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2 11:13:06

点击下载

作者:北京八中初中部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

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八中的家校合力教育作者:北京八中初中部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6-24ISBN:9787300226897本书由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上要用心谢姝家长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家庭是未成年人感知社会、形成自我观念的重要环境。尤其是在孩子未成年时期,家长的教育作用尤为明显。下面,我们就谈谈家长在培养孩子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培养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不是孩子进了北京八中这样的好学校就等于进了“升学保险箱”了呢?就等着考一个好高中,上一个好大学呢?不是的!学校好只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孩子要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各方面全面发展,还需要做很多的努力。这些努力可以归结成一句话,就是:“孩子用功,家长用心。”

孩子自己用功是一个前提。孩子进入初中学习,课程明显增多,作业量也很大,客观上要求学生要加倍努力才行。一是要在学习上花时间,要认真、刻苦、勤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课外的爱好要有,但不能占太多的时间。二是要逐步形成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预习到课堂听讲、到复习,掌握学习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要有钻研的精神,学习一定要深入,肯于钻研,特别对新开设的课程,比如几何、物理、化学,要尽快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学习研究的对象,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方法,要养成勤学善问的习惯。四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上要用心。第一,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初中教育有很多特点,孩子处在一个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其独立的思想意识逐渐形成,身体发育也逐步成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做家长的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身体素质怎么样,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愿意学什么,自控能力怎么样,等等。日常学习生活中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留心他身体的变化、心理的成长、学习的进步,找出孩子的特点来。初中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没有形成,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父母要帮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作判断、作选择、作取舍,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

第二,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要顺势培养、因势利导。孩子的时间毕竟有限,家长陪的时间也有限,在学校教学以外,尽量让孩子充分发展。有的孩子喜欢数学,就可以在这个方面多花时间。有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或某门功课学习上有困难,就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看准的事情要办,比如说外语的学习,一定要早抓,除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外,尽可能让孩子有机会多学一点儿。说得实际一点,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都得考外语,外语早过关早省事。学校里常讲,到了初二学生就开始“分化”,这里面有许多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开设新的课程造成的。对学校里新开设的课程,比如几何、物理、化学,有条件的话要尽可能提前预习一下,这样学起来就不生疏,也不会在学习上掉队。但要注意一点,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怎么也不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是必须做的事情,就不要勉强孩子做。

第三,注意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孩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要关心身体的发育,必要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时要给孩子制定锻炼的计划,像游泳、跑步这样的项目在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参与,对身体发育特别好。其他的像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都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爱好,选一两项,关键是长期坚持。中考体育的那几个项目要早动手,早让孩子练,不要等到初三第二学期要考了,才想起锻炼来,不仅成绩难提高,还影响学习。在中考前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要忽视了适度的体育锻炼。

第四,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育人先育心。孩子的心理素质是一辈子的事情,早注意到,早干预,就早收获。不少孩子有心理问题,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这一点家长都接受。实际上,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没有什么太复杂的,毕竟孩子还是单纯的,环境也没有多复杂。对孩子来说,拥有健康的心理与拥有健康的体魄同等重要。有了健康的心理,孩子可以健康地成长,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快乐地长大。做家长的,平时一定要抽时间,多关注孩子的事情,多陪陪他们,做孩子的朋友,多和他们交流,让孩子有机会表达他的思想,表达他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感觉、看法和困惑,然后和他们交流,有耐心地、平等地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梳理孩子的情绪,解开他心里的疙瘩。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至关重要,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爱心,教孩子学会感激,学会谦让,平和待人。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平时要有意识地从正面多提醒一下孩子,这方面一定要多留心、多用心。

第五,在孩子身上要肯花时间和精力。孩子的成长有阶段性和规律性,家长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度过每一个阶段,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初一开始时很重要,要开个好头。到了初二,课程增加了,这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不能放松。尤其是在各门功课的学习上,要确保孩子跟上课程进度,关注孩子细微的变化,以免孩子的学习、情绪、习惯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初三的学习特别紧张,又新开化学课,孩子的学习压力明显大了,做家长的要督促孩子紧跟学校的进度,注意检查他每一章节掌握的程度,帮助孩子顺利地上好这个台阶,各门课程的学习一定要平衡,不能有“短腿”。同时要当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尽可能帮助孩子把生活上的事情安排好。

说到底,我们家长做的所有事情,从根本上说都是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好的学校都有自己的校风,有一整套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孩子的办法。做家长的一定要注意了解学校的情况,掌握老师的教学进度、安排,体会学校安排的用意,不要自己另搞一套,否则把孩子也搞乱了,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和孩子一起成长王逸家长

作为一名八中学生的家长,我认为,我既不是很成功的,因为我的孩子不是最出色的学生;也不能算是失败的,因为我的孩子是一个挺优秀的学生。我是一个很幸福的家长,因为直到现在,我与孩子的沟通都没有障碍,孩子阳光,父子和谐,母子情深。对此,也有朋友表示羡慕,他们说自己的孩子逆反得很,无法与之交流,问我有何经验,我说,“就四个字——无为而治”。不过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因为我们每个家长都想把孩子培养成最出色的,为此付出再多也心甘情愿。只是当这种付出与自己希望得到的回报不相当,甚至相距甚远时,心里难免会产生种种不平衡,甚至是失落感。所以我想,当我们做家长的在为孩子设计各种各样的目标时,是否也该为自己设计一个目标,就是自己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当我们希望孩子照着自己设计的路线图成长时,是否想过自己也应当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因为,当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有了新的角色,那就是父亲、母亲;我们有了一份新的责任,那就是培养、教育子女。但我们并不是天生就能够履行好做父母的责任的,也是需要学习的。要学会关心孩子

