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秘闻轶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16:03:59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皇后秘闻轶事

皇后秘闻轶事试读:

内容提要

后宫,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她们也避无可避这诅咒般的悲哀。一生悲剧的皇后很多,多得数不胜数。汉宣帝的三位皇后并算不上有名的,写在这里,主要是个人的原因(偶对西汉,尤其是汉宣帝这一段的历史比较了解啦!)另外就是我觉得,这三个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舞台上的三位皇后,在中国五千年的整个后宫悲剧里,都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

第一章 皇后秘史

幼女皇后张嫣

再讲一个皇宫后妃的故事,今天要讲的这位皇后出身可谓高贵之至,谁呢?就是汉惠帝的皇后,同时也是他的外甥女——张嫣。先报一报张嫣的家世,张嫣的外祖父是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外祖母是高后吕雉,祖父是《汉书》中立传顺序仅次于陈胜、项羽的赵王张耳,父亲是嗣赵王张敖,母亲是刘邦吕后的爱女鲁元公主,够牛吧。闲话,这位鲁元公主就是刘邦当年被项羽追得走投无路之时无奈之下踢下车的那位大小姐。

从现有史料的记载来看,张嫣当生于公元前202年,这一年轰轰烈烈的楚汉战争已经拉下大幕,号称一世英雄的楚霸王项羽哭别虞姬,自刎乌江。

在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中,虽然三杰萧何、张良、韩信功劳最大,但其他人的功劳也不差,比如张耳。韩信的成名作井径口一战(着名成语“背水一战”的典故由来),张耳是出了大力的。

刘邦知恩必报,封张耳为赵王,这还不够,又把自己最钟爱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张敖,结为亲家。不过张耳没有福分,一年后就死了,张敖袭承王位。

不过刘邦到底对异姓王不放心,不知道是不是刘邦暗中授意,张敖亲信贯高的仇家诬告张敖谋反。刘邦趁机想治张敖的谋反大罪,幸好贯高忠贞不贰,力陈冤屈,加上吕后爱女心切,多方斡旋,张敖才免死罪,被贬为宣平侯。

刘邦余怒未消,听了娄敬的馊主意,居然想把爱女鲁元公主嫁到匈奴。鲁元听后,差点晕倒,对着张敖号啕痛哭,那可是不毛之地,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这时张嫣也三岁了,年幼不懂事,只看妈妈伤心流泪,也跟着哭。鲁元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刘邦听说母女俩哭成了泪人,心也就软了,让鲁元留了下来。

俗话说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小棉袄,看到女儿受苦,吕后心中也是难过,更多了一份歉疚。到了汉惠帝刘盈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吕后为儿子娶了一个妃子,可此女命薄,没几年就去了。

刘盈继位后,准备再选一个贵族女子立后,吕后居然打起张嫣的主意,美其名曰“亲上加亲”。刘盈当然不愿意,告诉老娘:“阿嫣是我的外甥女,而且她还是个未成年幼女。”

吕太后当即就驳了回去:“现在年幼,将来不就年长了?而且外甥与舅舅关系不在五伦之内,阿嫣身份高贵、绝色无双,天下无可比。实话告诉你吧,老娘早就相中了她,少废话,老娘的话你敢不听?”刘盈知道老娘是个心狠手辣的主儿,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她都敢下重手,还是别在母老虎头上挠痒痒吧,只好违心依从。

汉惠帝三年(前192)秋,刘盈正式册封外甥女张嫣为皇后,这一年张嫣只有十岁,而她的亲娘舅兼新婚丈夫已经二十一岁了。吕太后也知道张嫣年龄太小,怕惹非议,对外诈称皇后十二岁。不过张嫣有些早熟,加上体态丰盈,看上去差不多十二三岁的模样,也将就糊弄了过去。

皇帝婚庆大典举办的极为隆重,男方家出手大方,甩手就是两万斤黄金,到底是皇家气派。张嫣的弟弟张偃年少不懂事,见一大堆黄金摆在厅上,屁颠屁颠地跑入姐姐的香闺,狂呼乱叫:“姐姐,皇帝舅舅来买你了。”

鲁元公主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呵斥张偃:“吃屎娃娃懂个屁,一边玩泥巴去。”张偃还嫌场面不够热闹,又拉着张嫣的手:“外边那么多金子,姐姐何不去看看?”张嫣不想让他添乱,连哄带骗把张偃弄出去了。

皇帝纳后,不同于普通百姓娶媳嫁女,要严格遵从程序走的,第一步就是要女官检查皇后的身体是否有缺陷,负责这项重大政治任务的是著名的老巫婆许负。许负到了张府,没费多大工夫,就出色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将考察结果认认真真写在册上,回宫交差。

到了婚典那天,张嫣穿上皇后礼服,戴龙凤珠冠,先拜辞张家祖宗,然后由父亲张敖抱上车,来到未央宫前殿。刘盈高坐殿上,群臣位列两旁,张嫣来到殿下,伏拜谢恩。

见皇帝娶了亲外甥女做皇后,而不是娶功臣之女,下面那帮大臣个个恨得咬牙切齿,无不暗骂吕雉:“真是吃饱了撑的,连自家外孙女都不放过,真够狠的。”

礼毕入宫,其他不相干的闲人都散了。张嫣端坐榻上,刘盈可能眼神不太好,端着烛台近前欣赏自己的皇后。一看果然是姿容艳丽,摄人心魄,不过毕竟张嫣年龄太小,刘盈并没有在皇后宫中留宿,呆了一会儿便出去了。

虽然没有行鱼水之欢,刘盈倒是很爱这位外甥女皇后,因张嫣长的比较随父亲张敖,刘盈常戏称张嫣为“张公子”。看到张嫣受宠,刘盈其他的嫔妃大吐酸水,醋得不得了,经常在外面嚼舌头,说张嫣的坏话。

