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4 13:52:46

点击下载

作者:胡展赫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试读:

前言

正所谓“一技在手,走遍天下不愁”。然而,近些年,事情正在发生改变。上一个时代所推崇的技能,在今天依然是必要的,但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曾被我们忽视或认为是白日做梦的思维力,将越来越决定谁会蒸蒸日上,谁会江河日下。未来,属于那些具有独特思维、探寻意识和全局意识的人,他们将获得丰厚的社会回报,并享受极大的快乐。对任何个人、家庭或企业而言,无论是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还是得到个人的满足,都需要具备“高阶思维”。

是否具有“高阶思维”,就是普通和卓越的分界线。

生活中,虽然每个人都在思考,但每个人思考的高度、角度完全不一样,最终导致认知的不同,从而形成行动的不同、结果的不同。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结果,都取决于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思维模式是我们行为背后深藏不露的操纵者,它决定我们如何理解、看待周遭的世界,并作出相应回应。

本书正是为每一个想要在未来世界精细生存、有所突破的人所创作的,无论是正被生活摧残或是为事业苦恼的人,还是力求在商战中占尽先机、拔得头筹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希望给孩子创造更美好条件的苦心父母,或者那些不甘平庸的有志之士,更应该多从提高思维能力训练入手,发现个人潜能。遗憾的是,很多人还未找到颠覆过去的突破口,不知道他们思维潜在的独特能力。

在书中,你会了解到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十大必备能力,未来,个人成就与生存需求的满足将越来越取决于这“十大必备能力”——意义感、设计感、感受力、反本能、创造感、自我感、共情力、果敢力、借势思维、转换力。我们的目标就是帮你了解并运用这些能力。

本书结合中外经典案例,详尽解析和探讨了“十大必备能力”的内涵及其应用之道,深刻揭示了高阶思维背后的深度信息,全书做了很多的创新和突破,理论很深但举例很浅、结合实际且上手简单,让你一书在手,人生从此与众不同!第一章思维差未来,属于那些拥有高阶思维的人

思维差即思维差异,是指人们在思维方法上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方面有所不同。思维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方式就不同,所采取的行动方案也不同,面对机遇的选择亦不同,最终人生收获就有天壤之别。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拥有正确的思维。生存上的领先从思维领先开始

一个人,只有思维领先了,才会有行动的领先,继而是成就的领先。有自己的独特想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随着时代的改变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我们才算找到转变人生的基础和起点。

多年前,一个新生命在美国犹他州诞生,仿佛是天性使然,他从小就厌倦学校和教会带给自己的束缚,拒不接受传统思想。到了14岁,他忽然想去工作,可年龄又不够,于是他伪造洗礼证书,宣称自己满16岁,混进了一家罐头厂干起了倒污水的工作,又先后做过乳牛场伙计、搬运工、屠宰厂工人、农场农药喷洒工……

身边的亲人都说他太叛逆,将来很难成才,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他27岁时,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给了他一个正当工作的机会。可是他依然不安分,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平均年龄只有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跟随他甩开膀子干,他们的努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公司的业绩奇迹般高速增长,但公司思想保守的领导层最终还是容不下他。不到一年,他就被逐出了公司。后来他流浪到了西雅图市,偶然的机会进入一家金融集团干起了主持筹办消费者借贷业务的行当,日久天长,他不守规矩的本性又渐渐显露出来,在那个保守风气盛行的年代,他破除陈规,改革创新组织与管理的努力再一次流产了。

36岁那年,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他生活十分窘迫,走投无路的他不得已敲开了美国国家商业银行的门,当了一名实习生,所干的工作与勤杂工差不多,近40岁了经常被各部门调来调去,任人差遣和使唤。

这样下层人的生活,他熬了16年,生性叛逆的个性让他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却没干成过任何一桩他想干的事。可是,倔强的他不断告诫自己,这一辈子一定要找到一次出彩的机会。

43岁时,在许多人对人生已不再抱出彩希望的时候,他赢得了生命中的一次转机。美国国家商业银行开发信用卡业务,他争取到了一个协助工作的角色,并以超越了非传统的想法获得了银行高层的支持。带着30多年来一直对创新组织与管理的向往与实践,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他终于成功了。在当时没有互联网的条件下,他发展出一套“价值交换”的全球系统,并借此创建了一个组织“VISA(维萨)国际”,以至于在以后的22年里,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铁杆赞助商。当时维萨的营业额是沃尔玛的10倍,市场价值是通用电气的2倍,成了全球最大商业公司,世界超过六分之一的人口成为它的客户。他自然而然地被推上了维萨信用卡网络公司创始人的位置,后来又成为“混序联盟”的创始人及CEO。

他就是入选企业名人堂,并被美国颇具影响力的《金钱》杂志评为“过去25年间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八大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叫迪伊·霍克。

迪伊·霍克,这位几十年抱着信念挣扎在人生底层的超常思维大师,耗尽他大半生的时光,终于为他平凡的生命划出了一道世上最绚丽的弧线,他独特的创业管理理念:“问题永远不在于如何使头脑里产生崭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而在于淘汰旧观念。”让很多人受益匪浅。

要想改变我们的生存状况,首先就要改变我们陈旧的思维。只要思维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就会是光明的。事实上,我们与那些成功者之间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真正的区别就在于思维:他们一直驾驭着思维,而我们则一直在被思维所驾驭。思维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

中国有句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情人”被思维左右了,他的认识水平和判断力已经完全向内心屈服。他爱意浓浓,对心爱之人一往情深,此时,他看见的一切都是自己希望看见的。于是,即使对方很平凡,在情人的眼里,她也像西施一样美丽动人。人的行为常常就是这样由思维来决定,正确的思维决定正确的行为,偏离的思维决定错误的行为。

