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你长大——早产宝宝养育必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03:35:06

点击下载

作者:郝波,周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陪伴你长大——早产宝宝养育必读

陪伴你长大——早产宝宝养育必读试读:

前言

家中迎来了早到的天使,欣喜之余又平添了几分担心。早产宝宝能不能和足月宝宝一样健康地成长呢?世界卫生组织提示,出生胎龄在32周以上的早产宝宝,通过科学、合理的喂养、护理及发育促进,绝大多数都能够较为健康地成长。即使对于那些出生胎龄在28~32周之间甚至小于28周的小宝宝,家长们也要有信心,随着医疗保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针对早产宝宝营养与喂养及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各种综合干预手段,可有效减少生长迟缓及视觉、听力、运动、智力发育异常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早产宝宝出生后能够及时得到精心适宜的养护,他们的身高、体重、头围在生命早期会快速生长,大脑逐步发育成熟,渐渐追赶上同龄的足月宝宝。这不仅有利于儿童期和青春期的健康,更可预防成年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风险,从而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呵护早产宝宝,需要家长们付出更多的耐心、细心与爱心,陪伴宝宝成长,期待收获更多的喜悦与幸福!

为了给早产宝宝的家长提供更为科学、系统、全面的养育知识,解除为人父母的种种疑虑与担忧,使更多早产宝宝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别邀请国内多位知名儿科临床与儿童保健专家共同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不仅涉及早产宝宝的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各方面保健知识,还包括了家庭早期发育促进的重要内容。本书中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力求通俗易懂,动手操作部分易于理解实践,玩耍游戏部分穿插了形象生动的插图,都使得本书内容更为丰富有趣、可读性强。

本书适合于早产宝宝家长阅读使用,也可供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参考。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结果,以确保内容尽量科学严谨。本书编写难免还存在不足与错误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及时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特别感谢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为本书出版提供的大力支持,感谢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对研究项目的支持,并感谢所有参与本书编写和出版的单位与个人。

本书出版之际,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封底二维码,关注“人卫儿科”,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主 编 郝 波 周 敏2016年7月做合格的早产宝宝父母

由于早产,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早产宝宝可能会比足月宝宝更脆弱些,在这段时间里父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宝宝更悉心的呵护。建议要按照专业医师的指导进行科学的喂养、护理;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带宝宝到医院接受健康检查与随访。

在做好喂养与护理的同时,还要采取适宜的养育态度和方式。不要因为过度关注宝宝的身体而忽视宝宝的心理需要,也不要因为宝宝早产而过度溺爱。

亲手喂养和护理宝宝:父母要尽量亲身参与宝宝的日常喂养和护理,不要将养育宝宝的任务完全交给其他养护人。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宝宝饥饿、困乏、不舒服以及对事物感兴趣时的不同征象,并及时满足宝宝的需要,使宝宝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常陪伴宝宝:要尽量多花些时间陪伴宝宝,温柔地对宝宝说话,表达对宝宝的爱;同时鼓励宝宝表达对父母的爱,增加亲子互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经常与宝宝玩耍,提供安全的游戏环境和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多种玩具,并给宝宝提供亲近和体验大自然的机会,使宝宝在玩耍中探索、认知周围的世界。

表扬和鼓励宝宝:经常表扬宝宝的点滴进步,在宝宝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给予鼓励,不断增强宝宝的自信心。接纳宝宝的个性特点,遵循宝宝的生长轨迹,不盲目与其他孩子比较,陪伴宝宝快乐地成长。

配合医师:如果宝宝出现任何可疑或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宝宝进行诊断、治疗与康复训练。要在正规专科医疗机构就医,避免宝宝接受不正规机构不科学的治疗或训练,以防贻误病情,影响身心健康。宝宝基本情况

宝宝姓名:________乳名:_________

性别: □男  □女

妈妈的预产期:_____年__月__日

宝宝的出生日期:_____年__月__日

出生时胎龄:___周___天

出生体重:_____克

出生身长:_____厘米

出生头围:_____厘米

名词解释:

您在阅读本书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简单解释如下:

早产宝宝:出生时胎龄不满37周的宝宝。

出生胎龄:宝宝出生时的实际孕周。

小于胎龄早产宝宝:早产宝宝且出生体重小于相同胎龄宝宝的正常范围。

矫正年(胎)龄:出生胎龄+实际周龄不足40周时称为矫正胎龄;超过40周时称为矫正年龄。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矫正后的年龄。评价早产宝宝的生长发育状况时通常使用矫正年龄,一般矫正到2岁;对于出生胎龄小于28周的宝宝,可以矫正到3岁。矫正年龄的计算方法

矫正年龄的计算方法:

矫正年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 4,

其中早产周数=40周-出生时胎龄

例:

宝宝出生时胎龄为34周,

早产周数=40周-34周=6周

当宝宝实际月龄为6个月时,

该宝宝的矫正年龄=6个月-6周/4

=6个月-1.5个月

=4.5个月第一篇 早产宝宝的营养与喂养早产宝宝营养的重要性

宝宝早期特别是2岁以内营养摄入不足,不仅可能会影响宝宝的体格生长、器官结构和功能发育,而且对宝宝脑的发育也会有远期影响。

由于提前降生,早产宝宝经胎盘获得营养的途径被中断,使得其体内未储存足够的营养素,加之出生后患病会进一步增加能量和营养的消耗,因此,早产宝宝比足月宝宝更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的生长和发育缓慢,其中出生胎龄较小或新生儿期患病的早产宝宝更是如此。

为了弥补早产宝宝出生时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营养缺失,使他们能够像足月宝宝一样生长,早期喂养至关重要。一般在宝宝住院期间,医师会根据每个早产宝宝的具体情况,应用个体化的营养方案,对宝宝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多数早产宝宝出院以后可以像足月宝宝一样进行母乳喂养或使用足月儿配方奶进行喂养。

对于出生胎龄较小、出院时体格生长缓慢或有其他高危情况的早产宝宝,出院后仍需要实行一段时间的特殊营养方案,包括完全强化或部分强化喂养等。

营养不足会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营养过剩也同样不利于宝宝的健康。过度喂养可能会导致宝宝肥胖,甚至对成年后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风险。因此,希望父母在医师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喂养早产宝宝。提示:本书设计了一套宝宝喂养情况记录表(附录1)。父母可以在相应的选项上画勾或填空。通过定期记录宝宝的喂养情况,一方面可以提醒父母按时给宝宝补充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另一方面当父母带宝宝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可将记录的情况提供给医师参考,便于医师判断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并为父母提供有针对性的喂养指导。

早产宝宝的喂养方式有哪些?

