复发,剂量为每次250毫克,每天1~2次,口服。病情稳定并无症状,3~4月后,体力恢复,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情绪紧张。

5.安装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和电池的直流电脉冲发生器,能感知病人自身心电信号快慢的反应变化,发放或停止发放按预先设定频率的规律脉冲。通过与心脏接触的电极导线刺激心脏收缩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其重量只有40~50克左右,电池寿命可达到8~10年。又可按不同病情需要做心房感知和起搏、心室感知和起搏、心房心室顺序起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按需程控起搏器,它感知心电信号,如病人心跳高于一定数目起搏器自动停止工作,心跳慢于一定数目起搏器就刺激心脏跳动,它的各种参数可以调动,其价格较低廉而性能可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

还有一种频率应答式起搏,起搏增加一种特殊的“感知器”,感知按病人体力活动强度的不同产生的呼吸频率或体温或血酸碱度的变化发放不同频率的脉冲刺激心跳,以满足不同强度体力活动的需要,此起搏器价格昂贵、耗电量亦大。

安装起搏器并不复杂,先把电极导管通过锁骨下静脉送至心脏,根据需要插入心房和(或)心室某特定部位使之能固定,然后在右上胸部做5~6厘米的横切口,向下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一个口袋,导线与起搏器联合固定后,将起搏器置皮腔袋中缝合切口,术中病人清醒,无疼痛和不适感。起搏器和导线对人体无害,亦不引起反应。少数病人短期内有起搏跳动的感觉。(1)如何选用不同类型的起搏器:根据起搏器的性能和结构有如下几种选择。

①单心腔起搏器:这种起搏器只有一根导线置于一个心腔内。最简单的是固定频率型起搏器,就是按预先设定每分钟发放一定次数的脉冲刺激心脏。其缺点是当心脏部分或完全恢复跳动时,起搏器仍然定时发出脉冲,刺激心跳,这样两者各自跳动引起心律不齐,偶尔会危及生命,故现在已基本不用,而发展按需型起搏器。没有程控的按需型起搏器根据刺激心脏脉冲的频率和输出电压固定,价格较便宜,很多情况下能满足需要。程控按需起搏器根据脉冲频率、输出电压和对病人自身心跳的心电信号进行工作,感知度可以人为地调整。此类起搏器价格较高。

②双心腔起搏器:有两根导线,分别安装在心房和心室,目的是使心室能和心房跳动保持一定的顺序关系,以满足最大的心脏排血。这种起搏器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贵,对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效果较好。

③频率应答式起搏器:前面也做过简单介绍。目的是能从生理上满足在不同劳动负荷下心跳频率,能有快慢的变化,以增加或减少心脏排血量。这些功能都是和双心腔起搏器相结合,价格昂贵,对生活和工作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使用此种起搏器较为合适。

由于起搏器的性能不同,价格差异也极大。对在一般安静条件下生活的患者,按需型起搏器基本可满足要求;对心率有变化的,可用带有程序控制功能的起搏器;频率应答式起搏器更适用于对生活质量和劳动要求较高的人。(2)需要安装起搏器的病人

①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其心室漏跳不规律且较频繁的病人。

②反复间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并引起阿-斯综合征者。

③病窦综合征因心跳缓慢引起头昏眼黑、晕厥者。

④持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完全性束支阻滞者。

⑤颈动脉窦过敏者,表现为轻按颈部喉结平面的动脉产生长达3秒以上的心跳停搏者。(3)安装起搏器后个人生活注意要点:起搏器资料卡片记录病人安装起搏器的类型型号、系列号、安装日期、医院、电话号码及每次检查的起搏器各项工作参数,以便随时能了解原先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发生意外时可按此处理,及时与原就诊医院联系。乘飞机安全检查时可以凭此卡证明身上的金属物是起搏器。个人可进行中等程度的活动,如打乒乓球、旅行等,但不宜做剧烈的体力活动。妇女能否妊娠,需按有无其他心脏病变而定。应该认识到安置起搏器对一个有严重心动过缓的人是一种保持正常生活和安全的保障。(4)安置起搏器后的注意事项:现代技术的进步使起搏器具有抗静电、抗电磁波和抗磁功能。所以各种家用电器、电车或一般生活中的磁场都不会影响起搏器功能。如无器质性心脏病变者完全可以适应各种正常生活活动。但在体力活动时,一侧手臂上举活动不宜过猛过大,并应注意起搏器不受撞击。

自己简易测试起搏器功能可用打开电源的半导体收音机调整至无电台声处,然后置于起搏器上方,调整半导体方位至可听到其脉冲的声音,如声音和脉搏一致或有脉搏无声音(起搏器停止工作)均为正常。如有声音无脉搏即是不正常,声音和脉搏低于预先制定的心跳数说明电池能量衰减,当低至预先制定心跳的10%时即应更换起搏器。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均应去安置起搏器的医生处就医。埋藏起搏器处皮肤有红肿、变薄、破溃亦应就医,预防发生感染。外出时应携带起搏器资料的卡片以防不测。一般情况下应按医嘱定期到医院检查起搏器功能。四、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一)过速性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1)房性及结区性早搏

①普罗帕酮:每次150毫克,每天3次。

②心得安:每次10毫克,每天3次。

③乙胺碘呋酮:每次0.2克,每天3次,1周后逐渐减量至0.2克,每天1次维持。

④乙吗噻嗪:每次150~200毫克,每天3次。

⑤安搏律定(茚丙胺):每次50毫克,每天3次。(2)室性早搏

①慢心律:每次0.1~0.2克,每天3~4次。

②心律平:每次100~150毫克,每天4次。

③乙吗噻嗪:每次100~200毫克,每天3次。

④安搏律定:每次50毫克,每天3~4次。

⑤普鲁卡因酰胺:每次0.25~0.5克,每天4次。

2.阵发性心动过速(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心律平:70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不宜少于5分钟),20分钟无效可重复1次,一般总量不超过210毫克。

