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人性的弱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00:59:23

点击下载

作者:《微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试读:

CARNEGIE 前言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一生致力于对人性问题的深入研究,他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深刻剖析了人们的相处之道,提出了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人际关系学;同时,他创立的卡耐基训练班遍布世界各地,力图将人际沟通和压力处理等技巧传授给每一位希冀成功者。

卡耐基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诸多著作,讲述了人们通过不断奋斗获取成功的真实故事,是20世纪最畅销的成功学著作,风靡全球,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的奇迹”。其中,《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演讲与口才》《伟大的人物》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是阅读人群最为广泛的著作。《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一生实践的精华,自问世以来始终被西方世界视为阐述社交技巧的经典著作之一。《人性的优点》记录了数以千计的人克服忧虑等心理问题走向成功的实例,被誉为“世界励志圣经”。《演讲与口才》旨在帮助人们克服恐惧、成功突破语言障碍,至今仍是“卡耐基公开演讲与人际关系课程”的主要教科书之一。《伟大的人物》叙述了几十位名人成就伟业的生动轶事,读来妙趣横生,发人深省。本套丛书将这四本著作集结起来,参照英文权威原版和有关汉译本编译而成,让你一睹卡耐基真实的思想精华。

这些书是经过岁月检验的书,也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书。卡耐基对人性的洞见让这些书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出不朽的生命力。不管你是学生、白领、创业者、企业家,还是热恋情侣、家庭妇女,这些书都能为你的人生指明方向,让你的思想更成熟,让你的举止更稳重,让你的言行更受欢迎,让你的生活更幸福……现在,就请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Part 1待人的基本技巧01 如欲采蜜,勿蹴蜂房

1935年5月7日,在纽约城区,一场轰轰烈烈的大围捕行动高调地结束了。经过几个星期的排查,警方终于擒获了“双枪”杀手克劳利。克劳利看上去很文气,不好烟酒。他被警察抓到是因为那时他被困在了西区大道其情妇的居所。

当时150名警察和侦探团团围住克劳利所在的顶楼,他们先是把屋顶砸出一个洞,准备用催泪弹摧毁这个“警察克星”的自控力,逼他现身。之后,他们又在附近的房屋上安排了机关枪。一瞬间,枪战突然爆发,“哒哒哒”的机关枪声和手枪声响遍了这处纽约高级住宅区。克劳利隐藏在堆满杂物的椅子后面,跟警察持续对射。这场空前的警匪大战在当时有上万人围观,成为各种报刊的头条爆炸性新闻。

围捕行动结束后,警察局局长E.P.穆罗尼宣布“双枪”可以被视为全纽约最穷凶极恶的罪犯,因为他动辄就开枪行凶。“双枪”克劳利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据说在警方对其藏身的公寓发起进攻前,克劳利正在给“有关部门”写信,那个时候他的伤口流血不止,还在信纸上留下了暗红的血迹。他的信是这样写的:“我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疲乏而善良的心,这是一颗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善心。”

在不久之前,克劳利和女朋友开着车在长岛外围的乡村道路上取乐。一名警察靠近他们,要验看他的驾驶证。

克劳利一句话也没说,忽然就抓起手枪对着警察一通乱射。警察中弹倒下,奄奄一息。克劳利从车里跑出来,拔出警察的左轮手枪,对着倒在地上的警察又是一枪。如此凶残的杀手,在写信时却说自己“外表下藏着一颗疲乏而善良的心,这是一颗没有任何攻击性的善心。”

克劳利被判死刑,用电椅施行。在星星监狱的死刑执行室内,他依然不肯承认这是对杀人行为的惩罚。他说:“这是自卫引发的后果。”

我引述这个故事,重点想强调的是:“双枪”克劳利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路易斯·劳斯互相探讨过。他在过去几年间曾是纽约星星监狱的典狱长。他对我说:“星星监狱在押的囚徒中,很少有人觉得自己是恶徒。他们跟我们没什么两样,也是人,也爱费尽心思地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他们会跟你解释砸坏保险箱的缘由,拿枪杀人的动机。大多数囚徒都会用颠三倒四的言语或是言之凿凿的逻辑,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以证明自己危害社会的举动充满合理性,并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

如果“双枪”克劳利,还有那些在深牢大狱里服刑的人都不肯忏悔,那么我们平常见到的普通人应该受到指责吗?

连锁店的创办者约翰·沃纳梅克说:“30年前我就明白了,怒气冲冲地谴责别人是傻瓜才会做的事。让我头疼的事太多了,我可没空去想上帝对待世人算不算公平。”

约翰·沃纳梅克醒悟得很早。至于我呢,我到处碰壁碰了30多年之后才恍然大悟:99%的人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无论他的错误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后果。

批评是最无效的行为,它常常会导致当事人无条件地为自己辩护,他绝不肯承认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批评充满危险,它会损伤别人视若生命的自尊和傲气,给批评者招致怨愤。

心理大师B.F.斯金纳做过一项实验证明:比起因为行为不佳而受到惩罚的动物,那些因行为得当而受到奖励的动物,更乐于进行各种技能的学习,并且表现出较高的效率。他的后续实验证明,人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批评不会帮我们实现期望的改变,反倒会惹来不必要的怨愤。

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谢耶的名言是:“人们对赞美的渴望有多强烈,对批评的厌恶就有多强烈。”

翻阅史书,你会发现证明批评没有益处的事例俯拾皆是。比如,众所周知的西奥多·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人之间发生的矛盾。他们的矛盾导致共和党内部出现分裂,还把总统的宝座让给了对手伍德罗·威尔逊。后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表过很多著名的言论,扭转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我们来快速重温一下当年那段历史:1908年,西奥多·罗斯福的总统任期届满,他退出白宫,支持塔夫脱参加总统大选。竞选期间,罗斯福到非洲猎捕狮子。当他返回国内时,却不满地看到一个行事保守的塔夫脱,这令他怒火冲天。然后,他在公开场合抨击塔夫脱,同时为了得到第三次总统提名,他成立了“进步党”,分化了共和党的力量。其影响是,在正式的大选中,威廉·霍华特·塔夫脱代表的共和党只获得了佛蒙特州和犹他州两个州的支持,创下了共和党从未有过的败绩。

西奥多·罗斯福谴责塔夫脱,但塔夫脱可曾反躬自省?没有。他流着泪告诉大家:“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不当之处。”

你看,人性就是如此。做错的人只会埋怨别人,却不愿反省自身。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有个道理是明白无误的,即:批评犹如信鸽,从哪飞出就会回到哪里。就是说,我们想批评或指责的人,大多会替自己辩白,而辩白到最后会变成对我们的指责;如果对方较温和,可能会像塔夫脱一样声称:“我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不当之处。”

