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教子,就这么简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17:38:1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轻松教子,就这么简单

轻松教子,就这么简单试读:

内容提要

每个孩子都不免会有缺点,会在生活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身上的缺点、坏习惯呢?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使孩子丢掉毛病从而健康成长呢?

第一章 改变孩子的坏习惯

每个孩子都不免会有缺点,会在生活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身上的缺点、坏习惯呢?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使孩子丢掉毛病从而健康成长呢?

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哈佛教育会告诉你。

1.掌握纠正孩子的坏习惯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坏习惯屡教不改,你可以试试采取不良行为记录表的方法,它是由行为心理学家奥格登·林德斯理发明的,这种方法很简单,它可以将那些即使是很微小的进步都显而易见地呈现在你和你的孩子面前。

方法如下:将制表的主意告诉你的孩子,并向他解释说这将是你们俩人之间的秘密,除非你的孩子想要揭露这一秘密,每天睡觉前,你们都会在图表上记录下被观测行为发生的次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一周后发现这种行为发生的次数已经减少了。

不良行为记录表

罗妮的母亲和罗妮就她吮拇指一事进行一次公平讨论。罗妮的母亲向罗妮解释她不想让她吮拇指的原因:首先,其他的孩子会因此而取笑罗妮,而这又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感情,甚至有时还会打起来;其次,牙科医生也说罗妮的牙齿已经变形了,如果她再不停止吮拇指,她的牙就不可能矫正了;再其次,罗妮已经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得不去找语音治疗专家纠正发育了,罗妮则解释说,她之所以喜欢吮拇指,是因为这能使她觉得放松;由于她已经吮了好长一段时间了,因此要停止是很困难的。

罗妮同意努力停止吮拇指,并同意把每天吮拇指的次数记录在一张图表上,由她自己去数每天到底有多少次,而她的母亲则保证对此保密。罗妮的母亲许诺一周后,如果罗妮有所进步,她将得到一个“惊喜”。

一周后,罗妮的母亲这样说:

每天晚上,罗妮都急切地要将她所数的吮拇指的次数填在图表上。我从来没有问过她是否数对了。在这周内,我只见她吮过拇指一次,而且那天晚上她也记下了那一次。以前看电视她经常吮拇指,但在这周内她有所改变。面对她所制定的图表,她一天比一天更激动,一天比一天更有成功的信心。“我认为别的办法不能奏效,而这个方法能奏效的原因在于,罗妮自己参与了制定图表的策划过程,并作为唯一填图者,不受监视和质疑。这周结束后,我们都觉得我们间的关系更进了一步。”

2.如何对待孩子的尖酸刻薄

一位妈妈说:“当我们14岁的女儿不再驱使我们疯狂对付她的弟弟妹妹了,她就拼命地拿她对同班同学的刻薄批评烦我们。”

尽管刻薄地批评同伴和兄弟姐妹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我认为父母还是不应该视而不见。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反复澄清我们对贬损他人的不赞成态度并帮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这类评价是过于严厉、难以打动他人和属于自我挫败行为的各种理由:

●贬损他人的行为显示了安全感的缺乏,把别人贬得一线不值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自信。

●即使其他人对你的刻薄一笑了之,但是不要忘记,他们内心并不喜欢,很有可能会找到报复你的法子。

●刻薄导致别人更少而不是更多考虑到你;招人喜欢的孩子是那些让别人感觉舒服,让他们对自己感觉良好的孩子。

●在他们最脆弱并且最需要对自己感觉良好的时候,少年们恰恰对彼此的自尊心通过相互刻薄的批评而起破坏作用。

一位母亲讲述了她的经历:她努力想使她15岁的儿子布莱尔控制住自己对别人的那些机智的挖苦讽刺,他经常这样讽刺他在学校的朋友和他七岁的兄弟波比。作为一个试验,布莱尔同意暂时停止一个星期对他的那几个目标进行挖苦,并答应每一天注意观察到底有没有什么效果。试验进入到第三天,布莱尔本人惊奇地这样告诉他妈妈:

弗莱德·金今天居然为我没有烦他而感谢我!蒂姆在我身边似乎也更放松一些了。波比则问我是否能够保持现在这样——不是永远如此,只是与从前相比更多些时间像现在这样。我可以看到挖苦是怎样地使人气馁。我宁愿让我周围的人感到轻松自在而不是别扭难受。

3.纠正孩子爱说脏话的毛病

孩子经常尝试着使用自己以前从没有使用过的字眼。这其中包括脏话和下流笑话,这也是幽默意识出现的一个信号。例如,我曾经看到当两个五岁的男孩相互对着对方的脸“呸!”时,情不自禁地忍不住大笑,还尖叫着警告对方:“一个胖女人要抓住你,还要敲打你的脑袋!”他们好几个星期一直在重复这些话!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明智地为他们这种行为制定了一个界限:“如果你们两个家伙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想这样说话,可以,但不要在我周围这样干!”

你如何彻底解决孩子骂人这个坏习惯呢?当父母第一次听到诅咒或粗鄙的话语从天使般的学龄前儿童嘴里说出的时候,往往感到非常震惊,但这还只是儿童全部语言体验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接受它,我不赞同再三听到的像这样的劝慰:不用计较孩子说脏话,它自然而然会过去的。

有时孩子们并不知道那些行为是错误的,需要我们教会他们什么是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以及为什么会是这样。骂人的话不被接受是因为别人不喜欢听到它们。或者积极一点地说:“文明人在别人面前不这样说话。”(不用说,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

如果这些解释不能奏效,你还可以把骂人的后果加在孩子头上,如果有必要,打他的屁股。

4.怎样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卧室和床铺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祖父母、爷爷、奶奶的很好照料,这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却越来越差了,这不能不让人们为下一代的成长担忧。就以孩子的卧室和床铺来说吧,能够自己整理的孩子是不多的,这一方面可能是孩子懒,不愿动手去整理,另一方面,许多孩子也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整理,而我们做父母的也乐意替孩子整理卧室和床铺。父母对孩子的那份体贴和爱心当然很让人感动,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却并无一点好处,这种代劳不仅妨碍了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也易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

那么,父母该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整理卧室和床铺呢?

●要唤醒孩子的自理意识,改变孩子事事都依赖父母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终究是会长大的,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是旁人无法代替的。孩子的自理意识一旦觉醒,他就愿意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这时,家长就要及时表扬孩子的行为,以巩固孩子的正确观念。

●应教给孩子整理卧室和床铺的方法。有许多孩子也想自己整理自己的居室和床铺,然而却又不知如何整,常常是整来整去还是乱糟糟的,这时父母看到了就应抓住机会教给孩子整理居室和床铺的一般方法,而不应是责骂孩子,更不应又代替孩子整理。教方法给孩子时,还可以做示范给孩子看,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或许刚开始时还要父母指导,但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独立整理自己的居室和床铺了。

5.如何克服孩子贪吃的毛病

贪吃对孩子说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是有害的。贪吃给人带来的后果一是吃得过多,肠胃消化不了,造成肠胃等消化系统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二是导致人体营养过剩,引发儿童肥胖症。

应该说,吃是一个人的天性,人类从吃这一基本形式中获得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贪吃则是在吃的方面过了头,所吃的东西超过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一种原因与父母的一些观念有关,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总是鼓励孩子多吃,老认为能吃、多吃才好,孩子才会快快长大,孩子长期在父母的这种心态支配下,就容易养成多吃的习惯以取悦父母。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人从口腔的咀嚼、从吃的行为中获得一种舒适感,达到一种心理满足。当生活中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有的人也喜欢以吃的方式来填补空虚;当生活中出现喜庆之事时,更多的人喜欢以吃的方式来庆贺,进食成为一个心理上的满足途径。

如果孩子在进食中表现出进食过多、贪吃等现象,家长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帮助孩子,以免孩子习惯成自然,进而妨碍身心健康。

6.怎样改正孩子过份挑剔的坏习惯

挑剔是指找不足、找缺点;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现状不满,喜欢找“碴”。挑剔得过了份,则可称为过分挑剔了。过分挑剔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多为对人对事对物持过高过严的要求,处处感到不满意,不顺眼,不顺心,对万事万物都持一种怀疑否定的态度。生活中有挑剔行为的人不少,但过份挑剔的人则不多。

生活中过份挑剔的人由于长期不满现状,心态因此常常是烦闷、忧虑、悲观,难以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容易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生活空间中,导致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的不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甚至出现社交障碍症。更为不利的是过份挑剔者,其生活适应力弱,生存能力差,又由于过份嫌这嫌那,不仅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而且也会由于条件的不允许,自己无法得到满意的回报,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还会产生自卑、悲观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这样的孩子:

●要细心地保护孩子积极的挑剔心态,挑剔只要不过份,就能成为推动人们积极改善条件、完善人生的强有力的动力,因此要细心保护孩子不满现状的“挑剔心”。

●要积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和处理现状与未来、现状与条件的关系;让孩子明白生活中过份挑剔无助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现有的状况受许多条件限制,并非个人能力所及,只有从自身的素质完善开始,努力改造自身和改造世界,生活条件才会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也才会有满意的提高。

●要善于引导孩子把挑剔心转向学习、工作和自身的健康成长上。如今的孩子或许受时代的影响,他们往往把生活享受当作头等大事,挑剔者多针对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等方面,他们经常比的是谁穿得好,谁吃得好,谁的玩具价钱高,谁的生日晚会档次高等等,而对谁的学习成绩好,谁的工作成绩好,谁更努力,谁更勤奋,谁对班级的贡献大,谁对社会贡献大等等却很少去比较,更不要说去挑剔了。这样的挑剔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家长要引导好孩子,把挑剔的眼光不单单放在生活、享受上,更应该转向学习、工作等值得挑剔的地方。

7.怎样对待不愿睡觉的孩子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能有拒绝睡觉的经历。有些孩子不愿睡觉是因为焦虑或受到刺激。当别人可以单独安静地睡觉时,他们却缠着父母陪伴自己,不愿父母离开;有些孩子不愿睡觉是因为晚上特别兴奋,难以入睡;有些则是由于害怕孤独而不愿睡觉的……凡此种种,孩子不愿睡觉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说,不愿睡觉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之一,因此要真正克服这一毛病,从长远来看,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固定一个较为合适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每晚在同一时刻都作出生理上的准备,这样对孩子而言更易形成一个有节律的生物钟。确定了固定的作息时间以后,要为孩子坚持按时间作息提供必要的条件,没有特殊的情况,一般不宜作过多的变动。

对于那些确实不是生活习惯引发的拒绝睡觉的行为,就有必要弄清孩子不愿睡觉的真正原因。做父母的要细心地体察自己的孩子,真正关心帮助孩子,针对孩子不愿睡觉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帮助他。

对于因焦虑、害怕而不愿睡觉的孩子,父母要表现出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体贴和爱护,要弄清孩子焦虑害怕的真正原因,帮助孩子减轻焦虑;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是关心、爱护他的。如果孩子是害怕黑暗而不愿睡觉,那么可以向孩子解释清楚黑暗中什么也不会发生。有时让孩子留一盏小灯或小手电筒,也是一个驱逐怕黑心理的很好办法,从而让孩子感到放心。

如果是因为兴奋不愿睡觉,那么控制孩子睡觉的活动项目就会十分有效。睡前一定不让孩子从事激烈的体育运动,不看惊险刺激的电影电视片,不谈论恐怖、刺激的话题等。

对于有不愿睡觉的孩子,父母平时应给予更多的爱和关心。在安排睡觉的过程中,最好要提前告诉孩子准备睡觉,这样孩子就有一个调适时间,从而不会感觉父母提出的睡觉要求来得太突然。另外,父母还要注意,不要把早上床、早睡觉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粗暴地赶孩子上床只会加剧孩子对睡觉的抗拒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正常休息。

8.孩子爱吃零食怎么办

爱吃零食是许多小孩,特别是女孩的一大天性。那些人进餐时吃得很少,不进餐时却喜欢买各种各样的零食吃。

吃零食有许多害处:

●吃零食妨碍了孩子正常进餐时的食量,孩子难以从进餐中获得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从而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吃零食扰乱了消化系统的工作规律,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

●经常买零食吃,有时难免吃不卫生或变质的零食,这样,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则更为直接。

●经常吃零食对人的口腔和牙齿不利。吃零食过后的食物残余会大量地存留在口腔和牙缝中,从而滋生出细菌,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吃零食的害处还可以列出许多,但就以上几条也足以让我们感到吃零食对孩子健康的危害。那么,面对爱吃零食的孩子怎么办呢?

●要让孩子认识到吃零食的种种坏处,这主要是有些家长没有掌握相应的说服方法,对孩子往往只讲大道理。我们知道,孩子对一些抽象的说理往往难以有效地加以理解和掌握,相反,如果家长在帮助孩子认识吃零食的种种坏处过程中,多提供一些直观具体的材料,如图片、模型或必要的演示以及生动的事例等,孩子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接受起来自然也快得多。

●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戒除吃零食的计划。吃零食一旦养成习惯,要想一天完全戒除就如许多人戒烟一样困难,因此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并在孩子充分认识到危害性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循序渐进而又可行的戒除计划。因为计划主要是孩子自己制订的,孩子执行起来也就更为主动和有效。

●督促孩子执行戒除计划。孩子制订出了戒除吃零食的计划仅仅是帮助孩子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工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要戒除孩子心爱的零食。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戒除吃零食习惯过程中,除了要经常督促、检查外,还要讲究一些方法。当孩子还不能完全戒除零食时,可以有选择地、适量地让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吃一些孩子爱吃的零食,并要求孩子吃过零食后一定要漱口。这样,既为孩子解了馋,又杜绝了孩子忍不住零食的诱惑,自己偷偷在外面买零食吃的行为,并且保护了孩子的口腔卫生。

●进行适当的奖励。孩子在戒除零食习惯过程中,家长要充分肯定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因为每一点进步,都是孩子克服困难努力向前的结果。对孩子已取得的每一进步,家长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奖励,当然奖励不是又奖给孩子零食,或允许孩子去吃零食。而是奖励孩子一本好书,一支好笔;一个好文具盒,或陪孩子去游一游公园等。这样,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得到了父母的充分肯定,他就会更加信心百倍地去执行计划,勇敢地克服执行计划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坚持下去,孩子就养成了另一种健康、快乐、良好的不吃零食的习惯了。

9.如果孩子染上吸烟的恶习怎么办

如今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因此戒烟的人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也还有些人要学抽烟,而且有些人还越抽越凶。孩子一旦开始经常性地吸烟,就很难停止,因此从少年时代起,要极力避免染上吸烟这一恶习。

如果你的孩子沾上了吸烟这一恶习该怎么办呢?

可以肯定地说,打骂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放任不管只会导致孩子越抽越凶,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更大的损害。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戒烟。如果孩子烟瘾很重,暂时不能停止吸烟,那么至少应该设法帮助孩子减少吸烟的危害。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选择尼古丁和焦油含量少的烟。

●不要将一根烟从头吸到尾,试着每支烟都少吸几口。因为最后1/3的烟产生的焦油和尼古丁占整支烟的50%以上,大量有害物质几乎集中在最后几口烟中。

●吸烟时不要吸得太深,避免对肺造成严重损害。

帮助孩子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应让孩子明白吸烟的危害,这些危害不仅要讲,还可以让孩子看一些图片,与孩子一起做一些小实验,让孩子对烟草的危害有感性认识。抽烟产生的最初不良后果是烟被吸入肺部后,有毒物质停留下来,对身体产生损害,使肺、喉、舌、嘴变得易受感染,食欲下降。吸烟引发的长期危害更为可怕,吸烟往往与某些致命的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包括肺癌、心脏病、中风及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吸烟不仅对自身造成严重损害,更严重的是吸烟污染了空气,损害了别人的身体健康,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帮助孩子戒烟还应加强督促、检查,培养孩子的毅力。孩子如果明白了吸烟的危害后有了戒烟的愿望,就要帮助孩子进行戒烟,戒烟过程中需要孩子具有坚强的毅力,抗拒烟的诱惑。这时借助一些外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父母、同学的督促,适当的奖惩手段,对帮助孩子下定决心戒烟都会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效。

在帮助孩子戒烟过程中,应该引导孩子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培养孩子的有益兴趣,让孩子用新的有益健康的兴趣来代替不良的吸烟行为,用文明、健康、高尚的活动来丰富、充实孩子幼小的心灵。

10.怎样克服孩子骄做自大,目空一切的毛病

有些孩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一种优越感,好像世界上除了他自己或他家之外,其他的都不好。这种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孩子,多数出身在环境和条件都较好的家庭里,这些家庭物质条件丰富,家长不大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孩子在家养尊处优,要啥有啥,而且总爱在他人面前张扬,以至使孩子也沾染上这种自我感觉优越、看不起他人的毛病。另一些有这种毛病的孩子的家庭并不十分优越,但他们坐井观天,自我感觉良好,于是高傲自大,看不起他人。此外,有些孩子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些专长或取得较好的成绩,受到旁人或社会的称赞,于是飘飘然而骄傲起来,瞧不起同伴。

孩子年纪小,行为多是模仿大人,所以,孩子的所谓优越感,看不起他人的行为都同家长的作风分不开。因此,要克服孩子的这些毛病,首先就要求家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给孩子好的影响。孩子有某些方面的专长和成绩引起自满骄傲时,家长们要告诉孩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外有天,世界上的能人很多,要知道的东西很多,永无止境。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还小,知识少,经验少,要认真学习,向成人学习,向小朋友学习,向一切人学习,只要虚心就能向任何人学到东西;骄傲,看不起人,就不可能做到这些,结果吃亏的还是自己。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做他该做的事,代替孩子思考问题,使孩子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是那么容易。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点困难让孩子们去克服,使孩子知道做一件事情并不那么容易,认识人生的道路并不那么平坦。从而促使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取人之长,避己之短。

11.纠正孩子口吃的毛病

口吃是指说话时伴随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现象,俗称结巴。口吃是儿童一种常见的言语障碍,多在幼年期形成,有些口吃是暂时性的,被称为“发育性”口吃,始于2~4岁,仅持续几个月;另一些口吃称“良性”口吃,始于6~8岁,可能延续2~3年;再一种是被称为“持续性”口吃,始于3~8岁,一直保持下去,除非进行有效地治疗。口吃的儿童不仅正常的言语交流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孤僻、害羞、胆怯、自卑、敏感、焦虑等症状。有的甚至睡眠不佳,食欲不振,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交往和身体发育。口吃儿童是值得我们同情和特别帮助的一群。那么,孩子口吃怎么办呢?