与足月宝宝相似,早产宝宝的喂养也包括乳类、泥糊状食物,再到日常家庭食物。只是部分早产宝宝最初需要营养强化喂养;而且早产宝宝的食物转换(辅食添加)时间需要按照矫正年龄计算。

乳类喂养:

对于矫正年龄4~6个月内的早产宝宝来说,首选的食物就是母乳。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乳不足时,可以使用足月儿配方奶补充母乳的不足。

食物转换(辅食添加):

宝宝达到矫正年龄4~6个月时,要在医师指导下开始让他(她)尝试泥糊状食物。根据宝宝的消化吸收情况以及生长状况,逐渐增加食物的浓稠度、种类以及喂养量。到矫正年龄1岁时,应该让宝宝尝试过大多数种类的食物。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要继续母乳喂养至少到矫正年龄1岁,之后只要有条件可以尽量坚持喂到2岁及以上。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适宜的配方奶喂养。

常规饮食:

从实际年龄2岁开始可以吃与成人同样的饭菜,但建议还要给宝宝单独制作,使食物软、烂、易消化,尽量减少添加调味料。提示:▲ 营养素补充:根据宝宝的喂养及营养状况,在一定年龄阶段需要适量补充铁剂、维生素D及其他多种维生素,这样做可以预防由于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疾病。具体补充方法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营养强化喂养:出生胎龄较小或有其他影响生长发育问题的早产宝宝,单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不能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需要,要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营养强化喂养。1.提倡用母乳喂养早产宝宝母乳更适合早产宝宝

母乳喂养是宝宝首选的喂养方式,早产宝宝尤其如此。

初乳:

产后1周左右的母乳称为初乳,颜色发黄,营养丰富。初乳虽然量较少,但含免疫活性成分最多。

与足月妈妈的初乳相比,早产妈妈的初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宝宝出生胎龄越小,乳汁中营养素及预防疾病的抗体含量越多。初乳不仅能满足宝宝营养的需要,而且能帮助早产宝宝抵御疾病,所以要尽量让早产宝宝吃到宝贵的初乳。

成熟乳:

妈妈产后10天之后的乳汁逐渐转化为成熟乳,虽然颜色发淡,但营养丰富,脂肪含量逐渐增加。

早产母乳除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增强早产宝宝免疫力外,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利于早产宝宝的快速生长;含有较低的脂肪和乳糖,更加易于消化吸收。早产母乳中有较多生长因子,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预防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母乳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ARA等),可促进早产宝宝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母乳中的抗氧化物如维生素E、胡萝卜素和牛磺酸也有利于早产宝宝视网膜的发育。

早产妈妈的乳汁如同宫内胎盘作用的延续,是赐予早产宝宝特殊的食物,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功能特别适合早产宝宝的生理需求。这种母爱是任何配方奶都不能替代的。

在早产儿住院期间和出院以后进行母乳喂养,有助于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及其他早产相关疾病,降低出院后再次入院的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宝宝的生长、骨骼健康和良好的神经系统发育,并可降低成年后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的发生风险。提示:哺乳过程中妈妈的抚摸、轻柔的话语以及母婴间的皮肤接触与目光对视,不仅有利于宝宝体格生长,而且还可以促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早产宝宝获得更多的母爱和安全感。早产宝宝母乳喂养的方法

大多数早产宝宝会像足月宝宝一样自己直接吸吮妈妈的乳房。正确的哺乳方法可以帮助妈妈顺利地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体位及含接姿势对乳汁的分泌有较大影响。

哺乳姿势:

宝宝的脸对着妈妈的乳房,他(她)的鼻子对着乳头,妈妈抱着宝宝贴近自己,宝宝较小时妈妈不只是托住宝宝的头和肩部,还应托着他(她)的臀部,使宝宝的头和身体呈一条直线。图1-1的交叉式或环抱式的哺乳姿势最适合此时的早产宝宝。交叉式环抱式图1-1 哺乳姿势

含接姿势:

首先采用拇指在上、其余4指在下的姿势托起乳房(像个C字形),再用乳头或手指轻轻触碰一下宝宝的嘴唇,这时宝宝会张口找乳头,趁着宝宝的口张大时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放入宝宝口中(图1-2)。含接正确时可以听到宝宝“咕咚、咕咚”的吞咽声,妈妈不会出现乳头疼。a.正确b.错误图1-2 将大部分乳晕含到口中

每次喂奶时,让宝宝将一侧乳房吸空后再换另一侧,以便让宝宝吃到富含脂肪的后乳。提示:▲ 如果吃奶时宝宝出现弓背、打挺、憋气等表现,或口角溢奶较多时,要暂时停止哺乳,并找医师咨询。▲ 部分早产宝宝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转到新生儿病房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如果早产宝宝可以经口或管饲喂养,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坚持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不能直接吸吮妈妈的乳房,要定时将母乳挤出,并在每次喂奶前30分钟左右将挤出的母乳送到病房(挤奶及储存奶的方法见下文叙述)。如何挤出母乳?

如果宝宝出生后暂时不能直接吸吮妈妈的乳房,要按照医师的指导,定时将母乳挤出后喂给宝宝。

清洁双手及乳房:

挤奶前洗净双手,如果指甲较长时应剪短指甲,既保证清洁,也能避免划伤宝宝的皮肤。用清水轻轻擦拭乳房,无需使用消毒剂。

热敷乳房:

可用热毛巾敷乳房,也可以洗个热水澡,以刺激射乳反射,有助乳汁流出。

清洗盛奶的杯子或奶瓶:

每次使用前用餐具洗洁剂或奶瓶清洗剂清洗,冲洗干净后可再放入清水中煮沸消毒。

开始挤奶:

将自己的拇指和示指放在乳头周围深褐色的皮肤处(乳晕),两指相对,其他手指托住乳房。用拇指及示指向胸壁方向(不是挤压乳头)轻轻下压,一压一放,并沿着乳晕移动,直到整圈乳晕都被按压到。为避免疲劳,可双手交替进行。刚开始挤压时可能只有少量乳汁,挤压几次后乳汁会逐渐增多。

一侧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当乳汁减少后,再挤另一侧,可以反复、轮流挤压两侧乳房。为挤出足够乳汁,每次最好持续20~30分钟。在产后乳汁分泌较少时,还可以适当延长挤奶时间。提示:挤奶时手指不要滑动或摩擦以防损伤乳房皮肤。不要压得太深,否则可能导致乳腺导管阻塞。避免挤压乳头。正确的挤压方法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如果出现疼痛应该调整挤压方法。吸奶器的种类

吸奶器主要分为手动和电动两种。

手动吸奶器:

体积较小,容易携带。可单手或双手操作,用手控制吸奶频率和力度。价格较低,使用方便。

电动吸奶器:

用起来比较省力,通过操作旋钮调节吸奶频率和力度。价格较贵,但可增加母亲的泌乳量和舒适度。

此外,还有一种橡皮球式吸奶器,一般不建议使用。因为它的吸力不易被掌握,容易导致乳头疼痛,甚至乳头皮肤破裂。而且不易清洗消毒,可能会对乳汁造成污染。提示:▲ 有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电动吸奶器相比,手工挤奶与电动吸奶相结合可以多挤出1倍的母乳。因此,在乳汁不足时,可以轮流进行电动吸奶和手工挤奶,以达到增加乳汁量的目的。▲ 每次用完吸奶器后,要用餐具洗洁剂等清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煮沸消毒至少10分钟。适宜的挤(吸)奶时间和频率

