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从入门到精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3 15:42:48

点击下载

作者:梁雪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白描从入门到精通

白描从入门到精通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白描从入门到精通作者:梁雪排版:辛萌哒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3-17ISBN:9787115440457本书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入门

白描是学习工笔画不可割舍的重要基础,也是一种可独立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以及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画形象的技法,也是中国画技法中最古老的一种。白描不单只是用毛笔勾勒“轮廓”,更显著的特征体现在用笔上,这与中国的书法是相通的。本章将为您详细讲解绘画的概念、起源、发展和特点等学习白描前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绘画做好铺垫。1.概念

白描是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是用单纯的墨线勾勒形象而不加任何色彩的画法,由古代“白画”发展而来,也是中国画中唯一一种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画法,所以又被称为“单线平涂”法。此外,白描还是一种文学表现技法。通常在中国画中,人物、花卉、动物等都可通过这种绘制手法来表现,但多数被用在人物和花卉的表现上。白描是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的,有着丰富的表现力,所以历来都为中国画家所重视。

白描是主要运用线的粗细、方圆、浓淡和转折变化,以及用笔速度的快慢、轻重、顿挫等来描画物象的一种技法。我们观察物象的时候,首先感知的是体积,以及构成这个物象体积的各个部位的轮廓边缘,只有经过我们的艺术加工,最后才提炼出线。作为艺术的“线条”,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视觉符号。人类在运用艺术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时,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抽象描绘创造了线。“线”作为白描最基础的绘画语言和构成形式,因其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和疏密关系有明显的对比,因此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2.起源

白描,通俗地讲就是“线描”,按照广义的理解,属于素描的一种。在古代称其为“白画”或者“粉本”,也就是绘画的底稿。元代夏文彦在《图绘宝鉴》中说“古人画稿谓之粉本”。因此,白描在开始时只是绘画的一种技法,而唐代吴道子是历史上较早的白描高手。发展到北宋时期,李公麟大大丰富并完善了白描这一技法,使之成为可以独立完成造型的绘画技法。自此之后,白描不再只是作为一种画稿而存在,而是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朝元仙仗图》(局部) 宋 武宗元3.发展

中国美术史上,出现了很多擅长画白描的画家,他们都以笔法最负盛名。其中,北齐画家曹仲达善用稠密的细线表现人物衣衫。他所画人物的衣衫像是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因此被称为“曹衣出水”。与之相对的盛唐吴道子笔法圆转飘逸,宛若迎风飘逸之状,被称为“吴带当风”。

早期的白描画,线条以均匀、流畅为主,到了唐朝吴道子,才把线条发展到有粗细、轻重的变化,能够生动地表现所绘制衣褶的动感和厚重感。他的白描画作品《送子天王图》,线条行笔利落,气势豪放,昭示着线描新时代的开始。《送子天王图》(局部) 唐·吴道子

宋代画家李公麟把白描从画稿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线条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用富有表现力的单线创造出朴素、优美的艺术形象。他所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结构明确,甚至把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各异、气韵生动,是传世白描作品。《五马图》(局部) 宋·李公麟《五马图》(局部) 宋·李公麟

白描产生之初,多出现于人物画中。宋元间出现了画家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其中,宋代赵孟坚以画“白描水仙”著称。其所绘《水仙图》,全卷以白描线勾为主,以细水长流,利而匀劲的线描勾勒花叶,将水仙幽静、婀娜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水仙图》宋·赵孟坚

除此之外,明代陈洪绶的《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插图,清代改琦的《红楼梦》插图等,虽说都是版画,但均以白描为底稿刻成,流传至今,成为后人学习白描的范本。还有顾恺之、武宗元、梁楷、王绎、张渥,以及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他们的先后出现,丰富了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形成了一种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的逐渐成熟。4.特点

白描绘制时取舍单纯,因此看起来造型工整、简练、明晰。同时,白描又以其灵活多变的用线及造型,使观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所以受到历代很多画家的喜爱。单纯朴实

白描,顾名思义“白”和“素”都有白色、素净、单纯和质朴之意,而白描就是依靠不同的线条来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表现对象的质感和空间感,同时形成画面中的韵律和节奏,产生一种形式上的美感。有时白描也在线的基础之上用淡墨略加渲染,但往往不设色,以力求造型单纯简练,清晰明快,朴实无华。造型严谨