●首先要找到孩子口吃的原因。孩子为什么口吃,研究表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遗传、脑功能障碍,特别是心理因素和生活环境有关,直接的身体原因被认为是听觉障碍,说话者接受了来自自己语言的错误反馈,一种特别延误的反馈,也即“听觉干扰”;还有的是父母对孩子不现实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压力,引起急躁和焦虑,当孩子学说话时,作过多的矫正,甚至采取恐吓、威逼的手段,让孩子说话,结果孩子出现紧张心态,害怕说错话,越害怕就越不能说好话;再有是突然的精神刺激也会引发口吃,如被严厉斥责、惩罚,环境突然改变,家庭突然变故等,均会引起儿童口吃;再有模仿他人的口吃,结果自己也变得口吃的。

●找到了孩子口吃的原因后,就要想方设法消除引发孩子口吃的因素。引发口吃的因素中除先天性因素外,大多是后天环境因素所致,因此预防孩子口吃是有可能的。一般而言,平和的家庭气氛对于防止口吃十分有利。努力创造和平协调的气氛,消除紧张因素,帮助孩子过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是父母预防孩子口吃的最好办法。

●孩子已有了口吃现象当然要积极予以矫正。矫正口吃首先要做的仍然是帮助孩子减少紧张感,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空间的轻松愉悦。另外还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帮助口吃的孩子。一种方法是鼓励孩子放慢说话的速度,轻柔地开始每一个音节,这一方法能不强行关闭喉瓣膜,避免发音受阻。另外,鼓励孩子做腹式呼吸,逐步改变胸式呼吸的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方式。

另一种方法是,要求孩子在说每句话前吸气、呼气,呼吸是为了展开发音键,为了防止“速度压力”,开始第一个音节时一定要慢。

要求说话有节奏、均匀,是纠正口吃的传统而有效的方法。为了帮助孩子,可以为孩子买一个小节拍器,让孩子随着节拍器的节奏慢慢说话。

以上介绍的几种纠正口吃的方法要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帮助孩子克服口吃障碍,一定要富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这样孩子克服口吃也就不会不可能了。

12.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分床睡觉的习惯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与父母共睡一张床会产生诸多的不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也十分不利。但许多孩子并不能随着年纪的增大,就能与父母分床睡觉,这一方面自然是缘于孩子的习惯,希望而且只有与父母共床才能入睡,另一方面则可能与孩子害怕孤独、害怕黑暗的恐惧心理有关,由于害怕,孩子不肯一人独睡。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为了使孩子和父母都有各自更好的休息环境,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分床睡觉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分床睡觉的习惯呢?

●如果有条件,孩子出生后就可以让他独睡。这样孩子从小就可以慢慢养成独睡习惯。

●如果孩子出生后是与父母一起合睡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就要让孩子分床而睡了。分床睡觉的时间控制在两岁左右较为合适。为了孩子能顺利过渡到分床睡觉,分床前应多给孩子讲分床睡觉的好处,让孩子对分床睡觉有个思想准备的过程。分床的时机最好不要选择在冬季,以免造成孩子因分床而带来的照顾不周使孩子着凉受冻。

●如果孩子是因为害怕,不愿分床,那么开始时可以先分床而不分房,这样既便于照顾孩子,又能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以后慢慢做到既分床,又分房而睡。做长辈的千万要记住,不要给孩子讲鬼、神等恐怖故事,以免引起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一旦有了恐惧心理,消除起来就特别困难。

●如果条件许可,可让孩子进全托幼儿园一段时间,等孩子独立生活一定时间后,自然就会减少对父母的依赖,这时分床就不会太难。

●分床后,有些孩子有时仍很希望与父母合睡,这时不能给孩子破例,应坚持让孩子分床而睡。不过在孩子入睡前,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地与孩子谈谈话,多与孩子交流思想,安慰和鼓励孩子,临别前,还可以用手抚摸孩子的头,并与孩子互道晚安,这样分床睡觉的问题也就较易解决了。

13.教孩子零用钱怎么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孩拥有自己的零用钱已较为普遍。零用钱对于每个小孩的生活和教育有重要影响,它不仅承认并满足孩子的合理的经济需求,如果引导得好,也会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花好零用钱呢?

●要花好零用钱,首先是要给好孩子零用钱。一是数量要适当,数额要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合理需要统筹考虑。一般以够支付孩子合理的开支为限,不宜多给,也不宜少给。多给,容易养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不知钱来之不易,不珍惜父母用血汗换来的金钱;少给,又不能满足孩子正常合理的需要,进而引发孩子私自拿钱或偷窃行为。二是时间要适宜。零用钱可以选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始给,如小孩上学的第一天等,告诉孩子这笔钱的用处,并使他懂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责任,之后可以定期发给。由于孩子的年龄关系,支配统筹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零用钱的发给时间可以不同,小学生可以每星期发一次,中学生可以每个月发一次,并注意引导孩子计划着用好零用钱。三是给零用钱不要与家务活动联系起来,不要把它当作对孩子奖惩的手段。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一种义务,切不可靠给孩子零用钱来刺激。

教孩子用好零用钱。给了孩子零用钱就要教会孩子如何用好这笔钱,告诉孩子这笔钱可以用在什么方面和最好用在哪些方面,使零用钱用得其所,发挥它的最好效益。比如可以引导孩子把零用钱用在购买学习用品、图书资料上,或者用在集邮或养花养草上。还可以引导孩子把部分零用钱用来捐助希望工程等有益活动上,教育孩子少把零用钱花在吃喝玩乐上,以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品性,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陶冶了性情,使零用钱用得其所,用得光彩。

●父母要结合对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初步自我管理钱财的能力。零用钱对大人来说虽然不多,但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教育孩子用好零用钱同时,也要趁机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孩子有计划、有选择地花钱。并教育孩子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14.怎样对待迷恋电子游戏的孩子

很多孩子都十分喜欢玩电子游戏,尤其是男孩。街头上的电子游戏室近几年更是急剧猛增,每次经过游戏室,都能看到学生簇拥在游戏机旁。有些条件好的家庭还特意为孩子购买了游戏机,孩子放学回到家,就玩起了游戏机。电子游戏机的出现和普及,给孩子带来了活动的新天地。电子游戏机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欢快愉悦,还能起到开发智力的功能。有些游戏不仅要求孩子的思维快速运转,手的动作也要求有相当的灵敏;有些游戏则教会了孩子喜欢而且愿意接受的各种社会规则,许多孩子都从游戏机中学习到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但任何事物如果走过了头,就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情况,孩子玩游戏机也一样,如果整日沉迷于玩游戏机,那么他就会“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尽管游戏对孩子来说有启智作用,但那毕竟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能起决定作用。而且长时间面对色彩斑澜的电子屏幕,用手指敲击按钮,对眼睛、手指会有损害。另外,有些不法之徒经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软件,无疑会毒害青少年。

因此,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孩子迷恋电子游戏都是应该警惕的,不能让孩子的贪玩和幼稚影响了他的一生。具体地说,以下一些建议是父母可以采纳的:

●教育孩子不玩内容不健康的电子游戏。

内容不健康的电子游戏给孩子带来的毒害往往是难以估计的。有的孩子或许就因一次不良游戏,心灵受到永久的毒害,以至无心学习,甚至做出一些令人吃惊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年幼无知,分辨力、控制力差。因此,要经常教育孩子不要玩不好的游戏软件,特别是教育孩子不要去偏僻的经营不规范的游戏室,如果自家有游戏机,则应加强对孩子的游戏软件的检查和管理,防止不健康游戏软件的出现。

●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使孩子不以游戏机为娱乐的唯一方式。

当孩子的活动兴趣广泛时,孩子自然不会迷恋电子游戏机。

●教会孩子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

家长始终要让孩子明白他自己的主要任务,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职责,帮助孩子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使其不至于过分沉迷于游戏机,并把它当作孩子努力学习、坚持身体锻炼的奖励。

●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力。自控力弱是孩子容易迷恋游戏机的另一个原因,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孩子迷恋玩物。

15.如何改正孩子饮食不当的习惯

●不吃蔬菜

有少数孩子在就餐的时候,从来都不对蔬菜感兴趣。“我7岁的儿子吉姆一到餐桌上,就把自己盘子中的蔬菜都挑了出来,全部放在我的盘子中。”宾夕法尼亚州温尼伍德市的詹妮·米可尔森博士说。

值得庆幸的是,吉姆尽管不吃蔬菜,但他吃水果,而水果含有许多与蔬菜一样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例如,甜瓜(类似胡萝卜)可以提供你的孩子每天所需的维生素A,而草莓富含维生素C。给孩子喝果汁也可以,但每天给一个孩子提供的果汁不能超过12盎司,而且你应当注意的是,给孩子提供的果汁的种类不仅应该丰富,而且必须是100%纯正果汁。

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不妨尝试一种对孩子没有任何害处的小招数。在得克萨斯州埃文市工作的苏姗·克林博士有个10岁的儿子,他名叫约翰,是个对吃蔬菜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孩子。为了能够让儿子吃些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苏姗趁儿子不注意的时候,把做好的胡罗卜片夹在他特别爱吃的松饼内。她的这一招果真奏效,开始是瞒着儿子,让他不知不觉中吃了不少蔬菜,等后来儿子渐渐喜欢上吃蔬菜了,她便公开地给儿子的盘子里盛上许多蔬菜。詹妮·米可尔森博士在发现儿子吉姆对吃蔬菜不感兴趣之后,则把西葫芦泥加入番茄酱中。与此同时,她仍然坚持在给吉姆盛饭时,在他的盘子中放些蔬菜。“他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会把它们挑出来,一口不尝,”詹妮说道,“但最终他会吃些蔬菜的。”

●受挑食“我4岁的儿子罗宾可是个爱挑食的孩子,而且饭量很小,他几天来所吃的食物,看起来还没有一位成年人一顿吃的多。”蒙大拿州的儿科医师洛瑞·布朗抱怨说。

后来,真正让洛瑞感到宽慰的是,他认识到了甚至在孩子某一天没有得到足够营养的情况下,只要你能为他或她提供比较丰盛的食物,在他或她一周的食谱上多增加些花样,那么他或她每周的营养都还是跟得上的。

另一个需要重新强调的事实:孩子们的实际饭量,比家长们所想的要小得多。如果孩子们要喝牛奶的话,建议每天只需让他们每人喝16至24昂司,便可使他们的身体得到所需的热量及蛋白质。对于一个蹒珊学步的儿童来说,每天只需吃很少的蔬菜或水果,一天的维生素摄入量就足够了。1/3小碗米饭或半片面包,就是一份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于一个学步阶段的孩子来说,每天给他或她供应5份这样的食物就可以了;而对于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来说,每天给他或她提供5份这样的食物,再搭配一些蔬菜、水果就足够了。

家长又该如何对待极端挑食的孩子呢?玛吉·赫根博士是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斯的一位儿科医师,他13岁的儿子连续数月,每天一到吃午餐的时候,只吃鸡肉汉堡,其他任何饭菜一点不尝。显然,他就是极端挑食者中的一员。一谈起自己的儿子,玛吉·赫根博士便深有感慨地说:“我这个儿科医师,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就是我的儿子,我光在我儿子一个人的身上就花费了大量精力。有一段时间,每天一开始吃午餐,我的儿子就说,‘我只吃鸡肉汉堡,其他什么饭菜我都不感兴趣。’”

医生们一致认为,为极端挑食者提供太多的选择并且去强迫他们每样食物都吃一些,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如果你的孩子挑食,那么你只需在餐桌上摆放富于营养的快餐(奶酪及饼干,酸奶,汤,谷类食品)。如果仍然担心你的孩子没有吃好,那么你可以就有关孩子需要的。

●孩子爱吃快餐怎么办?“在我女儿还很小的时候,她通常只爱吃两种东西:红烧鸡块与作为快餐的汉堡包,”密执安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副教授凯瑟琳·多顿博士说,“而我11岁的儿子杰斐却只愿意吃油炸的食品。”

专家们称,孩子特别爱吃快餐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快餐大都是淀粉类食物或脂肪类食物,孩子吃多了容易使身体脂肪大量增加。就像成年人那样,3岁以上的孩子们每天得到的由脂肪所转化的热量,应该不超过30%。“我只能通过增加牛奶及低脂肪的奶酪,来平衡孩子们的饮食。”凯瑟琳·多顿博士说。她在供应晚餐的时候,时常也给孩子们供应一些切好的水果。就餐时,先让孩子津津有味地吃些剥好的桔子或切好的苹果片,随后孩子就不大可能去吃很多油腻的食物了。

●爱吃甜食

彻丽·霍斯曼博士在费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疗中心工作,目前他担任着隶属于该中心的儿科医疗室的主任。彻丽·霍斯曼博士的大女儿凯拉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特爱吃甜食,这令她十分担忧。她主要是害怕自己的女儿因为吃过多的甜食,使体内脂肪迅速增加,而且对其它食物渐渐失去兴趣,致使饮食不平衡。“为了限制凯拉吃过多的甜食,我甚至都不把糖、甜饼干等放在她可以找到的地方。”彻丽·霍斯曼博士回忆说。

然而,一旦发现凯拉开始去朋友家中吃自己爱吃的甜食,彻丽·霍斯曼博士就意识到,自己一直采取的做法是错误的。“如果我继续做出那样的限制,在家中根本不让女儿吃甜食,那么我只能会让女儿更渴望吃到甜食,”她说道,“现在,她在家中吃什么,我都不再禁止了。有时,在吃过饭后,我还特意为凯拉拿出些小甜饼或糖果。为了能给孩子带个好头,我和我丈夫在吃甜食时都会适可而止。”

不管你的孩子属于哪一个类别,儿科医师们一致认为,让孩子们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的最佳途径,就是为他们提供种类丰富、花样较多的健康食品,而且让孩子听从你的建议,效仿你的良好饮食习惯。“加果你能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可能最终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顿说道,“没有什么比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潜移默化更灵验的了。”

16.教孩子如何看电视

据专家估计,美国年龄在六岁到十三岁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平均为3.5个小时。电视不仅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相当多的娱乐和信息,而且在塑造他们的态度、行为和价值体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学校和家庭,没有一个人类组织能像电视那样对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的生活产生那样大的影响。

许多家长有如下忧虑:

●孩子们花这么多时间看电视,对他们的情感健康会有怎样的影响?因为这是一种被动的活动,而且电视中有很大比例的节目是涉及暴力的。

●因为看电视使孩子远离那些更富于创造性的休闲活动,诸如阅读、交谈、玩游戏或者只是做白日梦,它是否会抑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实际上它能以不同于其它活动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电视中的暴力是否会使孩子在真实的生活中变得残忍?或者因为它给孩子提供了发泄他心中原有的消极情感的替代方式,这样他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更不可能采用暴力?

看电视无疑是一种被动的活动,它的确会可能导致孩子在生理上和情感上毫无生气,但它也是一种很容易使人平静下来的活动,它鼓励不安的和不遵守规矩的孩子放松和集中注意力。看电视当然会减少孩子们用于其它能丰富他们情感和智力的活动的时间,但它也不一定就是浪费时间。除了新闻、记录片和信息类节目能够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外,他们还能观看参与电视戏剧、喜剧和电影来锻炼他们的头脑和情感。

作为父母应该注意到:

●无论孩子是游戏似的还是严肃地看电视,他们都可能模仿电视中的暴力行为。

孩子们倾向于认同特定的受害者或者伤害别人的人,而且可能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把这些认同付诸实施。

●孩子们亲眼看见这么多暴力形象后,就会变得对于残忍的事件不再那么惊骇了。

●孩子们可能把暴力看作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甚至是解决他们问题的方法。

按照下面的建议去做,你就可以控制你的孩子在电视中看到的暴力的次数。

●不允许孩子看令人厌恶的电视节目。

按照实际的可行性,帮助你的孩子事先安排好要看的电视节目,一定要避免你认为暴力过多的、挑逗性的和过于紧张的节目。如果你事先没有计划,那么就问问孩子他那天将要看的节目,对引起你注意的节目加以甄别——播放之前或者播放的时候。

如果你发现孩子正在看你认为暴力过多的、挑逗性的和过于紧张的节目,要向他表达出你的关注,并要求孩子选择另外的节目,或者不看电视而进行其它的活动。如果你的孩子拒绝这样做,你要毫不犹豫地更换频道,或者关掉电视。

●帮助你的孩子区分电视中的和真实生活中的事件。

你和你的孩子在电视中看到暴力攻击性的行为时,一定要你的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这些“行为”是在舞台上演出、包含演员及道具这一事实上。澄清任何不是真实的情况。比如,电视中暴力的受害者一般显得比真实生活中暴力的受害者恢复的可能性大,恢复的速度也快。

同时,如果合适的话,要注意区分电视中描绘的非暴力情况和它们在真实生活中的对应物。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提及电视连续剧中的父母,认为他们比你有趣,也比你聪明你要指出连续剧中的父母并不是和电视里的孩子真正生活在一起,是剧作者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同样的场景他们排演了很多次,直到一切无误为止。

●提出限制

在一个普通的学龄儿童每天有限的时间中,花三个半小时来看电视是过多了,这样用来做家庭作业、做家务、读书、独自玩耍或者和他人交往的时间都不多了。一个小时——或者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两个小时——是更为恰当的时间限制。如果看电视意味着没时间做作业或者家务的话,就不应该允许孩子看电视。

无论你确定的时间限制是什么,都要非常具体,而且要包括你的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一起看电视的时间,并把这项作为他个人时间分配的一部分。同时你也应该规定看电视的时间段。任何一次延长时间,要事先和父母商量,而且必须是因为有着特殊价值的特定节目。

你制定的有关电视的规则越明确,那么它们的效果会越好。因为看电视是这样一种消极的活动,它很容易从一个小时变成两个或三个小时。如果你允许过多的偏离或者讨价还价,那么用来控制电视的规则就会失效。

另一方面,记住你的目标并不一定是尽可能地让孩子少看电视,而是说电视节目必须是对孩子特别有益的,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娱乐和信息,而且还能为他提供和同龄人共同分享的领域。你的目标不是对电视节目都产生怀疑,而是预防那些会对你孩子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的节目,并且要防止看电视占据了孩子过多的休闲时间。

●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只是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却不提供替代看电视的活动,就只会导致和原意相反的结果。如果没什么其它的事可做,孩子就会怀念电视,就会更加看重电视。

除了建议你的孩子玩玩具、培养某种爱好或者独自做某些令人快乐的事,你应该尽量提出一些你也可以一起参与的有趣的活动。比如你们可以一起做游戏、烘烤糕点或者去散步。

●尝试一下“没有电视”的夜晚。

如果看起来合适——也就是说,电视中没有什么节目特别有趣,而且你还能够提出可替代看电视的活动——就试着提出“没有电视的”夜晚。你一定要故意提出把这个夜晚作为“没有电视”的夜晚,那么你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看电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在你们有一个晚上或者好几个晚上看电视的时间都过长之后,特别适合这么做。

通过采纳以下这些措施,可以树立看电视的良好榜样:

●不看节目的时候不要开着电视。

●避免看暴力节目,至少是在孩子在家的时候。

●避免在电视前做其它事情,这样会暗示电视是一个良好的活动“背景”。

●尽量减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让你的孩子看看你事先如何选择具体的节目,而不是仅仅通过调频道来指望找到最好的节目。

17.教你的孩子有节俭的习惯

“妈妈,我要买一盒小彩笔。”“家里不是还有吗?”“已经旧了,也不全了。”

笔有什么旧不旧的呢?只要能用。为什么会不全了呢?是不是没有用心收好?没有收好自己的东西是你的责任。丢了笔,只好凑合着用剩下的了,下回就知道收拾东西了。“妈妈你真抠门儿,要是奶奶早就给我买了。”“我不认为省钱就是抠门儿。省钱是对的,省下钱可以买其他有用的东西,也可以节约资源,好处很多,为什么不省着点呢?”