建议在分娩后1小时,最晚6小时内开始第一次挤(吸)奶,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此后可以按照下面推荐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定时挤(吸)出乳汁。产后第一周末,早产妈妈能挤(吸)出约300毫升/天,第二周末约600毫升/天,如果挤(吸)出的奶量较少,应找医师咨询。

挤(吸)奶频率:

出生后最初2~3周,每2~3小时挤(吸)奶1次,每天晚上1~2次(每次间隔不超过4~5小时),每天8~10次。当母乳分泌量充足后,每次间隔可以延长到3~4小时1次,夜间1次(间隔不要超过5小时),每天8次左右。

挤(吸)奶持续时间:

手工挤奶时,一侧乳房至少挤3~5分钟后换另一侧,反复轮换几次。每次总的挤奶持续时间约20~30分钟,以便挤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在分娩后最初几天,泌乳量较少时,挤奶的持续时间还可适当延长。

使用吸奶器吸奶时每次持续10~15分钟,不建议持续较长时间,以免长时间过度负压损伤乳头。提示:生后2~3周内如果宝宝吃不完妈妈的乳汁,也要坚持挤(吸)奶直到胎龄40~48周,以促进乳汁分泌。可将多余的乳汁冷冻保存。此外,挤(吸)出的母乳颜色变化是正常的,稠度和气味与妈妈的饮食有关。怎样将母乳送到病房?

每次送奶量:

每次挤出的乳汁要单独分装。可根据宝宝每顿的吃奶量决定每个容器的储存量。一般新生儿期宝宝每顿吃得较少,每个容器存放30~60毫升母乳比较合适。

标上日期和姓名以免弄混:

储奶容器可以是密封的储奶袋、带盖的玻璃杯、玻璃瓶或不含双酚A的硬质塑料瓶等。储奶容器上应注明挤奶日期、具体时间以及妈妈和宝宝的姓名。

送到病房:

当妈妈与早产宝宝同时住在医院时,可以将刚挤出的乳汁或冷藏的乳汁定时送到病房。

当妈妈已经出院,宝宝还住在医院时,每次挤出母乳后最好存放在冰箱冷冻室;当给宝宝送奶时,先将盛奶的容器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放入保温桶,在储奶容器周围放置一些冰块,以使母乳维持在冰冻状态,尽快送到宝宝所在的病房。提示:储奶袋不能煮沸消毒,所以用后应及时扔掉,不要重复使用。怎样储存母乳?

如果挤(吸)出的乳汁没有立即喂给宝宝,应储存在干净的容器中,短时间内可放在阴凉处,但如果室温较高或需要储存较长时间时,应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以防滋生细菌。储存的条件、温度及时间请参考表1-1。表1-1 储存母乳的适宜温度与保存时间提示:▲ 请将母乳放在冷藏或冷冻室的后部,以达到预期的储存温度。如果放在冰箱门附近的地方,将难以达到预期的冷藏或冷冻温度,这时要相应缩短储存时间。▲ 冷冻母乳时,不要将容器盛满,乳汁占容器的3/4即可,以防冷冻后乳汁膨胀致容器破裂。▲ 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活细胞,储存母乳会轻微影响细胞功能,冷藏比冷冻的影响略小。建议根据需要储存的时间长短确定储存方式,如果能尽快给宝宝吃,最好选择冷藏。怎样给早产宝宝使用冷藏(冻)母乳?

按照储存母乳的时间顺序,优先选择较早时间储存的母乳喂给宝宝。

解冻母乳:

将冷冻的母乳放到冷藏室或将储奶袋(瓶)放在温水中缓慢解冻。如果储存奶出现分层现象,可以轻轻旋转容器使不同成分混合,去除分层现象,但不要剧烈摇动。

加热母乳:

将经过冷藏或解冻后的母乳倒入杯子或奶瓶,然后用温奶器快速加热,温奶器快速加热一般不会破坏母乳成分。也可将奶瓶放在装有37~40℃温水的容器中隔水加热。

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也不要直接加热母乳:

这样会破坏母乳中的抗体、酶、蛋白等营养物质。提示:▲ 解冻后的乳汁在冷藏室保存不要超过24小时,在室温下放置不要超过1小时。解冻后也不要再次冷冻。如果宝宝没有吃完应该扔掉。▲ 少数解冻母乳闻起来与新鲜的母乳不同,这可能与妈妈的乳汁中含有较高的脂肪酶,引起乳汁中的脂类分解所致。这种母乳是安全的且多数宝宝能够接受。刚出院早产宝宝的喂养要注意什么?

用杯子或奶瓶喂母乳:

一些出生胎龄较小、吸吮力较弱的早产宝宝,要鼓励喂奶时首先直接吸吮妈妈的乳房,然后再使用杯子或奶瓶喂挤出的母乳。随着宝宝吸吮力的改善,逐渐过渡到直接母乳喂养。

保持足够的耐心:

刚出院时,小胎龄的宝宝每次吃奶量较少,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较弱,易疲倦,常因费力而需要休息一会儿再吃;有的宝宝需要睡一会儿再接着吃。有时这样喂奶要持续1小时左右。对于此阶段的宝宝,哺乳时要根据宝宝的吃奶习惯耐心喂养,随着宝宝吸吮、吞咽及呼吸能力的改善,每次吃奶的时间会逐渐缩短到30分钟以内。

少量多次喂养:

此阶段宝宝的胃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还较弱,胃容量较小,建议每天喂8~12次,少量多次喂养。喂养间隔时间白天不要超过3小时,晚上不要超过4小时。

允许宝宝每次的吃奶量有所不同:

如果宝宝这一顿吃得少,下一顿可能会早饿一些、多吃一些。因此,要让宝宝自己决定吃母乳的多少,不要强迫宝宝多吃。提示:出院后头几周,宝宝吃奶量较少,每次喂奶后将乳房中的乳汁挤空,有利于乳汁分泌。如何用杯子喂早产宝宝?

