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纵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07:28:36

点击下载

作者:谢和平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纵览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纵览试读:

阿尔巴尼亚

一、自然地理

位置和疆界:阿尔巴尼亚总面积为28748平方千米,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岸,北部与黑山共和国、塞尔维亚接壤,东北部与马其顿相连,西临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东南与希腊相邻,与意大利隔奥特朗托海峡。海岸线总长362千米。

地形:阿尔巴尼亚多山地和丘陵,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西部沿海为平原,东部为迪纳拉山脉南延部分,一般海拔1000~2000米,最高峰耶泽尔察山,海拔2694米。山间多河谷盆地。山脉西侧是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

气候:阿尔巴尼亚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降雨量较为充沛。一年中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最高达41.5℃;最冷为一月份,平均气温7℃,最低达-10℃。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有铁、煤、石油、铬、铜、镍等主要矿藏。其中,探明石油储量约4.37亿吨,铬矿储量3730万吨。

二、行政区划

1994年4月,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作出决议,将全国划分为12个省,36个区。12个省分别为:培拉特省、都拉斯省、爱尔巴桑省、费里省、吉诺卡斯特省、科尔察省、库克斯省、莱什省、迪勃拉省、斯库台省、地拉那省、发罗拉省。

首都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该国第一大城市。地拉那位于阿中西部平原,距亚得里亚海40千米,海拔110米。

三、政治制度

1990年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通过新的宪法修正案,明确阿尔巴尼亚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国家,公民有成立党派和建立政治组织的权利。阿尔巴尼亚为议会民主制政体。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通过新宪法。新宪法规定阿尔巴尼亚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平等、自由和定期选举。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均是人民议会。阿尔巴尼亚实行一院制,任期为4年。

阿尔巴尼亚总统由议会投票选举产生,为国家元首,每届任期为5年,最多可任两届。总理由总统任命,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阿尔巴尼亚于2012年选出现任总统布亚尔·尼沙尼。政府部长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执行机关。部长会议主席(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并由各部部长组成政府。现任总理为2013年9月走马上任的埃迪·拉马。

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党派有民主党、社会党和共和党。民主党为第一大党,该党主张走和平民主的议会道路,搞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社会党为第二大党,该党主张建立民主社会,分阶段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不主张激进改革。共和党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和实行市场经济。

四、国家象征

国旗:阿尔巴尼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7∶5。旗底为深红色,中央是一只黑色的双头鹰。阿尔巴尼亚有“山鹰之国”的称号。1939年,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此国旗被取消,但在抗击占领军的游击战争中,阿尔巴尼亚人民仍然使用这一旗帜。

国徽:阿尔巴尼亚国徽的中心图案为一只守护国土的黑色双头鹰,外廓为镶金边的盾。鹰头上是一顶斯坎德培帽。

国歌:阿尔巴尼亚的国歌是《旗之赞歌》。

五、历史沿革

阿尔巴尼亚于公元前3世纪建立王国,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伊利里亚人是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公元前167年,阿尔巴尼亚被罗马人占领,而后又屡遭侵略。1385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阿尔巴尼亚,从此,阿尔巴尼亚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阿尔巴尼亚于1912年宣布独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期间,交战各国交替占领阿尔巴尼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阿尔巴尼亚国内政局一直处于动荡状态。1939年,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占领。1943年意大利战败后,阿尔巴尼亚被德国人统治一年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抵抗运动蓬勃兴起,最终夺取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与苏联交好,并于1961年加入华沙条约组织。1968年,阿尔巴尼亚退出华约,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1975年,阿尔巴尼亚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国内出现一系列政治斗争。1976年,颁布并实施了新宪法,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1991年4月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同时与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同年年底,欧盟批准了阿尔巴尼亚的入盟申请。

六、军事情况

阿尔巴尼亚国防政策的核心是建立一支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阿尔巴尼亚的武装力量由国防正规军、地方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组成,实行义务和志愿相结合的兵役制度。最高军事指挥机关为总参谋部。阿尔巴尼亚的军费投入相对较少,从2011年至2014年,该国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15年阿尔巴尼亚军费预算仅占其GDP的0.85%。

七、经济状况

阿尔巴尼亚201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33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716美元。阿尔巴尼亚经济比较落后,其政府正通过各项措施提振经济贸易,加速实现向更现代化的开放市场经济的过渡。邻近的希腊和意大利每年会为阿尔巴尼亚提供4亿~6亿美元的经济支援,对减少该国大幅度的贸易逆差起着重要作用。阿尔巴尼亚工业以冶金、机械、动力、建筑材料、轻纺、化学、食品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和甜菜等。牛羊畜牧业较发达。

八、交通状况

阿尔巴尼亚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线总长大约677千米。阿尔巴尼亚有都拉斯、发罗拉、萨兰达、深津四个海港。都拉斯港是最大的海港,与意大利的巴里港和里雅斯特港通航。2011年,水路长41千米。首都地拉那“里纳斯-特蕾莎修女”机场是阿尔巴尼亚唯一的民用机场,目前已开通35条国际航线。

九、社会掠影

人口、民族和宗教:据CIA官网2015年7月的最新统计,阿尔巴尼亚人口总数约为303万。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82.6%,希腊族占0.9%,其余如瓦拉几族、吉卜赛族、马其顿族、黑山族和埃及族共占1%,未确定的族种占15.5%。阿尔巴尼亚语为其官方语言。7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20%信奉东正教,10%信奉天主教。

节日:阿尔巴尼亚的重要节日包括1月1—2日的新年、3月22日的内夫路斯节、4月8日的天主教复活节、4月15日的东正教复活节、11月28日的独立日、11月29日的解放日以及12月8日的国家青年节等。

教育:阿尔巴尼亚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全国有12所公立高校,28所私立高校。地拉那大学是阿尔巴尼亚排名第一的综合性大学。

