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3:02:00

点击下载

作者:曹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与实例试读:

前言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产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政府职能加速转变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职能边界,科学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编制符合实际和市场经济原则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科学制定政府相关政策,引导区域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中一项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我国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历史较长。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支撑,各地编制的产业规划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产业发展规划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学界对产业发展规划概念尚无共识,规划内容体系不统一,规划深度不一致,规划流程步骤不完善。第二,产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不足。产业规划涉及的理论较多,但是缺乏内在联系、完整系统、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方法科学性有待提高。传统产业发展规划方法过分依赖经验主义和定性研究,对工程系统方法论和现代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不足。第四,产业发展规划质量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全球化与开放经济视角,缺乏公众参与性,导致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发展目标不合理;对产业支撑体系、政府职能手段与产业政策认识的不足,导致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国内产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滞后与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矛盾日趋突出,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成为重要而急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基于此,本书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理论、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引论

外,本书包含四篇十四章。

引论部分,科学界定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和特征,提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化的标准及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产业规划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并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和评价。

第一篇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包括第一、第二章。第一章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总体要求、空间布局、方向与重点、支撑体系和保障措施。第二章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高级次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产业发展条件评价、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篇为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理论体系,包括第三至第八章。第三章主要从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和主导产业选择角度归纳介绍了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第四章从结构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和规模经济三方面总结了产业组织规划理论;第五章从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区位、产业集群、产业空间结构四大方面综述了相关产业空间布局理论;第六章以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产业链理论为核心,总结了产业时序发展规律;第七章从产业生态化概念、发展实践与生态化理论研究三方面介绍了产业生态化相关研究成果;第八章从区域产业政策概念与特征,产业政策类型与内容,产业政策手段和实施三方面综述了产业政策制定及实施相关理论。以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生态化、产业时序发展与产业政策六方面的相关理论,构成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第三篇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方法体系,包括产业规划的研究程序与流程和产业发展研究方法两部分内容,分别为第九章和第十章。第九章介绍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的研究程序和流程,重点包括规划项目前期准备、预研及调研、规划编制、评审与结项、组织与实施、评估与调整等内容。第十章综述了产业研究和规划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产业基本面分析法、产业发展预测法、产业结构分析法和产业空间布局分析法。

第四篇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实例分析,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内容。本篇主要以总体和专项这两类区域产业规划为例,说明区域产业规划的分析方法和研究过程。第十一、第十二章为区域总体产业规划案例。其中,第十一章是一个总体产业规划纲要,直接展示了西安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第十二章是一个总体产业规划研究案例,主要从山西临猗县域发展战略、产业战略与产业规划三个层次,从产业规划研究的五个方面展示了区域总体产业规划的研究内容;第十三、第十四章是专项产业规划研究案例。第十三章从国内外枸杞产业发展状况、中宁枸杞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海西枸杞产业发展条件、海西枸杞产业外部环境、海西枸杞产业发展战略与海西枸杞发展策略六方面对海西枸杞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全面分析;第十四章从世界黄金产业发展状况、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典型案例、潼关黄金立县依据、黄金立县外部环境分析、黄金立县发展战略与黄金立县发展策略六方面对潼关黄金立县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的成果。其中,作者主持或参与制定的《西安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海西州枸杞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山西临猗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潼关县黄金立县发展战略规划》为本书的完成提供了深入思考的机会和良好的案例分析基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裴成荣所长、吴刚副所长,陕西西部区域经济研究院李湛平等相关领导,冉树青、周宾、张馨等同事,辛宇、李艳、孙薇、韩莹、李红、宁泽逵、兰永生、岳永、张爱玲等合作老师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研究课题。尽管作者经历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思考、研究和写作,但囿于个人理论水平有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书中难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当然,本人对文中的观点与文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同人不吝批评指正,以期后续能够修改完善。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曹林2013年7月1日引论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地方政府实现区域产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区域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理解区域产业规划的定义与类型,树立产业规划合理化的标准与原则,正确认识区域产业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客观认识区域产业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历史经验是科学编制产业规划的前提。