关心孩子是人的本性、本能。所谓舐犊情深,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都是这种情感。我认为:

关心孩子,首先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健康,是每个父母的共同心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与健康之间,我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我希望孩子不仅有一个强壮的体魄,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不太注重孩子的考试成绩,从没有因孩子考试成绩不好而责备过他。如果一次考试考得不好,我只会问他是不会做还是粗心大意,如果是不会做,就告诉他要多下点功夫,尽量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果是粗心大意,则要求他以后要尽量细心。孩子说我可能是最不关心小孩学习成绩的家长。其实这里有一个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问题。也就是说,你到底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望子成龙之心,人人皆有。我也希望孩子能考上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但我想这应该顺其自然,能考上当然很好,考不上也没关系,还可以有其他的成才道路。过高的目标反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是我不愿意的。在我看来,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所以,孩子身体有不适,及时就医;孩子遇到挫折和委屈,及时引导和安慰,不让孩子心里留下任何阴影。其实,只要是身心健康的孩子,他就会有自己的目标,就会自加压力。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愿做一个成功者。

关心孩子,就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一位朋友曾经苦恼地跟我说,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下班后陪孩子做作业,假日陪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但现在她不在家孩子就不学了。我跟她说,你的问题可能就出在对孩子管得太多了,还是要学会放手,还孩子一些自由,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那些应该由他自己做的事。比如学习,这完全是孩子自己的事。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自己。其实,孩子的依赖是父母造成的,当你放手让孩子去自由翱翔时,你会发现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完全不同的天空。作为父母,还要适当和孩子保持点儿距离,不要整天都围着孩子转。这不仅是给自己减压,也是给孩子减压。如果孩子业余生活圈中只有父母,没有同学、朋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未必有利。

关心孩子,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这个道理,做父母的都懂,但在现实中往往不易做到。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面对这仅有的一个宝贝,想不宠爱都难。只是面对孩子的要求,做家长的一定要区分一下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我认为,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是关心;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则是溺爱。所以,我对孩子的合理要求总是尽量满足;而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虽然是合理的,但自己做不到的,绝不会答应。要让孩子知道他要求的底线在哪里,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可能会害了孩子。

关心孩子,应该多做少说。有句俗话叫作“疼儿别让儿知道”,这是很有道理的。在学习、生活上,我们可以为孩子多做些事情,但不要整天挂在口头上。话说多了,有时孩子会烦,甚至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感知父母的关爱比家长自己说出来教育效果会更好,更能增加孩子的感恩之情。我觉得,家长不应当把自己的付出作为向孩子施加压力的理由,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就得听我的”。为孩子付出是家长的责任、是应该的,也是家长自愿的、不应求回报的。要学会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往往也是说易行难。因为,在孩子面前,家长是天然的权威,是是非的裁判者。不尊重孩子的意见,有的家长习以为常,孩子往往也无可奈何。所以说,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放下架子,增强点平等意识。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往往会更加尊重父母。

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很多时候家长的兴趣与孩子的兴趣不一致,而这种时候往往是家长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比如孩子参加的各种兴趣班,未必都是孩子感兴趣的。如果孩子提出不感兴趣,家长会要求孩子理解自己的苦衷,强调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当然也确实有许多孩子按照家长的兴趣去做而成才了。但我认为,这样做孩子付出太多了,即使有成就感,也未必有幸福感。我的孩子原来学了好几年小提琴,后来他说不感兴趣,不想学了,我就同意让他放弃了。现在孩子的兴趣是打篮球,与此同时,爱玩篮球游戏、看篮球电视节目等,即便在中考前还是如此。对此我很少干预,只是提醒他要注意控制时间,他也答应并做到了,最后顺利考上了实验班。对于孩子的兴趣,只要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就不要过多干涉;如果对孩子身心都不利,则要坚决制止;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兴趣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那就要设法把自己的兴趣变成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样孩子才会从心里愿意去学、去做,成功的概率也才会更大。

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所以,作为家长,一项主要任务是尽量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但对于怎么学,家长不宜干预太多,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比如,上初中以后,学校举办过各科同步班,老师们也要求学生尽量参加,但孩子不想参加。他说,要学的内容90%在课堂上都学过了,也掌握了,为那10%再去占用周末时间,就没有时间玩了,不值得。我认为孩子说得有道理。所以,这几年来,他基本没参加过同步班。但是,这个寒假前,孩子说,现在数理化越来越难了,课堂上老师讲得也太多太快,自己消化不了,下学期得参加同步班、上晚自习了,不然就跟不上了。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效果比家长替他选择要好得多。尊重源自信任。我们要相信孩子的选择,同时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信任,这样他才会努力不辜负家长的信任。要学会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主要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在这方面,我十分赞赏八中的做法。八中不仅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还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非常重视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我非常感谢八中的老师,也庆幸孩子坚定不移地选择八中。作为一个家长,在如何引导孩子方面,我的体会是:

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能否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可以说是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我认为,孩子应该具有乐观自信、诚实守信、宽容忍让、富有爱心、乐于助人、懂得感恩、有集体荣誉感、有团队精神等品格。如果发现孩子有自私、任性、孤僻、霸道等不良性格,则要及早想办法纠正。要在发现苗头时就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孩子养成了不良性格、品格,受伤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和社会。我对孩子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都给予有力支持,即使耽误一些学习时间,我认为也是值得的。现在他的集体荣誉感非常强。