体育:阿尔巴尼亚于1972年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后缺席4届,还曾与其他国家一起抵制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未获得任何奖牌。总的来说,阿尔巴尼亚没有具有优势的体育项目与他国竞争。

货币:阿尔巴尼亚的法定货币是列克。按2015年9月底的汇率折算,1元人民币约合19.8067阿尔巴尼亚列克。

十、文化旅游

民族服饰:阿尔巴尼亚女子喜穿宽松式裤子,裤子面料通常为深色棉布或缎子,上身配一件较长的紧身夹克,或是带花卉图案的紧身衣。当地人对佩戴墨镜的场合颇有讲究,通常在室内不戴墨镜,在隆重仪式上、迎送等场合均不戴墨镜。

饮食文化:阿尔巴尼亚人讲究菜肴多样多味,注重菜品实惠量足,不喜太咸,嗜酸辣味,同时习惯以面包为主食,也爱吃奶油炒米饭、什锦米饭、羊肉、牛肉等。当地居民有晚饭后跟朋友一起散步的习惯,散步的规矩为男左女右,若是二男一女一起散步,则女士走在中间。

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阿尔巴尼亚的主要旅游区有地拉那、爱尔巴桑、都拉斯、培拉特。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的文化中心,城内建有阿尔巴尼亚国立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歌剧院等众多文化机构。此外,索古王朝的王宫、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民族公园、俄罗斯式建筑文化宫和国立地拉那大学等都是值得参观的景点。爱尔巴桑是爱尔巴桑州的首府,宗教氛围浓郁,教堂林立。都拉斯位于阿尔巴尼亚西部亚得里亚海畔,是阿尔巴尼亚第二大城市,也是其最大的海港和观海消暑的圣地。都拉斯始建于古希腊时期,城内有不少古迹,如古城遗迹、罗马斗技场等。培拉特初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古代的战略要地,该城素有“博物馆城”之称,市内有古城堡、教堂、清真寺等旅游景点。

阿尔巴尼亚有两处世界遗产,全部为文化遗产。布特林特(1992年入选,1999年扩大范围)和吉诺卡斯特古城(2005年入选)。近年来,阿尔巴尼亚政府将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游客主要来自马其顿、黑山、希腊、意大利等国。(席珍彦)

阿富汗

一、自然地理

位置和疆界:阿富汗伊斯兰国简称阿富汗,为内陆国,位于亚洲心脏,中亚、南亚、西亚交汇处,被称为通向南亚大陆的“锁钥”和“亚洲的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东部和南部与巴基斯坦为邻,西部与伊朗相连,北部自东向西与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接壤,其中在东北部与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交界处向东延伸出一块被称为瓦罕走廊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新疆接壤。国土面积为65.2230万平方千米,陆地疆界总长5987千米。

地形:阿富汗是个多山、多沙漠的内陆国家,大部分地区位于伊朗高原上,山地和高原占全国面积的4/5。被称为“阿富汗脊梁”的兴都库什山横贯从东北到西南的整个国土,将阿富汗分截为南、北、中三个部分,并形成了一条狭长的瓦罕走廊。平原地带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南部,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地区是大片的沙漠和荒原。境内海拔最高点为位于瓦罕走廊高达7485米的诺夏克峰,海拔最低点为258米的阿姆河流域。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11.9%,森林覆盖率为2.1%。境内有四条主要的河流——阿姆河、喀布尔河、赫尔曼德河和哈里河,以及一些较小的河流。阿富汗大部分国土位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上,尤其是兴都库什山一带的地质活跃带,历史上频发破坏性的地震;而在南部及西南部一带,则时有水旱灾害发生。

气候:阿富汗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全年干燥少雨,冬季寒冷,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最低气温达-30℃以下。夏季炎热,东部城市贾拉拉巴德最高气温可达49℃。全国年平均降雨量只有约240毫米。河水水源主要来源于雨雪。

自然资源:阿富汗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内陆国家,虽然大部分地区年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但其境内却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按降水量统计,该国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多达650亿立方米,但由于国内没有足够的截流、分流及储水设施,大部分的水随河流流出境外,致使境内水资源非常短缺,实际可供利用的只有约150亿立方米。

阿富汗大致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交汇处,这种地质活动频繁的地区除带来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也是不可多见的成矿带。因此,阿富汗的矿藏资源相当丰富,储量较大的主要有油气资源、铜、铁、煤、黄金、铬、锂、稀土矿和绿宝石。铁矿资源储量有20多亿吨,位于中部地区的哈吉加克铁矿床是超大型铁矿,有近20亿吨的储量。铜矿储量名列世界前茅,估计约为60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喀布尔铜矿区面积超过800平方千米,堪称世界巨型铜矿区。阿富汗拥有丰富的锂矿,储量上亿吨的锂矿有帕斯古舍塔和塔咖弗洛尔;该国中南部的加兹尼锂矿储量与位于玻利维亚的世界上最大的锂矿相当,而贾玛纳卡锂矿则有近3000万吨的储量。在南部赫尔曼德省的汗奈欣死火山下有储量约100万吨的稀土矿,开采价值达830亿美元,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藏。除上述矿藏外,阿富汗还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铝、黄金、锡、镍、汞、铅、锌,以及稀有金属钽、铋、钨、铌、铯、铷,非金属矿如大理石、绿宝石、青金石、重晶石、高岭土、黏土、硫等。

二、行政区划

阿富汗全国划分为34个省,分别是喀布尔、赫尔曼德、巴米扬、昆都士、潘杰希尔、努尔斯坦、加兹尼、坎大哈、扎布尔、赫拉特、巴德吉斯、古尔、萨尔普勒、萨曼甘、巴达赫尚、塔哈尔、帕克蒂亚、巴尔赫、巴格兰、帕尔旺、戴孔迪、瓦尔达克、卡比萨、拉格曼、霍斯特、库纳尔、朱兹詹、楠格哈尔、洛加尔、法利亚布、乌鲁兹甘、法拉、尼姆鲁兹、帕克蒂卡。省下设县、区、乡、村。

