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16:58:2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

2015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及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卷参考答案要点

一、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辩证法

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哲学学说,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它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主张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三种形式。

2、实事求是

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两层含义:1)从真理的内容来看,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从人类的认知本性来看,人类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近似的、有条件的。

两层含义: 1)从整个客观世界来看,人们的认识只是对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正确认知。2)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该对象的一定程度和一定层次的正确的反映。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1)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之中有相对。2)辩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不断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又称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经济结构的性质。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前者叫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叫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发展;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二、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试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是矛盾普遍性的一般表述。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其性质、地位、作用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这就要求分析问题和解决矛盾时,既要讲一般原则,又要讲特殊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共同本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性,是基本国情,是矛盾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一方面无论中国的国情如何特殊,都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有具体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不是照搬照抄另国的经验和模式,走自己的路,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有何现实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根本特点所决定的。

1)真理的本性就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实际上就是检验认识的内容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因此,在检验真理时,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比,才能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比。

2)实践的根本特点就在于它具有直接现实性,即能使主观见之于客观,使主观的认识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样,实践就成为“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桥梁。人们能够根据实践的结果与原来的主观认识相比较,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如果实践的结果与预期目的相符合,那么证明了人的认识是正确的,具有真理性。反之,则是错误的,因而是谬误。

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敢闯敢干,大胆创新。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当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改造自然界和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进步。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形而上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这一追梦过程中,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4)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考生结合中国梦在此基础上展开)

4、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原理,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滞、延缓的作用。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也存在着落后的思想意识。前者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因此,我们必须宣传和弘扬先进的社会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要批判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意识。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度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

2014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B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2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答案要点

一、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本题共42分。每小题7分)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整个客观物质存在的一部分,是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社会存在尽管不是与人的意识没有关系的,但作为人的活动的物质成果在客观实在性方面具有与自然存在相同的方面。

2、矛盾

这是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概念,大致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的关系。这个概念与逻辑学的矛盾概念或者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概念是不一样的。

3、感性认识

是认识主体凭借感官或利用感官获得的材料对事物的现象或者事物之间的外部关系所做的反映。感性认识是比较低级的认识。感性认识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基本形式。

4、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有稳定形式的高级意识,就这点说,与社会心理是不同的。另方面,意识形态与社会的上层建筑联系又是非常密切的,有人又把意识形态看成是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

5、规律

规律是事物之间或者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的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是客观规律。规律有时又指人们获得的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往往表现为被证明为真的全称命题。规律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层次。

6、国家的本质、特征和职能

国家是一个或几个阶级对其他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按地域组织人口、有常任官吏和收税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的职能有对内和对外之分。

二、论述题(要求对以下各题给出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述。本题共108分。每小题27分)

1、试述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概念进行了唯物主义的哲学改造。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不能直接从自然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人需要通过实践来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

实践是自然和社会统一的基础。社会是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社会出现之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通过实践来衔接的。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的内容统一为一个整体。

突出了理论的根本目的是实践的伟大理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看待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不同的两种真理,而是一种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就现在已经获得的真理看,任何一种真理都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指认识的至上性,从可能性说,没有什么东西是人绝对不能认识的。第二个含义是任何真理都是真的,都与假的认识有明确的界限。相对真理也有不同的含义:一是认识对象的片面性、片段性;二是认识本身的种种不足。

相对真理是认识的相对性或者不足,不是真的程度不够。

3、试述价值的主体性特征

价值就是需要和需要的满足关系,因此价值有强烈的主体性特征。

物是否有价值是以人的需要为尺度的,只有满足了需要才有价值。

价值主体具有创造性,一是创造新的价值客体,二是发现价值客体。

价值具有实效性。同一个价值客体,有时有价值,有时没有价值;有时有很大的价值,有时只有很小的价值,如此等等。

价值具有相对性。价值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人的。

4、试述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因素指与理性因素不同的各种意识成分,它们仅仅与理性不同,不一定是反理性的,如想象、直觉、灵感等等,非逻辑的思考,如归纳等 可以是非理性的。

非理性因素一个基本的作用就是和理性因素一起,帮助确定认识对象并始终抓住认识对象不放松。这样才可能取得可能的认识成果,达到认识目标。一个认识主体如果不喜欢某个对象,那是很难把它作为认识对象进行长期研究的。

非理性和理性因素一起作用,常常可以在瞬间获得认识对象的本质特征,获得意外的成果。

2009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一、简要回答以下各题(本题共56分。每小题8分)

1.物质

2.矛盾

3.真理一元论

4.技术

5.阶级和阶层

6.国家

7.价值的客观性

二、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条理清晰,书写规范。本题共94分。第2小题18分,其他各题19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3.有人认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实践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马克思是如何界定人的本质的。

2009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科技大学二00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参考答案要点

一、简要回答以下各题(本题共56分。每小题8分)

1.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从大的方面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列宁所概括的客观实在。物质定义要写出来。二是社会实践。实践是客观实在的一部分,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部分。实践是可以改变改造客观实在的,但改造、改变了的客观实在仍然是客观实在。人类社会就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组成的,实践是客观实在,人类社会也就是客观实在。这就为唯物主义的解释人类社会奠定了基础。如果不把实践理解为物质活动,人类社会就难以被唯物主义的理解。

2.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概念。指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既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又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关系。

这个概念与逻辑学的矛盾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概念都是不一样的。

3.真理一元论

在真理的定义上是一元的,与客观现实符合的就是真的;在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也是一元的,这就是实践标准。

真理一元论并不否认真理是发展过程的观点。

4.技术

技术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技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改造客观对象的方式方法手段技艺等。

技术与科学是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系的概念。

5.阶级和阶层

阶级是经济范畴。列宁的定义。阶层有两个含义。一指阶级内部的小的集团或层次,一是替代阶级的范畴。后一个含义有需要批判的理论内容。

6.国家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统治其他阶级的暴力机关。国家的特点。国家的职能。

7.价值的客观性

价值的客观性一来源于客体的属性。客体只有具备某种属性才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才具有价值。而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第二,人的需要以及需要的满足都有客观的依据。 

二、论述题(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条理清晰,书写规范。本题共94分。第2小题18分,其他各题19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不一定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样,有一个庞大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散纱一堆,各部分内容是一个整体。

把物质和实践统一起来了。实践是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物质概念也是融入了实践及其结果的客观实在。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了。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或前提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而不是朴素的或机械的。

把自然观和社会历史理论统一起来了。自然在实践的过程中向人生成,社会历史又有自然的前提。

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了,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有人认为: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实践标准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列宁的论述突出强调了实践标准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检验、证明、证实就是不确定的。实践标准具有社会历史性,与其他任何标准一样有不确定性,并不能完全最终彻底的证实任何认识。

确定性。实践是最高的、唯一的标准。实践可以不断证实认识,在不断证实认识的过程中发展真理。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片面强调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相分离与统一的关键。

实践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

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