西方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位住在海滨的哲学家,一天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他想横渡大海,去海的对岸看一看。他是一位逻辑学家,经过冷静的思考,他理智地归纳出了这次航海可能遭遇的不同问题,结果他发现他不应当去的理由比应当去的理由更多:他可能会晕船;船很小,风暴也可能危及他的生命;海盗的快艇正在海上等待着捕获商船,如果他的船被他们捉住了,他们就会拿走他的东西,并把他当奴隶卖掉。这些理由和判断表明他不应该作这次旅行。

然而,这位哲学家还是作了这次旅行。为什么呢?因为横渡大海的想法已变成了一种挑战。跃跃欲试的想法冲击他的保守在时刻提醒着:“朋友,这件事在推理上虽有些令人生畏,但情况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坏。你常常都是一个幸运儿,这次也不例外。”冒险的想法牢牢地控制住了这位哲学家,以至于后来,他觉得如果不进行这次航海,他就会坐立不安,甚至可以说,会成为他人生的一大遗憾。于是他扬帆起航了。虽然路上几次遇险,但他都凭借自己的智慧安然躲过。最终,他竟然真的横渡了大海,来到了对岸。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一件事:行为跟着思维走。

既然行为跟着思维走,那么当我们对某件事做决定时,内心就不能着急,一定要心平气和,最好是既不自卑也不自负,既不犹豫也不冒进,既不激进也不消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敏锐地观察出客观问题的特点,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情的变化,才能够真正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我们的内心调整不到这一状态,我们对外界形势的判断就会受主观思维的影响,不能够做到客观地判断,结果就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损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心理实验,他们声称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处死人,这种方式就是抽干人身上的血液。实验那天,他们从集中营挑选来两个人,一个是牧师,另一个是普通工人。纳粹士兵将两人分别捆绑在床上,用黑布蒙住他们的双眼,然后将针头插进他们的手臂,并不时地告诉他们:现在,你已经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将在多少时间内被抽干。其实,纳粹士兵并没有真的抽他们的血,只是在他们的手臂上插进了一支空针头。结果,工人的面部不断抽搐,脸色变得惨白,渐渐地在惊恐万状中死去。而那位牧师却始终神情安详,死神没有夺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来。

从这个实验中,你也许会对这两个人的不同命运产生疑问。但当人们问起牧师当时的感想时,牧师回答说:“我的内心很平静,我不害怕,我问心无愧,即使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进入天堂。”可见,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两个人都面临死亡的现实,不同的是,那个工人极端恐惧的想法让他采取了放弃生命的行为,认为自己一定没有机会生存下去了,而最终心力衰竭地死去。牧师因为拥有平和的想法,正视自己,从容地面对当时的一切,结果反而幸存了下来。

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思维,否则,就会对客观情况的变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会抓不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就会把内心的愿望误认为是客观的事实。如此一来,我们就不能真正地去审时度势,就会对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为,导致我们的人生陷入更大的困境中。想法决定前途,思路决定出路

想法与前途密切相关,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想法才能无惧生活中的困难挑战,始终坚定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拥有美好的前途。

在一个小县城里,有姐弟俩非常聪明,他们上小学时,因为学习刻苦,所以,他们在班里一向都是好学生。但天有不测风云,他们还没有等到小学毕业,父母之间就出现了感情危机。父母经常吵架、互殴,姐弟俩被吓得不敢回家。后来,父母离婚了,姐弟俩都被判给了父亲。

不久,父亲就领回了一个女人。自从那个女人进门,姐弟俩经常被呼来喝去,有时甚至吃不上饭。有一次,继母让弟弟倒脏水,姐姐看弟弟拎不动水桶就想去帮忙,继母上去就是一巴掌,把姐姐打倒在地。吃饭时,继母经常在菜里放很多辣椒,辣得姐弟俩直流眼泪。有一次,天气很冷,姐弟俩放学后一直等到天黑都进不了家门。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让他俩先到屋里暖和一下,可姐弟俩说什么都不敢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姐姐学会了和继母作对,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大学没考上,只好当了一名工人。而弟弟却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反而更加专心,有一次,父亲把一个橘子放在他的桌子上,他都没有看见。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都没有出过第三名,并且一直都是班干部,在班里的人缘也一直很好。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并被保送研究生。读大学期间,他用自己兼职的钱供养生母,还时常寄一些补品给继母。

同样是一个父母所生,同样生活在家庭不幸的阴影里,姐姐的前途被毁了,弟弟却前途一片光明。原因在哪儿?就在于他们的想法。姐姐在困境中,想法、思想偏向脆弱而易怒,弟弟却能隐忍,始终以一个目标为奋斗方向,把其他的一切都抛在脑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会了宽容和谅解。

你的胸怀有多大,你的前途就有多大。做人,要有一种隐忍、宽容和不断进取的想法,否则你的前途就容易毁在自己手里。

前几年,一起“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在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教育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一个“天之骄子”,本可以有美好的前途,为什么会在一瞬间变成残忍的凶手?世人迷惑,也为之震惊。

马加爵本来是广西一个小山村里的乖娃子。在乡亲们的印象里他是一个内向的、好学的好孩子,他们怎么也不可能把这样的一个孩子和“杀人犯”联系在一起。可是,这终究是事实。经过了解,马加爵是那个家族里的老小,依照老规矩,他算是家里的宝贝,亲戚们也都宠着他、惯着他,再加上他聪明好学,大家更是为有这样一个宝贝而喜不自禁。所以他虽然生活在小山村,但一直都没受过什么打击,在别的孩子眼里,他更是优越得令人羡慕。考上大学之后,他才发现他原先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现在根本不值得一提,而且他很穷,许多条件都与别人有太大的差距。这种感觉使他的心理形成极大的落差,他变得孤僻、冷漠、易怒、嫉妒,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一次玩扑克过程中,同学的几句话就让他心理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想法偏激,终于做出了犯法的事。

