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22:22:02

点击下载

作者:谢晓亮,杨彦杰,杨太新

出版社: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

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试读:

前言

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中药农业应运而生,中药材生产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受到各产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中药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发展迅速,出现不少道地药材规模种植区,中药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成为人工栽培药材的主要形式,然而,在中药材质量控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难以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特别是在从生产环节控制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染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有效技术,药材生产在基地环境方面,评价依据不清,基地环境普遍缺乏评价,盲目建设,成为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染的重要隐患;在药材生产方面,缺乏规范化生产技术,缺乏安全控制病虫害的综合措施;农药使用缺乏科学指导,一些不符合无公害要求的禁用农药品种仍在随意使用,允许使用的化学农药,也存在乱使用、超量使用现象,致使药材农药残留超标严重。为此,本书针对华北区30种大宗药材品种,利用我们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吸纳了一些公开报道的新技术成果,进行集成,形成通俗易懂,便于生产者掌握的优化、简化的实用技术。书中明确了中药材基地环境评价标准,农药安全使用规范,高毒高残留农药禁用种类,无公害中药材生产中化学农药可用种类、使用剂量、安全间隔期和用药时间等;注明了每种药材的主要病虫害种类,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围绕“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原则,突出了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安全用药技术;对每种药材研究制定了其规范化生产技术,技术简便易懂,可操作性强。该书对指导药农进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无公害生产,提高中药材生产技术水平,从生产环节防止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污染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编者2013年9月6日

一、无公害白芷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白芷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白芷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肥沃的壤土地块。每亩施农家肥2 000~3 000kg,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均匀撒于地表,深翻30cm以上,整平耙细,做成宽2m的平畦。

4.2 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无虫蛀、常温贮藏不超过1年的白芷种子。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播在清明前后,秋播在处暑至白露之间。秋播出苗快,产量高,质量佳。

4.3.2 播种方法

按行距30cm开浅沟,深度1~1.5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盖平,稍镇压。每亩用种2kg。

4.4 田间管理

4.4.1 间苗、定苗

苗高5cm时,按株距5~8cm间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12~15cm定苗。定苗时除去过大和弱小苗,留壮苗。

4.4.2 中耕除草

结合间苗进行中耕除草,第一次浅松表土,以后逐次加深。浇水及雨后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中耕时注意勿伤主根。

4.4.3 追肥

一年可追肥2次,第一次在封垄前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5kg,第二次在8月份根茎膨大期追施尿素20kg。

4.4.4 灌溉排水

秋播白芷在翌年春天出苗后浇水一次;追肥后及时灌水;收获前可酌情灌水。如遇雨季田间积水,应及时开沟排水。

4.4.5 拔除抽薹苗

若有植株抽薹开花,应及时拔除。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白芷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1。表1 白芷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斑枯病

6.2.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6.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或30%醚菌酯1 500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6.3 灰斑病

6.3.1 农业防治

实行2年以上轮作;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防止田间湿度过高;清除病叶,减少病菌来源;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增强抗病力。

6.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或30%醚菌酯1 500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连喷2~3次。

6.4 根腐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用石灰穴位消毒;清洁田园,减少菌源。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20%二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

6.5 紫纹羽病

6.5.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5%石灰乳灌病穴消毒。

6.5.2 药剂防治

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5kg加20kg细土撒施土中翻地播种。发病时用70%甲基硫菌灵1 000~1 5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进行灌根。

6.6 根结线虫

6.6.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6.6.2 药剂防治

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灌根,7d灌1次,连灌2次,或将48%毒死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按1∶1混合,每亩用120ml,兑水浇灌或喷淋,或穴施亩用淡紫拟青霉菌(2亿孢子/g)2kg,或亩用威百亩有效成分2kg进行沟施。

6.7 蚜虫

6.7.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每亩挂30块左右,当黄板沾满蚜虫时,再涂一层机油。

6.7.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 500倍液等植物源农药喷雾防治。

6.7.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8 叶螨

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20%哒螨灵2 000倍液,57%炔螨酯2 500倍液,20%四螨嗪1 000倍液,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 500~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9 赤条蝽

6.9.1 农业防治

秋季清除枯枝落叶、铲除杂草,或及时翻地,减少部分越冬虫源;于卵期或初孵幼虫期,采摘卵块或群集的小若虫。

6.9.2 生物防治

初孵幼虫期用0.3%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

6.9.3 药剂防治

幼虫低龄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甲氰菊酯2 5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6.10 黄凤蝶

6.10.1 农业防治

幼虫发生初期和3龄期以前,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杀幼虫。

6.10.2 生物防治

产卵盛期或卵孵化盛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青虫菌(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或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用2.5%鱼藤酮乳油6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剂500倍液,或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6.10.3药剂防治

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 000倍液喷雾。

7 采收

春播后于当年10月份采收;秋播的白芷在第二年9月份采收。采收时选择晴天进行,先割去地上部分,然后小心挖取全根,抖净泥土,晒干或低温干燥。

二、无公害板蓝根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板蓝根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板蓝根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5 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中铜元素含量低于80mg/kg,其他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沙质壤土,耕前灌一次水。每亩施腐熟的农家基肥3000kg,或生物有机肥400~500kg,均匀撒于地表,耕深30cm左右,耙细整平,做成宽2m左右的平畦。

4.2 播种材料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种子。

4.3 播种

春播在4月上中旬,夏播于6月份,按20cm行距条播,每亩播种量2~2.5kg。

4.4 田间管理

4.4.1 间苗

植株过密适当间苗。

4.4.2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中耕除草,植株封垄后,不再中耕。大雨过后,锄松表土。

4.4.3 追肥

春播的在6~7月份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夏播的在8月份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5kg。

4.4.4 灌水排水

幼苗期如遇干旱少雨及时灌水,结合施肥进行灌水。雨后注意及时排水。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板蓝根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2。表2 板蓝根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蚜虫

6.2.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块左右。

6.2.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

6.2.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3 菜青虫(菜粉蝶)