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立、勤奋、卫生等,都是一个孩子应该具有的生活习惯。现在独生子女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依赖性强。许多事情,诸如洗衣、做饭以及其他的家务劳动等,不会做也不愿意做,而我们家长往往也舍不得让孩子去做,这直接导致一些孩子独立生活、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我觉得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应当成为家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记得我家孩子在三年级时就喜欢做饭、做菜,当时我母亲说用煤气太危险了,不让孩子做。我还是鼓励孩子做,但提醒他要注意安全。现在孩子已经会做不少菜,假期他自己在家时,我们不用担心他的吃饭问题。在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还要纠正孩子不讲卫生、不做家务、生活没规律、上网没节制等不良习惯。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要花点时间、吃点苦的,但现在舍得让孩子吃点苦,以后孩子才会少吃苦。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现在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比如,有的孩子好攀比、爱虚荣,花钱大手大脚。对此,我们既要让孩子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还要让孩子知道,好攀比、爱虚荣是不对的。应当承认,我们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有好有差,社会地位有高有低。但不论家庭条件如何,我们都要培养孩子自尊、自信、自立的精神,教会孩子艰苦朴素、平等待人、低调做人、乐于助人。家庭条件好的,不要培养孩子的优越感,更不要让孩子炫富摆阔;家庭条件不好的,也不要在争气的心理下,一味强化孩子出人头地的意识。孩子就是孩子,学生就是学生,他们所能承担的东西是有限的,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他们的助益将是无限的。所以,如果孩子要比,就要让他们去比学习能力、比动手能力、比待人处世接物等。要让孩子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把精力用在实现这个目标上,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孩子从不与人盲目攀比,也从不乱花钱,平时给零花钱也不要,在整个初中阶段都没使用过手机,给他手机也不要。我始终相信,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要学会激励孩子。我认为,激励也是引导。因为家长鼓励什么、反对什么,对孩子的行为就是一种导向。当然,这里有一个评价孩子行为的标准问题。比如说,如果孩子好奇心强,喜欢搞点小发明、小创造,是鼓励孩子还是批评孩子不务正业呢?如果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学生,家长是表扬孩子富有爱心还是批评孩子乱花钱呢?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要善于激励孩子,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给孩子做出样子。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品格、习惯的形成,影响巨大。我们必须承认,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许多与我们家长有关。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我们家长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多少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比如,我们一向要求孩子诚实守信,为此,我们特别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承诺,只要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会做到。这样,如果孩子有时答应了我们的事而没有做到,再去批评他,他也能够接受。我还有一点感受,就是如果自己做错了,一定要勇于向孩子认错。去年有一天,因工作压力大,自己情绪不太好,开车时遇到一个故意挡我的司机,忍不住骂了几句。当时孩子就不高兴,回家后也一直闷闷不乐。第二天,孩子鼓起勇气,非常严肃地跟我说:“爸爸,我必须跟你谈一谈,我觉得你昨天骂人是不对的,非常有失身份,你过去不是这样的。”当时听了这话,我脸上火辣辣的。但一想孩子的意见提得对呀,自己的表现确实失态。于是我向孩子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想,如果我们家长有了错却不承认,以后想让孩子改正错误将会很难。要学会和孩子沟通

可能有不少家长和我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在小学阶段,与孩子沟通不是太难;但进入中学后,就日渐困难了。这里有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性增强的原因,但我想,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孩子在成长,而我们家长还停留在过去。应当看到,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孩子们对许多问题越来越有自己的看法,个性越来越强,希望自己被别人重视、尊重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如果我们家长不注意这种变化,还是用过去管小学生的办法来管中学生,肯定会引起矛盾。所以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家长更多来适应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来适应我们家长。

首先,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常说,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这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当我们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这些要求对我合适吗、合理吗?而不要在孩子不听招呼后就对孩子说:“你太让我伤心了,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你好。”结果,孩子不领情,家长还很伤心。换位思考,就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如果我们不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只是我说你听、我提要求你去做,肯定难以沟通。进入中学后,有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听各种流行歌曲。我就告诉他尽量少玩游戏、少听歌曲,这对视力、听力都不好。有一天儿子跟我说:爸爸,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玩游戏、听新歌吗?因为同学都在玩儿、都在听,如果我不听、不学,与同学就没有共同语言了,就被孤立了。很明显,如果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这无疑是对的。所以,我说,可以理解,但要适可而止,他也表示同意,后来有所节制。由此可见,平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次,要寻找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有朋友跟我说,现在跟孩子没法说话,你说他一句他有两句等着你;还有的朋友说,现在跟孩子没话说,也不知道该说啥。我自己也感到,孩子进入中学后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同学在一起话很多,可跟我们在一起话越来越少了,再也不像上小学时那样,我们一回家就开始不停地向我们讲学校的事;不仅不主动跟我们讲学校的事,就是你问起来他也只是三言两语,有时甚至还不耐烦。后来我与儿子谈心,问他为什么跟我们说话少了。他说,没什么好说的,我感兴趣的你们不感兴趣,你们感兴趣的我又不感兴趣。这事对我触动挺大,后来我特别注意孩子的爱好、兴趣,他喜欢NBA、CBA,我抽空也就看看篮球比赛,有时还与他一起看;他喜欢周杰伦、SHE的歌,我也经常听听他们的歌,诸如此类。共同语言多了,再和他谈别的话题就容易了。我感到,如果我们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他关心的其他问题却毫无兴趣,那么沟通起来肯定很困难;更严重的是,如果在孩子看来,你什么都不懂却什么都要管,那是必定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的。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感觉到,解决与孩子缺少共同语言问题的方法还是很多的。比如,多和孩子讨论一些他所关心的问题,让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在讨论过程中也可以对其他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孩子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孩子往往能够听得进去;再比如,可以多向孩子请教一些他所擅长的知识和问题,像体育、外语方面的知识,电脑、家用电器的使用等,他的成就感会大大增强,和家长交流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要注意教育方法。孩子进入中学后,我还感到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脾气明显变大。你对他说话声音稍大,他的音量就会明显提高。我想,这既有孩子学习压力增大的原因,也有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原因。所以,我常和爱人说,我们现在是更年期遇到了青春期,跟孩子说话还真得注意点方式。几年来,我有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千万不要训斥孩子,即使他做错了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而且不要说得太多;要尽量用询问、商量,而不是质疑、命令的语气与孩子谈话;在批评孩子时,父母要保持一致,而且要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批评孩子,特别是不要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钻牛角尖式地批评孩子,更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还有一点,平时要和孩子多接触。特别是父亲,不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到孩子母亲身上。由于工作比较忙,我平时加班比较多,与孩子接触的时间也不多,但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早上送孩子上学,只要有时间就陪孩子一起出去看看。这样虽然不会谈很多东西,但却可以加深与孩子的感情,这对与孩子沟通是非常有帮助的。要不断学习