第一节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目前,我国规划有很多种类型,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园区规划等。这些规划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并且都与产业有密切关系,如何准确理解和定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清晰界定、明确其与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制定产业规划的基本前提,也有助于增强对规划认识的系统性。一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

所谓定义,就是用简短明确的语句提示概念的内涵,即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被定义概念主要是将种差和邻近属概念整合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单句,可以等式表示为“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其中,“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和其他属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包含被定义者的最小属概念。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规划概念紧密相关。我们在对这两个概念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科学界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

在学术界,学者对规划给出了不同定义,产业发展规划在学术界也尚未达成共识。《牛津词典》指出,“规划是考虑如何处理正在发生和未来发生的事情的一种认知过程”。世界文化遗产中心的区域恢复议程(2004)认为,“规划是对一项活动程序制定的规则和政策”。互动百科(2004)认为:规划,意即进行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在区域经济规划的概念的基础上,孙久文(2004)提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在一定范围内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对策的总和”。杜莉,原毅军(2007)认为,“可以把产业发展规划理解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实现产业长远发展目标的方案体系,为产业发展所制定的指导性纲领”。张文忠(2009)认为,“产业规划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预见和预想,是建立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要素禀赋、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潜力等理性分析和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的。”陈文辉(2010)认为,“产业规划是在产业要素或资源空间合理配置理论基础上,研究特定地区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蓝庆新(2011)认为,“产业规划是综合考虑产业内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各个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对产业开发和布局,对产业结构和组织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安排,并制定相关策略措施的系统过程”。中国项目咨询网认为,“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各学者从邻近属概念和种差角度,对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基本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特征。

第一,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邻近属概念。产业发展的邻近属概念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产业未来发展的谋划,即以上研究者分别提出的产业发展的“预见和预想”“整体布置和安排”或“产业发展蓝图”,主要包含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链、空间布局等的布置与安排。二是实现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即以上学者分别提出的“实施对策”“方案体系”“对策和措施”“策略措施”等,主要包含产业支撑体系、政策及相关措施。

第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种差。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属性,是限定邻近属概念属性的重要信息点,体现了被定义概念的核心特征。以上研究表明,产业发展规划的种差主要包含以下属性:一是产业发展规划具有空间属性。诸多学者认为产业发展规划应有区域性,规划应立足本地实际,认识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规划产业的最终规划内容应该限定在“特定区域内”。同时,在进行产业研究时,也应从全国或全球化视野,识别本区域产业规划的地位和作用、优势和差距。二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规划理论上,产业发展规划要遵循现代产业运行规律、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公共经济管理理论等。三是产业规划编制方法要科学。随着学科的不断融合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产业规划要不断汲取新成果,创新规划研究方法。

以上研究成果从多方面概括了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特征。但是,产业发展规划依然有若干特点应该予以体现。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应该具有时段性。从时间维度看,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具有时间性的限定,否则规划不能反映随着产业周期变动,产业发展的规划重点。按照实践,我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一般期限均在1年以上。

第二,产业发展规划临近属性应该更全面。产业临近属性范围不仅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布局等内容,也包括产业链、产业生态与时序发展等多项内容。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流程与步骤要科学合理。在步骤与流程上,要遵循产业发展预研、调研、编制与动态调整的科学要求,采用规范合理的研究流程。很多研究机构及政府规划部门总结出合理实用的规划编制流程与步骤值得借鉴。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概念的邻近属概念为:产业未来发展的谋划、对策和措施。种差特征为:区域性、时段性、科学性,其中,科学性主要体现为科学的产业规划理论基础、科学的规划方法体系,合理的规划步骤与流程。

因此,我们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如下界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内,遵循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综合运用产业规划方法体系,按照既定的流程与步骤,立足区域发展基础,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与分布格局,对区域总体或某项产业在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生态、产业时序、产业政策未来发展上提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操作性的谋划、对策和措施。二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特点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本质是在一定区域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合理干预的方式,实现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预期。它是一个对既定目标不断修正,对影响规划主要因素不断平衡和协调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性。产业规划是产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策划学交叉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包含理论、方法、内容在内的系统科学体系。一方面,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产业自身发展机制,合理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产业规划编制要求遵循正确的研究程序,采用科学的规划理论与方法,设计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策略。

