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3:28:02

点击下载

作者:刘吉双,蔡柏良,王芳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

宏观经济学——中国案例分析试读:

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都缺乏中国案例分析,以致学生对西方的案例难以理解,对相应的概念、理论、思想感觉晦涩难懂。在中国高等院校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却不结合中国案例分析,这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笔者想弥补上这一空白,进一步丰富西方经济学教学,让学生听到中国的声音。

本教材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为主干教材,以中国案例分析为辅助教材,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围绕中国消费、投资、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现实问题,做好中国案例分析。与此同时,借助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好经验、好思想、好方法,分析中国市场经济问题,以期解决中国市场经济面临的问题。

笔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宣传中国当代发展巨大成就为目的,编写《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辅助教材,旨在西方经济学专业课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彰显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中国元素,是本教材最主要的特色。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新的奇迹,这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史所无法比拟的。而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缺乏中国案例,那无论如何讲,都是难以让人信服的。目前西方经济学教材市场上还没有中国案例分析的教材,本教材的出版将能够较好地填补这一空白。这对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西方经济学专业课程建设,增强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具有重要意义。{L-End}1 中国GDP增长[案例]2018年中国GDP将超过欧元区19国总和?

据彭博社3月7日报道,预计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用的是名义GDP)将达到约13.2万亿美元,超过19个使用欧元国家的总和(12.8万亿美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7万亿元(约合12万亿美元),欧元区19国经济总量约为12.5万美元,欧元区仅以微弱优势领先中国。彭博社指出,这是又一个迹象表明,“亚洲世纪”已经到来。报道援引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大卫·曼恩(David Mann)的话说:“它(中国)会超越,并且会持续下去。这是经济体制、基础设施、教育和硬件设施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这些都会对亚洲越来越有利。”彭博汇总的数据还显示,包括日本、印度等经济大国和菲律宾、印尼等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在内,亚洲的经济总量在2016年已经超越整个美洲。而亚洲更快的平均增速将会让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彭博社也指出,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由于正在尝试从过去的高出口模式转向更为均衡的模式,经济增长正在逐步放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其正在解决不断增加的债务,逐步向全球投资者开放金融市场,政府也正在适应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联合国预计,到2030年,中国1/4的人口将超过60岁。曼恩预计,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会保持以至少6%的速度增长,并在2020—2030年间保持5%~5.5%的速度。他表示,未来20年欧元区的增长率很难高于2%。曼恩说,中国的上升轨迹将帮助全球经济重返历史大部分时间持续的状态,过去150年西方经济超过东方的局面只是特例。

资料来源:凤凰国际智库.亚太日报.http://news.ifeng.com/a/20180309/56589549_0.shtml.1.1 GDP的含义是什么?研究GDP的增长有什么意义?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从西方国民核算体系中引进的一个指标,曾被有的经济学家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GDP能够表现包括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在内的所有行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这一指标能够从最终产品、常住单位的增加值和原始收入上衡量和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整体表现。GDP的这一特点使它得以成为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衡量一国经济好坏的三大指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都与GDP密切相关。GDP应用得恰当,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分析一国经济面临的状况,及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毕竟它只是一个数据,只能作为我们分析问题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1.2 GDP是如何构成的?(一)生产法构成,就是行业构成,按大类分可以分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再细一些可以按行业分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等等。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GDP中各行业具体发展水平,以及行业结构是否失衡。(二)收入法构成,具体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构成项。其中,劳动者报酬归属于个人部门,生产税净额归属于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归属于企业部门。这种构成方法主要用于看个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发展是否平衡。(三)支出法构成,具体分为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也就是常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增长情况如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飞速前进,经济结构和状况都有了质的飞跃。回顾往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中国GDP(国民经济总量)每年保持着8%的均速稳步增长,这个数字令世界为之惊叹,对中国今日之实力重新定位,为中国登上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见表1-1、图1-1)。表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年GDP及增长率续表续表图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变化资料来源:http://111.13.36.177:443/ftn_doc_abstract/2d5b4139cfa0820315 b3f18ad8ac40e 96 bd51a55/javascript:void(0).1.4 2017年我国GDP和人均GDP达到多少?

