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1:01:4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016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越。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相互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引文中的“帝”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帝喾

D.帝舜【答案】A【解析】《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战争。题目中记载的是皇帝与蚩尤之间的“逐鹿之战”。

2.“县”作为我国地方行政建制,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时期?(   )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秦朝【答案】C【解析】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推行郡县制。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这一时期属于东周时期。

3.图1中人物受到后人敬仰的主要原因是(   )。图1

A.远嫁呼韩邪单于,促成汉匈友好

B.帮助孝文帝,促使鲜卑族汉化

C.远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好

D.发明棉织机,传播棉纺织技术【答案】A【解析】图中的人物为东汉时期的王昭君。汉元帝时期,宫女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

A.辽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答案】B【解析】“澶渊之盟”是1004年北宋与辽签订的和约。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5.史书载,“我朝以儒立国,故命宰相读书,用儒臣典狱,以文臣知州,卒成一代文明之治。”引文中的“我朝”指的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B【解析】宋朝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建立起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削弱武将势力,重用文臣,形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和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的目的是(   )。

A.巩固边防

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皇权

D.精简中央机构【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而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峰,两者都对于加强皇权有重要作用。

7.1840年,某文人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朝贡贸易

B.门户开放

C.私商贸易

D.闭关锁国【答案】D【解析】材料中某文人的错误认识,是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人对西方闭目塞听,缺乏了解。

8.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虎门条约》  ③《望厦条约》  ④《五口通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②④均为清政府在1842~1843年间与英国签订的合约;③《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9.图2所示报刊的创办者是(  )。图2

A.维新派

B.洋务派

C.保皇派

D.革命派【答案】A【解析】图片中的报刊为《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是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报刊。

10.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文中的“它”指的是(  )。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护法运动

D.—·二九运动【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进行思想宣传,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下列哪一领域?(   )

A.农业

B.服务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答案】D【解析】中国近代经济出现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轻工业为主,其中主要为纺织工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薄弱,且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所造成的。

12.图3网友所称的“史上最牛毕业证”颁发于下列哪一时期?(  )。图3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可知本毕业证于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颁布,中华民国于1912年成立,1912年为元年,中华民国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即1926年6月25日,此时,正处于国民革命(1924~1927)时期。

13.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改变这一落后面貌,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杜运动

C.实行计划

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材料所述,是我国的工业水平特别是重工业建设不足的情况。“一五计划”期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设了一批如中国一汽、沈阳飞机厂等重工业企业。

14.图4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其中的X应是(  )。图4

A.合作小组

B.互助组

C.集体农庄

D.承包组【答案】B【解析】图4说明的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经历了从组织临时互助组和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程。

15.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答案】B【解析】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

A.军事征服

B.文化传播.

C.制度建设

D.外交往来【答案】B【解析】希腊人在中东主要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而罗马人通过武力征服,扩大疆土,把城市文化连同它的一切扩展到了欧洲的中部和西部,也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

17.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存在着各种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集中地是(  )。

A.麦加

B.麦地那

C.也门

D.巴格达【答案】A【解析】6~7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正处于社会剧烈动荡和重大变革的时期,阶级矛盾、各氏族部落的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而麦加则是这些矛盾的中心。

18.凯旋门是欧洲人纪念战争胜利的建筑形式。巴黎凯旋门上的《马赛曲》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普法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拿破仑战争

D.1848年欧洲革命【答案】B【解析】《马赛曲》是吕德的浮雕作品,雕于法国巴黎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上,是歌颂法国大革命的一座史诗性作品。

19.下列选项与工业革命相关的是(   )。

①垄断组织的出现

②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③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

④电力进入生产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中的工业革命,指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①③④均属于与第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内容,②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0.19世纪中期西方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米勒

B.莫奈

C.梵高

D.大卫【答案】A【解析】米勒为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BC两项,莫奈和梵高为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D项,大卫为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

21.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东欧剧变中,下列国家一分为二的是(   )。

A.德国

B.匈牙利

C.罗马尼亚

D.捷克斯洛伐克【答案】D【解析】东欧剧变后,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解体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

22.1991年,某组织发表了《汉城宣言》,提出了“相互依存,共向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贸易壁垒”的组织宗旨和目标,该组织是(  )。

A.欧盟

B.世界贸易组织

C.东盟

D.亚太经合组织【答案】D【解析】1991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尔部长级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23.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作品是(  )。

A.《悲惨世界》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战争与和平》【答案】C【解析】《人间喜剧》因其内容全面,涉及各个学科,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罪恶,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4.《资治通鉴》采用的体裁是(   )。

A.经传体

B.政书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答案】C【解析】《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25.《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其目的是(  )。

A.突显历史课程的人文性

B.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

C.强化历史课程的综合型

D.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到“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缩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答: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1)经济前提(根本原因):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享乐,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2)思想: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3)文化底蕴:意大利保留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不满宗教文化钳制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从中找到了共鸣;(4)天灾(直接原因):14世纪中叶,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省,宗教束缚下的生活形同死亡。

27.教师在教学中引用史料要进遵循适切性原则。为此应该重点考虑哪些方面?