第二,战略性。区域产业规划是对区域内产业未来发展的定位、目标、实现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产业发展全局性、未来性、根本性的问题。产业规划重点关注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而不细究产业发展规划的细枝末节与微细操作工具的设计。

第三,前瞻性。产业发展规划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状态的一种判断与展望。因此,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时,要求不仅仅立足当时产业发展基础,更强调在科学预测未来发展环境前提下,对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和提出有效的思路对策。科学规划的前瞻性主要体现为:一是产业规划注重区域环境变化、发展机遇和政策机会的研究,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挖掘产业发展新机会。二是产业规划关注对全球产业新动向的研究,培育未来成长性新产业,或是对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此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四,系统性。产业规划内容比较广泛,是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紧密相关,涵盖原料供给(种植养殖)、加工、存储物流、销售服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等整个产业链的复杂系统。产业规划既要对产业内各系统、各要素进行全面考虑,又要对经济社会发展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在综合平衡中推动产业协调发展。因此,产业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在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的产业规划方案比较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第五,操作性。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属于应用研究范畴,它更强调对策性与实用性。这要求在规划中要识别关键因素,抓住主要问题和矛盾,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产业发展规划操作性具体体现在:一是规划的发展目标尽可能数量化,具有横向、纵向可比性。二是规划要宏观、微观结合,在进行产业重点与方向设计时,要进一步细化行业门类和产业链条,寻求规划能够依托的重点企业和项目。三是产业规划要和土地利用结合,保障产业“可落地”。四是注重产业发展任务的时序性安排,保证产业能够有序稳步推进。三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从规划体系来看,产业规划属于专项规划,因此它应该以综合规划的基本要求、发展目标等为依据,具体细化、落实综合规划中关于产业规划的内容。1.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区域发展的综合性规划,涉及区域发展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民生等各个方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区域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职责的重要依据。因此,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个指导各类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统领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综合规划。它对所有的总体规划、行业规划、空间规划等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性。区域产业规划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上的具体落实。2.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为了通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控制不合理开发,保护生态环境和国土整治,提高区域的综合福利水准和保持可持续发展,而对国内某一地区或特定地区实施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政策和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体系等多方面。产业规划是区域规划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产业规划要服从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内容。3.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谋划。它的对象主要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部分,内容涵盖产业布局、建筑物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设置、城市工程安排等。城市规划涉及的产业发展和规划内容主要是对产业规划内容在城市中的具体落实,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城市规划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从用地角度对产业布局进行指导,而需要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支撑力来考虑产业发展与空间配置,要明确产业的发展和区域限制。4.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要在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在相应类型的功能区范围内进行产业谋划和布局。四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分类

分类,就是按照不同的特点、标准等将无规律的事物划分为有规律的事物。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具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产业规划的空间范围大小,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可以划分为:跨省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如《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规划》。省域产业发展规划,如《广东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市域产业发展规划,如《西安市“十二五”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山东威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1)》。县域(县级市)产业发展规划,如《陕西省潼关县黄金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威海文登市养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3~2025)》《浙江长兴县“十二五”纺织产业发展规划》。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如《陕西大荔高明镇“十二五”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广东东莞虎门镇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街区产业发展规划,如《西安市长安路街区“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对象的不同,产业规划可以分为:总体产业规划,如《陕西渭南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烟台市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如《云南省“十二五”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十二五”煤炭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产业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分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如《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产业链发展规划,如《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产业开发规划,如《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如《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产业组织发展规划,如《山东潍坊市农业物流产业组织空间布局规划》。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如《“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莆田市“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规划》。

根据三次产业形态,可以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分为:第一产业规划,如《陕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青海海西州“十二五”农牧业发展规划》。第二产业规划,如《吉林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安徽淮安市“十二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第三产业规划,如《西安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根据具体行业,可以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细化分为多种行业规划。如《陕西省“十二五”钛产业发展规划》《西安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灌云县家禽养殖与加工特色产业三年规划(2010~2012年)》,等等。

根据产业载体,可以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分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如《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如《西安(国家级)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西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如《南昌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关中星火产业带规划》。