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亚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剧院遭到约翰·威尔克斯·布思的暗杀,望着濒死的总统,战争部长斯伯顿说:“这里躺着人类史上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领导者。”

盖棺论定,林肯生前与人和睦相处的秘诀是什么?我花了10年的时间研究林肯总统的生平经历,又用了3年的时间撰写《林肯传》这本书。我在这件事上投入了全部精力,尽可能详细、全面地剖析林肯的性格和家庭生活。我还专门研究了他和别人的交际往来。他经常批评人吗?是的。林肯青年时期是在印第安纳州的鸽子溪谷度过的,彼时他不仅会批评人,还会写诗、写信讥讽他人,并且为了让大家见识到他的“大作”,他特意把信件放在乡间小道上,其中一封信使得某些人恨了他一辈子。

1842年的秋天,林肯致信《斯普林菲尔德日报》,用不属名的方式狠狠讥讽了一个叫做詹姆斯·希尔兹的政客。当时,镇里人笑成一片。希尔兹个性敏感又很虚荣,在弄清楚信的作者是谁时,他骑上马冲到林肯的住处,要求和林肯决斗。林肯虽然不想决斗,但依当时的情形,为了顾全名声,他不能拒绝对方。希尔兹要求林肯自选武器。林肯因为手臂长挑选了骑兵用的腰刀,还跟着一位从西点军校毕业的人练习刀法。到了约好的决斗日期,林肯和希尔兹找到密西西比河旁边的一块沙地,准备以命相搏。不过,在最后关头,两人的朋友把他们拉开,结束了决斗。

这是林肯生平所遇到的最惊险的时刻,也给他留下了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深刻教训。自那之后,林肯没有写过任何涉及人身攻击的信件,并且再也不嘲讽别人。事实上,他几乎再也没有批评过别人。

美国内战期间,因为前线战争接连受挫,林肯多次更换波多马克军团的统帅,如麦克莱伦、波普、伯恩赛德、霍克、米德等人。半数以上的民众都在谴责将帅无能,林肯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他设法压制住激动的情绪,“不能怨恨,只能宽恕”。他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如果你不批评别人,别人便不会批评你。”

如果林肯夫人或贴身随从对南方人发出恶言,林肯就会对他们说:“别批评那些人,易地而处,他们跟我们并无二致。”

如果要推举理由最充分、机会最多的批评者,一定非林肯莫属。我们来看看这则故事:

1863年7月的第一天,葛底斯堡战役开始了。到了第四天,即7月4日,天气变得很差,黑云漫天,雨横风狂。南部邦联的军队在李将军的带领下败逃向南方,当他们逃到波多马克时,一条大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前有无法飞渡的天堑,后有步步紧逼的追兵,李将军和他的部下眼看已经走投无路。林肯意识到这是摧毁南部邦联的武装力量、终止内战的天赐良机。看到胜利曙光的林肯命令米德将军直接攻击敌军残部,不必与参谋磋商。他不仅拍电报下达命令,还专门派人赶到米德将军那里命令他立即展开进攻。

然而米德将军没有执行林肯的命令,他和战事参谋所做的决定与林肯的意愿背道而驰。他找出种种理由搪塞,就是不肯下令立即发起攻击。结果,河水消退,南部邦联的军队抓住了宝贵的时机成功逃脱。

林肯怒不可遏,对着儿子罗伯特大吼:“这是怎么回事?上帝啊,到底是怎么回事!敌人就在我们眼前,在我们的手心里,只要我们攥紧拳头,他们就插翅难逃,可这关头我却指挥不动我的军队。如此大好机会,随便是谁都能击败李将军。如果我能飞到战场上,我肯定会亲手捉住李将军。”

怀着巨大的失望和痛苦情绪,林肯给米德将军写了一封信。要知道,林肯在这个年纪的言行已经变得很保守了,非常有节制。因此,这封信可能是林肯言辞最愤激的流露。

亲爱的将军:

我想你并没有认识到李将军所率军队的逃脱给我们造成的麻烦有多大。原本他已是砧板上的鱼肉,生擒他于我们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近期我们在别处的战事都很顺利,若此战成功,则内战胜利指日可待。但是现在说这些已经太迟了,战争铁定要继续下去。上星期一你没能俘获李将军,你又如何保证南渡之后能打败他呢?毕竟你的军队人数已不足当初的三分之一。胜利渺茫不可预期,不过我仍然希望你如今的行动能发挥作用。机遇错过不再来,对此我感到万分沮丧。

想一想,米德将军收到这封信时会有何感想?

但是米德将军始终没有看到这封信,因为林肯根本没有寄出此信。这封信是林肯死后,别人从他的文件中翻出的。

我有一个猜想,我觉得这应该就是事实真相:林肯写完信,望着窗外,对自己说,先放一放,也许我太着急了。米德将军在前线奋力作战,相比之下,坐在白宫里的我过得太舒适了。如果我身处葛底斯堡的壕沟里,或者像米德一样亲身经历了上星期的惨烈战斗,又或者我耳边萦绕着战斗的拼杀声和伤员的呻吟,可能我也不会希望出战。要是我的性格跟米德一样保守,大概我也会犹疑观望。无论如何,事情已成定局。寄出这封信能稍解我的怒气,可是米德也会替自己辩护,还可能指责我。这封信会让双方争执不下,危及这位将军的前途,说不定会逼得他辞职。

因此,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林肯把信放到旁边了。过往的教训让他悟出,激烈的批评和谴责对处理事情没有一丁点儿益处。

西奥多·罗斯福说他在白宫处理国事时,每次碰到为难的事情时,就会靠在办公室的书桌上,抬起头看着墙上的林肯画像,问自己:“假如林肯面临相似的困境,他会怎么做?他将怎样应付这件事?”

在我们想劝说别人做某件事时,先从兜里取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盯着钞票正面的林肯肖像,问自己:“假如林肯碰到这样的事儿,他会怎么处理?”

你愿意促成他人转变,让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吗?我想你会说:是的,我很乐意成人之美。可是,你为何不从改变自己做起?就算是为了你的个人利益考虑,改变自己带给你的好处要远远多于改变他人,并且需要承担的风险要小得多。

我们应该明白,人际交往的对象是人,而非逻辑。和我们朝夕相伴的人是感性动物,他们有着成见、自尊心和虚荣心。苛刻的批评令英国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封笔告别创作,而他的同胞、诗人托马斯·查特顿更是为此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本杰明·富兰克林早年并非智者,可他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很有一套,并凭借此方面的特长被选为美国驻法大使。他有什么成功秘诀呢?富兰克林说:“我不爱议论别人的过错,涉及别人的话题,我只就我所熟悉的优点发表看法。”

傻子才会批评、指责、埋怨他人,现实中大部分傻子也正是这么做的。与之相反,真正富有人格魅力和自制力的人通常会宽待并谅解他人。卡莱尔说过:“伟大的人因其对普通人表露的善意而显得伟大。”

约翰逊博士则说:“上帝也得等到末日降临的那一天,才能发起对人类的审判。”

既如此,你又何苦去指责他人呢?