首都喀布尔人口约500万,是阿富汗第一大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喀布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中心和欧洲、中亚往返南亚次大陆的交通要塞。公元16世纪初,中亚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卑尔占领喀布尔。公元18世纪中期,杜兰尼王朝统一阿富汗后,于1773年定都于此。

喀布尔市名胜古迹众多。市内有老皇宫、蔷薇宫(现称人民宫)、达尔阿曼宫(现为议会和政府所在地)、国家博物馆、考古博物馆和喀布尔大学等,市区周边有沙希杜沙姆希拉清真寺、巴卑尔陵墓和巴拉希萨尔城堡等。

阿富汗的其他主要城市还有赫拉特、贾拉拉巴德、坎大哈、昆都士和马扎里沙里夫等。

三、政治制度

2004年1月,卡尔扎伊就任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确立了总统制。按宪法规定,阿富汗的最高立法机关为国民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又称长老院,下院又称人民院。长老院由各省、区管委会成员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人民院的议员按各地人口数量平均分配,总计249名,每省至少有2名女议员。国民议会可行使权力,弹劾总统,若要免除总统职务,则须召开支尔格大会并获与会代表的2/3多数通过。支尔格大会又名大国民会议,体现了阿富汗人民的最高意愿,由上下两院议员及各省议长组成,负责制宪、修宪及攸关国家命运的其他重大事项。

2009年,阿富汗政府颁布了新的《政党法》。目前国内有近百个政党,主要包括:阿富汗伊斯兰促进会、阿富汗伊斯兰统一党(哈利利派)、阿富汗伊斯兰民族运动、阿富汗民族解放阵线、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阵线等。

阿富汗现任总统为阿什拉夫·加尼·艾哈迈德扎伊,无党派,2014年9月当选。现任议会下院(人民院)议长为阿卜杜·拉乌夫·伊卜拉希米, 2011年2月当选;现任上院(长老院)主席为法扎尔·哈迪·穆斯里姆亚尔,2011年1月当选。

四、国家象征

国旗:2002年2月,阿富汗开始使用根据1964年宪法设计的新国旗。长宽比为3∶2,旗面自左至右由黑、红、绿三个竖长方形组成,中央为金黄色的国徽图案。黑色象征黑暗的历史,红色象征建国者的鲜血,绿色象征和平与未来。

国徽:阿富汗国徽为由两条绶带捆扎的谷穗所组成的圆形,中央为一座清真寺的图案,象征伊斯兰教,清真寺两侧飘扬着国旗,上方为阿拉伯文书写的国名,下端为伊斯兰教名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穆德是安拉的使者。”

国歌:《阿富汗伊斯兰国国歌》为阿富汗国歌。

五、历史沿革

阿富汗地处亚洲心脏地带,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阿富汗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当时属波斯帝国。从公元前6世纪到18世纪的1900年间,阿富汗先后臣服于波斯人、匈奴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等,并未建立起统一的国家。1747年,普什图族阿布达里部落酋长艾哈迈德·沙阿·杜拉尼统一了普什图各部落,建立了杜兰尼王朝,统一的阿富汗国家正式形成。阿富汗自建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是英国和俄国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富汗又很快成为美苏争霸在亚洲的牺牲品。20世纪50年代,苏联趁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在民族问题上争执不休之际,选择了坚决支持阿富汗以打击当时亲美的巴基斯坦。时任阿富汗国王查希尔创办了阿富汗银行,采取措施发展国家经济,到达乌德任首相期间,成为阿富汗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期。1973年,查希尔的堂弟、时任首相达乌德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宣布成立阿富汗共和国。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军事政变,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9年撤离。苏联撤军后,阿富汗境内各派别爆发内战。1992年4月,纳吉布拉政权垮台,阿富汗游击队接管政权,拉巴尼任总统,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国。1996年,阿富汗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塔利班”攻占喀布尔,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国土。2001年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1年,联合国召开波恩会议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政治重建。2004年12月,哈米德·卡尔扎伊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次年12月,国民大会选举如期举行。2009年,卡尔扎伊再次当选为总统。2014年9月,加尼就任总统,阿卜杜拉被委任为首席执行官。就职总统后的第二天,加尼政府签订了《美国-阿富汗双边安全协定》和《北约部队状态协议》,为2014年后国际部队在阿富汗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2015年10月15日,奥巴马总统再度宣布美军将推迟撤离阿富汗,在2016年后在阿富汗继续驻留美军5500人。

六、军事情况

阿富汗战争结束之后,2002年,阿富汗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开始筹建阿富汗国民军,现有国民军及警察约35万人。目前,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包括阿富汗国民军、阿富汗空军、阿富汗国家警察和阿富汗地方警察。根据《波恩协议》,由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协助阿富汗建立军警部队。

七、经济状况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阿富汗曾有过一段经济发展的辉煌时期,随着70年代苏联的入侵、塔利班政权当政及美军的反恐战争,数十年的战乱不休使国家经济被破坏殆尽,交通、通讯、工农业及教育设施损毁严重,生产生活物资短缺,超过600万人沦为难民。2002年以来,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阿富汗经济逐渐恢复发展,2013/2014财年同比增长6.4%,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12亿美元,人均GDP为720美元,对外贸易总额为58.47亿美元,通货膨胀率为14.5%。

八、交通状况

阿富汗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为公路和航空。全境共有各等级公路约18万千米,主要包括喀布尔至马扎里沙里夫、赫拉特至坎大哈、喀布尔环城高速、托克汉姆至喀布尔等公路。此外,阿富汗还有阿利亚纳和卡姆两家航空公司,前者主要经营国际航线,已开通至中国、俄罗斯、德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阿塞拜疆