白描在纸或者绢上勾线,讲究以线造型,即通常用线表现物象的结构骨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线立骨”。中国画中的“骨”,是支撑艺术形象,使画面富有精、气、神的本质表现。白描要求用线准确、肯定。勾线时哪怕是结构有一丝的错位,都会对画面的整个形体造成破坏,因此国画白描的造型必须严谨。气韵生动

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之首,也是“六法”中的核心部分。对白描而言,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指画面所传达出的和谐的节奏和韵律。一幅“气韵生动”的画,必须具备新颖的立意、妥帖的构图、准确的形象,以及用线的稳健和流畅等条件,否则,作品便失去了该有的气韵和生气。因此,“气韵生动”成为评价白描作品的重要标准。在右图赵孟頫的作品中,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且达到气韵生动的标准,使得画面看起来生动有趣,充满了气韵和生气。《滚尘马图卷》元·赵孟頫讲究用线

白描是一种完全用线来造型的画法,它的生动和奥妙也都体现在用线上。通常不借助任何颜色,全凭一些朴素的线条来塑造形体,表现神韵和感情。中国画中的线具有惊人的表现力和形式美感,通过线的曲折、刚柔、浓淡、疏密、长短和粗细等不同的变化,对比之后把它们有的放矢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迷人的魅力。因此,对于白描画来说,用线是至关重要的。形式感强

白描以线条塑造形体,当然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它画出来的画面往往比较平面化,不像其他绘画一样有立体感,从而形式感强成了白描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在用线上,古代的画家们归纳、总结出了白描人物画的十八种描法,如:“钉头鼠尾描”“铁线描”“兰叶描”等。这些不同的描法,除了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注重线条本身的形式美感。《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唐·吴道子5.分类

白描可以分为单勾和复勾两种。“单勾”通常以线一次勾成。用同一墨色的线勾描整幅画的叫“一色单勾”;用浓淡不同墨色勾成的,(如:用淡墨勾花,浓墨勾叶)叫“浓淡单勾”。单勾要求线条准确流畅、生动,笔意连贯。

先以浓墨全部勾好,再以浓墨对局部或全部进行勾勒叫“复勾”,复勾多以加强所描物象的精神和质感。大多数先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的线要尽可能流畅自然,否则显得呆板。因为需要把物象的形、神、光、色、体积和质感等都用简单的墨线表现出来,所以难度相对较大。6.十八描

中国工笔画的十八描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中描绘衣服褶皱的各种不同描法的总结,也是关于白描程式化技法的总结。

这十八种描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是最古老的方法。这种描法有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以及曹衣出水描。这一类描法的粗细无变化,压力均匀。代表画家有东晋的顾恺之,从其作品《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中都可以看到他古拙的用笔。后来唐代的阎立本、明代的文徵明、唐寅都发展了这一用线方法。

第二种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这种描法有蚯蚓描、蚂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以及战笔水纹描。这种描法压力不均匀,用笔有提按顿挫的变化,时粗时细的线条犹如兰叶。代表画家是吴道子,从他的《送子天王图》中可以看到这一描法的特点,有一种如雕塑般的立体感。

第三种是笔线简化而快速的减笔描。这一描法实际上是随着写意画的发展而产生的,有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和枯柴描。这种描法运笔速度快,压力偏向笔的一端,有时线面结合。代表画家是梁楷,他开创了这种写意线面和浓淡交互的减笔描法。

这三种不同线描类型中的很多笔法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各自比较突出的一些特点。线是随着时代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我们学习时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描法,并加以吸收、转化,以形成自己得心应手的描法。高古游丝描

高古游丝描是相对较古老的线描法之一,也叫“春蚕吐丝描”,指此描法像春蚕吐出的丝。这种描法以中锋行笔,用笔圆劲细致,实起实收,变化不明显,通常用于表现娇嫩柔弱的物象。张彦远评价它“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中国画用线讲究力度,这也许与高古游丝描有很大的渊源。高古游丝描细看粗细有别,但粗看又整体均匀、挺拔,变化十分微妙。这种画法的代表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琴弦描