规则一

绝不批评,绝不抱怨,绝不指责。02 与人相处的大秘诀

世上只存在一种方法,能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去做某件事。你有没有用心思考过这个问题?没错,答案是独一无二的,就是激起他做那件事的欲望。你应明白,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是的,你可以拿着一支左轮手枪指着别人,逼他交出自己的手表;也可以在员工还没离开你之前用“辞退”的名头唬住他,责令他为你努力工作;还可以使用责罚或者恫吓的手段,迫使小孩子听你的话。但是,这些暴力的方法不可能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

让别人认真地去做某件事,唯一的方法是,顺应他的要求,满足他的愿望。心理学家西格蒙·弗洛伊德有言:“在所有我们愿意做的事情的背后,都存在两种动力,一是性的满足,二是想成为大人物的欲望。”

不过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约翰·杜威却持另一种观点。他的看法是,人心里最原始、最强烈的欲望便是受到他人的尊重。你必须记住:渴盼受到尊重的欲望。后面的内容将会不断提到这个原则。

你最想拥有什么?说到底,你日思夜想、恋恋不舍的东西其实很少,基本就是这些:

1.健康的身体,安稳的生活;

2.食物;

3.睡眠;

4.金钱以及它能买到的东西;

5.无忧的未来;

6.性的满足;

7.子女的幸福;

8.成就感。

在全部目标之中,有一种是最难实现的。这一目标在人心中从未磨灭,其迫切性绝不低于人们对食物和睡眠的渴求。这正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想成为大人物的欲望”,以及杜威口中的“渴盼受到尊重的欲望”。

林肯有一次写信时,开门见山地写道:“他人的肯定是每个人都乐意接受的。”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中最恳切的企盼,便是渴求旁人的赞许。”也许你注意到了,詹姆斯说的不是“需求”“企求”或“盼望”,而是“渴求。”

这既是生而为人的烦恼,亦是人活着的永恒目标。真的可以进入这等精神满足境界的人很少,而一旦得到了这种满足,人们就能掌握别人的思想和行为,甚至可能“在他告别这个世界时,替他料理丧事的员工都忍不住叹息伤感”。

成就感,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小时候的经历就是明证:我的家乡在密苏里州的乡下。当初,爸爸喂养着数头良种猪和一头纯血统的白色奶牛。我们时不时地会把家里的猪和奶牛赶到中西部家畜展览会或比赛上参赛,得了很多一等奖。爸爸用别针把赢来的蓝色绶带别在一幅织锦上。一有人来我们家,爸爸便取出那幅长长的织锦,叫上我一起展开织锦,把那些蓝色绶带展现给大家。

我们的猪不会去关心得到的绶带,但是我爸爸把绶带看得很重。那些蓝色绶带令他享受到极大的成就感。

如果我们的先人没有对成就感的殷切渴望,我们就不可能享受到今天的文明。没有那种渴望,人类不过和其他动物一样懵懂地活着。

就是出于对成就感的渴望,促使一个学识贫乏、生活困窘的杂货店小职员发奋攻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小职员从堆满杂物的水桶下面找到了那些书籍,并且花费了50美分得到它们。后来小职员成了大人物,被人称为林肯先生。

对于成就感的渴望激励着小说家狄更斯,鼓舞他不断创作出传世名篇。这种渴望激励着美国大建筑家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鼓舞他用砖瓦筑起崇高声望。这种渴望激励着大富豪洛克菲勒,鼓舞他赚取更多的金钱!对于成就感的渴望同样激励着你的阔气邻居,刺激他修建起超过实际需求的大宅子。

这种渴望也在你心中荡起波澜:最时尚的衣着,最时髦的房车,还有让人羡慕的儿女。

但也正是这种渴望,驱使着少年男女拉帮结派,逞凶生事。前纽约市警察局局长E.P.穆罗尼告诉人们,少年犯大都自以为是,被捕归案时,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被那些媚俗的报刊捧上英雄的位置,跟那些体育文娱界的明星还有政治家一起出风头,却不会因自己将要把牢底坐穿的后果而苦恼。

专家们说,人之所以精神失常是因为他在幻觉中追求“受重视”的感觉,通常这样的感觉是无法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的。在美国,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数占全部疾病患者总数的一半。

而精神失常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个问题太大了,没人可以回答出来。不过我们确定有些疾病会损伤脑细胞而造成精神失常,比如梅毒。就实际情况来说,大约二分之一的精神疾病的诱因是脑损伤、酒精、毒瘤等身体损伤。剩下的二分之一呢?说来很奇怪,这些病人都没有明显的脑组织损伤。专家对死亡患者的脑细胞进行解剖,通过高倍显微镜做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此类病人的脑细胞组织与常人无异。

但是,这些人为什么会出现精神失常的症状?

我咨询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脑科专家,这位在著名精神病医院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坦白告诉我,他也没有研究出这类病人的病因。但是,他对我说,很多患者是因为没法在真实世界里得到“受重视”的感觉而精神失常的。他给我讲了一个病例:

我的案头有一位这样的患者,她的婚姻很不幸福,她渴望爱和性的满足,渴望拥有孩子和声望,然而她的丈夫打碎了她的一切幻想。他对她没有爱意,不愿和她坐在一起吃饭,命令她把饭菜送到他在楼上的房间里,伺候他。她既没有孩子,也没有社会地位。最后,她的精神发生异常,出现幻觉。她说自己离婚了,重新用起娘家的姓氏。现在她相信自己和一位英国贵族结了婚,让人们管她叫“史密斯爵士夫人”。

至于孩子的问题,她说每天晚上都生下一个孩子。每回我去探视她,她都告诉我:“大夫,昨天晚上我生下一个孩子。”

现实是无情的,碾碎了她的美满梦想。可在奇特又温馨的虚幻世界里,她的梦想有了安放之地,幸福看上去那么真实,她也乐在其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幕悲剧。她的主治医师说:“即便我有能力将她治愈,我也不想那么做。现在的她过着理想中的日子,比起过去神志正常的时候要快乐多了。”