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认为,2017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动能成长实现新突破,生态环保力度加大。2018年,我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图1-2 2013—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5 2017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增长7.4%,是平均数的89.1%。(见图1-3)图1-3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6 经济新常态下GDP的增长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亮点一:GDP增速主动换挡,仍然保持中高速。“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不再唯GDP论英雄,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2015年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为7%。即便是7%的GDP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名列前茅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年、2013年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国家统计局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

亮点二:单位GDP能耗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年均计划降低3.4%。而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实际分别降低2.01%、3.6%、3.7%和4.8%。也就是说,2015年只要降低3%,就可以完成“十二五”降低16%的预期目标。单位GDP能耗之所以下降这么多,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9%,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2011—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3.4%,201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5.9%。

亮点三:GDP总量稳步攀升,维持世界第二。继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14年达到636139亿元,折合10.4万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达到13.3%,比2010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不仅牢牢占据世界第二位,更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总量破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201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正是因为经济总量基数巨大,7%左右的GDP增速带来的经济增量仍然非常可观。以2014年为例,全年GDP增速为7.3%,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已经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这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土耳其2013年全年的GDP总量。

亮点四:人均GDP稳步增长,世界排名提升。人均GDP是衡量各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62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10年增长33.6%,年均实际增长7.5%。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超过上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值3000多美元,在上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1.7 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提出,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其目标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到202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经济在中高速发展,这些年来,不断加大经济改革,产业结构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增加,2017年中国第二产业占比40.5%,是2010年来的首次上升,这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地位得到了加强。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现阶段我国总体上已接近全面小康社会。1.8 中国将在什么时候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世界通用的收入标准是:人均GDP 400美元以下为贫困,400~800美元为温饱,800~4000美元为小康,4000美元以上为富裕。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1.2万美元左右。2017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在8790美元左右,和人均GDP接近。如果此后几年人均GDP和收入维持2017年增速,则大约在2022年,中国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1.9 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2017年,中国GDP总量虽然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国际上第二大经济实体,但人均GDP较少,还没有进入到世界前列。(见表1-2)表1-2 2005—2017年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差距比较 (单位:美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10 我国城乡差距现状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城乡居民收入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得到较大的改善。二、三产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但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17年为2.71∶1。

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控制到鼓励,由引导到配套改革的过程。中国户籍管理制度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移期;第二阶段,1958—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是半开放期。严格的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把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分开管理,抑制了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愿望,造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劳动市场。这使得城乡人口流动只是暂时性转移而非永久。

社会保障及福利制度的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供给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持为辅”。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财政投入城市倾向较明显,造成了城乡面貌的巨大差异和城乡居民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巨大差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加大了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国家为了弥补城乡医疗卫生,在农村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见表1-3)表1-3 2015—2016年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注:∗农村人口系推算数。

2015年底,全国2851个县(县级市)共设有县级医院13640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1918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36所、县级卫生监督所1853所,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127.8万人。2016年年底,全国3.99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122.4万张,卫生人员132.1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1.6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22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2.8万张,人员增加4.3万人。2016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由2015年的1.24张增加到1.26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由1.32人增加到1.36人。2016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8.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4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7%,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还需要改进。1.11 “十三五”规划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数值是多少?

