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双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06:54:40

点击下载

作者: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双色)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双色)试读:

前言

本书为新编校企合作实验教材,采用了适应技能培养的“项目+任务”的编写体例,突出了工学结合、适应“双证”、体现“四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特点,适合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对口升学技能考试或电工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技能大赛培训用书。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 编郝黎明 责任编辑白楠 其他贡献者裴杰 其他贡献者一克米工作室 封面设计出版说明为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豫政[2012]48 号)精神,我们在深入行业、企业、职业院校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按照校企“1+1”双主编与校企编者“1∶1”的原则要求,组织有关职业院校一线骨干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了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食品生物工艺五个专业的校企合作精品教材。这套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注重与行业联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二是注重与企业的联系,将“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及时编入教材,使教材内容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反映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把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知识、素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教材由以知识体系为主向以技能体系为主的跨越:四是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做、学、教”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我们力争通过本套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为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教材保障,为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做出贡献。在这套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编写过程中,校企双方编写人员力求体现校企合作精神,努力将教材高质量地呈现给广大师生,但由于本次教材编写是一次创新性的工作,书中难免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河南省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年5月

编写委员会

主任:尹洪斌副主任:董学胜 黄才华 郭国侠成员:史文生 张震 李宏魁 赵高潮 孙立国詹跃勇 宋安国 康坤 赵丽英 高文生胡伦坚 许志国 薛祥临 王瑞国

前言

依据《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教育部、省政府有关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精神,本着适应企业需要,突出能力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校企合作教材。

本书以技能操作为主,以知识够用为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每个项目采用了“任务分析—

相关知识

技能训练

—项目评价—项目小结—思考与练习”的编写模式。在本书的编写中,我们力求突出以下特色。(1)在编写理念上,尽量贴近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中心、以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标准为参照,采用大量的图形和表格等直观表达方式,注重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突显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教特色。(2)在结构设置上,把“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放在每个项目开端,使读者对本项目的重点技能和知识点一目了然;以“相关知识”为基础,然后进行“技能训练”,着重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和训练;每个项目都配有项目评价标准,以便检查学习效果;每个项目后均有“项目评价”、“项目小结”和“思考与练习”,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便于学生对各项目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3)在内容编排上,紧跟电工技术的发展潮流,以教学大纲为本,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选择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特点。尤其是书中一些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均是来自于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学生掌握之后,将会提高技能水平和操作速度。(4)在呈现形式上,全书穿插着学生查找资料等自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项目评价部分,创新了职业教育评价考核模式,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自尊自爱、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书共分8个项目,建议安排90学时,在教学过程中可参考如下所示的课时分配表。本书由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罗敬和郑州万特电气有限公司柴书锋担任主编并统稿,河南信息工程学校彭雪勤和河南环宇集团有限公司李中东担任副主编。参编人员分工如下:罗敬编写项目一和项目六;河南信息工程学校杨晓晨编写项目二和项目七;彭学勤编写项目三和项目五;鹤壁机电信息工程学校张树周编写项目四和项目八。在本书编写提纲的制定和各项目的编写过程中,柴书锋、李中东、天煌实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军和鹤壁天海集团公司丁元亓跟踪指导。

本书配有免费的教学资料包,请有需要的读者登录华信教育网(www.hxedu.com.cn)免费注册后进行下载,如有问题请在网站留言板留言或跟电子工业出版社联系。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13年5月

项目一 电的认识与安全用电

项目描述

在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如图 1-1 所示。从古至今,人类在不断发现、利用电的能量,学习电的规律和用电的知识,代代相传着人类文明。今天,我们仍然需要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学习有关电的知识。

同时,如果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注意安全用电,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灾害。例如,有人因为触电而死亡,一些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是由于用电设备发生了漏电现象。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学习“电”的知识,并掌握安全用电的方法。图1-1 生活中的电器技能目标

1.能够使用验电笔判断导体是否带电;

2.掌握触电急救的方法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3.能够使用电工工具完成导线的连接等操作。知识目标

1.了解电的相关知识,产生学习电工技术的兴趣;

2.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应对和处理电气事故的方法;

3.掌握常用电工工具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

任务一 电的认识

任务分析

生活中,当我们打算看新闻联播时,通常会进行这样的操作:拿起电视机的接线插头,插入插座,按下电视的电源开关,手持遥控器,就可以看电视节目了,如图1-2所示。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疑惑:为什么接通电源,就可以使用电了呢?“电”是什么?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本任务中,我们首先来认识“电”。图1-2 看电视相关知识一、人类认识电的发展史

人类对电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就发现并记载了琥珀与羊皮摩擦后可以吸引薄木片和碎布等轻小物体。

但直到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才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将上述现象称为摩擦起电,如图1-3所示。

18世纪,法国物理学家杜菲发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有两种性质: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如图1-4所示。图1-3 摩擦起电图1-4 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美国学者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试验,如图1-5所示。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证明天空中存在的电与摩擦产生的电本质相同,并因此发明了避雷针,这是人类应用电学知识的第一步。

18世纪后期,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电池(称为“伏打电堆”),如图1-6所示。它是把银片、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硬纸板按一定顺序叠在一起,组成柱体,当用导线连接两端的导体时,导线中就产生了连续的电流。图1-5 富兰克林的风筝试验图1-6 伏打电堆

化学电源出现后,人类可以获得比较稳定而持续的电流,并且可以实现对电压高低、电流强弱的控制。为进一步研究电流本身的规律创造了优越的条件。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同年,安培发现了载流平行导线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还发现了电流使磁针方向偏转的规律,也就是安培定则。