6.3.1 生物防治

菜粉蝶产卵期,每亩释放赤眼蜂1万头,隔3~5d释放1次,连续放3~4次。或于卵孵化盛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每亩用100~150 g的10亿PIB/mL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液;或用氟啶脲(5%抑太保)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15%茚虫威悬浮剂2 500倍液,或0.1%闹羊花素-Ⅲ乳油300~500倍液,或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防治2~3次。

6.3.2 药剂防治

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4 小菜蛾

6.4.1 农业防治

清除田间残株、枯叶,铲除杂草以消灭越冬场所及部分越冬虫卵。

6.4.2 生物防治

成虫羽化初期,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其他方法同6.3.1。

6.4.3 药剂防治

卵孵化期或低龄幼虫期喷药防治,防治方法同6.3.2。

6.5 美洲斑潜蝇

6.5.1 生物防治

于美洲斑潜蝇发生初期开始,按照一定比例释放潜蝇茧蜂、绿姬小蜂、双雕小蜂等寄生斑潜蝇。

6.5.1 药剂防治

在幼虫2龄以前发生初期,叶片上虫道长度2cm以下,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1.8%绿杀灵乳油)1 000倍液,或24%灭蝇胺可溶性粉剂1 000~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6 蛴螬(金龟子幼虫)

6.6.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6.2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6.3 生物防治

防治幼虫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91.5kg菌粉,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孢子。

6.6.4 化学防治

幼虫防治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拌细土30kg,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亩用0.6~0.9kg,兑细土25~30kg,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撒施,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b. 喷灌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药剂灌根防治幼虫。

6.7 红蜘蛛

于田间点片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2 000倍液,57%炔螨酯2 500倍液,20%四螨嗪1 000倍液,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

6.8 霜霉病

6.8.1 农业防治

选择无病地块作留种田;与禾本科作物等进行轮作,避免与十字花科等易感染霜霉病的作物连作或轮作;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处理病残株,减少菌源;雨后及时排水。

6.8.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80%乙磷铝可溶性粉剂+黄腐酸盐(1∶1)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9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霜脲氰+代森锰锌(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霜脲氰(40%霜疫灵)200~3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铜铵合剂400倍液(硫酸铜∶碳酸铵1∶5.5,研碎混合后0.5kg加水2 000kg),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或30%醚菌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用药1次。病害流行期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注意交替轮换用药。

6.9 根腐病

6.9.1 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6.9.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20%二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

及时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以防蔓延。

6.10 白粉病

6.10.1 农业防治

前茬不选用十字花科作物;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排除田间积水,抑制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枝和落叶,携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6.10.2 生物防治

用2%农抗120水剂或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或1%蛇床子素500倍液等植物源农药喷雾,7~10d喷1次,连喷2~3次。

6.10.3 药剂防治

预计临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全络合态)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保护性防治;发病初期和发病后用戊唑醇(25%金海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或三唑酮(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5 000倍夜,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或12.5%晴菌唑1 500倍液治疗性防治。

7 采收

7.1 大青叶

6月和10月份收割2次,离地面3cm处割下叶子,晒干。

7.2 板蓝根

10月份割叶后刨根,抖净泥土,晒干。

三、无公害半夏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半夏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半夏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每亩施农家肥4000kg,过磷酸钙50kg,浅耕细耙,做成1.5m左右宽的平畦。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为物种来源。

4.2.2 块茎

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斑、直径0.5~1.0cm的块茎作种,存于室内湿沙中,以备播种。

4.2.3 珠芽

夏季或秋季,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采取叶柄下成熟的珠芽,进行栽植。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季播种在3~4月份进行。

4.3.2 播种方法

按行距20cm,开3~4cm深、6~7cm宽的沟,沟底要平。将种茎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镇压,耧平。每亩用种茎50~80kg。

4.4 田间管理

4.4.1 遮阴

可在4月中下旬畦埂间种玉米、高粱、芝麻等高秆作物进行遮阴。9月后,及时收获间种作物。

4.4.2 中耕除草

出苗后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叶柄珠芽落地后及时中耕。

4.4.3 灌水排水

生长季节如遇干旱及时浇水,追肥后及采收前适量浇水。雨季积水,应及时排水,以防烂根。

4.4.4 追肥

当珠芽成熟后,每亩追施硫酸钾5kg、尿素10kg,结合中耕施入。在8~9月,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

4.4.5 摘花除蕾

半夏抽出花蕾后及时剪掉。由于花期不一,可分次进行。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半夏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3。表3 半夏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炭疽病

6.2.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苗期加强中耕锄草;雨后及时排水。

6.2.2 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时用95%恶霉灵(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6.3 叶斑病

6.3.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田间作业时注意工具消毒,减少人为传播;及时拔除病株并携出田外处理,病穴消毒。

6.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1:1:120的波尔多液500倍液,或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5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6.4 根腐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用10%石灰水对病穴消毒。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灌。一般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

6.5 立枯病

6.5.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苗期加强中耕锄草,合理追肥浇水,雨后及时排水。

6.5.2 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时,用95%恶霉灵(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 600~800倍液喷灌,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6.6 茎腐病(猝倒病)

6.6.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苗期加强中耕锄划,合理追肥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须进行清除。

6.6.2 药剂防治

突出预防为主,预计发病之前或发病之初用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46.1%氢氧化铜干悬浮剂(可杀得3 000)1 5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喷淋。或72%杜邦克露(霜脲氰+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d喷1次,连续防治3次以上。

6.7 蓟马

6.7.1 物理防治

蓟马发生初期用蓝色板诱杀,用60cm × 40cm长方形蓝色纸板或木板等,涂上无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或市场出售的商品蓝色诱杀板,每亩挂30~40块。

6.7.2 生物防治

蓟马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0.3%印楝素5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6.7.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噻虫嗪(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剂3 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6.8 金针虫

6.8.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8.2 药剂防治

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用0.90kg,兑细土25~30kg,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撒施。或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

