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21:56:16

点击下载

作者:刘青山,杨宇,李元逸,张彦青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装甲战车

装甲战车试读:

前言

从人类获得独立的知性后,争斗便成为人类发展演进中无法回避的头等大事,对资源的争夺和占有是一个物种生存的起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武器开始渐渐兴起并壮大。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一件武器(工具)是否趁手说是决定了种群的存续也不为过。

早在石器时代的祖先们就已经用石片、石块制作简单的石矛、石匕首,甚至于一块未加工的石头在必要的时候也是他们狩猎的利器。武器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谓的武器仅指冷兵器,也就是刀枪剑戟,尽管在锻造和使用以及设计上常有让后世为之惊叹的巧妙之处,但科技水平的天花板限制了过去冷兵器的杀伤力。大约11世纪前后,最早的火药武器雏形初现,从此掀开了热兵器的辉煌篇章。在几个世纪的演进中,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火药武器,从单兵携带的火绳枪、燧发枪到各式各样的大炮,武器的发展也带动了战争形势的变动,过去大兵团方阵传统渐渐显得落伍。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热兵器出现后的几个世纪中的发展总体上依然是缓慢的,虽然战争形势在潜移默化地演进,但一直未能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化,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武器开始以日新月异的惊人速度在成长。

我们现在熟知的半自动步枪、自动机枪、冲锋枪等概念均是在一战的战场上崭露头角,这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广为人知的坦克的初登场以及作战飞机的快速成熟。如果说步枪、火炮的发展只是加快了战争的速度,那么在一战中还如襁褓中婴儿的坦克、飞机现在已经彻底改变了战争的概念。

1939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由纳粹德国先进的空地协同以及闪电战战术拉开序幕,这场波及全球的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次冲突,也是人类历史上武器技术发展最快速的一个时期。以火炮为例,二战开始前长身管火炮的口径普遍为37~47毫米,负责火力支援的榴弹炮口径也多为75毫米,截至二战结束时155毫米或是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在战车上已经不在少数了。坦克和作战飞机的成熟使得战争从古板的战壕对垒演进为快速突进的机动化立体战争。

1945年随着美国两架B-29轰炸机投下的原子弹,二战结束了。但和平并未如期到来,以核武器作为主题的冷战时代到来了。由于核武器独一无二的战略威慑性,海陆空三军的装备建设无不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展开,而现在取代了很多身管武器的导弹武器也是崛起于这个时代。冷战时代处于一种高压下的病态和平。与二战不同的是冷战时期的装备多带有一种赌博性质的设计思想,在这个时代诞生了XB-70超音速轰炸机、279工程坦克等非常独特又科幻的装备。

随着苏联的解体,数十年的冷战时代终于结束,时代主题再次回到了和平与发展上。由于战争压力减缓,各国的装备更新明显放缓,但装备研发的成本却在显著上升,因此联合研制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在技术上,现代武器装备主要着眼于数字化、信息化、轻量化、机动化上,尽管军备规模减小了,但战争的技术水平却依然在快速发展,放眼未来又会出现怎样的革命性武器着实让人好奇。

在阅读本丛书时,读者可以参考以上这些人类近代史的历史进程与重大事件进行了解,体会装备背后的故事。本丛书从单兵、陆地、海上、空中等领域详细罗列了人类历史上各个重大或是偏门的武器装备,内容翔实、方便查找,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中为您罗列尽可能到位的武器情报。“武器装备百科典藏”丛书既可以充当您闲余时间的放松读物,也可以作为军事行业的一套实用工具书进行收藏。本丛书共分为:《手枪与冲锋枪》《步枪与机枪》《牵引火炮》《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战斗机》《导弹》《作战支援飞机》《攻击机与轰炸机》《大型舰船》等十余本。

在编纂本丛书的过程中我们在几本书中各有侧重,以《牵引火炮》一书举例:牵引火炮在国内的资料处于非常缺乏的状态,而牵引火炮本身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不受青睐,因此此书的重点放在对二战甚至一战的经典火炮的资料收集上,方便读者能够对这种被称为“战场之神”的经典武器有一个直观又详细的认识。书中罗列了240余种火炮兵器,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了它们的详细资料,让读者大饱眼福。

和我们身边的科技产品一样,武器装备的种类也是日新月异,短短几年间苹果手机已经发展到了7代,武器装备同样推陈出新让人眼花缭乱。本书中我们不仅将侧重点放在经典老装备上,同时也十分注重帮助读者了解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式装备的相关资讯,可以说本丛书也是您目前能够找到的最“与时俱进”的典藏图鉴。

作为出版业的从业人员,我们的初衷便是能够收集、整理这些珍贵的资料,将它们作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向大众推广,将其薪火传承下去。如果通过这一套丛书使您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那将会是我们相关编纂人员莫大的荣幸。编者第1章履带式装甲车