根据规划时间长短,可以将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分为:长期规划,一般指5~15年的产业规划,如《阜新市太平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09~2020)》《杭州市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中期规划,一般指3~5年的产业规划,如《西安曲江楼观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5)》《兰州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短期规划,一般为1~3年的产业规划,如《无锡市物流产业调整与提升行动计划(2009~2011)》《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第二节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化的标准与原则

一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化的标准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化是指区域产业规划制定的产业谋划、对策和措施具有科学性,能够体现区域比较优势,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相协调,能够获得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区域产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1.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是否相协调(目标)区域产业规划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是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上位区域产业规划是出于对更高一级区域利益最大化需求而做出的。目标区域规划最大化目标可能会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的最大化目标相矛盾,然而,出于整体综合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一般要求目标区域产业规划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相一致、相协调,因此,判断区域产业规划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是区域产业规划与上位区域产业规划相协调。2.是否符合区际动态比较优势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在客观认识区域产业现状与优势基础上对区域产业未来发展提出的具有科学性的谋划、对策和措施。因此,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必须符合动态比较优势原则。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是在考虑区域多种因素和多种变量,特别是将技术作为内生变量或外生变量,在更宽的理论框架和更接近现实的条件下,探讨区域贸易的动态利益或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问题。区际动态比较优势原则要求谋划区域产业发展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前本区域的资源、劳动、资本等资源在区际或全国具有优势,而且还要求在技术进步与扩散条件下,考量区域的相对比较优势。是否符合区际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成为判断区域产业规划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标准。3.是否具有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

区域产业发展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以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因此,区域产业规划合理化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取得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是指在区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利用人、财、物等资源,促使经济以较高速度增长;在市场需求、资源、技术等条件变动情况下,区域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应变适应能力,能够抑制经济波动,保持区域经济稳定发展。二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

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

产业规划是遵循产业发展基本规律,综合运用产业规划方法体系,按照既定的流程与步骤,立足区域发展基础,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对区域产业未来发展提出的谋划、对策和措施。这要求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要始终坚持科学第一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运用产业发展规划方法,科学运用政府干预手段和措施,制定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谋划、对策和措施。2.协调性原则

区域中各类规划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区域产业规划是功能区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规划的子系统。因此,区域规划的编制要与其他区域规划相互衔接,避免矛盾冲突。重点做好“三个”协调。一是区域规划与国家功能区划相协调。区域产业规划要符合国家功能区域类型的要求,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二是区域产业规划与总体规划相协调。产业规划是一种专项规划,协调产业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关系,可避免重大产业投资项目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相脱节。三是区域产业规划与专项规划相协调。协调产业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避免产业用地与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相冲突。四是促进产业体系内部协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推进产业组织合理化,实现产业空间合理化布局。3.适度集中与合理分散原则

产业配置的适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产业规划的重要原则。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与分散,与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产业适当集中,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对综合开发和利用资源、建设和利用基础设施、增强生产的配套协作等有着重要作用。产业配置要求适当集中,但并不排除合理的分散,发挥产业的扩散效应,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的极度不平衡,有利于产业要素成本的降低。4.增量布局与存量调整相结合原则

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主,并在此模式下形成了一批生产力较为低下、布局不尽合理的企业,成为当前经济存量的重要部分。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在产业规划中,要对经济增量设置经济、技术和环保门槛,淘汰落后新增产能,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平稳增长,在对先进产业增量进行合理布局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存量的调整。在制定产业规划时,既要兼顾传统基础,考虑原有产业布局状况,也要对原有布局进行调整,通过促进资金和要素存量的流动和重组,扭转原有产业布局不合理状况。5.政府与市场结合原则

产业规划的目的是要借助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作用推动地区产业发展。产业资源配置依靠两种手段来实现,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政府计划是弥补市场缺陷与不足的必要手段。两种手段则体现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内生因素和外部推力。在产业发展规划中,两种手段和两个力量均不可偏废,既要重视政府在信息失灵、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作用,更应以市场规律为指导,决定产业类型的选择,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的确定,要坚决避免凌驾于市场之上,人为、盲目选择时髦产业,拔高产业定位与目标。