如果说有些人对“受重视”的感觉太过依赖,甚至患上精神疾病,那不妨设想一下,若对他人报以真挚的赞许,我们能造就一个多么美丽的世界。

查尔斯·施瓦布是美国第一个被誉为“打工皇帝”的人,他的年薪高达100万美元(那个年代工资不用缴税,高级金领的周薪不过是50美元)。1921年,38岁的施瓦布接受安德鲁·卡耐基的邀请,出任新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后来,施瓦布从美国钢铁公司跳槽到伯利恒钢铁公司,把这家处于经营困境的公司打理成美国最赚钱的一家公司)。

安德鲁·卡耐基为什么肯出100万美元的天价年薪聘任查尔斯·施瓦布?平均一天就要支付给他3000多美元!难道说施瓦布是天才?或者他最了解钢铁制造业?答案是否定的。查尔斯·施瓦布亲口对我说,他的下属中有很多人比他更熟悉这个行业。

施瓦布认为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突出才能是拿到高薪的唯一理由。我以前跟他探讨过,现在我把他说的话抄录下来。我觉得这等金玉良言应当刻写在铜匾上,高悬在世界上所有的家庭、学校、店铺和办公室里;还应当让每一个孩子都牢牢记住这些话,而不是要他们把时间都用于背诵拉丁语的动词组合或者巴西的年降水量。假如我们能按照他的话去做事做人,那我们的人生必然能赢来重大改变。施瓦布说:“我觉得我随时可以把众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我的宝贵财富。赞许和奖励是激发个体最大潜能的唯一有效方法;与此相反,公司的批评和指责则会打碎职员的理想。我向来不批评人,我认定赞许是激励员工的最大动力,所以我很喜欢夸赞他人,厌恶鸡蛋里挑骨头的行径。如果让我说出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答案便是发自肺腑的真挚的、大方的赞许。”

前面讲述的便是查尔斯·施瓦布的成功秘诀。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和施瓦布的行为正好相反。要是我们不高兴,就会对职员横挑鼻子竖挑眼;要是高兴的话,就一句话不说。像那句:“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施瓦布还说:“通过各式各样的交际沟通,我接触到很多成绩卓著的精英人士。据我观察,不管一个人是何等不凡,在对待批评和赞美的态度上,他和普通人没什么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他在得到赞许后会更努力地工作,而且能保持更高的工作效率。”

其实,施瓦布讲的话,就是安德鲁·卡耐基的成功秘诀。不管是当着众人的面还是小范围的交流,卡耐基一直坚持赞美职员的原则。

卡耐基在建造自己的墓冢时,也想着要赞美别人。他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在此处安息的人,知道怎么跟比他更聪明的人交往。”

我们会关注家人、朋友和职员的营养问题,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却很少大方地表达对他们的赞许。我们为他们准备好烤牛肉、马铃薯,帮助他们增强体质,但总是忘记为他们送上真诚的赞美和祝福——就是常在心底响起的轻音乐,让心灵永不寂寞的美妙旋律。电台主持人保罗·哈维在“故事的背后”栏目里对听众说:“真诚的赞赏能改变人的命运。”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数年前,底特律的一位女教师,请史蒂夫·莫里斯帮助她在教室里搜寻一只走失的老鼠。因为她认为史蒂夫拥有无与伦比的听觉——那是上帝为了弥补他的视觉缺陷而送给他的一份大礼。打出生以来,这是史蒂夫第一次因为与众不同的听觉而受到别人的赞赏。后来,史蒂夫一直把这次受到的赞赏视为自己的重生。因为这次赞赏,他开始潜心开发自己在听觉上的天分,并以“神奇的史蒂夫”的艺名步入乐坛,成为20世纪70年代流行音乐界的一颗明星。

有些人也许想说:“你真会说大话。我也曾对别人说过好听的话,可是没用。有教养的人根本不上这个当。”

没错,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被花言巧语迷惑,因为那些话看上去浅薄、虚伪而自私,当然会遭到人们的轻视,现实也一再证明这个道理。但总有人会无条件地渴望“被奉承”,就像那些饿极了的人不会挑剔入口的食物一样。

头顶王冠的维多利亚女王也如常人一样喜欢“被奉承”。前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曾公开承认,面对女王他要讨好地奉上各式各样的阿谀奉承。在历代执掌英国国事的政客中,迪斯雷利堪称个中翘楚,他风度翩翩又才思敏捷。所以,他惯用的奉承技法未必同样适合我们。总的来说,阿谀奉承可能带来的益处远不及它造成的损害。打个比方,奉承就像是假币、赝品,要是你把它转送给别人,势必会成为日后的祸根。

可怎么从根本上辨别赞誉和奉承呢?简单说,赞美是真挚的,它源于说话人的本心、没有功利性,因而受到好评;而奉承则是虚伪的,它出于说话人的私心、带有讨好企图,因而遭到批评。

不久前,我在墨西哥城参观查普尔特佩克皇宫,拜谒了墨西哥英雄阿尔瓦罗·奥夫雷贡将军的半身像。我看到塑像下面镌刻着将军留下的警句:“无需惧怕攻击你的敌人,但务必小心防范奉承你的朋友。”

千万不要误会,我并非在劝诱你奉承别人,真的不是。我是在实验一种新式的生活模式。请记住这点:我是在实验一种新式的生活模式。

英国白金汉宫的书房里,张挂着乔治五世的六句格言,其中有一句的内容是:请不要让我奉承别人,同时让我远离浅薄的赞美。诚然,奉承就是浅薄的赞美。我以前看过一句关于奉承的释义,很适合在此处引用:奉承就是替别人说出他心中对自己的看法。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过:“无论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你都不可能描述现时的你”。

假如奉承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情,那么不管是谁都能掌握这种技巧,谁都可以成为社交场合的老手。

可若是我们的心思没有全放在某些问题上时,我们会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自己身上。还是先把自己放到一边,好好想想旁人的好处吧!只有忘记想自己时,我们才不会觉得奉承别人是卑下、虚伪的事。

赞美无疑是一种优秀的品德,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埋没了这种品德。当我们的孩子拿到出色的成绩单时,我们不以为意;当他们第一次亲手烤出美味的糕点,或者搭建了漂亮的鸟窝时,我们也懒得鼓掌。可是,对孩子来说,世上最快乐的事就是得到爸爸妈妈的关注和赞美。

因此,如果你明天在俱乐部品尝到可口的牛排时,要及时告诉大厨你很赞赏他的手艺。如果你遇到疲乏的促销员赠送你礼物时,也要真诚地跟他道声谢。

要是一位官员、教师或演讲者洋溢着十二分的激情发表动人的演说,却收不到任何响应,他该有多么的失落和痛苦呢。假如相同的事情在办公室、商场和工厂里上演,或者在家庭和朋友圈里出现,那对方必然会更加的沮丧失意,可能比专业人士的痛苦还要多一倍。在交际往来中,我们得记住:每个人都是平平凡凡的人,都希望获得他人赞许。这是人之常情,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