可见,想法上的消极因素占主导地位时,会给一个人的行动造成多大的影响。做任何事都应该尽量摒弃这些消极的想法,特别是年轻人,因为社会经验少,更容易为一时挫折、不顺而思想偏激,走向歪路,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在年轻的时候正是可以大有作为、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如果你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想法,光明的前途就将与你无缘。先高阶定位,才有高阶地位

命运一直藏匿在我们的思想里,许多人走不出成功的第一步,并非因为他们先天条件比别人差多少,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要将先天阴影划破,也没有耐心慢慢地找准一个方向,一步步地向前,直到眼前出现新的洞天。

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将决定他对人生的经营,就算你再年轻、再没有经验,只要肯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大小都会有所成就;即使你很聪明、你很有天赋,但如果流连市井,最终也就只能平庸一生。再难的事,只要你心中有那么一口志气,且能够专心致志,就能做成,但如果心思散乱、胸无大志,哪怕只是不起眼的成绩,你做起来也会比登天还难。人生最关键的那么几年,你给自己定位成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有位双腿残疾的青年人在长途汽车站卖茶叶蛋。由于他表情呆滞、衣衫褴褛,过往的旅客都错把他当成了乞丐,一上午过去,茶鸡蛋没卖出几个,脚下却堆起了不少的零钱。

那天,有一位西装革履的商人打此经过,与众人一样,他随手丢下一枚硬币,然后毫不停留地向候车室方向走去。但没走上十步,商人突然停住,继而转身来到残疾青年面前,拣了两个茶叶蛋并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误把您当成了乞丐,但其实您是一个生意人。”

望着商人逐渐远去的背影,残疾青年若有所失。

三年以后,那个商人再次经过这座车站,由于腹中饥饿,便走进附近一家饭馆,要了一碗云吞面。付账时,店主突然说道:“先生,这碗面我请您。”“为什么”商人大感不解。“您不记得了?我就是三年前卖给您茶叶蛋的‘生意人’。”他有意加重了“生意人”三个字的发音。“在没遇到您之前,我也把自己当成乞丐,是您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个生意人。您看,我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意人。”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惊人的潜力,就看我们是否愿意唤醒它。事实是,如果你将自己看得一文不值,那你或许就只能做个乞丐;若是够把自己看作是“生意人”,你就一定可以成为“生意人”。是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饥寒交迫,还是坐在明亮的写字楼中点兵遣将,全在你的一念之间。如果我们能够将“自卑”“自毁”从自己的思维里挖出去,我们的潜能就一定会被激发出来。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而不是等着别人来发现。

然而在现实中,总有这样一些人让人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也许受了“宿命论”的影响,任何事都指望着上天来安排;也可能是因为本性懦弱,总是希望别人帮助自己站起来;或是因为责任心太差,该做的事情不做,没有丝毫的担当……总之,他们给自己的定位实在太低,所以遇事不敢为人之先,一直被一种消极思维所支配。

于是我们的人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你思维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人”,所以当有人夸赞你可爱时,你甚至认为对方是在虚伪地恭维你或是刻薄地讽刺你,所以你将那人拒千里之外。

你思维里一直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受穷的命,所以你不自觉地削弱了自己的赚钱动机,因而错失了很多机遇。

毫无疑问,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定位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毒药,荼毒我们原本进取的心灵,导致我们离高层次的生活越来越远,所以你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定位,改变那些消极的思维,这实在是当务之急。落魄还是富贵,由你自己决定

你的大脑是一盆清水,你可以选择在里面滴一滴黑色或红色的墨汁,黑色代表着消极的思维,红色代表着积极的思维,你选着滴入什么颜色,大脑这盆水就会变成什么颜色。

不同的思维导致不同的人生。如果你能在意识中始终把自己想成是一个成功者,这种想法会使你在思考任何一个问题、做任何一件事时都能与众不同。因为你将自己想成成功者,你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就应该多学、多看、多干,以便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如果你把自己想成成功者,在潜意识的作用下,你的思维方式也会立即转换进入高阶模式。

无论你目前所处的环境怎样,哪怕身无分文,只要心中希望成为成功的人,便永远有希望成功,只要信念坚定且肯努力,这不是难事。

美国人约翰·富勒生在一个贫穷之家,他有7个兄弟姐妹,5岁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经常和儿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这些话深深影响了富勒,他一直想成为富人,并开始努力追求财富。12年后,富勒接手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他在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还是沿用了多年前母亲的那句话:“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富勒在多次受邀演讲中说道:“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当下,坊间流传着一句话“当不成富二代,就当富二代他爹”,这与富勒的话表达的是同一种心态,但为什么很多人的愿望像泡沫一样破灭了?因为有太多的人只是说说而已,而在思想上,他们并没有把自己提升到富人的高度。想要成为富人,不仅要有强烈的愿望来填充心灵的空洞,更要有火一样的激情将自己投入到热情的事业中去。

人的命并不是天注定,所有人的命运都由自己来掌握,而不是上帝或者其他。如果说你有成功的想法,却总是徒劳无功,那么首先就应该给自己做个透析,看看是哪里出了差错。固化思维把我们封禁在尘埃里