第三节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对区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地方政府指导和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增加社会福利。区域产业规划是区域规划序列中的重要内容,是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落实和检验,是城市土地规划的导向,是对各经济专项规划的整合。一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作用

在区域发展中,产业规划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区域综合规划的落实与支撑

区域产业规划作为区域综合规划中的一项专项规划,着重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对综合规划起着战略支撑作用。首先,区域产业规划是区域综合规划在产业特定领域的延伸。区域综合性规划能否实现,需要在经济和社会各个层面延伸落实。产业规划是以区域特定产业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区域综合规划在产业领域的延伸。其次,区域产业规划是区域综合规划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制定产业规划必须将区域规划的原则、目标、任务及战略方案在产业层面上加以落实。没有产业方面的细致落实,区域综合规划就存在“短板”,成为“空中楼阁”。最后,区域产业规划是区域综合规划的必备内容。区域综合规划内容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产业是经济规划中的重中之重,是区域指导思想、发展战略、重大项目、经济政策与保障措施中的核心内容。没有产业内容的综合规划是不完整的,也难以真正指导区域发展。2.地方经济部门工作的指南

产业规划对经济部门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部门长期、年度工作目标和行动方案制定的依据。区域产业规划一经地方政府确定,其目标、内容将会分解落实到发展与改革、科技、招商、财政、税务、经贸、园区等地方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行动计划中。产业规划确定的目标也成为评价部门工作的重要标准。区域产业规划设置的发展目标,给各部门行动方案提供了约束和要求,各个部门必须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按照规划中制定的时间和目标推进。3.区域招商引资的依据

招商引资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产业发展规划包含招商引资的重要内容,并为招商引资提供指导。首先,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招商引资内容不可或缺。产业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外界因素的介入,其中外部企业的进入,外部资本、技术等资源的引入是区域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其次,产业规划为区域招商提供指导。产业规划制定的产业和业态指导目录,规定鼓励、限制、禁止的产业和业态,可作为地方政府进行招商引资、项目准入、结构调整、政策支持的意见,为地方招商方案的确定和目标的选择提供指导,对招商引资的重点、方向提供支持。最后,招商引资宣传必须以产业规划为基础。招商工作实际上是产业的招商,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重点领域、产业项目、优惠政策成为招商部门制定招商规划的重要基础。招商引资活动中关于投资环境、重点项目、优惠政策等内容必须与区域产业规划相一致。4.区域开发建设规划的先导

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是区域发展中的三个重要规划。产业规划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谋划,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的经济(产业)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谋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在明确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推动项目落地,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三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是,在时序发展方向上,三者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产业规划先导于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因为只有在明确区域发展方向之后,才能具体考虑空间布局和土地如何利用的问题。因此,产业发展规划是区域开发建设的先导,在区域开发建设规划中发挥着“先行者”的角色和作用。5.区域产业配套政策制定的依据

区域产业配套政策是区域政府为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专门制定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区域产业配套政策一般包括资金补助、税收减免、土地优惠、项目奖励、人才引进奖励等诸多方面。产业规划在科学制定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重点的同时,也要提出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和建议。一方面,可以直接为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制定产业配套政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政府向上级主管部门寻求相应配套政策提供依据。二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机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机制。然而,市场机制并非完美无缺,也存在失灵现象。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负外部性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加速区域产业发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弥补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市场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主体完全理性、市场信息完全、市场竞争充分、不存在外部影响。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很难具备。我国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市场失灵”现象,从而导致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地方政府指导和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看得见的手”,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地方经济资源。2.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是在科学判断区域发展优势,把握现代产业发展特征和路径的基础上,对本地产业发展方向、目标、路径的科学谋划。产业发展规划注重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确定产业专业化方向;注重通过地方公共资源与公共政策引导产业投资,优化产业结构;注重通过建设园区,吸引企业集中,引进中介服务组织,培育产业集群;注重创新机制的建立,通过实施创新战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注重产业上下游的紧密衔接和产业链打造,通过关键环节的确立,配套环节的引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总之,区域产业规划能够通过区域劳动分工深化、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组织优化、产业推进模式集群化提升地方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3.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产业规划的统筹协调。区域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最核心的不是厂房、道路、土地、绿化、景观等系统的工程建设,而是如何从当地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出发,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如何研究产业链,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区域产业发展做出科学的时序和空间布局谋划。同时,产业规划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和民众长时间论证形成,起源于对区域经济的现实观察和与其他区域的比较,不仅立足现实,更重要的是其预见性和指导性,因而区域产业规划能够通过对未来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4.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现代产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要求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将生态理念贯穿其中,将生态作为其基本原则;在产业发展目标中,将节能减排与产业生态作为约束性指标;将产业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作为重要战略;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作为产业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第四节 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历程及评价