这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妈妈与孩子的对话。随着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渐渐“大方”起来,尤其是对孩子是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曾几何时,大把花钱成了“爱”孩子的标志。这里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了,要问父母究竟是怎样想的。

节俭是一种美德,无论是贫穷的年代还是富裕的年代,我们都应当崇尚节省。从小的方面看是为了居家过日子打算,从大的方面看是为人类后代节省资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应理直气壮地崇尚节俭。

我们应当节省钱,不应浪费东西。有社会责任心的父母不妨更进一步,教育孩子为人类节省资源。

一位母亲曾同我讲了这样一件事。她在听了环保讲座后对女儿解释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因为我们城市的地下水位很低,气候又比较干燥,而用过的污水都被排水管道排到了大海,回不到地下水中,这样最终会造成水源枯竭。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比如在洗淋浴时不要让水哗哗地流淌,自己去干其他事。我自己要改掉这种习惯,你们也一同注意。”从那以后,她经常听见7岁的女儿向她大叫“别浪费水啦,不洗就关上。”而当她提醒女儿时,女儿也会一缩脖子,赶快行动。“我忽然觉得我变得高尚起来。”

是的,不只是这位母亲变得高尚起来,孩子更是如此。让她从小接受对社会负责的意识,长大才能成为有责任心的人,而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最容易接受道理的,从而避免了许多无益的纷争。

理直气壮地教育孩子节俭的美德,让孩子懂得不是要买什么就能买什么,当他们接受了这种观念,就会免除付款台前的尴尬。

18.当你的孩子偷东西你怎么办

孩子偷东西有许多不同的动机隐藏在背后:可能是看见自己喜爱的东西,父母不肯给买;也可能是为了品尝偷东西的刺激心理;而大多数却是因为不清楚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

父母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关于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应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唯有如此,我们的每个社会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我们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

琼太太发现9岁的儿子杰米开始从店里偷东西,这种行为让她大吃一惊。她仔细地想了想该怎么办。一天,当家里只有妈妈和儿子两个人的时候,琼太太把杰米喊进来,将他抱在膝头。然后告诉他,她听说昨天有人从一些店里偷东西的事,她接着讲自己在五年级时,曾从店里偷过橡皮。她知道这是小偷行为,心里很后怕。这样做后,很长时间都觉得惭愧,有犯罪的感觉,所以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不应该,以后便不再这样做了。开始时杰米试图为自己辩解:“可是店里有的是泡泡糖,拿一点也没有关系。”琼太太便仔细地同他讨论起来:店主要卖多少泡泡糖及其它物品,才能赚足够的钱付房租;付雇员的工资及进货;有足够的钱养家糊口;经营者也很不容易。再说这个商店不是我们的,是别人的,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杰米同意妈妈的说法,他从来没有从这一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又接着谈到杰米和妈妈也不喜欢别人从自己家里偷东西,最后杰米同意,他再也不会偷店里的东西了,同时他要为偷来的泡泡糖付钱。

对于这件事琼太太没有指责、训斥或简单地对杰米进行说教,也没有使杰米感到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是一个坏人。他们一起探索了为什么不该偷东西,偷东西对社会与他人利益的损害,使杰米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了道德行为的教育。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避免尽善尽美的要求。尽善尽美是不现实的目标,对孩子来讲,要求他们做到完美无缺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因为他们不能达到目标而责备孩子,会使他们为了避免更大的打击,而完全放弃对良好行为的追求。对孩子的要求要现实,有阶段性,避免一步登天。

19.教育孩子尊敬长辈

一般说来,长辈在思想品德和知识经验上优于晚辈,是晚辈的指导者和教育者,应该受到晚辈的尊敬。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孩子不尊敬长辈,这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或由于孩子不懂尊敬长辈的道理,或由于长辈在生活中也有如此行为或由于孩子受外界的不良影响等等。家长应该根据情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

让孩子认识尊敬长辈的意义。长辈养育晚辈是十分艰辛的工作,而教育和指导晚辈更是复杂而细致的任务,晚辈没有理由不尊重和敬爱生己教己的长辈。我国是礼仪之邦,一向主张晚辈要孝顺长辈。孩子年纪还小,并不能明白和理解上述的许多道理,但是,他们可以直接或间接从自己长辈的日常生活中具体体会到这一点,家长应该善于从这些及其他方面的实际生活情况中引导孩子认识问题,懂得道理,从而在行动上做到尊敬长辈。

●家长以身作则。有些孩子不尊敬长辈是由于长辈自己表现不好而受到影响。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自己既是尊敬长辈的教育者,又是执行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也要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例如自己就要尊敬自己的长辈,不能亏待他们;父母双方要团结和睦,互相帮助,即使有分歧有矛盾,也要在适当的场合解决,一举一动都要检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将心比心,潜移默化的教育孩子,从而使孩子也成为尊敬长辈的模范。

怎样才算尊敬长辈?孩子并不一定十分清楚;家长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一般来说,尊敬长辈就是感激长辈的养育之恩,尊重长辈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关心长辈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最主要的是接受长辈的教育和指导。例如初见面时要问好,离家时要告别,吃东西时先敬长者,帮助做些家务,长者身体不好时要关心过问,长辈工作时勿吵闹等等。当然作为长辈对晚辈最大的希望还是晚辈的进步和成长,所以,作晚辈的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习和进步上,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最好的尊敬长辈。

20.怎样使孩子不打人不骂人

打人和骂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有些孩子也沾染了打人和骂人的行为习惯,甚至把它带到幼儿园或学校中来,影响了正常的秩序。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我们要针对这些原因加以教育和引导:

●消除家庭的消极影响。有些家长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歪理,以打骂方式来教育孩子和解决同其他人的矛盾。这直接影响着孩子。要教育这些孩子,首先就要解决其家长的问题,消除其影响。

●社会的不良影响或社会上残留的不讲道理的霸道意识、部分人的打骂行为以及电影电视中打斗现象的消极因素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作为家长要经常了解社会的动态,遇有不合理的事,应向孩子加以解释,分清是非;平时看电影电视要作具体指导,让孩子在艺术活动中受到好的影响,排除坏的影响。

●排除同伴中的不良影响。经常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的同伴的思想作风、行为习惯对孩子也有重要的影响。他们中喜欢打人和骂人者往往使同龄儿童认为打人骂人还有市场,使他们认同别人的错误和原谅自己的错误。所以,家长们要经常了解孩子同伴的优缺点和相互影响,让孩子分清是非,学习好的,摒弃坏的。

●提高文化水平。许多事实证明,打人和骂人的坏习惯多出现在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中。由于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往往对矛盾冲突的产生和发展缺乏客观的了解,讲不出多少事实和道理,易在“理屈词穷”的情况下用暴力解决问题。可见,从长远来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是解决打人骂人现象的根本途径之一。家长们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来,掌握自然和社会的科学知识,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的解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打骂现象。

●纠正歪曲了的英雄观。有些孩子错误地认为敢于同父母师长顶撞,敢于打人骂人就是“英雄好汉”,否则就是“狗熊”、“胆小鬼”;有些人往往以此错误观念来煽动儿童,动员儿童参加打斗活动,而不少儿童由于对此认识模糊而受骗上当,做了错事。可见,歪曲了的英雄观也是儿童打骂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家长在这些问题上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掌握孩子错误认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英雄观,认识什么是英雄,怎样才能做英雄,从而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21.倘若孩子撒谎怎么办

每位家长都应当认真对待孩子撒谎这一问题。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曾就该问题做过深刻、透彻的研究,发现孩子撒谎是家长所碰到。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顺利地解决它并非易如反掌。因此,我便决定增加与孩子们的接触,了解更多的实例,并在我多年的研究、与孩子们及其家长的交谈、我妻子的切身感受,以及我作为孩子父亲的经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培养孩子真诚品质的方法,供广大家长借鉴。

●行动比言语更响亮、更具说服力

碰到自己的孩子撒谎时,家长所扪心自问的第一件事,也许就是自己是否时常撒谎。成人有时为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可能会说些无关紧要或无伤大雅的谎话。但在孩子们看来,成人说这类谎话时,可是的的确确在撒谎。

我的儿子汤姆在13岁那年,开始对我和妻子安妮撒谎。记得当时我们俩同时因公出差,家中只剩下汤姆一人。到了该去学校上学的时间,他却招呼几个平日比较要好的伙伴,在家中举办了一个聚会。待我和妻子回来后,他说他严格按照我们的要求,每天都按时上学,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看着一片狼籍的厨房及客厅,我明白我的儿子在对我说谎。

我同妻子安妮就此事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开始反思:我们俩是否真正做到了表里如一,言而有信?许多研究表明,孩子说谎的不良品质,是由于受到爱说谎,或言而无信的家长的不良影响而养成的。

在我们认识到汤姆说了谎之后的一周,安妮经过自查,发现最近一段时期,曾对汤姆多次说谎。比如,有天晚上,安妮想独自出去看场演出,为了避免汤姆提出要和她一同前去的要求,就对汤姆说自己要去商店给家中买些日用品,让汤姆呆在家中好好学习。由此看来,倘若你想培养孩子的诚实、守信的品格,自己千万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随后,我和妻子专门抽出时间,给儿子汤姆和女儿埃丽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我告诉孩子们,诚实是人的一大美德,在同别人的交往中,一定要做到坦诚相待,不能靠说谎去蒙骗他人,因为谎言一旦被识破,会令对方很伤心,甚至很气恼,而且自己今后很难再得到对方的信任。我给11岁的女儿埃丽举例说,当她举办生日晚会时,倘若不能邀请某位要好的伙伴前来参加,那么就应当如实地告诉这位伙伴,自己的父母对邀请多少位客人来家中参加生日晚会,做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只好忍痛割爱,没有邀请对方。接下来我补充说,倘若女儿向这位朋友撒谎说自己不打算举办生日晚会,或没有邀请其他伙伴来家中参加生日晚会,那么一旦这位伙伴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她们之间纯洁的友谊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尊重孩子的隐私

一位7岁的儿童,参加完小伙伴们举办的生日晚会,回到家中之后,当妈妈问起都有谁参加了这个生日晚会,她们都做了些什么游戏之类的问题时,她都会满心喜悦地把实情告诉妈妈。可是,等她长到11岁的时候,碰到同样的情况,她对妈妈提出的此类问题的回答可能就不那么爽快,有时会闪烁其词,甚至会撒谎。

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比较紧张的一个因素,就是孩子日益要求独立的需求。孩子们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而家长却千方百计地给孩子提供保护和指导,两者之间在一定时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冲突。令人遗憾的是,有不少身为父母者,却并没有了解到这一点,也很少去考虑他们真正应该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作为家长,应在自己的脑海中逐渐形成一个一览表,它可以包括:孩子在自己活动的时间内喜欢到什么地方玩;孩子的家庭作业是否如期完成;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孩子在看电视方面有何习惯等等。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家长可以对这个一览表做些修改,以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旦父母确定他们需要了解孩子什么,他们就可以向孩子说明,孩子在某些方面可以有自己的隐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居住的房间,就是其中之一。其他的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打电话及所收到的信件,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应当首先弄清楚,在孩子各个年龄段时,他们分别应了解些什么,然后再给孩子谈这件事情。

●了解孩子的朋友

研究表明,撒谎的孩子有爱撒谎的朋友。

我的好友马修斯一谈起她13岁的儿子本,就抱怨个不停:“他总是设法效仿他的伙伴迈特,我对迈特比较了解,他是个向父母撒起谎来连眼都不眨的孩子。但是,倘若我禁止本和迈特来往,他就背着我去偷偷找迈特,回头还对我撒谎。”

大多身为父母者,都曾有过马修斯的这种无奈与失望。我们的孩子一旦步入学校的大门,便会根据自己的选择来结交朋友。我们可能不赞成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却又无法控制它。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与自己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时常变得比与自己父母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

正因如此,家长应该知道谁是自己孩子的朋友,他们课余时间在一起都干些什么。鼓励你的孩子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

家长有权利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赞成他或她同某位朋友来往,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只有在掌握了能证明这位朋友有劣迹的确凿证据后才能这样。比如,当面戳穿孩子的这位朋友的谎言,或者当场抓住这位朋友偷窃物品的前提下,方可告诉孩子别再同他或她来往。倘若你试图把你的孩子与品行不端的朋友分开,你得做好同孩子发生一场真正冲突的准备。

你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就是向孩子解释自己为何对撒谎及不良行为反感,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在。你可以通过给孩子转校等手段,来促使孩子结交品德良好的新朋友,参与健康向上的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伯恩特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到中学毕业时,你的孩子已初步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会再受到同龄人的很大影响,而且你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制定一个应对孩子说谎的策略

通常来说,设法迫使孩子承认说谎是一种最不讲策略的做法。有位因在外边游玩而晚回家的小女孩,在她的父亲面前谎称自己坐苏姗父母的车回来,可车却坏在途中,所以回来晚了。这位父亲威胁道:“我马上就给苏珊的父母打个电话,看看他们的车是不是坏在途中。”父亲的这种威胁,可能会成功地证明小女儿说了谎。但这对小女儿又有何帮助呢?这位父亲能借此来培养出她的诚实美德吗?

父母不要企图设个圈套来当面戳穿孩子的谎言,而应当把精力放在如何避免孩子日后再次说谎上来。倘若孩子就宵禁一事说了谎,你就应当向他或她讲明为什么宵禁如此重要,而且为什么你必须知道事情的真相。你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我的确不想听到什么借口。我担心的是你的安全,因此,假若你不能按时回家,必须给家里打个电话。”

●相信你的孩子

在培养孩子诚实美德方面,一位家长最为重要的贡献,也许就是发展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父子(女)或母子(女)关系。如果父母时常表示出对孩子的信任,那么孩子就会深感骄傲与自豪。在法庭上,一名被告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是无辜的;但在家庭,一位未成年的“被告”却时常被假定有过错。

家长甚至在当面戳穿孩子的谎言后,也不应该因此而不再信任自己的孩子。家长不妨告诉自己的孩子,说一次谎是可以被原谅的。然而,与此同时还应当明白无误地向孩子指出,如果以后继续说谎,那么他或她就会像故事中所讲的那位喊狼来了的男孩一样,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到头来让自己吃大亏。

当我们的孩子汤姆瞒着我们举办了那次聚会之后,我们告诉他说,因为我们无法再信任他了,所以决定不再允许他独自留在家中过夜。失去这种自由,对汤姆来说,无疑是个深重的教训:他深刻体会到,当别人不再相信他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是多么的难受。到如今,时光已过去三载,汤姆彻底改变了说谎的不良习惯,我们又允许他独自留在家中过夜了。

家长时刻应该牢记,妥善解决广泛存在的孩子说谎问题,绝不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我们能够给孩子做个楷模,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监督孩子的择友,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然而,过后我们也许仍会发现,孩子又向我们撒了谎。

最终要强调的是,家长与孩子需要相互信任。说谎会损害父子(女)及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出于这种原因,家长应当时常设法让孩子打心眼里认识到,他们只能用诚实来赢得自己父母的信任。家长可能一开始就得到孩子的信任,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也必须靠自身的努力,来赢得孩子的信任。

22.帮孩子克服早上爱睡懒觉的坏习惯

马克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身体长得很结实,学习成绩也很好,每天放学回家,不需大人多说,他会很自觉地做他的功课,有时功课做好了还会帮着家人做些家务活,因此深得全家人的喜爱。然而最近妈妈却发现一个很让她不安的情况,儿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爱睡懒觉了。常常是快要到上学时间了才急急忙忙地穿衣刷牙,有时甚至连早餐都来不及好好吃就往学校跑。

生活中类似马克那样爱睡懒觉的小孩可不少,家长们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还是先来看看马克的妈妈的做法吧。“这种情况可不能继续下去了,孩子以前可不是爱睡懒觉的呀?是什么原因使孩子变得爱睡觉了呢?”做妈妈的心里想。由于决定先找出孩子变得爱睡懒觉的原因,妈妈开始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和颜悦色地询问孩子的各种情况,检查孩子的身体有无不适,还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终于,妈妈找到了孩子变化的原因,原来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个校训队,马克因为身体结实,素质好被选上了,每天要参加学校校训队下午的训练,孩子由于体力消耗大,再加上功课紧张,造成体力不支,疲劳过度导致爱睡懒觉了。

原因明了后,做妈妈的就开始忙开了,她首先与学校取得联系,交流了想法,探讨孩子集训的适当安排,同时她又鼓励孩子要坚持集训,克服困难;做妈妈的还从每餐的饮食上下功夫,补充孩子的营养;为了解决孩子不记得起床的问题,妈妈还特意为儿子买了一个小闹钟;为了保证孩子学习成绩不下降,更多地帮助孩子摸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经过共同努力,孩子很快就改变了爱睡懒觉的习惯。

帮助孩子克服睡懒觉的关键是要找到孩子爱睡懒觉的原因,原因找到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来引导、帮助孩子,问题才易解决。

身体疲劳是造成孩子睡懒觉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有些孩子则是由于一些心理原因,比如有些孩子把睡觉当作摆脱生活、学习中各种压力的途径;也有些孩子是由于情绪不好、心情不好,无活动欲望等原因而以睡觉来消磨时光。如果爱睡懒觉是由于一些心理原因造成的,那么父母则应侧重从解除孩子的心理问题入手来解决问题。