张嫣可不是个花瓶摆设,也是有真才实学的。秦始皇嬴政焚书坑儒后,曾下令民间不许私藏图书,违者诛其族,史称“挟书律”。刘邦建汉后,并没有废除这项极不合理的法令,直到汉惠帝刘盈时,才废除“挟书律”。直接导致废除“挟书律”的,竟然是小皇后张嫣。

张嫣喜欢读书,刘盈吃饱了没事,便取笑张嫣:“你怎么也学起儒生来了?没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张嫣合书笑答:“妾曾经听父张敖说过,秦朝之亡,多半由此,弊法实不足效。陛下是个明君,怎么也学起秦始皇来了?妾为陛下觉得可惜哦。”刘盈听着有理,便下诏废除了“挟书律”,此后民间大兴藏书热,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繁荣,这实在要感谢张嫣的善言。

可惜刘盈的命数太短,仅仅当了七年的皇帝,就崩了,张嫣十四岁便成了寡妇。在刘盈入殓时,张嫣哭得死去活来,惹得宫中一片凄凄惨惨。国不可一日无君,吕太后便立刘盈和嫔妃生的儿子为皇帝,自己临朝称制,做起了有实无名的女皇帝。张嫣年龄小,但名分还在,吕雉专政后,张嫣仍居中宫,称孝惠皇后,并以母亲的身份抚养少帝。

张嫣和婆婆(外婆)吕太后的关系很好,吕太后跟刘邦学会了“厚黑学”,为绝后患,打算诛杀异姓功臣。幸亏张嫣苦劝,这才作罢。吕太后做了八年的“皇帝”,在老太婆临要走的时候,曾经要求张嫣在她死后,可临朝称制,有曲逆侯陈平和绛侯周勃辅佐,当无大事。张嫣应该知道此时吕家公侯满门,兼有兵权,刘氏宗室早就恨之入骨,双方早晚要翻脸,犯不着和吕家走得这么近,便坚决不从。

果然,吕太后死后没多久,吕禄、吕产等人便图谋作乱,企图推翻刘家天下,取而代之。吕氏不过是借着太后的光,爬到高位,便想夺权,汉朝宗室和勋贵大臣哪个也不会答应,吕家要得了势,他们算干什么的?

在刘章、陈平、周勃等人的合力之下,扑灭了吕氏的叛乱,废掉吕氏卵翼下的少帝刘弘,诛杀吕氏族人,迎立高祖次子代王刘恒,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汉文帝的仁名是传诵至今的,文景之治也不是吹出来的,但刘恒万事诸好,唯独对前皇后张嫣的态度上,做得有些过分。刘恒刚当上皇帝,便将张嫣赶出长乐宫,迁入北宫,幽禁起来。甚至张嫣打算收拾一下私人衣物,都被狗腿子们给挡住了。

到了北宫,才发现这哪里是人呆的地方?张嫣和几个贴身侍女被关在了宫内的一间密室内,不许随意进出。狗腿子们在密室上打通一个洞,她们的饮食起居全都由这个洞进出,并派两个老宫女把门。

都说太太死了压断街,老爷死了没人抬,张嫣失了势,宫中那帮势利眼便落井下石,经常来北宫找张嫣的麻烦,甚至刘恒最宠爱的慎夫人也跑到北宫,要与张嫣比比美色,可惜输了,被人讥笑为孔雀见凤凰。对此刘恒也装聋子,不闻不问。张嫣虽然行同囚犯,但她的美名却不是一个小小的宫院可以拦住的。

北方匈奴也知道孝惠遗孀是个绝色美女,号称中国汉奸始祖的中行说为了讨好匈奴主子老上单于稽粥,便添油加醋地向稽粥介绍张嫣的美貌。这老家伙果然动了心,写信给刘恒,要求汉朝把张嫣送到匈奴,做他的阏氏。

张嫣再失势,身份还在,此事事关大汉国体,谁丢得起这个人?刘恒便派使者去匈奴糊弄老上单于。老上单于问汉使:“我早听说孝惠皇后艳丽无双,是不是真的?”

汉使当然不会说真话,开始放空炮:“单于听哪个王八说的?没有这事。孝惠皇后貌丑赛东施,脸大发黄,还有黑斑。”稽粥笑骂:“拉倒吧你,孝惠皇后好歹是你们家国母,哪能如此污蔑。”不过稽粥到底没有得到张嫣,继续在塞外打猎。

从刘盈死后,张嫣就这样默默地存在于这个冷漠的世界上,已经二十九年了,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她也不会告诉任何人。汉文帝后元年(前163),四十一岁的张嫣得了肝病,没多久就去世了。据说张嫣临死前几天,曾梦到丈夫刘盈在空中召唤她。

末代皇后婉容轶事

作为末代皇后,婉容是一个历史人物。关于她的身世。《清史稿》中只有一句话:“宣统皇后郭博勒(注:今写作”郭布罗“氏,总管内务府大臣荣源女,逊位后。岁壬戌册立为皇后。”人们主要通过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来了解她。

在封建社会时,对一个女子来说,皇后是最高的名分。辛亥革命以后、溥仪已退位,只能关在紫禁城里继续当“皇帝”。尽管如此,宣统皇后的竞选,在清朝遗老、民国新贵中依然展开丁一场激烈的角逐,长达一年多才确定下来。当时竞选皇后的条件是蒙古王公或满族旧臣家的女儿。其实婉容不是蒙族,也不是满族,而是达斡尔族。