在每天匆匆忙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你何不试着和别人分享一些温暖和感动。有一天,你会意外地发现,你随手点燃的友谊火种已变成了人生旅途上的指向标。

我的学生中有一位来自康涅狄格州新费尔菲尔德县的帕米拉·邓纳姆,她的工作内容之一是监督一名门卫的工作。这名门卫工作能力很差,常常遭到其他同事的嘲讽,甚至在上班期间都会被别人扔过来的东西打到。这种情形很不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帕米拉想过很多办法来调动门卫的工作热情,但是从来没有奏效。某一天,帕米拉意外地发现门卫的工作状态很好,便立即当着众人夸奖了他。从那以后,这名门卫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不久便能以高效率做完分内的事。如今他的工作有目共睹,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真诚的赞许必能创出好成绩,而谴责和讥讽只会起到负面效应。

批评别人是不会让对方表现得更好的。所以,我们不赞成批评。有一段经典的箴言:我的生命将一去不返,因此,我只能刻不容缓地对别人表现出真善美。在这件事上,我不能轻视,也不能拖延,只因我的生命将一去不复返。

我将这段话裁剪下来,粘在镜子上。如此,我便能每天都看到它了。

爱默生说过:“从特定意义上说,和我结伴前行的人,一定是我的老师。”

如果说这句话对爱默生来说是中肯的,那它对我们来说岂不是至理名言?用心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吧,但不要奉承别人,而是向对方表达真诚的赞美,一定要出于真心、豁达地给予赞美。这样,人们会把你的言语记在心中,即便你自己都想不起来了,他们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规则二

送给别人真诚的赞美。03 左右逢源的方法

夏天的时候,我喜欢去缅因州钓鱼。我爱吃草莓和奶油,可我惊奇地发现,鱼儿爱吃蚯蚓。每次垂钓时,我都是依着鱼儿的口味而不是我自己的口味准备鱼饵。就是说,我在鱼钩上挂着蚯蚓或者蚱蜢,而不是草莓和奶油做成的诱饵。我把诱饵沉到水里,嘴里说着:“你不打算吃上一口吗?”

同理,如果我们想掌控别人的心思,何不学学钓鱼的诀窍呢?

没错,这听上去很荒唐很幼稚。你只关心自己的所需,而不管其他人的需要。我们跟你一样,也仅仅只是关心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因此,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影响别人的方法,那就是:探讨他们的需要,然后帮助他们达成目的。

如果你想让别人做什么事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点。比如说,你想让孩子远离烟草时,不要讲大道理,也别说你的目的,只需对他说,吸烟会害他们进不成篮球队,也赢不了百米赛跑。

无论你面对的是你的孩子,还是小牛犊,或是一只黑猩猩,你都应该记住这个原则。

从来到这世上的第一天起,你总是为了获取某些东西而做着很多事情。也许你不同意,你说我捐巨款给红十字会时可没想着要借此完成某一目标。但事实上,这件事同样合乎此理,原因是你的捐款是在乐善好施的美好愿望指引下完成的,你想做一件美好、慷慨而圣洁的事情。“施恩于人,便是对你的照拂”。

假如对你来说,金钱的魅力远远超出“施恩于人”的观念,那么你肯定不会做出捐资的举动。有时,你可能会为了顾全人情世故而做出几桩善事。但总的来看,可以证明一点:你做慈善是因为你想得到某种回报。

哈里·A.奥弗斯特里特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影响人类的行为》,书中这样写道:“行为的背后是我们最原始的渴望……对于那些想劝说别人采取行为的人而言,无论是在商务谈判中或政治辩论中,还是在家里、学校里,最好的建议就是:激起对方强烈的欲望。掌握这个道理的精髓,就能通行天下,否则,就会与成功绝缘,终生潦倒。”

从苏格兰走出来的安德鲁·卡耐基原本是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他的第一份工作的时薪才两美分,但是现在他捐赠的款项已达36.5亿美元。卡耐基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原则:能对别人的思想产生影响的办法只有一个,即想别人之所想。虽然卡耐基只进过四年学堂,但他熟知与他人交往的方法。看看下面的例子:

卡耐基的嫂子很惦念两个儿子,但是他们都在耶鲁忙着各自的事情,很少给家里写平安信,也不大理会母亲热切的思念。卡耐基跟人打赌,出100美元赌他可以让两个侄子给他写回信。接着,他给侄子写信,在某一封信上,他用闲话家常的口吻写道他打算给两个侄子一人5美元。但是,卡耐基似乎忘了把钱放入信封。果不其然,他很快收到了回信,信的开头写着:“感谢亲爱的安德鲁叔叔的好心以及……”——你自己把后面的话补上吧。

很可能你明天就得去劝说别人做某件事。在你准备开口前,请稍稍停顿一下,问问你自己:我应该怎么说才能让此人心甘情愿地做这件事?

这个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因你絮絮叨叨、一头热而引起的尴尬。

有一回,为了举办为期三个月的系列讲座,我预订了纽约一家酒店的豪华舞厅,租期是20个晚上。但就在开课日期即将到来时,酒店通知我,要我以三倍于平日的价格交付租金。但那个时候,完整的课程安排都已经做好并公布了,门票也都印制好,开始售卖了。你可以想到,我很不乐意给付上涨的租金。可是把我的想法直接告诉酒店能改变什么吗?他们只会考虑自己的想法。过了几天,我去酒店拜访经理。

我开门见山地说:“接到贵酒店的消息时,我有些意外,不过我没有埋怨您。换做是我的话,大概也会做出这种决定。毕竟身为酒店经理,为酒店谋取更多的利润是您的天职。否则的话,您就没法保住这个位子,必定会被解职。但是现在,让我们找一张纸,分析一下加租的事将产生的利弊影响。”

我拿出一张纸条,在中间画上一条线,在线的左边写上“利处”,在右边写上“弊端”。我先提笔在“利处”栏内写上“舞厅闲置”。对经理说:“假如您的舞厅不出租给我用于开讲座,而是举行舞会或者召开会议,当然能给您带来不少收入。而我将连续租用20个晚上,势必会影响酒店的净收入。然后,让我们想想负面影响。直接的坏处是,您无法从我这里得到更多的收益,与此相反,您的收益只可能减少。坦白说,租金的上涨超出我的承受范围,我只好换个地方开讲座了,而您的这笔收益也算是基本泡汤了。其实,您的损失不止于此。您应该听说了,我这些讲座的听众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开讲座等于免费给酒店做广告。这您承认吧?而且您已在报纸方面投入了5000美元用于登载广告,可那些广告所带来的客户增长率是有限的,远不及讲座的效应。我的听众们都是酒店潜在的客户,我没说错吧?”