②异搏定:5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速度每分钟1毫克)。有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慎用。不宜与心得安紧接使用。

③三磷酸腺苷(A T P):10~20毫克,加入注射用水3~5毫升,于5~10秒钟内快速静注,有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室性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及年龄高于60岁者禁用。

④心得安:5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每3分钟注入1毫克)。勿与异搏定同用,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者禁用。

⑤西地兰:0.4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2~3分钟)静注,若无效,则60~90分钟后,再静注0.2~0.4毫克,合并心衰者可首选。

⑥甲氧胺:10~20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注。当心率突然变慢或停跳时立即停止注射。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变者禁用。(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①利多卡因:50~100毫克静注,无效者,可10分钟重复1次,连用2~3次,至心率控制或总量达250毫克,有效后再以每分钟1~4毫克维持静滴。

②普鲁卡因酰胺:100~200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不少于5分钟),无效者,每隔10~1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宜超过1.0~1.2克,有效后以每分钟1~4毫克静滴或改口服,维持0.5克,每天3~4次。

③苯妥英钠:125~250毫克加入注射用水20~40毫升静注(不得少于10分钟),必要时5~10分钟后再予100毫克,见效后,继以每次0.1克,每天3次,口服,巩固疗效,主要适用于洋地黄中毒所致室速。

④乙胺碘呋酮:3~5毫克/千克,稀释后缓慢静注(3分钟以上),日总量不超过450毫克,亦可用300毫克加入生理盐水250毫升中,于30分钟内静滴完。

⑤心律平:70毫克加入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不宜少于5分钟),20分钟无效可重复1次。

3.扑动与颤动(1)心房颤动

①西地兰:0.4~0.6毫克加入50%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尤适于合并心力衰竭者。

②异搏停:5~10毫克加入50%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有效后,改口服维持2周左右。

③心律平:70毫克加入50%葡萄糖液20毫升缓缓静注,亦可用140毫克加50%葡萄糖200毫升中静滴。

④普鲁卡因酰胺:100~200毫克加25%葡萄糖液20毫升缓慢静注,或0.5克加入50%葡萄糖250毫升中静滴。

⑤奎尼丁+地高辛:先服地高辛每天0.25~0.5毫克,连服3天停药,次日晨先试服奎尼丁0.1克,若无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可服药,第一天0.2克,每2小时1次,共5次。

⑥奎尼丁+心得安:心得安每次10毫克,每天3~4次,共2~4日,然后加服奎尼丁每次0.2~0.3克,每天1次,共4日,如有效按上述方法继服奎尼丁维持量。

⑦乙胺碘呋酮:每次0.2~0.3克,每天4次,4~5日后改为每次0.2克,每天3次,至转律成功后,减为每次0.2克,每天1~2次,维持半年左右。(2)心房扑动

①西地兰:每次0.4~0.6毫克稀释后静注,以后每4~6小时可用0.4毫克,总量不超过1.2毫克。

②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每次25毫克,每天3次。

③奎尼丁:每次0.2克,每天3次。(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1.房室传导阻滞(1)阿托品:每次0.3毫克,每4小时1次,必要时可静脉或肌注0.5~1.0毫克。适用于房室束分支以上的传导阻滞,尤其适用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阻滞者。(2)拟肾上腺素药物

①异丙肾上腺素:每4~6小时舌下含化5~10毫克。

②麻黄素片:口服,每次30毫克,每天3~4次。(3)碱性药物

①5%碳酸氢钠100~150毫升缓慢静注,或用500毫升静滴。

②11.2%乳酸钠溶液50~75毫升缓慢静注。(4)激素

①泼尼松:每次5~10毫克,每天3次。

②地塞米松:每次10~20毫克加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同时给予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或400万单位静滴。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阿托品:每次0.3~0.6毫克,每6小时1次,或1~2毫克加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滴。(2)异丙肾上腺素:每次10毫克,舌下含化,每天3~4次。严重者0.5~1毫克加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按每分钟2~5微克静滴。(3)烟酰胺:200~400毫克加于5%葡萄糖液20~40毫升中静注,或800~1200毫克加于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天1次,连用2~3周。五、充血性心力衰竭

1.减轻心脏负荷(1)休息:轻症可仅限制其体力活动,较重者应卧床休息,重症有烦躁不安者,酌情给予镇静剂。(2)控制钠盐摄入: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每天钠盐在0.5~1.0克(相当食盐1~2.5克)。心力衰竭控制后可给予低盐饮食,每天钠盐摄入量限制于2~3克(相当食盐1~2.5克)。大量利尿患者不限制食盐。(3)利尿剂

①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毫克,每天3次。

②氯噻酮:每次100~200毫克,隔日1次。

③速尿:每次20~40毫克,每天2次,或每天1~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④安体舒通+氨苯蝶啶:安体舒通每次20~40毫克,每天3~4次,氨苯蝶啶每次50毫克,每天3次。

⑤丁苯氧酸:每次0.5~1.0毫克,每天1~2次。(4)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酯等,可直接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右心血量,减轻前负荷。硝普钠、酚妥拉明、巯甲丙脯酸、硝苯吡啶、哌唑嗪等,既可扩张小动脉,也能扩张容量血管,具有减轻前、后负荷的作用。