在我们民族大家庭里,达斡尔族是—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在北方建立起辽国的契丹族。辽亡后。大部分契丹族溶入蒙、满、汉族中,有一部分仍一直保存着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现在达斡尔族有9万多,分布在黑龙江、内蒙、新疆一带。其中有四、五万人聚居在内蒙的满德,婉窖的故乡就在那里。

为了了解婉容的家世。我访问了婉容的同父异母弟郭布罗。润麒先生。润麒先生是溥仪的三妹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说:“我曾祖父郭布罗。长顺是清朝吉林省将军,驻守边疆多年。曾祖父晚年在北京帽儿胡同买下一座府第。我们家就在北京定居下来。我祖父没再当官,我父亲荣源也是在婉容当上皇后以后,才任溥仪的内务府总管。”

清朝对达斡尔族采取了—系列笼络措施。雍正年间,在达斡尔族原有的社会组织上建了起八旗制度、婉容家族属正白旗。清政府为利用其上层为清王朝服务,任命他们为佐领。其中极少数人才升为将军。难怪润麒先生1982年9月到满德参加达斡尔族历史语言学术讲座会时,乡亲们会自豪地对他说:“咱们达斡尔族在100年前出了5个将军,现在义出了个全国政协委员。”

婉容和润麒先生是异母姐弟。润麒的母亲是清朝宗室女。定于府后裔毓朗的格格。第一代定亲王永璜是乾隆皇帝的长子,死后才被追封为亲王。他的后代毓朗在光绪年间袭封为贝勒。荣源的前妻生下润良和婉容。前妻去世后、荣源续弦又娶毓朗的二格格,生润麒。润麒先生说:“后来婉容被选为皇后,主要是因为我父亲和溥仪的七叔载涛很熟,常在一起开车、骑马。后来在竞选皇后时,载涛就极力推荐婉容。”

婉容和溥仪同年,都生于1906年。她比润麒大5岁。润麒先生说。他们姐弟小时候很少生活在一起。他们家天津也有房子。婉容常和他父亲来往于北京天津之间。而润麒却因母亲人年轻,不会带孩干,从小由毓朗的福晋(夫人)抱去抚养。

婉容被选为皇后以后,荣源被封为“承恩公”,他们家在帽儿胡间的府第也就被称为“荣公府”。润麒先生说:“婉容与溥仪订指后,我们家就专门为她收拾一个小院落作闺房。不久前。古建筑部门带我去看原来的房子。现还保存得很好,婉容住过的房子也没有什么变化。有关部门准备把婉容住过的房子整理一处保存下来,曾征求我的意见。我告诉他们,婉容住过许多地方,要保留恐怕这个地方比较合适。”“婉容进宫后。住在储秀宫里。当时我还很小,常到宫内玩。婉容有时也留我在宫里住些日子。这时我们姐弟才比较多地在一起。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很疼爱我的。”润麒先生说。

婉容是在16岁那年与溥仪结婚的。在当时、皇后、妃子,都是皇帝的臣仆,婚姻是不平等的。所谓爱情,更无从谈起。溥仪自己也说:我先后有过四个妻子。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一个皇后,一个妃,两个贵人。如果从实质上讲,她们谁也不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没有一个妻子、有的只是摆设。虽然她们每个人的具体遭遇不同、但她们都是同样的牺牲品。

婉容婚后生活并不如意。溥仪一心要恢复祖业,他根本没有想到给皇后、淑妃以温存。所以、在溥仪后来寓居天津张园时期,淑纪文绣公开与溥仪离婚当小学教员去了。而婉容却挣不脱那“三从四德”封建意识的枷锁,默默地消逝着自己的青春岁月。文绣离去,溥仪认为是婉容挤走的,他们从琴瑟失和后来发展到反目成仇。溥仪很少再同她说话,也很少留心她的事。溥仪后来又纳谭玉玲为纪,李玉琴为福贵人,实际上很少时间和婉容在一起。

尊贵的地位。豪华的生活。填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寂寞、迷信,时时在折磨着她。在天津时期,婉容精神上开始有些不大正常。有人介绍抽鸦片可以治好病。后来鸦片抽上了瘾。病却没有治好。

伪满覆灭后,溥仪、润麒和荣源都成了苏年的俘虏,婉容下落怎样呢?溥仪在写《我的前半生》时,也还没有最后弄清楚,只简币记述道:“八一五后,她和我分手时,烟瘾已经很大。又加上病弱不堪,第二年就病死在吉林了。”

最近,我访问了溥仪的二妹夫、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郑广元先生时,才了解到婉容生命岁月中最后的情况。郑先生是伪满总理大臣郑孝胥之长孙、当年溥仪在大栗子沟与他们分手时。曾指定他于溥俭、溥锳照料大家的生活。郑先生叙述道:“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很快进入伪满境内。溥仪一行即迁到通化”大家挤在一列火车上,走了两天三夜,8月13日到达长白山区鸭绿江边大栗子沟铁矿区。两天后,日本宣告投降,溥仪也宣告退位。当天晚上,溥仪挑选少数几个人准备逃往日本。即离开大栗子沟通,化。

溥仪走后第一天、苏军即来到大栗子沟。婉容还住在溥仪住过的房子里。内廷的许多人见苏军来了,都来到婉容身边。只见她蓬头垢面,两眼发直。一个苏军走到婉容身边,伸出手来要同她握手,婉容没有理他。

到了秋天,苏军的比夫廖夫中校来了。他告诉大家,溥仪一行在沈阳机场被俘,已押送到苏联。在苏联受到很好的待遇、希望大家放心。他还提出要见婉容。这时婉容还有两个太监伺候,带来的鸦片也还没有抽完。伺候婉容的太监提出,婉容要给溥仪写封信。信由太监执笔,大意说,婉容平安,盼望溥仪早日回来团聚。(据润麒先生说,溥仪并没有收到这封信。)