履带式装甲车是由履带驱动的装甲战斗车辆。坦克也是履带式装甲车的一种,但通常因作战用途另外独立分类。1855年,英国J.科恩在蒸汽拖拉机的底盘上安装机枪和装甲,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辆履带式装甲车,并获得专利权。但这种装甲车未能实际应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最先研制出了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车上有轻型装甲和数挺机枪,可运载士兵。虽然车上的装甲可使车内士兵免受枪弹的伤害,但习惯于徙步作战的步兵仍把首批装甲人员运输车戏称为“沙丁鱼罐头”和“带轮的棺材”。1918年8月,英军第七集团军的一个战车营首次在华尔夫西使用装甲运输车,12辆装甲运输车吐着火舌向敌军冲击,德军官兵极为惊恐,仓皇溃逃。英军士兵随即跳下车,占领了德军阵地,其他国家也因此发现了装甲人员运输车的军事价值。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的使用,显著地提高了步兵的机动作战能力,并由于步兵可乘车随坦克进攻,也提高了坦克的攻击力。为了能更好地伴随坦克作战,20世纪60年代苏联研制出了履带式步兵战车,履带式步兵战车可以说是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的“加强版”,装备有更适合支援步兵的武器(如机炮/机枪,反坦克导弹)而不仅仅是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仅能自卫的武器,装甲防护和越野机动性能也更强。履带式装甲车的突出特点是越野性能好,机动能力较强,主要用于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火力支援。LVT1“鳄鱼”履带式登陆车[美]研发历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国家对发展水陆两栖装甲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众多的车型当中,最为成功的当属美国的LVT履带式两栖装甲车系列。1941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共订购了200辆,它们都是在LVT样车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成,定名为LVT1履带式登陆车。LVT1的生产总数为1225辆。1942年8月,LVT1首次在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卡纳尔岛的战斗中执行后勤补给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实,LVT就是履带式登陆车(Landing Vehicle Track)的英文缩写。性能解析

从外形上看,LVT1像车与船的结合体,车首很圆滑,履带两侧用薄钢板覆盖,既增大了浮力又减少了水的阻力。履带的爬齿较大,提高了履带划水的有效性,增大了水上航速,但它在陆地上行驶时,对路面的破坏较大。为减轻整体重量,采用了桁架架构;为加大浮力,车体两侧可加装浮箱。由于它采用刚性悬挂,加上发动机的功率不高,陆上行驶时的速度较低。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4吨

车长:6.552米

车高:2.476米

陆地最大速度:19千米/小时

陆地最大行程:240千米

水上最大航速:10千米/小时

水上最大航程:96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2,7.62毫米机枪×1LVT2“水牛”履带式登陆车[美]研发历史

LVT1装备部队不久,FMC公司就着手LVT1改进型(也就是后来的LVT2)的研制工作。改进的重点是提高它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及改善水上航行时的稳定性。在悬挂装置和履带部分上有改进,使车体加长了约1.5米,车辆的浮力储备提升。美国军方给它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水牛”履带式登陆车。性能解析

LVT2也是采用发动机后置的布置方案。LVT2战斗全重增加到15吨,装备有装甲的,称为LVT(A)2两栖装甲车,战斗全重比LVT2增加了1.6吨,车长7.97米,车高2.64米,可运载24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4吨物资,机动性能较LVT1有一定提高。其悬挂装置采用扭转弹性悬挂装置,履带采用了W型(由于其形似美国快餐品牌麦当劳的M型标志而被称为“麦当劳”型履带)铸铝爬齿,增加了划水的有效性。

武器装上了1挺12.7毫米机枪和1挺7.62毫米机枪。有的部队还在LVT 2上加装了火焰喷射器或37毫米机炮(被称为LVT(A)2两栖火力支援车),有的还在机枪前面加装了防盾。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5吨

车长:7.97米

车高:2.64米

陆地最大速度:32.2千米/小时

陆地最大行程:483千米

水上最大航速:12千米/小时

水上最大航程:322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1,7.62毫米机枪×1或37毫米机炮×1,火焰喷射器×1LVT3“大毒蛇”两栖装甲人员登陆车[美]研发历史

1943年4月,伯格•瓦纳公司在LVT2的基础上制成了新型的两栖装甲人员登陆车,1943年夏天,定型为LVT3,也称为“大毒蛇”两栖装甲人员运输车。在1945年的冲绳岛战役中,LVT3和LVT4被大量使用,在登岛作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总生产量为2962辆。性能解析

LVT3自重为13吨,战斗全重为17.5吨,乘员3人,可搭载24名士兵或运送4吨作战物资,或装运1辆越野车。它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跳板式尾门,将发动机从车体后部移到中部两侧的空气浮箱内。LVT3广泛采用M5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零部件,与陆军的坦克生产线可以通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难度。动力装置为2台卡特匹拉公司制造的V型8缸汽油机,总功率为220马力。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7.5吨