、塔吉克斯坦等10余条国际航线;后者主要经营国内航线。阿富汗国内有约50个机场,其中,喀布尔机场为国际机场。

九、社会掠影

人口、民族与宗教:截至2015年7月,阿富汗人口为3256.4342万,为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普什图族占总人口的40%,塔吉克族占25%,另有乌兹别克、哈扎拉、土库曼等20多个少数民族。99.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5%以上为逊尼派,不到15%为什叶派,此外还有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等的人口。官方语言为达里语(或称阿富汗波斯语)和普什图语,国民中一半以上说达里语,35%的说普什图语,11%的说土耳其语,另外还有30多种少数民族语言存在。

节日:阿富汗重要的全国性节日包括伊斯兰教的宰牲节、3月21日的新年、8月19日的阿富汗独立纪念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

教育:阿富汗实行12年义务教育。数十年的内外战争使阿富汗的教育设施遭到严重损毁。至2003年年末,全国有7000余所初等教育学校,仅有不到一半的学校提供自来水和卫生设施。得益于国际社会的倾力相助,阿富汗的教育事业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超过600万适龄儿童重返校园,其中女生占总数的约2/5。阿富汗现有高等院校十来所,喀布尔大学为全国最高学府,赫拉特大学是阿富汗西部教育的中心。

体育:受连年战争影响,阿富汗国内体育运动发展缓慢。从1936年开始参加奥运会直到北京奥运会前,阿富汗选手从未获得过奥运奖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阿富汗运动员取得了一枚跆拳道比赛的铜牌,实现了该国奥运史上奖牌零的突破。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2008年的铜牌得主尼克帕在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比赛中再为阿富汗添得一枚铜牌。

货币:阿富汗货币名称为阿富汗尼,简称阿尼。按2015年10月底的汇率折算,1元人民币折合7.754阿富汗尼。

十、文化旅游

民族服装:阿富汗人衣着保守,男士不能穿短裤上街。政府工作人员着装整齐,外事场合一律穿西服。女士不穿紧身和暴露服装,出门穿袍子(波尔卡)或戴头巾,将头和脚全部罩住。首都喀布尔相对开放,但大街上仍不时看到有妇女身披波尔卡。近年来,不少城市妇女也穿上西式衣服,但均戴头巾。

饮食文化:阿富汗人的常见主食是抓饭和馕饼,肉类主要为鸡肉和牛羊肉。在夏季常饮用一种在水中加入适量酸奶、盐和黄瓜片烧开的酸奶汤。阿富汗颇具特色的食物是风干食用的“马肉肠子”。喜饮牛奶、奶茶、砖茶等。

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阿富汗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历史遗迹,如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和哈扎特阿里神庙。赫拉特礼拜五清真寺位于西北部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市,建于14世纪,是阿富汗最大的清真寺,占地4.6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万人祷告。哈扎特阿里神庙位于巴尔赫省的省会马扎里沙里夫,是一所著名的清真寺。坐落在巴米扬省巴米扬谷的巴米扬大佛依山崖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雕刻立佛像,也是阿富汗境内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阿富汗有两处世界遗产:巴米扬山谷文化景观和考古遗址(2003年入选)、贾姆宣礼塔和考古遗址(2002年入选)。(罗怿)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一、自然地理

位置和疆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波斯湾,东北濒

阿曼

湾,海岸线长1318千米。西北与卡塔尔相邻,西和南与沙特阿拉伯共有457千米的国界线。阿联酋扼守霍尔木兹海峡——世界原油运输的一个战略要冲。国土总面积为8.36万平方千米。

地形:阿联酋主要为低平的沙漠平原,从海岸边平坦荒芜的平原逐步过渡到布满起伏沙丘的沙漠,东部有山地,最高点海拔1527米。

气候:阿联酋地属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强、气温高、风沙大,冬季偶有沙暴。相对湿度小,平均降水量大约为100毫米,多集中于1—2月间。夏季(5—10月)炎热潮湿,气温为40~50℃,东部山区略微凉爽;冬季(11月—翌年4月)气温为7~20℃。

自然资源:阿联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油量的9.5%,达到978亿桶,天然气储量为6.1万亿立方米。其他矿产资源还有铝、硫磺等。

二、行政区划

阿联酋由7个酋长国组成:阿布扎比、迪拜、沙迦、哈伊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各部落有各自的自主行政权。

阿布扎比是阿联酋的首都,也是阿布扎比酋长国的首府,位于阿联酋的中西边海岸,波斯湾一个T字形岛屿上。阿布扎比酋长国总面积为67340平方千米,差不多占阿联酋总面积的80%。2006年总人口为185.023万人。迪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中东地区当之无愧的经济与金融中心、中东最富裕的国际化大都市,即使在全球最富裕城市中也位居前列。迪拜酋长国是继阿布扎比之后的第二大酋长国,总面积为3980平方千米,2013年总人口为237.1万人。沙迦是中东地区的文化名城,是沙迦酋长国的首府,其文化中心是古兰经纪念碑广场。沙迦酋长国总面积为2590平方千米,2013年总人口为60万人。哈伊马角酋长国位于阿联酋最北部,坐落于哈贾山麓,靠近霍尔木兹海峡,面积为1684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为19.5万人。阿治曼位于波斯湾沿岸,是阿联酋面积最小的成员国,总面积为260平方千米,总人口为23.5万人。富查伊拉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阿曼湾沿岸,是阿联酋第五大酋长国,总面积为1500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为13万人。富查伊拉地势多山,因而降雨较多。乌姆盖万位于西亚的阿曼半岛西岸,是阿联酋人口最少的酋长国,只有1.4万人,面积约800平方千米。