先吸吮乳房再用杯子喂母乳:

每次先让宝宝吸吮妈妈的乳房,然后将剩余乳汁挤出,再用杯子喂给宝宝。宝宝频繁有效的吸吮可以促进母乳分泌,如果先喂挤出的乳汁,宝宝吃饱后,就不愿意再吸吮乳房了。

用杯子喂母乳的方法:

将杯子边缘放到宝宝唇边,倾斜杯子使奶刚好能碰到宝宝的嘴唇,让宝宝试着用舌头舔奶或吸吮奶。要让宝宝自己吸奶吃,如果宝宝已经吃饱就不会再吸奶了。用杯子喂宝宝提示:▲ 不要将奶直接倒入或用勺送入宝宝口中,可能会造成摄入过多,甚至导致呛咳或窒息。▲ 宝宝喝剩的新鲜母乳1~2小时以后应该丢弃,不要再喂给宝宝。

关于奶瓶喂母乳:

有研究表明使用杯子吃奶比使用奶瓶更利于坚持纯母乳喂养,一般不建议使用奶瓶。对于住院期间已经接受使用奶瓶吃奶的宝宝,可以选择早产宝宝专用的奶嘴和奶瓶喂奶。这种奶具使吸吮力弱的宝宝轻轻吸吮也能吃到奶,有助预防胀气,奶嘴也较少引起乳头错觉。不同月龄早产宝宝的母乳喂养次数

矫正年龄3个月内:

出生后只要宝宝饿了就喂,即按需喂养,两侧乳房交替喂奶。1天可喂奶8次或更多,但不要强求喂奶次数。随着宝宝月龄及胃容量的逐渐增加,每次吃奶量会随之增加,吃奶次数相应减少。所以应顺应宝宝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从按需喂养逐渐过渡到规律喂养。

矫正年龄4~6个月:

宝宝吃奶逐渐形成规律,约每3~4小时喂1次,每天喂6次左右,可以逐渐减少夜间哺乳的次数。6个月左右多数宝宝夜间可以整夜睡眠,此时应逐渐停止夜间喂奶。

矫正年龄7个月后:

随着宝宝胃容量的增大,每次吃奶量增加,每天的吃奶次数相应减少。7~9个月时每天喂奶4~5次;10~12个月时每天喂奶3~4次。

矫正年龄1岁以后:

宝宝逐渐以固体食物为主要营养来源,母乳喂养的次数减少到每天2~3次,母乳的摄入量也会逐渐减少。提示:母乳喂养的同时要在医师指导下补充铁剂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补充方法见相关部分的内容。母乳不足怎么办?

母乳不足的主要表现:

宝宝在吸吮妈妈的乳房时,较少听到明显的吞咽声;每次哺乳后宝宝常表现为不停地哭闹且不能安静入睡,或者入睡后很快醒来。但最准确的判断方法就是宝宝的体重增长不好,排尿次数减少,每天少于6次,尿色深黄。

母乳不足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最常见的原因是喂养方法有问题,如含接乳房的姿势、每天哺乳的次数及每次哺乳的持续时间等。建议妈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促进母乳分泌:

确保正确的含接乳房姿势:

宝宝含接姿势正确才能够达到有效吸吮。乳晕下面的乳腺导管内充满乳汁,宝宝只有通过吸吮挤压乳晕下面的乳腺导管,才容易吃到充足的乳汁。因此,当宝宝吃奶时要帮助宝宝将妈妈乳房的大部分乳晕含在口中。如果宝宝只吸吮妈妈的乳头部位,不仅吸不到足够的乳汁,还容易引起妈妈乳头痛,甚至导致乳头皲裂。

频繁的吸吮:

适当地增加吸吮次数可以刺激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增加乳汁分泌。出生后2~4周内每天最好喂8~12次,不限制每次吸吮时间。连续睡眠超过3小时要唤醒宝宝喂奶。夜间也要喂奶,因为夜间泌乳素产生较多,更有利于乳汁分泌。

挤空乳房:

每次哺乳后要挤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充盈的乳房会产生抑制因子,使得乳汁分泌停止。不过,当母乳分泌充足后就不必每次挤空乳房了,理想的状态是宝宝每次吃多少乳汁,乳房就会再分泌多少乳汁。

妈妈的营养均衡及休息放松:

妈妈每天要摄入适量的谷类、肉、蛋、奶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膳食均衡;每次哺乳前饮一杯汤或水,仔鸡、猪蹄、黄豆、花生、木瓜等食材对促进乳汁分泌有一定帮助。不要过多摄入食物和汤水,饮食过量不仅不会增加乳汁分泌,反而可能减少泌乳量。妈妈还要注意休息,宝宝睡觉时,妈妈也与宝宝同步休息;放松心态,避免紧张,保持心情愉快。提示:如果矫正年龄3个月内宝宝每天平均体重增长少于20~30克,采取上述促进母乳分泌的方法后,宝宝的体重增长也没有明显改善,要及时去医院咨询。2.配方奶喂养技巧适合早产宝宝的配方奶有哪些?

母乳分泌量不足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母乳喂养时,可选择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应该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合早产宝宝的配方奶。

足月儿配方奶:

即普通婴儿配方奶。是为足月儿设计的,也适用于不需要进行营养强化喂养的早产宝宝。比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含较少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成分。如果用来喂养3个月内的早产宝宝,应每周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持续2~4周。喂养过程中一旦出现体格生长速度下降,要及时去医院咨询。

早产儿配方奶:

主要用于早产宝宝住院期间喂养,可单独或与母乳一起使用。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这种配方提供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成分介于早产儿配方奶和足月儿配方奶之间,可单独或与母乳一起使用。

其他特殊配方奶:

如果宝宝确诊为牛乳蛋白过敏,或父母有食物过敏等情况,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选择特殊配方奶,如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氨基酸配方奶等。提示:挑选配方奶时要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产品,注意营养成分的含量,检查配方奶的包装有无损坏,并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可先买小包装奶粉试喂,观察宝宝有无不良反应。怎样喂早产宝宝配方奶?

开始喂奶的时机:

要在宝宝清醒并出现张口找或发出吃奶的声音等饥饿表现时,再开始喂奶。

喂奶姿势:

要像喂母乳一样抱起宝宝喂奶。喂奶的过程中,妈妈要温柔地看着宝宝的眼睛,一边对宝宝说话一边喂奶。在喂奶的同时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利于母婴互动交流,增进亲子感情。

奶瓶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使用普通奶瓶喂奶时,奶瓶底部应向上倾斜,与宝宝下颌成45°角,以使奶嘴充满奶汁,减少或避免宝宝在吃奶时因吸入较多空气而引起吐奶。

对吸吮力较差的宝宝建议使用早产宝宝专用奶瓶和奶嘴,宝宝可以轻松地吸入奶汁,还能避免宝宝吸入空气,预防吐奶和呛奶。

混合喂养方法:

对于母乳不足需要补充配方奶时,每次要先喂母乳,然后再用配方奶补充。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宝宝尽可能吃到较多的母乳,而且也利于促进母乳分泌。提示:不要让宝宝躺在床上吃奶,以免引起吐奶、呛奶甚至窒息,也不利于母婴交流。如何掌握早产宝宝的喂奶量和次数?