车长:7.97米

车高:2.6米

陆地最大速度:27.2千米/小时

水上最大航速:11.4千米/小时

陆地最大行程:440千米

水上最大航程:300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2LVT4“水牛”两栖装甲人员登陆车[美]研发历史

在研制LVT3的同时,FMC公司也在着手进行LVT2改进型的研制工作。FMC公司于1943年8月制成改进型的样车,于1943年12月定型,命名为LVT4两栖装甲人员登陆车。改进的重点是将发动机移至车体前部,增加车体后部的跳板式尾门。从1943年年底到1945年,总共生产了8351辆LVT4两栖装甲人员登陆车,超过LVT1/2/3系列的总和,成为二战中LVT系列生产数量最多的两栖装甲车。性能解析

LVT4由于发动机前移,增大了车体后部空间,使载员人数由LVT2的18人增加到30人。LVT4的主要武器随生产批次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典型的配置是2挺面向前方的M2型12.7毫米机枪,有敞开可以转动的机枪塔;车体后部的两舷部各装1挺7.62毫米机枪,可以卸下使用。动力装置与LVT2相同,为W-670型7缸风冷航空发动机,最大功率250马力。早期生产的为非装甲型,后期生产的大都增加了6.5毫米厚的装甲板,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6.5吨

车长:7.97米

车高:2.46米

陆地最大速度:32千米/小时

陆地最大行程:530千米

水上最大航速:12千米/小时

水上最大航程:340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2,7.62毫米机枪×2或75毫米火炮×1,12.7毫米机枪×1,7.62毫米机枪×1LVT(A)1/4两栖突击车[美]研发历史

1943年11月,美军在攻占塔瓦拉环礁的战役中,遭到日军的猛烈反击,日军一度将美军压制在滩头阵地,使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伤亡3200余人,巨大的伤亡使美军认识到,登陆作战必须有强大的火力支援和突击车辆。因此,美军决定立即研制有装甲防护和火力支援的LVT两栖突击车。性能解析

LVT(A)1战斗全重为13.6吨。动力装置与原型LVT2的相同。由于战斗全重略有减轻,所以,其机动性不亚于原来的LVT2,还略有提高。由于战斗全重略轻,使浮力储备增大,水中行驶时的稳定性增强,抗风浪能力增强。武器为M5轻型坦克上的M6型37毫米坦克炮,3挺7.62毫米机枪,其中1挺为并列机枪,2挺为后机枪,后期还加装了7.62毫米前机枪。

LVT(A)4主要武器是1门1短身管M2/M3 75毫米榴弹炮。由于装上了75毫米榴弹炮及存放了炮弹,使其战斗全重增加到18吨。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3.6吨

车长:7.97米

车高:2.85米

陆地最大速度:32千米/小时

陆地最大行程:530千米

水上最大航速:12千米/小时

水上最大航程:340千米

武器:37毫米火炮×1,12.7毫米机枪×1,7.62毫米机枪×3(LVT(A)1)或75毫米榴弹炮×1,12.7毫米机枪×1,7.62毫米机枪×1(LVT(A)4)M39装甲人员运输车[美]研发历史

M39装甲人员运输车是美国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的衍生车型,是由M18“地狱猫”坦克歼击车直接改装的。改装时去掉炮塔及火炮,加装护栏及围板并新装了两条铁制长凳。从外观上看,M39很像二战后期英军广泛使用的“袋鼠”装甲人员运输车。M39在二战后期起到了多用途装甲运输车的作用。性能解析

M39装甲人员运输车的总体设计为:车体前部是传动装置和驾驶室,车体后部是发动机室,车体中部是敞式载员室,车载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行动部分采用扭杆式弹簧悬挂装置,每侧有5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4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机动性能优秀。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和螺接混合结构,装甲板的厚度较薄,防护性能不佳。动力装置为大陆R975C1型9缸星型风冷汽油机,它由航空发动机改造而来,最大功率400马力。单位功率达23.5马力/吨,这也是M39能达到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的原因。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5.17吨

车长:5.28米

车高:2米

最大速度:8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250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1M44装甲人员运输车[美]研发历史

M44装甲人员运输车是美国M26“潘兴”中型坦克的衍生车型,研制代号为T16。T16于1945年定型为M44装甲人员运输车。M44是美国专门研制的第一种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M44已经有了后来出现的装甲人员运输车的各种特点,包括发动机前置、载员舱后置布局。全封闭箱形车体和装备机炮机枪等支援步兵为主的武器。性能解析