1862年,韦伯首次用带电粒子的移动来解释电流现象,1871年又提出“带正电的粒子围绕负电中心旋转”,使得认识电的范围缩小到了原子内部。

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随后,欧姆发现了电流定律。基尔霍夫解决了分支电路问题,建立了基尔霍夫第一、第二定律。楞次指出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规律,建立了楞次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汤姆生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电子”。1909 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油滴实验,测得电子的电荷值-19为1.6×10C,证实了汤姆生关于电子性质的预言。

经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发现,人类对电的认识得以不断发展。电的作用越来越大,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代生活、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电。二、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

电是一种能量,是人类能够利用的最方便、最清洁的终端能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需要经过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四个环节,才能将电能输送到工厂、住宅等用电场所。

1.电能的产生

大多数电厂都是用热能发电,利用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产生热能,使锅炉水成为高温高压蒸汽,在蒸汽的推动下,汽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热能发电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大量的能源,可是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

因此,符合环保的发电方法正在不断开发和利用,例如,太阳能、风力、地热、水能、潮汐等,如图1-7~图1-10所示。这些发电方法不需要燃烧燃料,但目前还不能从这些能源中得到人类所需要的足够能量。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开始利用原子反应堆产生的核能发电。这种能源方式可以得到巨大的电能,但是一旦发生核泄漏,将会造成无法预计的危害。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造成附近的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据专家们估计,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百年。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受地震影响,发生核泄漏。东京电力公司采用内视镜实施调查后指出在高辐射量之下停留8min,就会导致人死亡。图1-7 火力发电图1-8 太阳能发电图1-9 风力发电图1-10 水力发电

2.电能的输送和分配

为了安全和节约发电成本,同时也为了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发电厂通常建在能源产地或者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因此,需要通过高压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到用电地区。为了保证供电的质量和供电的可靠性,国家采用电力系统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电的使用方式。电力系统如图1-11所示。图1-11 电力系统图

在电力系统中,首先通过升压变电站将发电厂产生的电压升高,因为当输送电的功率一定时,输电线的电压越高,则通过输电线路的电流就越小,这样不仅可以减小输电线路导线的横截面积、节省材料,而且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高压电输送到用电区域后,为了保证用电安全,以及适合各级用电设备的电压等级要求,还必须通过降压变电站将电压降低到合适的数值,再由配电变压站分配到各类用户。

在配电过程中,通常将各动力配电线路和照明配电线路分开,这样可以减小局部故障带来的影响。三、交流电和直流电

1.交流电

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AC)。指的是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交流电用符号“~”表示。交流电随时间变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正弦波、三角形波、方波等,如图1-12所示,它最基本的形式是正弦电流。现代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大部分电能都是交流电,如发电厂产生的电能、科学实验用电、生产生活用电等。交流电是由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交流发电机可分为单相交流发电机和三相交流发电机。目前,发电厂是利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发电,而日常所用的单相交流电能够很方便地从三相交流电中取得。图1-12 交流电的形式

2.直流电

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指的是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直流电用符号“-”表示。直流电可以由直流发电机产生,也可以通过相应的电子线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还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例如,干电池、蓄电池和纽扣电池等,如图1-13所示。图1-13 直流电的产生技能训练练习试电笔的使用

1.了解试电笔的结构和功能

试电笔是用来检测导线、电器和电气设备是否带电的一种电工工具。试电笔可分为氖泡式和感应式两种,氖泡式试电笔形式有钢笔式和螺丝刀式两种,其外形和内部结构分别如图1-14和如图1-15所示。图1-14 氖泡式试电笔图1-15 感应式试电笔

2.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方法

使用试电笔测试时,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图1-16所示。用拇指和中指握住电笔绝缘处,食指压在笔端金属帽上。图1-16 试电笔的使用

试电笔的探头是金属材质,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具有良好的导电作用。当探头接触被测带电体时,带电体通过电笔、人体与大地之间形成电位差,产生电场,电笔中的氖管就会在电场作用下发光。

3.掌握试电笔的使用注意事项(1)测试前,首先要检查试电笔里有无安全电阻,试电笔是否损坏,有无受潮或进水现象,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2)测试前,先在已知电源上测试电笔的氖管是否正常发光,确认试电笔良好。(3)使用试电笔时,禁止用手触及试电笔的金属探头。(4)使用试电笔时,必须用手触及试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5)测试时,应特别注意氖管的发光情况。若氖管发光微弱,千万不可直接判断为带电体电压不够高,必须擦干净试电笔或重新选择测试点,反复测试;若氖管仍然不亮或者微亮,才能最终确定测试体不带电。

4.用试电笔测试带电体(1)图1-17所示为实训室提供的直流电源的插孔。测试直流电压,注意观察氖管的发光情况。(2)图1-18所示为实训室提供的交流电源的插孔。测试交流电压,注意观察氖管的发光情况。图1-17 直流电源插孔图1-18 交流电源插孔

任务二 安全用电

任务分析

在生活中,触电(图1-19)、电气火灾及爆炸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带来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人身伤亡。因此,必须学习有关安全用电知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用电意识,增强安全保护能力。图1-19 触电事故相关知识一、安全用电常识

1.触电事故的种类

触电,是指当人体直接或间接触及带电体时,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伤害,如图1-19所示。根据伤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类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电击和电伤会同时发生。

1)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从而破坏心脏、呼吸系统和神经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