三、政治制度

阿联酋的临时宪法于1971年颁布,经几次修订,1996年成为永久宪法。宪法赋予联邦最高委员会以最高权力。这个由7个酋长国酋长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全权负责制定国家对内对外重大政策、审核联邦预算、批准法律和条约。阿布扎比酋长和迪拜酋长分别是总统和副总统的法定人选,任期5年。武装部队总司令由总统兼任。各酋长国均由其世袭统治者执政,各自都保留对采矿、税收、邮政和警察等的基本控制权,拥有相当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但是各酋长国在外交与国防方面则相对统一。联邦经费基本上由阿布扎比和迪拜两个酋长国承担。现任总统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系阿联酋首任总统扎耶德长子,他于2004年11月当选,2009年连任。

根据宪法,总统任命总理和联邦部长会议以负责国家行政事宜。草拟法律须经全国联邦国民议会审查。联邦国民议会成立于1972年,是协商机构,委员由7位统治者任命。2006年8月颁布的新议会选举法规定联邦国民议会成员为40名,其中20名由各酋长国酋长提名,总统任命,其余20名由选举产生。议长和两名副议长均由议会选举产生。这被视为阿联酋在民主改革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于2011年9—11月举行的第十五届国民议会选举中,穆罕默德·艾哈迈德·莫尔当选议长。

四、国家象征

国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由红、绿、白、黑四种泛阿拉伯颜色组成。旗面靠旗杆一侧为红色竖立长方形,紧邻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从上至下分别为绿、白、黑三色。对颜色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这四色是泛阿拉伯颜色,代表穆罕默德后代的几个王朝,红、绿、白、黑分别象征祖国、牧场、祖国的成就和战斗。另一种认为,红色象征统一,绿色代表丰饶,白色代表中立,黑色代表石油资源。

国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国徽启用于2008年3月22日,主体为一只黄白色的隼,翼羽黄白相间,尾毛为白色。隼胸前的图案,是一个绘有国旗的圆形,围以象征七个酋长国的五角星。隼爪下的绶带上书写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原来的国徽启用于1973年,与新国徽的差别在于隼胸前的圆绘有一艘行进中的阿拉伯三角帆船,象征国家的航海史。外围加以锁链。

国歌:阿联酋的国歌是《万岁祖国》。

五、历史沿革

考古发掘证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时代,波斯湾的群居地就是重要的商贸中心。7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了这一地区,并使其皈依伊斯兰教。来自海湾对岸伊朗的影响使许多人信奉什叶派。16世纪初,葡萄牙、荷兰、法国等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约100年后英属东印度公司到达该地。1819—1820年间英国人对沿海港口发动攻击并强订1820年的《波斯湾总和平条约》,各小国同意停止海盗行为,该地沦为英国保护国。1853年各小国宣布永久休战,签订《海上永久和平条约》,该地区遂被称为“停战海岸”。1892年,英国借助与停战海岸诸国统治者订立《排斥协定》而得以控制该地区的外交政策,不过各个国家保持着完整的内部控制权。1952年,当地7个酋长国的埃米尔在英国的召集下召开会议,此会议后来成为英国政治代表的咨询机构。1960年,各国统治者代表成立停战诸国委员会。1971年英国人撤离波斯湾,同年7月,在迪拜会议上,6个酋长国决定建立阿联酋,并制定了临时宪法,以阿布扎比为临时首都。12月2日,阿联酋正式宣布成立。哈伊马角在1972年加入联邦,而巴林和卡塔尔则分别选择成立独立国家。直到1996年,阿联酋永久宪法通过,阿布扎比才正式成为阿联酋的首都。

六、军事情况

1971年12月,阿联酋成立时组建“联邦防卫部队”,1974年更名为“联邦武装部队”,设立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武装力量总司令部,联邦总统任总司令。最高军事行政机关是国防部。实行志愿兵役制。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联邦总统通过武装力量总司令部、国防部和陆、海、空三军领导指挥全军。兵力现役部队6.5万人(外籍军人约占30%),其中陆军5.9万人,海军约2000人,空军约4000人。准军事部队:海岸警卫队(属内务部管辖)若干人,拥有约40艘巡逻快艇。

七、经济状况

2014年,阿联酋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合5998亿美元,人均64500美元。

阿联酋经济开放,人均收入很高,每年外贸顺差相当可观。而对石油非常依赖,大量倚靠外籍劳工,通货膨胀是阿联酋经济面临的长期挑战。政府一方面不放松发展石化工业,另一方面把发展多样化经济、扩大贸易定为首要任务,致力于降低石油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努力发展水泥、炼铝、建筑材料、服装、食品加工等工业,大力扶持农、牧、渔业;充分利用各种财源,创造就业,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把一些公用事业向私营部门开放,重点发展文教、卫生事业。近年来,阿联酋格外重视以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研发为核心的知识经济,2009年6月首都阿布扎比获选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部所在地。阿联酋经济多元化的努力非常成功,以石油生产和石油化工工业及天然气产业为主的产值目前只占GDP的25%。

阿联酋设立了国家自由贸易区,允许外资100%控股,免税,吸引了不少外国投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因国际信贷紧缩,资产价格缩水导致阿联酋2009年经济下行。阿联酋当局试图通过增加开支,促进银行资金流动性来缓解危机。迪拜因房地产价格大跌,遭受打击最重。2009年,阿布扎比向迪拜提供100亿美元贷款,阿联酋央行购买迪拜100亿美元债券,以支持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迪拜经济。2014年3月,阿布扎比财政局宣布对迪拜政府应偿还的100亿美元贷款进行再融资,阿联酋中央银行宣布对迪拜政府发行的100亿美元债券进行再贴现,上述债务的展期期限皆为5年并可延期。债务延期旨在推动阿联酋经济加快复苏并有助于实现经济远景目标,也体现了阿联酋经济的统一,有助于提升阿联酋的地区和国际竞争力,这也表明迪拜经济在近年来已实现积极转变,并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迪拜经济的信心。目前,阿联酋的经济因受到中东战乱和石油价格走低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八、交通状况