23.怎样对待爱插嘴的孩子

约翰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男孩,学习成绩很好。但约翰有个毛病,老喜欢接别人的话。有一天,家里来了爸爸的几位朋友,大家高兴地坐在一块谈天说地,回忆过去,畅叙友情,约翰也闲不着,坐在爸爸的身边,时不时插话、接嘴。叔叔们有时因不愿太冷落了约翰,也与他说上一二句,又与别人畅谈起来,约翰忍不住了,缠着一位叔叔连提几个问题,叔叔正不知如何回答时,约翰爸对约翰厉声大吼了一声:“小孩子插什么嘴,滚一边去!”约翰难过地走了,一连几天都高兴不起来。

爱插嘴对于许多天性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然而在许多场合,孩子的插嘴却让大人感到是一种干扰,甚至觉得大煞风景,没了谈兴。

应该说,大人谈话时孩子能够插上嘴,说明孩子的理解力已相当不错,最难能可贵的是孩子插嘴提问显示了孩子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做父母的千万不要稀里糊涂地扼杀了孩子的那份可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孩子插嘴毕竟干扰大人的谈话,特别是有些大人的谈话重要而又不希望孩子知道具体内容时更为不便,而且如果让孩子养成了乱插嘴的习惯,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对人不尊重、不礼貌的不良品行,直至讨人嫌。因此对爱插嘴的孩子就要适当加以引导和控制。

如果大人的谈话很重要,那么最好不要让孩子旁听。大人可以明白地告诉孩子,大人要谈自己的事,不希望孩子参加,另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让他去做,让孩子感到大人并没有忽视他的存在。

如果大人的谈话并不特别重要,让孩子旁听也无所谓。孩子在旁听过程中,如果适当地插些嘴并不对大人的谈话造成干扰也没什么不可。但如果孩子频繁地插嘴,干扰了大人的谈话,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妨碍别人的谈话。一般说来,对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清道理,孩子还是能够按要求去做的。实在不行了,就可以暗示孩子去做其他事,等事后再教育孩子,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责骂孩子。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对孩子的插嘴行为的改善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如果能控制自己的言行了,那么在旁听大人谈话时只要觉得不妥,或大人有暗示时就能控制不插嘴。当然,这对孩子来说并非易事,但如果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我想,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24.怎样教育孩子爱惜粮食

从前有个孩子吃饼子时很不爱惜,母亲告诉他:“这块饼能给你吃,要经过成千人上万人的劳动呀!”孩子不信,母亲就给他算细帐:饼是面粉做的,面粉是麦子碾的,麦子是农民种的,农民种田要犁锄,要牲畜,运粮要车船,碾粮要用厂房机器,烙饼要用炉灶锅头,犁锄要人打造,车船要人驾驶,厂房要工人建造……这样一步套一步,一环扣一环。你说总共要多少人?这么一算,孩子明白了,这小小的一块饼,要经过那么多人劳动,真不简单!此后,孩子再也不糟蹋粮食了。这故事虽很简单,但它启发了我们,只要耐心、细致、具体、生动地向孩子说清道理,孩子糟蹋粮食的行为是可以改正的。俗话说:“人以食为天”、“粮食是宝中之宝”,都说明粮食的重要,可以想象,社会发生粮荒时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局面。曾从事过粮食生产和经受过经济困难考验的人,一般对爱惜粮食较有体会,因为他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但是孩子却由于经历不多,体会不够,年景较好;生活改善,爱惜粮食的宣传不够,造成部分人糟蹋粮食的现象十分严重。随便倒饭倒面有之,扔面包、馒头者也不在少数,农民看了痛心地说:“真是败家子行为!”教育这些孩子,学校的教师有责任,家长也有责任,不过,从孩子年龄还小,家里用膳的时候多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的责任就更重要一些:

●如果有条件,可带孩子到农村参观或直接参加力所能及的粮食生产,让孩子了解粮食生产过程的辛苦,以此激发他们热爱农民、尊重农民和爱惜粮食的情感。

●随时注意孩子用膳和生活过程中对粮食的爱惜或浪费的情况。对浪费现象一定要及时教育,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家长要注意以身作则,在爱惜粮食方面做出榜样。

25.孩子欺负小伙伴怎么办

在孩子共同活动的群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个别的儿童总是爱欺负小伙伴。这些爱欺负别人的孩子,身上存在着一种“霸气”:横蛮无理,强迫别的孩子服从他的意志。这些孩子或由于在家庭里以自我为中心,家人围着自己转,家人全服从于其个人意志;或由于长辈溺爱,长期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此外,孩子的“霸气”可能还有父母“榜样”的作用。所以应该说,家庭是孩子产生“霸气”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外欺负同伴的话,就要向孩子讲清楚两个道理:

●讲清孩子必须同其他孩子友好相处的道理。与他人友好相处是做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与他人合作、事业成功的基本条件,如果一个人从儿童时代起就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不仅丧失了许多学习提高的机会,而且在幼儿园、学校生活中就很难同其他小朋友交往,以至无法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其危害性是很大的。●讲清楚与同伴相处的原则——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孩子间年龄有大小,个子有高低,条件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是平等的。不管是玩耍还是学习都要互相爱护,互相关心,有了困难,大家共同承担,互相帮助解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条件优越,就可以享有特权,也不能因为自己的个子大就可以随便打人骂人。只有这样,活动才能维持下去,大家在一起才觉得有兴趣。

●家长们还要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小伙伴们的活动,在活动中同大家交流思想,建立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同伴们的谅解,从而同大家友好相处。

26.如何培养孩子拾金不昧的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的马克,在上学的路上拾到10美元,回校后毫不犹豫地交给班主任老师,老师即在班内表扬了他。马克回家后把情况告诉了妈妈,他妈妈不但不表扬孩子,反而说他是傻人傻事,拾到的钱既不是偷的也不是抢的,为什么要交给老师,自己用不好吗?孩子接受了第一次“教训”,当第二次在玩耍时拾到另一同学的钢笔时就占为己有。结果在使用时被发现,受到了老师严厉的批评。这个儿童的两次拾到财物所表现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法,充分说明家长教育儿童的思想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所以,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拾到钱物不交还失主时,第一,家长要检查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教育态度及方法是不是存在问题,问题又在哪里。因为家长是否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是孩子出现问题的第一个原因。第二,家长必须认真分析这类事情的性质,澄清在这类问题上的糊涂思想和观念。拾到别人的钱物不交还失主,占为己有,是“贪”、“占”的思想在作怪,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那种认为拾物非抢非偷就可以占为己有,可以原谅的思想是错误的。第三,从孩子本身来说,要加强抗拒诱惑能力的培养。拾到财物占为己有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经不起财物的诱惑,一看见钱物,一想到财物带来的利益和享受就忘乎所以,失去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做出错误的事情来。第四,不要忽视小事情。“拾金不昧”的教育牵涉的范围很广,包括平时的助人为乐,不多吃多占,不接受自己不该得到的东西等等。总之,家长要抓紧每一个场合,不放过每一件小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以求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27.孩子爱贪小便宜怎么办

父母当孩子稍稍懂事起就应该教导他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经父母同意不准接受别人送的东西”,如果发现小孩有“贪心”的苗头时,就得抓紧进行教育。

一天,汤姆同母亲去赶集,顺便把编织的草帽卖给收购站。卖了草帽后,发现收购站多给了一元钱,汤姆很高兴地告诉母亲,并说要拿这钱买书,但母亲很严肃地说,收购站多给的钱是公家的,我们一分钱也不能要,于是就回到收购站交回给公家。这时汤姆感到十分惭愧,向母亲承认了错误。可见,父母的以身作则和及时教育,对孩子优秀品质的形成是何等重要。孩子有“贪小便宜”的行为时,家长首先要检查自己有无类似的不检点的地方。当然,孩子受影响是多方面的,即使家庭没有什么问题,有些儿童仍可能染上“贪小便宜”的行为。作为家长,碰到这种情形,在态度上应该是严肃认真的,决不能当小事听之任之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这种行为,绝不同情迁就;同时要追根问底,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综合分析,从中引导孩子重视这件事并吸取其中的教训。并要告诫孩子,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到头来就会害人害己。

为了杜绝孩子以后再犯错误,家长还要努力地锻炼孩子抗拒诱惑的意志力。有“贪小便宜”行为的孩子,多数都是意志薄弱者,无法在物质利益和花言巧语面前坚定自己的意志,坚持正确的行为。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意志,除了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他们,满足他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使其感到家庭的温暖之外,还可利用家庭现有的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或者可设置一定的环境,考验孩子的诚实精神等。家长对孩子要注意防微杜渐。即一方面在思想上严格要求,特别是对、于以“贪”字为特征的损人利己的思想意识要严加警惕;另一方面,对那些贪心多占的行为一次也不许重复,稍有苗头,就必须马上加以制止。

28.小孩爱嘲笑和捉弄残疾人怎么办

在社会上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拿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作为取笑的对象,甚至以残疾人的生理缺陷作为玩耍的目标,无聊地捉弄他们,弄得他们狼狈不堪。从表面上看来,这好像只是孩子的恶作剧。其实,这不是一件小事,是孩子思想上缺乏道德观念、情感上缺乏同情心的大问题,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帮助,发展下去将不堪设想。残疾人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上会遇到许多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一类人,嘲笑和捉弄残疾人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家长应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在提高道德水平的基础上,树立对社会上一切有困难的人的同情心理。

●要提高孩子的道德认识。要让孩子们懂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特别是对社会上许多有困难的成员的关心和帮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公德,从而检查自己过去的不足,纠正过去的错误。

●用社会上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生动故事教育孩子,使孩子模仿有榜样,学习有目标。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自己对邻居、对朋友、对不相识的人在困难时的友好态度和行动等来影响和教育孩子。

●主动地布置或带领孩子帮助关心邻居中有困难的人或小朋友中有困难的人,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体验来教育自己。

●引导孩子同残疾人以及住在附近的老弱病残者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困难,体会他们的艰辛,同这些人建立感情,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9.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怎么养成

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不爱惜公共财物,如在公园里随便采摘花朵;乱涂乱画,把幼儿园的墙弄脏;乱丢乱扔玩具;撕掉贴在阅报栏里的报纸等等。这些对于成人来说是没有公德心的表现,但对于孩子来说则要具体分析。孩子年纪小,知识经验缺乏,感觉和思维都直观具体,他们的行动多同其他切身利益相联系,公共财物对社会的作用,孩子并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因而容易用个人的好恶来处理,有时就造成公共财物的损失。例如,公园里鲜艳的花朵,孩子对它能供广大游客欣赏和能改善环境等作用不易体会到,也不易理解,相反,花朵的美丽可爱是他直接感受到的,因而采摘下来,使公物受到破坏。可见,正确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对公共财物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是使孩子爱护公共财物的首要条件。这种教育应该是具体、形象的,用具体形象的语言事物来讲清楚公物的社会作用。这种教育还应该是正反两方面相结合的,既要说清楚爱护公物的好处,又要揭示出破坏公物的害处,使孩子得到深刻的认识。其次,要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社会上爱护公共财物的人和事很多,家长要重视对儿童进行宣传教育,使这些鲜明的形象成为鼓舞孩子爱护公共财物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家长也应该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爱护公共财物的工作,成为孩子学习的典范。再次,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组织儿童参加爱护公共财物的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家长可以从住地附近找到适合儿童活动的公共场地,组织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场地的清洁、花草的淋水;物体的保护等等。由于孩子年龄小,组织这些活动只能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进行,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实践中受到教育。

30.如何指导孩子从事家务劳动

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喜欢做家务。他们可能把做家务看作成人的一种“游戏”,把它看作因对这些家务可以指手画脚而在情感上获得满足的方法,把它看作“立刻可以获得的自豪感”和满意的源泉,或者是他们对家和父母的爱的延伸。属于这类的孩子,应该从事一些更为复杂和有意义的家庭活动,它们不再仅仅是家务杂事,比如烹饪、整理花园、保养汽车、修理庭院或者装饰房间。

但遗憾的是,年龄在六岁到十二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做不到上面说的那些。原因众多,其中也包括缺乏兴趣,他们天生并不喜欢做家务。不过,如果他们接受了父母的严格的要求、严格的指导和严格的监督,他们不仅能学会熟练地操持家务,让别人在这方面信任他们,而且还能从中感受到乐趣。

如果家庭运作平稳的话,大多数孩子在儿童中期的时候,只能参与照顾自己和保持家中的整洁。除非孩子参与的家务活动安排是清楚的、构思巧妙的和彼此都一致同意的,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失望、憎恨、误解、争吵和仇恨。

安排家务和确保这些家务能够完成,本身就可能是情感激烈头争的领域。父母很容易就发现自己变成了独裁者,而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报之以挑衅式的和自以为公正的反抗。

这里有一些安排家务的指导原则,按照它们去做的话能使压力和紧张减少到最低限度:●制定一个时间表,内容是不同的时间他要完成的不同家务,而且他必须按时完成。

和你的孩子一起制定这个时间表,这样你们俩就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表要相当的详细和精确。当时间表完成后,要誉写一遍,这样看起来就非常整洁而且正式,然后贴在家中大家都能看见地方。你甚至还可以在表中留下一些空格,这样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可以做个记号。

家务的真正数目——和完成每一件家务所需要的时间——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要太多了,否则要想全部完成而且令人满意会变成一项非常困难的事;不要太少了,否则孩子不会真正为此牺牲什么。如果情况看起来需要这么做的时候,每过几个月对表进行轻微的调整——增加、减少或者改变家务的内容和完成的时间。

理想的情况是,应该有一两项是孩子必须做的,父母中任何一位平常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督。一个学龄儿童可以做的日常工作包括:把玩具从地板上捡起来,安排桌子,倒垃圾或者给家庭宠物喂食。

●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家务。

在诸如“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之类对于个人而言有意的责任外,这个表应该包括一些为家庭服务的任务,比如“洗碟子”、“把汽车里面打扫干净”或者“把纸装订一下以便于重新使用”。这些任务应该是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

在指定让孩子完成的为家庭服务的家务时,要注意征求孩子的意见。

每次都要让孩子做一些他自己愿意做的工作,即使它意味着改变了你平常做这些事的方式。只要有可能,就要对孩子主动精神给予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想做某件你认为超出他的能力的事,尽量把这件事拆成几部分,然后让孩子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当孩子的能力增强了,已经可以全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把拆开的几部分合起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只要给予合适的机会,孩子会表现得有多能干,在特定的机会中,你可能为孩子的能力感到惊讶。

●安排适合孩子的家务。

任何孩子对乐于去做的工作都会做得比较好,因此对你和孩子来说都更有意义。要随时注意属于或者部分属于这种情况的工作。你的孩子可能提不出自己的看法,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不像你一样熟悉所有要做的家务。

●与孩子一起做家务

一起工作是达到这些目标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促进彼此间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在交往中更加合作,以及建立彼此间更加牢固的情感纽带。你给孩子安排的家务,应该大部分都是他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是其中要有一两件是需要你们一起完成的。开始时让孩子做些容易的家务——允许你有足够的时间闲聊,甚至到周围玩玩,继之以更加复杂的——你不在场时孩子甚至无法处理的。

在这些情况下对孩子要特别有耐心。记住你的目标不仅仅是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还要培养良好的、长期的伙伴关系。如果在你给了孩子足够的尝试机会之后。你们一起工作还是无法解决的话,巧妙地结束这一切,等待一段时间(几个星期或者更多的时间),一起试着做做其它的家务。你选择的家务,应该是你感觉完成的可能性较大的。

●给孩子一定的指导

在正式给孩子分派任务之前,要确定他是否知道怎样做、什么时候做、为什么要做及你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孩子们可能无法对冗长的指导做出良好的反应,因此话语要尽可能地简洁和清楚,但是不要让孩子有产生任何误解的可能。

●让孩子看看他的疏忽导致的后果。

比如,如果他忘记了摆桌子,要一直等这项工作完成后再进餐;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倒空垃圾袋,尽你的可能让它们溢出口袋直到孩子倒掉;如果你的孩子不捡起自己的玩具,就让它们一直呆在地上,直到他把它们收起来。

●建立和坚持适当的惯例

第一次确定孩子要完成的家务内容时,你也应该告诉他,如果没有完成将会得到的惩罚。这种惩罚应该是一般性的,有足够的灵活性,这样每种惩罚都能适应特殊的情况。

比如,你可以把惩罚建立在“失去了玩耍、看电视或其他个人活动的时间”这一方针的基础上。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到屋外去玩耍而忘了做家务,你就可以把孩子在家关一天,或者要求他在自己的房间中独自呆一段时间。

要保证根据你们最初的理解,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他都应得到适当的惩罚。而且要在没有完成后尽快地实施惩罚,最好在一两天内。

一般来说,通过减少或者停发孩子的零花钱来惩罚他是不明智的。首先,它会使孩子们倾向于把做家务和赚钱联系起来,而不是纯粹为了他们自己和家庭的利益。其次,因为孩子们没有了一定数目的钱,他们处于不公平的极端不利的处境中。比如失去了值得和朋友一起外出旅行的机会,或者他会通过偷窃、撒谎或者欺骗来弥补不足的部分。

不过,如果你的孩子的不合规矩的行为涉及金钱(比如打破了窗户,而且必须修理),那么让孩子支付一部分或者全部损失是合适的。可以一次付清,也可以分期付款。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做家务有合理的原因,而且事先没有告知你的话,你的孩子必须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尽快地让你知道这一情况。

每一位学龄儿童的父母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是:是否要用金钱、物品或者特殊的权利来换取孩子的良好举止,或者让孩子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如果最初并不是父母先想到这个问题的,那么孩子最终也会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这种以物换物的方式在外面的成人世界中很流行,那么为什么在家中,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流行呢?