1945年11月,婉容随大家迁到临江县,住在县城一所临街的中式平房。半个月后,八路军来了。接收了这座公寓。外边也都知道里面住着‘大皇娘’(即婉容)和‘二皇娘’(即李玉琴)每天总有许多好奇的人想来看看皇娘究竟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婉容的鸦片抽完了,病况日重一日。

大家在临江县过了新年。新年后、八路军送婉容、李玉琴、溥杰的日籍妻子浩等人到长春,其余让大家各自回家去。

婉容一行到长春后,八路军计划将婉容送到他哥哥润良家收养,润良有所顾忌。没有收。李玉琴由其家人领回去。婉容只好又跟着浩等人继续往哈尔滨去。这时婉容病己垂危,时在昏迷中,甚至大小便也失禁。他们走到延吉县时,再也无法带她走,只好让延吉县监狱收容起来。第二天。婉容即病逝在监狱里。

延续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皇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旅程,死时40岁。

婉容的一生是不幸的。当她需要母爱的时候,母亲过早离开了她。当她需要爱情的时候。却身不由已做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溥仪经过改造,成了公民,对她的命运是寄予同情的。他说:“我后来时常想到,她如果在天津时能像文绣那样和我离了婚,很可能不会有那样的结局。”当然,她不会那样做。她的悲剧是封建时代中国妇女的悲剧。

磨剑风云录之皇后轶事

传说,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用她那段比哭倒长城的孟江女还悲壮的爱情故事造就了磨剑山庄。然而,如今的磨剑山庄早已不再是那世纪末的童话。展昭一声叹息,他已经预料到了那是一个怎样的悲剧。自从现任磨剑庄主花非花以一坑暗夜笑傲江湖以来,这种悲剧也不知发生了多少次!皇后开始讲起了自己的故事。初入磨剑时的满怀欣喜,创建五行门时的意气风发,跌落坑底时的漫长等待……“我曾在坑里等待再等待,坑王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为把遗憾赎回来,每当月圆时,对着那催文令独自膜拜。”(插花:看此文者请为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默哀三分钟。)

展昭道:“催文令?”

皇后道:“磨剑催文令,一出坑王惊,催文如催命。相传催文令是磨剑山庄至高无上的催文神器,得此令者,号令坑主,莫敢不从。自从当年磨剑大当家狐之影隐退江湖之后,催文令就被磨剑众坑主封于山庄的阅微堂中,并布下了无上结界,由阅微堂主紫芊日夜看守。我原本打算趁紫芊外出旅游之际,和天国之门爪子联手,以杀手协会的独门秘技‘催字决’破解众坑主的无上结界,盗出催文令,以此号令众坑主完坑,从而使磨剑众坑皆平,没想到……”

背叛,尤其是好友的背叛,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皇后忿忿道:“爪子这厮,怕催文令再现江湖,会揭露她当年所挖的《炎雨碧云城》一坑尚未填坑之事,居然不顾同行之义,向磨剑众多坑主泄秘。坑主们得之此事后,以更新数据、加快山庄向国际化的管理团队发展为由,纷纷向庄主提议搬家。等山庄搬家后又对外宣称因搬家导致众多资料丢失,磨剑催文令下落不明。”

皇后幽幽的叹了口气:“多年的辛苦部署,谁知到头来竟功败垂成。”

催呀催呀催,催到底也只是坑一个;

文啊文啊文,看到泪水止不住的流。

皇后哭了,哭得很认真,很动情。二十五年来,她第一次感到了绝望,人生啊……“风流天下第一人”白玉堂。

传说中,他那洒脱的笑颜可以摄人心魄,让无数美女拜倒在他白衫长剑之下。传说中,他只用一句蜜语甜言就可博红颜一笑。

展昭不是白玉堂,展昭就是展昭。(虫:偶究竟想说虾米?)

面对女人的眼泪,他只是静静的递上一包纸巾。

皇后不哭了。她看看那包纸巾,上面印有“磨剑酒坊专用餐巾纸”的字样。

皇后道:“这不会是假冒伪劣产品吧?”

展昭正色道:“这是磨剑酒坊生产的正宗货,上面有激光刮开式防伪标识。”

皇后刮开防伪标识一看,果然有“冷月花魂”四字所组成的酒坊专用防伪图标。

皇后诧异道:“这种纸巾只供磨剑酒坊专用,从未对外销售。莫非你到过磨剑?”

展昭的脸上闪过一丝悲色,道:“坑!并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悲哀”。

夕阳西下,暮色苍茫。

展昭凝视着远方,人也仿佛到了远方,回到了那刻骨铭心的记忆中。

烟雨江南,西湖之畔惊鸿一瞥。

茉花村中,比剑联姻,从此缘定三身。

从此后,两情相悦,两心相牵,执子之手,笑傲江湖。

从霸王庄到定君山,从盗阵图到破襄阳,几度风云变幻,几番生死痴缠。

终于,到了洞房花烛夜,花好月圆时。

然而,这对被江湖中人称为成人童话的英雄美人,并没有从此迈向幸福康庄。

那是一场聘礼引发的血案。

出差一月的展昭回到家中,不见那日夜为他守候着的身影。

只有一封信,一封让他触目惊心、终身难忘的绑架信。

当展昭施展他那超过韦一笑,胜过楚留香的绝顶轻功“踏坑无痕”赶到磨剑山庄时,已经太晚了。伊人早已跌落坑中,芳踪难觅。

他,曾无数次的在阅微门前呐喊:“月华,式微式微,胡不归?”

她,也曾无数次在坑底呜咽:“填坑,跳下大坑,怎能回?”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人注定可以相濡以沫,有些人却要一生相忘于江湖。

到如今,山盟虽在,奈何大坑未填,徒留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皇后问道:“那是什么坑?”