我相信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的权威地位在逐步下降。到了中学,许多家长已经很难在孩子面前保持权威地位了,反而是孩子对家长日渐强势。我认为,这种转变,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孩子长大了,父母在孩子眼中再也不是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偶像了。他们发现父母辅导不了自己的作业了,对许多新事物根本不了解甚至不愿接受,他们不懂的东西父母也不懂,而他们懂的许多东西父母也不懂。换句话说,我们让孩子崇拜的前提、本钱已经没了,再想让他们像小时候那样崇拜我们已经不可能了。二是我们做父母的确实落伍了。我们相信自己多年的经验是人生经历的积累,用来教育孩子是错不了的。而事实上我们的经验未必适合孩子,也未必都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应当承认,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在许多方面我们和孩子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家长坚持的东西在得不到孩子理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去责备孩子,而是要反思一下这样做是否正确。我觉得,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就要适当转换角色,不仅要做一个教育者,还要做一个受教育者。要学习,不仅要向老师学,还要向孩子学。这不仅是为了维护我们做家长的尊严,也是为了更好地同孩子交流与沟通。让我们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每个家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成功的孩子千千万万,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育儿经验。我所谈的仅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我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对我的孩子适用的方法未必对其他孩子适用。但我和许多家长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希望能够更多地享受天伦之乐,所以,我愿意对自己的体会做一点梳理和总结。在孩子全面发展方面的几点考虑杨喜湫家长

我们是杨喜湫同学的家长,我们想谈一谈孩子小学期间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点儿体会。

在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最大的感受和体会就是,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积极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把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孩子与同学友好相处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有课业负担,对她的心理有一定的冲击。如何尽快适应环境,就成为孩子刚上小学后几个月我们配合学校的主要内容。我们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每天放学后,都和孩子聊聊学校发生的事,鼓励孩子主动说说她自己的感受,对存在的疑惑耐心地引导,特别是如何与同学相处这方面,要引导她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同时对她的课业不提过多要求。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孩子能够较好地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成了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好朋友,在学校也过得很开心,每天都能够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鼓励孩子多为集体做工作

孩子是10月份出生的,在同学中是年龄比较大一点的,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喜欢让她去为班级做一点儿工作。我们家长也有意识地鼓励她,打消她的顾虑,让她愉快地去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从三年级开始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大队辅导员对她要求很高,她的工作任务也多了起来,有时早上7点前就要到学校,做培训升旗手等准备工作,有时同学们都放学了她还要到大队部继续工作。这时候孩子难免产生一些怕吃苦的想法。作为家长,我们就从正面告诉孩子,这是难得的锻炼机会,占用的时间可以从提高效率、合理分配时间等方面补回来;同时从如果不能按时放学提前给家长打电话、预估时间等方面,培养孩子计划协调事情的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时老师管得比较多,很多时候老师都是手把手地教,因此,学生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具体体现在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自己有想法的不多。低年级时,喜湫身上也有这种现象。开始时,我们先顺其自然,让她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半个学期过去后,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她,首先是帮助孩子提高计划性。每天放学后,先问一问今天有些什么事,打算怎么做?对有些不合理的安排,要和她讨论一下。慢慢地孩子自己就形成了习惯,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和做事的顺序,分清轻重缓急,基本上没有发生要睡觉了才发现还有作业等事情没做的现象。其次是帮助孩子提高效率。育民小学教学质量要求比较高,课外活动也比较丰富。一方面,孩子过得都比较充实,在素质教育方面受益良多;另一方面,孩子要做的事情也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要督促孩子提高做事的速度,做事时必须集中精力。在这方面,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比如,孩子学习时,我们家长不看电视、不上网,一切都等孩子学习结束后进行。最后是帮助孩子及时总结。每个学期结束后,都和孩子谈一谈感受和体会,让她自己说一说成功的方面和不成功的例子,哪些是要坚持的,哪些是要改进的,哪些是要重新学习的。帮助孩子摸索适合她自己的学习方法。从我们的体会看,这一点是小学生普遍的弱项,如果家长不去帮助孩子,她们自己一般不会主动去做。培养孩子的运动意识