一方面,家中的这种奖赏体系会消除诸如“为什么我应该”这类争论。一般来说,学龄儿童都非常渴望实施那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的讨价还价的行为。如果在讨价还价中他们最终达不到自己的目的,惩罚就是:他们得不到奖赏。这样,父母和孩子都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感情。

另一方面,这种奖赏体系导致了一个相当可疑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孩子们会学会出售他们的良好举止和在家务中的良好表现,而不是出于爱、自我满足和个人的责任感自动地去那样做。在这种特定的“出售”的心理状态下,良好的举止和在家务中的良好表现的价格会随着时间不断上涨。结果就是这种情况出现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主张,任意挑选或选择什么时候和怎样表现良好。对父母和孩子来说,这种情况中充满着使人心烦意乱的陷阱。

不过,有时候能运作于外面世界的东西也适用于家庭之中,甚至很合适。偶尔,为了达到正常期望之外的目标,你的确需要和孩子讨价还价,孩子也的确需要学习真实的生活中讨价还价的积极的方面。

这里有一些建议,是为了确定是否奖赏,而在情况合适的时候怎样或用什么奖赏:

●有条件地进行奖赏

不要在日常的家务中应用这一技巧,而要在需要孩子完成那种耗时异乎寻常的多或者不受人欢迎的一次性任务时应用它。而且,两次奖赏之间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于六岁到八岁的孩子来说,至少两个星期;对于九岁到十二岁的孩子来说,至少一个月。

不要仅仅因为孩子举止良好就奖赏,否则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你不提供这类实在的刺激,你对孩子的行为的影响力就会减弱。在期望孩子的表现特别好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在需要孩子表现良好的那段时间里要求他完成某些任务。比如,如果你想确保你七岁的孩子在一个大型家庭聚会上表现良好,那你可以让他监视一个比他更加年幼的孩子——这种安排包括指导他不要参与打闹,不要跑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去。不过,如果你放弃奖赏,而是给孩子实现你的期望的机会,那么从长远看来你会发现情况更好。

●奖赏要适度而特殊

你应该鼓励孩子为奖赏本身而工作,而不是根据奖赏的价值。因此,不需要以成人的眼光去准确衡量奖赏的价值是否和任务相当,这样做也是不明智的。无论你所提供的奖赏是否和任务的表现有关,只要你知道它是孩子喜欢的某样东西就可以了。

对你将要提供的东西要保密。口头上不要把奖赏和任务等同起来。相反,应该把奖赏作为你提供给孩子的一项待遇,作为因为要求他做某些超出正常的要求之上和之外的事情所表现的表示赞赏的特殊姿态。尽量不要形成一种奖赏模式,它会间接导致衡量不同种类任务的价值尺度的出现。

同时,你的奖赏应该是,孩子很容易想象出来的某样东西。这会加强刺激,避免诸如“我会给你买样东西”或者“等你做完我检查过以后再决定”之类相对模糊的奖赏,否则就可能导致失望和气馁。

最好的奖赏是非金钱类的。它们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脑海中形成更加富于感染力的画面,它们本身也不容易导致例行的价值体系的出现。尽量提供特殊的权利、旅行或者物品。如果你提供的的确是金钱,数目也要固定,不要随着工作量的增加而增加,或者有一个可以变动的尺度。

最好避免用涉及家务、津贴、看电视的时间之类的正式的规定和惯例来做交易。一项奖赏涉及的东西应该是完全不属于平常的和安抚性的东西,而只能是这些东西的附属品。

●奖赏要和孩子的要求一致。

如果你不想在任务和奖赏之间建立价值等价,那么在任务和奖赏之间找到逻辑联系对你是有帮助的。比如,如果你想让孩子打扫干净车库,你可以许诺一次乘车旅行。如果你想让孩子把你们看电视的房间打扫干净,你那晚可以为孩子租一个录像带。如果你想让孩子把厨房的地板拖干净并打上蜡,你可以提议做一些特殊的点心或者膳食。用这种方法,你可以让孩子真正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成果。

●立刻兑现。

对于处于儿童中期的孩子来说,一个星期以上就是非常长的时间。讨价还价结束后就要立刻兑现,不要等到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之后。同时,不要事先就给奖赏。否则,孩子最终会感到它不是自己赢得的。

●例外的工作和偶然表现应给予令孩子惊讶的奖赏。

在孩子用额外的时间特别用心地做分派给他们的家务后,记住表明你已经注意到了并为他们所做的感到高兴,这类真切的赞扬常会给孩子意外的惊喜。如果孩子自动做了一些没有分派给他的事情,或者在没有得到奖赏的情况下按照你的要求做了特别繁重的事的时候,一份令人惊喜的奖赏是特别合适的。

在这些情况下,最好的奖赏是安排一项你们俩都乐意干的事情,比如钓鱼、外出吃饭、到游乐园去玩或者看电影。

31.你是否担心孩子的体重

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安妮的老师想统计一下全班每个学生的身高与体重。班上大多数学生的体重都在60磅至70磅之间。然而,当安妮站在体重计上时,老师叫道:“165磅!”在场的所有同学都不禁哈哈大笑。

然而,这次惨痛的经历,并没有改变安妮的饮食习惯。等她进入纽约市的布鲁克林中学时,她的体重已经超过200磅。

令人遗憾的是,像安妮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了。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称,在美国每5个12至17岁的青少年中,就有1个超重。如果将所有的美国儿童都算在内的话,身体过重的儿童人数接近1千万。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超重儿童及青少年的总数翻了一番。美国营养协会会长朱迪斯·S·斯泰恩颇为感慨地说:“在我们的孩子们中,肥胖症可是流行起来了。”

由于50%的超重儿童将来都可能会成为超重成年人,许许多多的医生都对这个健康问题忧心忡忡。根据一些专家的估算,肥胖症导致美国每年30万人过早死亡;肥胖症可以引发心脏病、癌症、糖尿病及关节炎。身体过重的孩子们中,15%的人已经出现较高的血压、胰岛素、脂质,以及较糟的胆固醇水准,所有这些将使他们更容易患病。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孩子超重问题呢?专家们提出了建议:

●要尽早解决

埃迪斯·阿基纳家住伊利诺斯州的巴特利特市,当她的女儿克里斯蒂长到2岁的时候,她便把女儿带到儿科医师那儿进行检查。阿基纳惊讶地发现,她女儿的体重比95%的同龄孩子都要重。

阿基纳不久就了解到:在自己上班期间,一直负责照顾女儿的奶奶,大多数时候总是给她吃些巧克力、饼干,并且不断地让她喝牛奶。阿基纳让母亲停止给克里斯蒂提供高热量的食品,只提供一些健康食品,如水果、蔬菜及低蛋白制品。到如今,克里斯蒂已经长到5岁了,身体非常健康,而且体重也接近平均水平。

对孩子的饮食习惯及早给予积极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或她在吃饭时接触到水果或蔬菜,那么他或她在今后的日子里很可能就会喜欢上它们,”迈阿密大学儿童发育研究中心主任西斯·罗贝卡说。

然而,罗贝卡告诫说,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头十二个月,家长是没必要担忧的。“比较肥胖的婴儿与超重的儿童或青少年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罗贝卡说。除此以外,在婴儿头两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发育需要饮食里含有脂肪成分。

那么,你什么时候才应该关注肥胖的前兆呢?他们可能在婴儿长到两岁之后出现。当然了,如果你的小孩长到四岁的时候出现肥胖迹象,你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孩子何时才算太重呢?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其体重与高度相差多于20个百分位时,孩子就算是超重了。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的高度处在第50个百分位,而他的体重处在第70个百分位,这就说明孩子有体重问题了。不妨请你的儿科医生或家庭医生做一次最终评。

美国饮食协会的前任会长多丽斯·迪特尼也鼓励家长及早着手,帮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当孩子表现比较好时,不应该把好吃的食物作为对他的奖赏;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不应该用禁止他吃最喜爱的食物来作为对他的惩罚。“如果把食物与孩子的表现联系起来,”“在孩子的心目中,食物的意义就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意义。孩子的饮食问题也就因此而慢慢出现了。”

●不要严格“孩子在长身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卡路里及营养,”多丽斯说,如果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超重,硬是去严格限制孩子的饮食,那么他们就是冒着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智力发育的危险。

家长所要注意的不是孩子吃多少,而是孩子吃些什么。在家尽量少放高热量的快餐食品,而应给孩子提供种类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其他低热量、低蛋白、高营养的食物。关键在于提供给孩子的各种食物,能够为孩子乐意接受。例如,放在冰箱里的胡萝卜可能会被孩子忽视。但是,倘若你把胡萝卜削好皮,切成丝,并拌成好吃的凉盘,孩子们就很可能会喜欢吃它们。

安妮到了上高中的时候,体重已经超过230磅。这时,有人开始帮她了。在一位强调营养的家庭老师的指导下,安妮开始吃新鲜水果及蔬菜,瘦肉,以及其他低脂肪食品。到安妮高中毕业的时候,她的体重令人不可思议地减到140磅;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她的体重都没再增加。

●鼓励孩子锻炼

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身体锻炼。调查表明,在过去的12年中,儿童们所消耗的卡路里总量实际上有所下降,然而,他们的身体活动量下降更大。电视机、游戏机及电脑吸引了孩子们大量的注意力,他们留给自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结果便是许多孩子都不像以前那样消耗较多的热量,而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多长了不少肉。

五年级的学生斯坦塔·奈特家住佛罗里达州的盖恩斯维尔市,他对此深有感触。多年以来,奈特一直保持着三大爱好:看电视、玩游戏及吃点心。“我放学回到家中,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可口的点心,”他说道,“在接下的晚餐上,我常常饱餐一顿,然后便上床睡觉。”到9岁那年,奈特的体重已经达到142磅。

然而,当这位小男孩开始每天早晨与他的妈妈一块跑步,下午放学之后还常常与他的爸爸一起骑车外出时,一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困扰他的体重也降下来了。他把这样成效的取得归功于他的爸爸妈妈,他十分感谢爸爸妈妈帮助自己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价值,感受到了体育锻炼中的无穷乐趣。

专家指出,孩子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4到5次,其成效和每天锻炼一次,一次锻炼40到50分钟是一样的。因此,如果一个孩子不愿意长时间地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鼓励他或她一天多进行几次短时间的身体锻炼活动。即使像每天溜几次狗那样简单易行的活动,也同样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意要与学校合作

在每个学习日,位于路易斯安娜州新奥尔良市的马丁·路模·金小学都要给学生们提供一顿低盐分、低脂肪、高营养的午餐。它包括普通面包、低脂肪牛奶、色拉、蔬菜及新鲜水果。

新奥尔良市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新近开始了一项名为“行动起来、强身健体”的活动,该活动在新奥尔良市得到了包括马丁·路德·金小学在内的20多所学校的积极响应。通过参加这个活动,学生们学到不少预防疾病的知识。比如,在讲授医学知识的课堂上,他们了解到脂肪是如何去影响动脉血管的畅通的。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们学会如何计算卡路里。在室外活动方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一些诸如跳绳、赛跑、打篮球之类的活动。

令人遗憾的是,近些年来有些学校大量减少了学生们的体育课时。在如今的美国,只有伊利诺斯州要求从小学生到高中生,每天都要参加体育活动。

为了让学校能够在其所规定的必修课程上做些合理调整,家长应把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反映给家长协会、学校领导及相关的地方部门,随后大家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在学校既能锻炼出好的身体,又能在学业上取得好的成绩。“如果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为此大声疾呼的话,我们就能够改变我们学校在学生健康生活方面的教学方式。”专门讲述实验营养学的纽特曼学校的校长斯泰恩说。

●注意情感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凯伦·弗里曼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目前主持着体重控制项目的研究工作。她一针见血地指出:“遇到情感问题的孩子们,可能会认为自己被人忽视了,心中常常感到十分孤独,他们中许多人吃过多的食物只是为满足情感上的需求。”

儿科副教授洛瑞尔·米勒在位于旧金山的家庭与社区医疗中心工作,他指出:“解决孩子肥胖问题的力量,存在于孩子生活的家庭。”为把儿童肥胖问题作为家庭事务来对待,洛瑞尔专门提出了一个“恢复健康”方案,如今他的这一方案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被450位保健医生采纳。这一方案的精华,就是平息导致孩子过量饮食及不爱运动的情感冲动。“家长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孩子能够保持愉快的心情,”洛瑞尔说道,“孩子便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其饮食也会日趋合理。可以想像,用不了多久,他或她的体重就会下降到正常水平。”

凯蒂·辛格在爸爸妈妈离婚之后,一直跟着妈妈生活,她痛苦的根源所在就是整日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我试图用食物来缓解自己感情上的伤痛,”凯蒂·辛格说道。后来,她的爸爸得知了这一情况,便时常出现在她的生活之中。每逢周末,他就带着女儿逛逛公园,看看马戏团的演出,有时还和女儿一起去郊游。“我和我爸爸又有机会相互沟通了,生活中有了父爱的阳光,我的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凯蒂·辛格高兴地说。

尽管更合理的饮食及积极的体育锻炼,在凯蒂·辛格体重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她总是说,父女间的亲情是关键所在。现在凯蒂·辛格是一位大一的学生,她的体重比以前已经减轻了60多磅,并且一直没有出现反弹。

一般来讲,超重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卑感,调查表明,孩子们由于超重而受到了许多人的羞辱,以至于他宁愿成为一个聋子,而不愿成为一个胖子。因此对家长们来说,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它比所有的健康食品及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早日成才更有益处。

32.如何面对孩子发脾气乱砸东西

约翰发起脾气来的时候,火气很旺,见人就瞪眼,见东西就砸,破坏性很大。有次不知妈妈说了他一句什么,他竟然把摆在桌子上的一只很漂亮的花瓶摔碎在地板上。

孩子发脾气、砸家具谁都知道不好,最起码,砸坏了家具也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失,如果砸的家具名贵,财产损失就更大。然而更为严重的后果还不是经济损失,而是孩子这种砸家具的行为带来的整个家庭幸福与和谐气氛的丧失,父母亲与子女的情感对抗,以及砸完家具后,孩子那既愤怒、又痛苦,既满足、又害怕的心理,如果家长对此类事情处理得不好,将会导致家庭更大的不幸。

那么家长面对孩子发脾气乱砸东西该怎么办呢?

●预防

发脾气,是人之常情,谁都难免会发脾气,但发脾气是不是一定要砸家具呢,这就不见得了。因此要预防孩子发脾气时砸家具,就必须尽量减少孩子发脾气的诱因,不让孩子发脾气。如果有脾气了,则应引导孩子有一个恰当的发泄渠道,比如去打球,跑步等,通过一些有益的体育活动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的脾气有一个合理恰当的去处。

●检讨一下自己是否有类似的行为。

有些孩子发脾气砸家具是受别人影响而形成的。其中父母亲则会成为孩子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家庭成员中如果有此类行为,则会给孩子造成一个深刻的印象,一旦有恰当时机,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这种砸家具的不良行为。因此杜绝家庭其他成员类似的不良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

●进行冷处理。

孩子发脾气砸了家具,家长要冷静,不要太感情冲动,千万不要一时气来,就把孩子大揍一顿,这样只会给你的孩子受伤的心灵再添上一把盐,甚至让孩子觉得父母亲爱财物甚过爱自己。孩子发脾气砸了家具之后,一般来说,都会较惶恐不知所措,甚至大声啼哭。孩子砸了家具后,家长的打骂并无益于家具的复原,相反,只会疏远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让孩子承担适当的后果。

孩子砸家具后,家长不打骂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理不睬。相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后,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并与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的所在,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家具被砸已成为事实,在孩子能正确认识错误时,让孩子适当地承受一些他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启发教育孩子以后更爱惜家庭财产,积极地以自己的行为帮助父母,节约开支,以达到补救错误行为的目的。

这样,经过家长的细心的引导教育,相信孩子会从一次错误的行为中吸取许多教训,更健康地成长。

33.怎样对待孩子的挑衅行为

在发生冲突时或即将被卷入冲突时,从中抽身退出往往帮助我们保持了与孩子良好的关系。

用战争来形容与孩子的冲突是不是太强烈了?但如果你想到这是每天甚至每时都爆发的事件,就不会认为用战争来形容太耸人听闻了。可爱的婉迪一向是比较好管教的孩子,但从去祖父母家度了一个暑假后,长了不少脾气,常常为了一些小事与妈妈无止无休地阐,搞得妈妈很头疼,小心翼翼地害怕违了她的意。但妈妈越是小心谨慎,婉迪越是难侍候,保是一只小刺猬,动辄发怒。一天妈妈要带境迪去做客,让她将身上搞脏的衣服换下,穿一件干净衣服,婉迪一口拒绝,妈妈将壁橱里所有的农民都拿出来吸引境迪,好让她改变主意,婉迪又紧守一个字“不”。“那么你不想去往西家和过西玩吗?”“想去!”“那就要换衣服。”“不换星”“你这件衣服大胜,一定要换了再去!”“就不换!”妈妈渐渐失去了耐心,抓住婉迪,开始给她脱身上的脏衣服,婉迪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将妈妈好不容易给她穿上去的衣服又脱了下来,几个回合下来,妈妈已满头大汗,不由张开手在境迪身上打了几下,境迪更加哭得厉害,转身又将那件脏衣服穿上,看着妈妈。妈妈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蹲下来说:“亲爱的,要不要吃冰激淋,我给你加上一些革每酱?”婉迪点点头,“那把衣服穿上好吗?”终于妈妈给婉迪穿上了干净衣服。妈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还是甘拜下风,亲自为小公主买了冰淇淋。

婉迪在祖父母家受到了什么特殊待遇,不得而知,但妈妈对她的发脾气、处理不当却是显而易见的。婉迪不肯换上干净的衣服是不合情理的事,她已经5岁,该懂得什么是干净什么是漂亮,到别人家做客该穿得干干净净,而且她也表示喜欢到露西家去,为什么还要闹呢?她的目的是要好好展示自己的权威,她可以不听妈妈的话,逼着妈妈与她“打仗。而妈妈也正是像她所希望的那样与女儿争执不休,因为妈妈急着带婉迪出门做客,因此无论如何要想办法让她换上衣服。妈妈的这种背水一战的情景,婉迪也似乎有所察觉,因而更加有兴趣地与妈妈周旋了一番。在这种情况下妈妈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她最终采用的”利诱,这当然不是明智的办法,只能鼓励婉迪下次如法炮制。再有一个方法就是向女儿说明,去做客一定要穿干净衣服,身上的那件绝对不能为人接受,如果婉迪不肯换,只好不去做客了,然后给她15分钟时间做决定,若超过15分钟,便给朋友打电话讲明情况取消这次活动。说完,妈妈应回到自己房间或厨房,独自安安静静地做事,摆出可走可不走的姿态,完全取决于女儿是否换衣服。这样婉迪没有必要再向母亲示威了,再僵持下去,还会失去一个和朋友聚会的机会,除非婉迪根本不想去,妈妈的策略是有把握成功的。