7 采收

10月份地上茎叶枯萎后选择晴天顺垄挖10cm左右深,筛选出半夏球茎,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四、无公害北沙参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北沙参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北沙参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耕层深厚的沙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60kg,撒匀,翻入地内,深耕细耙。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miq.)为物种来源,选择常温贮藏不超过1年、籽粒饱满的种子。

4.2.2 种子处理

入冬后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6d,捞出后拌入3倍的湿沙,埋入40cm深的坑内,种层厚度30cm左右,期间要保持沙子湿润,于翌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取出。秋播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8~12 h,然后稍晾进行播种。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播在3月份进行;秋播在霜降前后进行。

4.3.2 播种方法

在整好的畦面上,按25cm行距开条沟,沟深1.5~2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稍加镇压即可。每亩播种量5~6kg。

4.4 田间管理

4.4.1 定苗

苗高4~6cm时,按株距4~5cm定苗。缺苗的地方,间出壮苗于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补栽。

4.4.2 中耕除草

结合定苗进行中耕除草。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3 灌水排水

定苗后适当灌水,追肥后及时灌水,采收前酌情灌水。多雨地区和雨季及时清沟理墒,排出田间积水。

4.4.4 追肥

6月中下旬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0kg,以后酌情追肥。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北沙参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4。表4 北沙参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北沙参锈病

6.2.1 农业防治

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雨季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

6.2.2 药剂防治

突出适期早用药,于发病最初期或之前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等保护性杀菌剂喷雾防治,发病后选用戊唑醇(25%金海可湿性粉剂)或三唑酮(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丙环唑2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5 000倍液,或25%腈菌唑3 000倍液等治疗性杀菌剂喷雾防治。

6.3 北沙参花叶病

在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烯啶虫胺等化学药剂或苦参碱、除虫菊素等植物源药剂控制蚜虫危害不能传毒的基础上,预计临发病之前喷施混合脂肪酸(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盐酸吗啉胍+乙酸铜(2.5%病毒A)或三十烷醇+硫酸铜+十二基硫酸钠(1.5%植病灵)400倍液,或5%氨基寡糖素(5%海岛素)1 000倍液,或甘氨酸类(25%菌毒清)400~500倍液喷雾或灌根,预防性控制病毒病发生,并有效缓解症状和控制蔓延。

6.4 根腐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喷灌,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灌,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

6.5 钻心虫

6.5.1 农业防治

成虫期进行灯光诱杀成虫;收获时,把铲下的北沙参秧立即翻入20cm深的土内,叶柄基部的蛹或幼虫同时带入土内,翌年成虫就不能出土羽化,以此压低该虫的越冬基数;人工摘除一年生北沙参蕾及花,消灭大量幼虫。

6.5.2 生物防治

幼虫孵化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0.3%印楝素500倍液,或2.5%多杀霉素(菜喜)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6.5.3 药剂防治

在钻心虫发生期,用4.5%氯氰菊酯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 000倍液喷洒在北沙参秧苗的心叶处,7d喷1次,连喷1~2次。

6.6 蚜虫

6.6.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40块。

6.6.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6.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7 蛴螬(金龟子)

6.7.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7.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9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孢子。

6.7.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7.4 药剂防治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0.9kg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时撒施。b. 喷灌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防治幼虫。

6.8 红蜘蛛

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用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20%哒螨灵2 000倍液,57%炔螨酯2 500倍液,20%四螨嗪1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用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秋播第二年、春播当年9~10月采挖。采挖前先将地上茎叶部分割去,顺垄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直接干燥。

五、无公害柴胡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柴胡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柴胡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块。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撒匀,翻入地内,再深耕细耙。

4.2 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播在3~4月份进行;秋播在11月份进行。

4.3.2 播种方法

按20cm行距条播,播种深度1cm,每亩播种量2.0~2.5kg。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幼苗期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2 灌水排水

苗期如遇干旱及时灌水,追肥后进行灌水,收获前酌情灌水。雨季注意排水。

4.4.3 追肥

7~8月每亩追施磷酸二铵30kg。

4.4.4 摘心除蕾

7~8月及时摘心除蕾。生长2年以上的植株在花蕾形成初期,用镰刀割去茎梢。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柴胡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5。表5 柴胡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蚜虫

6.2.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40块。

6.2.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6.2.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3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3 红蜘蛛

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2 000倍液,57%炔螨酯2 500倍液,20%四螨嗪1 000倍液,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6.4 小地老虎

6.4.1 物理防治

成虫产卵以前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活动期用糖∶酒∶醋=1∶0.5∶2的糖醋液放在田间1m高处诱杀,每亩放置5~6盆。

6.4.2 药剂防治

以下三种防治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饵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8~10kg喷到炒过的40kg棉仁饼或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秧苗周围,诱杀幼虫。b. 毒土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粉剂1.5~2kg,加细土20kg配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50kg,在翻耕地时撒施。c. 喷灌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喷灌防治幼虫。

6.5 黄凤蝶(金凤蝶)

6.5.1 生物防治

产卵盛期或卵孵化盛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青虫菌(含孢子100亿/g)300倍液,或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用2.5%鱼藤酮乳油6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剂500倍液,或在低龄幼虫期用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等喷雾。7d喷1次,一般连喷2~4次。

6.5.2 药剂防治

用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等喷雾。视发生情况一般7d喷1次,连喷2~4次。

6.6 根腐病

6.6.1 农业防治

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防止积水;实行合理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6.6.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淋穴或灌根。每隔7d灌1次,连灌2~3次。对发病率较高的地块,用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随浇水全田灌根,或5%石灰乳灌穴,并清除病株。

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以防蔓延。

6.7 斑枯病

6.7.1 农业防治

入冬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掉或深埋;加强栽培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与灌水,雨后及时排水。

6.7.2 药剂防治

发病前喷施1∶1∶150的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喷施50%的多菌灵6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视病情间隔10~15d喷药1次。

7 采收

种植2~3年采收,在10~11月间地上部分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在采挖前先将地上茎秆距地面3~5cm处割去,挖取柴胡地下根,抖去泥土、除去茎叶,置通风阴凉处晾干。