在英国的某条街道上,有个乞丐每天在街上乞讨,无奈接受着往来人群的冷眼。

突然有一天,一个西装革履的有钱人走到他身边,毕恭毕敬地给他鞠了一个躬,然后轻声对他说:“你好!”当时这个乞丐就呆住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对他如此尊重,也从来没有人这么轻柔地对他说过话,他以为这是在做梦。过了一会儿,有钱人再次鞠躬,轻声说:“你好!”这时,乞丐才确定对方是在和自己说话,但他还是不相信,就问:“你是在和我说话吗?”对方说:“是的,先生。”乞丐又问:“有什么事情吗?”对方回答:“我是一个律师,你有一个远房亲戚去世了,他留下一笔3000万美元的遗产,经我们调查,只有你有继承权”。这个事情顿时轰动整个英国,大批记者开始赶往这个地方采访乞丐,其中一个记者问道:“你好先生,我有个问题想您问一下!”乞丐表示可以。记者问道:“你现在拥有了这么大一笔财富,准备怎么运用这些钱呢?”乞丐的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呆住了。他说:“我去买一个金碗和一根金棍,我看我再乞讨的时候还有谁敢看不起我!”

这就是这个乞丐的思维,他永远脱离不了乞丐这个圈子,即使你给他机会成为富人。

联想现在的我们,大多数人都靠打工过日子,用自己的血汗成就老板的事业,用自己的辛勤去烘托领导的辉煌。工作多年工资不过几千,省吃俭用半辈子,买个小套房还要借钱。回过头来想一想,决定生活的,或许就是当初的一念之差:如果当初带着几千块钱杀入股市,保不准现在已经成了百万富翁;如果当初肯放下身段花个几百元去摆地摊,没准现在已经成了大老板……可是当初你没做。你可能很勤劳,也能够理性的用钱,但你没有改变生活的想法,你的潜意识没有引导你去把握那些成功的机会,所以直到今天你还是老样子。

都住在同一片蓝天下,脚踩着同一片土地,一样的政策,甚至一样的学历,一样的班级,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些人却只能保持温饱?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是认为自己运气不佳。其实成功来源于头脑。

有个穷苦人,因为衣食上的拮据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诉说着生活的艰苦:累死累活地卖力气,却挣不来几个钱。哭了一阵他开始埋怨起来:“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有些人不出什么力气就能大鱼大肉,而我这么勤劳工作却吃不饱穿不暖!”上帝笑了,问他:“要怎么样你才觉得公平?”穷苦人急忙说道:“要是有人和我在相同的条件下,一起开始工作,他如果还能比我富有,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上帝点了点头:“好吧!”

话音一落,上帝让一位富人破了产,他现在和这个穷苦人一样窘迫。上帝给了他们一人一座煤山,挖出的煤归他们所有,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去改变生活。

两个人一起开挖,穷苦人平时习惯了体力活,挖煤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就挖了一车煤,拉去集市上卖了钱。然后,他把这些钱全都拿去买了美味的食物,给老婆孩子解馋。那个富人之前没干过重活,挖一会儿歇一会儿还累得头晕眼花。到了傍晚才勉强装满一车拉到集市上。他用卖煤的钱买了几个馒头充饥,留下了大部分。

第二天,穷苦人天微微亮就来到了他的煤山,开始挥舞起他粗壮的胳膊。那个富人早早就去了集市,没多久,他带回两个健壮的大汉,这两个人一到煤山就甩开膀子帮富人挖煤,而富人只站在一旁监督着。一天下来,富人运出了好几车煤,他除了给工人开工钱,剩下的钱还比穷苦人赚的钱多几倍。

第二天,富人如法炮制,又雇了几个工人来。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穷苦人只是刚刚挖开了煤山一角,而富人早就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赚了不少钱,他用这些钱再去投资,不久又发家了。

穷苦人从此再也不抱怨了。

如果固化、错误的思维不改变,不满意的现状就无法改变。想要改变世界,请先改变你自己。

有个牧师临终前对他的妻子说:“年轻时,我立志改造这个世界,我到过各个地方,向人们讲述如何生活和应该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着说,“看来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没人听我说什么。于是我决定先改变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你们对我的话也不理会,没有发生任何我所希求的变化。”他停顿了一下,叹息道,“后来,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才认识到,我真正能够影响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己。如果我想改变这个世界,我应该从改变自我开始。”

如果想法不对,再多努力也白费,想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市场经济,大鱼吃小鱼,更是快鱼吃慢鱼,是观念的更新,是思维的变革,是头脑的竞赛。想要改变今天的不如意局面,首先就要改变思维。

如果你能够有意思地改造自己错误的思维、行为,这会使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时都与众不同。这个时候你会越来越像一个成功者,接着你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你觉得自己就应该多学、多看、多干,你就能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层次。学习力必须通过思考力来变现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大概都能认识到必须并重,但在实际中,很多人往往会偏废一方面。可见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方法问题。“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这种外学和内省,在人的成长中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是同等重要的。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犯糊涂而无所得;只顾思考而不去读书,则容易陷入空想而出现问题。”人的走路也如同学习,必须用两条腿,否则,轻则发生倾斜,重则寸步难行。

古语有云“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其意为:枉读诗书,却不能参透先贤的精髓,最后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教书却不能身体力行,和一个只会念经却不懂佛理的和尚一般无二。

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在某市场有一个卖生姜的小姑娘,一天下来,她会收到几百甚至上千枚1元硬币。这么多的硬币怎么数?一个个数下去,岂不是要累到手抽筋?