答:史料的适切性原则是史料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1)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调整教学目标来选取史料;(2)根据学生情况,对症下药来选择史料。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情感、行为变化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史料的选取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3)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史料。选择史料的时候不能选择和本节课教学无关的史料,除了要符合课标外,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标准;(4)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史料要真实、可靠,把历史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是在学生面前出现“断章取义”的史料。史料要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和全面、客观的历史态度。

28.简述中学历史学科学习评价的主要功能。

答:学业评价具有导向、诊断、反馈、激励等四个方面的功能。(1)导向功能指的是评价对教育活动的引导作用,即引导被评价对象预定目标前进的功能;(2)诊断功能是指评价能够对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建议的功能;(3)反馈功能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评价工作收获大量信息,通过信息反馈,评价者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使之尽快和尽可能接近既定的目标;(4)激励功能指通过合理有效的评价激发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和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扱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三、材料分析题(本小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材料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问题:(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答:(1)主要障碍有两个:

①学说众多。董仲舒认为,当时的思想领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主张不同,观点不一,因此达不到“持统一”的目的。于是他建议,应废绝孔孟之道以外的“邪辟之说”,唯儒家独尊;

②法制数变。法制不统一,治理国家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老百姓就不知道该遵守怎样的法则,有碍于统一天下。(2)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要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道大于无为”等主张。(3)①建议:统一思想;

②目的:维护封建王朝统治。

30.材料:

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

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000多首流传至今,其中很多被人们所熟知,下面请—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们知道黄鹤楼在何地吗?

生:湖北武汉。

师: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呢?

生:送别朋友。

师:对。第一句说明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去向。三、四两句描述场景,诗人目送孤帆远远逝去消失,眼前只有通向天际的长江流水。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意绵绵。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

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讲述课程是否恰当?主要理由是什么?(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答:(1)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有失妥当。理由如下:

①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很容易和语文、地理等其他学科混同

教师应该认识到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共通之处,但是在综合的时候,又不能失掉历史的特性,把历史课上成“语文课”等其他学科。

②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

历史课也要讲文学,但是侧重的是讲清这一时期的文学是如何产生的,又有什么影响,该教师太注重分析文学本身的内容,而忽视了历史学科领域,即文学现象与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大背景的内在联系。

③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史中的历史人物有值得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而教师忽略了这一点。

④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历史唯物思想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祖国文学的自豪感。(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如下内容:

①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

历史课标中在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中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素的影响,讲授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对文学历史背景、作用影响等方面。

②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深入评析,揭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劳动人民,钦佩杰出人物,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学而自豪的情感。

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

很多历史人物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溶进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文学艺术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古典名著读后感评比、历史短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活动,从而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历史课的趣味性。

31.材料

某教师关于“俄国与日本改革”的教学设计流程:

一、根据表格看书 10分钟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时间改革背景主要人物改革作用改革性质局限性

二、分组讨论 10分钟

三、各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10分钟

四、师生答疑 5分钟

五、教师课堂小结 2分钟

六、巩固提高 8分钟

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流程安排是否怡当?理由是什么?(2)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活动要考虑哪些方面?

答:(1)该老师的流程安排并不妥当。理由如下:

①该老师教师在第一环节根据表格看书,所涉及的问题太僵硬,没有层次性也没有探究性;

②分组讨论,对如何进行分组也没有说明,正确的分组应该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③该教师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没有对学生适当的引导。(2)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活动要考虑到如下方面:

①问题的层次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探究。

②结论的不明确性

结论不明确,学生才会产生弄清事实真相的兴趣,继而积极开展探究问题答案的活动。结论明确的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探究意义不大。

③民主性

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活动,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研讨能够无拘无束,课堂才能活跃而高效。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革命主义精神。

己摘录原文如下:

遵义会议结束之后,中央红军在中央领导的指挥下,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急行军度过金沙江,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战路转移。具有革命性的胜利。借着红军悲伤,强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雪山,通过一望无际的草地达到甘肃,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一方面军在陕北会师。

第二年十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达到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长征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反动派企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有生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图5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图5

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和课文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新课导入

创境激趣。播放音乐,教师朗诵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毛主席为了什么创作的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个时代。(二)新课讲授

1.自主阅读,了解概况

运用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红军长征的原因?