六、无公害防风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防风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防风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沙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耕深30cm以上,耙细整平。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 (Turcz.) Schischk.]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2.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到35℃的温水中浸泡24 h,捞出晾干。

4.3 播种

4月份,按25cm行距条播,播种深度1~1.5cm,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1.5~2kg。

4.4 田间管理

4.4.1 定苗

苗高3~5cm时,按株距5cm左右定苗。

4.4.2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进行中耕除草;浇水及雨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4.4.3 追肥

6月份每亩追施磷酸二铵30~50kg。

4.4.4 灌水排水

苗期如遇干旱及时灌水,追肥后及时灌水,雨季注意排水。

4.4.5 剪薹

2年以上植株,除留种外,发现抽薹及时剪除。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防风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6。表6 防风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黄凤蝶

6.2.1 农业防治

幼虫发生初期和3龄期以前,结合田间管理人工捕杀幼虫。

6.2.2 生物防治

产卵盛期或卵孵化盛期用青虫菌或Bt生物制剂(每克含孢子100亿)3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用2.5%鱼藤酮乳油6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剂500倍液,或在低龄幼虫期用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等喷雾。7d喷1次,一般连喷2~4次。

6.2.3 药剂防治

4.5%高效氯氰菊酯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1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 000倍液喷雾防治,视发生情况一般每7d喷1次,连喷2~3次。

6.3 黄翅茴香螟

6.3.1 生物防治

同6.2.2。

6.3.2 药剂防治

幼虫发生期(在花蕾上结网),于清晨或傍晚喷药,防治方法同6.2.3。

6.4 小地老虎

6.4.1 物理防治

成虫产卵以前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活动期用糖∶酒∶醋=1∶0.5∶2的糖醋液放在田间1m高处诱杀,每亩放置5~6盆。

6.4.2 药剂防治

以下三种防治方法任选其一:a. 毒饵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8~10kg喷到炒过的40kg棉仁饼或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秧苗周围,诱杀幼虫。b. 毒土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粉剂1.5~2kg,加细土20kg配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50kg,在翻耕地时撒施。c. 喷灌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喷灌防治幼虫。

6.5 蛴螬(金龟子)

6.5.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5.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9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孢子。

6.5.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5.4 药剂防治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0.9kg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时撒施。b. 喷灌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灌根防治幼虫。

6.6 白粉病

6.6.1 农业防治

增施磷、钾肥,合理配方施肥,增强抗病力。

6.6.2 生物防治

用2%农抗120水剂或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或1%蛇床子素500倍液等喷雾, 7~10d喷1次,连喷2~3次。

6.6.3 药剂防治

在预计临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保护性防治;发病后用戊唑醇(25%金海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三唑酮(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夜,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或12.5%晴菌唑1 500倍液等治疗性防治。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

6.7 根腐病

6.7.1 农业防治

防风收后,要及时清除地面病残物,进行整翻土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发现病株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

6.6.2 药剂防治

在翻耕时,每亩撒石灰粉50~60kg,进行土壤消毒。种苗栽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浸苗5~10min,晾干后栽种。种子播种前,用50%退菌特(福美双、福美锌、福美甲胂的复配制剂)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浸种5小时。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淋或灌根。一般15~30d喷灌1次,视病情一般喷灌3次左右。早期拔除病株后,窝内撒石灰粉消毒。

6.7 斑枯病(叶斑病)

6.7.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发病初期,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组织,并将其集中烧毁。

6.7.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1~2次,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苯菌灵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于10月份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七、无公害黄芩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黄芩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黄芩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中铅元素含量低于240mg/kg,其他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沙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耕深30cm以上。

4.2 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夏、秋三季播种均可。春季播种在3月中旬至4月底;夏季播种多在7~8月;秋季播种在10月初进行。

4.3.2 播种方法

按行距20~25cm进行条播,播种深度1cm左右,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1.5~2kg。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幼苗期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3 灌水排水

如遇干旱及时浇水,翌年春天返青时需灌水1次,收获前可酌情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4.4 追肥

返青前后,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5kg,并在抽穗前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1~2次。

4.4.5 摘花除蕾

6~7月,除留种田外黄芩抽薹后应及时剪去。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黄芩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7。表7 黄芩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黄翅菜叶蜂

6.2.1 农业防治

秋冬深翻土壤,破坏越冬蛹室;清除田间杂草、残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利用幼虫有假死性,摇动植株使幼虫受惊后蜷缩成团落下,进行捕杀。

6.2.2 药剂防治

在幼虫低龄期,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用2.5%鱼藤酮乳油6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剂500倍液,或在低龄幼虫期用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或10%氟氯菊酯(天王星)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连喷2次。

6.3 蛴螬(金龟子)

6.3.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3.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9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孢子。

6.3.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3.4 药剂防治

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0.9kg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时撒施。b. 喷灌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防治幼虫。

6.4 小地老虎

6.4.1 物理防治

成虫产卵以前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活动期用糖∶酒∶醋=1∶0.5∶2的糖醋液放在田间1m高处诱杀,每亩放置5~6盆。

6.4.2 药剂防治

以下三种防治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饵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8~10kg喷到炒过的40kg棉仁饼或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秧苗周围,诱杀幼虫。b. 毒土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粉剂1.5~2kg,加细土20kg配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50kg,在翻耕地时撒施。c. 喷灌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等喷灌防治幼虫。

6.5 根腐病

6.5.1 农业防治

选择土壤深厚的沙质壤土、地势略高、排水畅通的地块种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合理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6.5.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

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或窝内撒施适量石灰粉消毒,以防蔓延。

6.6 白粉病

6.6.1 农业防治

前茬不选用十字花科作物;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排除田间积水,抑制病害的发生;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收获后清除病残枝和落叶,携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

6.6.2 生物防治

用2%农抗120水剂或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喷雾,7~10d喷1次,连喷2~3次。

6.6.3 药剂防治

在预计临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保护性防治;发病后用戊唑醇(25%金海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三唑酮(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夜,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或12.5%晴菌唑1 500倍液等治疗性防治。一般7~10d喷1次,连喷2~3次。