阿联酋各酋长国间有现代化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目前正在修建铁路项目。全国公路总长约4080千米,道路质量位居世界前列。水运方面,阿联酋有10个主要海港,年货物吞吐量达96003万吨,2013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每年2350万个标准箱。迪拜杰拜勒·阿里港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港和中东地区最大的港口。迪拜拉希德港为中东地区第二大深水港。阿联酋境内共有机场43个,其中包括阿布扎比、迪拜等7个国际机场。阿联酋航空公司口碑好,竞争力强,在全球航空公司竞争排序中位居阿拉伯国家首位。目前阿联酋已同包括中国在内的15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协定,世界各国的109个航空公司有定期航班飞往阿联酋各机场。

九、社会掠影

人口、民族与宗教:截至2015年7月,阿联酋人口总数约为577.976万人,移民占了总人口的80%。外籍人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

埃及

、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居民总人口中大约76%信奉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9%信奉基督教,15%信仰其他宗教(主要是印度教和佛教)。

节日:阿联酋的节假日较多,12月2日是国庆节,其他大多是伊斯兰教的节日,按伊历来庆祝,重要的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教育:国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和培养本国科技人才,实行免费教育制,倡导女性和男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共开设公立学校1259所,在校学生超过80万人,教师2.5万余人。知名的高等学府有阿联酋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扎耶德大学等。

体育:阿联酋举办过许多重大国际比赛,运动项目包括赛马、赛车、高尔夫、网球、足球、橄榄球、航海、赛艇和几乎所有其他竞技运动,吸引了世界各地为数众多的参赛选手和体育爱好者。除了这些国际巡回赛事外,阿联酋国内民众还积极参与和创建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形成了一个健康的本土体育环境。例如阿联酋足球超级联赛始建于1973年,联赛水平在亚洲也算是名列前茅。

货币:阿联酋的货币单位为迪拉姆,按2015年9月底的汇率折算,1元人民币约合0.5813迪拉姆。

十、文化旅游

民族服饰:阿联酋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文化是其主要根基。虽然在阿布扎比和迪拜这样的都会区能看到打扮新颖、时髦的现代都会新人类,但更多的则是穿着传统阿拉伯白袍的伊斯兰教徒。阿拉伯传统男袍通常长及脚踝,多为白色或其他浅色,无深色。身份尊贵的男士,或者是在参加正式活动时,还要佩戴一种长可披肩的白色头巾,头顶加一圈环箍。阿拉伯男人在穿着传统长袍时,往往只穿拖鞋,不穿袜子,这可能与炎热的气候有很大关系。阿拉伯传统的“阿巴娅”黑色女长袍虽然款式简单,但由于面料、修饰、做工等的差异,价格差别甚大。在阿联酋迪拜的高档妇女服饰商店,这种黑色女袍大多价格不菲,有的高达数百乃至上千美元。根据传统习俗,在斋月和开斋节期间的家庭聚会时,海湾地区的妇女往往要穿上崭新的“阿巴娅”,以迎合节日的喜庆气氛。

饮食文化:红茶、椰枣茶和薄荷茶是风行阿联酋的三大饮料。一般阿拉伯家庭是席地用餐,并用右手抓食。

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阿联酋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阿拉伯塔酒店(又名“帆船酒店”)、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耗资140亿美元打造而成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迪拜棕榈岛、酋长国宫殿酒店、迪拜世界贸易中心、迪拜国家博物馆、迪拜地球群岛、奇迹花园、扎耶德清真寺、朱迈拉清真寺、阿布扎比滨海大道等等。

阿布扎比古城艾因是阿联酋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由一系列遗产所组成,拥有大量史前文化遗迹,为人类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在沙漠地区活动定居这一事实提供了见证。(张帆)阿曼

一、自然地理

位置与疆界:阿曼苏丹国简称阿曼,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与阿联酋、沙特、也门接壤,濒临阿曼湾和阿拉伯海,该国领土还包括位于阿曼湾和波斯湾之间的穆桑达姆半岛北端的一处飞地——吉巴勒角。陆上边境线长1561千米,海岸线长2092千米。国土总面积为30.95万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0.1%,森林覆盖率几乎为零。

地形:阿曼境内东北部高耸贫瘠的哈杰尔山脉从西北向东南延伸,与阿曼湾海岸平行,是阿曼地形的突出特征,其主峰沙姆山海拔3352米,是阿曼的最高峰。山脉东北部有32平方千米的巴提奈冲积平原。阿曼中部多为海拔200米以下的沙漠平原,沙漠占陆地总面积的82%。阿曼西南角是佐法尔高原,有崎岖的高山。

气候:除东北部山地外,阿曼均属炎热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为两季,5月至10月为热季,气温高达4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凉季,平均温度约为24℃。年平均降水量在130毫米左右。沿海地区湿度较高,通常保持在50%以上,境内没有常年积蓄淡水的地带,天然植被稀少,大多为刺槐。

自然资源:截至2014年,阿曼已探明石油储量约55亿桶;截至2013年,阿曼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约0.85万亿立方米。除石油和天然气以外,阿曼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还有铜、金、银、铬、铁、锰、镁、煤、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磷酸盐、石英石、高岭土等。具体情况为:铜矿储量约1500万吨,金、银、铜的总储量在3500万吨;金、银多为伴生矿,多分布在苏哈尔地区,铬矿储量约250万吨,铁矿储量约1.2亿吨,锰矿储量约150万吨,煤矿储量约1.2亿吨,石灰石储量约3亿吨,大理石储量约1.5亿吨,石膏储量约12亿吨等。