2.加强心肌收缩力(1)洋地黄类药物

①速效作用类:常用的有毒毛旋花子甙、西地兰、铃兰毒甙、福寿草甙。

②中效作用类:地高辛、甲基地高辛、强心灵等。

③慢性作用类:洋地黄毒甙。目前认为老年人易引起洋地黄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肾功能减退,其次是心肌钾和镁的耗竭,因低钾、低镁均增加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一旦中毒,除停用洋地黄外,还要补钾。(2)非强心甙正性肌力药

①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联吡啶酮,一种双吡啶衍生物,有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而无血压、心律的变化。静脉给药通常用量为每天0.25~0.3毫克/千克,每天用量一般不超过300毫克。

②拟交感胺类药:多巴胺可直接兴奋心肌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常用剂量为每分钟2~5微克/千克,静脉滴入,以后根据病情调整。多巴酚丁胺可选择性地作用于β1-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血量增加。静脉滴入每分钟5~10微克/千克。(3)急性左心衰的处理

①镇静:肌内注射吗啡5~10毫克或哌替啶(度冷丁)50~100毫克,有发绀者忌用。

②高压吸氧:使肺泡内压力升高,以减少渗出。可使氧气先经过30%~50%乙醇或1%硅酮再吸入,消泡作用更佳。

③减少静脉回流: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可加止血带于四肢,轮流结扎3个肢体,每5分钟换1肢体。

④利尿:速尿20~40毫克静脉注入。

⑤血管扩张剂:硝普钠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点滴,开始剂量为每分钟8~16微克,以后每5~10分钟增加5~10微克,应密切监测血压。血压偏低者,可与多巴胺同时应用。酚妥拉明10~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50毫升中,开始以每分钟0.05~0.1毫克,静脉点滴,可取得较好疗效,必要时可隔5~10分钟增加0.1毫克。也可舌下含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⑥强心药:如近期未用过洋地黄类药物者,可用快速洋地黄制剂(西地兰0.2~0.4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0毫升中)缓慢静注。对二尖瓣狭窄所致肺水肿,洋地黄制剂虽可减慢心率,但有时加强右心室收缩力,可加重肺水肿,故此类患者以快速利尿、减轻前负荷等法为主。

⑦氨茶碱:每次0.25毫克用10%葡萄糖液20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可减轻支气管痉挛和加强利尿。心动过速者不宜用。

⑧激素:地塞米松1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有助于肺水肿的控制。第三节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应用指引导管和导引钢丝将冠状动脉扩张球囊送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处,对狭窄病变进行扩张,并释放支架,使狭窄远端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液供应。成功的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手术可以使80%~100%的血管狭窄完全消除,达到0残余狭窄,从而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只需要在手术时对穿刺部位进行局部麻醉,患者在没有任何痛苦感觉的情况下清醒地接受手术,并可以在手术床上与医生进行随意的交谈。手术后只需要加压包扎穿刺点,平卧24小时,即可下地活动。如无并发症,手术后3天即可以康复出院。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情况看,虽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一次性的费用较高,但是成功的介入治疗比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发生冠心病危险事件的风险,减少常规用药,减少住院次数。

行冠脉介入治疗后的病人出院后仍要定期去医院复查,一般支架内再狭窄多发生在术后3~6个月,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心绞痛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最好的检查是行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是支架内发生再狭窄,还是非导管治疗的其他血管病变进展所致,有条件者无论有无症状,术后6个月均应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以了解介入治疗的血管及其他血管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目前尚没有一种无创检查胜过或等同于冠脉造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介入治疗蓬勃发展,在内科治疗冠心病方面展现出异彩。介入技术是将一根很细的导管通过血管穿刺放入血管,沿血管走行进入心脏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干预的新兴技术。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经皮激光冠脉成形术、经皮冠脉内旋切术、冠脉内膜旋磨术、溶栓疗法,等等。

1.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用带球囊的心导管经周围动脉送到冠状动脉,在导引钢丝的指引下进入狭窄部位,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使之扩张,在有指征的病人中可代替外科手术治疗而收到同样的效果。(1)心绞痛病史少于1年,心电图运动试验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阳性,冠脉造影显示单支或多支管腔近端同心性高度(>75%)狭窄,且每段狭窄少于15毫米。(2)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心绞痛,造影证实为近端孤立性、非钙化性单支狭窄而未完全堵塞且左室功能基本正常,能做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者为理想指征。(3)冠状动脉旁路后移植大隐静脉血管再狭窄或阻塞而症状明显需再次手术者。(4)溶栓治疗成功后仍有高度狭窄或未经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或反复心室颤动者,可在主动脉内气囊泵反搏支持下,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以挽救患者生命。(6)辅助新的介入治疗技术,如冠状动脉斑块旋切吸引术、旋磨术、激光成形术等常需要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辅助,以进一步扩大管腔,处理并发症和补救其治疗上的失败。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植入通常也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进行。

2.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

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旋切导管,将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切除,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它包括定向性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切吸引术和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

3.冠状动脉内支架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与阻塞的有效方法,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的发生率达2%~9%,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40%。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产生就是基于预防和处理这两大缺陷。其主要适用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并发症严重内膜撕裂、夹层或痉挛所致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有急性闭塞的高度危险时,一般不直接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病变。目前常用的几种支架的植入成功率达95%左右,3年成活率达97%。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0.4%~24%不等,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血栓形成的原因与抗凝治疗不充分及支架的直径与材料等因素有关。(1)冠状动脉内支架的种类

①自扩支架: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不锈钢弹簧支架,由不锈钢合金丝编织成筒状,呈可弯曲的辫子形。

②球囊扩张型支架:由不锈钢缝线编织成螺旋状,压缩在球囊上,其可弯曲度较强。(2)冠状动脉内支架的操作:冠状动脉内支架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保护性治疗措施,故其操作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过程和支架本身的植入过程。通常在后侧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球囊导管前换用一根长交换引导钢丝,再沿该引导钢丝插入包括支架、球囊导管和保护鞘的支架植入系统,定位准确后撤出保护鞘,加压扩张球囊使支架支撑于血管上,自扩支架靠自身弹力扩张并紧贴于血管壁上。扩张球囊的压力一般为6~10个大气压,时间为5~10分钟。