6.7 叶枯病

6.7.1 农业防治

秋后清理田园,除尽带病的枯枝落叶,消灭越冬菌源。

6.7.2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30%嘧菌酯1 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每隔7~10d喷1次,一般连喷2~3次。

6.8 根结线虫

用1.8%阿维菌素土壤处理或灌根。定植前配制500倍液喷洒地面,浅翻10cm左右,每亩用量0.50kg。或定植时,用1.8%阿维菌素1 000倍液灌根,隔15d灌1次,一般连灌2~3次。或穴施亩用淡紫拟青霉菌(2亿孢子/g)2kg,或沟施亩用威百亩有效成分2kg。要轮换和交替用药。

7 采收

种植后于第二年10~11月地上茎叶枯萎后采收。抖去泥沙,晒干。

八、无公害荆芥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荆芥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荆芥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 000~3 000kg或有机肥300kg,过磷酸钙50kg,尿素20kg,耕20~30cm深,耙细整平。

4.2 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季播种于4月份;夏季播种在6月份进行。

4.3.2 播种方法

按20~25cm行距条播,播种深度0.5cm,播幅5~7cm,每亩播种量0.5kg。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3 追肥

苗高15cm左右时,每亩施尿素20kg。

4.4.4 灌水排水

如遇干旱及时浇水,追肥后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荆芥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8。表8 荆芥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银蚊夜蛾

6.2.1 农业防治

在苗期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6.2.2 生物防治

幼虫低龄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卵孵化盛期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7d喷1次,防治2~3次。

6.2.3 药剂防治

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 000倍液喷雾防治。7d防治1次,一般连续防治2~4次。

6.3 蝼蛄

6.3.1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利用灯光进行诱杀。

6.3.2 化学防治

以下两种措施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饵诱杀: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加水8~10kg喷到炒过的40kg棉仁饼或麦麸等上,或用40%乐果0.5kg加适量水,喷在炒香的15kg麦麸上,傍晚撒在田间和秧苗周围和蝼蛄活动场所进行诱杀。b. 灌药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在田间蝼蛄的隧道口灌入,同时在药液中加入数滴煤油,向隧道内灌药水效果更佳。

6.4 茎枯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苗期加强中耕,雨后及时排水。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95%恶霉灵(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雾防治。一般7~10d喷1次,喷3次以上。

6.5 立枯病

6.5.1 农业防治

同6.4.1。

6.5.2 药剂防治

田间刚发生病株时立即防治,防治方法同6.4.2。

6.6 白粉病

6.6.1 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排除田间积水。

6.6.2 生物防治

用2%农抗120水剂或1%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喷雾,7~10d喷1次,喷2~3次。

6.6.2 药剂防治

在预计临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800倍液,或65%福美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等保护性防治;发病后用戊唑醇(25%金海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三唑酮(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福星(氟硅唑)乳油5 000倍夜,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2 000倍液,或25%丙环唑3 000倍液,或12.5%腈菌唑1 500倍液等治疗性防治。一般7~10d喷1次,喷2~3次。

7 采收

于当年半花半籽时收割。割下地上部分为“全荆芥”;割下的穗为“荆芥穗”,剩下的秆为“荆芥梗”,然后除去杂质,置阳光下稍稍晾晒,然后放于通风处阴干。

九、无公害连翘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连翘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连翘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连翘多野生于海拔600~1 600m的山坡、林下。人工栽植适宜在海拔200~800m丘陵山地。选择酸碱度适中、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梯田或挖鱼鳞坑栽植,每坑施入农家肥20~30kg。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木樨科植物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Vahl]为物种来源。

4.2.2 插穗

6月份开始从生长健壮的3~4年生母株上剪取当年生的嫩枝,截成15cm左右长的插穗,下切口距离底芽侧下方0.5~1cm,切口平滑。节间长的留2片叶,短的留3~4片叶。

4.3 容器育苗

4.3.1 苗床准备

挖深40cm,宽1~1.3m的池,选用普通塑料袋做成长20cm、直径10cm桶状,装满土,紧密排列于苗床内,浇水。

4.3.2 插穗处理

将选择好的插穗在ABT1号生根粉配制的100mg/mL的溶液中浸泡10s。

4.3.3 扦插

将处理好的插穗在整好的苗床上一个营养袋内插入1棵,插入深度4cm左右,插完后浇水。

4.3.4 覆膜

把竹片做成拱形,间距20cm左右固定于苗床上,覆膜,四周用土密封,遮阴,1个月之内不可掀开塑料膜。

4.3.5 炼苗

1个月后,揭去塑料膜,减少喷水次数。

4.4 移栽

按行距2m、株距1.5m将长柱花植株与短柱花植株种苗采用株间混交或行间混交配置栽植。

4.5 田间管理

4.5.1 除草

定植后,及时清除植株周围的杂草。

4.5.2 灌水

初花期灌水1次;追肥后及时灌水。

4.5.3 追肥

幼树期每年5月份,施磷酸二铵0.2kg/株;盛果期植株每年5月份,施磷酸二铵0.3kg/株。

4.5.4 花期喷硼

盛花期喷硼提高坐果率,溶液配制的比例为硼砂∶蔗糖∶水=1∶400∶1 0000 (固体以克、液体以毫升计算)。

4.5.5 整形修剪

定植后,幼树高达1m左右时,于冬季落叶后,在主干离地面70~80cm处剪去顶梢。再于夏季通过摘心,多发分枝,从中在不同的方向上,选择3~4个发育充实的侧枝,培育成为主枝。以后在主枝上再选留3~4个壮枝,培育成为副主枝,在副主枝上,放出侧枝。

于每年冬季将枯枝、重叠枝、交叉枝、纤弱枝以及徒长枝和病虫枝剪除;生长期还要适当进行疏删短截。

对已经开花结果多年、开始衰老的结果枝群,进行短截或重剪(即剪去枝条的2/3)。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连翘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9。表9 连翘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蜗牛