当然这样做妈妈也会付出一定的牺牲,一场计划好的活动被迫取消,搞得朋友们也不开心,但这样做不仅为这一次的事件找到出路,更为今年许许多多类似的事情避免了麻烦。从冲突中撤离出来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对孩子的爱、感情和友谊。事实上在发生冲突时或即将被卷入冲突时,从中抽身退出往往帮助我们保持了与孩子良好的关系。设身处地的想,当孩子很有挑衅性时,我们做父母的也很难保持冷静、友好的态度,我们大约很倾向于给他一个教训,让他尝尝我们的厉害。双方的这种敌对性会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造成损害。所以,假如在生活中,你真的遇到和以上事件相同的情况,最好从矛盾升级中退出,留下一个想闹的孩子,他自知无趣,又没对手,又不好玩,最终只好放弃。布鲁斯4岁,在厨房里同哥哥乔治一起在吃妈妈做的苹果饼,一不小心把喝着的果汁碰整了,洒了自己一身。妈妈应声赶到,看见这一桌一地的脏乱情景,不由火气上升,但并未说什么,只是对布鲁斯说:“来,亲爱的,我们去洗一下,换件衣服”。布鲁斯跟着妈妈到了洗手间,等妈妈放好水,给他准备好衣服后,布鲁斯却变了主意,开始躲来躲去,不洗不换。妈妈给他讲了一会儿道理,仍不奏效,生气中的妈妈当然按捺不住,上去紧紧地抱住布鲁斯,放到澡盆里,布鲁斯仍在里面挣扎,妈妈只好用力按住他,将他的胳膊抓出一条红印。这个过程中,布鲁斯当然是不停地哭闹,妈妈则想尽一切办法驯服他。待擦净穿衣一切都弄好后,布鲁斯抽泣着将自己关在房中,仿佛受了莫大的伤害。妈妈也回到自己屋里,感到一阵阵内疚。本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却搞得儿子苦不堪言,母亲气喘吁吁。

在布鲁斯拒绝换洗时,妈妈应平静地对他讲:“这样脏e己身上很不舒眼,也会将其它东西搞脏。”如果布鲁斯坚持不换,妈妈可以走开,继续做自己的事,布鲁斯身上的确不舒服会回来找妈妈的。

在大多数这类冲突中,我们应很熟练地马上从冲突中撤退出来,孩子们的反应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很有趣的。孩子们十分依赖于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只此才能有安全与归属感。父母的撤离,留给他们一个孤独的感觉,这样的局势是孩子们很不喜欢的。他们很快会意识到,只有改善自己的行为才能避免这种局面,不然的话爸爸妈妈都不理自己了,那是很难受的事。有时特别淘气的孩子在被父母冷落后冷静下来,会想到自己的错误,或者很没理,或者很不好意思,他们会再找个机会悄悄跑到妈妈身边,嘻嘻哈哈或磨磨蹭蹭,以表示目已现在很幸。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故意挑衅。孩子的挑衅行为是一种试探,看看自己究竟能将父母推到哪里,界限是什么;或者是想探知父母对自己怎么样,他们是不是有办法对付自己,就像捉迷藏那样。父母从他们的挑衅行为面前即刻退出,等于告诉孩子“你走得太远了,这里就是界限。”孩子们快地领悟其中的道理,调整自己的行为,重新回到与父母合作的状态。

34.改正孩子漫不经心的毛病

与其他的孩子们相较之下,这种具有注意力方面及学习上之困难的孩子,需要有更多的练习及努力,来熟练各种基本的情结里程碑与技能。这就像是在教导某位惯用右手的人以她的左手都投出一个变化球一样,虽然是可以做到,但需要无比的耐心及无数的练习。这类孩子在学习如何运用她的各种长处,做为克服本身的各项弱点或短处时,也需要协助。

与一般的孩子相较之下,她更需要能够反映出本身的各种产为、感觉,以及倾向。如果她能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何种挑朝时,她就更能够对自己进行观察,并发展出各种弥补的力量。此外,她也必须要能够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与父母亲及老师们合作;而不是一味地由她的注意力中逃避或退却。这种漫不经心护孩子,对于她自己也要比大部分的孩子们有一种更高程度的自私接纳及耐心;因为她和她的父母亲会更容易遭遇到各种挫折。

身为一个漫不经心之孩子的家长,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个孩子的各项天生长处中,让她发展出一种熟练的感觉。他们不应该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试图修正这个孩子的各项弱点反之,在他们可适用的时间里,必须有至少一半的时间是花在加的各种长处之上。他们必须激发孩子学习的意愿;因此,这些学习必须是有趣而让人感到愉快的。

即使是在邂褓期的阶段,我们都可以注意这方面的挑战,并且让这个孩于的各种能力得以逐渐发展。在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中——也就是能够将焦点置于外在的世界,并且在注视及聆听的时候能够处于安静的状态——,父母亲或许就可以注意到某些特定种类的感知很容易让孩子分心。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在听觉处理上有困难的孩子,当你对着她快速地讲话或唱歌时,很可能让她无法接受;如果你以一种较缓慢、较平静以及内容较简短的方式和她沟通,或许可以帮助她出现较佳的专注性。

对一个这类的婴儿,当你使用简单的旋律来对着她哼唱时,会比使用较为复杂的神态更能够吸引,并维持她的注意力。对一个这类的学龄期幼儿,你应该让自己的各种问题及指示保持简单明了;例如在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说“请把你的卡车捡起来,”而不要使用“请把你的卡车和皮球捡起来,并把它们放回你的玩具箱里。”等她到了幼儿园的年龄时,当你在问她各种与原因。方式、以及事物等有关的较为复杂问题之前(例如:“你为什么要做那件事?”),应该将焦点放在各种简单的问题上(例如:“你想吃什么?”,或“待会儿你想做什么?”)。

在那些有听觉处理困难的孩子中,许多人都有着极强的视党能力;如果真是如此,似或许就可以将这个孩子看成在视觉上及口语上都有着不错的能力。对于一个这类婴儿,你可以利用生趣盎然的面部表情;对一个学龄期的幼儿,你就可以使用许多的手势或动作;举例来说,你不必问她想要“将果汁装在你最喜欢的那个橘色大杯子里?”你应该是先拿起那个杯子,用手指着它,然后当你在问她“果汁?”的时候,再用手指着那瓶果汁。

当你在和这类学龄前孩子共同游戏时,应该尽量以视觉方式沟通。如果你的玩偶想要用她的车来兜风时,除I告诉她“我要开你的汽车出去兜风峻!”之外,你还可以用那个玩偶指着她的汽车,并且在你把玩偶放进汽车里之后,做出开车的动作。在这种方法下,你那正在学龄的孩子就可以看到,并且听到这出剧情中的关键要素,而且还可以做出回应;或许她会用自己的那头玩具狮子追着这部车,然后一口就把那个玩偶和车子吞到肚子里去呢!等她年纪更大一些之后,她可能会因为获得了插图的说明及逐字的指示,或是籍由某些学校中的功课——例如以言辞及视觉记号来表示的各种数学问题,而变得更能驾轻就熟。

对于一个有着相反困难的孩子,也就是在听觉——口语的能力上较强,而在视觉方面较拙劣的孩子,你就应该将大部分的焦点放在言谈上,而减少使用展现的方式。对一个婴儿,你应该尽量使用牙牙学语声、唱歌,以及聊天的方式。至于学龄期的幼儿,你则可以使用较为复杂的句子,例如“你是不是想要把果汁装在你最喜欢的那个橘色大杯子里?”而对于一个学龄前或学龄期的孩子来说,你当然就可以期待运用越来越长、越复杂的对话了。

对于这类的孩子,如果你要求她画出一张如何前往游乐场的地图,或是要她构建出一个纠缠复杂的架构时,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正面对着一个漫不经心、注意力无法集中的孩子。当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让孩子在进行这项艰困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对着自己说话,应该是一种相当有用的策略。换句话说,由于说孩子可能无法轻易地了解它,或是将它描绘出来,因此当她要找出前往游乐场的路线时,藉由一系列的口头陈述对她而言,会比画图的方式更为容易。如果你能够帮助这个孩子练习由日语的方式转换到视觉的方式,她就能够增强空间方面的理解能力。

举例来说,一个知道所有数学事实并能将其陈述出来,但是在她的内在里对于数量却缺乏一种良好空间感觉的孩子,或许能够很快地回答“二加三等于五”;这是因为她已经将它记在脑海中。这时,你就可以对她说:“用你的双手来告诉我,如果是两个被并排在一起的苹果,应该要怎么表示。然后,告诉我三个苹果应该怎么表示。现在,再告诉我五个苹果又该怎么表示。”接着你可以继续说道:“那么,你现在如果把眼睛闭上,是不是还能正确地画出五个苹果来呢?然后,你有没有办法将两个苹果拿掉,画出剩下的三个呢?”

类似的这种练习,可以帮助一个能言善道的孩子对她的视觉——空间世界变得更为专注。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当她以后涉猎到必须运用图解方式才可以求得答案的较高层次之数学问题时,就很可能会变得更无法集中注意力了。

如果是一个在运动肌肉技能方面——例如运动肌肉计划,或知觉的运动肌肉技能——有所不足的孩子,同样可以适用上述的原则。你可以找出她较为擅长的某种领域(如果你的孩子在运动肌肉技能方面较拙劣,那她或许会在听觉上或视觉上的技能较为出色),并运用她这项长处协助她跨越各种发展上的障碍或困难。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孩子本身,以及她的父母亲免于永无止境的挫折感。当一个孩子在穿上衣服,或试穿新鞋,或要由黑板上抄录一个句子时,如果会遭遇困扰的话,就很容易感到挫败并想要放弃。这时,在那深感挫折的家长或老师,以及这个变得日益顽抗的孩子之间(他们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无数的权力争斗也因此展开。

家长:少来了!我至少已经教过你上百次,应该要怎么样才能把鞋带系好。

孩子:我就是绑不好鞋带!它们老是缠得七八糟!反正这是一双愚蠢的鞋子就对了,我讨厌它们!

家长:这双鞋子可是我花了好多钱才买回来的。谁准你这样子把它乱甩!

孩子:我才不要穿这双鞋子。它们难看死了!

与上述这种僵持不下的局面刚好相反的,则是我曾经见过一个拥有杰出口语能力的小女孩,她在系好鞋带的整个过程中,都按照父亲事先所告诉她的所有步骤,顺着自己的叙述来学习怎么做。“现在,我用自己的右手抓住右边的这条鞋带,再用我的左手拿好左边这条鞋带,”当她弯下腰开始系鞋带的时候,口中哺哺自语地这么念着;“然后,我再把右边的这条鞋带穿过左边这条,并且将它打个结……”;就这样,她一直对自己说着整个过程,直到绑好鞋带为止。如果是一个在视觉上有着出色能力的孩子,你就可以替她把整个过程画成图表;那么她就可以遵循这些图表,直到她觉得不需要使用它也可以顺利地系好鞋带为止。

由以上的例子中,各位应该可以了解到,这种处理方式乃是以一项观念为基础:对许多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里都会有着集中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在比较之下所出现的注意力较集中或较涣散,乃是决定于他们在某种特定领导里的处理资讯之能力。当为人父母者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上能够有着较大的弹性时,孩子们通常也就可以弥补某些自己较为弱势的领域。请切记:对于一个孩子会出现处理上之困难的某个领域里,你必须付出无限的耐心(当然这是很难做到的!)与练习。针对孩子的弱点而产生的权力争斗,只会让这项挑战变得更为严重。就比较上的观点而言,孩子们对于出现在他们较为强势之领域中的压力,通常都较能泰然处理。但是,在他们处于弱势的部分,就需要获得了——也就是耐心及练习。

如我先前所讨论过的,除了资讯的处理之外,由于他们对透过自己某种感官所接收到的资讯,可能出现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的情况,所以孩子们也会产生漫不经心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之下,家长们可以调整感知资讯的类型与程度,做为因应。如果这个孩子是属于反应迟钝的类型时,则父母亲就可以尝试让沟通的气氛更充满省略,并且让资讯更加丰富及醒目,就如同在说“晦,注意这里!”一般。如果是一个反应过度的孩子,则父母便应该降低刺激的程度。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言语可以更轻柔。更缓慢;而在视觉方面的资讯,那些色彩、明亮度,以及质感均较不突出的事物,应该也会有所帮助。与待在一个嘈杂喧闹的教室里相较之下,这类的孩子肯定较喜欢一对一的个别指导,或是小群体的教学方式。

有时候,当一个通常来说都是相当专注的孩子踏入幼儿园之后,她可以突然之间就被冠上漫不经心的大帽子。这个孩子并没有任何改变;但是;与她先前所经历的一对一的彼此关系,或是只有两三个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情况相较之下,她现在所置身的情况则是在一间嘈杂喧闹的教室里,要面对十几、二十个小朋友。如果她对触摸及声音都很敏感的话,光是被其他的孩子们推挤碰撞,再加上他们的大声交谈,就足以让她很容易感到困恼及分心了。即使是在一种看起来很有组织性的活动中,例如围着圆圈做游戏的时间,仅是那种与其他孩子们在身体上的接近感,就足以为这个极度敏感的孩子带来过度的刺激。如果你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利用那种产生出较小群体的方式时(例如让一至三个小朋友在教室的另一隅组成一个小群体),应该可以让某些孩子们稳定下来,并巨有助于他们保持专注。此外,那些具有节奏性的动作(例如摇晃或荡秋迁),或是平稳而坚定的触摸(例如抚摸她的背部),也都会对这类的孩子有所帮助。(1)管理各种情绪

身为一个漫不经心的孩子的父母亲,他们最重要的帮手就是:孩子本身的各种情绪及欲望。但是,这方面却是最常被大家所忽略的。如果你只是藉由和孩子谈话,或是交给他某些困难的工作,但是并没有对孩子的各种自然欲望加以管理的话,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对于那些因为听觉上的处理困难或其他人任何原因,而导致在维持他们的注意力时会遭遇困难的孩子们(包括幼儿及年纪较大者),当我们在试图维系他们的注意力时,可以藉由行为上与情绪上的互动作用,让那些较为困难及象征性的口语上、视觉上,或是运动肌肉的行为,能够与他们“如影随形”。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当你只是试着在与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她或许会坐立不安、脑中想着自己的事情、眼睛注视着窗外,或是根本就不理你,而且开始自己玩了起来。同样地,当你要求她画一幅“我的家庭”的图画时,如果她在视觉上的能力并不好,她也可能会显得心不在焉。有些时候,一场生动的午茶聚会、一场惊心动魄的汽车竞赛,或是好人的部队与坏人遭遇等,都可以提供某些弦外之音;而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较高层次的象征式对话”。将行为上的作用与较高层次的象征式活动结合在一起,对于管理注意力可以发挥不错的效果;因为就如我先前所说的,情绪或欲望在专注性之中扮演了一种相当重要且影响深远的角色。

当你对一个孩子说话,而她却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时,她或许会问你今天晚上吃些什么,或是扯到三天以前所发生的某些事情,或是问你:“你婶婶到哪里去了?”而打断了你的话;这时,我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个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四处游走。其实不然!事实上,所发生的情况乃是:她所正在注意的各种念头,是和你向她提出的问题有所不同的。她的注意力正放在三天前所发生的事情,她本身的饥肠镀镍,她婶婶的来访,窗外的树木,或是某样玩具之上。她的欲望并没有放在你身上,而是置于这些其他的兴趣之中。

就像我所说的,那种全神贯注的注意力乃是“欲望或情感的待续”。如果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对她所说的话、或是所做的事情上时,那么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对她所说的话,或是所做的事情上时,那么我们就必须帮助她在情绪上能够和我们产生更多的牵连。要达到这项目的,最佳的途径莫过于营造出一种在行为上及情绪上都能产生互动作用的状态。当我们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关联性”越高时,那我们就会变得越为融入;各种的小说、电影,以及电动游戏等,所以能够攫取一个的全部注意力,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曾经见过一个对于数学完全无法融入的孩子,当她在和父母磋商还剩下几分钟继续收看她最喜欢的电视影集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真可算是一个敏捷伶俐的数学家。“不对,不对,不对!五分钟根本不够!我至少还需要两倍的时间才行,因为广告就要占去了三分钟,而这出影集至少还要三分钟的两倍时间才会结束!”。

当一个孩子发现到某些事情很容易就让人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通常都会认为这些事情拥有一种“较佳的”专注特性;也就是说,在那些她所听到及做出口头回应的事情里,她可能真的会有一种较高的欲望想要从中获得愉悦,或是能从中获得一种较高的满足感;因此,在这些例行的状况中,就会产生更多的情绪来管理她的注意力。那些看起来比较漫不经心的孩子,对于和父母亲交谈以外的其他事情,可能会感到兴趣勃勃。这时,家长们就必须特别留意到能够引起她兴趣的各种动因,并且营造出充满足够动力的各种状况,以掳获她的注意力。与透过聆听或阅读等方式相较之下,那些可以藉由手写工作或透过主动辩论等方式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学生们,也都是需要这种弹性处理方式的例子。(2)激励在每个发展阶段中的注意力

为人父母者可以激励他们的孩子在孩童时代的所有阶段中的注意能力。对每一个情绪里程碑而言,他们都可以强化她的各种长外,并且在她最为弱势的领域中,循序渐进地提供她各种极细微的资讯。请切记:千万别企图略过任何一个挑战,只因为它看起来似乎对你的孩子太过于困难。举例来说,如果父母亲发现他们的婴儿似乎在听觉上较为敏锐,而对专注于视觉上的意象会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就会认为这个婴儿喜欢听人讲话,而不喜欢看东西。因此,他们可能会决定在多花十分钟来和这个婴儿说话的时候,就不需要再试图做出生动的面都表情了。但是,这个对视觉反应比较迟钝的婴儿,事实上只不过是需要某些额外的练习,才能够在维持一种视觉的焦点时感到比较舒适罢了。

在初期的双向式沟通这个阶段中,是各种手势与动作变得较为重要的时候,对于那些原本认为这种方式比较困难的孩子而言,在经过额外的练习之后,整个状况可能就会大为改观。举例来说,一个在运动肌肉计划方面会感到较为困难的学龄期幼儿,她或许就不会牵着母亲的手,走到书架那儿,在一堆书籍中翻着,然后用手指着那本她最喜欢的图画书;因为要将这么多的动作串连在一起时,对她来说可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相反地,这个正在学龄的幼儿或许四处张望,并且变得非常暴躁,然后在注意力上就显得越来越为涣散。但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可以籍由将这些连续性的运动肌肉动作细分为许多较简单的片段,来鼓励她的孩子进行练习。在整个过程中,她可以提供各种暗示及讯号,来帮助这个孩子进入下一个阶段。事实上,她的这项作法在某种程度而言,是在帮助孩子练习如何表现得更为专注;因为当孩子在其行为上能够更有所目标的时候,也符合了我们所定义的“专注”。我们仅就如何来进行这种做法,将其过档概述如下。举例来说,当孩子注视着房间内较远处的书架时,母亲可以假装不明白地说道:“什么事?”同时也指着那个书架。“你想要什么东西吗?”她可以在这时候,同时装出一种滑稽怪异的表情,并且耸耸肩表现出一种不了解的样干:“指给我看!”