展昭道:“明灭风痕。”“啊!”皇后一声惊呼。

明灭风痕,那是四个让磨剑中人不得不惊呼的字眼。(插花:根据磨剑风云录之漏网小鱼篇记载:明灭,在磨剑KR榜上排名第二,是磨剑有名的四大名坑之一。其坑人指数不在当年磨剑庄主的《暗夜》之下。被它所坑的人数,就算华罗庚和陈景润联手用时下配置最先进的电脑也无法算清,因为那实在要比证明“1+1”和“1+2”困难得多。)

皇后是磨剑中人,她当然知道跌入明灭就意味明摆着被灭。

但她却不知道,堂堂南侠也会被这个大坑所扰,面对这样一个万年大坑,纵然是武功高强的一代大侠,也只有英雄徒叹奈若何。

渐渐的,皇后开始淡忘自己的痛苦。她想安慰一下这个“誓为人间护青天”的大侠。

话到嘴边,万语千言也只化作一声叹息。因为“坑”的痛苦除了“填”以外,是找不出其它行动可以安慰的。然而,能用这个行动表示的除了坑主本人以外,也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皇后看着展昭,展昭看着皇后。

四目相对,各人的眼里都缓缓地流淌着一条沉默的大江。

沉默,往往就是最可怕的声音。

展昭先打破这可怕的沉默:“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个人只要还没有躺进棺材,总会有路走的,就算没有路,你也可以自己走出来。因为生命本来就是在苦难中成长的。”(古龙:虫子啊!你非要把我气活过来不可吗?)

皇后问道:“那你走出路来了吗?”

展昭拿出一封信,道:“这是不久前我从候三处得来的消息。”(插花:有关候三同志的江湖背景请咨询凌绫同学)

皇后一看,信上只有一句话:“再忙,明也真的在灭着,肯定在灭着,这是真理……”

皇后喃喃道:“明,它居然灭着……它灭着……真的灭着……。。”

皇后由呢喃转为狂笑:哈哈哈哈,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可惜……

皇后的言语露出仇恨的气息:“爪子,你永远也别想知道……哈……哈……哈……。”

展昭道:“仇恨是把双刃剑,伤到别人也会伤到自己。”

皇后道:“她让我多年心血毁于一旦,难到你要我就这样放过她?”展昭昂首望天,道:“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一句充满智慧和禅机的话语,让皇后痛苦的内心豁然开朗。她觉得内心的痛苦已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一时间心随念转,若有所悟。(插花:第二天,江湖八卦报在报道此事时,这样写道:就在那一刹之间,皇后终于明白了一个真理——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世界上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月亮底下最光辉的杀手职业和为磨剑的催文事业。”

皇后:香焦个芭乐,现任的江湖八卦报主编不用下岗学习了,即日起直接解除劳动合同。)

路,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路上有人,一个女人。皇后,正一个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所有的痛苦和仇恨都已远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欢愉。“啊!”皇后想起自己竟然忘记问展昭一个重要的问题,关于那包纸巾的问题。

这时,空气中传来一声清脆的虫鸣声:“关于纸巾的秘密,请到酒坊看小二的日记。”

文昭甄皇后:甄洛

文昭甄皇后简介

甄洛,字嫦娥(182或183-221),别称甄宓(音fú),庙号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十二月,卒于魏黄初二年六月。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魏明帝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因幽怨做诗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谥其为“文昭皇后”。世称甄夫人或甄妃。

传奇少女

甄洛三岁死去父亲,家中有三位哥哥和四位姐姐。三男的顺序是:甄豫、甄俨、甄尧。五女的顺序是:甄姜、甄脱、甄道、甄荣、甄宓。甄宓是甄家最幼的女儿。

据说,甄洛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每次入睡之时,家人总是仿佛看见半空中有人将玉衣盖在她的身上,举家为此惊奇不已。后来有个著名的相士刘良为甄家子女看相,刘良看到甄洛的时候,大惊失色,指着尚是幼儿的甄洛道:“这个小姑娘日后贵不可言。”

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都上楼去看,唯独甄洛不动。姐姐们奇怪地问她,甄洛回答:“这岂是女子看的东西么?”

年九岁,喜书好学,而且过目不忘,常用哥哥们的笔砚来写字,哥哥笑她将来要当“女博士”,甄洛回答:“闻古者贤女,未有不学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要做女贤者)

因为善于汲取前人教训,甄洛自小就有超越长者的见解。东汉末年战乱频仍,洛阳官员士族百姓都流离失所,衣食不继,不得不变卖金银珠宝换取食物。甄家巨富,非但未受流离饥寒之苦,反而还有大量粮食储备,这时便趁机高卖谷物,大量收敛珠宝金银。甄洛时年十岁,对家里的做法非常担忧,认为在此乱世之际聚敛财富,不但容易引来乱兵盗匪的垂涎,更容易引起民愤,危及家人的安危;不如把粮食拿来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更为妥当。家人听了甄洛的话,不禁恍然大悟,立即照办。

除了富于见识,甄洛也天性慈孝。对长辈家人极重孝悌友爱之情。甄洛十四岁时,哥哥不幸死去,哥哥的妻子依然照顾亲子,日夜操劳。甄洛的母亲生性严苛,待儿媳们很不好,甄洛时常建议母亲对嫂嫂好一点。甄洛的母亲被女儿的话所感动,自此对待儿媳也像亲生女儿。