现在学校每天基本上都能保证有一节体育课,但受到场地等条件限制,我们感到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还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教训,孩子三年级就戴上了眼镜,虽然原因很多,但和锻炼少还是有关系的。现在每周我们都给孩子安排一次游泳、一次跑步、一次球类运动。通过这几年的坚持,我们感到受益不少,比如孩子的身高很正常,孩子的体质好了,学习的效率也提高了。

喜湫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和提高,老师评价她是小助手,同学评价她是好伙伴,可以说是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多荣誉,比如西城区三好学生、北京市三好学生、第一届西城区少先队代表大会代表等。作为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积极配合学校,在抓好学习的同时,在素质教育上也做了一些努力。但说实话,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有许多想法都是借鉴书本知识,也有许多想法是借鉴我们自己过去学习时的经验。但从我们工作以后的经验看,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围绕学习这个核心,更多地在全面发展上配合学校。

上述几点是我们这几年配合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感受和粗浅的体会。我们参加了八中组织的家长学校的学习,学校为我们安排了非常实用的讲座,比如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如何度过青春期;家长与孩子如何沟通交流。这些问题一直是我们家长思考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我们会按照八中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第二章做好中小衔接,走好初中第一步

近两年来,北京市小升初政策与之前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近入学”得到了认真贯彻,“推优”“特长”生的招生越来越规范。尤其是西城区,作为北京市的核心行政区,小升初的政策更是严格执行,让原先对小升初身怀恐惧之心的家长们多少减轻了压力。但是,教育政策在不断变化,教育的基本原理却不会改变,如何让孩子在减少了应试的压力之后,顺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转变?如何让孩子走好初中三年?是很多家长更加关注的问题。

小学生升入初中,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家长要做好中小衔接的家庭引路人。从直观的角度来看,环境变了,初中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相对小学而言,变得更加复杂,有了更加专业的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硬件设施发生了大变化。更关键的在于,初中的课程变得更加多样化,原来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掌握的小学课程变成了直接与科学和文化对话,也就是较为抽象的初中课程。老师变了,小学老师大多是“妈妈型”的老师,重在带动、引导,总是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开展教育,初中教师更注重传授知识和在品德上加以教导、规范。初中的教师要求较高,不可能像小学教师那样一直扶着孩子成长。另外,学生自身的身心变化较大。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较快、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将逐渐由依赖父母老师而走向个性独立。因此,家长在小学阶段的许多成功经验在初一会遇到严重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分享几位初一家长在引导孩子走好初一之路中的体会。“六字箴言”,陈爸爸告诉您如何走好初中第一步陈波家长

教育培养孩子就是一个“管理”的过程,既要“管”又要“理”。“管”就是要立规矩、设栅栏;“理”就是要疏导、梳理。尤其是对男孩子,要充分了解其刚进入青春期的特点和行为,初一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处世观的关键时期,我在教育管理孩子上注重了几个方面,用下面的六个字来说明一下。

一是“度”字。所谓“度”就是把握程度。中国儒家都讲中庸,在教育培育孩子上,也要体现这种思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宠爱中长大,个性都很强,同时孩子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长大,接受各方面的信息里比我们那个年代要丰富得多,这就要不能用简单的方式对待孩子。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抓鲶鱼一样,抓重了就激烈反抗,抓轻了就跑了,只有力道恰到好处才能抓住鲶鱼。比如,在玩游戏时,大部分的孩子对玩游戏的兴趣比什么都大,最吸引孩子的就是游戏,子一也不例外,为此我和子一妈妈对他进行了多次“斗争”。采用的方法就是实行“双规”,即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就是除周六外其他时间一律不准玩,周六也是在做完作业后再玩;规定地点就是必须在家中玩。再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已有了成人意识,尤其是爸爸,在适当的时候和场合要和孩子做简单的交流和说明,告诉孩子每个男孩都是这样,点到为止。

二是“和”字。所谓“和”就是要和孩子一起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主要是要宽松、平等、快乐。一是宽松,就是别给孩子太大压力。考试很重要,但绝不是唯一重要的事,绝不能用考试来衡量孩子的一切。子一平时有些单元测验考的并不理想,我从不指责、批评,尽可能一起分析原因。有时孩子不让动他书包,我知道书包中肯定有不愿意让我们看到的作业批改情况,我也注意不强行打开书包。二是平等,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别做法,平等相处。我不以家长和大人自居,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尊重孩子,一起商量。比如,在报不报课外班的问题上,我们就同孩子商量,报与不报由孩子说了算,报了以后孩子也有随时终止的权利,并且对上课外班的情况、留不留作业、做不做作业我们都不过问。三是快乐。就是和孩子一起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欢乐的家庭气氛是培养孩子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家长千万别忽视这个问题。夫妻之间开个玩笑,与孩子讲个笑话,不但是快乐生活的需要,也是影响孩子的需要。工作的压力和烦恼我从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讲,只说说奇闻趣事和能带来轻松的话题。快乐的气氛也会带来孩子快乐的性格。

三是“德”字。张凤兰书记在八中一直倡导“先学会做人,再做学问”。我非常认可和赞同张书记的这种教育理念。在平时,我注重培养孩子的三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经常提醒他是男孩子,要有责任感,要敢于承担,自己做错就是错了,能够承认错误就可以过关,不允许撒谎。二是爱心意识。所谓爱心就是心中要有他人,要爱别人、关心人。具体地说就是心中要有父母、要有老师、要有同学,不能自私。平时带孩子到商场看到捐款箱,都让孩子捐点钱,通过一点一滴来感染、影响和教育他。三是自律意识。守规矩是好孩子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生活中,告诉孩子那些是好的,那些是不好的,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我还有意识地强化孩子心中的“权威感”,让孩子心中有敬畏,那就是老师的话必须听,现在孩子已经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至高无上。