我侃侃而谈的同时,把“弊端”一栏也写满了,接着我把纸条递给经理,并说:“请您再认真考虑一下,不必急着告诉我最后的决定。”

次日,我得到了经理的答复,他说租金只涨一半,而不是之前通知的三倍。

如果说,我那个时候不调节好自己的情绪,而火冒三丈地闯到经理办公室,对他怒吼:“你早就知道我的讲座在报纸上登过广告,门票也印完了,却突然告诉我租金要涨三倍,你安的什么坏心?三倍!像话吗?简直太离谱了!我绝对不会答应的!”

可是冲动会带来什么结果呢?也许我们会大吵一架,气氛变得很紧张,接下来的局面可想而知。就算酒店经理意识到自己行事欠妥,但为了面子他会把错误继续下去,坚持增加租金。

在处理社交关系的原则方面,亨利·福特说过一句极其正确的箴言:成功之要,在于体察别人的想法,设身处地想别人之所想。

亨利·福特说得再正确不过了,他的忠告值得重申:成功之要,在于体察别人的想法,设身处地想别人之所想。

这句话说得简单明确,无论是谁只要看完就能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但是,在90%的情境中,十个人中有九个会把这个道理忘得一干二净。

你想要例子?如果你在早上看过桌子上的邮件,就能发现多数邮件都违反了这个重要的原则。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封信。这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电台部经理发给各地子机构的电台经理的信。(段落后面的括注文字,是我在阅读时写下的感受。)

亲爱的布兰克先生:

我们公司很看重公司的广告代理业务在业内保有的领先优势。(公司的期望与我何干?我忙着烦恼自己的事呢。我的房屋按揭就要被银行取消了,我家花园里的蜀葵花一直被虫子啮咬,昨天股市突然暴跌……今天早上我没赶上8点15分的班车,昨天晚上也没收到琼斯太太在家办的舞会的请柬,我的头屑总是出个没完,医生说我得了高血压和神经炎。这就够烦的了。可当我早上心事重重地来到办公室,打开信件时,就看到了从纽约总部发来的废话。真该死!我真希望他能了解这封信让人多么的厌恶!他太不适合在广告圈混了,最好去清理绵羊粪吧。)

广告代理的利润向来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保障,多年来,本公司在广播电台的广告时段始终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你是大人物,有钱又有势,是吗?很了不起吗?哪怕你比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和所有将军级别的人物加起来还厉害,我都不会欢呼雀跃。要是你的智商能达到蜂鸟的一半,你就能知道我关心的只是我,绝不是你。这些废话除了把你这家伙推向成功以外,还反衬出我的渺小。)

我们希望大家的广告文案是所有广播信息中最出彩的一部分。(你们希望!你们希望!你们就等着栽跟头吧。我才不在乎你们的希望或是白宫总统的希望呢!我最后说一遍:我只在乎我自己的希望。但是这封荒谬至极的信从头到尾都没有说过我的希望。)

因此,当您考虑每周资讯的时候,可否把公司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毕竟,在广告代理的预设时间里,任何细节都会产生极大影响。(“最重要的位置”?你有病吧!你就知道强调公司的重要性,却把我当成小蚂蚁,都不肯用上“请”字,居然还想让我把公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希望您能尽快复信告诉我们您近来的“业务”形势,这对我们、对你们都很有用。(你这坏家伙!发给我这么一封乱七八糟的信,就像秋天被风吹得到处乱飞的叶子,却好意思厚着脸皮指使我干这么多事。我还得担心我的房屋按揭和蜀葵花呢,我的血压升得这么快,还要老老实实地坐在这儿听你吩咐,还得“尽快”!“尽快”!你想什么呢?你岂不明白我跟你一样忙。起码我是这么想的。到底是谁给了你特权,可以趾高气扬地冲我发号施令?……你还说什么“这对我们、对你们都很有用”。感谢老天,你终于知道要替我打算了。可是,你连什么叫做“有用”都搞不清楚,怎么帮我!)

你最忠实的 约翰·多伊 电台部经理

另:此信随附的材料是从《布兰克维尔日报》翻印而来的,可能对你有所帮助,也许你想在本地电台播放它。(到最后了,你总算提出一个有点参考价值的建议。但你干吗不在一开始就提示我呢?何况这些材料能顶什么用?那些啰里啰唆的广告就跟你这封信一样,写它们的人肯定有毛病。你用不着给我们写信吩咐我们怎么工作。你最该去做的事,就是拼命给你的甲状腺补碘。)

看,一个想投身广告事业、用权威口吻训诫别人的人,写的信竟然还停留在这种水平。那么,我们还能期望屠夫、面点师或汽车修理工写出什么样的妙语佳句呢?

接下来的这封信是一位大型货运总站的主管写给爱德华·韦尔米伦的,后者是我们培训课程的一名学员。

亲爱的先生:

因大多数货物都在傍晚时候才运达,致使我公司的出口货物调度出现运转困难。由于货物积压严重,工人们不得不加班工作,但即便如此,还是制约了货物的配送速度,有时还会影响货物的卸装。11月10日,我们接到贵公司发来的510件货物,这批货全部是在4点20分才送到。

有鉴于此,我们请求贵公司尽最大努力保障货物的及时运送,以减少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不知贵公司可否提早发货,或者在上午送达部分货物?我们认为这一调整也会给贵公司益处,既能保证贵公司的业务不致拖延到次日,又能削减货运卡车的额外开支。

你忠实的 JB总管

看完这封信后,主管销售部的韦尔米伦先生作出如下评论:

这封信所起到的效果恰恰与信的作者所希望的相反。作者上来就说己方如何不便,但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并不在意。他只顾诉说自己的合作要求,却不想想我们的难处。信要写完了,他才用寥寥数语说出保证货物及时运达有助于降低我方的经营成本。这倒是实话。

也就是说,这封信把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放到了结尾部分。总体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故意制造对立,而不是寻求合作。

别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抱怨了。我们何不试着对这封信做些修改。动笔前,我们先默念亨利·福特的委婉忠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关注己方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所想所需。

下面是修改之后的信。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与前次相比已是大有长进。

亲爱的韦尔米伦先生:

在过去的14年中,贵公司始终是我们的忠实客户。对此我们充满感激,衷心愿意用快捷、高效的服务回报您。但是很抱歉,因贵公司于11月10日发送的货物在当日下午接近傍晚时才运达,令我们无法顺利完成您的委托。请容我解释此中缘由。由于大多数客户的货物都是在傍晚才送达,所以很容易出现积压。这种情形下,您的货物难免要堆积在码头,甚至会耽误装船、发货进度。