刚出院时的喂养:

可以参考宝宝出院时吃奶情况来确定。

3个月内的宝宝:

胃容量较小,可不定时喂养,饿了就喂,按需喂养。

3个月后的宝宝:

逐渐形成自己的进食规律,可以试着定时喂养。

判断喂养量和次数是否合适的方法:

如果宝宝的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正常,说明喂奶量和次数适合宝宝的生长。提示:表1-2为不同矫正月龄宝宝喂奶量及次数的参考范围,不同宝宝差异较大,不要盲目与其他宝宝比较。早产宝宝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不同,因而吸吮、吞咽能力、胃容量及胃肠道发育成熟情况也各异,每天喂奶量差异较大,每次的吃奶量也会有所不同,属于正常现象。通常如果宝宝这一顿吃得少,下一顿可能会提前吃或多吃一些。因此,要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奶量,不要强迫宝宝每次摄入固定的奶量。当宝宝出现扭头、闭嘴等吃饱迹象时要停止喂奶,不要强迫宝宝把每次冲的奶粉都喝完,以免喂养过度,导致消化不良或体重超重甚至肥胖。表1-2 0~12月龄宝宝喂奶量和次数参考范围如何冲调配方奶?

清洁:

冲调前先洗手。奶嘴、奶瓶等奶具要经过清洗、消毒。

冲调水的准备:

使用城市自来水冲调奶粉比较安全。先将水煮沸,并持续煮不超过1分钟后停止加热,因为水煮沸超过1分钟会浓缩水中的矿物质,可能增加早产宝宝的肾脏负担。要等水温降低后再用于冲调奶粉。一般60℃的水温比较合适,如果水温过高会破坏奶粉中的一些营养成分。

冲调步骤:

先加水、后加奶粉。向奶瓶中加水到需要量,再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加入适量奶粉,盖上瓶盖摇10~20秒,使奶粉与水充分混匀即可。

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的比例冲调奶粉,不要自行增加奶粉或水的比例,也不要额外加糖。因为配方奶过稠、过稀或加糖均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等问题。提示:如果缺乏安全用水,可以使用瓶装水,6个月内的宝宝要选择不含氟的瓶装水。因为尽管配方奶本身含氟较低,但是当用含氟的水调制奶粉并作为宝宝主要营养来源时,可能导致氟水平高于推荐量,有氟中毒的危险。加热与保存配方奶需要注意什么?

加热配方奶的方法:

可用温水冲奶瓶同时转动奶瓶达到加热目的;也可以把奶瓶放到温水容器中隔水加热;还可用温奶器加热。喂给宝宝前可用手背试配方奶的温度,以感觉不凉也不热的适中温度为宜。

不要用微波炉加热,因为过高的温度会破坏配方奶中的部分营养素。微波炉加热时往往中心部位的温度较高,如果没有摇匀就喂给宝宝,可能会烫伤宝宝。也不要直接煮沸配方奶,这样也会破坏配方奶中的一些营养物质。

保存配方奶的方法:

用水调制后的配方奶在室温下保存不要超过2小时,2~4℃冰箱中储存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如果是浓缩液体配方奶,在室温下保存不要超过2小时,2~4℃冰箱中储存时间不要超过48小时。使用调制好的配方奶时,最好在1小时内喂给宝宝,吃剩的奶弃去,不可留到下次再喂。提示:▲ 如果配方奶的使用说明提及加热和储存方法,则应以该使用说明为准。▲ 配方奶粉的包装拆开后通常可以保存1个月,如果没吃完,不要再给宝宝吃。奶具的分类消毒方法

清洗:

奶瓶、奶嘴使用后要立即用餐具清洁剂或奶瓶清洗剂等清洁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随后进行消毒。

消毒:

▲ 每次消毒时先将玻璃奶瓶放在洗净的锅中,水要没过奶瓶。

▲ 水沸腾后再放入奶嘴、连接盖或塑料奶瓶。

▲ 5分钟后取出奶嘴和连接盖。

▲ 10分钟后取出塑料奶瓶。

▲ 玻璃奶瓶可以在15分钟后取出。提示:对于水质较硬的地区,水煮后可能会有水碱在奶瓶内沉积。为避免水碱沉积在奶具上,可以使用蒸锅蒸奶瓶,或使用消毒奶锅、微波炉消毒。3.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营养强化喂养哪些宝宝出院后需要营养强化?

对于有以下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宝宝,需要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强化喂养,以补偿出生时已经存在或出生后早期发生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摄入不足,使他们达到理想的营养状态,满足早产宝宝正常生长和追赶生长的需求。

高危因素:

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000克、生后病情危重或并发症多、住院期间喂养过程不顺利、出院时体重增长缓慢等。

强化营养产品主要包括:

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奶及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等。其中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多用于出院后的早产宝宝,早产儿配方奶主要在住院期间使用,母乳强化剂出院后也可在医师指导下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提示:▲ 医师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确定营养强化方法及持续时间。▲ 营养强化喂养期间,应每月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师会根据宝宝体重、身长及头围生长情况调整强化喂养方法。母乳强化剂的使用与储存

母乳强化剂的主要成分:

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素,可以提供与早产儿配方奶相似的营养物质。

使用方法:

通常为粉末状,使用时可将该粉末加入到固定量的母乳中,用杯子或奶瓶喂给宝宝。

剂量:

宝宝出院后如果需要继续使用母乳强化剂,应根据医师的建议确定用量,并按照说明书要求的方法与母乳进行调配后喂给宝宝。

储存方法:

母乳强化剂可在室温下保存。

当母乳中添加了强化剂后,应在1小时内喂给宝宝。现配现喂给宝宝,吃剩的乳汁则应该丢弃。何时停止营养强化?

营养不足可能导致生长缓慢及神经系统发育落后,而营养过剩会导致远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只有适度营养才有利于早产宝宝健康成长,因此,要适时停止强化喂养。

停止强化喂养的时间:

由于停止强化喂养的时间与强化的程度、宝宝的出生情况及生长状况有关,个体差异较大,难以确定统一的停止强化时间。因此,要在医师指导下,根据生长监测情况,具体决定每个宝宝停止强化喂养的时间。

例如:一个胎龄28周、出生体重<1500克的小宝宝,最长需要强化喂养到矫正年龄1岁;而另一个相同胎龄的宝宝可能只需要强化喂养到矫正年龄3~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就达到同月龄指标的第25~50百分位了,即可改为母乳喂养或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减少及停止强化喂养的指标:

当早产宝宝体重、身长、头围增长速度良好,而且各项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时,可以在医师指导下先将全量强化喂养逐渐改为半量强化喂养,然后逐渐停止营养强化喂养。

减少营养强化喂养期间,应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检查,观察宝宝的生长变化情况。停止营养强化喂养后2~4周内,要每周检查宝宝体重增长情况。提示:如果宝宝体格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并经医师确定为营养摄入不足所致后,还要在医师指导下恢复部分营养强化喂养,直到生长速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如何更换配方?