四是“注”字。所谓“注”就是要专注。专注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告诉孩子,在学习上,课堂最重要、作业最重要,也就是听讲要专注、作业要专注。课堂就是战场,做作业就是训练场,这两个场上做好了,学习就有了基础保障。听老师讲,子一上课还比较专注。在家里写作业,我也要求孩子认真,他写作业我们都不打扰他,不递水不送吃的,即使写作业时该吃饭了也不喊他。

五是“补”字。所谓“补”就是补短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处。作为家长要注意发现、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弱点,优势要发扬,弱点要补足。子一在学习上弱的就是作文和英文理解。为了提高他的作文水平,我们也是想了很多办法,一是督促多读书,进行积累,专门订了《读者》,从中选择一些文章和孩子一起共同阅读。二是帮助他触景生文。一次老师布置了写景的作文,我就带孩子走出家门,驱车几个时带孩子到门头沟百花山,边旅游边讲解,利用一天时间写完了一篇作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是“说”字。所谓“说”就是要多说、勤说。我们经常说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家长除了身教外,不要忽视言传。我和子一也发生冲突,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在此时,父母一定要冷静。我的办法就是“说、谈、聊”。我和子一的约定就是“促膝谈心”,拉着孩子的手,面对面地谈话。还要注意创造多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对孩子感兴趣的事家长要有意识地了解,寻找和孩子的共同语言。现在我和子一经常晚上骑一个小时自行车,边骑边聊,既锻炼身体,又加强沟通,一举多得。

上文中的家长,做的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不再把刚上初一的学生当做小孩子来教育了,而是充分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平等而民主地引导孩子成长。这一点对所有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家长都是有启发的。在过去的12年中,我们习惯了替孩子想太多、替孩子做太多,而很少想到:12岁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很多独立思考的能力,价值观、人生观也在不断形成中。尤其是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他们,心灵极为敏感。这时候,也是极易发生与成人之间冲突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转变观念,在关键时候不要急于用成年人、家长的那套人生经验去训诫孩子,而要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表达的机会,甚至给他沉默的权利。进入初一,家长如何“管孩子”马瑞坤家长

周末接到刘老师的电话,希望我谈谈教育孩子的心得,我诚惶诚恐,既兴奋又紧张,仿佛又回到远去的学生时代,接到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头脑中迅速闪过曾经读过的一些书:《好孩子99%靠好妈妈》《好孩子来自妈妈的1%的转变》《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孩子是“管”出来的》《孩子,你慢慢来》《傅雷家书》《千里之行:朗朗的故事》《靠自己去成功》《虎妈战歌》等,希望从中总结一些精髓,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然而,思来想去,发现自己没有傅雷的博学,没有龙应台的耐心,没有韩国妈妈的自信……最终发现,哦,我不过是一个中国传统教育式的“虎妈”。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家长的思索与实践,也许“对”了,也许“错”了,仅供参考和讨论。

借用德国教育家的话,我相信孩子是“管”出来的。“管”,不意味着横加干涉与替代,不意味着苛刻管教与束缚,而是关注、陪伴、支持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学业

尽管社会上关于中国考试制度存在诸多批评甚至抨击,但似乎还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才方法取代它。分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学业是重要的,因此我很关注孩子的学业。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深知优秀企业对人才的渴望与苛求,最好的公司只到最好的大学挑选最优秀的学生。学业的优秀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功,但它是走进人生竞技场的敲门砖。看看跨国公司的高管,每个人的简历首页都有漂亮的学业记录。《世界是平的》的作者警示美国孩子:“你们要好好学习,否则很多中国孩子和印度孩子将来会抢走你们的饭碗。”中小学的基础学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那些数学好的人,在工作中明显表现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复杂事物中快速找出内在联系的能力。学业的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孩子学习以她为主,作为家长,足够的关注很重要。家长关注了,孩子才能认真对待。我不会每天检查她的作业,但我要求自己基本上掌握她现在学习什么,她掌握的程度如何,平时没时间,但每逢周末、期中、期末,会花一点时间与她一起复习,检查知识学习是否有遗漏的地方。更多地在学习方法、习惯及时间管理方面与她分享经验、给予指导。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时间观念和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帮助她建立规律有序的生活习惯,每天按时起床睡觉,这样学习时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效率提高。如果孩子在九点以前还不能完成作业,我会询问为什么。 孩子考试成绩好了,我会分享她的喜悦;孩子考不好时,我尽力不去指责,而是反思问题所在。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