6.2.1 农业防治

于傍晚、早晨或阴天蜗牛活动时,捕杀植株上的蜗牛;或用树枝、杂草、蔬菜叶等诱集堆,使蜗牛潜伏于诱集堆内,集中捕杀;彻底清除田间杂草、石块等可供蜗牛栖息的场所并撒上生石灰,减少蜗牛活动范围。并可在地头或行间撒10cm左右的生石灰带,阻止蜗牛扩散危害并杀死沾上生石灰的蜗牛;适时中耕,翻地松土,使卵及成贝暴露于土壤表面提高死亡率。

6.2.2 药剂防治

以下三种防治方法任选其一或配套使用:a. 毒饵诱杀:在蜗牛产卵前或有小蜗牛时,每亩用6%蜗克星(甲萘威·四聚乙醛)颗粒剂0.5kg或10%蜗牛敌(多聚乙醛)颗粒剂2kg,与麦麸(或饼肥研细)5kg混合成毒饵,傍晚时均匀撒施在田垄或田间进行诱杀。b. 撒施毒土或颗粒剂:每亩用8%灭蛭灵颗粒剂(硫特普+敌敌畏混合制成)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或6%蜗克星颗粒剂(甲萘威·四聚乙醛)2kg拌细(沙)土5kg,或用6%密达(四聚乙醛)杀螺颗粒剂每亩0.5~0.6kg,制成毒土,于天气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均匀撒在作物附近的根部行间。c. 喷药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和80%敌敌畏乳油按1∶1混合,稀释成500倍液,或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000倍液与30%食盐水混合加入适量中性洗衣粉喷雾防治,或当清晨蜗牛未潜入土中时,用灭蛭灵(10%硫特普+30%敌敌畏混合制成) 800~1 000倍液喷洒,或用30%四聚乙醛·甲萘威650倍液喷雾防治,隔7~10d喷1次,视发生情况掌握喷药次数,一般连喷2次左右。

6.3 吉丁虫

6.3.1 农业防治

在成虫羽化前剪除虫枝集中处理,杀伤幼虫和蛹。

6.3.2 药剂防治

成虫发生期和幼虫孵化期用80%敌敌畏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用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或5%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青翘于7~9月采收,蒸15min,晒干;老翘10月份采收,晒干。

十、无公害牛膝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牛膝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牛膝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沙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耕深30cm以上,耙细整平。

4.2 播种材料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3 播种

6月份按行距15~20cm条播,播种深度0.5~1cm,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1.5~2kg。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2 追肥

8月初,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35kg。

4.4.3 灌水排水

干旱及时浇水,追肥后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4.4.4 割梢

出现旺长现象时,用镰刀割去顶端20cm左右。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牛膝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10。表10 牛膝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银纹夜蛾

6.2.1 农业防治

在苗期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6.2.2 生物防治

幼虫低龄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卵孵化盛期用氟啶脲(5%抑太保)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在低龄幼虫期用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防治2~3次。

6.2.3 药剂防治

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1 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7d喷1次,一般连续防治2~4次。

6.3 甜菜夜蛾

各项防治方法同6.2。

6.4 豆芫菁

6.4.1 农业防治

秋季深翻土地,杀伤越冬害虫。

6.4.2 药剂防治

发生初期可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 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其他用药同6.2.3。

6.5 叶斑病

6.5.1 农业防治

实行合理轮作,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两年以上的轮作。

6.5.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95%恶霉灵(土菌消)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雾防治。

6.6 枯萎病

6.6.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

6.6.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或用30%恶霉灵或25%咪鲜胺1 000倍液喷灌,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灌根,7d喷灌1次,喷灌3次以上。

6.7 根腐病

6.7.1 农业防治

实行合理轮作;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

6.7.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灌,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灌根,7d喷灌1次,喷灌3次以上。

7 采收

11月份采挖,把地上部割除,刨出根部,抖去泥沙,晒至半干后,捆成小把,去除顶端残茎,晒干。

十一、无公害远志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远志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远志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沙质壤土。每亩施有机肥500kg,氮、磷、钾复合肥50kg,耕深30cm以上,耙细整平。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l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为物种来源,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

4.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温水浸种5~6h,捞出后在种子表面包裹少许的草木灰,以备播种。

4.3 播种

4.3.1 播种时期

春季4月份,夏季6~7月份进行播种。

4.3.2 播种方法

在整好的平畦上,按行距20~30cm进行条播,播种深度1cm,覆土镇压,每亩播种量1.5~2.0kg。

4.4 田间管理

4.4.1 覆盖

春播或秋播选用麦草或茅草等覆盖,覆盖至不露土为宜,然后上压树枝即可。播种后,每5d检查1次,观察墒情,如干旱可在覆盖物上喷水。待子叶出土后,于晴天傍晚或阴天逐渐多次揭去覆盖物。

4.4.2 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除草要浅,用小锄浅浅锄松地面。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3 灌水排水

苗期控制水分,返青期及追肥后及时灌水,收获前酌情灌水。雨季疏通排水沟,排出田间积水。

4.4.4 追肥

从第二年起进行追肥,4~5月间每亩追施复合肥30~50kg。7月份,每亩喷施1%硫酸钾溶液50~60kg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80~100kg,每隔10~12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远志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11。表11 远志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根腐病

6.2.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烧毁,并用10%石灰水对病穴消毒。

6.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灌根。一般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

6.3 叶枯病

6.3.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6.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6.4 蚜虫

6.4.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40块。

6.4.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

6.4.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5 豆芫菁

6.5.1 农业防治

秋季深翻土地,杀伤越冬害虫。

6.5.1 药剂防治

发生初期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1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种植2~3年后即可采收,选择在秋末地上枯萎后,或春季植株发芽前采挖,抖去泥沙,晒干。

十二、无公害知母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知母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知母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知母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山地、平原均可种植。种植前每亩施农家肥2 000~3 000kg,配施磷酸二铵30kg,耕20~30cm深,耙细整平。

4.2 播种材料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种子。

4.3 播种

4.3.1 直播

4月中下旬,按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覆土1~2cm,稍加镇压。每亩需种子1.5~2kg。