现阶段,国家已开始实施“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向贫困地区、薄弱环节、重点域人群均等享有和协调发展。(见表1-4)表1-4 “十三五”(2015—2020年)规划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数值

国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1.12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即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中国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腾飞面临着压力与困境,社会经济发展观念要接受新的洗礼,经济发展体制要经受新的考验。对外中国需要面对国际市场的严重萎缩,要防止美国转嫁危机,应对美元升值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防止财富的流失;要应对国际上逐渐抬头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对内中国要面对通货膨胀的风险;要解决内需不振的难题,刺激经济增长;要促进企业升级转型;要通过消费拉动内需,保持经济稳步增长。伴随着交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生态变革,以及城镇化的发展这两个重要因素,由外需向内需转变所带来的消费的大幅增长将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将预计达到14亿之多。强大的市场需求已被国内外投资者们视为最后一块蛋糕,争相抢夺。打响经济保卫战,充分利用国内市场需求,对于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处要扩大出口需求,拉动就业数量增加。中国历来是出口大国,常年保持贸易顺差。在未来,我们不仅要做出口大国,更要力争做出口强国。从低级加工者向国际化品牌进军。科学发展是促进中国经济创造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助推器。谁占领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设备,谁就能缔造市场导向。中国是经济大国,但是中国并非经济强国。科技创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过去我们只能尾随西方国家亦步亦趋。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必会为先进技术所影响,因此我们只有掌握领先的技术水平,拥有高科技人才,才能把握时代命脉,制定新一轮的国际规则。1.13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的?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现在应当更注重经济的发展质量,而不是追求增长速度,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图快。迄今为止,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这40年里中国成功地由封闭的农业国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到处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标志,经济增长动力从工业化转变为城市化,这其中的道路漫长曲折。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全国方面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效率。在这个基础上,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农业是当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是对于落后的国家来讲,尤其是对于中国来说,工业化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增强企业活力,特别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由此,我国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工业化发展上,但是重工业的过快发展导致了经济结构严重畸形使得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为此,改革再一次启动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并走向了城市现代化。到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60%。中国经济结构服务化趋势特征总体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将从典型的农业国跨越工业化,进入到了以城市经济为推动力的现代社会国家。1.14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从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形势看,201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6.9%,2017年有所加速,预计2018年会有所减弱,增速降至6.6%,到2023年将逐渐放缓至5.5%左右。这种经济增速下滑引起国内国际的高度关注。巴西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7.5%,2015年是-3.8%;俄罗斯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4.5%,2015年是-3.7%;印度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3%,2015年是7.6%。新加坡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5.2%,2015年是5.92%;韩国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6.5%,2015年只剩下2.6%,下滑的幅度比我们更加厉害。发达国家的经济在过去8年时间里面,基本没增长。(见图1-4)图1-4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其他国家比较资料来源: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变化趋势与成因[J].学习与探索,2018(04).

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但我国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状态平稳,物价涨幅可控制,经济发展良好。企业投资保持较高增幅,居民消费品总额增幅高。当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有中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同时,虽然食品、居住方面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1.15 经济新常态的背景、本质、特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一)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和背景。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二)经济新常态的本质和特点。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进入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初步表现出新常态经济提质增效的实质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阐述了新常态的九大特征。分别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这九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特征:经济增速。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或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实现了一个增长的回落。第二个特征:发展方式。由规模型的粗放式增长转向效率型的集约式增长。第三个特征:产业机构。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第四个特征: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五个特征: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基础性作用转向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第六个特征:经济福祉。由先富先好型转向包容平等。(三)经济新常态的意义。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新常态是新的探索,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改革开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更好地改善民生。”我们坚信,“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有着决定性意义。参考文献

[1] 秦欣.网民期待民生答卷[EB/OL].中国新闻网,2010-03-05.

[2] 徐明,赵文锴,孙飞.中国经济大趋势[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

[4] 田晓玲.消费将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N].文汇报,2010-02-23.

[5] 国务院常务会研究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S].中国政府网,2010-02-24.

[6] 倪广来,祁京梅.平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EB/OL].http://www.lw23.com/paper_36160021/.

[7] 吴晓波.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8]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9] 公衍勇.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EB/OL].http://www.doc88.com/p-1922129170670.html.