4.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是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利用光导纤维传输的激光能汽化冠状动脉内的狭窄病变,从而增加或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介入性治疗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新的激光系统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改善。早期的经皮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主要用于病变血管较平直的孤立性、局限性、无严重钙化的病变,随着准分子激光技术的应用,其适应证已扩大到长段弥漫性病变、严重钙化病变和血管开口处病变等。

5.冠状动脉射频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射频成形术是一项将球囊扩张作用和射频能的热塑型作用相结合的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常引起动脉内膜撕裂或夹层,从而可能引起急性闭塞。射频能的致热作用通过使蛋白质变性,增加血管壁的可塑性,将球囊扩张的压力与射频能的热塑型作用相结合,通过组织融合避免动脉内膜的撕裂或夹层,同时减低了血管壁的弹性回缩力,使管壁维持在被牵张的状态。这种作用机制与激光加热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相似。

6.冠状动脉超声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超声成形术是一项利用超声波消除或溶解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的新的介入性治疗技术。经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高强度、低频率的超声波能使粥样斑块和血栓碎裂为极小的微粒,绝大多数微粒的直径在3~7微米,因而在毛细血管床淤积的可能性很小,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和初步临床试验,已显示出冠状动脉超声成形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与激光、射频等技术相比,超声成形术很少引起正常血管壁的损伤。第四节 手术治疗

1.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

国内外大量的病例研究证明下列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疗法,宜尽早接受手术。(1)严重心绞痛,特别是不稳定性心绞痛。(2)左冠状动脉主干狭窄50%以上。(3)包括左前降支在内的两支以上的冠状动脉狭窄50%以上。(4)介入治疗失败、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或介入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5)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特别是室壁瘤直径超过5厘米,伴有心绞痛、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栓塞、心功能不全或假性室壁瘤者。(6)心肌梗死造成的室间隔穿孔。(7)心肌缺血引起的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

2.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搭桥手术)

取病人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状动脉段的远端,引主动脉的血液以改善该冠状动脉所供血的心肌的血流量。术前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作为制定手术计划(包括决定移植血管的根数)的参考。本手术目前在冠心病发病率高的国家中已成为最普遍的择期性心脏外科手术,一次手术可同时做多支旁路移植,认为缓解心绞痛有较好效果。

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要在管腔阻塞70%以上、狭窄段的远端管腔要畅通和左心室功能较好。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但手术能否改善心室功能,能否使以后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能否延长病人寿命,都未肯定;加之手术本身可并发心肌梗死,术后移植的血管仍可栓塞。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右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兼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70%以上阻塞的病人,一般认为施行手术可延长其寿命,手术指征最强。

3.冠心病手术后注意事项

在接受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无论是心脏功能还是全身的状态,都有一个逐渐恢复的过程,因病人术前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心功能状况、体质等方面的情况不同,术后恢复的时间会有差别,通常需要6周左右。这期间有些注意事项是要遵守的,这样会有利于尽快恢复,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1)饮食: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恢复期,通常需要增加热卡、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手术后的尽快康复。但在这以后,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膳食治疗即控制高血脂症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只是治疗了冠状动脉堵塞造成的心肌缺血,而不是针对冠心病病因的治疗。因此,在饮食方面,注意控制高脂血症的发生是预防和减缓冠状动脉或术后再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2)锻炼:最初可以在室内和房子周围走动,走动时要扶着东西。感觉没有困难时,可以开始散步,这是一个很好而且有效的锻炼方法,这个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开始行走的速度、步伐以感觉舒适为标准。以后逐渐加快步伐,以增加心率和呼吸频率,可以每天3次,每次5分钟,从舒适的散步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散步的时间和距离,以自己能够耐受为准,一天多散步几次,比一次长距离散步更有益一些,坚持每天散步,并且把每天的散步距离逐渐增加,只要能够耐受,可以慢慢的上楼梯,上小山坡,在运动和锻炼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疼,就应立即停止,出现气短、哮喘和疲劳,也应立刻停止,如果这些症状消失了,可以较慢地速度继续活动,然后逐日增加。在完全恢复体力之前,疲劳是不可避免的,活动时会感到自己的心脏跳动非常强,但只要心跳规则不特别快,这是正常的,不要有顾虑。少数情况下,有人感到心脏突然失控或跳数过快,可能感到轻度头晕、乏力、脉搏不规则,如果有以上情况,请和医生联系。