二、行政区划

阿曼按行政区域划分为11个省:马斯喀特省、佐法尔省、穆桑达姆省、布莱米省、中北省、中南省、达希莱省、内地省、东南省、东北省、中部省。省之下设有61个州。

首都马斯喀特,是阿曼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商业中心,面积约为3900平方千米,人口为125.1万(截至2014年12月)。马斯喀特港是印度洋通往波斯湾的门户,战略地位突出,还是古代中国和阿曼贸易的重要港口。

其他主要城市还有尼兹瓦,它是阿曼苏丹国的古城,内阿曼地区的首府。阿曼南部城市萨拉拉,濒临阿拉伯海,为佐法尔省省会,全国第二大城市,是以盛产乳香闻名的古城,13世纪就被马可波罗称为繁荣的城市。

三、政治制度

阿曼是一个独立的苏丹国,实行世袭君主制,由一位专制君主在其亲自挑选的内阁辅佐下统治。苏丹享有绝对权威,颁布法律、任命内阁、领导军队、批准和缔结国际条约。目前,卡布斯·本·赛义德是阿曼苏丹兼首相和外交、国防、财政大臣。该国禁止一切政党活动,没有宪法,直到1996年11月,卡布斯苏丹颁布了相当于宪法的《国家基本法》。“阿曼委员会”相当于议会,由国家委员会和协商会议组成。前者成立于1997年12月,负责审查国家法律、社会、经济等问题,共有委员75名,均由苏丹任命,任期4年,并可连任。现任委员会主席是叶海亚·本·马哈福兹·蒙泽里,2004年3月就任至今。后者成立于1991年11月,自2003年起,协商会议实现普选,所有年满21岁的阿曼公民都可参加选举投票。2007年,协商会议成员候选人资格的限制被进一步解除。2011年10月,卡布斯苏丹颁布修订后的《国家基本法》,赋予协商会议更大权力,协商会议主席的产生也由苏丹任命改为协商会议成员直选产生。目前,协商会议共有84名成员,代表阿曼的61个州,任期4年,可连任。2015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协商会议。

2011年初,受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影响,阿曼局部出现小规模示威游行活动。卡布斯苏丹迅速采取措施,顺应民意,在政治上推进民主化进程,同时大力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纾解社会矛盾。目前,阿曼政局总体平稳,社会稳定。

四、国家象征

国旗:阿曼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由阿曼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红、白、绿三色组成。象征吉祥的红色部分在旗面上构成横的T字形图案;右侧上方为白色,象征和平与纯洁;下方为绿色,代表大地。旗面左上角绘有黄色的阿曼国徽。

国徽:阿曼国徽是两把带刀鞘刻有花纹的阿拉伯弯刀、一把带剑鞘的阿曼短剑以及宝剑佩带,整体象征着人民不惜以武力捍卫国家主权和独立,表达了阿曼人民保卫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决心与力量。

国歌:阿曼苏丹国的国歌是《苏丹之歌》。

五、历史沿革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考古发掘证实阿曼可能就是苏美尔文献(约公元前3000年)中所描述的具有半传奇色彩的马甘——一个繁荣的航海贸易国,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阿曼皈依伊斯兰教,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1世纪末独立。1507年,葡萄牙入侵阿曼进行殖民统治,直到1649年,阿曼当地人推翻葡萄牙统治,建立亚里巴王朝,其势力曾扩张到东非部分海岸和桑给巴尔岛。1742年,波斯入侵,18世纪中叶,阿曼当地人赶走波斯人,建立赛义德王朝,取国名为“马斯喀特苏丹国”,成为当时印度洋沿岸实力较强的国家,在阿曼和东非建立起一个大帝国,桑给巴尔一度成为阿曼人的首都。1861年之后,阿曼和桑给巴尔实行分治。1871年,英国入侵阿曼本土,迫使其接受不平等条约。1913年,阿曼山区部落建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举行反英起义,并于1920年与英国殖民者签订《锡卜条约》,正式独立,阿曼就此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两部分。1955年12月,英国殖民者同其扶持的“苏丹国”军队攻占“教长国”首都尼兹瓦,当地抵抗力量撤入山区,后来虽再度发动反英起义,但最终失败。1967年,“马斯喀特苏丹国”苏丹赛义德·本·泰穆尔在英国的支持下最终统一阿曼全境,改国名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发动宫廷政变,废父登基,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并沿用至今。英国军队于1973年撤出阿曼。卡布斯着手进行政府的自由化改革之后,获得国际社会的完全承认,于1971年加入阿拉伯联盟和联合国,1981年成为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创始国。

六、军事情况

阿曼实行义务兵役制。卡布斯苏丹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兼任国防大臣,巴德尔·本·萨乌德·本·哈利卜·布赛义迪担任国防事务主管大臣,艾哈迈德·本·哈里斯·纳卜哈尼中将为总参谋长。总兵力有4.35万人,其中陆军2.5万人,海军4200人,空军4100人,苏丹卫队5500人,苏丹特种部队1000人,部落和民兵武装4400人。阿曼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在军事防御方面与该组织其他成员国相互协调。阿曼的军费支出在2012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61%。

七、经济状况

2014年,阿曼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约合1624亿美元,人均39700美元,国家外汇储备163亿美元。

阿曼是典型的资源输出型国家,自1964年开采石油以来,油气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油气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6% (2014年1至9月),其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5.6%(2014年1至11月),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5.7%(2014年1至11月)。阿曼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2020年把石油产业对GDP的贡献从46%降到9%,为此全面推进经济多元化、工业化和私有化战略。政府努力创造就业,以吸纳不断增加的劳动力人口。旅游业和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工业是发展重点。目前主要的工业项目有石油化工、炼铁、铝制品、化肥、铸管等。阿曼主要进口产品包括机械、运输设备和工业制成品。除少数较大型企业如炼油厂、水泥厂、面粉厂等由政府投资经营外,其他皆属私营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非金属矿产、木材加工、食品、纺织等生产。因自然条件所限,阿曼全国农业用地面积较小,仅13.6万公顷,农业总体欠发达,大部分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依赖进口。阿曼渔业资源较丰富,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可出口。