[10] 吴诗剑.精准扶贫的历史意义[EB/OL].http://www.qstheory.cn/laigao/2015-10/10/c_1116776019.htm.

[11] 中国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7)[R].http://www.zx98.com/beike/yyst/ywst/gzywst/gs/201803/22665.html.

[12] 詹琳,王福强.当前农村扶贫形势与未来策略转向[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522/c40531-29289950.html.

[13] 梁宝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踏上河系管理新征程[J].河北水利,2017(11).

[14]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四川日报,2015-11-30(001).

[15] 李雯娜.绿色GDP: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唤[J].传承,2013(07).

[16] 徐玉凤.对绿色GDP和传统GDP的理性评价[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17] 苗得雨,周孝德,程文,李洋.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1).

[18] 纪玉山,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及跨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19]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J].China Economist,2018,13(01).

[20] 董亚军.抓党建提升 促战略实行[J].经贸实践,2017(22)

[21] 张鑫.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世纪桥,2017(12).

[22] 盛清才.也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与陈为先生商榷[J].周口师专学报,1995(03).

[23] 王庆.低增长与高通胀将是经济“新常态”[J].中国投资,2013(4).

[24] 黄益平,苟琴,蔡昉.增长趋势放缓将是中国经济新常态[J].决策探索,2013(7).

[25] 陈雨露.中国“新常态”与发达国家“新常态”的五个区别[N].证券日报,2014-12-13.2 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浙江省自2003年实施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有力支撑浙江乡村面貌、经济活力、农民生活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带来实践经验。

4月的桐庐环溪村,溪水潺潺,草木葱茏,家家户户庭院整洁,环溪沿岸建设的爱莲文化长廊诉说着村庄古老的文化,也成了村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村民周言定:这么好的环境,生活在这里真的感到很幸福、很舒服。曾经的环溪村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村,因为生产箱包,小作坊遍布村庄,村子是富裕了,但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堆满了村前屋后。2008年,环溪村投入280万元在村里新建了9个生活污水池,农户全部实现截污纳入污水管道。同时,投资800万元对环溪村6公里河道实施美化提升。环溪村村委主任周忠莲:第一个抓生态河道的治理工程;第二个把农户所有的污水截污纳管,最终出来水清澈;第三就是实施了生态的人居提升工程。环溪村的变迁是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一个缩影。这一工程由习近平总书记十五年前在浙江亲自推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从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中心村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示范村。十五年来,浙江持续实施“千万工程”这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行动,与时俱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截至2017年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浙江省委书记车俊表示,浙江还要全面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推进万村景区化。努力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A级以上景区村1万个,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

资料来源:陈瑜艳,李佳.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2018-04-24.2.1 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重要论断至少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方向,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现在还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加倍努力,攻坚克难。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理解高质量发展。从宏观上看,高质量发展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不存在重大结构性失衡,正常的经济循环流转得以持续进行;二是产业技术前沿边界能够持续向前推进,经济增长的效率源泉来自于创新而不仅仅是规模扩张;三是由于资源在行业、地区之间的错配而带来的效率损失要尽可能低。从中观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保持一个动态均衡并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从微观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创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激励相容的营商环境,使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2.2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的表现是什么?(一)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加(见图2-1)。自2015以来,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显示出明显的转型升级迹象。据有关部门统计,2017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9%。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经济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6.9%的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国服务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和深度发展的时期。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应是重点。(二)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我国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在大量投入和广泛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资源、生态和社会成本非常沉重,可持续性令人担忧。要把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要进一步树立“创新是率先发展的力量”的理念,鼓励公众创业,搞创新,突破科技创新的障碍。鼓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流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全社会的“群众创业与创新”。图2-1 中国前三季度三大产业增加值情况(单位:亿元)资料来源:统计局http://ln.ifeng.com/a/20171020/6080820_0.shtml.(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增加。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完善消费的制度机制,增强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今后要特别注意与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环境、氛围和制度安排,为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四)结构优化。基于创新支持、消费驱动和第三产业增长,经济形态将呈现出整体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升和可持续性增强的特征。(五)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平衡发展的矛盾。在继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好地促进科技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3 绿色GDP的含义是什么?