使用母乳强化剂的宝宝:

可逐渐减少母乳强化剂的添加次数。例如:原来婴儿每天加10袋母乳强化剂,先每天减少2袋。1~2周后测量体重,如果体重增长正常,再每天减少2袋母乳强化剂,依此类推,直到完全停止强化母乳,转换为纯母乳喂养。

使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的宝宝:

在转换配方奶时应根据宝宝的耐受情况缓慢进行,以使宝宝的胃肠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例如,原来每天喂8次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可每天先减少1次,由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代替,剩下7次仍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一周后测量体重,如果体重增长正常,没有腹泻、呕吐、皮疹等异常反应,再每天减少1次,由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代替,剩下6次仍然为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依此类推,直至完全更换为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提示:▲ 在转换过程中,早产宝宝可能会有不习惯新口味的情况,但通常经过一定时间会逐渐适应。▲ 如果出现体重增长速度减慢或不增,要暂时停止配方奶的转换,并及时找医师咨询。4.及时补充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早产宝宝需要补维生素D吗?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由于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大约为20~40国际单位/升,宝宝从母乳中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因此,出生后就要开始在医师指导下补充,可参考表1-3所示的剂量补充维生素D。表1-3 维生素D参考补充剂量

含有维生素D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用表1-3中的剂量减去配方奶中的维生素D量,就是宝宝每天应该额外补充的量。当宝宝每天摄入配方奶达1000毫升时,可停止补充维生素D,以防过量摄入。表1-4为每100毫升配方奶中维生素D参考含量。表1-4 配方奶中维生素D参考含量(国际单位/100毫升)

举例说明:2个月的宝宝,1天吃500毫升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则每天需要额外补充的维生素D剂量为:800-59×5≈ 500(国际单位)提示:维生素AD制剂适合早产宝宝的需求,因为早产宝宝除维生素D不足外,还常有维生素A缺乏。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早产宝宝需要补钙吗?

孕期最后3个月,大量钙和磷从母体中转运到胎儿体内,主要用于保证胎儿骨骼生长。但是,早产宝宝由于过早出生,在胎儿期没有获得足够的钙、磷。如何补充早产宝宝钙、磷的不足呢?

营养强化喂养的宝宝:

因为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早产儿配方奶及母乳强化剂等强化配方中,已经含有适宜的钙、磷等营养素,如果摄入奶量足够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纯母乳或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要按照医师的要求定期检测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医师将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早产宝宝是否需要额外补充钙剂。怎样预防早产宝宝缺铁性贫血?◎早产宝宝易患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铁储备不足:

新生儿体内大约80%的铁是在孕晚期积累的,早产宝宝由于过早出生,所以体内铁的储备少于足月宝宝。

▲铁摄入不足:

生后早期早产宝宝的营养摄入也受到限制,因而铁的摄入往往不足。

▲铁需求增加:

出生后早产宝宝出现的追赶生长,使得他们对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铁消耗增多:

出生后早产宝宝发生感染等早期合并症,以及接受化验检查较多等也会增加铁的消耗量。◎铁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

铁是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素之一,缺铁性贫血会影响宝宝的注意力及记忆力,降低宝宝抵抗感染的能力,还会降低宝宝的食欲,进而影响宝宝的体格生长,增加患其他相关疾病的危险。◎如何预防贫血的发生:

为预防早产宝宝贫血的发生,要在医师指导下及时、适量地给宝宝补充铁剂。一般在出生后2~4周内开始补充,直至矫正年龄1岁,补充的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mg元素铁。提示:配方奶中含有一定量的铁,补充铁的剂量要减去配方奶中含有的铁;如果宝宝服用的多种维生素制剂中含有铁,也要减去此部分铁,以避免摄入过多的铁剂,亦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早产宝宝需要补DHA吗?

DHA的作用:

DHA中文全名为二十二碳六烯酸,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母乳、富含脂肪的鱼类、蛋黄、海藻等均含有比较丰富的DHA。有研究显示,DHA可以改善出生胎龄为30~36周早产宝宝的神经和视觉功能发育水平,并可促进体重和身长的增长等。

早产宝宝是否缺乏DHA:

妊娠后3个月DHA从母体中输送到胎儿体内,所以,过早出生的早产宝宝出生时体内储备较少,同时早产宝宝自身合成的能力也较差。

早产妈妈母乳中的DHA含量高于足月宝宝母乳中的含量,而且易于被早产宝宝胃肠道吸收,是宝宝DHA的主要来源。但由于早产宝宝早期吃奶量较少,不能从母乳中获得足够的DHA,有必要进行适量补充。1岁内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宝宝补充DHA的方法:

纯母乳喂养:

在医师指导下补充DHA,直到矫正胎龄40周。40周后如果宝宝为纯母乳喂养,则不必额外补充。

营养强化喂养:

早产儿强化配方中均含有适量的DHA,不必额外补充。

足月儿配方奶喂养:

建议使用添加了适量DHA的配方奶,其中DHA含量应为总脂肪酸的0.2%~0.5%。

1岁后的宝宝:

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满足其对DHA的需求,包括每周吃1~2次富含脂肪的鱼类,如:三文鱼、鲈鱼、金枪鱼等;每天1个鸡蛋(蛋黄中含有较高DHA)。提示: 2016年中华儿科杂志发表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中提出,早产宝宝矫正胎龄40周内DHA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55~60毫克,其中包括了宝宝吃的奶中DHA的含量。5.常见喂养相关问题的应对方法怎么分辨早产宝宝的饥与饱?

饥饿的表现:

足月宝宝饥饿时会出现张口找妈妈乳头或把手放在嘴里;当触碰宝宝的嘴唇时,嘴会张大或出现吸吮动作等。对于早产宝宝特别是胎龄较小的宝宝,则需要更细致地观察,因为他们刚出生后不会出现像足月宝宝那样典型的饥饿表现,可能只有紧握双拳、拳头置于胸腹部、呼吸加快或发出吃奶声音等表现。如果宝宝发出各种饥饿信号后,没有及时给宝宝吃奶,宝宝就可能出现烦躁、哭闹等表现。

唤醒宝宝吃奶:

出生胎龄较小的早产宝宝最初可能不会醒来要求吃奶,必须弄醒他们。可以尝试喂奶前给宝宝换尿布使他们清醒;去掉宝宝的包被和厚重的衣物,让宝宝的手和腿自如活动;轻柔抚摸宝宝,并同宝宝说话等,都有助于唤醒宝宝。

吃饱的表现:

早产宝宝吃饱时可能出现停止吸吮、松开或反复吐出乳头或脸转向一边;闭上小嘴;挤压乳头而不是吸吮乳头;看上去满足并要睡觉;身体放松或轻轻吮吸乳房直到入睡;入睡后很难唤醒等表现。提示:当唤醒宝宝时,不要采取扭动身体、拍脸颊或脚心等较为激烈的方式,以免惊扰宝宝的情绪。什么是溢奶和吐奶?