她用的方法很特别:先在电子秤上“滴滴滴”地输入了一个单价——16.6元每公斤,然后把一元的硬币堆在电子秤上。于是,电子秤立刻显示了金额,这个金额就是准确的一元硬币的个数。

也许你会认为,这不过是小事一件,但凡有点知识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再看看下面这件事,或许你就不这么认为了。

2007年10月9日,几十名福建农林大学学生,拿着17个募捐箱挨个宿舍跑,为给班上女同学小吴凑手术费。一天下来,正当他们为募集了3万多元钱而倍感欣喜时,10月10日上午7点,他们却接到小吴去世的消息,并得知其父母下午就要将小吴火化,然后回家安葬。为了把募集来的钱顺利交到小吴父母手中,3名同学赶到银行,准备将其中的30多斤、总计3000多元的硬币兑换成大额纸币,没想却遭到银行拒绝。无奈之下,小陈他们找到该银行另一分理处,并表明这是捐款时,柜台职员也表示无能为力。

看到了吧,这个方法可不是谁都会的,银行这种天天数钱的机构,面对3000多元的硬币,就觉得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即便明知这是善款,也不愿“大费周章”。而那个卖生姜的小姑娘,三五分钟之内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看来,这个方法简单不简单,也要因人而异啊。

不信,下次存钱的时候,你也可以问问柜员:“一元硬币多少钱一斤?”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银行职员算得上学识丰富、经验丰富了吧?但他们不懂变通,而小姑娘介乎知识与经验之间,她知道当下怎样做最合适。可见,学的关键是用,那么如何用?显然不能照本宣科或是拘泥经验,这里面要有变通。

这是我们必须领悟的一种能力。只会纸上谈兵,何以致用?何以展现才能?现在很多人都说就业太难、成功太难,是成功的难度大,还是我们能力不够?又或是你的方法不对?

举个例子:每个人读同一篇文章、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效果。处于人生的迷茫与失落阶段,有的人读一本心灵励志,就能够触类旁通,启发心灵的力量;而有的人就算读几遍也是枉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而是不懂得领悟与运用。其实,很多人生道理都是相通的,你能在一个道理上开悟,多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学以致用,因一叶而知秋。

有人问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的是什么?”李嘉诚非常肯定地回答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并把所学的东西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可能一直以来,你都认为李嘉诚的成功在于幸运、在于机遇、在于当时的大环境,但事实上这些都是次要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李先生能够不间断地学习,并学以致用,才使得他获得了如此的成功。你可以在头脑中想象一下,如果李先生不学无术,那么给他再好、再多的机遇他能把握住吗?如果他不思进取又不能学以致用,在竞争大潮的冲击下,他还能坐稳这“亚洲第一首富”的交椅吗?

会学和会用,这是成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是一种使自己轻松进取的智慧。善学而不会用,不能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样的人华而不实,经营人生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碰壁,难成大事。

事实上,现在的企业根本不会唯学历论,你的证书再耀眼,不能把它转化成可利用的价值,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就等同于废纸,这是一个残酷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企业需要的永远是那些有利用价值的人。

曾见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当时临近大学毕业,但已经是IBM的正式员工了。不过,这不是强调的重点,其实是他的学习感悟对我们更有启示意义。他的学习成绩不拔尖,但却能够学以致用,比如他的英语就不够理想,但在外企工作、沟通已经绰绰有余,当然,他还在不断提高。他了解自己的基点,自己的需求,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与之交谈时他曾说:“刚上大学那会,我也想做学霸,那多风光啊。可是牛人真多,无论我怎么努力,成绩也不如人家,后来看了些成功学方面的书籍,我开始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并尽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最好,这也算是扬长避短吧。”

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平常的场景,可就是如此简单、平常的事情,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尽力把学到的知识用到最好,这是人生发展的保证。在社会上求生存,光“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不能将学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整合,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学问。

所以无论你处在哪一个领域,都要不断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具体方法与策略则有两点:

1.多读书,读好书

人生课题的攻克不像过去科举考试那样是死的,它是灵活多变的,但这个“多变”的基础则是认知。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些好书来丰富自己的人生认知,并把它消化吸收为自己的营养,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这个“好”的界定又是什么呢?是“正能量”。它可以是专业类书籍,也可以是诸如心灵启发书籍,总之,它必须能够将你引导到“正”的方向上去。

2.要多思考,多联想

学习的价值在于运用所学的原理和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如果只会说话不会做事,这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情景。想要学以致用,就要做到多思考、多联想:只有多思考,才能发现所学东西的真正价值,知道怎样用才能最有效;多联想,就可以找出相通点,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固有知识是前人在探索世界以后,总结出的直接经验,对于你而言则是一种间接经验。学习和继承前人的成果,确实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若想知识真正成为事业的推动器,我们就必须摒除只重理论,不注重实际运用的错误做法。必须把思考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不管我们的现状如何,我们多数人都在努力并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竭力去寻求人生新的突破口,这一切都离不开我们的思考力,但我们不能不切实地去凭空臆想,最根本的思考才是最关键的。

既然要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那么思考就不能再是年幼时“长大我要当一名科学家”那样的美好和纯粹,而要加上实际和真实。我们不用特别限制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也要给思考订个合理的框架,切忌漫无边际。

这里讲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就要提到提问的习惯,这是互通的。提问的前提是你发现了问题,这就说明起码你还在思考,就像我们在聊天中问别人问题时,对方会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其实就是再说你的问题很有想象力,你很有思考力。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也会有疑问,“事情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他隐瞒了什么没有?”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延伸推理,“按他说的做将会怎样呢?”“如果他隐瞒了什么我该怎么办?”,接下来心里就会盘算应急预案。如果我们经常能够发现问题,我们会下意识想方设法解决它,久而久之,我们会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

把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对有些人来说,显然需要慢慢培养,需要坚持不懈地运用。有些东西可能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围,但这正是我们思考、探索的契机,如果没有对未知知识刨根问底的精神,牛顿根本不会发现万有引力,苹果砸到他脑袋上,他可能捡起来就给吃了。