这样的结果当然不好,不过我们配合一下就能避开此类麻烦。只要您的货物在上午送到码头,就不会出现积压,您的货物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效处理。如此,工人们也能早点下班回家,在餐桌上舒舒服服地品尝由贵公司运送的通心粉和面条。当然,不管您的货物什么时候运达,我们都将像往常一样为您提供快捷的服务。我们理解您业务繁忙,所以此信可以不予回复。

你忠实的 JB总管

我们知道,很多推销员整天疲于奔波,费尽口舌,却总是徒劳无功。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需求,而没有弄清楚,我们压根就不想买任何产品。要是真的需要什么,我们自会主动去购买。推销过程中,双方都只关心能否解决自己的问题。假如推销员带来的产品或服务恰好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就算他们不推销,我们也会购买。顾客大都有这样的心理:“我是主动要购买,而不是被劝购。”

但是,有太多的推销员毕生都没有实践过这个道理。就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以前在纽约市中心的一个私人住宅区“森林山庄”住过一段时间。某一次,我在去往车站的路上偶遇一名房产经纪人。多年来,此人一直为“森林山庄”社区服务,对周边情况烂熟于心。因此我请教他,我的灰泥土坯外墙的房子内部使用的材料是钢筋还是空心砖。他说自己不了解,只告诉我可以打电话询问社区房屋协会。但这个办法我早就知道了。第二天早上,我接到了他的邮件,那里面会有我关心的答案吗?他只需要用60秒的时间打一个电话就能知道答案,但他却没有这么做。他在信中又一次告诉我可以打电话咨询问题,接着就开始对我推销房屋保险。

他根本不打算给我提供帮助,只在意自己的需求。

世界上有很多善于创造机会、把握机会的人,他们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慷慨地帮助别人,因而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美国有名的律师欧文·D.扬曾说:“那些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和那些知道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根本不必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要是你在读这本书时,学会了这样的思维: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那么我可以确定地告诉你,你成功地为自己的事业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所谓换位思考、激发别人的欲望,不是说要你控制别人、通过损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是期望在谈判的基础上实现双赢。在前面提到的致韦尔米伦的商务函中,沟通的双方在经过互动的协商后各有所得。

下面这个事例更有说服力。迈克尔·E.惠登在壳牌石油公司做推销员,他负责的区域是罗德岛华威区。迈克尔下决心要当上该地区的销售冠军,可是有个加油站拒绝跟他合作。加油站的主人上了年纪,不管其他人怎么劝说都不肯更新加油站的设施,所以导致加油业务出现大滑坡。

迈克尔建议这位站主更换新的设施,但一再遭到拒绝。不管迈克尔怎样劝说或引导,他就是不为所动。迈克尔决定带着这位固执己见的老人参观壳牌的现代化加油站。

加油站里的现代化设施深深刺激到了这位老站主。当迈克尔又一次来到这家加油站时,他发现这里的设施已经完成了更新换代,加油量也随之提升。最后,迈克尔成功拿到了该地区的销售第一。最初的时候,迈克尔使尽全身解数都没能说动老站主,在激发了对方的欲望,并加以现代化加油站的对比刺激后,他终于实现了销售冠军的心愿,还实现了和老站主的双赢。

此刻,请允许我重申奥佛斯特里特教授的至理名言:“行为的背后是我们最原始的渴望……对于那些想劝说别人采取行为的人而言,无论是在商务谈判中或政治辩论中,还是在家里、学校里,最好的建议就是:激起对方强烈的欲望。掌握这个道理的精髓,就能通行天下,否则,就会与成功绝缘,终生潦倒。”

威廉·温特说过:“实现自我价值是人内心最根本的需求。”我们是不是也该把这一心理学原理应用到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脑海中迸发出奇思妙想,一定不要让别人察觉这是我们的想法,而要把这个想法放进别人的脑袋里,让他相信这是他自己的主意。于是,他就会爱上这个主意,而且很可能会主动把它变成现实。

时刻记住: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发别人的欲望。换位思考、为别人考虑的人,才能征服全世界;不然,他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规则三

激发别人强烈的欲望。Part 2使人喜欢你的6种方法01 如果这样做,你将到处受欢迎

众所周知,凡是在现实中遭受过挫折的人,总是寄希望于他人来了解自己。

但是,事与愿违。别人一般对你、对我都没兴趣。或者应该这么说,他们对了解自己都没有兴趣。

纽约电话公司对电话交谈记录做过一项细致的研究,以期统计出人们在通话中最常使用哪些词语。也许你已想到了答案。是的,确实是第一人称代词“我”。在500通电话记录中,“我”字的出场次数多达3900次。

假如你看到一组包括你的肖像在内的图片,你最先看向哪一张?

要是我们只想着强迫别人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兴趣,那么,我们一定没法交到真朋友。真朋友绝对不是通过那样的方式结交的。

拿破仑在与人交往中就是这样做的。当他最后一次和约瑟芬交谈时,他说:“约瑟芬,我是上帝的宠儿,在此刻,你是唯一让我信任的人。”不过,历史研究者可不认为约瑟芬是值得拿破仑信赖的人。《你该怎样生活》中,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谈道:“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注定将在生命中承受接连不断的挫折,而且,这样的人也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是历史上所有失败的根源。”

也许你读遍了心理学的典籍著作,却从未接触过阿德勒这句振聋发聩的醒世名言。这句话的意义是如此重大,我有必要再重复一遍: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注定将在生命中承受接连不断的挫折,而且,这样的人也会给别人造成麻烦,是历史上所有失败的根源。

我在纽约大学上过一次短篇小说写作的培训班,期间听过一位顶级期刊社的编辑所讲的课。他告诉我们,每当他从办公桌上拿起一篇文稿,他只需浏览几段文字,就能立即断定该文的作者是否热爱他的读者。然后他说:“假如作者不爱读者,那读者也不会喜欢他的文字。”

讲课的过程中,那位精明强干的编辑数次停下关于小说创作的话题,再三为自己的说教行为致歉。他是这样说的:“我方才所说的道理很普通,牧师也会对你说出这些话。切记,若你有意在小说创作领域有所建树,你就一定要对读者有兴趣。”

假如这些话里包含着写作小说的窍门,那么,其中也一定隐藏着人和人面对面交流的秘诀。

魔术师霍华特·瑟斯顿的大名可谓老少皆知。在40余年的表演生涯中,他几乎走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用魔幻的表演给观众带来非凡的震撼。累计有6000万名观众欣赏过他的表演,表演亦为他带来近200万美元的收益。在他快要告别百老汇舞台前,我荣幸地在化妆间和他聊了一夜。