溢奶:

吃奶后1~2口奶顺着嘴角流出被称为溢奶。通常足月新生宝宝的胃容量小且呈水平位,胃与食管相连接的贲门括约肌较松弛,胃与肠道相连接的幽门括约肌较紧张,因此吃进去的乳汁容易反流出来。早产宝宝比足月宝宝更易出现溢奶,因为早产宝宝除有上述足月宝宝的特点外,他们的吸吮与吞咽动作不协调,吞咽反射不健全,食管括约肌较足月宝宝短,吞咽时咽-食管括约肌不关闭,更易发生食管反流而出现溢奶。溢奶属于正常现象,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吐奶:

吃奶后吐出少量奶或乳凝块被称为吐奶。发生吐奶常与喂养或护理不当有关。早产宝宝的胃蠕动能力较差,易出现胃内容物潴留而发生腹胀、呕吐。随着宝宝胃肠道发育逐渐完善及年龄增长并改善喂养和护理方法后,吐奶的现象大多可以得到改善。如果宝宝一次吃奶量过多、哭闹后吃奶吸入较多空气或吃奶后换尿布时,吐出少量奶或乳凝块,均属于正常现象。

溢奶及吐奶的情况在3个月以后会逐渐消失。提示:当宝宝出现吐奶频繁达每天2~3次以上,吐奶量多、吐奶前有痛苦表情、吐奶后哭闹或伴腹胀、发热、精神欠佳、体重增长不理想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如何预防溢奶和吐奶?喂奶前及喂奶时注意:

▲不要强迫吃奶:

当宝宝有饥饿表现时再喂奶。吃奶过程中若出现将头转开、弓起后背、推开乳房或睡着不易唤醒等情况时,不要再强迫宝宝继续吃。

▲避免乳汁流速过快:

若乳胀明显喂奶时乳汁流速过快,可用手指轻掐乳晕周围减缓流出,或先挤出一些奶后再喂。不要丢弃挤出的奶,也最好尽快喂给宝宝。奶瓶喂养时奶嘴孔不要过大,以免因流速过快引起宝宝呛奶或吐奶。

▲不要让宝宝躺着吃奶:

应抱着宝宝喂奶,并使其身体头高脚低倾斜45°左右。

▲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

奶嘴要充满乳汁,防止宝宝吃奶时吸入过多空气;当宝宝剧烈哭闹后不要立即喂奶,同样是为了避免吸入过多空气而导致吐奶。喂奶后护理:

帮助宝宝打嗝排气:

每次喂奶后使宝宝呈头高脚低位趴在妈妈胸前或竖抱宝宝将其头靠在妈妈肩上轻轻拍背,帮助宝宝排出吞入的空气,听到打嗝声后再将宝宝放到床上。拍嗝排气后最好将宝宝头颈部垫高30°左右,以帮助排空胃内的乳汁。喂奶后竖抱拍背

不要大幅度移动宝宝:

最好在喂奶前给宝宝换尿布;若喂奶后需要更换时,注意宝宝的下肢及腹部不要高于胸部,并避免过度屈曲大腿压迫腹部引起吐奶。如果需要清洗宝宝臀部时,也应使其臀部低于腹部。提示:发现吐奶时,立即将宝宝置于(左)侧卧位并轻拍其后背,帮助宝宝把鼻咽部的乳汁排出来,以防窒息。半小时后改为仰卧位。头部垫高预防窒息如何解决早产宝宝常见的喂奶问题?

部分出生胎龄较小的早产宝宝出院后可能会出现喂养问题,如:吃奶费力,吸吮、吞咽、呼吸协调较差,吃奶时间持续较短等。表1-5中列举了早产宝宝早期常见的喂奶问题及处理方法。表1-5 早产宝宝早期常见的喂奶问题及处理方法提示:上述方法没有明显效果时要找医师咨询。提示:如果宝宝出现:吞咽困难、吸吮力弱、频繁呛奶、舌头缩回;经常伸缩身体或背部后仰(角弓反张样);用力咬奶头(奶嘴)而不是吸吮;减慢乳汁流速后仍频繁咳嗽或呛奶;吃奶能力没有进步;体重增长不好等情况,要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以排除宝宝是否有吞咽功能延迟或障碍、口腔运动控制或协调异常等问题。早产宝宝体重增长慢怎么办?

体重是反映宝宝近期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母乳不足、喂养不当、生病等原因均可能影响宝宝的体重增长。

纯母乳喂养的宝宝:

如果宝宝2、3小时吃奶一次,每天排尿次数超过6次,但体重增长缓慢,要注意哺乳时是否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否则宝宝仅吃到前奶而没有吃到富含脂肪和能量的后奶时,会影响体重增长。对于有些出生胎龄较低的宝宝,常提示单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营养强化喂养。

足月儿配方奶喂养的宝宝:

如果喂给宝宝的配方奶过稀,将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配方奶过浓则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并出现腹泻等,也可能影响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因此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比例调制配方奶。如果调制配方奶方法正确,但宝宝吃奶后1、2个小时就开始出现饥饿的表现,同时体重增长缓慢,说明足月儿配方奶不能满足宝宝的生长需要,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营养强化喂养。如果宝宝已经在进行部分强化喂养,则应在医师指导下增加营养强化的强度。

生病的宝宝:

当宝宝患肺炎、腹泻等疾病后,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宝宝的体重增长。如果宝宝患有缺铁性贫血,没有及时治疗,也会影响体重的增长。患病痊愈后2周内应每天增加一次喂养,直到宝宝的体重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以弥补患病期间营养的缺失。什么样的大便算正常?

大便的性状与喂养方式有关。宝宝出生后最初2~3天内大便为深绿色、黏稠的胎便。此后宝宝大便的颜色与宝宝吃奶的种类密切相关,母乳喂养妈妈的食物种类有时也会影响宝宝大便的颜色。吃奶的宝宝大便性状可以参考表1-6。表1-6 不同乳类喂养宝宝的大便性状

深绿色便:

配方奶或母乳强化喂养的宝宝出现深绿色便,可能与奶粉中强化的铁剂未被完全吸收有关,属于正常现象。

只要宝宝吃奶好、生长发育正常,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会逐渐好转,不必治疗。如果宝宝伴有体重增长不理想,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提示:当大便次数比平时明显增多或大便带血、发白、发黑、黏液较多时,要尽快去医院。可以将宝宝刚排出的大便放入干净小瓶中带到医院,以便尽快化验,使宝宝得到及时诊治。怎样预防早产宝宝便秘?

早产宝宝如果出现大便干、硬或呈小球状,排便困难,腹胀等情况,即为便秘。早产宝宝胃肠蠕动慢,配方奶喂养时尤其容易出现便秘。引起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见表1-7。表1-7 早产宝宝便秘的常见原因与预防方法提示:宝宝便秘应找医师咨询,不要自行使用药物治疗。6.食物转换(辅食添加)早产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加辅食?