我国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历史较长,并且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产业)计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学习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制度。但是,受中国自身条件的制约,“理想的”计划经济制度在中国始终没有实现。1953~1980年,全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但实际上,有四个没有经过全国“人大”通过并形成正式版本公开颁布。唯一形成正式版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在制定的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并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期才正式颁布。与全国计划经济发展形势相似,各省市区域经济(产业)计划基本也如此。这一时期,区域经济(产业)计划作为全国计划在各地的具体落实方案而被制定,区域产业计划制定的自主权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与特点是:

第一,区域产业计划编制普遍缺乏科学基础。区域产业计划科学编制的基础是:是否了解区域产业经济实际情况,是否认识不同时期区域经济所具有的特殊结构、生产力水平和运行方式,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采取正确的决策思维、决策机制和决策手段。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信息不完全的制约、决策的形成与修订缺乏广泛参与、 经济建设计划服从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需求和供给割裂、投入与产出分家等诸多原因,使得区域产业计划的制订缺乏科学性,难以有效指导实践。

第二,区域产业计划实施形式比较单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基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经济基础,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包含指令性、指导性与参考性多种形式并存的计划管理体制。在经济计划工作的分工上,全国及各级工业经济计划主管部门,着重负责工业经济的直接计划与管理,而在农业、手工业和私人工商业领域,主要由国务院各办公室、各部和各省(区市)分工进行间接计划管理。这一时期,地方政府在农业、手工业和私人工商业领域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但是,1958年以后,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展,农村经济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不断加强,管理形式趋于单一。“文革”期间,农民少量的家庭经营被取缔,生产队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产量均受计划制约。不仅农民没有自主权,生产队也失去了自主权。直接计划成为区域计划实施的唯一形式。

第三,直接管控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与宏观多变并行的,是企业被管得很死,没有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的所有制成分逐渐形成单一公有制,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唯一方式。为了集中财力、物力完成重点项目建设,企业的投资权限受到严格的限制。特别是国营企业的自主权微乎其微。而计划工作则要管理投资,管理经营,对于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审批且程序严格,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这种直接管控企业的高度集中计划的管理体制,严重限制了企业自主权,束缚了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区域产业分工呈现以“条”“块”为特征的整体与局部分割状态。区域经济计划被中央各部门(简称为“条”)与地方政府(简称为“块”)分割为部门之间的“条条”关系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块块”关系。“条块分割”的体制阻碍了区域产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矛盾的一个焦点。比如,工业管理体制被称作“条条”行业管理。在地方,中央各部门由于自管自营,自成系统,缺乏进行综合利用和专业化协作的激励,导致同区域具有合作效率的产业分工难以实现,产业运行成本极高。地方政府虽具有发展区域经济的动力,但受体制决定,权力有限,资源缺乏,产业自主发展能力较弱。而地方、中央部门因为自成系统,区域分工合作意愿不强,“(中)央地(方)”产业协作机制难以形成,造成地方与中央经济“两张皮”现象。

计划经济体制下,产业计划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中央、地方有关领导早已察觉。并在1956年、1964年一再集中提出改革计划工作的要求。但是拘泥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的传统理论,改革措施局限于局部性的“修修补补”,效果差强人意。