我询问他是如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的。很显然,他的成功无关学识。在孩童时期,他就离开家门,在外游荡。他搭着大篷车远游,靠乞讨填饱肚子,晚上就宿在草垛里,靠着辨别大篷车线路周边的各种标识牌认得一些字,勉强达到阅读水平。

那是因为瑟斯顿掌握着独门的魔术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对我说,尽管介绍魔术知识的书籍多得不计其数,但是他掌握的魔术知识和观众所知晓的差不多。不过,他有两点优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第一,他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到他的个人魅力上。他是优秀的表演大师,他熟悉观众的心理特性,他做出的每一个动作、姿势乃至细微的表情都经过了反复的练习,每个动作甚至可以精确到秒。第二,他真心实意地理解别人。他说,大部分魔术师在面对观众的时候会暗自说:“那边坐着一堆呆头呆脑的笨蛋,一看就是没见过世面的,我得好好戏弄他们。”然而瑟斯顿的做法与之迥然不同。他每次走向舞台时,都说:“这么多人来观赏我的表演,是我的荣耀。他们给我的生命增添了快乐,我要竭尽所能为他们表演最好的魔术。”

瑟斯顿说,每次要登台表演前,他都会一遍遍地对自己说:“我爱这些观众。我爱他们。”听上去不合逻辑吗?奇怪吗?你当然可以这么想。我仅仅是原原本本地把瑟斯顿的成功秘诀转述给你。

在现实生活中,我切身体会到了这样的道理:当你对别人付出真诚的关爱时,对方也会乐意与你交往合作,即便他是名流显贵。举个例子说:

多年前,我在布鲁克林文理学院教授小说写作,我和学生们打算请一些名声显赫的高产作家来课堂上讲述创作技巧。我们的邀请名单包括凯瑟琳·诺里斯、范妮·赫斯特、艾达·塔贝尔、阿尔伯特·佩森·特休恩、鲁珀特·休斯等人。我们挨个向他们发出邀请信,表示我们很仰慕他们的作品,并希望能聆听他们在创作上的成功经验。

我们150多人在每一封信里都署上了名字。信中写道,我们理解作家们由于忙碌的工作,可能连做一次演讲的时间都没有,因此我们在信封里附上一份调查问卷,请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谁能拒绝这样的沟通方式呢?作家们欣然同意,并且停下书稿创作,抽时间专程到布鲁克林为我们做讲座。

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请来许多知名政治家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做演讲。比如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莱斯利·肖,塔夫脱总统任内的大律师乔治·W.威克沙姆和威廉·詹宁斯·布赖恩,还有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

帝王贵族也好,工人职员也罢,只要是作为一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敬。

如果想获得别人的友谊,我们应该忘掉自己的利益,为别人做些事情,不去计较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全身心地为了别人而付出。英国温莎公爵未登基前,准备以威尔士亲王的身份访问南美。在行程开始之前,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习西班牙语,以便在正式访问时使用南美的官方语言发表演讲。果不其然,他得到了南美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长久以来,我总是致力于打探朋友们的生日。这需要用上一点儿技巧。虽然我一点儿都不相信占星术,但我会和朋友聊这方面的话题,讨论生日与人的性格和气质之间的关系,并趁机请教对方的详细生日。举个例子,若对方的生日是11月24日,我就反复默念“11月24日”。然后尽快找机会用纸笔记下这人的名字和生日,等有时间再抄录到特殊的笔记本里。待到新的一年开始时,我便在日历上一一标注出朋友们的生日。如此一来,我就不会忘记任何人的生日。轮到某位朋友的生日时,我便给他寄一封信或打个电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随时想起朋友生日的人。

如果想获得别人的友谊,我们应该露出笑容,付出热情。电话联系时一样需要保持笑容,接打电话时的“你好”,要充分传递出你的快乐和激情。很多公司会对电话接线员进行培训,要求接线员在工作当中保持热情和关爱的心态,目的是让打来电话的人感受到公司的温暖和关爱。当你下一次拿起电话时,一定要记住这个要诀。

对别人表示真挚的关爱,既能帮你结交朋友,还能给企业招来忠实可靠的客户资源。下面这封信摘自纽约北美国民银行发行的《鹰》杂志,作者是玛德琳·罗斯戴尔女士,该女士是这家银行的一位储户。

我特别想告诉您,我对贵行的职员怀有多么强烈的感激之情。他们每个人都温文有礼,热情友善。每次等待之后,看到出纳员的笑容,是生活中最让人快乐的事情。

去年,我妈妈因病入院,在那漫长的5个月里,我频繁出入银行,因此常常遇到出纳员玛丽·彼得鲁塞罗。她对我妈妈的健康十分关注,经常询问她的治疗康复情况。

这位女士以后还会再来光顾这家银行吗?答案不言自明。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耶稣还差100年才要诞生时,古罗马有一位诗人叫帕布里留斯·塞拉斯,他曾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在我们关心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对我们产生兴趣。”

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其他原则一样,对别人的关心应当是发自肺腑的。这样不但能让关心者得利,还能让被关心者获益。这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有益之事。

我们设在纽约长岛的培训分部有一位名叫马丁·金斯伯格的学员,他给大家讲过一位好心的护士影响他一生的故事:

那件事发生在我10岁那年,那天是感恩节,我躺在一家福利医院的病床上,准备在第二天接受矫正视轴的外科大手术。我很清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必须老实躺在这里,挨过长长的疼痛阶段,直到痊愈。我的父亲早已过世,母亲带着我住在公共福利房里。感恩节那天母亲要工作,没时间来照看我。

白天慢慢过去了,孤独、恐惧和绝望伴着夜幕一起袭来。我明白,这个时候母亲独自在家,正为我焦虑和忧愁;她一个人孤孤单单的,独自坐在饭桌前,都没法像有钱人家那样做上一顿像样的感恩节晚餐。

泪水漫上我的脸庞,我拉上被子,趴在枕头上哭泣。我默默地流着眼泪,努力克制心里的痛苦,但身体却不可抑制地颤抖着。

一位年轻的实习护士发现我在哭泣,她走到我床边,拉开我身上的被子,温柔地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她对我说,她很孤独,因为今天要待在医院值班,没法回家过节。接着,她问我能否陪她一起吃晚餐。之后,她端来两大盘吃的,有火鸡肉片、土豆泥、酸果酱和冰淇淋甜点。她陪着我聊天,让我不再害怕、忧虑。其实那天她只需工作到下午4点,但她却一直待到晚上11点才离开。她跟我聊天、做游戏,直到我睡着了才回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