②红军长征的时间、路线及重要会议分别是什么?

③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

师:现在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和同桌交流。有不明白的,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学生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给大家概括红军长证的原因。

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

师:你能给大家介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吗?

生:军事上实行阵地战,博古等人主张拒敌于根据地之外。

师:好,谁来介绍第二个问题。

生: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出发,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放弃去湘西,到达遵义。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

师:遵义会议是怎么回事?

生:(学生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师:书中用一个词来突出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学生说“生死攸关”)足见它的重要。我们来看一段电视剧《长证》中关于遵义会议的一段资料。(放多媒体《长征》中遵义会议的片断)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区?

生:红军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从此逃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师:大家看地图(多媒体演示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请同学再看一遍。另外,除了中央红一方面军还有两支军队也进行了长征。谁来说说?

生:红二方面军从湖南桑植出发,红四方面军从川陕根据地出发与红一方面军于36年10月在会宁会师。

2.自己动手,画出长征路线

在明确了长征的重要事件后,指导学生画出长征路线图。

3.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了解长征过程后,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①播放四渡赤水视频,探究红军四渡赤水的原因。

②播放《七律·长征》,说说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得到:以红军精神为榜样,“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等长征精神。

4.小结作业

以长征组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回顾整个长征过程,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西行漫记》等作品,进行读后感创作。(三)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置始终把自主合作学习放在首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这样把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的讲解中解放出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地起到了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

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

A.老子、泰勒斯

B.孔子、苏格拉底

C.孟子、普罗泰格拉

D.墨子、亚里士多德【答案】B【解析】“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内容。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贤之一,他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2.商鞅向秦孝公提出“困末作而利本事”的建议,“本事”指(  )。

A.军事

B.刑法

C.商业

D.农业【答案】D【解析】“困末作而立本事”即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规定,凡努力于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经营商业、图谋末利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因此,“本事”指的是农业。

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的是(  )。

A.把诸侯国分成许多小国

B.推行“分封制”,削弱诸侯

C.推行“削藩制”

D.推行“推恩令”【答案】B【解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日渐膨胀,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汉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①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而止;②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即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诸侯国析分为几个小国,以图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4.“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地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

A.先秦时的辕轳

B.东汉时的水排

C.三国时的翻车

D.唐代时的筒车【答案】D【解析】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筒车以水流为动力来取水灌田,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

5.元代戏剧叫做(  )。

A.杂剧

B.京剧

C.昆曲

D.傩戏【答案】A【解析】元代戏剧被称为杂剧,是在宋杂剧、南戏以及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包括末、旦、净、杂四类角色。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已经发展成熟。

6.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的“五府”是(  )。

A.监察机构

B.军事机构

C.司法机构

D.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明初,朱元璋在废掉中书省的同时,撤销大都督府,设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军卫。五军都督府承担军事组织管理职能,所以,五府为军事机构。

7.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政府允许对外贸易,且对洋货征税有所不同。BD两项,康熙年间废除海禁政策、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8.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正确的解释是(   )。

A.国内商业活动持续萎缩

B.农业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

C.外国资本控制中国市场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出来并日益商品化【答案】D【解析】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同盟会宣言中提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与孙中山哪一主张相符合?(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扶助农工【答案】C【解析】同盟会宣言之三“建立民国”的具体内容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而“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即“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的主张相符合。

10.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枪杆子里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市纸老虎【答案】C【解析】“兵民是胜利之本”出自1938年5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A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属于土地革命时期;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来的;D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在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来的。

11.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未能达成协议的是(  )。

A.召开政协会议

B.承认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C.保证人民权益

D.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答案】B【解析】《双十协定》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即并没有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12.邓小平曾说“今年就要下定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文中“今年”指(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答案】B【解析】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做出恢复中断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决定。

13.下列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   )。

A.西藏

B.内蒙古

C.宁夏

D.新疆【答案】B【解析】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1日。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建立最早的自治区。

15.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答案】A【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B项,《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典,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C项,《民法典》是由法国拿破仑制定并实施的;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

16.13世纪末到15世纪,控制东西方航道的是(  )。

A.波斯帝国

B.神圣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答案】D【解析】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处,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6世纪之久。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国势达到鼎盛,19世纪初趋于没落。

17~25题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甲午中日战争的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既包括灾难性的影响,又包括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1)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巨额赔款,清政府则加紧搜刮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②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