这时就会出现了激励的效果:这个小女孩会站起身来,并开始走向那个书架。然后,她停了下来,表现出一副茫然的样子。

母亲在这时的就可以再提供适时的帮助;“在那儿吗?”她问道,并且指着书架旁的那张沙发。

这个学龄期的幼儿接收到了这项暗示,摇摇头,然后指着那个书架。母亲走了过去,这个孩子只是盯着书架上的那些书。这时母亲可以再次对她提供协助,指着一本她明知道不是这孩子所想要的书;“是这本月球的书吗?”她问道,并用手指着。这种作法可以帮助这个孩子获得一种概念:如果她希望得到她所想要的东西时,那她就必须将这样东西指出来。这个小女孩于是指着她最喜欢看的那本图画书。

在这种作法之下,这个母亲已经帮助了她的孩子将一种相当复杂的(对于一个在运动肌肉计划及运动肌肉专注方面,有着困难的孩子而言是如此的)行为型态,以片段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这位母亲都提供了她本身的一种动作或用词,而且也提出了进行下一个步骤的启示及指引;而不是越祖代疮地帮她的孩子做完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说,她并不是立刻走到书架旁,并拿出正确的那本书入这位母亲所使用的这种方式,让她的极有价值的练习,而学习到如何将某些运动肌肉行为组合在一起。在经过数次的这种从旁协助之后,这位母亲或许就可以一次提供她的孩子多达五个阶段的暗示,来使她的孩子能够自己执行越来越多的动作。这么一来,在一种田积月累的基础下,这个孩子就可以学习到将精密复杂的各种前后关系串连在一起。

在情绪概念的这个阶段中,假扮战假装成某种角色)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而言就成了较为重要的部分;但是,对那些具有注意力方面之问题的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度过的阶段。这类的幼儿常会发现到,要他们专注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并且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例如在一场战争游戏的场景中必须构筑的一座城堡或一座桥梁,要他们去创造出这项概念或这种视觉意象的时候,他们就会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相反地,他们或许会很快地就进入双方争斗的混乱战况中,或是变得沉润于自己的想法里。当我们在探索这个阶段中造成注意力方面之困难的各种基础时,在许多的案例里,我们都发现存在着听觉上,或视觉——空间方面的处理困扰。换句话说,这些孩子们无法将他们所听到或所看到的视觉意象,组织成一系列可实行的概念。因此,这类的孩子在由以单纯的行为来展现他们意念中的想法(例如:击打),进阶到将这些想法融入各种概念时(例如:“我很生气!”或是透过假扮式游戏来做演绎),就会显得有所困难了。

举例来说,一个有着听觉——口语处理上困难的孩子,可能就无法与她的洋娃娃之间产生对话;她或许会觉得直接让这些洋娃娃打成一团,要来得容易多了。同样地,一个在视觉——空间处理上会有困难的孩子,可能也不太容易注意到将建筑材料或战士人偶加结合之后,会出现何种不同的差异。举例来说,要这类孩子构建出下列剧情,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她有两座分属于好人和坏人的城堡,而那些好人则藉由连接这两座城堡的一条地底隧道,去执行偷袭坏人的计划。当你对这个剧情稍加思考之后,就会了解到剧情中其实蕴涵了某些相当复杂的空间概念;也就是由一条地底通路所连接而成的一种不同的三度空间架构。

在游戏中,家长们可以激励孩子在空间上及口语上的各种概念;进而提升他们的孩子在集中注意力方面的能力。举例来说,对于一个不太容易充分了解别人所说的言语,或是无法轻易地以她本身的言语来进行沟通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就可以激励她练习各种和口语沟通相关的游戏。父亲可以用他手中的玩具熊猫,和孩子的大熊进行简单的对话:“喝茶好不好?”熊猫可以这么提议:“请把杯子拿给我?”“这样够了吗?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藉由不断地将各种词汇运用在你的互动作用中,并且让它成为你的“角色”中之一部分,你也可以达到激励孩子运用这些词汇的目的;或者你至少可以让她来处理你所说的话。当你使用言语开启及关闭沟通的范围,对你孩子的言语做出回应,而且帮助孩子依据你所说的话来加以发挥的时候,你就已经营造出一种过程越来越久的前后关系,并且也帮助了你的孩子能将她的注意力集中于时间更长的过程中。

对于一个在视觉处理的能力上较为拙劣的孩子,你可以将重点放在能够建立这些技能的游戏中。举例来说,在一场霹雳游侠与坏蛋之间的打斗中,你就可以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那个坏蛋要躲起来?”“霹雳游侠要怎么样才能够回到他的基地呢?”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

情绪上的思考——这是情绪发展中的下一个阶段——与注意力,也存在着彼此影响的关系。为了要能够以情绪的方式来做思考,一个孩子就必须要能记起许多合于逻辑的概念,并将它们连结在一起。举例来说,当孩子争论着要晚一点上床睡觉的时候,她或许会强调:“但是我现在还不累呀!就算我现在到床上去,也是躺在那里,根本就睡不着;那还不如让我待在这里,再多看一会儿电视!”要做出这番诡论,还得具备了足够的注意力才行,因为它必须将三或四种合于逻辑的论调连结在一起;而对于一个在注意力方面有困难的孩子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她或许只会单纯地强调着:“我想要晚一点才去睡觉!”要帮助这类的孩子来练习更具逻辑性的思考,同时发展她在注意力方面的范围时,你可以激励她与你争辩,以及进行“质询式”的讨论。“你为什么要晚一点才上床睡觉呢?”你可以用一种友善的语气来这么问她;“如果你可以说出两个正当理由的话,那我或许还可以考虑考虑。”

当你在对孩子的争论技巧提出这种挑战的时候,你也同时在帮助她将下列两者连结在一起:她的情绪(或欲望),以及她把许多合于逻辑之概念串连在一起的能力。当你想要刺激一个孩子的欲望时,最佳的方式莫过于藉由一项良性而健康的争辩;而且在这项争辩中,她会试图强调自己是对的,而你是错的!就改善孩子们的注意力而言,以情绪为基础所进行的这种类似讨论——它们涵盖的主题可以是就寝时间、食物、态度、服装的选择,或是能够在孩子与父母之间造成摩擦的千百种主题中的任何一种;其效果显然要比任何一种在情绪上都空洞,或是东拼西凑的那些方法,要有用多了!

而在情绪发展的再下一个阶段中,也就是孩子们很自然地会对三角关系产生更高的兴趣时,你可以藉由协助孩子来考量她的行为将会对其他人造成何种的影响,以激励她进行更为复杂的思考。举例来说,如果她试图让母亲答应她晚一点上床睡觉时(当她的父亲已经把就寝时间告诉她之后),母亲就可以问她:“如果你要晚一个小时才去睡觉的话,你认为爸爸会怎么想呢?”这时,你正在帮助这个孩子根据一种三个人所构成的体系来做思考;也就是说,她不但要考虑她自己正在进行协商的这个人的感觉或想法,同时也要考虑到另一个人的感觉或想法。同样地,如果你的孩子想邀请她“最要好的朋友”到家里来玩,但是却又忽略了她其余的“最要好的朋友”时,你就可以问她(切记:不要以一种负面的或批评的方式):“如果你只邀请李艳到家里来,你觉得安娜会怎么想呢?”

这时,你的孩子所关注的不光是在某一段时间之内而已,而且也会注意到在一复合型态中的复杂纠缠的细节。她将学习到不单是考虑她所直接面对的人会发生什么情况,而且也会考量与这个关系有所相关的第三人将会有何想法或反应。在这个阶段中,与注意力相关的不再单纯地只是她对于某件事情在考虑、研究,或是专注的时间可以维持多久;而是她对于整个型态中所有不同的组成部分,在列入考虑时可以做到的审慎程度有多高。

到厂情绪发展的再下一个阶段,也就是一个孩子的世界中会包含到其他的孩子时,注意力不但会变得特别重要,而且也会受到严厉的挑战。这时,~个孩子在吸收听觉上或视觉上的资讯的能力,也必须面临到一种更具挑战性的状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游戏场上的策略”。举例来说,如果他在听觉——口语的能力上较为拙劣时,她就无法轻易地了解各种声音的语调所隐含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分辨出其他孩子们究竟是处于生气、嘲弄或是高兴的状态时,她会遇到困扰。当其他的孩子们拒绝她的时候,她会无法想出因应的方式;因为她根本就不能确定这些孩子是在闹着玩或是认真的。这种判断完全取决于在相当短促的时间中所出现的资讯;也就是说,其他孩子们所说的话、讲话时的音调及节奏、言语中所使用的巧妙排列顺序,以及情绪上的强调。

在一群孩子中,当许多人都像连珠炮般地叽叽嘎嘎讲个不停时,这个在听觉——口语处理上不怎么出色的孩子,很容易就会觉得深受打击与困惑苦恼。假如这个孩子又对听觉上的刺激相当敏感的话,那这些音量的本身就足以使她无法负荷,并使她陷入一种困扰及精神涣散的状态中。为了要试着从这种困扰中理出一些头绪,就会造成某些这类的孩子试图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之中;如果这个孩子所选择的是放弃去听其他人所说的话,并且融入于她自己的内在思考中,这时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虽然不会那么涣散,但却成了一种以沉涸于自己想法的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

如果这个孩子的视觉认知较强,她的父母亲就可以协助她利用其在视觉上的注意力,将焦点放在其他孩子们的脸部表情上,以领悟她所需要的情绪暗示,以及由她所听到的那些声音中去理出一个头绪。相反地,如果这个孩子在视觉认知上较拙劣的话,家长们就可以协助她利用听觉与口语方面的技能,来理解其他孩子们的意思。

在这个阶段中的孩子们,通常都会显得比较漫不经心,这是因为他们都有些负荷过重。对一个极度敏感的孩子而言,她很容易就会迷失在生活上的各种细节里;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协助,来使她能够以大格局的方式看待事情。例如说,当她下课后回到家里,抱怨着她的朋友时,你不妨问她在上星期的每一天中,朋友对她的感觉是如何。假设她会回答到,某一天那个朋友对她感到很愤怒,而有一天则是对她相当友善,另外还有一天是对她不理不睬。然后你就可以趁机问她,如果将这些情况组合在一起,她自己的看法是怎么样。这时,她或许会做出这样的结论:“嗯,我清他大概还不知道做出最后的决定吧*这就是一种大格局的思考,而且与她先前的反应相较之下,这是一项迎然不同的结论。同样地,对于一个在专注于较宽广的概念方面需要协助的孩子,当你念故事给她听时,你应该避免问她:现在,你知不知道这只小熊在早上起床后,会去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这时最好是问她:这个故事在说些什么呢?它是不是一只很乖的小熊呢?假如这个孩子在领悟整个情节的能力上相当杰出,但却对记住各种细节有所困难的话,你则可以问她:你怎么知道这只小熊的脾气很别扭呢?如果这个孩子不仅能看出整个大格局,而且也能了解到支撑这个格局的所有细节的话,那她就已经达到了一种高水准的注意力;她也将是大部分成人们所最乐于见到的那种小孩——不但具有大格局的概念上的注意力,而且在较长的时间里,也能保持着对细微差别方面的精密注意力。

请切记一件事:对于那些在将注意力投注于和其他孩子们有所关联的各种沟通时会遇到困难的孩子,他们所需要的绝对是与其他孩子们进行更多的练习,而不是减少这些练习。对许多的为人父母者来说,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与其他人的彼此关系之间会出现注意分散的这类困扰时,他们很容易就会采取下列做法;任由他们的子女以羞怯的态度避开其他的孩子,或是基于一种窘迫不安的心理,家长们本身就会避免与其他的孩子或家庭进行接触。这是一种不对的做法;事实上,父母亲或老师们必须协助她参与整个群体中——可以安排某些游戏的聚会,让她能参与例如足球或垒球之类的团体运动。

在这种方式之下,她将可以更好地融入许多互动活动之中,而且能有许多的机会学习解读及注意其他孩子们在口语上及非口语上的各种沟通。

当一个孩子的年龄渐长之后,她在注意力方面的包容力将会变得更为复杂。当她到了开始会形成她本身的内在价值观的阶段时,她在集中注意力方面的才能也会到达一种新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孩子们开始会做出更多的规划,而这些计划事实上都是出自于她们本身之内在欲望的一种责任感。举例来说,她之所以要学习法文,主要是“因为我真的想要学法文,而且我们明年也可能会到法国去。”或是“我必须要学好数学,以后才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

和孩子共同讨论她的各种价值观或目标,以及在她的计划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将可帮助她提高注意力到一种新的境界。与孩子讨论“为什么”她会有这些行为,而不是单纯地告诉她“照这么做”,或是“因为我叫你这么做”,在这个阶段是格外重要的。当父母亲与她讨论某种特定行为具有的基础原则时(例如,你可以问她:“你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是公平的呢?”),他就是正在以他所表现出来的包容力,协助孩子以各种内在的原则为基础,来摘取或形成一种普遍的自我意识。不仅在这个阶段及时机中必须具备注意力,而且在规划未来时也是不可或缺的。当孩子具备了以其内在的各种目标及价值观做为她本身规划之基础的这项能力之后,便可以帮助她将自己的注意力维系到更长的时间;例如当她在搜寻某份文件时,构建某项计划时,以及练习音乐或体操的时候。(3)自我观察与自我提示“自我观察”与“自我提示”的才能,乃是五岁到十二岁的学龄儿童将发展的能力。等孩子们进入那种“在我内心中的世界”这个阶段的时候,他们就正在发展这项观察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就发展上而言是相当进步的认知形式(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人本身的想法及感觉上),而且也能够让孩子克服日常生活中所面临到的大部分与注意力有关的困难。举例来说,我们不妨想想有个相当敏感,而且很容易就会因为自己周围的所有景象及声音而分心的孩子。

当她心中所爱恋的那个年龄较大的小男孩,正在与她左手边的朋友窃窃私语,而坐在她右手边的男孩又正在和另一个孩子讨论下课后的计划时,她几乎是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如果再加上凌空而过的飞机所发出的隆隆引擎声,或是一群孩子在走廊上的谈话嘻笑声时,那这个孩子可能不光是漫不经心与精神无法集中而已,她还很可能会从座位上跳起来,就仿佛她的身体正被数种不同方向的力量所拉扯一般。但是,她这时却可以运用她的自我观察能力,向她自己说到:“我的老毛病又犯I;我会去听所有的的事情及所有人说的话,除了老师所说的以外!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待会儿回到家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家庭作业了;除非我现在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她这项自我观察的能力,可以籍由先前与父母亲,或是老师,或是咨询专家们所进行的有关解决问题的各种讨论——在这些讨论中,她可以对其本身的这种状况获得精确的认识——来获得增强。对大部分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因为这项能力通常都要达到我们先前所说的学龄年纪时才会逐渐出现。就象所有的技能一样,这项能力也可以藉由使用与练习来获得激励,并变得更为精炼。

自我提示与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以及构成专注行为的策略有关。一个孩子可以培养做笔记的习惯,或是每隔几分钟就试问自己:“她刚才到底说了些什么?”刚开始,这种作做看起来可能相当地愚不可及;但是,一种内在的对话,一种敦促自己去做重点记录的形式,正可以帮助一个相当容易分心的人;它可以创造一种主动的、内在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刻意地追踪各种资讯。对许多的孩子(以及大人们)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种过越;因为烟们可以被动地倾听,全押贷注,然后自动地将老师所说的话铭记在心。但是对其他的学子们而言,就必须要这种主动的。内在的声音来不时地提醒自己:“她究竟是在说些什么?”

当一个孩子的漫不经心,是以那种我们有时候所谓的“组织性的学习困扰”的形式存在时,自我提示也可以发挥相当的效果。当某个学生忘了将她的课本带回家去,或是她虽然记得把课本带回家,但却又忘了家庭作业时,正是这种困扰的表现。或者是她记得把课本和家庭作业都带回家,但在隔天却忘了将作业交出来!这种常见的困难,通常都会和另一项与排序有关的较大型困扰有所牵连。

对于这类孩子,为人父母者和老师们通常都会产生无比的挫折感。他们会对她耳提面命、处罚她,对她大声地吼叫,但这一切终究是徒劳无功;因此,他们通常都会认为这个孩子根本就是毫不在乎。但他们不了解的乃是:对这个孩子来说,当她要产生这一连串具有前后关系的行为时,必须付出许多刻意为之的思考及努力;她并不像其他的孩子,将课本或家庭作业带回家时,就好像天早晨穿上鞋袜般地已经成了例行公事。令人感到有趣的则是:当这类孩子的家长们在反躬自省的时候,通常也会回想起他们以前在学习这类与前后关系相关的日常琐事时——例如穿衣服,做好上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将家庭作业带回家等——也有同样的困扰。

对于这种组织性的学习困扰,自我观察与自我提示的技能可以发挥相当大的帮助。举例来说,藉由事先的练习,这个孩子可以学习联想下列情景:她在通往校外的大门处,看见一个巨大的告示牌,上面写着“你带着今天要做的家庭作业吗月对于那些在产生这种能够提供她提示的意象方面会有困难的孩子,除了要提醒她是否已将每一科目的家庭作业都带回家去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更进一步的方式。老师们可以安排她领有一张”家庭作业通行证,而且每天都必须经过老师签名以后,才可以坐上校车;也就是说,她必须先让老师检查过所有的家庭作业都已带齐之后,老师才会在这张通行证上签名。这类自我提示的策略,也常被成人们所使用;例如将便条纸贴在冰箱上或是大门背面,提醒当天必须完成的一些琐事,或是以记事簿安排或组织每天的行程等。

35.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的方法

(1)让孩子钻研有兴趣的事物

针对孩子漫不经心的特点,我们要积极探究如何提高让孩子注意力的方法。

我们仔细观察孩子,会发现无论个别差异如何,只要是喜欢或感兴趣的事物,孩子都会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在幼儿期完全是属于自发性的,所谓自发性是自己找到想做的事,不须借外力自己就会实现。与自发性关联最大的是好奇心,只要孩子对事物有好奇心,就会产生实行意欲,表现出惊人的注意力。对于孩子热衷的游戏,大人最重要的是不去阻碍他。“你到底要玩那玩意儿到什么时候?还不赶快结束!”有的母亲会这样教训孩子。我们常见幼儿将报纸撕得破破烂烂,却高兴得不得了。这时母亲见到散乱的房间就想到必须要打扫,于是阻止孩子继续玩耍。其实这对孩子是一种妨害,因为孩子在自由玩耍时最能培养注意力。“不要老在那里晃荡,定下心来好好做!”父母也经常这样训斥孩子,但是很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有很多父母让孩子学习才艺,如乐器,作文和舞蹈等。其实这些孩子如果本身没兴趣就只会得到反效果。不检讨根本原因而只求外在形式。绝不会达到成功的目的。(2)制造宁静祥和的家庭气氛