琴弦描,顾名思义,其笔法沉着稳健,中锋用笔,实起实收,柔中带刚,线条流畅、犀利,有一股张力。注意:利用中锋悬腕,笔法沉着,心手相应不乱。线条相对于高古游丝描显得略粗些,通常用于表现质感较硬的物象。运笔时强调气要足,全神贯注,笔笔到位。铁线描

铁线描比高古游丝描和琴弦描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方劲有力,直线硬折,形似铁丝弄弯的形态。中锋用笔,方直挺进,行笔凝重,衣纹有沉重之感,无丝毫柔弱之像,适合于绘较为庄重的人物。其特点是线条粗细大致均匀,像铁丝一样,坚韧有力。行云流水描

行云流水描往往用于表现柔软而弯转多的衣纹效果。其状如云舒卷,白如似水、转折不滞、连绵不断。因其线条较长、连绵不断,故行笔时运气要长而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滞笔,以表现其线条圆滑流畅的特征。用此描法勾画前只有先将线条练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曹衣出水描

曹衣出水描源于画家曹仲达,其画中人物的衣纹下垂、繁密,犹如刚从水中出来,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呈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用此描法可把丝绸、布匹轻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肢体动态可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得到。蚯蚓描

蚯蚓描的线条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似篆书笔法,圆转有力。笔力内含,用笔圆润。钉头鼠尾描

钉头鼠尾描入笔形状如钉头,似有小勾,收笔则如鼠尾,也就是头秃尾尖,头重尾轻,由此得名。钉头鼠尾描的关键是起笔钉头和落笔鼠尾的这一特征。蚂蝗描

蚂蝗描近似兰叶描,入笔停顿明显,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吴道子也用此法,其行笔磊落,圆润转折、凹凸起伏、轻重顿挫之间,呈现出粗细刚柔、长短虚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立体感。柳叶描

线条两头细,中间粗。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线条如柳叶迎风,忌浮滑轻薄。其特点是行笔雄浑圆厚,衣纹飘逸,很有动感。勾线时要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以突出柳叶描的特征。橄榄描

橄榄描顿头大且形如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此描法,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也大。枣核描

枣核描一般用尖的大笔绘就而成。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虽与橄榄描相似,但线条节奏要较之柔和些,故线条更显自由些。战笔水纹描

如山水画水纹般的描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画仕女图多用。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行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线条特点:节奏感强,留而不滑。撅头描

撅头描,元代马远、夏圭擅用此描法。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枯柴描

枯柴描因其形似枯柴而得名。此描法用笔水分较少,似山水画中的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是一种粗大的减笔画描法,刚中有柔、整而不乱。竹叶描

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线描状如竹叶。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表现在线中,柔而不弱。李唐在他的《采薇图》中用到了此法。《采薇图》(局部) 宋·李唐折芦描

用笔粗,转折多为方角,笔由圆转方,方中含圆,尖笔细长,如写隶书之法。折笔时顿头方而大,多呈直线。南宋画家梁楷常用此法,其作品《六祖斫竹图》中就用到了此法。《六祖斫竹图》(局部) 宋·梁楷混描

混描,是指以淡墨皴衣服的褶纹,然后加浓墨混成,因此被称为“混描”。它是一种写意的画法,其关键是对于浓淡不同墨色线条的结合,处理要巧妙、得当。混描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线条的变化。另外,以墨色的浓淡结合来画线条,会产生阴线、阳线对比的效果。画面线条变化丰富,有立体感。不过,也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勾线后沿线一侧用淡墨微染,增强立体感。减笔描

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人的笔法。通常是侧锋用笔,速度较快,用笔粗壮,遒劲有力。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洁大气。它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创作时要抓准形体的主要特征,以最简略之笔描之;绘制时要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行笔时的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7.工具和材料

白描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是以线为表现手法的画法,也就是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用的描线方法。它的工具和中国画的工具一样,笔、墨、纸、砚足矣。笔笔的选择

白描使用的毛笔笔锋细,如:勾线笔、衣纹笔或叶筋笔。衣纹笔处理衣纹变化时比普通的笔好用得多;叶筋笔是专门勾画叶筋和线的,一般用于画很细的线条;再就是1号到5号的普通勾线笔。它们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都是勾线笔。这几种都是在白描中最为常用的笔。它们多为狼毫笔,这类笔弹性大,硬度强,是勾线的理想用笔。勾线笔叶筋笔衣纹笔执笔方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