绿色GDP的全称是绿色经济GDP,顾名思义,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考虑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且基于这样一个经济基础,即所有资本存量都保持不变或增长。

传统GDP和绿色GDP在概念、算法、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第一,概念不同。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而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与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算法不同。在算法上,GDP有收入法和支出法两种核算方法。收入法核算GDP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所得;支出法核算GDP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绿色GDP,是在计算GDP总量的基础上,扣减具有中间消耗性质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即绿色GDP量等于GDP总量减去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所得。

绿色GDP=GDP-自然资源净消耗量-环境损害成本

第三,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不同。绿色GDP占GDP的比重,实际上表明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比重越大,正面效应越大,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度越高,反之亦然。绿色GDP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通过衡量经济增长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增强公众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也是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60多年。发达国家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面临资源收紧,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困境,将损害人民的福祉、危害国家的未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因此,绿色GDP成为经济发展指标,有利于我国健康有序地发展。而实施绿色GDP是为了弥补传统GDP,在对经济增长关注的同时,也对环境资源保护给予关注。2.4 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发展模式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国经济发展与环保问题突出,产生了许多协调发展的思想。这些思想产生的目的都是为了协调经济、技术、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以此来寻求更新、更优质的发展思维、对策以及战略。所谓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即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大前提下,全面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与发展协调推进的新发展之路。2.5 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一)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后,人们新的价值追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不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我们奠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思想基础与思想指导。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我们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先富带后富到共建共享;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诸如此类的要求都是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也是新时代的具体特征。如今的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相比之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更加广泛了。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突出体现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二)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是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要求。早期,我国着力发展经济,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然而,一味地发展经济,却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有些地区的人们借助于生态资源,过量消耗各种生态资源以获得经济的增长,导致资源未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浪费问题严重,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生态被严重破坏。面临如此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是从“三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到“四位一体”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向“五位一体”的转变,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前提,生态文明建设则是基础。我国开始实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行低消耗、低能量、低排放的生活方式,建立节能型社会,努力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工业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做到真正的节能减排。(三)生态优先绿色产业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迫切要求。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40年的高速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采取了粗放式、速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而带来经济的飞速增长,造成环境污染现象严重,是一种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方式,耗费了大量的资源,污染了大量的环境,难以为继。就目前来看,资本的投资效率正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当前情况下,每新增1元GDP需要多增加6.9元投资,其投资效率经过比较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准,同时相比我国10年前的水准也有着大幅度的降低。(2008—2017年增量资本产出效率平均为5.7;1998—2007年则为4.0)对于高质量经济发展,其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推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经济发展要转化为低能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绿色经济,走入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6 “中等收入”的衡量标准确是什么?“中等收入陷阱”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看一下1987—2016年世界银行对国家收入分类的变化(见图2-2)。图2-2 1987—2016年世界银行对国家收入分类的变化资料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76841.

从图2-2中不难看出,到2016年之后,我国标准也提升到了人均国民及收入8000美元,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程度,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超过1万美元。中国是否能成功跨入高收入的国家,还需要用时间来证明,毕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是有很大差距。2.7 “四个全面”战略的含义是什么?“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个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有影响力的里程碑。(见图2-3)图2-3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总目标资料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db0e1a4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 6c3f614.html.图2-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二)全面深化改革。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全面深化改革,将它进行到底。(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召开的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会议,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环扣一环的整体。其中,第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整个战略的总目标,而另外三个则是一个都不可缺少的战略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2.8 如何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正处于改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为了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必须首先采取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措施。目前,中国的宏观杠杆比率在可控范围内。因此,财政政策应提高效率,改善地方政府债务制度,防止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无序增长,货币政策应在降低总量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定向倾斜政策。譬如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扶持力度等。