邂逅曹丕“河北有甄宓,江南有二乔。”当时甄洛与大小二乔并列为倾城美女。

甄洛的名声不久就传到了袁绍的耳中。于是他便为次子袁熙向甄家求婚,甄洛就此成了袁家的儿媳妇。

此时的袁绍正是意气风发,世人都认为他可以唾手而得天下的时候,可谓富矣贵矣。这桩姻缘的缔定,似乎正在把甄洛带向幼年那“贵不可言”的相士预言。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袁家很快就一败涂地。204年,袁家的大本营邺城也被曹操父子给攻下了。就在城破之日,早已对甄洛慕名不已的曹丕迫不及待地闯进了袁府。只见堂上坐着一位妇人,旁边有一年青女子惶恐的伏在妇人的膝上,曹丕说明来意,曹丞相有命,保护袁家妇女,请大家不必担心惊惶,年长的妇女就是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刘夫人听了曹丕的话,稍为宽心,扶起甄宓与曹丕相见,曹丕一看果然艳丽绝伦,称赞不己。——儿子的心事很快就被曹操所了解,虽然他对甄洛的才貌双全也一样慕名久矣,但是还是摆出了为人父应有的姿态。

不久,甄洛便成了曹丕的妻子。

曹丕把甄洛之前的一位宠姬任氏赶回娘家,当时甄洛痛哭着为其求情。曹丕对这位大度贤良的妻子非常满意。就连曹操那位出身娼门的夫人卞夫人也对她非常喜欢。经常夸奖她为孝顺媳妇。

婚后甄洛还生下了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曹操和卞夫人,更加喜欢甄洛了。

当世孝妇

建安十六年(甄洛三十岁,曹丕二十五岁),曹操带着卞夫人出征,让曹丕与甄洛夫妇留守邺城。出征途中卞夫人染病,留在孟津治疗。消息传来,甄洛心神不定,坚持要往孟津去为婆母侍疾。曹丕不允许她犯险上路,她就急得日夜啼哭。过了几天,曹丕让侍丛去向甄洛报信,说卞夫人的病已经痊愈了。可是甄洛坚持不肯相信,说:“卞夫人在家的时候,每次生病都反复很长时间,如今在途中患病,各方条件都不如家里,怎么反而好得这么快?这一定是在哄我开心而已。”曹丕没了办法,只得又派人去往孟津,带回了一封卞夫人的亲笔信:当然写的是关于卞夫人已经身轻体健的内容。看了这封信之后,甄洛这才放下心来。

第二年正月,卞夫人随班师的曹操大军返回邺城,甄洛前往迎接。当卞夫人所乘的轿子刚刚出现在远处,甄洛便已经欢喜得流泪不已了。卞夫人看见儿媳如此模样,不禁也感动得流下眼泪,拉着甄洛的手说:“你怕我上次生病也会像从前那样反复难愈吗?唉,我只不过是偶感不适,小病而已,十几天就好清了。你瞧瞧我的气色,好得很呢。”

此后卞夫人见人就夸:“我那个大儿媳妇,可真是孝顺的好孩子啊!”

四年后,曹操再次率大军东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洛的一双儿女曹叡、东乡公主都随行。不凑巧的是,甄洛恰恰在此时染病,只得留在邺城治疗。

足足又过了一年之久,建安二十二年九月,出征的人才返回了邺城。

一见面,卞夫人便对甄洛容光焕发的丰满模样非常诧异,问她:“你与两个心爱的儿女分别了这么久,能不牵肠挂肚的吗?怎么我倒觉得你比一年前更滋润精神了?”甄洛笑着解释道:“叡儿他们随在奶奶的身边,我还担心什么?您老人家自然比我更能照顾得孩子们妥当。”

家庭之中,婆媳之间最容易反目的敏感问题之一,就是养育孙辈的意见不得统一。甄洛这话一说出来,卞夫人那个舒坦,自然就不用说了。

红颜薄命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继承父亲得魏王王位和丞相职务。同年十一月,曹丕登基称帝,建立魏国。

曹丕称帝后,多时不立皇后。当时最有实力问鼎后位的有两人,曹丕原配甄洛和郭女王。

两女各自的优势是:

甄洛(年长曹丕5岁):原配正妻,有文彩,生有子女(魏明帝,东乡公主)。

郭女王(年长曹丕3岁):宠妾,有政治谋略,无子女。

此时,郭女王和曹丕一起居于洛阳,但甄洛却远在邺城。古代社会交通闭塞艰难,消息传播非常困难。分居两地,意味着感情疏离。果然,曹丕不但没有封嫡妻甄洛为皇后,仅封她为“夫人”,还晋封郭女王为“贵嫔”。曹魏初期,后宫建制是:皇后、贵嫔、夫人、淑媛、昭仪、修容、婕妤、容华、美人、良人,地位依次递减。这就代表着,甄夫人的地位甚至不如郭贵嫔。

随着年纪的增长,又生了两个孩子,原本就比曹丕年长五岁之多的甄洛年华流逝,容貌渐渐不能与曹丕其它年轻漂亮的姬妾相比。想来此时后宫中的诸位美人对甄洛这位原配夫人的攻击不可能少了。还有人利用曹叡是不足月生下来的,称甄洛怀孕二月才与曹丕结婚,曹叡是否为曹家的骨肉,很值得怀疑。

据说,甄洛貌美,更善于修饰。在她所居住的宫室里,有一条口含赤珠的绿色灵蛇。甄洛每天都留意观察这条蛇,从它盘曲卷绕的姿态中学习新奇的发式。因此她的发型每天都有不同,被称之为“灵蛇髻”。然而,再新奇美妙的发型和姿态,也得有人愿意欣赏才能体现出价值。而如今,那个最应该来欣赏的人,却已经绝情不顾了。

甄洛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诗中抒发了一位含冤女子的心声,是一道很感人的五言诗。