③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2)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①经济上:资本主义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创造了某些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展实业,救亡图存。

②政治上: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3)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27.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有:(1)板书的内容要精要恰当,具有高度概括性,应以简驭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复杂的历史内容。(2)板书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3)板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清晰的条理。(4)板书的内容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一定的启发性。

28.简述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主要功能。

答: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再现生动历史画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在历史教科书中具有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有:(1)有助于传递历史信息,深化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信息。(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没有人拥有铁,也不熟悉,而且没有能力使用它们……在所有这些高岭上,习惯和语言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都能相互理解,这样的情况非常适合实现让这些人皈依基督教神圣信仰的目标,我想,这是我们最尊贵的国王非常希望的。

——哥伦布《致桑切斯特勋爵的信》

材料二: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他们幸运地兼备有利地形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他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须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控制航运业并拥有殖民地所需制成品的正是外国人。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1)材料一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2分)哥伦布认为征服他们的理由是什么?(4分)(2)材料二的“伊比利亚国家”是指哪些国家?(4分)这些国家的海外扩张的地位是怎么样被“外国人”取代的?(6分)

答:(1)①“他们”是指印第安人。

②哥伦布认为征服他们的理由:

a.他们的生产能力低下,不具有反抗的实力。

b.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c.国王的支持。(2)①“伊比利亚国家”是指西班牙、葡萄牙。

②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殖民扩张的能力不断下降,并逐渐被后起的“外国人”所取代,这些“外国人”取代他们的主要方式为:

a.在工商业经济发展方面,荷兰等“外国人”在工业方面发展迅速,能够为殖民地提供所需的制成品;

b.在航海业方面,“外国人”的航海事业发展迅速,新航道的开辟逐渐使其拥有的殖民地的面积急剧扩张,而伊比利亚国家的殖民地扩张速度较慢;

c.在海上争夺战中,英法等国的崛起,使得伊比利亚国家在海战中先后失利,实力大损,从而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30.下面是某教师对《光耀千古的诗坛》一课所设计的导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步骤一(3分钟)回顾所学,前后联系:回顾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步骤二(3分钟)互动猜图,画中有诗:展示图片,猜图中所反映的诗歌主题:王维《相思》、李白《静夜思》、杜甫《兵车行》、张继《枫桥夜泊》。

步骤三(4分钟)观看视频:唐诗的发展,代表诗人及其诗歌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导入新课。

问题:(1)上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8分)(2)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8分)

答:(1)上述课堂导入设计的问题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起到凝神、点睛的作用,该老师在导入环节注意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也考虑到采取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导入环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导入环节只是对新课的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仍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所以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该老师导入时间用了10分钟,占到整个课堂的1/4,导入环节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②步骤二没有体现有效性原则,导入的事件必须要和主体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本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不能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做无关的导入。该老师在猜图游戏结束后并没有适时地向同学提问,使导入环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脱离。(2)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导入的功能,历史教师要考虑导入设置和使用的原则:

①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艺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一堂历史教学课来说,导语的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②衔接性原则

a.导语应使学生将已知的历史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b.导语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新知前所出现的认知结构上的不协调,以及由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协调的问题。

③启发性原则

富于启发性的导语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其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④有效性原则

导入必须要根据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导入的事例必须要和主体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文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无关的导入,是无效的导入。

⑤简约性原则

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评价。

教师甲要求学生完成5道选择题加“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论述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与评分。

教师乙要求学生课后分组收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票等。然后教师组织成果汇报会,并使用相关活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问题:(1)上述教师分别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2分)有人认为,教师乙采用的方法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请写出三条原则)(8分)

答:(1)①上述老师采用的评价方法

a.甲老师:终结性评价的笔纸测试的评价方法。

b.乙老师:表现性评价的评价表的评价方法。

②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原因如下:

教师乙采用的方法虽然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但是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联系,更好地内化知识。《义务阶段课程标准》提倡“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够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①评价须以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②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③学习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④评价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考虑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等。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断。