孩子进入八中,是她自己的选择。进入八中后,她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期中考试前几次对我说:好有压力,期中考试要大排名。听着,说实话我挺心疼的,但真正的爱护是帮她学会应对压力。于是我对她说:不就是一次考试嘛,这也算压力,谁没有压力呢?妈妈下周要开个重要的会议,压力也很大,这不周末还加班吗?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逃避,关键是学会与它相处。我看到她露出了笑容。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就是孩子生活的导师,我们的言行可能无意中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没有权利决定孩子的生活,但有义务帮助孩子去实现她想要的生活和梦想。曾经听到一位妈妈对孩子说:“孩子,没关系的,你考不上大学,妈妈依然爱你。”我为这种无私的无条件的母爱动容,却内心充满疑惑。如果孩子的愿望是考上大学,如果母亲有足够的爱,为什么不能尽力帮助孩子实现她的愿望呢?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女儿从三岁开始学钢琴,这是她的选择。可惜她太小,还不知道选择的代价,从此开始了枯燥而持久的训练,每周一次课,尽量保证每天弹琴1小时左右。我所能做的是陪伴,只要我不出差,陪伴上课、陪伴练琴。我发现有我的陪伴,她更专注、更有成效,学音乐的孩子不最需要知音吗?当她还没有能力赢得众多的知音时,妈妈不就是最好的知音吗?其间,我有疲劳厌倦的时候,但我想如果我做不到,我又如何有资格要求一个孩子做到呢?随着孩子的成长,我越发觉得自己音乐素养有限,于是我读书,读《傅雷家书:与傅聪谈音乐》,读贝多芬,读莫扎特,读《指尖下的音乐》……然后和女儿分享,让她在最初的枯燥训练中依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美好,让她在攀登音乐高峰时,在艰辛中看到无数美好风景。看到女儿的小伙伴放弃学琴,妈妈们纷纷抱怨孩子时,我总在心里问,妈妈是否真的尽力了呢?

孩子三岁以后,我每年都带她到各地旅行,去埃及看法老,去奥地利莫扎特的故乡,去巴黎参观卢浮宫,每次旅行在飞机上、在火车上我恶补《埃及通史》《你不可不知的300幅名画》,和女儿一起看《希利尔讲世界史》。女儿读古诗,我就读《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女儿看鲁迅,我也看鲁迅;女儿看《哈利波特》,我就了解JK罗琳,听她在哈佛的演讲,为的是能跟上女儿成长的脚步,分享我的感受和体验。有人一起谈论,一起分享,孩子更加有兴趣,更愿意探索。荣格说:智慧是基因的继承。读书不会使明天的早餐有所不同,但却会使你的基因高贵起来。鼓励孩子经验人生

我鼓励女儿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小学一年级开始竞选班长,她最初试过三次,都失败了,看到她失望的样子,我很难过,竞争好残酷啊。但我鼓励她不断努力,不是仅仅为了当班长,而是在挫折中学习成长,因为有效的表达是影响力的基础。女儿要参加辩论大赛了,可不知从何入手。我与她谈起她小学时的辩论会,让她讲那次经历得失,然后告诉她什么是辩论,为什么要辩论,应该如何准备、收集资料,整理思路,等等。还跟她分享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的得失。在孩子的许多人生的第一次中,我们不就是一个向导吗?世界上有多少天才?我们能强求孩子第一次就做到最好吗?其实人生的每一小步,都是宝贵的,鼓励孩子去体验,这是最好的学习。听说这次班长竞选,一个男生都没报名,很遗憾啊,希望男孩子的爸爸妈妈给孩子鼓励加油。

时间过得真快啊,回想十二年前,由于难产,在医院痛苦挣扎一天一夜后,女儿终于诞生了,那一瞬间,一句英文谚语从我脑际掠过:No Pain, No Gain(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我读了一些书,学了心理学,与很多人讨论过教育,但很难说得到什么真谛,但我相信母爱的力量。最后与大家分享《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段话:“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给它取了名字,那就是‘爱’。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上文中的家长,在孩子面临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时,注重从自身做起,真正从多面关心孩子身心,使孩子顺利度过了过渡期,踏上了顺利的中学学习之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怎样让孩子爱读书?贾书源家长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阅读使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对于一个生命有限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至此,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不爱读书而烦恼,更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而绞尽脑汁。但是“强扭的瓜不甜”,一味强迫孩子读书,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感读书、畏惧读书。其实注意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读书习惯,比单纯的口头督促效果要强得多。那么该注意哪些细节呢?下面就我们家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谈几点,不对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帮助孩子确定阅读书籍

首先,发现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来搜集图书,引导阅读,逐渐扩大读书的广度。

其次,带孩子到图书馆,馆里的环境和很多看书的孩子会让她静下来。最后,孩子自己选择喜欢阅读的书籍,一般来说,0~3岁的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画报和漫画,3~6岁孩子喜欢童话以及带有情节的故事画报、7~10岁喜欢情节丰富的故事书、探险、神话故事等等。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

目前很多家庭,家长很少读书看报,家里找不到一本藏书,却生硬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多看书,这样一点儿都不现实。怎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呢?可以在孩子卧室里、客厅等一些孩子常玩耍的地方放些儿童读物,让孩子随手拿来阅读。家长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平时在家一般不整天对着电脑,而是多读书看报,周末有空就带上孩子一起去书店待上半天,并且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孩子经过不断的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慢慢喜欢阅读。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从上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韦格有一句名言:“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

提醒大家的是: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亲子共读,为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

我个人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有时还需要家长提前阅读,这样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给孩子讲个引子,然后引导孩子自己阅读找到答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另外,争取每晚陪读,每天晚上在孩子睡觉前,陪她读一会儿故事书,持之以恒,不但可以帮孩子培养阅读习惯,还可以增进亲子交流,促进沟通。培养阅读习惯王衡家长