第一周:每天2次,每次5分钟散步。

第二周: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散步。

第三周:每天2次,每次20分钟散步。

第四周:应该增加到每天散步2000米。

在冬季或炎热的夏天,可能无法在户外散步,如果这样,可以租用或买一个室内自行车或健身器,每天锻炼2次,每次30分钟,可以代替户外的运动,可以在慢步机(健身器)上慢步。(3)工作:工作的恢复要取决于术后精力和体力的恢复状况,尽可能避免做重大的决定,例如:投资、财务、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重大决定(至少在术后1个月之内避免)。在外科住院手术过程中,已消耗了大量的精力,手术后,感到筋疲力尽,可能会有一种沮丧感,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这样,只要有耐心,精神状态和体能会逐步恢复的,在出院4~6周以后,可以和医生讨论重返工作岗位的问题,由于每个人情况不同,体能不同,以及所从事的工作时间和紧张程度不同,所有这些因素必须综合加以考虑。(4)家务:大约在术后2周,如果感觉恢复很好,可以开始家务劳动,最初从事一些轻微的家务劳动,例如清除灰尘,管理花木、植物,帮助准备饭餐,但是那些需要大量体力的活动,例如用吸尘器清洁地板、抱小孩、移动家具或参加运动,都应推迟到晚一些时间开始。(5)术后复查:在离开医院时,要与医生约好什么时候复查,如果在家中休息期间,有任何不适和问题请不要犹豫,尽早和当地医院或手术时的医院联系。通常情况下,术后3~6个月应全面复查一次,若当地医院熟悉您的情况亦可在当地进行,也可以到完成手术的医院进行复查。(6)伤口的保护和处理:手术后的数周内,通常伤口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且局部有时发红,通常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后,以上表现会消失,有时以上情况会超过数周。但是如果伤口出现较严重的疼痛、红肿,以及有分泌物从伤口中流出,这时尽快去医院就诊。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通常在腿部有一个切口,在休息时和坐位时,要抬高下肢,这样会有利于减轻腿部的不适或肿胀。如果胸部或腿部(下肢)的伤口感觉不适,给予局部热敷15~20分钟,需要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止痛药物,它们将逐步减轻疼痛,但是如果伤口的疼痛问题一直存在,最好到医院就诊。

有些因素会导致全身不适或疼痛,其中包括体温的变化、感染,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等。如果存在伤口疼痛,可以尝试双肩前耸,以减轻疼痛,术后应保持的正确姿势是当身体直立或坐位时,胸部应尽可能挺起,将两肩稍向后,尽管保持这种姿势在术后早期有点不适,但在伤口愈合的这一阶段中,局部组织尚有弹性(像橡胶绷带似的),但伤口一旦愈合成瘢痕就失去了弹性,如果没有在此恢复阶段保持正确的姿势,当挺起胸站直的时候,会有胸部被勒紧的感觉。伤口表面的小纱布是临时的,应该在拆线以后3天予以去除,拆线以后1周左右,只要伤口愈合良好,可以用清洁的水和肥皂清洗伤口的局部,必须记住,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请不要在伤口完全愈合之前,在伤口的局部使用清洁剂、爽身粉、润滑油以及酒精类的物质。在伤口愈合之前不可游泳和做投掷运动。(7)访问、待客:在回到家的头几个星期内,应尽量避免吵闹,避免与伤风、感冒、咽疼和其他感染征状的人接触,如果出院后感冒加重伤口局部疼痛,在身体完全恢复之前,除非医生允许,应该尽量避免人们来探视或参加其他各种类型的聚会。(8)护袜:在最初的恢复期中,白色的弹力袜,能改进下肢血液供应,并且减少体液在下肢的聚集,在手术后的4~6周内,离开床时应该穿上这种弹力袜(护袜),回到床上休息时,再把护袜脱去。(9)胸骨愈合:在最初的3个月中,请勿抬举超过10~15千克的物品。由于伤口的恢复大约需要6周(每个个体稍有差别),胸骨的愈合约需3个月,在这个恢复过程中,尽管胸骨不会因轻的活动而裂开,但是依然有必要保护,在恢复期内,要避免胸骨受到较大的牵张,例如举重物、抱小孩、拉超重的物品,移动家具等,这些动作对正在愈合的胸骨造成一个张力。按照以往的观念和感觉,可以举起更重的物品,但伤口不一定能耐受,合理的运动应该是既不伤害胸骨,又使上肢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同时又避免肩部的僵硬,这样有利于尽快恢复。如果感觉局部疼痛,胸骨移动增加,或有分泌物从伤口局部流出,或伤口局部红肿增加,应尽快找相关的医生就诊。(10)药物治疗:医生出院时会给带一些术后服用的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在服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知道服用每一种药物的名称和外表。

②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

③请勿在未得到医生准许下,停用药物。

④请勿将这些药物给家人和亲朋好友服用,该种药对患者是有益的,而对他人可能是有害的。

⑤请将服药期间的任何副作用告诉医生,有些药物存在轻微的副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副作用会逐渐消失,但有些可能持续存在,请勿忽略。明确了解每种药对患者作用,是非常必要的。4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

冠心病的治疗在心绞痛病情较急的时候应该以西医治疗为主,迅速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并辅以中医治疗。因为冠心病发病急的时候,如不尽快缓解,就会有生命危险,而当病情相对稳定的时候,就应该以中药治疗为主,西药治疗为辅了。

中华民族同疾病的斗争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心血管病的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冠心病在中医为“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的范畴。第一节 冠心病的中医认识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记载,类似西医的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表现为胸部憋闷、心痛、心悸、气短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常放射至肩和左臂,每次发作时间常常为数分钟,疼痛时多伴有胸部窒息感觉。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致失调,老年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虚为寒凝、气滞、痰阻、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在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多先实而后致虚,亦有先虚而后致实者。但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或以实证为主,或以虚证为主。(1)寒邪内侵:素体阳衰,胸阳不足,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寒凝气滞,痹阻胸阳,而成胸痹,诚如《医门法律·中寒门》所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类证治裁·胸痹》也说:“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2)饮食不当: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或嗜酒成癖,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健,聚湿成痰,痰阻脉络,则气滞血淤,胸阳失展,而成胸痹。(3)情致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隧聚而为痰;郁聚而为痰;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无论气滞或痰阻,均可使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淤滞,或痰淤交阻,胸阳不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4)年迈体虚:本病恒见于中年、老年之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如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可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引起心阴内耗。心阴亏虚,心阳不振,又可使气血运行失畅。凡此均可在本虚的基础上形成标实,导致气滞、血瘀,而使胸阳失运,心脉阻滞,发生胸痹。