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了成功。

推翻幕府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政府集权。经济方面,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由于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史称“明治维新”。明治时期的小学课堂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增强了国力,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日本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材料二:课文摘录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教学教学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图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悬念19世纪中后期,当资本主义经济的性的疑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时,中问导新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国家为了赶上语,引课世界发展的脚步都进行了一次改导学生导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那么日围绕问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发生?它给日题展开本和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其成功积极的之处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思考,巧妙地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从而营造探索知1.学生角1.明治维新的背景(课件展示各类色扮演;图片)通过角2.学生分(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色扮组讨论得出演,能安排学生分角色扮演日本治维新前结论:明治够让学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维新前日本生迅速社会矛盾激①天皇:我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融入课化;——天皇,但是没有实权。堂,增加学生3.学生回②将军:我是德川将军,虽然是将新的学习答:要求改军,但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由我说课兴趣。革,形成倒了算。讲幕力量(拥培养学授③大名:我是大名,就像你们中国立明治天生从书古时候的诸侯。我只需要对幕府将皇)→发布本材料军忠诚,我在藩地上拥有至高无上讨幕密诏,中提取的权力,我的藩地可以世代相传。幕府挑起战有效信争→打败幕息资料④武士:我是一名武士,但是随着府军(乌并概括时间的推移,我们武士中绝大部分羽、伏见激说明的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生活困战)→推翻能力难。幕府统治→⑤新兴商人:我是一个生意人,我迁都东京,4.明治维由于本新部分知(1)学识比较生阅读材料简单,并回答。2.明治维新所以采用了阅(2)学(1)教师提问:明治维新的时间读课生分组讨论和口号?本、分后得出结(2)教师讲解:“富国强兵”就小组整论:新是要国家独立,“殖产兴业”。就是理知识课①在政治要经济工业化,“文明开化”就是要点的形讲上,“废藩文化、生活西方化。式进授置县”;②行。充(3)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在经济上,分体现兴办工商了以学在这样的口号下,日本政府采取了业,引进西生为主哪些具体措施呢?(组织学生分组方技术,允体,教讨论)许土地自由师为主买卖;③在导的教文化教育学原上,兴办新则。式学校,实明治维3.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新的影(1)性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响是本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节课的重点,(2)意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所以采究活动。取了鼓(3)探究题“明治维新是日本的励学生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探究学主义)道路的标志”。请说出理习的方知由。(引导学生从经济、国内、国际式来进识学生思考回等角度进行讨论。)行教延答学,这(4)学生讨论探究后,教师总伸样能够结:更好地①明治维新使日本改变了经济落后使学生的状况,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理解本课难②明治维新使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点,同约,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时能够独立,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走上独立让学生发展道路的国家。充分地③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参与到通过对同一时期亚洲和欧洲不同国小学生课下利家历史结课后写一写,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俄用多种方式事件的作国的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异同点。查找资料完对比,业成。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4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

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答案】B【解析】周朝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从而避免诸弟子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A项是原始社会实行的;C项是西周时期对地方的管理制度;D项是夏朝就开始实行的有关王位继承的制度。

2.以下对八位帝王称号归类正确的是(  )。

A.谥号:周武王、隋文帝

B.庙号:唐太宗、永乐帝

C.尊号:商纣王、秦始皇

D.年号:汉武帝、康熙帝【答案】A【解析】周武王、隋文帝、汉武帝、商纣王均是谥号;秦始皇是尊号;唐太宗是庙号;永乐帝和康熙帝是年号。故选A。

3.卢昭《题昭君出塞图》:“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昭君出塞(  )。

A.为了个人幸福,打破传统观念

B.不畏艰险,不辞劳苦

C.以西汉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密切汉匈友好关系

D.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答案】C【解析】该诗表现了昭君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出塞和亲,以恢复汉匈之间的和平。

4.元代“也里可温”一词所指为(  )。

A.基督教

B.摩尼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答案】A【解析】基督教传人中国之后,在不同朝代,名称有所变化。元朝称也里可温教。

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王明阳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D【解析】“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即强调“经世致用”.

6.史载:“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人丁虽增,地亩并末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最早实施这一政策的皇帝也曾(   )。

A.册封五世达赖

B.平定三藩之乱

C.首次征收地丁银

D.接见过渥巴锡【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可知这位皇帝是康熙,康熙帝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平定三藩之乱也是康熙年间的事件,B项正确;A项是顺治;C项是雍正;D项是乾隆。

7.致使中国领土被割占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伊犁条约》【答案】A【解析】《瑷珲条约》割占中国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勘分西北界条约》割占中国44万平方公里领土;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伊犁条约》割占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8.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题干中“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对应《辛丑条约》中的“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沿线”内容。

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答案】C【解析】C项出自严复,认为学习西方文化必须破除“中体西用”之藩篱,以全方位的姿态吸取西方文化中的一切有价值因素;A项体现了中体西用的观点,是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言论;B项属于“以中济西”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的观点;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

10.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专制护符之孔子,人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A不准确;C项《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D项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不符合材料。

11.下列诗句能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答案】C【解析】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2.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