提到教育经验,很零碎,没什么模式,也并不系统。我回忆了一下,主要是在培养她阅读习惯用的功夫比较多。

我在女儿两三岁时就带着她认识了很多汉字,在玩耍时还教了她许多唐诗,和她一起读《幼儿画报》,早期阅读便这样悄悄开始了。后来直到四五岁,我始终坚持每晚临睡前给她读故事,读完一个又一个,她是越听越精神,我是又累又困。其间还想了个办法:听“故事盒”,从小故事到中篇的,再到长篇评书《杨家将》《三国演义》。三年,几乎每天都听,她到六岁就能把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说得清清楚楚。

在小学的六年里,我几乎一有时间就带她去书店,她也非常喜欢去,经常是三四个小时不出来。渐渐的,一年级时她就能读10~15万字的小说了,小学二年级时读了金庸的几部武侠小说,一个暑假读完七本“哈利波特”。我突然发现她的阅读速度很快了,就根据她的喜好给她买书,她也非常高兴,这个时候,不计较她记住多少,只要她读得开心就好。有的时候她沉浸在书中故事情节中,叫她吃饭她都听不见。在她阅读的过程中生字肯定不少,不停地查字典是对阅读的不断打扰,会破坏她的兴趣,告诉她不认识没关系,能看懂就行,如果有生字影响理解的可以问家长,这样让孩子觉得很便捷,阅读起来有轻松感,能顺利地阅读。

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到了四年级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扩大一下她的读书范围,就拿了《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刚开始她也不是太感兴趣。我就自己先读个故事,读完给她讲,讲到关键时候就停下来,说我没读完呢。她心里痒痒的,看她着急,我就说你自己看吧……

为了培养她读书的习惯,那些年我是不看电视的,抽时间看些书,这对孩子也是无言的教育。我对女儿从不限制她看什么书,只是略微引导,适当提提建议,在选择中主要以孩子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

现在的她,每天都会自己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的内容,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住校的孩子,你已经长大了王城昊家长

作为父母,都会把孩子当作手心里的宝,会倾其一切地爱孩子,但孩子终归要进入社会,要独立去面对问题、独自承担责任、尽他该尽的义务。所以,在适当阶段,我们要对孩子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

从孩子上八中起,作为一个住宿生,他便开始学着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周末独自往返于家和学校。记得刚开始时,我们很不放心,尽量在周日陪他返校。作为母亲,到校后我便忙着给他整理柜子、刷杯子等。他父亲在一边儿说,“以后这些事就由他自己做”。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果真,在以后我们不送他的日子里,他也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了。当然,这期间有一些糟糕的经历。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个周末,孩子拖回来三个大包,从下公交到我家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他采用取二留一、前进加后退的方式,硬把东西带回家。后来我知道这种情况,很心疼孩子,可当弄清他连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都带回家,致使增加了负担时,还是意识到,孩子在整理物品的能力上还有欠缺。当然,工具书他不知道家里还有一套,是为了写作业才拿回来的,但是我想他可以在回家前跟我电话沟通呀,所以还是指出了他的不足。

在初一整个学年的过程中,有那么两次,他在回家或返校后,发现作业没带全。一开始,我们帮他把问题解决了,同时严肃地跟他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好,否则自己承担后果。”慢慢地,孩子做事果真仔细多了,基本上能自己解决问题了。

在学习方面,我们一直不给孩子过多的辅导。我们主张,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孩子要自己学会查阅工具书、翻资料去找答案。孩子成绩一直还可以,我相信,靠这种办法,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棒。

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走向成功。不过我们只能为他打好基石,帮他养成好的习惯,真正的努力还要靠他自己付出。他们需要自主与自强。浅谈教育孩子方面的几点体会罗心怡家长

自进入初中以来,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和家长都要有一个适应和转变的过程。在各项竞争和压力面前,这些正好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会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暴露很多自身的问题。要教育好孩子,正确引导孩子走出困惑,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校和老师付出了很多辛苦的同时,家长的配合教育也很重要。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有自己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在教育女儿方面的几点体会。培养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从小衣食无忧、备受娇惯,但是我们从孩子上幼儿园前就开始注重培养她的生活习惯,她两岁半就自己吃饭,这与孩子自出生就和父母一起生活有直接关系。直到现在,一切课外时间都由孩子按计划安排。升入初中后,在课程设置等各方面感觉与小学有很大区别,孩子学习任务本身很重、很累,作为我们家长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学习型家庭,给孩子起到带领和引导的示范效应。始终坚持少报各类辅导班,让她多一些自主的时间,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上课紧跟老师的进度弄懂弄通,高标准地完成课后作业就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对自己充满信心

刚升入初中时,孩子还有一种在小学时的优越感,直到开学后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被分到B1班,她才感受到挫败,心理压力陡增。我们对她说,八中是个人才济济、强手如林的地方,实验一班是一个优秀的集体,想考进去需要加倍努力。一次成绩代表不了什么,后面的路还长着呢,只要找到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肯定能有大幅提升。后来在期中考试时她一跃考了年级第一,我们又找她聊了一次,担心她背上心里包袱,引导她说你还是有上升空间的,付出与回报是对等的,但以后出现名次上下浮动时都很正常,要以平常心对待。自此我们不再对各种测试定指标任务,让她自己心里有个目标就行,如果达到目标不自满,未达到目标不气馁。从容面对,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就好。在我们家,物质也不与分数、成绩挂钩。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多种形式的兴趣爱好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没有给孩子报任何的语文基础、阅读写作的培训班,但是给她买了不少书,并让她有计划地阅读,并不定期地写一些心得体会或者口述也行。我们觉得所有学科中最不能速成的就是语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得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在沉淀中得以深化。初中一年来,我觉得孩子的综合成绩相对稳定,得益于她广泛阅读经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