曹丕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照理他应该看得出这首诗中所表现出来了妻子对他的爱怨之情。注意首先是爱,其次才是埋怨。一个正常人看到这样的诗句应该会回忆起夫妻间的美好时刻,从而唤起旧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曹丕读诗后勃然大怒,在即皇帝位的第二年六月,由洛阳派使者前往甄洛独居的邺城旧宫,逼她服下了毒酒。甚至还将甄洛的尸首“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把头发披散起来,遮住脸,用米糠塞入口中)模样殓葬。

冤死之时,甄洛四十岁,负心汉曹丕三十五岁。

在距甄洛冤死的九个月后,曹丕正式提出册立郭女王为皇后,并将甄洛的儿子曹叡交予郭皇后抚养。

黄初七年五月丁巳日,四十岁的曹丕崩于洛阳嘉福殿,临终时,他将后宫中自淑媛、昭仪以下的所有姬妾都遣归娘家另嫁,并且最终决定册立曹叡为继承人。

曹叡即位的当月丁巳日,谥父曹丕为“文皇帝”,尊婆婆卞太后为“太皇太后”,养母郭皇后为“永安宫皇太后”。十几天后,他又追谥生母甄洛为“文昭皇后”。

——甄洛最终得到了“皇后”的封号。四十五年前那位相士刘良先生关于她“贵不可言”的预言,终于在她屈死五年之后,实现了。

不能不说

甄洛之死的另一种传闻——《洛神赋》。

据说,在曹丕兄弟争夺魏王世子位的斗争中,卞夫人是倾向于自己的三儿子曹植的。而甄洛与婆母一样,也支持小叔子即位——因为她已经爱上小叔子曹植啦。所以,甄洛之死,与她的婚外情爆光大有干系。曹植因为在权力与爱情方面都与大哥作对,后来还被逼着来了个“七步成诗”,万幸逃出生天之后,他为自己心爱的嫂嫂写下了千古名篇《洛神赋》,纪念逝去的爱情。

假如甄洛与曹植有情,她还写什么《塘上行》?盖对于感情走私的女人来说,老公变心乃是大好事一件,臭男人离得越远越好,简直是给自己一片自由天地啊!

其次,《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此“甄”不同彼“甄”——在作《感甄赋》的前一年,即黄初二年,曹植被曹丕封为甄城侯,第二年又晋封为甄城王(今山东濮县)。所谓感甄者,所感的不是甄洛之甄,而是怀才不遇的甄城王之甄。

而洛神,则是洛水之神,名宓妃,是传说中伏羲氏之女。曹植在《洛神赋序》里写道:“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后来,甄洛的儿子曹叡即位为魏明帝,他对叔叔的文章倒是很喜欢,不过觉得题目起得不好,便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无论是曹植,还是曹叡,他们都没有想到,他们先后为该赋起的两个名字,恰好嵌进了甄洛的闺名。于是文人附会,臆想百出,那个在洛水之畔赠送枕头的女子,便由宓妃变成了甄洛。

至于曹丕想杀曹植,因此将甄洛的枕头给曹植看,并逼他七步成诗,也是改头换面的“典故”。

此事正史不载,而最早的版本见于《世说》,后来收录进了《太平广记》。原文是这样的: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赋成,步犹未竟。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直译如下:魏文帝曹丕曾经和弟弟陈思王曹植一同出去游玩,看见两头牛在墙里斗架。一头牛斗不过对方,掉到井里摔死了。曹丕命令曹植,以死牛为题材作一首诗。但不许说“牛”字,也不许说“井”字,不许说“斗”,也不许说“死”。马走一百步,必须作完一首四十个字的诗,如果一百步作不完,就杀头。曹植一边骑马往前跑,一边提笔写道:“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土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诗作完了,还不到一百步。于是他又作了一首自己怜悯自己的三十个字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然,豆向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原来不是枕头,而是牛头;不是步行七步,而是跑马百步。写的也不是三十个字,而是四十个字再加三十个字。

话再说回来,后世文人们硬要把甄洛和曹植扯到一起去,真不知道他们是同情曹植甄洛,还是恰恰相反?——有媳之叔和有夫之嫂私通,什么年代都不是好名声,假若真有这等风流事,岂不是变成曹丕杀妻有理?!

逸闻轶事

她是天神伏羲的小女儿,长的非常美丽,可是,身体不是很好,因此伏羲不喜欢她。一日,她来到洛水之滨,河伯倾于她的美貌,向她求爱,而她眼见夕阳之下,洛水波光粼粼,十分美丽,于是投向洛水,在洛水为神,称为洛神,世人称作宓妃。

还有一说宓妃即为嫦娥:《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交代:嫦娥原来是黄河河神河伯的新娶夫人,是宓国之女,名为宓妃(即洛嫔),小字嫦娥,后来,河伯新妇嫦娥改嫁羿,河伯索要,被羿射杀。

而曹丕的妻子,姓甄,叫甄洛,也称甄宓。因被曹丕冷落,有怨言,而被赐死,也有人说她喜欢曹植,引曹丕的嫉恨,被赐死。而曹植十分思念她,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梦见甄妃来对她说她已为洛水之神。曹植醒来,感慨万分,遂作《洛神赋》。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当时顾恺之为其观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读曹植所写《洛神赋》之后大为感动,遂凝神一挥而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名著和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把甄妃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妃的怀念和寄托。

珊蔓娣皇后的故事

精进是涅槃之道,放逸使人趣向生死轮回;

精进的人不死,放逸的人如行尸走肉。

智者确实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精进安乐,

并且喜悦圣境;