总而言之,我们身边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思考的线索,当我们对一切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后,我们就给自己建立了独立思考的基础,并会逐渐对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把握。倘若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偏僻或者是一知半解,这个时候不妨多去请教和咨询,先积累知识结构和问题构架,然后分析推理确定问题的关键点,这样绝大多数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辩证地说,这个世界不存在偶然,所谓偶然的背后,必有许许多多的必然在支撑着它,我们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后果”之前的“前因”,取其优而弃其弊,这对我们的人生将有莫大的裨益。

正如《世界史纲》作者韦尔斯所说的那样:“整个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想(思维)的历史。”有效的思考,引领人们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去完成所有的伟业。思考者,不会害怕狂风暴雨的袭击,越是艰难的境地,越会激发他们的反思及对抗意识,他们因为思考而能量充沛,因为深入思考,而完成了一些别人认为完不成的事情,所以他们现在站在了比你更高的地方。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也应该让思考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除非你不想出人头地。第二章意义感你越对人生有所期待,人生便越美好

人的生活并非环境决定,而是可以由自身主观努力去把握和调控的,人生的方向由所定位的目标来决定,其好坏足以明确我们构筑的人生的地位。也许,每个人对人生的期待都有所不同,但无论你怎样看待人生的意义,你必须在思维里正确定位自己。你要认识到,人是高于温饱的

人活着是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但更应该体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不能为了活着而活着。

每一个人其实都在为了性命活着,为什么?首先要活下来。上大学为什么?找工作。找工作干吗?拿工资,拿工资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一点。但光是为人的性命活着,这个人活着没有太多的意义。人是高于温饱的。

那个中年男人刚离开一会儿,回来就发现,一个打扮寒酸,看样子像是流浪汉的人,不知怎么溜进了院子,并且正在偷食他放在石凳上的一盘糕点。中年男人怒吼起来,质问对方问什么这样不道德。出其意料的是,那个人并没有像寻常流浪汉那样畏畏缩缩,他慢条斯理地说,他饿了,被糕点的香味吸引来了,而且他食量小,只需要一点点糕点就够了。

这下,中年男人更火了,他没想到一个流浪汉竟敢如此堂而皇之,他怒吼:“你是什么身份,怎么配和我吃相同的东西?你应该去捡垃圾吃。”那人很平淡,他说:“我有我的人格,不想卑微地讨生活。”接着他说:“我也想出人头地,但生在农村,家里又穷,小时上不起学,所以到现在还在过着不起眼的生活。但我并不想稀里糊涂地了此一生,所以来到这个陌生的都市”。这么一说,中年人心软了:“你不怕无法适应?”“只有做过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人说,他不觉得他的生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他也愿意相信,生命充满了无限可能。

中年人心情很沉重,这些年,他最大的心事就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却始终未能付诸行动,生活也许不会更坏,但也绝对不会更好。回过神儿,中年人准备把所有糕点都送给那人,但那人谢绝了,他说:“我已经尝过它们的味道,想再去尝点儿别的。”

你自身的条件,确实会对你造成一些限制,但不是绝对的限制,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子,取决于你的意愿和魄力。

人应该有所追求,应该有个目标,假如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目标,就仿佛一根游丝,只是飘浮在这个喧嚣世界里的一粒游尘,匆匆地来也可能匆匆地去。活着就要有期望,活着就要有念想,活着为了自己,但是我们决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那样的话,当我们回首往事,会因为我们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会因为我们的虚度年华而懊悔。活着不只是为了自己,活着就应该有所追求,活着就好好地活个样子,活着就得好好地珍惜。“混”思维,就是在自我摧毁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结构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只有相对少数的一些人生存在金字塔的顶端,蒸蒸日上,繁荣兴旺,而我们大部分人则一直处在金字塔的底部,每天只能收支相抵,量入为出,勉强活着而已。但事实上,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每天并不比你多拥有一分钟时间,那为什么他们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你只能仰视的成就?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你的思想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

卢伟曾在一家企业担任行政总监,而如今只是一名待业者。在他成为公司的行政总监之前,他的思维是正确的:卖命地工作,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他在行政管理上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工作3年之后他被提拔为行政主管,5年之后他就升到了行政总监的位置上,成了全公司最年轻的高层管理人员。

然而升官以后,拿着高薪,开着公司配备的专车,住着公司购买的华宅,在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他的思维却开始堕化:他开始经常迟到,只为睡到自然醒;他也开始经常请假,只为给自己放个假;他把所有的工作都推给助手去做。当朋友们劝他应该好好工作的时候,他却说:“不需要那么辛苦了,坐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又不可能当上老总,何必把自己整得那么辛苦?”

这时他的思维显然已经更多地放在了享乐上。就这样,他在行政总监的位置上坐了差不多2年的时间,却没有一点拿得出手的成绩,又有朋友提醒他:“应该上进一点了,没有业绩是很危险的。”

没想到,他却不以为然:“我是公司的功臣,公司离不了我,老板不会卸磨杀驴!”

的确,公司很多工作确实离不开他。然而,他的消极怠工最终还是让老板动了换人的念头。终于有一天,当他开着车像往日一样来到公司,优越感十足地迈着方步踱进办公室时,他看到了一份辞退通知书。卢伟就这样被自己的不思进取淘汰掉了。

被辞退了,高薪没了,车子退了,华宅也收回了,这时的他不得不去租一间小得可怜、上厕所都不方便的单间。

很多人都像上面这位老兄一样,思维里自以为是,以为不可替代,其实,这个时代缺少很多东西,但独独不缺的就是人,所以,真的别顺从自己的那根懒筋。

再看看李嘉诚先生在长江商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相信你应该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我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终日乾乾,勉强谋生是可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他的福分!