以上病因病机可以二者或三者并存,或交互为患。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淤血闭阻心脉,可使心胸猝然大痛,而发为真心痛。如心阳阻遏,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可见心动悸、脉结代;若心肾阳虚,水邪泛滥,水饮凌心射肺,可出现咳喘、肢肿等证,又当与有关内容联系互参。第二节 冠心病的中药治疗一、隐匿型冠心病(一)辨证治疗

1.气虚血瘀证【症候】心痛时轻时重,以隐痛为主,遇劳则发,乏力气短,心悸,自汗懒言。苔薄白,舌质暗淡,胖有齿痕。脉弱无力。【治法】益气活血止痛。【方药】心梗合剂或人参养荣汤:黄芪30克,当归30克,桂心30克,炙甘草30克,橘皮30克,白术30克,人参30克,白芍90克,熟地黄9克,五味子4克,茯苓4克,远志15克。

2.胸阳痹阻证【症候】心痛甚,痛如锥刺,或如刀割,胸痛彻背,遇寒加重,伴有畏寒肢冷,乏力自汗,气短心悸,甚则喘咳不卧,吐白色泡沫痰,苔薄白或白腻,舌淡体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饮。【方药】轻者予栝蒌薤白半夏汤:全栝蒌、薤白、法半夏各12克,陈皮10克,白蔻仁3克,干姜5克;重则用栝蒌薤白白酒汤:薤白12克,栝蒌15克,半夏10克,丹参20克,赤芍10克,桂枝10克,白酒300毫升。

3.气滞血瘀证【症候】左胸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入夜更甚,伴两胁胀痛,胸闷不舒,常太息,时而烦躁欲哭,心悸不宁,苔薄白,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当归、生地、牛膝、赤芍、枳壳各10克,川芎、桔梗、柴胡各5克,甘草3克。【加减】胸痛较甚者,去生地、牛膝,加降香6克,郁金、延胡各10克,丹参15克;胸部闷胀,气滞明显者,加檀香、沉香各3克;痛剧,伴恶寒肢冷者,加细辛1.5克,桂枝10克。

4.阴虚血阻证【症候】心痛时轻时重,呈隐痛伴憋闷。劳则加重。伴随症有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舌暗红,或有瘀斑,苔少或剥脱,脉沉红弦。【治法】育阴活血,通脉止痛。【方药】左归饮合通幽汤:熟地15克,山药12克,枸杞、茯苓、山茱萸各10克,炙甘草3克,红花2克,生地黄10克,桃仁、当归各12克。

5.湿热阻遏证【症候】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伴脘腹胀满不适,食欲欠佳,重则恶心、呕吐,体形肥胖,舌暗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治法】化湿清热,宣痹通脉。【方药】小陷胸汤加味:栝蒌30克,黄连6克,半夏10克,党参30克,前胡15克,生山楂15克,佛手10克,葛根30克。(二)成药治疗

1.速效救心丸

口服,每天10粒,早晚2次,长期连续服用。

2.丹参片

口服,1次3~4片,1日3次。用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神不宁。

3.复方丹参片

口服,1次3片,1日3次。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也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

4.麝香保心丸

口服,1次1~2丸,1日3次,适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或用于预防或减轻心绞痛发作。

5.地奥心血康

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用于治疗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以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

6.心可舒

口服,1次4片,1日3次,或遵医嘱,1个月为1疗程。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高血压、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症。

7.冠脉宁片

口服,每次3片,每天3次,饭后服。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等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胸痹患者。孕妇忌用。

8.通心络

每次2~4粒,每天3次。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节血脂,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三)验方治疗

1.冠心丸【药物组成】红参、三七、丹参、麦冬、山楂各100克,琥珀50克。【治疗方法】共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5克,每服6粒,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散瘀定痛、安神宁心。主治老年冠心病。

2.双和散【药物组成】黄芪、香附各50克,茯苓、丹参、血竭、郁金各30克,沙参60克,当归20克,菖蒲40克,远志15克。【治疗方法】将诸药分别加工成粗末,掺匀备用。每次取20克,加水置沙锅或搪瓷杯内煮沸15分钟,取汁日服3次,亦可代茶频饮。【功效主治】益气和血,顺气活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3.心痛饮【药物组成】丹参30克,薤白、远志、白芍、橘叶、卧蛋草、党参各10克,降香、柴胡(醋)、五味子、炒枳壳、桔梗、炙甘草各5克,三七(冲服),琥珀(冲服)各2克。【治疗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服药期间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忌辛辣,避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功效主治】活血行气、化痰通络、宽胸宁神。主治冠心病。

4.合欢汤【药物组成】黄芪、全栝蒌各30克,合欢皮25克,白芍、当归各20克,枸杞子15克,柴胡、枳壳、黄连、淫羊藿、肉桂各6克。【治疗方法】每天1剂,分2次煎服。【功效主治】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疏肝宁心。主治冠心病。

5.冠心活血汤【药物组成】丹参、牛膝各20克,栝蒌15克,桃仁、红花、赤芍各12克,薤白6克,元胡3克(冲),三七1.5克(冲)。【治疗方法】水煎服,日服1剂。10天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活血化瘀、宽胸顺气。主治冠心病。

6.丹参苓术汤【药物组成】丹参24克,云茯苓15克,白术、清半夏、茜草各10克,栝蒌20克,香附、厚朴、薤白、川芎各9克,苏梗6克。【治疗方法】水煎服,每天1~2剂。【功效主治】健脾化湿、和胃降逆、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7.芪加生脉饮【药物组成】黄芪、刺五加各10克,党参、麦冬各30克,人参、五味子各6克。【治疗方法】水煎2次,取汁混匀,浓煎成500毫升,每次100毫升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每年坚持服药6个月以上。【功效主治】补气养阴。主治冠心病心肌缺血。