智者坚定、精进禅定,

解脱系缚,证得无上涅槃。

姗蔓娣皇后有很多服侍她的侍女,其中一位名字叫做久寿多罗,她的职责是每天为皇后向花匠苏曼那购买花。有一天,她在苏曼那的家里听闻佛陀说法,由于过去世的修持,她立刻证得初果。回到皇宫之后,她就向皇后和其它侍女转述佛陀的说法。她们也因此对佛法有所了解。从那天起,她不用再做其它重大的工作,皇后也待她如师亦母。她非常聪颖,能够把听闻过的佛陀说法,再转述给皇后和其它侍女听,也因此,后来她确实理解佛法。

皇后和她的侍女很想当面顶礼佛陀,但害怕国王会反对,只好在佛陀经过皇宫到其她信徒的家时,透过皇宫建筑的孔洞悄悄的行注目礼。

摩酰提利是国王另一位出身婆罗门的妻妾。她的父亲曾经认为佛陀是唯一值得女儿托付终身的人,所以就向佛陀提及婚配之事,但佛陀加以婉拒,佛陀说:「即使看见天魔波旬最漂亮的三位女儿—渴爱、不乐、贪欲,我都不动心了。毕竟,色身都是污秽的,有什么值得贪恋呢?」佛陀所以如此回答,是因为知道这对婆罗门夫妇当天就可以证得三果(不还果)。这对夫妇听完佛陀的话后,果真领悟美丽的无常,而当下证得三果。他们把女儿交付给她的叔叔,而双双出家修行。后来,两人也都证得阿拉汉果。但摩酰提利因为对自己的美貌非常自负,而认为佛陀的话是一种侮辱,她内心痛苦、难堪,发誓要找机会报仇。

后来,她的叔叔把她献给优填王,使她成为国王的妻妾之一。当她知道佛陀正在憍赏弥城内,也知道皇后和侍女透过居室的孔洞向佛陀敬礼时,她决定展开报复的行动,同时一并要伤害皇后和皇后的侍女。她向国王进纔言,说皇后和侍女在房子墙壁挖洞,而且对国王不忠实。国王就亲自去检查皇后居住的房子,而看见这些孔洞,但当他明白其中原委后,并不生气。

虽然如此,她继续向国王诽谤皇后对国王不忠实,并且说皇后企图杀害国王。有一次,她知道国王带着琵要到皇后的房子住几天,就把一只蛇藏在国王的琵琶中,并且用花把琵琶的孔遮盖起来。然后她告诉国王说,她有不祥的预感,十分担心国王的安危,请国王不要前去皇后的房子,但国王不予理会,她就跟随国王到皇后的房子,并且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遮住琵琶孔的花朵拿开,琵琶内的蛇就跑到皇后的床上,并且蜷起身子,嘶嘶作响。国王看见蛇的时候,相信了她的纔言,误认皇后要害他。国王一时非常愤怒,怒吼着,叫皇后站起来,也叫所有的侍女都站在皇后的身后。然后国王拉弓,将毒箭向皇后等人射去。但皇后等人对国王的举止毫无惧意,只默默地流露慈悲的眼光,所以虽然国王善于射箭,却未射中任何人。国王目睹这奇迹时,明白皇后是无辜的,就恩准皇后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到宫中来化缘、说法。

摩酰提利看见自己所有的阴谋都失败了,于是拟定最后一项万无一失的阴谋。她派人送口信给她的叔叔,要他纵火烧皇后居住的房子。她叔叔遵照她的话做,但房子内的皇后和侍女由于有很好的修持,所以虽然在危难的时刻,仍然继续禅坐。因此、在房子完全倒塌之前,有人证得二果,其他人的修行也有进步。

当国王接到报告赶来时,已经太迟了。国王心中怀疑这是摩酰提利怂恿的结果,但他不动声色,反而说:「皇后在世时,我一直警觉在心、提心吊胆,害怕遭了她的毒手。现在我可宽心了!会是谁做了这件好事呢?一定是深爱我的人做的。」听完国王这一番话时,愚蠢的摩酰提利马上接口说,是她要她叔叔纵火烧死皇后的。国王听她招认了,佯装非常高兴,告诉她,他要大大赏赐她和她的所有亲戚。但当她们兴高采烈地抵达皇宫时,却全部与摩酰提利一起被捕并且在皇宫的广场上被处决。邪恶的摩酰提利终于因为陷害贞洁的皇后和侍女而受到惩罚。

佛陀知道这两件悲惨的事件时说,正念现前、精进的人不死,放逸的人则如行尸走肉。

大辽皇后轶事

对于大辽契丹的历史,很多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作为一个大辽故地的赤峰人,很想把那些如烟的往事和大家伙聊聊。从今天开始,小宁就说说这大辽皇后的故事吧。

第一回 糯思归述律

键盘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说,先说说这大辽皇后月里朵。

各位看官问了,这个大辽皇后月里朵是哪一位呀?您先别急,小宁先在这里卖个关子,有点儿背景咱先顺溜顺溜。

话说公元八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个叫糯思的回鹘族人,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用马驮上这一家老小及金银细软,就搬到了西拉沐沦河的南岸,也就是今年咱们赤峰市翁牛特旗西北的某个地方居住了下来。

当时呀,这赤峰市翁牛特旗西北部可是契丹族迭刺部述律氏的地盘,糯思这一家子也就变成了述律氏的一员。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下来,转眼间这糯思可就老了、死了。但糯思的后代子孙们非常的能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非常的会过日子,比如其子孙魏宁、慎思、婆姑等人还相继在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中谋上了一官半职的,担任了舍利、梅里、阿扎割只,挤进了契丹贵族的行列。说到这儿,各位看官可能又问了,这舍利、梅里、阿扎割只等算是个什么官呢?据《辽史·国语解》记载,当舍利须交纳牛驼10头,马百匹,只有拥有了相当财富者才有资格担任,至于什么叫梅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