制造和谐宁静的家庭气氛十分的重要。

譬如有个家庭,父亲下班后就安静的看书,母亲则在旁边织毛衣,这种平和的家庭气氛对孩子是否有正面影响呢?父母本身具有专心的态度十分重要,尤其母亲也应给自己安排一些安静专心的时间。

容易对事物感到厌倦的孩子,可让他每天在固定时间陪父母出门散步,或是打扫庭院,或是帮忙整理花圃菜园。不过这种事最好不要强迫,而是让孩子看见父亲积极愉快的工作神情,孩子自然会产生好奇心而主动参与。(3)培养耐心的趣味游戏

笔者与儿童有三十年以上的相处经验,对各种玩具也都非常熟悉。但是发现能让任何孩子都产生兴趣,集中精神玩一个钟头以上的市售玩具并不多。其中有一个名叫“林间小木屋”的玩具却可达到如此的效果。这是美国“游戏学校”公司1986年的产品。

这套玩具的内容包括圆木。屋顶。烟囱。山型板和招牌等,全是木制的。圆木包括大、中。小三种长度,水头上并有凹凸刻槽可相互镶嵌,共有一百零三片。“林间小木屋”说明书里有几个完成的示范商店和邮局,但是镜子不必受这些示夜阳机可以自由命造自己理想的小木屋。由于玩法和做法都可自由发挥,这套玩具具有优良的教学目的和娱乐效果。

孩子们完成的小木屋每个都有不同的造型,完成作品的孩子个个更是神采奕奕。“林间小木屋”适合四岁到十岁年纪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不论性别都会玩得兴高采烈。最近小学一年级的某小朋友玩,当他完成自己的小木屋时,忍不住高声呼唤。

除了“林间小木屋”之外,还有一种效果很好的玩具叫“这个世界”。这套玩具的适合年龄是八到十四岁。“这个世界”的制造商是西班牙巴塞隆纳的迪塞特公司。它是共有一百六十片的拼图游戏,如果要全部拼完,一般五年级小学生得花一个半钟头左右。观察时发现有的孩子一边拼一边自言自语,有的孩子却紧闭双唇,但无论是谁都很专注。拼图全部完成就是一幅世界地图,不过这个地图上全无文字,只画出各地方的名产和名胜古迹。不以为没有字的地图引不起孩子兴趣,但是实际给孩子玩,才知道没有率反而让他们觉得好奇,他们想知道这些图画为何而画,就一步步不停地拼下去。如果孩子真对地理产生兴趣,他会主动去查阅更详细的大地图。(4)感到成功的喜悦时刻

孩子并非只在玩游戏或玩具时才会感到成功的喜悦。事实上孩子们在许多方面都能享受成功的快乐。譬如:

①第一次一口气游泳至一定距离,如五十公尺等。

②爬上近郊的山顶。

③学会倒翻单杠。

④用“乐高”积木拼出一个大城堡。

⑤第一次帮妈妈到大街上买东西。

⑥用双手灵巧的玩沙包。

⑦想看的书终于看完。

⑧用笔画出“☆”图案。

⑨学会骑自行车。

要让孩子的成功与注意力相互连结,就必须勤于夸奖他。如果可能,还可以为他拍张纪念照,让孩子回想重复体验这种成功的喜悦。(5)提升注意力的颜色

笔者小学时代教室的黑板就是名副其实的“黑”板。大概最初都是用白粉笔写字,所以黑色被认为是最好的底色。而日本学校的黑板都变成绿色的了,这或许是绿色不易使眼睛疲劳,才被采用吧。曾用科学方法证明这种推理的是小泽和雄教授,他和东京农业大学造园植栽学研究室的成员于1982年实际用计量方法证明了绿色的效用。

小泽教授使用的方法叫“弗力查价测定”。弗力查价是经由分辨光线的能力,来测量大脑皮质的活动水准,也就是注意力。精神集中力和精神肉体疲劳程度的测定。

①没有绿色的情况。

②摆设现叶植物的情况。

③摆设人造观叶植物的情况。

从以上三种情况下,测定弗力查价的升降。

这个实验的结果是,经过两个钟头后,在没有绿色的单调房间的人,费力查价数值降低0.98,给他们看观叶植物后,弗力查价则上升2.01。另外摆设人造植物的情形,弗力查价却和没有绿色的房间一样的低,显见没有任何效果。

同样的实验在户外也做了一遍,包括;

①林荫下。

②没有绿色的十字路口。

他们让受测者走到1和2,在林荫下时弗力查价上升,到了十字路口却下降了。小泽教授依据这些结果发表如下:“工厂和办公室内外有绿色时,譬如摆放观叶植物或盆栽,工作效率将会上扬。街道种植行道树,则使行人与车辆保持注意力,有避免交通事故的效果。”

在北京,由机场到市内的道路,共种植了三层路树。第一层是白杨树,在它的外侧是柳树,最外层则是苹果树,当白色花朵盛放时真是美丽。而车行一段距离,白杨树便为槐树取代。至于杭州的行道树是宏伟的条悬木,树木由宽广的街道向中央伸展校校,形成一座隧道般的林荫,散步其中心情真是舒畅。

至于东京的行道树比率,是每37.8个市民可分一株,地方乡镇则每十人就可分到一株,可见乡镇较东京更适合人居住。不过东京自古就有不少的寺庙佛堂和公园,只要是绿色的季节,就可在苍郁的林荫下享受“森林浴”。

最近,日本国铁公司提出增加绿化市中心的“铁道林”构想,也就是在铁路沿线两侧和附近空地上大量种植树木。想象铁道林沿着铁路绵延伸展,视觉上一定很享受,值得期待。

另外,森林的绿意围绕下成长的孩子们,不仅伸手可及绿色的枝叶,呼吸的又是新鲜的森林空气,长大后一定能成为爱好大自然的人。美丽的绿色不但能感动心灵,还可增加思考能力。

据说哲学家康德每天早晨都用三十分钟静观庭院内的枫树,来养成注意力。

假日时,请父母务必带孩子到森林或野外踏青,房内最好也要摆几盆观叶植物。此外,由窗户外望最好能见到绿色的树木。请尽量营造这样的环境,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房间也请为他摆一些万年青、常青藤、黄金葛之类的绿色植物。

如逢长假请多到山、海、森林或湖泊游玩。让身体大量呼吸清净的空气,饱览自然景色,以消除平日积压的抑郁,如此无形中就能增加注意力。

除了绿色之外,棕色也是让人心情平静的颜色。绿色是树木,棕色则是泥土。换句话说,自然的颜色就是好的颜色。

其他颜色又如何呢?我们常见很深的河岸上筑得高高的堤防,是为了防止人或物不慎跌落,这种堤防多漆成蓝色。此外车道旁的栅栏多漆成白色。如果这些颜色换成红色或来红色,想必开车的人会感到心浮气躁,无端增加意外事故吧。

第二章 让孩子身心健康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在发现问题后家长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呢?

1.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对于教育孩子来说,如何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能行之有效呢?

●维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们对新奇事物会表现出很大兴趣,而这些事物很可能是家长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东西。

孩子的奇思怪想,这中间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父母对孩子的提问、质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见,应给以支持和鼓励,将为孩子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提供更好的机会。

为了使今天的孩子明天成为独立而有创造性的人才,父母们必须维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上获取知识,把世界变得越来越好。

●与孩子一起学习

父母仅仅告诉孩子学业很重要是不够的,他们应当让孩子明白:学习不应随着某些学分或文凭的获得而结束——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当父母们以自身激励孩子,共同学习,那将会有良好的效果。

父母的学习热情将是孩子的学习欲望的最佳催化剂。

●角色换位法

有些家长采取压制的方法,逼迫孩子多念书,往往适得其反;家长应该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设法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我要学”,将会成为学习的真正原动力。“角色转换法”,还可以用在数学、计算机、语文等不同的科目里,同时,除了上课的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让孩子出考题、改试卷、作业等方式。

让孩子由学生变为老师,让孩子教大人,这种学习方法孩子一定感到新奇、有趣。同时这种做法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它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形成孩子良好的个性也是有好处的。

●寓教于玩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当家长将孩子的学习融于娱乐之中,必然会事半功倍。孩子在快乐的同时,最易于放开思维,吸取新东西。

寓教于乐,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时尚,但有些家长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合适的方式。

热爱学习的孩子,首先是热爱生活的。家长不妨多采取一些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方式,让孩子多元化地吸取新知识。

●发现闪光点

2.孩子个性培养妙法

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这就充分说明孩子的发展离不开个性的培养,只有求大同、存小异,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意志品质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智商的因素外,还有较大程度取决于他的情商。情商与个性是密切相关的。

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通常而言,孩子性情浮躁,做事缺乏耐心、恒心。

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家里情况,孩子特点,想出不同的良策来。

●自制能力

现代的孩子比较任性、爱发脾气,父母宠爱有余,而没有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

当孩子任性、生气时,得到父母的迁就、让步,他们会更加“难招架”。孩子的性格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父母的态度、方式很直接、很重要地影响着他们。

●暗示

孩子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家里,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行动暗示法是一种胜似说话的身体语言,用行为向孩子传达信息的方法,它能诱导孩子良好行为的出现。

●表情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有很多种表情。表情是从面部或姿态的变化上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

有些父母喜欢表情严肃地出现在孩子面前,认为这样会有威信一些。慈母严父,这是颇为普遍的家庭现象。其实,要和孩子沟通感情,就要和孩子交朋友,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朋友似的亲子关系,不应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而应该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华卉的爸爸高大魁梧,幼小的华卉和爸爸站着说话时,必须扬起头来看爸爸。她觉得难受,就向爸爸提意见:我要像瞻仰伟人一样看您,这样不公平。爸爸很虚心,马上就改。女儿很小的时候,他把她放在柜子上,他站着和她交谈一小时;长大一点后,他就把她放在沙发前的茶几上,他坐在沙发上和她谈;现在女儿长高了,他们俩每天中午吃完饭就坐在沙发上交谈一小时。父女两个,每天平起平坐,坚持了十一年。

华卉很喜欢同爸爸聊天。爸爸总是很投入很愉快地与她交流。在谈话中,爸爸的表情很丰富。他会为华卉身边的趣事而开怀大笑,也会为女儿童话般的叙述配以滑稽的怪脸,更多的时候,他是微笑地听女儿倾诉,或者微笑地与女儿交流……女儿会俏皮地模仿爸爸做出的各种怪脸,会细细回味爸爸快乐着自己的快乐,爸爸的微笑会让女儿在任何一个时候都能获得力量和信心。

父母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却未必将能爱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含蓄、深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传情达意是生活的艺术。孩子很珍惜父母发自内心的爱的表情。当父母为儿女的可爱而欣喜时,不妨在表情中流露出来。孩子在迷茫、困惑时,父母微笑地去鼓励,会使孩子重新获得信心和智慧。父母的表情,对于年幼、敏感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动作

孩子很需要也很喜欢来自父母的动作语言。有一位9岁的小女孩记载了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即每天晚上小女孩睡觉前,妈妈常常在她的小脸上亲吻一下。她写道:“如果晚上睡觉时妈妈亲亲我,我就会像一个小公主地似地骄傲。我会高高兴兴地睡觉,可如果妈妈忙,忘了吻我,我就一直做梦,有时甚至不敢入睡。”

一个亲吻、一下抚摸,动作虽然轻巧,但留给孩子的是一种难得的慰籍、一种爱护、一种亲情、一种美好。这是一种传递关怀、鼓励和情感的特殊语言。也许仅仅一个爱抚的轻巧动作却可以给孩子很大的鼓励,让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有时一个微小的动作胜过一大堆苦口婆心的话语。

家长与自己的孩子,可以多采用奇妙的身体语言交流。当孩子成功的表演结束时,当孩子伤心落泪悲愤难忍时,来自父母的握手、拥抱、紧紧地体贴甚至大力地拍打,都会有丰富的情感信息传达。

当父母学会并善于运用不讲话而准确、细致地表达出对孩子的鼓励、喜爱和批评、厌恶等丰富情感词汇时,家庭将更为温馨、美好。

●幽默化

家庭的美满幸福是众人所希望的,幽默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快乐、情趣和美好。家庭里有了幽默会使夫妻更恩爱,会使父母与孩子交流得更轻松、愉悦。

有时,孩子会很任性,父母呕心沥血地教导未必能生效。如果父母用一种幽默、有趣的方式去帮助孩子,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庭很需要幽默感,幽默的语言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幽默是有趣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郑日金是一位富有幽默口才的父亲,有一次看书很困,眼镜未脱就睡了。醒来后小女孩问怎么睡觉还戴眼镜,他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看书,不戴看不清啊!”孩子笑了。寓理于趣,激励孩子潜心学习。

幽默是一种智慧和艺术,同时,它又可以俯拾皆是,家庭里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使它带上点幽默味。孩子将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也变得谈吐不凡、出语惊人。

幽默型的家庭其乐融融,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反应能力及知识的积累程度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和长进。

●书信化家庭语言

书信交流是有益的沟通方式,有些话语适宜于用书面语言去表达,书面语言更易于触动人的灵魂。心灵一旦被触动,便能充分释放出无穷无尽的潜能,就能做出许多使自己都很惊奇的事来。特别是孩子上了中学,学习紧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了,而父母当面教育她的时机也少了,而且有些总是当面谈分寸不易把握,效果反而不好,因而书信交流,平心静气,思路清晰,条理完整,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绝好方法。

书信交流,这种无声的家教方式,细致入微,能触动孩子的思想,开发她的智力潜能,激发其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无拘无束充分表达心中喜怒哀乐的途径,又锻炼了孩子文字表达能力。

●鼓励词

父母的眼神、评价对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里,父母常对孩子说:你能行,你不错,你真能干……孩子会变得更为自信、快乐、成功鼓励的话语有很多很多。当孩子不敢一个人去上学时,父母可以告诉他,他们相信他是一个小男子汉了!美好的信任会使孩子增添信心和勇气;当孩子考试失败时,父母不妨找出孩子的聪明之处,鼓励孩子做出更多的成绩来;当孩子有一些兴趣爱好时,父母的鼓励或许能造就一个人才,优秀的人才。

总之,鼓励的方式有许多种,只要表达出“真能干”,“挺不错”意思就可以了。

●选择词

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有逆反心理。其实,只要在家庭多运用一些选择词就会使亲子关系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也会使父母生活得更为轻松。

孩子同成人一样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权利。当父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去考虑时,孩子就体验了被尊重的感觉。他会珍惜自己的权利,做一个认真的回答,而不是任着自己的性情去做事。

选择词有很多很多,比如:可不可以,不应该,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

父母都知道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有效且深入的交流未必是家长都已做到的;其实,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民主,多一些尊重,多运用一些选择词,就会获得颇为理想的效果。

●建议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的,望子成龙,以致于可能会出现恨铁不成钢的局面。有的父母会挑剔孩子,甚至会不断地唠叨孩子的不足之处。

明智的父母不会去责难孩子,发现孩子的欠缺时,将进行委婉的建议,用这些词语去说: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

父母用平等的心态去建议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里已包含了一定的暗示,同时,又给予了孩子决定权。当一个人能自己决定了,就会更负责任。由于孩子有不太成熟、不太周全的一面,父自有必要建议孩子。同时,孩子是一个自然人、社会人,父母要在建议之后,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考虑、决定。

父母用探讨、商量的方式去交流,会赢得孩子的认同,并且会使家庭气氛颇为融洽。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难。父母只要有尊重孩子的心态,用朋友式的语气交流,人情人理的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孩子会认真地琢磨父母的“如果”、“试一试”、“或者”等等建议词及内容。

语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家长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施教,必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真正热爱孩子的家长应该学会使用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语言。

3.怎样同孩子寓教于乐

成人是成熟的社会成员,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经验。事实上,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玩伴,还是孩子的保护者、教育者。他们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寓教育于游戏之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去影响孩子,引导游戏的方向。

孩子在家庭游戏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往往比在独卧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更丰富,有益于认知发展。比如,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棋类游戏,从教孩子游戏规则,到游戏之中,不断地交流,就可以培养孩子的预见力,使之对未来有一些预见;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谨慎,使之在对弈中统观全局,小心谨慎,不急不躁,不因为一时的不利局面丧失信心。

孩子最初的互动型玩伴往往是父母,他与同龄伙伴玩的是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在亲子游戏中,由于有成人的引导与帮助,儿童能够很好地承担游戏合作者的角色,社会性交往水平高于伙伴游戏中的交往水平。

在家庭游戏中卷入了大量的语言交往,因此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尤其是在游戏中,父母的语言更易于被孩子学习、运用。

亲子游戏有助于亲子间安全依恋的形成。安全依恋与游戏过一程中获得的快乐体验,有助于孩子活泼、开朗、健康的性格的形成。

父母很了解孩子的体力,也就能针对孩子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运动游戏,并可适当地纠正孩子手脚的动作,以及运动方式。

父母可选择适合孩子能力、使孩子感兴趣的运动游戏,孩子有兴趣之后,就能发挥实效。由初级到高级,一个目标完成了,再转向下一个目标,这样就能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会在游戏中树立信心,获得力量。

当孩子游戏时,认知、情感、社会、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家庭中孩子的游戏时间就是学习与教育时间,父母自然也是最好的老师。

4.如何做到亲子融融

每个父母,都希望与子女加强沟通,增进感情。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够打开和小孩沟通的途径,将使其一生受用无穷。将游戏气氛溶于亲子关系中,你将发现与小孩作伴,与小孩一起订计划都是很有趣的事。事实上,孩子是很容易与人沟通,也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游戏能符合他的年龄和兴趣,他会专心一致地玩下去。如果你鼓励他做的活动具有游戏价值,而且有机会让他创造新的玩意,他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

亲子依恋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的双向情感联系。亲子之间的感情虽然有先天的血缘关系作为基础,但是后天的共同生活是这种感情壮大发展的土壤。母爱或父爱都需要后天的培育。

父母可与孩子玩一些增进亲子交流的家庭小游戏。比如儿童对树木天生就有一种亲近的感觉。父母和孩子在公园散步时,数数有多少棵树是你和孩子可以合力抱住的,大人的手必须碰到小孩的手。当家长的手每一次碰到孩子的手时,大声对他说:“我喜欢这棵树,我更爱你!”

父母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照片树”的游戏。你先收集一些家人的照片,要有长辈的,你们自己的和孩子们的;再准备一张大一点的纸,依照辈份把照片像一棵树一样往上排。在祖父母那一组的下方写上:Xx爷爷爱XX奶奶、XX外公爱XX外婆;在你们自己那一组也写上同样的话,最后在孩子的照片了写上:每个人都爱XXX(孩子的姓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