我妈妈刚刚失去丈夫不久,这番话令她多心酸。妈妈把失望放在一旁,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再艰难,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错啦。我当然相信母亲,但我更相信我自己。我请妈妈放心,我内心相信,只有自己双手创造的未来,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运。

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抬头白云悠悠,前景一片黯愁,仰啸问天,人情茫如风影,四方没有回应。我唯一的信念就是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践自我;知识、责任感和目标融汇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

其实,你今天站在哪个位置并不重要,但你的下一步如何走却很关键。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无论你今天是多么卑微,但只要你高尚的心理动机不变,并愿意为此不遗余力,那么总有一天别人会仰着头看你。”

遗憾的是,我们见到很多人,他们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满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浑水摸鱼,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毫无羞愧地浪费着自己的生命,他们不知道这是人格和自尊的丧失,是做人的丧失,反而将人生的沉沦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就算命运多舛也不能阻止李嘉诚这样的人物崛起,他们即使穷到买不起书的地步,依然可以通过借阅来满足自己对于知识的渴望,纵然是处于最卑微的境地,他们也不会打折理想,也不会堕落到让人看不起的地步。因为,他们思维里自始至终都带着满满的自驱力。你不是不行,只是习惯自我否定

很多人无法脱离难看的生活,都是因为受困于自身心理高度。他们的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更多的东西,各种优秀与美好的事物都与自己无缘。他们之所以做着平庸的事情,过着平庸的生活,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与期望值不够高。他们不明白,自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可以实现任何可能的目标,做自己想做的人。

一位士兵给拿破仑送信,由于过于匆忙,在他把信件送到之前,所骑的战马就摔死了。拿破仑口述完回信之后,将信交给这位士兵使者,并命令他骑上自己的马,尽可能快地将回信送过去。士兵看着这匹佩着极好马饰的高贵马,说道:“不行,将军,这匹马对于一名普通士兵来说太豪华、太高贵了。”拿破仑说道:“相比较法国士兵来说,没有什么东西太豪华,或太高贵。”

世界上到处都有像这个可怜的法国士兵一样的人,他们既羡慕别人的拥有,又觉得别人拥有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太奢侈,与自己卑微的身份不相称。他们从没意识到,恰恰是这种自我贬低的思维削弱了自己的意志力。他们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没有足够的期望,也没有足够的要求。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又说“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在思想上自我设限的人,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们的潜意识都会告诉自己,我不一定能做好或我做不了,这不自信的心理反应足以令他们退缩或无法全力以赴去做事情。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一百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他们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之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研究人员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每次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

成功与失败皆取决于思想的力量。真正的思考者自信,他们自信一定会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思想的人也自信,他们自信一定会失败,自信自己是穷人。卓越与平庸,只是相信的东西不同罢了。

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5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偶然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以后,他的内心触动极大,从那时起,他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美国成功学院对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思考决定了成功的85%。

所以我们必须告诉自己的心:没有绝对的不可能,只有自我的不认同——不认同自己的想法,不认同勇气,不认同坚持,不认同自身的潜能,所以,“我”才不敢做事情,所以才一直碌碌无为。认命思维让你一辈子翻不了身

如果你无欲无求,可能日子过得随心所欲,但是这种生活暮气太重,未必真是福气。

如果你真的想改变命运,那么有了想法,就放手去做,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只有做了,你才知道行动对你意味着什么。畏首畏尾的人永远得不到机遇的青睐,不敢正视困境的人永远无法完成对困境的逆转,就算整个世界都不看好你,但假如你能因此激发出斗志,积极地去思考,大胆地去尝试,全身心地去开拓,去美化自己的人生,你就很可能将那些轻视的眼光转化成羡慕的媚眼,但如果你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你就会错过很多上天原本想要赐予你的东西。事实上,成功只青睐既有思想又有行动的人。

有一家人,他们在经过多年的省吃俭用之后,攒够了前往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澳大利亚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

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

其实大人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了。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赏给他们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钱。”“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听了服务员的回答,父亲大吃一惊,几乎要跳起来了。

如果他们肯在上船时问一问,也就不必一路上如此狼狈了。那么为何他们不去问问船上的就餐情况呢?显而易见,他们没有勇气,因为他们的脑子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我们很穷,没钱去豪华餐厅享用美食,于是他们错过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待遇。

在生活中,我们因为没有勇气尝试而错失良机的事情又何止这些?也许就算你尝试了,也不一定就绝对成功,但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你就只能一如既往地落魄和平庸。

今天的你可能很坎坷,你抱怨上天不给你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一直在捉弄你,其实机会可能就在你身边,只是因为你的思维为自己设了限,你觉得自己只能做平庸的事情,于是你把机会自行放弃了,而机会一旦溜走,就很难再重新拥有。这也是很多人无法逆袭的一大原因。

成功与财富这些东西,只会往有头脑的人口袋里钻,一个人如果脑袋空空,那么必然也会口袋空空。如果说一个人立意坚定,要永远地摆脱困境,要从各个方面拭去贫困的痕迹,要一往无前地去争取“富裕”与“成功”,那么财富和成功都不好意思不去找他;如果一个人安于命运,视平庸为生命常态,没有挣脱现状的欲望,那么他身体中原本所潜伏的能量也会失去效能,他的一生也将无法告别困境。

其实,困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困厄的思想,即认为自己注定平庸、必将死于贫贱的错误思维。这着实是我们人生中重大的谬误。所以,不要一面抱怨自己的坎坷,一面却安于现状,你必须时时告诉自己:“我想成功!我要成功!”同时身体力行,朝着现实可行的目标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摆脱困境。借助积极想象,成为理想中的人物“我”会成为哪种类型的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人们都会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不断通过别人的评价、自己的经历,下意识地给自己勾画出一幅幅心理图像。遗憾的是,这些图像大部分都是消极的、否定的,在很多人看来,成功只属于那些天分极高或是背景极厚的人,而像自己这样才智平平、家世平平的人,注定与成功无缘。