随着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计划体制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区域产业计划暴露的问题与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国家及地方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型势在必行。二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1978年中国开始了向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1992年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2003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取代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计划管理逐步发生了根本的“转轨”和变化。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规划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制定了“六五”“七五”“八五” “九五”“十五”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地方也参照国家要求先后制定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专项产业发展计划。从“十一五”开始,我国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我国经济规划和产业规划在规划理念与方法、规划方式、指导思想、实施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体制的转变。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区域产业规划体制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产业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指导性计划指标增加;产业总量指标减少,结构性指标增加;产业项目布局和建设的数量减少,环境分析和市场预测的内容增加;具有明确产业指向的政策减少,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的内容增加;涉及产业发展的内容减少,涉及产业就业、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的内容增加。区域产业规划对编制工作也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突出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以及探索新的规划体系、规划编制方法和程序,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观念与指导思想的转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也发生了转换:一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由“政府本位”向“市场本位”转变,在重视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外,更加重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二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开始由“资源导向”向“要素导向”转变,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加重视技术、研发、信息、创新等新经济增长要素的作用;三是区域产业所有制结构规划重点由“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向“多元经济”转变,伴随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业规划更加重视民营经济的作用;四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立足点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更加重视全球化市场的开拓。

第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方式方法的转变。计划经济时期实施的是以经验性、定性的和静态为特征的传统产业规划的方式,表现出种种弊端,难以适应科学制定产业规划与实践指导的实际要求。因此,以系统工程方法论为指导的产业规划方式逐步确立,产业规划方法也相应出现了以下转变:一是产业规划方法以经验性的、直观的定性研究逐渐转变为定性、定量和定位相结合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系统工程方法、现代产业经济分析、经济计量模型、电脑模拟与预测技术等方法的大量应用;二是由注重区域某一部门或行业单维规划向多部门、多行业统筹协调发展,由注重具体产业项目到重视整个产业发展转变;三是由区域封闭式、线性规划逐步向区域开放式、非线性系统规划转变,更加强调产业规划在开放系统的运行和与当地经济互动影响过程中的融合式发展,也更关注产业与自然、环境与人口的和谐发展;四是产业规划由注重产业量的扩大到重视质的提升转变,产业发展规划由简单考虑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转变为经济、社会、生态指标的全面发展,核心指标不仅包括产业增加值、投资规模、外资企业数量,还考虑产业经济效益、节能减排、环境影响、就业拉动等生态、社会性指标。五是规划实施方式由政府主导规划向政府主导和公众参与相结合转变。区域规划工作已经由地方政府主导开始向委托专业机构编制,积极吸纳专家学者、企业、民众与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编制转变。三 我国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现状及评价

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我国区域经济(产业)规划走过了60余年,经过了产业规划体制、产业规划方式方法、产业规划内容的巨大转型与调整,产业规划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产业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质量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支撑,各地编制的产业规划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

第一,产业发展规划内容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概念尚无共识,人们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认识不统一,由此导致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类型、内容与深度认识存在偏差。目前,对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内容的理解主要局限于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而缺乏对规划研究内容的关注和重视,规划的论证支撑内容明显薄弱。人们对区域产业规划的深度认识不一致,往往将规划和计划混为一谈,或是片面强调规划的微观细节与具体操作,或是片面强调规划的宏观、指导性而缺乏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区域产业规划涉及的理论较多,涵盖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政策学、营销学等多个学科,但是当前区域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区域经济实践,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理论的研究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难以形成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

第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方法科学性依然有待提高。区域产业规划研究程序仍然不尽合理,普遍存在产业规划前期准备不足,调查不够全面、细致,规划研讨深度与广度不够,轻视规划执行、评估和调整后续环节等问题。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与规划的方法不规范,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经验主义和定性研究,对工程系统方法论、现代产业分析方法、社会统计、计量经济方法与电脑模型分析方法应用不足。

第四,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水平不高。主要表现是:因为产业发展规划缺乏全球化与开放经济视角,缺乏公众参与性,导致产业发展定位不准确,产业发展目标不合理;因为对产业支撑体系、地方政府职能手段与产业政策认识的不足,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第五,区域产业规划落实情况堪忧。“规划规划,墙上挂挂”是对区域产业规划落实现状的形象反映。调查发现,产业规划制定后,实际落实执行的不到十分之一,产业规划所起作用多为“上级规划报批需要” “明确领导发展思路”“展示发展前景”“提炼发展口号”,在实际产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有限。