首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基本前提是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基础是构建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需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本质上就是要将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或实体经济发展协同起来,通过每一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配置结构的优化,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进步、资本配置优化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再次,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贡献率。需要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再平衡,抑制人才“脱实向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优化人才环境,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最后,实现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方面,要完善产权制度,培育合格市场竞争主体,使竞争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要素市场化,使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创新,细化完善党政干部干事有为的容错纠错机制,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逐步展开,勇于改革开放,增强改革开放本领,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经济体制不断适应现代化的生产力。2.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产业格局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增速逐渐下降,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不断异军突起;在增长方式上,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区间,正在由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要在经济发展新时代保持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就必须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新趋势为遵循,形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保证中国经济跨越新关口、迈向新台阶。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总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的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要对这些要求和期待做出回应,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完善,逐步解决经济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述指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今天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物质保障和生产力基础,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形成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实践要求,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

[1] 梁宝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踏上河系管理新征程[J].河北水利,2017(11).

[2]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四川日报,2015-11-30.

[3] 李雯娜.绿色GDP: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呼唤[J].传承,2013(07).

[4] 徐玉凤.对绿色GDP和传统GDP的理性评价[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5] 苗得雨,周孝德,程文,李洋.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1).

[6] 波.世界银行发表评述报告指出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将持续领先[J].涉外税务,1994(03).

[7] 纪玉山,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形成机制及跨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04).

[8] 张平,楠玉.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J].China Economist,2018,13(01).

[9] 董亚军.抓党建提升 促战略实行[J].经贸实践,2017(22).

[10] 张鑫.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世纪桥2017(12).

[11] 盛清才.也谈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与陈为先生商榷[J].周口师专学报,1995(03).

[12] 赵昌文.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18-04-18.

[13] 何国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施经济高质量发展[N].光明日报,2018-07-05.3 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案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大变化,是奠定民族地位的基础。飞速发展的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我们每个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共同发展是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群体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活状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2017年《中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报告》流出!昆山在县级城市小康经济指数中位列第二,在全国城市小康经济指数综合排序中,昆山同样位列第二。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647个样本城市中,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城市有136个,占全国城市数量的21.02%。2016年,昆山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5年增长7.5%;工业总产值9090亿元,增长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9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5亿元,增长13.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4400元、28370元,分别增长7.6%、8.8%。蝉联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两个第一”。全国首个GDP超3000亿元的县级。2014年,昆山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300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超过3000亿元的县级市。这是个什么概念?从2014年中国31省市财力排名来看,昆山GDP已超过宁夏、青海和西藏三个省区,是西藏的3倍多!全国第一个通地铁的县级市。2013年10月16日,上海轨交11号线昆山花桥段正式开通,成为我国首条跨省地铁线路,把昆山带进了地铁时代。轨交开通后,从花桥到上海徐家汇坐地铁仅需70分钟。全国首个建设环城快速路的县级市。2015年4月30日,昆山市中环快速路建成试通车,昆山成为全国首个建设环城快速路的县级市。昆山中环由西线江浦路、北线339省道、东线黄浦江路、南线312国道组成,全长约44.2公里,几乎相当于北京三环,开车绕行中环一圈不到30分钟。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昆山有随处可见的美景,也是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百个经典遍及全昆山!去看看千年的锦溪古窑遗址,紧邻湖荡,你可以寻觅古韵江南的情致。来千灯古镇,走一趟千年石板路,看一次从古到今的千盏明灯,望一望千年秦峰塔。走一走双桥,不是陈逸飞的画太过传神,而是因为双桥本身有太多不经意。昆山是一座如此富有魅力的城市只想一辈子留在这里!昆山每一个部分都是大写的溢流到大家心灵深处的东西,让人陶醉。

资料来源:http://www.sohu.com/a/167026606_677413.有改动.3.1 小康社会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总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党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