4.3.2 育苗移栽

4.3.2.1 育苗:播种时按行距10cm开沟播入,覆土l~2cm,稍加镇压。播种量7~10kg/亩。

4.3.2.2 移栽:移栽在春季或秋季均可。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5~6cm,然后将种苗按照20cm的株距栽入沟内。

4.4 田间管理

4.4.1 定苗

直播田块,于苗高10cm时按株距20cm左右定苗。

4.4.2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3片真叶时,浅锄松土。以后一般每年除草松土2~3次。雨后和秋末要注意培土。

4.4.3 追肥

6月底每亩追施尿素20kg、过磷酸钙30kg、硫酸钾10kg。

4.4.4 灌水排水

直播地幼苗期灌水1次,移栽地栽后灌水1次,采收前1个月灌水1次。雨季注意排水。

4.4.5 剪薹

5~6月间,除留种田外,开花前及时剪去花薹。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知母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12。表12 知母常见病虫害及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蚜虫

6.2.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蚜虫,有翅蚜初发期可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或木板等,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挂30~40块。

6.2.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

6.2.3 药剂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喷雾防治,注意交替使用。

6.3 蛴螬(金龟子)

6.3.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减少金龟子幼虫的越冬基数,压低虫源基数。

6.3.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9孢子。

6.3.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3.4 药剂防治

幼虫防治以下两种方法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混合,拌细土30kg,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亩用0.6~0.9kg,兑细土25~30kg,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撒施,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b. 喷灌防治: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防治幼虫。

6.4 立枯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苗期加强中耕,合理追肥、浇水,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利克菌)1 200倍液,或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喷雾防治。7~10d喷1次,喷3次以上。

6.5 枯萎病

6.5.1 农业防治

同6.4.1。

6.5.2 药剂防治

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30%恶霉灵或25%咪鲜胺1 000倍液灌浇,或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350倍液,用30%恶霉灵或25%咪鲜胺1 000倍液喷灌,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淋,7~10d喷灌1次,喷灌3次以上。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淋灌病穴,控制病害传播。

7 采收

移栽2年、直播3年后收获。春、秋二季采挖,春季于解冻后,发芽前,秋季于地上茎叶枯黄后至上冻前。将根状茎刨出后去掉芦头,抖去泥土,去掉须根,晒干或烘干,即为“毛知母”,或趁鲜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光知母”。

十三、无公害紫菀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紫菀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紫菀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8321.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3 产地环境

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的空气符合空气质量GB 3095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GB 5084标准,土壤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选地整地

除盐碱地外均可种植,但以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及沙质壤土为佳。种植前每亩施入农家肥2 500~3 000kg,深翻土壤,耙细整平,做成2m宽的平畦。

4.2 播种材料

4.2.1 选种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为物种来源。

4.2.2 种栽

10月下旬,当叶片枯萎时挖地下根,选择粗壮节密的根状茎,稍带有紫红色,无病虫伤斑痕、近地面生长的根状茎作种栽。秋栽适宜随挖随栽;春栽的需将根茎与湿沙层积进行窖藏,或春季未萌发前收获,随挖随栽。将选好的根茎切成6~10cm的小段,每段有2~3个芽眼。

4.3 栽植

4.3.1 栽植时期

于3~4月份进行。

4.3.2 栽植方法

在整好的平畦内,按行距30cm,开3~5cm深的沟,然后将准备好的种栽,每隔15~20cm平放一撮,每撮放2~3段。覆土整平,稍镇压。每亩用种栽50kg。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浇水或雨后及时中耕除草,不宜深锄,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

4.4.2 灌水排水

苗期适当灌水;6月份叶片生长旺盛时期,应多灌水勤松土;9月份根系发育期需适当灌水。雨季注意排水。

4.4.3 追肥

6~7月份,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35kg,开浅沟,将肥料撒入沟内,覆土。4.4.4摘花除蕾

若植株抽薹开花,应及时剪除,切勿用手扯。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紫菀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表13。表13 紫菀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黑斑病

6.2.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秋季清洁田园,销毁病残体;雨季注意田间排水,不要积水。

6.2.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30%醚菌酯1 500倍液,或用异菌脲(50%朴海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6.3 斑枯病

6.3.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冬季清洁田园,集中深埋或烧掉病残体;育苗地起苗后及时翻耕,压低菌源。

6.3.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30%醚菌酯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15d喷1次。

6.4 根腐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合理施肥,适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并携出田外处理。

6.4.2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淋穴或浇灌病株根部。或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75%代森锰锌络合物800倍液,或20%灭锈胺乳油150~2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600~800倍液喷灌,7d喷灌1次,连喷灌3次以上。拔除病株后用以上药剂灌病穴,以防蔓延。

6.5 银纹夜蛾

6.5.1 农业防治

在苗期幼虫发生期,利用幼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

6.5.2 生物防治

幼虫低龄期用100亿/g活芽孢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卵孵化盛期用氟啶脲(5%抑太保)2 5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2 500倍液,或25%除虫脲悬浮剂3 000倍液,或氟虫脲(5%卡死克)乳油2 500~3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5%除虫菊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用烟碱(1.1%绿浪)1 000倍液,或用多杀霉素(2.5%菜喜悬浮剂)3 000倍液,或虫酰肼(24%米满)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7d喷1次,防治2~3次。

6.5.3 药剂防治

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1%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或联苯菊酯(10%天王星乳油)1 000倍液,或20%氯虫苯甲酰胺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

6.6 小地老虎

6.6.1 物理防治

成虫发生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活动期用糖∶酒∶醋=1∶0.5∶2的糖醋液放在田间1m高处诱杀,每亩放置5~6盆。

6.6.2 药剂防治a. 毒饵诱杀:每亩用90%敌百虫晶体0.5kg或50%辛硫磷乳剂0.5kg,加水8~10kg喷到炒过的40kg棉籽饼或麦麸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秧苗周围,诱杀幼虫。b. 毒土防治:每亩用90%敌百虫粉剂1.5~2kg,加细土20kg配制成毒土,顺垄撒在幼苗根际附近。或用50%辛硫磷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50kg,在翻耕地时撒施。