8.黄芪丹参汤【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各30克,赤芍、郁金、川芎各15克,桂枝、红花各10克,三七粉、水蛭粉各2克(均冲服)。【加减变化】气虚瘀滞加红参、五味子各10克,淮山药30克;心脉瘀阻加当归、桃仁各15克,五灵脂10克;痰浊瘀滞加半夏、白术各15克,茯苓30克,枳实10克;阳虚瘀滞加全栝蒌30克,薤白15克;阳脱者急煎参附汤(红参10克,附子20克);血压升高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25克,白芍、珍珠母各30克;心律失常者加生龙牡、柏子仁、酸枣仁各30克。【治疗方法】日1剂,水煎服。【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主治冠心病。

9.温阳理气汤【药物组成】人参、栝蒌各15克,黄芪40克,白术25克,云苓20克,枳实12克,黄连、甘草各10克。【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可停服其他中、西药物。【功效主治】补益元气,理气宽胸,散痰祛瘀。主治冠心病。

10.温阳通脉汤【药物组成】茯苓、郁金各24克,桃仁、山楂、赤芍各15克,附子9克,桂枝6克。【加减变化】偏气血两亏加黄芪、制首乌各30克,党参、白芍各10克;偏阴虚加黄精、玉竹各10克,偏阳虚加肉桂6克。【治疗方法】水煎成200~300毫升,分2次服用,日1剂,1周复查心电图,连续观察6周。【功效主治】温阳活血,行气化瘀。主治冠心病。

11.参葛元胡片【药物组成】丹参60克,葛根30克,元胡10克。【治疗方法】诸药共为粉末,混合后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0.6克,每天口服3次,每次4片,4周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服药期间可停用其他扩冠药(硝酸甘油临时含化除外)。【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主治冠心病。

12.黄参芎蒌散【药物组成】生大黄2份,丹参、川芎、栝蒌各1份。【加减变化】火热闭结型加枳实1份;气滞血瘀型加五灵脂1份;痰浊闭阻型加薤白1份;气阴两虚型加人参、麦冬各1份;寒凝阳虚型加乌头半份,干姜1份。【治疗方法】诸药研极细末,密闭保存,每次服9克,每天3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行气化痰。主治冠心病。

13.生脉愈冠汤【药物组成】党参、丹参、黄芪各30克,麦冬、赤芍各15克,五味子、桂枝9克,降香5克,茯苓10克,砂仁、炙甘草8克,郁金12克,田三七6克(另包冲)。【加减变化】偏气滞,加全栝蒌15克,薤白12克,姜半夏10克;偏瘀血,加红花、元胡各9克,川芎10克,并酌增三七量;偏阳虚,加附子9克,细辛5克,增桂枝量到10克;偏气虚,去党参,加红参12克,山萸肉、龙骨、牡蛎各30克;偏阴虚,加生地30克,炒枣仁20克;偏血虚,加当归15克,首乌20克。【治疗方法】水煎,日1剂,分2次服。【功效主治】益气通阳养心,活血祛瘀通脉,疏肝理气止痛。主治冠心病。

14.补心通络汤【药物组成】党参、当归、丹参、淫羊藿各20克,麦冬30克,川芎、红花、黄芪各15克,玉竹、白僵蚕、石菖蒲各10克,水蛭6克,参三七(吞服)4克。【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功效主治】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兼祛痰浊。主治冠心病。

15.通脉化瘀汤【药物组成】党参15克,黄芪、丹参、全栝蒌各30克,当归尾、赤芍、枳实、半夏、炙甘草各10克。【治疗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脉。主治冠心病。二、心绞痛型冠心病(一)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证【症候】胸闷,气短,心胸疼痛较剧,心痛阵作,痛有定处,可因暴怒而致心痛,痛剧则可见肢冷唇青,或痛引肩背甚则心痛彻背,伴心悸、怔忡、舌苔白,舌质暗红或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青紫,脉弦涩或结代。【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2克,红花、当归、生地、牛膝、赤芍、枳壳各10克,川芎、桔梗、柴胡各5克,甘草3克。【加减】胸痛较甚者,去生地、牛膝,加降香6克,郁金、延胡各10克,丹参15克;胸部闷胀,气滞明显者,加檀香、沉香各3克;痛剧,伴恶寒肢冷者,加细辛1.5克,桂枝10克。

2.痰浊阻塞证【症候】心胸闷塞,疼痛时作,阴天加重,痰多,或白痰或黄痰,呼吸不畅,形体肥胖,舌苔白腻或水滑或黄腻,脉滑。【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全栝蒌、薤白、法半夏各12克,陈皮10克,白蔻仁3克,干姜5克。【加减】痰浊较甚者,加石菖蒲、枳实、厚朴各10克;痰多咳嗽者,加杏仁10克,茯苓15克;舌苔黄腻,痰黄者,去辛热之品,加竹茹12克,胆南星、黄连各3克,天竺黄10克;胸闷气塞较甚,加桔梗、苏梗、制香附各12克。

3.阴寒凝滞证【症候】卒然胸痛如绞,形寒,感寒痛作或加剧,甚则胸背彻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短气心悸,脉沉迟,舌苔白。【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2克,桂枝10克,甘草、通草各5克,细辛1.5克,大枣8枚。【加减】若寒甚而心背彻痛者,加制附片、蜀椒、薤白、荜菝各10克;若痛剧而见四肢不温,冷汗出等,可即予苏合香丸含服,以芳香化浊,温开通窍。