不断增加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在油价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平衡预算成为巨大的挑战。尽管承认广泛的社会福利不可持续,阿曼政府还是充分运用财政、金融等手段加以应对,努力维护阿曼经济的基本局面,稳定境内外投资者对其经济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阿曼2014至2018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3.6%,标准普尔、穆迪等国际主要评级机构则在最新报告中基本维持阿曼较高的本、外币主权信用评级及“稳定”的评级展望。2014年,阿曼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4至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银行公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分列第46、56、66位,在阿拉伯国家中排名靠前。

八、交通状况

阿曼运输主要依靠公路,截至2014年10月,沥青公路总里程达13568千米,土路总里程达16611千米。铁路项目刚启动,正在筹建中。阿曼铁路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拟将建设的“半岛铁路网”的一部分。设计总里程2135千米,预计全部工程将于2018年内完工。第一期工程为布莱米至苏哈尔段,设计里程近200千米,预计投资150亿美元,目前还处在招标阶段。水运方面,主要港口有马斯喀特卡布斯苏丹港(目前已不再承担货运任务,正逐渐转型为旅游港)、苏哈尔港(集装箱货运)、萨拉拉港(集装箱货运)、杜库姆港(尚在建设中)、法赫勒港(原油运输专用港)等。此外,阿曼国家轮渡公司在穆桑达姆省(阿曼飞地)、马西拉岛(阿曼最大岛屿)与阿曼本土之间开通有多条客运航线。空运逐步发展,公私合营的“阿曼航空公司”成立于1981年5月,主要承担国内客货运输。近年来,国际业务得到不断拓展,有各类机场132个,已陆续开通马斯喀特至伦敦、雅加达、吉隆坡等地的航线。民用机场主要有马斯喀特国际机场、萨拉拉国际机场、苏哈尔机场等。

九、社会掠影

人口、民族与宗教:截至2014年12月,阿曼人口为409.2万。伊斯兰教是阿曼国教,85.9%的居民都是穆斯林,其中大多数属伊巴德教派,少数是逊尼派或什叶派。基督教信徒约占6.5%,印度教徒占5.5%,佛教徒、犹太教徒或其他各自都占不到1%。

节日:除重要的独立日(12月20日,1951年)和国庆日(11月18日,1940年,苏丹卡布斯诞辰,始自1970年)以外,阿曼还有许多宗教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亦称“宰牲节”)、圣纪(穆罕默德的诞生日)、白拉提节、盖德尔夜、阿术拉节、登霄节、法蒂玛忌日。

教育:阿曼实行免费教育制。在全国开展扫盲和成人教育,有各类学校1553所,在校生约66.1万,另有95个扫盲中心(2013年)。卡布斯苏丹大学是阿曼最高学府,于1986年9月建成开学,目前在校生约1.5万人。2003年阿曼政府批准的第一所私立大学苏哈尔大学建立,目前该校在校生约4500人。

体育:阿曼不是一个体育强国,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截至伦敦奥运会,还未收获奖牌。

货币:阿曼的货币单位为里亚尔,按2015年9月底的汇率折算,1元人民币约合0.0605阿曼里亚尔。

十、文化旅游

民族服饰:阿曼男子在正式外交场合,一般习惯穿无领长袍,扎缠头巾,且必须佩带饰刀;一般妇女喜饰金银,服装艳丽,爱大花,爱浓艳色彩。阿曼人能歌善舞,不过他们一般都是女歌男舞,男人在圈中欢快地跳舞,妇女则在外面以拍手唱歌伴舞。对妇女的限制不像一些近邻国家那样严格,妇女从面纱到服装,逐渐有些开放,可出入公共场合,甚至男女间的待遇也逐步趋向接近。

饮食文化:阿曼人注重讲究菜肴酥香鲜嫩,不喜太咸,偏爱辣味。主食以面食为主,尤以饼类为最好,也爱吃甜点心。阿曼人特别喜欢当地著名食品“烤驼羔”(在掏尽内脏的驼羔肚内塞进一只羔羊,羔羊的净肚内再塞一只鸡,鸡的净肚内再塞进一只鸽子,然后加上各种香味调料,再经烤制而成)。他们还常用这种又香又嫩的“烤驼羔”来招待来访的贵宾。咖啡是阿曼人最常饮用的饮料。

特产:乳香是阿曼自古以来的特产,重要贸易产品,古时价值可与黄金媲美,成为统治者们彰显权力和财富的手段之一。南部佐法尔省年产乳香7000吨,因味纯色正被公认为世界最好。乳香别名“沙漠的珍珠”“白色黄金”“上帝的泪珠”等。在古代,这种芳香的树脂被普遍应用于宗教祭祀、丧葬仪式和人们日常的庆祝活动中,因而需求量极大。今天,阿曼人仍然用乳香美容、入药、净化水等,使其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漫长的4000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所有南部居民的生活。

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阿曼的旅游目的地主要有穆桑达姆半岛(这里的地形壮丽如同北欧国家的峡湾)、阿罗斯塔克(此处有阿曼境内最著名的温泉)、拜尼哈利德河谷(此地是消暑的好去处)、苏尔(此地自古以制造阿拉伯式的单桅帆船而闻名至今)、尼兹瓦(著名古迹,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历史遗迹之一的巴赫拉堡和由17世纪时势力最强的领主所建的贾布林堡都位于此)、萨拉拉(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