6.7 蛴螬

6.7.1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7.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9孢子。

6.7.3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7.4 药剂防治

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 (1∶1)混合,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用0.60~0.90kg,兑细土25~30kg,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撒施。或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灌根。

6.8 红蜘蛛

田间点片发生初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或20%哒螨灵2 000倍液,57%炔螨酯2 500倍液, 20%四螨嗪1 000倍液,5%唑螨酯或24%螺螨酯悬浮剂3 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 000倍液,或噻螨酮(5%尼索朗乳油) 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7 采收

于当年10月份或第二年3月份收获。采挖时,先割去地上枯萎茎叶,然后小心挖出地下根及根状茎,除去有节的根茎(留做种栽)和泥沙,晒至半干,编成辫状再晒干。

十四、无公害白芍田间生产技术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无公害白芍田间生产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及田间配套管理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河北省露地白芍无公害田间生产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

3 产地环境

产地的土壤质量符合土壤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灌溉水质量符合GB 5084标准,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二级标准。

4 生产管理

4.1 繁殖

4.1.1 种子育苗

4.1.1.1 播前准备:选择沙质壤土,耕耙30cm,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 000kg左右,整平。做宽2m平畦。

4.1.1.2 播种:8月下旬至9月初收获种子,采收后及时播种。或将种子与湿沙按1∶3混合后沙藏,于翌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时按行距15cm开沟,深2~3cm,在沟内按粒距3~5cm播入种子,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每亩播种量3~4kg。

4.1.1.3 苗期管理:翌年4月下旬,幼苗出土,刨去覆土。加盖一层稻草,隔草浇水,保持土壤湿度。5月上旬揭去稻草,进行中耕锄草一次。7月苗田追施尿素,每亩施入10~15kg。

4.1.2 芍头繁殖

芍药在收获时,先将芍药根从芍头着生处全部割下,所留下的芍头,选其形状粗大、芽头饱满、无病虫的,按芍头大小、芽的多少,切成2~4块,每块有粗壮的芽苞2~3个,作种苗。

4.2 种芽的贮藏

繁殖用的芍头选阴凉通风的地方,挖一深50cm左右的坑,坑底先铺一层6~10cm的湿润细沙,然后将芽头向上排放一层,上盖一层厚6~10cm的湿润细沙层积沙藏。

4.3 移栽

4.3.1 栽植时间

春栽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秋栽一般宜在10月下旬,最迟不超过11月上旬。

4.3.2 栽植方法

种苗移栽按行距40~50cm,株距30~40cm。用芍头种,开浅平穴,每穴种芍头2个,并摆放于穴内,相距4cm,切面朝下,覆土8~10cm,作成馒头状或垄状。

4.4 田间管理

4.4.1 中耕除草

苗高7~1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份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11月下旬清除田间枯枝残叶,全面中耕除草一次。

4.4.2 排灌水

只在严重干旱时浇水,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

4.4.3 追肥

栽后第一年,摘蕾后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栽后第二年在5~7月份生长旺盛时期每亩施入尿素10~15kg,施后浇水。栽后第三年,在3~4月份每亩施尿素20kg,过磷酸钙25kg,开沟施下,施后及时浇水,肥料勿接触根部。

4.4.4 摘蕾

在4月下旬现蕾时,将其花蕾全部摘除。

5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白芍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参见表14。表14 白芍常见病虫害及有利发生条件

6 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栽培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遵守GB/T 8321.1~7,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6.2 蛴螬

6.2.1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其盛发期用黑光灯或黑绿单管双光灯(发出一半黑光一半绿光)或黑绿双管灯(同一灯装黑光和绿光两只灯管)诱杀成虫(金龟子),一般50亩地安装一台灯。

6.2.2 生物防治

施用乳状菌和卵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乳状菌每亩用1.5kg菌粉,9卵孢白僵菌每平方米用2.0 × 10孢子。

6.2.3 农业防治

冬前将栽种地块深耕多耙、杀伤虫源,减少幼虫的越冬基数。

6.2.4 化学防治

以下三种措施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毒土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5kg与80%敌敌畏乳油0.25kg (1∶1)混合,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田间后浇水,提高药效。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每亩用0.60~0.90kg,兑细土25~30kg,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3~4kg混细沙土10kg制成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撒施。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各2kg混细沙土10kg制成的药土,在播种或栽植时顺栽植沟撒施,兼治根腐病等。b. 毒饵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粉剂5 g兑水1~1.5kg,拌入炒香的麦麸或饼糁2.5~3kg,或拌入切碎的鲜草10kg配制毒饵,或用80%敌百虫可湿性粉剂10 g加水1.5~2kg,拌炒过的麸皮5kg,于傍晚时撒于田间诱杀幼虫。c. 药液喷灌防治:在幼虫发生期用50%辛硫磷或用90%敌百虫晶体乳油800~1 000倍液等浇灌或灌根。

6.3 蚜虫

6.3.1 物理防治

黄板诱杀:有翅蚜发生初期,可采用市场出售的商品黄板,或用60cm × 40c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再涂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株间,每亩30~40块,当黄板沾满蚜虫时再涂一层黄油。

6.3.2 生物防治

前期蚜量少时保护利用瓢虫等天敌,进行自然控制。无翅蚜发生初期,用0.3%苦参碱乳剂800~1 000倍液,或天然除虫菊素2 000倍液等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

6.3.3 化学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 500倍,或50%辟蚜雾2 000~3 000倍液,或50%吡蚜酮2 000倍液,或25%噻虫嗪5 000倍液,或50%烯啶虫胺4 000倍液,或其他有效药剂,交替喷雾防治。

6.4 根腐病

6.4.1 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及时排水,中耕锄划;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及时拔除病株,并携出田外处理。

6.4.2 化学防治

以下三种措施任选其一或综合运用:a. 药液蘸根:栽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或3%广枯灵(恶霉灵+甲霜灵)800倍液浸种秧12~24 h杀灭潜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