4.气阴两虚证【症候】胸闷气短,心痛时作,心悸乏力,头晕目眩,心烦不寐,或自汗或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齿痕,苔薄或剥,脉细数或细弱或强代。【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黄芪、党参、杭芍各15克,白术、茯苓、熟地各12克,麦冬、当归、炙远志、陈皮各10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加减】若阴虚较甚者,可加入玉竹15克,制首乌15克;气虚较甚,见自汗,纳呆,便溏,神倦者,去麦冬、当归、熟地,加山药15克,炒扁豆12克,木香6克;心胸疼痛,舌质紫暗者,可加丹参15克,赤芍、郁金、红花各10克,另给三七粉冲服。

5.心肾阴虚证【症候】胸痛时作,或灼痛,或兼胸闷,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津少,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细涩。【治法】滋养心肾,活血通络。【方药】左归饮加减:熟地15克,山药12克,枸杞、茯苓、山茱萸各10克,炙甘草3克。【加减】若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等心阴虚明显者,加麦冬15克,柏子仁、酸枣仁各10克,五味子6克;胸闷且痛者,加当归、郁金各10克,川芎6克,丹参15克;有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加制首乌、女贞子各15克,生石决明、生牡蛎各30克。

6.阳气虚衰证【症候】胸闷气短,或心痛时作,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细或沉微欲绝。【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方药】参附汤合桂枝去芍药汤:红参10克(另煎),制附片(先煎)、桂枝、生姜各10克,炙甘草6克。【加减】若肾阳虚较著,夜尿多者,加锁阳、巴戟天、鹿角胶各10克;心阳虚较著,并见脉结代或迟缓者,红参可用至15克,炙甘草用至12克,加细辛1.5克。(二)成药治疗

1.速效救心丸

含服,每次4~6粒,每天3次;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

2.宽胸气雾剂

心绞痛发作时,将气雾剂对准口腔,喷雾2~3次,对缓解心绞痛有速效(与硝酸甘油相似),对轻、中度效果为好。

3.人工麝香气雾剂或口含片

发作时从口腔喷入或舌下含化,能缓解心绞痛发作。

4.活心丸

每天3次,每次1丸,可预防发作。发作时舌下含服1~2丸,能缓解疼痛。

5.冠心苏合丸

每次1丸,每天3次,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发作时1~2丸含服。

6.舒心口服液

每次20毫升,每天2次,用于各型心绞痛,对气虚血瘀者尤宜。

7.地奥心血康胶囊

每次200毫克,每天3次,连服2周后改为每次100毫克,每天3次。

8.冠心 Ⅱ号片

每天3次,每次6片。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外周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随疗程延长而增加。

9.毛冬青片

每次4片,每天3次。

10.通心络胶囊

每次2~4粒,每天3次。

11.复方丹参滴丸

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10丸,每天3次。

12.回香保心丸

口服,每次1~2丸,每天3次。

13.心脉通

口服,每次10片,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14.精制冠心冲剂

口服,每次1包,每天2~3次,开水冲服。

15.活血通脉胶囊

口服,每次2~4粒,每天3次。

16.苏冰滴丸

口含或吞服,每次2~4粒,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绞痛,治疗胸闷气短等。(三)验方治疗

1.益心汤【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丹参、鸡血藤、蒲黄各15克,川芎、红花、赤芍、菖蒲各10克,降香3克。【加减变化】脉缓者加附片10克,桂枝6克;心阴不足者加生脉散;有痰湿者加栝蒌、薤白;心绞痛者加参三七、郁金、血竭共研细末和匀,每服1.5克,1日3次。【治疗方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益气养心,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2.藤桂汤【药物组成】鸡血藤40克,桂枝20克,全栝蒌、丹参各30克,桃仁、炙甘草各15克,檀香、薤白、半夏、石菖蒲、砂仁、郁金、红花各10克。【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温阳通脉。主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

3.心痹汤【药物组成】黄芪30克,赤芍、蒲黄各15克,人参、当归、麦冬、川芎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5克。【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温服。重症患者日服2剂,分4次温服。2周后改为隔日1剂,疗程为1个月。【功效主治】补气活血,养阴宣痹。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4.通痹汤【药物组成】黄芪30克,党参(或人参)、黄精、郁金、山楂、葛根各15克,川芎、炙甘草、枣仁各10克,丹参3克,远志6克。【加减变化】兼痰湿者加栝蒌15克,半夏15克;兼阳虚者加桂枝10克;兼阴虚血热者加生地10克;针刺样疼痛明显者加玄胡15克;心动过速加生地10克;心动过缓加肉桂、当归各10克;房颤加葶苈子12克;室早加苦参20克;血压偏高酌加钩藤30克,牛膝15克;血脂偏高加决明子15克,泽泻10克。【治疗方法】病情危重时用硝酸甘油含服或静滴,稳定时用通痹汤治疗。治疗3周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益气、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5.温心汤【药物组成】黄芪30克,栝蒌20克,党参、川芎、丹参、赤芍、葛根各15克,薤白、桂枝、降香各10克。【治疗方法】水煎2次,取汁200毫升,分2次口服,每天1剂。6周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活血通脉,主治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

6.通脉康方【药物组成】制首乌、黄芪、酸枣仁各30克,白芍、川楝子、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治疗方法】每天1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益气活血,柔肝和络。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7.冠心Ⅰ号【药物组成】丹参30克,西洋参20克,郁金15克,川芎、桃仁、青皮、沉香各10克。【治疗方法】每天口服2次,每次50~100毫升。【功效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8.寿心康方【药物组成】生黄芪、党参各20克,葛根30克,柴胡、前胡、川芎、当归各10克,升麻6克。【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升补宗气,活血化瘀。主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9.心痛宁方【药物组成】当归、丹参、栝蒌、薤白各15克,红花、川芎、厚朴、桔梗各10克,檀香5克。【治疗方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化痰通络,宽胸散结。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