因此,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形成系统、科学的产业规划理论体系与规划体系,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当前急迫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董志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管理的若干特点(1953~1980)》,http://www.cass.net.cn。

沈左权:《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政策体系及组织实施》,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张文忠等:《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9。

蓝庆新:《区域产业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第一篇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内容体系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是产业规划文本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组成,直接体现了产业规划研究的核心结论,具体内容包括: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总体要求、方向与重点、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其主要成果形式表现为产业发展规划文本。二是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内容,是为了论证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中所提出的观点,而对其进行的系列化论证性研究。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高级次区域产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理论与典型案例分析、产业发展条件、产业发展外部环境、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和产业发展策略。从整个研究形成的系列化成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工作计划及方案书、调查资料汇编、产业 发展研究专题或产业总体研究报告。第一章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目前,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尚未达成共识和定型的内容,区域产业规划的结构和内容有诸多差异,但是,从区域产业规划的研究目的和规划实践结果来看,区域产业规划有着共通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一般包括:区域产业发展状况、总体要求、方向与重点、支撑条件和保障措施。第一节 产业发展的状况

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的状况是区域产业规划的起点。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搞清楚产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科学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条件。一 产业发展的现状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是确定区域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基础。因此,要客观分析本区域产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以便弄清产业发展的基础,找准区域产业规划的起点。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首先,确定规划的具体产业对象。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一般是在规划的对象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具体制定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与途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明确规划的具体产业对象。比如区域区位条件突然发生变化,或重大资源突然被发现,或是毗邻大城市的卫星城市面临融入城市发展,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功能。在区域分工日益深化的条件下,确定规划的具体产业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业对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而是要具体确定是产业中的哪个具体行业,甚或是确定行业中的哪个具体产业链环节。

其次,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有其本质属性,形成其独特的性状。因此,了解产业现状,一般主要从产业总量、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生态化等方面把握区域内产业发展现状。例如,第十二章第四节第一目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产业总量、增长要素、产业结构、空间布局、产业组织等角度回顾了临猗县三次发展的现状,总结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从产业链纵向角度,即产业资源、技术研发、产业加工、采购与运输、市场与品牌、创新创意角度透视产业发展的状况。需要强调的是,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主要是从产业属性和产业发展角度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而不是从政府部门工作总结的角度切入。二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准确分析和把握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需要从行业和区域两个角度,从产业属性出发,分析产业在产业资源、产业技术、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配套、区域品牌、生态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或不足。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产业问题分析时,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因素,从而为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为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区域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形成区域产业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构想,主要包括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定位和目标。一 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是区域产业未来发展思路的最高概括,对区域产业发展影响是长期性的、全局的,有很高的稳定性。正确的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与区域发展阶段一致,是建立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之上的。

在产业规划实践中,区域产业发展指导思想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是强调贯彻落实与之相关的国家最新大政方略,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国家提出的转型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战略等。从系统论观点看,产业系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子系统,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政方略也必然要求在产业系统予以贯彻和落实。因此,该部分内容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最根本要求。二是强调遵循区域发展战略与总体要求。区域发展战略和总体要求是统领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是对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产业发展战略必须与之适应。三是科学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面临机遇。指导思想一般要点明分析区域产业未来面临的形势,尤其提出重大发展机遇,为明确产业发展政策重点寻找着力点。四是提出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对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和思路提出总括性、纲要性的论断。与产业发展思路不同,这里并不需要具体展开与详细论述。五是科学提出产业发展的基本目标或发挥的功能作用。指导思想要提出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为产业发展所要实现的前景提出展望或要求。二 产业发展的思路

区域产业发展思路是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的思维方向和路径,表现为发展产业的想法、计划、行为路线和目标等。发展思路不同于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高度概括的产业发展思路,更具宏观性、概括性和方向性。发展思路是指导思想的贯彻与落实,是指导思想的具体展开。在规划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难把握两者的差别和界限,因此,规划中经常两者仅选其一。此时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表现为同义。

发展思路是在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了解区域产业发展现状、把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区域产业发展总体方向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