M44是美国研制专用的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一次不成熟的尝试,M44的最大缺点就是体积太大,尤其是24人的载员量与当时美国陆军10人制步兵班不匹配(条例要求一车只装一个班)。而且取自M18的动力装置是航空星形活塞发动机,功率虽大但使用燃油质量要求高,发动机高度较高,乘员舱布置困难而导致体积过大,以及对后勤要求太高。所以经过一系列评估,美国陆军最终未大规模装备M44。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23.15吨

车长:6.51米

车高:2.54米

最大速度:51.2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250千米

武器:7.62毫米机枪×1,12.7毫米机枪×1马克Ⅸ型装甲人员运输车[英]研发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对坦克的作战应用中,步兵往往无法跟上坦克的推进速度,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装载步兵到坦克里来解决,但坦克内部空气质量很差,这些士兵容易中毒并丧失战斗力。因此,在1917年夏天,中尉G.R.拉克姆受命设计一种装甲车专门运输步兵,将马克V坦克加装侧门并拆除部分武器,但这样的设计防护不佳被证明是失败的。1917年9月阿姆斯特朗公司制造原型车,当时英方在评估改装马克V坦克方案时,认为其不适合运输步兵,马克Ⅸ的改装被勒令停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只改装了34辆。现存唯一一辆马克Ⅸ藏于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性能解析

马克Ⅸ是基于马克V坦克设计的,尽管使用了更薄(10毫米)的装甲板,重量仍然是27吨,速度只有6.9千米/小时。设计师拉克姆试图改善内部条件,把消音器与车顶上的换气扇连在一起。马克Ⅸ是世界上第一种装甲人员运输车,是对机械化战争模式的一次伟大探索。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27吨

车长:9.73米

车高:2.64米

最大速度:6.9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32千米

武器:7.62毫米机枪×2

MkII“布伦”装甲运输车(布伦机枪车)[英]研发历史

英国陆军从一战开始就非常热衷于研发轻型装甲车辆。于1939年4月发布了“布伦”装甲运输车的技术规范。规范强调“加强装甲保护,多用途适应能力”,生产上强调“多种车型,统一规格”。到1942年,英国本土一共生产出6 600辆布伦装甲运输车MkⅠ型。“布伦”装甲运输车无论是在二战盟军中还是战后,都是表现良好的迷你坐骑。性能解析

MkⅡ“布伦”装甲运输车仅重4.3吨,车长3.6米,高1.6米,非常袖珍,乘员3人,使用1台福特V-8发动机,装备1挺7.62毫米轻机枪,载员4人,可牵引轻型火炮,是二战同盟国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轻型多用途运输车。其最大特点是“多用途适应能力”,因此它的衍生型用途繁多,如炮兵观测车、重机枪车、喷火器运载车、防空机枪运载车、反坦克炮牵引车、自行反坦克炮、超轻型坦克等。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4.3吨

车长:3.6米

车高:1.6米

最大速度:4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225千米

武器:7.62毫米机枪×1“袋鼠”系列装甲人员运输车[加拿大]研发历史

二战时期盟军普遍以通用载具和半履带车运送步兵作战,薄弱的装甲在面对敌军炮火时经常伤亡惨重。为了真正令士兵能协同坦克作战,那么就需要有如坦克般的机动力及防护力的装甲人员运输车,因此需要有以坦克作为基础,拆除炮塔,改装成防护力一流的开顶式装甲人员运输车,改装的车辆被称为“袋鼠”装甲人员运输车。性能解析“袋鼠”系列装甲人员运输车采用当时现有战损或空余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改装(如“牧师”自行火炮、“丘吉尔”重型坦克和“公羊”中型坦克),其中改装最多的是“牧师-袋鼠”装甲人员运输车,其与坦克同样的车体防护和速度为步兵伴随坦克作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22吨

车长:6.02米

车高:2.1米

最大速度:38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200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1M75装甲人员运输车[美]研发历史

1945年9月,美军要求研制T43运输车底盘并利用该底盘制造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1946年9月美军又批准利用该车底盘研制、设计T18多用途装甲车,并由万国收割机公司制造了4辆样车,分别称T18和T18E1。1951年1月,T18和T18E1装甲车改名为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1952年12月,美国陆军决定装备T18E1,并定名为M75履带式装甲人员运输车。50年代末,该车被M59装甲人员运输车取代。性能解析

M75车体是全封闭的焊接和铸钢结构。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动力舱在其右侧,它的单扇舱盖能向右旋转打开,盖的前边装有4个M17潜望镜。该车许多部件,如发动机(没有M41型坦克上的增压器)和履带等均与M41轻型坦克相同。10名步兵坐在车体后部的载员舱内,出入车辆通过车尾的两扇门,门枢在中央,舱的顶部也有舱口。技术参数

战斗全重:18.82吨

车长:5.2米

车高:2.7米

最大速度:71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185千米

武器:12.7毫米机枪×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