其实这是由不自信思维造成的错误,是我们太小瞧自己了。人在出生的那一刻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注定渺小,后来之所以千差万别,不是上帝的戏弄,也不是条件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个人内心对自己的期望值不一样:有的人一直以成功者定位,有的人则把自己视为社会体制下的牺牲品,自轻自贱、放任自流,结果人生质量就产生了巨大差异。正像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艾伦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他的想法,我们有什么样的愿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无意识地、不自觉地向实现愿望的方向运动。”

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倾向,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就真的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的重大发现之一,就是可以借助自己不断地想象,成为理想中的人物。如果你现在并不成功,或者正经历着失败,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人物。

据说有一位法国男人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依然毫无建树,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做生意失败,找工作又无人接收,甚至连妻子也因无法忍受贫穷,离自己远去。他认为世界抛弃了自己,他自卑至极,变得易怒又脆弱。

有一天,他在酒吧门前遇到了一位占卜者:“喂,老头,我一直很倒霉,你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占卜者对着他端详片刻,眼中突然放出异样的光芒:“先生,能为您算命真是我的荣幸。”“此话怎讲?”男人被搞糊涂了。“因为您具有皇族血统,您是一位伟人的子孙。”占卜者语气坚定地说“可以把您的生日告诉我吗?”

男人将信将疑,报出了自己的生日。“没错!您就是拿破仑失落的后代!”占卜者一脸的兴奋。“我是拿破仑的子孙?!”男人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是的,您体内流淌着皇族的血液,您继承着拿破仑的勇气和智慧,而且您不觉得,您与拿破仑有几分相像吗?”

男人仔细一想,感觉自己与拿破仑是有几分相像:“可是,为什么我的命运如此不济?我做生意破产了,找不到足以糊口的工作,甚至连妻子都离我而去了。”“这是上帝的考验!他要你经历这些挫折与痛苦,否则您就不能成功。不过,考验已经结束,好运即将到来,数年以后,你将成为全法国最成功的人,因为您具有皇族的血统。”

回家路上,一种曼妙的感觉在男人心中涌动:“我不能给波拿巴家族丢脸,我要像祖辈一样出色。”

数年以后,这个“拿破仑子孙”赚得亿万身家,成为法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位法国人究竟是不是拿破仑的子孙呢?这根本无从考证,而且显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占卜者帮助他缔造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把自己想象成“拿破仑的子孙”,这个血统是高贵的,这样的身份怎么能放任自流?于是他从心里赶走了自卑,不在颓废,积极的心理暗示刺激他正确做事,所以他成功了。

那么从这一刻起,我们也该开始这种想象了?

不论贫穷还是貌丑,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非常积极、非常热情、非常成功的人,把自己想成一个天生的赢家,每天花点时间重复这个画面,把它刻在你的心理。这样不断通过积极的暗示改变自己的内在,潜意识就会慢慢引导你的行为,不断配合你的暗示做出改变,你就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确认自己,别让天赋无法兑现

有记者采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当问到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时,企业家说:“第一是坚持,第二还是坚持,第三……”记者接过话茬道:“第三还是坚持吧?”企业家笑笑说:“不,第三是放弃。”

此处企业家清楚地阐述了坚守与调整的关系。“坚守”是坚决守卫,不离开或不改变;为了成功,要坚持不改变。如果没有成功,则是你努力地还不够,需再坚持。如果努力后还未成功,那么就是你努力的方向错了。此时应当改变原来的方向,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即调整,放弃错误的目标。

美国著名幽默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曾热衷于投资,但生来不具备经济头脑的他,总是落得一败涂地、血本无归。

马克·吐温的第一次经商活动,是从事打字机投资。那时,马克·吐温已经45岁了。在此之前,他靠写文章发了点小财,并有了点名气。一天,一个叫佩吉的人对马克·吐温说:“我在从事一项打字机的研究,眼看就要成功了。待产品投放市场后,金钱就会像河水一样流来。现在我只缺最后一笔实验经费,谁敢投资,将来他得到的好处肯定难以计数。”马克·吐温听完,爽快地拿出2000美元,投资研制打字机。

一年过去了,佩吉找到马克·吐温,亲热地对他说:“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后一笔钱。”马克·吐温二话没说,又把钱给了他。两年过去了,佩吉又拜访了马克·吐温,仍亲热地说:“快成功了,只需要最后一笔钱了。”三年、四年、五年……到马克·吐温60岁时,这台打字机还没有研制成功,而被这无底洞吞掉的金钱,已达15万美元之多。

马克·吐温的第二次经商是创办出版公司。马克·吐温50岁的时候,他的名气更大了,他所写的书有不少都成了畅销书。出版商看准这一行情,竞相出版他的作品,因此发财的大有人在。看着自己作品的出版收入大部分落入出版商的腰包,而自己只能拿到其中的1/10,马克·吐温颇有感触。他决心自己当个出版商,出版作品。可是,马克·吐温没有建立和管理出版公司的经验,就连起码的财会知识都不懂,他只好请来30岁的外甥韦伯斯特当公司经理。

马克·吐温出版的第一本书是他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它一出版,销路就很好。马克·吐温出版的第二本书是《格兰特将军回忆录》,这本书也成了畅销书,获利64万美元。马克·吐温被这两次偶然的胜利搞得昏昏然,他继续扩大业务,但他万万没有料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