从宝宝生长情况判断:

当早产宝宝每天喂8~10次母乳或每天总配方奶量达800~1000毫升时,看上去仍未吃饱或体重增长不达标时,说明单纯乳类喂养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应该在继续喂母乳的基础上,增加其他食物。

从宝宝发育状况判断:

当宝宝能倚靠着东西坐一会儿,对别人吃的饭菜感兴趣,如喜欢抓妈妈正要吃的东西,并喜欢将物品放到嘴里;用勺喂给他(她)食物时会张口,这些表现提示宝宝已经具备尝试泥糊状食物的能力了。

如果宝宝能用嘴唇将泥糊状食物从勺中抿进嘴里,用舌头把食物移到舌后部,会用上下牙龈(床)压挤食物,并咽下去,而且不会被呛到,说明宝宝已经开始接受泥糊状食物了。

不要早于矫正年龄4月龄:

母乳或配方奶是满足小宝宝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和营养来源,过早加辅食会相应减少乳类的摄入。因为4个月前宝宝的胃肠道功能还不够成熟,不能很好地消化淀粉类的食物;肠道不能完全阻挡不适宜的物质被吸收,过早添加这些辅食容易导致宝宝出现腹泻、腹胀、便秘、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或引起食物过敏。

不要晚于矫正年龄6月龄:

因为宝宝感知味觉及学习吞咽、咀嚼的能力有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比较容易习得相关的能力,一旦错过,则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甚至难以获得这些能力。另外,过晚添加辅食还会因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而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咀嚼不仅可以增加体内唾液腺分泌,激活淀粉酶的活性,利于消化淀粉类的食物;还可以促进头面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利于宝宝发音及出牙。如果过晚添加固体食物,错过咀嚼及吞咽发育的关键期,宝宝有可能出现不愿吃或不会咀嚼块状食物、不会吞咽颗粒较大的食物或语言发育落后等情况。提示:▲ 出生胎龄较小的宝宝要在医师指导下确定添加辅食的时间及种类。▲ 当宝宝吃固体食物出现吞咽或咀嚼困难时,要及时去专科医院就诊。添加辅食的基本原则

早产宝宝添加辅食的主要原则与足月宝宝基本一致。

添加食物的数量和频率:

添加食物要从少量及每天1次开始,逐渐增加数量和次数。

添加食物的质地:

要从开始时细腻的泥糊状逐渐过渡到矫正年龄7~9个月时的碎末状,再逐渐转换为10~12个月时的碎块状食物,1岁后可以为小块食物。实际年龄2岁后可以与成人吃同样的食物,但要单独制作,以确保食物块小、软烂、少盐、少糖和少调味品。

添加食物的种类: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宝宝尝试的食物种类越多,日后发生挑食或偏食的可能性越小。

每次添加新的食物后3~5天内,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反应。当宝宝适应了多种食物以后,才可以将这几种食物混在一起喂给宝宝。

关于调味品:

每次制做辅食时可以加适量食用油,利于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及补充一定的能量。2岁内不应在食物中额外加糖、盐及调味品;2岁后也要少放糖、盐及调味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给宝宝甜饮料或蜂蜜水等,以免影响食欲和增加龋齿的发生。

用勺喂食:

利于宝宝吞咽功能的发育,不要用奶瓶喂泥糊状食物,不仅易引起呛咳,不利于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还容易摄入过量的食物。

1岁内不要停止喂母乳或配方奶:

在添加辅食的同时,要继续乳类喂养,因为在1岁内乳类仍是宝宝主要的能量和营养来源。随着宝宝胃容量的增加,每天吃奶的次数逐渐减少,但每次吃奶量在增加。4~6个月每天吃奶800~1000毫升,到1岁内每天600~800毫升。鼓励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提示:▲ 当添加新食物后宝宝出现皮疹、呕吐、腹泻等异常反应时,应暂时停止添加该种食物,并尽快去医院诊治。▲ 宝宝生病期间不要添加新种类的食物。早产宝宝添加辅食的注意事项

开始添加的年龄:

早产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要以矫正年龄计算,不要按照实际年龄,避免过早添加。

添加辅食后观察时间:

部分出生胎龄较小的宝宝,咀嚼和吞咽功能发育会差一些,适应新种类食物也会慢一些,而且容易出现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因此,要给宝宝充分的适应时间。

对于咀嚼和吞咽功能基本正常的早产宝宝,每次添加新食物后观察3~5天,如果没有异常反应,就可以再添加另一种新食物。

对于出生胎龄较小或吞咽、咀嚼功能较差的早产宝宝,刚开始加辅食时最好观察1周左右,当确定宝宝适应了该种食物后,再添加另一种新食物。提示:如果添加新食物后,宝宝出现呕吐、腹泻、便秘、皮疹等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的表现,应暂时停止添加并及时就医。如何鼓励宝宝吃辅食?

为宝宝提供适宜的就餐环境:

宝宝的吃饭地点最好相对固定,有宝宝固定的餐具、餐椅。可让宝宝与家人同桌进餐,增加进餐乐趣,感受家庭和谐的氛围,但宝宝的食物应该单独制作。

关注并及时回应宝宝:

喂宝宝时喂养人应与宝宝面对面坐,便于观察宝宝的进餐情况,了解宝宝吃饱时的表现并及时回应他(她)。在喂养过程中适当与宝宝多交流,如:告诉宝宝饭菜的名称、表扬宝宝模仿大人细嚼慢咽、不挑食等。鼓励宝宝用手势或语言表达是否吃饱。

耐心鼓励宝宝尝试新食物:

在开始尝试新食物时,宝宝可能会把食物含在嘴里不咽下或直接吐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试着再喂,如果还是拒绝,可以下次吃奶前再次试喂。宝宝偶尔拒绝属于正常现象,有的宝宝需要在3~5天内尝试10~15次才会接受一种新食物。提示:吃饭时不要开电视、玩玩具,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宝宝不愿意吃时不要强迫或训斥,也不要用甜食、零食替代或作为奖励,否则会不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怎么喂泥糊状食物?

◎ 刚开始喂宝宝泥糊状食物时,先把宝宝放在安全的小餐椅上,然后用小勺将少许米粉糊放在宝宝的嘴唇之间,当宝宝张嘴后再轻轻将小勺送到宝宝舌中部,让宝宝舔或用嘴唇抿食物,听到宝宝吞咽声后,说明宝宝已经顺利吃完第一口食物,此时再开始喂下一勺。

◎ 如果宝宝不张嘴,要耐心等一会儿,直到宝宝张开嘴再喂。

◎ 不要勉强往宝宝嘴里塞,以防呛到宝宝,甚至可能使宝宝产生不愉快的经历,日后惧怕或拒绝接受辅食。提示:喂宝宝之前要尝尝食物的温度是否合适,以防烫到宝宝稚嫩的口腔黏膜。食物的温度要温而不烫,长期吃过热食物或冷食均不利于宝宝的健康。矫正年龄4~6个月宝宝的喂养

乳类:

在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的基础上,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喂养的宝宝约每3~4小时喂1次奶,每天喂6次左右;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每天喂5~6次,每天共800~1000毫升。可以逐渐减少夜间哺乳的次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